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动设计范文

时间:2024-04-11 17:2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活动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活动设计

篇1

语文学习活动;内涵;价值;设计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46-0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普高课标》)中有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义教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②这里的“实践”也就是“活动”的代名词。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③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谓的“语文实践能力”无疑是语文科所要培养的一种核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主要就是通过语文活动,更具体地说是靠语文科教的活动和语文科学的活动相互运作共生而成的。那么,基于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考虑,教材编写者就不得不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服务于师生。

搜查诸版高中语文教材,不难发现鲁人版对学习活动的重视。但什么是语文学习活动?它与其他活动有何区别以及设置意义?如何设计?这都值得深思。基于此,下面笔者将基于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重新审视语文学习活动的特征内涵及其价值,并就教材中的相关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一、“语文学习活动”内涵及其价值

我们常说: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若想更好地完善与推进语文教学,首先应从活动说起。“学习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变化的过程”。④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学生的实践,使学习更有系统,更有计划性。

那么,何为语文学习活动?有学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一系列动态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一系列过程。”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获取言语经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系列自主行为过程。

但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习活动并非等同于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泛指人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包括“学习语文”、“关于语文的学习”和“透过语文学习”⑥三个方面,但所有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发生语文学习。有学者指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活动,并不意味着自然地就能学会听说读写。”⑦换言之,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但这些“语文活动”并不一定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变化。所以,只有作为“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听、说、读、写、思”才是“语文学习活动”。例如,《义教课标》中有“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⑧与“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和社区文化建设活动”⑨的论述,然而这里的“校园活动”、“社会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建设活动”并不就是“语文学习活动”,只能说是“语文活动”。即使是“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⑩中的“办刊”也不是“语文学习活动”,而只能说是“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语文活动”。

此外,“语文学习活动”也不同于“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学习活动”以听、说、读、写为目标和内容,始终将言语经验获得、语文能力提升植入其中;而“语文学习方法”以及“语文教学方法”在于言语经验,只是学习或教授“语文”的方式或手段,只能对语文学习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听、说、读、写、思等学习活动组成的结构系统,然后依靠这些语文活动作用于学习主体,促进其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在诸多版本中,鲁人版教材无疑是突出体现了对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视,其在每单元结束后单独设置学习活动栏目,以此来总结和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大胆尝试和探索,无疑也是值得其他版本教材编写者审视和借鉴的。

那么,鲁人版教材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具体是怎样的,是否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实施方面是否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这些问题理应被我们关照、审视并给以反思。

(一)教材中语文学习活动设置情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每单元后设“学习活动”,主要是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方面进行设置,其中“文本品读”部分主要就本单元必学篇目进行设置相关问题供师生交流讨论,问题数量一般在3~6个(每单元文章设置一般是2~3篇),关于自读篇目的问题,一般标注米字形号以作说明。《普高课标》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11在“梳理・积累”部分,主要是基于对本单元必修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子进行识记、整理和归纳,明确背诵的内容等。此部分题目数量设置一般在4~6个,不但可以使学习的重点内容明晰化,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积累与整合的能力,还能够优化学习方式。《普高课标》中也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12最后是“写作平台”的设置,《普高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13高中学生应“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4这在必修课程部分有相关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等等。这些无疑彰显了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写作的重视和考量。

基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大体了解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学习活动方面的设置。《普高课标》有言:“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15从“文本品读、梳理・积累、写作平台”三个方面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基本可以涵盖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追求,同时也是对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目标的有效深化和渗透。

(二)学习活动实施现状及改进意见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对语文学习活动的设置与具体设计突出了课标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要求和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中情况并不理想。据笔者观察,大部分教师在单元结束后,在留有余力、时间充分的情况下才会偶尔涉及“学习活动”中的项目,更甚者几乎就是直接忽视“学习活动”的安排。为什么会有此现状,值得我们审视与反思。

首先,学习活动中“文本品读”安排是否完美?整合式的学习活动设置是否恰当?“文本品读”中多数题目都是根据本单元必学篇目来进行设计的,但在课文已经学完之后,学生是否还有兴趣来进行相关文本、句段的鉴赏?教师是否还有耐心再鉴赏已结束的教学内容?这种设置安排的延后性无疑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生文境现场的感受性。笔者认为,可以把“文本品读”中的相关题目分置到前边必学篇目的课后,然后再以审美鉴赏活动的方式呈现,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语段的重视,还能够深化他们在具体文境中的感受与鉴赏。

其次,“梳理・积累”中题目设置是否明确、具体?题目设置一般是要求整理所学篇目中的重点字词、相关文化常识以及说明此单元的背诵内容等,但在题干表述方面却值得细究与商榷。如请从某某文章中“找出几个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句子,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摘录到笔记本上”等等。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表述一是不明确和不具体,二是有可能造成学生积累不全,易养成偷懒散漫的习惯,也就达不到预效。

第三,“写作平台”中的任务安排是否易操作。在这一部分中,有些题目的设置也出现了类似于“文本品读”部分中的问题,写作完全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加深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还能起到培养和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此外,这一部分在任务量的设置方面有些大,一方面可能会给师生带来更多的选择性,但同时也会给师生带来无所适从和难以选择的困惑。就学生现有的时间和精力来说,不可能每个题目都进行训练,那么如何有选择性地进行习作自然成了师生共同考量的问题。

最后,如何评价“学习活动”的成效?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那么有了活动就一定有教育吗?有学习活动的设置,自然也就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就“文本品读”来说可以让问题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从而能有针对性地陶冶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就“梳理・积累”部分来说,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学生的积累本收上来查收与点评,一方面起到督促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时地查看学生积累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完善。在写作方面,平时可以穿插着进行小习作,如缩写、改写、仿写等,这些完全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实现,至于单独的写作训练,则要根据课时、课程安排,挑选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写作,后续进行相关点评与写作指导。

总而言之,从语文学科内部的角度看语文活动,主要是为了学习而设计的,是为了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和更好的实施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可选择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文学习活动直接是这个大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深入到活动中学习,感受到活动的魅力和成效,无疑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更好开展,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但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中还需要我们师生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最初的预效。

注释:

①⑨11121314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36,2,3,9,3,2.

②⑧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4,17.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79.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41.

⑤厉复东.活动化教材“语文学习活动”浅说[J].现代语文,2010(6).

篇2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问题导向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决定了问题导向必须使学生在自身的操作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必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参与实践,思考创造,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积累学习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问题的情境性

问题导向就是在学习中再现生活情境,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指导下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把教学内容寓于合适的活动情境中,实现问题与情境的有机统一,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面化的问题设计

问题导向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教学内容设计多面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挥,在解决问题中克服困难,锻炼毅力。问题设计要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学习和生活,具有结构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思考问题,把握问题脉络,深入学习。

4.加强课堂协作对话

在问题导向学习活动中,小组协作尤其重要,学生在协作对话中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相互学习,不断深化。在协作中,教师要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把相同问题整理出来,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资源共享,解决问题。在协作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让他们优势互补,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5.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同时必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多元性,不断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测试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通过问题导向的评价量表,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优点、反思不足。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

结合问题导向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活动理论为指导,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从活动前期到实施总结方面建构学习活动。

1.活动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是问题导向学习活动设计的准备阶段,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分析。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生能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学习,强调学生获取、加工、管理信息技术知识和活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高中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其学习独立性强,思维敏锐,对解决问题有执著的毅力。在问题设计中,教师必须全面把握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活动,从问题出发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乐于探索的精神。再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问题导向下要凸显层次性,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能力提升。

2.活动设计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问题导向下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活动资源设计和活动流程设计,在相互渗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标,问题设计是否有趣、有用,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Photoshop软件工具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幅名人换脸图片,以此来提出问题:如何将自己的照片和名人换脸。在讲解图层时,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为如何添加删除图层、如何添加文字、抠图的方法等,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操作复杂,为了便于问题导向的进行,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帮助他们进行组内分工,确保小组能够完成任务。在选定内容,分配资源的情况下,问题导向活动流程成为活动设计的焦点。活动流程的设计必须由浅入深,最终解决问题。

3.活动实施与总结

活动设计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实施活动,主要的任务是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已设计的方案,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观察,记录学生的各种反应,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评价,使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在总结的同时,教师应该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加强学生的信心,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算法及其流程图》问题导向学习活动案例实施过程

本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必修课第三、第四部分的《算法》,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知识。课堂教学以“算法流程图设计”为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协作,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电视节目中的“价格竞猜”活动(谁猜对了商品的价格就可以把商品拿回家),从而引入师生之间的猜数游戏,比较教师和学生猜数的速度,教师明显猜得快。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自己的猜数方法“二分法”,向学生展示二分法的猜数过程,使学生领会到算法的作用和优点。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算法?算法有什么作用?生活中运用算法的例子有哪些?怎样选择一个适合优化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进入情境,学习算法的相关知识。

2.自主探索,分析问题

引入上述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发到他们桌面上的课堂活动:狼、菜、羊过河活动,看看哪个学生能最快把这三样东西运过河。当有学生举手时,教师可让其讲解运送过程。经过分析,大家选择了以下方式运送:先将羊运过河;农夫撑船回来将菜运过河;农夫撑船将羊带回;将狼带过河;农夫撑船回来将羊带过河。这时,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

3.协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交流讨论:请学生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的解题步骤,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讨论时,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组长整理大家的信息,共同解决算法描述的问题,教师从旁给予补充和提示,帮助学生利用图框及流程线来表示算法。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梯度 教学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仍是围绕着高中对学生采取一样的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目标达标的压力下经常会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对语文课程的独立研究。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开展和深入,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而是呼吁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个性化发展进行培养,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向梯度教学模式发展。本文就将对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含义、实行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呈阶梯形式分布的。而语文教学其实也是具有阶梯性的,教学的难度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的内容也是逐渐增多、变宽。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实施梯度教学是基于实践情况的,是符合高中语文教学规律的。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实施梯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师方面来说,在梯度教学研究中也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更加关注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方面来讨论,实施梯度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来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提升,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高中语文梯度教学的有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高中语文阶梯教学观念

思想决定了你的行为。因此,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实施阶梯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改变教师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教师在树立阶梯教学观念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二)科学性、阶梯性的O计课堂训练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难易之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一致。教师应该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阶梯性的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点;有的学生则学习能力较强,能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如果设计统一的教学训练内容,那么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也许无法跟上班级教学进度,而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又会对训练内容产生无聊的情绪,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内容时应该采用阶梯的方式设计易、中、难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来选择。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也能激发成绩较差的学生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进步。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梯度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成绩好的学生变得更好,还要努力提高差生的成绩,要学会统筹兼顾。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习水平的两极化存在,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要具有层次性,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障自己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变化题目条件,适时的提高题目难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差生对语文知识课后练习的需求,还能激励优生去挑战更高的知识难题,保持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知识是遍布我们生活当中的,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应该要以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广度为目标,要将课后作业与实践生活联系到一起,不断促进学生对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评价梯度设计要科学

评价体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它能直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出教师教学活动应该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高中语文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要具有科学性和阶梯性,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应该是适时的鼓励加适当的打击,要避免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出现。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评价应该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在批评他们的学习态度时,更要积极鼓励和指正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渐琢磨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模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五)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升入高中,或者是高二升入高三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觉得高中的知识学习难度要比初中要大,高三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不如高一、高二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要做好年纪之间的语文知识衔接,注重高中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转变,强化学生对教学方式转变的适应能力。并且,一定要注意区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一、高二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为主。高三的教学目标应该要以我国高考考试方向为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习发展规律,依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改变,阶梯性的设计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树立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来保障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小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刍议[J]. 新课程(教师版),2006,03:25.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也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其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都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问题、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仅表现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同样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交流等都存在着问题,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适应不了新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改的内容,并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置上,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辅助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体验交流、讨论、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悦。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进行奠定情感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的时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有效展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灵活、有趣、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将此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获得新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忠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2] 李初发.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8).

篇5

【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首先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然后,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最后,从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分析教学活动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载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的必然趋势。当前,在中小学课堂上,信息技术正如火如荼地与各门学科进行着整合。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和方法,决定着能否起到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初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偏重于教师为学生传授语文的系统知识,包括词汇、语法、段落知识等等,以及做题能力的训练培养,而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却不足。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包括对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较好的途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能够为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出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利用视频、音效、动画、图片等等,用这些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知识、领会知识。教师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教学的主导,对学生进行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由于被动地接受学习,这常常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之间相互协助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参与活动,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问题,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多便捷、易用的工具软件,不仅能够使得查阅信息和资料变得方便和快速,而且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够大大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的时候,一定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内容融合起来,让它们形成统一的整体,而不要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否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抛砖引玉之用。

(一)分析教学目标

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之前,为了更准确地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点,它明确地指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在一堂教学课上,所教授的内容由多个知识点构成,在这些知识点里,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只需要了解,无需掌握的,教学目标对此都有所规定。因此,在整合之前,要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在此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是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许多地方需要进行情境创设的,通过创立接近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并且提高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创设情境时,一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创设相适应的情景。通过展现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加强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这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创设情境时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具备的知识、经验、问题解决能力等有较清晰地了解,从而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创设具体的情境。

(三)分析教学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因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作为协助工具,通过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的学习、探讨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能力,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四)课后作业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课后作业也是其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也一定要注重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左臣凤.试论高中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契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2]高飞鹏.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与对策

进入新世纪,我国掀起了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传统的语文课程进行了分化,分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高中语文选修课成为了高中语文学习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使用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研究也取得了进一步地深入。在选修课的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准确的学生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同时,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合和统一,对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提高了高中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展了高中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教师来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能给予教学更多的发挥空间,让教师对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地使用,进一步发挥高中语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生观及价值观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 教师与学生缺乏自主选课的权力

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让教师与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选修课程。但是从实际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的这项自力并没有落到实处。主要原因是,各个学校选修课的选择者主要是当地的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整个选修课选择的过程中去,教育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往往对选修课的选择敷衍了事,有时只是选择对升学有利的选修课。这样,教育部门就变相地把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

2.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存在片面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根据《课程标准》,很多家出版社编写了选修的教材,到现在主要是5家出版社,但是对于这5家出版社的教材,教师普遍反映缺乏良好的科学性,过于单一。导致整个教学资源不能够合理地进行利用,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

3. 高中语文选修课缺乏教学时间

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能够把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不是很理想。大多数教师反映,在上选修课的时候,时间非常有限,导致整个教学过程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的研究性学习变得可望而不可即。

4.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学生在选修课上的学习成果需要教师进行评价。但是教学评价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我国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完成。不少地区和学校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不重视,大多数只是组织一场考试来进行评价,基本上没有什么综合的评价方案。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课程的改革方式

1. 教师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的教材进行自我重组

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课程,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青春期,对于什么对自己有益处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作正确的选择。同时因为高中语文选修课需要面对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共同意愿。因此自主选择的权力最好能够给予学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合理分配选修课的课时

高中语文选修课作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其所能分配到的课程还是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只能进行一定的选择,把其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进行讲解,其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学习,教师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掌握好整个选修课的难度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一些选修课的难度对于高中生还是过于深奥了,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难度,最好能够降低选修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4. 掌握好选修课的教学梯度

每一节选修课都有其不同的功用,有夯实基础知识的,有拓宽知识视野的,有提高思维品质的,有锻炼实践能力的,有增强文学修养的,这些不同作用的选修课都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所以教师在教授选修课的时候要注意整个选修课程的差异,对于教授的难度和速度进行准确的控制。

5. 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在于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上选修课时,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方法应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品读研讨、开展辩论、写小专题论文、总结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课文篇目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6. 综合的评价方式

当前我国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评价虽然还是处于空白阶段,但是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的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标准要灵活多样,以表扬为主。其次教师在制定标准之后要及时将标准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总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终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克服和解决问题,那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达到和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谭菊妹.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11(12).

篇7

关键词:情景性;作业设计;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52-01

一、引言

高中语文作业的布置能够更好的巩固学生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语言技能,也是学生在课下能够学习语文,输出语文的保障手段之一。但目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作业设计呆板、老套,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只能被迫完成,因此,高中语文作业的效果还远没有实现,虽然情景性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中应用还较少,由此可见,将情景性应用于高中语文的作业布置中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因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情景性作业的设计展开研究。

二、高中语文情景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情景性作业设计时,应该在熟悉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分解学习重点,在布置作业前,了解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想要达到的目的,科学安排作业与教学内容的联系,避免无效重复。语文教育不能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务必建立大语文观。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学生在课堂上从老师口中接受的知识,及时的用自己说的方法表达出来,起到巩固作用。让学生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减少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乏味感,让语言学习更加有效。

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不同学生拥有的独特个性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原则。孔子第一次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思想,孔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拥有受教育这一权利。秉持孔子的思想精华,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高中生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所以,在情景性作业设计时,我们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层次性原则,应当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难度和侧重点有所区别的作业,顾及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强其作业内容的难度,起到拔高提升的作用,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将作业内容制定为巩固和夯实基础为主,起到扎实基础的作用。

3、趣味性原则。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贴近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大语文的情境观,我们在设置作业的时候,要贴近生活实际。高中教师在进行情景性作业设计时,既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接触语文时产生的好奇、求趣的心理特征,努力发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乐趣,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情景性作业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作业的心态由被动完成变成主动完成。

比如说,让学生们在课下准备一些歌曲或小品等语文节目,并由大家进行打分和点评。这样类似于节目环节的情景设计,能够让学生乐于用语文展示自己,而在语文节目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掌握水平又能进一步得到夯实。在节目后,让学生将感受溶于作文的写作,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提高。

4、合作性原则。语文交流是语文口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同样,学生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别人文章中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我们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让学生真真切切自身感受到作者笔下要交给我们的东西。最后,就这些高中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就是把课文中的知识技法运用到口语和写作当中。

所以,在设计情景性作业时,可以设置选秀类环节,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表演,也可以设置对话类环节,通过学生配合完成表演。对学生进行语文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情景性作业,通过共同合作,实现最好的效果。小组为单位的作业完成,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传递和接受信息,互相帮助,发挥各自所长,实现语文学习的多赢。

三、不同类型高中语文情景性作业的设计

1、书面性情景作业的设计。鉴于书面性作业易于批改的特征,书面性作业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的最佳选择。教师就必须做到在不让学生作业超出负荷的前提下,提升作业的质量。在进行书面性作业的设计时,应当不再受传统教育作业观念的束缚,简化作业设计流程,体现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敢于突破常规的作业布置思路。通常情况下,高中语文的书面性作业以背写为主,这样容易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倘若能在语文书面性作业中设置现实场景的模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结合教学的句法和生字词等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用学习的语文知识,解决特定环境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 优化途径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从事多年教师行业中发现,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需要时间,需要付诸努力。只有精心优化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笔者认为,应从教学过程开始优化,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以复习旧知识为主,语文教师基本不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其实,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分量是非常大;同时,导入对于激趣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举措是优化导入设计。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乡土情结》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我设计了问题作为导入,让学生以探讨式进入阅读活动。笔者设计的问题如下:①什么是情结?②什么是乡土情结?③你有没有乡土情结?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紧扣阅读主题,很容易调动学生参与探讨。笔者给予学生三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以抽查形式检查讨论结果。有学生说情结就是心中的感情纠葛;有学生说情结是人们深藏心底的感情;有学生说乡土情结就是眷恋家乡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在远离家乡时会异常强烈等等。实践证明,问题式导入将学生的大脑调动起来;通过问题牵引,学生愈发想要自主阅读,一睹作者是如何叙述乡土情结,包括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在这个导入中,去除了一些冗长的导入因素,而是结合阅读主题,设计相关问题,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多采用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授课。这样的方法俨然把学生变成“听匠”,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被压抑住了。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语文教师“独舞”的课堂。基于此,必须优化课堂教法,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语文教师可以组织探究学习;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可以以对话引路等。

(一)组织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

探究学习能够最大化突出学生主体。因此,语文教师要多展开探究学习,一改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模式。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笔者设计出一组探究题:①在众多的证据下,“我”为什么对自己的母校不敢确认?为什么直到铭文出现时才敢确认?②结尾“牛奶”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我”怎么样的感情?③“我”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④“我”被蒙蔽的根源是什么?笔者通过设计这些探究题,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得出见解。一般而言,越是自己感悟、理解出来的内容,其对文章的印象就会越深刻。此外,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同时,在日后的课堂中,会在心中提出疑问,主动探索。

(二)信息技术辅助,增添课堂活力

在信息化飞快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为常见。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为课堂增添活力,也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荷塘月色有更为直观的印象,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了相关的图片。笔者利用幻灯片的自动播放功能,呈现荷塘月色的图片,并配上与课文内容相适宜的背景音乐,渲染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在图片播放完毕,笔者再配乐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默读课文,领会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这一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实感受林黛玉进贾府的情况,感受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比教师的言语描述要实际得多,教学效果也会倍增。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

篇9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本文中,笔者针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教育教学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很多学校的教育都带来了活力以及生机,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高中学校为了满足高考的要求,增强了对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教书不教学,所谓的教学就是要教会高中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为了不再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观点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注重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的素养。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将新课标作为根据,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媒介以及载体,仅仅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的教学工具。但是,在语文教师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过去传统的观念十分陈旧,很多教师都产生了偏差,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将教学计划看成教书计划,将教学计划演变成为了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途径、语文素养的现状并没有研究,更加谈不上将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作为原点的一种教学活动。有些教师还过分依赖语文教材,并且按部就班地教给学生教材的内容,从新课程改革的本质上来看,这给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自主地安排语文教学的时间以及语文教学的进度,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面态度十分呆板,缺少一定的激情,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也少了很多和谐以及愉悦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少一定的感情交流,再加上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乏味、枯燥以及庞杂,还缺少趣味,因此,并不是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趣味,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设计好语文课堂的环节,不能让学生按照教师自身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合作模式教学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中的参与欲望更为强烈。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作为重要的抓手,将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强化师生互动、开展探究学习等途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融合进语文教学的特征,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设计好教学载体。与灌输教学模式不同,合作探究教学主要依靠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出探究题,作为引领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线索,教师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都是围绕着这一线索开展。探究题的设计上,笔者遵循了全面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让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二是强化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可以在集聚集体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到基础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合作与探究来完成全部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要区分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予以单独指点,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提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以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切入点,发挥课外活动效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紧张节奏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紧张的身心,同时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补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组织文学社团、开展学科知识竞赛等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还为学生的专题研究提供有效指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笔者将具有文学爱好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文学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结合教学进度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如古诗文背诵竞赛、文学常识抢答赛等,深化教学成效。

(三)优化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方式

在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课堂的评价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究,是教师本身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采取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新理念。全面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激发,在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增强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让每位教师能够在不断地探究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学校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有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的参与,也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学习语文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实行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之前,教师要制定好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对自己或者同学大胆的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时候的分数区间做一个界定,能够保证即使分数是最低的,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评价的过程中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都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在当今中学教学当中,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科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而由于高中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并不太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掌握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运用技术,积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代诗中的经典、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浪漫的抒情诗,它将对于康桥的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康桥美丽的景色,不仅使读者身临其境在诗人想象的美丽世界,而且也驰骋在诗人的天马行空的情感之中。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那婉转悠扬的背景音乐以及那美丽至极的康桥图片,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再别康桥》,进而使学生学好这首诗歌,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伍慧.浅议高中语文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该种教学目标,教师便要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就当前的教学来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阅读的重视不足,使得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不断丰富和多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扩展也成了一种必然的需求。信息社会的背景下,高中生面临更大的信息量,为了保证其阅读的有效性及其知识结构的完整,教师应该对当前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语文水平的综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阅读的扩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拓展和积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面,使其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阅读的扩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有了不同形式的知识积累,从而使其能从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拓展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该种阅读的拓展为许多教师所认识,但是,在实践中,拓展阅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拓展阅读的内容和安排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必要性,但是在信息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如何确定阅读的深度等成为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上,更多的以教材为基础进行一些文字阅读材料的拓展,但是就内容的设计上存在与教学无法有机结合或者不相匹配的现象,无法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对于阅读课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不理性,使其与语文教学活动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从而影响拓展阅读的效果。

其次,拓展阅读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的仍将教材的教学作为基础和重点,对于拓展的内容更多的放在课堂最后或者课后的练习中。这就使得学生的阅读缺乏必要的引导,在拓展阅读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积累等都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降低了阅读的效率。此外,教师在拓展阅读的教学中,更多情况下是给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但是在阅读材料不断丰富的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最后,拓展阅读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教师更多的是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不足。在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更多的发挥主导作用,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的思维不能随阅读的拓展而拓展,从而影响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刍议

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一,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贯彻新课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方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阅读内容的拓展,注重阅读质量。进行阅读拓展时,要以语文教材作为基本出发点,使拓展的内容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提高作用,使语文阅读教学更为完善。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选择时,要从多方面出发来考虑阅读材料的质量,使阅读课堂气氛能够更为活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注重阅读的难易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的目标之一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搭配,使其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于简单的阅读内容通过泛读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快速掌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而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则可以通过精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难易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种对比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注重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认识阅读文本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要素,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将拓展阅读与写作等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为新颖的思维角度和方式,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了适应新课标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不要的拓展。为保证拓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为本,对阅读内容精心选择,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阅读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艳萍.高中语文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拓展[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

[2]朱曼雯.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11)

[3]王静.试谈高中语文阅读的拓展延伸[J].读与写(上,下旬),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