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创新意识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创新意识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协同创新;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39-03
英语教学资源库就是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平台,不仅使英语学习形声并貌,情景交融,而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增加了学生选择的自由,这正是建立“有效性语言输入”的理想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框架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以英语为载体的。在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4+0”项目中,“服装设计”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接受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师全英文授课,阅读英语原版专业书籍与资料,用英语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专业问题,用英语撰写设计说明与论文。此外,课程的时间表、授课计划、命题考试、学分要求等等都以全英文形式呈现。因此,以学科内容英语材料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学术英语的学习成为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合作办学项目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显然无法完成如此高难度的英语学习任务。因此,课前准备、同步辅导、同伴互助、强化练习、自我测试都极为重要。可是,与通用英语不同,学术用途英语资源缺乏。幸运的是,“4+0”项目的合作方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派来了服装专业外教、艺术专业外教、英语模块的外教,他们利用国外渠道获取很多在国外使用的资料,南安普顿大学还为合作项目的学生建立了苹果电脑中心。有了这些软硬件条件,国际教育学院英语团队教师建立了一个模块式的学术英语资源库,构建了一个模拟交流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英语素材和语言环境,不仅方便合作项目中的教师和学生使用,还跟学校的同类专业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全校同类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
一、学术英语资源库的建设原则
国际教育学院英语团队教师坚持“最需要的内容,最方便的获取,最经济的使用和最高效的学习”的原则,建设一个低成本、易维护、更新及时、安全有序、管理严密的学术英语共享资源库,以便更好地辅助专业学术英语教学。
1.围绕教学目标搜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首先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按照学术英语针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不同侧重点对资源进行分类,并根据知识点、技能训练等扩展资源,建成和学科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体系;然后在学科内容基础上拓展延伸,借助超链接的方式,任何知识点都能链接到网络上,适当拓展,满足那些想要更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能力的学习者的需求。
2.遵循经济适用原则组织高质、多样的资源。以实用为目的,不贪大、贪全,组织高质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内容,提高学生自学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设立不同模块,构建自主训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台。教师建立网络电子学档,监督、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学档中完成作业自评和任务互评,搭建包括课前调研、课内实践和课后发展的任务型学习模式。
4.进行资源描述、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帮助学习者更快速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在设计时要对资源进行完整并规范的元数据描述,以便符合用户搜索的习惯。同时,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设计英语资源库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习载体所支持的不同频资源格式。因此,在选择和制作视频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学习载体的不同需要,能进行不同格式间的自动转换,而无须学习者重新下载相关软件。还要让资源依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操作而进行不同的反应,以确保资源的跨平台性,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二、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的有效使用
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术英语资源库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以来对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了系统并科学整合编排的资源库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关资源,将资源库中的有关教学内容、和每周主题契合的拓展性材料和讨论题目等有机地组合在课件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的调用、讲解、引导,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资源库与互联网、校园网共成一体,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这些不仅丰富了课堂内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空间得到无限延伸,而且还能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应用于考试,使考核更加科学化与个性化。传统的英语考核中的形成性评价常因资源的匮乏而缺乏个性化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库的建立便为教师的考核评价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资源。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布置针对性的作业;或是基于相同的材料,却采用不同方式的进行评价;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的共享资源库中包括试题库,其中海量的学术英语测试资源为教师组卷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为教师命题以及组织模拟考试与训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依托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鼓励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各项工作,包括内容的决策、收集、以及编辑与整理等工作,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采集、分析、加工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还能够为实现自主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们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圆满完成一个学习资料的收集、分析、整合和编辑上传的过程。与此同时,资源库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这不但延伸了课堂教学,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从而促进师生与生生间的合作与协商式学习。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能够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好习惯,使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庞大的资源库中极其丰富的学习内容、非常方便的获取渠道,还为学生实现英语的持续性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十分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的严格管理
为了确保专业学术英语资源库高效使用与持续发展,英语团队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制定科学而又严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相关教学资源的准入和借用流程。具体有两个方面:
1.任命专门的有相关资格的资源库管理员。考虑到资源库的管理需要精密技术和大量时间与精力,学院配置一名英语教师担任专门的管理员,在苹果机房配备专用的电脑、闪盘、移动硬盘等专用的仪器设备,规定管理员负责收集各种资源,负责资源的拷贝、杀毒校验以及及时更新资源库等工作。
2.建纲立制。制定严格的资源库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只有管理目标及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相当严谨的规章制度来限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约束其资源的使用权限、限制外来人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结合资源库管理相关工作中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资源库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资源采集和借用制度”、“库房教师与学生守则”、“卫生与安全防卫制度”等等一些规章制度。并根据这些规章制度来对资源库进行管理与规范,从而为资源库全面又深入地服务于教学而奠定基础。
在我国已经开始转变为“国际型国家”的今天,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各种英语学习网站、英语学习资源库比比皆是,但大都是以海量的信息为主要特征的大“杂烩”,导致学生需要花大量时间搜索、汇总,才能从结果中提炼出想要的学习资源。而本资源库建设遵循经济、适用、必需的原则,不是无边无际地提供信息,而是借助外方优质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术英语特性进行重新整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弥补课堂不足;以协同创新为导向,打造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协作互助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中外师生间的互动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玉玲.创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的探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7).
[2]周和平.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构想[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篇2
1 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1.1 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创新意识是使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作为智力正常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的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这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实验教学中,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综合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动脑、求新的心理特点,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H2和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CO2”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的设问:①制取H2和制取O2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是用于H2和O2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作用制取CO2?②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③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④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1.2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①学生自拟实验方案。②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③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2 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的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的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空,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汇贯通。
以教材“燃烧的条件”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2.1 提出问题:“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那么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燃烧呢?”
2.2 提出假设:由于学生对燃烧现象非常熟悉,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物)。猜想二:要有氧气。猜想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学生提出各种猜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合理的假设。假设1:三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一就能燃烧。假设2: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能燃烧。假设3: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就能燃烧。 2.3 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制订详细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实验一: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观察现象。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上述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气,观察现象。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2.4 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总结,从实验所得到的事实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是:①氧气(或空气)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这三个长期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 注重验证性实验的探究性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要求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来得出某个结论。例如,在讲“铁生锈条件”时,由于铁生锈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在讲课前的10天前按右图装置做好的,放置于教室或是实验室(也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并让学生每天观察铁生锈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精心设计探究性习题,提高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科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科学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创新能力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其中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打破长期以来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为了实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例如,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氛围。
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是形成无拘无束、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授的学科上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在一个由学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复杂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课堂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拥有多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以发挥多样的教育功能。例如,在日常交往中,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在人格上,师生应完全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
二、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的维持、定向、激励或强化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 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本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教育效益,是广大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由于学生长时间在传统的强制性方式下接受教育和学习,课堂形成了一种压抑的心理,大多数学生害怕说错了遭到嘲笑。这种害怕使得听话的学生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现自己但却未让他们对学校学习感到兴奋和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了严重影响,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感知不敏锐,害怕失败,不敢冒险,循规蹈矩,崇拜权戚,不想也不敢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指责,没有羞辱,争取学生的合作和信任。同时,教师可以常提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异想,学生可自由回答,逐步地把“敢为天下先的意识”渗透到学生品质中去。
三、加强学法指导,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成了当前教育领城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热点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加强学法指导,可以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可以大面积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质和量,特别是能促进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有效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二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及利用学习策略可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并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发挥首创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将知识“外化”——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实现自我反馈——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开发应用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实验改革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科学实验改革应注重把实验的改革创新与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而且学会改进的方法技巧,从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科学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通过实验操作,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会研究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习科学《摩擦》一节时,采用探究教学方法如下:
1.探究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启发学生猜想:(1)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2)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可能跟接触面积大小有关?(4)可能跟物体运动快慢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这个问题:(1)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大小。(2)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3)控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都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只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快慢均无关。因此,控制变量法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
五、精心选编习题,激发创新意识
例:我国用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州系列飞船送到了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1.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角度来看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2.飞船在太空中邀游,它是否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什么?
3.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产生相应反应,这在生物学上叫应激性。比如地面生长的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是对重力的适应。若在飞船上也有一棵树,猜测树根将怎样生长并简述理由。
4.目前,发射航天器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n2o4作氧化剂,燃烧后生成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含能量守恒、转化、力和运动的关系、仪器使用、原理分析、生物生长特性、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答案:1.化学、机械;2.受力,依据飞船运动方向不断变化;3.水平生长,原因不受重力作用;4.2n2h4+4n2o4=3n2+4h2o。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索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达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分类号】J20-4;G712
在美术教学当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需要在此方面予以一定的重视。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美术,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中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甚至认为美术课程并没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为其他学科教学让路,或者是被取消[1]。同时,教师与学生对于美术教学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教学评价方面也采用了放宽政策,能够保证所有学生过关。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使得中职学生在美学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第一,中职学生创新思维受限。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之下,学生很难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所以,使其创新思维匮乏。第二,教师自身创新思维与意识薄弱。绝大多数的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受到限制,而且对于教学科研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的想法。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落后。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并未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时候未投入过多的精力[2]。同时,大部分中职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负责,而且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只对学生写实的能力关注,并没有创新教学方法,所以在学生想象力与艺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二、中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因为中职院校在培养美术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锻炼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在中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积极地措施与手段,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因为中职美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该在课外活动实践方面予以重视,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观察的习惯,进而激发其想象思维。在创新思维培养的时候,观察和想象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并创设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进而积极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想象,并且以美术作品来呈现出个人的情感与想法[3]。所以,教师应该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给予同等重视,并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更了解美术表现的手法与技能,不断增强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除此之外,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应该开展丰富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写生并举办美术作品展会。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分析美术作品的风格与技巧,进而使学生鉴赏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拓展,最终培养其实践动手的能力[4]。
美术作品展
(二)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实施者,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个人创新能力与意识也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中职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充实个人专业知识,并且利用美术论坛或者是校园网等多种形式的平台来深入挖掘美术资源,不断学习,进而使个人创新能力与意识得到提升[5]。此外,教师还应该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在实践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特别要充分体现美术专业知识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进而拓展其创新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与精神。
(三)完善并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如果评价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就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创新意识和潜能被激发出来。第一,中职美术教师应该对学生开展分层次地评价,考虑到不同学生自身素质以及个性与智力水平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当中[6]。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够使用统一标准来评价学生,会对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受一定的制约,最终使其失去美术创作的自由和兴趣。第二,在开展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索,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另外,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为其创设出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评或者是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让美术作品创作者与同学共同分享作品,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美术教学中,要想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就一定要站在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并改进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进而积极地培养学生创新的思S与意识。文章通过对中职美术教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职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构建[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7):225-225.
[2] 包海莹.论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09.
[3] 李辉荣.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时代教育,2014(8):62-62.
[4] 郭靖.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5(6):313-313.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等等。因此,教学方法就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而应有其独特性。采用兴趣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时都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
一、直接传授法
直接传授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细致系统地讲解,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其他学科现在对其诟病比较多,认为老师的过多传授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就信息技术课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信息”、“信息技术”等概念性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时,可以结合相应的计算机器件,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讲解。这种教法针对基础性知识,有很强针对性,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常识性知识。
二、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从而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多去实践练习,才会更熟练的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由于现在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比较简单化,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死记背专业术语。尽可能的把表现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的去玩、去实践,使学生具有如下能力:①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②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③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④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设计新任务,学生创造完成。
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分层教学法
篇6
200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对初中毕业生与升学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特别对学生学业成绩测定改革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新课程评价理念,我们命题既应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各地试题共同特点是:
一、 紧扣课程标准,全面考查基础。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考试目标只有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才能正确发挥考试的评价与导向作用。因此,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是新课程下中考命题的基本策略。试题应充分反映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严格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准把握“三维目标”,考查化学新课程所反映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化学观念。化学试题应无偏题、怪题以及人为编造的繁琐题。
例1 (08长春)将下列错误符号改正,并填写在“四线格”内。
① 氯元素:CI ② 二氧化锰化学式:mno2 ③ 酸碱度:PH
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真实问题,渗透人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科学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基本科学素养,考查功能更全面,蕴含更丰富,启发性、探索性、导向性和教育性更突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
二、 源于实际生活,强化实践应用。
试题应源于实际,强调与生活联系,努力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前沿科技、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为一体,完成从“紧扣教材”到“活用教材”的转化,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例2 (08年恩施)材料我国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代高效、广谱、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二氧化氯列为第四代A1级安全高效消毒剂。
(1) 氯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这种联系实际的命题关注学生经验,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这种命题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注重能力考查,体现开放创新。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试题在考查科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化学试题,能对一些化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命题的开放与创新,是指适当命制主观性和开放性试题,并从试题情境、内容、设问角度和题型等方面进行创新,体现对迁移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可以创设真实的评价情境。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创新增加试卷的陌生度,还有利于减少练习效应,避免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
此类题构思巧妙新颖,趣味性较强,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给人以启示:对教材的内容应用好、用活。因此,对新课程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 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试题以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载体,设计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突出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这些题目聚焦社会热点,命题立意起点高,但知识落点低,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样,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渗透了STS思想教育,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例3 (08年福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试回答:
为防止钢坯在高温烘烤和轧制过程中表面被氧化,造成铁损耗,可在钢坯表面涂上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这种涂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从化学角度看,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是:①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
此题目创设的情景具有现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材料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中考题目以这种方式出现,对考生崇尚科学研究、确定研究方向无疑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同时该题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较好地吻合了当前课改方向。
五、 融和科学与人文,体现学科渗透。
人类社会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很难解决的,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打破学科界限,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体现学科渗透,也是新课程下中考命题的策略之一。
例4 (08桂林)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 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
该题要求学生简述成语“百炼成钢”、“釜底抽薪”蕴含的化学原理,体现了文理综合的思想。此外,还有化学与生物的综合;化学与物理综合;化学与数学、历史、文化等相结合。这种命题体现学科渗透思想,突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学科特点是学科课程独立存在的前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化学实验试题不仅关注和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类试题多数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明确问题、提出设想、设计实验、观察解释、解决开放性问题等过程,对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进行考查;试题形式往往以创设实验情景、问题情景和过程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渗透科学方法。试题设计往往体现开放性、合作性和反思性,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例5 (08年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__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① 溶液呈酸性;② 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交流与反思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____________。
篇7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封闭题而言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便是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开放活动环境.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受到尊重,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同时在问题设计和讨论时保留开放状态,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数学天地,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笔者结合这方面的教学现简述于下.
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意识
开放题的突出功能是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作为特殊形式的数学问题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应主动研究开放题,构建数学开放题并用之于教学. 教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 一些学生希望与教师一起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 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开放题的教学探讨
开放题旨在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开放学生的创造力. 开放问题的构建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适合学生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怎样设计开放题用于教学呢?现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1. 条件型开放
条件开放即未知的要素是条件.此类题中往往给出结论,要求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如:已知tan(α-β)=,________,且α,β∈(0,π),求α-2β的值. 由于印刷原因有一条件无法认清,但最后的答案是-π,根据题意及结果,请你推测空格处的条件.
简析:本题是典型的条件开放题,需要执果索因,答案较多. 我们可以从结论逆推而上,得出在结论成立的前提下此题还缺少的是哪个条件. tanα=或tanβ=-都可以作为条件填入空格处.?摇
2. 结论型开放
结论开放即未知的要素是判断. 这类题就是给出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的结论不止一个,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层次性、创新性等特性. 如:给出一个数列{an}的前三项1,3,5.
(1)请你写出这个数列的前6项;
(2)请你构造出数列{an}不少于3个不同的通项公式.
简析:(1)数列{an}只有前三项是确定的,实际上从第四项起,各项均可适当取值,具有很大自由度,只要保持某种“序”,这一串数a1,a2,a3,…,an,…就是数列,于是我们可根据1,3,5这三个数的特征、联系和发展趋势,去考虑数列{an}的第4项、第5项、第6项……,得出一些不同的数列:
①如数列从第3项起,以后各项都是常数5,则数列{an}为1,3,5,5,5,….
②如数列是周期为三项的周期数列,则数列{an}为1,3,5,1,3,5,1,3,5,….
③如数列是等差数列,则数列{an}为1,3,5,7,9,….
④如数列除a1=1,从第2项起依次为从小到大排列的奇素数,则数列{an}为1,3,5,7,11,…. 我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一些不同的数列.
(2)让我们构造数列{an}的不同的通项公式,设a1=1,a2=3,a3=5.
①若{an}为等差数列,则an=2n-1(n=1,2,3,…).
②若数列从第3项起,以后各项都是常数5,则数列an=5(n=3,4,5,…).
③从递推角度考虑,{an}中a1=1,a3=3,为使a3=5,可构想a3=2a1+a2,从而得an=2an-2+an-1(n=3,4,5,…);若构想a3=2a2-a1,就可得an=2an-1-an-2(n=3,4,5,…);若构想a3=6a2-13a1,就可得an=6an-1-13an-2(n=3,4,5,…).
本题是典型的结论开放题,从已知的数据推测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这是科学发现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培养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策略型开放
?摇策略开放即未知的要素是推理.这类开放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不唯一,但结果却能殊途同归. 如:已知平面坐标系xOy中三点A(0,1),B(2,0),C(-2,0),请你构造一些函数关系式或曲线方程,使其图象或方程的曲线经过A,B,C三点. 试尽可能多地找出这些图象或曲线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简析:可以根据你的知识水平,发挥你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再复杂的还有分段函数、带绝对值符号的菱形方程等. 显然本题的答案有无穷多个,下面是一些例子:(图略)
(1)二次函数y=-x2+1;
(2)圆x2+y+2=;
(3)椭圆+y2=1;
(4)双曲线一支(y-2)2-=1(y≤1);
(5)余弦曲线y=cosx;
(6)折线y =+1,x≤0,-+1,x>0等等.
关于图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大致可以通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方面结合图象去探讨. 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创造性. 由于没有教师的权威性结论作为参考,学生就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很难穷尽所有的答案和解题策略,而又缺乏现成可套用的解题模式,因此除了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以外,还必须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群体活动.
综合型开放
篇8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氛围;语文素质;探究学习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在我县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质量却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不能满足人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回顾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奥妙,吸引着我去探索和发现。现在我对如何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素质
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张扬个性?。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
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四、巧营氛围,激发创新。
古诗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托兰斯也曾指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想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创造力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那么如何来营造良好的“人和”氛围呢?首先,老师在教学中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同时,老师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助的氛围。其次,老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端限制,使学生有自由表现的机会。如,我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中,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既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并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将是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课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发现,才会有所创造。
五、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锻炼主动参与语文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发现别人,互相学习。一次做完课堂练习,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我让同学们下位子互相参观试卷,然后写出你认为练习做得最好的同学的名字。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又如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重视动员学生之间作业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翅膀,可以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地思想,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杨士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篇9
关键词:材料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PMII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4-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对高校教师工作的新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而且还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细致认真的科研精神、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材料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并能迅速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经过系统的、全面的实践锻炼,基于这一认识,为了提高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大工程”背景下多层次、创新性、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简称PMII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该实践模式的实行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PMII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路及培养理念
实践教学是大学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在“大工程”背景下,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地理优势与学科特色,形成了“多层次、创新性、个性化”的实践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企业需求为发展导向、以校外实践等为实施手段、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全面开展材料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工程”,即以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与应用为主要特征,强调工程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实践教学体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消除孤立的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目标、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及学生个性出发,实施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各模块的设置,实现“共性培养与个性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学校与工厂企业”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PMII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措施
材料专业的PMII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划分为实验教学、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基本模块,具体组成内容如图1所示。
1.增加基础实验,开设独立设课实验。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基础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30%,许多选修课程都配套设定实验课。基础实验的教学方法不是采用单一的传授方式,而是采用教师示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板书设计和多媒体软件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把实验独立设课能充分体现PMII实践教学模式多层次、创新性、个性化的特点。以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实现因材施教,即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分层次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独立设课的实验全部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部分实验内容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的任务和要求即可,如低碳钢的焊接及常见组织缺陷,学生需要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和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并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即知识的掌握与基本实验能力的不同把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讨论提出多种实验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化,最终由学生归纳总结几种实验方案,进行具体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则处于指导与辅助,这种独立设课的实验能引导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在探索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设课的实验考核不是以实验报告结果和数据来进行评价,而是本着重过程、重创新思维、重独立思考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资料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用量、实验仪器的选择及操作规范、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的创新性等多个环节做出综合评价,采用2:5:1:2的计分比例——实验前的相关设计环节占20分、实际操作占50分、实验报告及分析占10分、创新性设计20分的综合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实验学习成绩,从而真实的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2.利用专业技能训练、大学生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1)传统课程设计与金工实习内容单一,学科之间的融合较少,为实现“大工程”的实践教育模式,在课程设计和金工实习上加大了机械设计、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模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特点,个性化地制订实习内容,实现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工程意识。(2)专业技能训练是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实践内容,专业方向明确,训练内容系统化、全面化,与企业需要相融合,如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训练内容有渗碳/碳氮共渗、金属表面改性技术、金属表面淬火、化学镀、等离子喷涂、砂型铸造等。训练过程首先是要求学生了解设备,学校的许多大型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如MW3000数字化焊机、TPS4000数字化焊机等,学生要通过翻译说明书来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和须知内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设备使用能力,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专业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其次,训练的内容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如汽车凸轮轴的砂型铸造,教师只需给出相应的零件图,学生要绘制出铸造图,并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找出最佳方案,然后进行配料计算,造型,熔炼,浇注,获得铸件。这种训练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材料专业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理念,根据所处的区域位置与地方发展需求,在训练内容上面向企业,将最新的方法与技术融入其中,把知识性与实用性进行统一,如矿山截齿表面处理方法,学院与长春东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解决截齿耐磨性问题。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开展,不仅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实践的能力与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3)提倡并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立项,并给予资金支持。PMII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制定合理的立项制度、审批制度和结题要求,保障资金切实到位。大学生科研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优秀成果,将进一步推广,如参加全国铸造设计大赛;在第一届全国铸造设计大赛中,材料成型专业学生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多年的实践表明,大学生科研活动对于推动学术发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平台,校企双方以双向推动为运行机制,以互惠互利的“双赢”为基本原则,开展长期合作。目前已经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10个,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等。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完全在企业进行,并增加实习周数,如生产实习由原来的3周增加为4周。通过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学生能全面了解材料生产加工过程,根据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培养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掌握实际经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在企业实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的安全、实习积极性、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用与企业积极沟通,确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内容和目标,并在企业给学生确定导师,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确保实习质量。对于实习的考核主要由实习企业导师评价、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答辩等部分组成,按照3:4:3的比例综合考核计分。实习答辩不仅能展现学生的实习成果,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PPT制作水平和应变能力。校企联合培养是实现高等院校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仅有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三、PMII实践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培训,形成“双师型”教师。PMII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因此,学校鼓励并要求材料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接受最新的材料加工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理念,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带到学校。材料专业教师也可在校内的其他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从而形成“大工程”的培养理念。
2.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从企业中引进符合要求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在PMII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经验,而且对材料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动手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而材料专业的PMII实践教学模式是结合当代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根本的全新的教学模式。PMII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各体系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在新形势下为社会与企业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个性化、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材料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青年专项课题(GBD1211058)]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刘瑞玲,闫俊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吴娅梅,胡彬,阳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1(3)
3.翁瑞珠.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韩辉,刘生发,缪花明.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5.肖侠,吴价宝.大学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
篇1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教条化、模式化和单一化。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以培养学习者能力为目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建构-探究学习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协作的探索研究活动,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改善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以下将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对vb教学中的《计时器控件》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二、背景介绍
该节课是一堂vb理论课,讲解的是计时器控件的使用。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1.简述计时器控件的作用;2.讲解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3.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写出程序;4.给学生布置课本后的习题作为作业。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并没有因为计时器控件功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而提高兴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精心设计教学实例,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导致了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构成了“人灌”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计时器控件的使用,该部分内容对完善程序功能、实现周期性任务和后台处理具有重要作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少,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vb6.0开发环境,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对程序设计已有一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计时器控件的enabled属性和interval属性;(2)深刻理解计时器控件timer事件及其作用。能力目标:(1)具有用计时器控件解决问题的思想;(2)能够用计时器控件解决周期性任务;(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2)用计时器控件解决周期性任务。教学难点: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
(五)教学方法:建构—探究式教学方法
(六)设计思路及意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此目标,本节课采用了如下设计思想:首先,讲授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该部分属于理论学习阶段,为后面灵活使用计时器控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演示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流动字幕板。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一步步的分析,在自主实现程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该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为学生布置任务:七色雪花。对学生进行适当提示,由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完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计时器控件的作用,实现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并通过感观刺激,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为学生演示流动字幕板,七色雪花两个实例。分析:在应用程序中,需要周期性地控制控件的移动(流动字幕板),周期性输出(七色雪花),还有定时检测系统或控件的状态,设计时钟、倒计时器、秒表等等。计时器(timer)控件就是visualbasic中提供的一个用于定时的特殊控件,对其进行适当的设置和编程,可以实现以上功能。该节课将对该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进行学习,并实现演示的两个任务。
2.学习新课。计时器控件在设计时显示为一个小时钟图标,而在运行时则不可见,常用来做一些后台处理。计时器控件的属性和事件都相当少。(1)timer控件的主要属性:enabled属性:该属性为true时,计时器开始工作,为false时,定时器暂停,不能触发其事件。Interval属性:用来设置计时器触发的周期(以毫秒计),取值范围为0~64767,(2)timer控件的事件。timer事件:系统以interval属性的值为周期去触发该事件,为该事件编程后,系统就可以周期性地去执行该段代码,即周期性地完成某一任务。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时器控件的基本功能,为后面灵活使用计时器控件奠定理论基础。
3.任务一:设计流动字幕板。(提示:该任务中,字幕流动是通过周期性的触发计时器控件的timer事件实现的。在timer事件中编写字幕移动的代码,每次触发该事件,字幕移动一点,如果周期足够短,假设0.1秒,那么周期性地触发该事件,在感观上字幕就是连续地流动了)。引导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
步骤一:界面设计。学生找出该任务中的对象(计时器控件,标签控件)。学生设计界面。
步骤二:属性设置。主要是计时器控件的属性设置(inteval:100,enabled:true)。学生设置属性。
步骤三:实现字幕的移动。字幕是设置在标签上的,使字幕移动,即是使标签移动。提问:如何使标签移动?学生自己实现。第三章中学习标签时学习了move方法,该方法可以使标签移动,记得的同学直接实现,有印象的同学可以查找书籍实现,剩下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找完成该功能的方法。通过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实现该功能后学生会发现字幕可以移动,但移动到窗体最左端后,标签就消失了,不能实现循环滚动,从而引出步骤四。
步骤四:实现字幕滚动。如何在程序中进行控制,使标签在窗体上消失时,把标签头部强制性地移动到窗体最右端。提问:标签在窗体上消失时,满足何条件?(label1.left+label1.width<0);提问:如何把标签头部移动到窗体最右端?(label1.left=form1.width)学生自己实现。在实现该任务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提高。任务二:七色雪花。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根据情况进行提示:该任务是周期性地在图片框的任意位置上产生随机大小,随机颜色的小雪花,小雪花可以用“*”表示。该任务完全由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可以讨论,可以查资料。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计时器控件的作用,实现计时器控件的灵活应用,并通过感观刺激,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
5.总结。找学生阐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该次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timer控件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