绿色生命范文

时间:2023-03-23 19:4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生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生命

篇1

自然界五光十色,为什么人类特别欣赏绿色,追求与绿色植物相处呢?美学家阿恩海姆说:绿色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爽快的联想。诗人哥德认为,绿色给人眼睛和心灵以“一种真正的满足”。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青春的颜色,生命的颜色。过去,恋人们爱用绿色墨水书写情书,新婚第一天种下“合欢树”,绿色象征爱情。一些国家的总统喜欢代表本国人民到别的国家植树留念,绿色代表友谊。一些父母在孩子诞生那年,栽种一棵象征孩子生命力的“新生树”,祝愿其健康、向上、成材。

绿化即美化。绿化环境美化生活,人类不愧为绿色植物的热烈“追求者”。但如果认为人类提倡“绿化”仅仅是出于对美的追求,那就错了。就整个人类来说,本质上是唯物的,从经济利益上考虑,绿色对于人类的生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美国的玛丽·利基博士在坦桑尼亚发现了360万年前古人类的足迹化石。有人问:留下这些足迹的古代人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专家们回答:当时正值旱季,坦桑尼亚南部平原被太阳暴晒,万物枯萎,而北部河谷地带却土地潮湿,植物繁茂,古代人就由南向北迁移,和发现的化石足迹的方向也相一致。这说明人类追求与绿色植物“同居”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生存的需要。

绿色自然曾是人类的伊甸乐园,人们以绿色植物的果食充饥,以枝叶取暖。从筑巢为室,到伐木造屋;从制作农具,到提取纤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植物。可以设想,要是绿色植物不具有“经济效用”的品性,那人类与它的“爱情”早就告吹了。

起先是出于生活所迫,人类才“追求”绿色植物。后来在长期的“同居”生活中培养了感情,影响到人的审美观,为人类对“绿色美”的偏爱奠定了基础。但是,从“追求”绿色植物,到提倡“绿化”,却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在此期间,人类历尽沧桑,尝遍酸甜苦辣,才开始从一个“粗俗的追求者”成为“文明的大丈夫”。

人类取益于绿色植物,本是一件美满的事,但是无知和贪婪又促使人类毫不怜惜地敲榨自己“追求”的对象。人以对绿色自然的摧残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从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到近代的工业革命,不断加剧着对绿色自然的扼杀。焚烧草原,砍伐森林,到1950年,世界林地面积几乎消失了一半,现在还以每年2,500万至5,000万英亩的速度减少下去。按这种速度,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将在本世纪被砍光。巴西的农业主为在森林中开公路,甚至每年白白烧掉十亿美元的树木。我国造林历史长,但这些年破坏严重,目前按人口平均,森林面积在世界上仅占第120位……

灾难降临了。摧残受到了惩罚。空气污染,气候恶变,生态平衡遭破坏。去年我国一些地区的特大洪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造成的。在愈演愈烈的灾难逼迫下,人类开始悟到了“绿化”的必要性。

黑格尔曾经把人看得高于一切,捧到天上去。费尔巴哈则千方百计地要把人从天上拉下来,他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象任何一种动植物一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却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互相作用的关系。

人,生来就是自然的对立面。他不是自然的奴隶,就是主人。大自然造就了人,人却要改造大自然。人类提倡“绿化”,即其雄心壮志的表现,是人类史上一块新的里程碑,意味着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正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与过去告别,与野蛮告别。千万年来,人类靠向自然“索取”来体现自己的力量和进取性;现在,则主动为大自然制作绿装,以“给”的方式达到“取”的目的,这是一个飞跃。

“给”,是为了“取”。

绿色植物能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绿色植物还是最干净的“能源”。

造林就是造粮,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氧,造林就是造材,一句话,造林就是为人类造福。

给,永远比取愉快。亚里士多德说:“给予”比“受惠”而产生的感情更深厚,原因是“给予”的一方总感到自己是对方的“再造者”。一个人对自己创造的东西总是爱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艺术家爱自己的创作,如果我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处身于“再造者”的位置,亲手为大自然着上几笔绿彩,那么,对绿色植物的感情就可以油然而生。

从内心热爱大自然,是一种崇高的情操,需要有纯洁的心灵和高雅的修养。这样的人常陶醉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无穷乐趣,这是大自然对于心灵美的报答。当你栽下树苗,也就栽下了希望,栽下了感情,树苗成材之时,你对大自然的感情也就深厚成熟了。

植树造林,是有益当代、荫及后人的创造性劳动。为祖国大地披上绿装,是我们青年应尽的社会义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辛苦,后人享福”,,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

篇2

竹子都长在一座高山上,那山浑身绿色,隐隐约约地望见有条褐色的丝带在山间飘动,忽隐忽现,飘忽不定。顺着公路走了很久,连“海底”的影子都看不见,不禁有些泄气。忽然,一片令人发晕的绿刺痛了我的双眼,有流水声震动了我的耳膜。山上的一股股小溪流向山下流淌,汇成一条颇为壮观的河流,谁能想到这白花花的水,是由一条条拇指粗的溪流组成的呵!

我们鼓起劲来接着走,就很快到了“海底”。几百块石头中“哗哗”淌着一条小溪,工作人员说这是可以喝的天然水。我最先俯下身去,用这清凉的水唤醒我的毛孔,又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大口,舒服够了才踩着石头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待脚踏上了结实的大地,这才松了口气。

我们兵分两路,一队走石阶,一队走小路。原本以为可以在山顶相遇,可那小路没多久就断了,可苦了我这个孩子。勉强又往前走了会儿,却已经进退两难了,我回头望了望那陡峭的山路,叹了口气,毅然跟着爸爸原路返回。“上山容易下山难”,路显得异常艰难: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就抱着竹子,踩着竹鞭,一步一步地退,那样子一定很狼狈。不久,我们来到了栈道。看着长长的栈道,我好想哭!当我们快要崩溃的时候,我看到了妈妈,及时地休息、补充了水分,才没有倒下。我猛然回头,才发现,这一路被我忽略的景色其实真得很美!栈道两旁,倾斜的山体会因风的光临滚落一些石块“嚓嚓~~”,混着竹子的窃窃私语,不知不觉就演奏了一首“大自然的交响乐”。同样欢快的你,能看出碧绿的竹海其实已经经历了15亿个春夏秋冬的轮回吗?它看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长大,岁月的流失没有使它沧桑,反而越发年轻起来……“继续往上爬吧,既然来了,一定要闯出点‘辉煌业绩’嘛!”表哥和我给家人打气,“让我们一起加油!”“出发!”“噢耶!”我终于听清了,是天的笑声……

篇3

要结合当前“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为环境教育”的环境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目标和任务,以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 “课内”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教育大纲中,至少一半与地理相关。如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等,所有这些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中随处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是极其重要的。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在环境教育中进行教学探索,特别要注意挖掘隐藏的环境教育内容,使地理知识、环境知识、环境意识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环境教育的作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问题涉及更多的,如大气环境的保护、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是环境保护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主动为环境作贡献。

目前的中学地理教材,包括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书本内容: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有很多,如有关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等;对各种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充分揭示人类的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2)教学内容的潜在责任告诉我们,大多数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无约束的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任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势必成为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绊脚石,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危及后代的生存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以此让学生明确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双层关系,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的环境道德责任意识。(3)教材内容潜在的行为指向,要求学生成为优秀的自然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做环境保护的“急先锋”。

二 “课外”环保教育

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形成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环保意识。首先,教师应该把周围可见的地理知识和有形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炎热和寒冷、刮风、下雨现象。指出只要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环保上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绩。其次,教师可以“组团访问”,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性认识得到深化。比如,带领学生到化工厂参观,看一看化工污水处理设备,听一听厂领导介绍“三废”含量的控制研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三废”治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这样,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除了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外,还可以成立环境调查小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比如,调查当地农村耕地结构变化、沙尘暴、风暴或其他恶劣天气的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年变化等,由此加强对学生“课外”环保的教育。

三 “探究”环保教育

篇4

工程档案

户型两室厅

建筑面积 705平米

装修造价 15万

主材造价 4万

主材说明 实木复合门 腾达仿古砖、方圆实木复合地板、莎安娜米黄大理石 交换宜家橱柜4500、推拉门1500,灯具、五金、洁具、暖气2200,开关等,交换宜家助邦床7000。

本案位于济南鑫苑城市之家,为两室一厅的商品住宅,房屋建筑面积为705平方米。业主为普通公司职员,本案设计师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调,全面考虑。在总体布局方面,尽量满足业主生活上的需求,主要装修为简约田园风格,以混措的手法,鲜明的色彩对比来诠释主人对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轻松、愉快,回归自然的美丽心情。

客厅没有运用过多的硬性装饰手法,而更多地注重软装和配饰,原木色地板搭配白色电视柜与厚重的老榆木茶几相互辉映,正冲进门的一张老贡桌给这对年轻人的家庭带来一丝稳重的气息,也起到了玄关的作用。阳台与客厅相通,恰到好处地延伸了客厅的使用,使空间不再局限。小块的米色仿古砖配合那原木自然的纹理以及多盆绿色植物,更进一步使这精致的空间流露出自然气息。

篇5

生机

绿是春日里勃勃的生机,绿也是夏日里盎然的活力。举目望去,到处是茂密的绿,整个城市因绿而焕然一新,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不必说参天的大树,也不必说茵茵的绿草,单是窗台上那一盆绿油油的盆栽,就已经让人感悟到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希望

经过萧瑟的秋风,还有寒冬的考验。等到春回大地时,便可以惊喜的发现,一棵棵嫩芽破土而出,坚硬的土层不能阻挡绿,它照样可以冲破一切阻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君不见石缝里的生命么?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那永远不会破灭的希望,绿才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一棵娇嫩的芽儿怎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或许这正是希望的力量吧。我又仿佛看见科学家霍金,他是绿色的化身,与病魔作顽强的搏斗。他曾说过:“倘若失去梦想,那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正是因为他有着希望,对未来抱有永不泯灭的希望,他才可以变得如此伟大。

奉献

篇6

晓明负责掌握方向盘,妈妈和爸爸负责脚踏。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向湖中央行使,这时晓明激动地喊到:“妈妈,爸爸!你们看船沿!”(晓明用小手指着前方船沿)

晓明的妈妈和爸爸朝着晓明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只绿色的小蜻蜓恰巧落在那里,说是迟,那是快,晓明迅速地去抓蜻蜓,但是蜻蜓也很灵巧,跑掉了。

晓明的妈妈一边向前脚踏,一边说道:“晓明,蜻蜓是捕捉害虫能手,而且只吃害虫,我们要保护它们。”

晓明不听妈妈的话,第二次去抓又一次落到船沿上的蜻蜓,这次晓明终于抓到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看儿子玩了一阵,妈妈对晓明说:“蜻蜓是益虫,你还是把蜻蜓放了吧!”

没想到一向听话的晓明这次却没听话,很干脆地说:“我不想放,我要和它玩。”妈妈说:“你不放掉它,它会死的”

晓明说:“为什么?”

妈妈说:“你喜不喜欢被人家抓走,失去自由呢?”

晓明说:“不喜欢。”

妈妈说:“蜻蜓也不喜欢被人关着啊,关着它,它就会伤心而死的”妈妈又说:“再说,蜻蜓可以吃很多很多的害虫,我们不能把它杀死啊?”

晓明说:“我不把它弄死,我就要和它玩。”

妈妈无计可施,只好打感情牌了。妈妈说:“你要是不放了蜻蜓的话,蜻蜓的妈妈就没有孩子了,蜻蜓妈妈会哭的”

没想到晓明头也没抬,就说“她都是大蜻蜓了,她没妈妈,她的妈妈已经死了。”妈妈又赶紧说“她是大蜻蜓了,可是它有老公啊,你把它抓走,她老公就没妻子了”

晓明立即说:“它没老公了,它老公已经被人抓走了。”

妈妈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使出了最后一招,说,“那你要是不放了它,它是大蜻蜓,它有孩子,它的孩子会没有妈妈的,你说,小蜻蜓多可怜啊”

爸爸看到晓明不肯放蜻蜓,说到:“晓明,蜻蜓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前我们只见到它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洒脱,却不了解它在水下屈居的漫长岁月。蜻蜓的卵是产在水里的,孵化后变成一只形态怪异的小虫子,这个模样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经过7—15次蜕皮之后才能变成蜻蜓!只可现在的小朋友很多不知道蜻蜓是怎么变成的,因而也就不知道蜻蜓为何物,小时候对蜻蜓都感兴趣,觉得好玩抓来玩儿是不对的!”

晓明好奇地问到:“蜻蜓吃什么为生呀?”

爸爸答到:“蜻蜓对人类做出过重大贡献,它的一生要吃掉很多蚊子,这还微不足道,主要是它的身体结构给人类以重要启迪,不用说,我们一看见它,就自然会想起直升飞机。”晓明举起手中的蜻蜓仔细观察着问到:“难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爸爸答到:“没错,直升飞机的设计师们就是在反复研究了蜻蜓的翅膀后,经过不断改进才使直升飞机的性能达到完美效果的。”

晓明轻轻的把蜻蜓放飞,但可怜的蜻蜓的翅膀好象飞不动了,晓明正感到后悔的时候,小蜻蜓休息了一会儿,终向了大自然。

这使妈妈感到很意外,前面苦口婆心的劝了这么久,晓明都不愿放蜻蜓,可就因为听到蜻蜓是益虫的道理,他就没有任何条件的放了蜻蜓,孩子的童心真是很奇怪的。

晓明开始研究起了方向盘,因为刚才精力全部集中到了蜻蜓身上,而没能掌握好方向盘,使船的航向偏离的正常的路线。晓明想起了很多关于蜻蜓的问题。转向头向爸爸问到:“那世界上蜻蜓总共有多少种类呢?”

爸爸答到:“爸爸小时候的家乡有各种各样的蜻蜓,生活在山上的、池塘的、溪边的,白天、黄昏、夜间活动的,应有尽有。体形最大的要数黄昏出来活动的那种,至少是普通蜻蜓的两倍;最小巧玲珑的则是在溪流边生活的金翅蜻蜓(这个怪怪的名字是我现在才知道的)它的双翅展开也仅几厘米。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世界上已知蜻蜓达5000多种,500余属,我国记载过300多种。”

晓明又问到:“蜻蜓都吃哪些害虫呢?”

(这时晓明因为能够集中精力,已经会正确的掌握方向盘了,脚踏游船按照正常的路线行驶,风徐徐吹来,晓明着急地等待着爸爸的回答。)

爸爸说到:“蜻蜓主要以害虫:苍蝇、蚊子、为食物,它以害虫为食还不止,它的食量也非常的惊人,一小时可以吃掉20只苍蝇,或者800多只蚊子。

晓明惊讶的张大了嘴,心理想,原来蜻蜓能吃掉很多害虫,他如果没有放飞刚才抓到的蜻蜓,那会少吃掉多少害虫呀!

不知不觉,游船结束的时间到了,晓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下了船,行走在公园的绿色花园里,这里蜻蜓是最惹小朋友们喜爱的小精灵,它珠光宝气、风度翩翩,而且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小朋友正在你追我赶抓蜻蜓,晓明大声对小朋友喊到:“大家不要抓蜻蜓玩了,它是吃害虫能手,希望大家保护益虫,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虽然晓明的大喊,不能阻止全部小朋友,但是晓明感到很自豪,因为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爸爸拍了拍晓明的肩膀夸奖到:“晓明是保护绿色生命的好孩子。”

篇7

一、绿色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绿色课堂教学的提问应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

1.从关注学生的经验背景和现实角度出发,问题应具有现实性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只有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才能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问题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即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他们在数学或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即思维层面的现实。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现实”,将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扇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过生日“切蛋糕”,提出“如何把蛋糕切成相等的几块”。这是大多数学生过生日时常有的经历,他们对此有着内隐的、非系统化的生活经验。而且,学生小学时学过“几等分圆”“扇形”及“扇形的圆心角”等数学知识,所以当教师以“简单描述一下每块蛋糕的形状”与“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这两个问题进行启发点拨时,学生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等分圆即等分圆心角”。教师再深入一个层次,提出“不等分蛋糕”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意义上认识到“按比例分圆即按比例分圆心角”。

2.从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问题应具有启发和探究性

课堂提问有不同的水平,低水平的问题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重复记忆,只有高水平的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去思考。其中理解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就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需要使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信息加工,通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频数和频率的关系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使用频数这个概念较好,在何种情况下使用频率这个概念较好”,在对概念的比较与鉴别中,学生巩固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性问题既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辨认事实或依据,又要求学生能够说明、解释问题的特征及原因。例如在学习了零指数之后,让学生思考“指数为零时,底数有什么限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限制?”找到问题的根源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

探究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尤为常见,在此类问题中学生需要分析已知信息,辨别所需概念,抽象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得出解决方案。探究性问题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再认识和简单应用,更需要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如“利用相似的知识设计测量旗杆的高度”等。探究性问题特别适用于学生的操作实验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很大作用。

3.从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问题应具有生成性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有生命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会有动态的生成,“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叶澜教授道出了生命课堂的内涵。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注意问题的生成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有一个预知,应先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敏锐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如在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有的学生提出质疑,提到教材中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是不正确的,不应分为三类,应该分为两类,即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及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又分为有一个公共点和有两个公共点。面对如此问题,教师要有一个应对的策略。教师提的一些问题,也要考虑到课后的一些学习需要。比如,让学生探索、发现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关系时,根据两个角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证明其中的一种情况,并提出其他两种情况的证明,让学生课后去完成。

4.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问题应富有情感性

学生不仅仅是有生命的人,而且也是富有情感的人。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注入生命的元素,关注问题的“善”和“感情”色彩。

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与数学问题直接相关的图案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美丽的图案是怎么样画出来的?”“图案里的奥妙是什么?”[1]

其次,教师在提问中,应注重情感激励的策略。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充分的表扬,回答不上来时,要停顿一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仍然回答不上问题,教师要进行耐心的帮助、引导,要体现出宽容、理解并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搭建起由低谷迈向成功的桥梁。

二、绿色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问的现实性应体现问题中的“数学本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一语道出了现实问题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为了体现现实性,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寻找现实世界中能够撩拨学习情怀的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中,促使他们以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悟数学知识的规律内涵和应用价值,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持久热情。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因此,联系实际,应该围绕着课堂中的“数学本质”进行。

2.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传授知识,才会收到最佳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寻找知识的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悱”的状态,形成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例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知识,这时可以从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方面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

3.基于学生和教材资源,引导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

首先,教学中应基于学生和资源引导出课堂中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人和旗杆的影子”“旗杆在镜子中的影子”“用标杆测量”“用三角板测量”“用测角仪测量”等测量旗杆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从测量的精确性、适用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为学生真正开展测量活动提供前提。

其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等方式进行变式生成性设计。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以制度性的方式相遇,而是“以一种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有的专家指出“现代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然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在互动的教学中,由于每个主体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尊重,所以“新话题”(也就是新教学资源)就会不断喷涌、生成。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新话题”来设计问题,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4.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和层次性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水平。如“测量旗杆的高度”可以设计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1)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2)旗杆的高度与人所在的位置有关系吗?为什么?(3)还有其他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吗?为什么?(4)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的高度吗?为什么?

此外,数学课堂中提问的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问题都服从课堂教学目标。在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问题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在设计中,尽量使得问题具有启发性,为此,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理解性的问题。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研究者对课堂实录进行分析,发现[2]一节课教师提了近110个问题,其中多数问题,如“得到什么”“等于多少”等,大都属于事实型、判断型、结果型的问题。这些短、平、快的问题,不需学生深入思考就能很快回答。而对为什么要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如何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缺乏必要的认识。教学过程被教师分解得过细且有些琐碎的问题所牵引,缺少引发学生进行持续思考和深层思维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也未能从如何入手研究问题的角度给学生以启发。

5.注意问题的针对性、简约性

首先,在课堂提问中,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提问问题时,可以考虑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教学内容。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设计的问题要指向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二是针对学生实际。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背景不同,设置的问题应该是有区别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教学内容与目标,恰当地设置问题,突出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获取和领会有关信息,并积极做出反应,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日本学者佐藤学说:“教学改革应是静悄悄的革命,是在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单位进行的革命”。换言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民主的一种体现。

其次,课堂设计的问题应符合简约性原则。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或很长时间。因此,要从关注生命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般而言,学生一节课只能集中25~35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应该把一节课中最需要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形成紧凑有效的问题链,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切忌过滥。

总之,绿色数学课堂提问应基于学生的实际和数学的本质,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设计具有现实、深层次的、发展性和情感性的问题,使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綦春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8

1.包装生命周期分析

包装生命周期分析是指从包装原材料选购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由于包装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满足某种商品的需要,所以包装生命周期分析的特点往往与被包装商品的生命周期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在进行包装生命周期分析时,需要了解被包装商品的信息,而在进行商品生命周期分析时,也必须涵盖包装生命周期分析。

下面是笔者对一款电子产品的一套包装方案进行的生命周期分析。

(1)该包装方案中4种包装材料的碳排放从大到小依次为:木箱87.1%、EPE8.5%、防潮袋3.02%、干燥剂1.42%,这与其各自的重量比是一致的。

(2)大多数碳排放来自于生产包装材料的原材料,如木箱的原材料胶合板和镀锌钢板、EPE的原材料LDPE树脂、防潮袋的原材料PA/LDPE树脂、干燥剂的原材料硅胶。

(3)工厂加工过程中的耗电量总和占到5%。

(4)包装材料运输至终端用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总和占到1%(均为短途运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包装材料的类别和用量是碳排放表现的重要指标。

篇9

一、 主题目标,启动"生命的探索"

关于"生命"的主题探究中幼儿可以认识生命并萌发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在身体、个性、人格等方面,为幼儿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科学合理地分析主题蕴含的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该主题的目标做了如下预定:

1.知道生命的起源与 延续,健康地发展生命。

2.珍爱生命,发展和掌握简单的生存技能。

3.感恩生命赋予的一切,愿意付出回报。

二、 预设与生成结合,丰富"生命的旅程"

为了更好地向主题目标靠拢,需对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后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前期预设,教师需要收集从孩子在多方互动、探索中反馈想法或迸发出来的信息,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张丰富的主题网络图。

三、融合多元素材,加深"生命的思考"

(一) 集中、游戏中的"说"与"乐"

通过回家与家长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小组交流讨论、扮演成长历程的不同阶段的自己和家人的模拟体验等方式,大班的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多元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参与到这个有趣、温暖的主题,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对生命的珍爱,享受活动带来的独特乐趣。

(二)绘本、视频中的"阅"与"思"

多姿多彩的生活总能被作家们用曼妙的画面、精辟的语言浓缩在绘本或影片中,尤其是关于生命的主题作品,更能我们沉静和思考。例如:在《小威向前冲》知道自己是父母爱的结晶,感受浓浓的爱意和不放弃的力量,并正视自己身上不完美的秘密;《白羊村的美容院》有助于帮助孩子正确欣赏自己的独特性,不一味追随别人,明白做自己最幸福;《谢谢大家》中关于"死亡"的话题在绘本中并不回避,在孩子内心深处播下颗生命的种子,慢慢感悟生命的珍贵。绘本中不断出现的一句话"托您的福"是在感谢生命,无论将来的道路平坦或坎坷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微笑面对。

公益广告《家》、《责任》、动漫《孝》都可以让孩子在欣赏之余品味"恩情"、让感恩之心如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纯洁的心灵,除了享受被爱的甜蜜,同时懂得珍爱生命的责任和回报的义务。

(三)家园互动中的"听"与"做"

家长资源是主题探究中缺少不了的重要资源,但其相对零散和隐蔽,需要教师精心挖掘和利用。我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这让课程变得丰富又具有动感。

《成长故事会》中家长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聊着过去的种种幸福、甜蜜,也有家长聊到了艰辛、坎坷。台下的孩子和妈妈听得认真,许多妈妈因为感同身受所以留下这幸福的泪水,孩子也体贴地紧紧搂住妈妈。又如:妇女节的亲子活动,孩子们在妈妈的怀里读着自己"写"的第一封信,孩子们露出来的是可爱的笑容;而妈妈们读得满足,幸福的泪水也在当下夺眶而出,瞬间泛滥,大伙都能从信中的字字句句中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爱和点滴成长。再如:《小小的抚摸》,这是在亲子活动中设计了孩子帮妈妈涂护手霜的环节。伴随着《妈妈的手》的歌声,孩子们小手捧起大手轻轻抚摸,凉凉的护手霜慢慢滋润着妈妈的手,当孩子们把妈妈的双手合并,贴在自己的小脸蛋的时候,妈妈的心慢慢融化,那两行眼泪泉涌般流出,母子之间暖暖的温情通过紧握的双手来回传递,孩子们单纯的抚摸,让妈妈收到了简单又丰富的快乐。

4.家长志愿者--教育新能源

通过家长联系到了社区公益团队来到班级,为小朋友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感恩活动,孩子们知道要从小学会感恩妈妈爸爸,感恩老师以及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此外,家委会还组织孩子进入消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仿真演习,在模拟火场中顺利逃生,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之余孩子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四、 真实情景的体验,真切感悟生命的旅程

根据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原则,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要尽量让孩子去观察、去动手、去表述,从而得出感悟。我在引导幼儿进行的生活中实践中发现进入情境状态的的孩子,更能体会成长的旅程,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例1:我请孩子将皮球塞进衣服里放在腹前,完成"当一天妈妈"的体验活动。孩子们由刚开始当妈妈的"很兴奋",到上厕所和上下楼梯的"很不方便",逐渐升级到户外运动时"太累,不想带球",最后演变成"恨不得马上把球拿出来"的过程,从孩子们和家长们过后的记录表中不难发现:孩子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一天的活动和遇到的一些不方便的事情,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发自内心地对妈妈们表达浓浓的爱与感谢。

例2:为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生活外,我还带领孩子参与爱心公益。平日里,我带领着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废品,一起变卖废品,将所得购买学习用品帮助山区或者社区里的贫困小学生,尽一份力量,奉献一份爱心的孩子都会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五、注意事项

1.了解幼儿水平,师幼共同探究

开展生命主题探究,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兴趣、能力发展、已有的经验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融入活动,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探求生命中的问题,收获新经验的同时感悟生命,绽放生命的光彩。

2. 体验式学习,让主题回归生活

体验,是幼儿生命教育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如:幼儿参与体格检查记录,体验成长;在健康活动、安全演习中习得保健与逃生的技能;在家中做个小帮手,即感受父母长辈的爱的同时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感恩,可见,亲身感受与体验能让孩子对成长有较深切的理解。

3. 生命繁衍的接力,中华孝道的传承

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家庭对于生命的繁衍和死亡的话题十分避讳和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现象,因此,我们还应与家长沟通,在呵护童心童趣的同时也要让幼儿正视生命,让孩子懂得惜福感恩是教师与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10

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改善环境为目的,对各类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环境负荷做出分析,从绿色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下主要从清单评价分析、影响评价分析、对评价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清单评价分析

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清单评价分析,主要是根据对产品清单的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功能单元以及系统边界等,并结合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建立各个阶段的流程图,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程度的量化评价,如废气、废物、废水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等,再根据评价结果来对绿色产品生产进行改进。清单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要对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项数据的量化评价来实现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流程的改进;

(2)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建立生命周期清单,定期对清单表格进行分析,并对表格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主要产生的污染因素等,再不断对其进行改进。

2影响评价分析

影响评价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通过对绿色产品产生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人身健康影响等方面的评价,来确定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的影响评价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要对影响进行合理分类,以生命周期作为基础,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如NO2、SO2、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类来了解绿色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改进;

(2)对以上得出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确定表内的各个干扰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状况;

(3)通过比较评估的方式来对不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相互比较,同时要注重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的因素评价,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3对评价的改善分析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的分析得知,绿色产品在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在经过对危害因素进行量化之后,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定位,更有利于绿色产品设计的改进。以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产品工业设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对生态诊断结果来改进产品的结构以及材料,避免或降低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以及人身健康带来的危害,为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