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类型范文

时间:2024-04-11 17:2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类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类型

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双创能力培养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被动地适应社会。在此目标指导下,中职学校的日常专业教学一味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再发现;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的教育理念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和重大的变革。中职学校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的是,必须适时改进教学方法,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人为本,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产生社会效益的保障。因此,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双创”能力十分重要。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等进行创新研究,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培养,实现合作育人、共同发展,切实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动手能力突出、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紧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为构建新型“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

从学校宏观的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考试考核模式。同时要增加和拓展实验、实训的场地和空间,更大程度地实施条件创新。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习实训的时间锻炼中,重视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塑造,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实践、专业实践、产业实践三个层面的联动与融合,梳理和强化课程内、课程间和专业间三维实践训练的逻辑联系和系统性,在专业学习中全面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实现从传统验证式实践向专业研究型实践的转化;实现学习体验式实践向综合探索式实践转化;实现封闭实践体系向开放实践体系转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中职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中职生个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我约束,即依靠中职生的自我控制,摒弃不良习性,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这要求中职生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我,也不会因周围的环境影 响而迷失自我。二是学校引导,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中职生是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而产生不良个性,而他们又是处在学校这个大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学校的教育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的理想场所,因此,通过个人约束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相结合,既能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又能使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为学生为今后踏入社会开创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艺术类中职生“双创”能力的培养

艺术类中职生普遍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最适合创业的一群人。充分发挥艺术类中职生的创业优势,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创新型的创业教育,并在以培养艺术类中职生职业发展综合技能为中心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通过校内外的实习实训积累实践经验,也是建构艺术类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

培养中职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从“找饭碗”到“造饭碗”,是逐步解决中职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中职生这一群体主动适应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实现和完善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艺术类中职生鉴于专业技能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不断完善创业素质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让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

总之,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中职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中,不仅要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同时突出了教育创新 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中职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

作者简介:谢培喜(1981-),男(汉族),湖南省衡南县人,讲师,2000-2004年在衡阳师范学院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2年赴电子科技大学培训,2013、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动漫比赛获得国家三等奖,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智能家居比赛获的国家三等奖。主要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程序设计、网络等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篇2

在现有企业会计准则损益类科目体系下,编制利润表难以避免出现问题,要么容易出现错误,要么影响日常会计处理习惯,要么取数公式设置比较复杂。笔者认为,在IT环境下利润表编制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是改革损益类科目的设置方式,按明晰性要求对损益类会计科目进行改革。

一、现行损益类会计科目体系下利润表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发生额函数取数法不符合业务处理习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规定[3],利润表应该根据损益类账户发生额分析填列。正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编制原理,目前国内一些主要软件厂商在其财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报表模板均采用“发生额函数取数法”编制利润表。这种方法使用发生额函数,取收入类科目的本月或本年累计贷方发生额作为相应收入项目的填报数额;成本费用类科目则反过来取其借方发生额。其特点简单明了,易于维护报表公式。但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销售折让、销售退回、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业务和事项层出不穷,在现行损益类科目体系下,对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同类损益抵减事项必须采用相反方向入账,即收入冲销必须以红字记贷方,费用冲销必须以红字记借方,这样才能确保收入的贷方发生额和成本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就是损益的实际发生净额。否则将产生错误结果,多计收入或成本费用,导致利润表的编制错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成果。采用发生额函数取数法,需要改变日常业务处理习惯,而且在存在损益抵减事项的情况下,不能提供诸如销售退回额、投资损失、汇兑收益等特殊业务指标。因此这种方法既不便于日常业务处理,又不利于加强财务管理,不能提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决策有用的相关损益信息。

(二)净额函数取数法在结转期间损益后无法正确编制利润表

考虑到损益类科目抵减事项的出现,损益类科目单方向发生额取数会导致利润表编制错误,一些财务软件提供了净额函数来取数。称为“净额函数取数法”。用这种函数可以在不改变日常会计处理习惯的前提下提取各损益类科目的净额,作为利润表中各损益项目的本月数或本年累计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该方法只有在结转期间损益之前才能得到相应损益类科目的净额,结转期间损益后,各损益类账户的余额为零,借贷方发生额平衡,净额为零。所以这种净额函数取数法,只能在结转期间损益之前使用,也就是说,在会计中期没有结转期间损益的情况下,这种净额函数取数法对编制利润表才有效。在结转期间损益之后编制利润表时无效。

(三)对方科目发生额取数法对中期利润表编制具有局限性

在现行损益类科目体系下,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的各损益类账户的净额编制利润表,称为“对方科目取数法”。用对方发生额取数函数可以提取损益类科目与“本年利润”科目对应的结转额,以此作为利润表各损益项目的本月数或本年累计数。从一般意义来讲,这种方法改变了从损益类科目出发直接编制利润表的思维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是以损益类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的期间损益结转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该方法只有在结转期间损益之后才能通过“本年利润”账户得到相应损益类科目的净额。如果用这种对方科目发生额函数取数,将使利润表项目完全依赖期间损益结转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不能解决在没有结转损益、部分结转损益时所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会计中期没有结转期间损益的情况下,这种对方科目发生额取数法对编制利润表无能为力。这样就出现了两难选择,要么为了编制利润表,必须在编制利润表之前进行期间损益的结转,要么宣布这种方法对中期利润表编制无效。

(四)净额函数取数法和对方科目取数结合使用使编制利润表的取数公式复杂化

面对上述三种函数取数法编制利润表的不足,有些学者自然想到了净额函数取数法和对方科目发生额取数法的结合。比如,用友UFO报表软件编制利润表,使用用友软件的科目发生净额函数“JE()”、对方科目取数函数“DFS()”,以利润表“营业收入”项目为例,按企业会计准则“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代码为“6001”,“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代码为“6051”“本年利润”科目代码为“4103”。则“营业收入”项目“本月数”取数公式如下:JE(“6001”,月,贷)+DFS(“6001”,“4103”,月,借)-DFS(“6001”,“4103”,月,贷)+JE(“6051”,月,贷)+DFS(“6051”,“4103”,月,借)-DFS(“6051”,“4103”,月,贷);“本年累计”取数公式如下:JE(“6001”,全年,贷)+DFS(“6001”,“4103”,全年,借)-DFS(“6001”,“4103”,全年,贷)+JE(“6051”,全年,贷)+DFS(“6051”,“4103”,全年,借)-DFS(“6051”,“4103”,全年,贷)。这样设置的取数公式在结转期间损益前净额取数函数部分有效,在结转期间损益后对方科目发生额取数公式有效。也就是说,这种综合取数法编制利润表,在某一期间只有一半取数公式是发挥作用,另一半处于闲置状态,这样利润表的各损益项目的取数公式设置相对复杂很多,容易出现错误,不利于利润表的编制。

二、损益类科目的改革思路及利润表编制优化

通过上述利润表编制方法的分析可见,在现行损益类会计科目体系下编制利润表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么怎样才能既满足企业管理需要,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又能够简化利润表的编制,提高利润表的编制效率和正确性呢?本人认为,打破现有的损益类科目设置方式,按明晰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对存在抵减类业务或事项的损益类会计科目进行分拆,使每个损益类科目只用来反映单一性质的业务或事项。这样不仅能够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特殊业务的信息,诸如,销售退回和折让、利息收入、利息费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汇兑收益、汇兑损失等,而且能够根据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取数函数简洁方便地编制利润表。具体说明如下:

(一)损益类科目改革的必要性

损益类会计科目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中排在第六类,也就是会计科目分类的最后一类,实质上损益类科目由两种性质的会计科目构成,一种是收入和利得类,另一种是费用和损失类。尽管会计准则把这两种会计科目统称为损益类会计科目,但是在借贷记账法下,实际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这两类会计科目是通过不同方向来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相应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化的。其中,对于前一类会计科目,金额增加时记入贷方,金额减少时记入借方,后一类会计科目刚好相反。这样,在企业经济业务和事项比较简单,没有相应损益类会计科目的抵减性质的业务或事项出现时,两类科目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是在现实经济环境中,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相反性质的经济业务和事项不断出现,如,销售退回与折让是销售收入的抵减业务,利息收入是利息费用的抵减业务,投资损失是投资收益和抵减业务,汇兑损失是汇兑收益的抵减业务,等等。这样在现有损益类科目体系下,只能通过相应会计科目的相反方向进行会计处理。比如,按企业会计准则满足销售收入确认条件时,记入“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如果发生销售退回或销售折让,则只能记入相应账户的借方,表示抵减性质。这样在相应账户记录中,结转期间损益之前贷方发生额表示已经实现的收入,借方发生额表示发生的销售退回及折让,贷方和借方的差额表示实现的收入净额,也就是编制利润表时要提取的数据。但是在结转期间损益之后,每个损益类账户都按其净额从金额相对较小的方向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损益类账户本身结平,无法提供相应抵减性质的业务数据,不能满足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因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再比如一般企业的“财务费用”科目,借方反映企业本期发生的费用化利息费用,贷方反映利息收入,结转期间损益后,同样无法得到真实的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合理有效地调度和运用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相反性质的抵减类业务和事项相应的损益类科目进行分拆,使各损益类科目的核算内容单一化,就可以为加强企业管理持续可靠地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

(二)收入和利得类会计科目设置

在现行会计科目表的损益类会计科目体系中,一般企业使用的收入和利得类会计科目只有五个,它们是“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对于这五个会计科目,按前述的原则,也就是既能够提供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信息,又能够便于利润表的编制,笔者认为,对于主营和兼营业务的销售退回和折让,增设一个“销售退回与折让”科目即可,因为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收入”项目的抵减就可以提供销售净额的指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当拆分为两个会计科目,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这样能够清晰地提供企业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经营成果的信息。“投资收益”科目也拆分成“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两个会计科目,分别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这样便于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和对各项投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至于“营业外收入”科目,由于在会计科目表中设有“营业外支出”科目,所以不用设置相应的抵减类科目。

(三)费用和损失类会计科目设置

在现行会计科目表的损益类会计科目体系中,一般企业使用的费用和损失类会计科目有九个,它们是“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对于这九个费用和损失类会计科目,同样从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和便于编制利润表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应拆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发生的销售退回等抵减销售成本的业务和事项,设置“抵减营业成本”科目,“营业税金及附加”设置“抵减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设置相应的“抵减销售费用”和“抵减管理费用”科目,至于“财务费用”科目,从业务处理的需要出发,增设“利息收入”科目比较合理。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考虑到存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务工具减值的可转回性,增设“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科目,能够清晰明了地核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也便于正确编制利润表。“营业外支出”科目由于有对应的“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相反的业务,所以不用设置相应的抵减性质的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考虑递延所得税调整的需要,应设置“抵减所得税费用”科目。上述会计科目设置之后,发生相应的费用和损失的抵减事项,均通过其抵减性质的科目核算。

(四)损益类科目改革后利润表编制的优化

篇3

尽管经历了基金经理更迭,宝盈核心优势A的业绩也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反而让宝盈基金“创业型”投研平台在业内一炮走红。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的数据,2015年宝盈核心优势A为持有人赚钱22.06亿元,荣登“灵活配置混合型赚钱前10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宝盈旗下还有众多产品也在宽幅震荡的2015年表现出良好的赚钱能力,比如彭敢管理的宝盈策略增长及宝盈新价值2015年分别赚取了18.08亿元和5.3亿元;盖俊龙管理的宝盈泛沿海增长2015年赚取了6.56亿元;张小仁管理的基金中,除了宝盈核心优势A以外,宝盈先进制造与宝盈鸿利收益在2015年也分别赚取了5.12亿元和4.45亿元;杨凯管理的基金鸿阳2015年也赚取了4.13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2015年的宝盈基金,简直就是一个“群英会”,旗下产品百花争艳。

对此,宝盈基金副总经理杨凯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道,“就投资风格而言,我们整体认为成长股代表中国的未来。新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消费方式,是我们生活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必然之路,也必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虽然2015年我国证券市场跌宕起伏,但成长股的涨幅仍旧是惊人的。我们认为这种趋势还会继续。2016年,我们在组合配置上,仍旧整体倾向于新兴产业。与此同时,我们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重点长期投资具有核心价值的成长股。”

“创业型”平台持续发力

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效的管理机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投资人员,这就是宝盈基金目前投研与基金团队的现状。

何以如此?杨凯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宝盈基金在投研团队的培养上,更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作用,以人为本的“创业型”投研平台,打造一个“拥有创新精神,快速高效,积极进取”的投研团队。也正因如此,宝盈才有可能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获取优秀乃至卓越的投资业绩。

“我们旨在打造一个‘创业型’投研平台,其核心导向是‘公平与正直、包容与开放、简洁与高效、激情与梦想’。我们面临着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如果我们凡事都要经过复杂的流程和繁杂的论证,就很难去有效捕捉市场机会。甚至有时候,一个集体的决策都未必比个人决策更加英明。从国外经验来看,积极主动的资产管理本来就很难获得超越被动投资的收益,唯有优秀的人才,才有可能做到。人还需要在好的平台上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不然,再优秀的人才在组织混乱的机构也难有用武之地,不得当的组织机制为能力施展设置了重重障碍。”杨凯如是说。

致力赚取公司成长的钱

2015年的股票市场钱难赚,一不小心就坐了“过山车”,这是不少在股票市场闯荡的投资大咖的共同认识,但为何宝盈基金却能不泯于众?“致力赚取公司成长的钱”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名资本市场的老兵,经历了新世纪以来市场的风风雨雨,而过去的2015年是最波澜壮阔的一年,也可以认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以来最跌宕起伏的一年。作为5只基金的管理人,宝盈新价值和宝盈睿丰为持有人分别取得了123.09%和82.20%的投资收益,其中宝盈新价值同类排名第六。整体来说,过去三年,宝盈基金赢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率,虽然说有一定的市场因素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三年来机制的变化、投研团队的重新打造以及投资理念逐步完善的一种体现。”宝盈基金投资部总监彭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宝盈的投研团队一直坚持成长股的投资理念,致力于寻找优质行业中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好公司,并长期持有,赚取公司成长的钱。

我们在投资的道路上努力追求三个新突破,首先,突破传统的价值投资体系,追求适应中国资本市场特色和发展阶段的投资体系,把持有人的收益率放在最核心位置;其次,突破传统的行业研究,追求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兴行业,努力挖掘资本市场出现的新行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和财富效应;再次,突破传统的选股视角,追求主动求变、积极进取的优秀管理团队以及行业搅局者型的上市公司,努力挖掘分析优秀团队管理的公司所能带来的创造力,并给予较高的投资溢价。

“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经历了2015年资本市场洗礼后,我们认为目前可投资的股票越来越多,有相当一部分股票进入合理乃至极有价值的投资区间。即使市场未来仍有调整空间,但市场分化也将产生,我们相信,部分优质公司的选择仍能提供较好的获利机会,我们更加坚定地看好优质公司在市场波动中带来的绝佳买入机会。”彭敢如是说。

二季度结构性机会为主

展望未来一到两个季度的资本市场,宝盈旗下的绩优基金经理们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市场经历了一季度的大幅向下波动,但二季度面临的情况并不一定会因此而改观,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大部分成长股的估值仍然过高等。因此,预计二季度市场行情仍将呈现震荡走势,投资机会以结构性为主。”

盖俊龙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基于对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性分析判断,我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将以成长股为主,重点在新兴行业这个领域选择配置个股,但因为经济在底部徘徊,基金经理也会密切关注传统行业的拐点,积极选择合适时机参与。”在选择成长股时将以新兴产业的龙头股为主,重点关注能源互联网、军工信息化、通信流量经营等领域。另外,也会密切关注体育、泛娱乐若有深度调整带来的投资机会。

篇4

【关键词】 数学 创新意识 复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10-02

创新意识是指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越强。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近几年来,数学高考也越来越重视对创新意识的考查。由于很多数学教师受到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在数学高考中做有关考查创新意识的题目时得分不高或者拿不到分。因此,作为一名高三数学教师,为了增强高三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高考数学成绩,在教学时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高三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要勇于创新

目前,高三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原因当然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教学观念难于改变,在搞复习中难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因此,作为一名高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高三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如何做到勇于创新呢?我认为要做到:1.敢于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敢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大胆突破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坚决不搞题海战术;2.要以高考政策、方案及形势作为复习备考的指南,把握好教育创新的方向;3.学习《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内容变化,从而指导数学的教学,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及时了解各地高考信息,把握备考的主动权。

二、高三数学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因为在目前的数学高考中十分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题所占分值达到总分的60%至80%左右,相对比较难的题目所占的比例不多,即使是考查创新意识的试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所以,在教学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公式、法则等,只有学生真正理解、记忆、掌握了这些,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更好的将这些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并能灵活的运用。学生只有在具备了扎扎实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在原有的知识的应用上有所创新。需要注意的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决不是对知识的重复记忆,也不单纯是对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而是要求对基础知识做深层次的思考,透彻地理解,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高三数学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目前,在高三复习中,很多数学教师只注重于知识传授,把传授性教学放在核心位置,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块地高三复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做到: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把师生关系当成朋友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2.在高三复习中,很多的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平淡无味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鼓励学生多问,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观点,即使学生的见解或者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宽容他们,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3)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4)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4.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愉快地学习数学。

四、注重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变式教学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重视变式教学,如多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一题多解,是指一道题目可以通过多种解决方法达到被处理的一种解题途径。在复习中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寻求新方法。如2006年广东高考试题: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A.5 B.4 C.3 D.2。解法一:a1+a3+a5+a7+a9=15a2+a4+a6+a8+a10=30两式相减得:(a2-a1)+(a4-a3)+(a6-a5)+(a8-a7)+(a10-a9)=30-15,即5d=15解得d=3;解法二:a1+a3+a5+a7+a9=15a2+a4+a6+a8+a10=30,用a1和d表示得:5a1+20d=155a1+25d=30两式相减得5d=15解得d=3;解法三:a1+a3+a5+a7+a9=15,(a1+d)+(a3+d)+(a5+d)+(a7+d)+(a9+d)=30两式相减得5d=15解得d=3;解法四:奇数项组成以首项为a1,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偶数项组成以首项为a2,公差为2d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5a1+■×5×4×2d=155a2+■×5×4×2d=30两式相减得:5(a2-a1)=15,即5d=15解得d=3。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能使学生思维灵活、开阔,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题多解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意识培养方式。而一题多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好方式。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一题多变训练。如采用改变叙述方式,改变量的关系,改变设问角度或因果关系,改变已知条件,改变题目结论,改变题目类型等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达到题式变化的目的。如2012年广东高考试题:在ΔABC中,若∠A=60°,∠B=45°,BC=3■,则AC=( )(A)4■(B)2■(C)3(D)■。变式1:在ΔABC中,若∠A=60°,∠B=45°,BC=3■,则AB= ;变式2:在ΔABC中,若AB=3,AC=3■,∠A=30°,则AB= ;变式3:在ΔABC中,若∠A=60°,BC=3■,AC=2■,则∠B= 。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通过变式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变换和延伸,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重视历年高考创新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加强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新课标竭力倡导的重要理念,这个理念十分鲜明而强烈地体现在近几年来的高考数学试卷中,每年都有一些背景新颖、内涵深刻的试题出现,这些试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考查数学主干知识,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考查探究过程的反映运动变化的试题;考查探究精神的研究型、开放型试题。如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设S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b∈S,对于有序元素对(a,b),在S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a*b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b∈S,有a*(b*a)=b,则对任意的a,b∈S,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A.(a*b)*a=a B.[a*(b*a)]*(a*b)=a

C.b*(b*b)=b D.(a*b)*[b*(a*b)]=b

这道题情境新颖、有一定探究性,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新定义的理解,包括对于一些陌生的数学术语诸如“二元运算”的理解,能有效地考查到考生的创新意识。可见,重视对创新题的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心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也就是说,创新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很好方式。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历年高考创新题的训练。

六、重视数学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复习中,教师要重视数学应用题的训练。高中的数学应用题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是函数(含数列)模型;二是概率统计问题。如何解决数学应用题?主要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如2008年广东高考试题:某单位用2160万元购得一块空地,计划在该地块上建造一栋至少10层、每层2000平方米的楼房。经测算,如果将楼房建为x(x≥10)层,则每平方米的平均建筑费用为560+48x(单位:元).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该楼房应建为多少层?这是一道有关“函数”的应用题,通过构造“函数”模型来解决,具体步骤:1.构造“函数”模型:f(x)=(560+48x)+■=560+48x+■(x≥10,x∈Z+);2.选择“导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3.得到问题的答案:为了使楼房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少,楼房应建为15层。有针对性的训练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建模水平,即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也有探索、创新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

总之,在高三数学复习中,作为一名高三的数学教师,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

[ 参 考 文 献 ]

[1] 广东教育考试院编写,考试大纲的说明[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1-84.

篇5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意识不能靠教师在传统学习中手把手的教,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不断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形成。因此,在教学教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敢于创新教学目标

目标决定要求,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相应的教学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以大纲确定的目标为重点,遵循大纲要求精心施教,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大纲中要求的“了解”、“掌握”、“熟练”标准,同时创新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思维空间,敢于突破自我,不拘泥于教材,启发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思考问题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方法越奇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问题发现得越多越好,并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处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这样确立教学目标,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一般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创新意识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接受知识、不断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目的在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疑问、解决新问题。

“学会”是“会学”知识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知识的创造。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只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现问题,不拘泥于教材,敢于提出问题。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不是单单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而是有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学”是思维的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引”的设计:引导学生要奇异,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不陌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要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引导要有的放矢,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贴近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容易接受,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度、广度要适宜,从学生喜欢的相关问题去引,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让学生敢于提问。如在学习多位数读法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张数位数序表,问学生:看到这些数位,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如果一个数在千万位或百万位上该如何读?一个数在亿位上又该如何读?如果在其中的一个数位上有“0”又怎么办呢?……这些问题结合学过的万以内的问题,我就及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解决,复习了万以内的读法这一知识点;再设计新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万以内的读法同桌进行讨论,小组探索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发现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三、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篇6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1.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

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2.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3.教学准备工作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4.方式创新与实践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

篇7

关键词:创新意识问题情境数学即生活鼓励质疑设计作业

在努力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任务,在为学生提供融洽、和谐以及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领悟。在小学数学教学进程中实施创新型教育,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有力法宝。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良好的说明。

一、 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创设情境的新型教学方法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在小学教学中若能良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法,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和人情;其次,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和途径,适时地创设一定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题:某学校组织师生去看电影,学生和教师分别是950人和27人,而影剧院售票处贴着这样的内容:今日放映的电影成人票每张八元、学生票四元、团体票六元(30或者30人以上可购置团体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设计出一种最省钱的购票方式。在讨论和思考中会出现这样一些解法:方法1:(9+161)X6=1020(元),方法2:8×9+4 X161=716(元),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1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既购票方式为1O×6+160 x4=700(元).在这种类型的数学问题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法,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良好的锻炼,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再者,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的需求,教师要及时地总结教学工作和成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补足,只有不断地创新情境的手段和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 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很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特性,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且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更多的契机。详细一点来讲,比如在“圆的知识”的有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分别骑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形状的轮子赛车的情景,让学生在观看赛跑得过程中发现跑得最快的猴子,然后引导学生弄清为什么轮子要做成圆形的道理,从而将要学习的内容穿插了进来,也使得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的性质。在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中,要更加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剪出两个一样的梯形的纸板,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看哪个小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运用手中的纸板拼出学过的图形,接着继续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其他图形的计算公式,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学生的动手、思考、协作以及观察等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了强而有力的铺垫。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世界,并且在课堂中与同学们分享,对于遇到的难以理解的难题要及时地与同学进行讨论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为学生思维意识的开拓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

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合理设计作业。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在合理设计作业之时渗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念,将会为数学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好铺垫。比如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等底等高,会不会还存在这样的关系?并且启示学生用假设法举出实例说明这是不可能的存在。在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思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扩散,思维灵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业练习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不可替代的硬性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安排和布置时,要改善传统的模式,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包括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以及发展练习三个层次,使得学生能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在作业的设计形式上要遵循创新理念,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的操作实践作业、看图编题的思维发散作业等,真正地发挥作业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大胆质疑以及作业的完美结合,将会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贯彻新课改要求的基础性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寻更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1.罗廷琴《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8

党的十做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部署。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变成了工作任务,有利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既是对教育发展理论的新探索和实践的新尝试,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不断再超越,教育现代化由此成为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旗帜,是促进内涵发展的先进理念,是改革创新的理性实践,是促进和保障保障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

作为我们新世纪的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较高的素质。

一、培养学生教师要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是关键,要着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要勇于实践,敢于实验,深入探索。

1. 转变人才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校长聘教师看考试成绩,学生家长眼睛盯着学生的分数,教师也认为学习好就是人才,培养高分低能的“人才”。事实上,“人才”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专长的人,他应该是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仅仅注重少数学生、注重分数,是一种不完全、不公正、不平等的教育。为此,我们要培养多方面高素质的人才。

2. 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师要有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心态。教师在字、词、句、章教学环节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这就禁锢了教师的创新,导致学生也很难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用素质教育打破农村教育落后的陈规旧习。

3. 勇于实践,不断实验。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囿于识字教学,要大胆创新。把识字活化,运用到写作中去,大量识字,提前写作。我们在教学中把识字与应用相结合,写作中提高识字率。收集整理学生作文,编成集子,推动学生意识的发展。实验中,学生不是试验品,而是实验的主人,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延续。

二、培养创新意识,强调“四化”

1. 教学民族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最大区别。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利用学生的情感力量,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挖掘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2. 实践创新化。创新,要让学生质疑,要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因为意识支配行动。在质疑时要独立思考,不迷信他人,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讨论来明辨是非。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光怪陆离的,要因势利导,诱导疏通。用发散的眼光看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方式启发化。无论是质疑能力的培养还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其正确的途径应是启发性教学。这里的启发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

4. 学法自学化。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那种“一日所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应当改为“一日会学,终身受用”。当今和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不须教,学是为了自学。教师授之以法,学生感悟自学方法,学会去发现问题,去自己解决问题。

三、把创新能力放到阅读中去

大量识字应提前读写,扩展视野后加大阅读量,从阅读中产生创新意识,从阅读中形成创新能力。

篇9

关键词:创新教育;学校;健美操教学;实践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高校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怎样将创新教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创新教育能够培养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符合社会发展。

1创新教育的含义

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教师在教学中习惯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而传统教学中讲求以教师为主体、“一刀切”模式,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制约,并且长此以往,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成绩较低、教师教学效果平平。并且随着现代教育的落实,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教育形式,倡导教师积极应用创新教育,摆脱传统教学制约、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中,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性作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满足以上条件时,学生学习成绩自然将会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教学效率也得以提升。健美操教学融入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不断地引导学生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自身也要对教学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挖掘,为学生答疑解惑,但并非是将问题答案直接讲解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也是创新教育中的教学理念。高校学生中学生逻辑思维、思想意识逐渐成熟,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定义,所以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反之,如果教学中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性,对学生而言,健美操学习将会是一种学习负担。传统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动作掌握,重复练习,以学生成绩为衡量;而创新教育背景下,与传统教学有着天壤之别,创新教学中主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思想意识,这也是创新教育的特点所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并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习信心,当学生的参与性被调动后学生自然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而这也正是自主学习的表现,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

2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参与性不高

健美操是一项受欢迎的、普及性强的、集舞蹈、音乐、健身等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健美操包含多种类型,如搏击操、拉丁健美操等多种类型。如果将其应用在教学中,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健美操分为不同的课程,实行分层教学,而实际教学情况却是,无论什么类型的健美操都被划分为健美操教学中,由此一来,使得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思想认知偏差,对健美操缺少本质性理解,在教学中缺少参与性。此外,受传统教育教学影响,体育这门学科在教学中没有较高的地位,进而造成教学管理的松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地交给学生舞蹈动作,较为形式化,使得学生对健美操教学也没有较高的重视,进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想要提升健美操教学效率,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提升才能使健美操得到重视,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2.2创新教育融入健美操教学受到限制

教育教学一直处于不断改革阶段,虽然注重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等,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重视竞技类教学项目,健美操教学只是体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这样学科划分使得健美操教学采用“一刀切”模式,首先教师进行动作教学,教师将动作分为几个节拍,然后学生重复教师动作;最后教师对某个有难度动作进行简单的讲解、对学生动作不到位进行纠正。教学形式固定化,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竞技类教学中较为适合,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显得过于僵硬,缺少教学灵活性。并且在动作掌握上,如果教师不对动作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对动作掌握就会模糊化,进而不能对健美操学习有准确的定位,使健美操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融入受到限制。

2.3缺少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后,教师对教学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同时教师也能在评价中不断地总结,进而完善教学。体育竞技类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有客观的认知,并且教师在评价中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而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学缺少有效评价,使得在健美操考试中较为形式化,学生缺少实质性的理解,对教学没有起到推动性效果。

3创新教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策略

将创新教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创新教育的融入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技巧,使教学变得更有灵活性,更具有生机。接下来笔者将创新教育的应用方法划分为几点,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培养方法上分析。

3.1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性

兴趣是推动人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人不断进步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健美操练习中。笔者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和参与性,究其原因是健美操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氛围枯燥、死板、无味,进而造成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所以,创新教育的融入首先就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教师教学内容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具有生机、激情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当有学生的参与性被带动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就会产生联动效应,带动了班级整体学生的参与性,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3.2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创新教育在国外已达到普及,效果显著,并且据调查显示,创新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创新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究其原因,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挥,当学生体验到健美操所带来的乐趣,才能投入其中,并且有效地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主动研究动作技巧,让学生爱上健美操、主动学习。

3.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是文化课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当下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无疑是一次教学模式的突破,并且经过实践,效果良好,学生积极性较高。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学生分组性学习模式,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共同练习。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将4~6名学生分为1组,合作练习。在合作练习中,小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纠正动作,共同进步。

4创新教育在高校健美操中的作用

4.1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

健美操具有增强身体素质、形式丰富、适应性广泛等特点,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想要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将创新教育应用在健美操中能够简化学生学习难度,同时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习效率,便于学生对健美操的理解;应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学生获得一定的技能后,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健美操编排,在编排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健美操理解,同时提升健美操水平。由此可见,健美操能够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

4.2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将创新教育应用在健美操教学中,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学生能够感受到健美操所带来的快乐和益处,在动作编排中能体会到健美操学习的重要性;得到教师的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提高。

5结语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对教学起到推动性作用,对学生今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这还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限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形式,以为教学奠定基础。笔者分别从创新教育含义、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育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策略和创新教育在高校健美操中的作用4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玉军.健美操教学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

[2]杨洋.实用理论视角下高校健美操公共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9):125-126.

[3]刘杉杉.高校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普通艺术素质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7):24,26.

[4]姜艳红.基于组织学习的高校健美操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研究[J].科技展望,2016(23):354.

[5]王顺熙.探究式教学在高校健美操专修课中的实践应用[J].运动,2016(10):98-99.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1 以实践提高创新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文学社、广播台。

创新能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发挥他们自己是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他们体会成就感,为不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2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个性,则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敢为、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四面八方产生的辐射,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3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固定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力求求新求异,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1 锻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锻炼这种思维方式,变因为果或者变果为因,从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3.2 正确反推,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冲破习惯思维的羁绊、不落窠臼、标新立异为主要特征。通俗地讲,求异思维就是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以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它的目的在于求得对问题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层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改变已经讲解过的课文的某些条件,启发他们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3.3 多向探求,多向思维。每篇课文都有每篇课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 以实践提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