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含义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意识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意识含义

篇1

关键词: 焊工创新实习 计划书 工艺流程 课题

焊工实习是船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是船舶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焊工实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产实际,了解一般生产制作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使学生对焊接生产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为了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提高焊工实习地质量,安排学生进行创新实习—船模的制作。传统实习,老师是主角,按实训大纲指导学生做,最后检查实习结果。而创新实习,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完全按照实际生产地要求来实训学生。

1.创新实习计划书

1.1活动主题

从探索中实践,从实践中学习。

1.2活动意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造船行业取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成就,它离不开我们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学习是每个人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而“学以致用”则是世人留给大家的警世济言。书本上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与经验,生活中更要懂得用,结合实际,更好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提高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两年的学习和积累,拥有丰厚的知识底蕴,但绝不是愚昧的本本教条主义者,更需要运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在实践中弥补不足。学校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角色的转化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思维、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造船行业、适应船厂的工作环境,更快地融入企业,所以这次的“船模”制作尤为重要。

1.3活动展望

通过与其他各相关职业学校和相关的用人单位联系,以达到展览和交流的目的,达到学校与学校间的教学交流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精准战略合作,促进双方人才交流。

但是要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取得预期的成果,还需要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1.4阶段时间

开始实习(“船模”制作)到实习结束(“船模”展览交流)

1.5“船模”制作地点

学校实习车间

1.6制作安排

每小组分别按各个图纸制作一艘“船模”。

班级合作再制作一艘大型的“船模”。

要求符合图纸尺寸标准,结构牢固合理,外表美观。

1.7前期准备

1.7.1确定好时间与地点。

1.7.2实习老师负责“船模”制作的CAD图纸资料和外表装饰效果图资料。

1.7.3小组组长确定每个小组的组织机构和分工,具体安排。做到实习制作期间的工作效率和安全责任到人。

1.7.4小组组长制定本组的“组规”,强调组织纪律性和强化成员们活动的安全意识与集体观念,并进行合理分工,同时保管好工具物品、资料等。

2.第五组散货轮制作过程

“管系五号”散货轮船模图纸

“管系五号”是由第五组所有成员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制造完成的。整个制作工艺过程如下,“管系五号”主要分为三个分段进行制造:船舯,船艏和船艉。

2.1制作之前船模尺寸,图纸要求都经过上网查证落实后确定。

制造分段之前,根据图纸尺寸要求,采用了一块厚6mm,长1.2m,宽24cm的铁板制造出上甲板。船舯部分的两弦侧,舭部和船底部采用一块厚3mm,长75cm,宽45cm的薄板高温加热后,经过整体弯制,锻造而成的。(加热采用两把割炬均匀进行)而船艏,船艉部分采用多块长50cm宽25cm的铁皮条拼凑,搭接而成。船艏球鼻首采用一根直径10mm的圆钢弯至出弧度并焊接在船底部,再用多块的铁皮条包覆其圆钢表面,形成瘦而长的形状特点。最后将船舯,船艏,船艉部分与上甲板焊接起来,这就形成了主船体结构,以上是主船体的制作流程。

2.2甲板上的一些机械设备的制作工艺流程。

船舯部分:A.3个舱口盖采用钣金工艺制作,材料为黑铁皮,尺寸:长24cm,宽20cm。B.舱口盖之间的吊车,其底座焊接在上甲板上。吊臂,吊杆则采用直径2.5mm的焊条制作而成的。

船艏部分:A.作业两个锚机主要采用直径25mm的圆管和铁皮焊制成的。B.锚采用直径2.5mm的铁丝经钳子钳制而成的。(锚链现购)

船艉部分:A.上层建筑采用3mm的薄板经放样后制作而成。它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长22cm,宽20cm。第二层长20cm,宽18cm。第三层长16cm,宽14cm。二、三层周围采用直径2.5mm的焊条制作围栏。一、二层间设有“Z”字形楼梯,采用直径2.5mm的焊条和白铁皮制作而成。第一层两侧间后部开有5个大约2平方厘米的窗户,前方开有3个长7mm,宽3mm的驾驶室窗口。第二层中间部位设有1个长4cm,宽3cm的门。(门,窗均用蓝色的玻璃帖制而成)。第三层中心部位设有一根雷达天线,采用直径1cm的圆钢和直径2.5mm的焊条焊至而成的。B.推动器螺旋桨采用铁皮剪制而成的,中心开孔,与圆钢焊接于船艉部。C.转向器-舵采用铁皮与圆钢焊至而成的。以上是所有机械设备和上层建筑的制作流程。

2.3“管系五号”的涂装—喷漆工艺流程。

首先先采用白色底漆刷至每一处,等吹干后,再用沙皮和磨光机打磨光滑。有坑的地方补平吹干后上色。船底部主要喷成红色,弦侧和上甲板喷成绿色。上层建筑喷白色,舱口盖喷成蓝色,锚机和锚链喷黑色。螺旋桨金色,舵喷成黑色。船名“管系五号”喷成金色。完工图见下图:

3.制作过程中涉及的课题(图示说明)

气割?摇?摇 ?摇?摇?摇展开放样

画线?摇 ?摇?摇?摇弯曲成形

CO■气体保护焊?摇?摇 ?摇?摇?摇磨削

4.活动小结

这次的活动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不仅训练了焊工相关的课题,还通过船模的制作,锻炼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组织和统筹调度的能力。这是当下新一代的一线工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这是学生迈向成功人生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综艺节目;韩国;创新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韩国综艺节目从形式、主题,甚至播放机制、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采取了许多独特的策略,形成了当下较为成熟的综艺格局。

一、韩国综艺节目创新策略

(一)播出体制:收视为王原则下的季播形式

韩国综艺节目几乎都是以季播形式播出。但对当下韩国综艺节目“季播”而言,“季播”已不再指的是以三个月为期的传统时间限度,更加偏向于按照收视进行调控的非长期的节目播出形式。

出现以季播为主局面的原因是将收视率作为评判节目优劣的标准。根据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有的节目会因为持续低迷的收视率而被迫完结,被新的节目接档,如JTBC有线电视台2015年1月31日推出的通过VCR与明星进行假想式恋爱的综艺节目《我独自恋爱中》,就因为不到1%的收视率而在4月18日,节目仅播出3个月及12期后终止;有的节目会因为高收视率在一季结束后继续下一季的制作甚至转为长期固定节目。

同样,收视率也是推动季播节目换季与改版的动力之一。节目原有收视下滑的时候,一般会通过结束本季拍摄,对参演成员进行调整或对节目进行改版后推出下一季,以此来做出挽救收视的尝试。如KBS电视台王牌综艺节目《两天一夜》自播出后一直拥有较高收视率,但在节目的第二季后期遭遇收视持续下滑的变故,制作组随即结束第二季,仅保留2名原有成员,加入4名新成员组成第三季成员团队,同时更换节目总导演。全新改版后的第三季《两天一夜》在播出后收视率逐渐回升,节目再次回归KBS“当家综艺”地位。

总的来说,在明星对节目收视不再起到决定作用的当下,通过季播的形式先考察观众的反应后再对节目进行“优胜劣汰”,是韩国当下综艺市场中节目流动性强、整体质量高、创新速度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主题:“娱乐+”的多元模式

韩国综艺节目数量众多,且节目主题新颖、创意十足。而韩国综艺对其节目主题创新的方法,不妨称之为“娱乐+”模式。“娱乐+”指的是综艺节目在主题策划时,在娱乐节目的基础上加上非综艺主题,两者相结合形成带有“专业性”特点的综艺节目。例如KBS户外探险真人秀《金炳万的丛林法则》就是娱乐节目与纪录片形式的结合、《Running Man》是娱乐节目与体育游戏的结合、《两天一夜》是娱乐节目与旅游的结合、《爸爸去哪儿》则是娱乐节目与亲子体裁的结合等。除此之外,韩国当下综艺市场中,有线电视台还有许多与罕见体裁相结合的节目:

如JTBC有线电视台推出的《Crime Scene》(《犯罪现场》)是将娱乐节目与犯罪体裁相结合,因为其新颖的主题设置引起了观众的兴趣;TVN有线电视台2013年推出的《The Genius:游戏的法则》是娱乐节目与心理游戏相结合,节目邀请十余位社会精英人士参与比赛,玩家间通过游戏时的心理攻防战,每集淘汰一名参赛者,并获取宝石筹码,以此选出最终获胜者,这种益智类综艺节目通过其明确的定位,收获了可观的观众群。

(三)后期制作:“第三人称”增强互动效果

精美的后期效果一直以来都是韩国综艺节目的特色。在录制完成后对节目进行剪辑和制作,后期制作中的音乐与字幕往往可以起到加强叙事、增加娱乐效果的作用。一般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对节目中成员或者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甚至“吐槽”,将观众的心理通过后期制作展现,以引起共鸣。

除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后期动画,犀利而又搞笑的“吐槽”字幕加强了节目的娱乐效果。例如在2015年1月10日的“小鬼当家纳凉特辑”中,成员们来到已经搬空的原MBC建筑内探险,成员需要一个人单独来到一层,并到达指定地点完成任务。在制作组营造出的恐怖环境中,本身就胆小的成员郑俊河很害怕,抱怨为什么在冬天做这种特辑的时候,字幕马上显示“那么夏天再做一次……?”他来到一个储物柜面前说道:“搞笑啊,你以为我会上当吗?”字幕马上显示“嗯……!”之后储物柜中立马掉下眼珠状乒乓球将他吓得不轻。如此,经过后期字幕的二次创作,带动了观众的节目参与感,将笑点放大。

(四)营销推广:多重方式顺应媒体市场

如今,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综艺节目要遵循市场规律,少不了必要的营销推广。韩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早,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营销推广机制,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具体来说:

1、熟练运用网络媒体

首先,各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最早的电视台网站是KBS于1997年11月开设的,制作组通过网站对节目进行相关的预告与宣传。

其次,广泛运用各种社交网站及软件进行推广。在网络上搜索韩国综艺节目,都能够找到相关节目的公众号、视频及微博,综艺节目的参演人员也利用自己的SNS账号对节目进行推广,如《Running Man》中的固定成员Gary、李光洙在新浪微博的粉丝已达到149万和576万,在每期节目播出前或节目安排的粉丝见面会等活动他们都会相关信息。

2、注重互动营销

一方面,电视台除了在官方网站对节目进行宣传与预告外,还提供相应的节目视频,弥补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缺陷。例如MBC专门成立iMBC网络公司,提供在线播放和各种视频点播服务。

另一方面,制作组通常会建立与节目配套的网络论坛与社区。在这里观众可以对节目留言、发帖,而制作组则会在论坛上与节目内容相关的投票与申请,实现与观众的互动。例如《无限挑战》的《哥狂迷粉丝特辑》,这一期节目是每一位成员带领自己的10名粉丝进行两天一夜的旅行。而这60名粉丝便是节目摄制前制作组通过提前征集令,普通市民通过网络论坛申请后随机抽取出的。

3、版权出口与播放授权

在“韩剧”风靡亚洲之后,韩国综艺节目因其创新的主题与娱乐效果成功接过接力棒,成为“韩流”的第二代功臣。因此不断有国外想借这一“热潮”制作相同综艺节目,前提便是需要向韩国原版综艺节目购买节目制作版权,所以,综艺节目制作版权的出口在近年成为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随着韩国综艺节目在中国的大受欢迎,版权费也水涨船高。有消息称,SBS电视台通过《Running Man》在大陆的推广与出口,获利近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8亿元),使其一举还清所欠债务。

除了节目的制作版权出口,韩国综艺节目超高的人气使其在国外有着相当大的观众群,而这些观众大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观看。这也为相关视频网站带来了可观的点击率与流量,所以国外视频网站希望签下韩国综艺节目在其网站的独播权,甚至因此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也使播放授权成为韩国综艺节目营销与推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例如:优酷土豆先后与SBS、CJ E&M两家公司战略合作从爱奇艺手中夺下《Running Man》2015年的网络独播权。

4、推动综艺节目产业链形成

当下在韩国文化产业组成中,形成了以综艺节目为中心,向外辐射各种相关产业的产业链。通俗的说,就是一档综艺节目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会有其他形式的相关产品出现,借助节目的市场效应共同创造出附加值。如节目中出现的OST(背景音乐)、成员写真、节目中所去的旅游地等。

以《无限挑战》为例,不仅推出了许多与节目内容相关的物品,如成员们的卡通玩偶、T恤、扇子等,可以在MBC电视台大楼中或官方网站上买到。同时《无限挑战》定期举办的一些特辑,如每年一次的《台历特辑》,即成员们在节目录制中完成照片拍摄,之后制作成台历进行发售;两年一次的歌谣祭――成员们在节目中举行演唱会,之后将节目演唱的歌曲制作成专辑发售等,这些既是节目的播出内容,又是节目播出后衍生出的商品,引得国内外观众竞相购买。

二、韩国综艺节目创新策略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启示

我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晚,但无论从节目数量、类型等方面都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如同质化现象、受众参与度不高、抄袭严重、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综艺节目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只一味通过引进、翻拍创收,鲜有自我创新。

著名电视制片人王宇针对当下中国综艺节目给出了一个统计数字:目前韩国荧屏72.45%的热播综艺节目都已经被引进到了中国,韩国综艺在中国荧屏占比高达43.27%。据不完全统计,韩国综艺从一线到二三线节目已有近30余档节目被中国买入版权,已经达到了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大部分综艺节目都能够在韩国找到原版的局面。

其实,韩国综艺节目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创新性才不断被引进和模仿,而韩国综艺节目的这些创新策略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着经验和启迪。例如,在播出体制上,可以在推行“制播分离”的同时适当尝试季播规划等新播出方式;在主题创新上,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通过借鉴韩国综艺节目“娱乐+”的创新模式,将娱乐与其他主题结合,使节目主题朝生活化、内涵化创新;在后期制作上,除了购买和引进先进硬件设施外,应学习“整体创作”的编辑制作理念;在营销推广上,以网络为载体,运用多种媒介形式,对节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推广,增加节目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戚琪然.韩国综艺节目的探析与借鉴研究[D].扬州大学,2013.

[2]王京.电视节目宣传推广创新策略[J].电视研究,2012(2).

[3]马凯.论韩国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J].现代视听,2013(3).

[4]吴坤埔.电视综艺节目的海外引进和知识产权保护[J].当代电视,2014(2).

篇3

关键词:梯度转移;产业集群;功能创新

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专业市场群仍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国有9万多家各类型的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万亿元,其中专业市场约占55%,交易年增长率20%以上,是全国GDP增速的两倍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模式。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其他省市也有零星分布。始于2007年规划建设的“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填补了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集群化、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的空白,也是生产要素在更大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

梯度转移理论置于我国实践确有一定缺陷,但如与产业集群理论适当结合,恰能弥补这种不足。产业集群理论摈弃了梯度转移理论的不合理因素,添加了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合理因素。不是简单地争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与否,而是强调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不是强调高区位地区的创新,而是突出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集群氛围;不是一味注重依赖外力,而是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

一、宏观层面――梯度转移的推进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并主张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需要,国内学者将梯度推移理论本土化,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其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渐向“中间技术”地带推移。魏守华,王辑慈认为梯度推移理论是把工业的生命循环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开发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与生产力等遵循由高到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1.全球经济向中国倾斜

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凭借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中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基础优势成为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和外商投资的首选地。湖北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实现武汉新的商业高度成为重中之重。而汉口北就是提升武汉商业高度的战略支点,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巨大发展空间,

2.构建优势承接转移

作为武汉新的增长极,汉口北专业市场群,位于武汉所独具的航空、铁路、港口等三大交通枢纽战略资源的黄金节点,拥有强大的交通服务网络、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齐备的产品种类和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具备完备的政府支持、物流保障、质量安全系统等要件要素,是承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中部地区的战略节点市场。

二、中观层面――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简称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加以分析:首先从纯经济学角度,主要着力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其次从社会学角度,主要从降低交易费用角度,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第三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由梯度推移导致的产业转移是进行区域间合作的一条重要途径。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纵观国内外集群的发展,在承认集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巨大的拉动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集群普遍存在的问题:(1)过度拥挤,边际效益递减;(2)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3)产业支撑不足;(4)市场功能转型不及时;(5)缺乏持续创新能力;(6)当地非贸易品价格居高不下、地价上升、环境污染。

三、微观层面――汉口北专业市场群的创新发展

1.创造氛围,发展核心竞争力

由于产业转移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旨在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不可能转移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所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要注重集群内企业自主技术研发,直接发展一部分具有自身知识产权的高尖端技术,从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力地位。除了大企业的独立研发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武汉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互动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集群式创新(clustering innovation)。即在集群内大量的小型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学习和模仿等途径,逐步形成一个灵活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产业集群这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能够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竞争环境。

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区特色经济,其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低成本和创新力,而汉口北专业市场群属于“引导孵化”型,主要靠的政府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重点放在培育、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在工业化高度集中的今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只有依靠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2.功能升级,产业链与集群耦合

我国大部分集群仍停留在横向一体化阶段,链条经济和配套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集群的升级正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从低附加值、非战略环节向高附加值、战略性环节攀升。产业集群在升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相似的阶梯式发展路线: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的升级(如表所示)。如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建立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就遵循了这样的规律,一开始从接单产品组装OEA到接单加工生产OEM,然后到设计生产加工ODM,最后转向自有品牌生产加工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不能及时进行转型和功能创新是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伴随着这种阶梯式的升级过程,产业集群才能在产业链上增值效应逐渐增多,才能逐步壮大。

产业链关注链环的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关系,具有纵向整合的特征,而产业集群相当于企业群垂直分解的空间结果,具有横向规模化的特征。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管理,正好能从纵横两个方面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和产业

链这两个网络组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网络”作为耦合界面,形成更高级的功能系统――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产业集群,耦合模型见图。

一方面,产业链能够突破产业集群的地域限制,实现集群企业的快速交流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能够将产业链管理的物流标准化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弹性反应引入生产系统,弥补产业集群的刚性的订单反应。把产业集群的各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出发,来寻求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3.集中优势,打造武汉新名片

义务商品市场的强势挺进,使武汉曾经的名片“汉正街”批发市场逐渐褪色。市场的品牌建设是未来专业市场规范化及科学化的主导方向。汉口北是结合了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广东专业特色镇、汉正街的特色,利用区位优势建设的一个项目,定位于“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国家一级专业批发市场。品牌工程的树立对于提升专业市场的形象有很大的作用,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前来工作,而金融服务作为专业市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服务内容和收入来源,也是以市场的品牌信誉是否良好为前提条件的。

4.加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业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除了地域的优势外,还需要政府相关惠利政策的大力支持。承接国际产业链的转移可以极大的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提出了高要求,支持和督促并行才能保证好产业集群健康的发展。

产业转移的一个重大隐患是发展的不规范性。由于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经过近三十年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进程,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已出现资源消耗过度,地表水体、空气等严重污染的局面。中部地区的发展要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地理上集中的城市化和产业布局,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污染集中治理,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结 语

从目前的运营来看,汉口北专业市场群无论在前期规划、产业基础、运营管理、配套设施和政府支持上都确保了其有序发展、虚实结合的快速发展,开业十天就突破20亿元的市场交易额。但要保障未来汉口北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不断完善现有软、硬设施,同时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集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守华,王辑慈: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2),1 8-19

[2]朱阳生:“产业支撑”是启动专业市场的根本保证[J],理论界,2003(2),25

篇4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地域文化渗透 O2O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风潮风靡开来,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汉语热”的持续升温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际进一步完善国际汉语教学及推广是国内研究者及专家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广博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地域文化渗透。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将地域文化渗透形成一个高效实用、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成为一个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二.地域文化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甚。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E.)在对语言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后得出结论:“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1]如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是随着我国国力增强而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学科深入拓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著名学者刘教授一再强调:“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2]

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相对于其他语言教学而言,本来就有特殊性。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广博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相应的地域文化渗透。就汉语语言本身而言,其经过了数千年的薪火相传,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容繁复。从教学对象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接触汉语以前已经在母语环境下形成完全有别于中国文化的与文化行为与思维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文化休克”带来的跨文化障碍[3]。所以,通过地域文化渗透丰富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十分必要。程书秋认为地域文化环境适应的程度高低对留学生能否成功习得汉语起着决定性作用[4]。留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从地域文化找到切入点,通过当地的方言、饮食、婚丧习俗、民风民俗、民间信仰、民居等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及汉语的深度,使汉语教学更生活化、情景化、交际化。

三、地域文化研究

1.地域文化教学内容

将地域文化科学合理地渗透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中可体现以下几个优势:首先,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半开放的地方社会,课堂上教授的地域文化在课下可以很及时地得到验证,而在验证过程中留学生可以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并提出更有益的思索。其次,一些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其所生活的地域文化也是了解颇深,可以有计划地向留学生传授。再次,从留学生每天生活的文化语境出发,由地域文化引申到中国文化有利于帮助他们将课本知识实际运用于实践生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5]。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曾吸引众多国内外游者来此探胜怀古,观光旅游。白娘子水漫金山、北固山刘备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岳飞圆梦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周围苍山绿水相映成趣。基于此,本文将课题组高校所在城市的镇江文化作为本次对外汉语地域文化渗透研究首选的研究对象。

2.地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任何背景、任何母语和任何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常使用同样的教材。而在现代教学观念里,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外汉语旨在培养外国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分阶段地进行。基于此,本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留学生对镇江地域文化内容的学习情况。另外,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团队着手研讨地域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科学合理地设置文化教学课程。依据HSK汉语水平测试成绩及地域文化问卷调查将受试留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针对不同母语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文化教学课程。

四、O2O地域文化渗透模式的创新研究

O2O文化教学模式以信息量大、快捷、实时性为主要特征,能有效保证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6]。其中,最能体现其与时俱进的实证是汉语学习者对网络新词汇的学习。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盛,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汇与中国当前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了解中国舆情、民情、社情、国情的窗口,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些网络新词具备新潮时尚、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特征,其数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不可小觑。对外汉语教师帮助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交际平台学习网络新词,不仅能让学生获取鲜活的实用性语言,提高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中国文化动态,强化语言附带的文化属性认知,从而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7]。

基于此,本项目设计的O2O地域文化渗透模式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与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的互动优势与线上资源的共享优势。满足留学生对地域语言文化知识的移动式访问,最终形成一种碎片化、个性化、自主化的理想教学模式。

篇5

【关键词】创新意识意义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会有高低差异,这种差异将逐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为了清楚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于对知识迟钝和思维薄弱的学生,他们必须接触基本的数学知识,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能上面。对于对知识反应更快,思维更灵敏的学生,教师应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知识教学和补充,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种方法只能达到姑息治疗的目的。而只有具备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缩小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熟练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策略

1.把数字和图形结合起来,以加强创新思维的深度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征决定了数学与图形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数学中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图形转换获得另一种解决方案。图形解决方案更加具体,因此,相比于纯文本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此反映出来。数字和图形的结合是数学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它也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不足,难以掌握,甚至更难使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图形关系后,知识变得直观、简单。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想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通过定量表面比率直接触及数学思维的核心。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知识,他们也可以通过图形关联的形式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例如,学生在理解矩形的轮廓时,不记得公式的内容,甚至无法理解公式的具体含义,这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误解。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和形状的组合,让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完成矩形缝纫过程,并使用教学模具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及矩形的轮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对这部分的知识印象深刻,这也将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从而为将来更复杂的图形面积甚至物体的体积计算奠定一定的基础。

2.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技能的最重要途径。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之中学习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的不同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生位置与顺序这个概念时,学生对上、下的概念、动作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而对于前、后、左、右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为学生做好头饰,让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认识前、后、左、右。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各种位置关系。在掌握了基本的位置关系之后,就可以学习难度大一点的内容,如上下楼梯要靠右走,学生在看图时往往以自己为参照,认为上楼梯的小朋友靠右,而下楼梯的小朋友靠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又让学生进行表演,几名学生站成一排走到讲台的时候转弯,这样左右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也很好理解了人面对面的时候,左右是怎么变化的。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篇6

关键词:中职财会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带来的财富也越来越引人瞩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代,我们教育的核心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要任务。尤其是在职业学校的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实际,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财会人才,是目前迫切需要职业学校教师研究和实践的一个课题。为此,在财会学科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一些较为成功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问,巧设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方位、发散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因为人通过发散性思维,可以从某一事件的作用得到启示,从而产生新的设想。在财会教学中,我经常从教材中挖掘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案例进行设疑,并通过学生的联想和类比推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某会计人员月末结帐前编制试算平衡表,发现其借方金额合计不等于贷方金额合计,请你帮她找出原因。”这个问题一提出,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言,有学生说:“可能试算平衡表本身抄错了,帐簿记录没错。”;有学生说:“可能记帐时登错了。”;有学生说:“可能凭证编错了。”;有学生说:……。不同的说法一个接一个从学生的嘴中吆喝出来。于是,我就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和相互补充,终于得出了完整、确切的答案。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我还经常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逆向思维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能否把它写成:负债 + 所有者权益=资产,原因是什么?”又如:“我们知道: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式子能否写成:资产 所有者权益=负债?原因是什么?”这种问题,既使学生弄明白会计等式与数学公式含义是截然的不同,经常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使人求知,令人探索。质疑是创新的摇篮。教学不能培养学生那种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奴隶性,而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讲授包装物的摊销核算时,突然有一平时很调皮的学生举手发问:“为什么发出去使用的包装物收回来后,书本上没说要再核算,这不就是帐实不符了吗?”这个问题教材上没有提及,而学生的发问也打断了我讲课的思路,不过我并没以为这位学生故意刁难老师。当时,我没有责备学生:“书上没写,不用多此一问”。而是先肯定并表扬这位学生“问题提得好”,然后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最后由我来补充,得出正确的理由。这节课上得很热烈,很有成效。这样既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也使学生感受到创新意识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上习题课时,我常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逐步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对错误的答案要敢于纠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单位存货采购业务都要填制存货采购收入凭证并办理入库手续。”这道判断题,先提问学生,大部分学生说是“对”,理由是根据书本内容。我马上告知习题参考答案是“错”,学生都感到诧异。忽然有一学生冒出一句:“习题参考答案不一定都准确”我马上找紧时机问为什么,这学生说:“按书本的内容来理解,这道题肯定是对的。”我立即赞扬这位学生感于质疑现成答案,具有创新意识。最后我宣布参考答案有误,正确答案是“对”。

三、鼓励学生求异出新,独辟蹊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求异出新是指研究总结出书本所没提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创新的本意是指对现有的东西进行变革,使其更新,成为新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钻研问题,提出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

假定A、B两种产品都应由6级工人加工,A产品的工时定额为30分钟,B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0分钟,6级工的小时工资率为0.6元。本月6级工甲共加工了A产品3000件,B产品6000件,试求甲的应付工资是多少?

书本上提供的方法是,先求A、B产品的计件单价,然后再求应付工资:

A产品计件单价:0.6×(30÷60 ) = 0.3 元

B产品计件单价:0.6× ( 10÷60 ) =0.1 元

甲工人的应付工资:3000 × 0.3 + 6000 × 0.1 = 1500 元

这时,我提示学生,能否先求A、B产品的定额工时,然后再求应付工资。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终于发现了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A产品定额工时:3000×(30 ÷60)=1500小时

B产品定额工时:6000×(10 ÷60)=1000小时

甲工人的应付工资:(1500 + 1000)×0.6 =1500 元

然后,我进一步指出,由于产量记录中记有每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而每一工人完成的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可以加总,学生发现的“新”方法在实际中应用其实更广。学生为自己能总结推导出如此有用的“新”方法而高兴,真正感受到创新意识的魅力。

总之,在财会课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注意鼓励学生的好奇心,留心他们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给他们以充分发挥的机会,并加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 “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江梅.浅析中专会计的创新教学.理论探索.2007

篇7

关键词:创新意识;专业课教学;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89-02

一、创新意识的含义

自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来,“创新”已成为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具时代特征的词汇,“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当前军队院校教学改革中频繁出现的词语,逐渐从一个术语名词转换为可以具体实施的教学实践。怎样的教育实践才算是创新教育呢?这需要找到其内涵才能真正运用于教学中。

按照《汉语大辞典》解释,创新是“创立或创造新的”。按照《常用新词语词典》的解释,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记录、局面、成绩等)。如果只是将培养创新意识简单地定位为培养学员创造新知识的意识,是不切实际的,知识是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增长出来的,少有人能够在短短的一生中能够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多有建树,因此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创新”和“意识”两个概念的简单融合。在高校教育中要求每个学员都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不太现实,但完全可以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员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创新意识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军用光电工程、军用光学仪器维修等专业的学员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光学基础知识、军用光学仪器知识以及光电平台系统综合知识应用的学习。粗看起来这些知识模块的内容是对现有光学知识的应用,没有涉及到光学理论发展的前沿,不具备任何知识创新的可能,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只有站在学科发展前沿才能实现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不绝对地依赖于掌握知识的厚重程度,谁能说天真的孩童不具备创新意识呢?其所缺乏的仅仅是一种获得高层次创新成果的能力,缺乏的是知识基础。

军队院校的全日制学员来源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所谓的直通车学员,每年从高考生中直接录取的学员,一是国防生,地方大学从高考生中直接录取的学员,培养四年后进入军队院校再进行一年左右的任职培训。这些学员接触到专业课时的平均年龄在19岁到21岁之间,属于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形成阶段,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好,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其次,大部分学员在接触专业课之前,得益于现代传媒的高度发达,学员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对于红外热像仪、微光夜视仪、激光制导、激光测距仪等光电装备都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于各种军用光学仪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知识渴望,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成为创新意识的良好受体;再次,在学校中学习的学员年龄较小,顾虑少,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虽未必正确,但其想法是海阔天空的,是创新意识的良好载体;最后,学校是体系性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习习惯、形成思维定式的重要阶段,形成何种思维定式直接影响其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方向。

创新型人才不是天生的,更多地是依赖于后天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院校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优势。因此在本专业开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三、如何在光电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展开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许多调查结论都指出,学员普遍具有创造潜能,在适当的教育下,它可能在每一学员身上发展和显现。因此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在厚重学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员的天马行空的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培养。许多已知的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有原有事物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创新,其本质是有中生有,因此培养创新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知识传承的强调,在已有传承知识基础上突出已有知识的新发展、新条件下对已有知识的新用途。

例如,同是对光速的测量,由于计时工具的粗糙,伽利略山间测速实验失败,但是现在具有了精密的时钟计量方法,同样原理的实验却能取得成功;测量长距离使用的工具从米尺――光学测距机――激光测距机发展过来,其原理各不相同,分别是参照物――人眼的生理功能――因光速的恒定可测时求距离,但却完成同样的任务……不胜枚举,均可通过各种问题的设定培养学员问为什么的良好创新意识。从光学测距机的测量精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到激光测距机无视远近在有效测量范围内保持±5m测距精度;对景物的观察从人眼可见的场景到人眼不可见红外、紫外图像,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光学学科的进步,因此在对学员培养过程中要将学员的眼光从本学科局限中超脱出来。

2.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是知识系统,学习科学并不是为了记忆和背诵真理,而是为了认识和不断更新真理,教学中强调的应该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取结果;要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知识探源,把握其发展变化趋势;要让学员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人类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的结晶,以此弘扬科学人文精神;要鼓励学习中的探究和怀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如,在探索光的本质的过程中,经历了波动性和粒子性争执风波,粒子性占上风――波动性成为主旋律――新的粒子性又重新出来,到目前达成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暂时的共识,但光本质究竟是什么,现在还在探索之中;在扩展人类视觉能力的追求当中,为了看见遥远的远方目标、看清细微的细菌,反复组合光学元件,发明了一系列望远镜、显微镜等可见光仪器……光学的发展一波三折,走过了许多弯路,惠更斯、普朗克们在提出新假说时都受到了权威人士主流思想的阻碍,通过教员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思想,敢于挑战权威,并勇于去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坚持对知识再次发现的探索式学习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它要求学员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员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的知识的参与式活动。

3.综合能力培养。需求推动创新,发现机会是创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例如,人们为了将美丽的瞬间留下,最初是画家手绘,速度慢,再现性不好,传统照相机出现了,能够拍摄出一个侧面的景物,代表了几何光学文明的较高成就,为了能够全方位地记录景物或人物,全息摄像出现了,信息光学大行其道;为了能够马上看到拍摄结果,数码相机出现了,试想能够拍摄出全息照片的数码相机还会远吗?如何实现呢?有创新热情的人会去深入地学习、分析、提炼的。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人类文明几千年来的知识浩淼如海,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会,因此教学中综合能力的教学更加重要的培养目标是学会分析,学会提取精华。

四、教员如何进行创新意识教学

我军装备的光电仪器集中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学员在第五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的学习时已具备了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计算机编程等基础知识,在专业课教学中学员必然优先掌握的课程就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技术,这些知识储备完成光到电的转换,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虽然军用光电装备有百余种,结构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就十分重要且必要。

光电装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员现役光电装备的原理、构造与维修,更重要的是教给学员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能够自己设计和分析装备的能力,当学员面对新型号光电装备时具有自主分析的能力,对于新装备的研制能够提出可行的基于现有技术的创新想法。因此教员的任务就是以呈现教学目标、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等方式来呈现学习任务,启动并组织学员的学习活动。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将课堂教学从教员“讲”变为学员“学”,形成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员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员的主要作用是把学员的学习活动启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紧张、高效地投入学习,并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员的学情,提供适时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使各类学员都能按自己的特点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创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教员教学思路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一种想象力,一种精神,一种对已有知识的升华和发展,需要知识奠基,因此重视创新教育必须是在传承教育基础之上,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更要重视知识的传承。在军队院校中进行装备教学过程中恰好具备了知识的传承以及知识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员创新意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叶平.“创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1999,(12).

[2]彭小虎.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J].教育科学,2001,(02).

[3]余文森.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篇8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谨求实;综合素质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创新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别出心裁,突破常规,首次出现的思维活动。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重新认识物理实验课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面向21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首先应该对高校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高校的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反映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诞生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和应用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是开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在高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革陈旧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模式,树立知识能力并重的创新实验观

目前,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其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教师包办,学生“全托”,仅以验证所学的某一理论为目的,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用,达不到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目前多数实验项目仍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方法仍为机械式的学生“跟着教师走”,甚至教师“牵着学生行”,走完“程序化”的步子,实验也就结束了。体现不了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感到实验课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一旦让学生独立操作或换个实验项目,便目瞪口呆,束手无策。改革的思路应该是:一方面,要减少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审议过去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传统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注意应用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不断充实新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课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交叉与融合,用实验来串联知识,通过实验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是需要改革的目的。

三、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而言,应该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综合培养。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理工科学校本科教育从基础到专业课都有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课教学中,经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验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个别学生还有抄袭实验报告的行为。这些现象反映出有的学生对实验教学课不够重视,还缺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从最基本记录实验数据抓起。向学生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同一实验而不同设备的基本参数和系统误差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实验前必须记录实验仪器设备的编号和有关参数,以便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用,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观察、探索能力既是综合素质的基本要素,也是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具备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应该贯穿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演示或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而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做好实验,必须认真观察,思考和努力探索后才能获得。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有的学生轻视实验操作训练,实验动手能力低,造成同学之前不能协调配合,也常造成同一小组实验失败。因此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也是实验课教学目的之一,不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操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要尽可能增加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控制实验人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生实验数据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另一种倾向:学生以为实验课只要学会实验操作就行了,不重视实验结果,因此有的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不知道保留几位有效数值,不会进行误差分析,甚至不会画实验数据相关关系图,更不能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普遍规律的现象和推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并做出实验数据相关的关系图,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推导等训练,然后再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只是实验课教学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分析验证某些定律和假设,建立某些法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道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创新”有两层含义,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意识就无从谈创新能力,但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有了创新能力。两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精神振作起来,在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予启迪,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受益终生。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围绕着物理实验教学这个核心,开展以物理实验的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物理素质,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态,既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的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新颖的解题思路、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营造民主和谐课堂,培养创新思维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现在,课堂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思路才能开阔,思维才能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主动地投入探索,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以平等、宽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先出示两架飞机模型,让两名学生上讲台试飞,从一只飞得又高又远又稳,一只飞得又低又近又不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疑惑,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你想明白了哪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自己动手任意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先在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交流,着重研究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在学生正确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判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出理由及对称轴的条数。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整整一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轻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唯一答案,而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是从多方向、多角度展开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启发学生进行“异议”,巧设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疑点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凝聚着创新思维的火种,激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首先让学生想办法算出手中椰汁罐包装纸的面积,学生动手用剪刀沿着椰汁罐包装纸的一条高剪开,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求出包装纸的面积,即侧面积。设疑:要是求一个工业上用的汽油罐的侧面积,是不是也用剪开的方法来算?这样迫使学生明白剪开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不得不另辟蹊径,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普遍规律呢?在充满疑问的动机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提出: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找出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规律。学生提出的观点其实已经就是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了。可见,教师只要引得巧妙,导得合理,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越燃越旺。

三、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地方没弄明白?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给老师提出什么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适当变换所列举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创新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学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出来。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材料,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讨论、去思考,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加强,为新时期建设培养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创新,改革陈旧的课堂教育观念,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俗套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本身须具备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创新精神。有人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表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显出来,而是艺术家。”教师劳动的创新性,主要在于教育教学无固定不变的规范、方式、方法。教学绝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必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因材施教,适时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教学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这句话十分精辟地说明了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目的和实质。有了对教育教学是创造性劳动的认识,教师就会生出信念,产生动力,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努力。

二、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有成就之人,多惯于求异思维。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认识到偌大社会有着纷繁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简单到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勤动脑,善思考,允许学生有各种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我的老师》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分析、理解文中“我”的心理活动:“我”对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我”对老师情感的升华?学生可以从词语入手分析,也可以从句子入手分析,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从词的感彩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狡猾”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可以让学生来表演蔡老师打学生这一情节。这样一来,沉闷的课堂不再沉闷,学习探讨氛围浓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