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迁移理论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构主义迁移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依靠原有的前概念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正在进行深化改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储备影响很大。因此,应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入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从而更科学地引导学生成为构建自己学科知识的主人。作为一种科学概念学习理论,建构性学习的产生为现代外语教学和学习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长期以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导传统英语教学,我国英语教学受“重教轻学”的影响,重“输入”轻“输出”,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个人心理特征及学生个体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视学生为被动接受主体。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重视知识是如何在动态互动中形成的。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服务于新时代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实践,是一项富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步,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经过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l)、布鲁纳(Bruner)等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丰富和发展,发展为完整的理论。这一教育思潮向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提出了挑战,被称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表达实体(语音),通过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语言系统的干预与内容实体(语义)发生关系的过程。对语篇的理解也部分地取决于读者建立语篇联系的能力。书面语篇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参与寻找并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它既是作者创造的一种产品,又像是一个合作工厂:一个作者和读者积极参与,获取意义与信息的过程。新兴学习科学强调反思,即反思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性学习、主动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习的舞台成为学生将来认识外围世界,构筑自己经验世界的平台。简言之,教师作为学习的中介、促进者,要竭尽全力提升学生的社会建构力。由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发现式”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组织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新鲜,却又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克拉申所倡导的i+1原则。在此过程中,激励学生发现支配他们学习和思维的新方法,也就是通常讲的认知策略,从而形成高一级的认知图式。
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往的教学过于看重知识点的讲解,遏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种教学也难免会陷入重复大量的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怪圈中,使师生都感觉劳而无获。实际上,学生的经验世界极其丰富且具有差异性,教师应注重如何在学生既有的经验世界中催生新知识的生长点。
在新兴学习科学理论框架中,师生皆为学习者,且学习者需要更大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反思性。作为教师,更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监控能力、个人实践知识以及参与研究的意向性和能力。学习语言就是建构个人知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它既有建构的特征,又有社会的属性。皮亚杰认为,语言知识结构包括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它会随着输入不断地改变原有结构,形成新结构,而每一次产生的新结构又都能参与下一次的建构。英语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技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新的结构。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输入向吸收的转化过程充满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吸收的结果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后的全新的结构。由于学习者总是不断地接触语言材料,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就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协调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创设语境,拓展思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可能真实的情境。以往对话教学多采用让学生听对话录音、重复、背诵、模仿编对话等方式。这种操练往往脱离真实的情景,忽视了语言内容的真实性,教学形式比较呆板,使课堂失去了语言教学应有的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针对这种情况,进一步创设新的情景,培养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进行交际性、灵活性的操练,努力达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目标。
语篇是理解语言要素的直接语境。教师既要讲授语言结构,又要讲授语言成分所承担的交际功能。在英语学习中,以下诸方面至关重要。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英语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自主学习是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教育部(2004)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浓墨重彩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诚然,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我们应重在“授之以渔”。不过,这是否就意味着全国所有高校都号召自主学习?没有条件的也硬要上?甚至有些学校对传统教学进行了彻底否定。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校教育一直处于接受性状态,而对创造重视不够,或根本不重视。另外,对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还未能有充分的论证,一切拿来主义是否都能奏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元认知能力薄弱,大部分学生眼中的自主学习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如记记单词、读读课文、做做练习。鉴于目前的学习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实行有条件的自主学习,整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的优势,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发挥到了极点。新形势下的大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促使学生既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疏导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下放自己的部分权威和权力,让学生成为建构学科知识的主人。关于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介入作用,江庆心(2006)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习者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将“要我学”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学”的内在需求。简言之,教师要成功地发挥中介作用,就要成为建议者、促进者、顾问、交谈者、合伙人和共同的问题解决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者情感、认知、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培养,重在提升学习者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新兴学习科学理论告诉人们,教育要着重培养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能力。重在理解性学习和主动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知识、智慧和学习的情境性。教育部(2004)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主题思想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宏观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总之,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强化教师素质,包括专业学科理论水平、教学素质(对教法、教材、学生的把握能力)、教学理念与态度、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对大学英语这一特殊学科的理解程度,其次就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与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期待,充分探讨学生的内在需求,真正使学生成为构建自己学科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和劲东. 课程设计理论探索[J]. 外语界, 2006, (3):10-15.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4):22-29.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2-17.
[5]寻阳,孙丽. L2读者词汇知识深度与词义推测策略的成功运用[J].外语界, 2006,(4).
[6]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 2006,
[7]杨华堂.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调查[J].外语界, 2006,(2):23-29.
[8]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认识并对各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各语言技巧的教授,更应该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教学的精髓,融入真实的英语课堂中,指导并促进英语的教学,从而使英语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和教学观能有根本性的转变。
一、引言
近些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逐渐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而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可以说现在的各科教学总体上正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正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不仅对教师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启迪。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1.建构主义知识观。在建构主义知识观中主要讲述了知识的主动性、情景性和群体性。(1)主动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特质世界的假设与推测。因此,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建立在自己经验之上,要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2)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强调真实情景下的学习,强调活动、实践、学生的亲身体会、感性认识,认为最好的学习足师徒式的学习。(3)群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尽可能的自然环境中同伴问互动、合作发生的。”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的三个特点:(1)知识是学生与他人经验交流的过程,是经有磋商与和解的一种社会建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或吸收。(3)认知足学生用来组织经验世界的,不是用来发现本体现实的。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建构主义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4.建构主义教师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5.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经验与学习特点占有主导的地位,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此为核心展开。教师是知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与指导者,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体现。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些可促进学生心里发展的具体教学技术。其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探究式学习,支架式教学和随机通达教学等。每一种教学都会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或框架都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谈谈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
I.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把握应建立在自己的经验之上,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我们学习英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不是只把它看作一种工具。如果参加英语角的机会或与人对话机会很少,那么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练习。因为“说”的功夫,主要是靠自己开口练习出来的比如朗读,中国人传统的朗读方法,对于语言的学习的积极作用是应该肯定的。“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说的机会很少,朗读是有效的补救措施。如果我们适当改进朗读方法,把它变成‘朗读+背诵’,效果会更好些。这种方式,不再以英语教师为中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2.设置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景。使新学的语言结构能被融合到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结构中去,化为自然的交际能力(及教师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必须对新教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自然地要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
例如把现实的整个教室教学环境,如天气、人物,无论是动的、静的、内隐的、外显的,都可组合成一个大情境。老师可灵活地运用情境引导学生,使学生能通过实践,对单词,句型等有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中,可多用手势语、眼神及表情,使学生能触景生情,还能使气氛活泼、生动,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可以大胆、自然地开口说英语。
3.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灵活教学。建构主义认为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之意识到他们所作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利用多种形式表征知识,使其能从一个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向另一个情境中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在教学中把影视、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效果比“黑板+粉笔”要好得多。上课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制作课件、网页和演示文稿,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美妙的声音和有趣的动画;将枯燥冗长、艰深难懂的英文转化成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知识。这样的英语教学有声有色、动感十足。
4.注重开展合作学习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社会互动和语言应用的结果,知识不仅存于个人头脑中,也存在于社会之中,为众人所享用。
在课堂上,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讨论,组内互查,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分工合作去完成。这样以来,学生学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交际能力。
5.转换教师角色。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的学术顾问,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这样的理论,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语言警察而变成了导入者、观察者、语言顾问和指导者等,从而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丫生命力,因为在任务的每个阶段中,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
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英语专业;语音教学
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准确的英语发音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语言习得和顺利实现语言交际;反之,则会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干扰听力理解,从而阻碍语言交际的有效进行。
一、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英语语音设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旨在通过教师讲授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其获得英语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英语语调和朗读技巧,并将这种技巧应用于语言表达中。然而,相对其它专业课程而言,许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课课时分配太少,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授课方式、机械的练习和不适当的评估手段使得学生对语音课逐渐失去兴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课程仅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共36课时,由于学生语音基础较差,单音的教学几乎占了一半课时,而关键的超音位语音教学课时不足,学生课堂练习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保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部分学生虽乐于用英语进行表达,但由于发音不准确,以致所说的英语失去原有的腔调和韵味;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自身方言影响,对自己的语音语调缺乏信心而畏惧说英语。学生普遍存在口语不标准,语言交际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语音课程教学的启示
1.重塑师生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到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因此,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在语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通过分析汉英语音及英美语音差异,总结语音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语音意识,鼓励学生多听多练,成为语音系统的主动建构者。
此外,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至关重要。我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各个地区,受方言的影响较大,许多学生说的英语带有浓重的乡音。教师应了解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除了讲清楚英语各音素的发音要领外,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发音错误时发音器官的位置,针对性地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从而减少其方言的干扰,提高他们的正确发音、拼读的语言能力。
2.创设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因此,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情境,让语音课堂变成生动的情境体验课。在提到语调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举许多生动的例子,例如:“I beg your pardon. ”和 “I beg your pardon? ”这两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它们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指说话人犯了很大的错,非常真诚的道歉,请求别人的原谅,而后者指的是“pardon?” , “Can you repeat it?”, “Could you please say it again?”。把看似相同的两句话用不同的语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其不同的含义,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更能认识到语调的重要性,并能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总之,语音知识不是光靠掌握语音规则就可以获得,它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音环境下不断操练。
3.开发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强调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明确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一定的经验与认知结构,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传统的“老师一教材一学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语音学习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其无从认知和建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制约了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可通过引进或编写优秀教材,选择适合的网络学习软件,鼓励学生编制英语电台节目、制作英语学习网站等方式拓宽英语语音资源的输入渠道;同时加大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完善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语音学习的现代化环境。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课后在BBC,VOA等网络学习网站自主学习与交流。在地道的语言环境中熏陶,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的音素训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标准的语音。
4.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当前普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的形势下,重视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建立语音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顺利开展高年级的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Virginia Richardson。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Falmer Press,1997.
[2]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心敏,田华,王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障碍调查与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 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4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改革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只是教育改革的手段之一,如果不配合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改革的成效往往不甚显著,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倒退。因此,结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才更有生命力,在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才更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地回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继而探讨和分析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下的法语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认识的逐渐深人,目前,在高等学校的外语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正方兴未艾,现代教育技术也逐渐在法语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这也主要得益于目前高等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应用的结果。
传统的法语教学设备仅包括黑板、课本和录音机等,绝大多数教师仅依赖于口授和板书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法语教学内容来说,尚可以应付,但是现代社会对法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法语水平上提高了听说能力为重点的交际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法语技能。对于法语教学来说,除了传统的系统的语言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法语交际能力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单调、抽象、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营造语言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训练机会少,学习效率低下,很难达到综合法语能力的培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对传统法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而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为教育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同传统的法语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总的看来,现代教育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基于此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应用于上述硬件中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基于各种软件所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及学习工具、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交互平台及软件等。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以及真实的视频等,全方位地向学生传送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资料,能够利用“声、色、光、电”创造出融真实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语语言教学环境;可以将更大的信息量带入课堂,加大教学信息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问”,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可以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诸多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在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时只使用其中最基本的功能,而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讨论、提问等功能几乎不用;二是教学软件非常缺乏,多媒体课件只是起到了课本搬家的作用,并无充分利用其他影音像的教学效果;三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以计算机灌输代替了原来的粉笔加黑板的灌输;四是盲目且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师成为简单的解说员,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忽略实际教学需要,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可见,对于法语教学来讲,如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得当,便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可能影响甚至降低教学质量。事实上,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尤其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仅限于纯粹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应用,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可以说,上述现代化的技术只是为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如果不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结合,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言教学模式是目前被最为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之一。探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法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众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努力下,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该理论认为个体会主动去体验外部世界,不断吸纳知识并自我学习,学习是以旧有知识为基础的逐渐地吸纳,层层地建构,遇到新知识相冲突时,会反复测试旧知识,且比较新旧的差别,最终将自我调适原有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合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识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概括为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是指学习个体把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吸纳并整合到原有的认识结构内的过程,它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充,其结果是认知结构量上的扩展,即个体将外在的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致使认知结构自身发生重组与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而引发原有的认知结构的量变,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随着同化和顺应的循环就形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根据上述理念,基于建构主义所发展出来的教学理念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要成为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2)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建构学习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强调情景的重要性,知识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对于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强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
综上所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利用情景、协作和会话等环境要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获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法语教学
可以看出,在法语教学中,如果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也将极大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教学设备等的限制,教师的角色很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课程的设计,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示范和咨询者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控制着教学的进程。在课件设计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并重的课件设计方法。这样,教师的角色就变为促进、启发、引导、组织和激励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的条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
篇5
论文摘要:教学一体化设计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的辅导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公务员制度》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确定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思路。教学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教促学,设计中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保证各主要教学环节之间相辅相成。
教学一体化设计就是结合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教学媒体,高效安排各种教学环节,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设计,它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公务员制度》这门课程为例,谈一下笔者在对本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的基本思路和想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该理论提出了“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的学习观,“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意义”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该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三种角色,做好“三种导学服务”,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辅导和督导。“引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调查题目,制定科学的调查工作进度,选择有效的调查方法,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辅导”是指在学生实施具体的调查工作之前,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流程安排,社会调查方法的选择、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具体的教学辅导。“督导”是指从约束与激励并举的角度,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和调适,以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实践学习任务,同时保证学习质量(根据湖南电大开放教育“123”教学模式整理)。
基于这一理论,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要求教师强化支持服务,做好相应的引导、辅导、督导工作,因此,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点,确定本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特点
一是理论知识性强。本课程涉及面广,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素养,包括政治学、法学、行政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相关知识。二是现实指导性强。公务员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是实践操作性强。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对我国当前公务员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公务员考试相关问题有所调查、研究。
2.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基本特征分析。为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开学初,我们对湖南电大直属分校行政管理专科到课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性别与年龄结构。回收的30份问卷中,其中男生9人,女生21人;20岁以下2人,20-30岁27人,30-40岁1人。可见,行政专科的学员大部分是女生,而且大部分年龄都在20-30岁之间,是一支以成人为主体的学习队伍,总体上看比较年轻。二是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看,一般学员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但66.7%的学员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之间不对口。
(2)学生动机与需求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动机非常明确:一是真正想学一点充实自己头脑、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二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三是通过本门课,想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将来自己准备考公务员。基于以上学习动机,我们在第一堂课讲授学习方法和资源介绍之后,积极引导学员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快速学习,然后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请学生指出希望教师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面授辅导。在征求了大多数学员的意见之后,我们得知,学生希望教师重点辅导的内容大概可分为重点问题讲解、难点问题分析、疑点问题解析、热点问题介绍和考点问题提示等五大块,在实际面授辅导设计中,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辅导与主题讨论。
3.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基本情况和学习对象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把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公务员制度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与人协作的素质,掌握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结合公务员制度相关实践和实际案例,提高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入政府部门实际,就公务员制度相关问题作出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从而能对公务员制度改革提出一两点创新建议。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开放教育学生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培养目标的升华,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
(二)根据课程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课程培养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我们将文字教材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模块一公务员法概论篇(第1章)、模块二公务员基础知识篇(第2、5、3、4章)、模块三公务员“进入”机制篇(第6、8、18章)、模块四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第7、9、10、11、19章)、模块五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第12、13章)、模块六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第14、17章)、模块七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第15、16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增加了一个教学模块,即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
(三)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与“学”的基本策略
在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我们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根据“123”教学模式和“模块化教学原理”,确定各章节教师的主要导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确定实践教学,包括小组学习的主题、实践方式和具体要求;从“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型”学习理念,确定各章节学生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和自学媒体等。
(四)本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以上分析,可将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概述如下:以“123”教学模式为指导,从“以学生为中心”基本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特征和需求,结合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确定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即以学生“可接受度”、“满意度”为标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混合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按照模块化教学,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围绕教学内容,发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课程教学资源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网上视频资源和网上文本资源。文字教材采用张柏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视频资源主要课程重点辅导和期末复习的IP课件,网上文本资源包括湖南电大在线课程平台上有关此门课的教学、考核等学习资源。
(二)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在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以坚持“四个原则”和体现“三个特点”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重点,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四个原则”即优化组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动态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三个特点”即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一体化、多种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和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网上教学、面授辅导、实践教学三方面。
网上教学: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与辅导内容主要有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省校每学期会安排一次BBS和适当录播期末复习视频。各分校也应该有选择性地建设部分资源,供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学习。
面授辅导: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采取模块化教学,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分别为:公务员法概论篇、公务员基础知识篇、公务员“进入”机制篇、公务员的考评激励机制篇、公务员的调适机制篇、公务员的制度保障机制篇、公务员的“退出”机制篇和公务员制度知识拓展篇。各分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考点内容,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各分校可以就“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公务员高薪能否养廉”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课堂辩论,就“公务员面试”等主题进行角色模拟,也可以就“公务员年度考核”等主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调查报告,还可以就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设计、组建一个案例,并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各分校可通过建立常规听课评课制度、学生参与评教、学校教学检查等形式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监控。
(三)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本门课程的性质,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一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和网上学习等形式,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做好读书笔记、参加小组讨论、浏览网上资源、参与网上讨论、准备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自学。学校可以通过对面授到课、学习笔记、形成性作业、小组学习记录、网上学习、社会调查报告等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程考核模式设计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期末复习的效果,更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要,找出教学的不足。本课程考核对象是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学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主要是考核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上网学习情况。平时作业在省校课程平台上,一共四次。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核方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和考核说明编制。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0%。
四、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几点启示
(一)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
在本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对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由于学生多为在职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靠自学完成学业,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要在努力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可接受度”、“满意度”调查,初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他们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和感兴趣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面授辅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教学主题、方式等等。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又根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这一理念,确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方法、要求等。
(二)始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模块化教学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
端正态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取得成果,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由认知领域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非认知领域的转移,符合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要求。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根据模块化教学原理,我们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出发,将文字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章节之间的调整、合并,将《公务员制度》19章教学内容整合为七大模块。另外,根据学生需求,增设了模块八:知识拓展篇——“公务员考试”的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模块展开的。
(三)课程一体化设计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课程教学一体化是多种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综合,包括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学生学习过程一体化和课程考核一体化的统一。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又包括网上教学一体化、面授辅导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等主要环节,课程考核一体化设计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设计。这些环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一体化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以“教”促“学”
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时候,我们反对机械的教学观、被动的学习观和还原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部分,而科学有效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创造性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快速学习和高效学习,以“教”促“学”。
参考文献:
[1] 苏晓凤.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篇6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导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同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以该理论指导高职实践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笔者的几点看法。
在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技能的培养不能只依靠理论的教学,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教学,即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而建构主义理论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教学时,教师应着重考虑:如何设计实践项目、活动场景和教学过程,创设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1 指导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自我探索和人际间的交流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先有教师设计一个合理的实践项目,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起到组织、指导、帮助、启发、引导、鼓励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教师刨设的场景、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由交流和协助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创新性、主动学习性,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当代是提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那我们的高职教学也一样,我们培养的学生也是要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获得,而是理论与操作、过程与结果、态度方法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一体化。促进学生的这三方面的一体化的发展是我们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应该具备和达到的目标。从理论与操作来看,主要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又懂又会做。从过程与结果来看,主要使学生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过程,在乎整个操作过程,要让学生全过程参加操作,从头做到尾。从态度方法与价值观来看,培养学生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人文涵养的培养,如职业素质、沟通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2 指导实践教学的过程
我们传统的实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传授学生主要通过老师示范,学生看,然后学生自己回去操作,不注重知识获得的手段和过程,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格外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手段和方法,实现意义建构的目标,就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项目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和情境的设置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整个过程应该是:首先充分收集资料,创设典型的实训项目;然后创设情境,明确步骤,细节落实,设置问题;最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老师就起到组织、监督,分析评论、业务技能顾问、宏观调控等作用。具体来讲就是将实践教学过程分为事前资料收集准备阶段、事中实施控制阶段和事后结果反馈阶段。
(1)事前资料收集准备阶段:包括实训项目准备、思想态度准备、人员组织准备和知识储备准备。
实训项目准备:是教师在开设实训前就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合理科学的收集资料。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实训项目,实训项目一定要典型、适用、合理。
思想态度准备:教师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设计方案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实训的内容,熟悉实训的过程操作、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学生讨论教师的实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要求,还需要做那些调整和补充,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人员组织准备:让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按照实训教学项目要求、目标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小组,选出组长,设置每个人的角色,明确本小组和个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然后讨论分工协作的具体事宜并分头进行准备,通力合作完成本次实训项目任务,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
知识储备准备:为完成某项实训项目,肯定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所以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事中实施控制阶段:在准备阶段之后,学生就开展实训项目,在实训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老师起到协调、监督、分析评论、业务技能顾问、宏观调控等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协作性等。
(3)事后结果反馈阶段:通过学生个人总结、小组集体评价、实训交流会等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对整个实践教学的成效进行自我剖析。事后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此次实训项目的开设合理性,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等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实训成果和问卷调查结果,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作
用。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训项目的创设,情境、问题的设置和学生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教师需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交流和小组协作中学到的知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效果远大于平时上课,这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
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医学免疫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66-02
医学免疫学以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并研究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及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涉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各医学专业。该学科不仅与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学科之间有着高度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临床上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移植、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均与免疫密切相关。因此,医学免疫学是联系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所以,对医学免疫学的有效学习是现代医学生的必修课,对医学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免疫学相关研究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内容不断更新,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的更新速度加快,这就对免疫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学生都反应医学免疫学难学。医学免疫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内容抽象。医学免疫学内容多为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能借助于部分图片展开联想,这非常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②内容前后联系密切。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免疫应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器官,尤其各细胞及其分子之间的相互协作比较复杂,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因此,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各细胞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内容更新快。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怎样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免疫学知识的更新,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式思维。④与其他学科交叉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知识结构与这些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主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导,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配不合理,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很显然,仅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靠教师被动式的“填鸭”,并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良好学习的建立,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教学互长”,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中的观念转变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1]。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并进一步增加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出了挑战,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这一学习理论近几十年来在教育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2]。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角色是知识建构者、运用工具的主动探索者,而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和帮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节,教学的主旨就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到某一特点的教学情境中,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获得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结合建构主义特点,指导医学免疫学合理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博大精深,蕴含了教育心理学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潜意识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框架的主动建构。本课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引入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的角色互换。
1.学生为主体。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整齐、统一,整体性比较强,便于实施。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呆板的、形式单一的,这种套路式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引入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激发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讲给其他同学,并由其他同学及教师共同进行点评。这样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教学过程不再呆板乏味,而是每一环节都有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知识,使学生对下一教学环节充满期待,从而使教学各环节间形成正反馈,使知识构建加速完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教师为主导。建构主义理论以多视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教授角色的转变重点是转变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再是固定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辅助者。这对授课教师的理论与实际教学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将促进授课教师加强学习以完全融入甚至领先于教学改革的浪潮。对此,学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如定期举办前瞻性讲座,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每月举办1~2次的教学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实地教学观摩、观看教学录像、邀请教学名师参加座谈会等,使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及讲座,让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转换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活化教学技巧,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3.教材为主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所以教学模式不再是教授照搬教材上面的内容,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不能把知识全盘“复制”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而以点辐射面地引导给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4.多媒体为主要工具。传统教学中,多媒体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却将多媒体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此外,学校网站建立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学环境,并能将课堂上的知识建构进一步拓展、延伸。
5.师生关系趋向民主。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家长”地位,学生“唯教师是从”。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批判性,遏制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大力提倡的,这使得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而是和谐协作的,是互动对话的[3]。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教学内容重点化,使教材不再是学生的“紧箍咒”。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实现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有利于现代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的海洋,高校教育日益凸显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这就对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其独立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结合高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了考核机制,全方位促进了教学过程的改观,真正贯彻了“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袁,译.北京院商务印书馆,1984:6.
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篇9
论文摘要:本文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讨论了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3.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为学生开列的阅读书籍.为学生提供的英语学习网站等)。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支柱。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可以使学习者的五官得到充分的刺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应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希望上网学习.却不知道有哪些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有些学生面对浩瀚的英语学习材料却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这都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帮助。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短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班上课的情况下.提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之前自己必须首先学习这些先进的学习和教育技术。
4.把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作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建构主义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告诉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当前所学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其中有些是教学目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有些则是教学目标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因此,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规则、基本阅读理解思路和基本口头及书面交际过程作为意义建构的对象。这里并不把一学期讲授了多少语言点,或讲完了多少篇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
The Revers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Abstract:Constructivism theory emphasize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It not only requires the students to shift from passive receivers of external stimuli and objects to knowledge input to the subjects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ctive constuctivists of meaning,but also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shift from the konwledge senders and inputers to helpers and promoters of the constuctivist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Constuctivism theory for the reverse teaching mode through analysizing the features or Constrctivism and the connotation of revers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Constructivism theory;college English;reverse teaching mode
一、引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印证检验并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新型的学习理论。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北京钟道隆教授倡导的逆向教学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二、建构主义理论特点: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肯定,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有关,学生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这些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学习是个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受刺激后的被动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新的知识,进行新旧知识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后建构而成的。
3.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其意义建构的过程。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它们为学生的课堂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的内涵
1.逆向教学法旨在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改变课堂组织方式,强调一切的教学行为都是“因学而教”的行为。“逆向教学”中,倡导教师先不讲,让学生主动先学,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先学后教,先试后导。
例如:语法讲解历来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又枯燥乏味的一个环节。大学英语教材不断更新,词汇量增加,使大学生们倍感吃力。但语法大体上却无多大变化。如何将中学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提升,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是众多大学英语老师所面对的难题。很多学生听到老师说:“这堂课我们学习语法”,就开始哈欠连天了。在从句学习中,学生首先被要求从教材或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中寻找含有where的从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或者猜,where引导的从句在每一句里作什么成分。这时候同学们往往各抒己见,各种答案都冒了出来,有对有错,还有胡言乱语的,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很活跃。事实上他们找到的句子有很多根本不含从句,就算是从句,其中只有极少数是状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其它大多都是定语从句。如果大多数人都答对了,那么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可以简略些,大家听得也轻松。而如果只有个别人答对或蒙对了,大家惊讶之余,听教师的分析会格外投入。这时再给他们复习句子的各种成分、主句与从句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学生就不会感到那么厌烦,而是一面印证自己的答案,一面重新去完善或重新建构他们原有的语法体系了。
2.逆向教学要求做到课前有驱动、课中有练习、课后有实训。
课前驱动是指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收集、开发操作性强的作业项目。例如课前班级分组完成国外各大学的入学要求、申请流程、入学准备事项的ppt。
课中练习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题目,题型有选择题、翻译题、角色扮演等;题目来源有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经典外文电影台词翻译和外贸函电写作题等。
课后实训是完全由学生策划、筹备,组织实施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将搜集到的国外大学的介绍、入学要求、申请流程等先翻译成汉语,再以海报形式展示在校园里。在这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则是导演。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和把关的作用。活动的就是第二课堂,学生的主动性将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面向目标的教学设计,即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出发,而不是从教材出发。
教学对象分析话题引入内容讲述项目讲评课后实训(项目驱动)(习题案例)(学生展示作品,师生点评)(英语竞赛)。
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大学英语教材非常熟悉,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及其缺点,设计任务、制造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和合作,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目的,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的启示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逆向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象,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都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2. 激励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主动建构式”转变。逆向教学课堂中,不仅要唤起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需要实施激励,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的水平,尝试成功乐趣,树立不断进取的自信心,提高自主发展的内驱动力,以唤醒、挖掘、提升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发现者和运用者。逆向教学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
3. 科学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建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在逆向教学模式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包含了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共同实践以及学生主动地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要对学习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法、活动进程作出合理的安排。逆向教学法不仅倡导先学后教顺序问题,也将教和学定位为双向互逆关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资料并了解和分析,进行事先准备和探究,然后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参考其他学生、小组和老师的材料和分析印证自己的观点,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重新建构知识和经验体系。教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矛盾和困难进行修正和调节。教师所起的本质作用就是组织与引导、修正与指导、帮助与服务,这也是教师是否能保证学习顺利而有效率的主导作用所在。
五、结语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并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它符合当今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建构主义的启示下,大学英语逆向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和技能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逆向教学法,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训练学生实际运用技能,增进了师生互动。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使用逆向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由观众向主角转换,真正实现逆向互动。
参考文献:
[1]刘顺军.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东华理工学院 2006(12).
[2]孙立波. 浅析构建主义学习观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j].东京文学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