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实践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劳动实践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意见的通知》(〔2000〕37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去年我省下发的《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粤府办〔1999〕104号)与《通知》规定精神基本一致,请各地一并结合贯彻实施。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已经省医改领导小组核准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市,要加快组织实施;尚未制订好改革方案的市,应抓紧制订,尽快报省审核。
二、各统筹地区应在做好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的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实施细则。医疗补助经费总额,原则上应以上年度公费医疗发生数剔除不参加医改的人群的医疗费发生数、不合理开支因素后,减去统筹地区的单位筹资数并结合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
篇2
关键词: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74-01
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农业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环境资源调查、畜牧、养殖,还是花木栽培,都不可能在教室里完成,都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都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和探讨。只有通过实践实习教学,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实习中,在实践实习中观察和发现客观现实与原有理论的矛盾,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理论。
1.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活动的意义及现状
中职院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基地,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更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课堂。作为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在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搞好第二课堂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实习活动,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提高思想水平。通过把书本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自觉地将理论和实际、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我国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存在的问题
2.1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一些学校和家庭固守片面发展的取向,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仅仅理解为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忽视社会实践实习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与力量。很多学校不顾教学大纲的要求,长期不开设劳动实践课、劳动技能课,不注意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大大抑制了学生个性、劳动技能、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中职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
2.2 学校对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部分中职院校对加强和改进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认为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软"任务,只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因而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的重要日程。
2.3 中职生个人社会实践实习效果不佳。绝大部分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会组织并安排其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学习到了实际知识,但仍有少数学校未组织社会实践实习,有些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部分由学生自行安排,而学生大部分由于单位不接收、不愿实践等原因未能真正参与实习。此外,部分学生在自己寻找的实习单位未能接受专业培训,在公司实习基本是"打杂",无工资或补助,实践效果较差。
2.4 学生未能真正深入参与实际工作。很多学生在实践实习期间主要是参观,实际工作偏少,对专业学习及能力培养作用不足,学习效果一般。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多数安排在最后一年中,在校需要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践的目的要求也远不止参观车间厂房,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工作才是重点所在。
2.5 流于形式,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总体策划与实施。在中职生社会实践前,缺乏针对社会实际和群众所需的调查研究,仅仅按照中职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来安排社会实践。例如: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简单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等形式。这样的社会实践实习,不仅无创新,甚至会给提供实践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增加负担,也不受群众欢迎。在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中,参观为主,动手为辅,实践内容与中职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达不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群众做实事的目的。另外,在社会实践实习的总结报告中,缺乏实践实习的升华。
3.对中职生社会实践实习工作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培养的计划。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是中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中职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并编写教程,规定实践课时数、学分,规定实践目的、任务、内容、形式和要求,配备专门指导教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种评优挂钩。
3.2 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态度的引导。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应付了事,对此,应加强中职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社会实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专业学习的重要过程。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篇3
在全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培养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素质问题进行了研究,出版或发表了不少优秀成果。由刘秀艳、曹素华等撰写,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基金资助,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妇女素质研究》一书,就是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部。作者以坚实的理论基础、翔实的资料、细腻的笔触全面阐释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该书首先从妇女发展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入手,分析当前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理论意义,从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现实意义。书中核心部分是阐述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内容,包括提高农村妇女的知识和技能、观念意识、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的途径和工作技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该书运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分析、实地培训等多个研究环节得出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其中对农村妇女观念意识的深刻剖析,对农村妇女信息获取能力的调查和概括,对包括家务劳动贡献和家庭经济收入贡献在内的农村妇女家庭贡献率进行的量化分析等,相对以往有关妇女问题研究成果来说,都显得更深刻,更具说服力。
该书内容涵盖生产和生活、生理和心理、经济和法律、家庭和社会等多学科,是一部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价值,既可供学术研究参考又能指导实际工作的优秀成果。
该书主编刘秀艳教授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农民教育方面的研究,勤于深入实际,善于积极探索,取得过“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研究”、“提高河北省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研究”、“河北省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河北省‘一线两厢’区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等多项成果,产生过良好的社会影响。该书主编曹素华曾长期从事河北省妇联领导工作,主抓了全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接力行动”等项工作。为完成本书的写作,作者曾深入河北省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调查和培训,书中提出的培训途径和技巧均来自于实践的提炼和总结,这种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篇4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及具体过程
(一)、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也可以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活动组织。
(三)、注意事项
1、就近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高中生应在当地团组织的统一指导下开展上述活动和其它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2、在生活中提炼。
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择。
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
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二)、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绿色环保宣传
2、保护母亲河、水质污染情况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关于生活节能状况调查研究
5、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6、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7、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调查
8、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上网吧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学生零用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篇5
通过假期实践的活动,我深刻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加的重要。我们要努力的把理论用于实践,[莲山 课~件]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同时我们要把爱奉献出去,奉献爱心,传递真情。这样我们也会收获很多。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充满爱! 通过本次寒假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奉献的快乐,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从“奉献爱心,传递真情”的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那些老人没有亲人在身边,许多普通家庭的幸福他都没办法去享受。也许我们带去的仅仅是一些祝福与快乐,也许我们做的仅仅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可我们却给那些孤独老人带去了温暖,让他们的新年曾添了几丝温馨,也让我们自己收获了了快乐与感动!懂得了传递真情的价值! 通过义务扫雪的活动,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责任很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义务的去打扫一下街道,也许做的只是一些小事,感觉没什么意义,也许做起来还有点点累。但真正的等我们做完以后,回头看看,因为自己的一点努力,街道变得的那么干净,人们路过时,投过来一个个赞美的微笑。那时,我们是何等的开心。看到自己的成果时,我们感到了自己的存在,也意识到了对于社会的责任!
通过去体验“磨粉”车间工作后,我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辛酸,赚钱的困难!看着爷爷全副武装的在车间忙来忙去,心里不时的感到一阵阵的辛酸。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的那么点的工资去生存。想起来真的感觉不是味!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也明白了生活的无奈!但正因为这样,我更应该深刻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手上的每一块钱。不当用的不要用,平时要勤俭节约。并且从药店的实习工作,我意识到医药发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我要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的去战胜生活!
本次的寒假实践活动圆满的结束,希望自己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把所想所说,都应用于实践中!对于社会,我们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对于父母、老师,我们要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用美好的未来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老师不耐其烦的教育!对于自己,我们要努力强大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懈奋斗,努力去战胜生活!希望以后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努力的学习,以为促进祖国医学发展为使命,努力的去传承祖国医学!
篇6
21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其中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别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会做人”的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来不仅要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要独立生活。在社会上,他们要与人相处;在家庭里,他们要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必须学会做人,塑造健全的人格,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质也是讲学习要首先学会做人。作为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而且还应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因此要教会学生做人就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做人教育”。
二、做人教育的途径
1.在劳动中培养做人的品格
今天,人们把独生子女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嗜好、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归结于没有兄弟姐妹。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而剥夺了他(她)们参加各种劳动的权利。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好功课,不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劳动,也不让孩子插手家务劳动。
家庭劳动教育,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孩子的日后成才和生活幸福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孩子从小参加劳动,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孝敬父母并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孩子参加劳动有利于逐渐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积极的劳动态度,逐步锻炼出刻苦耐劳的性格、艰苦朴素的作风。通过劳动,他们学到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都是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所不能缺少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在长身体时期,合理地给他安排一点劳动,不但不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对促进其身体健康、身心健康,使他有效的进行智力活动是有积极作用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2.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生活中的教材是丰富的。学生的生活与交往、劳动、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是各个方面的融合体。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实践机会就越多,经验积累就越多。学生的每一个生活领域,都有丰富的做人教育内容。教师的视野要开阔,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某一方面。限制学生的生活就等于限制学生的实践,限制学生的实践就等于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做人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做到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进而引申为尊重师长;让学生学会持家,进而引导他们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情感;让学生懂得享受到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创造的道理等等。学生要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给学生设置走向社会的障碍,限制学生的社会活动;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把有组织的活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组合起来。让学生融入社会,用自然法则去教育、约束、规范学生,用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去影响、感染、锻炼学生,用自主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再成长。
3.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人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家庭实践;学校实践;社会实践
如今的思想品德课早已摘掉了“讲大道理,说条条框框,枯燥、乏味”的旧帽子,而是越来越具有活力,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更加新颖独特,尤其以注重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于教学课堂中。
一、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家庭、学校、社会的了解,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自身特点的需要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惯和养成的课程。实践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教师多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育,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三)开展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需要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亲身检验了书上理论的正误;另一方面使学生学到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为学生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
二、实践活动的开展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它包括学习性的实践,人际交往的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实践,自立自理的实践等。开展实践活动就是立足于社会,着眼于学校,致力于家庭。
(一)家庭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后盾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娱乐天地和今后以发展的大本营,也是思想品德课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家庭道德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安排学生在周六、周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回家与父母谈一次心,并做好谈心记录和反思等,让学生在自己的家庭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被爱,为正确处理和化解亲子关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奠定了情感基础。家庭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开放性的,通过具体的家庭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自参与,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堂是开展实践活动的阵地
思想品德教学是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堂是开放的,教学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实践探究活动、演讲辩论、情境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团队精神的价值;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消防疏散演练,从中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重要,进而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组织学生参与诚信校园的建设,从而体验到高尚品德的魅力,感悟出高尚情操的力量;实践证明,丰富而有意义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是深受学生们欢迎的,学生们喜欢参与并乐于参与,这本身就说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通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把从课堂上学到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
(三)社会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前线
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社会调查是社会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一般包括准备、调查和总结三个阶段,主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把孝亲敬长行为落到实处;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到基层人民法院参加庭审,让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与神圣,自觉遵纪守法,加强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开展社区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清理白色垃圾和小广告,在实践中体味劳动的快乐,明确保护环境的神圣职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日益实践化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实际,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实践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提高思想水平和思想品德素养。
篇8
邢春宁指出,这次论坛很有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题突出,引导女职工正确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对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全省广大女职工为推进“两个率先”增添光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群英荟萃,各行各业的女性精英和领军人物,围绕幸福话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思想和智慧的碰撞,所形成的成果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风尚,激发全省女职工的劳动热情,助推江苏民生幸福工程,都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三是贴近基层,通过论坛形式,让专家学者走近基层,也让一线职工有机会接受专家熏陶,是新形势下推动群众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她强调,全省广大女职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劳动创造幸福,体现价值,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杨星云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她指出,当前女职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心理挑战,本次论坛旨在引导全省女职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用劳动筑梦,以实干圆梦,共同谱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参加论坛的代表们集体参观了南京际华5302公司女农民工班组工作现场。接着,大家观看了反映我省女职工快乐工作、建功立业的专题片《茉莉芬芳》。
篇9
关键词: 视角 “90后”大学生 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就业行为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推动着对就业行为的选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就业活动中深层次的综合反映。“90后”大学生正在成为大学生中的主体,也正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就业相关理论概述
就业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关于就业问题思维活动的结果,体现在他们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对就业及就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所做出的深刻而丰富的论述中,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就业理论对构建“90后”大学生就业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人为本”就业观。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指的是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效益关系”。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一种能够创造的价值。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遵循人的本质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之间的有机统一。
“90后”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主义倾向其根源在于没有将个人放到社会整体中思考就业问题,把就业问题完全当做个人的职业选择,而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从而将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因此,“以人为本”的就业观要求在就业过程中人们自觉实现主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
2.加强实践就业观。
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择业应该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是个理性的过程,而不是求得一个满足虚荣心的最足以炫耀的职业。
“90后”大学生就业中的价值具有选择非理性、功利性倾向,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进行职业选择。关于实践的理论对于我们纠正大学生就业中的非理性、功利性倾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注重劳动就业观。
马克思最早从哲学、经济学的意义上使用劳动概念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来研究人类劳动,初步提出劳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的结论;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来研究人类劳动,提出劳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规定,阐述了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种物质生活的生产即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劳动的具体形式。因此,可以利用关于劳动的观点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用的观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二、目前“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张扬个性,追求功利。
“90后”大学生,有极度张扬的个性,他们乐于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极为自我,甚至有些自私的生活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利益观念的深入人心,加之受西方“拜金主义”及“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主导思想的功利意识不断加强,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表现为“到外企去,到上市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很多集中于发达地区、沿海城市及大城市,并且以能否给予更好的经济待遇作为就业的考虑因素。他们认为只有到经济发达地区,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前途,才能使自己得到优厚的物质待遇。“90后”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就业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功利性。
2.向往稳定,价值选择非理性。
“90后”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在择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人才相对过剩的一面。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下,将就业地点锁定在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仍然居高不下。“90后”大学生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的理性思考。
3.突出个体,社会价值观淡化。
对于就业选择,“90后”大学生考虑的主要是这份工作或这个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自己对工作是否有满足感,而对于父母的意见或建议则往往放在次要位置。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对于家庭有什么意义、父母是否有满足感,他们考虑得较少。对于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或职业,如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和公益性质的职业,他们也是很少主动选择的,除非是没有别的更好选择,他们只好被动选择。至于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更是很少考虑了。但是如果过分突出个人因素,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而忽视社会需要,就会导致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念的淡化,使他们在择业中偏离正确的方向,难以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三、用就业理论引导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建构
1.坚持以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用“以人为本”的思想端正大学生就业观。
“以人为本”要求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而不应当是以物或以经济为本的发展。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该认为,这两种利益是对立的,互相冲突的”。
大学生在考虑自己的专长、兴趣、爱好的同时,岗位的社会价值也是重要的标准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实现,个人才会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不仅要激起大学生思考个人的职业兴趣,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感。
2.坚持以就业理论为指导,结合实践对90后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就业培训。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和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引导“90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而且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克服个性上的弱点,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就业歧视。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90后”大学生的就业率:
(1)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通过专业老师讲解就业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让90后大学生学会怎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职业,如何展示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克服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障碍;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模拟招聘的形式,让他们切身感受就业选择的过程。
(2)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才干,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融入群体,克服他们怕交际、怕受挫的缺点,因此要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自身内涵,展示自身特长。
(3)实习实践基地: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都需要学生有相关工作或实践经验,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新员工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到实习实践基地去锻炼和学习,既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又可以弥补性格和心理上的不足。
3.坚持以就业理论为指导,引导“90后”大学生正视劳动重要性,勇于创业。
(1)正视劳动,寻找兴趣: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使命不是要求得到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而是一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应该在承认功利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思考劳动本身的价值,把大学生的关注点从完全的功利追求和导向上转移到对职业本身的兴趣和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上。
(2)勤于劳动,勇于创业:根据观点,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勤于劳动,勇于创业,“9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力量,或与社会力量合作,进行自主创业,不仅是一种可能,更是一种必须,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业素质,学习创业知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国高校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积极提倡大学生创业,不能误导他们盲目创业、仓促创业,同时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创业中适应、驾驭和改造生存环境,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6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5]文丰安.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研究[J].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28-34.
篇10
七月12号,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来到苏北市场那边做问卷调查。让我们很感动的是那些叔叔阿姨都很配合,即使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不认字的人,他们甚至愿意听我们一字一句的读给他们听,然后再完成问卷。因而半天我们就完成了调查。下午半天我们将数据整理出来,形成了总汇。
这个暑假的开始意味着真正的考验来了,我们要去工地,真刀实枪的干活。我生平第一次以一个劳动工人身份走进了工地与可爱农民工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那层久违情感从进入工地伊始就被触发。亲切熟悉的热情和父辈汗水以及钢筋黄砖混泥土告诉我:此刻我属于这里。上午,我们的工作是拆钢管并把它们运到上面堆起来。说干就干,我们一字排开,挨个传递,我们配合的天衣无缝。我们的高效率让那些师傅们看的很开心,不住的夸奖我们。中场休息咯,我们去找师傅们聊天。师傅们很憨厚,更多时候他们愿意以笑容来达,他们笑眯着为我们示范,他们笑眯着给我们指点,他们笑眯着在一起聊天。他们没什么可以计较与争辩,因为他们与世无争最大愿望莫过于家庭平安健康和今年能多带点钱回去。下午,我们换了工种,两人一根大概五米的长钢管,将它们从下面抬上来,我们走的是临时搭的木板,晃悠悠的,有客家小吊桥的感觉。就这样一直扛啊抗,我们搬完了一大堆钢管。回去的时候大家都累趴了,吃饭的激情都没了。
七月14号,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与工人叔叔们办了一个小型的纳凉晚会。大家各展身手,歌声飘扬,掌声不断,工人叔叔们也很积极参与到我们中间来,与我们共歌。最后,照相机将我们的笑脸印刻。
三天的实践很快过去了,然而留下的却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东西。我以善用专业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暑假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第一天的卷面调查让我认识很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的。以前实践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二. 在社会实践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如果你没有踏出那一步,那你永远走不出去。
三. 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缺乏社会经验等种种原因往往使自己觉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例如在工地上搬钢管的时候,我们都很累,但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口,我们就胆怯了。所以应该尝试着克服自己内心的退缩。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8090不是懒散的一代,我们有我们独特的风采。
四. 在工作中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即使那些知识与你的专业或就业没有多大关联或者压根没有帮助,但我们既然学到了,那么总有用到的一天。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第三,不够坚定,缺乏持恒性,容易泄气。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