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技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技术管理

篇1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管理 电视台 声像档案

一、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的运用

以前,对于电视台的声像资料一般是使用“账本”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也就是把全部的节目磁带根据入库时间,将其在多种笔记本上进行登记,之后再把所有磁带做成借还卡的形式,根据借卡人需求来对借还卡进行填写,把借卡人的信息进行登记,这种管理方式十分复杂、繁琐,同时也不便于深层次开发声像档案信息。模拟转换数字的过程中就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无论是从收入、采集、转码、编目以及储存到播出全都是节目存在的物理介质,也全部是存储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维护。模拟信息和数字信息全都根据节目展开,也就是说,只需建立一个以节目为共性特征的管理平台,在采编节目时,数字化直观的节目采编就可以在储存管理系统内进行,也可以通过使用既有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对需要的相关节目资料进行查询,之后再向库存中将需要的磁带调出,利用回放系统以及数字化采集,使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这种统一的管理平台要想实现,就要求技术支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接口在存储管理系统中,对模拟磁带的调用与数字化存储问题进行解决;二是对既有的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基于磁带管理变为基于节目管理。

二、当前声像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一,馆藏声像档案没有进行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靠手工方式操作,远远满足不了利用者的多方位需求;存储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数码时代大量而纷繁复杂的拍摄需要。

第二,随着现代资讯的不断膨胀和视频媒体应用的不断普及,记录的声像档案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磁带记录的文件经过2~3年的保存后由于物理原因会发生脱磁、掉粉等现象,直接导致大多数媒体文件的流失。

第三,当负责采集和管理声像档案的人员出现职务变化、离退休等情况时,接手的人员由于磁带的不直观、难以检索等原因会导致文件大量闲置,出现资料存档形同虚设的结果。

第四,在后期的编辑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之前拍摄的文件,但是由于检索不方便,工作人员为了检索某一段文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查找、采集等工作上。甚至由于检索困难而不得不放弃很多珍贵镜头的使用。

第五,即使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也只能通过文件夹、文件名进行检索,但是真正使用时其实查找的是某些片断而非整个文件,而这些资料中是否有编辑人员需要的画面不能直观地表现在文件名上,导致查找时只能一个视频一个视频的看,同样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却很难找到需要的素材。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的思考

(一)管理平台需要统一建立

我国很大一部分的数字电视台从创建开始到现在累积了多种声像档案,由于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最原始储存声像档案所使用的介质通常是磁带,并且基本都是模拟带。当前的情况来看,电视台播出、拍摄所运用的都是数字信号,其中包括高清、标清、超清。[2]在这一环境下,当前电视节目要想快速使用在模拟带上保存的声像档案,就需要对模拟带采取数字转换复制方式,同时对转换过后声像档案的质量进行保证,进行的这个过程中就要建立出一个“模转数”的统一管理平台,此平台以“节目”作为共性特征,在采编节目时不但能够在存储管理系统中进行数字化的直观采编操作,同时也可以采用既有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查找需要的声像档案,之后再把有关的磁带从库中调出来,利用回放系统、数字化采集等一些操作,将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使这种统一管理平台得以实现,这就可以把模拟信息利用计算机从本身就有的载体中在管理平台中聚集,从而能够转变成为统一的信息资源,使声像档案达到安全、可用、完整的状态。

(二)存储方式应正确选择

我国的电视行业以及有关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制作高清电视、传输与播出已变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其电视高清技术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已经十分成熟。我国现已有几十个数字化的高清卫视频道,在工作实践的过程当中,采用此技术衍生出的声像档案要求有充足的存储空间,对于声像档案信息存储方式的正确选择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当前,电视台对声像档案的保管方式一般是选择使用容量大的一些存储介质,其中包含的主要有数据流磁带、光盘库以及硬盘阵列。这些存储介质都具有其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对于多种应用方式也适用。对于与日俱增的声像档案信息,电视台应该要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使用低码率视音频和高码率视音频分离的储存形式。

(三)要注重数据压缩工作

文章中提到的数据压缩,一般指的是压缩声像档案信息容量。将数据压缩工作做好,在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声像档案存储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关键条件。数字化声像档案资料是把传统模拟进行量化、抽样从而使之变为二进制码的流程,数字视频信号编码通常有两种形式,它们分别是分量编码和复合编码,复合编码指的是PCM形式直接由复合彩色信号编码而成,分量编码指的是将三基色信号R、G、B分量或是色差信号和亮度(R-Y)、Y、(B-Y)都进行编码形成PCM形式。在这之中,复合编码数码率为142 Mbps,分量编码要比它高,为212Mbps。[3]因此,在视频质量能够得到保障的条件下,要最大限度地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目前来看,使用比较广泛的视频压缩标准有MPEG与M-JPEG,M-JPEG使用的压缩方式是帧内压缩,视频编辑适合用这种方式,假如采用高压缩比视频其质量就会变得非常差,MPEG使用的方式是帧间压缩,在高压缩比下图像质量较好。所以,经过上面的比对,使用MPEG的压缩方式来压缩较为合适。

(四)网络传输工作要加强

目前而言,网络逐渐转变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关键路径。输出电视节目信号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的是利用信号发射设备在用户的电视机中传送电视节目信号。随着日渐成熟的网络科技以及越来越普及的网络应用,更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观看电视节目,这就需要电视台要经过网络把电视节目及时的传输到有关网站以便用户观看。根据上文所述,电视声像档案的组成部分就是电视节目,所以在采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声像档案的过程中,要把网络传输工作做好,亩使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可以利用网络快速传播,保证声像档案可以被高效使用。

四、结语

电视台在全台数字化得以实现的同时,还要对电视网络化的发展方向进行重点考虑,从简单的电视传播逐渐转变为综合性、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所以,在对数字化管理声像资料进行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高质量视频的传输功能,从而使未来电视台系统的顺利升级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单位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线电视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李海啸.影像档案管理大有可为[J].浙江档案,2012(11).

篇2

关键词:数字化 造船 生产设计 管理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41-01

现代船舶制造过程中,结合了多专业、多工况、多工种,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中,由于交叉作业多、工作面大、受天气、水文、技术、人员等因素的工作作用,使船舶生产效率受到影响。数字化造船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仿真过程中,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模拟,使生产过程中设备、计划及组织有序的进行,但是,在数字化造船过程中,除了对装备能力、技术水平等生产环节进行考虑外,还要对前期设计、后期管理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1、造船生产设计管理

由于生产设计环节的工作面广、任务多,必须要有专业的组织来完成设计任务。在管理方面,生产设计管理要与船厂的管理体制相协调,尽管每一个船厂的生产设计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船体生产设计与舾装生产设计分离,一种是船体生产设计与舾装生产设计相结合。为了推动造船工程管理,生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可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生产设计的管理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及人才管理。

2、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过程管理

在数字化进程中,实施标准化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是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现代造船科学管理方法也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生产设计过程,根据船厂的生产能力及船舶的特点,对造船工艺顺序计划、日程计划及负荷计划等正确的进行编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日程计划的大中小顺序进行工程控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各种船舶,从而使船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过程管理中,需要采用一些控制方法,主要包含:首先编制建造计划书,涵盖目标船概况、建造计划及建造方案等,对生产设计的工作流程及内容进行控制;其次,全船三维数字化建模;第三,区域设计专业间的协调,保证造船过程中的顺利衔接;第四,建立合理的交流协调体制,保证船检、船厂等部门的协调交流;最后,建立与生产部门的交流协调体制,从生产设计的前期设计、到模型建立,再到设计更改等环节进行协调与交流。

3、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的实施

3.1建立内部设计工程

因为船舶设计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各类图文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一个项目在开始运行以后,首先要建立起内部数据工程,包含图文档工程和数据库工程。数据工程由技术主管部分同意建立标准数据库及各专业的数据文件,由综合管理部门建立标准的图文档管理工程。

3.2设计过程中的图纸资料管理

在设计过程中,包含初步设计及详细设计等过程,这些过程中的物质资料应该根据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由专人进行负责,根据图纸资料管理体系实施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对图纸进行跟踪,并按照初步设计或者详细设计的计划进行执行。一般情况下,图纸资料的管理可以根据图纸的状态及专业进行分类,根据图纸状态,可以分为预审、送审、退审及图纸附件等类型;按照专业可以分为总体、甲装、结构、居装、空冷通、轮机及电气七种类型。管理的时候,应该确定保存位置及文件类型、图纸附件处理、图纸处理及程序化管理等工作。

3.3来往信息的管理

在进行船舶设计、生产及管理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设计部门和船厂、船检等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必须要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这在设计中也非常重要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异地部门间的信息传递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进行,所以根据所采取的信息传递途径确定传递方式的处理工作流程,从而保证各种信息在相关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

3.4设计图纸的版本管理

为了对图纸在项目中加强管理,防止由于变更造成的图纸修改管理混乱,对图纸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文件名的定义方式:由图号和版本号构成,如图1:

其次,图纸修改。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的因素,导致图纸难免会出现修改的现象,在修改完成以后,只将所修改的图纸封面及修改页发送到生产部门,将所修改内容在修改内容页面上用云线圈标出,并标注出本次修改的序号、修改原因;如果需要对图面的内容进行删除,要用方框将需要删除的内容框出来,然后在框内打叉,并标注删除序号。

3.5计划管理的会议驱动机制

在过程管理中,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时候,一般通过会议形式确定工作计划的协调与安排管理,包含各个科室的工作安排、项目的工作布置等。因此,在计划管理中,会议驱动机制也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管理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现代造船模式下的生产设计管理体制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对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现阶段的造船设计管理中是十分有效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该将数字化船舶生产设计管理体系模式在造船生产设计管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安庆,蒋志勇.基于数字化造船的生产设计方法研究[J].造船技术,2010(6).

[2]张晗,闫大海,符道.数字化造船——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方向[J].舰船科学技术,2009 (3).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网运行工作是我国社会对电力事业的基本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流趋势。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上采取争取的管理策略,通过管理的最优化、智能化、标准化、协调化来实现安全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目标。本文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为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加上对于众多参考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认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第一,技术设计不合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力系统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伴随着近几年的城乡电网规划,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越来越成熟,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电网技术标准,加上电网技术设计不合理,很容易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中出现事故,影响到电力系统顺利开展。第二,电力设备质量问题。电力设备质量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顺利进行的关键,毕竟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以电力设备为基础的,如果电力设备质量出现问题,那么电力系统自动化指标也就无法达成,从而导致电网和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第三,技术管理不科学。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电力系统技术管理,技术管理离不开技术人员。由于缺乏技术性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由于管理以及维护方面不彻底,为电力企业电力系统维护与管理埋下了隐患。因此,忽略人才的重要性,缺乏对于人才的培养,一旦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顺利开展。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

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至关重要。自动化技术维护离不开人才。人才才是自动化技术维护的关键与核心,只有具备高素质的自动化技术维护人才,才可以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招聘,为电力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加强对于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自动化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技术能力,杜绝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三不管”现象,从而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维护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另外,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于电力企业来讲亦是如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深入发展,便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的。数字化电网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的广泛推广,直接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效率,提好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安全性。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对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对于电力数据的采集与储存,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做到规范化以及有效化。另一方面,数字化电网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的广泛推广,还使得电网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向着智能化、可视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电网以及电力系统可以更好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电力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模式设计

目前来看,我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还不是很纯熟,缺少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技术上以及管理上的问题,影响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做好电网自动化的规划设计,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因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水平与质量。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讲,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第一,电力企业需要做好分布式结构设计。对于电力系统中的警报、测量、保护以及控制等信号设备,设计人员需要将其进行相互独立,避免彼此单元之间出现相互影响的问题。第二,做好电力系统的兼容性以及扩展性。兼容性以及扩展性是电力系统极为关键的两方面,电力系统是由各种软件以及硬件组成的,电力系统对于不同的软件和硬件,都有着各自的通讯接口,从而使得电网环境可以做到灵活化,从而通过扩大兼容性以及扩展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第三,简化电力系统。简化电力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二次接线的简化,可以极大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科学合理配置电力系统软硬件,从而达到电网安全运行的效果。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化

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标准化体系,这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性举措。只有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才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我国在自动化应用标准化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建设规范以及标准,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没有达到统一,从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识到技术应用的标准化才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前提,通过标准化的规范,使得电力系统可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的故障录波、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与通讯控制器、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都必须要做到与自动化技术接轨的统一标准,从而避免因为标准化缺失而带来的各种电网安全事故和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为确保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朝着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重点强调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管理,既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又要优化电力系统设计,为电网运行安全、可靠的运行打下坚实基础。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深入研究现阶段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策略,是今后电力企业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农有文.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3,11:91-92.

[2]杨曰利,王传才.浅析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J].神州,2013,12:41.

[3]刘素云.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128.

篇4

【关键词】物资集约化管理;方法论;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84-02

引言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采购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公司和电网发展全局的重要环节。加强和规范招标采购管理,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体系方法论,经过艰苦努力,建成了以电子商务平台(ECP)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为核心,以一级主数据管理平台和226个电子评标室、29个电子监控室等软硬件设施为支撑的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了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效率、效益。技术管理体系包括技术选型,技术攻关,技术方案评审,集成技术选型、数据库知识标准化以及开发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本文限于篇幅,将重点介绍技术选型、技术共享和技术应用等三方面的相关内容。

1、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是技术过程和管理职能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将潜在的能力激活,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技术绩效。技术管理不仅仅满足于对一套特定技术的管理需求,而且还应能根据可用的资源、现有技术、未来市场和社会经济环境来开发执行战略。

诚然及时高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各个技术环节之间关系复杂、变量繁多,而且技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要科学地规划和合理地组织技术能力,做到最科学、最有效地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就必须从整体出发、通盘筹划,合理安排整体的每个局部,形成整体的技术优势。为此,只有建立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沟通固有技术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更好地从整体角度把握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要使整个企业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即要提高技术工作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各种专业技术相互联合的基础之上。显然只有建立起技术管理体系,才可能对各种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各个局部有节奏地运转起来。

技术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绩效和竞争优势为目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就是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绩效的系统,它以技术能力为输入变量,通过系统的作用,将技术绩效的实现作为结果输出。因此,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任务非常繁重,每年投资超过3000亿元,对物资采购的规模、质量和效率、效益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国家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的外部支持;主观能动性方面也要求在公司内部构建一套科学、先进、高效、完整的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

2、技术选型

2009年伊始,国家电网公司设立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工作组,对国内外供应链管理先进案例、公司物资管理现状以及其它中央企业的物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供应链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先进经验对公司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公司物资管理业务的发展建议及信息化建设方案。2010年1月,公司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专项应用调研,对国际先进的套装软件Ariba、Emptoris~SAP等实施选型研究,并赴中石油、中海油、微软等知名企业了解相关情况,考察、借鉴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2010年10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经过充分准备、多轮谈判,国家电网公司最终选定Ariba套装软件为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软件,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咨询公司共同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组建了100余人的强大实施团队,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网省公司均派驻关键用户参与应用建设。

综合考虑成熟套装软件的领先业务实践经验和国内公开招标采购管理的国情特点与特殊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业务专家、技术专家、法律专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整体设计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制定了完整的总体方案、实施计划,并确定了Ariba套装软件、SoTower自主开发应用相融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路线。

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系统通过三年多不断的完善与提升,系统功能相对完善能够很好地满足国网招标采购的实际业务需求,按照有效利用已有投资的原则,同时考虑到Ariba成熟套装软件标准功能与在国网业务环境下的局限性与二次开发的技术局限性,项目组确定将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进行融合来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的招标与采购管理的应用功能需求。

同时,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对Ariba与SGl86招投标系统关于招标采购功能要求的满足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功能与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蓝图需求满足的对比分析,项目组确定了对应于电子商务平台四种招投标方式的Ariba和SGl86招投标系统的融合方式。

(1)对于采购管理中的招标采购与竞争性谈判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1所示。

(2)对于采购管理中的询价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2N示。

(3)对于采购管理中的单一来源采购业务,现有招投标系统与Ariba套装系统的应用融合方式如图3N示: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目标是考虑国网物资管理业务现状及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借鉴以往集中规模招标的成功经验,依托信息化手段着力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一级部署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与协同三大模块功能,实现流程统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结果公开、永久追溯的目的,从而提升了国家电网公司集中采购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3、技术共享

为保证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内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组与其他项目组之间形成有效的技术共享机制,项目组积极采取了以下相关措施:

3.1 完善的组织架构

从物资集约化管控启动开始,总部就成立了由物资部和信息部主任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并形成以外部顾问团队主导,内部顾问团队配合的实施项目组,各网省公司也陆续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在完善的项目实施组织架构下,在总部层面形成的横向架构,保证了项目实施策略和指导方针的集中制定,同时为公司内各网省实施进度、问题的集中掌控和项目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总部与网省形成的纵向架构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了实施策略和方法的有效、及时传达,也为网省实施中问题的及时上报与排解提供了手段。总部信鼠化工作部和物资部的主导,外部、内部顾问团队的紧密配合,总部与网省的积极沟通,使得项目能按照既定的实施策略执行,并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目标。

3.2 例会和汇报机制

为保证对各网省项目实施进度的掌控、问题的及时排解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总部项目组制定了例会和汇报机制。依据相应机制,总部物资部工作组每周与总部各项目组共同召开周例会,探讨每周工作状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部项目领导小组每双周听取各项目组的工作汇报,专题协调与研究疑难问题;各网省公司每周向总部提交工作周报,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总部协调的问题。例会的定期召开和状态的定期汇报,确保了总部对网省实施进度的总体把握,确保了问题的有效上报和排解,也确保了项目始终在计划的轨道上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最终成功上线。

3.3 严密的督办机制

物资集约化项目时间短、任务急,在几个月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各种问题,不仅有项目组内部的问题,还包括项目组之间、总部和网省之间的问题。为此物资部指派专人对各项重点工作和问题进行督办。根据每周各项目组提交的《物资信息化建设跟踪周报》和问题清单,确定须跟踪事项、须完成时间,并跟踪解决状态,各项督办任务清晰明了;对于项目组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督办人也会及时上报领导并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同时总部项目组分派了专职顾问跟踪和督促网省的状态,自上而下将实时状态和问题对应到负责人。通过此种机制,既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得到重点关注,又保证了可能影响项目实施的一系列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使得物资集约化管控项目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

4、技术应用

篇5

档案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所以,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关部门在做好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的同时,更新管理设施并采用较为先进的方法和理念,使档案管理不至于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比较复杂困难,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量大且管理工作繁琐,档案资料多为纸质材料,材料间没有特定的规律等。随着时间的累积,档案将会越来越多,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有效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降低工作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整个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主要表现为:档案管理相关资源利用率更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准确度更高、速度更快、存储量更大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实现了特定范围的资源共享,使得档案的服务对象大幅度延伸,不再受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计算机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使其逐渐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向着高效化、正规化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档案管理逐步的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有效地促进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改进,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检索以及加强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

1.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计算机技术使得传统的纸质资料档案管理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的管理,将纸质档案中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录入,做到了纸质档案做不到的事情,例如保存、查询、修改和检索等工作将会更加简单和有效。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使得各地档案之间实现了共享,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相关信息,从而达到对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有效且顺畅的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随着数字化档案的不断推进,纸质档案的使用逐渐减少,不仅减少了纸质资源的使用,降低整个档案信息管理的成本,而且档案保存的时间更加长久,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档案也不会有磨损或者遗失,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显著。

2.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

现代高新技术的代表之一就是计算机技术,其飞速发展给档案信息管理带来莫大好处。计算机技术的高效信息存储、超强处理能力、多种信息同时处理、处理速度超快等特点有效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设定相关的工作程序,计算机就能够顺利的完成信息整合、分析处理、信息查询、信息管理等工作,整个工作过程不需要人工的干预而且工作的效果比人工更好,实现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全自动化,因此,档案信息的使用、研究效率将会大幅度的提升,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将会更加科学、高效。

3.档案信息检索的网络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计算机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网络技术已实现了普及,其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地的档案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索工作时只需进行简单地几个步骤就能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提供任何档案信息的检索,不管是本地档案信息查询,还是各处档案的综合查询。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相关工作。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检索使得工作人员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仅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而且实现了各地档案之间的信息共享。

4.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化。

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时候部分档案需要严格的保密,避免信息泄露、确保档案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加强了档案的保密性。安全性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档案资料本身的安全保密。具体来说就是对有关的档案资料附加密码,加强其安全性,使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查阅,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才能查阅相关档案,杜绝档案资料的外泄。另一方面是系统软件的安全加密。加密启动盘,避免人为地复制相关信息,切断信息泄露途径。总而言之,利用技术手段,保证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自动化 设备 管理

1、引言

在工业生产中,各类机械设备和生产线也在不断地升级与改进,自动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高和出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地提高,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自动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起来,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管理自动化设备,使其得到充分地利用?以下就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技术作了综合分析。

2、自动化设备管理介绍

什么样的设备才算自动化设备呢?自动化设备都是由控制系统、传感器部分和执行元件组成。控制系统常见的有DCS、PLC、SCADA等;传感器按感知功能分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执行元件根据输入能量的不同可分为电动、气动和液压三类,电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继电器等,气动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气缸和气动马达等,液压执行元件常用的有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

自动化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状态管理和统计分析管理等六个重要部分组成。

2.1 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管理指的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某些规律进行分析、控制和实施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是通过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的一项工作。

设备固定资产是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企业资产完整,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严格实施设备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管理的资料包括设备资产卡片、设备台账、设备清点登记表和设备档案等。

2.2 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管理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资料,通过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起来的动态资料系统。设备档案应由设备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并提出建档要求和规定;其它相关部门应负责设备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填写,并及时归档。

设备档案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工作的存储信息,是设备管理与维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管理的资料包括: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设备购置合同;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自制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制造厂家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开箱检验记录;进口设备索赔资料;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设备附件和工具清单;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操作规程;使用单位变动情况记录;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设备事故报告;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定期维修和检修记录;设备改装、更新技术资料;大修竣工验收记录;设备封存单和启用单;设备报废记录等。

2.3 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照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小修管理及实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大修和中修的管理及组织实施。

2.3.1 维修级别

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使用部门组织实施进行。例如: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更换油;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日常检查等。

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例如:清洗复杂部位的零件;更换损坏的轴承等。

大修: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例如:更换重要的大型部件;调整整个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等。

2.3.2 维修体制

事后维修指的是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的维修方式。缺点:修理时间长,耽误正常生产。

预防性维修是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设备进行计划修理的维修方式。优点:有计划性,做好修理前准备工作,使修理时间缩短,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有效寿命。缺点:维修工作量增多,造成过分保养。

生产维修是指重点设备采用预防维修,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设备采用事后修理。优点:即做好了维护保养工作,又节省了维修费用。

维修预防是指在设备的设计、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最大达可能的减少或不发生设备故障,一旦发生故障,也能使维修工作顺利进行。

状态维修是指把PLC直接连接到一台在线计算机上,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如与标准正常公差范围发生偏差,将自动发生报警。这种维护系统成本高,但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智能维修是指把远距离设备的传感数据连续提供给中央工作站,通过中央工作站,维护专家可以得到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智能支持,以完成决策任务,然后向远方的现场命令,开始维护例行程序。

2.4 备品备件管理

备件管理是指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事先组织采购、制造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配件为备件。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计划申请、出入库、维护保养、报废申请;采购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采购和入库;仓储部门负责备品备件的保管和出入库。

备件管理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备件资金,合理的库存储备,保证设备维修的需要,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备件管理是维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合理的储备与供应,才能使设备的维修任务完成的既经济又能保证进度。

备件管理按工作内容分类:

(1)备件的技术管理是指备件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备件图纸和图册的编制,备件统计卡片和储备定额等基础资料的设计、编制工作等。

(2)备件的计划管理是指从编制备件计划到备件入库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自制备件计划,外购件年度及分批计划,备件修复计划等。

(3)备件的库房管理是指从备件入库到发出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备件入库检查、登记上卡、上架存放,库房清洁与安全,备件消耗量、资金占用额和周转率的统计分析和控制等。

(4)备件的经济管理是指备件的经济核算与统计工作。包括:备件库存资金的核定,入库账目的管理,备件的成本的审定,备件的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等。

2.5 设备状态管理

设备状态管理是指对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状态信息和生产工艺信息实施定期或连续监测,全面动态地掌握系统状态和功能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出对生产和设备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分类和预警功能、查询及历史信息数据库的应用管理,为生产和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提供早期的故障信息和维修决策依据。

2.5.1 监测手段

计算机化的监测系统、表盘式的监测系统、数据采集器、便携测试表。

2.5.2 监测技术及应用

无损探测技术有渗透探伤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探伤法、超声波探伤法、射线探伤法、光学探伤法。适用于关键零部件的故障检测。

油液监测技术有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法。适用于齿轮箱、设备系统、电力变压器等。

温度监测技术有接触式测温发、非接触式测温法。适用于热力机械、电机、电器等。

噪声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往复机械、轴承、齿轮等。

振动监测技术直接用传感器监测。适用于旋转机械、往复机械、齿轮等。

2.5.3 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方法

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价是指把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及有关技术质量标准与设备原给定值作比较,并用定量表示的方法反映其磨损程度的大小,以此为依据分析存在的差异,以提高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水平。常用的有:设备完好状态的评定;设备综合精度的评定;设备工程能力指数的评定。

2.6 统计分析管理

统计分析管理可以对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完好检查、定期检查、精度检查、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等原始数据,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策略,提供量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指标、设备经济指标、设备维修帕累托分析、点检记录统计分析、备件库存统计、能源消耗和环境监测数据统计、设备综合效率指标统计等。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高科技设备的普及,自动化设备的管理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以上介绍了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特别是设备状态管理,更是自动化设备应该重视的环节,即是自动化设备管理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又是自动化设备研究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友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李葆文.现代设备资产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王汝杰.现代设备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徐保强.规范化的设备备件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物资管理;电力企业

1 目前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过高的物资管理成本: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采用手工方式来进行物资管理,这样就会加大物资管理的成本。物资操作的透明度不够,导致积压大量的库存,需要的物资却不能够及时的供应,物资的流转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特别长的周期,这样就逐渐显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无法实现物资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的难度较大等等。从实质上来讲,过去的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的管理,依据计划和职能管理,这样就会影响到物资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

物资采购管控体制不够健全:对于小批量、零星、低值易耗的物资,通常情况下,采用了如询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等方式,

由于此类物资较为杂,人为监控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管控体系建设。

不能有效的融合信息技术:虽然大部分的电网企业都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计划,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业务处理的层面,人工劳动被计算机所替代,系统也可以进行多项功能,比如记录一些信息、统计等等,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目的;但是,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不能够和物资业务以及企业管理思想进行深度的融合,物资管理流程也没有得到优化,从横向上来讲,无法有效的集成其他信息系统;涉及的方面较少,像组织、优化设计以及协同办公等领域都没有涉及,还不能智能分析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等,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指导企业的综合管理与决策。

2 系统技术实现

系统架构:数字化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J2EE技术,采用的B/S体系架构有着十分多的优势,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可以对企业的应用集成进行有效的整合。物资管理的组织架构实现了统一定义,对于企业的不同业务管理需求都可以一一满足。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构成了系统架构,分别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库系统。

在基础设施方面:使用的是基于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这是因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是网络应用,这样才能够符合需求。

在数据库系统方面:数据库系统有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个数据平台,来支持物资管理系统。

在应用平台方面:应用平台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软件。

在应用系统方面:主要是一些功能软件,用来满足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

3 系统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的应用

系统的拓扑结构如下图1所示:

仓储管理:对物资的储存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安排货位,分类摆放等,并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提高劳动效率,保证进出仓数据实时刷新,使进出仓更方便、快捷。

数据库:对物资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为上级的决策提供支持。

物资管理平台:对物资的需求、计划、采购、销售、进出库、平衡利库等进行管理、统计,对项目物资提供查询和统计,提供合理库存量、物资周转率等的计算,为物资采购决策提供所需的技术数据.。

协同办公:通过系统处理公司的各项日常工作,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无纸话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图1 系统的拓扑结构

4 系统关键技术

管理重点和难点:在需求分层次方面,因为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执行层三者的需求是不同的,并且还需要互相联系,那么系统就需要满足这两点。要对需求的背景充分理解,结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依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把握,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在系统模型方面,系统体系结构十分的重要,它对于系统的可持续改进能力、对隐含需求的适应性具有十分大的决定性影响;如果出现了问题,仅仅依靠相关设计建设人员的聪明才智不是一个长远之法,最根本的还是优化结构和流程,保证系统可以灵活的改变组织架构,并且及时的调整业务。

技术重点和难点:在技术选型方面,选择的技术应该是开放的,可以有效的进行集成,系统的升级也要十分的方便,从而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组件的开发,需要保证在不同的平台上都可以顺利移植,还需要保证应用组件可以在系统信息平台上快速的组合组装,扩展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方面。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最终选用了J2EE技术,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多类型的操作系统以及硬件上运行系统,并且如果应用发生了改变,还可以对服务能力进行适当的增加,利用的是负载均衡技术。系统采用的架构模式有着多层体系,这样就可以增强系统的易用性。

在工作流平台和产品选型方面: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技术人员目前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定值工作流模型,并且还需要保证工作流系统可以有效的集成企业原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在对技术路线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因此,在产品选型的时候,除了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业务流程之外,还需要对系统的可持续性、可移植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5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重视物资企业的内部管理。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严重制约到物资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积极的引进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管理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去,不断的提高物资管理效率,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字化管理技术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陈武.电网企业数字化物资管理能思考与探索[J].电力信息化,2010(2)

[2]刘娜.层次分析法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篇8

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为档案服务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发展路径。在档案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的指导下,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构建符合文档管理规律、便于实际操作的框架模型。通过分析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能够明确相应的技术优势与瓶颈,从而明确当前文档运用的工作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使ICT融合档案服务能取得更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效。

关键词

档案;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简称为ICT,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技术领域。ICT广泛运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现代档案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ICT是全面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置、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技术路径。它体现了从传统档案实体转向以档案信息为重点的工作理念,是从手工检索转化为计算机搜索的中间桥梁,是沟通本地查阅与异地调阅的推动力量,是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智慧”平台的重要渠道。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的发展形势,各单位只有不断融入并加强研发和使用,提高档案部门的软硬件建设,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档案(文档)生命周期与连续体理论

1.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文档生命周期已经被视为一种理论,其概念是以提供操作纸质文档管理程序为框架和模型。该理论认为,文档不是静态的,而是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类似生物有机体的成长阶段与“年龄”之限。它们经历从出生(文档创建或收集),成长为青年(记录使用和维护),进入老年(转移到档案库记录),然后死亡(到期销毁)的演变。文档的生命周期包括其当前使用和最终的命运,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根据文档的内容和价值不同,档案会采取不同的保存期限,即寿命时间。而文档是档案的初始形式、生命之源,这是目前国内外专家注重文档管理的原因之一,即在档案的生成阶段就把好关。紧接着,它历经创建、维护、储存、使用和处置等五种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同时在不同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和工作要求,这是一个通过分阶段管理提升档案整体质量的过程。所以,每位档案管理者必须首先了解文档生命周期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有效管理能力。然而,文档生命周期描述的并非文件运动规律的全部[1]。近年来,生命周期的概念,一直受到很多负面的评论。首先,批评者指出,销毁不一定是文档的全部归宿,有文档不“死”现象,即无限期保留,因为有持续的价值存在。其次,在“三种年龄”的生命周期阶段之间划分,极容易凭借主观判断。其实文档的生命周期不是单向的从幼变老,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价值的转变,会发生逆转和反复,生命形式可能会打乱。文档好比货币,可储存,也可重复循环使用,他们会产生恢复活动期,使用与存档可能会多次交替。生命周期模型不存在重复阶段,或者人为地省略某一阶段。再者,文档生命周期概念延续和记录之间存在人为的区分,由于单位经营宗旨和文档保存文化等原因,专业视角之间档案和记录管理会发生区别。此外,生命周期概念的批评者也认为,它过于集中记录物理实体的操作任务,特别是那些纸质文档的保管。纸质文档依靠逻辑结构,与纸质的物理存储相关联,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现代创新。

2.连续体理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引入。而文档管理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快速引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档案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层面,产生了灵活辩证的生命周期模型。这种新模型的发明,被称为连续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档案和文档管理责任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文档有创建、修改、归档、使用等任意处理的权限,不局限于不同环节和先后顺序,也不是被动等待最终处理决定的文本。20世纪90年代通过LanMachean开发了记录连续模型的可操作框架电子记录管理程序。学者指出,电子环境能达到单凭理论和基于纸张的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对象从静态到动态,能融会贯通,得到立体化处理。在行之有效的生命周期来看,文档和档案管理过程分明,有章有序,明确定义了文档在每个阶段的管理责任。在连续体理论中,通过记录连续模型,文档和档案总是在被创建或编辑的状态,即文档管理被描述为交互式过程,贯穿于整个文档的寿命。文档生命周期和连续体模型的发展是档案信息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档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生命周期和连续体理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两大模型的互补配合提供了一个积极合理的保存记录的结构,体现了电子文档环境安全、有效、便捷的必然趋势。它超越时间和空间,逐渐满足企业、法律、社会、文化等需求管理。作为更为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通过现代模型构建科学组织框架,对于档案现代化与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现状

1.信息技术的创建、存储、检索与数字化趋势。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环境下,电子文档的处理有着极高的要求。每一份文档可分为三个端结,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是中端,永久保存或到期销毁是末端。无论是图案表格的绘制,还是文字的写作修订,文档处理都脱离不了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创建电子数据库、编发电子邮件、远程检索与构建移动通信平台、管理ICT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等,通过多措并举,产生更有效的利用与管理。由于不同机构保存和使用的主要数据和信息系统存在差异,信息系统(IS)集成部署系统的数据管理则更有利于实现无缝传递和信息共享,从而打破不同档案部门“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改善“信息孤岛”现象。同时,该系统是由多个电子文档组织路线,以不同的部门和个人根据具体工作需求进行查询和使用,这种积分式工作流程有效节约了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虽然针对庞大数据,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导致冗余,但它可以消除员工对大批量物理文档的恐惧。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尽管试图改善信息通信能力,但关键基础设施与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和弱点与信息部门的推进力度有关,也与档案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有关。尤其是研发和使用过程中未能解决数字档案中的DRM数字版权管理,因此ICT技术的应用实则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存在,而相对高端设施的建设尚未熟练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电子政务、OA系统的运用,QQ群、微信圈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开展,各部门相应建立了系统办公网络平台,不仅最大限度地证明了信息和通信技术优点,而且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推向优化。

2.有效的档案管理方式在实践中改进。在ICT的支持下,档案管理已经从基本的纸张文件的存储向众多电子、计算机的数字化管理过渡。“云计算”的引入将全面丰富现代文档管理模式,以其提供速度快、精准度高、查询灵活、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接受并作为关键信息管理与沟通工具。此外,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电子系统,可以节省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电子方式查询也可减少纸质文档的物理磨损。计算机中的档案管理,以强大的存储、检索、访问、使用功能,增强了安全性和便捷度,也便于人档沟通和信息交流。尽管如此,他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由于技术的飞速变化,档案记录越来越依靠计算机及网络,增强了软硬件故障所造成的数据失真或丢失风险。而在处理文件时人为的改写、剪切和粘贴、发送到另一端等,操作失误也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会贬低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档案领域已发挥的显著作用。在电子档案的时代,传统的档案实体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复杂的用档需求,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文档都无法忽略信息和通信技术所带来的有效记录管理。

三、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文档运用与服务

1.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传递方式的嬗变,也进一步完善与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中技术体系的应用水平。信息通信推送技术成为服务的主功能,比如“云计算”文档存储功能与数字化对接,OA系统、电子邮箱等文档信息传递对接,网络平台信息咨询、留言,电子政务与公文流转,网站信息查询、文件下载、转移链接、用户对话等推送与互动功能。网络信息沟通工具具有集成化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提供高速、快捷,不受地理、时空限制的服务,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必须加以整合,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网站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的更新周期较长,服务还是以被动的信息咨询反馈为主,缺乏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总的来说,还是存在先进信息技术研发滞后、技术应用不全面、兼容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未来除注重终端信息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外,一些网络平台和智能服务平台的新生技术也是应关注的方向。

2.电子信息转化成为运用与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信息技术下文档运用与服务,主要有两大类方式。一类是对档案室(馆)藏传统档案,以方便利用为目的,运用专用设备进行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另一类是对直接以数字化形式产生的电子图档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电子图档和文件的接收与安全保管,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档案信息的利用包括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反馈等,而档案的编研活动实质是对档案信息进行改编重组的过程。虽然档案信息化中并不完全是信息理论与技术利用的内容,但是所有的标准化、网络化、数字化及其他工作都围绕着信息技术展开。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本途径[2]。在档案资源运用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呈现快餐式又精细化、多样化的特点,信息服务的给取已转变为以网络服务、虚拟服务为主的电子高科技服务。当前信息社会中,档案信息服务更多的是基于互联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咨询等服务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影响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面貌。因此,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在线服务必须以用户为出发点,创新理念,更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推送、站点链接、网页聚合等多功能服务。借助ICT的推动力,实现信息与通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公开、共享与利用,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辉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房地产;档案;管理

0引言

房地产档案是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地产发证登记、房地产交易买卖、房屋动拆迁、建设用地及批租用地活动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按一定的手段形成的反映产权人、房屋自然状况及使用土地状况,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表及照片等文件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崛起,房地产增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档案管理难度的增加。而数字化技术的到来为管理部门提供了解决难题的方案,不仅将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了革新,与手工处理相比较,数字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另外,智能化是数字化技术的显著特征,大量的数据文档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网络应用的基础上还能够使数据资源进行分享和交流,管理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房地产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房地产发展的必然需求。

1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内涵及数字化运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通过大量地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摄影扫描技术完成,在此过程中将大量的纸质数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形式加以保存,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库,进一步方便相关数据的整理,加强数据的管理,提升相关档案的使用效率,增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安全性能。在当下的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档案一般被划分为三类,通常以档案原件、扫描件和数据档案的形式表现出来,数据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在数据化档案的管理当中,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相关数据档案开展管理,这些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虽然现代化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倘若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为了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细节入手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安装相应的防木马软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充当顾问,使档案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2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特点

2.1专业性和项目性

专业性和项目性是房地产档案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专业性,意思是房地产档案的专业性比较强,这是由房地产档案的产生基础而决定的,其档案资料一般是管理活动中的真实资料。项目性指的是房地产建设与管理过程分为许多项目,根据不同项目建立档案资料,管理也就相应根据项目而区分。

2.2分散性和集中性

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分散性和集中性。鉴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所以项目资料的整理就比较分散,档案也就需要采取分散的管理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项目不同区分不同,但是从整体项目角度出发,是需要集中管理才能实现整个项目的管理目标的。因此,房地产档案管理要把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3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在档案检索和查询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对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贡献很大,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能够实现快速的档案检索和查询。传统的手工检索和查询需要确定位置和顺序后再进行查询,而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检索和查询,只需要输入检索内容,数据库就可以省略传统方式的繁琐步骤,快速获得结果,检索十分快捷方便。除此之外,运用数字化技术时,检索和查询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能够随时进行,充分利用了档案的价值。

3.2在系统权限设置方面的应用

在房地产档案的管理中,要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就在安全方面设置权限。档案管理中,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环节划分开,并进行权限设置,这样一来,房地产档案管理不仅清晰了许多,安全程度也增强了不少,档案安全管理效果也非常显著。

3.3在档案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需要以更先进的技术和形式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要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房地产档案的科学分类和合理编制,这对于档案的统计效率和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消除了人工处理的弊端。另外,纸质形式的档案保存受到条件限制,一旦保存不当就会造成档案资料的破坏,例如发生火灾的情况,会使档案统计工作无法进行下去,而数字化技术则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困扰,通过将资料数字化存档,能够确保信息更加完整,统计效率和质量更加高效。总之,档案统计工作,离不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4在档案分析中的应用

所谓档案分析,是指通过对档案的整理和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人们所用,使其进行必要的活动。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分析,过程迅速,结果准确,与传统分析手法相比,分析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分析得出的结果精确且符合需求,使档案的价值得到了积极的发挥。因此,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档案分析,通过组合运用档案数据,不仅能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工作的开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4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在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仅仅做好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在整体制度的管理上下手,寻找更适合的策略和方法。相关部门应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手段,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化。在人才建设方面,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性强的信息化人才,以满足时展的要求。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制订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案,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档案的安全系数,降低档案信息被破坏的风险,面对不安全的信息管理环境,建立应急预案,当管理系统遭到损坏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房地产档案的损失。其次,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面,要从多方面完善具体规章制度,尤其在数字化系统的具体应用中,通过高效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良好基础。档案管理运行环境包括人员操作的制约,也包括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忽略都有可能给数据化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障碍。总之,运行环境的管控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操作进行规范、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明确相关监督和责任主体,才能确保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体现房地产档案的真正价值。最后,虽然数字化技术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突出效果,但由于信息原件是数据化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对档案资料原件的管理和保护也不能懈怠。可以建立设备设施完善的档案室,指派专人进行保护。在房地产档案资料的运用中,严禁随意篡改,从而确保原始档案的真实性。实施原件保护措施,不仅能够在前期预防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房地产档案数据信息出错,还能够在后期针对已出现的错误及时追踪到原件进行查询和修改。

5结语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无论是对于档案管理还是房地产建设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未来,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但同时也充满挑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积累和探索应用经验,将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成果充分引进到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来,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强化数据化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确保房地产档案的安全性,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谢靖.浅议房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上海房地,2016(11).

[2]赵玉梅.如何推进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J].黑龙江档案,2016(4).

篇10

关键词: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自动化技术;油气运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9-005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9.028

油气管道的输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管道的运输在水陆交通及空运中都是其运输方式之一,也是油气运输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在进行油气的管道输送时,由于其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还未得到全面的实现,信息化的水平有些偏低,管理也比较粗放,再加上其本身风险性也比较高,部分地区管线的安全距离不够,管线出现占压,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如管道的腐蚀与老化、管线的穿越与交叉不符合要求等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油气的输送管道大多具有线路比较长、系统比较庞大、管道铺设的沿线区域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影响管道的安全因素有很多,怎样保证油气管道在运输时的安全性能,是目前面对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SCADA系统在油气输送管道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

1 SCADA系统在油气输送管道中的应用

此系统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研究的,在生产的过程中用来实现自动化的调度与控制的应用系统,可以对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控制与监视,具有设备的控制、设备的参数调节、数据的采集、信号报警及设备的测量等多种功能的作用。

例如说,在某一段的油气管道中,全长大约为200千米,利用SCADA的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在进行监控时,需要大量设备,因为油气管道的分散是较为广泛的,调度中心要将视频的信号、开关量以及模拟量多种信号的形式集中起来,利用Web对监控界面进行,实现监控功能的实时监控。

1.1 功能上的实现

1.1.1 对站库进行监控。对硬件的通信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与改造原有的自控系统,以实现电动阀的远程监控与输油泵的远程启停等操作功能。

1.1.2 系统自动报警。实时扫描监控现场中的数据信息,系统在指定的数据信息超出所规定的范围内会立刻进行自动的报警处理,实时监测危险的区域范围,对各个站库中的可燃气报警装置进行警点的互联,系统在满足报警条件的同时会进行自动的报警处理。

1.1.3 趋势的显示。对历史的趋势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在系统的终端进行显示,定期扫描现场中的数据信息,对现场的现状随时进行掌握,方便管理人员与调度上的决策及管理。

1.1.4 系统的扩展性。系统的扩展在进行硬件的改造时,要对I/O的通道预留,为了保证系统的数据与其他的系统数据可以进行相互的关联与互换等操作,系统软件的接口程序也要进行预留。

1.1.5 数据向调度中心进行传输。现场的视频信号与数字量及模拟量在调度中心的终端系统的显示屏幕上进行集中显示,对现场的数据可以进行本地的切换及远程的监控等操作。

1.1.6 报表的打印。报表系统的设计要符合系统的实际需要,报表的打印可进行年报、月报、周报、日报等,对管理人员随时提供调度的情况。

1.2 总体的结构

本系统包括四个结构的网络级管理、控制、系统及智能。

1.2.1 智能的网络级控制。利用信号的传感器、信号的调整模块、智能的仪表、I/O的模块实现现场的数据采集。智能的调节技术功能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好的隔离效果、功能也非常强大,并且可以自校准的操作,主要有脉冲的发生器、温度表、电压电流的转换器、压力表等。通信的介质大多以双绞线为主。

1.2.2 管理的网络级结构。TCP/IP协议是实现网络客户端的实时监控,通信的介质为双绞线与光纤,具有系统间的调度管理与协调控制,对生产过程中与内部的装置进化数据的管理,数据的通信功能在各设备间进行等功能。IP用户在经过授权后利用CitectSCSDA的组态软件进行查看历史的趋势与实时的数据等,在监督与决策上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服务,远程的操作对更高权限的用户进行开放。

1.2.3 系统的网络级结构。I/O的现场数据采集功能主要是对现场的工作站、操作员站及工程师站进行工业网络的连接,数据传输在各现场的控制站中进行协调控制,此系统的标准与IEEE802.3相符合,并应用100Mbps工业以太网的双绞线,CitectSCSDA的组态软件安装在系统的网络中,进行报表的生成与打印、趋势的显示、监测的报警与数据的分析等操作。

1.2.4 控制的网络结构。I/O的模块间与控制器的信号采集在控制站的现场内部进行传递信息与连接等操作。I/O的数据模块采集与PAC的系列智能的控制器应用于本系统中,通过脉冲的信号、温度与压力对数据进行计算与处理的操作后由通信的模块进行传输,并有岗位的工作站人员进行接收。在PAC的控制器中,也可实现对现场中的设备报表生成、数据存储、指令控制(设备的开停)等进行操作。

2 SCADA系统在油气输送管道中的作用

石油天然气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再加之经济的发展对油气需求日益增加,油气管道在建设上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建设的同时,很多的输油管线受到了腐蚀与老化等问题的严重威胁,其中还包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对油气管道打孔盗油,这使油气管道在运行上受到了严重的安全威胁,SCADA的系统在输油管道上的应用促进了远程监控在油气管道中的发展,可随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实时监控,有利于管道的水击保护、防腐、管道的泄漏等在应用管理中的完整性。

通过以上论述,再加上长期的实践与证明,SCADA系统在运行上非常稳定,在操作与管理上也简单、便捷,尤其是其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应用于油气的长输管道与输油泵站中,有利于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油气的长输管道中应用SCADA的自动化系统,有利于油气的储运工程中管理与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油气的管道安全运行,环境的保护、国家财产的保护中,都为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在油气的管道建设与发展中,有利于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应用的前景也是日渐广阔。

3 结语

在SCADA的系统中可对全线的水击、腐蚀剂泄露等问题进行自动化的监视,并能进行及时的定位与报警,操作员通过人为核实,对工程的施工量及硬件的投资进行有效的减少,有利于判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

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高健财.新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安全防范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5).

[2] 郑洪龙,许立伟,谷雨雷,王婷,戴联双.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J].油气储运,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