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10 18: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篇1

惟有高质量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在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阶段尤其如此。因此,必须确立新型的质量观,从而在高职教育的适应性、整体性、本位化和特色化上建立21世纪质量观,充分发挥高职在经济发展中的前导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前导作用

1提升高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质量是关键

1-1经济快速发展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和《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既是高职发展的新机遇,又是对高职能力和质量的考验和检验。

1-2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职教育质量。

1-2-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的。但一些高职在人才类型和层次上定位不准,多数偏高,也有偏低。往往忽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不会把行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目标,造成需求与教育的脱节。

1-2-2课程模式缺少突破

我国教育领导部门虽然在引进国外一些典型的高职非学科课程范型如“双元制”、CBE、 MES等作了许多努力,但这些在德国、加拿大等成功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很难全面实施。高职教育基本上还是学科教育的框架,仅仅在此基础上修修改改,鲜有实质性突破。

1-2-3实践仍是薄弱环节

一是实践教学的设施资源、课程设计都未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二是忽视劳动过程的组织和方法,使实践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受到影响。

1-2-4教学内容跟不上需求

至少有一部分教学只是在维护本门课程所在学科的系统性,教学方式单一、陈旧、落后,不能反映行业现行的主流技术,使学生感到学了无用。

1-2-5盲目设置“热门”专业

有些高职脱离行业背景,照搬照抄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导致学生找不到就业出路,行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供需错位。

1-3高质量才能求生存求发展确保高职应有的地位的作用

高职院校尽管在校生众多、约占高教学生总数近一半,但地位不高,作用也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观念落后:社会对高职的认同度较低,鄙薄技术劳动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如政策不完善:象招生放最后一批录取,没有国家经费补贴等,如理论研究滞后,缺少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职教学设计和理论等。前有普通本科高校的堵截,后有成人高校与民办院校的围追,高职要生存要发展,惟有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1-3-1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时,质量更受到关注。

我国目前正处在向大众化过渡的阶段,连续扩招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人们又普遍担心扩招后的教育质量滑坡。近两年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名校情结”越来越严重,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水平急剧下滑,都说明高教尤其是高职的教育质量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各方面空前的瞩目。

1-3-2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抬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全社会关注高教尤其是高职的教育质量问题理由是非常充分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和设备的更新、科技含量提升,其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也必然对工业化时代初期形成的教育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质量标准等提出挑战。这一系列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人才规格错位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剧烈竞争,不仅使校长和教师重新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教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1-3-3与国际接轨暴露国内外教育质量的差距

在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滑的背景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成者即“海归”,却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重要工作岗位。去除实际上已经日渐淡薄的“崇洋迷外”,实质上是反映了市场和社会对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认可,也是对我国和发达国家教育质量还存在差距的事实承认。

2确立新型质量观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

2-1 21世纪高职教育的质量概念

短缺经济时代的产品质量概念是“合格”,但当市场变成供过于求后,合格产品并不一定都能成为商品。21世纪的价值期望是本质上完美、经济上买得起,功能则由使用者来决定,质量的概念是“用户满意”。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如果20世纪教育的质量主要是指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则21世纪主要考核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否则将形成对社会的“无效供给”。

2-2建立21世纪高职教育新型质量观

大众化阶段的高职教育质量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质量标准来衡量,高职教育的质量也不简单等同于教学质量,而是涉及高职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和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因此,高职教育新型质量观必须基于以下这些观念:

2-2-1高职教育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就在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需要,其价值就可能得不到行业的承认。高职应该而且必须从本系统的实际需求中找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促进专业课程的更新发展。

2-2-2高职教育的整体性

高职教育的质量既表现在教育的结果即学生素质,又表现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只有这些因素各自具有质量并且相互配置合理有效,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

2-2-3高职教育的本位化

高职教育的质量不能用普通高教的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和评价,而要突出以培养能力、即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特征,树立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2-2-4高职教育的特色化

特色就是创新。有特色,才有质量,才有水平,才有生命力。高职的教育既要有本行业的优势,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又要在教育体制、运行机制、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探索出具有行业特色的新路。

2-2-5高职教育的国际化

高职不但要与时俱进,还要有意识地参与国际性的合作和竞争。有条件的可以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种“试验田”,办“根据地”,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就业能力”,逐步得到多数国家用人单位的认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教育接轨,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3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要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须基于高职的特点。特点之一是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要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特点之二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薄弱更加明显。特点之三是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只有清醒认识这些特点,才能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现阶段,应有以下四项。

3-1培养目标

社会已有的共识是培养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的是:工业时代产业大军技术和素质要求是以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但当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后,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企业的“高级蓝领工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产业大军。这是高职的培养目标,这一认识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基础。

3-2专业课程

高职教育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我国本工化、地方化、行业化的非学科课程范型决定的课程模式。

3-3科目课程

科目课程现状是思路模糊、方向不明。或者畸高,偏向理论科研;或者畸低,还在抄用旧中专的课程。科目课程改革应该是 “学以致用:紧贴需求办教育,适应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以能力为主线,理论够用,实训加强。” 为设计原则,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概念”的程序编写教材。

技术掌握必须通过训练,实训不同于实验,不一定依附于理论课程,这就意味着实训本身要构成课程,编写实训教材是具有创新性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任务。

3-4产学研三结合

产学研三结合教学可以看作实施高职教育的必然规律,高职毕业生的质量如何,很重要的是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因此,必须实质性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真正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学生,实现两者的互动双赢。

3-5 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现代职业活动中,非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已大于专业的作用,这显示了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和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就是面对一种职业,学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技术并使之娴熟,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这个误区会导致毕业生只有专门技术,人文素养可能低下以及职业素质没有物化到学生的人格中。

高职教育更应注重教育“传授、养成”功能的特性,不仅开好德育、人文课程,更要在专业教学、职业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对高职教育而言,综合职业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一,包含在课程设计之中,确定知能目标和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其二,渗透于专业课程中,使学生既会“做事”又能“做人”;其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其四,建设良好氛围的校园环境,给学生以熏陶和教化,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王孙禹,袁本涛。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9,(8).

[2] 李志宏等。优化结构 注重质量 推动高职教育再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篇2

为着重探索信息技术环境较差的农村贫困地区如何通过理论、模式、方法的创新来实现“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2004年6月,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国家“农远工程”试点县)教育局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局签订了“大幅度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验”的项目协议。

首批参加跨越式课题的学校共7所:包括5所小学和1所中学的农村试验区。通过历时六年多的实践探索,课题取得了显著效果,并探索出一套可以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为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从而使更大范围的丰宁农村孩子受益,在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积极推动下,于2008年9月和2009年9月,分两次将课题学校从6所扩展到11所,又从11所扩展到32所,几乎遍及全县各个区域。共有试验班110个,试验教师127人,参与试验的学生4 535人。小学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二全部在非网络环境下进行试验,中学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试验。①

本试验项目通过对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经验进行探索、总结和提炼,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丰宁发展规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的“丰宁”发展模式。让高质量、高效率成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标志,使农村校(或薄弱校)的孩子也享受到和城里名校(或强势校)学生一样的良好教育,从而切试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丰宁试验区课题经验总结如下。

一、聚焦小学主科(语文和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和中心都放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上,放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是丰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也是多年来丰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方向。特色均衡是从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特色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特色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为核心探索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新理念。特色均衡理念指导下的区域义务教育倡导突出自身优势打造品牌效应,使学科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课程建设等教学特色凸显出来,在特色中找均衡,在均衡中寻特色,最终将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上。

二、区域内联片教研

在2009年9月课题试验学校达到24所这一相当规模时,为了促进试验区内各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有效整合试验教师教研资源和课题指导力量,以便在片区更大范围内实现教师的同伴互助、扩大区域片区内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课题组和县教育局协作对24所试验学校实施了多次的联片教研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研模式。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同课异构,准备高质量的示范课。每次联片教研之前,课题组都会选定某一片区中的1~2位教师准备示范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所有参加该片区教研的教师都会针对该课进行同课异构,通过QQ或邮箱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共享出来供全片区内的教师参考。课题组组织整理这些教学设计方案并指导1~2位教师按照这些方案进行备课。

片区教研,以听课和议课为主要活动形式。课题组成员和该片区的所有教师听示范课并对示范课进行评议。评议的主要目的不是对该示范课提出不足和修改意见,而是所有参加议课的教师都要说出从这堂示范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这堂课与自己准备的课的异同。这样的片区教研打破了教师之间由于人际关系的原因对议课的表面应付,也更加注重教师学科知识的增长与构建,为教师找到一种快速共享知识、抓住关键知识、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或困惑的新途径。

独立上课并改课。片区教研结束之后,片区内的所有教师都按照教研时的上课思路将示范课的内容在本学校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进行试上,并将试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在QQ群中或通过群邮件共享。

总结反思。在联片教研活动结束后,各与会教师需要结合本次活动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或反思,例如结合观摩课例进行自我剖析、反思收获以及如何自我改进等,并将反思发表在QQ群论坛上,教师之间互相阅读并可做出点评。

三、跨区交流

为开阔丰宁试验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路,使试验教师能较快地理解跨越式发展的相关理念,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有进一步的认识,让课题进展进入快车道,课题组在丰宁区组织了多次跨区交流与研讨的活动。2004年至今,课题组组织丰宁区试验教师及领导参与了跨越式课题暑期研讨会、北方区教学交流研讨会、基于农远工程的农村课堂教学研究现场研讨会、宁夏永宁参观交流活动等多项活动。通过这类与教育研究专家、其他试验校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跨区域交流,促进了丰宁试验区的教师和领导进一步学习创新的理论体系、扎试有效的课题实践方式、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与试验学校间观摩交流,在课题管理、网络试验班教学管理、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性教学评估、小学英语、小学语文、中学文科、中学理科等方面都进行了经验分享,为在丰宁区积极推动跨越式课题发展提供了参照和榜样。2010年5月,在丰宁县教育体育局的支持下,丰宁试验区举办了“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共同商讨中国农村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与策略,搭建高校、行政、学校“三位一体”系统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协作平台,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这些跨区域的交流研讨活动十分有效地推进了丰宁试验区的课题工作的展开。

四、举办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解决课堂教学的“少、差、慢、费”的问题,课题组和县教育局举办多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如2009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落实有效的低年级课堂教学模式,丰宁区举办了全县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深化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改革,创新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语文教学扩展阅读、夯试写字、提前写作,培养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次通过现场听课、讲座指导、交流研讨、学生现场作文、成果展示等,在构建丰宁县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新模式,探索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写字教学、落试扩展阅读和跟进写作训练策略与方法,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为全县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改革步入良性发展提供了引领和示范。

五、发挥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

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地发挥了其职能作用,配合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对全县的各中小学教学工作进行了有效的专业引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课题理念、模式、方法、技术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探讨,积极研读新教材、新课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当试点校的课题研究已探索出一套能够有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质量、可大面积复制和推广的理论、技术、模式和方法时,为了推广课题成果,以使丰宁更大范围的农村儿童受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县中小学的领导、教师实施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包括组织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学现状,以“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教师行为”为培训的出发点,制订了系统的中小学师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例如课例培训、交流互动等,从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活动开展了包括听课和评课、组织县级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配合各学区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等。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对于全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偏远山区教师、老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教师得到了较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激发了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激情,并扩大了课题的影响面,促进了丰宁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六、家校互动以取得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课题研究能够取得现在的成果,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家长的支持是试验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动力。家长的态度和对试验效果的肯定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生源甚至信息化的装备水平以及后续的资金支援。丰宁三小、一小通过组织家长观看教学实录、联席会等形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自愿为试验班班级添置多媒体设备。各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对课题、对学校教学的信任与支持。家长的支持减轻了试验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学校和试验教师的信心。此外,非试验班学生家长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支持学校的试验工作,一种参与、支持试验的氛围已经形成。总之,多种形式的家校互动活动成为了积极推进课题顺利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它为试验的顺利开展营造了相对较好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编者注:为适应农村实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选择了三种基本模式:模式一,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每套设备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和一套教学光盘;模式二,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每套装置包括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一台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设,以及电视机、DVD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模式三,建立计算机教室,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

篇3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

0.引言

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不断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职教育属于专业性的教育机构,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教育教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教育存在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些弊端体现的更为明显。基于此,就需要改革和创新中职体育教育教育。

1.中职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实系统的分析就不难发现,中职体育教育面临着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中职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还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中职体育教育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首先,教师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职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较高的综合素质,并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当然,中职体育教师还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并且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难以全心全意展开教学。因而也就影响高质量体育教学效果的取得。

其次,学生方面。相对比其他的学生,中职学院的学生无论年龄还是心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中职院校任何学科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当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教学。学生不仅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还应当是体育教学活动最大受益者。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后,才会产生学习动力。如果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同时中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唯有合理的设置教学,运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够达到高质量教学目标。但是就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因素影响高质量教学还是表现的非常明显。

最后,环境因素。中职体育教学不能与其他学科一样展开教学,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就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场地与设备。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体育场地、设备与氛围,就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中职院校具备体育环境较为完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2.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当前中职体育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集中在不同的方面。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问题。针对此,就需要抓住新课改的机遇,改革和创新中职体育教育。

2.1转变教学观念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仅仅是将体育视作为副学科而展开,不能给予体育教学相应的重视[2]。而中职体育教学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效果,就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体育教学认识。学校应当组织与之相关的人员开展相应的活动,促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对中职体育教学的认识,促使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于教学,应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

2.2规范体育教学

规范体育教学活动,对提升中职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规范体育教学活动需要从教师、学生两方面来加强[2]。规范教师可以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活动、教学场地布置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些方面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规范学生,规范中职学生进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预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娱乐,同时还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各方面的要求。就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规范体育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规范体育教学,有助于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本质,学生的身心素质得以提高。

2.3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并不仅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教学目标。中职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明白,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中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计划将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中职体育教师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在了解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游戏环节,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技能与知识都能够获得锻炼,进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而教学设计则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校场地、设备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促使教学设计体现出阶段性,适应学生阶段性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当然,教师利用游戏来展开教学活动,需要注意游戏不可脱离教学活动的根本。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就应当抓住当前教学发展的有利条件,改善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的不利现象,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够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炳洪.浅谈体育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2(17):38.

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中职教育;师资;贫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96-02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在我国近几年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教育”)逐年扩招、中职在校生规模空前壮大的今天,中职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中职教育的任务也是艰巨的。要保证中职教育科学地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就得必须解决中职教育中师资贫乏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 “‘十一五’全面推进职教师资建设”中强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这就从国家教育部领导者的高度充分肯定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高质量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解决中职教育中的师资贫乏问题是成就一个高质量中职教育的先决条件。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在中职教育中的巨额投资(“2007年秋季学期,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经费达到90多亿元……2008年,中央和地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的资金将超过180亿元”),我们欣喜看到中职教育的美好前程,我们也将看到作为目前“制造大国”的祖国必将在强有力的教育下成为“制造强国”。但环顾身边的职业教育,我们疑惑了,我们惊呆了!下面请看其中一所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中职学校的师资状况。

贵州省某中职学校(以下称为A校),2005年招生约1100多人、2006年招生约1500多人、2007年招生约1800多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越办越红火,学校及领导个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区表彰。

A校从2002年到现在,在编在岗的教职工不过八十多人,其中真正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的仅五十多人。随着每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校领导不得不在校外招聘大量教师,来校已聘的教师中大多是原来的技校毕业生,学校聘来填充到实习教师的行列;其余就是刚从附近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从事过职业教育、真正掌握一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在开学前期,由于存在许多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岗位空缺,学校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招聘能胜任相关工作的外聘教师,但由于开学在即,学校迫不得已会聘任一些“权且当作教师”的教师填充到教学一线。在2007年11月份,A校在教学一线的79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中,学校自身的在编在岗教师44名,而外聘教师35名。而且在编的44名教师中还有好几位是主要从事行政、每周仅上2节课的行政工作人员。这样一来,A校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中,外聘教师实际上占了半壁江山还多。

A校外聘教师中也有爱岗敬业、教学效果较好、甚至在编教师难以比及的优秀教师,但普遍的外聘教师却难以胜任中职教育这一岗位:多位外聘教师的学期成绩报表中出现了早已退学学生的学期及格成绩;任《电子测量仪器》教学任务的某外聘教师,根本不知道“检波”是咋回事;教电子电工实习的教师不知道“双控开关怎么安装?”;另一方面,一些外聘教师工作方法也令人大为不解:班主任教案找学生写,作业找学生改,甚至于试卷也有找学生批阅并计算学期成绩的。在某次班主任会议上,领导甚至肯定了这样的“甩手班主任”并建议大家都去学学。A校某外聘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某班级,几乎所有任该班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都因为该班纪律问题伤脑筋,但该班还经常被评选获得流动红旗。后来才知道,原来该班主任教了一把稳拿流动红旗的杀手锏给学生:早晨学生迟到了干脆叫学生不来,免得被学生会值勤人员记迟到后扣班分;晚自习查堂时去其它班级外借几个学生来充抵本班学生数;张三走前面丢钱包,然后李四走后面捡来交政教处后加班分……。同样是这位班主任,前不久还指导学生写了篇“我身边的诚信”征文且被学校上报参加第五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评选。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钟勇为在《科学教育的失落与复归:价值哲学的视角》一文中强调:“科学教育是‘真’‘善’‘美’价值的圆融统一。‘真’意味着科学教育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引导学生辨别客观事实,探索客观规律,从而发展学生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善’意味着学生在科学教育实践中,可置自身于一个无形的道德教化之场域,升华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人类意义的精神财富;‘美’意味着自然事物、科学理论、科学方法都具有美的特征,学生在科学学习、科学研究过程中可受到美的熏陶和提升审美感知力。”我们不禁要问:学生在以上老师的言行身教下能否辨别客观事实?能否升华出一种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人类意义的精神财富?能否受到美的熏陶和提升审美感知力?看着许多可怜的学生在“混混”教师下虚度光阴,看着神圣的讲台上演绎着如此的“教育”,使我们不禁要想:这些学生的明天咋样?也许他们毕业后能在某些企业呆上一年半载甚或个把月后,就得返回家乡去失业或“转业”在饮食店、服装店当几年服务员而已。难道这就是我们政府花巨资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就靠这样的中职毕业生把“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还有,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中职学校如果继续只重招生宣传和招生数量、不重视教学质量的结果只能是从悬空的高处摔下来跌个粉身碎骨。

如此师资,我们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知道桌面上的文件夹如“我的文档”是存放于哪一个盘符;电子专业学生花2个周组装的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仅有少数几个可以勉强收听,其余绝大部分仅能听到“嗤嗤”的电流声;电子专业学到毕业时没有学生可以独立修理电视机最一般的故障;学生会干部在领导面前恭恭敬敬、在普通老师面前不屑一顾、在其他学生面前更是得意忘形。在今年初校领导及班主任送别学生从校门口上车到沿海实习就业的离别时刻,除了两三个学生外,其余学生竟不屑向领导和老师打一声招呼。为此校领导在后面的政治学习会议上,感慨“这就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可悲啊!如此淡漠的师生情。不过我们的领导也该想想:我们到底找了些什么样的教师来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到底学会了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和品行?这值得我们深思啊!国家那么大的投入,难道我们就因为超额完成了上面下达的招生任务便沾沾自喜!我想国家的初忠应是“在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真正合格中职毕业生的基础上去扩招,从而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国家惠民的政策及每年1500元的资助,保证新的从业者真正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而不是从形式上招更多的中职生花掉“1500元”、两三年下来仅仅领个中职毕业证而已!!!

回想Q老师所带1999届电子(8)班38个毕业生当中,现仍从事电子相关专业工作有近30人,其中有的在家用电器市场自己做起了老板;有的在上海与人合作开公司经营电子元器件;有的在企业担任生产部主管;有的开店铺从事家电维修;大部分在电子类企业已发展成企业的中坚技术力量,且好几位已在企业安家扎根、奉献一生。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艰巨任务,而决非仅仅完成招生任务而已(可叹的是:A校近几年来一直强调的都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招生宣传工作去开展”)。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解决中职学校的师资贫乏问题,保证学校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以至于高水平教师,才能使我们的中职教育按照教育本身的规律进行良性循环和发展,才能真正肩挑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教育报;2008-04-03.

篇5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学生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138-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十一五”规范中就曾提出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说中职教育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但是目前它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面,学生素质差,学习能力不足,个性有缺陷等问题困扰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二、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一)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

现在中职的学生大都是那些考不上高中的那些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比较低,有的人甚至达不到初中的识字量,在初中也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都是一些排名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进入中职校园后,由于基础薄弱,对某些课程难以理解,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又不能改变现在的学习现状。所以在学习上就变得非常的颓废,产生厌学的心里。与此同时,他们会成为老师批评的对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对老师缺乏信任感的亲切感。这些“差生”对于社会不良风气没有很好的辨识能力,容易产生哥们义气,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酿成团伙行为,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其行为后果就会有很大的危害。

(二)个性和心理发展有缺陷

个性主要指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近几年,由于功利主义的思想的传播,中职学生们既存在功利思想又有自卑感。与高职教育不同,中职教育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但是文凭偏低,有的学生看重的是个人的利益,觉得自己学到了技能知识已经很不错,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害怕走向社会遭人冷落,继而灰心丧气,觉得自己的前途非常渺茫;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们有着过度又敏感的自尊,加之文化程度比较低,心理问题严重,心胸狭窄,可能因为一句话就可能发生难以收拾的校园暴力事件。

(三)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

在现代的教育中,很多人把中职教育看做是最底层,对低端的教育。他们普遍认为中职学校培养不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加上老师的文化水平也比较低,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低等原因,让外界对中职学校有了一个最低端的认识。此外,中职院校之间竞争激烈,学校与学校之间会出现恶意诽谤,抢夺师生的事件,教育管理理念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同时中职学校的管理层比较混乱,层次比较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三、加强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思想道德管理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面思想道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内容单一、僵化、脱离实际,主要的形式还是说教,突出的都是政治性,与现实的反差太大。只有纯理论的教育是完全不够的。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们日常最关心的问题下手,比如就业问题、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主体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感恩教育、道德示范、安全讨论等教育方式,从精神境界的层面去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加强他们的基本素质建设。

(二)加强纪律教育管理

加强纪律管理的第一部就是要重新塑造学生的信心,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职教育主要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评定学生的标准,学生们很少得到老师的赞同和肯定,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了厌学的心里。所以学校必须要重塑学生们的信息,帮助他们设计美好的未来,抛去失败的阴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其次就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误会,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给予必要的管理,比如在学生团体内建立互帮互助小组,纪律互助小组等等。最后就是要加强学生守纪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并愿意去遵守。

(三)加强学习管理

首先要让学生们尽早的了解到工作岗位,了解岗位对人员的要求,技能掌握情况等等,激励他们加强自己的技能学习。第二就是要采用“课题”教学模式,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设立阶段性的目标,目标要由浅到深,一旦目标设定的太高,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要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学生经过一步一个脚印去学习,去努力,就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搞清楚了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任务。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加强思想道德管理和纪律管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设立阶段性的目标。通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曾继华.关于新时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6,(17).

篇6

关键词:

现代客服理念;中职德育教育;运用

0引言

当前的中职教育难度比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大多数中职学生都较为顽固、调皮,其对于学习本身就有一定的厌恶感,就更不用说专业知识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对此,德育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客服理念是一种能够约束人行为、强化人思想道德的理念,将现代客服理念合理的引用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必然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中职德育教育。中职德育教育中,现代客服理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提升资产增值、以人为本,以感性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忠诚于学校、换位思考,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

1换位思考,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

需要做好学生入学之前的准备工作:1、在学生入学之前,需要先预测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应当提前为学生准备所需所求,尽量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2、让学生在入校之后不会感受到不适应,给予学生一种家的感觉[1]。在学生入校之后,班主任需要及时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耐心、热心、细心、精心的服务,从而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放心程度;3、建议单位范围内的接待处。例如,学生在到学校之后,所学的专业是机械自动化,那么便由机械自动化的学长带领学生到班主任处进行报道,并帮助其整理床铺,帮忙办理饭卡等,给予学生一种温馨的感觉。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保障物资:1、给予学生提供一个高质量生活、学习环境。学校首要任务应当是安保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安保人员应当对工作尽心尽力,安全是学生既教师进行学习及教学的必要前提;2、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例如,学校食堂的餐饮应当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口味,必须要在量上面提供保障;寝室应当干净、清爽等等;3、保障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情。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社团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时刻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学习。

2以人为本,以感性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忠诚于学校

以人为本,以感性教育学生能够显着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忠诚感[2]。促使学生忠诚于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不是指通过肤浅的方式去取悦学生,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课堂,设计富有新意、趣味性的创意课堂,促使学生能够铭记教师及其特色课堂,从而热爱教师、热爱学校;2、注重挖掘教师的潜在教学能力,可以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督促教师成长,激发出教师工作的激情以及热情,从而更好的实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3、情感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生普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毛病。学生来到学校之后,班主任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给予困难学生提供便利通道,尽量多的给予一些关爱、宽容,帮助与其交流与沟通的顺畅性,用情感去感化学生,用情感帮助学生毕业;4、尽量多的安排一些专业实践课程。尽量多的设计一些能练、能做的实训课,少安排一些空洞、理论性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不仅低,还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厌烦学习,只有从实践当中进行理论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各种教学知识。

  3帮助学生提升资产增值

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及其家长可以通过各类网络通信社交软件、网站等了解中职学校的就业、后勤、管理以及教学等条件进行评论,这些评论被放大的可能性非常大,极有可能一个差评、一个谣言就导致一个学校的生源直线下降[3]。对此,保障学生终于学校,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本身在学校当中的学习质量,还能够促使学校得到良好的口碑。同时,建立稳定的学生资产增值,同样也能够促使学校与学生共同发展。对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需要在工作当中建立学生的独立资产,并促使其得到增值。增值学生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点:1、班主任应当真正熟悉掌握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2、对困难、特殊学生进行关怀,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班主任应当抽时间对没有回家过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3、班主任应当具有谋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合理利用现代客服理念,能够提升班主任对学生的服务质量,逐渐在学生心中建立一种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在这样的中职教育中,学生一旦在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必然会给予中职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资助,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生源及办学规模,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篇7

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技工荒”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行职业教育、普通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2006年起,我国对中职困难生提供每生每年1500元补助,2013年又调整为免费教育。中职这一学生资助政策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构成我国教育助学体系,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思考与改进。

中职免费教育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怀,目的就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要人人上得起学,让更多想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上学,把职业教育的规模做大,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实行中职免费政策后,中职招生数量没有显著提高,学生流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因,中职缺乏吸引力不是学费问题,而是办学总体水平太低,教学质量不高。

由此带来其他负面影响,原来用于面向学生勤奋学习的奖学金没有了,好学生也缺乏了学习的动力,认为免费教育不值钱,不是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同时如案例中所陈述的部分资金消耗在抢夺生源中,本地产业需求与中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矛盾,发达地区压缩对非本地户籍学生的开放空间等新矛盾又出现,使得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出现了与政策设计初衷不一样的情况。

篇8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中职学校专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竞争的立足之本。如何解决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人事工作经验提出如下思考。

一、引进专业人才的馗尬

(一)编制内教师公开招聘门槛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师资,确保了聘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但受编制、岗位职数和各种招聘条件的限制,中职校的进人门槛被“抬高”,用人自主权和灵活性大大下降,加之招聘工作程序繁复,结果往往是“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努力想进来,进得来用得上的人留不住”。

(二)编制外教师招聘成本高

公开招聘教师不能满足需要,许多学校只能从企业或生产一线临时聘用急需人才。但中职学校待遇不高,个人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很多年富力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望而却步。学校即使能聘用到所需人才,也须自行解决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但办学成本加重,还容易发生劳动纠纷。

(三)特殊招聘风险高

编制外招聘不到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聘用对收人待遇等相对要求不高,且劳动用工风险少的退休人员,但退休人员健康风险依然制约着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留住人才的困难

(一)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缺乏竞争力

与企业许多相同学历、资历的人才薪酬相比,中职教师待遇差距很大,即使比较普高教师薪酬,中职教师实际收人也偏低。加之近年来中职学校普遍陷人无序竞争、招生市场混乱的窘境,许多资深中职学校背负沉重的招生成本负担,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深受影响,待遇留人成为一纸空谈。

(二)事业成就感缺乏,削弱凝聚力

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素质较低,难教难管。教师付出十分的心血和努力,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还要参与招生等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繁杂工作,本末倒置,很难专心致力于教学干出成绩,以致事业上普遍缺乏成就感,一些教师消极怠工或干脆跳槽。

(三)教育竞争机制缺乏,降低推动力

虽然政策舆论大力倡导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职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学校的办学业绩更多的还是从招生人数、就业安置率和稳定率等数据上体现,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严重挫伤教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动力不足

(一)教学成本的增加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培养适合中职教育的人才,都意味着学校必须增加支出,而这种不“封顶”的支出意味着必须占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且必须自行“买单”。

(二)人才流失的风险

经过学校精心打造培养的人才既可能随时“跳槽”,也可能被“挖墙角”。由于受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限制,用人单位对“跳槽”和“挖墙角”完全处于被动局面。

(三)教师企业实践收效甚微

受市场机制影响,企业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帮助中职学校培养教师的义务,更不可能打乱生产经营秩序让教师到企业短期顶岗或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

四、对策

(一)扩大用人自主权,保证进人渠道畅通

首先,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制度,充分结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进人方式,适当放宽用人自主权,真正录用到符合专业特点、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中职学任教的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时进人课堂,有效调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另外,为中职学校特殊招聘教师提供政策、资金和法律保障,降低编外教师的用人成本和风险。

(二)健全评佑考核机制,待遇、事业和制度留人

第一,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教学投人,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中职教师待遇,从待遇上留住人才。第二,建立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育竞争机制,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效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从事业成就上留住人才。第三,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留住优秀人术

篇9

关键词:现状分析;创新;多元化;价值取向

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招生难,生源数量少且质量堪忧,毕业生就业难度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了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当然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有高校扩招等。当然,我们要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教育资源流失严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行动扭转这一被动和不利局面,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规律,客观评价职业教育的外部效益和内部结构质量,检验我们的观念和体制是否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需要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将中职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要,把中职做大做强,以满足社会需求。

办学体制单一落后,应尝试多元化办学

在办学体制上,单一由政府办学的中等职业教育格局仍未改观,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发展,所以一直以来得不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高校扩招的冲击下,更是处于风雨飘摇中。

令人欣慰的是,中职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办学模式,民办职业学校陆续兴起并有了很大发展。其实,在办学体制方面,我们应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实行包括政府办学在内的多元办学主体并存的办学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体制,多方参与办学,共建供求“多赢”平台,可以采纳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等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实行校董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如北京大兴区职教集团,与传统的一家办学、关门办学的体制完全不同。北京大兴区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由企业(21个)、职业学校(15个)及相关行政部门(16个)共同参与办学。再如重庆江津职教集团,该职教集团建立了“三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组建设施)、三分开(学校、行政隶属、经济核算分开)、三联合(联合制定计划、调剂教师、教学研究和质量考核)”的运行机制。成立职教集团旨在组成集团优势,优化配置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谋发展的目标。职教集团按照“做大、做强、做高、做实”的方针,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之路。个人、企业、政府间相互关系的转变,引发和推动办学体制的改革,调动行业、企业、个人等多元办学主体参与职教的积极性和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办学主体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促进。

建立开放的办学模式,面向社会办学。职业学校要积极主动走向社会,与有关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办关系,上挂高等职业学院,横联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宽、实、活”的办学模式。

办学方向模糊不明,应尝试面向市场产教结合

在办学方向上,中等职业教育迷失了方向,迷惘在经济体制转变中。它缺乏服务与支持面向市场办学的特色,市场信息、中介服务、研究机构都尚未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职业教育统计,调查资料奇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调控方案缺乏相应的基础数据支持。中职学校的管理较为粗放,其管理制度改革落后于学校的整体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政府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管理的要求,尚未形成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合理分工与默契配合的局面。基于这种现状,面向市场办学,开拓市场资源,转化潜在需求,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增加职教吸引力,便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面对普高热,中职学校要扩大新的生源市场,转化潜在需求。为此,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必须加以改革创新,不仅要转变中职学制单一、培训薄弱、不适应正规劳动就业的种种不合理结构,而且为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向高中后分流做好准备,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吸引力。还必须始终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坚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按职教规律和经济规律办学。职业学校应突出“职”字,要结合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教学,把教学实习、生产、经营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技术、人力资源和优惠政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打破职业教育在生源、课程计划、教学管理、毕业生出路等诸多环节上的封闭性,办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特色职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占领市场,这是实现中职教育的第二次创业。中职教育发展、壮大,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向经济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认识市场,可以明确办学方向;适应市场,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开拓市场,可以保障持续发展。只有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才能把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办学结构混乱,应尝试与区域经济互动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无视区域经济的特点,使得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专门化程度不适应当地社会职业分工的实际,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行业人才结构不协调,忽视社会需求专业资源浪费严重。中职教育体系不可互相机械照搬,一切要从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出发,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速度、规模、布局的统筹。

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因此,中职学校要始终坚持为区域性经济服务的方向,突出地方特色。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经常调查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办学。在区域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专业设置和教学方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这样才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求发展。中职教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得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适合本区域的职教办学之路,最大程度地实现学校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目标,真正实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一方面,当地经济因为中职教育的创新和改革而获得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当地经济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另一方面,在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自身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培养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不愁,中职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

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应尝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职业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前人们的物质需求尚未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舍弃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高薪的职业,况且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受到家长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当然,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由“学历社会”将逐渐转向“职业资格社会”。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会导致生源市场的或涨或落,也迫使部分中职学校频频更换专业,但是培养职业人才不能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因而如果中职学校教育以经济功利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不仅有碍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培养创业型或创造型人才的紧迫感,而且大部分学校都失于急功近利。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转变传统学历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教育终身化的理念。要适应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还要牢固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要把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中职学校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要以“实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要把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还要积极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以语言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管理体制保守,应尝试学分制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由于学校自身条件差,设备技术含量低以及教学内容、方法陈旧,造成教育质量不高。很多学校还缺乏必要的实习、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于是,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便势在必然。

实行学分制必须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学分制的特点是通过选修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抓好选修课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学生在选课指导小组或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选课时间(一般应在期末考试前)里,自愿选择设置充裕丰富的选修课“套餐”,完成选修学分。

实行学分制,取消年级界限和升、留、转、退等制度和取消课程的考试、考查之分。考试不及格不能取得学分,但可参加下一届或几届的同一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学分。但修学年限应根据各校的情况加以控制。学习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可以允许其提前毕业。一般提出免修的可参加免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实行学分制以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答疑、实践环节的指导必然加重。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因此,要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建立相应的评估和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师资水平。学分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管理模式从传统走入现代。

总之,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发展同步。我们要抓住机遇,激流勇进,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保持并扩大办学规模。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超越常规进行跨越性的发展,它要求管理者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具有不怕失败,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市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把中等职业学校办成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中职教育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1,(1).

[2]姜振山.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3,(7).

篇10

中等职校创办之初,很多学校办有企业,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收入上起到很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市场化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有些职校企业能够依靠优势继续发展,但是也有许多职校的校办企业由于管理手段、经营方式以及产生的效益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而因种种问题自生自灭,原有的校办企业或者承包出去,或者变成了出租房屋,只收租、不育人;有些校企虽然在办,也达不到中职校企应该实现的育人目标,“产教结合”浮于表面,名存实亡,提高人才质量大受影响。这对于职教发展和实现培养具有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极为不利。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的劳动者,为高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生源,是科学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更加高质量化的重要支撑。

搞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使学生相应地掌握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达到熟练应用本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在本行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水平。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兴办校办企业,实行“产教结合”必不可少。因而,专业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和校办企业,就成为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成为“产教结合”的重要依托。

中等职教校办企业的存在有无必要,怎样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作用,这是关系职教生存、发展和保证质量的重要问题。

中职校办企业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类教育层次中,都有校办企业,普通高校的企业,主要是为了转化高校的科研成果;基础教育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学校创收;而中等职教的企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中职的校办企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校的企业,与教学挂钩,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锻炼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的任务。这个任务,在实习教室、在校外实习基地都不能完成,因为学校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距离;实习单位也不可能让学生放手施展才能。在校期间,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自己的企业里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锻炼,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固然,实习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场所,但那只是实习过程的第一步,没有校办企业的过程,就不能完全落实培养目标。

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一线紧缺实用人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农业、工业、服务业,大批高素质新增劳动者的涌现,促进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校办企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职校办企业是富民兴国的实验田

搞好校办企业,必须把教育目的和经济目的有机结合。企业不能脱离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管理;教学必须依靠企业,既把企业当做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要为企业提供人力的支持。因此,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近年,北京昌平农村职业学校把校办企业的建设,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企业隶属于专业,专业实行7位一体:即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统一于专业之下,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主任参与企业领导工作,协调教学与实习性生产的关系,从而,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的人员;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教学和企业实习结合,企业的事情教学支持,教学的事情企业解决,相得益彰。

几年来,我校汽车修理专业办的汽修厂以及园林花卉专业办的园艺场都已初具规模,在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两个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把必要的实习课程分别安排到生产车间和温室进行,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车间、教室合一,师傅、教师合一,产品、作品合一,经营、实习合一”。由于是自己的企业,在“产教结合”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全面、系统、实用地把企业的创办、管理、经营、法规、程序、渠道等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生动、直观地开展创业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仅我校园林花卉专业毕业生中(有些还在实习中)已有很多人单独或合作,成功地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花店或花场。有的毕业生,不仅在本地开办了花场,还在外地办起了分店。它的直接效果是,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不仅使自己的家庭富裕了,而且带动、富裕了上百户农民,使每亩地的收入从原来的200元上升到千元以上。周围农民热心种花植树,改变了种植结构,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我们的园艺场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园林设计、施工、维护、核算……合同接踵而至。

“产教结合”给企业和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农民致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仅今年春节期间,园艺场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汽修厂的年利润已有30余万元。这两个企业,近年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实践能力并经国家考核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才近千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不断地得到了改善。

职业技术学校,有着天然的知识、技术和人才优势,职校办企业,应该办好而且必须办好。学生不能富,怎能富民?一校不能兴,何以兴国?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是富民兴国的实验田,我们应该努力办好它。

下一步,我校要改革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股份制改革,使企业在决策、管理及用人机制上更加符合发展的需要。要利用世行贷款,把最新的汽车修理设备和技术引入企业、引进课堂,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岗位的需求。

我们的实践证明,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可以大有作为。“产教结合”的路能够越走越宽。校办企业不能丢。

编后

“校办企业不能丢”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等职教的校办企业是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结合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就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