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1 18:1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荔枝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篇1

关键词 树莓;根蘖繁殖;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85-01

树莓(Raspberries)又称木莓,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多年生灌木树种,在国际上被称为第3代水果品种。经营树莓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互助县群众新起的发家致富之门。树莓用种子繁殖不易成苗,多采用根蘖分株繁殖,根蘖繁殖是树莓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应用也最广。树莓根部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不定芽,萌发成根蘖苗,与母株分离后即可成为独立植株[1]。树莓根蘖苗的繁殖不但繁殖速度快、简单易操作,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正确掌握树莓的栽培管理技术,既能培育出健壮的植株,又能优质、丰产,为树莓在互助县的深加工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1 根蘖繁殖

1.1 品种选择

此次选用的树莓品种为欧美国家近年培育出的优良秋果型树莓品种艾菲尼娅(Aafieneye)和汉查尔德(Hecridee)[2-4]。

1.2 种植地选择

种植地设在互助县塘川镇高羌村,海拔2 380 m,年均气温4~6 ℃,年降水量300~400 mm,雨热同季,年日照时数2 560~2 800 h,年总辐射量6200 kJ/cm2,无霜期130 d。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8 m,土层厚1.5 m,质地疏松肥沃,土壤为粟钙土,pH值7.3。试验地地处宁-互公路旁,距县城10 km,西宁市22 km,交通十分便利。

1.3 土壤消毒与施肥

4月中旬至5月初在繁殖地块施硫酸亚铁300 kg/hm2、尿素187.5 kg/hm2、二铵225 kg/hm2、腐熟的羊粪30 t/hm2作底肥,并施呋喃丹37.5 kg/hm2进行地下害虫的防治。

1.4 GGR浸根

树莓根蘖繁殖材料选取三年生母株,在栽植前将树莓母株放入150 mg/kg GGR溶液中浸根2 h后再栽植,可促进根蘖苗的萌发。

1.5 树莓母株的栽植

栽植前进行全面深翻整地,并结合整地清除圃地杂草、石块等。将三年生母株按0.15 m×2.00 m的株行距栽植,栽植密度为3.45万株/hm2。

1.6 树莓的根蘖繁殖

栽植后在距母株50 cm左右的地方进行适当断根,可促进树莓生根发苗。当根蘖苗长至0.5~0.8 m时进行摘心打顶,抑制根蘖苗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和地径生长。对生长过密的根蘖苗,留强去弱,适当疏苗,使株距保持在10~15 cm。

实生苗以根径0.3 cm以上、根长15 cm以上、主根2条左右、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根蘖为最好,移栽时容易成活。挖根蘖苗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做到随挖随栽。

根蘖苗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出圃后,应及时平整出圃苗留下的坑穴,并施适量的有机肥补充土壤肥力,最后进行冬灌或浇一次透水,有利于树莓根蘖苗的萌发。

2 栽培管理

2.1 GGR浸根

在树莓苗木栽植前,将GGR配成100 mg/kg溶液,倒入用塑料铺底的坑内,再加适量黏土,配成泥浆,栽植时将树莓根部浸入,使泥浆均匀粘附在根系上,做到速蘸速栽。

2.2 树莓栽植

栽植前全面深翻土地,结合整地清除圃地杂草、石块。栽植前先挖定植沟,定植沟宽60~70 cm、深50~60 cm,为南北走向。挖沟时地表层土壤与底层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把表土回填到沟底10 cm厚,再把表土与农家肥混合均匀填入沟内,肥土层比沟口(地面)低15~20 cm,然后用熟化的表土填平定植沟,在定植沟两侧用底层土做梗,以便于灌水。栽植时挖穴定植。定植穴根据树莓苗木的根系大小确定,一般以30 cm×30 cm为宜,栽植时保持树莓根系舒展。栽植方式采用带状栽植,株行距为0.3 m×2.0 m,栽植1.65万株/hm2。

2.3 树莓的绑缚

树莓枝条柔软,结果后枝条易弯曲下垂到地面,弄脏果实,也不便采摘;下垂的枝条彼此遮荫,不利于通光,而且相互摩擦也容易产生物理损伤,减少产量。因此,当树莓大部分枝条开始萌芽、展叶时必须及时绑缚上架(未萌芽前)。架材选用木杆,木杆高度距地面1.3~1.4 m,在木杆上拉2道Φ10铁丝,上层铁丝固定在木杆顶端,下层铁丝距地面1 m。杆间距4~5 m。引绑枝条,使之均匀地分布在铁丝上,形成扇面。绑缚牢固,防止风吹移动。

2.4 田间管理

2.4.1 灌溉及除草。树莓圃地土壤经常要保持湿润,水分不足时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不宜多,润透根系分布层即可,要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丛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生长情况进行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害根系和不定芽。雨水过多时应注意排涝。土塘封冻前灌封冻水1次,提高树莓植株的越冬性,有利于翌年生长。

2.4.2 施肥管理。每年封冻前圃地深翻1次,同时施入有机肥。在冬季需要埋土防寒的地方,春、秋季结合挖土防寒或

撤除防寒土时施入基肥。生长季节分别于开花前、果实膨大前酌情追施化肥,方法是在距株丛30~40 cm处开10~15 cm深的沟,将化肥施入后覆土盖严。

2.4.3 树莓栽植后的整形修剪。树莓1年中进行3次修剪。第1次修剪于开花前进行,剪去枝条顶部干枯枝,以利于留下的芽发出强壮的结果枝,同时从基部疏除过密、抽干、破伤、断裂、病虫枝。然后将枝条及时绑缚到架杆上;第2次修剪在基生枝萌发到20~30 cm时进行,每株丛内保留12~15个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基生枝,其余的均从基部剪去,以利于植株生长和结果;第3次修剪在果实采收后进行,在秋天结过果之后,将结果母枝齐地剪去,以利翌年生长。

2.4.4 越冬防寒。树莓在-35 ℃时需要进行防寒处理,故在互助县只需灌足冬水,自然越冬即可。

2.4.5 病虫害防治。树莓易发的病害为茎腐病,该病危害树莓基生枝,一般发生在新梢上,先从新梢向阳面距地面较近处出现一条暗灰色似烫伤状的病斑,长1.5~2.5 cm,宽0.6~1.2 cm,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病部逐渐呈褐色,病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黑点,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着病部的扩展,叶片、叶柄变黄枯萎,最后整株死亡。高温多雨的季节为发病盛期,在互助县以6—8月最为常见。防治方法:5—7月发病初期喷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树莓易发的虫害为金龟子,金龟子主要为害树莓的花、果,约持续1个月。在发生金龟子虫害时用2.5%甲虫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此类虫害。

3 参考文献

[1] 许洋.树莓和黑莓栽培技术研究—I 生长及开花结实习性[J].林业科技通讯,2000(11):11-13.

[2] 张志勤.ABT处理树莓扦插育苗成活率试验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03(3):6-7.

篇2

【关键词】中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有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65-02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是农村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围绕“培养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中级果树工”进行开展组织教学。本文分析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构建适应当地水果生产的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材部分内容与本地水果生产发展脱节。目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的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果树生产技术》。这本书的内容较为枯燥,案例分析少,教材部分内容与本地水果生产发展脱节,部分技术性内容落后于本地生产一线所采用的技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上推广的果树新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在教材中未被提及或较少提及。如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梨、第四节——桃,是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果树,占篇幅较大,内容详细。而梨、桃在我们当地没有栽培,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柑桔主要优良品种,介绍的是温州蜜柑、蕉柑、椪柑等品种。而这些品种近年已被市场淘汰,果农不再种植。而当前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沙糖桔、沃柑、贡柑、黄金柑等品种没有提及。横县本地主要栽培果树有荔枝、龙眼、香蕉,没有列作主要果树,没做重点介绍。火龙果、番木瓜也是我们当地的栽培水果,但教材没有提及。本教材的一些技术内容主要注重高产栽培,而对无公害、高品质、产业化关注不够。没有适用教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删除和补充。

(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当地水果生产的季节性没有相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按照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与现时果树生长发育情况、生产管理措施不同步,导致实训课不能有效开展,学生不能掌握相应技术。如荔枝正在处于开花期,应及时到荔枝园开展花期管理的实践,而按照教材顺序讲授的内容却是香蕉栽培课。香蕉一年四季都能抽穗开花,相关的实训课很容易开展。而荔枝花期一旦错过,要再等一年。学生在校也就两年,错过就不容易补回来。

(三)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中职学生需求。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果树栽培课基本沿袭了大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大专院校的教学模式以理论课教学为主,辅之以实验室实验,野外见习、实习,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掌握,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效果不好,学生厌学、弃学现象较为严重。大专院校的学生都是从普通高中选的优秀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而中职学生大多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教师对这些学生讲理论课,认真听课的人不多,要他们静下心来专心听完一节理论课难度很大。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弱,老师讲得再深入浅出,学生也很难理解。农村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任务是培养中级果树工,掌握生产技术更重要,所以应加强实训课的教学。

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措施

(一)编写适合当地果树生产的本土教材。在保证果树栽培课程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前提下,对原教材中不适合本地栽培的果树种类进行删除,突出当地主要果树种类及品种,补充原教材中没有的新品种、新技术。例如,原教材中第三章第二节梨、第四节桃予以删除。把柑桔、荔枝、龙眼、芒果、香蕉列为主要栽培果树,做重点介绍。补充列入番木瓜、火龙果、板栗等次要果类。果树的生产发育规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原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要保留。合理密植、早结果、高产栽培,这部分内容要做适当修改,以适应水果生产由过去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的变化。高效、无公害、产业化栽培是果树栽培技术课程的核心,这部分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列举现实案例,主要采用实训课教学,使学生看得懂、听得懂,能说会做。

(二)改革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简化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压缩理论课内容,把理论课渗透进实践课中。中职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出去顶岗实习,在校时间很短,过多的理论课堂教学必定影响实践课的开展。学生很难真正学到技术。果树的育苗、树冠修剪、果园土肥水管理、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实采收等技术,操作性都很强,靠理论讲授,学生难以掌握。只有动手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动手做过就不容易忘记。一些理论知识可以穿插在实践课中讲解。例如,果树嫁接成活原理,影响嫁接成活因素等,可以在实训课中老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可以简略。如主栽果树品种特性,靠理论讲授解决不了问题,把学生带到果园将不同品种的枝、叶、花、果一对比.老师稍作讲解,简单明了,学生就容易识别品种。2.以实训课教学为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动手训练。在充分利用校内果园基础上,老师要多接触果树生产专业户、技术员、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把课堂搬到果树生产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的果园,与生产相结合。学生在老师和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实训操作。学生学到了技术,也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为果园做了一些工作,果农、学生双方都有利。3.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课的教学。将课程中每一种果树的教学内容当作一个项目。整个课程实训项目内容安排如表1所示。老师根据授课时间与当地果树的生长发育情况、生产措施,安排相应的项目教学。如在清明前后安排果树嫁接育苗实训课、六月份荔枝果成熟时可安排荔枝果实采收实训课。每个项目内容的实施要落实到小组或个人。如生苗的培育可落实到小组,苗木嫁接要落实到个人。项目实施时,老师先示范操作,讲解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学生动手训练。老师和果园技术员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不当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应以民主平等的身份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与学生交流、探讨。项目实施完成时,老师和果园技术员即时检查、评估,对小组或个人的实训效果进行评分,学生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的技术要点总结,以书面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交给老师,当作当天的作业。最后,老师进行回顾总结。4.对一些实践性强,但又缺乏实训条件的课程内容采用视频教学。老师平时注意收集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视频,或在生产现场自行拍摄。视频教学直观、感性,学生易于探受。播放视频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观看。当视频播放完某一个技术环节时,老师可暂停视频,作小结或提问学生,进一步补充讲解。5.利用QQ群或微信群,将生产生活中与果树栽培课有关的有趣的所见所闻拍成照片或视频,与学生分享、讨论。创造一个课余学习氛围。

(三)改革考核办法。考核成绩要能体现学生对当地主要果树栽培技术的理论掌握,更要突出对实用技术、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学校应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把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分三部分。期末笔试卷面成绩占20%,技能考核占50%,技能考核是指各个项目内容技能实训操作的平均分,由果园技术员或老师评出。实训记录总结占30%,即各个项目的总结记录平均分。这种考核办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学生不用死记硬背也能取得高分,学生不再畏惧考试,不再厌学。中职果树栽培技术课程任务是培养中级果树工,是参与果树生产的一线工作人员,会做、能熟练操作比能说会写更重要。总之,果树栽培技术课程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摒弃过去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实习为辅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实训课为主,强化实训课的教学,辅之以视频、微课等手段,使学生学习不再感到困难。教学与生产一线相结合,学生真正掌握了果树栽培技术,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农林高职院校南方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篇3

关键词:荔枝;产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S6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09-2

中国是荔枝原产国,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步伐的加快,荔枝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目前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现阶段最亟待的问题。也是推动今后我国荔枝产业将朝着商品化、科技化、生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增强我国水果产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1 国内外荔枝产业现状

荔枝在国际水果市场属小宗商品,主要以国内消费为主,国际贸易市场有限,原因在于各荔枝生产国都具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能力,同时缺乏足够的冷藏和保鲜措施以及其他的出口设施;据粗略统计,荔枝国际贸易量每年约为5万t左右,荔枝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当高,平均每千克3-8美元,稳稳地占据着国际水果的中高档市场,出口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少量分布在四川和云南。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荔枝总面积866.82万亩,总产量155.2万t。产品销售以鲜品为主,荔枝干或者其他加工产品为辅。

2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期集中,保鲜和贮运难等。

2.1 荔枝种植品种多乱杂劣,结构欠合理

地方品种主要在产地销售,国内外打不出品牌,产地有的地方缺少优良品种,大路货居多,上不了规模,打不出品牌。

2.2 总体产品科技含量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荔枝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荔枝劳动者整体科技水平低,加大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病虫害经常发生灾。造成总体荔枝产品科技含量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极其不稳定。

2.3 产期集中,保鲜难,流通难,加工难

荔枝成熟期是每年的4至8月,但大部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但目前我国产区冷藏保鲜储运的基本设施基本上还未能配套,容易断链和脱节,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远销。造成荔枝如果抢不得黄金时间采收和运输销售,荔枝这一“水果贵族”只能就地贱卖,甚至难卖。我国荔枝加工企业规模不一,多数地方缺乏龙头企业。

2.4 荔枝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荔枝种植是家庭为主分散式的,荔枝协会比较少,即使成立有,也存有规模也不大、管理不规范、运转不灵活、资金难保障、促进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产区能很地利用专业合作组织搞活荔枝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

2.5 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

我国荔枝产区中,多数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断链。表现在:道路狭窄不平、水利灌溉设施残旧落后、水果市场缺乏、宣传不到位、流通队伍不强等。

2.6 荔枝出口贸易受阻,国际市场打不开局面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如荔枝进入美国要过三关,即需通过FDA检查,联邦药物管理局和海关的检查。造成我国荔枝出口贸易受阻严重,国际市场打不开好局面。

2.7 政策投入不够

荔枝作为我国的大宗热带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作为荔枝产业主力军的民营生产、加工企业贷款问题上条件非常苛刻,贷款时间和速度也无法保证。

3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趋势

3.1 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

未来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品种选育,一些优势老品种得到巩固和推广,向外型和风味佳、丰产的新品种将逐步代替一些低品质、低产量、发展潜力小的品种。如桂味、妃子笑、香荔、怀枝等一些老牌品种将进一步扩大,贵妃红、无核荔枝、鸡嘴荔等将逐渐代替一些杂牌品种。预计全国在10年内可全部淘汰低劣品种,贵妃红、无核荔枝等名优新品种将推广至总面积的20%以上。预计全国荔枝适植区域限制近年来不会有较大的增长,总面积仍将保持在60万hm2左右,重点是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优良品种的新植面积仍会增加。主要做法是在海南、广东增加早熟优质品种比例。比如广东现已选育出优质细核甜三月红荔枝新株系――阳春红荔枝,维持广西中熟品种面积,适当增加四川、福建晚熟品种比例。

3.2 栽培技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为提高荔枝经济效益,我国将继续采用标准措施发展荔枝生产:优化品种构成、结合配方施肥,实施管道灌溉、修剪与树冠调控、采后分级保鲜处理等,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会进一步增强,未来5提。全国掌握先进荔枝栽培技术人数将达到世界的68%,荔枝单产会保持在4400kg/hm2以上,高于全球荔枝单产2775kg/hm2平均水平,收获面积保持在31万hm2以上。荔枝产品质量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一些发达国家注重加大到果园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生产能力略高于我国。

3.3 生产规模化、组织化

和其他农业产业一样,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荔枝产品产期短、产量大,目前中国荔枝产业链的完成还比较松散和软弱,销售方面还是主要靠经销商到产地直接收购,交易手段落后,采后处理设施及仓储设备仍不完善。根据目前我国对荔枝产业的重视程度,为延伸产业链,我国荔枝产业必然从提高栽培技术、增强品质、提高产量、搞活荔枝产品深加工、激活荔枝流通环节等方面入手,大力扶持和培育荔枝中介组织,建立荔枝生产协会、荔枝流通协会、荔枝加工销售协会等荔枝流通载体。区域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3.4 产品包装和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我国将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增强荔枝果农和农民工掌握先进的荔枝采后选果、包装和低温处理技术,估计培训果农60%以上;将从政策和技术上重点扶持荔枝加工企业发展。将据专家预测,今后荔枝采后低温处理能力要由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加工产品要由目前的不足5-8万t提高到50万t左右,其中用于荔枝罐头30万t,用于制荔枝干15万吨,用于制酒16万吨。

3.5 进出口贸易逐渐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水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我国是荔枝主产国,仍有来自越南毛荔枝的冲击,出口门槛也将增高。然而我国非常注重对荔枝进行深入研究,相关人员必然更加熟练掌握WTO规则,熟悉并能熟练运用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提高荔枝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扩大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和开发新市场。

4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作为荔枝产业发展的指导主体,加强对荔枝果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给予相应补贴。通过建立荔枝生产、加工、流通和内外贸统管的协调机构,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加大荔枝专项科研资金投入,建立新技术的生产示范基地,给果农提供更多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政府无条件指导各地建立荔枝协会,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扶持一些主产区(可延伸到乡镇)荔枝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对荔枝果农进行相对补贴,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推出荔枝农业保险。在水利、道路等设施方面,重点加大对荔枝主产区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促进荔枝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荔枝上市的相关信息,按小时更新,以便各地客商及时掌握,维护果农利益。

4.2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优化荔枝产业生产布局。按照荔枝各品种的生态适宜性、种植习惯和商品特性统一规划,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一方面充分发挥品种特性,生产质优价高的荔枝;另一方面可避免各地盲目种植优质品种,上市期过于集中,缩短荔枝鲜果供应期。

4.3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鼓励和帮助果农组建荔枝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会带动荔枝果农的生产能力,提高荔枝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荔枝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扩大销售,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推广无伤采摘、分级、洗果、打蜡、标注标识、标准化包装等,在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产品促销、市场开发、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行为、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荔枝的商品率和商品价值。

4.4 加强技术攻关,培养龙头企业,解决保鲜难和加工难问题 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荔枝加工品主要为荔枝干、冷冻荔枝和荔枝罐头等初级加工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攻关,适当扶持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增强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酱、荔枝调味品和保健品等深加工品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延伸荔枝价值增值链。

4.5 实施品牌战备,提高我国荔枝竞争力

篇4

1.生产规模。据统计,至2003年5月,全市林业用地宜果宜茶面积30.50万亩。已栽培果树、茶叶面积20.洲万亩,其中果树19.88万亩、茶叶1.娜万亩;已投产面积12.79万亩,其中果树12.13万亩、茶叶0.36万亩;总产量96318吨,其中果树95982吨、茶叶336吨。在全市42个统计单位中,栽培面积超过2万亩以上的有5个镇,依次是红场镇魂.00万亩、雷岭镇3.8tl万亩、西肪镇2.76万亩、金玉镇2.20万亩、谷饶镇2.03万亩,合计面积Itl.83万亩,占总面积70.92%;而其他37个统计单位合计面积6,。8万亩,占总而积29.()8%,其中面积50亩以下的有,个,51~1000亩的有14个,1001~3000亩的有8个。

2.种类结构。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有50多种,主栽树种20个,主要是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桃李、龙眼、香蕉、柑桔、林擒、芒果以及茶叶等。面积超1万亩以上的有7种,依次是荔枝5.79万亩.占27.66%,总产量15745吨;杨梅3.()7万亩,占14.67%,总产量17900吨;橄榄2.34万亩,占11.20%,总产量9训1吨;青梅1.65万亩,占7.91写,总产量398,吨;余甘子1.〔,l万亩,占7.23%,总产量4搜08吨;柿1.()(5万亩.占5.08%,总产量72471吨;茶叶1.03万亩,占4.92%,总产量336吨。

3.生产水平。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我市果树、茶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体现在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良种良法推广应用体系尚未形成,栽培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尚属起步;果品综合开发程度差.产品加_〔附加位低,商‘}}:流通不顺畅等问题仍很突出,导致在同等川地条件卜,产量产值差距很大。果树产量每亩16。一1758公斤.平均772公斤.产值1511元;茶。1一产f代征亩一()一3洲公斤.平均洲公斤.产值1880元

二、存在问题

1.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茶果业生产仁要在较为边远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而It前期击要较多的投人。当前,政府在政策卜、资金卜的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2.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区(县)、镇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不稳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果、茶栽培管理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及「{寸进行应J刊推广.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优良品种比例偏少。全市林业少11地果树、茶叶优良品种所占比例仅31.83%.其中荔枝优良八占种比例最高.也只达55%。

4.栽培管理水平不高。由1缺乏科学规划,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没有按J营、体区域布局要求,全市果园、茶园大多数属农户分散经营竹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竹理难于实现。5.抛荒果园增多。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导致许多地方大片果园丢荒。因此.需要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针果茶能手流转集中。6.龙头企业带动和综合开发程度低。我市果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藏、加工、运输、流通等产后开发较差,市场开发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产品的进一步增值。全市果品产后处理率不到5%,仅有占总量2。%左右的果品采取了低水平的贮藏、加工、运输和异地市场流通。

三、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果树、茶叶栽培。目前我市栽培的山地果树主要有荔枝、杨梅、橄榄、青梅、余甘子、柿、林擒等l()多种.是全省山地果树种类最多、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之一。许多名优品种在全国各地享有盛誉.并形成一定规模。如潮阳西肿的乌酥杨梅、潮阳金玉的三棱橄榄、潮南雷岭的荔枝、潮南红场的青梅、澄海的樟林林擒、南澳的桔红等。

2.区位优势。我市位于粤东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毗邻台湾、东南亚各地,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众多,侨乡优势明显。汕头又是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市场开发与建设经验丰富,这些条件都有助于我市果品产业化与WT(一)接轨发展。

3.技术优势。我市现有与果树相关的科研机构有2家.拥有较强的、潜在的专业技术优势,积累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近年来通过鉴定的《三棱橄榄的繁育与应用》、《潮汕地区优质杨梅品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等科技成果,已为我市的果树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四、发展对策

1.明确发展思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加快产业化步伐,积极开拓市场.使山地果树产业真正成为汕头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编制《汕头市果林生态林业区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我市林业用地果树、茶叶发展的重点是杨梅、橄榄、青梅、荔枝、油甘、柿、番荔枝以及高香型单丛茶等。

2.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引进业主或引导有种植果茶经验的耕山专业户,通过租赁、转包或转租等方式,加快土地向种管果茶能手合理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建立水果协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形成科学的发展水果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采用“公司十基地一农户”的形式,促进果树龙头企业、业主与果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科学生产格局。

3.建设示范园区,起示范辐射作用。在潮南区雷岭设立荔枝丰产示范园区,红场设立青梅、茶叶丰产示范园区;在南阳区西肪设立杨梅、柿丰产示范园区.金玉设立橄榄丰产示范园区,谷饶设立余一甘子、桃李丰产示范园区;在澄海区东里设立林擒丰产示范园区,为广大群众种植果茶起示范、辐射作用。往.果茶生产工作的重点。还)种植方面,重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红场、沙陇、肿岗、两英、成l月、仙城;潮阳区贵屿、谷饶、金玉、关埠;澄海区盐鸿以及南澳县的种植工作。②低产低质林分改造方面,币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橄榄、余甘子.两英的荔枝;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长的橄榄、杨梅,谷饶的杨梅、余甘子、桃李、柿以及南澳县的茶叶等改造工作。味基地建设方面.爪点做好潮南区雷岭的荔枝,红场的青梅、茶叶,两英的橄榄;潮阳区西肿的杨梅、柿,金玉的橄榄,谷饶的余甘子、桃李;澄海区东里、盐鸿的林擒等10个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4.建立健全果茶良种繁育基地。汕头市林科所正在筹建潮汕名、优、稀果树茶叶良种繁育从地8()()亩.设立品种园、母本园、采穗圃和苗木培育中心。将严格“三证”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良种化、优质化。同时,开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区域试验、一表征.并对现有的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

篇5

关键词荔枝;出口;国际竞争力;策略

1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1生产要素条件

荔枝是世界上对气候条件要求最严格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之一。我国荔枝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少有的种植荔枝适宜区,同时由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多样,从南到北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使得我国荔枝同一品种的成熟期从南到北各不相同,延长了我国荔枝鲜果的市场供应期。另外,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管理、高素质熟练的劳动力资源等是荔枝生产的高级要素,也是影响荔枝生产的重要方面。

1.2产品需求状况

一是荔枝国内市场规模。目前中国每年荔枝人均消费量约为1.2 kg,是中国人均苹果消费量和柑桔消费量的1/10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荔枝贮运保鲜技术的提高,中国荔枝消费还将继续增长。二是荔枝国内需求结构与转换能力[1]。中国居民荔枝消费以鲜食为主,其次为荔枝干,中国水果需求结构与国际市场需求结构不一致,转换能力较弱。三是国内荔枝需求质量。消费者对荔枝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内在品质要好,而且要求外观包装漂亮,因此优良品种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1.3经营主体的状况

中国荔枝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后贮运保鲜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荔枝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市场观念薄弱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另外,从组织化程度来看,中国荔枝主产区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大部分合作组织运行尚在探索阶段,对荔枝产业促进作用较小。最后,中国农村每10 000名农村人口只有农业科技人员15人,而日本有100人,荷兰有200人。

1.4政府行为

政府主要是通过制订荔枝政策法规等行政手段和采购农产品等市场手段来影响荔枝国际竞争力,如农资物质价格调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税的征收等;有的则采取间接手段,如增加荔枝科研的投入、荔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等[2]。

2中国荔枝生产出口现状及出口限制原因

2.1中国荔枝生产情况

目前,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主要的荔枝产区,2005年广东荔枝产量为86.2万t,占全国荔枝总产量的60%,2005年末荔枝园面积27.8万hm2,是全国荔枝总面积的48%,广西是中国第二大荔枝主产省份,2005年产量33.5万t,是全国总产量的23%,福建尽管荔枝园面积较小,仅占全国的6.7%,但产量却占全国总产量的11%。中国南方其他省份也有少量栽培,但栽培量少,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4省总栽培面积不足全国总栽培面积的2%,产量不足全国总产量的1%。

2.2中国荔枝进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荔枝进口量历年变化大,基本保持在9 000 t以下,近5年平均进口量为6 372 t。泰国荔枝较中国早熟,中国荔枝98%以上从泰国进口,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关税减免,预计今后从泰国进口的荔枝还会有所增加。综合分析中国鲜荔枝国际贸易情况,中国虽是荔枝生产大国,但5年来净出口荔枝平均为478 t,与中国150万t的产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2.3中国荔枝出口限制原因

一是保鲜技术限制。虽然中国荔枝保鲜技术近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保鲜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目前国内最长的冷藏保鲜期为38 d,好果率为90%。荔枝保鲜技术要求高,保鲜成本高,产品货架期短,品质下降,限制中国荔枝出口。二是产品质量不高,主要是荔枝果品农残超标较严重。由于没有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果农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技术水平低,造成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另外,外观品质差,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且检疫性病虫害较严重。三是国际荔枝市场培育不够,荔枝出口企业无力承担市场培育费用,国际荔枝现实市场小。四是国际市场进口限制增多,非关税壁垒不断加强。国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中国荔枝产品的优势,使中国丧失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能赢得的贸易机会。

3提高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3.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要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荔枝区域布局,使得荔枝种植向最佳生态适应区集中,形成几个具有鲜明特色、世界知名的荔枝优势产业带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出口基地[3-4]。积极引导果农改善果园栽培条件,尤其是水利、土壤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实施科学、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间接减少荔枝的生产成本。

3.2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推广科学生产技术

一是加紧制订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荔枝生产标准体系。采前优良品种选育、果园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施肥、采收等)、采后贮藏与保鲜、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包括洗果、分级、贴标、包装等)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所有的环节都应有相应的标准。二是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推广体系。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标准化在水果生产中的作用,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建立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研究开发快速监测方法,实现监督监测手段的现代化等。

3.3加强质量监控,发展绿色果品

一是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荔枝市场竞争力,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发展绿色荔枝。二是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设立绿色荔枝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大对绿色荔枝生产技术培训,普及水果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果农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四是加大对绿色荔枝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荔枝的生产、贸易和流通。

3.4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荔枝加工业

荔枝加工是荔枝产业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缓解中国当前荔枝鲜销压力,延长产品营销时间,扩大流通半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荔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开发果汁及果汁饮料、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具体要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扶持荔枝加工企业发展;增加荔枝加工科技投入,提高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加强质量管理,打造优势品牌;积极推广荔枝干加工技术规程,统一荔枝干加工的原料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打造优质品牌。

3.5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销中介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荔枝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培育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引导从事荔枝产业的加工企业、种植大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以此为桥梁,促使优势企业与优势农户结合,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产销中介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龙头企业在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利用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强、信息灵敏的优势,把市场信息、适用技术、管理经验及时传送给农户,组织开展荔枝购销。

4参考文献

[1] 舒肇甦.我国荔枝出口现状与发展建议[J].保鲜与加工,2006(6):1-4.

[2] 赵秀娟,李益先,麦任娣.浅析荔枝的保鲜及出口[J].福建果树,2007(1):34-35.

篇6

摘 要: 凤山红灯笼是从自然实生变异中选育出的优质、丰产稳产荔枝新品种。果实正心形,皮色红艳,平均单果质量25.5 g,果肉黄蜡色、厚1.0~1.3 cm,肉质爽脆细嫩,味清甜带微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可滴定酸0.081%、还原糖9.92%、蔗糖5.59%、总糖15.8%、维生素C 214 mg・kg-1;可食率80%,焦核率82%以上。坐果力强,抗裂果性好。在广东汕尾,3月中旬开花,6月下旬成熟。

关键词: 荔枝; 新品种; 凤山红灯笼; 优质; 丰产

中图分类号:S66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12)02-0314-02

New high quality litchi cultivar, Fengshan Hongdenglong

OU Liang-xi1,2,CHEN Jie-zhen1,2,CAI Chang-he1,2,CUI Bao-guo3,XIANG Xu1,2,SUN Qing-ming1,2,YE Lin-huan3, CHEN Quan3,QIU Yan-ping1,2,LI Zhi-qiang1,2

(1Institute of Pomology,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South Subtropical Fruit Biology and Genetic Resource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 China; 3Shanwei Fruit Research Institute,Shanwei,Guangdong 516000 China)

Abstracts: The new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cultivar, Fengshan Hongdenglong, was selected from seedling variations. The cordate fruit is 25.5 g on average weight. Fruit skin is bright red and beautiful. The aril is 1.0 to 1.3 cm thick with waxy yellow color and light fragrance, crisp, sweet. Containing 17.8% soluble solids, 0.081% total acid 9.92% reducing sugar, 5.59% sucrose, 15.8% total sugar, 214 mg・kg-1 vitamin C. Edible percentage of fruit is 80%,and percentage of abortive seed fruit is more than 82%. The fruit have high and stable yield and less fruit cracking. In Shanwei,Guangdong province, it starts flowering at mid-March, and fruit harvested in the late June.

Key words: Litchi; New cultivar; Fengshan Hongdenglong; Quality; High and stable yield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我国华南地区,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1],享有“岭南果王”的美称。我国荔枝品种资源丰富[1],但在生产上,栽培品种多样性少、优质稳产栽培品种少、果农收益低等仍是荔枝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品种培育方面,实生选种仍是重要的手段[2],在自然界中,因荔枝品种间的天然杂交、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等使得实生群体中不同个体产生性状的差异,通过实生选种手段,培育出优质、丰产稳产、少裂的新品种,对调整荔枝品种结构,提高果农的收益、促进荔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选育过程

凤山红灯笼荔枝发现于广东省汕尾市凤山管区鲤鱼尾山崔保国果园,第一代树(母树)只有1株。母树苗木来源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水平乡,1991年秋种植,同时种植的有糯米糍、妃子笑。糯米糍、妃子笑从1994年开始挂果,而这母树迟迟不开花结果,经观察发现其叶片与周围的糯米糍、妃子笑明显不同,树干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嫁接口,是一株“变异株”,其第1级主枝分枝角度小,树势直立,长势旺,树冠比同期种植的糯米糍宽大,其形态和长势呈现出极大程度的“实生性”。1996年冬季对“变异株”进行重环剥后,1997年第1次挂果约25 kg,果实色鲜红美观、肉质爽脆味清甜。植株开始挂果后坐果力强,裂果少,丰产。从2002年开始,以《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荔枝新品种DUS测试指南”[1]为依据,从叶、花、果实三大器官特征与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保存的300多份资源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凤山红灯笼是一个新的荔枝种质。经多年在汕尾、广州两地的品种区域试验表明,“变异树”遗传性状稳定,丰产、少裂,果实品质优良,商品性好,2011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凤山红灯笼。

2 主要性状

2.1 果实性状

果实正心形,果皮鲜红色,厚1.58 mm,果肩双肩稍隆起,果基微凹,果顶钝圆;缝合线双侧明显,较宽、深,初期为带微绿的黄色,小龟裂片少,果实过熟后转为暗红色;龟裂片中等大、密、呈多边形隆起,裂片峰有短小的尖突,少数钝;龟裂纹窄、中等深。平均单果质量25.5 g,纵径3.54 cm,大横径3.67 cm,小横径3.44 cm,果形指数0.97,果肉黄蜡色、厚1.0~1.3 cm,肉质爽脆细嫩,味清甜带微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可滴定酸0.081%、还原糖9.92%、蔗糖5.59%、总糖15.8%、维生素C 214 mg・kg-1;可食率80%,焦核率82%以上。坐果力强,成熟时平均每穗挂果10.5个,多的果穗挂果达27个,“球”状果穗多;抗裂果性好,一般年份裂果率5%以下。低位嫁接换种5 a生树平均株产12.5 kg。

2.2 植物学特征

凤山红灯笼荔枝植株长势旺;小叶3对,偶有2对或4对,立面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基宽楔形,叶缘平直无波浪。小叶长12.47 cm,宽4.3 cm,叶形指数2.9,10片小叶厚2.17 mm,叶片较糯米糍、怀枝大、厚。

花穗中等大,长22.58 cm、宽15.13 cm,花穗轴绿色、褐毛少,雄花高10.78 mm、宽9.23 mm,雄蕊6~8枚,一般7枚,花丝半开张;雌花高8.36 mm、宽5.49 mm,子房黄绿色、子房室明显,柱头深裂至子房、呈弧形或倒“八”字形,退化雄蕊6~8枚,一般6枚,较开张。

2.3 生物学特性

2.3.1 枝梢生长习性 红灯笼生长旺盛,在肥水管理良好情况下,幼年未挂果树每年可萌发5~6次新梢;结果树采果后一般只抽生2次秋梢,第1次秋梢7月底8月上旬抽出,第2次秋梢适宜抽生期为9月底10月初。

2.3.2 开花结果习性 在广东,凤山红灯笼荔枝1月下旬至2月上旬“露白”,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多数情况下先开少量雄花,然后开雌花,再开雄(能)花;同穗花期20~23 d、雌花期6~7 d;同株树花期约20~25 d、雌花期7~10 d。

小果并粒分大小后的25 d内,幼果脱落严重,约61%,此后落果减少,至种子焦核化时又会出现较多的落果,至采前累计落果率约76%,成熟时果穗平均坐果数约10.5个,果实6月25日前后成熟,与糯米糍同期,属中迟熟品种。

2.3.3 抗逆性 凤山红灯笼果皮厚度为1.58 mm,比糯米糍的0.93 mm和怀枝的1.01 mm明显增厚,抗裂性明显比糯米糍强,在同一区域和同等的栽培条件下,凤山红灯笼通常年份裂果率在5%以下,而糯米糍的裂果率为20%~40%。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苗培育或高接换种

以黑叶、白蜡、怀枝、雪怀子为砧木嫁接,亲和性良好,凤山红灯笼的丰产、少裂及果实的优良特性得以保持,而以妃子笑为砧木嫁接亲和性差。

3.2 建园、定植与幼龄树树冠培养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水条件良好、地下水位1 m以下、开阔向阳、避风寒的地方建园。幼龄树高30~50 cm时即可进行定干,选留分布均匀、长势均衡的3~5条枝条培养主枝。留定的枝条长至20 cm时进行摘心,培养枝条分布均匀、呈半圆头形、紧凑的立体树冠。

3.3 培养适时健壮结果母枝

红灯笼荔枝成年结果树采果后可抽生2次秋梢,采果后10 d内要及时进行土壤施肥,遇干旱气候应及时灌溉,以促进枝梢的适时萌发,培养适时健壮的结果母枝。红灯笼的末次秋梢以9月底10月上旬抽生、11月份转绿成花、挂果好。

3.4 施肥及病虫害防治

花穗现蕾后施放壮花肥,肥料以腐熟的花生麸、复合肥为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均衡施放壮果肥2~3次,叶面喷施复合型核苷酸等。果期注意做好荔枝蒂蛀虫的虫情测报防治,果实生长发育及成熟期如遇连续的阴雨天,应及时喷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本文彩照见封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LI Jian -guo. The Litchi[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2008:50-103.

李建国主编. 荔枝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50-103.

[2] SUN Qing-ming, OU Liang-xi, XIANG Xu, CHEN Jie-zhen, QIU Yan-ping , LI Zhi-qiang , CAI Chang-he. Progress in breeding for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J]. Journal of Fruit Scince,2010,27(5): 791-796.

孙清明,欧良喜,向旭,陈洁珍,邱燕萍,李志强,蔡长河.荔枝品种选育进展[J]. 果树学报, 2010,27(5): 791-796.

篇7

【关键词】槜李生物学特性栽培

一、历史及文化背景

我国水果品种众多,但能入选《新华字典》及其他字词典的水果品种唯有槜李。由于槜李在远古时期,一直属皇室贡品,民间知者甚少。

槜李,在百度中可搜索到139000多条信息。孔子的《春秋》、《黄帝内径·李问》、《汉书》、《左传》、《史记》、《公羊传》、《射雕英雄传》等几十本名著当中均有记载,是典型的千年名果,由于品质口感超群,在中国“十大名李”当中,一直位居首位,是水果精品当中的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水果。

槜李树树形优美,花似雪海,远望晶莹如雪,古有“清雅素洁胜梅花”之说。从春秋战国至今,槜李已有2500多年历史,曾分布于各地,由于品种退化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纯种槜李,果肉鲜润如琥珀,完熟后浆液极多,味鲜甜爽口,带有酒香,吃时只需在果皮上刺一小孔,慢慢吮吸果汁,回味无穷。古人有“爪掐纤痕留颗颗,琼浆吸尽润诗喉”之名句,吸完汁后只剩下皮和核。素有“南国荔枝,嘉兴槜李,西京葡萄”之称号,商品开发价值较高。

二、槜李的生物学特性

槜李属蔷薇科李属,是中国李的古老良种,但怕涝,花期怕晚霜。树势较开张,嫁接苗管理到位,第3年始果,可自花授粉,单株产量15~35千克,经济寿命35年左右,大田栽培每667平方米应控制在1250千克之内,方能确保品质。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枝结果为主。果实扁圆形,单果重65~125克,果粉中等,果皮紫红色,强韧,肉色櫈黄,肉质硬,完熟时致密,浆液极多,可溶性固形物17~21%,常温下可存放一周左右。粘核,单核重1.22克。3月下旬至4月初开花,果实于6~8月中旬成熟。

三、栽培技术要点

1.选地及建园

选地势高燥,光照好,避风,无涝害的地块,一般以南北向进行建园规划,并开定植沟,沟深40cm以上,宽50cm,施好基肥,基肥为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2000~2500千克,同时每亩施用钙镁磷肥50千克。与基肥混匀后,再在基肥上覆20厘米的土。开好排水沟,尽量做到深沟高畦。

2.定植

按行距4m,株距3m,进行定植,每667平方米栽55株,0.5m饱满芽处定干。若在行间再栽种几株与槜李花期相近的本地李树,可提高坐果率。

3.土肥水管理

幼树期一般以氮磷钾肥为主,结果树必须施足有机肥,并增施钾肥。生长期特别是幼树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成龄果园可以进行生草栽培,夏秋干旱可适当进行喷水和覆盖。

4.整形修剪

采用自然开心形。要确保树势中庸适中,对弱树进行重短截,促进其生长势,对旺树要轻剪疏删,以缓和树势。夏季修剪以调正枝角度,拉枝为主。

5.防止霜冻

晚霜危害是造成槜李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寒流或霜冻的天气预报,于凌晨3时起熏烟防霜到5时半后,可减少花和幼果冻害。近年来,采用大棚设施栽培防止霜冻,提高坐果率有明显效果。

四、病虫害防治

槜李树抗病性能,均其它李树品种抗病,但仍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工作。在冬季修剪后和萌芽前对果园进行消毒,可喷施3~5度石硫合剂清园。夏季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能减少发病机率。

1.蚜虫

春季开花前,可用15%蚍虫林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进行防治。

2.红蜘蛛

7~8月高温季节,红蜘蛛造成叶片发黄,严重时全树提早落叶。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或克螨特2000倍等药剂剂进行防治。

3.刺蛾

6月下旬至8月中旬,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进行防治。(注:养蚕区,可改用敌敌畏800倍液)。

4.李红点病

当有5%的病叶时,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700倍液进行防治。

5.李软腐病

发现有0.5%以上的病果时,可用65%代森锌600倍液进行喷施。

五、采收

篇8

关键词:大棚西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苦瓜又叫锦荔枝、凉瓜、癞瓜等,属葫芦科苦瓜属,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相当高,有明目清心、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清暑降热的功效,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蔬菜,具有“药用蔬菜”之称[1]。另外,从苦瓜中提取的一些活性蛋白质,如苦瓜素和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质等具有抗突变、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2]。随着人们对苦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逐步了解,喜食苦瓜的人越来越多,苦瓜已成为一种高档次的大众化食用品种。目前,贵阳市苦瓜以常规栽培为主,集中在6~7月上市,常规苦瓜种植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夏冬季节消费需求。2005年南明区农业水利局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引进杂交1代苦瓜品种碧秀,进行棚架栽培试验成功,经过多年示范种植,表明碧秀苦瓜适应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3],通过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等配套技术,4月中旬移栽,7月初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期到达100d左右,实现淡季时有新鲜苦瓜产品上市。现将棚架、高产、延晚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碧秀苦瓜较耐高温,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不耐阴,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光照不足,易造成落花落果。喜湿不耐涝,土壤积水易烂根,生育旺盛,结果性好,果实大,腰身较丰满,果长25~40cm,横径6.0~8.5cm,单果重约580g,肉厚,苦味适中,皮色白美,肉质脆嫩。2009年在永乐乡连片种植13.3hm2,平均产量达67.5t/hm2,产值10.5万元/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96.75t/hm2、产值23.25万元/hm2,创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历史纪录。

2栽培技术

2.1整地施基肥

尽量选择近年来未种过瓜类的肥沃田块,定植前10d左右,先耕翻整地,施入有机肥45~75t/hm2、钙镁磷肥450 kg/hm2、氯化钾225kg/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肥料撒施均匀后深翻起垄整畦,畦宽4~5m,长度不限。也可在畦做成后,再在畦面上做成瓜沟、瓜穴,然后在沟穴内施足底肥(这有利于公顷株数较少、有机肥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但所施底肥一定要与土混合均匀,并且要有1层25cm以上的土间隔,以防移栽时植株根系直接接触肥土造成烧苗)。

2.2穴盘苗管理

碧秀苦瓜品种已由成都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将种子买断,以种苗的形式向西南地区销售,预定收到种苗后,7d内定植的,将穴盘苗从纸箱中取出,将苗保留在穴盘内炼苗5d左右,炼苗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避雨、保温,光照太强时可适当遮荫,逐渐让苗子叶片变厚,茎干老健,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若需等待较长时间再定植,需将种苗从穴盘中取出,假植于10cm×10cm(或更大)的营养钵中。在假植后10d可以用500倍左右的叶绿精灌根。管理中注意炼苗、保暖,湿度不能太大,光照过强时注意遮荫;摆放间距稍大些,以免藤蔓相互缠绕,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

2.3裙膜移栽

苦瓜喜温不耐阴,在早春阴雨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叶色发黄、茎杆纤弱、幼苗徒长等症状。4月上旬,贵阳的气温相对稳定后,选择晴天移栽,先用地膜覆盖畦面,株距2.0~2.5m,每畦面栽2行,定植1 800~1 875株/hm2,栽苗深度以幼苗子叶平露地面为宜。栽苗时要尽量挑选壮苗,尽可能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一定要随即浇足定根水,然后用4根小竹或豆栈插入地上,底部按40cm距离,高55cm用绳绑成锥体,用地膜围上(形如落地“女式长裙”,笔者以此取名为裙膜移栽技术)。该技术解决了贵阳高海拔地区4~6月气温不稳定导致的低温冻苗、高温烧苗、小拱棚低烫苗等问题。在低温天气下,将裙膜的顶部封住,起保温作用,高温天气将裙膜的顶松开,避免高温烧苗,4根杆和膜也可防暴雨、冰雹恶劣天气,同时解决以前采用单株小拱棚时间短、烫苗的问题。采用裙膜移栽,围膜时间长达30d左右,效果突出,苗期植株生长健壮。

2.4搭隧道棚架

苦瓜抽蔓后要及时插架搭棚,棚架所用材料最好是直径4cm以上的竹子,基部深插入土后,尖梢与畦对面的竹架尖梢对接捆绑,最终做成高度为2.0m的隧道形拱棚;同时在拱棚的两腰都加一横拉杆以确保棚架的稳固性(不能做成平架棚,因为拱形棚所能提供的光合作用面积远大于平架棚,植株中后期的结果量也会优于平架棚)。但不管是哪种棚,因中后期挂果量的剧增,原棚架无法承受过重,故都要及时在棚架下用大量直杆撑住以防倒架,尤其是雨水天气更要及时扶棚稳杆以免倒架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5整枝牵蔓

定植成活后的苦瓜抽蔓很快,要及时用细编织带牵引以利瓜蔓上架。从基部算起,1m以下侧蔓全部摘除,只留1根主蔓上架。苦瓜主蔓的分枝能力非常强,上架之后主蔓很快又会长出许多侧蔓,此后不再摘除侧蔓而是及时牵引侧蔓分成扇形爬架,以利主侧蔓均匀爬满棚架,互不遮光。苦瓜以侧蔓结果为主,到了中后期,满架的枝蔓挂果极多,一些细小的侧蔓也会挂上瓜条,枝叶也极为繁茂,此时要及时摘除过分密蔽和细弱的侧枝以及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延缓植株衰老。

2.6肥水管理

苦瓜结果量大,采收期长,只要管理得当,贵阳高海拔地区能延缓到10月中下旬。由于采收期长,需肥量也很大,在结果初期,一般用20%的稀粪或沼液浇灌,配合底肥基本满足生长需求;但到了中后期,早期所施的底肥已远远满足不了生长所需,容易出现枝条瘦弱、叶色变黄、结果少、瓜个小、瓜味变苦、瓜形畸形甚至植株早衰等,故在进入结果盛期要及时追肥,以补充供给。一般在盛果期选择无雨的天气,对水浇施或埋施(位置最好远离植株80cm以外),追肥量为硫酸钾75kg/hm2、过磷酸钙150~225kg/hm2加尿素150~225kg/hm2(或硫酸铵225~300kg/hm2)或者直接施用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也可配合腐熟农家肥直接在畦中间开沟埋肥。一般每10d追肥1次,如果施肥后几天都无雨则要考虑大沟灌水,以利肥分吸收。苦瓜植株不耐湿怕雨涝,若遇较长连绵阴雨天气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时,植株生长不良极易感病烂瓜甚至发病死亡,故平时最好早挖深沟做渠,做到能排能灌。

篇9

摘要阐述了碧秀苦瓜的特征特性,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棚架、高产、延晚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基肥、穴盘苗管理、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整枝牵蔓、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碧秀苦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贵州山区

苦瓜又叫锦荔枝、凉瓜、癞瓜等,属葫芦科苦瓜属,为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苦瓜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也相当高,有明目清心、养血滋肝、润脾补肾、清暑降热的功效,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食疗蔬菜,具有“药用蔬菜”之称[1]。另外,从苦瓜中提取的一些活性蛋白质,如苦瓜素和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质等具有抗突变、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1,2]。随着人们对苦瓜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逐步了解,喜食苦瓜的人越来越多,苦瓜已成为一种高档次的大众化食用品种。目前,贵阳市苦瓜以常规栽培为主,集中在6~7月上市,常规苦瓜种植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夏冬季节消费需求。2005年南明区农业水利局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引进杂交1代苦瓜品种碧秀,进行棚架栽培试验成功,经过多年示范种植,表明碧秀苦瓜适应于贵州高海拔山区种植[3],通过裙膜移栽、搭隧道棚架等配套技术,4月中旬移栽,7月初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采收期到达100d左右,实现淡季时有新鲜苦瓜产品上市。现将棚架、高产、延晚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碧秀苦瓜较耐高温,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不耐阴,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光照不足,易造成落花落果。喜湿不耐涝,土壤积水易烂根,生育旺盛,结果性好,果实大,腰身较丰满,果长25~40cm,横径6.0~8.5cm,单果重约580g,肉厚,苦味适中,皮色白美,肉质脆嫩。2009年在永乐乡连片种植13.3hm2,平均产量达67.5t/hm2,产值10.5万元/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96.75t/hm2、产值23.25万元/hm2,创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历史纪录。

2栽培技术

2.1整地施基肥

尽量选择近年来未种过瓜类的肥沃田块,定植前10d左右,先耕翻整地,施入有机肥45~75t/hm2、钙镁磷肥450 kg/hm2、氯化钾225kg/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肥料撒施均匀后深翻起垄整畦,畦宽4~5m,长度不限。也可在畦做成后,再在畦面上做成瓜沟、瓜穴,然后在沟穴内施足底肥(这有利于公顷株数较少、有机肥量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但所施底肥一定要与土混合均匀,并且要有1层25cm以上的土间隔,以防移栽时植株根系直接接触肥土造成烧苗)。

2.2穴盘苗管理

碧秀苦瓜品种已由成都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四川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将种子买断,以种苗的形式向西南地区销售,预定收到种苗后,7d内定植的,将穴盘苗从纸箱中取出,将苗保留在穴盘内炼苗5d左右,炼苗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避雨、保温,光照太强时可适当遮荫,逐渐让苗子叶片变厚,茎干老健,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若需等待较长时间再定植,需将种苗从穴盘中取出,假植于10cm×10cm(或更大)的营养钵中。在假植后10d可以用500倍左右的叶绿精灌根。管理中注意炼苗、保暖,湿度不能太大,光照过强时注意遮荫;摆放间距稍大些,以免藤蔓相互缠绕,等待合适的时间定植于大田。

2.3裙膜移栽

苦瓜喜温不耐阴,在早春阴雨低温、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株容易出现叶色发黄、茎杆纤弱、幼苗徒长等症状。4月上旬,贵阳的气温相对稳定后,选择晴天移栽,先用地膜覆盖畦面,株距2.0~2.5m,每畦面栽2行,定植1 800~1 875株/hm2,栽苗深度以幼苗子叶平露地面为宜。栽苗时要尽量挑选壮苗,尽可能淘汰病苗、弱苗、畸形苗。定植后一定要随即浇足定根水,然后用4根小竹或豆栈插入地上,底部按40cm距离,高55cm用绳绑成锥体,用地膜围上(形如落地“女式长裙”,笔者以此取名为裙膜移栽技术)。该技术解决了贵阳高海拔地区4~6月气温不稳定导致的低温冻苗、高温烧苗、小拱棚低烫苗等问题。在低温天气下,将裙膜的顶部封住,起保温作用,高温天气将裙膜的顶松开,避免高温烧苗,4根杆和膜也可防暴雨、冰雹恶劣天气,同时解决以前采用单株小拱棚时间短、烫苗的问题。采用裙膜移栽,围膜时间长达30d左右,效果突出,苗期植株生长健壮。

2.4搭隧道棚架

苦瓜抽蔓后要及时插架搭棚,棚架所用材料最好是直径4cm以上的竹子,基部深插入土后,尖梢与畦对面的竹架尖梢对接捆绑,最终做成高度为2.0m的隧道形拱棚;同时在拱棚的两腰都加一横拉杆以确保棚架的稳固性(不能做成平架棚,因为拱形棚所能提供的光合作用面积远大于平架棚,植株中后期的结果量也会优于平架棚)。但不管是哪种棚,因中后期挂果量的剧增,原棚架无法承受过重,故都要及时在棚架下用大量直杆撑住以防倒架,尤其是雨水天气更要及时扶棚稳杆以免倒架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5整枝牵蔓

定植成活后的苦瓜抽蔓很快,要及时用细编织带牵引以利瓜蔓上架。从基部算起,1m以下侧蔓全部摘除,只留1根主蔓上架。苦瓜主蔓的分枝能力非常强,上架之后主蔓很快又会长出许多侧蔓,此后不再摘除侧蔓而是及时牵引侧蔓分成扇形爬架,以利主侧蔓均匀爬满棚架,互不遮光。苦瓜以侧蔓结果为主,到了中后期,满架的枝蔓挂果极多,一些细小的侧蔓也会挂上瓜条,枝叶也极为繁茂,此时要及时摘除过分密蔽和细弱的侧枝以及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延缓植株衰老。

2.6肥水管理

苦瓜结果量大,采收期长,只要管理得当,贵阳高海拔地区能延缓到10月中下旬。由于采收期长,需肥量也很大,在结果初期,一般用20%的稀粪或沼液浇灌,配合底肥基本满足生长需求;但到了中后期,早期所施的底肥已远远满足不了生长所需,容易出现枝条瘦弱、叶色变黄、结果少、瓜个小、瓜味变苦、瓜形畸形甚至植株早衰等,故在进入结果盛期要及时追肥,以补充供给。一般在盛果期选择无雨的天气,对水浇施或埋施(位置最好远离植株80cm以外),追肥量为硫酸钾75kg/hm2、过磷酸钙150~225kg/hm2加尿素150~225kg/hm2(或硫酸铵225~300kg/hm2)或者直接施用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也可配合腐熟农家肥直接在畦中间开沟埋肥。一般每10d追肥1次,如果施肥后几天都无雨则要考虑大沟灌水,以利肥分吸收。苦瓜植株不耐湿怕雨涝,若遇较长连绵阴雨天气或大暴雨而排水不良时,植株生长不良极易感病烂瓜甚至发病死亡,故平时最好早挖深沟做渠,做到能排能灌。

2.7病虫害防治

碧秀苦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等,主要虫害为瓜食蝇、蚜虫;病害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可用20%三唑酮(粉锈)乳油2 000倍液,或5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1 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消灭传毒蚜虫,可减轻危害。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枯萎病防治可于定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5kg/hm2加细土375kg,撒在瓜穴内或沟内。

2.8适时采收

苦瓜开花结果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3~30℃,贵阳地区在4月中旬移栽,7月逐渐进入采收期。苦瓜一般在花后14~16d[4]达到商品标准,为保证瓜的食用品质和增加以后的结果数,提高总产量,最好是采收中等成熟的瓜条。当果实已充分长成,果皮上的条状和瘤状粒迅速膨大并明显突起,顶部的花冠变干枯、脱落,果实前半部明显地由绿色转变为白绿色,表面呈光亮感时为适采期。采收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

3参考文献

[1] 向长萍,吴昌银.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利用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388-390.

[2] 薛颖,宋曙辉.苦瓜等蔬菜防癌抗促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7(4):78-80.

篇10

关键词:海南地区;龙眼;产期调节

中图分类号:S667.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龙眼俗称桂圆,主要产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其果实影响丰富,对人体滋补功能明显,在历史上与北方人参齐名,可见其功效。龙眼的生长环境较为挑剔,要求栽种地区全年无霜,这正好和我国海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不谋而合,海南岛地处热带边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素来被称为“天然大温室”。这里常年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潜力高,岛上水果种类繁多,尤其适合菠萝、荔枝、龙眼等植物的生长,所以龙眼在海南成为优先发展的水果产业是十分正确的。在以前由于传统栽种和管理方式的不科学,对于龙眼果树催花效果很不理想,从而导致了海南地区的龙眼产业一度受到很严重的打击,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有些地区甚至砍掉龙眼果树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针对于这种情况,海南省农科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实验,终于取得了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的成功,使一直困扰着广大龙眼种植户的产品供应周期集中,而导致经济效益严重下降的现象得到了十分有效的解决,使龙眼种植的劣势,转变成龙眼种植的优势。此举不仅促进了海南地区龙眼产业的发展,还对于广大种植户经济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海南形成了种植反季节龙眼的热潮,促进了海南地区农业整体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于龙眼的品种选择、控梢催花技术和反季节龙眼栽种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便于龙眼种植业在海南更好的发展。

2 龙眼的品种选择

龙眼的品种选择是关系到广大果农最终是否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的第一步。笔者认为龙眼品种的选择不能片面性地选择在别的地区高产的龙眼品种,而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自然环境,选择更适合当地生长的龙眼品种为宜。其次,在龙眼品种的选择上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因为不同的品种成果的采收期也有一定的差别,在总体上不影响果农的收益的情况下,将同一地区的各部分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栽种,以便于更加符合当地的总体发展。海南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栽培的龙眼品种大多是海南地区的原生态品种,主要分布在村庄和居民点,并没有形成连片的大规模种植区域。随着龙眼嫁接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海南地区从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区引进了包括储良、石硖、大乌圆等品种。经过在海南地区进行嫁接之后的反复试验证明,储良和石硖比较符合海南本地的自然环境,从而被大规模地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其中储良在整个海南地区的栽种面积最大,其次为石硖,其余的引进品种和海南地区原有的实生树仅在个别的果园有所种植。

3 龙眼的反季节栽培技术

龙眼的反季节栽培技术的实施,主要是因为龙眼提品的周期相对较短,而上市期又较为统一,这就导致了在龙眼大丰收的情况下,广大果农依旧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市场的龙眼是在一瞬间供大于求,果贱伤农的现象时常发生。根据市场调查得出结论是,龙眼在4月到5月之间或者是9月末以后上市能够达到市场价格的最大值。龙眼的反季节催花时间为9月下旬和4月上旬。如果所处地区的灌溉相对较为方便,则催花时间可较为灵活,在6月末到7月初之间进行催花的技术操作,可以使龙眼在春节期间上市,从而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3.1 龙眼反季节催花的影响因素

龙眼的反季节催花和正常开花之间的差别很大,对于反季节催花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这其中主要包含气候、枝梢成熟度和枝体的营养积累等因素。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龙眼开花和着果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在当年的9月以后到第2年的3月之前,进行催花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如果在上半年进行催花工作,因为水分和温度比较充足,龙眼果树的新梢尚未成熟,顶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萌动,此时如果进行施药催花操作则很有可能造成顶芽萌动抽出新梢,成花率很低,或者出现先抽梢、后抽穗,导致成花质量差,着果率低。无论是正造还是反季节催花技术,都需要龙眼果树拥有足够的营养积累,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采用催花处理的龙眼果园必须要拥有相对来说较高的管理水平。采取催花工作是需要选取树势壮旺、树体内部营养积累丰富的龙眼果树。这样在经过催花处理之后,龙眼果树的反季节成花率相对较高,花朵可以吸收充分的营养,着果率也相对较高。在反季节龙眼果树开花抽穗和着果期间,一定要注意龙眼果树的营养补充,以此来保证龙眼果树花穗和幼果的正常生长。要针对海南地区的复杂气候条件,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3.2 龙眼控梢期的统一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海南终年适宜病虫发生,要在各“易感”期,及时施药防治,膨大期至收获要做好蒂蛀虫防治工作,确保产量和商品率。

龙眼控梢期的统一管理主要是为了使在反季节催花期保持统一一致,便于统一的一次性的工作,而不是分期分批的阶段性对待,在调节枝梢的成熟度中可以采取肥水管理、药物处理以及其他的人工方法对果树的结果母枝的抽生和老熟进行调控。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充分控制结果母枝老熟期达到一致,还可以控制龙眼反季节催花和坐果的日期。如果出现枝梢老熟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催花期和坐果期,就不利于整个果园的总体管理工作,对龙眼果实的上市时间也会造成影响。由于海南的气候原因,导致了海南地区常年处于病虫害的高发期,所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4 龙眼反季节栽培失败原因

4.1 催花药施药时间选择不合理

大部分的龙眼反季节栽培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催化药的时间选择上不合理而引起的。由于海南地区冬季的普遍温度在龙眼的营养生长温度以上,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进行施药,就很容易导致催花药尚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时就冲梢。在冬季由于海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也会导致龙眼果树提前冲梢,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反季节催花的效果,甚至会有催花不成功的现象发生。其次,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果园内的不同植株之间的末次梢的物候期也不尽相同,所以才在统一时间进行施药,就很容易引起部分的植株在药效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产生冲梢的现象,严重影响催花的效果。

4.2 催花药施药方式不合理

催花药的施药方式大多选择采用水溶解药之后将其施于土壤当中。但是有些为了省工省力或是果园缺乏灌溉条件的果农采取的是将催花药干粉施于土壤中的办法进行施药,这种办法由于催花药不能通过水进行充分的溶解,从而使药物的浓度过高,龙眼树的根系吸收药物不力,最后导致整体吸收药物不足,从而造成了催花的不成功。还有一部分果园采取水溶解药之后施药,但是在施药之后未进行覆盖,造成水分的蒸发,使原本已经溶解的药物再次析出,从而达不到催花的效果。

5 结语

龙眼果树的反季节栽培是提高果农收益、促进海南地区整体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了解龙眼果树反季节催花要点,注意在催花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反季节催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在以后龙眼反季节催花的过程当中采取更合理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从而保证反季节催花的成功率,更好地为广大果农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华 敏.龙眼产期调节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2]李耀先. 华南龙眼种植气候生态区域的综合分析[J]. 广西农业科学, 2001(4): 2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