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1 16:1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递包装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快递包装管理办法

篇1

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为了进一步健全快递安全防控体系,夯实快递安全基础,提升快递安全生产操作水平,国家邮政局日前正式《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邮政行业标准(YZ 0149-2015)。该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规定了快递安全生产操作的基本要求、收寄安全生产操作、分拣安全生产操作、运输安全生产操作、投递安全生产操作、重大活动时期安全生产操作及安全事件处理等要求,适用于快递服务组织从收寄到投递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操作。

《规范》明确了快递企业应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对快递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坚持文明操作,避免违规操作。《规范》同时强调,对于属于禁止寄递物品的快件,快递企业应坚持“即查即停”原则,即在整个快递生产环节中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对该件进行操作,并按法律法规和邮政管理部门关于禁止寄递物品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确保寄递渠道安全。

为保障收寄安全,《规范》提出,收寄快件时,快递业务员应按照《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提示寄件人如实申报所寄递的物品,并根据申报内容对交寄的物品、包装物、填充物等进行实物验视,确保所寄快件符合要求。《规范》还明确,快递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对快递运单信息进行核对。接单时,应提前告知寄件人相关要求,寄件人拒不配合的,快递业务员应拒绝收寄。

“以人为本”是《规范》坚持的另一个重要原则。《规范》明确,快递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安全管理等活动时,应优先考虑保障快递业务员、用户及公众的人身安全;在快件操作过程中,若发生安全事件,应将保证人身安全作为第一要求。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的制定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安全为基,着力建设安全邮政的有效抓手,有利于夯实行业安全基础,完善行业安全生产体系,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水平,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

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快递经营行为,保障快件寄递安全、信息安全、公共安全,促进本市快递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快递活动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快递安全管理按照预防为主、规范经营的原则,建立企业负责、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市邮政管理部门及其所属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快递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和快递安全管理统筹协调工作。

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快递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工商、商务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从事快递经营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快递企业”),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快递业务。

从事国际快递经营业务的,还应当遵守有关海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六条在本市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符合标准的快件处理场所;

(二)符合标准的快递营业场所,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

(三)符合本市运输标准的机动车辆;

(四)能够提供寄递快件的电话查询服务,具备快件跟踪查询的信息网络系统;

(五)通过资格认定的快递业务员的比率不低于40%;每个营业场所配有2名以上通过资格认定的快递业务员。

第七条采用商业特许经营形式从事快递经营业务的企业,应当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并签订书面特许协议,特许人应当在协议签订后15日内到邮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快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快递安全保障和协查通报制度。

快递企业和用户应当遵守国家关于信件专营和禁止、限制寄递物品的相关规定,不得寄递易燃、易爆、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不得寄递。

第九条快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快件进行验视、机检、巡检、抽检等形式的安全检查。具体办法由市邮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制定。

第十条快递企业在收寄快件时,应当提示用户如实填写快递运单,对信件以外的快件,应当当场开拆包装验视内件,符合寄递规定的,加盖收寄验视戳记。用户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

快递企业接受网络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经营者委托提供长期、大量、多次快递服务时,可以与经营者签订安全保障协议,采取其他方式验视内件,保证快件寄递安全。

第十一条从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的快递企业,应当在快件处理场所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安排具备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对从外埠进入本市的快件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第十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举行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递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寄递快件、对快件进行集中安全检查。

第十三条快递营业场所、快件处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快递服务标准的规定设置,并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交寄、分拣、储存等环节,并保证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监控资料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0日。

第十四条快递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具备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快递企业应当加强对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教育和从业考核,建立快递从业人员档案制度,完善快递从业人员信息登记。

第十五条快递企业应当制定快递安全操作标准和流程,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快递从业人员对危险性物品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

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按照职责对快递企业进行业务指导。

第十六条快递企业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并报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快递企业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递企业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影响快递时限或者涉及快件寄递安全的,应当及时告知用户。

第十七条快递企业应当按照操作标准分拣快件,不得在露天场地分拣快件。

第十八条运输快件的车辆应当符合本市道路交通运输和货物运输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并采用统一的快递运输专用标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交通状况,为快递运输车辆提供通行便利。

收寄和投递快件的车辆应当封闭,标明快递企业标识,并符合本市道路通行要求。

第十九条快递企业寄递快件需要进入社区、高等院校时,相关单位应当提供车辆通行和临时停放、快件派送等便利条件,快递企业应当遵守社区、校区管理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实物及电子数据档案管理制度,采取技术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不得泄露用户信息。

快递运单的实物保存应当满足快递服务标准规定的档案保管期限。保存期满后,按照规定集中销毁。

第二十一条快递企业应当诚信经营,妥善处理用户对服务质量提出的投诉意见。用户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邮政管理部门申诉,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并自接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做出答复。

第二十二条邮政、公安、国家安全、海关、保密等部门应当建立本市快递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快递安全的监督检查。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市快递监管信息平台,加强对快递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并纳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布。

邮政、公安、国家安全、海关、交通等部门应当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快递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四条快递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快递行业安全规范,为企业提供快递安全培训服务,提高快递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促进快递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五条因经营纠纷或者发生治安案件造成快件滞留的,快递企业应当及时处理,避免快件寄递延误;未及时处理的,邮政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快递企业及时处理;涉及治安案件的,公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特许人未办理备案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一条,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未执行收寄验视制度的,由邮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进行处理;未按照规定加盖收寄验视戳记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未按规定进行集中安全检查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未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者监控设备未正常运转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在露天场地分拣快件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快递企业违法提供用户信息的,由邮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未按照规定集中销毁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快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看了“快递安全管理办法”还看了:

1.快递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2.快递公司管理规定3篇

3.物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4.最新快递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5.公司收发快递管理规定范文3篇

篇2

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4122.1-1996规定,包装的概念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因此,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以环境和资源为核心概念的包装设计过程,具体来讲,是指选用合适的绿色物流包装材料,应用绿色工艺手段,并且为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进行结构造型和美化装饰的设计。

快递商品包装形态为固体形态,形状为盒子、袋子、圆桶等,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瓦楞纸、塑料编织袋、泡沫板、胶带等。目前我国对快递商品包装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即按照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层次原则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处置策略上按照事先预防,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废弃物,然后减量和重复使用,可以循环回收的进行回收,在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最后进行如焚烧发电等的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快递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由于网购和电商的崛起,快递业髙景气增长,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增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75亿件,同增34%。不过快递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商品损毁、快递延误、投递服务等。而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据国家邮政局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而其中的大部分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这些造成了诸如消耗过髙、污染加剧等很多的环境问题,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而进行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能够在保证快递运行高效的同时,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大力发展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国快递商品包装问题分析

2.1 快递商品包装缺乏政策法规及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存在的快递商品包装无证生产、包装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能进行严格的规范,给用户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例如客户在拆快递包装时出现的皮肤过敏甚至染上疾病等问题,而且不是个例。

2.2 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与快递业发展不协调

在我国快递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则远没有跟上快递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从而出现如过度包装、包装品种少等问题,现今最普遍的是过度包装问题,发件方为了更好地保障重要物品的安全以及更牢靠的固定快递单,用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及辅助物,如有的快递纸箱中填充了大量的缓冲袋、气泡袋、塑料薄膜等,而这些包装一到达收件方手中,基本上都变成了废弃物,造成过度包装的问题;另外就是包装品种少往往会造成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满意度不髙。

2.3 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

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回收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回收快递商品包装成本大,而在我国的包装行业,国有、大型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多却分散,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回收包装企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快递商品包装回收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成形的回收体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不能回收而被焚烧或掩埋,从而造成了废弃物材料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4 快递商品包装材料不可降解

快递商品包装中,可降解包装的价格大概为不可降解包装价格的四到五倍,因此,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快递企业普遍使用的是塑料袋、胶带、气泡膜、塑料填充物等均由非可降解材料制成。近些年快递商品包装的消耗量堪称天文数字,2014年全国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67亿个包装箱、114.5亿米胶带、20.1亿个内部缓冲物。这些包装物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并且是不可降解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我国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建议

3.1 加快出台快递商品包装政策法规、安全标准

运用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快递商品包装进行规定。第一,国家应针对快递商总包装的特征,对包装材料进行规范,禁止三无包装进入这个市场,禁止使用无证生产、有毒的材料作为生产原料,并对快递商品包装挥发性气味中的相关成分进行限制。第二,应要求快递行业实行包装物安全警示制度,在包装上标注制作材料、生产商家、监督电话等信息,方便收发快递人员监督,保证收发快递人员的安全。

3.2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可以对发件方或快递公司职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努力研发快递商品包装的新工艺、新材料;另外还需要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包装外形是包装品种的一个主要方面,外形要素包括包装展示面的大小和形状,应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创造品牌个性;快递包装要杜绝过度包装和夸大包装;加大力度发展系列化快递商品包装外形设计,增强可拆卸式包装设计的研究,以便收件方能很容易地拆卸包装,从而节约包装材料,阵低包装成本,减轻环保的压力。

3.3 政府、社会对回收包装企业进行扶持

政府方面,可根据回收包装企业对包装废弃物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可以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政府指导,行业引导,各个物流公司及包装企业协商成立包装理事会,促进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从而形成产业化运作,改善环境,提髙资源利用率。另外,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及专业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使收件方能够将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非常方便地投送到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

3.4 合理选用快递商品包装材料,开发新材料

开发新的快递商品包装材料,新材料要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出台政策鼓励少用原材料,在包装设计开发上尽量选用天然生态的、易分离、轻量化、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加强绿色油墨、绿色助剂等包装辅助物的开发。需要大力推行和应用环保可降解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替换原来的不可降解包装。例如现今有的酒类包装用秸秆作为原料制作,特点就是强度高、方便运输、环保,并且成本低。

3.5 借鉴发达国家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经验

篇3

关键词:企业;物流快递;发展对策

一、物流快递企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世界快递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中国第一家快递企业成立于1979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缩短时间与提高物流效率成为各国公司发展的重点。快递依据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路传输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为企业提供快捷的服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2005年12月,中国按照WTO协议全面对外资开放物流及快递业。目前我国物流快递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形成了国营、民营、外资等多种成分的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目前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2000多家,而分支机构更多达5000多家,此外不少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也涉足快递业务。目前国内大小快递企业3万多家,目前主要由国企、民营与外资三大体系构成。中国通向国际的快递以DHL、FedEx、UPS和TNT等外资为主,国内快递主要是以国有快递企业为主导、民营为主体的架构。其中城市内快递,民营约占90%,省际间快递民营约占50%。国内快递市场处于供大于求,国际快递供求平衡,竞争的焦点是速度与价格,我国物流快递企业急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二、物流快递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物流快递企业管理落水平低。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由中国邮政部门为主,占据40%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由民营和港资快递企业组成。民营企业中的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发展到有一定规模与影响力度,但绝大多数快递企业规模小、分散、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业务开展基本上依赖于国内市场,在通往国际市场的快递业务,除了中国邮政EMS控制了一小部分国际快递市场,其它快递企业都是依靠DHL、FedEx、TNT和UPS四大快递巨头寄往国际市场。由于多数民营快递企业采用的是制营业网络或直营混合网络,很难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信息系统的落后常常无法实现主要地区运费的到付服务,使业务的发展受到限制。目前我国快递企业主要是靠人工操作,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依赖于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使操作时间过长,降低了货物的周转速度。

2.多数快递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缺乏与服务能力有限。快递企业是资金投入比较大的行业,国外快递巨头每年都以几十亿的投入来扩大和完善服务,我国的中小型物流快递企业基本上都是规模比较小和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基本都是依靠企业自己解决,在融资方面渠道单一,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直接困扰企业的正常发展,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快递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快递格局,条块分割严重,企业之间缺乏整合,以及科学的集约化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3.物流快递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物流快递企业人才不足与人才素质水平低,是制约物流快递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物流快递企业的多数工种岗位,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技术含量不高,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一般文化程度是都可以操作的,所以一般的中小物流快递企业多数员工的文化层次不高,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也降低了与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力。另外,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因此,丢件、盗件、抢件、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和频繁遭到投诉。

4.物流快递企业的税负与运营成本较高。由于物流快递企业承担的税费还比较高,物流快递企业主要依靠增值服务来寻求生存与发展,由于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员工支付较高的工资与各种保险,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不少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只能通过涨价来达到利润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物流企业提供运输、配送、装卸、搬运等劳务取得的收入,按“交通运输业”缴纳营业税,税率为3%;物流企业提供货代、仓储、包装、物流加工、租赁等业务按“服务业”税目征税,税率为5%,如果加上其它重复的计税使物流快递企业入不敷出。

5.快递企业之间低价竞争恶性循环。目前物流快递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主要表现在是低层次的、无序的、亏损的、自杀性的竞争,竞相压价与相互争夺市场,2005年时,不少快递企业都能获得超过30%甚至更好的利润,但在到了2010年,快递企业的利润能维持5%已经很不错了,如果快递公司都按规定为员工交足所有的保险金,以及保证员工的基本福利,大部分快递公司就要亏损运行。到目前,很多快递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竞相压价的情况下和不堪重负自动退出了快递市场,

6.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与导向较弱。快递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而且以中小企业为多,在邮政法颁布后,“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150克以下的信件(包括商业信件)作为邮政企业专营,非邮政企业从事信件、包裹等业务,需要取得邮政监管机构的许可。150克以下的商业信函涵盖了民营快递的绝大数业务,如果该业务由邮政专营,意味着大批民营快递公司将要灭亡,EMS将成为市场的主角。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就直接意味着目前快递市场上,那些非邮政速递企业收寄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都属于非法行为,这对于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三、我国物流快递企业发展的对策

1.提高物流快递企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目前除以部分物流快递企业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外,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处于较低的管理水平中,需要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物流快递流程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快递企业要走联合发展之路。随着外资快递巨头的大规模进入和民营快速的迅速崛起,加剧了快递市场竞争的格局,众多的中小快递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特别是快递企业的技术装备还不是很高,长期受到资金、技术与人才不足的困扰,多数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很难能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大力开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发挥各自的实力水平、通过进行很好的合作、优势互补、携手共同开拓市场,共同促进各自的企业快速发展。

3.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运作效率。目前具有一定规模水平的快递企业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与网路传输技术,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跟踪定位、条码扫描技术等,顺丰速运公司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正在准备进军美国市场;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也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立快递用无线条码数据终端系统。对于大多数中小快递企业,由于没有能力投资兴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可通过租用社会的系统平台,社会为其开发应用的软件,保证企业的顺利进行。

4.完善标准和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物流快递企业涉及部门多、环节多、信息传输、语言交互、订单处理、作业标准、客户服务体系等诸多的因素制约,需要从整体上规划设计,出台制定标准支持企业快递业务。采用统一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文本,制订科学的内部财务结算标准和分拣作业标准,实现计算机辅助快件查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重视快递市场的制度化建设,要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和监督,根据不同竞争对手和客户采用不同的竞争手段,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差异化服务。

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国际运输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形式设立的接受进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

第三条外商投资设立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国际货运企业由商务部负责审批和管理;外商投资设立经营其它业务的国际货运企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本办法实施前已设立的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如不从事国际快递业务,其变更等事项由注册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

第四条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规章,其正当经营活动及合法权益受中国法规律的保护。

第五条外商投资者可以合资、合作方式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自*年12月11日起,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货运企业。外国投资者可以收购股权方式收购已设立的国际货运企业,但股权比例以及投资者资质须符合本规定要求,涉及国有资产须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六条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美元。

第七条经批准,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可经营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订舱(船租、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

(二)货运的监装、监卸、集装箱拼装拆装、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

(三)报关、报验、报检、保险;

(四)缮制有关单证、交付运费、结算及交付杂费;

(五)国际展品、私人物品及过境货物运输;

(六)国际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

(七)国际快递(不含私人信函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公文的寄递业务)

(八)咨询及其他国际货运业务。

第八条从事信件和信件性质物品(不含私人信函和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公文的寄递业务)国际快递业务的企业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向邮政部门办理邮政委托手续。

第九条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就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呈报第十条规定的文件。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自收到全部申报文件30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经审查的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根据本规定第三条及其他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超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对报送文件进行初审后,自收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上报商务部。商务部应收到全部申报文件60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经审查批准的,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需提供如下文件:(一)申请书;(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设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的合同、章程,外商独资设立国际货运借企业仅需提供章程;(四)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各方董事委派书;(五)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六)投资者所在国或地区的注册登记证明文件及资信证明文件。

第十一条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正式开业满1年且注册资本全部到位后,可申请在国内其他地方设立分公司。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应在其总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分公司民事任由总公司承担。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每设立一个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分公司,应至少增加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如果企业注册资本已超过最低限额,超过部分,可作为设立公司的增加资本。

第十二条申请设立分公司,应向总公司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总公司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征得拟设立分公司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同意意见后批准。根据本规定的第三条及其他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超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权限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在初审后将全部申请材料及拟设立分公司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同意意见函上报商务部,由商务部负责审批。审批程序时限同第九条。

第十三条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设立分公司需提供以下文件:(一)申请书;(二)董事会决议;(三)如增资,需提交有关增资的董事会决议及增资事项对合营合同、章程的修改协议,外商独资国际货运企业仅需提交章程修改协议。(四)企业验资报告。

第十四条鼓励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民间团体及同业行会,自觉接受同业监督和指导。

第十五条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大陆投资设立国际货运企业,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六务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增加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参照本规定办理。第十七条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企业的备案工作由商务部统一负责,具体事宜由商务部另行通知。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年12月11日施行,原《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2002]第36号)和《〈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商务部令[2003]第12号)一并废止。附件为了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鼓励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从事国际货运业务的企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按排》及其补充协议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现就香港和澳门投资者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业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合资、合作、独资的形式设立国际货运企业。

二、符合条件的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设立国际货运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营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二)经营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

(三)经宫陆路国际货物运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0万元人民币。经营前款两项以上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其中最高一项的限额。

三、香港服务提供者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设立的国际货运企业在缴齐全部注册资本后,可申请在国内其他地方设立分公司。每设立一个分公司,应当增加注册资50万元。如果企业注册资本已超过最低限额,则超过部分,可作为设立分公司的增加资本。

篇5

关键词: 快递; 环境; 并购; 模式.

1 中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国际快递业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美国, 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运输公司作为国际快递企业的代表至今活跃在快递舞台上。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多样化, 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加快捷、 安全的物品传递服务; 同时, 不断改善的交通状况及信息管理技术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可能, 中国快递业由此应运而生。 1980 年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 (EMS), 1993 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 长三角成立, 1994 年初宅急送成立于北京。 随后国际快递巨头也纷纷通过合资、 委托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5 年12 月, 按照 WTO 协议内容, 国内物流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 国际快递企业加快了中国市场的布局。

如今国内快递市场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一类是外资快递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 雄厚的资金以及发达的全球网络, 占据国际快递业务的 80%。 第二类是国有快递企业, 依靠其背景优势和完善的国内网络在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类是本土民营快递企业, 目前主要有: 提供高端服务的顺丰速运, 提供中端服务的邮政 E 邮宝、 宅急送、 全一快递, 另外就是提供经济型服务的申通快递、 韵达快运、 圆通速递、 天天快递、 汇通快运等。 其中提供经济型服务的国内快递民企规模较小、 管理比较混乱, 但其经营灵活, 服务性好、 且价格较低, 赢得了大量的国内业务。 国家邮政局 2012 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 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达 70.3%①, 在这一领域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快递巨头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区隔。

2 国内快递行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2.1 网购的快速发展带给快递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2 年 3 月 1 日知名研究咨询机构 IDC 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 数据显示: 2011 年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 7 849.3 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 66%, 但仅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 3%左右。 IDC 预计到 2015 年, 这一比重将提升至 7%,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突破 13 万亿[1]。 如此大体量的增长, 无疑将带给电子商务相关行业极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网购货物具有多样化、 小包装的特点, 其线下物流主要通过快递服务实现。 数据显示: 全国快递业三分之一业务量由网购带动[2], 网购配送无疑已经成为国内快递业的最大业务来源。 但是国内网购的快速发展在带给快递业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对其形成了挑战。

2.1.1 加盟制的产权结构无法提供令电商满意的快递服务.

据快递咨询网的调查统计, 自 1980 年 7 月 15 日我国第一家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 在 30 多年里快递企业已经发展到 15 000 家以上, 从国家邮政局和各省邮政局取得快递经营许可证的也有 8 000 多家②。 其中,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快递品牌只有 25 家, 他们的自营连锁公司和加盟连锁公司达到 11 000 家, 加盟制企业占到国内快递企业总量的 73%[3]。 加盟制的组织结构具有利益多元化的特点, 这种结构在帮助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完成快递网络布局后正在暴露其一系列弊端: 管理效率低下、 以降低成本为导向, 运营不完善导致意外、 服务标准无法统一等, 最终呈现给客户的就是 “低品质的服务” ———快件延误、 破损、 丢失等经常发生。 当网购快件迅速增加, 快递业务量日显饱和后, 这些矛盾愈加突出。 2011 年 6 月 22 日, 国家邮政局公告, 取缔 56 家违规快递企业, 其中涉及中通、 申通、 韵达等多家大型快递企业。

2.1.2 在价格的决定上逐渐丧失话语权.

网购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快递的发展速度, 快递服务供不应求, 按照经济学理论, 此时为卖方市场, 但是从事网购快递服务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价格的决定上丧失了话语权, 几次涨价都流于形式, 快递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国内快递企业基本集中在业务量的近 96.5%, 但收入占比仅为 66.5%国内业务市场③。 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去年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 24.6 元, 比上年末降低 1.2 元。 其中异地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为18.8 元, 比上年末降低 1.4 元④。 这种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状在当前快递公司与网购的业务合作中频现。 这种悖论出现的根源可能在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在网购快递服务供应市场上的过分集中, 服务产品差异化缺乏、 服务市场严重重合, 导致多方只能通过价格战保住市场, 利润空间被挤压就是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 因此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 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对于社会快递总成本的节约和行业利润的增加都是有益的。

2.1.3 电商染指物流, 对快递企业构成威胁.

近两年来, 不断有电子商务企业尝试进入快递行业, 如京东商城 70%以上的业务可以实现自主配送, 当当网也在全国数个地方自建配送中心, 京东商城、 凡客诚品等自建物流的电子商务企业, 也已经向国家邮政管理局递交了 “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申请。 阿里巴巴也提出 “大物流计划” 欲整合网购快递业。 据业内人士分析: 电商自建物流的根本原因则是全国布局的战略选择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意图。 由此可见, 电商自建物流立意深远, 并非权益之计。 这种由电商启动、 为网购量身订做的物流投资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部分替代现有的外包物流。 2010年以来电商大规模自建物流所带来的跨界竞争正给民营快递企业带来威胁。 此外, 联邦快递 (中国) 有限公司和优比速 (UPS) 包裹运送 (广东) 有限公司已经向国家邮政管理局申请经营国内快递 (信件除外) 业务, 即将名正言顺进入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 由此可见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2.2 加盟制为主的民营快递企业遭遇融资瓶颈.

根据邮政总局统计, 截至 2010 年底, 快递独立分拣中心达到 2 176 个, 营业网点达到 6.4 万处, 比上年末增长 84%, 其中大部分属于非直营的特许加盟网点[3]。 为了满足电商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 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起来的民营快递企业也在寻求提升, 期待资本的进入, 但目前看来这条路并不好走, 无论是上市还是其他途径的融资都不顺畅。 首先分析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尚没有一家快递企业上市, 而拥有直营网络的几家快递企业, 天津大田之前被联邦快递收购了, DDS 倒闭了, 顺丰、 宅急送等有实力上市的中国快递企业屈指可数, 特许加盟制的民营快递在当前看不到上市融资的希望。 其次分析其他途径的融资,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大热, 快递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申通等知名快递企业也多次传出有财团入股或并购的传闻, 但是民营快递企业家族式的企业基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部资本的介入。

2.3 快递评级制度的出台使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2011 年 8 月底, 国家邮政局 《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中国快递协会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又公布了《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实施细则》。 中国快递协会将邀请相关专家和消费者代表等组建全国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根据各家快递企业的服务水平、 人员素质、 服务时效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定。 评定结果将分为五星、 四星、 三星和二星 4 个等级。 快递企业等级评定的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后, 快递企业积极准备以获得一个好的等级评定。 因为等级的评定将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 等级高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订单与品牌认知度,相反, 排名靠后、 等级低的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难度将加大。 该实施细则出台后, 业务规模大、 服务水平高的快递企业将得到高的评级; 而规模较小的企业若想得到较高的星级, 势必要扩展规模并提高服务水平。 这也是激发排名靠后、 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积极参与并购的原因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 快递行业正在经历着网购井喷, 快递供求不平衡所带来的消化不良; 电商进军快递行业、 外资快递巨头获准进入国内快递市场又使其腹背受敌; 管理部门的评级制度, 逐步规范的行业规定, 加上融资难使这一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1 年 6 月国家邮政局审议 《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成为网购冲击下快递行业变革的突破口。

3 快递行业并购的有利因素分析.

3.1 行业特征为并购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快递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 快递企业之间的整合可从多方面产生管理协同效应。 首先, 快递企业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延伸快递网络, 由此提高企业业务量并增加业务收入。 其次, 快递企业整合可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特别是知名的大型快递企业整合小型快递企业之后, 可以使大企业的品牌、 声誉等无形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最后, 快递企业整合可优化快递员、 车辆配置, 提高企业揽收、 投递效率,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快递行业的这种行业特征, 决定该行业应具有适度的集中性, 以美国为例, 其快递市场份额基本被三家民营快递公司所瓜分。 相关数据显示, UPS 占 51%的市场份额、 联邦快递 (FedEx) 占 31%、 美国邮政占 13%。 因此运用并购手段推动民营快递业整合重组将成为国内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行业前景为并购提供动力.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珠三角、 长三角、 京津塘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商业氛围成为众多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发源地。 近年来新起的网络购物市场, 更为快递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国家邮政局的 《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分析得知 (见表 1), 2008 年至 2011 年,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均以两位数的比率增长, 2011 年这一比率更是高至 57%; 而快递业务总收入在邮政行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也随之逐年增长, 几乎占据半壁江山[4]。 未来两年, 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有望突破 10 000 亿元 (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5%以上), 这为快递行业带来广阔的业务空间, 提供了并购的动力。 快递行业在国内正在经历一场由 “暗流涌动” 到 “全速前进” 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将成为必由之路, 而 “并购” 的目的正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3.3 政策调整为并购提供机遇.

1986 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下称 《邮政法》) 对 “快递” 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 “否定” 到 “承认”, 再到 “规范和鼓励” 的转变。 1986 年颁布的 《邮政法》 规定: “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 这一规定使快递企业长期背负 “黑快递” 之名。 2007 年 9 月, 新 《邮政法》 出台, 《快递服务》 邮政行业标准为快递业提供了规范服务行业标准。 2008 年 7 月,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 正式实施。 2009年 10 月 1 日, 《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和新修改的 《邮政法》 同步实施, 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地位, 并提出了快递业的准入门槛。 2011 年以来, 国家密集出台了有关快递业的鼓励支持政策。 上半年, 发改委出台了鼓励快递业发展的政策, 把快递业列入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 2011 年 6 月份, 针对提高快递行业集中度、鼓励兼并重组的 《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下称 《意见》) 由国家邮政局实施, 称将积极争取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财税、 土地等优惠政策, 促使 5 年内, 培育出一批年收入超百亿、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 显示出了国家推进快递业重组的决心。 政策层面的支持无疑为在电子商务冲击下处于上升瓶颈期的民营快递企业提供了参与兼并重组的动力, 可以想见, 通过兼并重组快递产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

4 中国快递行业并购模式思考.

国际邮政局新近 《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 国家促进快递业兼并重组的重点有六种,分别是鼓励不同类型快递企业、 特许经营型快递企业、 快递关联产业、 不同所有制快递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快递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及鼓励优势快递企业跨国兼并重组。 事实上, 早在 《意见》 出台前, 我国快递业已经先后发生多起并购案例: 2010 年 3 月, 阿里巴巴注资星辰急便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方面展开合作。 同年 5月, 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北方物流 (控股) 有限公司与天天快递创办者詹氏兄弟签订了合作协议, 双方将以合资的方式重组天天快递。 不过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马云联合郭台铭投资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业内排名第六的汇通快递 70%股权[6]。

4.1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横向并购模式.

由 Weston 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两个公司实施并购后的产出大于并购前两个公司产出之和, 对于并购公司而言, 这种效应主要来源于重组后的经营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等方面, 该假说为快递企业间的横向并购提供了理论基础。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 对应于快递企业而言: 经营同类业务的快递企业并购后业务规模扩张, 实现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节约、 利润增长, 此外可以减少竞争对手, 避免在同一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由于国内快递行业中的代表企业 “四通一达” 确实存在主营业务类同、 市场重合的问题, 这种行业内企业的并购重组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而主业不完全类同的物流企业间的并购则能够起到优势互补或增强主营业务竞争力的作用, 获得范围经济带来的产出。 比如荷兰 TNT 对华宇集团的收购, 一方面使得华宇集团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和业务背景下发展, 二则增强 TNT 在中国的公路配送能力。 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资源的 “溢出效应” 带来的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后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 以加盟制民营为主的国内快递企业管理科学性普遍欠佳,远远达不到国际快递巨头的管理水平, 单从这个角度而言, 国内快递企业若是能够和国际快递巨头并购重组无疑会提升前者的管理水平。 而国内快递市场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也正吸引着国际快递企业采用多种方式进入其中,如敦豪 (DHL) 就曾传出想洽购申通快递。 因此若是条件成熟, 国内快递企业参与行业内的跨国并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4.2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并购理论的纵向并购模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对并购后公司潜在效率的追求, 包括节约交易费用、 效率最优化等。 Coasle(1937 年) 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了由于存在市场缺陷, 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比起企业内部交易风险更大 、 费用更高, 因此, 通过纵向并购将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纳入同一企业组织结构内, 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达到最终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前的论述主要着眼于解释有形产品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行为, 实际上, 这一论述同样可以扩展到服务产品领域, 作为提供快递服务企业中上下游企业间并购的理论基础。 2010 年 3 月阿里巴巴参股星辰急便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方面展开合作, 就是这种并购模式的尝试。 快递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的并购理论上能够为双方带来潜在效率的提升: 对快递企业而言有了稳定的业务来源, 减少了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因素, 降低了交易成本, 增加了业务收入; 对客户企业而言, 快递服务需求能够优先得到保证, 避免了高峰期 “爆仓” 的麻烦。

此外快递服务要求能够被重视, 快递物品能够 “保质保量” 送到客户手中, 有助于持续的市场增长。 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诸多原因阿里巴巴和星辰急便这次合作已经失败, 尽管如此, 这种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模式并不错。

而且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快递和电子商务企业间的重组还可能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上下游企业间的并购在加固了两者合作的同时也可能削弱快递企业的竞争意识, 因此要想保证这种并购模式的有效性, 下游客户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在双方重组后引入竞争机制, 促使上游快递服务商在并购后也能够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总之, 伴随着快递需求在国内的持续增长, 我国快递企业也必将进入行业的优化升级阶段, 根据其他行业发展进化的经验, 快递行业兼并重组将会成为这一阶段的常态。 这一过程将受到政策调整、 行业内在特征和电子商务企业多重因素的影响, 将以行业内横向并购和行业间纵向并购为主。

注: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邮政局网站 “统计信息”。

②国家邮政局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快递企业; 规模以上 (年业务收入 200 万元以上)。

③根据 2011 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得出。

④数据来源于 2011 年 6 月 24 日中国之声 《央广新闻》 报道。

参考文献:

[1] IDC (国际数据公司). 2011 年中国电子商务白皮书[J]. 中国信息界, 2012(3):79.

[2]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9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J]. 上海信息化, 2010(1):88.

[3] 徐勇. 关于特许加盟民营快递企业重组的思考[EB/OL]./cea.org.cn/.

[4] 国家邮政局. 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 2008-2011.

[5] 刘建新. 对我国快递业重组现象的思考[EB/OL]./cea.org.cn/.

篇6

一、我国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时间还非常短,但迎来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机,快递业不得不进入跑步前进的时代。这样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各路资金,再加上相应的行业立法还没有完善,快递行业呈现混乱发展的态势,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一)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造成管理者的缺失

快递行业的服务对象很多,包括信件、文件、包裹以及部分物流业务,涉及行业包括公路、铁路、邮政和民航等多个部门,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得快递的行业属性很难界定。同时,由于我国快递行业长期缺乏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导致快递行业管理者角色缺失。目前的现状是,多个部门如邮政、交通、工商等都似乎可以对快递行业进行管理监督,但多头管理的同时意味着无人管理,实际上造成了快递行业缺乏明确而有序的管理。

(二)快递企业规模小、管理和技术水平偏低

我国绝大多数快递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同时,因为发展时间短,进入门槛低,投入资金少,运作水平也偏低。具体表现有:一是快递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自动化分拣系统仅在少数几个快递企业或是个别一线城市的仓库中才有,更多以人工分拣为主。二是信息化水平偏低,快递业务运作的可视化程度较差,严重制约了民营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快递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整体利润微薄,快递业务运营又属劳动密集型的,结果是这个行业中的工作人员以农民工居多,且整体学历偏低,以初中毕业生为主。企业往往没有给员工买保险,更谈不上企业文化的构建,结果是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员工疏于操作规范、职业道德的培训,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所以近年来快件的延误、毁损、损失赔偿标准备受争议,一直是消费者不满意和投诉率最高、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

(四)快递企业的运营网络多是加盟方式构成的,服务质量不稳定

快递企业的竞争最终落在网点、服务和品牌这三方面。但是,我国快递企业目前还局限于点到点、户对户的单一模式,尤其是众多民营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是狭窄。出现这种现象虽然与我国快递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有关系,但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网络建设的方式上。快递企业的区域网络构建需要强大的资金为后盾,为了压缩成本,目前不少民营快递企业采取在非主营地区找合作伙伴自己的快递业务,即所谓“转包”或“分包”的加盟方式,以解决自身网络覆盖的不足。各加盟商之间彼此独立,各自经营手法不一,同时中间环节的系统管理缺失、工作人员素质不一,一旦合作伙伴之间出现业务纠纷,业务险象环生,消费者将深受其害。

二、国外快递业巨头发展经验借鉴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快递公司纷纷抢滩中国。目前,UPS、FEDEX、原DHL、原TNT四大国际快递巨头已经控制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通过分析这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的发展状况,就能够发现他们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针、核心业务以及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分别具有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一)科学制定战略性指导思想

国际物流巨头都有战略性指导思想。作为外资企业,为了开辟在中国的市场网络,就要借助中国本土企业。他们在进入中国的初期阶段,就纷纷寻找战略性合作伙伴,中外运以其独特的国企背景和庞大的服务网络优势往往成为其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他们凭借中外运的中国市场来打开在中国的经营渠道,然后寻找合适的时机,再通过全资或高额投资民营物流企业来实现独资发展的策略。

(二)培育优秀的核心业务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因为核心业务是企业的品牌,更是企业利润的创造源泉。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企业更是深谙此道,集中主要精力培育并深化自己的核心业务。FEDEX的核心业务是物流服务能力,以仓储、运输、配送等为主的基本物流服务以及以物流金融、流通加工等为主的增值服务都十分娴熟,深得客户满意,并以此强化客户的忠诚度。UPS则主要从事快递和供应链整合服务,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全程服务,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独家物流服务商更是证明了其快捷、准确的业务运作水平;原TNT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物流和快递方面,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2012年3月UPS全面收购TNT,正是一种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结果,大大改变了国际快递巨头的竞争态势。

(三)拥有一流的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电子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尤其是快递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化程度高的大物流企业往往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四大快递巨头在信息技术的投资上不惜重金,着力于以一流的信息技术保证业务运作的准时、高效,业务流程具备高度可视化,让客户每时每刻能够便捷地了解快件状态甚至可以准确估算出快件的投递时间,赢得了客户的好感和忠诚。UPS更是每年平均投资10多亿美元,用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人才管理

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能为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且对人才招聘、培训、激励、上下级沟通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有极大的正面效应。四大快递巨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FEDEX强调培育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在制度方面讲究目标制订和考核以团队为基础来进行,同时每年公司会支付接近50%的财务支出在员工的薪酬以及福利方面。UPS则擅长利用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公司储备人才的同时,培育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原TNT公司则积极吸纳大学生到公司实习项目,既在大学校园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又从源头上保证了对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快递业发展措施探讨

(一)完善快递业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督自治

目前,要想促进快递行业发展,首先就应该完善快递业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审核快递企业的经营资质。从2009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新《邮政法》,就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的六个方面进行了约束,具体包括快递企业资金投资规模、快递企业服务能力界定、快递业务安全保障等相关内容。与邮政法同时实施的还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新邮政法提高了快递企业的进入门槛,注册资金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金不能够低于50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能够低于100万元;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金不能够低于200万元。此项规定会把一些资质不良的小公司拒之门外,有利于整个快递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着力推行物流标准化工作。物流标准化能够加速物流速度,保证物流运作质量、减少物流作业环节,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更应该注重物流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例如,在全自动分拣系统方面,应该由快递协会牵头,吸收物流设备制造商参与包装箱、包装袋、输送机械与分拣机械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建立快递行业信息标准化规范体系,因为完善这一体系将显著降低技术演进风险,进而降低普及快递行业分拣系统的成本。

(二)加强员工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着力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新《邮政法》中要求快递业务人员要持资格证书上岗,此举对快递业的规范化发展正是个良好的契机,可以首先对管理层做培训,帮助他们普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对于具体业务操作人员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制度,内容包括品德、仪表到接待客户的礼仪、用语等方面,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快递企业还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致力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三)全面提高快递服务质量,塑造快递企业品牌

快递业作为服务业,业内人员都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工作过程中本着诚信服务的理念构建优质的服务体系。首先,业务操作要规范,公司内部甚至整个行业要加强操作标准的制定,以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流程保证一流的服务质量。在这方面,可以参考麦当劳、肯德基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更应该学习快递行业老大哥UPS的标准化操作。例如,在他们的操作规范中,对卡车司机的动作进行分解,规定了340多个标准化动作,如车钥匙要时刻用右手的小指勾住,甚至对步长和步速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其次,与客户合作的交接流程上要规范,验货程序清晰且标准化。另外,利用一切机会,正面宣传企业形象。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快递服务质量

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枉谈快递,这就是信息技术对快递企业的影响力。我国的快递企业因为信息技术的瓶颈,往往影响了其服务质量,所以当务之急,是进行信息技术改造。要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GPS、GIS技术、条形码技术以及适当的RFID技术。通过一流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能够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从而推动民营快递企业从低层次递送到现代化快递的发展和转变。进入2012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快递企业甚至是网店自建的快递系统都在加紧进行信息化的改造,京东商城计划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物流系统,其中一大部分资金正是从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中来。

(五)积极准确找寻快递业的“蓝海”服务领域

我国的民营快递业在低端市场上已经打得难舍难分,所以,应该积极努力地在高端物流领域有所突破。所谓高端物流可以从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内涵等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

1.拓展物流服务对象,逐步进入高价值产品服务领域。以医药物流为例。医药物流是一个潜力巨大、备受关注的市场。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医药物流的专业物流公司只有邦达物流等少数几家物流企业,其业务量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医药物流需求和利润空间都极为广阔。国内大型的民营快递实体以联营或合作的形式进入医药行业物流市场正是大好时机。我国医药行业由于长期受计划体制的束缚,存在的弊端很多。当前政府的支持及市场化机制创造了一个不容错失的商业机会。医药流通行业利润率低,正是因为其极为低端原始的物流运作造成的。经过近10年发展的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利用其在采购物流、仓储保管、分拣配送、专业运输、分销物流等方面的业务优势,采用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优化医药供应链环节,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在降低医药物流成本和库存的同时开辟新的市场。

2.拓展服务功能-提供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是“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物流发展的高端阶段,更是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在我国,为了满足工商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要,快递业提供的服务正从商务文件和小包裹的递送,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向延伸。然而,对于我国快递企业,因为其整体业务能力有限,目前鲜有发展供应链管理业务。因此,对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要把供应链业务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努力转型,争取能够早日储备力量完成企业从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程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成为供应链的链主。

3.拓展服务内涵-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未来物流业的决胜点在于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注定是快递行业发展的机遇。目前,我国快递企业能够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有以下模式:

(1)垫付货款模式。这是由快递公司代为支付供应商货款,货物送到之后再向收货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模式。

(2)代收货款模式。代收货款模式是快递公司在送货时代替发货人收取货款,之后由快递公司和发货人结算的一种模式。

(3)信用担保模式。信用担保模式不需要借款企业向银行提供相应的质押品,而是通过快递公司向银行进行信用担保,具备公司客户身份的借款企业再向公司提供反担保或质押品来实现融资。

(4)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质押贷款业务,因为牵涉到第三方物流企业、货主和商业银行三方的利益,因此有严谨、完善的操作流程。目前已经在我国开辟此项业务的物流公司有中外运、中储、宝供等专业物流公司,操作模式和流程基本成熟,要三方相互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担风险、共同收益。此项业务的开拓,大大拓展了专业物流公司的增值性业务内容,成为各大公司竞相开发的重要模块。对快递公司来说,因为其深入了解客户经营态势,同时自身具有更加出色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所以完全具备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快递行业能够开展的金融物流业务不仅仅限于以上内容,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还正在进行开拓新业务如保兑仓业务等内容。

篇7

关键词: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DF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08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购物成为人们忙碌生活中一种重要消费方式。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尝遍天下美食,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美食需求。因而,在网络商店(以下简称电商)中,食品经营大军快速增长,同时网络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不断爆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货不对板、信息不真实等问题。消费者在花冤枉钱的同时,又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监管制度,保障网络销售的食品安全。

一、网络食品销售现状

目前我国网络销售模式有两种:一是B2B,即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关系,主要体现为分销。二是B2C,即企业对消费者个人的营销关系,主要体现为淘宝、京东、微博、微信等方式。在这样销售模式下,必定是问题百出。

(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由于近年频频爆发“三鹿奶粉”、“红心鸭蛋”、“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人们开始购买进口食品。而电商对进口食品的标价,往往比实体店低,再加以送货上门,网络代购成了人们的首选。但是,进口的食品往往都没有中文标识和中文说明书,大部分消费者无法了解到食品的真实信息,更难明确购买的是否是正品。甚至有商家直接用中国制造来混淆视听,国内食品摇身即成进口食品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影视效应,盲目消费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得到了升华。电商就抓住了商机,在首页等显著位置打出了售卖《舌尖上的中国》食材,“舌尖”带动了“指尖”,一些食品的月销量达上千笔,不常见的食品从无人问津到断货。韩国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更是拉动了网络上啤酒炸鸡这些日常随处可见的食品热卖。可见影视对于人们对饮食追求,起着引导性作用,这也正是电商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盲目跟风心理。

二、网络食品销售监管难

网络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虚拟世界,任何人随时都可以利用它信息、获取信息。因此,技术部门很难在广大的信息中准确定位,进行监督管理,存在监管难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容易

这里以淘宝和微信为例来分析。微信的市场准入最易,只要你拥有账号,广加好友,就可以将食品轻易地卖出去,可谓是零市场准入。而淘宝的准入较高一些,但也只需通过了平台的信息审核,就可以将食品摆上虚拟商铺,并且其中大部分电商都选择代销和分销的模式,即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只需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就可以轻松赚取其中的差价。

(二)信息杂乱

在互联网中购买食品不能像在实体店可以直接接触食品,仅仅靠商家的文字和图片描述,或者参考其他买家的评价。而电商通常只会介绍食品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并通过特殊处理的诱人图片来吸引顾客的购买,甚至有些图片与食品完全不符。一些买家的评价,十有八九都不太真实,电商经常以“刷单”、“好评返现”等方式,产生许多不真实的好评。

(三)流通渠道广泛

网络购物商场可谓是无地域限制的市场,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随时购买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可以将自己的商品出售到全国各地。再加之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通过网络流通更加便捷,原本不可邮寄的流质食品,正在被各大快递公司所接受。每日成千上万的包裹,也没有明确的分类,并且包装各异,使得监管无从下手。

(四)法律监管缺失

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针对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监管。在无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工商部门面对这层出不穷的网络食品交易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而缺乏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消费者,在遇到争议时,多数选择了沉默,即使选择投诉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与《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评析

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与《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表现出对互联网食品安全的重视,将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食品安全销售,保障国家监管和网络食品安全销售。

(一)第三方平台参与管理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73条规定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围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其许可证。赋予第三方平台审查许可的权利,但存在操作上的问题。

第一,权利的主体。《办法》第23条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是指在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活动中为双方或多方提供网页空间、虚拟经营场所、交易规则、交易撮合、电子订单等服务,供交易双方或多方开展交易活动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该条中,可以确定淘宝、京东等具备第三方交易平台资格,而微博与微信等平台不具备这些功能。因此,微博与微信平台是否享有审查许可权利和应当承当连带责任,还有待法律法规明确的规定。

第二,审查。《办法》第26条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巡查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停止提供服务。但是对于如此繁多广泛的电商,高超技术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查证信息的真假和经营的合法性。因此,建立管理制度,应当先规范电商对产品信息的。

(二)第三方交易平台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73条规定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者未履行规定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然而没有为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承担连带责任事后保障。如果第三方交易平台承担了责任后,无法寻找到卖家或者卖家拒绝赔付又该如何保障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权益。因此,有必要规范网络购物交易金的流转制度。

第三方交易平台除了承担连带责任外,还要受到高额处罚和吊销许可。《办法》第46条也规定第三方交易平台,违反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的,应当列入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其法人采取罚款和黑名单的方式,只要具有商业头脑和平台构建技术的人员,即可换个名号再起炉灶,构建性的网络销售平台。因此,处罚并不是最好的保障,还应从基础管理入手,规范整个网络食品交易市场。

四、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监管制度的完善

《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不可能对网络食品安全销售下过多的笔墨,所以在《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只提及有关网络销售的规定。因此,完善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监管制度,主要靠国务院正在起草的《办法》来实现。就目前的意见征求稿而言,该管理办法应当更加细致的规范网络购物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稳定网络食品安全销售。

(一)电商规范

第一,规范第三方交易平台,这里我们主要规范的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鼓励这些平台加入到网络购物当中去,但是不应该以即时通讯流的方式来进行网络交易。要求微博和微信建立具有网上查询、生成订单、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交易服务功能的网络交易子栏目,否则就禁止该平台有关销售的信息。

第二,设立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点,在《办法》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者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经营许可或者备案凭证。这里要求第三方交易平台,对申请人的身份证和许可证进行确认登记,并可以收取保证金,以备事故处理时使用。

第三,对现存电商进行确认登记。对于没有许可证和电商信息不真实的,给予一定的期限进行申请和重登记,对于仍无法提供的予以关闭。

第四,对电商货源进行管理。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各地构建食品存储大仓库,这样无论在B2B模式还是B2C模式下销售出去的食品,工商部门都可以在争议或事故发生第一时间查清货源,确定货物是否存在问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与公信力。

(二)商品信息公开

商品信息是消费者了解所售食品最直接方式,因此,商品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销售食品应当清楚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品牌、规格、厂名、厂址、计价单位、等级、食用方式、贮存方法、净含量、配料表及是否通过相关认证等内容的文字信息,并且应当同时规范图片信息,对于同一产地的同一食品,应当由生产生提供两张以上的食物图片。除了对商品信息真实准确公开,还应在网络店铺首页公开经营许可、经营者健康状况与联系方式等信息。

(三)统一交易流程

第一,统一交易的方式。这里最为主要是货币的流通方式,既然通过网络交易的方式,就应该取消货到付款、线下交易等形式,统一将价金交由第三方供销平台保管,经确认收货后再由第三方交易平台将价金转给电商。

第二,统一物流形式。对于食品的包装,各电商应当有自己的统一标志的包装箱并标明食品,这样可以便于物流公司的辨认与分类。对于食品的运输,应当要求物流公司进行与其他物品隔离的措施,特别是鲜活易腐的食品。食品在物流运输中会挤压损坏或变质,所以分类保鲜等措施应是物流公司的义务。

(四)建立监管网络举报与投诉平台

各第三方交易平台都有自己的举报和投诉平台,但是这些机制大多数时候都流于形式。应当由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统一的举报和投诉平台。在平台上公布不良商家和不合格食品的信息,让大家可以及时了解信息。给每个第三方交易平台有权限,其处理争议和事故的结果。消费者也可以在该平台上直接投诉信息,在这样的监督体制下,也可以更好地使第三方交易平台履行好义务。

通过互联网购买食品,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正在不断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互联网食品安全销售的监管,应当继续完善网络食品安全销监管制度,加大对经营者、第三方平台建立者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消费者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共同促进网络食品销售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http:///COBRS_LFYJNEW/user/UserIndex.jsp?ID=6287041[EB/OL].中国人大网7月3日公布的征求意见稿,[2014-07-17].

篇8

关键词:物流服务;客户服务;服务质量;邮政EMS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2-0104-03

1我国邮政EMS物流服务质量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邮政EMS邮政EMS的发展较迅速,进入黄金时期,自1980年开始设立,依托中国邮政强大的优势,以及国际贸易在国内的发展,EMS几乎垄断国内快递市场,无论是全国的31个省份,还是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是以其作为运送快递的主流渠道,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邮递物品,一定选择邮政EMS,在1875个地级以上县市,基本覆盖全国.EMS日益普遍,不止发展到乡镇上,更是普及到农村.四通八达的邮政网络在快件的投递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自90年代起,EMS虽然发展快,但是市场竞争大,随着改革开放,国际性的物流公司加入到物流行业中,比如德国敦豪、美国联邦快递,荷兰天地快运等.这些跨国企由于其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雄厚的资本后盾,迅速的抢占国内市场,并且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给EMS带来很大冲击,EMS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面对国际,国内物流运输行业发展的冲击,EMS当前只在国内异地快递行业中占有65%的市场,而在全国同城快递中份额逐年缩小,中国邮政EMS只占有20℅的市场,国际业务的市场占有份额更是不到20℅,总之,面对国内外的竞争,邮政EMS已经显示出了诸多的不适应.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2邮政EMS物流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市场定位不清晰

目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国邮政对待邮政快递物流公司管理办法依旧沿用传统的体制,中国邮政EMS不仅要送达偏远地区的的业务,而且还要派送国际业务,这样就导致中国邮政物流公司既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面对国际邮政物流的快包自负盈亏,又要兼顾到国内普遍性的邮政业务,无论是偏远还是业务量少的地区依旧使得邮件通达.从而使得其市场定位不清晰,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国邮政物流公司市场定位很尴尬,一线的员工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这就使得物流服务中提高功能服务难度增大,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

2.2物流技术质量中的技术支持不足

国内的很多物流公司都采用先进的技术,仪器和设备,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圆通,申通、宅急送等竞争对手很多业务员在送货时都随身携带都在较为先进的便携式信息采集设备、物品称量设备以及物品装卸设备,使得业务员不仅高效而且在同一时间送达货物,而且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货物的信息传送回物品的信息采集和完成情况等流程,些设备的使用简化邮件送达邮件处理中心.这样业务员能够方便快捷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一个客户的服务然后及时响应下一位客户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而邮政EMS,仍是采用很传统的物品信息采集,分拣,处理,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查询到物品快递到哪,尤其是在偏远落后的地方,更是很难查询到.邮政EMS在这一环节还有很多的不足,虽然在近几年才开始使用PDA,但是与其他的民营快递仍存在很大差距.例如虽然自去年开始县市区一级的营业部的揽投员也开始使用PDA,硬件确实存在差距,技术设备仍亟需改进.

2.3邮政速递物流成本价格高,作业方式落后

相对于其他物流速递的低价格,邮政速递由于生产成本高.相关媒体曾这样报道:麦肯锡咨询公司为中国邮政物流业务做专门的设计,中国邮政该是以集散中心的架构,全国设35个物流集散中心专门负责辖区内物流货物的中转,以及组织市、县之间的物流集散.包括8个区域中心和27个省级集散中心,该公司分析,这种作业方式既可以分撒又可以集中,机构简单,一举两得,然而,早期的邮政物流工作效率很高,现今邮政速递物流的国内标准快递业务仍然采用“集散”的方式而并非点对点的直投.但事实证明,这一漂亮的咨询报告并没有让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收得实效,邮政物流业务盈利能力一直较弱.

2.4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对顾客服务不够重视

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只是管理体制上,还有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上,员工的良好工作态度,和自身的素质是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尤其是中国邮政EMS国有企业,如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必须要提高工作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目前中国邮政EMS无论一线员工还是邮政网点服务人员存在着对待客户服务态度差,或者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全面.因此中国邮政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岗前培训,公司系统全面的培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知识,其次,无论是一线还是后台服务工作人员,都应该给员工经验培训,从而有利于提高客户对中国EMS的形象.

2.5邮政EMS速度效率低下

第一,货物在邮递过程处理时间太长.国内的邮递货物过程从收寄局从营业收寄、邮运、交分拣封发、赶发车次、投递局,程序重复,若需要省外转,程序更麻烦,导致邮递效率较低.第二,运递接收效率低下.EMS邮件要求“门到门,桌到桌”服务,投到最小地址,由本人签收.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收发室或者值班室代收,代签.在偏远的山区更是由乡镇邮递员代收,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在签收单上已经显示的已签收,而真正的收件人在几天后或者一个礼拜,更甚至在偏远地区一个月以后才能收到邮件.由于现在民营的物流公司的邮递业务已经到乡镇上,有直接的投放点.收件人在收到短息提醒或者其他的电子设备,及时有效的收取邮件.而在农村EMS邮件大多被夹在平信、挂号信中一起投送,导致“特快”不快,明显的差异对比,就使得人们对邮政失去了认同.邮递接收效率低下也是造成快递不快的其中一个原因.

3解决邮政EMS物流服务质量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邮政EMS必须首先明确自己定位,确定自己的服务范围,要实行邮政的专业经营,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形成集散的运递方式,增强邮政的专业经营公司,明确针对性的运递业务目标,以资本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形成商业运营,区域性联动,自负盈亏.打破和淡化行政区划概念,组建区域性的邮政EMS股份公司,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3.1加强物流服务技术和人才的建设

现代物流不断地发展,日益竞争激烈的物流行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不断的提高,对物流采用先进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对于物流服务行业中物流运递的民营企业所采用的先进技术,邮政EMS应加大力度,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配备先进的物流机械设备,提高物流企业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邮政EMS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努力改善物流条件,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对快件的监控管理和查询能力,提高物流服务能力.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有效地减低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

3.2调整物流运递价格体系

“价格战”是当今市场经济中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的有效的营销手段,也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某一个领域,某行业内某公司灵活利用“价格战”来体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当今市场经济中,民营的物流公司,运递成本低于邮政运递.而且价格差距越来越明显.很灵活,很自然,而且很巧妙的占有市场份额.而邮政EMS依旧是沿用传统的价格机制,由国家统一定价,无法根据市场灵活的改变价格机制,同时邮政的资费高于民航快件和中铁快运.并且区域和同城EMS费用高于其他快递公司.因而改变和增强邮政EMS的价格竞争力迫在眉睫.①制定新的客户定价策略,提高客户的认同感首先,中国邮政EMS可以选择以同类公司最低的限价这样有利于吸引客户的注意,让客户感受到服务价值与支付邮件资费相符合.在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地区,邮政EMS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发邮件为主还是货物运输,从而制定不同的价格机制,限定最低价格,充分利用价格自由度.②老客户资费调整策略邮政速递由于是国家垄断,价格定位和服务定价都高于市场价格,也高于其实际价值.为使邮政速递服务价格贴近价值,除降低价格外,提升邮政速递服务的价值品质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老客户资费调整的宗旨是通过适当的价格调整,谋求扩大或垄断该客户货运渠道份额,实现客户收入大幅度增长和客户利润稳步增长.

3.3建立较高的物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提高邮政EMS服务质量,应该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激励机制,为了保证邮政EMS质量管理体系良性运行,应该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实施全员的、整个过程、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再是过去,因为邮政是国企,是”铁饭碗”只要有集中点的业务,只要完成就可以.而是要把以顾客为中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思想贯穿企业流程的管理中,通过建立可监控,量化的物流服务质量特征和标准,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

3.4提高送件速度效率,增强竞争力

首先对收派员作出时效要求,对其实行考核制度,如果超时还造成客户催收催派的,要扣业务分,对收派员的服务范围缩小,保证其快速送达,这样就保证了时效性;对每个收派员服务范围缩小,件少,运作点部离收派员都比较近,因此方便其优先派大件,其后派小件,可以做到大件不离视线,小件尽量装包不离身,从而保证了货物的安全性.对货物的作业现场每天接货安排多趟班车,后台强大信息的支持,各环节需要无缝链接,管理规范,管理统一.应用强大的信息网络建设和航空货运,保证货物的快速发出.结语:邮政EMS在发展中要注重物流服务技术和专业物流人才的建设,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提高,物流服务技术可以应用先进设备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达到共享数据,及时传递物流信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晓菲,帅斌.基于顾客需求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02).

〔2〕陈思佳.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与应用[J].物流服务,2012(06).

〔3〕魏国辰,杨宝宏.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8(03).

〔4〕王利改.快递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5〕张俊.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标准科学,2010(09).

〔6〕中国邮政EMS官网

〔7〕孙灿宇.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及选择研究[D].西华大学,2010.

〔8〕赵妮.于涛.物流服务质量指标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2(10).

〔9〕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09.〔10〕张忠庆.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J].辽宁师专学报,2010(16).

〔11〕刘烨.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

〔12〕姚文杰.上海速递物流精心准备打造安全服务[N].中国邮政报,2014-3-10.

篇9

物流企业赢得市场的途径是赢得客户,赢得客户的关键在于正确的物流服务营销观念,以及在物流服务观念下所体现出来的物流服务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并通过物流服务的产品、定价、渠道、促销)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来获得。这些才是我国物流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关键词】

物流;服务营销;战略;策略

一、引言年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 E克拉克在其所著的市场营销的原理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发生的各种活动,包括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纳入到日常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中。中国物流业自2 006年后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框架下的 自由经济时代。在 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物流企业如果仅从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分拣、配送等单一物流服务产品的角度去发展,很难取得成功。建立 以市场为中心和 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营销观念,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采取具有竞争性的策略,是物流企业自身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战略分析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切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因此,决定了物流服务包括了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五个方面的营销内涵。

在实践中,物流缩短了生产商与顾客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加快交易,增加交易价值。因此,物流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切,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服务营销的关系密不可分。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战略分析、物流企业服务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企业战略和市场定位。

物流服务战略分析营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物流企业制定服务战略时,一方面,必须考虑企业所在地的宏微观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更要着重进行企业微观环境分析,辨别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创造和获得成功的机会,避免或减少可能遇到的风险。有必要运用 迈克尔 波特五力分析法、SW0T分析法和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进行分析。

作为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营销涉及太多的复杂环节,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战略实施的细节,物流企业还是以增强核心业务的内涵发展为重点,明确企业的核心业务定位和市场定位,从品牌、文化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否则,战略就是空中楼阁。

市场的定位及策略分析物流市场定位是指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物流服务创立鲜明个性,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市场形象,使之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抓住客户和赢得客户。例如 DHL的定位是:成为世界范围邮件通信、包裹快递、物流及财务领域的领头羊 。F edEx的定位是 无所不包,全面发展 。

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为了保持效率,企业必须划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根据目标市场的范围不同,有无差异化营销策略、差异营销策略、集中营销策略和一对一营销策略可供选择,究竟采用哪种策略对企业比较有利,必须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通盘考虑。一般来讲,物流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资源、物流服务产品寿命周期、的同质性、市场的同质性和竞争状况。例如,DHL推出高尔夫快递 产品业务,实现差异化营销的策略。用户只需在旅行前后,将高尔夫装备交给 DHL签约的高尔夫俱乐部或酒店的相关服务人员,即可轻松启程;与此同时,高尔夫装备也将 穿着

中外运敦豪特制的包装,平安出入家门。

物流服务营销的策略分析从表层看,物流仅仅是产品货物的流动,从深层看,物流服务营销涉及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人员参与、有形展示和过程设计)等策略问题;因文章篇幅关系,只对前四项进行策略分析。

物流服务的产品策略分析从服务的角度看,产品策略是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活动的支柱和基石,对企业的营销成败关系重大。而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利润,往往提供的产品不止一种,而是产品的组合,尤其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经营中目标市场越多,所需要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就会越多。例如,针对中国的生鲜农副产品在日本广收欢迎,中远集团推出 中日绿色快航

产品组合。当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物流服务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不同的品牌策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

物流服务的产品定价策略分析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而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定价是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影响着市场需求和企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对物流服务的有形产品、无形产品,还是不同的市场,应该实行不同的运价定位,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

由于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通常比较复杂,其价格是活泼的,是可以根据定价目标、市场需求、需求的价格弹性、企业自身运营成本、竞争者的产品及其价格和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变化,一般式使用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制定企业的服务营销价格策略。

例如,中远集团集装箱运输公司实行的是随行就市的定价方法。就是对于不同的市场,实行不同的运价定位,采服务系统对农民使用化肥进行直接补贴则具有环节少、操作简便、便于监督等好处,可以减少以往补贴中种种环节对农民利益的侵蚀,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在此前提下彻底放开化肥市场价格,是我国目前可以重点采取的措施。从远景来看,则应逐步取销化肥补贴政策转而对农业种植进行直补。

其次,是建立与完善化肥储备体系。

化肥具有生产的常年性和消费的季节性这一特点,要解决化肥的价格问题,关键是要使市场上的化肥供给和需求总量处于一种基本平衡的状态。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无疑是化解这一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继续加强2 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的施行,从政策上明确对承储企业淡季商业储备化肥给予信贷和其它方面支持。

篇10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