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篇1

关键词: 化工专业 实践 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意识即职业人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的职业认识、情感与态度,它是以职业基本知识为基础、职业价值为核心、职业情感为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指导就业为落脚点、职业理想为最高目标的多维度思想形态。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由肤浅趋于深刻、由模糊趋于鲜明、由幻想趋于现实的发展过程。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处在职业社会边缘地带,但已经开始向职业社会过渡,进行着低层次的职业选择,并通过某些实践体验职业社会对某些职业的要求与态度,以求更好地完成职业定位,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是他们当前学业和毕业后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的思想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战略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联系化工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化工行业需求,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企业、学校、师生成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化工专业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高年级阶段与专业课相配套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更是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载体。要做好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重点在于实践过程中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一、敬业精神是树立职业意识的根本

敬业,顾名思义就是尊敬并重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或经营,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做到善始善终。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热爱专业才能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办好,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就业者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必须严格地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行操作和日常运行。良好的就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化工操作的第一天开始,也就要求从我们的学生踏入实训室的第一天开始。专业实训环节培训的不仅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包括学生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开阀门、开水电、用试管等操作方法和步骤的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精神。

二、诚信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保证

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以诚实守信为荣”将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诚实信用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往往会践踏道德,漠视法律。尤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更加需要诚信,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操作参数,任何一个虚假的数据或者参数均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们大学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出现了考试作弊、作业抄袭、数据编造等缺乏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同时还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学生如果在学校实训初期就将此习惯带入日常实训环节,必将会出现随意操作、编造数据等不良职业习惯和形成较差的职业素养,丢失了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样也丢失了就业空间和发展机会。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我们要求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对于数据编造行为在提前教育的同时,加重了处罚力度。我们还编写了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诚信档案,作为最终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促进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数据和参数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为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供基本保证。

三、创新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促进剂

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在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业实践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盘点过程,还是学生进行实践、创新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平台。因此在《精细化工综合试验》、《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训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牵涉到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设备常识、电工、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树立创新意识,进行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改革实验实训任务:选题以学生为主,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方向,尽力保证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独立性;对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引导、督促学生查阅文献和集体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并引导学生对我系的实验实训装置进行革新;制订灵活的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评分给出设计课题和加工任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利用学院科技节、省创新大赛、国家挑战杯等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在学院层面年年获奖,还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四项的良好成绩,多件作品被列入校史陈列馆。这些都触动了学生的创新改革热情。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

四、竞争意识是树立职业意识的动力源

高职生的培养主要是面对市场,就业是教育的主旋律之一,而目前的就业市场是通过竞争机制来配置毕业生劳动力资源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即意味着参与竞争,而竞争的规则是优胜劣汰,毕业生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确立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满意的工作。

竞争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看他们喜欢的东西,还有就是看与他有关的东西。这就是说人更容易感受到与他相关的事物。大家天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股票信息,可是看到之后,不炒股的人往往跟没看到一样,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记住,而股民们却非常敏感,看得懂记得住,还有很多分析和判断,甚至要采取一些行动买进卖出。因此,是否带着主动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天的工作,决定着一天实训工作的好坏,也决定着整个团队、整个实训小组乃至将来的整个公司是否有竞争活力,同样还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潜力。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去竞争:优秀的思想品德、强烈的竞争意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专业实验实训的锻炼,通过考核工作的细化,将创新和改革设定为加分条件,组成小组团队进行实训操作竞赛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万苏文.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5):84.

[2]黄国标.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2):45-47.

[3]万苏文.关于高职专业实验实训中职业意识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24-25.

篇2

1、以班内宣传栏、板报、班级作文选、班级文化等为主阵地,认真开展好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

2、还要利用队会、班会、升旗仪式等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继续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诚信、爱国教育的活动,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是实践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是传统实践活动的升华。对于在成长起步阶段的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勇气、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为他们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创造者奠定基础。因此,我班要以少年儿童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3、引导学生以家庭为阵地,建立家庭劳动岗位、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本学期,要配合学校组织一次家长和学生同时参加的主题队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思想动向。

4、要努力探索社区少先队的工作方法,引导少年儿童在社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其他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如依托周边环境,开展清理白色垃圾及社区牛皮癣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积极做好公益劳动。以周边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为主阵地,锻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6、以少先队活动阵地为载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中队自主管理干部队伍。积极吸收热情于少先队工作、乐于锻炼自我的少先队员参加到少先队中队组织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提高的机会。

篇3

纵向是指企业文化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横向是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学校精神文化培育、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依托行业。行业特色文化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很难模仿与移植,对于长期浸润于行业特色文化中的行业性高职院校而言,最大的优势文化资源就是行业特色文化。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鲁班文化”,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浙商文化”,这些文化品牌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行业烙印。依托行业特色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特色文化的对接和相融,根植于行业,养成于校园,服务于社会,是行业性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寻求共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解决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途径就是寻求两种文化的共性。“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建设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鲁班精神集中体现在吃苦耐劳、勇于实践、锲而不舍、敬业创新,所以成为基于校企合作鲁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可见,一方面, 高职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的优质因子提升内涵、增强活力;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 得到优化和完善, 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4

1 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源泉。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1.2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一定的探究式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在课题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中恰当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的现象,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恕、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加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项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篇5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体现当前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加强思想育人功能。按照这一目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当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其具备的功能,我认为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感,紧扣教材知识,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实例,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学"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如来佛准备论功行赏,可师徒四人都认为自己功劳大,如来佛很为难。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来为什么为难?二是如来如果奖赏不公平,师徒四人将会怎样?天宫又将会怎样?由于同学们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发言十分踊跃,激情澎湃。通过课堂辩论,同学们明白了公平的定义,不公平带来的危害。知道了为实现社会公平应该履行我们的职责,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增强公平意识,做一个负责人的好公民。

2.抓住德育内容基本点。

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的德育内容十分明显。几乎涉及到每一课、每一节、每一框题的内容。如教材中讲述人类的产生、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的问题,即是教育学生要树立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有一课讲中国的国情,其中一框题内容是讲中国正是由于进入社会主义,进行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翻大覆地的巨变。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另外,还要积极挖掘材料,延伸教材内容,寻找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讲述"新科技革命兴起"时,教材上插图展现"类似人的手臂的机器",我们可以将现代科技联系起来,教育学生应该看到这是科学家们心血的结晶,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应该说,初中政治教材,无论正文,还是补充材料,甚至是"读一读","想一想","忆一忆","议一议"等,都为德育渗透创造了条件,成为德育渗透的一条基本途径。

3.营造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

4.理论联系实践。

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具体知识,利用知识的力量哺育青少年成长,切实把教书育人统一起来。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应注意多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近、又使学生喜欢的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比如在政治教学中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我们要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可列举些不懂法造成犯罪的事例,也列举些不守法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事例,来说明学法守法的重要性。在学生初步理解所学要领和原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畅所欲言,开展积极讨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比较,达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现实结合起来,要把教材中的某些章节有意识地择选出来,走出课堂去教学,这样书本的许多知识通过实地考查,都可以变成直观教材,这既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现实中学到知识,也能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5.开展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篇6

关键词: 德育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重要来源,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其创新能力在竞争中至关重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需要,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客观要求。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研究生德育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期望的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那么,创新能力是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实践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人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平等。它的形成依托于各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掌握。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创新更表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智力两方面结合的产物。[1]因此,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德育的参与。德育在培养研究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应该如何通过德育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转换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注重师德师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千百年来,“天地君亲师”因袭相传,发展下来,“师道尊严”已成为教师心中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时难以形成。然而,培养创新情感,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实现朋友式交往,教学达到同频共振,创新的火花才有可能迸发。[2]因此,建立和谐、民主、友善的氛围,真正体现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研究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别出心裁”的念头,其独创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学识无不对研究生产生影响。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及对研究生的耳濡目染就会使研究生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不仅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受到种种启迪,领悟到种种创新的方法和途径。[3]

二、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突出德育培养创新个性的导向作用。

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了创新的价值标准。要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其前提是使他们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崇高的信仰,而这是需要通过德育来确立的。世界观提供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为确定人生目的和态度提供了根本性观点。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就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人生和世界,就能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样,研究生的精神和思想个性才会发展完善,创新才能获得强大的心理支柱,进而促进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信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德育可以确立研究生崇高的社会主义信仰,而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力量源泉。崇高的信仰不仅能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致力于科学研究,而且是指引研究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指路明灯。此外,研究生的思想正处于趋于成熟的特殊时期,对这一阶段的重视和把握是研究生德育不能忽视的。而现代研究生所处的环境亦会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多元文化并存,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复杂多样。这势必会对研究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使得研究生的思想呈现多种可能性,既可能朝着正确的、有利于创新的方向发展,又可能向着错误的、阻碍创新的方面变化。这就要求德育担负起应有的引领作用,使研究生在创新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一定要认识到研究生德育在研究生创新个性形成中的导向作用,加强研究生的德育。

三、注重德育渗透,凸显课堂教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

无论是德育课堂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培养研究生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来看,仅仅依靠课堂的培养是不够的。德育不仅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要渗透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也可以承载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它作为校内课堂的合理延伸和有效补充,对树立科研理想、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养成创新品格、锻炼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事实证明,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学生难以有自己的见解,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研究生教育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更应该让研究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善于获得新信息,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研究生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社会实践都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思想意识、顽强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不断刺激他们的创新意识。[5]

篇7

【关键词】思政 教育 大学生 创业

1 前言

近些年,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许多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成了失业人员。思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

2.1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许多大学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导致他们缺乏创新意识,不敢独立创业。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高达20%左右,而在我国比例还不到1%。跟随大流、不敢承担创业风险使得众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能有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创业,将能大大减缓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缓解其就业压力,并促进我国经济的多方面发展。

2.2好高骛远,目标不符合实际

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满腔热情,凭着年轻人的敢闯敢拼精神,给自己定下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幻想成功后的种种美好。但自身专业性知识不够扎实,又缺乏实践经验,好高骛远,不善于团队合作,往往在创业过程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学中思政教育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道德缺失,诚信度降低

当今社会道德缺失十分严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此类现象并不少见,受利益驱使,做出违背道德之事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另外,工作中诚信度也是大大降低,诚信与道德是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降低,也说明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政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3 思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标准,在素质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就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就业创业的成败,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创业的关键。

3.1激发大学生敢于创业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思政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创业的勇气。首先,要通过思政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身的现状及努力的目标,从而脚踏实地,接受挑战。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展现就业创业的过程及前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尽可能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业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

3.2加强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

加强思政文化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团队意识薄弱等弊病有重要意义。创业靠的不仅是敢闯的精神,而且要敢于承担,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目标,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即使失败也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另外,人格魅力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环,智慧、团队合作、气质等是个综合体,创业中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与创业成败相关,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思政文化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思政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人格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咨询专线以及进行心理素质拓展等措施合理地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疏导。让他们学会坦然地面对自我,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全人格,为将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3.3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保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及就业目标,是思政文化教育的基础。在就业创业中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大学生创业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应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不能为了个人利益的得失,丧失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道德培养,增强诚信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就业中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护法,遵守职业道德。另外,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也是思政文化教育的重点。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正规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变成了失业人员。一直以来,就业问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切身生存利益,而且与社会稳定有着密切联系,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面对现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教育不仅涉及就业创业技能方面,在素质方面也要有所体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既是一种生存教育,更需要是一种发展教育,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思政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思政文化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地就业创业观,培养其积极的创业精神和人生态度,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孙健,张东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7):153-154.

篇8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06-01

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阶段,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是主要的人才来源。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发展才会得到保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身问题,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素质;第二,科学文化素质;第三,创新素质;第四,心理素质。在大学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需要服从老师就行。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只是纯粹受教育的对象,教师进行简单的教书、育人工作,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权益很少受到重视,忽视学生的潜能,教学不能触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2、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

我国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的环境比较平稳。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政治不大关注,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

3、存在拜金主义

我国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相应的体制和法规不健全,各种不良的思潮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影响。一些学生重视物质享受,不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部分学生把金钱权利看的很重,不注重理想的追求;有些学生自私自利,只愿意索取不愿意付出。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的期望值比较高,注重实现自我价值。

4、诚信意识缺乏

受市场经济、利益分配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习考试中,作弊;第二,在进行助学贷款时,逃避还款;第三,在进行择业时,缺乏诚信意识;第四,在缴纳学费时,拖欠学费。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打架、偷窃的现象常会发生。

5、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视社会实践环节,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欠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学生的成绩,这样,学生会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专业知识,对于课外的知识很少涉及,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欠缺。

二、分析大学思想政治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上述内容已经提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人本的思想,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可以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党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生,使学生坚持正确的道路方向。从新生开始,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的教育,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学生能够对就业有大致的认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业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经济的贫困,这些因素使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高校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加强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注意培养人际关系,以客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自信心,并且承受住挫折的考验。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生理想的教育。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具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于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创新的概念提出疑问,教师要告诉学生,创新不是在穿着或者言行上标新立异,而是具有创新的意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就相当于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实力,用科学的精神武装头脑,使自己成为创新性的人才。

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相对复杂,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党的指导思想,结合现阶段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工作的基础,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列举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蓉.试论大学思想政治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篇9

现在,我把自己一年来任宣传部长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请予评议。

过去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宣传部一班人的密切配合下,我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奋发努力,作风上务实创新,生活上从严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履行职责情况

1、寻求突破,深化理论工作。我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目标,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增强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开展了“两个务必”专题学习,组织学习了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认真做好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组织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到基层宣讲,共有23000多人次接受辅导。充分发近媒体的作用,在一报二台开辟专题专栏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

2、突出重点,形成经济宣传强势。

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着力宣传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突破、大发展的战略举措、建设成果和成功经验,为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起到了造势作用。(1)全力以赴,做好重大经济活动的宣传报道。重点好“经贸洽谈会”活动的宣传,按照“提前介入、集中报道、后续跟踪”的思路,对上海、南方招商洽谈会等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在招商活动前期,到招商地主流媒体上播放、刊登介绍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开发部的宣传资料,推出城市名片;在举办招商会期间,专门组织力量在第一时间对活动全程进行集中强势宣传;在招商会结束后,对签约项目进行跟踪报道,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良好投资服务环境。(2)积极主动,加强对外宣传。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联系,先后邀请和接待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外媒体记者多批近人,发表各类新闻报道多篇,在《报》、《时报》上组织专版,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知名度。

3、整体推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继续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为本”主题,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突出抓好文明社区创建,优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服务;不断创新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文明户等活动的内容形势;继续深化“学雷锋、村新风”活动、文明交通工程和各类共建活动,二是组织开展“诚信在”活动。建议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诚信在”活动的实施意见》,市委把全年定为诚信服务年,全市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开展创建诚信社区、诚信机关、诚信企业、诚信商场和文明信用镇、村、户活动,较好地树立了城市诚信形象。采取城乡联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舆论促动、体系拉动的方法,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市委宣传部部长专门就这一活动来我市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杂志(省委机关杂志)、《日报》刊发了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按照“巩固、推进、深化、创新”的思路,切实抓好学习动力机制建设,全面推进机关、社区、企业、村镇、家庭等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发挥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宣传文化部门围绕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的要求,牢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是群文活动繁荣活跃。成功举办了市第二届社区艺术节,在参加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节目展演中,我市获得优秀组织奖,有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一年来举办各类广场文艺50多场,观众人次超100万。举办书画、摄影、生物、邮币等展览近20余场。二是佳作精品硕果累累。全市文艺界在全省以上发表、市以上获奖的作品250余篇(件),出版个人集子20部。三是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市级特色文化乡镇2个,优秀业余文艺团队4个,特色文化学校3所。我市创建“之乡”工作进展顺利。

5、整合资源,探索突发事件宣传机制。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纪律意识,建立了社区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服务机制和纪律机制,采取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措施,为控制疾病的漫延、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同时,全市的新闻宣传队伍面对突发事件经受了全方位的考验,提高了非常条件下做好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当有关媒体出现对我市的负面报道时,我们主动出击,正确导向,化被动为主动,较好地消除了不良影响,维护了社会舆论的稳定。

二、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

一年来,我能自觉遵守中央、省和市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我要求自己做到:

1、按守则自律。上级和纪检部门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上级和纪检部门要求做到的我坚决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不违章、不违纪、不违法,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2、用制度自律。我严格按照部里制定的廉政措施办事。在人事问题上,实行集体讨论;在经济问题上,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在一些重大事项由,实行民主决策。

3、以“部长”自律。一部之长应该是本部干部职工的表率。因此,我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讲求奉献,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不够活,办法不够多。

第二,拼搏精神不够,工作中缺乏拼劲、钻研,缺少强烈的进取精神。

第三,调查研究不深,深入基层干部群众中较少,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一定要做到增强五种意识,不断改进工作。

1、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我要进一步深化对“三贴近”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多作调查研究,多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着眼于依靠群众,着力于服务群众。

2、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上的清醒,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明确职责,真抓实干。

篇10

(一)会计人员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匮乏会计教育环境表现在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在专业教育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层次水平较低,会计修养不高。由于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教育力量匮乏,致使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工作对各方面会计人才的需要,而且阻碍了信息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或社会的会计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加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改革与完善会计人员培养、选拔体制,是我国会计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也是企业会计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会计人员学习、创新能力不足在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以应对挑战。“能够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等是大多数被调查者的答复。许多会计人员认为经验就是能力,而经验是依靠大量重复性手工作业和时间的延续积累而成的。另外在企业,按工作年限、工作经验、职称论资排辈现象并非少数,企业许多重要的会计岗位多是由工作时间长、实践经验丰富的年长者担当。虽然这有助于会计工作的稳健性,但由于缺乏压力和动力,年长者并不热衷于创新和进行会计改革,更不用谈自身业务能力的突破和提高。而是习惯沿袭旧的核算方法、管理体系。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工作作风也使得后来者效仿跟随。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会计各方面的国际趋同是必要的,而学习、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这种要求。

二、企业会计软实力不足弊端

(一)对会计信息披露不利在会计实务操作时,专业知识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推理、分析和制定具体业务流程的依据,是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因素之一。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营管理系统,存在很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会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那些不确定因素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找出其中的原因,确定采取的对策。如果专业知识匮乏,不仅对一些基础业务处理不当,更不用谈根据企业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复杂的账务处理。当前企业合并以及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专业知识越来越重要。如果专业知识不足,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容易出现舞弊现象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计舞弊并不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造成的,而是在具备深厚的会计知识背景下,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模糊点,达到操纵财务报表的目的实施的,这是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个人道德品质缺失的表现。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投资项目有前景,内部人员有想独自把握投资机会,所以对外会故意夸大损失,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回收股票;当经营状况不好时,由于资金不足,需要外部资金,往往把这种风险抛给其他投资者。出于这种考虑,企业内部人员不愿意将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完全展现出来,所以披露的信息往往都是依照会计准则必须披露的部分,而非信息使用者真正需要的信息。更有甚者,一些资产状况差的公司为做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又避免外界知晓其财务状况,采取“两套账”的做法。此外,会计人员为了某种利益,选择对企业有利的确认计量方法(如存货计价)进行各种账务处理,虚增企业的资产或收益。这不仅有违会计准则多样性,对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而言,也极有可能因作出错误的判断而造成损失。所以为杜绝软舞弊现象,必须加强企业会计软实力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道德品质,使其诚信记账,不钻准则的空子,保障各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利影响,这是财务会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三)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对国家及个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对于会计人员同样如此。首先,电子信息系统使得企业核算无纸化,作为新时代的会计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很难胜任会计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业务的扩张,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广,包括会计软件的升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同样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拥有良好的学习、创新能力可以对企业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更便捷、成本更具优势。再次,在企业的支出中,税务支出是企业支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强学习创新能力有利于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学习、创新能力可以在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企业会计软实力建设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会计知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的。纵观会计发展史不难发现,会计人员必须要有持久的学习精神,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要求全球会计准则持续趋同,这是巨大的挑战。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准则比较稳健保守,而西方会计准则相对开放、公允。改革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把西方先进的会计知识引入中国,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要跨学科学习,补充其他学科的知识。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已打破传统的单一业务往来,不仅国与国之间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专业、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之间也是相互揉合。因此,作为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外,还应掌握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为会计工作服务。

(二)健全会计考评制度和监管机制首先,应当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合法、科学地进行会计核算,真正树立实事求是和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使得企业财务报表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其次,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社会监督部门要秉公执法,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通过这些方式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提高培养会计人员创新能力首先,强化创新意识。会计人员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创新,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创新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创新能力的释放。其次,增强创新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创新观念就没有其他各项创新。时代变了、市场变了,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必须破除计划经济时期卖方市场的各种旧观念,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服务观念、经济效益观念、人才观念、知识价值观念、全局观念等。再次,改善知识结构。无数创新实践证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依赖于全面、合理和先进的知识结构。由于学校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目前在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再加上会计学的发展趋势是由独立学科向边缘学科转化,没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会计学的精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的落脚点是人,会计人员创新能力的提高,外界因素影响不可忽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发会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对会计人员的创新起到很重要的动力作用。创新动力机制是创新意识顺利进行的人为社会系统,由创新目标、奖惩制度等激励因素组成。创新奖惩制度的建立,能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