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讲义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讲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三第一轮复习;学生讲题;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文科高三(2)班,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此阶段为第一轮复习的圆锥曲线复习阶段,大多数学生在高二时就放弃了圆锥曲线的考题,认为太复杂,太难,无法思考、理解其解题思路。本人从刚开学至今一直坚持“课前3分钟学生讲题活动”,此活动共有15位主讲学生且此活动已进入成熟阶段,主讲学生能讲解自如,台下学生积极倾听、发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且随时能上讲台讲解,故借此案例来分析,反思高三有效复习数学之“学生讲题”教学法。
【案例描述】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第二节课上课铃刚响,我就像平常一样带着期待与好奇从后门走进教室,这时听见今天的主讲学生王鑫正在讲解试题。(该学生成绩较好,但他在高二时,一听老师在课堂上讲圆锥曲线就懂,但考试一考就不会。在半个月前,我抓住其一次试题中此类题解得较好的进行表扬,鼓励且由其为大家分享此题的解法)该学生经过半个月对圆锥曲线的自主学习,决定今天给同学们分享一下此类题的解法,借机告诉同学们解析几何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题目如下: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y2=8x相交于A、B两点,F为其焦点,若FA=2FB,则k的值为 ,讲解如下:
此题为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题目,属于中档题,我们最好先画个图(动作十分到位,图画得不错)。
由于此直线过焦点F(2,0)且FA=2FB,k>0,故
■=-2■A(x1,y1),B(x2,y2),(x1-2,y1)=-2(x2-2,y2)
x1-2=2x2+4y1=-2y2
分析:(书写在旁边)(此方程组其实只要简单的这组y1=-2y2,故要消去x,y1,y2为消元的两根,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建立一个含k的方程解之即可)
联立方程组y=k(x-2)y2=8x?圯ky2-8y-16k=0
由韦达定理有y1+y2=-■y1·y2=-16
y1=-2y2
y1+y2=■=-y2y1·y2=-16=-2y22
k=2■,k=-2■(舍)
此方法相当于解了一个大题,但若平时扎实,此题也正体现了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试问同学们有什么高见?
学生乙跃跃欲试(明心玉:高二时数学成绩只有70分,但进入高三后积极主动学习数学,很会反思,常与我交流,近期自学了大量解析几何的题目,也是主讲学生之一,就在星期一晚自习时还刚与我讨论过:“解析几何对文科生而言是否应当有能解就解的朴素思想呢?”)。
乙上讲台开始讲:
我的意见是:y1=-2y2
而y1与y2为消元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根据求根公式,我们就用最“笨”的方法来解。
即:y1=■,y2=■
y1=-2y2
k=2■(k=-2■)
(此时学生有点哭笑不得:人才,还能这样解,佩服;其实我上一届教的是理科生,此类题一般设而不求,不太喜欢这样解,不过这个学生提醒了我,现在他们是文科生)
【案例分析】
有的教师会提出:这样“学生讲解”用了25分钟,那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其实,平时的“课前3分钟讲题活动”一般为小题,基本上3分钟就够,但因近期讲解析几何,我想让学生明白解析几何就是这么回事,自己就能解,故近期讲解析几何主要由学生讲,且今天的题为一个可为大题也可为小题的题目,主讲学生是与我商量好的,故我在备课时已将此3分钟计算为25分钟的时间了。
在“讲题教学法”中,题目是学生提出的,方法是学生思考的,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主动性得到加强,思维水平得到提升,使其创造性发挥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感悟到数学课堂的独特魅力,使数学复习课充满生机,焕发活力,演绎精彩。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懒惰”造就学生的“勤奋”,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
在学生讲题活动全过程中,教师起的是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无论是讲题的、还是台下听讲的,参与互动的)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现为积极的智力参与和主动的知识建构。学生通过讲题,在遇到数学题目时,不仅追求求解,还追求一题多解,并把讲题过程详细地、清晰地讲授出来,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迁移及整体数学能力的提高。高三有效复习之“学生讲题”教学法的根本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追求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实行此教学法已有两年了,效果明显,优秀率较高,平均分较高,临界生在后一阶段进步较大,偏科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在案例的选择上,选择公司常见的财务决策案例,给与一定的假设条件让学员分析,取消假设条件让学员再进行分析。这种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逻辑次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复杂因素。
2正确处理好教材讲义与讲授内容的取舍关系
“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有教材、有讲义、有作业、有案例。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到教材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以及高职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术语的限制,笔者认为选用权威译文版教材比较适当。但是选用时要注意译者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背景,以保证所选教材有较高的翻译质量。根据调研及教学实践,建议选用罗斯等着的《公司理财》作为教材。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对讲义进行补充:一是国内外有关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二是国内公司理财的本土理论;三是国内外企业理财环境方面的差异。
3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合理关系
3.1选择好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
3.2合理划分案例小组。案例准备通常以4~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的形成以分散化为目标,这种分散化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达到经验互补的效果。
3.3创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案例讨论室等。软环境主要指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和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与鼓励。相比之下,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篇3
(一)课程定位模糊
现阶段对《旅游文化》课程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特别是在《旅游文化》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等相关课程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部分教师及学生认为《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内容有很多相近之处,因而可不开设该课程,部分学生更倾向单纯为了考取导游证,以至于教师在讲解《旅游文化》课程中难免出现尴尬。从而造成该课程定位模糊,《旅游文化》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地位不稳定,课程开设的时间不固定,这些都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材编写滞后
目前已出版的高职《旅游文化》教材大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教材更新周期相对偏长,内容陈旧、针对性差,大多数教材的更新周期为3一5年,不能及时反映学科新进展.教材建设滞后,不能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不足。二是有的教材篇幅偏大,虽近几年有大量高职类《旅游文化》教材出版,但多数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理论性偏强。旅游专业实践性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编排模式不适应当前高职旅游专业教学实际。三是教材编写体系无特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旅游文化》教材出版发行近30种之多,但大都千书一面,同类课程教材都沿用某一个优秀版本的体系,在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讲述问题的方式、文字叙述及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大同小异的雷同现象。四是教材建设管理问题。高校在教材选用上往往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是由任课教师决定选用何种教材,使一些选用教材的质量难以有保证。
(三)教学模式单一
但多数高职旅游专业的《旅游文化》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局限于课堂的填鸭式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我院旅游专业的《旅游文化》定位成纯理论课程,加之本专业起步较晚,学生人数相对偏少,在《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授课内容,几乎没有引进现实的案例教学,不利于让学生切身体会身边的文化旅游内涵及规划开发。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难以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目标。
(四)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旅游文化》课程正是因为教学内容和实践脱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因此在期末考核时通常以期末书面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尺度,这种考核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不听,考前突击,也使教师习惯于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授课,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以书本学习为主,忽略了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学习,不利于素质和能力得培养。
二、教学方式改革
(一)重新定位《旅游文化》课程
《旅游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而我院定位是专业选修课,并且是纯理论课程。这与旅游专业的实际是脱节的。应该结合学院学生和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将《旅游文化》课程调整为专业基础的综合课程(即理论加实践),更多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并也行业需求相联系。
(二)教材建设函待改革
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料,因此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讲授对象的好教材,目前我院选择的《旅游文化》教材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但和我院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还有一定难度,而且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脱节,编写好适合本学院实际的旅游专业的校本教材或者讲义尤为必要。在编写教材方面可尽量从微观的角度,侧重细节操作和管理。自编讲义则要注重将各类《旅游文化》教材中的要点相融合,注意整套讲义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适合本院专业学生实际。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可根据本地区旅游文化特色设置,比如广安打造的是红色旅游城市,可更多的结合本地旅游特色设置课程,川渝旅游文化特色如世界遗产旅游(九寨沟等),成都等地休闲文化旅游、间中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文化、重庆红色旅游文化等将“旅游”与“文化”结合,使旅游教学体系更加具有开放性,启发学生的思维。
篇4
教
案
课程名称:
哲学
任课班级:
19机电汽车
系
别:
机电
任课教师:
任教时间
2019.2——2019.7
**省**技师学院
第1次
课程名称:哲学
任课教师:
2019年12月6日
课题:专题七从“谁是手机的奴隶”案例来揭开科学技术哲学的面纱
课次:
7
学时:2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
师生互动
多媒体演示
独立操作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帮带与竞赛
技能考核
作品评比与展示
其它
√
√
√
√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相关故事,对科学技术哲学的涵义有初步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技能目标
在生活中运用哲学思考
情感目标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重度依赖手机、消费借贷、学习等困难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应对,并且给出自己思考评价。
教学重点:
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理论
教学难点:
学生讨论、思考科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组织教学5分钟、课程引入5分钟、讲授新课60分钟、练习与指导100分钟、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
课后记:
系主任审核意见:
签名:
日期:
备注:
每门课程均需填写教案首页,每一次课一页,期末装订好后交教务处归档。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准备
备现场:事先和机房管理人员沟通,教学网络是否通畅,检查安装软件的版本,检查教学辅助软件安装情况;
备教材:采用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外购教材为辅;
备学生:本次上课的学生是19级新生;
备教法:案例分析,讲解分析结合,注意把握节奏;
备资料:提前将讲义学习资料发给学生,提醒学生安装。
二、
组织教学
与学生互相问好,清点学生人数,观察学生总体情况。
三、
新课讲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必须在此项需填写内容)
课程引入
图片案例讨论。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手机的态度?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
介绍
1、什么是科学哲学
2、什么是技术哲学
3、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教学方法:教授
教学目的:对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知识了解
科技哲学
任务二:讨论
讨论:
要是一年不让你用手机,你会怎么样?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离开手机后会怎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学会思考。
任务三:案例讨论:
对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的看法
思考与讨论:
如何看待大学生为还网贷卖卵子?。
提问3-5名学生;
让学生谈谈对社会现象的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任务四: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案例讲授不要相信所谓的经验,只有开始怀疑的时候,哲学和思想才会产生。。
提问1-2名学生;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问答
教学目的: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
怀疑与哲学
任务五: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苏格拉底、牛顿、安德烈等名人对待知识的态度
课堂后思考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回顾课堂知识,并查阅相关材料。
四、
小结
对本次课的五个任务的练习情况,重点与难点进行小结。
五、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六、
机房课室、下课
关闭电脑;
篇5
【关键词】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5-02
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20世纪极大繁荣于美国并发展到全球。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以世界罕见速度的发展,投行如证券公司、金融管理公司等都初具规模。但与之相对应,《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这门金融、投资专业的主干课程在金融学教学体系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却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
一、《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快速和规范发展阶段,成为市场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核心。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金融机构,投行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投行业务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投行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推进我国投行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的大环境基础,更需要大批熟悉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投行专业人才。因此,如何运用多样的教学办法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活动能够不断反映实践和理论的动态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造就一大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熟悉投行基本业务和投资技巧,善于分析研究证券市场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和现象的投行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目前教学的缺陷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目前教学,无论是从教材编写,还是课堂讲授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教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国内《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翻译国外学者的教材。这类教材侧重于案例教学,但这些教学案例几乎全部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和西欧,很多情况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学生很难理解。而且国外教材新版本出现的频率也较小,这也许与华尔街经验与案例侧重“口传”而不是“书传”有关。另一类教材是我国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数量多而且更新快,这一类教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偏重理论,而忽视实务;另一种偏重实务,而忽视理论。偏理论的教材缺乏相应的实务对理论进行检验或支持,偏实务的教材又陷入案例的叙述而缺乏理论的提升。无论哪种教材都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不足
1.教学知识点缺乏有机的衔接
当前国内《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基本涵盖的知识点主要有:投行的内涵、基本功能、发展历程、特点、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业务、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及其创新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内部风险防范、行业自律、外部监管等。从概述到业务再到管理的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但是教材的问题使得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衔接,尤其是投行具体业务中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存在着很大缺陷,使人无法从整体上对投行的理论与实务获得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有的教材在介绍投行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时,对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程序以及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都会做详尽介绍,但不能站在投行的角度将具体的业务和这些法律法规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难以将业务规定与实际业务有机的结合。
2.缺乏与微观金融理论的衔接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作为高校专业基础课授课时长一般在30至50学时之间。可能由于课时的限制,在现有的国内教材中,没有将微观金融理论,尤其是资本结构和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理论引入到投行实务中来,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基本概念,无法培养证券发行、并购定价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运用不够深入
当前高校在开设《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时一方面普遍重视投行的模拟操作、实习、调研等实践教学方法,但学生在课程的指引下对实务的把握局限于操作,缺乏对业务的理解和服务产品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对案例教学以案例介绍为主,学生深入分析参与思考设计的很少。加上投行在我国起步晚,业务比较单一,符合我国实际的投行教学案例主要集中于企业并购、资本市场的融资等,不像国外的投行案例涉及投行的各种业务,国内不常见的资产管理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等案例也比比皆是。
(四)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投行业务具有很强的复杂性,无论是传统的证券发行与承销,还是现行业务如企业并购与重组、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和金融工程,都是系统性工程,极其复杂,需要大批高级专业性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为各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时间有早有晚,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毋庸置疑,但业务实践能力参差不齐。众多授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投行实践工作经验,难以提升课程实践部分的深度。
三、《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建议
篇6
1、证券法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证券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点,能够运用证券法基本原理解决实施问题。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证券法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其实践性的教学。
2、证券法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没有证券知识背景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法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证券法授课对象的特点
1、作为金融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缘故,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不具备证券投资学的知识背景。
对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甚至部分学生是无认识的。加之是师范类院校,平时对于证券的关注很少,炒股的同学几乎没有,大部分同学对于股票、债券都知之甚少。
2、现在的大学普遍存在一种浮躁情绪,对于理论的学习欲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
大三的学生面临各种考证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对理论性的学习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在考证的科目上付出时间和精力。
3、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习惯在网络上下载资料,而不愿意动手记笔记;另外,教师上课一般都使用多媒体,因此学生宁愿直接问老师要课件而不愿自己动手记笔记。
4、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通讯网络的发达,大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已经很普遍,学生课堂上利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玩游戏等,都大大分散了其注意力。
三、改善证券法教学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证券法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让学生领悟到证券法对自身的重要性,本着实用的目的去主动学习证券法。因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1、紧紧围绕证券法的法条,合理安排讲义。
证券法在日常法律适用中,都是直接适用法律条文。因此紧紧围绕法条来安排讲义和授课重点,更能体现教学的实务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国内外证券法学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证券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尤其通过选取恰当的案例,可以弥补学习专业知识的盲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分析问题。如果能够在案例讲解中穿插知识点,将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并且案例不能太拘泥于法律条框,应尽量贴近现实,最为重要的,所选的案例的前沿性很重要。
3、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股票发行上市和债券发行上市作为小组作业,每个小组围绕这两个内容搜集案例,整理资料后完成PPT。利用讨论课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演示案例,然后底下其余同学针对案例进行提问和讨论,台上学生即时回答。在讨论中,学生自由交流、积极讨论、踊跃表达,完全由学生充当主角,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多渠道多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国际企业管理
自2002年教育部在一些学校全面试点双语教学开始,双语教学逐渐得到了普及和重视,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在相关的学科领域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但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实践的双语教学课堂上,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 教材因素分析
双语教学中,教材选择是关键。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高校双语教学课堂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第一,外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第二,中文翻译版教材;第三,教师自编讲义教材。这几个版本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都各有利弊。
外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的优点是,学习起来更加接近教材母语,同时能够掌握外国的教学思路和学习思路,方便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够更有效地与国际接轨,这种教材适合与国际化接轨密切的学校,例如,香港的一些高校。对于大陆一些普通高校来说,这种教材显得比较厚重,少则300~400页,多则600~700页,在使用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求教师能够在厚重的教材中有效地抓住重点,又要求学生在课后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最终整本教材只能讲解一半甚至更少。若想通过一学期40~48课时的时间,把外文原版教材消化吸收好,难度很大。除此之外,外文原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非常灵活,不同于中国版教材的章节重点分明,对于习惯了中国版教材的学生来说,学习阅读时很难把握重点。
中文翻译版教材的作者基本都是中国人,所以在教材编著上依然能够清晰看到中国式英语的影子和中国式教材的模式。学生在使用这种教材学习时,普遍感觉比较容易,能够读懂句子,能够掌握重点。但这种教材的最大缺点是,不利于与国际接轨,教师和学生长期使用这种教材,依然无法跳出中国式英语的模式。
教师自编讲义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初期比较常见的一种教材。其特点是,有效地规避了外文原版教材厚重的缺点,同时又避免了中国式英语的尴尬,除此之外,还解决了外文原版教材版本更新较快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最新的专业英语内容供学生学习。这种自编讲义教材的不足是:没有书本的感觉,较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本好的自编讲义教材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外文原版阅读,并能有效进行取舍。
综上,在双语教学中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相应的教材,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可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如果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相对较弱,可以选择中文翻译版教材,学生可以掌握核心的英语专业理论、词汇;如果学生特点鲜明,以上两种教材都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选择教师自编讲义教材。双语课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源于教材,在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例如国际企业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等)的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方式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这些课程的教材选择上笔者更倾向于教师自编讲义教材。核心理论内容可以从外文原本教材中有选择地影印,案例可以从互联网中选择最新的外文原版案例,一方面最新案例的选用提高了专业知识与经济实际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因素分析
教师因素对双语教学课堂具有引导性作用。如果教师是专业+外语型人才,在授课时,必然会引导学生向专业+外语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本身专业精通外语薄弱,或者外语精通专业薄弱,最终都将无法培养复合型人才。就目前情况看,高校对双语教师该怎样选择呢?
第一,提高纯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词汇,提高专业的外文综合运用能力,不适合纯外语教师教学,当然精通专业知识的外语教师例外。因此,纯外语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听课学习专业课的授课技巧,从而更好地进行双语教学。
第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课教师,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方面基本上都能过关,但是英语的运用和表达方面,却有很大的问题。这须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外语水平来解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高校双语教师比较紧缺。学校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吸引更多适合双语教学的留学归国人员任教,同时可以通过培训加强专业课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队伍建设。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授课方式等增强双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互动式教学的双语课堂效果很好。对于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尽量鼓励其用英语回答相关的专业问题,对于英语水平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其阅读一些简单的句式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热情。
三、学生因素分析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考验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差距,对专业英语知识方面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会有不同,如果不能在双语课堂的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双语课可能成为学生最头疼的课程。由于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匮乏,大部分学校很难达到每班20~30人的小班授课,大部分都是合班上课,70~90人一个班甚至100人以上一个班的情况都存在。大班的双语课存在严重的浑水摸鱼,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笔者建议,可以通过选课的方式来解决因学生水平不同而产生教学效果差异的问题,一是设立中英两个班,同一门课程,分设双语班和中文讲授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二是设立两个双语班,一个班的教材可以选择稍难一些外文原版教材,另一个班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教材。
除此之外,双语课堂的授课技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双语课的授课技巧。从目前的情况看,双语教学大都是教师单独讲授,不仅备课工作量大,上课时的体力消耗也是一大考验,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水平,提高其听课效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笔者在实际的双语课堂教学中发现,情景设置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例如,在进行国际企业管理的双语课讲授中,将学生设定为特定公司的总经理,让其针对该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进而激发其自觉寻找相关词汇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除此之外,类似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500强企业峰会、模拟世界贸易博览会等情景设置都可以在双语教学中采用。
综上,双语教学需要一个坚实的教学体制基础。不仅学校要有配套的教学规划,教师要有高级的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未来生涯规划等都会对双语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更多强调提高学生双语水平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中国高校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提高学生双语课堂参与、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站在国际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听课和应试的能力。本科阶段的双语教学只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双语教学更应该在研究生教学阶段普及,研究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更强烈的追求学问的意识,学习自主性强,双语教学比重的增加会提高研究生的整体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秋.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37-38.
[2]王芳.香港与内地高校的双语教学比较研究[J].教育探索,2015,(1):67-71.
[3]李婷,唐洪.民族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5,(2):19-20.
篇8
关键词:国际商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119-02
“国际商法”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一门课程,在一些西方国家,很多高校都将“国际商法”设置为法学、经济及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日益发展,“国际商法”课程的实用性凸显出来。国际商法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加快本国外向经济的发展和本国企业国际化进程。[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的法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相继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但除了法学专业将之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其他专业如经济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都不是将之作为专业课程开设,有的专业甚至将之设置为选修课,也没有为这门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导致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都不够重视。
一、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在教学、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繁多且课时偏少,教师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国际商法基本理论、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国际票据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及国际商事仲裁法等。非法学专业一般将“国际商法”作为非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安排为三四十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承担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
2.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佳
各高校没有为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一般由法学专业的教师或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承担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这些教师没有进行专门研究,直接照搬法学专业或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些常规教学法。大部分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的任课教师采用的是讲授教学法,因为“国际商法”虽然属于应用法学,但是法律知识的应用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前提,而学生对“国际商法”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靠教师讲授获得。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堆问题,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参与讨论。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授课教师将案例教学法变成了案例演示,即在讲授了基本理论、概念和规则之后,再举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解释、验证,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案例演示都是教师一人在操作,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实训环节薄弱
“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商法”课程一般比较注重实训,至少有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等实训环节,而非法学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由于学生没有诉讼法基础,教师一般对实训部分不重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几个案例就视为实训。案例分析是实训的一种,但实训绝不止几个案例分析。任课教师不注重实训环节,虽然能较系统地将“国际商法”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但没有经过实训实践,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肯定不理想。
4.考试方式简单、单一
有些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将“国际商法”设置为考查课或选修课,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通过考试很容易。有的高校虽然将“国际商法”设置为考试,但考试题型无非是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等常规题型,而且一般没有实训考试,让学生觉得没有新意。一般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因此,在考试方式上“国际商法”有待改革。
5.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目前各高校非法学专业的法律类课程包括“国际商法”缺乏专门的师资队伍,直接从法学专业教师中选择或是由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担任。法学类的专业教师具备深厚的法学专业背景,但对非法学专业的专业背景不一定熟悉,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教师虽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背景,但法学功底不够深厚。不管是哪个专业的教师授课,都存在一定缺陷。
二、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鉴于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作用。
1.整合教学内容,讲义编写具有针对性
非法学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首先要合理选择教材,最好选择适合非法学专业的通用教材。目前我国有多种针对经济管理等专业编写的《国际商法》通用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深入浅出,强调实用性。在撰写讲义时,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对教材内容作相应取舍,要重点突出。各高校一般在国贸、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了“国际商法”课程,对于国贸专业来讲,之前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等法律类先修课程,而且该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在内容上与“国际商法”有所衔接,因此,教师撰写讲义时应突出重点,对其他课程中学过的内容,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结算方式等内容,在“国际商法”中可简略讲解或是交给学生自学,而对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解。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因为之前只学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在撰写讲义时应注重面面俱到,同时又要突出重点,这样学生才能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商法知识。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非法学专业开设的法学类课程,直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缺乏民商法基础,但在学习“国际商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民商事法律关系及民商事法律行为,教师可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除讲授式教学法外还应该采用一些教学方法。
(1)案例讨论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一般有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在选取案例时,应结合非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宜选用涉及过多法律概念和过多诉讼程序的案例,而应选取一些与实务密切联系的案例。[3]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分组参与讨论。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指出学生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重点教学法。重点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哪些教学内容是重点,从而重点学习。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由于内容繁多,课时安排又少,授课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所有教学内容详细地教授完毕,只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也能根据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重点地学习。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如学习“国际商事合同法”和“国际货物买卖法”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操练国际商事合同的订立过程,亲自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记忆持久,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苏格拉底式教学法。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也称为问答式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一问一答式,在问与答之间掌握《国际商法》的有关知识。采用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有所准备之后教师再提问,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5)双语教学法。在一些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如国贸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可以开展“国际商法”双语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法,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握中、英文讲授的比例,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用英文讲授,而应采取“渐进式”双语教学,先减少英文讲授比例,等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之后,再慢慢扩大英文讲授比例。[4]
此外,还有的学者从中外合作办学的角度,借鉴西方国家的教学方式、中西方教师相互出国考察及交流教学心得、相互利用教学资源的方式[5],开展“国际商法”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
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有必要开设实训课。实训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应变能力。根据非法学专业的具体专业背景,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实训。
(1)案例讨论式实训。如在商务英语专业可采用这种实训方式,因为该专业学生的法学及贸易实务基础较薄弱,教师在系统讲授了理论知识后举出几个典型案例,将学生分组,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在熟悉国际商事法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组织实训项目。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实训,因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同时又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可以综合运用、国际货运保险、国际结算方面的知识,模拟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从订立合同谈判到争议解决,所有这些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完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这种实训形式可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又与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衔接,具有实践操作性。
(3)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审理经济类案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旁听经济类案件的审理,使学生感受庭审现场氛围,聆听原、被告陈述、辩论,了解案件审理的基本程序。
(4)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在学习了国际商事仲裁法之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典型案例,组织学生模拟国际商事仲裁庭审理案件。从仲裁员的选任、仲裁程序到最后仲裁裁决的作出,让学生亲自感受这一过程,掌握仲裁的基本流程,巩固国际商事仲裁法的基本知识。
4.考试方式多样化
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除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外,应增加实训考试。实训考试可以就平时的实训项目打分,也可以平时以小实训项目的形式进行,期末再组织一次综合实训,学生的最后成绩由期末成绩(50%)+实训成绩(30%)+平时成绩(20%)构成,比较客观、合理。
5.建设一支专门承担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教学的师资队伍
各高校应重视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设置,并建立一支专门承担非法学专业法学类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对此,各高校在招聘人才时可以设置一些条件,要求一方面具备法学功底,同时又取得相关专业学位等。专业师资队伍建立之后,应定期与其他院校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推进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结语
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进行教学改革。各高校首先应重视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课时安排、任课教师的选任等问题。同时,任课教师要联系非法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合理选取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重视实训,不断推动非法学专业“国际商法”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论《国际商法》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S2):66-67.
[2]杨林生.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83.
[3]王莉娜.国际贸易专业背景下《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
篇9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面向高职学生,对于关系数据库方面的理论教学以简单、易接受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入门快,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是教学重点。既讲解SQL Server 2005 Management Studio的操作方法,又针对Transact-SQL语句着重阐述使用方法。
Transact-SQL语句应用广,灵活性强,是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语法并能举一反三,在编程中灵活应用。我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学生对于语法的理解比较困难,一旦明白语法结构的含义,再去实现就容易了,所以如何讲解基本语法,并使学生能掌握最为关键。因此,在讲语法之前,我首先利用SQL Server2005 Management Studio(SSMS),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通过直观的认知操作,再让学生对比生成的SQL脚本,对比Transact-SQL的语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对应的Transact-SQL语句的用法和功能。然后再举几个典型例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语法并应用到具体的例子中,强化知识点。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对Transact-SQL语句的应用能力。在上机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SQL Server2005 SSMS进行实践,独立编写SQL语句完成实训要求。通过上述方法,演示、理解、掌握、应用这四个信息阶段,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既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
我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案例,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具体应用就容易理解和应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后,都在SQL Server 2005系统中进行验证,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课堂练习是针对实例的扩展,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自己编写命令,既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每一个小案例和练习项目,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并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铺垫。
学生通过这样的积累,能够掌握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逐渐学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精心设计实验讲义
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学生的操作与教师的辅导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理论课后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上机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的基本用法,并学会处理常见的错误。(如下表一)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中,我发现了学生常见的问题,然后统一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SQL语句的用法,后续的教学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展开。
四、与VB结合的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是对VB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所选择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设计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针对实际问题,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团队;教学法;讲义式教学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39
AbstractTheEffectofTeam-basedLearning(TBL)ontheteachingofNutritionandFoodHygieneinPreventiveMedicineSpecialtyinLocalMedicalColleges.GuilinMedicalCollegeof2012levelofpreventivemedicineundergraduateclass80studentsweredividedintogroupA(controlgroup)andgroupB(experimentalgroup).TraditionalLecture-basedlearning(LBL)wasusedingroupAteaching,andgroupBwastreatedwithTBL.TheTBLteachingeffectwasevaluatedbystatisticalanalysisofthequestionnaireandcomprehensiveevaluationresults.TBLteachingmethodcanimprovestudents'comprehensiveevaluationresults.Students'satisfactionwithTBLteachingmethodisalsohigherthantraditionallaw.TheresultssuggestthatTBLmethodismoresuitableforthetheoryteachingof"nutritionandfoodhygiene"thanLBLmethod.
KeywordsTBL;LBL;NutritionandFoodHygiene;teachingmethods
基于團队的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TBL)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团队为基础培养终身学习的教学方法。[1]我国一些医科院校近年来将TBL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5]营养与食品卫a2fc8097e8d5b151b66c39077e738150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包含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内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系统主干课程。该科目具有内容繁多、学时长、知识点交叉程度高、涉及多学科融合等特点。我校该科目的教学依旧使用传统的LBL教学法,学生负担重且学习效果不好。因此,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拟通过实施TBL法尝试对《营养与卫生学》进行教学改革。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桂林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共80人)平均分为传统授课式教学法(LBL)A班(对照组40人),实施TBL教学法的B班(实验组,40人)。由同一位老师分别按照LBL和TBL的要求和特点就相同内容进行授课,保证授课时长一致。课程结束后所有同学填写问卷并参加最终考试。
1.2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的选取。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版)为主教材。选取其中第五章《特殊人群的营养》作为授课章节,教学时间为120分钟。
(2)LBL教学法。授课教师制作PPT讲义,使用LBL法就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3)TBL教学法。任课教师首先按照以往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兼顾学生性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及互补性等方面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8人/组,共5组)。平衡每组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内容、学习要点、案例题及相关参考资料通过每组选定的组长(须具备较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向小组成员进行传达。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小组成员就案例进行资料检索和文献查阅、分析讨论和PPT制作等课前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每组指派一名同学担任“主讲人”,就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述,同时结合案例来引导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其他成员可适时进行补充说明,其他组成员也可加入讨论。教师根据疑难点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进行学习。学生最后填写问卷,互评优缺并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教师评价各组学生表现,并对本次课程进行评述、答疑、总结。
1.3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从课程综合评定成绩和问卷调查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程综合评定成绩都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考试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全体学生就LBL和TBL教学法分别在是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调查。发放80份问卷,回收率100%。
1.4数据分析
对回收问卷和期末考试成绩数据都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之间用均数€北曜疾?€眘)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检验水准=0.05,P<0.05为具有统计差异性。
2结果
2.1课程综合评定成绩
如表1所示,使用TBL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期末综合评定成绩(86.03€?.48)远远高于使用传统LBL法的对照组同学(69.43€?.46)。经统计分析后显示,两组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之间均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1)(见表1)。
2.2教学效果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实验组学生对使用TBL法进行课程教学显示出有较高的总体满意度(85.0%)。而在使用传统LBL法教学的对照组中,学生对LBL法的整体教学满意度则较低(32.5%)。经统计分析后显示,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之间均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1)(見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