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11 17:2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工艺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五年制高职;学习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130-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制高职作为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内涵发展,以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适应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探索“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及其内涵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它明确了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课程体系源于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的内容则是典型工作任务转化过来的学习任务,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其直接来源是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实施教学。也就是说,学习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学习方式,也称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它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
1.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受我国“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体现“类基础教育”、“类高等教育”的特征。在体现以“课堂、教师、课本”三中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很少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即便是有师生互动,那也都是由教师精心策划和安排的,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形中受到了教师的控制。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这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发展,致使学生形成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2.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缺少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生动活泼的内容。教师习惯于“粉笔+黑板”的授课方式,学生习惯于听理论、背理论、考理论的学习方式。这种学科本位观念导致教学过程重灌输轻引导、重接受轻探索、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长此以往,这必然养成学生依赖老师讲解的心理,学生惰性加大,不善于思考,不爱动脑筋。在这种只注重“教”,不考虑“学”的情况下,学生难于自主学习,也无力自主学习。
3.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失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巧妙地将师生关系血缘化、政治化、等级化。在“师道尊严”的幌子下,教师可以随意对学生(甚至包括家长)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学生却不能有一点与老师要求不相符的言行,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展现,个性得不到张扬。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老师讲授的内容为示范,不断在课中、课后重复演练、模仿,他们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完全按照课本和教师的思路进行,不会也不敢对相关知识产生不同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完全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唯命是从的学习“仆人”,没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从工作世界中寻找一系列具有职业的典型意义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是当前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三、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行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协调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促进其发展。
1.加强专业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五年制高职生源中,很多都是在初中阶段成绩相对较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多数人入学动机不明确,专业选择比较盲目。有的是服从家长意愿上学的,有的是因为同学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而报考的,也有一些是因为听说某个专业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而就读的,更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年龄太小只好上学混时间。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对专业课程的目标与作用不清楚,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专业入学教育是使学生明确专业与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教育。我们要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让他们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其专业思想,使其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我们要着重介绍高职阶段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各种资源自我解惑,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基点,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主线,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自身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树立起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教学目标观。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其中教师只起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新的教学目标观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在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估等步骤完成学习领域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促进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发生转变,使学生懂得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3.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自我学习的形式,运用各种设备和材料,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实际的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从而通过显性学习任务的实施实现隐性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为学生创建类似于企业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化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势必能提高其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与工作过程,强调学生不断输出学业以验证学习效果。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推行行动导向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行动领域的知识,指导、引领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开放的、动态的、多元化的环境中,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教师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提供给学生更多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上,让学生明白怎样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他们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当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正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参与度,更使其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使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模式得到了提高;不仅重视知识本身的获取,更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生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这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必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吴韶华,周桔.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与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篇2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0年首次在《自然保护大纲》中出现,在此时,绿色化学的概念也在化学工业领域兴起,强调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此时的一步法合成碳酸酯技术成为极具潜力的研究热点。其以基本的化工原料CO、O2和简单醇、酚为反应物一步就可生成目标产物,突出了“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担待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之所以是一种新发展观,根本原因就在于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社会发展。从思维特征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实际上与同时代非线性科学所提供了非线性思维是相一致的,即两者都揭示了世界的非线性本质。传统发展观奉行的是一种简单、线性原则,把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而可持续发展观的思维基础是非线性的。可持续发展观把社会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认为发展是经济、自然、社会大系统包括人在内的从低级向高级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可持续系统中,系统包含无限多个可变的要素,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要素与环境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对初始条件具有极大的敏感性,系统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初始条件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加和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体现了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共同性。可持续发展观自环境问题发端,逐渐扩大至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实现了人类发展观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工艺的开发
从光气法工艺到非光气法工艺,再从酯交换法到一步法工艺,新工艺的综合效益越来越明显,但碳酸酯合成技术的研究还未走到尽头。现在,尿素醇解法、CO2催化合成法的研究也正在起步。尿素醇解法工艺适合我国工业生产国情,是一条非石油工艺路线,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今天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CO2催化合成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和和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但他们是否能成为未来碳酸酯技术的关键技术,还需要科研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完善。不仅是碳酸酯工业,其他所有化学工业的发展都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科学发展观也将接受实践的检验,碳酸酯技术发展必须是按照“五个统筹”要求的协调发展,必须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3]。
篇3
关键词:化工工艺学;课程建设;工程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71-02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对化工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工科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级化工人才的使命,专业工程性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不仅要加强实践环节建设,更要重视理论课教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学的指导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属流程工业,往往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加工过程。化工产品的生产是各种化学单元反应和化工单元操作的有机组合和综合应用。化工工艺学是根据化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原理和其他科学的成就,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方法原理、操作条件、流程和设备,以创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的化工生产工艺的学科,被认为是架在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中的一个桥梁。课程工程性强,存在许多与实践环节的关联点,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适宜载体。关于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已由不少报道。黄美英[1]等对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及强化学生工程观念等方面对《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邱玉娥等[2]指出该课程教学应加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尝试采用“传统型、技改型、创新型”案例教学法强化培养学生的技改创新意识。王钧伟等[3]认为可通过精选教材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追踪学科发展、开设专题报告、加强绿色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化工工艺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一些新尝试。
一、课程教学目的再认识
从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组织、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的通用方法,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原理、典型流程、关键设备、工艺条件。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讲解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及三废处理运作进行一定的论述。使学生获得广博的化学工艺知识,培养工程能力,以便在生产与研究开发工作中开拓思路,灵活运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为强化工程能力培养,要重视本课程对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指导作用,教学活动与实践环节有机关联,画龙点睛,有的放矢。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突出学生工程认知、工程设计、实验操作
依据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复杂性,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和感性认识,基于FLASH和网页制作等软件工具,开发了多功能的化工工艺学资源库,包括:例题分析、图形演示、生产装置实际录像和图片、实习现场实际教学录像和图片等。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观摩这些资源。学生将工业生产装置和工艺展示的视频看作理论联系实际的视觉纽带,访问的积极性高。《化学工艺学》中流程图较多,如果采用学生自己看书本中的流程图,然后老师讲解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本课程特别重视直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高效应用,课件可通过网课程络平台自由访问。在绘制工艺流程图时,尽量使用动态画面,如把物料的流动做成动画,管道、设备、阀门等做成立体图,不同的物料及公用工程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力求逼真、醒目。固体燃料气化制备合成氨原料气的间歇造气过程的操作循环的动画演示就很受学生欢迎。在本课程的建设安排了课程设计,其中大约■的设计题目与授课内容直接相关,如合成氨、芳烃分离、天然气制甲醇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锻炼和提高其对工艺路线的设计、设备选型,以及车间布置和管道布置的能力,培养正确、熟练查阅工艺设计规范、手册及参考书的技能。将教师科研项目、社会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等引入教学,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工程观念。化工专业综合实验中设置乙苯脱氢、反应精馏、喷雾干燥、空气分离等与化工工艺学授课内容直接相关的实验项目。
三、课程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当代工程观”
工程观是人们关于工程活动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和进行工程活动的指南。工程观念的强弱和趋向直接影响着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形成的当代工程观[4]是对传统工程观的扬弃和超越。当代工程观视生态环境为工程活动的内生因素,认为工程活动不但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应按照生态规律重塑生态活动的方式[4]。化工工艺学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良好媒介。在绪论部分,我们强调工艺技术不同于实验室制备技术,工艺路线评价要突出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还要突出环境及生态相容性。讲解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将原子经济性(AE)[5]、环境商(EQ)[6,7]的概念进行具体计算、剖析。比如氯醇法与乙烯环氧化法制备环氧乙烷路线的比较就是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素质的生动素材。
四、授课过程强化与实践环节的联系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适时引入后期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设计的题目,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如介绍乙苯脱氢时让学生思考专业实验将重点考虑的问题:降低体系分压的方法、测定乙苯转化率和苯乙烯收率的方法、采用色谱定量时苯乙烯的出峰顺序等;在讲解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程图纸视图、流程组织时强调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在介绍特殊设备布置时强调设计发展,如介绍合成氨工艺技术时引入废热锅炉的适度倾斜布置;适时介绍生产实习中遇到的工艺技术问题,并启发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工程应用意识;授课期间带学生去观摩校内实验及中试装置,突出情景式教学,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无缝统一、相互促进。
五、授课过程突出原理-条件-流程-设备一条主线
为强化工程意识,使学生形成做工程就是做细节的理念,在介绍氨、C8芳烃、甲醇、苯乙烯、环氧乙烷、丙烯腈、氯乙烯等产品制备技术时,用整体一条线的思想组织教学:按照产品性质、用途―生产原理(含主副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催化剂选择―工艺条件讨论─工艺流程比较―设备分析的顺序,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强化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工科高校实践和理论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化工工艺学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是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化与工程认知、工程设计、实验操作相关教学资源建设,授课中贯彻当代工程观,授课过程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用原理-条件-流程-设备整体一条线组织教学等是在化工工艺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黄美英,梁克中,赖庆柯.对《化工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3):122-124.
[2]邱玉娥,张秀玲,等.化工工艺学应注重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5):214-216.
[3]王钧伟,官叶斌,孔学军,等.《化学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4):233-234.
[4]汪应洛.当代工程观与工程教育[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3):17-20.
[5]B M Trost. The atom economy - a search for synthetic efficiency[J]. Science 1991,254,1471-1477.
篇4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后,各类化工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虽然给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裨益,但同时也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就目前来看,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题和臭氧层空洞等。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自然环境的质量,还隐藏着一些自然灾害的不稳定因素。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突出,有关部门和机构的都在寻求一条更加和谐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就应运而生。根据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人们逐渐的认识到目前废物排放和治理的方法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回收利用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要达到的保护环境的目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做法是要从化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形成绿色化学的生产模式。
1绿色化学的概念
所谓绿色化学,就是要在化工生产的源头上尽量可能的通过技术和工艺的改进,来达到减少污染甚至消除污染的一种新型化工行业的生产模式。不同与以往的保护生态的方法和做法的地方在于,传统的化工生产是在按照正常的流程和工艺进行生产后,对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废物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但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在于从生产的过程中,即源头上减免这种污染和危害,是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来遏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现象的产生。所以,绿色化学绝不是简单的生态保护环境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观念和理念的革新,绿色化学理念是人们思想认识观念的一次巨大的改变和飞跃,也是在综合了社会发展、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等问题后,形成的最适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和方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绿色化学在化工行业运用的原理
通过上文对绿色化学的基本含义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绿色化学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从原理上和方法上两个方面对化工行业的发展予以指导,同时还可以为设计新的环境友好产品指出方向。实践中上我们发现,通过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原子经济反应、溶(助)剂和催化剂等方法可以更好的实现化学工艺的清洁生产。通过加工,使用新的绿色化学品使其人身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无害化。下文中笔者将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实例,谈谈绿色化学方法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以最常见的石油和造纸化工业为例,简单进行论述。
3绿色化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会使用光气和氢氰酸这些剧毒的化学物质,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许多有关化工生产中过去经常使用的这些剧毒物质正在或逐渐被其它一些无毒或低毒原料所替代。比如说用二氧化碳或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合成异氰酸酯的新方法,还有日本旭化司开发了用异丁烯直接催化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新工艺,德国公司则用毒性较小的丙醛和甲醛为原料首先制得甲基丙烯醛,再进一步氧化成甲基丙烯酸。这些新工艺都避免使用氢氛酸,使环保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绿色化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还表现为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传统生产己二酸、对苯二酚的原料路线是以煤或石油为基础的。这些路线不仅工艺复杂、污染严重,而且利用的是一些不可再生的煤或石油为原料,所以无法满足生产过程中的减免废物污染的要求。绿色化学的方法则是用淀粉水解所得葡萄糖为原料通过酶催化可制得己二酸,这样就更好的利用了可再生资源,避免了过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另外,绿色化学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还表现为使用的催化剂、溶剂尽量绿色化,从而制造出对环境和人体都友好的绿色化产品。例如环境友好柴油的配方要求低的含硫量(质量分数小于2.0x10-5)和低的芳烃含量,同时要求十六烷值不低于40。新的绿色汽油配方对蒸汽压和芳烃、烯烃的含量限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要求在汽油中加人一些甲基叔丁基醚、醇类等含氧化合物以取代铅的氧化物来保持和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其它性能。这无疑对炼油技术和油品的配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绿色化学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重要工业领域,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轻工、冶金、医药、微电子生产、食品和环保等多领域行业,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与评估、过程工艺与装置的设计放大、过程科学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营销人才,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特征,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工业在向“绿色化工”方向发展的同时,对知识的交叉渗透、产业的相互交融提出了更宽更深的要求,该专业就是为了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在工业界、科技界、政府及行业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基本素质,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阐述,我们简单了解到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定义,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分开来解读化学工程和工艺在哪些领域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工作中,如何将资源更好的利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就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用化学方法改变物质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的一门工程W科。简单来说,也就是化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仪器分析、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等课程。其中英语、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高等数学为学位课程,参加省自学考试。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从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人类穿的各种合成纤维的衣物,吃的各种食物的包装加工,住的房屋的水泥钢材,以及人们开车所用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化工研究的方向。中科院院士陈洪渊就曾经评价化工产业为“国之重器”,能创造出数千万个“新物种”。譬如说,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解决了世界上一半人的温饱问题。1995年我国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这一化工技术的应用,使大多数人免于挨冻。
当今社会,化学工程与工艺也应用到多个领域,如分析化学师、食品化学师、化妆品研发员、医药技术师等职业,这些职业你肯定听说过,但不一定想到他们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总体来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就业领域还是相当广泛的。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一般主要的主要就业方向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研、教学等工作。不过这需要该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和较高的学历。
其次,到化工类、石油类、轻工类、车辆化工、建筑机械、制药、食品、涂料涂装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企业、公司从事应用研究、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和科技等工作。化工行业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如美孚、壳牌、巴斯夫、中石油、中石化等。当然,除了这些大企业外,一些冶金、化纤、煤炭、橡胶等化工企业也是毕业生不错的选择。化工行业是个讲究经验和积累的行业,技术和经验是技术型人才的资本,对于刚走出校门毕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从基层做起,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更好的发展。
再次,可以在相关化工类企业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除了走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技术人才的道路外,该专业复合型销售和管理人才在人才市场中也特别受欢迎。关键是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化工贸易、管理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贸易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耐心细致,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家教育部曾公布的化学工艺与工程专业就业状况显示,该专业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28000-30000人,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在90%-95%之间,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
据调查,相关从业人员都表示,化工专业毕业生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找什么样的工作就因人而异了。由于化工各个方向分类较细,各个大学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如有些学校侧重石油化工、煤化工;有些侧重医药化工;有的则偏重金属冶炼或精细化工等。另外,还有一些人对化工就业存在这样的误区,担心学这个专业毕业后要去挖煤、炼石油。实际上,传统的石油化工、煤化工只是其中的一个就业方向,如果你对这个方向不感兴趣,还有更广泛的领域可供选择。如可以选择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细化工,我们用的洗发水、洗面奶、沐浴液的研发生产都是化工的主要就业领域。还有食用油、巧克力等食品加工企业,香水、化妆品、奢侈品制造等也是化工很好的就业方向。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涉及综合技术项目的开发工作节奏也显得急躁起来,对于化工专业建设工作人员来说,需要联同系统性的设施布置和先进实验验证项目开发,积极稳固综合人力资源的开发动力,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贡献力量。
除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工作上的应用外,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工产品。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保障和配套服务。同时它还是工业经济中最具活力,有待开发且竞争力极强的一个行业。老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研读什么专业,都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只要潜心学习,任何领域都可以走出一片辉煌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工艺设计;化学反应;危险识别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55
鉴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考虑,其对安全问题也更加重视,只有对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的各种危险问题有了综合全面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实现化工安全生产,保证我国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化工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是一项设计严谨、操作难度较大、危险性高的行业,只有切实了解和掌握化工操作原则和精神,并将其落到实际工作之中。化工工艺设计细节的灵活应用才能够保证化学工艺的规范性,又能保证生产,进而实现化工生产运行的安全高效。安全是化工生产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化工生产安全剖析。
明确了解原材料及产品性质,这样才能够快速地将其分门别类,做好化工物品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危险程度可将化工物品分为五个等级,化工危险物品划分综合了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储存原料、成品及半成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只有做好化工物品危险等级划分才能够实施有效安全的管理,做好各种危险防范措施,如确定防爆等级、防火间距等。同时,我们对于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各种设备仪表、消防器材和操作方式有着严格的要求。
2化工工艺设计分类
2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又称假象设计,主要按照拟建规模工业生产装置,,通常概念设计是在中试前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检查工艺条件、生产路线的合理性,根据数据的核算情况,适当补充设计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可以通过小试来达到这一目的,必要时也可以适当调整测试规模。
22中试设计
一般来说,中试是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对小试工艺路线及条件的检验,旨在进行产品使用性能的检验,同时中试也是对工艺系统能否持续运转的一种检验,它也帮助我们获取设计工艺必要的工程数据和工艺技术,必要时也可放大检验模型,对生产过程中的杂质积累进行检验,考核其是否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检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检验,或是选取部分检验。
23基础设计和初步设计
做好基础设计是技术开发阶段的最佳开端,也是提供建设生产装置的技术要点之一。而初步设计则是精细化工程设计的首要阶段,初步设计结果就是得出总概算书和初步设计说明书。它是在基础设计的基础上做出的有关长治选择报告、设计任务书、工程技术和经济情况计算研究方案。初步设计结果能够满足施工准备和项目审查、项目招标和材料设备订货等要求,是建厂投资的主要依据。
24施工图设计
根据上级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进行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原则确定,并通过对非标准设备制作和建筑要求研究,利用图样和文字方式将设计工艺和设备组成、施工方法、施工布置等完全展现出来,细化工程施工建设需要,明确初步设计阶段需求,做好初步设计工作。
3化工工艺设计的特点
新技术含量高以及工艺流程独特等是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特征。但也是新技术工艺的应用,缺乏相关经验和基础资料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实践检验摸索。新技术工艺基础设计资料通常是在相关资料和试验数据基础上建立的。但这些数据资料毕竟没有经过实际工业生产检验和完善,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都有待考量。鉴于化工装置工艺流程的独特性考量,其设备规格特殊、种类繁多,因此它无论是对非标设计或是定型设备选用等方面的功能都有着特殊要求。再者化工生产工作量大、设备多、总体投资大、管道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物料等都需要谨慎处理。管道设计要求也较为特殊,它的设计周期短,想要快速抢占市场、缩短建设周期,必须缩短各个环节的设计周期,这也是当前边开发边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改设计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工程规模的不定,工程选定的装置规模也是有大有小,从节省工程投资的角度,想要保证所有设计完全按照国家化工工艺设计规范去做是不可能的。而必要的数据测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一定的产量、测出工程数据。工艺设计的不规范性特点给化工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事故隐患。这也是化工工艺设计危险识别及控制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主要原因。
4设计中的危险识别和控制
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或存在的事故隐患就是危险因素,也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条件可能会导致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或损失产生的情况。危险识别和控制就是通过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操作条件方法等加以控制,了解危险因素产生的位置、方式和种类,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应对措施,将危险性降低最低。
采取一切手段,尽量避免不安全技术路线的应用,坚决不适用危险设计、工艺和物质。即使适用,也要提前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将这些危险因素完全隔离出来,使其不至于酿成大祸。设计安全保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工艺物料的分析和辨识。对于物质危险的辨识我们应从其稳定性、理化性质和燃烧、毒性等方面进行识别。工艺路线并不是固定单一的,一种反应的工艺路线是多条的,我们必须要选择其中最安全的路线进行施工设计。化学反应装置,它是整个化工产品生产的核心,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够得到其产物,这就给化学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反应器选型和设计前,提前做好可能发生的事故准备,全面考虑到反应器突然失控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化学反应千变万化,其反应过程中会释放极大的热量、反应热量较大,其可操作的安全区域范围较小,控制设计难度较大,设计复杂性较高。一旦化学物质反应失控,如何降低反应速度、停止化学反应、如何处置最终的反应物这都是安全危险问题要考量的内容。通常在一定条件下,部分化学反应都是极为稳定的,当然这是在不出现任何突然过量加热或冷却、搅拌能力失效或是反应物投入不当的情况,就会造成化学反应的失控。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保证化学反应温度等条件的恒定,避免化学反应的失控。从设备安全的角度考虑,既要求设备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还要做好爆裂准备,保证设备的密封性能,谨防化学反应物质泄漏,造成大量毒气扩散或火灾事故的发生。
(2)安全可靠是高压密封结构的首要要求,只有保证高压密封结构的严密不漏,必须要避免因某种原因对容器造成的超压现象的发生,提前做好容器安全压力释放装置。
鉴于我国目前化工产业监管能力特点,笔者提议应当建立全面统一的安全监管部门,采用全方面立体式监督模式,通过以政府主导和中介机构、产业综合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完善化工产业园区建设,进而实现对化工工艺安全风险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地将化工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做到生产可视化、可控化,做好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提高化工产业生产水平。
5结论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我国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化工企业生产的科学化、安全化,我们必须要积极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对企业生产系统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做好各项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保证化工生产安全,将我国化工产业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篇7
[关键词]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危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035-01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支撑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化工生产是危险性行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因素,从而影响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加强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的识别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1.化工工艺安全设计的相关内容阐述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是指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性来设计工艺流程,同时优化化工设备、管道工艺及仪表自动化等。通常而言,化工工艺设计要以产品的需求为原则,以满足产品生产为出发点,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安全设计中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性能,尤其是加强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原材料和产品进行安全检验,避免在产品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调查显示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危险控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①审核资料不过关,化工工艺安全设计需要充分的数据支撑,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工艺安全设计的优化,消除隐藏的安全隐患。②对于化工产品的了解不足,化工产品具有危险性,同时其种类较多,包含了有机物、无机物等物质,因此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物性,并根据产品性质来设计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工艺的优化。
2.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探究
由于化工生产属于大工程的范畴,因此其工艺安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危险因素较多,这也给工艺设计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造成困难,下面详细阐述在安全设计中常出现的危险因素:
2.1 工艺安全设计的周期不足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一项精密性的工作,要强化每一个细节的工艺设计和衔接工作,并针对工艺设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地跟踪观察。因此,化工工艺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地实验验证,以获取足够的实验数据。但是有些工艺设计人员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尽早的获取高额的利润,在没有充足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就开展工艺设计工作,工艺安全设计的周期严重不足,也导致了工艺设计数据包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漏洞。
2.2 化工行业的特殊性
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危险的存在,由于大化工产业都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同时其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中都含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氧化性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化工工艺设计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但是由于化工生产牵涉的领域较广,存在的安全因素较多,其整体性的安全指数较低。
2.3 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
化工行业是基础经济行业,同时也是对于技术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国家针对化工安全设计出台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其内容涵盖了防火、防爆等方面,有效提高了设计工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实际的化工设计中,由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执行不当,且化工工艺设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部分安全指数较低的项目投入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3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的控制防范对策
3.1 工艺物料方面
危险品的辨别能力是设计人员的常识性能力,因此工艺设计人员应当对于生产项目中物料性质有着充足的了解,掌握了解材料的危险属性和危害程度,最重要设计好危险品泄漏的应急方案,加强对于危险品的控制力度。例如在阳离子树脂的工艺设计中,其生产材料要使用浓度较高的浓硫酸,浓硫酸是强氧化性物质,一旦接触到人体皮肤,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皮肤伤害,因此,工艺设计人员在生产设计中,要掌握浓硫酸烫伤的预防,并优化设计管路,避免出现危险物质的泄漏。
3.2 工艺路线方面
不同工艺路线对化学反应物质的用量不同,同时也会对反应的激烈程度、放热程度影响较大,因此,要优化化工工艺设计,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来减少危险物质的使用量,同时来控制反应的反应速率,维持可操作的反应环境。此外要尽量减少中间储罐的使用,减少危险源数量,同时也可以实现反应环保性优化,降低反应对环境的破坏性。再者在某工厂车间的工艺管路的安装中(如图1),合理的安排了氨气通气管路、精馏塔、洗涤塔等设备,提高了化工线路的运行合理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避免氨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图1 某工厂车间的管线安装设计图
3.3 化学反应方面
化学反应是发生危险的根源,由于化学反应较为剧烈,会造成压力和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一旦对反应过程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工艺设计人员应当从化学反应入手,选择合适的反应设备和承压管路,重点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影响,控制反应速率,降低其安全隐患。在工艺设计时,可以先进行前期的试验工作,尽量的减少进料量,观察其反应状况以及对于设备的影响,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放大。同时可以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降低反应的剧烈程度,通过热量交换来降低反应釜内的温度和压力,也可以采用阻聚剂等物质来抑制反应速率。
3.4 管道方面
管道是化工工艺安全设计的危险环节之一,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其对运输管路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求管路具备良好的强度,同时也要求管路具备很强的抗腐蚀性和防爆破性,减少有害物质的渗漏。管路设计应当综合考虑选材、布置、振动和应力分析的影响,优化管路操作条件。另外,要结合实际的化工工艺来选择管路和阀门的材质,并结合运输物料的特性选择管路之间的衔接方式。例如对于气体物料的运输,要选择封闭性较好的管路型材,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抗爆性能,防止在高压下造成管路的破裂。
4.总结
总而言之,在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化工单位在工艺设计时,应当充分研究工艺流程,加强对于使用的危险物品控制和管理,提高工艺设计的安全性,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望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金阿铭.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6
(1).
[2] 孙凌云,段绍书.浅析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识别和控制[J].科技视界,2014(27).
[3] 李芝荣.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危险因素控制研究[J].化工管理,2013(06).
[4] 何雨甘.初探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问题[J].中国石油与化工标准,2013(22).
篇8
关键词:化工工艺 设计 发展
中图分类号:TQ015 文献标识码:A
一、化工工艺设计理论概述
众所周知,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设备布置、工艺流程和管道布置是化工工艺设计的3个重要方面。化工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工艺计算绘制工艺流程图,提供给设备专业绘制设备图纸的相关参数,并提出工艺控制方面的参数供自控专业仪表选型,然后工艺专业根据工艺流程图完成初步的设备布置图,最后由管道专业结合设备布置图进行管道配管并完成最终的管道布置图纸。
化工工艺设计要紧跟时展,同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功效。化工工艺设计包括不同的种类,主要有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这些不同种类的设计在化工工艺的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设计的基础资料不完整,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不如常规装置;化工工艺设备种类繁多,规格特殊,对设备的设计和选用都提出了特殊要求;化工工艺设计工作量大,管道设计要作特殊考虑;设计周期短,为尽快占领市场,化工工艺设计往往边开发边设计,边建设边更改设计;规模大小不一,为节约投资,某些设计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去做。这些特点无疑会造成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隐患,对化工设计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也是引发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化工工艺设计与路线选择
1工艺过程开发程序
化工生产是由预处理、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加工等生产环节组成,不同加工工艺可以得到相同产品。这种多方案性源于科学技术,深刻地蕴含着经济的盈亏、社会效益的大小与环境保护的优劣。而开发研究就是在基础应用研究及各种科技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新技术的工艺条件、技术规范、工程放大、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取得化工生产装置的设计、建设等所需数据与资料,为实现新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开发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基础设计,而基础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化工过程开发的步骤,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化学工业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步骤可用图1表示。
图1过程工业产品开发的基本步骤
由图1可见,有三次可行性研究将开发的全过程分割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是商品信息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小试和概念设计。第三阶段包括模型试验、中试和基础设计等内容。第四阶段的内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
2工艺路线选择
在化工生产中,同一产品,有时可以用不同的原料加工而成,如乙醇可以用发酵法制取,也可以用乙烯水合法制取;一氯甲烷可以由甲烷(天然气)氯化的方法获得,也可以用甲醇和HCL制取。同一种原料,经过不同的加工,又可以得到不同的产品。即使采用同一种原料和相同的工艺过程,而工艺条件不同,也可以得到不同的产品。原料路线、工艺路线和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使得在工艺路线的选择与设计方案的确定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准备投资建造一套生产装置时,装置的生产能力一旦确定后,如何确定与装置投资及产品生产成本密切相关的工艺路线及工艺设计条件,使装置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化是十分重要的。
2.1原料与原料路线的确定
原料是化工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料既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成工艺路线,又会带来有关原料的资源、储存、运输、供应、价格、毒性、安全生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采用不同的原料与规格直接影响到产物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成本、反应条件与反应装置、资金的投入与回收等问题。在化工产品的总成本中,因为原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大(国内一般占60%~70%),所以选择合理的原料路线十分重要。选择原料路线必须考虑和满足产品生产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2工艺路线的选择
2.2.1通过对科技文献的调查、分析、比较,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进行有关产品工艺路线的选择需要通过文献调研来完成。联机文献检索具有及时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调查时间,是有效的调查手段。根据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必要时再通过实验补充一些数据,进行工艺设计。通过文献专利的调查可以掌握一般的技术动向,也可以掌握现有的工艺技术和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的工艺技术。在具体的工艺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有所创新。
2.2.2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是指项目建设投资后,能生产出产品,且质量指标、产量、运转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既先进又符合国家标准。经济上合理指生产的产品具有经济效益,这样工厂才能正常运转。对有些特殊的产品,为了保证国家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主要考虑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而经济效益相对较少,这种项目也需要建设,但其只能占工厂建设的一定比例,是工厂可以承受的,不影响工厂整个生产。以甲醛工业生产现状及工艺路线比较为例,甲醛几乎都是采用甲醇空气氧化的方法制取。按所用催化剂类型,甲醛工业生产方法分为两类:a.铁、钼催化剂法:用Fe2O3,MoO3作催化剂,还常加入铬和钴的氧化物作助催化剂,甲醇与过量空气混合,经净化,预热,在320~380℃下反应生成甲醛。b.银催化剂法:用银丝网或铺成薄层的银粒为催化剂,控制甲醇过量,反应温度约为600~720℃。
2.2.3甲醛工艺路线的比较:
a.采用铁、钼催化剂法工艺路线的甲醛装置生产能力较大,甲醇转化率高于银催化剂法,可达95%~99%。甲醇单耗低,不需蒸馏装置,可以生产高浓度甲醛,甲醛成品中含醇量低,催化剂使用寿命长,但是铁、钼催化剂法生产一次性投资大,电耗高。
b.银催化剂法工艺简单,投资省,调节能力强。产品中甲醇含量少,尾气中含氢,可以燃烧,但是甲醇的转化率低,单耗高,催化剂寿命短,对甲醇纯度要求高。甲醛成品中甲醇含量高,只能生产低浓度甲醛。银催化剂法在爆炸上限操作,原料混合气中甲醇浓度较高,设备负荷大,因而建厂投资较低。但由于银催化剂法在600℃以上高温反应,催化剂银晶粒容易长大,加上银催化剂对毒物(FeS)极为敏感,因而催化剂寿命短。铁、钼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对毒物不敏感,单耗低;产品甲醛浓度高,含醇低,特别适用于作树脂、聚甲醛、脲醛及医药的原料。虽然铁、铜催化剂法工艺路线一次投资大,但是可以生产高浓度甲醛,在制取甲醛的下游产品时可以直接利用,不必浓缩,免去了稀醛浓缩增加的设备及动力消耗费用,以及对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含酵废水的处理而花费的各项费用。就总体效益来讲,直接生产浓甲醛比先生产稀甲醛然后再把稀甲醛浓缩成浓甲醛,无论从投资费用来讲还是从环境污染与治理来讲都合理得多。因此,发展高浓度甲醛生产是我国甲醛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深甲醛下游产品开发的前提,通过上述的调查与分析后再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就很容易了。
3 促进化工工艺设计良性发展的建议
3.1 化工工艺设计要注重降低能源消耗量
能源成本是化工生产总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能源消耗量是化工工艺设计和研究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选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最优化的工艺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能源的消耗,其次在工艺设计上要求流程简练、设备选型合理、布置紧凑、能量利用合理,同时还应尽可能采取物物换热设计,实现能量的分级使用和回收,以节约能源的消耗,根据工艺参数选择最佳的流程和最适宜的管径,降低流体输送阻力损失,降低能耗。
3.2 积极改善生产环境
当前化工污染问题不可忽视,解决污染问题就要减少污染源并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从工艺过程上要减少污染就必须重视现有装置的更新和污染物的终端处理两个问题。针对这两种情况就要不断提高化学反应和能源分离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转化率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这不仅能增加产业效益而且能减少处理废物时的费用;积极应用HEN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和更新装置,节约用水,并对废水进行再次回收利用,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
3.3 工艺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协调发展
当前工艺设计应用亟待拓展,这就需要将研究开发与设计建设联系起来综合发展,并积极开发新的工艺设计方式。新的工艺设计方式应该是开发一个带有能量平衡流程、热力学软件包及研究容器设备的一个简单经济模型,摒弃传统方式过于程序化且生产效率较低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应更重视推测和估算,目的是将试验计划尽快涉及到工艺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经济问题,并通过专门的试验成果不断更新工艺发展的模型。总之化工工艺设计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并与时代的最新发展技术相接轨从而发挥其巨大功效。
篇9
关键词:CASS工艺 高氨氮污水 脱氮 设计
CASS工艺发展至今,已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逐步得到应用。但是,CASS工艺设计方法的研究却发展缓慢,目前还处于经验阶段,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较侧重于主要设备(如滗水器)和自控系统的研究开发,而忽略了对CASS工艺设计方法的研究;二是CASS工艺乃至所有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反应过程都比较复杂,其部分生物作用机理至今仍在研究之中。
高氨氮污水对于环境的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目前对于应用CASS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处理效果也不理想,脱氮率较低。研究如何改进CASS工艺设计方法,将其用于高氨氮污水的处理,充分发挥CASS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防止污泥膨胀、建设费用低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对于促进CASS工艺的发展和改善水体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1.现行的CASS工艺设计方法
1.1 活性污泥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有三种:污泥负荷法、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分述如下:
1、污泥负荷法
污泥负荷法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活性污泥设计方法,几十年来,污泥负荷法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其正确性和适用性。
污泥负荷法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污泥负荷法设计参数的选择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这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者来讲相当困难;二是对脱氮要求未加考虑,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泥龄法
泥龄法是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设计计算方法,比污泥负荷法更加精确可靠;泥龄法可以根据泥龄的选择,实现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同时,泥龄参数的选择范围比污泥负荷法窄,设计者选择起来难度较小。
泥龄法的设计参数大多是根据国外污水试验得出的,需结合我国的城市生活污水水质加以修正,这是其目前应用的困难所在。
3、数学模型法
1986年,原国际水污染与控制协会IAWPRC提出了活性污泥1号数学模型,其后十几年里,随着数学模型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活性污泥系统开始采用它进行工程设计和优化。
数学模型在理论上是比较完美的,但具体应用则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由于污水处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模型中所包含的大量工艺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进行调整和确定,这需要大量的工程积累,即使简化了的数学模型,应用也相当困难。到目前为止,数学模型在国外尚未成为普遍采用的设计方法,而在我国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1.2 目前CASS工艺设计计算方法
CASS工艺属于活性污泥法范畴,但由于其运行方式独特,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又有很大的差别。在同一周期内,池内的污水体积、污染物的浓度、DO和MLSS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是一种非稳态的反应过程。
目前CASS工艺设计采用污泥负荷法,该方法不考虑反应池内基质浓度、MLSS和DO含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只考虑进出水有机物的浓度差,并忽略同一反应周期内沉淀、滗水和闲置阶段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的计算公式。
CASS工艺采用污泥负荷法进行设计时,除反应池容积计算与传统活性污泥法不同,其它如反应池DO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计算方法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同,因此,本节着重介绍CASS工艺反应池容积的计算方法。
1.2.1 计算BOD-污泥负荷(Ns)
BOD-污泥负荷是CASS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Ns——BOD-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生活污水取0.05~0.1
kgBOD5/(kgMLSS·d),工业废水需参考相关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
K2——有机基质降解速率常数,L/(mg·d);
Se——混合液中残存的有机物浓度,mg/L;
η——有机质降解率,%;
ƒ——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一般在生活污水中,ƒ=0.75。
式中: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g/L;
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g/L;
1.2.2 CASS池容积计算
CASS池容积采用BOD-污泥负荷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V——CASS池总有效容积,m3;
Q——污水日流量,m3/d;
Sa、Se——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混合液中残存的有机物浓度,mg/L;
X——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mg/L;
Ns——BOD-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ƒ——混合液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浓度的比值。
1.2.3 容积校核
CASS池的有效容积由变动容积和固定容积组成。变动容积(V1)指池内设计最高水位和滗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间的容积;固定容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安全容积(V2),指滗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容积,安全容积由防止滗水时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离决定;另一部分是污泥沉淀浓缩容积(V3),指沉淀时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间的容积。
CASS池总的有效容积:
式中:V——CASS池总有效容积,m3;
V1——变动容积,m3;
V2——安全容积,m3;
V3——污泥沉淀浓缩容积,m3;
n1——CASS池个数。
设池内最高液位为H(一般取3~5m),H由三个部分组成:
式中:H1——池内设计最高水位和滗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m;
H2——滗水水位和泥面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取1.5~2.0m;
H3——滗水结束时泥面的高度,m;
其中:
式中: A——单个CASS池平面面积,m2;
n2——一日内循环周期数;
式中:X——最高液位时混合液污泥浓度,mg/L;
污泥负荷法计算的结果,若不能满足H2≥H-(H1+H3),则必须减少BOD-污泥负荷,增大CASS池的有效容积,直到条件满足为止。
1.2.4 设计方法分析
从上述设计方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现行的CASS工艺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设计方法简单,设计参数单一,在传统的以污泥负荷为主要设计参数的活性污泥设计法基础上,采用容积进行校核,以保证滗水过程中的污泥不流失。
2、设计只针对主反应区容积,而生物选择区容积则是按照主反应区容积的5%设计。
3、污泥负荷法设计重点针对有机物质的降解,对脱氮未加考虑,难以满足污水排放对于氮的要求,故此方法具有片面性,难以满足高氨氮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2 CASS工艺设计方法改进
CASS工艺目前广泛应用的设计方法是污泥负荷法,污泥负荷法立足于有机物的去除,对系统脱氮效果则未加考虑,而对于高氨氮污水,脱氮效果的考虑更为重要,因此需结合目前已有的CASS工艺设计方法,加入脱氮工艺设计,对传统的CASS工艺设计方法进行改进。
2.1 CASS工艺设计方法改进的思路
高氨氮的污水脱氮设计的改进思路如下:
1、设计采用静态法。设计方法不追踪CASS反应池内基质和活性污泥浓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而是着重于在某一进水水质条件下经系统处理后能达到的最终处理效果。对于同步硝化反硝化,由于其机理还处在进一步研究阶段,在设计中不加考虑。对于沉淀和滗水阶段的生物反应,其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在设计中对这两个阶段的生物反应不加考虑。
2、将主反应区和预反应区分开设计,主反应区主要功能为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而预反应区的功能主要为生物选择和反硝化脱氮。
3、主反应区采用泥龄法设计,而将污泥负荷作为导出参数,结合试验研究的结论,通过污泥负荷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
4、反应池的尺寸通过进水量和污泥沉降性能确定。
2.2 主反应区容积设计
主反应区设计采用泥龄法,并用污泥负荷进行校核,其设计步骤如下:
1、计算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
当污水pH和DO都适合于硝化反应进行时,计算亚硝酸菌的比增长速率公式为:
式中:μN,max——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
T——硝化温度,℃;
2、计算稳定运行状态下的硝化菌比增长速率
式中:μN——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d-1;
N——硝化出水的NH3-N浓度,mg/L;
KN——饱和常数,设计中一般取1.0mg/L。
3、计算完成硝化反应所需的最小泥龄
式中:——最小泥龄,d;
μN——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d-1。
4、计算泥龄设计值
本处采用Lawrence和McCarty在应用动力学理论进行生物处理过程设计时提出的安全系数(SF)概念,SF可以定义为:
式中:——设计泥龄,d;
SF使生物硝化单元在pH值、溶解氧浓度不满足要求或者进水中含有对硝化有抑制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时仍能保证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处理效果。美国环保局建议一般取1.5~3.0。
5、计算以VSS为基础的含碳有机物(COD)的去除速率
活性异养菌生物固体浓度X1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X1——活性异养菌生物固体浓度,mg/L;
YH——异养菌产率系数,gVSS/gCOD或gVSS/gBOD;
bH——异养菌内源代谢分解系数,d-1;
S0——进水有机物浓度,mgCOD/L或mgBOD/L;
S1——出水有机物浓度,mgCOD/L或mgBOD/L;
——设计泥龄,d;
t——水力停留时间,d;
活性生物固体表观产率系数,YH,NET
将含碳有机物的去除速率定义为:
则可以得到下式:
曝气池混合液VSS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生物固体、微生物内源代谢分解残留物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面不能为微生物所分解的进水有机物,VSS浓度可以表示为:
式中:X——VSS浓度,mg/L;
S——基质浓度变化,mgCOD/L或mgBOD/L;
YH——以VSS为基础的产率系数,gVSS/gCOD或gVSS/gBOD;
b——以VSS为基础的活性污泥分解系数,d-1;
以VSS为基础的(浓度为X)的有机物去除速率可以表示为:
6、计算生化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t
7、主反应区容积:
式中:VN——主反应区容积,m3;
Q——进水流量,m3/d;
8、有机负荷校核
有机负荷F/M:
式中:ƒ——MLVSS/MLSS,一般取0.7。
根据相关试验结论,若F/M不在0.18~0.25 kgCOD/(kgMLSS·d),则需改变泥龄,进行重新设计。
10、氨氮负荷校核
氨氮负荷SNR:
式中:N——主反应区产生NO3-N总量TKN,mg/L。
根据相关试验结论,若SNR>0.045 kg NH3-N/(kgMLSS·d),则需增大泥龄,进行重新设计。
2.3 预反应区容积设计
预反应区的功能设计为反硝化,其设计步骤如下:
1、计算反硝化速率SDNR
反硝化速率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或文献报道值确定,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计算:
温度20℃时:SDNR ( 2 0) =0.3F/M+0.029(21)
温度T℃时: SDNR (T)= SDNR (2 0) ·θ( T- 2 0 ) (θ为温度系数,一般取1.05) (22)
2、缺氧池的MLVSS总量为:
式中:ND——反硝化去除的NO3-N,kgN/d。
3、缺氧池的容积:
4、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5、系统的总泥龄:
2.4 反应器尺寸的确定
CASS反应器尺寸的确定主要是确定反应器的高度和面积,以满足泥水分离和滗水的需要。由于预反应区始终处于反应状态,不存在泥水分离的问题,且预反应区底部通过导流孔与主反应区相连,其水面高度与主反应区平齐,因此计算出主反应区的设计高度也同时计算出了预反应区的水面高度。所以反应区尺寸的确定主要是主反应区尺寸的确定。
CASS池的泥水分离和SBR相同,生物处理和泥水分离结合在CASS池主反应区中进行,在曝气等生物处理过程结束后,系统即进入沉淀分离过程。在沉淀过程初期,曝气结束后的残余混合能量可用于生物絮凝过程,至池子趋于平静正式开始沉淀一般持续10min左右,沉淀过程从沉淀开始后一直延续至滗水阶段结束,沉淀时间为沉淀阶段和滗水阶段的时间总和。
污泥泥面的位置则主要取决于污泥的沉降速度,污泥沉速主要与污泥浓度、SVI等因素有关,在CASS系统中,污泥的沉降速度vS可简单地用下式计算:
式中:vS——污泥沉速(m/h);
XT——在最高水位时浓度(kg/m3),为安全计,采用主反应区中设计值 X,一般取3000~4200 mg/L;
SVI——污泥沉降指数(mL /g)。
为避免在滗水过程中将活性污泥带出系统,需要在滗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间保持一最小的安全距离HS。为保持滗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污泥经沉淀和滗水阶段后,其污泥沉降距离应≥ΔH+HS,期间所经历的实际沉淀时间为(ts+td-10/60)h,故可得下式:
式中:ΔH——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度差,也称滗水高度(m),ΔH一般不超过池子总高的40%,与滗水装置的构造有关,一般其值最大在2.0~2.2m左右;
ts——沉淀时间;
td——滗水时间。
联立式(6.47)和(6.48)即可得:
式中:ΔV——周期进水体积(m3);
A——池子面积(m2);
HT——最高水位(m);
式中沉淀时间ts、滗水时间td可预先设定,根据水质条件和设计经验可选择一定的SVI值,安全高度HS一般在0.6~0.9m左右。ΔV由进水量决定,这样式(29)中只有池子高度HT和面积A未定。根据边界条件用试算法即可求得式(29)中的池子高度和面积。
高度HT和面积A的确定方法为:先假定某一池子高度HT,用式(29)求得面积A,从而可求得滗水高度ΔH,如滗水高度超过允许的范围,则重新设定池子高度,重复上述过程。
在求得HT和池子面积A后,即可求得最低水位HB:
最高水位时的MLSS浓度XT已知,最低水位时的MLSS浓度则可相应求得:
最低水位时的设计MLSS浓度一般应不大于6.0kg/m3。
2.5 剩余污泥计算
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VSS重量为L:
式中:L——每日从系统中排出的VSS重量,kg/d。
2.6 需氧量计算
1、BOD的去除量:
2、氨氮的氧化量:
3、生物硝化系统,含碳有机物氧化需氧量与泥龄和水温有关系,每去除1kgBOD需氧1.0~1.3kg,一般取1.1,则碳氧化和硝化需氧量为:
4、每还原1kg NO3-N需2.9kgBOD,由于利用水中的BOD作为碳源反硝化减氧需要量为:
实际需氧量:
参考文献
[1] 张统.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统. 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王凯军,贾立敏.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张自杰,周帆. 活性污泥生物学反应动力学.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篇10
Abstract: IC technology is the main courses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course contents, which content is extensive, range of knowledge is wide, application is wide, and content updates fast.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xplored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course content and so 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Key words: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C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23-01
1 信息时代需要优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多学科渗透、应用性强、主要服务于IC行业等鲜明特点。能够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人才。目前国内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几十所学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集成电路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主要研究氧化、扩散和离子注入等相关技术。使学生掌握光刻、刻蚀和蒸发溅射等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技术,对集成电路工艺学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2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②微电子技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与安全防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研制技术;③具有使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④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 集成电路工艺学的内涵 集成电路工艺学是利用研磨、抛光、氧化、扩散、光刻、外延生长、蒸发等一整套平面工艺技术,在一小块硅单晶片上同时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并且采用一定的隔离技术使各元件在电性能上互相隔离。然后在硅片表面蒸发铝层并用光刻技术刻蚀成互连图形,使元件按需要互连成完整电路,制成半导体单片集成电路。随着单片集成电路从小、中规模发展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工艺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例如,扩散掺杂改用离子注入掺杂工艺;紫外光常规光刻发展到一整套微细加工技术,如采用电子束曝光制版、等离子刻蚀、反应离子铣等;外延生长又采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采用化学汽相淀积工艺制造多晶硅、二氧化硅和表面钝化薄膜;互连细线除采用铝或金以外,还采用了化学汽相淀积重掺杂多晶硅薄膜和贵金属硅化物薄膜,以及多层互连结构等工艺。
3.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2.1 教学内容 ①授课体系和重点;课程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要求,着重从硅工艺的角度出发,理论方面力求清楚易懂,阐述微电子学基础、半导体物理基础、光电现象和光电效应,重点介绍常用工艺原理、特性和参数。为了更好的运用硅基器件,对各类器件的电路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同时给出实际应用系统举例。②所讲授的知识要紧跟科学发展前沿;集成电路工艺学教科书对于迅猛发展的集成电路工艺学来说,既是基本的,又是滞后的,教师授课时如果按教材讲解,往往会带来知识陈旧、讲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后果,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删掉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一些现代集成电路工艺学的前沿知识,特别是体现本学科专业特色的一些前沿知识,从而紧跟集成电路工艺学的前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索和求真的空间。③注重课程与专业应用领域间的联系;专业课可理解为某一学科的基础课程,是通向学科广阔领域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学生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自如的在该学科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钻研、拓展。因此在讲授课程各部分内容时,电子科学专业的应用领域紧密相连。例如针对硅片生产应用领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可适当加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应用热点以及在IC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使该专业的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内容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
3.2.2 教学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例如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资料,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形象直观、教学效率高的优势。这样使用这些教学工具,既使教师能方便清楚地讲授专业课中的各种图片资料内容,又省去了教师课堂现场作图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讲授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讲课的信息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制作教学课件、开发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下载适合学生阅读的科研论文,并推荐给学生参考。这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和科研意识的有效方法。②采用讲座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适当时机,安排集成电路方面科技知识的专题讲座,穿插现代集成电路科技知识,使学生既强化基础理论训练,又熟悉了解较多的现代集成电路科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3.2.3 教学目标 在集成电路课程改革中,把教学目标从以科学知识教育为主转变为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敢于创新、善于思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21世纪新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文、理、工分校,存在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造成理工科生的人文文化知识和文科生的科学常识知之甚少。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工科学生,应在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其人文精神,例如在讲解集成电路课程中的科学概念、原理、方法时可提到发现科学规律的动机,提到科学家如何通过艰苦的努力甚至牺牲生命取得创新,以及这些成果的应用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从而使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农业机械行业前景
- 下一篇:医疗专项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