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强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怎样增强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怎样增强创新意识

篇1

【关键词】 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优化意识

“老师,我把一只绿色手套配一只红色手套,这样也可以与小朋友搭配. 我的搭配方法是……” “怎么搭配?我要求是把相同颜色手套与小朋友搭配. ”显然不同颜色搭配是老师课前没有预料的. “把不同颜色的两只手套配成一副,再与小朋友进行搭配,会多出几种搭配方法. ”“我知道,但是现在要按老师的要求搭配. ”老师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学生不再说什么就坐下了,可委屈还是挂在她充满疑惑的小脸颊上. 这是我听“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师生的一段对话.

我想:用一只绿色手套与一只红色手套配成一副,这副手套再与不同小朋友搭配,这种方法很有创意呀,她能想到这样搭配,说明她的思考有创新意识了. 学生有思维的创新不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吗?现在学生的创新意识真实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了,却让我们教师意外,简单的一句按老师的要求搭配就回避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怎么会不感到委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课堂中是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还是学生创新意识受到了阻碍?课堂中当学生出现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新时,我们是及时认可还是迫不及待地回避?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呢?我想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意识与自尊心是紧密相连的,学生虽小也有自尊心,自己的创新也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尊重,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这种创新意识是否可行.

例:“找规律”教学中,当学生提出可以把两只不同颜色的手套配成一副,再把这幅手套与学生搭配,学生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因为这是不同于老师的搭配方法,老师的回避让学生感到委屈,自己的方法没错呀,老师为什么不理我?让她的创新意识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伤害,心里更是感到委屈. 老师当时可以这样做:同学们,她的想法很好,我们还可以把两只不同颜色的手套搭配成一副,这样的一副手套也可以与不同的小朋友搭配,看来她真的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学生,这样一来我们又多了几种搭配的方法,你们认为她的想法好吗?给她鼓励好不好?受了启发的学生会赞同这样的搭配方法,更会羡慕为什她会想到这样的方法?紧接着引导学生:同一种事物我们会有不同的搭配方法,这节课我们先研究用同一种颜色的手套与小朋友搭配,课余时间你们再找找把这三种不同颜色手套搭配在一起,再与小朋友搭配会出现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法好吗?这样的处理既肯定了这名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了她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机会,也启发了其他同学,我想保护、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不可忽视的.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过度的依赖,不爱动脑筋,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是消极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更缺乏创新意识. 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多鼓励他们,适时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予合理的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一杯牛奶,三、优化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篇2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增强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素质,形成正确的心理情感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所述事物问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也才会去多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欣赏三大环节。在创作中,创作者主动寻求和创作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音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必须通过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对音乐的再创造,即音乐的“二度创造”。因此,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演出,学生通过不同舞台的锻炼,并经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与自评等快速反应方式,让学生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只有发奋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只有善于动手参与,才能改进和完善实际能力;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含义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广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机会,具备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以有效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做出若干思考。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含义

创新意识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产生的一种创造未来新鲜事物的观念或动机,并在创造行为活动中形成意向和设想,它在人类意识领域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实效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生发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和根本出发点。体育教师应通过每一节体育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内容设疑和创新,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造意识[1]。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教学由“要我学”有效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化教学观念,通过积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实施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跳高学习时,教师事先在竹竿中间设置一根橡皮筋,同时不做任何说明,只要求学生越过橡皮筋即可,同时又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设置橡皮筋的原因,有的说是为了降低难度,有的说是为了矫正姿势,这样就有效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2]。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较为突出的基本特点,教师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切实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构建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化运动项目,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勇于畅想的创新意识和无畏精神。例如,在进行《动物模仿操》一课的教授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并自由结组进行创编,最后进行比试和互评,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提出质疑和设疑引思,努力创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在实施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观察和示范,因势利导地在体育练习中设疑引思和提出质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双人三足跑》游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质疑:大家说两个人能用三足走路吗?怎样能跑得更快?这样事先为同学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安排几组同学进行实际表演,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得到了实际验证,为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进行讲解和示范辅导时,教师应在每个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将其所掌握的知识逐渐深化。在实施现代化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一直处于主动性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通过游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法,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游戏教学能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能潜意识地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首先,应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基本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安排适合季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领悟体育的乐趣,以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学习。其次,不断调整和丰富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逐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育练习平台,有效活跃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来。游戏教学法通过反复的体育练习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掌握,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应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创新型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素质和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7):38.

篇4

二十一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密不可分,因此怎样才能在学习美术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型思维是各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议题,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本文首先讲解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随后以广西高校为例对怎样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相关探讨,最后阐述了大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创新能力;美术教育;培养方案

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国家顺应时代潮流,在大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如绘画技巧,美术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奠定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由此看来大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还背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责任。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大学美术教育的第一步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洋溢着感性的浪漫,又充斥着理性的光辉,它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平衡发展。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感受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正如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型思维。

二、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各高校一直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本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广西高校为例,广西地处我国的西南部,经济教育相对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对与学生关于美术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为响应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广西各高校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面临的是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大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美术素养较低,课堂墨守成规,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甚至抹杀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不仅达不到美术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更不用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为此广西各高校开始整合其美术教育资源,重视现有的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可跨校聘请优秀的美术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引如家居设计,广告等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其次是广西各高校学生的普遍美术素质较低,基础较差,本应在中学掌握的知识,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较好的学习落实,并且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意识不到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广西各高校改变其原有的一成不变的老师讲述,学生听授的传统模式,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美术讲座,感受美术的魅力,采用多媒体体教学,将枯燥的美术学习课程变的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使学生足不出户欣赏到各国大师的艺术作品。学校还可以开展美术专题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身独特的见解,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环境,从中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型思维;最后是广西各高校的美术课程与其他地区高校的课程无异,没有利用自身特色的美术文化资源,广西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壮族,苗族,瑶族,侗族,水族等四十四个少数民族,为此广西高校在开展美术课程的同时融合本地域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如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梯田和八角寨等,带领学生领略广西瑰丽的风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邀请民间艺人进入学生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或表演,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广西文化,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感官及所学知识收集整理民间美术,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美术教育应鼓励学生动用自身的感官感受,多看,多听,多想象,多动手,多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大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美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进步,更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又是学生拥有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刻不容缓。然而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大学美术教育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大学将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等,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使更多的人走入美术的殿堂,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创造出更好的美术作品,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创新型人才谁就站在发展的制高点上,大学美术教育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进步。

作者:董馨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利.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5,07.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

现如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学生根本出发。那么,一切从基础做起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初中信息技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教师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创新这个理念呢?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从问题情境到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学习、认识某种活动并乐在其中的最好良方,一旦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开心地去接受,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于实践的学科,那么,过多深奥的理论,只会失去了信息技术学习的真实意义,同时也失去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进学习的大门,加强他们对多媒体的认识与兴趣。

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幻灯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一边演示,一边播放背景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超链接的方式来反复强调前后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从开放性试题到创新意识

育人子女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期间,要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通过不断地从发现问题到收集资料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述Excel表格中制作图表那一章节的时候,正好遇上了禽流感,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中国国内禽流感疫情人数统计表”来让学生观察:

1.通过折线图可以反映什么现状?

2.通过柱状图可以反映疫情的什么情况?

3.在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如何选择适合的图表分析?

通过这样一个事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话题中,有的学生通过饼状图分析了我国疫情的分布情况,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学美术;创新意识;生活实践;兴趣培养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爱思考、善动脑,使学生德育和智育等各项能力综合得到发展。如果美术教学缺乏创造力,只是不断重复和一味地循规蹈矩那将会是徒劳无功。其实创造力就是让学生蒙生新的思想,发觉并创新现有的事物,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现,促使完成某种创造意识的活动。创造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智慧、本领、优秀的个性品质等综合优化组合的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来教学实践就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谈谈看法。

一、改变陈旧的观念,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是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检验环节。每个学生的思想意志和兴趣爱好与美术教学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美术教育成败对于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美术课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正确对待每一门学科课程,不再划分主科还是副科,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对美术的创造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正确地认识,归根结底还是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思想意识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将课程划分为主副科,对升学率过分追求,致使美术课教师的工作不断淡化,也逐渐磨灭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美术课堂上学生匆匆完成作业就做起了其他学科的作业,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而,在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当注重美术课程本身,彻底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

二、让学生乐于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美术素材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说:“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巧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意识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可是,在我们学校里美术课很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如给学生教一些固定的肖像素描、图形透视或欣赏等,这就把学生良好的创造机会扼杀了。如果我们教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美术素材,不但拓展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增强了美术课程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发挥了美术教学的连锁效应,再让学生把自己的美术作品贴到教室墙上展示,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让艺术来源于生活,再进行创新,就成了我们自己的成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更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知特征,让他们真正感到生活,体验生活,进而获得他们需要的创作素材,既学得了基本知识,又拓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空间。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美术学习环境,让学生建立自信和勇气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美术的潜质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知道人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优秀的大师般的作品,让他们具有勇气和信心。可往往在学校美术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做其他学科作业就是心不在焉地对着老师的作品或一尊塑像进行作业,描摹中根本没有一点创造的迹象。面对这种境况,我们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和善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构建一种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教师必须知道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是真正目的。让每一个中学生得到个性发展和潜力的开发,也服务于其他课程,同时会为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单纯知识技能训练,要求对学生个人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欣赏的语言积极评价学生的作品,消除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畏惧心理。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理念。而创作的素材可以是生活中所有景物和事物,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想象、敢于实践,就能取得艺术成就。如在美术课堂我会经常组织“绘画作品展”,将学生的作品挂在教室里,让其他同学和老师欣赏、评论,自己也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得到启发,这样让每个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都得到提高。

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新学生美术学习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美术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对美术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当中,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美术老师要用赞许和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位学生的作品,这时学生就会增强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对美术课有了兴趣,就能自己钻研学习。例如,在“迷人的春天”学习时,我带领学生来到附近一座山上,先让他们眺望四方仔细观察,再闭上眼睛感受微风,也可以随便地走走。在同学们自由放松的同时从而感受大自然迷人的景色。有些同学由于缺乏自信,误认为绘画很难,画出来的事物不美。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引导学生要热爱美术,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对他们的每幅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增强他们对美术创作的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时他们会觉得美术课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享受。只要用心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总之,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从而发挥出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意识

21世纪,我们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创新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这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冷静地思考:怎样较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更新观念

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组织者。要点燃学生心中创新意识这个“火把”,教师的心中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这个“火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学生今天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是我国明天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创造性素质是决定这个人是否成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我们要增强实施创新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教学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得枯燥、呆板、不会运用;教学与生活实际完全脱节。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英语的能力。新的教学目标要求英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要成为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同时又是课堂实际活动中的一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要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他们的认识和发展的情况中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有新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目的,创造性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手法、技术、途径去教育学生,以自己创造性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地向自己挑战,向传统挑战,向名家挑战。

三、为学生创造机会

每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情绪,教师都甘当人梯和铺路石,为他们创造这种表现的机会。

1.认真研究教材,用课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学英语Unit 4 Lesson 15 时,我另外提了一些问题:“How many apples are they going to pick? Who is going to pick more apples, Lilei or Lim? How much are the apples?”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他们甚至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这样,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训练,交际能力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发挥。

2.每天课前8分钟安排一个话题讨论活动。首先由一个学生准备一个英文小故事,读给大家听;然后由其他学生提问,他回答;最后他提问,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我也会提几个问题。有一次,一个学生讲了一个买衣服的故事。我便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有的说:“I am going to England by air.”有的说:“I am going to help the poor.”等等。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种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也是施展学生创新才能的好机会。在游戏中,学生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可以自由发挥。例如,在“买东西”的游戏中,扮演“顾客”的学生提出购买各种物品的要求,扮演“营业员”的学生要千方百计拿出各种东西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他们甚至还相互讨价还价,颇有生活气息。

有时,我还引导学生开展创编活动,例如自编谜语。或者让学生自己编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我设计好开头和人物,让学生接着编下去,由此编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情节。开展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人的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初中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之重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品质、如何拓宽学习的空间,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个人差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情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敢说、敢想、敢提问、敢质疑、敢争辩,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状态,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在互动环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了失误不要忙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弄清原因,找准差距,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二、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信息,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内在动力。如:在教学几何课时,可采用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画一画,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结论,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如数学操作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故事演说等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找准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培养创新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为迎接校庆活动,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运动服,应怎样合理地购买各种型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要对学校每一个同学穿衣的尺寸进行调查,然后整理成数据,根据数据做出购买数量和分配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就会加深对统计与概率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原理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数学理论与应用运用到生活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维持他们的长久的创新兴趣。

三、培养“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创新行为。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的意识。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学生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学生不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情绪,激发和锻炼学生敢问“问题”的勇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其次,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一般来讲,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示范,做好问“问题”的言传身教,要告诉学生问“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角度去问“问题”。比如,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又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第三,要正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准确及时地解答。当然,解答不仅仅是以给出正确答案为目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做实验,亦或互相讨论完成。善于提问有利于学生学会讨论,加强交流,有利于培养

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体参与性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数学教学中,要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进行学习。很显然,新课标已经否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霸权地位,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和参与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设计好每一节课,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作好分析评价。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科学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旋转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不会画,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仔细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和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金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教育创新,2008,(6).

[2]张秀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问•科教探索,2008,(10).

[3]程丰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8).

篇9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Rightness new lesson mark descend chemistry teaching in innov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of what time thinking

Zhou-Chao

【Abstract】The classroom structure that is under the new cours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rontier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Urge the student thought of innovation and presume innovation, academic association innov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innovation education

随着我们江苏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的化学试题加大了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确定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考查方向,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分析、综合、梳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会思维,勇于实践,积极创新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地接受,即使有些交流也是课堂中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简单的对答,课堂提问某个学生时,学生往往处于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老师所提问题是一种应付式的回答,有的甚至不太愿意做答。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能积极地思维,当然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实质上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讨论中得到展现,并在讨论中不断校对自己的想法,增强对自己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这节内容时,为准确向学生展示金属纳与水反应的现象,我先在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迅速投入一小块绿豆粒般大小的金属钠后,学生能迅速观察到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在此顺势追问学生钠为何能四处游动,学生们立即想到有气体生成的缘故,我问那是什么气体呢?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氢气,其中,有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为什么不是氧气,接着我让学生对各自的揣想提供验证的方法,经过探究、比较、分析得出产物, 他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虽然他的想法有误但是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看出他在动脑筋,于是,我就顺势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以至于调动全班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开展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将教材中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可更多地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讲清楚氢氧化亚铁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结果学生未能准确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原因,为何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久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悟到是氧气作怪时,换一瓶已煮沸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做实验,先得到了白色絮状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以后逐渐就转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惊奇,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怎样才能使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氧化速度减慢?经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从而提出了改进实验的方法,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比较各种方法,最后选用在新制的硫酸亚铁液面上滴加几滴苯,将试管伸入液面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终于制得了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并保持了校长的时间。通过这样的实验改进过程,既使学生更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即是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即是对个人来说也是新颖的、独特的。中小学科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首先是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甲烷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氢气、一氧化碳气体的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氯气的性质时联想到自来水的消毒问题和我们身边自然环境被污染的问题;二是激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物质结构与性质》中氮气的结构时,不妨假设氮气如果不存在氮氮参键(一个σ键、两个Л键),如果没有那么大的键能氮气将变得怎样?世界将变成怎样?对学生意想不到的想象老师要加以肯定、称赞,千万不能扼杀,因为爱因斯坦曾讲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其次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的培养,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可以做以下改进:利用废旧的日光灯管(60CM左右),在60CM长的透明胶带纸上紧贴润湿了的PH试纸,放进灯管内,然后在两段分别塞上蘸有浓氨水、浓盐酸的棉花团和塞子。观察氨与盐酸的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观察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现象,而且可以看到气体运动的相对速度、气体的酸碱性等,最后再通过分析、对照、诱惑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这样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既是展示教师启发、诱导的艺术,又是运用优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促使学生不断建立和养成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使课堂效率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高,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明全:《实施新课程中教学观念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河南教育出版社[J],2002,(7)

[21] 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新课标 学生

大中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创新意识又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越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只有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才能充满创新的活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课件演示小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想,谁跑最快,然后课件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使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教学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二、创设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是有效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讲一讲等手段来获取新知,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长方体物体的实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来认识它与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同之处,讲解长方体特征时,则是采用摸一摸、数一数、说一说的办法找到长方体特征,至于怎样画长方体,就让学生想方设法尝试。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再加上老师适时点拨,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三、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乐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从而培养学生突破常规,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课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呢?这其实是通分问题,要到以后才学习。这一问题的提出,表现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便改变了教学计划,指出:怎样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呢?比如3\7和2\9,谁比较大?一位学生说:2\7大于2\9,因为把分数2\7做为中间数,而3\7大于2\7,2\7大于2\9,所以3\7大于2\9。另一个学生说:3 \7大于2\9,因为一个分数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我表扬了他们。这节课,由学生的一个"奇问"引发了思考,并由学生自己初步解决了问题,使得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编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8十5",有的说"17-9",我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我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只需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营造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民主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