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示教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1 11: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程医疗示教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术示教 医疗观摩 多媒体录播系统
Abstract : the state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personnel training efforts,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n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operation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of some common way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eration based on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cheme and its advantages.
Key word :Operation teaching Medical observation Multimedia recording and broadcasting system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必然,“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通常采用现场学习方式,由于手术室环境的限制,允许现场观摩人数有限,为此,众多医院都需要建设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大量医疗卫生人员培养的需要。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怎样采集、记录、传输多样的医疗可视信息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推动了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得到逐步的应用和普及:如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CT(核医学)、DR(数字化X射线)、DSA(血管造影)、各型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所获取的丰富的医疗影像信息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极大地帮助,同时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医疗影像等可视信号也对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有效采集、记录、传输提出了挑战。
(二)怎样加强信息系统的相互融合性
以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为基础,建立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完善HIS(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流。能否与HIS/PACS以及医院EMR/LIS/OA/E-Learning等系统相融合,成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能否融入医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的关键。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多以监控、视频会议产品为基础实现,无法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各级医院需要全新的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
国家城建部在2007年7月1日施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9.2.10章节中对医院手术示教系统提出了明确要求。它指出,医院宜根据需要配置展示手术、会诊等实况的视频示教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应满足视、音频信息的传输、控制、显示、编辑和存储的需求,应具有提供远程示教功能;应提供操作权限的控制;应实现手术室与教室间的音频双向传输;视频图像应满足高分辨率的画质要求,且图像信息无丢失现象。
解决方案严格依据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本着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的原则进行设计配置,确保方案满足用户现有及未来扩展需求。
(一) 基于多媒体录播系统的手术示教/手术转播解决方案
本方案以多媒体录播系统为核心,基于IP网络实现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和示教观摩端(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等)之间全面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系统管理人员在管理控制中心对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专家也可在此进行示教及观摩讲解。
结合医院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等应用的需求特点,手术室等场所的医疗影像及其它可视信息以单项传输为主,音频采用双向传输,方便手术室、示教端、控制中心等多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该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可应用于各级医院和医疗培训机构,满足用户手术示教、医疗观摩、远程医疗等应用的需要。
按照系统中组成设备的工作原理,本方案可由五个部分组成: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信号接收显示模块、控制管理模块、语音交互模块。
1.信号采集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主要负责采集医疗活动中需要传输、记录的各种信号并编码压缩后通过IP网络发送给多媒体录播服务器。由各种类型的编码器和摄像头组成,适用于手术室、诊断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主要采集场景信号、监护仪器信号及医疗影像设备信号。
2.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
信号存储转发模块主要负责将通过网络接收到的前端各种编码器发送的码流录制存储于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或扩展的IP-SAN存储)内,录制的同时通过网络发送直播视频流到接收显示端,同时还响应接收显示端的点播请求并按请求发送视频流到相应接收显示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接收网络中编码器发送的视频流后进行多路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手术室的多路视频流,手术完毕后即可点播。
其由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及网络存储IP-SAN组成,适宜部署在机房或管理控制中心。
3.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
信号接收显示模块主要负责从网络接收前端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发送的视频流解码后输出给各种显示设备。其由Recplayer软件PC客户端、录播硬件解码系统及录播屏对屏回放系统组成。适用于示教教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医院科室办公室、远程医疗机构等。
本方案可提供3种不同的接收回放显示方式,用户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一种是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一种是PC(RecPlayer,软件方式)。
4. 管理控制模块
管理控制模块主要提供给用户直观、便捷的系统管理方式,通过IP网络对各种设备进行管理控制以及系统的功能扩展等。由多媒体录播系统控制台、多媒体录播系统综合管理平台、手术室可视信号管理平台、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组成。
5. 语音交互模块
语音交互模块主要负责完成医疗场景端(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示教室)之间的语音交互功能,通过IP网络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的语音交流。其由语音交互终端、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回声抑制器构成。适宜在手术室、诊断室、控制室、治疗室等医疗活动场所及示教观摩场所推广。
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语音交互基于普通的IP网络,两个IP语音终端即可实现手术室与示教室间点对点的语音交流,通过多方语音交互系统可扩展三方及以上的语音交互。
(二) 典型项目组网
信号采集部分的编码器采集眼科手术室全景、显微手术镜、生命监护仪的信号以及内镜手术室全景、手术特写、内窥镜的信号,编码器采集信号后编码并通过IP网络传送给信号存储转发部分的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对多路信号进行同步组合录制,录制的同时直播两个手术室的多路视频。大会议室内的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接收服务器直播,将多路信号分别独立的显示在每个屏幕上。示教室内的录播硬件解码系统接收手术室视频直播显示在液晶电视或大屏幕上。手术室与示教观摩端通过IP网络上的语音交互终端实现双向语音交流,专家可在示教室或大会议室做手术解说示教或远程指导手术的进行,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身处各地的医学专家也可观看手术全程 。
三、方案特点
(一)全面记录、同步存储、同步回放
单间手术室支持多达6路可视信号的同步组合录播,可满足复杂手术及诊治环境下(如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医疗影像信号的全面完整记录,录制信号存储在一个单一文件中,方便传播及事后同步回放。
(二)高清影音记录
视频清晰度采用最先进H.264算法,支持720P/1080i/1080P,向下支持CIF/4CIF/480i/576i,最高可达1920X1080,音频采用AAC-LC算法,44.1k及以上采样,可高清晰记录和传播手术全程影音信息,充分展示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成果。
(三)接口丰富,支持各种专业医疗影像设备信号采集
支持复合视频、分量、VGA、DVI-i、HDMI、SDI/HD-SDI等各种信号接口,可满足全景摄像机、术野摄像机、内镜、患者监护仪等现场视频与各种医疗影像设备信号的同步采集、录制、传输的需要。
(四)灵活多样的示教观摩接收显示方式,方便各种示教观摩场所灵活选用
方案中手术示教和医疗观摩系统提供三种接收显示方式:录播解码系统(硬件方式)、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硬件方式)、PC(RecPlayer,软件方式),用户可根据示教观摩场所的功能及用途进行灵活选择。
其中录播多路信号独立回放系统可实现4路1080P信号的独立输出显示,非常适合学术报告厅等大型示教观摩场所全面、清晰显示示教观摩内容需要。
(五)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充分满足系统弹性扩展需要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模块化布局,编码器和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根据手术室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灵活组合,可视信号管理平台等功能模块可根据系统规模及管理需要进行配置部署,单台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可最多扩展满足8间手术室的手术示教需要,可充分共享原有资源,后期扩容成本更低。
(六)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方便各种应用开展的需要
系统支持在线文字交互、多方双向语音交互等交流方式,提供方便的在线人员统计等管理功能,可方便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教学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教学等应用的需要。
语音交互可扩展支持普通固定电话(PSTN)、网络电话(IP电话)、手机、视频会议终端等融合语音交互的需要,满足随时随地进行远程医疗、手术指导等应用的需要。
(七)与医院原有信息化系统(EMR/OA/E-Learning/HIS/PACS等)无缝融合
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提供增值开发包及后期媒体编辑软件等管理软件,可与医院原有的EMR/OA/E-Learning/HIS/PACS等系统无缝融合,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观摩和学习。
四、结束语
篇2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7411734765050)
高昭昇李翠华徐静:广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广东广州510180
陆均暐: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通讯作者:李翠华
浅谈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及应用
高昭昇陆均暐李翠华徐静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SYSTEM BASED ON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GAO Zhaosheng, LU Junwei, LI Cuihua, et al
【摘要】
介绍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目标、技术架构及主要功能,并结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花山医院试点建设成效,探讨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通过建设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远程医疗应用,促进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缓解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而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
【关键词】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区域卫生远程教育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main functions of Guangzhou telemedicine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elemedicine service model by making two successful examples of Guangd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nd Huashan Hospita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remote consultation, construction of remote diagnosis, remote education, two-way referral and remote reservation, the quality resources of th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can be shared so a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rom unbalanced displaying of medical health resources and speed up the resolu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visiting a doctor and the problem of high medical expens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primary hospital severe problems the level of treatment.
【Key words】 Telemedicine; Expert Consultation; Regional Health; 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Guangdong,510180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55
1引言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但即使是在大城市周边也存在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卫生服务效率不高、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
远程医疗因在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也成为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远程医疗即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联通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与患者,进行跨机构、跨地域医疗诊治与医学专业交流等的医疗活动[1]。
广州市作为国内超大型城市,由于城乡间医疗水平差距的日益扩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广州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计算机软件、硬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市内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初步整合。基本建成了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把市民在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检验检查、健康体检、慢病访视、献血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记录连续、自动更新的“活”档案。
本文旨在以广州市现有的卫生信息化成果为基础,探讨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模式,为促进解决广州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看病难、排队烦”等问题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2远程医疗系统概述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等多元化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具有开放、易拓展、区域资源共享等特点。本文重点从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区域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模式,为促进区域大型医院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提升提供信息化支撑。
2.1建设目标
建设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应用,构建高端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将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辐射,形成以区域大型医院为核心,覆盖全市联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信息交流平台。支撑区域联网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双向转诊、远程预约等多元化的服务,突破地域限制,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2.2技术架构如图2-1所示,远程医疗系统总体架构由基础平台、协同应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平台为系统功能实现提供网络传输、视频通信、视频录制点播管理、数据安全可靠存储等设备保障。协同应用则包括基于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会诊系统、远程专科诊断系统、远程监护系统、远程教育系统、视频通信系统、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系统等,以Web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方式为联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互动式远程教育、远程学科合作、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理切片等远程医疗业务提供信息化支撑服务。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是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服务体系基础上建设的,具有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同时系统在遵循IHE XDS/XDS-I、DICOM、HL7等国际通用标准基础上与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了集成,进一步完善了《广州市卫生业务信息基本数据集》,形成了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业务规范。
具体来说,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①形成了医疗机构“即插即用”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以缩短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的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投资,降低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并且保证相关技术方案能不断完善和升级。
②整个系统采用SOA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扩展性、开放性。
③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方便软件的升级、部署与维护。
④会诊终端软件包提供各种第三方系统的标准接口或定制接口,可以广泛的接入院内已有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病人资料的共享。
⑤基于数字证书的安全认证机制可以充分保证病人资料与会诊信息的安全传输。
⑥系统可以运行在各种网络环境。[2]
2.3主要功能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的远程医疗服务子平台主要以远程会诊系统为核心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远程诊断、远程监护以及远程预约等,具体如图2-2所示。
2.4应用模式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已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联网医疗卫生机构上线启用。其中,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是目前最常用的远程医疗服务应用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
①远程会诊系统
远程会诊系统是医生通过对远地患者图像和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该系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通过对花都区花山医院或其它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图像、电子病历等其它信息进行分析做出诊断结论,系统采用同步交互方式,影像图像及患者其他相关信息实现统一存储,远程会诊服务中心是整个远程会诊系统的核心,远程会诊终端通过政务网接入会诊中心,使用Web浏览器浏览会诊中心主页,进行远程会诊申请、远程会诊专家资讯查询、远程医疗会诊申请、远程医疗会诊取消、远程医疗会诊申请答复、远程医疗会诊资料传输等功能,同时远程会诊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会诊数据库,基层医疗机构可通过接口方式或人工导入HIS和PACS系统会诊患者的完整病历数据和影像数据,为了能使多位异地的医生对某个患者病历数据进行会诊讨论,系统还支持多对多的会诊模式,实现多个专家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功能;
②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是通过远程通讯网络提供教育材料,根据医学远程教育的要求,支持文档和图像共享的视频会议系统,系统可根
图2-2远程会诊系统功能模块图
据实际需要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通讯,并具备在线讨论及离线继续教育等功能。
花山镇卫生院各科室的医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积极参与到远程医疗活动中来,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学专家保持经常性沟通。在远程会诊中学习、在远程培训中学习、在专家指导下的实践中提高自我,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使经验、知识积少成多,从而使花山医院的重点科室能力增强,使较弱的基层科室能力建设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能够经常与优秀的医学专家进行互动沟通,医技、临床等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的各科室医生能够在知识、经验、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医院内部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升。原先不认识的疾病、诊断不清的疾病、不会治的疾病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缓和医生们因不能得到更多学习机会而形成的对医院的不满情绪、增强医生们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的信心,提升医生们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安心工作,潜心钻研诊疗技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③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
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是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有的双向转诊、预约挂号等协同应用基础上,针对远程医疗业务的需求,与远程医疗系统实现整合及升级,方便医疗卫生机构在远程诊断过程中直接为患者进行预约转诊,如在花山镇卫生院的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直接为符合转诊要求的患者预约市内的大型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该系统对转诊到大型医院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大型医院则可以通过系统将确诊后的慢性病患者或手术后的康复患者转至基层,促进建立“大病进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双向转诊诊疗模式,从而达到方便市民,服务于市民的预期效果 [3] 。
3结束语
广州市远程医疗系统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具有开放、安全、易维护、可扩展等特点的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与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相比,该系统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构建,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并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形式,实现会诊医生间的实时患者数据的交流,实现对不同患者的同时实时观察、沟通和治疗。
广州市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等试点实施取得较好成效,优化了原有的会诊、转诊等医疗服务模式,使得联网大型医院的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实践表明这种由政府引导、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建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模式具有优越性,值得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华伟,等.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5-47.
篇3
关键词 全业务经营 环境分析 业务定位 客户群细分 市场切入
1 引言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全业务运营全面推进,如何定好位、转好型、融合好、推广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运营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和网络融合,中国通信运营商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多业务发展,包括固定网络、移动网络承载的不同业务。但是网络涉及范围应不仅限于此,如何将天空到地面的网络融为一体,如何发挥天地一体化的网络优势将成为全业务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传统通信企业通过整合卫星业务,通过天地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可以扩大通信企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覆盖范围和行业领域。而作为传统通信业务的补充和延伸,卫星通信可以在通信补盲疏忙、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和边远地区通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将通信业务和卫星业务深层次的融合和延伸,已经成为通信企业全业务经营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卫星业务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将卫星业务融入通信业务体系前,有效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卫星通信行业分析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同时,进行市场客户细分,通过企业业务资源的有效锁定,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卫星业务最大的优势。为此,文章通过内外环境分析、业务和客户细分、市场切入对卫星应用市场融合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2 卫星业务融入的内外环境分析
2.1外部环境
从经济环境层面看,大型企业全球扩张布局使卫星组建国际专线的机会在增加。随着生产活动的边缘性渗透,部分行业生产活动边界逐渐远离基站光纤覆盖范围,因而将卫星作为唯一通信手段的人数正不断增加。1.8万亿投向基建,光纤、基站也跟随一起部署,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开展也使机动部署卫星通信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收入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城市高端人群在野外、远海等僻远地域的出游探险活动日益频繁,卫星移动电话作为个人应急通信的作用凸显。
从政治环境层面看,政治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象,包括政府更加强调应急通信的重要性、国家继续关注偏远地区数字鸿沟、国家重视安全生产强化远程监控、我国卫星广播业务依然没有开放等。同时,机会和挑战并存:31个省会城市、436个地市级城市已从应急通信保障需求提升到应急指挥等级,应急联动需求空间骤升;全国急需完成16.1万个未解决通信的通电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将拉动卫星通信市场需求;林业监控、渔业监控、矿业监控的行业应用正在兴起,为卫星信息化业务创造了市场空间;在短期内受政策约束,卫星广播业务很难开展。
从文化环境层面看,社会生活工作中,融合通信业务已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人们要求随时随地都能通信,高收入人群越来越强调个性及身份象征。同时,文化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应急通信的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正在融入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已经出现了G网、卫星电话双模手机,卫星电话正在融入个人通信业务;卫星以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保证人们在基站未覆盖区域随时随地移动通信;手机成为身份象征之一,卫星移动电话以高科技、高价格的高端形象有利于客户彰显身份。
2.2内部环境
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结果。卫星公司目前没有现金牛业务,因此财务状况不佳;应推动明星类业务向金牛类业务发展,以改变公司财务状况;卫星广播业务潜在的市场增长率从国家需求来看较高,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管制无法开展此业务。一旦政策突破将迅速成为明星业务甚至金牛业务。
通过GE矩阵分析结果,卫星公司目前业务划分为三大类:应急联动产品已经成熟,应与电信各省公司衔接,快速占领市场;继续加大与各部委的沟通,以远程监控为突破,向部委所属各行业渗透;与集团及各省公司展开业务交流挖掘卫星的行业应用机会;寻求卫星移动电话的规模发展模式,找增量市场和新市场;探寻广播业务模式,寻找政策突破口。
从卫星资源分析可以看出,在L频段到Ka频段之间,卫星现有资源、潜在资源与现有业务如图1所示。国内均为C、Ku资源;C频段资源大量使用于卫星广播电视。基于c、Ku频段资源可开展c网基站接入、村通、应急通信等业务。卫星公司资源如表1所示。
2.3内外综合分析
通过内外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业务融入总体思路一“深度融入集团,助力现网运营,发展卫星业务”。综
合分析如图2所示:
3 卫星业务的行业分析
3.1行业趋势
从国内外卫星通信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卫星通信经营思路有所转变:由单一卫星通信业务向融合电信业务发展;由语音业务向融合业务发展;由通信业务向信息化业务发展;由通道类业务向内容类业务发展。
3.2行业技术分析
通过对技术创新趋势、市场接受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行业趋势:便携便捷化、设备小型化,使用户更方便地携带和安装设备;手机终端双模,使用户更加便捷地选择通信方式;宽带大容化,使星体承载的用户规模上升,提升星体规模效益;经济运行化,一箭多星使发射费用降低,每用户的平摊成本下降。
3.3国际卫星通信企业成功模式
通过分析各种卫星经营模式具体情况可看出:新铱星获得低成本卫星资源;海事卫星主要依靠政府支持;WildBtue业务发展与通信运营商、媒体运营商互相合作。向用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挖掘大量潜在用户;欧洲卫星主要依靠提供“邻居效应”和付费电视消费文化;XM模式是“邻居效应”和产业链条横向联合。
3.4国内行业集中度分析及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把国内行业业务内容、集中度进行详细归类分析,可以得到集中度分析图3。通过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如图4),可以看出,由于原有客户规模较小,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调整自身商业模式,推动卫星业务产品化,依托集团分销渠道有效提升用户规模;融入电信集团后,关键成功要素有了显著提升的空间;具体实现还需卫星公司深度融入集团,依托集团整体力量开拓卫星通信市场。
4 卫星业务及客户群分析
如何将卫星业务融入通信业务体系中十分关键,但是探索部分业务的融入及具体业务的融入方法和流程更加关键。这不仅是未来大规模业务商业融合的核心,也是遵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拓展业务的思想要点。下文将讨论卫星业务融合的推广建议。
4.1业务分析与定位
卫星业务是企业利用其拥有的卫 星系统资源,在地面无网络覆盖的区域,为行业客户和中小聚类客户提供卫星接入业务和卫星专线业务,以迅速满足客户的网络接入需求。
卫星业务适用于向地面网络未达到的区域提供特殊专业的服务,具有随时随地快速部署、网络扩展性好、施工周期短的特点。积极推广卫星业务,有利于丰富通信业务种类,体现通信企业在全业务经营领域的差异性。
4.2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群
在宽带卫星业务认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过去卫星业务服务的客户群,可选择具有需求的政府及监管执法、交通物流、基础建筑、旅游酒店、健康医卫、教育、能源、环保、勘探科研、新闻媒体、聚类客户,开展卫星数据接入、卫星专线接入业务推广工作。
4.3业务应用融合
业务融合主要发生在应用层面上,通过不同种应用的组合和搭配,业务可以通过不同组合和不同模式来实现业务的全面融合。
首先,通过物理实现方式,可以确定数据接入业务和数据专线业务的不同应用。
然后,通过业务应用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可以得到不同应用的组合。
接下来,根据业务市场客户分类,可以整理和归纳出不同业务组合模式。
最后,通过地面和天空网络的组合,全面实现天地一体化业务服务。宽带卫星业务如表2所示:
4.4客户群细分业务定位
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针对目标市场、客户主要价值诉求、典型客户和业务模式对业务进行了梳理和归类。部分目标市场客户的主要价值诉求及典型客户如表3所示。
5 卫星业务市场融入途径
从目前看,卫星业务经营犹如“雾里看花”,推广途径是关键核心。通过推广途径,深度挖掘通信业务的市场目标,可以扎实推进卫星业务的拓展和延伸。卫星业务作为通信业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为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特殊场合、特殊位置提供基于卫星业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是通信地面解决方案的补充、延伸。
5.1以应急通信为统领,把握行业融合,凸显快速部署
(1)以应急通信应用为切入点,针对性进行目标拓展
在地面网络阻断、拥堵、瘫痪等状况下,可使用卫星与外界保持通信,确保政府监管部门的现场指挥、快速通知、召集会议、部署工作、协同作战。同时,卫星通信是应急救灾首要通信手段,特别是当发生海啸、地震、飓风和雪灾等情况时,卫星通信可以为抢险救灾、受灾恢复、应急保障等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2)与融合行业应用有效结合,挖掘重点行业客户需求
宽带卫星业务的应用,依然属于传统卫星的业务,对边远地区个人客户有规模化运用的可能性;同时,对城市办公边远区生产的行业客户也有定制化运用的产品优势。因此,在业务推广中,应积极主动探索宽带卫星业务与行业客户产品,特别是与行业应用的融合拓展,以发现卫星业务与地面网络结合应用的市场缝隙,针对边远地区重点行业选取目标客户进行优先发展。可优先选择林、油、矿、旅游、勘探及科研六类行业客户切入,通过客户反馈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
(3)突出快速业务部署特点,抢占市场先机
在全国各省市部分区域,利用卫星部署、安装、开通的灵活机动性,以卫星业务快速部署的特点抢占市场先机,待光纤部署后,采取“光进卫退”策略撤出卫星设备。
5.2以行业客户、聚类客户细分融入
(1)行业客户
对于地处边远地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政府部门,如政府基层组织、公安、司法、农林畜牧、气象环保等,应作为重点目标客户,结合各类融合行业应用产品,形成面向政府部门的高效办公解决方案,解决边远地区政务系统宽带接入、专网组网、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信息采集、应急通信、农村信息化工程等实际需求,积极为边远地区政府客户搭建电子政务的平台,通过卫星数据专线业务将党政电子信息管理网络末端延伸至乡、村级单位。
重点选取尚无地面网络覆盖区域的政府及执法监管部门推广卫星数据接入及卫星专线业务,充分利用卫星网络能快速接入、不受地理地貌限制的产品优势,抢占市场先机。此外,对优先考虑卫星宽带接入的地区,重点推广卫星数据专线业务,促进政府客户的各分支部门积极融入系统内部专线,有效推动政府客户市场发展。
对地处边远地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交通物流行业、基础建设行业、旅游酒店行业、健康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及能源型行业客户,如铁路、公路、土建、桥梁、酒店、旅游景区、医院、教育机构、矿业、油业等。应作为重点目标客户,形成具备高效、稳定、便捷的面向行业客户的办公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客户宽带接入、企业专网组网、远程数据采集、远程视频监控等实际需求,通过卫星网络构建客户信息化生产管理平台,提高行业客户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此外,针对以上行业,重点推广卫星数据接入业务,同时辅以转发器租用模式的卫星数据专线业务,结合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符合其生产、管理及办公需要的通信服务解决方案。
对具备游牧式特征的基础建设行业、勘探科研行业和新闻媒体行业客户,重点推广卫星数据接入类业务,同时辅以卫星数据专线业务,保障网络通信能力,突出卫星接入设备便于搬移特征,满足其游牧式作业的网络需求。
篇4
无论是远程会议,还是数字化图书馆、医疗影像,早被敢吃螃蟹者尝了鲜,现在只是因为需要而开始推广起来。推广的过程中,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变数最大、最为关键的要数其中的存储环节。它的变数在哪儿?构建要领是什么?您看了如下文字,或许思路豁然开朗。
远程会议系统
也许有人认为远程会议系统重在传输,网络通信才是主角。不错,传输质量差的远程系统的确难当重任。但是不要忘记,绝大多数远程会议系统都需要同步记录机制。一个没有会议记录的会议,对与会者和会议组织者来说,其意义和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大多数主流远程会议系统,都采用多路视频流与文字交流窗口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逻辑性的要求,无论是对多路视频的记录,还是对各个文字交流窗口或是公用电子白板的记录,都必须同步实时完成。这就要求记录系统要具有高效的记录能力,反应到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方面,就是要求一定的系统写入带宽。随着音频、视频数据压缩技术的进步,这种压力正在逐渐降低。但对一些具有几十路视频并发源的大型系统而言,基于传统SCSI技术的普通存储方式仍然很难胜任。在这样庞大的视频会议系统中,基于光纤通道技术的存储设备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结合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的数据迁移技术,也可以在远程会议系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数据迁移技术不仅可以为性能要求不高的中小型远程会议系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整体存储解决方案,而且可以将从在线实时记录到离线数据备份的所有数据管理工作一次性自动化完成,减少系统工作环节,提高整体管理效率。
图1所示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会议系统结构,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的远程会议系统,存储专业技术应用程度还相当低,只采用了DAS方式或是最简单的SAN方式进行存储。实际上目前很多系统在设计之初,根本没有考虑到存储方面的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为改观。
数字化图书馆
一般的远程教育系统与金融、电信行业的应用相比,安全性要求要低一些,但其数据容量往往十分庞大。TB级甚至是数十TB级的存储需求在这种系统中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如此庞大的数据是来自于各种复杂的应用系统而非简单的某种数据类型。
但是数据管理是整个数字图书馆的基石,它能够容易(易用性)、安全(权限控制)、快速(元数据管理)地进行共享和利用的信息资产,最终完成数据的创作(创建)、数据的管理以及数据的分发。
在这个数据管理平台中,存储技术可谓大有用武之地。在这部分中,系统建设的核心重点问题,无一不落在存储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在传统存储技术所关注的数据容量、数据保护能力、存储性能、扩展能力、系统连续性及附加功能等方面之外,数字图书馆还要求系统具有相当强的存储技术整合能力。如既需要SAN的高性能,又需要NAS的文件共享能力;既需要流媒体存取的高带宽,又需要数据库查询的高I/O能力;既需要各种前端应用透明访问存储设备,又需要后端存储容量整合与动态分配……如此诸多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存储系统具有了相当大的挑战性。
图2是国内某知名学府的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案以SAN架构为主,在在线存储系统上选择了全冗余的光纤通道连接方式,共同使用一个高端光纤通道存储设备。所有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数据,都存放在这个高性能的磁盘阵列之上。同时该系统巧妙的使用了一台兼做文件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的主机,既满足了系统的文件共享需求,又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高效率的LAN-Free数据备份。
医疗影像系统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疗影像系统)在医学诊断和教学科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前医学影像的保存介质以胶片为主,这种保存方式存在着费用高、管理困难和影像资料共享困难等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在医学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加,医学影像作为电子病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容量存储介质和影像压缩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存储已逐渐普及。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医学影像可以迅速传输,可方便地实现影像资料共享和远程会诊等功能。
存储技术方面的问题是PACS系统中核心的核心,可以不夸张地说,为PACS系统建立一个优秀的存储系统,也就完成了整个PACS系统建设的90%的工作。那么PACS系统的存储技术要求又是什么呢?
存储容量问题 医疗影像的图像质量要求高,所以其文件的原始数据量庞大,同时医疗影像数据的保存周期也较长。这就造成了PACS系统整体存储容量要求非常高。
数据存储介质问题 如此大容量的数据,如果完全存储在磁盘阵列之上,用户的投资有效性显然不是很高。然而如果将数据完全存放在磁带等一些廉价的介质上,数据访问的效率又难以保证。那么如何将数据合理的分布存储在磁盘阵列和磁带介质上,同时又能够统一管理、协调调度则是其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访问性能问题 PACS系统数据操作以大型文件读写为主,对存储系统的带宽要求高。保证医疗影像文件的快速读写不仅关系到PACS系统本身的运行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该医疗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跨平台共享问题 医疗系统计算环境复杂,数据需要多主机共享访问,甚至需要不同平台的主机同时访问。存储系统良好的跨平台共享能力,能够明显地提高整个PACS系统的系统平滑度,也便于灵活的进行应用维护和升级。
平台兼容性和连接性问题 PACS系统中需要管理CT、X光、US、MRI、USI、PET及ECT等放射科及相关科室医疗影像设备获得的影像信息,对如此众多系统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连接支持能力是PACS系统中核心存储设备的一项任务。
图3给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PACS系统结构关系。其中除了具有一个完整的SAN系统之外,借助MPSA技术,该系统融合了从在线存储到离线存储共3个层次的系统。医疗影像数据在3个系统中灵活调用,在保证系统性能和扩展性的同时,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篇5
大屏参展不敷衍,玩儿真的
尽管跟两年前处处有大屏的情形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偃旗息鼓”了两年之后,今年InfoComm展馆内的大屏幕明显又多了起来。尤其DLP背投产品的强势回归,给人的印象就是“参展不敷衍,玩真的”,传递出以大屏显示为代表、为龙头的A/V行业的春天再次到来的信号。
从具体参展情况来看,Viamax纬而视大概是本届展会最具代表性的大屏幕企业之一了。DLP、LCD、小间距LED、OLED,前维护、超薄、透明,该有的一样不缺,而且还都十分有特点。
OLED透明显示屏并不是什么新鲜物件了,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逐渐成熟,此次展会的OLED显示依然是抓睛利器。Viamax纬而视展出的OLED透明触摸屏集合独有的触摸方案,将体验提升了一大截。而且据说这款控制屏跟在《阿凡达》电影里的那款一模一样[如(xian)有(de)兴(dan)趣(teng)可以验证一下]。
除了新颖的OLED透明显示外,80英寸全高清DLP显示单元也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纬而视总经理王
指出,“它将为控制中心最后一个主流尺寸DLP背投显示单元的全高清化扫除障碍。”除了显示规格的提升,该款产品在概念设计上也有了新的突破,除标准的后维护型号外,王表示Viamax纬而视还将前所未有地提供前维护型号。另外,Viamax纬而视还带来了全新升级的2.0版本的超薄DLP单元产品,将前维护结构改原有的钩片方式为电磁吸合方式,屏间拼缝可以与后维护拼缝一致,70英寸单元整体厚度进一步缩小至555mm。
丰富的产品线和对创新和领先的孜孜追求也成就了Viamax纬而视独特的市场优势,“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Viamax纬而视可视化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将液晶、DLP、LED等不同类型的技术统一的控制平台下运行,并通过一个软件的平台下,可以管理用户的所有要求。”王说道。
液晶拼缝下探到1.4mm所击起的波澜比我们预料中要小太多,只在包括展会在内的一些场合能见到这款目前市面上最窄拼缝的液晶单元产品。液晶拼接作为赛普科技多年来的立身之本,1.4mm拼缝液晶拼接产品自然在展示之列,静悄悄矗立在赛普展位的背后,低调得过分。
赛普当然也是本次参展的典型大屏企业之一了。除了1.4mm的液晶产品,赛普本次也展示了60英寸超薄DLP拼接单元,厚度仅450mm。据赛普市场总监韩介绍,该款产品搭载了与欧洲顶级显示系统制造商视丽图合作研发的超薄DLP光学引擎,同时,输出光通量最高可达1,500流明。
小间距LED依然是本次展会的热点。利亚德展示的金立翔彩视系列TVsn可弯曲LED小间距碳纤维无缝拼墙点间距1.9mm,在一众小间距产品中参数算不得出众,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但其“”(正反弯折)的造型却极为吸引眼球,在某些场景下,还可以弯折至球体的造型亮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采用碳纤维材质打造,拥有众所周知的超轻的重量和极高的强度,成为租赁市场备受追捧的选择。另外,利亚德展位还展示了0.9mm间距4K无缝拼接LED大屏、1.2mm间距12K无缝拼接LED大屏等解决方案,利亚德旗下美国平达LookThru系列OLED透明屏、84/98英寸4K液晶显示器亦亮相。
激光显示的美好时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本次参展的激光显示企业,用“高调”大概最是恰当不过。高调到你会忍不住想:如果广告法在此也适用的话,不知道有几多“标签”要下架才行。
当然,激光作为近年一个提振显示行业的关键技术风向,无论是DLP背投还是前投投影机产品,以及归类在这两大体系之下的工程机、商用机、单片DLP、3DLP、3LCD,从国际品牌到国内厂商,从单一产品到全线应用解决方案,几乎都有激光“染指”的空间。专业工程投影机、数字影院放映机现在几乎都以激光为主打,激光带来的高亮度、高使用寿命以及高色彩能力,也给商用和家用机带来了重振机遇。
今年展会上,松下展台堪称最美,各种创意展示更是让激光的优势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给参观者。尤其是激光投影应用最多的主题公园更是成为最抢眼的展项。沉浸式穹顶展项采用4台松下激光投影机PT-SRZ12KC实现精美绝伦的沉浸式动态弧幕,用先进的投影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让人沉浸在变幻的星空,深邃的海洋之中。针对展览展示中的超高分辨率需求,松下8K投影解决方案采用4台松下4K激光投影机PT-SRQ13KC通过拼接融合打造出令人震撼的8K视觉效果。
科视也展出Christie HS Series DLP激光荧光体投影机,这是科视全新免灯泡投影机系列自1月推出以来首次在中国展出。HS系列拥有全球最亮的1DLP激光荧光体亮度,达到13,500流明,配合科视Christie BoldColor技术,带来更加丰富、逼真的色彩和3倍色轮速度。据介绍,科视的激光荧光投影机在全球已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寿命长、低维护、低运行成本采用,河南省的隋唐洛阳国际遗迹公园中,赢康科技最近安装了5台科视Christie DWU555-GS投影机,以大型沙盘主要景点作为背景进行精彩投影。
DP在激光光源方面研发实力颇强,早在2013年12月11日就推出了当时业界亮度最高的单色激光投影机HIGHLite Laser 12k,亮度高达12,000流明,引起业内震动。本次DP以“一袭白衣”亮相,向与会者展示了全系列的激光光源工程投影机。其中HIGHLite Laser II是HIGHLite Laser 12k的第二代,亮度提升至13,000流明,新配备的Display Port端口120Hz帧序列、双HDMI端口被动转主动信号处理、(Dual-pipe)60Hz的全120Hz的信号处理,进一步了提升了投影机的视频处理能力。E-Vision Laser 8500是DP为低预算用户提供的单片DLP激光投影解决方案,拥有8,500流明亮度和20,000小时长寿命,该机所拥有的“安装即忘记”功能使得投影机在较长使用过程中将维护成本降到最低。
NEC和鸿合科技也是两个聚焦激光投影的积极分子,自从去年4月1日NEC将工程和教育投影机交给鸿合科技后,二者携手把激光投影推向了新高度。这次展会将全系列激光投影机展出,包括用于教育领域,3,000流明以上的激光投影机;到用于工程领域,亮度高达6,000-10,000流明的NEC激光工程投影机;再到可应对竖屏投影需求的鸿合超宽屏激光投影机等。同时还联袂打造了中国科技馆直径达30米全球最大的激光4k球幕影院,惹得展会期间观众纷纷去体验、过把瘾。
在这一场有关激光显示的大幕中,中国本土品牌也扮演起排头兵的角色。会上,我们看到任何一项突破或从无到有,都可以冠之以“全球(中国)首发”、“世界第一款”之类的名号后来者也并不气馁,因为还可以“我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宣传而已”聊以舆论所指,高调亦情有可原。实际上,对于在激光显示领域耕耘的一批民族品牌我们都应该致以敬意,因为他们在这一有足够技术壁垒的行业,发出了中国企业强有力的声音。包括Vivitek(丽讯)、DET德浩、帅映、中强光电、迪威视讯、东方中原、鸿合、晋煤激光等在内的国内企业,也包括索尼、松下、爱普生、日立、明基、Sonnoc等在内的国际品牌,都在展会上各展所长,共同筑成了如今激光显示市场中外分庭抗礼、百家争鸣的繁荣格局。
APPOTRONICS光峰以“激光荧光显示技术发明者”之名高调亮相,展示了全新推出的工程投影机、教育投影机、微型投影机,以及第二代激光电视WeMAX全部采用了ALPD激光显示技术。其中,单片DLP激光投影机AL-FU800、AL-FU10K延续激光影院级别的光源可靠性技术,采用ALPD激光显示技术,堪比3DLP投影机的色彩,同样的性能表现,三分之一的价格,极具性价比。
“光峰已经形成了从DLP、超亮工程机、商教机、家庭影院到微型投影的全应用场景下的激光技术覆盖,”光峰光电市场部总监蔡秉表示,“具备向全行业提供完整激光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与国际国内诸多著名品牌有长期合作。”
“全球首款100寸曲面激光电视”、“中国首款超短焦激光工程机”以及“最好的VR系统(激光球形显示互动系统)”均出现在视美乐展位上,此外,激光背投融合大屏、激光UMAX影院、激光投影互动橱窗等约30余款全系列激光显示产品也一并亮相,呈现了视美乐“独步全球的BrilliantColor(极致色彩)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激光光源SLPL”等技术实力。据透露,视美乐还创造性地在产品中嵌入智能系统与传感系统,将激光显示从传统的显示产品一跃升级至激光大屏幕智能中心,并尝试从产品与方案的供应商逐步向方案运营商转型。
作为新晋投影机品牌,德浩推出的激光产品也成为本届展会上,国产激光阵营增加了新的生力军。DET激光工程投影机S系列支持5款不同焦距镜头和6,500流明的恒定高亮画面,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需要,如各种大型会议、大厅、展厅等。三台工程机DET-S65WU的融合效果,通过全新的色彩微调功能,RGB进阶调整功能及Gamma,调整投影画面色彩和灰度,使多台投影机之间的亮度和色彩达到一致,满足客户拼接或者融合画面一致性的要求。
分布式架构要革命?
实际上,业内推分布式架构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包括捷控、台达、寰视、快捷等公司均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方案,悄无声息间让音视频系统架构发生着大变化。
灵活性、适应性、可扩展性是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的一大亮点。捷控-魅视本次展示的新一代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网络的音、视频传输、控制、处理的系统。据捷控・魅视总经理叶伟飞介绍: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由一个个既能作为输入节点又能作为输出节点的盒子组成,每个节点盒子只对所属的输入或输出设备负责,节点盒子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涉,对于控制整体的系统风险有着极大优势。同时,系统基于TCP/IP的通讯方式,所有的节点盒子都是通过网线连接交换机的,线材统一,施工简单。平台还支持iOS、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用户可实时监控整个系统设备的当前状态和当前信号画面,这对于一些重大的场合十分重要且必要。
各家公司所推的分布式架构系统尽管理念各有不同、功能亦略有差异,但是这种摒弃了中控矩阵的系统架构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渐显威能,其对产品结构、市场形态方面的影响令人深思。可以说,尽管矩阵还将在一些中小型的应用规模场景下继续发挥作用,但被替代或者改变或许已经是或近或远的事情了。
分布式架构的出现,与行业IP化的进程息息相关。佳耐美电器北京分公司高级销售经理段永刚指出,“这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IP化已经不仅仅限于传输和中控类企业,在几乎所有音视频应用中都在‘发酵’。”段永刚先生还从电影的前后期的制作、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早晚的问题了,只是有关管控和安全性方面还要细化和强化。”
MediaComm美凯的坐席协作管理平台同样体现了IP化理念。美凯领先业界的坐席应用分析工具和模型软体,搭配多个独特的非网络IP化的光纤KVM,可实现电力、金融、军队等高端系统应用光标级的高可靠性以及远程操作,便捷的同时且保护客户投资。
会议让人“哇喔”
虽然我们平时开会大多还是用手持话筒或鹅颈话筒,但对于有理想有情怀的厂商来讲,绝不满足于此,将冷静的技术创新与热情的艺术创意进行结合是他们的追求。他们最享受的是大家看到他们产品时,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同时发出“哇喔”的惊叹样子。
Sennheiser展台上四个高雅黑色时尚的小圆柱体就是让人可以“哇喔”的产品。这是Sennheiser首个可以随身便携的便携式无线音频商务会议系统TeamConnect Wireless。它创新及简易的特性令几乎任何用户都能为最多24名与会者的会议完成安装设置,可让用户将自己的智能设备或电脑经蓝牙进行无线连接,通过NFC与兼容设备轻松配对。TeamConnect Wireless支持多个同步音频通道,这样可以简单地连接另一台设备,从而将其他呼叫者加入正在进行的会议。
“天花板”也可以当话筒你相信吗?Sennheiser的TeamConnect Ceiling和舒尔的Microflex Advance数字网络天花板矩阵话筒MXA910以天花板隐蔽式安装方式开辟了一个新的会议角度,将用户从桌面安装话筒的限制中解放出来。Microflex Advance系列的桌面矩阵话筒MXA310形状也十分有趣,像一个飞碟,可以灵活地放在会议桌周围实现高品质音频覆盖,其最多可设置4个独立覆盖区域,每个区域支持独立的拾音模式,可以15°为增量在会议桌周围进行配置。
每个产品都是大牌,但每个产品都各自独立,观众看不过来记不住怎么办?厂商此时可以发挥众多品牌的优势,将这些品牌组成解决方案呈现出来,观众既能获取各产品的优势特点,也能了解到如何应用。如太平宝迪就将CISCO视频会议系统mx30、三菱DLP拼接屏、BOSCH DCN multimedia多媒体网络会议系统、Neets中控系统、 Martin Audio和Electro-Voice品牌的音箱搭配成一个智能会议解决方案体验馆,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和咨询。
前些年国外品牌的会议系统很牛,但近年来国内公司十分争气长脸,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在国外也是备受认可,如台电会议系统在联合国和欧盟都已得到应用,让国外厂商再也不敢小觑。ITC也是一家国内企业,拥有全球少有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具有多达1,00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本次发挥技术派风格,展示了最新的78系列IP数字网络广播系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第二代)、全数字会议扩声系统等。其中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第二代)采用H.264(HighProfile)编解码技术,1080P@60只需2M,可通过ITC视频会议网关、平行于主流品牌的MCU、视频终端以及可视电话无缝对接和互通,实现多个品牌视频系统综合集成和融合互动,可以很方便的帮助已有视频会议的用户进行扩容。
网络如风,扫遍各行各业,AV也不例外,东微针对会议中心提出的网络化音频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个方案由东微的CRONUS T24D网络音频处理平台、SOLON系列音频处理器以及EAGLES系列网络音频接口机等组成。系统通过DanteTM实现各会议空间音频互联互通,既能将音频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各会议空间又可实现独立会议的讨论和控制。
屏幕厂商各辟蹊经
投影幕――作为投影机的黄金搭档,对于画面的优质呈现,与投影机一样起着重要作用。一些高端优质的投影幕的价格并不比投影机便宜、甚至更贵。如丹麦dnp短焦投影幕、强光硬/软幕、强光无限拼接幕等均价格不菲,但效果确实不错,对比度高、图像锐利清晰、色彩纯正平衡。
如今市场发展变幻,屏幕厂商的选择也在多元化,既有专注屏幕如dnp者,也有厂商开始另辟多径。比如美视晶莹今年除了继续展示各类投影幕外,还首次推出了“MAY美越”系列机械臂。该机械臂采用镁铝合金制造,根据实际应用可配置双核到十二核动力,具有强健的卷扬举升功能,此外线材内嵌收纳装置、电动双掩门装置和遥控中控接口等通用配置,让此机械臂可派生出投影机电动升降架、高清摄像机电动升降架、二次卷扬吊点等多款应用。为会议室、宴会厅、演唱会等音视演艺工程项目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影音设备电动升降系统解决方案。
面对激光热潮,一些专注光学屏幕的厂商也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利用激光投影做方案,西安北光的BT-黑栅光显DLP多通道显示方案就是如此。该方案采用激光光机与非球面短焦光学镜头、结合偏轴菲尼尔与黑栅光学成像技术开发的超薄大尺寸一体化显示,箱体厚度只有65cm,节省空间的同时,还保证了长期的稳定。西安北光表示,现在专注方案,不单卖屏幕了。
广电转战AV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对于A/V技术产品的要求要远高于专业AV,能够在广电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在技术品质方面一定的非常过硬的,大连捷成和大连科迪就是这样两家专业。凭借深耕广电积累下来的技术优势,二者进入AV领域,将具有广电品质的矩阵切换器、信号分配处理器、信号转换器、延长器等产品展现给AV用户,并连续参加InfoComm。
本次展会大连捷成带来了一本最新AV视听产品手册,手册上的产品现场尽数展示。其中X-Stream系列是大连捷成最新自主研发的针对SDI和HDMI高清信号进行H.264/265编码的产品,由于契合网络化趋势并可以应用在IPTV、流媒体、远程医疗/教学/视频会议等多种场合,受到用户关注。此外X-PLUS系列高清混合矩阵、FLEX系列HDMI/DVI/SDI矩阵是大连捷成在AV领域应用最多的两类产品,前者可以将多种不同信号接口融入系统之中,信号间可以任意切换,对于集成商来说十分方便;后者功能明确、简洁可靠、性价高,受到用户喜爱。
大连科迪近些年逐渐将业务重心向AV转移,本次展示的全系列的多格式混合矩阵、超大型高清矩阵、光矩阵以及流媒体无线传输系统,全部针对AV用户需要。展会期间,科迪将产品展示和功能演示相结合,为参观者一一演示产品所具备的各项功能,详细讲解产品的独特技术。
产品还是方案
现在业内流行说方案,纷纷把自己称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果你对某些企业老板说,你们是生产商或产品提供商,他们可能会跟你急,同时很不高兴的纠正你的错误。
产品与方案差距真的那么大、称谓的变化真的那么重要吗?对于不太懂技术的用户或外行来讲,方案很重要。方案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应用场景,用户不用深入学习反复对比,按照所需傻瓜式选择即可;而对于懂行懂技术的用户,则更喜欢分析产品,通过了解不同产品的特点、性能和价格来做出最富性价比的选择。InfoComm 是一个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探求技术前瞻、专业与普通用户共存的场所,因此你会发现现场既有高调宣扬产品的、亦有突出方案的,还有产品和方案共举的。
科旭威尔KEWELL坚持以技术产品呈现,且每次展会都会带来新感觉。本次参展的所有中小型遥控云台全部采用超静音设计,平均噪音仅为16.72dB, 远低于会议室和教室的噪音最高不能超过40dB的要求。这意味着即使人身处云台旁边,也很难察觉到云台工作的声音。此外一款面向DV的广播级小型室内遥控云台KX-PR180也在现场首次亮相,其重量仅为2kg,可搭载各品牌DV摄像机,进行水平、俯仰、变焦、录像等拍摄参数的远程控制。遥控云台采用全闭环设计,无上电自检,采用绝对定位方式,无运动累计误差,定位精度高达0.01°,支持100个摄像机高精度预置位信息存储。通过KX-PR180-SE,用户可实现如同手持拍摄般的自如、便捷及精准。
Ventuz是一款来自德国的三维实时可视化创意软件产品,要让观众了解它,演示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效果如何呢?看现场的人头攒动就知道了。Ventuz China负责人表示,这是公司首次独立参展IFC,带来的是Ventuz第五代软件及基于Ventuz平台开发的云信发管理系统。Ventuz可为行业用户提供定制化内容和展示界面、内容输出不受硬件及分辨率限制、实时数据交互展示等特性及应用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Ventuz云信发系统是整个展台的点眼之作,它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抓取时事热点、财经信息、实时评论等信息配合本地多媒体素材做交互展示,丰富展示内容及形式,观众通过点击/放大/缩小等动作可自主查看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通过Ventuz云信发系统还能实现一个主控平台对其他所有平台的控制。
创意显示总是能够吸引人的注意,WATCHOUT展台也同样聚焦了很多人。WATCHOUT是一款来自瑞典的融合拼接创意显示软件,可将内容进行无限宽度和无缝的全景展示,各种素材如图表、照片、动画、录象、现场录影等均可实时显示。上海力富作为WATCHOUT中国总代,本次特别将最新版本WATCHOUT V6带到现场进行了演示。工作人员表示,新版本全新的预览可视化黑色编辑界面、无压缩的视频播放功能,更多影片、3D格式的支持,让显示更具表现力。
“麒麟甲”,好霸气的名字,这是彩易达对其小间距LED新品的命名。这款产品采用前安装前维护,后面无需再留出维修通道,任意模组、电源、接收卡均可从前方安装维护,可紧贴墙壁安装,比传统同类产品节省空间80%。信号、电源的双输入双备份,让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因其屏体背面形似麒麟甲形状,故命名为“麒麟甲”。
篇6
作为支持媒体,笔者有幸再一次受到邀请,参加本年度的NIDays。面对精心准备的主题演讲、五大专题、20场技术讲座,六大互动展示区、逾60个应用演绎与新品展示,真可谓精彩连连,应接不暇。尤其是今年的主题演讲,全方位地向大家展示了NI图形化开发平台及其优势,其中对于LabVIEW 2009新版本软件、算法工程化概念、虚拟化技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关于本届NIDays的更多资源,读者朋友也可以登录/china/nidays进行下载。
LabVIEW 2009让工程师更好发挥多核优势
在本届NIDays上,NI了最新版本的LabVIEW 2009图形化开发平台,增加了大量全新功能与特性。作为一款通用的编程语言,LabVIEW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图形化系统设计平台,正在广泛应用于控制、测试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多个领域。随着LabVIEW 2009新版本的推出,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得力工具,LabVIEW正在帮助工程师在多个领域实现全新的超越,其中之一就是帮助工程师更好发挥多核优势,NI技术市场工程师周斌在主题演讲中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
LabVIEW本身的图形化开发方式与自动多线程特性让工程师可以方便地在LabVIEw下实现数据并行、任务并行、流水线等常见的多核开发方式,从而简化多核编程的挑战。
多核除了能在运算性能上帮助工程师突破,在应用上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彻底改变一些传统的处理方式,这就是虚拟化技术。所谓虚拟化,就是在同一个系统中并行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这样做可以为工程师带来许多好处。如图1所示,在这个四核控制器中,可以指定一个核运行Windows,另外三个核并行运行实时系统,这样,可以在同一个系统中,既实现实时系统的高确定性、实时I/O、高定时性,又在Windows下实现上位机程序、数据显示/存储以及人机交互。这种虚拟化的架构相比传统的上下位机架构可以更好地提高系统运算效率,减低成本并减小系统尺寸。
为了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利用虚拟化技术,NI新推出了实时管理程序包,配合LabVIEW 2009,可以帮助工程师在带有多核控制器的PXI架构与工业控制器中实现虚拟化技术。
算法工程化帮助工程师实现快速原型
主题演讲中,NI应用工程师强幸兴演示的魔方自动求解系统着实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其实,这个NI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演示系统,是想向大家介绍“算法工程化”这个概念(如图2所示)。据介绍,他们将从网上下载的魔方自动求解算法通过LabVIEW与实际的I/O连接起来,再将程序下载到CompactRIO上,利用CompactRIO控制电机,电机驱动魔方旋转从而实现魔方快速求解。
通过LabVIEW图形化开发平台和基于FPGA的原型硬件平台,将各种算法设计工具与硬件I/O相整合,可以快速地实现嵌入式系统和应用构建原型。尤其是在目前,开发人员必须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缩短系统设计周期,这种基于LabVlEW的算法工程化可以帮助工程师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效率,在更短的上市时间内保证设计的质量。
据NI中国市场经理朱君介绍,这种算法工程化已经帮助多个领域的工程师实现快速原型,例如,利用LabVIEW及NI的硬件平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快速构建移动机器人原型,医疗设备制造商Sanarus利用NI的软硬件平台快速完成了液氮肿瘤治疗仪的原型开发。
而对于目前嵌入式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中所遇到的瓶颈,NI技术市场工程师汤敏认为,这些瓶颈往往并不在于硬件,而是如何快速开发,快速验证。对于一些创新项目,在早期资金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他们自己的IP、算法或专利快速转化为原型设计,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而LabVIEW提供了将硬件I/O引入算法设计的快捷方式,并通过代码重用和商业化、可的原型平台,大大简化了构建原型系统的复杂性,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由分布式自主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用以测量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物理或环境参数,诸如温度、声音、振动、压力、运动或者污染物等。随着分布式应用需求的增长,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在环境监测\结构健康监测\工业测量\能源使用效率监测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据NI技术市场工程师方慧敏介绍,NI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平台包含了Lab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和无线测试节点,包括:WSN以太网网关NIWSN-9791、WSN采集节点NI WSN-3202和NI WSN-3212和LabVIEWWSN软件,构成一个完整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如图3所示。其中,NIWSN测量节点NI WSN-3202和NIWSN-3212基于zigBee2.4GH z无线传输协议,室外传输范围可达300mt该系统具有工业级坚固性,采用4节AA电池供电,可持续工作长达三年。NI WSN平台可以扩展传输距离,具有灵活配置拓扑结构的特点,同时,NI WSN平台还具有开放性,在LabVIEW软件平台下可以添加HMI,机器视觉,本地处理器等硬件,实现更多功能。
NI WSN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测试数据,此外,通过集成NI图形化的开发软件LabVIEW,用户可以实现利用软件来定义测量节点,实现灵活的设备功耗管理等附加功能。将LabVIEW软件与电池供电、具备工业级可靠性的NI WSN测试节点相结合,确保用户在恶劣环境下维持更长久的工作时间。
目前,NI WSN平台已经在多个实际系统中得到应用,如UCLA大学医学中心停车场监测、此外,在国内,可口可乐公司以及EnVision公司也正在试用NI WSN系统,将它们应用在工厂水量、电量监测以及玻璃幕墙监测应用中。
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的发燕尾服,一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即基于IP的数字监控系统,实现了由传统的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质的飞跃。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相比较,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几个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在远程不同地点的分控中心或同个分控中心可同时调看某一个或者几个监控现场的音视频数据,从而实现分布式的音频频接入和音视频数据共享,同时,可以与监控现场人员进行对讲;可以对远程监控现场的云台、摄像机等外围设备进行控制。视频、音频的实时、分布式传输及控制指令的可靠传输是远程数字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远程数字音频频监控系统,采用IP Multicast技术作为分布式音视频执着入和共享的解决方案,并针对视频、音频语音和控制数据不同的特点,对其所采用的不同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1 系统的总体结构
远程监控系统一般包括三部分:前端监控现场、通信设备和后端分控中心。整个系统基于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前端监控现场由监控现场主机及一些外围设备组成。外围设备包括摄像机、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视器、多功能解码器及报警器。监控现场主机运行客户前端软件,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压缩、解压缩(音频)(视频传输 单向的,音频传输是双向的)及打包传送;对压缩的视(音)频数据进行经存储(也可在分近中心进行)。存储方式为循环存储、定时存储、手动存储及运动视频检测启动存储。接收来自分控中心的控制指令(也可在本地实施),对云台动作(上、下、左、右及自动)电动镜头的三可变(光圈、焦距和聚焦)。
(2)通信设备是指所采用的传输信道和相关设备,通信网络为LAN及WAN。
(3)后端设备由若干分控中心计算机组成。各分控计算机运行服务器端软件,接收来自前端压缩视(音)频、显示(播放);通过网络对前端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采用组播技术,实现分布式视频执着入和分丰式视频共享:每个分控中心主机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前端,即“一点对多点”;不同分控心也可以同时监控同一前端,即“多点对一点”。
2 网络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传输数据类型的特点及通信协议的选择
系统传输数据有:控制数据、音频、视频数据、后端分控中心通过网络向监控现场主机外围设备云台及摄像机发送控制信号,实现云台动作(上、下、左、右、自动)摄像机光圈、焦距及聚焦三可变,要求控制信号的传输准确无误;音频、视频是连续,数据量大,允许传输中存在一定的数据错误率及数据丢失率,但实时性要求很高。此外,在监控系统中,要实现音视频的分布式接入和数据共享,必须进行音视频的多点传输。样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是通信协议的选择,TCP/IP协议是广泛使用的网协议,其网络模型定义了四层(即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通信协议。传输层包含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IP是国际互联协议,位于网络层。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的流服务;UDP是无连接的,提供数据报服务;TCP采用提供确认与超时重发、滑动窗口机制等措施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正是这些措施增加了网络的开销。如果用TCP传输视(音)频数据,大量的数据容量引起重传。,使得网络负载大并会加大延迟;UDP协议是最简单的传输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正因为UDP协议不进行数据确认与重传国,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Ipv4定义了三种IP数据包的传输:单播、广播及组播。要系统中实现视(音)频数据的多点传输,若采用单播,则同样的音、视频数据要发送多次,这样导致发送者负担重、延迟长、网络拥塞;若用广播,网络中的每个站点都将接收到数据,不管该结点否需要数据,增加了非接收者的开销;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一次的、同时的)的网络技术。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组播组,而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地址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由于无论有多少个目的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都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因此组播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极大地节省了网络传输。组播方式只适用于UDP。综上所述,采用TCP/IP传输控制信号,即信令通道;采用UDP/IP传输音视频信号,即数据通道。
IP组播依赖一个特殊的地址组——“移播址”,即D类地址。范围在224.0.0.0-239.255.255.255之间(其中224.0.0.0-224.0.0.255是被保留的地址),D类地址是动态分配和恢复的瞬态地址。组播地址只能作为信宿地址使用,而不能出现在任何信源地址中。每一个组播组对应于动态分配 的一个D类地址。组播的特点: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主机可以任何时间加入或离开组播组,主机组中的成员在位置上和数量 旧没有限制的。
2.2 Windows下,IP组播的Winsock2实现
Windows环境下组播通信是基于WindowsSocket的。Windows Socket提供两种不同IP组播的实现方法:Windows Socket提供两种不同的IP组播的实现方法:Winsock1与Winsock2。在Windows2000平台实现VC++6.0开发工具,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基于Winsock2的组播通信编程。
发送端(前端、客户端)实现步骤:
(1)加载Winsock2库,完成Winsock2的初始化:
WSAStarup(MAKEWORD(2,2),&wsaData);(2)建立本地套接字(UDP):
m_socket=WSASocke(AF_INET,SOCK_DGRAM,IPPROTO_UDP,NULL,0,WSA_FLAG_MULTIPOINT_C_LEAF|
WSA_FLAG_MULTIPOINT_D_LEAF);
//组播通信具有两个层面的重要特征: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控制层面决定一个多播组建立通信的方式,数据层面决定通信成员间数据传输的方式。每一个层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限的”,另一种是“无根的”;数据报IP组播在两个层面上都是“无根”的。任一用户发送的数据都将被传送到组中所有其它成员。最后一个参数表明新创建的套接字在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都是“无根的”。
图2
可以通过setsocket函数设置套接字的属性,如地址重用,缓冲区是接收还是发送。
M_local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_localAddr.sin_port=m_iPort;//本地端口号
M_localAddr..sin _addr.S_un.S_addr=m_uLocalIP;//本地IP地址;
(3)绑定(将新创建的套字节与本地插口地址进行绑定):
bind(m_socket,(PSOCKADDR)&(m_localAddr),sizeof(m_localAddr);
(4)设置生存时间(即数据包最多允许路由多少个网段):
WSAIoctl(m_socket,SIO_MULTICAST_SCOPE,//设置数据报生存时间;
&iMcastTTL,//生存时间大小;
sizeof(iMcastTTL),NULL,0,&cbRet,NULL,NULL);
(5)配置Loopback,以决定组播数据帧是否回送:
int bLoopback=FALSE;
WSAIoct(m_socket,SIO_MULTIPOINT_LOOPBACK,//允许或禁止组播数据帧回送;
&bLoopback,sizeof(bLoopback),NULL,0,&cbRet,NULL,NULL);
(6)收发数据:
在发送方(前端、客户端)响应发送的消息函数中调用下面函数:
WSASendTo (m_socket,&stWSABuf,&cbRet,0,(struct sockaddr*)&stDestAddr,//发送的目的地址;
sizeof(struct(sockaddr),NULL,NULL);
在发送方(前端、客户端)响应接收消息函数中调用下面函数:
WSARecvFrom(m_socket,&stWSABuf,1,& cbRet,&Flag,(struct sockaddr*)&stSrcAddr,//源地址;
&iLen,NULL,NULL);
(7)将组播套接字设置为异步I/O工作模式,在该套节字上接收事件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
WSAEventSelect(m_socket,m_hNetworkEvent,//网络事件句柄;将此套字节与该事件句柄并联在一起;
FD_WRITE|FD_READ);//发生此两个事件之一,则将m_hNetworkEvent置为有信号状态;
(8)在工作线程中设置:
WSAWaitForMultipleEvent(3,//等待事件的个数);
p->m_eventArray,//存放事件句柄的数组;
FALSE,WSA_INFINITE,FALSE);
(9)关闭组播套字节:
closesocket(m_socket);
接收端(后端、服务器端)实现步骤:
(1)-(3)与发送端(客户端)相同;
(4)调用WSAJLoinLeaf加入组播组:
SOCKET NetSock=WSAJoinLeaf(sock,//必须为组播标志进行创建,否则调用失败;
(PSOCKADDR)&(m_stDestAddr,//组播导址,与发送方的目的地址相同;
sizeof(m_stDestAddr),UNLL,NULL,NULL,NULL,
JL_BOTH));//允许接收和发送;
(5)与客户端(6)相同;(6)与客户端(7)相同;(7)与客户端(8)相同;(8)离开组播组;closesocket(NewSock);//NewSock是调用WSAoinLeaf()返回的套节字。
2.3 在监控系统中网络传输模块的设计
网络传输模块流程如图2所示。
发送端(前端监控现场主机、客户端)监控主机运行客户端程序。在主线程中,启动视同、音频两个线程分别对视频及音频进行采集,放入视(音)频缓冲区;视频在本地回放;同时,监听分控中心的连接请求,收到连接请求,TCP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信令通道);通过信令通道,向分控心发送二组组播地址及端口号(对应视频及音频,音频两个线程;分别在视(音)频线程中完成;利用Winsock2建立视(音)频数据通道(UDP)(源码前已述及);对视(音)频进行压缩编码、组播发送;音频线程接收分控中心的音频数据包,解码并播放;实现视频的单向传输和音频的双向传输。
接收端(后端分控中心、服务器端)分控中心主机运行服务器端程序,在主线程中向前端监控现场主机发出连接请求(CALL),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信令通道);后端接收到组播地址及端口号后,启动视(音)频两个线程,完成;利用Winsock2建立视(音)频数据通道(UDP),加入视(音)频组播组,接收压缩视(音)频包,并解码显示(播放);其中音频线程,还要完成音频数据包解码显示(播放);其中音频线程,还要完成音频数据包的压缩、发送;实现视频的单向传输、音频的双向传输。
一个后端分控中心可同时监控12路前端视频及音频信号,在设计服务器端监控程序时,采用多线程技术,每建立一对前端监控主机与后端分控中心(服务器)的TCP连接,就开两个接收线程(一个接收视频线程;一个接收音频线程),视频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及回放;音频线程接收音频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及播放。对云台及摄像机的控制指令通过信令通道传输。
篇8
【关键词】移动公共服务平台 视频云服务层 媒体混合云 智能家庭网关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1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2-0086-6
引用格式:钟文清,陈凯渝,姜宁.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服务层设计[J]. 移动通信, 2016,40(12): 86-91.
1 引言
近年来,视频业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最具增值能力的公共服务。考虑到媒体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依托中国移动“大云2.0”云计算平台的已有资源,借力外部合作方的私有云/公用云资源,充分考虑到视频业务大数据的特点,采用面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视频云平台架构,以智能家庭网关为云端通信枢纽[1],为未来的中国移动用户家庭接入便捷、实用、安全的视频应用类公共服务。
视频云的基础业务模式为:使用移动用户的各种家庭终端,如家庭电脑、智能电视、手机、平板、摄像头等其他智能可联网设备,连接到符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4年的企业标准――《中国移动家庭网关设备互通技术规范接入标准(版本号:1.0.0)》的智能家庭网关,访问视频云接入层接口,最终与视频云服务层后台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开展流媒体(视频直播、点播及交互业务)、全天候安防、家庭物联网、健康医疗云服务等多种基础业务[2]。
视频云服务层的设计方案采用“媒体混合云”弹性架构,实现了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基于海量数据检索的云媒资系统、基于最新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率视频编码)编码标准的云转码平台、基于数字证书和数字水印的云安全技术、基于视频检测和大数据挖掘的云识别引擎,并通过定制的第三方云媒体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对外提供实时高效的媒体数据公共服务。
2 业务架构设计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主要由家庭终端、智能家庭网关、视频云接入层以及视频云服务层四大部分组成。基于视频云的移动公共服务平台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2.1 家庭终端
家庭终端是移动用户连接智能家庭网关的交互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电脑、电视、手机、平板、摄像头等多种可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该类终端支持家庭场景中各类音视频数据的采集、显示以及双向人机交互。不同的家庭终端之间如满足指定的互联互通协议支持,即可以实现家庭局域网的多屏融合业务应用。
2.2 智能家庭网关
智能家庭网关是位于移动用户家庭的平台配套设备,是家庭用户日常使用的各类家庭终端与视频云接入层之间的连接枢纽,也是家庭(个人)局域网设备连入移动互联网的接口控制点。该网关设备采用的精简性设计体现在仅实现了网络连接、视音频解码、双向通信交互以及身份认证等基本功能,而其他功能则全部交由上层计算能力、通信性能更为强大的优势资源,即视频云接入层、视频云服务层去完成。
2.3 视频云接入层
视频云接入层为移动公共服务平台视频云服务提供了云端统一门户。家庭用户使用不同的家庭终端,通过各种类型网络访问云端统一门户,可以控制智能家庭网关与视频云接入层的双总线进行业务交互。
视频云接入层双总线包括视频云服务总线、视频云媒体总线,它们分别负责控制通讯数据、视音频媒体数据这2种不同类型业务数据的处理。视频云服务总线会根据来自云端统一门户的不同类型业务的访问请求,自动转发给相应业务的云平台服务器,启动该服务的接入应答处理。视频云媒体总线则根据云端统一门户请求的媒体具体内容,完成视音频等媒体数据的文件上传、下载服务或是文件流直播、点播分发服务。
2.4 视频云服务层
视频云服务层目前设计提供4种基于视频云的移动公共服务基础业务:流媒体云服务、全天候安防云服务、家庭物联网云服务及医疗健康云服务。其中,流媒体云服务是视频云平台最核心的增值业务,其业务需求决定了视频云服务层技术架构的设计思路。
视频云服务层采用了基于“媒体混合云”弹性架构的设计方案[3],主体部分是依托现有移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而成,同时与第三方视频内容提供商云平台实现媒体内容对接,与第三方云媒体CDN网络实现源站节点对接。中国移动内部的私有云与第三方视频内容提供商、云媒体CDN提供商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间,按各方的服务约定实现云平台的存储、网络、媒体内容及计算机硬件等各种资源的无缝对接,即该平台混合云架构的具体技术实现。弹性架构设计中的“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云平台之间资源的弹性调度。视频云服务层基于自定义的弹性调度算法和策略实现了不同资源、不同场景下的调度框架,并依据此框架完成存储资源池的动态扩容及跨池调度、网络服务池动态扩缩容及跨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调度、媒体文件智能迁移调度、高可用调度等功能。
通过视频云服务的云端统一门户的接入,视频云服务层构建了直接面向移动用户家庭的多种云端视频服务基础业务,如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互动直播、视频录制回放、远程视频通话、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课堂、安防视频监控、安防智能报警、儿童老人远程看护、人体跌倒状态监测报警、智能家居监测控制、家庭成员基本健康状况监测、日常运动饮食情况监测、医疗资源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检查及诊断等。
3 技术架构设计
该平台视频云服务层的具体组成部分在本设计方案里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云存储、应用业务层、云媒体CDN、云安全、服务接口。视频云服务层的技术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3.1 云存储
云存储即基于对象的分布式数据云存储网络,其主要功能组成包括元数据管理、存储设备管理两大部分。元数据管理功能通过元数据服务器集群实现,该集群提供名字服务和元数据服务,包括名字的组织、映射和查找,客户端可以用名字来访问文件或者目录,而无需关心文件的实际存储位置和给其提供服务的元数据服务器的物理位置。存储设备管理功能通过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分布式集群实现,提供数据的读写操作,能够自动管理其上的数据分布,支持数据的预取,优化磁盘的性能。
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内部原理图如图3所示。
基于对象的云存储网络方案实现了数据通路(数据的读或写)和控制通路(元数据)分离管理,可以有效地进行负载均衡[4],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存储分配服务管理存储设备,能够在线扩充存储单元,完成有效地平滑线性扩展,并支持混合云平台的存储资源池弹性扩容以及跨池调度等特性。对于存储组件的故障,不仅仅依赖于硬件本身的容错,还要在软件层做到自动容错,多文件副本管理以保证在磁盘损坏、节点失效、网络中断等情况下数据的高可用性。
元数据服务器集群采用动态子树划分方法来管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5],文件系统的目录被划分为若干子树,由不同的元数据服务器来管理,通过周期性比较元数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目录子树的划分和迁移,保证集群中负载的均匀分布和均衡。元数据请求多数由元数据内存缓存来满足,当一个节点失败时,分布式的元数据操作日志可以使另一个备用节点快速恢复失败节点的内存状态。
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分布式集群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分布和管理,将文件分割成若干个对象来存储,可以保证数据的均匀分布。为了解决小文件对象的存储低效问题,采用EBOFS(Extent and B-tree base Ojbect File System,扩展的基于B+树对象文件系统)为任意大小的对象在磁盘上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使对象存储设备能够具有良好的性能。
3.2 应用业务层
应用业务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云媒资、云转码、云识别、流媒体播出以及计费管理模块,以此实现对视频文件存储管理、视频实时转码、视频文件转码、视频内容识别、监测模型迭代、流媒体直播、流媒体点播、计费管理等前端和后台业务的应用、管理及控制。
基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这一新业务所构建的完整生态链中,该层是最具投资和运营价值的一部分,实现了服务平台的计费管理,获取、存储并深度挖掘了海量的用户大数据,开设了智能家居人体跌倒检测、电子寻物、日常健康监测管理、远程医疗问诊等新兴的特色增值服务。
(1)云媒资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媒资管理服务器虚拟集群实现,用于对所有的云存储网络中媒体内容(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字幕、图文模板等)进行导入、编目、检索、存档以及修改等工作。媒资管理系统使得其中的每个媒体内容都具备唯一素材ID以及其他相关元数据。该媒体内容在整个移动公共服务视频云平台中,不管是存储在第三方媒体内容提供商私有云、移动内部私有云还是第三方媒体CDN公有云/私有云,也不管其数据文件迁移调度至任一服务器集群任一节点,均是依靠这个唯一的素材ID得以识别,以保证此视频云平台整体互操作流程的正常有序运行。
(2)云转码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转码服务器虚拟集群实现分布式实时、离线转码[6]。云转码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是对来自外部的各家视频内容提供商,或来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网关的用户帐号上传的不同编码、封装格式、分辨率、帧率或幅型比的视频文件或实时视频流,根据策略管理模块的配置,按具体业务需求进行统一切片、编码或转码处理及输出。
二是对来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网关的当前网络传输速率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并采用自适应码率的智能控制策略,依靠云转码系统的实时转码功能,实现了系统自动选择与云端网络环境匹配的合适码率输出。同时与云媒体CDN边缘节点协同工作,充分利用其流媒体边缘分发能力,实现了边转码边传输。
(3)云识别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视频检测服务器集群、检测模型迭代服务器集群等分布式云计算资源实现。对不同智能家庭网关的用户帐号上传的各种视频文件或实时视频流,结合相应家庭中不同位置、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回传数据,根据相应帐号和业务对应的预置模型(如已配置个人相关数据信息的安防监控模型、人体跌倒检测模型、健康状况模型等),自动进行视频内容及其他数据的特征提取、比对和识别,并对符合个人预定义阈值的识别结果进行智能报警。
云识别的智能化体现在其对家庭个性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处理以及个人模型的自学习功能。云平台会将有效的个性化最新数据与个人历史数据、同类别的公共历史大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挖掘,同时利用最新最全的大数据训练集合对相应模型不断进行训练,自动完成各类检测模型的自学习和快速迭代更新,使得模型的识别精确度、准确率和速度得以逐步提升。
(4)流媒体播出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流媒体服务器集群配置,实现对云转码系统生成的视音频文件或实时视音频流进行解码和输出,支持使用媒体混合云的弹性扩缩网络带宽资源的调度框架。对于视频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不同业务,流媒体播出核心服务器集群也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架构和工作模式。
对于各类视频点播业务、OTT(Over The Top,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直播、交互直播业务,流媒体核心服务器集群设计目标为高并发性,部署专用的实时操作系统,单台物理服务器支持9600个3.25 Mbps视频流的高并发量输出,可通过增加流媒体服务器集群中主机的物理数量,实现该播出集群的视频流并发支持能力的线性扩展。
对于IPTV视频直播类业务,流媒体核心服务器集群设计目标是采用低时延、高带宽、高可用性的架构。在外来直播节目源的接入方面,可以支持多种不同传输协议、编码格式的源信号,其播出模块输出也全面支持RTMP(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输协议)、HLS(HTTP Live Streaming,Apple的动态码率自适应技术)、HTTP-FLV(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Flash Video,超文本传输协议-流媒体)、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等各类主流的流媒体直播协议,支持不同编码格式、分辨率和码率,确保快速、灵活、稳定地实现视频流的预处理、转码和输出。
(5)计费管理
通过云计算平台配置的计费管理服务器实现,支持对云端用户消费的各项不同业务进行实时分项计费,根据不同业务、不同时段、不同帐户级别、关联业务的计费策略,在后台生成相应的计费统计结果,并负责这些计费结果的存储、检索和维护等管理工作。同时,移动专用智能家庭网关的预置用户帐号要求与移动用户的手机SIM卡帐号进行一对一捆绑,从而支持对智能家庭网关用户的帐号信息、计费信息、业务权限、业务功能、私有空间等进行管理。
3.3 云媒体CDN
CDN作为构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其核心技术为负载均衡、内容分发加速,以此实现跨运营商的互联网云端应用的内容访问加速。
与传统CDN不同,云媒体CDN为获取更高的内容播出分发效率和可用性,引入了云计算、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针对我国网络流媒体业务的视频数据量、节目内容、业务类型、地域性等特点,通过使用CDN专用路由器、新一代智能分发策略算法[7-8],实现了特有的“异地多中心多源站”分布式架构。该架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CDN节点“下沉”。使用了该架构的CDN网络,其全国网络中任一位置的节点服务器都同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源站使用,单独进行其自有视音频内容的播出和。
3.4 云安全
由于移动公共服务平台的视频云服务层采用了“混合云”架构设计,除了原云平台的信息安全措施外,还需重新制定信息安全对策。业务上涉及不同第三方内容平台的资源对接,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用户帐户信息等问题。
本部分云安全设计方案是基于视频云服务层的业务需求,但实质是面向平台进行全局规划部署的。从边界安全、数据安全、传输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方面入手,采用网络安全区域划分、高防一体化安全网关、数字版权保护系统、传输流加密加扰、双因素身份认证、敏感信息标识保护、实时风险监控报警、日志集中审计等技术手段[9-10],加上信息安全等保障体系的各类管理手段以及合作双方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尝试为混合云架构的平台提出合理、有效、可控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3.5 服务接口
视频云服务层在业务上需要与第三方内容平台、第三方CDN存在互联互通,但其接口实现是由视频云接入层负责完成的。作为整个视频云核心组成的视频云服务层,其服务接口主要是与视频云接入层完成对接,负责视频云接入层与视频云服务层不同功能组件之间的数据或控制的接口实现,同时负责混合云平台中跨平台资源的弹性调度算法和策略的具体实现。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思路是立足于中国移动已有成熟的公共服务云平台,考虑将广电系统丰富的视频资源在中国移动现时力推的智能家庭网关落地,从技术可行性及业务具体实现模式两方面仔细考量提出了视频云服务层设计方案。该方案便于中国移动打造新一代独具特色的上下游高清视频业务全产业链,有利于中国移动在移动运营业务“四网协同”发展过程中抢占相关产业链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董裕艺,黎福海,何凯青.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2(11): 39-43.
[2] 肖阳,宁艳芝. 视频云计算技术打造云时代互动电视增值业务运营平台[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40(3): 117-120.
[3] 伟,傅建明,李拴保,等. 弹性移动云计算的研究进展与安全性分析[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52(6): 1362-1377.
[4] 熊安萍,刘进进,邹洋. 基于对象存储的负载均衡存储策略[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33(7): 2678-2682.
[5] 方圆,杜祝平,周功业. 基于对象存储的新型元数据管理策略[J]. 计算机工程, 2012,38(3): 25-27.
[6] 李蕾. 基于分布式视频转码技术的视频云平台[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12): 125.
[7] 卢笛,马建峰,王一川,等. 云计算下保障公平性的多资源分配算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3): 162-168.
[8] 周景才,张沪寅,查文亮,等.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资源分配策略[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51(5): 1108-1119.
篇9
【关键词】医院现代化 功能建设
引 言
所谓数字化医院,是在数字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业务软件的基础上,对病人的治疗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从而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全数字化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虽然本身不能像医疗设备投入一样,为医院直接带来效益,却能够为医院发展带来动力和长期经济效益。
对于这样的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其项目组织和管理较为庞大和复杂,涉及到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上升的管理过程,也是各项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通过采用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信息协同处理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医院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信息建设是整个医院的核心,开展医院日常重要的医疗业务,对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网络拓扑整网可采用三级架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应设置在机房的网络中心,负责全网的路由交换,并与各服务器、存储等核心医院应用相连;汇聚层负责医院网络的汇聚,机房之间采用万兆光纤布线,双机热备,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传输速率考虑万兆。接入层位于医院的各楼层,负责直接接入新大楼桌面系统。
一、 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最主要的部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ry information system,LIS)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
HIS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下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现代化医院的信息管理(HIS)系统,要求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高效率的病史和治疗过程的资料管理体系,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入住医院的每一个病人都进行规范和有序的医疗作业;要求对于现代医院业务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纳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之中。如果病房呼叫对讲系统仍采用传统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病房呼叫对讲系统,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整套先进的解决方案。病房呼叫对讲系统在每一个病区设置护士呼叫管理工作站(呼叫工作站)。首先建立病呼工作站和病房呼叫对讲终端的数据通讯,把呼叫终端产生的呼叫信息,传送入病呼工作站,并由此触发一个呼叫响应工作流程。呼叫工作站还具有访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功能,可以在响应病员呼叫时,把该病员的病史资料及时显示在病呼工作站上,供值班医师和护士参考,同时把病呼作业过程作为HIS系统存档记录的一部分记录下来。
LIS是实验室自动化、现在化、正规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要求能够提供的功能有:
1. 检验单录入(病人信息、结果数据)
2. 质量控制(室内质控、室间质控)
3. 检验数据工具(数据合并、修改、历史数据的查询)
4. 不同用户的授权
5. 微生物药敏的专门软件
PACS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PACS在医院影像科室中迅速普及开来。如同计算机与互联网日益深入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PACS也在改变着影像科室的运作方式,一种高效率、无胶片化影像系统正在悄然兴起。在这些变化中,PACS的主要作用有:联接不同的影像设备(CT、MR、XRAY、超声、核医学等);存储与管理图像;图像的调用与后处理。不同的PACS在组织与结构上可以有很大的差别,但都必须能完成这三种类型的功能。 对于PACS的实施,各个部门根据各自所处地区和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可能有各自的实施方式和实施范围。不管是大型、中型或小型PACS,其建立不外乎由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储及数据库管理、图像显示和处理以及用于传输影像的网络等多个部分组成,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DICOM3.0。
RIS系统是优化医院放射科工作流程管理的软件系统,一个典型的流程包括登记预约、就诊、产生影像、出片、报告、审核、发片等环节。RIS系统内含PACS系统,配合医学分类和检索、放射物资管理、影像设备管理和科室信息报表等模块,实现了患者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实地跟踪,差错统计,为医患纠纷的举证倒置提供依据,从而使得放射科室的管理进入到清晰的数字化管理阶段。
RIS流程由可拆卸的流程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除了完成特定的任务,还处理意外情景,包括差错处理和质量控制。
二、 为了给病患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以及给医护人员营造愉悦、安全的工作环境,一套综合安防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设置消防控制室内,并与消防设备作好分割处理,控制中心内设有屏幕墙和操作台。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防范区域就更为广、结构复杂,需要重点监控区域较多,如主要出入口、电梯轿箱、电梯厅、出入院大厅、机房、各病区主要通道等。同时要求在各护士站均可以调看所管辖范围内的摄像机图像。
系统设置后,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 对大楼的主要出入口、重要部门、重要保护区域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有效的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并对各个监控点进行全程的录像,从而为日后的事件取证提供一个有力的依据。
2. 对整个病房大楼的主要出入口、重要部门、重要保护区域进行多层次的入侵防范,并对各类报警事件进行记录,从而为病房大楼的安全防范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3. 安防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日常的操作及管理,从而为大楼的安全防范提供一个可操作性更强的管理平台。
4. 强大的智能联动机制,发挥安防系统的最大性能,从而为大楼的安全防范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技防”支持。
5. 另外可以为医疗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
报警系统是安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通用的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系统通过安装在现场的各类报警探测器获取报警信号,经过各种方式传入控制设备,经处理后输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报警系统的红外双鉴探测器设置在检验检疫处、菌株存放间、药房、药库、档案处方存放处、财务室、住院结算处、挂号收费处、重要物资设备仓库、重要机房等区域。房间的报警探头和手报为一个报警防区,其它均为一个防区,以利于保安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正常工作时间内系统处于抑制状态,非工作时间内对防护区域实施全方位封锁,对非法入侵目标发出报警信号。还可以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录像,联动的同时通过防区模块给继电器信号,联动灯光进行录像,可提高录像质量。
报警系统前端信号通过信号总线送到监控中心,通过硬盘录像机接口,与数字报警主机链接,由报警主机对前端报警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当报警发生后,通过报警控制电脑联动数字矩阵在对应的监视器上显示报警区域的图像、同时利用网络版软件在多媒体图形工作站的电子地图报警区域显示,并在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显示报警区域的图像(联动时报警区域图像显示只针对报警联动组合),通过防区模块联动继电器,实现灯光联动,也可通过多媒体软件和楼控的灯光控制对进行灯光联动。
防盗报警工程要求首先对重点区域如:检验检疫处、菌株存放间、收费窗口、财务室、药房、贵重药品库、剧毒药品室、品仓库、贵重仪器室等处进行智能报警系统防范。当非法进入而符合报警条件的情况发生时,报警探测器立即触发报警,系统能马上确定报警地点。在屏幕上显示报警发生地,使操作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警情地点。报警系统可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联动,也可与灯光照明联动,还有对报警输入、输出点进行设定、编组、编制报警地图等,实现立体化的安全防范系统。系统支持布防配置图,可以根据医院的需求随时随意进行布防图的配置和修改,实现实时、可靠和正确无误的报警和复核。
三、 在现代化医院的管理使用过程中,一卡通和电子公告及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医院的管理更为便捷,也为患者的就医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人们不用再因各种烦琐的卡片和单据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也不用因找不到就医科室而烦恼。
所谓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是运用现代化软件和电子技术,通过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以及智能卡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就医、消费、门禁、考勤、停车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融于一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实现科学管理系统结合先进的微机控制、感应式智能读写技术、数字图像识别处理、局域网控制、数据安全保密、电子自动控制等多种现代信息及机电技术为一体,通过系统智能化控制和值班人员的简单操作,对智能大楼的车辆、人员、设施等进行有效、可靠、科学的管理,通过 “一卡一库一线”,即一条网络线连接一个数据库(计算机),通过管理软件授权发行卡的权限,使一张卡在整个系统中使用和进行相应管理,从而实现“一卡通”。
电子公告及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是一个应用现代电子、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向公众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媒体。它具有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动态实时地提供信息,可以交互式地提供信息,可以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的多种信息等优点。电子公告及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为医院对外提供业务宣传信息、便于就医者及时了解医疗资源的最新情况、为就医者及时了解各科室服务内容、分布及提供病人住院费用实时查询、各种医疗费用、药品信息等查询,为医院与患者信息沟通提供重要手段。
四、 现代化医院手术室,不在仅仅是为患者治病手术的地方,而且能够将手术过程进行院内实况直播和转播,并可实时采集和录制。根据医院工作、教学需要进行实时的远程视频播放,使教学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便利。
手术室示教的音视频信号采集到手术示教控制室,在手术示教控制室配置相应的音视频切换及记录设备,并具备向多个示教室输送音视频信号和接收示教室反馈的音频信号输送到手术室等基本功能。其中包括手术示范教学系统、学术报告厅系统、远程会诊系统、手术区的保安监控系统、手术室等候区视频显示及系统、手术室部分语音系统、手术室部分无线网络系统等。
示教用手术室可分为高清手术室和移动手术室,是将手术过程中的音视频信号数字化后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相应的客户端。手术室设置两台摄像机,一台标清摄像机设置在手术室角落,用以观察手术室全景图像;另外一台高清摄像机,设置在无影灯上,用以近距离观察手术细节。在手术台附近设置全向拾音麦克风,用以采集手术过程中的音频信息。所有这些音视频信息都通过相关线缆连接到设置在手术室内的全高清示教终端数字化编码后,通过医院网络传输到相应客户端。在手术室还可以设置了立体声音箱以及全高清的平板电视,便于主刀大夫与异地专家进行即时沟通与交流,实现手术的远程指挥。平时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主刀大夫能够专心致志进行手术操作,立体声音箱和平板电视都可以实现关闭状态。
五、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各种通讯、控制设备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越来越精密,这些精密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因此要依靠其所放置的机房的严格的环境条件,即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噪声、振动、静电、电磁干扰等条件及其控制精度,因此机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起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市场上不断地出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且也在广泛地应用到机房工程中来,从而使机房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快速发展。现代的机房建设工程正是充分体现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一方面机房建设要满足主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供一个符合国家各项有关标准的技术场地;另一方面,机房建设给机房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典雅的工作环境,机房建设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场地工程,它具有建筑结构、空调、通风、给排水、强电、弱电、气体自动消防等各个专业及计算机房所特有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又具有建筑装饰关于美学、光学等专业的技术要求,因此,机房建设常常需要专业技术企业来完成,从而在设计施工中确保机房先进、可靠、安全、精致。只有既满足机房专业的有关国标的各项技术条件,又具有建筑装饰现代艺术风格的机房,才能充分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特别是弱电设备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但是,利用微电子技术生产的设备,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微电子设备对人为的或自然的电压、电流的冲击越来越频繁,它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无法估算的损失。而人为的或自然的电压、电流冲击大多数来源于四个方面:即雷击放电、静电放电、开关动作和强电磁脉冲。其中雷击入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最为严重,破坏性极大为此,我们认为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实施的。
依据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中有关防雷分区的划分,针对重要系统的防雷应分为三个区,对低压电源供电系统实施三级保护。只做单级防雷可能会因雷电流过大而导致的泄流后残压过大破坏设备或者保护能力不足引起的设备损坏。电源系统多级保护,可防范从直击雷到工业浪涌的各级过电压的侵袭所谓分级保护,逐级泄放,使被保护设备上承受的雷击能量大大减弱。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安装于主动力配线柜内电源总进线端;对直击雷、传导雷、感应雷实施进线端初级保护。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于分配端(UPS 电源进线处),要求距离第一级防雷器的线路距离大于10 米;对初级保护的残余雷击能量和雷电波反射、感应雷击进行防护。
第三级防雷器安装于被保护设备端(网络机柜内或重要设备处),距离第二级防雷器的线路距离大于10 米,且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线路距离不大于10 米(超过10 米则需要追加一级防雷器、防止雷电波反射)。主要对前级残余雷击、感应雷击和各种操作过电压进行保护。
结 语
现代化的开放式医院,其主要功能定位是提供优质完善医疗服务。医院智能化系统当然不仅仅只是以上几个方面内容,更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医疗技术人员培训、后勤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医疗机构设置是否完善等,都是必要条件之一。而这些目的都是为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和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以及为未来医疗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仍需更加倍的努力,提高我国医疗诊治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数字医学》 2007年03期 《信息化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
篇10
关键词:高效信息化;院校网络;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039-03
校园信息化实质上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其将校园网作为基础,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校园网络就是在在校园范围内,利用网络连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行政等个各个方面的管理,并且教学服务系统联系起来。
1 信息化校园特点及建设内容
1.1 信息化校园特点
分析信息化校园,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①网络化,信息化校园需要计算机网络支撑,没有计算机网络,也就无法实现校园信息化。②智能化,要使校园网络中的数字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必须要创建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系统。③数字化,指的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将校园中有用信息以数字的格式录入到网络中,并进行存储和传播。④应用化,这也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衡量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主要标准。
1.2 校园信息建设内容
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布线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人机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网络系统建设与综合布线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也属于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部分。在应用信息软件建设过程中可以供学校选择的应用信息软件较多,其中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信息系统等。
2 信息化校园网络设计
2.1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校园需求
信息化校园建设目标:1)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提供学科学习交流平台,构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供学生应用;3)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4)提高校园内部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完善校园服务信息系统;5)完善对学生的管理方式,发挥个性化教育平台的优势;6)对互联网进行合理应用,确保向外校信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2 信息化校园需求
规划信息化校园需要从其所服务对象入手,对新信息化校园服务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信息化校园所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教学服务人员、教师、学生。不同对象的实际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对象的需求
[对象\&对象所需服务\&教学服务人员\&校园生活、图书馆、医疗、校园宣传、后勤工作等\&教师\&校园生活、图书馆、软件资源、学生就业、教务等\&学生\&校园生活、图书馆、软件资源等\&]
2.3 信息化校园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信息化校园提供的服务需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依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保用户能够对项目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客户从中选取最重要的项目服务。
3 网络资源在存储设计
3.1 网络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
依据网络资源共享原则构建广泛共享、安全稳定、方便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应用的教育资源库,教育资源库可以由多个资源库共同组成,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公共资源库内的数据依据其构成方式和粒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为:课件、基础资源、集成单元。课件主要由视频课件、网络课件、电子稿件等形式。基础资源包括的内容相对较多,其中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教学中应用到的图形、文本、音频库、动画等。其中单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常见问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公共资源库中的资源备统一管理,教师没有权利将资源直接上传到资源库上,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为了满足对资源的应用,应当为教师建立一个个人资源库,由教师对资源进行自行管理。如果教师需要将个人资源库中的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中,则需要通过系统的审核,教师具有将公共资源下载到个人的资源库中的权限,这种资源库结构不仅确保了公共资源库的统一性和安全性,而且实现了教师资源个性管理。
教师在对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资源所提供的接口功能,将公共资源数据库中资源依据要求进行合理组织,并将结果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同时教学活动也可以通过集成单元完成,也可以直接将课件库发送给学生,供学生使用。学生不具有对教学资源进行修改以及上传教学资源的功能,学生通过学生角色接口对指定的资源进行应用,网络资源库对只会对网络资源库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并不会对教师资源进行干涉。
3.2 教育资源的存储类型
3.2.1 教育中心模式
可以将信息化院校看作为一个教育中心,各个学院组织二级资源中心,每个学源中的调研组组成三级资源中心,并且为了教育中模式变得更加合理,应建教学资源库。校园教育中资源结构图2所示。
3.2.2 校园资源
在院校网络中心安装,利用校园内的网络和软件将由不同部门或学院组成的二级资源联系起来,在连接上选取的方式可以利用接口实现,也可以通过目录管理实现,最终构成一个综合化教育资源交流、共享系统,为学校提供一个资源交流、共享平台。
3.2.3 院系资源
在科研院或院系内进行安装,利用校园网络和软件将教学科研室的资源合理联系起来,使资源能够被本单位应用。
3.2.4 科研室资源
在教学基础单位安装,存储本单位的基础教学资源,该部分的资源一方面可以供被单位使用,另一方面年也可以供上级单位使用。
3.2.5 分布式教育资源
分布式教育资源并不局限于一个网站,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站点共同组成,从而构成校园网络的教育资源网,关系模式如图3所示。
该模式一种对区域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的模式,学校内的个人以及单位的资源信息都处于分布存储状态,并且构建一个资源编目系统,系统需要包括各类资源信息索引,并且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服务器将不同站点的资源传递给用户,从而使用户利用资源目标,实现资源共享。
3.3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建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建需要基于Web实现,在教室覆盖的范围内通过局域网的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系统教师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从而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且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动态监控与调整。
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师可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例如,个体学习、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学习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校园网络资源和互联网上的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会发生转变,由主动者转变为引导者。在通过网络对个别化学习进行支持时,网络在教学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个别化学的管理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在集体化教学中网络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在教学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对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时候监控。此类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用户之间的相互通讯作为关键,同时应当提供语音交流和共享屏幕等功能,由此可见,计算网络在校园中的应用必须要具有控制功能和多媒体交互功能。
通常来说,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需要具有以下功能:①共享资源,学生通过共享网络服务器对网络服务器上的资源和软件进行下载,并可以底教育视频进行点播,浏览电子书等自主性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学习中使用的资源进行搜索以供学习使用。②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监看某一学生或某一组学生计算机屏幕上的信息,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远程语音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实现对教学的合理控制。③控制功能,通过控制功能,可以实现锁屏/解屏、锁定/解锁键盘与鼠标等操作。
4 基于校园网络学习模式
4.1 讲授型学习模式
讲授教学通过网络进行,可以增加学生人数,并且教学的开展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其对平衡教育资源来说意义重大,尤其是解决教育落后的贫困地区,达到名师的作用,通过网络进行教授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同步讲授指的是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授课,教师在配有电子白板、话筒等方式进行授课,处于不同区域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同一时间聆听课程,并且在听课期间遇到问题,学生可以教师进行一定的交流。采取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前需要制作和授课相关的讲授材料、文件文本、动画媒体课件,教师通互联网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异地学生可以对课件进行浏览,并且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获取教师的帮助。实时交互远程教学,此教学模式在应用中要对设施交互远程系统加以应用,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进行信息交流,在授课期间需要传送视频和音频资料。
异步讲授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将实现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事先做录音或编程网页存放到服务器上,供学生浏览。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步讲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4.2 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将学生作为中心,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我为中心的正确观念。2)情景化原则,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促进学生的行为好思维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3)准确性和互动性,为自主学习设计的课件要具有准确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机动。自主学习模式主要适合具有较强自控能力的学生。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高校内建立网路信息化是必要,该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同时信息网络校园的发展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信息网络校园的日益完善,势必会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06):5-11,28.
[2] 王宏,王腊梅,夏明俊.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整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9):128-133.
[3] 周舒,方忠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1(0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