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范文

时间:2024-04-10 18:1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篇1

关键词:文山州;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37-02

引言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诉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福祉,也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和进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1]。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不断进行着改革,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广度深度也在不断延伸,保证所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是重要议题。

文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群众最关心的一项社会问题,关系到群众自身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对于推进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概况

文山州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医疗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5年,文山州卫生计生机构总数达1 390个、病床总数达4 523张。不断增强医院的创等升级工作,2015年已经有8个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建立完善权责明细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得分级诊疗制度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加强了信息化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加大了对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目前全州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达22台。重视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实施医院对口帮助指导工作,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目前文山州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建成和在建的重点专科达16个,中医院重点专科达19个。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扶持,不断理顺医疗卫生的服务价格、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完善医疗卫生保障政策、出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使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文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政府政策资金不够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文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与发展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文山州共有卫生计生机构1 390个、病床总数4 52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4.02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城乡间的差距较大,虽然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费用都在增加,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严重影响了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的发展进程。资金短缺使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设备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突出,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弱,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病人外流现象突出[2]。近年来,文山州的部分医院进行了整体迁建,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政策资金投入较少,医院的建设、设备的购置主要依靠医院业务收入和银行贷款,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逐年增加。目前,全州累计负债达57 718.16万元,由于负债较多,医院还要维持日常运转,导致医院负担过重、运行困难。

(二)医疗队伍建设滞后,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随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量的逐渐增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截至2015年,文山州卫生服务人员共15 761人,每千人拥有卫生计生人员4.13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卫生技术人员的供给严重失衡,其中乡村医生仅有2 805人,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短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难度大。由于受地理条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众多因素影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愿到边疆贫困地区工作,人才大量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实施新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医院的病员人数剧增,由于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量不足,使得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现象突出。医务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医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三)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虽然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医疗保障制度仍不够完善,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要高于农村。城乡医疗报销比例差异较大,尤其是在大病医疗救助方面,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的范围要大于农村。近期,文山州对城镇医疗保险进行了调整,将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现行的16万元提高到20万元,调整城镇居民住院起付线与新农合起付线一致。城乡医疗补偿机制存在着差距,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利于城乡间医疗卫生均等化的发展进程。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当下新的致贫因素。

(四)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文山州境内中药资源丰富,但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政府虽然加强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但文山州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目前,文山州8县(市)中仍有3个县(市)没有中医院,现有5所县中医院中,1所在建,其余中医院虽有一定发展,但基础差、底子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弱。目前全州仅有24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不能达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基本要求,基层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薄弱。没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项目,中医药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不能发挥中医药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和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优势[3]。

三、促进文山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大对向农村投入扶持的倾斜力度,不断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支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的进程。增加医疗卫生设备的配置,解决医疗设备老化、综合服务能力弱的问题,使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增强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好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促进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财政对医院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解决文山州医院长期存在的历史债务问题,减轻医院债务负担,在保证医院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的改善和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从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情况来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医务工作人员总量不足,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现象突出。对此应当加大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引进留学和省内外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加快重点学科发展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使得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够得以提升。同时,应当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待遇和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稳定医疗卫生人才队伍,防止人才外流问题的产生[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其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农村医疗队伍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卫生计生监督人才、妇幼保健人才、疾病预防人才等队伍建设,充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量,不断协调解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人才问题,满足文山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对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扶持力度,帮助困难群体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把部分最贫困群体承担的个人缴费改由政府承担,适当提高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的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使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以保障,缩小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的差距。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和地方病防治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的进程。

(四)加强中医药综合能力建设

加强中医药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保护和合理开发中药材资源。加强中医药科研项目建设,加快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民族药方的开发和新民族药的申报,为中医药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建设,整合文山州中医药文化宣传资源,发挥中医药学会在中医药文化宣传中的作用,依托砚山县中医医院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推动文山州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中医院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室等中医药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丽娜,亢林贵,刘琼莲.拉近城乡医疗差距实现公平医保[J].邢台学院学报,2012,(2):28-32.

[2] 王晓春.温州市瓯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篇2

 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办公室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卫医发〔2011〕1098号)文件精神,***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在我区内认真进行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的工作,确定了***区人民医院、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家单位为试点医疗机构,以中医康复为抓手,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根据对照评估工作方案内容,对我区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两年来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区人民医院

2012年***区人民医院主要做好康复医学科的筹建工作,包括房屋、设备、人员、经费的逐步配套。医院将门诊三楼原中医门诊和针灸门诊的重新设计装修,并新建了近70平米的康复训练厅。先后选派3人次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配备了中药熏蒸床、理疗床、牵引床、远红外线按摩理疗床、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烤灯、电针仪、周林频谱仪、温热磁场振动治疗仪、TDP治疗机、激光疼痛治疗仪等设备。开展了针灸、电针、温灸、火罐、腰椎牵引、颈椎牵引、中频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热磁疗、推拿、按摩、中药熏蒸、药离子导入、中药涂敷治疗康复理疗项目等。在卫生局统一安排下购买了7张电动牵引床、3台蜡疗机、2台热敷治疗机等物理治疗设备。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区医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4人、护士3人、治疗师3人。在医院内建立疾病早期康复介入制度。指导3家社区开展康复治疗服务和康复咨询服务。两年来门诊康复服务7860人次,住院病人61人次。

2、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开展康复项目:牵引、手法复位、中药熏蒸、中频治疗、推拿、电针、火罐、放血疗法。

卫生技术人员32名,其中中医3名,没有康复专业人员。结合原有的中频,熏蒸等中药理疗康复,做好了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完善专科病种的诊疗规范,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继续打造好康复理疗在社区的影响力,让康复理疗成为真正的具有同等竞争力的特色专科。在两年里科室共接诊病人1250人次,收到广大患者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金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康复医疗设备:普通电脑牵引床、多功能电脑牵引床、中频治疗仪、中药熏蒸床、神灯、电针治疗仪。2012年区卫生局配备了①熏蒸治疗机一台②智能疼痛治疗仪③离子导入治疗仪④极超短波治疗仪⑤艾灸治疗机⑥电针治疗机⑦神经损伤治疗机⑧磁振热治疗仪等设备,填补医院的医疗空白,为颈腰椎等病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经济有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3、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康复科,工作人员3名,其中中医主治医师2名,中医执业医师1名。现有设备:红外线治疗仪2台,中频治疗仪2台,超声波治疗仪1台,电麻仪2台,牵引床1张。开展的项目为中医、针灸、推拿、耳穴、艾灸、拔罐、牵引、中药导入、电疗、超声波治疗。目前重点康复人群为中风后遗症患者,主要以针灸、中药、推拿、心理治疗和偏瘫康复器帮助病人进行恢复,并总结出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将经过医师系统规范治疗的康复者进行了记录,并建立了规范的档案进行管理。今年已有5位患者参与了康复管理,对康复建档者定时认真的进行随访,及时的与患者沟通,并且给与患者予有效的建议。另外,今年对脑肿瘤切除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今年特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提高了中心的康复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1、康复场地不足及康复设施不全,康复专业人员缺乏。

2、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康复知识学习还在起步阶段,可以说针对性有了,系统性、实用性还刚刚开始。

3、由于康复体系建设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卫生部门无法单独完成,因此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失,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财政、医保、人事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待出台。

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不成熟,还需磨合,适合双方的分工协作方式有待探索。

5、对公众的康复知识有待普及,康复医疗服务病源不明确,服务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6、康复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没有显现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打造技术品牌。将康复医疗体系的建设纳入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工作规范,努力做好我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工作。

 

 

                               ***区卫生局

篇3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篇4

截至目前,省发展改革委共安排全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2.2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96亿元,省级资金7.25亿元。主要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等13个体系。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33个县级医院、285个乡镇卫生院、1542个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和915套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配备33辆农村巡回医疗车,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农村急救体系。主要建设了53个县级(含林场、矿区)急救中心并配备急救设备,有效提升了全省急救能力和水平。

三是卫生监督体系。主要建设了5个州级、46个县级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解决了卫生监督业务用房紧张问题,促进了卫生监督和执法水平的提升。

四是高压氧舱体系。主要建设了4个州级、35个县级医院高压氧舱业务用房及设备配备。丰富了各医院治疗措施,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五是州级医院。主要建设了9个综合医院、5个民族和专科医院业务用房,缓减了医院业务用房紧张问题。

六是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省级和10个州级综合医院儿童诊疗业务用房,改善了儿童医疗环境、提升了儿童医疗水平。

七是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要建设了5个省级、8个州级医院业务用房,改善了规范化培训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全省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能力。

八是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主要建设了省级和6个州级医院精神病专科,填补了部分地区精神卫生治疗的空白,丰富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九是省级医院。主要建设了9个综合医院、6个专科医院业务用房,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功能设置的合理性,提升了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作用,保障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十是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主要建设了3个职业病防治院,3个地方病慢性病防治院,1个省级、3个州级、8个县级妇幼保健院,3个州级、10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十一是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主要为省疾控中心、各州市疾控中心配备食品安全监测、检查设备,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8个县级计生服务站,为7个县各配置1辆流动服务车,为41个县配置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设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十三是卫生信息化服务系统。主要建设了全省卫生信息化、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逐步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青海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医疗需求和健康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工作,西安市政府于近日制定并了《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2016年,西安市将从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密切人文交流合作、深化经贸领域合作、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创新金融合作方式、持续唱响新起点等六个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一是通过加快西安港建设,打造“长安号”国际货运品牌,增开国际航线,加快进口肉类和粮食指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推进海铁、陆铁联运,启动空港、陆港物流专线和城市快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助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

二是以开展丝路主题影视剧创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教育培训合作、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等途径,促进丝绸之路人文合作与交流。

三是不断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中俄丝路创新园、欧亚创意设计园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优化整合驻外商贸服务机构,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合作。

四是通过办好丝博会,积极推进自贸区申报工作,加快丝路产品体验馆、丝路风情街、西安领事馆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平台。

篇5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四是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老百姓认识到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医疗诊治服务,还能够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他们起树立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

五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到疫情网络直报、村村通电话报告,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

六是要大力改善服务环境,努力把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的理念用到医院的建设上,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的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多方出资的筹资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将医疗卫生经费,特别是疾病防控、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卫生项目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确保资金落实,真正用到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去。

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畅通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小病不要钱,大病花小钱,重病少花钱”的公共医疗卫生长效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治防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抓好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抓好健康教育培养老百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抓好老百姓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3、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平提高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

我理解,一要抓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强化卫生法制的学习,加大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从源头上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创造自身优势,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培养业务骨干,聘请名医“传帮带”;抓好业务尖子的进修深造;高薪引进突出贡献专家和退休专家充实业务科室,传授技术,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择优安置涉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系统工作;广泛招聘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基层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功能,使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无病无痛、无忧无虑的生活。

篇6

关键词:农村医疗;改革制度;建议

农村医疗服务制度改革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医疗设备比较落后、农村医疗资金不足、医疗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医药费用较高这使农村医疗服务制度改革面临困难,因此,要深化农村医疗服务制度的改革,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发展,进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

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后,农村的医疗制度发生了变化,在乡镇医疗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制。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是通过乡镇医疗卫生院提供服务技能引导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以农村医疗卫生室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制度改革为了使农村医疗卫生室制度更加健全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农民。实现农民在村卫生室看小病或一般疾病,严重一点的疾病可以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就医的理念,大病去城市就诊。近年来,政府逐渐重视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不断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由于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医疗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政府不断加大医务人员的培养和数量,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

二、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疗制度改革认识不深刻

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很多惠民政策,加大医疗制度改革的宣传,但在宣传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政府对农村医疗制度改革过分宣传其优势,但在实际的医疗中却很少涉及。由于政府对医疗改革的投入资金有限,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及使用的药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只看到了医疗制度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忽略了医疗的适用范围,农村居民在看病时的医药费用报销较难,给农村居民带来经济压力,对政府的公信度降低[1]。

(二)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较低

就现阶段医疗状况来看,乡镇农村的医疗比较落后,大多数医疗人才都集中在城市医院,重点医学院培养的医疗人才基本都分配到当地城市医院,一般专科医学院的学生更多的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的大部分医生的专业技能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医疗知识欠缺,医生的医疗经验较少,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总体质量较低。

(三)农村卫生网络服务落后

乡镇农村的医疗卫生网络布局不合理,卫生机制也不健全,农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卫生的机构的设置,妇女老人和儿童的保健机构及计划生育机构使农村医疗资源比较分散,这严重影响医疗机制的规模和效率[2]。乡镇卫生院与城市医院产生竞争的发展趋势,农民大多向城市医院进行看病就医,乡镇农村医疗卫生院的专科业务较少,医疗设施不足或是落后,无法支持专科检查。

三、推动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加大对医疗改革的认识,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站

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认识,增大医疗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的准确真实性,提高对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加强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的医疗制度较落后,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网站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站是指政府、社会及个人在相应的范围举行的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社会化网络。卫生服务网站加强了政府对农村医疗制度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农村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机制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工作是我国医疗管理机制中的重要单位,地方政府对农村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首先建立卫生室、卫生院合作经营机制,当地政府引导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经营的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训练,加强管理机制,提高专业水平。此外,对农村和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农民身体疾病、就医及医药费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减少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的盲目性[3]。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由于目前乡镇农村卫生院的医疗资金不足,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资金管理和会计制度的建设。部分农村医疗卫生室通过借款获取医疗经费,这也将作为医疗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医疗卫生服务经费由财务部门审核后,将资金转入医疗机构的账户中。在农村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要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坚持以群众健康为本的原则,拓展医疗服务内容,为农村居民提供较好的服务,取得农民的信任。

(三)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的投入

农村医疗资金不足导致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设备比较落后。为了推动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的投放。农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需要改进,医疗水平有待提高,乡镇卫生院要对农村卫生室的业务进行管理和医疗技术指导,村卫生室需要进行卫生服务和农民一般的疾病的治疗工作。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各村卫生室进行专项资金补贴,对一些较大的转染病、特殊的人群包括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一些卫生事件处理等专项服务补贴[4]。政府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室的条件,改善农村医疗设备,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的投入。政府要积极带动社会群众参加到农村医疗建设中来,加大社会投资。另外,卫生室要引进专业的医疗人员,壮大医疗的队伍,医疗制度改革要求相关的医学院对农村卫生所培养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医疗知识和水平,对医疗人员的考核力度也不断加大,临床医疗人员要有相关的执照。同时,医疗改革制度还要加大医疗志愿者队伍,政府为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提供有力条件和支持,进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所的预算管理

首先医疗卫生室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预算意识,严格预算的审批流程。村医疗卫生室的每个科室都要加强预算意识,预算的申报应有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制定预算方案,再有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通过领导的审核确认发放预算[5]。医疗卫生室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将实际的预算支出与原来的预算数额进行比对,充分调动各科工作人员执行预算制度的主动性,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室的财务预算管理。

四、结束语

目前,乡镇农村医疗制度改革保护了农民的健康,解决了农民看病困难的难题,制度的不断深入,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医疗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农村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镇农村医疗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媛媛.浅议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其法律完善[J].学理论,2010,34:141-142.

[2]王硕佳,张珊.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61.

[3]韩俊江,王胜子. 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72-76.

[4]刘波,任旭.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05:118-125.

篇7

关键词: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全科医生

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保小病,以预防为主”医保原则的根本,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保障。

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管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3~5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覆盖1.5万人左右。在引进竞争机制,根据公平择优的原则为前提的情况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备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条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自然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具体服务内容有:

1预防服务。包括:(1)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2)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社区防治,病例发现及报告;(3)精神卫生的咨询,采取有效措施如转诊和康复等,以减轻社区居民的精神紧张问题,缓解压力,及时矫正心理行为问题;(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2保健服务。包括:(1)妇女保健:如围产期、产前、产后、更年期保健和妇女病筛查;(2)儿童保健: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期等各个不同发育阶段常见健康问题的防治与筛查;(3)老年保健: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状态,发现问题,指导预防,指导自救。

3健康教育和健康自救。(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2)纠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3)特定健康教育。

4全科医疗服务。(1)实施首诊负责制,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综合性医疗服务;(2)疑难病症、急诊的转诊、会诊;(3)家庭医疗服务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病人教育;(4)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或恢复期病人回到社区后的继续治疗。

5社区康复。

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7社区卫生诊断。

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缺乏医疗设备

我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以2004年为例,我国医疗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美国把GNP的16%花在卫生保健上,英国的花费为GDP的7%)相比,差距甚远。医疗卫生投资的不足,直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远没有达到要求。而且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先进的工作管理设备,致使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受限,诊治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基本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缺失,导致社区居民小病也去大医院,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有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形同虚设,既占用了医疗资源,又丧失了卫生服务能力。

(二)人员经费难到位,缺少长效保证机制目前存在财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经费补助标准过低,拨款迟迟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医务人员编制受限等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缺钱、缺人”的问题普遍存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基础建设不足,而且卫生机构的经办人员没有盈利,缺乏激励机制,致使基层服务站缺少全科医生,难以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长效保证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初诊层次低,就医信任度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和优秀全科医生的缺乏,又直接导致了其初诊层次的低下,社区服务的初诊仅停留在头疼感冒等小病上,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都不能得以实现。居民就医信任度的不足,使社区居民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站却“门可罗雀”。

(四)监管力度不足,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上级部门进行检查时,只做表面文章,下级部门也是应付了事,致使很多具体实际的医疗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虽然政策出台了,可是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社区居民感受不到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高收入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左右,中等收入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也能达到6%,而我国医疗费用的支出所占GDP的百分比太低,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势在必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医疗费用占GDP的百分比提高到6%还是实际可行的,那么我国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将会增加2000亿元以上。而且即将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提出,将在2009—2011年,即3年间,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用于五项医改,可见,增加财政投入的力度之大。如果拿出此增加的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用于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原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环境的改善,必要医疗设备的购置,那么基层卫生服务条件将会大大得到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也将会得到切切实实的保障。

(二)整合资源,高效配置

医疗保健具有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属性,由于其信息技术上的复杂性、专业性,加之消费者感情方面的原因,消费者不可能花费时间仔细对比不同医生的诊治,而且也不清楚某种疾病的治疗“应该”花费多少钱。由于产品信息的不完全和价格信息的不完全,导致消费者错误选择的机率较大,错误选择的成本很高,目前,我国存在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不足的同时,市场上还有很多不规范的个人诊所,没有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居民,为省去大医院的看病效率低问题,只能选择个人诊所,而又由于前面所述医疗卫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昕之任之”。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把一部分有条件的个人诊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到为居民服务。

另外,一些二级医院存在“看病少”等问题,造成了医疗设备和优秀医务人员的浪费,因此可考虑把一些二级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全科医生的培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大型医院的转诊、会诊等衔接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及监管等工作。做到现有医疗资源的充分整合,高效配置。

(三)提高初诊层次,分流大医院病员先进医疗设备的购置,二级医院的介入,全科医生的增加可以部分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缺钱、缺人”的问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诊层次,使社区卫生服务的诊治不再只停留在感冒等小病上,不仅使其预防、保健、教育、上级医院诊治病人的后续康复等功能得以完成和实现,而且对于大型医院看病人员的分流还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样,一些原本可去也可不去大医院看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诊治,既省去了看病者去大医院排队看病的时间,又对大医院的工作量进行了缓释,还使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忙碌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归属大型医院,设置激励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的缺乏,一直是比较严重和敏感的问题。由于没有激励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很难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医务人员,而且现有的医务人员也存在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可适当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的归口问题,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归属上级大医院,一切行医标准遵从大医院,而经济进行独立核算,当地财政部门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样可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维护其医务环境。同时,还可以组织医生去上级医院学习,提高医务水平。也可以让上级医院的专家定期到社区坐诊,扩展社区卫生的诊治面,增加社区居民就医的信任度,实现良性循环。

(五)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高行医效率

为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以网络为平台,统筹层次逐步由区提高到市,做到定时信息更新。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预防疾病,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统一安排定时检查,以防止综合性并发症的产生,对老年人可进行上门体检服务等。电子健康档案具有操作便捷,存取方便,输出方式灵活,可多用户共享,辅助决策,随访提醒等功能。

但目前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网络建设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异地就医难问题。有些省市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比如。用城镇居民的医保卡号作为电子健康档案的用户账号,这样就解决了病人ID号唯一的问题。病人去医院就医时,可向医生提供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诊治,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就诊。

篇8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44-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转变为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导致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健康。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关系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公共投入不足,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由于医疗卫生的外部效益较大,医疗卫生服务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是医疗服务产业理论的核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政府有责任为农民提供。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政府承担的医疗卫生支出份额在不断萎缩,财政卫生事业费用增长滞后于财政支出增长。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统计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4 535.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3 593.9亿元,占卫生费用总支出的24.7%,比重较低。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在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6年的18.7%,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问题,还明显地体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的严重分配不均,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低效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导致农村卫生资源贫乏,卫生服务质量不高。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城乡构成中,城市11 255亿元,占77.4%;农村3 280.4亿元,占22.6%。卫生资源投入城乡分布严重不均,高达80%的资源分配给了城市,20%的资源分配给了农村。卫生资源投入总量不足同时存在着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造成卫生资源利用低效,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投入的比重在1991―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6.59%,社会卫生投入由6.73%降至3.26%,而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海闻、王健、赵忠、侯振刚、陈秋霖,2005)。由于中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不足以及资金使用结构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使得个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加重了农村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

2.基础设施落后,卫生人才缺乏。政府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人才缺乏。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乡镇医院的业务量及服务利用率较低。2009年中国38 475所乡镇卫生院中,没有床位的有1 691所,占总床位数的4.3%,床位50张以上的4 111所,仅占到总数的10.7%。2009年城市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3.31张,同期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05张,约为城市每千人口床位数的1/3。

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收入低,待遇差,许多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去,导致目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 050 991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75人。2009年中国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数共计995 44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4 975人,约占总数的4.5%,中专以上学历为733 378人,约占总人数的73%,由此可见村级医生受教育程度以中专为主,不少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能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

3.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畅。由于管理体制不畅和市场因素的介入等原因,目前中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县、乡、村作为卫生服务体系网络的节点功能没有很好发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机构重叠、职能分割不明晰,造成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及卫生技术人员有限资源的浪费。另外,医疗卫生行业政企不分,乡镇的医疗卫生管理水平低下,行业监管不规范,法制不健全。

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完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机制。政府的筹资效率远大于市场,加大政府的筹资力度可以提高中国的公共卫生水平,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投入长期不足的问题,就要使政府的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使得医药卫生经费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性经常支出项目的增长幅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应以政府主导、财政筹资为主(马秀珍、崔学光、阮越胜,2003)。同时要强化地方政府筹资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农民获得质量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得到保障。要建立对农村医疗卫生经费的管理及监控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农民的负担,解决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不足致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确保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需要。

2.加强对高素质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农村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较低,应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付俊红、于莉,2006)。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人才。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和事业发展方面给予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以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优化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3.整合卫生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集体、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社会化农村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建立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在三级服务网络中,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职能。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病的初级治疗(汪金鹏,2006)。从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出发,以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陈婷、古丽巴哈尔、冯显威,2007)。

参考文献:

[1] 陈婷,古丽巴哈尔,冯显威.新时期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9).

[2] 马秀珍,崔学光,阮越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3).

[3] 郭泽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4,(9).

[4] 汪金鹏.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及宏观改革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9).

[5] 黄厚生.中国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8,(5).

[6] 海闻,王健,赵忠,侯振刚,陈秋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

[7] 付俊红,于莉.中国农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06,(9).

[8] 季学娟.中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问题探讨[J].高教论述,2010,(27).

[9] 储德银,经庭如.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公共财政对策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07,(10).

篇9

一是要坚持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卫生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卫生行业作为服务广大群众的窗口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去年,我区卫生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的差距。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行集中整治。要通过深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教育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使广大卫生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缓和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要以科学的领导机制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我区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

二是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卫生工作者的业务技能。人才是兴医之源,创业之本。要抓好职工在职教育和培训,采取定向委培、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为卫生专业人员学习现代科技、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服务本领创造机会。要善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实施名牌战略,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专病专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名医、名科、名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医疗卫生工作者刻苦钻研业务蔚然成风。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教兴医”和“人才强医”战略,推动我区卫生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三是要坚持卫生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制订和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尽快在全区农村全面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要积极实行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农村服务的制度。要加快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预防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要高度重视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要做好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重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促进文明村镇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通过多方努力,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切实加强基础建设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部门十分重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医疗卫生科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区医疗卫生部门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医疗卫生设施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村卫生所设备简陋、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服务功能不全,合作医疗起步晚、覆盖面小,且不完善,仍满足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各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

要通过加大投入,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武装,努力提高区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要通过加大投入,运用先进设备,继续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卫生监督服务机构建设。各卫生单位都要做好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各镇人民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把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进行分类指导,安排必要的人、财、物,切实帮助农村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三、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卫生部门今后要从思想观念上,从具体工作上实现职能转变,由办卫生向管卫生转变,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把卫生局真正变成卫生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突出服务职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切实把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引导好、利益保护好。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食品餐饮卫生、人群聚集所和有害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行医。

一是强化农村卫生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管理与监督,重点对乡、村卫生机构医疗操作规程、合理用药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农村卫生服务行为,保证农民就医安全。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医疗服务价格及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要加大对乡、村巡回卫生监督的力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食品安全和生产销售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监督工作,严禁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

篇10

关键词:市场化 医疗改革 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5-02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没有推行市场化经济,那个时候是由政府部门来主导国家经济的走向,国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计划经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当时个体经济自发性还较弱的前提下,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使中国市场的整体秩序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且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家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也基本上满足了国家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国家整体经济较为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整体策略的调整,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医疗卫生事业不及时的进行改革,那么其前行的道路必然会越来越难走。因此,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是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分析困境所在,减少改革阻力,提出积极应对改革的策略正是此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二、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化背景下,要想使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就需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起更完善的医疗制度,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现如今市场经济时期,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一个难题困扰着患者就医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医疗体系中,之所以会有许多不良现象的存在,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医疗制度的不完善。没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因此造成了许多类似于“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不仅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大大的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医疗上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有完善的制度来对其进行制约,从而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从而也会有利于创建更加公平、效率高的就医环境。

2.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医疗体系,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于目前医疗体系中所存在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对其问题及时的进行改善,不仅仅会有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同时也能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效益。例如,能够提高患者对国家医疗的满意程度;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为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些都是从小的微观层面上来看所存在的积极意义。医疗改革所能够带来的成效,不仅局限于微观层面,其在宏观层面更是意义重大。整个大的医疗体系当中,正是由一个个小的问题组成的。解决每一个小的方面以及小的问题,就能够大大的改善整个医疗环境,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医疗体系的完善,问题的改善,不仅仅可以给医疗领域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推动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1.政府的定位不准确,对其职责定位不清晰影响了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是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推行的,因此医疗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实现最优化的医疗配置。做好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以及医疗机构要分别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清晰的划分出自己的职责所在。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本是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果一切权力都交由市场来掌控,那就会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政府监管不力,政府职能缺失等。这将会给医疗改革造成很大的阻力。因此,要想减少改革的阻力,脱离改革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明确其应该监管的范围,完善各项制度,给予的医疗机构的自应该在政府机构的监管范围内实行。

2.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医疗市场秩序混乱影响了改革的步伐

医疗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医疗体系作为保障,只有在规范的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制约之下才能使改革顺利的推行下去。但是从目前来看,改革面临着重重阻碍,许多问题迟迟无法通过改革来解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造成了医疗市场秩序的混乱。从目前公众所反映的问题有医疗效率低下、医生收红包为自己谋取私利、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医疗制度不健全,导致了医疗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度与步伐。

3.部分医生的能力与素质还不够高,为医疗改革造成了阻力

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医疗系统内各医院的配合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在这里我们所讲的素质和能力既包括医生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充分认知,还包括医生的医德、责任心等。医疗改革这项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医疗系统内的工作人员来推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医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医生还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中。在一些小城市或者区县的医院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医生专业素质以及能力并不高,甚至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他们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对改革起到推动作用,甚至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阻碍改革的步伐。这就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四、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的对策分析

1.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责任

国家政府以及相关行政等部门作为推动医疗改革的主体,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政府等部门需要明确好自己的职责,哪些行为可以放权给医疗部门,而哪些行为必须要由政府等部门来积极推动与参与,是需要充分把握好其中的“度”,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不能管的太多,也不能管的太少,保证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要在国家政府充分把控的前提下来自由发挥其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医疗改革中,政府一定要强化自身的责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协调统一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坚决杜绝政体不分的状况再出现。在之前我们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经常会听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体不分的医疗体制。政府部门掌控医院行政权及人事权等等,公立医院附庸于政府部门,那么行政权力的缺位错位等就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发展。所以,要想使我国医疗改革走出困境,就一定要明确政府职责,政体分开,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顿医疗市场的秩序

在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除了政府部门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外,还需要医疗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在公立医院中,一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立足国情与医疗体制的现状,科学的推进改革,充分的完善医疗服务体制。国家政府部门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充分放权给医疗市场,那么医疗市场就要对自身权利进行充分的整合,不能将所有的权利都依附在政府身上,所以在市场化背景下,就要重新理顺自己手中的权利,配合政府部门一起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多种体制与机制,发挥出医疗改革后在市场化大背景下的应有的效率。医疗系统风气的改善将会大大的改善医疗市场的秩序,从而推动中国医疗体系的改革步伐。

3.加大人才整顿力度,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医疗系统中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医疗改革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医疗,就要加强对医疗系统中人才队伍的整顿,通过培训、定期考核等手段来提高医疗系统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例如,在医疗系统内部,由国家主导、医院内部执行,定期为医生进行分层次的培训与考察。对管理层人员更侧重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培训等。培训与考核要进行充分的结合,对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可以继续留任工作,考核多次不通过者就要实行淘汰制度。除了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外,还应该加强医疗系统内工作人员对国家出台的大政策的了解与把控,使他们能在改革中做到全力配合。

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还是在其他领域中,不管是为了促进企业或行业的发展还是为了对其进行改革,改善其存在的弊端,我们都应该意识到一点,那就是人才存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人才的建设方面,对人才的培训,一定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决不能走形式。那样既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对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季宇欢.浅谈如何走出医疗改革困境――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看 [J].现代妇女.2014

[2]刘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医疗改革 [J].中国经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