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风险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安全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072-02
农村金融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力量,是中国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风险综合反映了农村经济风险,是农村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累积到一定程度如果不及时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不仅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效率会降低,而且会危及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特征
1.农村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农村金融风险是农村金融活动的必然伴生因素,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客观存在,其发生及发展服从某种规律,这种规律并非确定不移的因果律,是以一种或然规律进行存在和发生。农村金融活动就是在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来进行的,正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农村金融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才产生了农村金融风险。
2.农村金融风险具有扩散性。由于农村居民重视血缘、地域以及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等原因,更易受到其他居民行为的影响,而在金融行为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导致农村金融风险发生以后在农村地区扩散相对较快。农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某笔或几笔存款不能兑付时,客户越是挤兑而导致存款减少,形成农村金融信用萎缩,造成恶性循环。
3.农村金融风险具有隐蔽性。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信息的披露和支付危机是农村金融风险暴露的主要途径,中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使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较差,监管当局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真实的农村金融风险信息,社会公众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信息更难以获得;同时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中不良资产占比高导致流动性较差,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但中国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尚未引入破产机制,即使出现部分农村金融风险,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大多数也可以保证存款的支付,加上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带来的较大数额的储蓄增长,使中国的农村金融风险隐蔽性较强。
4.农村金融风险具有可控性。尽管农村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农村金融风险是可以通过衡量和预测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而被认知的,在认知基础上农村金融风险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通过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农村金融活动实施有效监管,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农村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将农村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二、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
1.资本风险。在农村金融领域的资本风险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因资本金过少而缺乏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以及缺乏对存款及其他负债的最终清偿能力,导致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安全受到威胁的金融风险。资本金对农村金融机构能否正常经营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有承担经营风险的职能和不必偿还的特性,假如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全部是资本金则风险就全部由农村金融机构自己承担,如资金来源中资本金与负债各占50%则金融风险由农村金融机构和存款人各承担一半。社会化大生产中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资金的信用中介,不可能不向社会公众负债来进行金融业务经营,因此农村金融机构中资本金是否充足就显得非常重要。资本金越充足就越是可以用资本金补偿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损失,从而保护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人的利益。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中呆坏账较多,对农村金融机构资本金侵蚀较大,加上政策因素等造成农村金融机构资本金充足率过低,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经营风险。
2.信用风险。农村经济运行过程的周期性和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的特殊事件发生均可能产生农村金融信用风险,这种信用风险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应付挤提从而对社会公众的信用风险以及农村金融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借款本息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从农村经济的周期性上,处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处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造成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使农村金融机构也可能出现支付危机。
3.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充足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能力受到影响,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负债流动性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两个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既要对信用好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来保证盈利,又要保证资金充足来满足存款人提款要求,因存款额和贷款额不能准确预测,贷款规模超出存款规模时,银行就陷入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风险高低取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结构、资产结构等。
4.其他风险。主要是指除资本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外的风险,包括因侵吞、挪用、内部盗用、外部抢劫等主客观因素致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和财产造成损失的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办理结算过程中工作失误、违反结算规定和纪律,造成损失的一种风险;农村信用社尚处于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化过程中,长期未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造成资产增值保值动力不足的风险;农村社会游资较多,因投机发生的农村民间借贷造成的风险等。以上情况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三、维护农村金融安全的优化策略
1.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创建宽松的农村社会环境是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安全的根本条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是深化农村改革、为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创造宽松余地的前提,如果农村经济上不去,不能有效的增加农村消费、投资,农业和乡镇企业就无法走出恶性循环,不可能盘活农村金融不良资产,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必须是健康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只能制造虚假农村经济繁荣和更加严重的农村金融风险隐患,而无助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化解和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需要宽松的农村社会环境,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农村老幼留守问题,农民养老、失业、医疗方面的社会安全保障问题等均为各级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矛盾和任务,这些矛盾和任务的解决离不开一定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在解决金融风险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即始终把农村社会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不能急于求成,保持有一个宽松的农村社会环境。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是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是产生农村金融风险的源头,这就需要加大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防止农村金融风险的发生。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农村金融合约的按期履行,加大农村金融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唤醒农民的金融防范意识。同时农村金融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严格执行各项农村金融法律、法规,减少农村金融风险发生。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为农村信用文化的建立提供支撑。在农村金融交易活动中,对于讲信用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信用优惠政策和相应物质激励,以加强他们讲信用的动机;对于那些不讲信用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严厉的处罚,这些处罚应包括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社会曝光等等,且处罚力度应超过其不讲信用所获取的收益,以提高不讲信用的单位和个人失信成本,从而降低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安全。
3.增强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是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安全的当务之急。形成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其业务规模扩张速度过快、补充速度难以与资产规模扩张相适应有关,又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资产总量增大、自有资本补充渠道不多有关。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一方面,应通过增资扩股直接增加实收资本,拓展农村金融机构资本来源渠道,不断优化农村金融负债结构,及时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全面推行成本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实现资金运用的效益化,提高盈利水平增加各项公积。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降低农村金融不良资产比率。化解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应强化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的能力,加强不良资产催收力度,借助法律手段防止借款人逃费农村金融机构债务的发生,防止农村金融机构增加新的不良资产。
4.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是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安全的最终保障。在中国濒于破产倒闭的农村金融机构几乎都是闭而不退,既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又会给当地政府部门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处置农村金融机构退出的工作不但关系到股东的利益,也牵涉到广大农村存款人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在农村金融机构退出的处理中,一方面应成立农村金融机构退出、处置专门机构,要有信用背景并能代表政府行政权威的机构出面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工作,才能降低农村金融机构退出过程中的风险,加快农村金融机构退出处理问题的时间,控制农村金融机构退出在社会上的扩散和恶性传播。另一方面要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存款保险分担农村金融机构处置的压力,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处置难度。
参考文献:
[1] 马作雄.农村金融风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篇2
关键词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五峰镇
五峰镇位于互助县西部,距县城15 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8′45″~101°54′25″,北纬36°50′1″~36°56′40″,境内山川相间,河谷宽度1000~1 500 m,坡度在5°以下,地势北高南低,全镇土地总面积91.31 km2,耕地总面积4 446.67 hm2,种植区海拔高度在2 400~2 700 m,共辖18个行镇村,5 280户,共有22 887人,大小牲畜19 360头(只),全镇现已解决17个行政村,5178户,22 560人,大小牲畜19 021头(只)人畜饮水。还有一个行政村(后头沟村)102户,327人,大小牲畜339头(只),由于坐落位置较高,又无水源,目前还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所在地属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在3.0~3.5℃,极端最高温度25.5~35.1 ℃,极端最低又无水年无霜期68~184 d,年日照时数为2 600~2 776 h,年太阳辐射量为560.66~615.05 kJ/cm2,年降水量480~550 mm,降水分布不均匀,以6—9月4个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0%,而农作物生长期3—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30%。平均风速在14~15 m/s,最大风速23 m/s。最大冻土层深度1.06~1.50 m,年平均蒸发量1 215~1 850 mm。
1五峰镇供水水源与水质状况
五峰镇的供水主要是泉水和雨水,其中11个行政村主要水源是古湟中八景之一的五峰寺龙宫泉,6个村由氟改水工程解决饮水问题,水源位于南门峡镇。由于受地理位置、宗教信仰、旅游环境的影响,水源露天,源头水质易受污染,且硬度较高,铁含量为0.5 mg/L,锰含量为0.3 mg/L,氟含量比重达50%,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供水受季节影响严重,春夏少、秋冬多,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春夏季时将泉水和雪水雨水同时引入供水系统,供给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水质根本达不到国家生活饮水卫生标准,经省、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氟中毒率达到98%以上,其症状为牙齿变黄、骨质疏松、血性粪便等,对群众的身体、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2饮水工程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五峰镇的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季节性短缺,铁、锰、氟化合物超标,苦咸、水污染严重。受经济、地理条件影响,原有的供水系统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缺乏饮用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污染现象严重,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每年春夏季节就会出现饮水困难,饮水的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导致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的流行。
3对策
饮水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饮水工作需要把提高供水保证率、改善水质、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放到第一位。为保证五峰镇镇群众饮水安全,使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1),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势在必行。
3.1保证水源和水质安全
一是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由于原有水源水量小,可从五峰寺东面的奶奶泉中引水至龙宫泉的给水管中,可保证水旱季节有足够的水量供水。奶奶泉水量相对较大,取水较容易,水质好,无污染,对龙宫泉水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铁、锰、氟化合物含量下降。二是维修供水系统和兴建蓄水池。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地修建资金筹措计划,维修供水设施,保证饮用水的配套工程建设。三是最大限度利用17座蓄水池,使其充分发挥蓄水、调水、过滤的作用。四是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水源地保护办法,将水源地生态建设与政府的工作挂钩,坚决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在水源地堆放,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修建水处理设施,对现有4处供水水源的过滤池重造新堤,防止雨水、雪水进入供水过滤池中造成污染。每年定期清理和装填反滤层,在蓄水池中添加漂白粉,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进一步净化水质。
3.2加强饮水工程管理
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保证正常供水,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就必须加强管护。饮水工程的最终受益者是群众,因此必须要把群众同饮水工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日常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展示,让群众参与,才能更好的保护水利工程。一是建立乡、村两级水管员承包机制。乡水管站工作人员每人承包4~5个村,和各村水管员定期检查供水线路,清除污染物。对管道取水口、过滤池定期的检查,发现渗漏及时修复。对过滤池中的砂、碎石填料每年清理1次,按级配要求重新装填新料。二是水利部门明确责、权、利,视具体情况制定水源保护、工程维修、节水措施、水费征收等的规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给水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确保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1-2]。三是在具有一定带动和辐射力的村成立用水协会管理委员会,在乡水利部门的具体领导下,开展本村饮水安全、节水管理和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工作。四是水利水保站应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协议,按协议规定供水。由于施工、维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水利水保站应提前告知用户,因发生不可抗力的事故造成停水的,应积极抢修,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供水。用水户必须按时交纳水费,逾期不交纳者,可由水利水保站依法收取滞纳金,超过15 d不交纳的,可中止供水。五是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在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内,因违规养殖、排污、投放杂物,修建构筑物等行为造成水质污染,影响供水设施安全,损毁供水设施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给予相应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六是为防止水源被污染,应由上级政府明确规定全县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同时”制度,违者责令停止生产,并处罚款等具体处罚措施,明确规定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3-4]。
4参考文献
[1] 应芳臣.互助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91,293.
[2] 袁显彬.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如何管理[J].科技信息,2009(15):338.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保险;农机监理;保险公司
1农机保险补贴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使用率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机作业环境复杂,农机使用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缺乏基本培训,加之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农机伤人损物事件频发。正是由于农机事故的频发性、不可预见性,加之事故发生地多处于农田场院等交通不便的场所,造成配套农业机械保险产品少,保险事故频发单次损失金额大,查勘理赔不便,造成各保险公司推广农机保险积极性普遍不高。而农民保险意识淡薄,不愿意为不确定发生的风险支付额外费用。因此,造成大量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呈无保险状态的“裸奔”。众多“辛苦致富,一朝事故返贫”的血的教训不断上演,警示了农民辛苦致富路上隐患重重。随着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专业组织逐渐形成了农机作业服务的中坚力量。农机安全生产环境大为改善,机手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政府资金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为农机保险的补贴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河北省为例,2016年底,全省统一开展了农机保险调查,通过深入走访询问调研保险需求。2017年准备开始对农业机械保险进行全面补贴,招标确定保险公司全面开展农业机械保险补贴工作。河北省农机监理总站的努力方向切中保险参与各方矛盾点。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让投保农户降低负担享受保障。通过农机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着重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这类农机专业组织率先投保,降低了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同时将对扩大保险保障范围、全面推广农机保险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2农业机械保险实施建议
在农机保险即将全面推开之际,作为一名农机监理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有着两年保险查勘销售经验的农机监理人。笔者了解农机监理工作和财产险公司销售理赔工作,因此在这两方面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2.1农机安全监理方面
作为农机保险的推动者,在不断做好自身工作,努力推动补贴工作落地的同时,应协助保险公司做好农业机械相关险种的宣传推广工作。面对众多农机使用者,应牢牢抓住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这一本身具有强烈保险需求的市场主体,以示范作用带动广大“观望”机手。同时,随着农机保险的开展,由于保险公司投保牌证类机械对于机具牌照、年检的相关要求,农机牌证发放年检业务量将会井喷,各县市(区)监理站要有预期做好准备。同时,由于保险事故要求农机监理机构出具《农机事故责任认定书》,事故报案勘查现场的要求将大幅提高,并且由于事故发生地一般地处偏远,农机监理事故处理人员由于职责及自身业务优势,必然作为第一到达现场的事故勘查人员。这就要求各县市(区)监理站加强农机事故处理能力培养,添置配齐查勘设备、车辆、人员。安排好日常值班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处理事故,做好事故处理勘验工作。
2.2商业保险公司方面
作为农业机械保险的承保主体,面对新险种,面对之前接触较少的全新客户,面对农田、场院有别于标准化道路复杂的作业环境,对于参与农机保险的各家保险公司来说,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对保险存在抵触情绪,推广农机保险需要深入做好解释工作,让机手了解承保了哪些风险,一般什么情况赔,什么情况不赔。在复杂的格式条款合同外,需附加简单易懂的“明白纸”。只有让农民明白了解,才能保证日后出险理赔少生矛盾。另外,保险公司应充分了解当地农村情况,结合自身能力做好投保出单等基础工作,方便投保群众,给投保人少添麻烦。大力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加大查勘投入,提高时效性;增加农村地区查勘力量,提高结案效率。强化理赔服务,让农民确实感受保险的保障与便利。同时,由于农机“跨区作业”的特殊性,保险公司还需解决好农机异地理赔查勘工作。同时,建立预案处理好“三夏”“三秋”等重要农忙季节农机事故多发期保险报案需求。基于农村基本情况,保险公司很容易碰到棘手与需要拒绝赔付的案件。本着照顾受损困难群众、维护农机险声誉的目的,各保险公司是否需预提部分利润,成立类似道路救援基金的救资金池,以处理特殊案件有待商榷。
3结语
篇4
关键词:措施;效能;安全高效;农机购置补贴
自200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平罗县大中型名优农机具大幅度增加,农机化水平发展迅速。为切实将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平罗县精心组织、紧密配合、规范操作、严格管理,不断强化措施,提升效能,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安全高效实施。
1 实施情况
平罗县所辖面积2086平方公里,人口30万,全县辖7镇6乡,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005年――2016年,全县累计落实国家补贴资金12571.882万元,补贴农户7232户,补贴机具总数12672台(套),带动农户投入30726.02万元。
自2013年平罗县实行“全额购机、县级结算、一卡到户”补贴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应用农机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2016年,平罗县可用购机补贴资金为2384.95万元,共补贴机具1523台,兑付资金2382.815万元;受益农户数达819户,带动农户投入资金6087.44万元,全县农机资产总值新增8470.26万元,新增动力3.21万千瓦,占全县新增农机总动力的92.5%。2016年,平罗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8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在财政部组织的第三方绩效考核中,获得“政策实现度高”的等级评价。在政策和市场的带动下,全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高性能机械及绿色环保机具增长迅速。2016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9.1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烘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58台、1768台和65台(套),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8%,全县农业机械化进入提速发展阶段。
2 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资金支持,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购机补贴工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财政局及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16年平罗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县财政将购机补贴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及时划拨20万元,为购机补贴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二是明晰责任,齐抓共管,为制度建设提供保障。为切实提高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力,实行“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担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个岗位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确保了购机补贴高效安全运行。财政部门加大了补贴资金监管、机具核查和兑付力度,为建立健全部门配合、明确职责、相互监督的购机补贴工作运行机制奠定了基础。
三是广泛宣传、及时公开,为信息畅通提供保障。通过在平罗电视台、政府信息网、农机化信息网和各乡镇办事大厅、集市张贴公告以及各类会议、培训班及农机监理业务办理、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等平台,及时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通知、资金使用进度及补贴对象等进行公示。编印了《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宣传手册》3000册,在乡村主要街道竖立了12个规范醒目的宣传标语牌匾,全方位、全角度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具体的操作程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完善机制,严格程序,为效能建设提供保障。把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五个严把”:严把申请者补贴资质审核关;严把机械挂牌入户和安全培训关;严把机具验货关;严把提交资料关;严把补贴资金使用关。指定专人负责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一机一档,整理规范,装订成册,专人保管。为加快资金兑付,按照每月一批办理时间要求,县财政局在资金支付报告单报送一周内将补贴款打入农户一本通存折,得到了购机户的好评。
五是强化监管、认真核查,为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为杜绝骗补套补现象发生,县农机化中心成立复验组对每一批待结算机具进行复验,对补贴额超过1万元和1人多购的农机具按“三个必查”原则100%复核,其余机具进行电话核查。财政局工作人员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确保补贴不出纰漏。农机补贴专项核查小组还不定期开展3次专项核查,核查机具达400余台。针对核查中发现农机经销企业出现的4起虚开发票情况,随即对涉及经销商进行了约谈告诫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为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效应保驾护航。
六是强化教育,防控风险,为购机a贴工作提供保障。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警示教育学习,印发《平罗县2016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岗位职责》及《平罗县购机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合理设置岗位,建立制衡、制约机制,从操作流程上规避风险。强化对经销商的监管,签订承诺书,要求经销企业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定,为购机户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了机制保障。
篇5
为切实做好“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各项农机安全防范措施,有效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确保“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安全平稳,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把“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周密安排部署本地、本行业、本单位节日期间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消除管理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二、扎实有效做好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要认真吸取外地、他其行业事故教训,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加强监管,管控风险,排除整治隐患,严防安全事故(火灾)发生。
继续按照“平安农机”创建、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农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部署,加强农机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乡村道路安全通行秩序整治、农机田间作业、农机烘干作业等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管,组织力量深入重点乡村、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作业地块(场院)开展以变型运输拖拉机、大中型农田耕作机械(收获机械、排灌机械、烘干机械等)为主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肃查处变型运输拖拉机超载超限、超员超速、非法载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机械带疲运行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大中型农田耕作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超负荷运行等违规操作行为。
要深入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机库棚、贮油库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消防火灾隐患。
三、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
督促农机生产、经营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和每月防火检查制度,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消防设施器材处于完好有效的状态;确保所有的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工作时间内畅通无阻,不在消防疏散通道上堆放杂物,不锁闭安全出口;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和自我风险评估,分析查找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维护保养一次消防设施、组织检测一次电气线路和燃气线路设施、全面清洗一次油烟道。
不断强化自防自救能力。加强和完善微型消防站建设,做到“有人员、有场地、有器材”,确保一旦发生火灾,X分钟内形成第一处置力量到场扑救,避免小火酿成大灾。对已发现的隐患,深入开展隐患自查自改,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四、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要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坚持“零容忍、严执法、重整改”的原则,强化安全监管持续开展行业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执法,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对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隐患,一经发现要依法采取“四个一律”和停产、停建、停电、停供、扣押、关闭等强制执法措施,做到从严查处、打击到位。
五、切实抓好农机道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要严格按照省、市相关部门对道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布置安排,要特别加强两节期间农机道路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主动与交警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确保道路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六、强化节日值班和应急值守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篇6
一、宣传贯彻农机化法律法规。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和贯彻落实国务院2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各市县要利用好当地人大检查法律规章贯彻落实情况的机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落实好有关困难和问题。
二、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在总结近几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严禁”要求,坚持“五项制度”,做到“八个不得”,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搭车收费、非法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决不姑息。2012年,力争通过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771万千瓦,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0万台(套)以上,新增农机总动力200万千瓦以上。
三、抓好重要农时和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要及早部署、精心组织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实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报告制度,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各级农机部门要快速反应,及时组织农机投入抗灾救灾。要重点加强水稻、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保障农用柴油供应,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力争油菜机收等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抗旱排涝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做好抗旱排涝的农机物资储备和应急管理工作。
四、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要深入开展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推出一批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大的服务规模、显著的综合效益的“五有”农机合作社。2012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个,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五、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中央要求,2012年,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一个衔接”,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人员工资水平与同级事业单位相衔接。农机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健全完善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在33个水稻主产区和12个专用小麦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突破播栽机械化技术。大力推广秸秆切碎机、打捆机和粉碎还田机,最大限度遏制秸秆留茬过高和焚烧现象。在43个双低油菜主产区,重点推广油菜播栽、机收及秸秆还田综合机械化技术。在24个棉花主产区,重点推广棉花育苗、移栽、中耕施肥、喷药和拔秆等综合机械化技术。在蔬菜、茶叶、花卉、水果、食用菌、苎蔴等高效经济作物主产区,重点推广设施育苗、耕整覆膜、节水灌溉、修剪整形、采摘加工等机械化综合技术。在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区,重点推广清淤、投饵、保鲜、饲养、加工等机械化综合技术。2012年,全省水稻机械播栽面积要达到950万亩,其中机械插秧800万亩,油菜机播30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
七、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针对全省农机化专业人才少,青黄不接的状况,重点抓好农机化适用人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充实农机化队伍,提高农机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全行业队伍素质。要通过阳光工程培训,重点搞好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农机推广和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要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机具安全技术状态。要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要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努力探索实行免费牌证管理和免费进行实地检验的路子,不断提高列管率。要花大力气抓好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开展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发生农机事故后获得损失救援补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建立农机安全风险防范和风险保障机制。农机事故发生率、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压特大农机事故。
九、扶持农机工业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2号),支持本省农机科研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生产农民急需的农机新产品。要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管理及指导工作。要支持、引导农机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防止引进外省淘汰落后的农机产品进入我省,以减少对我省农机安全生产的威胁。
篇7
关键词:农机;安全生产;拖拉机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购买的变型运输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农户购买的是无牌农机,很多农户也没有相应的驾驶证,属于无证驾驶,这就给农机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影响农村建设的稳定发展,因而有必要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增强农民的安全意识。
1农机生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农机用户安全观念淡薄
很多农机用户在购买农机后往往忽视了农机驾驶的安全问题,如无证驾驶、超载超速、无牌行驶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农机用户没有意识到农机驾驶需要驾驶证这一点,大都是现学现开,明显增加了农机驾驶的风险。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在赶集或工程建设时,农村无证驾驶农机或是超载驾驶等现象非常普遍,期间事故发生率也很高,给农机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
1.2机车老化,安全性差,年检率低
很多农机用户在购买农机时为了节省费用往往会选择拼装车或是改装车,而这种农机的零部件往往都是旧件或残缺件,质量性能严重不足,导致机车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而为了节省费用,鲜少有用户会对农机进行年检。
1.3用户不愿意参保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
部分农机用户在使用农机的过程中抱着侥幸心理,认为驾驶农机的机会不多,活动范围又小,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而不愿意再多花一份钱来购买保险,所以农村农机用户参保人数较少,这就使得在发生事故后,农机用户不能及时得到相应赔偿,需要自己承担事故损失。此外,只有参保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之后才能年检,而由于农机用户参保较少,也就直接影响了农机年检率。
2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针对当前农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农机监管部门应该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对农机进行监管,以有效提高农机生产安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权责一致
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与农机监管部门权责不一有很大关系,因而要建立农机安全生产机制,首先要从监管部门的权责入手,依法执行对农机的检查职权,广泛开展农机安全活动,对违章行为进行严肃治理,切实降低农机生产安全隐患。同时,监管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监管素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将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中涉及的各项工作认真做好,努力为农户做好服务工作,热情为农户讲解和介绍相关农机使用法律、法规,督促农机用户能够知法、懂法,从而自觉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达到农机监管的目的。
2.2县乡村三管齐下
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从乡村到县级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视,要组织县乡村三级共同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活动,让各个部门都参与进来,同时也要让公众参与进来,切实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方案,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要将农机安全生产放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着重讨论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并对相关安全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将其写进村规民约当中,让农机用户能够切实按照农机安全生产规范来行事,有效防止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安全生产,安全第一
要切实增强农机用户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对农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农机监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农机用户进行农机安全驾驶、安全生产法规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农机用户的安全生产观念,促其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可在村里宣传栏张贴相关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农机用户安全生产意识。
2.4严把检验关,提高检验率
加强农机安全检验,要求农机用户定期参加机车检验,对老化、故障和隐患机车进行筛除和检修,保证农机的安全性。同时要加强检验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标准对农机进行检验,对于年限过长或是拼装农机应该进行强制报废,严禁农户私下进行农机拼装,保证农机市场安全,保护农机消费用户的权益。此外,农机监管部门要强制农机用户参保,令其定期参加年检,为农机安全生产增加双保险。
2.5提高驾驶员持证率
要减少农机无证驾驶情况,必须加强对农机用户的培训,组织农机驾驶员参加驾驶培训来获得相关驾驶证,做到持证驾驶,确保农机驾驶的安全。对于缺少培训机构的农村,监管部门可组织驾驶员到邻近机构进行驾驶培训,让农机驾驶员能够尽早取得驾驶证,保证农机生产安全。
3结语
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观念,建立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构建和谐农村、平安农村的关键,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视,采用适合的手段和措施对农机进行管理控制,切实提高农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和观念,督促其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促进农村安全稳定建设。
参考文献
[1] 邵雄心.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J].吉林农业,2015(,6):62.
[2] 汪晓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5,(2):30.
篇8
[关键词] 粮食安全粮食补贴改革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粮食问题永远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最近两年来,我国出台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措施,经过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强化,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相结合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符合我国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的要求,对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逐步完善粮食补贴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
一、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粮面积并没有持续增加和粮食也没有持续增产。在出台初期,补贴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由于普惠制补贴方式缺乏边际激励效应,补贴政策无法持续促使农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经过调查,农民种粮总土地面积仍不断减少,弃荒现象严重,粮食补贴资金在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微不足道。部分农民群众甚至把补贴款简单理解为党和政府的关心款,与粮食种植没太大关系。
2.补贴政策引发土地纠纷和制约土地流转。补贴带来利益关系调整,以往强迫农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不到位的,农民要求纠正或提高补偿标准;许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弃城返乡,他们有的索要原有承包地,有的将原转包给种粮大户的耕地转交自己的亲属耕种,担心自己失去土地,从而引发新一轮土地承包纠纷(张明梅,2004)。同时,也使种粮大户的规模变小,影响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小农生产方式。
3.缺乏针对粮食购销、加工环节的专项补贴。入世以来,购销和加工环节薄弱的问题对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的制约越来越突出。通过补贴政策引导工商企业投入粮食购销和加工环节势在必行。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实际上是针对加工业实施的,而且包含各种农产品加工业,甚至包括加工进口农产品的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大、盈利水平低的粮食购销和加工企业很少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限制了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此外,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存在公布时间晚、执行时间短等问题。补贴资金在主销区和主产区不匹配。粮食补贴是为了激励农民种粮,尤其是主产区的农民做种粮。但由于主销区政府财力充足,给予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标准往往要比主产区高出数倍,而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规模仍然很小。这既违背了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原则,也增大了国家粮食安全成本,损害了主产区农民的利益。
二、改革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
1.建立符合WTO农业协议的直接补贴方式,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改变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方式和重点,从根本上改变和改革低效率的价格支持政策,将节省出来的宝贵财政资源,转为直接补贴等其他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措施,会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改善。
2.粮食直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具体方式包括:改革并不断完善粮食风险基金配套政策,在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来源制度设计上应该给予主产区更多的倾斜扶持政策。国家增加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并逐步提高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中国家匹配的比重(王海全、龚晓,2006):建立产销区之间的粮食直补资金转移机制,销区直补资金向产区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及产区与销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可尝试把我国的粮食直补资金从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中分离出来,建立单独的粮食直补基金或粮食安全基金,吸纳销区向中央财政缴纳的直补资金,然后由中央财政转移到产区财政,最终直补到产区农民手中。
3.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则是针对我国人世后粮食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品质差等问题而出台的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的生产性专项补贴政策。其中,良种补贴主要着眼于引导农民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农机具购置补贴主要是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的物质装备水平和机械化进程..良种补贴则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的特点采取了直接补钱、招标补种等不同方式,也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资金发放办法。农机具购置补贴则是按照农民购置农机具的发票向农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并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扩大了补贴机具范围。这表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最低收购价政策,从收益、成本、科技、装备、市场等不同角度和环节相互补充,充实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调控手段,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相结合、兼顾国家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的粮食政策框架。
推进粮食补贴方式改革,逐步完善粮食补贴制度是一项新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作,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农发行政策性贷款问题,粮食企业的入市资格问题,放开出口问题等,都应抓紧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少敏: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原因及其实施效果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7,(12)
[2]谢凤杰 谭砚文: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
篇9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场社合一 优势 风险
一、慈溪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借此机会,慈溪市为克服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局限,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发展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合作社形成了独特的“场社合一”模式,发展成效显著。
在当地政府积极政策的推动下,慈溪市农业发展引进高素质人才,实现农场现代化管理,凭借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以外向型品牌农业和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特点的“慈溪模式”,并于2012年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慈溪市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均达70亿元以上,增速保持在1.5%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加,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32×104hm2,占全市土地承包面积的68.3%,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4.4%以上。
(一)家庭农场发展迅速
慈溪市作为全国家庭农场五大范本之一,更是迅猛发展。2014年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已达1116家,面积超14万亩,亩均产出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其中50亩以上的规模农场占近50%。以龙山镇为例,其种植业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如表1。
慈溪市各农场主要雇佣外地劳动力,在政府鼓励下,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每个大型农场皆有一个或以上的大学生。目前,慈溪市三大综合区创业就业大学生人数已达110名,基本实现对农场的科学管理。
当地融资环境良好,家庭农场贷款有多种途径,通常有三种:第一,合作社可从银行贷得其存款的八倍,作为家庭农场贷款的资金来源。第二,在政府支持下设立的农业担保公司,可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0万上限的贷款。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筹集农村闲散资金,提供低利息、低成本金融服务。
当地家庭农场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结构的影响,当地种植业以蔬菜、杨梅、梨、葡萄、桃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净利润可达1000~1500元/亩。打造农产品品牌,面向国内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农业外向度保持在70%左右,出口企业多达67家,精炼蜂蜜、烤鳗、加工蔬菜等均具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慈溪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多达477家,联结基地17.5万亩,联系农户13.5万余户。主要分为农机合作社和农资合作社两种: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合作社是为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方面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地理条件的约束和投入成本问题,当地农资合作社选择使用中小型农机设备,并由农机合作社向农资合作社提供农机设备服务,一般为日本进口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4~5年更换一次,服务费呈上升趋势。合作社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三)合作社的主要方式:场社合一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方式主要是“场社合一”模式,即主要由懂技术、会经营、长期专门从事农产品种养、生产、运销等有威望的专业大户,利用他们现有的技术或销售渠道,将农民组织起来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场社合一”模式是收购公司、专业大户、普通农户三方选择的结果,专业大户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普通农户为了解决自身发展局限,由专业大户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凭借科学的管理和稳定的货源与收购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其具体的合作关系是:
合作社由5~6个核心人物组成,他们拥有合作社的所有权、主要剩余控制权和经营控制权,按照股份确定收益,在社员大会上进行管理层换届。合作模式方面,合作社与社员多为口头约束,与收购公司为合同约束。合作社按照收购公司的要求,向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耕种标准,最终公司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农产品。
目前,龙山镇发展成熟的合作社长期合作的农户社员有上百户,平均每户耕种面积20~30亩,收益可观,大部分合作社留有盈余公积,提取后剩余按股份比重分配给社员。
(四)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政策
二、场社合一模式的优势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降低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经营成本等。通过降低这三部分的成本来形成优势,慈溪市龙山镇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后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成本优势。当地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在生产方面的合作有:第一,家庭农场从合作社处获得低价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第二,家庭农场租赁合作社的农机设备。第三,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可以服务于各社员家庭农场。第四,合作社董事会凭借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农场主提供科学管理农场的方案。通过合作,农场降低了劳动对象和低值易消耗品的费用、生产管理费用、劳动报酬开支以及更新技术的费用,形成了生产成本优势。
(2)交易成本优势。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大规模的种养殖面积,能够保证充足稳定的货源,使出口加工公司、皮肉加工公司、农产品交易市场会主动寻求与合作社进行合作。由于市场具有一定风险,合作社董事会可在自己的农场预先种植并销售,若市场反应良好,再向社员全面推广。合作社也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休闲观光采摘业来解决销售问题。同时,合作社拥有更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在与外部销售的谈判中更具优势,解决单个家庭农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合作社作减少了搜索交易对象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从而形成了交易成本优势。
(3)经营成本优势。产品经营成本包括合作社的经营成本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对于合作社来说,统一的种养殖方式无形中扩大了种养殖面积:合作社决策层根据收购公司、市场以及国家质量的要求,确定种养殖计划并推广至全部社员,用较少的成本完成了对大量土地生产计划的决策。对于家庭农场来说,他们无须再耗费大量人力从事生产、销售、决策等经营管理,由合作社统一派发生产资料,制定种养殖计划。
(二)资本优势
资本优势是指获得资本的原因和条件,资本包括了投入再生产过程中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从这两个途径取得资本上的优势: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可从多方获取金融资本支持。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信贷融资环境良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从农业担保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等途径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合作社理事会都是专业大户,相比其他类型的合作社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和抵御风险,同时进行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每年收益较高,合作社留存收益能够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合作社董事会成员多为当地专业大户,拥有丰富的种养和管理大型农场经验,易于取得农户的信任,实现规范统一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合作社建立的难度并减少了合作过程中的摩擦。普通社员农户在合作社的培训下,获得了科学种养殖的技能,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积累的经验,使农产品达到收购标准,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社发展。由此,董事会与社员两个层面积累的资源都极具优势,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三)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合作社要求从事种植农业的社员掌握统一的耕种技术,控制农药的用量,同时全市常年引进试验农业优新品种200多个,特色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结合高效种植技术,常年标准化生产面积可达1.67×104hm2。
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种养殖,降低成本并提高农产品利润率,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能。同时,大规模的生产使家庭农场合作社对外部市场具有一定的定价权,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便于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商品化、品牌化农业。
(四)品牌优势
品牌优势是品牌在其运营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切有利品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整体表现,从而有效地建立本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2013年,慈溪市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20个,国外商标80多个,慈溪杨梅和丝瓜络获得了国家原产地保护,慈溪杨梅和葡萄获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慈溪市通过品牌塑造、农产品差异化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将品质差异化的信号传递到市场上,从而提高了慈溪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慈溪市多向发展农业产业链,包含加工方向、科研方向、休闲采摘方向等,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具有当地特色,形成慈溪市独有的品牌优势。
(五)市场优势
市场优势是指有利于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经济利益的优势,分别从供、需分析促进双方达成交易的条件。
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慈溪市临近港口,距宁波北仑港口70公里,交通便利,西距杭州135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大大降低了时鲜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有效供给量大。慈溪市农业生产者对出口市场预期良好,2014年浙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52.6亿美元,出口产品达到七大类100多个品种,徐龙烤鳗出口占到全国鳗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0%,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丝瓜络保健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在中国对外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看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保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良好出口势头。
影响商品的需求数量主要因素有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等。近十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偏好绿色食品,特别是城市居民。慈溪市农产品迎合了此类需求,常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5万亩以上,有机食品26个、绿色食品86个、无公害农(水)产品260个,并利用发达物流业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加上各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周边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需求仍然很大。2014年1月~11月,慈溪市农产品外贸交货值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可见,无论是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对当地绿色农产品需求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三、场社合一模式的风险
农业作为一个典型的风险型的产业,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我们初步将当前场社合一模式的风险类型分为经济风险、信用与道德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四大类风险形式,下面就各类型风险分别加以分析。
(一)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家庭农场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1)组织风险。组织风险是指合作社在组织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1)缺少农业劳动力。慈溪市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主要以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农业占比小。因此,大部分农民选择成为工人。当地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在农业发展的意愿下降,大部分都是流向工业部门或者流出该市,造成农业部门相对缺少劳动力,经常农忙时节劳动力用工紧张。2)土地流转问题。慈溪市农民排斥流转土地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慈溪市的部分农民,尤其是耕种水稻的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小农意识强,坚持“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将荒废的土地流转出来;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提供的农机耕种收割服务使农户管理土地的成本降低,更不愿流转土地。并且,二次流转也存在困难,即一些农户在第一次流转期限结束后不愿意继续流转,破坏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的稳定性。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可能给合作社带来损失的内部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普通社员对于董事会的过度信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普通社员对于董事会的信任恐惧。董事会成员掌握资本资源、社会资源等,普通社员必定会怀疑核心成员是否会为私人利益而损害合作社利益。所以普通社员表示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或加入到一个自己既无法预期其成本、收益和风险,又无法主导其发展方向的经济组织。普通社员没有股份参与,也没有统一的组织代表他们与决策层领导进行沟通交流,缺乏话语权,也放松了监督。普通社员与合作社董事会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双方合作关系的质量和稳定。2)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慈溪市相当数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与普通社员的合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供销方面,缺少合同约束,普通社员未投入资金获得合作社股份,轻视合作社的发展,合作观念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同时,“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很多社员漠视合作社的集体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表现为有共同利益时短期合作,有共同风险时立即选择终止合作。相对的,合作社也缺少对于普通农户社员的服务意识和重视。这直接影响利益的创造、分配和保障与约束,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3)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合作社在决策活动中,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因素。“场社合一”模式的决策层即董事会通常由几位持有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股份的核心成员组成,容易造成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与决策权的集中化。不仅如此,由于普通农户社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服从权威的倾向,造成其民主意识不强,他们往往选择赞成核心成员的决策,致使极其重要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仅仅集中在董事会那些少数人手中。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强;成员大会效率不高,过于形式化,实际意义微弱。但是,作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的管理能力也极其有限,多是凭借掌握销售渠道、长久的种养经验和资本资源成为董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并且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对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以及对合作社和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对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董事会决策的正确性有待提高。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同行竞争冲击、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波动、贸易条件变化等因素导致合作社遭受损失的风险。1)竞争风险。在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稳定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家庭农场合作社也在蓬勃发展。广东、上海、湖北等地区,农业都在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质量日益提升,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对慈溪市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合作社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威胁力。所以,慈溪市合作社农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虽已普遍树立品牌观念意识,但一般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品牌影响力仍相对较小。品牌发展存在不重视宣传推广、后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产品的推介不充分,市场拓展不够宽,消费者接受程度低。2)市场价格体系不完备。由于慈溪当地以高价值农产品种植为主,相对于传统农产品更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挫伤农户积极性。合作社难以预测来年农产品价格形势,加大了选择农产品种植种类的难度,增加了决策风险。而普通社员也会因此对合作社产生不信任,继而不服从合作社统一指挥,甚至中断合作。3)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由于消费观念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及世界贸易组织某些协议中的规定,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外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我国出口商品制定技术、卫生检疫等标准,提高了对产品技术的要求,增加了出口难度。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的慈溪市受此方面影响巨大。不仅如此,部分农产品,如慈溪市大范围种植的出口产品西兰花的种子供给,都被外国垄断,致使合作社经济效益严重受日本等国经济、自然环境限制。
(二)信用与道德风险
信用与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场社合一模式的信用与道德风险包括社员违规和合作社违规两类。慈溪市当地多采用口头约束的形式进行合作,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农户和合作社都可能做出投机主义选择。当外来组织以较高收购价格介入,农户便会选择将农产品出售给价高的一方,加之管理风险和决策风险导致普通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降低,农户会在合作的最终环节中断与合作社的合作。反之,当收购方之间缺乏竞争,合作社可能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
(三)政策与法律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或修改政策与法律,导致合作社经济损失的风险。
早期政府实行农机补贴等政策以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使得如今慈溪市存在大量农机合作社,并且极大部分不具竞争力。小型的农机合作社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占领市场份额,技术服务质量水平低下,无法为农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造成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产量降低。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要求政府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源污染的监测预警。慈溪市农业特别是养殖业受此影响巨大,污染物的处理极大程度增加了合作社的成本,完善污染处理系统还需花费政府和合作社大量精力。
(四)自然风险
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加之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沿海乡镇较多,台风、洪涝灾害呈多发频发的上升趋势,使作物推迟收割,田间长势变差,烂株死苗情况较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论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渠道。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自身,都应该积极寻求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办法和途径,创造有利因素,保护并坚持合作之路,促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罗友花.技术性贸易壁垒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4):15-18.
[2] 沈建军.慈溪市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24):173-174.
[3] 王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4 (02):39-48+93-94.
篇10
一、工作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48.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完成机耕面积88万亩;完成机插秧面积12万亩;完成机收面积67万亩;推广各类农业新机具5000台(套);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万元;维修改造提灌机械800台/7200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设备600台/3600千瓦;完成常年提水保灌面积35万亩。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抢抓农机项目争取。全力以赴抓好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机耕便民道建设、机电提灌站建设、农机化示范县、农机专业合社等项目资金。
(二)做好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继续抓好我县农机化示范县建设工程,带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围绕实现“三个突破”,即在区域上实现平坝浅丘地区农机化全面突破、在作物品种上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率先突破、在薄弱环节上实现机械化育插秧重点突破。完善农机化推进工程项目绩效考核。
(三)精心组织农机化生产。围绕“春耕”、“三夏”、“三抢”、“秋冬种”等重点农时季节,组织开展以跨区作业为主的农机化生产,力争完成水稻、小麦主要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任务。继续鼓励示范水稻机插秧等、油菜机播及机收等工作,全面提升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水平。
(四)全力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维护好农机购置补贴流通市场秩序,落实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真正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加强提灌站和机耕道建设。一是做好大春备耕和农机提蓄水工作,组织精干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指导和帮助农机手检修、维修好各类农机具,积极开展机电提灌设施的修复改造工作,确保90%以上的提灌机械投入明年春灌,保证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春耕生产。二是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建设原则,抓好机电提灌站建设,突出抓好老化骨干机电提灌站的修复改造,并抓好常年干旱地区的饮灌结合泵站建设,确保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用水需要,着力增强现代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三是认真贯彻执行《省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统筹规划,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整合建设资金,严格质量管理,加快我县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
- 上一篇:农机安全法律法规
- 下一篇:集体土地法律法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