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4-10 18:1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区有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部署要求,XX街道在市、区与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各级联动、加强配合、全面参与的工作原则,在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全力落实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特制定202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

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

(一)

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

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

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

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

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服务中心,因地制宜,立足长效,集约利用”的原则,围绕《XX市关于全面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逐步实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重点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环保投入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一个垃圾堆放点,每个行政村设一个垃圾集中点;做到及时、规范处理现有垃圾;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

三、工作措施

1、镇村一体、科学规划。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我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镇各部门协同专项整治规划,进一步明确专项整治内容、重点区域、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

2、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一是发挥农村群众建设洁净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镇村要通过宣传发动,典型带动,组织推动,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自觉承担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保洁,自觉参与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二是加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村委会是辖区范围垃圾收集清运的责任主体,要负责引导村民将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对可利用或可自然分解的垃圾尽可能采用生态循环方式处理;严禁将工业生产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箱中。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收集垃圾,并将垃圾运至垃圾集中点;村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的垃圾必须及时清运,保持垃圾堆放点和集中点不产生异味,不滋生蚊蝇,对周围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

3、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为切实加强领导,镇已成立了三溪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各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辖区生活垃圾处理清运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整合力量。细化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各自责任;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环境保护、生态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村规民约、卫生条例、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倡导,使这项工作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四、资金筹措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村要积极采取多渠道融集资金,要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费用四级负担的方式解决,即市财政按各村委会农村户籍人口每人每年补助2元(以公安部门统计的人口为准),镇按各村委会的农村户籍人口1000人以下1000元/年,1000-1500人的1500元/年,1500人以上20xx元,村民每户每月缴交卫生费1元(由村委会自行收取),各村委会原则上负担1500元,如不足部分村委会还需负担。(注:三溪村委会负责除镇区外的6个村小组垃圾清运)。同时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村委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村规民约、当地乡贤捐赠和企业资助,确保经费到位。(资金配给详见附表)

五、完善机制

1、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健全长效运作机制。各村要加快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村庄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建立固定的清扫保洁队伍,并应有必要的垃圾收集工具和垃圾转运车辆,可采取“户前三包”、村规民约和专业保洁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垃圾收集运输机制。各村保洁人员负责本村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保障垃圾收集工作无死角、无遗漏。农户负责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本村的垃圾收集点。

3、积极探索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各村要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无机物含量少的特点,积极推行有机物就地堆肥、沼气池建设及改厨改厕相结合。

篇3

关键词:蓬莱;科学发展;生态立市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加强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巩固达标排放成果

一是全面实施沿河、沿路、沿海“三沿”工程。“沿河”方面,对全市主要河流沿岸和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彻底排查,对存在的污染隐患进行集中治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沿路”方面,制定了《关于燃煤设施环境管理的意见》,对干线道路两侧锅炉冒黑烟和异味污染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沿海”方面,对沿海所有排污口进行重点监控,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对污水处理厂周边企业的废水全部纳入集中处理范围,确保了沿海排污口的稳定达标排放。二是以国控、省控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突出整治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偷排漏排污染物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企业260余次,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30余份,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加快环境标准化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蓬莱市环境监控中心,投资500多万元在4家重点废水企业、3家污水处理厂和4家废气企业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对企业排污实施在线监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口自动监控率达到100%,环境监管逐步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变。

二、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防新污染源产生

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实施全程管理,在招商引资项目选择上,树立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对于新、扩、改建和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严格执行“先评价、后建设”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坚持“耗水大不上,耗能高不上,污染重不上”的“三不上”原则和五个“一律不批”,即: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满足环境功能要求、增加排污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近年来先后拒批重污染项目20余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有效杜绝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三、严格工作措施落实,狠抓主要污染物减排

我市依托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确定了以旅游服务业、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葡萄及葡萄酒等污染较轻的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模范城创建及巩固提高等活动,老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减排潜力明显不足,面对困难,我们认真研究,对全市主要污染物增量、消减量进行分析测算,最终决定从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入手,制订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并与有关单位签订了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将污染物削减指标分配到有关企业和单位。同时,从管理减排入手,以重点区域、流域、海域和水泥行业、印染行业、化工行业的综合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工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通过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十一五”以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均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四、抓好城市绿化美化,推动生态乡镇创建

一方面,结合滨海城市特色,加快实施精品绿化工程。先后投资9000万元,结合城市改造,在城区道路两侧和居民住宅小区、机关、学校实行沿街植绿,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设了占地9.8万平方米黄海绿洲公园,栽植各类乔灌木7.9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新增绿化面积928.4公顷,初步形成了以公园、节点、绿地为中心,道路绿化为网络,景观型绿化为点缀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另一方面,突出大绿量、生态化,抓好城乡造林绿化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农村道路、垃圾、污水、水利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进行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全市7个乡镇已获得全国生态乡镇称号,1个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街道称号;1个村被确定为省农村小康环保示范村,14所学校获得市级以上绿色学校称号,10个社区获得市级以上绿色社区称号。通过在全市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逐步将绿色文明、绿色消费的生活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使群众的环保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有了很大转变。

五、实施洁净工程,抓好垃圾集中处理

全面加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建设,投资100多万元,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进行升级改造;投资5100万元建设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包括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填埋区和日处理渗滤液120吨、采用生化-纳滤-反渗透工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一期、二期废水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制定了《蓬莱市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在全市各村庄普及设置垃圾箱,按照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建设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设施,改善全市城乡人居环境。

篇4

关键词 土壤污染;防治;成效;对策;河南方城

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56-01

近年来,方城县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持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土壤污染防治的成效

1.1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确保工业企业达标排放

方城县委、县政府按照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批”和“三个不准”。坚决控制重污染项目的上马,从源头上控制了土壤污染的产生。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污染项目,坚决予以关闭和取缔,近几年来,先后关闭、取缔县酒厂、赵河镇宏达化工厂、博望镇碳化硅加工厂和选金、炼油、电镀等重污染企业20余家。坚持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化,方城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和超硬材料产业园区,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个创业园,为防止项目随意建设污染土壤环境,所有工业项目均进入了县产业聚集区或乡镇创业园,各园区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做到废物充分利用,强化工业企业治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狠抓污染治理的同时,强化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工业企业“三废”达标排放,有效控制了企业排污对土壤的污染。

1.2 狠抓矿山污染防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国土、水利、安监、环保等部门狠抓矿山生态保护,规范矿山开采和加工,对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严格管理,妥善处置,严禁随意排放废水,严禁随意抛洒、堆放废渣、尾矿污染环境和土壤。方城县铅锌银矿在杨楼镇枣庄村建设了标准化危险废物填埋场,对危险废物(铅锌尾矿)进行了妥善处置。方城县兴发石业有限公司狠抓采矿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配套建设石子加工厂,不仅将本企业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运送至石子加工厂加工成建筑石子,还为其他企业消化了大量废石,减少了存放废石的大量占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1.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有效消除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

2007年方城县政府投资9 079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其中污水处理厂占地2.87 hm2,处理工艺为氧化沟法,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2.5万t,污水收集管网75 km,县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年处理生活污水逾800万t,削减COD排放量逾2 600 t、NH3-N排放量逾160 t;垃圾处理场总占地11.53 hm2,其中填埋库区占地10 hm2,总库容90万m3,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45 t,服务年限为13年,目前第一分区已基本达到设计库容,投资2 100万元的扩建工程(第二、三分区建设)已于2014年3月开工,预计7月底可建成投用;2012年投资1 100万元建设了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已建成投用并通过南阳市环保局组织的环保达标验收,城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处置,解决了生活污水对下游农田和河流造成污染,垃圾围城和污染农田等问题。

1.4 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逐步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

大力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方城县314家规模化以上养殖场中,有7家大型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干湿分离机、沼气发酵设施和沼液贮存池;有125家规模化以上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工艺,粪便清理到贮粪场进行堆肥厌氧发酵处理,有效杀死粪便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蚊蝇及其他致病昆虫、微生物的孳生和蔓延,减少恶臭污染;有63家规模化以上养殖场采用水泡粪工艺,配套建设了沼气发酵设施处理污水;其他养殖场均建设了有关处理设施,养殖废水、粪便得到初步处理。规模化以下养殖场,采用吸附性物质(干土、草木灰、秸秆等)垫圈等处理方式,基本实现了养殖粪便、废水的处理和利用。

1.5 以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农业新技术推广为抓手,助推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推进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农业新技术,通过土壤成分化验,根据所种植作物需要科学施肥,通过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增施有机肥等途径,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方城县现有耕地7.66万hm2,其中有6.894万hm2耕地实行了配方施肥,占耕地总面积的90%,有5.60万hm2耕地实行了秸秆还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3.1%,通过农村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的建设,全县农村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小型家庭养殖户养殖废水得到净化处理,目前全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5个,基地面积达到4.13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3.96%。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土壤污染有待进一步治理

尽管方城县工业企业较少,工业污染相对较轻,但是由于方城县矿山较多,涉及有铅、锌、金、银、钼、镉、铁、钛、锰、等金属矿和滑石、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有的金属矿埋藏较浅,可能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1-3];方城县是养殖大县,一些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或污染防治设施简陋,养殖粪便污水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在2007年垃圾处理场未建成投用之前,生活垃圾中的废日光灯管、废电池等危险废物也可能对土壤造成一定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包装物、农膜等对土壤造成了一定污染。早些年方城县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取样工作,全县共采集土样 700余个送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监测化验,由于一直未得到土壤污染调查反馈结果,至今土壤污染情况尚不明确。

2.2 养殖业发展规划和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亟待完善

目前,全县养殖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环境容量不够协调,养殖业发展规划和养殖业污染治理规划不到位,养殖场建设未充分考虑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农作物的种植依靠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大量属于优质肥料的粪便、污水未得到综合利用便直接排放,造成了一定污染[4]。

2.3 农村生活垃圾存在污染隐患

虽然在杨集乡建设了垃圾处理场,对县城和附近村组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是边远乡镇由于距离较远,难以运输到垃圾处理场,基本上是乱堆乱倒,存在土壤污染隐患,因而亟需建设垃圾处理场。

3 对策

3.1 加强领导,进一步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应充分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对工业企业、养殖企业、矿山企业污染的监管,加大土壤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6]。

3.2 严格管理,预防为主,坚决控制重污染项目建设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十五小土”等重污染项目坚决予以否决,从源头上坚决控制重污染项目建设,防止土壤污染发生。

3.3 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监测体系,调查土壤污染情况,积极争取防治项目

土壤监测是摸清土壤污染的基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购置监测设备,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监测体系,不断提高监测水平,尽快对全县土壤污染进行普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积极争取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抓住机遇,创造条件,规划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减少生活污染,切实解决辖区内土壤污染问题。

3.4 树立生态循环理念,化害为利,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大力推行秸秆饲料的使用,发展牛羊等食草型动物养殖,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对农牧业生产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农业生产面积规划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养殖场,严禁养殖场存栏量超过土地消纳能力,同时配套建设沼气发酵设施,用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液、沼渣肥田,实现种养结合,废物循环利用,大力开展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改善农产品品质。

4 参考文献

[1] 张东,徐,陈斌,等.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处理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2(2):223-227

[2] 熊严君.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8):294-295,297.

篇5

[关键词] 江苏;垃圾发电;全面预算管理

[作者简介] 张建民,江苏天楹环保能源股份公司,江苏 海安,22660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12-0023-0007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是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日趋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城镇环境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同时,部分处理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污染隐患,影响城镇环境和社会稳定。垃圾焚烧发电作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是一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生行业。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与常规火力发电工程不同,常规火电以“稳发、满发”为目标,而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则是围绕更好地处理垃圾、防治二次污染为主要宗旨。因此,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运营呈现如下特点: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根本目标。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需求,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该产业“保本微利”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要使这样的造福子孙后代的产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切实提高和改善自身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笔者作为较早进入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实践,认为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较其他类型发电企业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同时具有更加紧迫的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江苏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特点

近年来,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的要求,按照城乡统筹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划思路,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垃圾管理模式,已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卫生填埋、堆肥以及焚烧处理三种典型垃圾处理技术中,焚烧处理技术以其最优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在江苏省中心城市及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江苏省自2003年4月开始建设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以来,积极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BOO(Build-Own-

Operate)等建设模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进程,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短短几年时间,江苏省已建成投运19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规模超过2万吨,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607.7万吨,累计实现上网电量78.7亿千瓦时。目前,江苏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规模和水平都居于全国前列,多项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欧盟标准,江苏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根据江苏省已运行项目的运行情况统计分析,在项目投运初期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主要是因为运行人员对系统设备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处于探索期;同时系统设备与当地垃圾品质有一个适应性的磨合期,没有达到最佳运营状态,导致相关经济指标不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陆续投运的大部分项目在投产初期基本处于微亏状态。

1. 发电、供热为辅。生活垃圾发电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均以日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标定而非以装机规模。发电、供热只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余热利用的两种形式,垃圾处理量及其热值决定了机组的规模及发电量,即其运行方式为“机跟炉”:多少垃圾、多少热值,产生多少蒸汽,决定了汽轮发电机组发多少电。江苏省的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机组容量均不大,炉排炉工程机组平均容量为11.85兆瓦/项,循环流化床工程机组平均容量为27兆瓦/项。循环流化床工程采用热电联产机组,实行集中供热。

2. 厂用电率高。厂用电率是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焚烧处理生产线以及烟气处理、灰渣处理和渗滤液处理等环保环节用电负荷总量较大,而其发电能力并不大,导致厂用电率高。已运行项目厂用电率:炉排炉项目厂用电率为17%~27%,循环流化床项目厂用电率为12%~25%,而常规火电厂用电率一般只有7%左右。厂用率较高,决定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水平,也就决定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电费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3. 投资较大。常规火力发电工程以每千瓦装机容量的单位投资作为依据,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以吨垃圾处理能力的单位投资为依据。从江苏省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中,不难看出:炉排炉工程平均吨垃圾投资为42.02万元,其中进口炉排炉工程达到47.4万元,国产炉排炉工程为39.1万元,比进口机组投资节约20%左右;循环流化床工程平均吨垃圾投资为26.3万元。江苏省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平均投资处于全国中上水平,处于合理的投资区间,这主要得益于江苏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起步于2000年之后,避开了核心技术设备依赖引进的高峰期。一来设备国产化水平提高较快,二来通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使工程建设成本日趋合理,从长远看,焚烧炉投资走势持续降低,环保设施投资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将有所增加,综合分析,工程投资尚有下降空间。由于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是环保型公用设施工程,在治污的同时严格控制烟气、渗滤液、飞灰、炉渣及恶臭等二次污染,尤其随着国家对环保指标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项目的环保设施投入将加大,一般环保设施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高达15%~20%。较好的环保设施投入确保了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贯彻。

4. 固定成本较高。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成本主要由折旧、摊销费、财务费、修理费和环保药剂材料费等构成。垃圾焚烧炉排炉工程的折旧及摊销费占发电成本的40%,财务费用占发电成本的20%,共占发电成本的60%左右。工程的建设投资对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也是工程建设中最需要合理控制的关键点之一,也就决定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因为处理的对象较为特殊,导致运行阶段设备、部件修理费占发电成本的19%。合理选择优质设备、部件,综合建设成本与运行成本动态平衡,是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均需合理控制的关键点之一。发电成本中材料费占6%左右,包括渗滤液处理、飞灰固化处理、脱酸系统石灰和活性炭等材料费用。这些是确保工程达标运营的基本要素,也是必须保障的基本成本。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材料费占发电成本的比重也将随之提高。循环流化床工程因掺煤量的不同,发电成本也不同,受煤价波动影响最大。煤价市场化加大了循环流化床工程成本的不确定性,因此,合理的煤价是循环流化床项目控制成本的最佳措施之一;同时,如何控制掺煤比例、降低辅助燃料消耗量是循环流化床工程技改的方向之一。目前,江苏省的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均处于固定资产折旧、还本付息阶段,吨垃圾处理成本一般在200元/吨。

5. 回收期长。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作为特许经营产业,具有保本微利、长期经营的特征。一般特许经营期均在25~30年之间,回收期一般在10~12年。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作为一个环保工程、一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环境效益是其生存的根本,保本微利是其贡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政策配套和政府的扶持是保证其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之一。尽管国家在发电价格上给予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较好的电价政策,但从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成本测算和运营实际分析,工程的发电收入并不能解决垃圾电厂的盈亏平衡及其生存问题,所以政府必须给予适当的垃圾补贴费,保证其保本微利,使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有生存空间。随着监管的要求越来越严,二次污染控制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排放监管体系的完善,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清洁焚烧、二恶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和利用、渗滤液处理、气味控制等进行实时监控。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前,焚烧处理设施的实时监控装置安装率达到100%,其他处理设施达到50%以上。

二、当前江苏省垃圾发电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江苏省主要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往往仅仅实施一般的预算管理模式,并没有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因此会出现一些管理的低效率、非效率现象和问题。

(一)预算指标市场适应性不强、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不紧密

预算管理中,必须贯彻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这是企业预算管理的灵魂和主线。在江苏省内垃圾发电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实践中较为普遍地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 短期的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相适应,预算管理忽视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只重视短期的目标和活动。由于长期目标的缺失或不清晰,使得垃圾发电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被动地围绕短期经营目标,长时间停留在管理的表面与形式上难以推进。

2. 部门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总体预算管理目标不一致,导致部门间工作难以协调,容易发生利害冲突。例如垃圾发电企业在垃圾运输处理、垃圾焚烧以及电力能源管理等各部门和环节的预算目标冲突,可能会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冲击。

3. 阶段性预算管理与年度整体预算管理的不衔接,短期内或许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各期预算衔接性差导致整体预算管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4.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与企业所处外部市场环境和条件不适应,指标的制定上,对市场的调研预测不够,使不少预算指标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适应。预算指标缺乏弹性,市场的应变能力差,进而影响企业整体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行和实施。

(二)预算管理重形式轻内容,存在为预算而预算的现象

预算管理作为衡量垃圾发电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不仅仅是目标和目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存在对预算管理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单位和部门对预算管理的理解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彻底误解了预算管理的本义;有些的单位和部门对如何安排和实施本部门预算尚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是把预算管理作为“制度上框”即可。

(三)预算管理编制方法简单化,与垃圾发电企业发展实践相脱节

目前江苏垃圾发电企业预算编制中通常以前三年平均数作为预算值,过于简单又缺乏说服力,没有认真地对企业的未来活动及其影响作适度评估。由于预算指标值缺乏客观性,因此难以成为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基准。同时预算编制方法采用一般通过增量或减量编制方法[1],虽然预算编制中留有进一步讨价还价的空间,但其编制方法仍缺乏整体性。西方国家同类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通常会根据垃圾发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采用的一些行而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等,我国企业未能做到对其预算管理等软件方式知识的学习和借鉴。

(四)企业预算编制标准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客观公正性

江苏垃圾发电企业企业预算编制一般通过自下而上的申报,自上而下的审核的调整机制,其间多次反复循环,这样做带来两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一,同一部门在不同预算时期活动变化较大时,预算指标缺乏可比性。由此还会引起管理较差的部门,因预算指标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另一些部门由于预算指标过紧,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其二,因管理理念、方法的不同,同一活动在不同部门的历史指标值相差较大,进而导致基于历史数据和过去活动为基础的预算,使预算失去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尤其是可控费用编制方面,更易使预算流于形式。

(五)企业预算编制缺乏整合思想,将总预算管理误作为完全财务行为

预算管理是在财务收支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一个总体性的综合性的体系,它涉及企业的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但江苏垃圾发电企业中,许多人误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完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尽管预算的价值形式表现为财务预算,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独自确定和左右的。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尽管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收支预算,但没有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面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公司员工是预算的编制者、执行者、参与者,是预算工作的主体,预算编制、执行中,各职能部门如果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预算过程中一些团体为自身利益会阻碍预算的实施,有意低估本部门收入、高估费用。同时由于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同,部门负责人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的不同,预算管理编制、实施在有些部门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影响整个公司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部门间条块分割,缺乏分工协作精神,相互融合的工作氛围。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发电企业因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和预算相关负责人员,导致预算工作难以深入。

(六)预算考核奖惩未明确到位,激励和处罚力度不够

考核奖惩是预算控制和管理长期发挥作用和实现有效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奖励制度会引导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改善管理绩效。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江苏省垃圾发电企业在实施奖惩考核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和不利方面:

1. 对责任部门、责任人进行考核奖惩时,考核方常常掺杂过多个人感情,而被考核方往往强调过多的客观因素,极力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进而导致使考核失去应有的客观公正性。

2. 有时企业在预算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下,以种种理由调整考核指标,损害被考核方利益。甚至还有一些垃圾发电企业中考核方抛开考核奖惩措施,进行人为调节,严重挫伤被考核方利益

3. 部分垃圾发电企业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认为对费用实施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能通过预算控制费用,以便费用支出不超过预算,造成内部管理部门为了节约费用。这样的预算考核模式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区,并助长企业管理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部分被预算执行削减一些必要活动,减少工作,多得奖励,消极怠工的现象,与公司实施预算管理控制目的相违背。

(七)预算控制力较强,配套管理制度间无法顺利对接

1. 资本性支出预算亟待加强。资本支出预算的问题不是纯粹的财务问题,要用发展的态度和用经济效益的观点来处理。现金预算控制不力,亟须加强。直接税的结果是导致资金需求变化较大,财务利息收入明显减少。

2. 配套的管理制度与预算管理制度还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合同管理、工程规范化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物资采购与储备、业务评估与考核等制度和要求。预算调整中主要月度现金预算不能按规定的程序处理。

三、垃圾焚烧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与思路分析

为了弥补和纠正一般预算管理所导致的不足,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只有严格控制自己的运营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经营活动秩序和运作机制,以分析、预测和决策为基础,通过预算、执行、分析、监督考核等实践活动,促进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在此,笔者就如何建立一套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量身定制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模式

1.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殊性

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有其独特性,它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它的主要产品——电力,无法储存,即产、供、销均是同时完成。因此,在它的生产核算中不存在产成品和在产品核算,核算的对象就集中在利润、成本部分。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核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投资大,还本付息的压力大,这就需要有一个全面完整有效的预算管理系统来合理使用这些资金,以达到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2.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全面预算包括生产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三个层次,并且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项预算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可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简要概括如下图所示:

3. 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

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预算管理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责任层次与责任界限的明晰性。事实证明,预算管理权力机构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对预算执行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其职责。一般来说,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内审部门、综合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2)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可以设在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事务。

(3)设置运营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垃圾进厂量、发电量的预测和维修工作计划制定,可以设在企业生产部门。

(4)设置业绩考核委员会,负责业绩考核和制定、实施奖惩制度,可以设在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

(5)企业的内审部门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鉴证作用。

(6)财务部在预算编制之前要制定资金分配和现金控制制度。

4. 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序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执行程序如下图所示:

5.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程序的要点

(1)预算管理委员会将批准的预算分别下达到财务部作为结算和核定财务收支的依据,下达到二级单位(部门)作为经营活动的依据,下达到考核委员会作为业绩评价和实施奖惩制度的依据,下达到审计部作为预算审计的依据。

(2)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会计核算的有关数据,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3)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传递给审计部、审计部对公司本部和二级核算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4)考核委员会根据审计部出具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和非预算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制定奖惩草案。

(5)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和兑现奖惩方案。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的编制

1. 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整体预算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即预算期连续不断,总保持12个月,每过去一个季度则根据新的情况修订下一个季度的预算,如此往复,不断滚动。滚动预算保持了预算的完整性、持续性,可以从动态预算中把握企业的未来。

对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来说,固定成本在垃圾焚烧处理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由于运营成本决定了环保指标达标排放,属于典型的变动成本。因此,运营成本预算可以采用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即运营成本预算随着垃圾焚烧处理量的变化而变化。采用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增加了预算的适应性,避免了由于垃圾焚烧处理量的变化而对预算做频繁的修改。另外,弹性预算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靠的基础上。

管理费用的预算以及车间(部门)二级单位中费用中心的预算可以采用零基预算,即每年的费用预算都是以零为出发点编制预算,而把历史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预算编制中所包含的各项子预算构成及内容如表1所示。

四、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有关预算管理制度

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光有一套空壳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在结合自己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制定一整套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预算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日常预算的编制、流程、上报审批、执行、分析、监督、考核等具体实施过程予以明确,同时应对预算管理的实施细则、议事规则均加以明确。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行的、操作体系。

(二)预算管理项目分级归口管理

由于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涉及范围较广,管理内容较多,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预算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来进行所有过程的管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机构设置情况,结合企业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起作用,将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以至车间班组。生产车间主要负责生产费用各项指标的预算、控制、分析;管理部门则根据各部门分工职责不同,对企业的管理费用进行分工归级管理,比如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和综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将成本费用中涉及到内部综合管理和对外业务招待费用等明细项目划分至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对这些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而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则负责上传下达,将预算管理中一级预算项目进行分解,下达至各部门,然后将各部门执行情况和意见反馈给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作最终评价和最终决策。在进行指标分解时,还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留有余地,避免预算过紧,松紧有度。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一个重要变量,将其报酬与行为效果挂钩,把经营者的酬劳所得与企业的效益结合起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可通过资产经营责任制、内部费用承包兑现奖励等一系列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资产经营责任制是将经营者报酬与企业资产状况相结合,通过对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的评价来评定企业经营者的报酬所得。这样就要求经营者必须具有长远眼光,以长短期目标并重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基础,考虑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避免出现短期行为。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出企业资产经营指标预计可达到的标准,以此标准来确定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基数;然后根据预算目标结合预算中的变动情况确定资产经营指标可浮动的范围,据此来确定企业经营者报酬的浮动范围。

内部费用承包制是将企业部门归口管理的可控性成本费用进行承包,采取节约嘉奖、超支自付的原则,将承包单位的实际经济利益与承包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结果挂钩,以促使成本控制达到最佳状态。各部门在自身承包费用的基础上,还可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由此将企业每个人的经济利益都与企业整体预算目标相联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对没有实现预算目标而负有直接责任的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从而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四)全面评估与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对预算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有利还是不利,都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预算管理中的强项和弱项,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在充分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必须对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进行考核,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以便进行奖惩。

业绩考核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补充机构,应参与到企业预算评估与考核的全过程中。在评估与考核预算实施情况时,应注重实质,而不能只看表象。一方面要看工作量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工作质量,否则便失去了评估考核的真正意义。

(五)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的一部分。对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来说,由于预算管理涉及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其每一个环节便相应成为内控制度的节点,严肃预算管理,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序流动与严格内控制度,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规范、有序、高效地运行,这两个目标在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都得到了统一。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明确界定各项业务流程及各部门职责权限。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员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发生,哪些行为不可以发生,该项行为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与其向上关联的行为与下关下关联的行为,以及非预期事项发生时,如何保持沟通等。这样,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可以同时由该信息系统自动实现。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应参与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发挥内部监控作用。通过对预算结果的审计,可以判断预算结果是否真正符合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了管理层的需要,从而可以防止腐败的产生。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在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中的运用,还涉及到许多方面。诸如确定一套完整的经营绩效的评价考核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如何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相结合,确立符合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的激励引导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在此,本文不赘述。总而言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辅以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机制,从而达到真正有效地控制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管理,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晓兰.论企业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2]黄萍.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2,(6).

[3]赵仲杰.新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与操作[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董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探析[J].时代金融,2010,(7).

篇6

【摘要】5S起源于日本,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S”是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简称为“5S”。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这是日本企业一种独特的管理办法。所以,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关键词】急诊抢救5S活动工作效率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危、重病人较多,抢救任务繁重,直接反映了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也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3]。2009年11月,借我院急诊门诊楼落成搬迁之际,我们将“5S活动”引入急诊危重抢救室(即红区)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根据5S的5大步骤将体会介绍如下。

一 实施方法

1、 组织阶段(1) 经过科室会议,成立红区5S活动推行小组。(2)制定开展5S活动目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护理管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提出“告别昨日,塑造急诊新形象”的口号。(3)开展5S培训,通过专题会议学习,实际案例演示,小组讨论,制定5S学习手册,全员重视,积极参与。

2、 计划阶段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工作计划,全员积极讨论,畅所欲言,自由谈论急诊科红区现存问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制定详细的5S推行计划。

3、 实施阶段

3.1 整理

(1)含义:将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开处理

(2)目的:1.增加工作场所面积,现场无杂物,提高工作效率;2.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护理质量;3.消除药品混放、过期、缺失等不安全隐患;4.保证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提高抢救的效率。

(3)方法 将各处物品整理分类:(1)不需要的东西坚决清理出工作场所;(2)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合理安排其放置位置[4];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如各种插管包、深静脉穿刺包、做到目视化放置。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置于隐蔽处。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1]。

因本科室红区为改造后新环境,已经定义好该区域做为抢救室的功能,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空间、功能、流程的设计。

3.2 整顿

(1)含义 将整理后的物品分门别类的放置。

(2)目的1.物品妥善固定放置,使工作场所井然有序;2.减少抢救室的忙乱;3.取用物品方便,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3)方法 根据工作流程,规范放置各物品:1.物品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减少寻找的时间,将常用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包、深静脉穿刺包等悬挂摆放,一目了然。2.设置多功能组合柜,将抢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抢救车,推车,以及一次性医用物品等整合保存,合理利用空间。3.用汽车停靠器,定位抢救床的位置,并在其周围地面标注:呼吸、循环、指挥、记录等相关抢救人员的定位图;4.各种现场物品采用颜色管理法,制作小标签,用不同颜色标名物品名称,明确标识;5.对红区所有物品定人、定班点交管理,如抢救药品固定放置,品定点放置并专人保管,所有物品都有效期管理,避免出现过期。

3.3 清扫

(1)含义定期清扫,确保工作场所卫生整洁。

(2)目的 1.改善红区工作环境;2.清扫仪器设备,延长使用年限,有效节约资源;3.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3) 方法1.划分清扫的责任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负责区域,严格按时按计划清扫;2.管理好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3.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证仪器设备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3.4 清洁

(1)含义 通过制度化和检查巩固上述3S.

(2)目的(1)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方便抢救病人,提升医院形象;(2)使每位护理人员养成保持整洁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3)方法1.各小组成员从自身做起,养成保持干净整洁的习惯;2.保持工作场所各物品清洁;3.做好抢救室地面及空气的消毒工作;4.制定严格的制度,并且不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3.5 素养

(1)含义 人人按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2)目的1.培养护理人员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习惯、敬业精神、慎独精神、遵章守纪方面的素质[5],培养高素质的急诊护理团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2.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急诊服务质量。

(3)方法1.利用晨会加强对各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学习急诊科各规章制度,提升大家的品质,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2.开展红牌作战计划,利用5S活动园地及展板等及时反馈并督促个人行为;3.培养与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素质。

二、 结果

1 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抢救的效率。提升了医院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干净整洁的环境给病人带来舒适的就诊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力。

2 丰富了护理人员的修养,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抢救的能力,保证急诊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3 完善了护理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6]。“5S活动”的推行,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 讨论

急诊科因为集中了大量的急、危、重症病人,整洁畅通的急救环境、护理人员良好的自身素质、抢救时动作的迅速敏捷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二年“5S活动”的推行,急诊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各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管理工作游刃有余,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我们在为病人提供一流就诊环境、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为我们护理人员本身提供了“人性化”的关怀,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养成了护理人员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工作的成就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 黄元元。5S现场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1:52-53.

[2] 肖智军。5S活动推行实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66

[3]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00.

[4] 吴清香,丁小容,刘远新,等。“五常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现代护理,2005,11(15):1235-1237.

篇7

【关键词】乡镇 环境保护 措施

【分类号】:X832

引言

环境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和子孙后代的大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渊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致使环境污染的趋势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息息相关。如何科学地处理乡镇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是正确合理地处理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探讨了乡镇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一、我国乡镇环境存在的问题

1、农业“白色污染”大量增多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及农膜产生的“白色污染”大量增多,村镇居民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规模化养殖及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也愈加严重。特别是以化学肥料替代有机肥料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增多

我国乡镇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农村工业企业(乡镇工业)的粗放式经营和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农村工业中从事汞制品、砷制品、铝制品、联苯胺等产业,以及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行业,由于技术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管理和各种制度不健全,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直接危害职工健康。

3、乡镇基础设施滞后

这方面突出体现在城市气化率低、热化率低、绿化率低、烟尘控制区发展水平较低,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力度、治理资金投入较低。目前,大多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煤炭,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同时由于集中供暖建设滞后,居民取暖、做饭及餐饮业的耗煤多为直接燃烧,低空排放,大量的由煤炭消耗产生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状况。

4、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产品在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经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这些垃圾还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目前在农村,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这些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二、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措施

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乡镇工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乡镇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观念淡薄。一方面乡镇领导、企业负责人只管经济发展、企业扩张,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不管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另一方面,乡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环境受害者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所以要加强环保教育,尤其要通过一定方式的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可以说,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有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对于乡镇工业而言,由于它们分布在农村,有的企业甚至很偏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控制。因此,需要形成一种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的机制,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来影响乡镇工业治理污染的行为。这一措施的前提是加强环境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所谓环境意识,它是指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然而环境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产生,主要应靠教育和公众的实际行动。提高乡镇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单纯是认识问题,它同乡镇工业同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应在乡镇工业自身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基础上,努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对于农村养殖业污染、农用塑料薄膜污染、农业污水污染等污染严重的领域应尽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对触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但内容过于简单、笼统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细化相关内容,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应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性因素,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固体废物转移事前知情同意程序等相关制度扩及农村地区。地方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必须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工作计划,从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和宣传教育多个层面确保相关立法顺利实施。

3、创新思路,切实做到管理到位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在还处于相对贫困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面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法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广泛宣讲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乡镇要组建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县、乡、村三级环保管理网络,以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到位。农村环境保护具有分散、面广、量小的特点,必须加强管理,积极服务于农村环境保护。农民建房选址定点、畜禽圈舍的布局、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不容忽视的问题,以更好地控制农村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加大地方政府的参与度,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农村环保是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应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将目标转化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环保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首先,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努力探索既符合市场经济法律又适应农村特点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其次,科技领先,切实做到技术到位。农村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源分散不集中,治理难度大,对治理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坚持科技领先的原则,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先进治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运城推广的农村沼气利用技术具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大力发展沼气、风能、太阳能、秸秆气化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第三,协调配合,切实做到参与到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通力协作和配合,积极参与,才能有更大的整体性的收效。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发挥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做到力度到位、措施到位,真正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乡镇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按照生态学思想,合理利用空间,建立科学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新农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国平.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6(8)

篇8

广西乡村清洁条例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乡镇、村屯、农林场。

前款规定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乡村清洁工作应当遵循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多元投入、奖惩结合、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清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乡村清洁设施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乡村清洁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卫生、新闻出版广电、水产畜牧兽医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乡村清洁相关工作。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等乡村清洁活动。

农林场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开展农林场的清洁活动,其他单位负责开展管辖范围内的清洁活动。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维护乡村环境卫生,有权制止、投诉、举报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村清洁监督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及时查处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检查、考核等方式,对乡村清洁工作实施动态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乡村清洁设施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村清洁设施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卫生保洁专用设施、设备。

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村建设沼气池等设施,综合处置乡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

第十条 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对乡村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运行、管护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村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人员对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擅自拆除、擅自关闭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三章 乡村清洁规范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和完善乡村清洁村规民约,将下列事项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

(一)保洁员的雇用、保洁费的筹集和使用;

(二)村民清扫打理自家庭院、房前屋后卫生的行为规范;

(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规范;

(四)维护乡村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规范;

(五)爱护乡村清洁设施的行为规范;

(六)违反乡村清洁村规民约的处理措施。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和村规民约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取保洁费。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本村屯日常卫生保洁。

县级人民政府对乡村日常卫生保洁给予适当补助。

保洁费应当专款专用,其收取和使用应当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村地域面积、居住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在征求村民委员会和村民意见后确定保洁员配备比例;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保洁员配备比例进行平衡。

保洁员由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雇用。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按照约定向保洁员支付劳务报酬,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保洁员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乡村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

(二)生活垃圾收集、分类和清运;

(三)乡村清洁设施的日常维护;

(四)协助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收取保洁费;

(五)乡村清洁的日常宣传教育;

(六)制止、举报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村屯公共区域、庭院卫生整治和公益卫生活动,清理乡村溪流、池塘、沟渠、道路的垃圾、淤泥、粪堆,保持村屯公共区域、庭院整洁卫生。

鼓励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开展经常性乡村清洁活动。

第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乡村环境卫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田间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

(二)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堆存粪便;

(三)在公路、乡村道路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

(四)向沟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直接排放畜禽养殖粪便、污水,丢弃畜禽尸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五)在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烧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六)其他影响乡村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十八条 乡村生活垃圾应当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激励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村设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应当接纳具备转运条件的乡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不具备转运条件的乡村应当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合理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技术就地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

村民应当将建设、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堆放到村民委员会指定的地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非指定地点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

第二十条 乡村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废旧物品收购摊点、旅游景点、商店、餐馆等场所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落实人员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完善和落实防范、灭杀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病媒生物的制度和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乡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推进乡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合理设置村屯内无害化卫生公厕。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乡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工作,安排人员负责管理卫生公厕,定期消毒,保持干净整洁。

村民在新建住房时,应当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依法关闭或者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置设施并正常运转,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散养密集区应当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鼓励和支持畜禽散养户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种植业消纳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的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综合人口分布、污水水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特点,以及乡村现有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等确定乡村生活污水收集模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村落和民居的分布,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或者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设污水处理系统。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和实施乡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划定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和卫生防护规范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连片集中供水;开展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排污口、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排查和清理,消除污染隐患。

禁止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以及从事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保障乡村饮用水安全。

新建、改建、扩建的乡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确保建成后的乡村饮用水工程项目供水水质卫生安全。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清除、处理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无污染农用薄膜,推广生态农业、绿色植保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环境改善,确保农产品安全。

第二十六条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秧盘等,及时清理、回收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品的包装物以及农用薄膜、秧盘等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大力推广机械化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和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成果,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职责负责公路及其用地范围的保洁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及其用地范围的保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航道管理机构负责航道和航道保护范围的保洁工作。

第二十九条 铁路运输企业负责铁路沿线站点、铁路货场以及铁路沿线封闭设施以内区域的保洁工作;未设置封闭设施的,负责铁路用地范围内区域的保洁工作。

第三十条 水工程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职责负责河道水工程、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内的保洁工作。

利用河道、水库进行旅游、餐饮、娱乐、养殖等活动的,由经营管理单位或者个人负责经营管理区域的保洁工作。

前款规定以外的河道,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清洁活动或者指定单位负责保洁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在村屯周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开展植树绿化活动,保护和美化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

第三十二条 实施村屯道路硬化应当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排水、排污沟渠,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金支持的乡村清洁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鼓励通过聘请乡村清洁服务商等方式,为乡村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处理等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服务。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示范奖励等措施,鼓励畜禽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方式转变,扶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及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对染疫畜禽、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尸体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对处理费用、养殖损失给予适当补助。

对乡村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通过采取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农业清洁生产等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和支持乡村清洁技术的科学研究,建立相应的科技推广指导和服务体系,推广先进适用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乡村清洁技术,促进乡村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清洁宣传教育,普及乡村清洁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清洁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加强对乡村清洁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与辖区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签订乡村清洁责任书明确责任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乡村清洁巡查机制,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履行乡村清洁义务。

鼓励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侵占、损坏、擅自拆除、擅自关闭乡村卫生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乡村清洁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恢复原状,对单位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并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下罚款;多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田间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的;

(二)在公共场所、公路、乡村道路堆存粪便的;

(三)在公路、乡村道路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的;

(四)有其他影响乡村环境卫生行为的。

有前款规定的行为,在公路倾倒渣土、垃圾,排放污水,堆放杂物,丢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农业废弃物、畜禽尸体,堆存粪便,晾晒谷物、秸秆等物品,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向沟渠、池塘、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直接排放畜禽养殖粪便、污水,丢弃畜禽尸体,倾倒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五项规定,在人民政府划定的禁烧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在非指定地点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未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置设施并正常运转的,依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以及从事影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自治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工矿区开展乡村清洁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

清洁乡村内容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活动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4个目标,既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全区实行分级包片指导推进,将派出工作队(组)直接进驻1.4353万个建制村,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活动开展,使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好做法常态化,使分级负责、分片包干开展清洁乡村的好经验制度化,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篇9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为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黄河金岸、生态移民、塞上新居建设等规划要求,整合各方面资源,把农村环境整治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着力推行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原则

1.点面结合,示范先行。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在重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村”的同时,在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黄河支流区三个示范区域,优先选择符合各种规划、人口集中、具备实施条件(水、电、路、气、屋等基础设施齐全)、500户以上的连片村庄进行整治,促使新建的集中治污设施服务范围最大化,确保示范效果,建立整治样板。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山川有别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沿黄区域重点抓好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重点抓好垃圾治理,同时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建设、村庄绿化、卫生改厕等工作。

3.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示范项目建设要与国家、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黄河中上游地区水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相符合,服从自治区黄河金岸、生态移民、塞上新居等建设规划要求,并与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示范项目点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要整合各部门新农村建设资金,使得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示范项目区和庄点集中。

4.明确责任,建立机制。充分发挥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明确市、县政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增加配套资金,扩大整治成效。引导农民以投工投劳方式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项目区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污染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农村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二、工作目标

围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建设目标,采取“抓点、带线、促面”的方式,通过2010~2012年3年整治示范项目实施,使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全面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农民环保意识显著提高,示范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

经过整治的示范项目区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农村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率达到100%。

——村庄整洁,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

——生活污水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60%。

——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设施,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率≥70%。

——加快“一池三改”建设,沼气入户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沟、渠、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庭院、庄点绿化美化率达到80%以上。

——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健全完善。

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根据自治区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和相关村庄建设规划,确定沿黄区域、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黄河支流区三个区域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涉及22个市、县(区),约300个集中连片项目区、800个村庄,受益农民110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四、资金安排

示范项目资金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共同承担,2010~2012年3年时间投资10亿元开展示范工作,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5亿元,自治区配套3.5亿元(由自治区财政全部承担)。项目资金分3年安排,其中2010年3.75亿元;2011年3.25亿元;2012年3亿元。

五、实施步骤

2010年制定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总体方案,安排部署各项任务,组织审查各地的具体方案,下达项目投资计划。2011年和2012年,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的年度任务安排,结合我区沿黄城市带、生态移民区、南部山区黄河支流区3个区域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分年度制定全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制定示范项目建设有关政策,协调解决示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对示范区域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并进行考核评估,组织项目的科研、论证、报批、监管及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区各市、县(区)要逐级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要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赢得当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2.建立项目建设目标考核体制。项目建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资金和进度等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全面组织抓好项目实施工作。

(二)制度保障 .

项目实施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和审计核查制等制度,切实做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1.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承担单位要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资金使用等全面负责,全程进行管理。

2.实行招投标制。项目设计、工程监理和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招投标工作应委托具备工程招投标资格的机构,根据项目规模、功能及项目难易程度、技术含量等,择优选定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设计、工程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建设工程中如组织当地群众施工的简单土方等工程,可不进行招标,直接委托乡、镇政府组织实施。

3.实行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单位要依照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做好工程进度、资金和质量控制,规范合同和信息管理。要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工程任务完成后,工程监理单位应当签署意见。未经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不得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实行合同制。项目承担单位要对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施工、审计、测绘、评估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要求,全部开展合同管理,约定标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方式和违约责任等,严格履行合同的内容,约束当事人行为,保护当事人权益,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5.实行公示制。项目区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对项目基本情况采取公示制度,征求群众和社会意见,接受社会监督。项目开工前,必须在各项目区片设立固定公告牌,并通过公众媒体项目基本情况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项目基本情况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总投资、主要建设工程、建设工期、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联系方式和公示时限等。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实施等有异议的,可以向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反映。

6.实行审计核查制。自治区财政厅、环境保护厅要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项目竣工进行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项目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专项核查,出具核查报告。

(三)资金保障

1.落实专项资金。工程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共同承担,并按工程进度予以落实。鼓励市、县(区)增加配套资金,扩大项目成效。

2.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资金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更不得超预算开支。要注重发挥当地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要依法查处。

3.实行联签审批制度。项目资金坚持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施工费直接支付到施工单位和农户,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账、集中支付。通过招投标由施工企业施工的,由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等审核、复核后财政部门统一支付。对村民施工的,由各村负责人会同村民代表、监理单位、项目办现场勘验,四方共同签字,确认完成工程量,项目办审核后由财政部门统一支付。

(四)技术保障

1.成立项目专家技术咨询和验收组。自治区组织成立由相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技术专家组,主要负责解决项目区内实施的技术问题,编制规划方案,制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指导示范建设工作,实现质量、投资、工期控制目标,参与项目工程的各级验收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各市、县(区)参与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培训,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服务部门的优势,联合各类技术部门力量,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工程项目实施特性,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各项目区采取“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方案编制方式,科学编制符合实际,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有序实施。

3.建立项目建设动态监管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项目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涉及面广、要建立项目建设动态监管体系,为项目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确保项目建设发挥应有的功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营管护中,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开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确保集中连片村庄整治效果,实现项目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4.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项目建设规模较大,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追踪问效,确保项目功效及时充分发挥。

篇10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市政园林基础设施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市政设施方面,完成永宁西路、罗东南街路面维修工程、状元文化桥接坡工程和海滨牛桥改建工程验收、决算报审工作,修复状元片、永中片人行道彩砖1800余平方,更换各类窨井1*套,更新泵站设备5套,疏通四纵四横、状元片区排污管网共12600米,排放污水1300万吨。建立局管15条道路桥梁的“一桥一卡”档案,审批开挖手续25件,计2010m2,占道手续17件,计1270m2。加大夜间管理巡查力度,共出动管理人员550多人次,维修工作人员1200多人次,路灯高空作业车240余次,修复路灯3031盏次,更换交流接触器2个,更新配电箱2座,灯罩6套,更换电缆1384米,新建海滨街、永康路、度山村、宁村路灯217盏,全区路灯亮灯率保持在95%以上。园林绿化方面,及时将绿地建设任务分解到镇、街道和相关指挥部,全年新增绿地10公顷,主要有河泥荡文化公园三期绿化工程、*行政中心绿化、沙城工业园区绿化、温瑞塘河*沿线驳坎绿化以及村级小公园等。对直属管理的20多公顷城市绿地开展了全线综合养护,做好整型修剪、清理杂草、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补植灌木2万多株、行道树500多株,摆置时令花卉,设置立体花坛园林小品,摆花15万多盆。完成“机场路景观绿化”等项目地块供地手续的办理工作。召开了全区绿化联络员工作会议,对全区绿地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向各镇、街道通报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工作。配合执法部门查处侵占、违章开口绿化带、私自修剪行道树等违章行为17起,纠正90多起。环卫管理方面,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建立了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将135条约358万平方米的主要道路推向市场化运作,其中7个镇(街道)共3个标段(约240万平方)已于6月16日正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清扫保洁、镇(街道)收集、区转运处置”三级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运行机制。牵头成立环境卫生考核联席协调小组,制订了《*区城区道路保洁分类管理办法》、《*区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和《*区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完善通报制、排名制和奖惩制等管理机制,建立起区级对镇(街道)、镇(街道)对村(居)和保洁公司的两级监管考评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有效举措,城乡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区的环卫管理模式也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在10月份于我区召开的全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现场会上,受到了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一年来,全区共清理建筑垃圾30万吨,生活垃圾15.5万吨,清理粪便8.2万吨。市容管理方面,严把户外广告和洗车场(点)审批关口,对于经现场勘查不符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对于设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要求限期整改,努力提高我区户外广告的设置品位和档次。同时与行政执法分局建立直线联系批传制度,将审批后的档案及时传与执法分局,由执法分局根据审批档案加强我区户外广告的巡查、执法工作,及时拆除违章户外广告。一年来,办理审批手续189件:其中大型户外广告81件,计7891.07m2;店招广告42件,计1501.19m2;永强大道灯箱42件,计254个;大炮4件,计1442.5m2;中炮7件,计776.25m2;广告旗2件,计10000张1200m2;立式灯箱2件,计26.4m2。办理洗车场(点)审批2件,年审7件。

(二)为民办实事活动取得新成效。一是民生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我局把民生工程项目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协调联系和督查力度,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建成垃圾坞580余座,永兴、灵昆、沙城大郎桥垃圾中转站建成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瑶瑶垃圾中转站正在设备安装,农业示范区中转站正在建设中,沙城镇工业园区中转站完成地面基础工程,状元镇三郎桥中转站即将完成立项。配置垃圾果壳箱5680个,购置三轮保洁车80辆。验收生态公厕10座,新建10座,现4座已进场施工,4座完成招投标,2座准备招投标。二是优质服务进社区活动。今年我局在去年活动的基础上又开展以“创服务品牌、建满意单位”为主题的优质服务进社区活动。活动从10月开始到12月结束,分调查摸底、组织实施、总结提高三个阶段,采取市、区两级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工作合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找准基层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10月28日,在状元龙腾社区召开意见征询会,梳理了社区当前在绿化养护、排水排污及路灯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根据轻重缓急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社区服务项目15个,精心制订优质服务进社区工作计划,根据职能分解落实,明确服务事项的责任分工,明确落实时限,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全力攻坚,力争年内全部完成。

(三)各类专项整治取得新进展。一是做好温瑞塘河整治。成立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塘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市政园林系统塘河综合整治动员会,利用自身优势,设置户外公益宣传广告,营造“全民治河”良好氛围。建成塘河沿线垃圾坞120座,公厕3座。积极参与区温瑞塘河清脏治乱大会战启动仪式,配合团区委做好青年志愿者温瑞塘河清脏治乱统一行动出行仪式,派出环卫工人和车辆清运垃圾300多吨。指导各镇(街道)做好沿河垃圾清运工作。同时,我局把塘河整治与文明创建相结合,组织人员、车辆,赴沙城镇开展沿河垃圾大清理活动。二是开展垃圾死角集中整治月、突击周、清扫日等专项整治。为改善村居环境卫生质量,专门开展了“垃圾死角集中整治月”和“村村清洁”活动,安排清扫力量帮助镇(街道)、村对卫生死角、存积垃圾进行清理整治。为迎接全市环境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我区的召开,开展了“五项”专项整治突击周、清扫日和垃圾死角限期整治活动,共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车辆5000多车次,清理死角垃圾1630吨。三是配合开展文明示范街路整治。统一店招、广告设置标准,建立审批快速通道,对精品街的道路开挖、广告设置优先予以审批,并免除办理手续费。四是配合做好龙华村整治。完成了龙华村绿化改造工程,并于11月份通过验收。

(四)安全生产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建设“平安*”、“和谐*”战略任务,结合市政园林行业特点,突出重点,努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落实安全责任。专门组织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会议,与各科室(大队、处)和相关市政园林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强化安全培训。加强对局属单位及市政园林企业的宣传教育,邀请交警三大队警官,开展了环卫系统车队驾驶员安全行车知识培训。全年全系统参加各类安全培训100多人次,市政园林系统管理和从业人员持岗上岗率达到98%,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开展安全检查。结合“隐患治理年”、“一禁三排查”、“安全生产月”、“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等活动,强化奥运期间应急值守工作,开展了道路、户外广告设置安全专项整治和外地进温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企业专项检查。四是做好防汛抗台工作。修编防汛预案,完善防汛抗台物资,充实防汛抢险应急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管网疏通、广告加固、道路路灯检查等防护工作,确保市政设施功能正常运转和市民生活稳定。

(五)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认真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局党级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动创新、再破难题”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保证了主题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期间,走访了全区10个乡镇(街道)环卫所和灵昆九村、王相村、沙城七二村、七五村等16个村,并撰写了《*区环境卫生现状分析和对策》创业创新建议书,为我区城乡环境卫生良性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落实整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项工作。二是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严格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夜学习平台,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同时,积极派员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制订出台早会制度、队伍状况分析制度和政务信息奖励办法,全年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80余条,超额完成市市政园林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加大对公务车辆使用、工作纪律情况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当场纠正、责令整改、通报批评,保证了我局机关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人员高昂的精神状态,树立起市政园林队伍良好形象。三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加强廉政宣传教育,邀请区检察院同志为全体干部职工举办了预防职务犯罪法制讲座。制订出台了《*区市政园林管理局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市政园林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局纪检部门全程参与了市政园林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问题。同时,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机关公务用车定点“阳光维修”制度,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工作,确保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周末文明创建日”、“扶贫帮困”等系列创建活动,召开了*区庆祝“浙江省第十二个环卫工人节”表彰大会,全区环卫系统7个单位获得环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32名个人被评为区级优秀美容师,2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美容师,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美容师。全年组织慰问环卫工人活动4次,共1500多人。重视提案、议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提案、议案10件。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市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在横向结构上,由于涉及我区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责移交不清的情况,如市政园林部门与建设部门以及各指挥部之间的部分职责(燃气、公交、供水、排污管网建设)移交不清,导致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工作衔接不上,引起纵向管理的脱节。

2、城市管理中存在建管脱节的问题。在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用事业工程的建设中,区市政园林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很少参与项目设计审定、工程报建、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定额审查、竣工验收,造成了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如在排污管网方面,由于在工程移交时,移交的资料不全,给后续管理、维护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