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相关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相关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相关理论知识

篇1

论文关键词:男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

随着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男护士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在我国的护士队伍中,除精神病院和一些综合性大医院有少数男护士外,其他医院中男护士极少。程金焱等曾就男护士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正在工作的占10.9l%,转行占49.27%。工作价值观是个体对工作需要的反应,即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某种结果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通过对医院男护士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掌握影响男护士群体离职的重要因素,为护理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地选择激励方式,稳定护理队伍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大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5名男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课题、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年龄、护龄、与所在医院的劳动人事关系等。工作价值观调查表,Elizur于1991年编制,有3个维度,即情感型价值观(5个条目)、认知型价值观(13个条目)、工具型价值观(6个条目),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非常不重要计1分,不重要计2分,不太重要计3分,较重要计4分,重要计5分,非常重要计6分,得分越高,工作价值观认同度越高。离职倾向量表,1982年编制,共6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经常计4分,偶尔计3分,甚少计2分,从不计1分,量表总分等于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离职意愿越强。根据6个条目之间的相关性,条目1和条目6构成离职意愿I,表示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条目2和条目3构成离职意愿Ⅱ,表示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条目4和条目5构成离职意愿Ⅲ,表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经我国台湾的李栋荣和李经远翻译并修订后用于中国员工,修订量表信度Cronbach’Sd为0.77,内容效度0.68。

1.2.2问卷发放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者统一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2份,剔除有空缺、遗漏的无效问卷7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为90.28%。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分析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的得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护士工作价值观、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一般资料

65名调查对象年龄20~29(23.97±2.59)岁;护龄1~6(2.08±1.04)年;其中,正式护士20名,占30.77%;聘用护士42名,占64.62%;临时护士3名,占4.62%。学历:高中或中专22名,占33.85%;大专31名,占47.69%;本科及以上l2名,占18.46%。职称:护士53名,占81.54%;护师12名,占18.46%。婚姻状况:未婚59名,占90.77%;已婚6名,占9.23%。

2.2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现状(见表1)

3讨论

3.1男护士对情感型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

表l显示,男护士认同程度最高的价值观是情感型价值观(5.06±0.49)分,可见男护士在工作中更重视“情感型价值观”,即希望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情感型价值观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下表达出的价值观,包括公正的监督、被尊重、人际关系等。马斯洛认为,除病态人格外,所有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名誉、声望等,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种需要一旦受到阻碍,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以致丧失人生的信心。由于社会的偏见,认为护理工作应该是耐心细致的女性的专利,男性从事这一工作则被视为无能或无前途。男护士为患者付出的辛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再加上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不合理,他们不能从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是一种自我否定,是根据外部成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确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建议护理管理层大力开展改善男护士专业地位的项目活动,采取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男护士管理及政策措施,例如:向社会、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宣传男护士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独立的角色。同时,男护士应该认清自己的优点与价值,积极发现自身优势,树立崇高的理想,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正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3.2男护士对工具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表1结果显示,工作价值观中,男护士对工具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最低(4.90±0.61)分。工具型价值观也称物质型价值观,是指得到所希望的物质或实际结果的价值观,它包括薪酬、工作安全等。按照社会价值观理论,物质型价值观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低层次的生理及安全需要相似。人们只有得到物质和安全的基本保障后,才会考虑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人生目标的实现等。近几年,本院开始实行聘用制、岗位管理等,打破了过去“铁饭碗”的制度,男护士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终身制,而是由组织根据其绩效和贡献来决定是否续聘。

3.3男护士对认知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护士对认知型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高(5.0l±0.49)分。认知型价值观表达了对工作本身的一些特征及员工自身的发展、成就的重视,包括工作兴趣、责任、成就等反映男护士高层次需要的内容。我国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工资低、奖金少的现象,而男护士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以满足。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大都在重视男护士工作任务完成的同时,对男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制订也是高度重视,管理者尽量创造条件为男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例如:创新科研的支持等,从而提高他们对高层次需要的重视。

3.4男护士未表现出强烈的离职倾向

从表1可以看出,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得分最高(2.42±0.62)分,而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得分却相对较低(1.94±0.67)分。分析结果发现:由于内部因素和自身特点等因素影响,男护士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离职倾向,这与国内学者的调查结果一致。员工是否产生离职倾向取决于自身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离职行为的发生受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比例、行业生命周期以及组织约束等外部条件的限制。目前,在男护士人力资源市场中,供小于求,呈现男护士短缺的局势,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劳动力市场指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相对国内丰厚的待遇,对于目前工资水平仍然较低的我国男护士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男护士的离职意愿,将导致大量男护士的流失,尤其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男护士,对于医院的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3.5男护士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相关性分析

表2结果显示,工具型价值观得分与离职倾向得分呈正相关。工具型价值观的男护士,其低层次的需要满足程度不高,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也进一步受到了影响,因而在个人需要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易产生离职倾向。曾等对597名男护士的调查发现,优厚的福利、工作待遇等低层次需要是男护士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不高将对男护士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因此,提高男护士待遇、满足其物质方面的需要是降低离职的关键。

篇2

关键词:社会组织 资源相互依赖理论 非对称性依赖

西方国家习惯将社会组织为第三部门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组织指是以公益或互惠为主要目的,区别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自愿性的各种依法登记成立的正式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一、资源相互依赖理论

资源相互依赖理论描述组织的理是组织为了减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所运用的相处之道。由于任何一个单个组织都无法完全掌握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因此,组织要达成目标,必须对外在环境形成依赖,使组织行为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或控制。因为资源掌握在不同组织的手中,因而组织间的互动也就成为必要,资源也就成为连接两个组织间的要素。豪(Hall)认为,组织是受制于外在环境的,没有一个组织能够完全独立,因此,组织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就必须置于组织被镶嵌其中的环境因素中并加以理解。为了维持生存,组织必须引进、吸收、转换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往往来自环境中的其他组织,因此,形成了组织间的资源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当然,除了被动的顺从外在环境以及组织的需求,并与之交换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的资源外,组织也能够并且需要主动的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控制或改变环境,已达到改善依赖的目的。[1]萨德尔(Saidel)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顺从与服从的关系,它们都掌握着并提供关系对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形成了资源相互依赖关系,使双方都依赖对方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2]

二、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分析

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角度看,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均掌握对方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二者之间构成相互依赖关系。其中,政府所掌握的资源主要是经济、政治资源。其中经济资源包括对社会组织经费的投入,主要采取直接投入或奖励、政府委托或购买的方式;政治资源主要是对社会组织的成立及其活动的许可权、规范及相关优惠政策,社会组织进入政治过程的渠道等。社会组织拥有的资源和资本包括公共服务的供应与输送、专业知识、社会网络等。

(一)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依赖

因为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即市场失灵的存在,只能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趋向于“中位选民”,而不能满足全体公民,亦即存在政府失灵,因而社会组织对政府和市场在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需求方面,存在替代性和互补性。政府相关部门为了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等需要,成立相关的社会组织以承接政府部门退出的公共事务同时,政府依赖社会组织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行政效率。社会组织的良性运行,有助于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可以将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组织予以解决。如政府可以通过招标和委托等方式将文化、医疗、环保、养老等部分领域可以交由相关的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功能,既能降低政府的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又能使社会组织通过合理的方式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公共资源,促进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在调查中,6.2%的社会组织曾经有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表明政府正在利用政府采购通过公开竞标、单一来源采购、委托管理、项目申请、意向性谈判、公办民营、民营公助等方式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把相关事务由社会组织接管。此外,政府要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以扩大执政基础和政治合法性,社会组织是公民基于公益或互益的目的而建立起来,代表了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因此,政府要扩大执政基础和政治合法性,就需要社会组织参与政治过程。

(二)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

1、社会组织依赖政府以获得合法性与生存空间

当前,我国对社会组织实行“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即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为本级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此外,还受业务主管机关的管理。因而社会组织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要有业务主管单位,第二,需到民政部门依法登记。因此,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是政府赋予的。

此外,社会组织对政府的政策法规也具有依赖性。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了社会组织的地位与活动范围,使社会组织获得了生存空间。目前,各类社会组织都有相应的登记管理条例。同时,社会组织的发展,还依赖于这些政策法规的完善。社会组织依赖政府政策的制定或变革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即社会组织对政府政策进行游说。经过调查,在2182个进行作答的社会组织中,有141个(6.5%)社会组织曾成功地促使或阻止中央或地方政府实施过某项政策或方针。在全国性的案例中,有著名的始于2003年的怒江水坝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的社会组织参与,因为有“绿家园志愿者”等社会组织的游说与宣传,最终使国务院做出批示,怒江建坝工程被搁置。

2、社会组织依赖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利益表达

“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政治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3]意见表达与利益表达属于同一概念范畴。“一个群体的意见可能由它本身表达,也可能由这个群体中的某个个人或群体外能代表这个群体的个人来表达,但更多的、更有实效的是由这个群体内部发育、产生出来的一定的群体来表达。”[4]利益主体表达的对象是掌握政治资源的政府,希望政府将其意见与要求纳入政策过程,制定有利于其利益于目标实现的政策。“为了有效的平息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就需要建立一种各层级之间通畅明晓的利益表达机制,使每一利益主体不仅能合乎自然地自由表达自己的利益需要,并且能了解洞悉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5]利益表达主体进行利益表达的方式、途径和媒介就是利益表达渠道。

当社会组织想向政府行政机关提意见和要求时,62.4%的社会组织会与政府直接联系,37.6%的社会组织会通过相关中介人物间接的与相关的政府行政官员取得联系。这些中介人物即社会组织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

3、社会组织依赖政府的经济支持以维持运转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经济支持包括对社会组织资金的投入、办公场所的提供、对社会组织的奖励等。在调查中发现,政府资金投入占社会组织2009年全年收入的比例为30.8%,政府资金投入占社会组织2009年全年收入的50%的比例高达57.8%,可见,社会组织对政府资金依赖程度之深。对于社会组织的办公场所,很大一部分是免费借用业务主管单位用房,而且免费租用其他政府机关用房的比例也很高。此外,为推进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会对某些领域的社会组织的活动和服务进行评选和奖励,如黑龙江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民间组织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对社会组织的工作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社会组织予以嘉奖,从而显示政府扶持发展社会组织的决心与力度。

从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以及获取资源能力的现状来看,社会组织所赖以生存的诸多资源面临挑战,然而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往往是社会组织空间拓展所必需的。因此,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一种非对称性依赖关系,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

三、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的路径选择

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非对称性依赖关系虽然有利于社会组织承担部分政府职能,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但是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自主性,不利于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公民社会的形成。因此,要使政府与社会组织各自所需资源和空间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双方作出努力。

政府要实现对社会组织进行服务与放权。政府要转变理念,认识到社会组织是不会与政府对立,应以服务为主取代以往对社会组织以控制为主的管理理念,此外,改革我国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空间,为各自功能的发挥提供制度动力。社会组织要增强自主性与自律性。社会组织要解决对政府的过度依赖,避免自身行政化倾向,不仅要在意识上强化独立性,而且要提供自主治理能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自律与他律机制。总之,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中,双方应该在功能发挥和资源利用上实现各取所需和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HALL R. Organizations: structure, process,and outcomes[M].New York:jersey prentice Hall,1991:278

[2]Judith. R. Saidel.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1, 51(6):543-553

[3][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政策和过程[M].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9

[4]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89

[5]叶富春.利益结构、行政发展及其相互关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36

[6][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 [M].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7-01

护理学专业通过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两种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综合能力。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生直观认识临床护理工作和锻炼护理技能、培养护理意识和自信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实习师资水平不高、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教师与护生之间缺乏沟通、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差等问题,及时发现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深入发掘问题根源及相关因素,并结合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际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帮助护生更好地联系理论与实践、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根本。

1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1.1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或脱节:临床实习环节是护生锻炼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培养实际护理意识的环节,临床实践过程的意义和难度均高于理论学习过程,但又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多基础性的护理常识和操作常识严重不足,很多护生进行外科护理实习时,不知道如何打开无菌包;铺好无菌盘之后,不知道其严格的时间限制;有的学生将无菌盘中的无菌物品取出之后,又将物品放回原处。不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护生普遍在实际临床实习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信心,更使其难以灵活、高效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1.2临床实习师资水平不足:护生对临床护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带教教师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护生最终的临床实习效果。当前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普遍缺乏对护生的理解和换位思考,没有将护生作为临床实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而是简单地为护生讲解和示范。带教教师在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既没有很好地将操作过程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方式结合讲授,也没有很好地协调护理技能与护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没有根据护生实际理论和技能状况切实提升护生的实习效果。

1.3医院和社会影响因素:当前,社会各界对护士的工作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重视,没有为护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之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对工作存在不满情绪,使护生对未来的岗位存在失望和恐惧心理。医院对护生临床实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繁重、紧张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合理编制护生的带教人和实习项目,安排的带教者水平和素质参差不起,护生很多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常处于混乱状态,加之医院过多限制护生实践工作,严重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2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对策

2.1注重临床实习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是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撑,临床实践过程的意义和难度均高于理论学习过程,但又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应将护理工作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分层,依照一定的层次和阶段对护生进行培养和强化。将最具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习前期安排到护生的日常教学项目之中,将于护理实际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安排到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与实际临床实习操作指导有效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护生建立扎实、实用的临床实习理论知识体系,推动临床实习顺利进行。

2.2师资力量合理配置:带教教师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护生最终的临床实习效果。进行临床实习规划之时,应对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和规划。首先,要引入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临床实习带教队伍,结合不同带教教师的特点和专长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实习小组。尤其注重带教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护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对护生的焦虑、恐惧、回避心理及时予以疏导,帮助护生更好地融入到临床实习工作中。

2.3合理安排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时间和资源有限,应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环节有效安排,同时注重对护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意识等方面的重点培养。在护生临床专业课程教育阶段,应对护生每周的授课和临床实习时间合理安排,随着临床实习的进行,逐渐加大临床实习环节的时间比例,视护生实际适应和培养状况适当调整两种教学环节的比重,直至最终实行全面临床实习教学。临床实习中,安排专门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与病患的语言沟通技巧与非语言沟通技巧,逐渐提升护生的护理意识和沟通能力。

3总结

当前的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实习师资水平不高、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教师与护生之间缺乏沟通、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差等问题,及时发现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深入发掘问题根源及相关因素,并结合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际能力,注重临床实习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合理配置临床实习中的师资力量,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环节有效安排,同时注重对护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意识等方面的重点培养,全面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换英.影响护生临床实习后期思想状况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7):1583-158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9.17.051

[2]滕爱林.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73-74.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06.124

[3]王小革,郝秀凤,蔡秀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421-421

篇4

关键词:护理理论 PBL

Nurse 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to search using the PBL the beginning of pattern

Liu Huayu

Abstract:In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development nursing theory teaching,not only is advantageous in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nurses the theory knowledge consolidated;Moreover is advantageous in sharpening students judgment power of thought,the analysis question,solves the question ability and the synthesis quality,will in the future become a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worker for it to lay the reliable foundation.

Keywords:Nursing theory PBL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74-01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以问题为基础,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与知识的“内化”始终贯穿其中。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护理理论是护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当代护理学先进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近几年授课老师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应用PBL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理论教学的尝试,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护理理论指导和改进护理实践,提高其评判性思维和护理临床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1 方法实施

1.1 设计问题,提出问题。

实施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简单介绍理论的基本情况后,提出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认真综合分析,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得到解答。如不同的护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护理实践中如何运用的,等等。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到临床上观摩。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理解和懂得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查阅相关理论最新进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外文水平。

1.2 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为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意识,授课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以临床真实病例为主导的PBL教学法,始终以临床――理论――临床为线索。即对每一个病例从临床表现入手,运用相关理论去评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诊断,指导护理方案的设计。力求使学生每碰到一个病例在运用一般护理程序的同时自然联想到其他护理理论,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其有机的结合,提高护理实践的系统性,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讨论教学要求学生以真实病例为基础,以幻灯片形式汇报病例,随后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综合分析病例特点,列举护理程序的步骤以及对该护理理论的认识和体会,并结合社会、伦理、法律、经济等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所选病例应避免重复,以保证病例的覆盖面和讨论效果。

1.3 总结归纳,点拨提高。

讨论完毕后,由教师对学生所作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点评和总结,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尽解答。对讨论的问题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复习护理理论相关的知识,以及其他学科像公共卫生学、心理学、行为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如:多萝西亚.E.奥瑞姆及其理论发展背景?奥瑞姆自护模式的核心是什么?奥瑞姆和纽曼对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的认识?如何运用西方的护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护理实践?这些问题都由教师给予梳理,形成明确的层次结构关系与理论基础,为更好的指导护理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2 经验体会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研究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个人的特殊需求。临床型护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也是大学服务于社会功能的体现。因此,对于立志临床护理研究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在其对研究生进行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科学研究课程培养后,让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国外的护理理论有哪些,掌握常用的护理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病例(例子)讨论,真正领悟护理理论核心知识、理论基础及紧密联系临床的能力,达到中级职称护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根据导师的临床护理研究方向,以某种疾病的护理为研究材料,运用护理理论作为框架,对其某一方面或某一点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及其研究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在PBL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施者,起着引导与组织的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必须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使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层面;这就要求教师有厚积薄发的功底,并不断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满足PBL教学的需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提倡结合PBL模式,加强对护理学专业研究生护理理论的教育,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护理理论对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对护理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在夯实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临床评判思维习惯。此外,让学生参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不紧使学生明确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巩固和增强专业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护理病例报告的书写要求、护理诊断的用词以及诊断的应用范围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日后成为优秀的临床护理研究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丹,黄文霞,邱雪菡.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05)

篇5

护理职业准入制度要求教材必须满足“双证书”的需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为基点选定健康评估的教学内容,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题量的分析,在系统教学中应侧重病史采集、社会心理评估,在规范、有序的身体评估中,侧重一般状况和周围血管的评估。同时,实验室标本采集方法、检查报告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也要重视。健康评估是基础护理学与临床护理学的桥梁课程,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出发,进一步细化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完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全面评估能力提供依据。症状作为评估对象健康状况的主观资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症状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由此发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对形成护理诊断、指导临床护理起指导作用[2]。从表1可知,症状评估在历年实践考题中至少出现5道题,2014年高达10道题,但中职健康评估教材中缺乏相关的系统内容,而是以散在形式出现在内科学护理的相关章节中,导致健康史评估教学空洞、晦涩,在问诊实践中无从入手,问诊资料难以收集,对评估对象的信息判断不准确,影响评估其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观察、预防的潜在性健康问题。因此,尽管健康评估在内容上和其他课程有交叉和重叠,但在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症状评估在健康评估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学能力

健康评估旨在训练学生从护理角度评估病人状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结合护理相关信息确认护理诊断和监测、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培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与诊断学课程有着根本的区别。而健康评估教师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专职教师,缺乏护理的基本技能训练,常忽视护理诊断的重要性,难以体现护理程序的特点。健康评估增加了社会心理评估内容,且这部分内容的考题逐年增加,2013年高达8道题,但部分学校将这部分内容调整为自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仅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而且拓宽知识面,增加心理学、社会学等有关知识,从护理角度提出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内容,克服教学中重视身体评估而忽视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倾向,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现代护理观念,从而具备整体护理实践的能力[3]。

3强化实践教学,实现校院合作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型题占60%,说明试题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考试,而是更倾向于病例分析,除了以往对知识点的传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对重点内容开展多案例示范教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为基础,密切联系临床实际,训练学生在面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灵活多变的思维,强化实践教学,强调校院合作,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学做练一体化[4]。

3.1情景模拟与案例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练习,即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如学习收集健康史资料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交流收集病史,同时获得病人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仪表礼仪、沟通交流技能、护患关系和医学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景,设计好病人的基本资料,由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景、在疾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从而准确获取资料,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表1中可以看出,身体评估是健康评估的主要内容。身体评估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但学生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少。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观看视频材料,搜集操作要点和容易产生错误的操作,分组讨论练习;上实验课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分组互换角色练习,掌握正常体征;利用仿真模拟病人体验异常体征,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3.3课堂教学与课间医院见习相结合

篇6

关键词:能力培养;生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生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使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从问题开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注重学生实践操作,从而提升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理学基本理论,并具有扎实的实验技能,最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一、实施问题为驱动

以往教师会在课前告诉学生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而学生执行得又不好,这样实验的效果就不佳。因此,在实验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提问相关理论知识,把这些知识进行渗透。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实验和理论知识是联系起来的,理论知识可以解释实验现象,实验也可以验证理论。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在实验内容中渗透理论知识,提出相关问题,把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实效,并让学生学会动脑,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的实验时,首先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引起尿量和血压变化的药物和方法有哪些?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休克症状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开始时,让学生观察生理状态下的尿量和影响因素、药物对尿量的影响,然后准备模型,再观察血压下降尿量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病的发展过程,然后知道用什么药,使理论知识与实验联系起来,提升学习积极性。对于休克的治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订用药方案进行实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方法,并找出失败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实验,激发了其参与实验的兴趣,也助推了实验的效果。

二、开展设计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注重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这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保存一些经典的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同时也要对实验进行创新,重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开展医学设计性实验,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对典型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刺激与反应”的实验中,腓肠肌标本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在实验设计中就有学生抓住了这一点,强调对骨神经、神经肌接头和腓肠肌的兴奋性的观察,这样就可以探知标本失活的原因。实验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索,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发展。

三、注重技能性操作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也应不断进行改革,同时患者的健康意识也在加强,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要求,特别是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变高。因此,护理教育正在面临挑战,这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操作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的工作。为此,生理学实验教学应结合专业培养的需求,运用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学习,提升护理技能。比如,心音听诊、血液测量、血型鉴定等,这些操作需要同伴进行教与学的配合。在各种操作技能成熟以后,可以从学校向社区服务延伸,使教、学、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健康意识。学生进行社区医疗服务,有了实践的环境,能够实现护理操作,符合护理专业的要求,也让学生的临床经验丰富起来,从而尽快适应护理工作。

总之,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将来的护理工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和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老年护理教学 实践能力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2-01

我国是老龄化人口较多的国家,因此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士的需求不断增多,面对庞大的老龄化人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等一系列老年护理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老年护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求老年护理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提高老年护理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对养老认知的理解。

一、老年护理教学的含义

老年护理是将人体机能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运用于老年护理中,进而研究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及身体的科学体系,老年护理教学是基于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将大量研究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相关老年护理教学的经验传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老年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实操。进而培养我国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来更好的应对老龄化对护理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老年护理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对护理的主要需求点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我国传统的故土难离思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寻求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是这些老人有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这类老年人主要有这几种对象来照顾:配偶照顾、子女照顾、保姆钟点工照顾。我国目前大多数老人由家人照顾,因此家属的负担较重,因此需要来自护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1]。

三、老年护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是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根本,如何能够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及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相关研究阐述。

1.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分析目前所需的老年护理专业型人才的特点为理论知识强,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护理中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关键的是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课的传统意识。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学生由于盲目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求得高分,忽略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从事到护理行业中将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哲学上说“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存在”,因此只有教者与学者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实践的机会,重视实践的成果,故而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通过教学讲座、职业宣讲等活动请专业的护理人才到学校来进行宣导,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去模范的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及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完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学校以建设校园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校外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场地、目标和实践等教学规范性元素,结合自身教学能力,重视当前市场实际人才需求,运用工作岗位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及实践过程给与科学的评价与改进方法建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模拟养老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而言之,学校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基地建设,及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加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等等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3.重视校企合作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护理能力为根本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由于校内实践基地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不充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故而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场,通过给与学生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需护理老人。学校也可以通过和相关老年护理机构学习对了解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2]。学生在老年服务机构中得到指导与帮助,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落实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广西中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了老年公寓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老年公寓的规划与发展作为学院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将学校与企业融合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老年公寓和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老年公寓对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的功能,对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公寓提供人才知识及技术保障,从而达到校企的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校企合作形式需要进行借鉴的方式进行实施,寻求符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结语

在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的今天,培养合格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老年护理人才至关重要,针对国家大力展开老年护理的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完善老年护理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新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令磷.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4(8):11-12

[2] 余昌妹.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5):12-13

篇8

指明坚实理论基础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总结近三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显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恐慌疾病,质疑医护工作者,甚至不配合治疗或者有更过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而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由于医学基础知识的贫乏,在为患者做相应护理活动指导时表现出不自信,甚至在患者提出疑问时回避的态度都是临床加剧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重点说明该理论知识怎样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合进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将目前临床常见的患者被动的“被护理”局面转变为患者积极主动地要求被护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焦虑,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解男性尿道三处生理狭窄时,可适当说明操作者在导尿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不适感给予理解和安慰,同时向患者说明操作区域的生理结构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这样患者就会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接受导尿,也不会再发生自行将导尿管拔出造成黏膜损伤等后果。在患者的充分信任下,自信满满地操作,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或医学相关院校的学生生源来自于高考,这样就决定了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角色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大一新生的眼中,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人体解剖学,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专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必要适当说明护理对象、环境中的特殊工作方法,态度及认真严肃程度。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始注重良好的仪表、语言沟通的技巧、服务的意识等健康教育。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在还没有接触到基础护理课程时,就已经对医学基础课的枯燥、繁杂而厌烦。学生很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看到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子,很难理解护理工作是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接受这些重要又好像没什么大用的枯燥理论。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健康教育,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热情精心地服务患者,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3结语

篇9

[关键词] 病例导入 外科护理 教学效果

“病例导入法”是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case based study,CBS),它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其核心思想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1]。外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病例的病因、诊断、典型临床表现后,提出适当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笔者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三年制护理班学生共100名。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名。2 组学生均为高中毕业,女性,平均年龄19岁。学生的智力、年龄、文化基础无明显差异,入学成绩及前期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资料采用杨艳玲、陈长香编著的,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A组采用传统讲授的形式教学,B组采用“病例导入法”教学。每次教学时间为90min,每周授课3次,为期4周。教学内容为“腹部外科各种疾病的护理”。2组授课教师相同,严格把握大纲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A组教师按照教材顺序,从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全程讲解这种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B组则由教师从临床收集资料,准备教学病例,病例选择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已学习掌握的知识结构,典型生动的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的融合到病例之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上理论课前1周,把案例资料和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和查阅有关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课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典型病案,然后逐个地提出问题,让每组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看法,并模拟整个诊断、治疗、护理的过程。老师暂不予点评,而是由此导入教学目的和内容,并提醒学生带着疑问听老师的讲授。

3.教学效果评估

为了客观评价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效果,我采用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和问卷调查分析两种方法检查实验结果。(1)课堂教学效果分析采取小测验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腹部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相关知识学习结束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小测验,题目围绕教学大纲根据本系统知识点编定,主要考查学生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该系统内容的掌握和简单的临床思维能力。(2)问卷调查分析由教师列出调查项目表,在本章节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发给B组学生,由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共发出50份,收回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1.教学结果:见表1。

2.测验成绩比较:见表2。

3.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见表3。

三、讨论

我国的医学教育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但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且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导致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病例导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护理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两组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A组课堂气氛较平静,提问较少,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完全按照教材内容作答,很少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去查阅相关资料或相互讨论,学生也很少提出问题。B组学习气氛热烈,学生踊跃发言。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查阅参考书,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话题涉及本单元各个疾病的护理,并能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总之,病例导入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学习当成一个“设问―质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学生精力集中,教学效果显著,符合现代教育理念。[1]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将病例导入法合理地应用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过程,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病例导入法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提高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秋爱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

[2]郑蓉典型病例导入法在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

[3]邱敏,黎燕病例导入教学结合传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

篇10

项目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求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计项目

我们对产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了项目教学的尝试,根据产科护理学课程目标,将产科护理学分为三大项目:产前检查的护理、正常分娩的护理、正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通过这三大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生理和病理情况下,产妇和胎儿、新生儿的护理。

2 设计内容纲要

每个项目都规定了适用对象,根据调研论证,产生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课时,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

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制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完成该模块的操作,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规定了一些拓展知识。

3 设计技能考核要求

根据各项模块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明确了具体的考核标准,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都要进行1次学生互评与教师的评价,评价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每项考核实践占60%,理论占40%,总分80分为通过,不合格者进入下一轮补考,学期结束前进行所有项目的综合考核。

4 设计具体的实施过程

4.1 首先妇产科护理学的任课教师根据项目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安排和组织教学。如项目产前检查的护理中有三大模块,其中模块一是骨盆外测量,进行这一模块的学习。(1)先制定好学习目标:理解骨盆外测量的目的,会准备骨盆外测量的用物,掌握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根据测量所得的结果能准确的分析骨盆的三个平面,并且能进行健康宣传教育。(2)制定好工作任务,独立完成用物准备,熟练规范的在人体上进行骨盆外测量。(3)制定好相关的实践知识,人体体表的骨性标志,如髂前上棘,髂嵴,第五腰椎,耻骨联合上缘等。(4)制定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知识。(5)制定好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骨盆内测量。

4.2 根据项目的目标制定好项目任务书。在项目任务书里,明确该项目教师讲授和演示的内容,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制定该项目的整体安排及各模块训练时间与内容。

4.3 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4.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同学们完成完整的项目,在实践的同时,渗透理论知识,做到实践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有机地统一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