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应急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应急管理方案

篇1

关键词:激励机制;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它通过建立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间的作用。

对现代企业而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激励理论从把握个体需求和行为特点入手,运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来调动、挖掘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取得最佳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激励机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需要对企业的员工给予有效的激励,这样他们才能保持较强的工作动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最优效益。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资本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在当今社会,离开人才,企业单位均将寸步难行,因此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在竞争中创造更大效益并独占鳌头,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开发和利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才能显示出其独有的竞争实力。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在对员工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中指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不称职的位置。这种单纯的“根据绩效决定晋升”的激励机制是片面的。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科学地应用员工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突显人力资源的优势,成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激励机制对企业的作用呈现为三种状态,即助长性、致弱性、疲惫性。故应当把握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使用的“度”,其实践标准在于:增强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规避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消极作用;预防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疲惫作用。

1.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员工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

研究表明,绩效水平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还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密切相关。因此,企业除了重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之外,还应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每个员工保持较高的绩效水平,达到以管理促效益的目的。

2.激励机制可以较大限度开掘员工潜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下,员工缺乏工作的热情,潜力也得不到开发,而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力。可见,激励制度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可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企业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二、激励机制的制定

1.激励机制应适合企业自身特点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不能盲目借鉴和照搬。机制体制只有建立在对自身特点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具有自身特性,才能保持活力并长期实行下去。

2.激励机制应公平公正

激励制度是以全体员工为实施对象的,因此首先在制定的过程中就应坚持公平性的原则。没有了公平性,激励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激励机制的制定应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最大限度地考虑多数人的利益,制度出台后,也要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公平公正。

3.激励机制应科学合理

激励机制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要将工作充分细化,充分考虑到每个环节。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分析激励的手段与方法,并系统掌握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依据员工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激励策略,并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不断改变策略。

4、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且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我国企业采用基本报酬形式为工资加奖金的形式,这种激励方式的力度较小,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都存在主要企业经营者个人成功论。将企业经营的成功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归功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决策,企业薪酬管理部门积极主张给经营管理者不断加薪,在企业管理层实行经营者年薪的同时,中层干部实行“小年薪”。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将普通员工工资幅度的低增长或零增长作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5、绩效考核机制的缺乏

绩效考核,是指一个组织,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实绩,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过程。它是科学的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对于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的效用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我们不少企业单位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但未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使之成为空架子,并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企业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6、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

改革开放以前,行政晋升和精神激励为企业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其要求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的管理层)要有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企业体制的改革,物质激励逐步取代精神激励成为企业所采用的主要激励方式,而精神激励逐步淡出企业管理层的视线。现在企业管理层一味的只注重的对员工采取物质激励措施,在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的同时挖空心思的满足员工物质需求。在这种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的激励机制中,使员工仅仅只关注物质财富,并在其驱使下逐步的散失了精神财富而沦为劳动的机器。

7、激励机制忽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

著名心理学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之分,在特定时刻,满足最主要的需要就比满足其他需要更迫切。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决策者缺乏对员工人生追求的正确认识,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候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而不重层次需要,造成了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三 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即薪酬管理制度,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可推行岗位工资制。所谓岗位工资制就是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岗和岗位测评,以岗定薪。要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岗位工资标准要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随之上下浮动,员工个人工资根据其劳动贡献大小能增能减。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岗位工资制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岗位绩效工资制,岗位薪点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等。

1、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企业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需要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办法并使其完善进而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让两者相得益彰。具体来讲,绩效考核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并针对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以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进行详细的记载。这两方面的都将作为员工以晋迁、奖金审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制定好详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评价营销在组织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金融危机和社会环境的干扰,会有一部分人对营销这个词感觉到匪夷所思,甚至是误以为营销和传销是一样的模式。然而没有正确意识到营销重要性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社会营销观念在面对市场做大面积推广的时候,需要支持的项目有很多,做到为顾客维权,更要为自己享有的品牌做好正面积极的宣传。在同类市场面临不败之地。同时为公共利益打下良好的口碑。营销管理对企业组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南方向,由此产生的商议、研讨及项目改变为销量及市场调查满意度做好了足够的精神支持!

营销的从人性的本质上是为有创意、心思缜密的人搭建舞台。有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利益的社会管理过程。在寻求人力资源的观点方面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营销者需要先行于市场,不断寻求灵感及创意。2、由于产品包装到服务,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去完善,它意味着服务的包装物。3、营销者不仅要对所出售创意的计划,面对终端顾客实行的维持关系链,最终达成“双赢”的结果。

五、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建立顾客满意

一个好的商品固然是顾客接二连三推荐给别人的产品,然而顾客本人对其品牌造成深刻的印象并打算进行再次消费的想法是否达成。从宏观角度来讲,让其三大重点需要长期维持及均达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四个业务核心去考量:1、新产品开发。2、数据管理。3、物流公司衔接及付款方式满意度。4、与顾客服务过程。打造一个严密的整合系统,我们分门别类的把所有产品商和分销商,包括原材料提供商到零售商做一个数据化统计并集合了网络化营销平台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了美好的愿景。质量是企业的根本。品质特色和服务将影响产品满足需求的潜在力,现代的企业管理,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和顾客的满意度的关键正是保持偿付能力和盈利的先天条件。

六、分析行业市场和行为购买行为

据调查得知,购买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流行因素(品牌的新颖度)、个人因素(个人喜好、心理因素(喜欢求同存益心理及攀比心理)、文化层次因素、经济因素五方面。这些主要因为均会影响消费者决策和是否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做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线索。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会做出很多选择,无论是群体顾客还是个人一对一服务,秉承着了解顾客需求,挖掘顾客心理,并做出一些列销售技巧的方案策略来进行攻心术销售。确定好顾客类型后进行针对式销售会对成交结果做出有条不紊的铺垫。从而更容易知道所经营的品牌及受用度做好清晰的数据统计分析。并且这些依据为人事宣传和说服员工行动力的最佳途经。

七、管理产品线、品牌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品牌的喜爱程度与用户的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品牌在知名度及实用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及口碑。企业的LOGO、品牌的商标为让一个顾客一如既往的支持下去甚至达到非常喜爱的程度。由此看来,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广告上让顾客耳目一新,其设计理念和资产更是打造一个优秀品牌的良剂。

一类品牌的兴起,必然是营销过程的重中之重。新颖、独特、个性感、独树一帜,它不仅代表着时尚的气息,更能把时代的气息感散发给所有和消费者审美度相关的人,具有启迪性和感染力的巨大作用。国内的品牌营销意识似乎在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从产品、服务、销售技巧多方面进行培训但仍然摆脱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追逐心理。从设计灵感标志、到广告效应、再加上宣传(图片、视频、明星效应)多方面加大力度尽可能制造营销气氛给广大广众,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受到关注和满意度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是品牌造势开拓市场的最佳时机。

八、激励机制的应用与实行

1.物质和精神激励相辅相成

物质需要作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动因,相应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是激励的最主要方式。但单纯只使用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的一些高层次员工,在他们的物质需要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以精神激励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这样的激励机制才更加完善和有效。

2.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尽管单一的激励制度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对管理起到的作用往往更胜一筹。激励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市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应有不同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激励效果的一致性,应把激励方法和策略与激励目相结合,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做到制度因人而定、因情况而定。

3.实行多元化和有差别的激励机制

不同的激励对象对于激励产生的反映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企业只有照顾到员工的个体差异,才能使激励机制发挥最大的效力。

企业还应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使员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业务,并逐渐适应多种工作职务和岗位,以此为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拓展道路,让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4.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

对于企业而言,所谓的正激励是指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员工的正确行为,以促使其发扬光大;而负激励则是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员工的错误行为,以避免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它们都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

5.重视员工的自我激励

激励机制不仅要靠企业,也依赖员工自身。而且相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制定的激励政策只是外部动因,员工的自我激励才是支撑他们发挥创造性的内部动力。自我激励相对于外部激励更加持久也更加有效,因此企业应注重培养员工的自我激励意识。这主要通过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指导得以实现。例如培养员工的荣誉意识,增强员工的上进心等。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而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任何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激励机制在管理中的作用。依据企业自身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和适合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九.实施激励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9.1激励管理不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对人才管理不重视,忽视激励的作用。这些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战略资源,提高管理者素质,要把激励机制落实到行动上。还有些人认为,激励就是奖励,这是在激励认识上一个常见的误区。激励的手段有很多,但他不单一就是奖励。

9.2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许多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奖惩评价标准,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企业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的竞争机制,这既需要通过对薪酬制度、培训体系、情感培养、企业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又要根据因人而异、奖惩适度和公平性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企业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得到满足。

9.3激励方式单一。当前许多企业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物质激励,激励方式上只注重物质激励,强调奖金和红利的重要性,激励手段过于单一,而不注重对员工的非物质性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塑造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价值观并成为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成立职工组织,让职工拥有权利,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凝聚员工主人翁意识,在这种组织下的激励,要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效果好的许多。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企业文化背景,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制度,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产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尼燕.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财税与会计,2003(12).

篇2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无法适应市场竞争,无法稳定高效地发展。本文以财务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民营企业现状,从筹资、投资、经营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解决方案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力资源的取得和管理是民营企业成功经营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兴衰成败。但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受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和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其财务管理的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求。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一、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财务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常见的说法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利润最大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忽视风险因素和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易导致企业急功近利、错误决策。所以,利润最大化不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和债权人、职工等都要承担企业风险。故财务管理目标考虑多方利益,不应该只着眼于股东利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思想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总满足各方利益关系,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关系,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地稳定发展,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

二、民营企业的筹资问题及解决方案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组建和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经营规模较小且受到资金的限制。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可作抵押的财物少,经营周期普遍较短等因素,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的经营原则,往往对民营企业“惜贷”。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要筹措资金进行正常的投资和发展,就需要寻找其他筹资渠道:

(一)向职工集资

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和所雇用的职工联系紧密,同生共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为扩大企业规模或在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向职工集资,一般都会相应。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他们知道企业发展对自己也是有利的。向职工集资可以承诺回报给他们以较高的利息,这实际上相当于分给集资职工的红利。

(二)融资租赁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报酬的条件下,在租约规定的期限内,将财产租让给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利用实物形式取得资金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融资租赁按具体业务不同分为直接租赁、售后租赁、杠杆租赁三种形式,主要是为了筹集长期资金。

三、民营企业的投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定的资金,可能有很多种投资机会,投资决策十分重要。尤其对于民营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且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正确的投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对其生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捕捉投资机会是企业投资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对拟投资的项目,民营企业应该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并进行严谨科学的可行性论证。

(二)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市场上的许多风险是企业无法躲避的。民营企业应注意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并且采取对风险损失的控制措施,如回避风险、抵补风险、分散风险等,以此使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达到最大。

四、民营企业的经营问题和解决方案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选择正确的科学的经营战略。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投资者往往就是经营者,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经营管理思想落后,无法适应现时需求。在经营中,对于资金和实物财产的管理同等重要。

(一)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民营应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有效配合,准确预测资金支付和回收时间,合理运用空闲资金,避免资金的闲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处理,提高资金使用率

定期或不定期盘点财产,加强对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物资,避免资金的呆滞和周转不灵。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避免陷入流动资金紧缺困境。

五、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民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由于财务管理观念的薄弱和财务会计分工的不明确,往往忽视了企业经营中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想通过财务工作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需建立分工明确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制定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制定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加大实施力度。

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的种种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应为企业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

(二)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财务管理意识。

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同其他大型企业一样,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意识。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就要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思想意识教育。只有提高全员的素质水平,增强了财务管理的观念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刘伟萍.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与发展模式案例精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74-181.

[2]张正玉. 小企业投资理财[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20-132.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电力应急管理机制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095-02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电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要求人们做好供电方面的安全和稳定工作。如果电力企业能有一套科学且完善的预警管理体制,就可以对电力突发事件有更好的解决能力,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减少,从而促进电力运行更稳定、安全,供应服务更完善。

1 应急管理原则

坚持达到标准是电力企业在工作中使其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其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预先防护。电力应急工作良好运行的原则是有居安思危的思想,企业在运行过中应对以往发生的事故和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正确的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对电力企业中经常发生的状况,会遇见的困难提前调查好,并归档整理成册方便后期查找,这是电力企业在建设应急管理机制中需要做的。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与实际相结合,还要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把应急管理体制当作一个必要的并且长期坚持的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来应对电力企业运行中可能会发生的事故。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在应急管理体制中的重点,因为只有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才能使电力设施得到更好的创新,使电网能够更安全地工作。在应急管理体制的运行中,这项工作需要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和各级人员都能涉及到,让每个工作人员把这项工作都当作是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努力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使每个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在把应急活动与实践相结合时,要求各个部门联合工作,让自己的工作职能在党政工团的一齐管理下更好地发挥出来,管理效果通过相互帮助来更好的实现。第三,常规管理。应急系统是专业、长久的工作,对这项工作的标准及目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高。所以就需要电力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思想,在日常规划管理中加入应急管理工作,而且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来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好地运行。

2 分层分类管理

预案管理是电力应急机制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的实施性和耐用性都与预案管理的能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电网企业的人员数量和规模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导致其在现实业务广度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制定预案时,要对企业的现实状况充分了解,就必须确保预案内容能够完整地把各项工作覆盖到,这就不仅要求电网企业在突然停电时有及时解决突况的能力,并且还要提前制定安全事故发生时的解决方案。想要企业更好地处理突况,就要把方案做到涉及各个方面,并且科学合理。想要进一步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适应性,需要在具体制定预案时,有分化、有层次并且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来管理。纵向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整体预防措施。这个方法是从整体上对突发事件制定解决措施,同时方案要具备科学合理性且符合相关程序。其实就是把突然发生的问题进行一个整体的处理。它的负责人是电力企业中有协调能力的人,并且使用他的管理职能。第二,制定事件的预防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对具有明显特征的事件进行处理并找出解决方法的方案,对不是多样的活动有一个专门管理方案,并且制定解决措施。危险来源与程序具体内容的辨别是整体预案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有相关部门对多样化的事情负责。第三,应对突发事故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是对具有特殊情况、职位以及设备装定的解决办法,它的特征是有较强的操作性,并且操作时易上手。在制定这个方案时,需要把风险判定因素和危险性解决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在方案制定后根据应急排练的实施确保有关部门的职员可以凭借方案的具体内容在处理问题上可以更快、更科学,它是由操作层单位管理的。在横向分层管理方面,是要以突发状况的破坏范围、控制性、影响程度以及性质等方面来区别,并且把它们划分为严重、较严重、较大和普通这4个级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事故的等级。同时要将转化条件和划分标准在制定方案时进行严格的区分。

3 应急管理体系

要想在电网事故发生后,有一个及时的解决措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在电网应急管理机制的运行中,有后勤工作保障、状况稳定、应急方案、新闻公布、电网使用以及善后等工作人员,分别对电网使用中物资的保护、监控运行、善后解决方案、稳定现场状况、消息的公布以及应急解救等方面进行处理,可以各负其责解决突发事件,并且使事件得到更快、更有效率的处理。在现实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并且各个小组之间需要加强交流、明确分工,还需要企业的应急管理部门针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调控。

4 应急队伍建设

在合理良好的应急机制方案制定完成后,就要求我们完善救援队伍的结构,同时这也是实现机构良好运行,应急方案能够完整执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要求人们把专业救援伍和职工紧密结合,还要同危险状况预防相联系的方法结合设立起以普通职工同专门人员联合组成的救援队伍。在确定应急人员以后,需要加强对应急人员的培训,包括在日常工作中的专业应急技能和专业应急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在事故发生以后对事故的分析能力与掌握情况,使员工对突发事件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把日常演练安排到应急人员的工作中去。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应急人员的评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队伍要是在事故排练和日常的培训中没有做好,那么即使人员搭配再合理,人员专业能力再好,专业知识再丰富,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状况时,也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就需要电力企业着重注意对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根据演练情况的探究、思考来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物资保护、消息交流、调控机构、职员能力以及预防编制等方面可能发生的问题找出并处理。以上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使电力企业的应急处理水平也得以提高。

5 结语

电力企业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电力的安全供应,并且社会主要关注的方向也是这个。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想使电力应急管理体制的方案适应当下的形式,就需要电力企业可以抓住关键,并且结合自身情况,让电力供应安全水平的提高依靠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方案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振山,张瑞,刘东旗.做好应急管理保障电网安全[J].科技创业家,2012(15):102-103.

[2] 储松华.关于电网企业应急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8-89.

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电力供应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91

1 电力事故的危害

某年初,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低温降雪的侵害,很多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形成大面积停电现象。面对这些严峻形势,电力企业贯彻国家号召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完成电力恢复任务,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在电力的使用中,“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逐渐成了人们的口号,也是社会稳定的时代要求,在一些突发事故或者灾难面前,如果预先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就会减少很多伤害。

2 电力安全和应急管理的关系

持续安全生产是企业对电力供应的最大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电力企业安全,保证为社会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清洁的能源,为生产企业提供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灾难事故都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在一些无法预见的灾难面前,更多表现的是无可奈何,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方案,保证电力可靠供应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在面对突然的灾难时能及时地解决问题并减少损失。电力的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做好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能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3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应急体系的建立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急预案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主要

内容。

应急体系的建立是以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系统、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为依据的,这些依据的不同对建立的应急体系也会不同。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生产情况,依据岗位类别、部门到班组等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这些预案相互之间联系形成体系。电力企业需要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分级进行负责、区域结合并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应急预案是建立应急体系的基础,对事故的危害程度或者事故类型做好详细的调查,对应急管理明确责任,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有效,实施方案迅速及时,统一领导,责任落实到位,提高应急机制质量。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电力安全应急组织体系、预警系统、物资储备、应急实施团队、领导指挥等方面,以提高电力的应急综合能力。

3.1 编制健全的应急预案

编制电力安全的应急预案是生产企业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进行贯彻和执行,使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风险的发生和事故的突然出现提高防范能力,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

3.2 应急预案的种类和数量

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应急预案的合法性是安全管理的底线,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认真地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再进行编制应急预案。电力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应该含有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生产的所有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灾难的发生,同时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情况来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针对一些特殊情况也要编制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者应急预案。

4 加强预案编制,加强应急管理

企业的健康稳定生产遵循的原则是珍惜生命、安全生产,要尽可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生产的过程中,一些常规工作必须按照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对于突发性的事故就要采取应急方案。编制预案一定要常规化、系统化,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把预案的编制化为工作质量的考核范围内,企业也要经常组织演习,在演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补充应急方案。

在电力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建立应急方案编制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了解并结合所在企业、所在部门职能类型,确定编制工作任务,不断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通过职能分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制定工作计划,使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针对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制定电力安全应急预案需要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和详细信息,也要借鉴国外的应急管理措施和经验,然后进行风险判断和分析,对自身情况做出风险分析、排除事故存在隐患的基础上,找出企业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类型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分析风险存在的大小,最后形成分析报告,将这些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编制的资料。通过以上程序介绍,对可能会发生的、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要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企业之间应该经常组织交流,互相吸取对方的先进技术或者管理方法,但不可以照抄照搬,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有所取舍,借鉴同行的经验及管理方法是非常宝贵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分析,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在实施应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5 应急管理的实行

5.1 建立三个保障体系

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需要三个体系标准加以保障,即目标体系、组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推进中要达到的目标。组织体系是明确各个部分或者各个层面的管理者,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管理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同时也要将各项工作按标准化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推行采用的考评办法,依据考评内容核实工作质量,通常使用的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5.2 加强风险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行也要加强风险管理,比如加强风险识别体系、风险预警体系、紧急处理体系以及应急公关体系等。2010年,在渤海出现的“麦莎”台风,给周围临海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一些卸船设备被台风刮入大海,这就是风险管理没有做好,对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预计不够,台风造成周围电力系统的损害的预警系统没有做好。

5.3 人员工作素质

在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激发工作人员潜力,使工作人员处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并要求员工有安全生产意识,使工作人员面对紧急情况都有应急处理的能力。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实干,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事故预警分析能力,提前将一些不稳定或者不安全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工作时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警惕,使电力的安全运行状态时刻保持,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四川某一电厂机组破坏非常严重,电厂及时采用应急方案,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条件和不顾个人安危的情况下投入工作状态进行抢修,使机组顺利恢复运行,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奥运会举行期间,南方很多地区遭受台风以及洪涝灾害,电力设施受到严重损坏,各地区电力企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实行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使电力恢复正常运行,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失减少到最低。

6 应急管理在电力使用中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建立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是企业安全顺利发展的需要,使事故减少发生率,对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有效提高。电力应急管理实行的优点有: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使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满足企业的安全基础设置;在突发紧急情况出现时,减少管理层的干涉或者中间环节简化,以免逐级上报情况而耽误时间,有利于安全管理控制;改变传统的管理层比较多或者垂直管理模式,将信息的上报通道尽量缩短,以提高工作效率,越及时地解决问题越能减少伤害。比如,在台风冲击电厂时,如果紧急管理工作做到位,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损失。2008年年初的一次暴雪中,贵州中部地区电网受损严重,电路故障频频发生,很多电源点都无法发送,多数地区面临停电,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实行应急管理方案,使贵阳多数地区在短时间内恢复电路,这就是应急管理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7 结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对电力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虽然目前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还会存在很多无法预料事故的威胁、自然灾害时常会发生、电力设备使用机制不健全等都会对电力的安全使用形成威胁,但是只要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工作人员提高职业素养并不断学习现代电力管理知识,对事故的风险预测能力不断提升,就能保证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建立全面有效的电力应急机制,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磊.电力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措施分析[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谢楠楠.电力企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

技日报,2014,(12).

[3] 雷奕明.浅析电力的安全使用和应急管理措施研究

篇5

一、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使高危行业企业班组长掌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综合管理技能;能够有效组织班组安全活动,具备组织班组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至2021年底,全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班组长完成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或接受相关专业中职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员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二、培训内容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标准规范;

2.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权力和义务;

3.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观察与沟通、作业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现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等;

4.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包括作业环境风险辨识与评估、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与落实、作业环境风险警示报告、隐患排查与闭环管理等;

5.事故应急处置,包括现场处置方案编制与演练、事故应急处置中班组长职责、应急救援器材使用训练及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等;

6.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常见载体与形式、班组长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7.高危企业典型事故案例及班组长安全职责分析;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及其安全技术要求。

三、实施主体及考核方式

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区应急管理局负责除中央在凉及市属高危企业以外的高危企业的班组长安全技能专项培训。有安全生产培训条件的高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本企业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培训条件的高危行业企业,可委托安全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实施。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完成后,采取理论考试(闭卷)方式进行考核,考试采用百分制,80分及以上为合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办公室、局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摸清辖区内高危企业班组长底数,研究制定本行业高危企业班组长培训方案。高危企业是实施班组长安全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的实体,要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班组长专项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目标进度和保障措施,确保班组长专项培训落到实处。

篇6

【关键词】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3.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3.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3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4.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科]

【参考文献】

[1]全国新.浅析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石河子科技.2009(04).

[2]徐俊.论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0(12).

[3]刘雷.浅议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1).

篇7

关键词:重大安全隐患;监控;应急预案;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当前,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与预警的有关工作是企业乃至全国的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针对安全生产现状,重要对策之一就是重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与安全监控,即对企业的各类重大隐患或重大危险源进行跟踪监视,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随时发现隐患,随时排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掌握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

一、隐患和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源是某种危险的根源,一般指客观存在着某种可能导致发生事故、伤害、损失等灾难性后果的有关危险物质或能量,且其数量超过了临界值。这些是事故或灾害的基础原因或间接原因。而隐患则是隐藏着的祸患,一般指存在着某种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这些是发生事故或灾害的直接原因。本项研究考虑隐患因素,同时也考虑危险源因素。

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

1.设计隐患监控方案的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事故、灾害的预防为本项实用性研究的立足点。

(2)针对某种隐患或危险源,不仅有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而且也有考核评价办法。

2.隐患监控方案主要内容

(1)企业主要隐患(危险源)的基本状况。根据对重大隐患进行重点监控的原则,主要针对燃、爆、危进行重点监控,也考虑有毒气体泄漏、机械伤害、粉尘危害、噪声与振动危害等的拓延与扩展,以适应不同企业的不同隐患(危险源)因素。

(2)隐患(危险源)的监控图。厂区平面布置电子或模拟地图显示,各隐患单元(或危险源单元)应显示其名称、数量、工种或贮存方式、危险程度、是否有安全措施及其落实程度,管理责任人,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等。

(3)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落实情况。一是针对燃、爆隐患,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在如下方面采取安全技术措施:①厂区布置与建筑;厂区布置的合理性;建筑结构满足防火防爆要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②设备与装置:易燃、易爆物质的可靠密封;安全装置按规定设置等瘤工艺过程:领配料、投出料的规程;有效控制超温超压等;④电气安全:电源及配变电设备、电缆或线路、用电器以及防雷击、防静电措施;⑤消防设施:消防水源配置、消火拴、固定灭火系统及灭火器材等。二是针对危险建筑物的考虑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如建筑年限、老化、大气酸碱性、地面沉降、冻融等环境影响的相应措施。②生产过程因素: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高温、振动等影响的相应措施。

(4)事故苗头、险情分析与处理。有计划地定期对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与总结,尤其是对已出现过的事故苗头、灾害险情及时记录,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进行评价,这是隐患监控的重要内容。

三、应急预定计划方案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迅速的反应和正确的措施是处理紧急事故和灾害的关键。所谓迅速的反应是指:迅速查清事故发生的位置、环境、规模及可能发展的势态;迅速沟通应急领导机构,应急队伍、辅助人员以及事故或灾害现场人员之间的联络;迅速启动各类应急设施、调动应急入员奔赴灾区;迅速组织医疗、后勤、保卫等队伍各司其责;迅速通报灾情,通知邻区做好各项必要准备。正确的措施包括:保护或设置好避灾通道和安全联络设备,撤离灾区人员。无法设置安全通道时,应开辟僻难所;迅速消灭灾害,并转移灾区附近的易引起灾害蔓延的设备和物品;撤离或保护好贵重设备,尽量减少损失;对灾区仔细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及二次事故发生。

1.制定应急预案的主要原则

(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入身安全、防止入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经常检查修订。

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指挥系统组织构成:健全的应急组织应包括处理紧急事故的领导机构、专业和自愿救护队伍以及医疗、后勤、保卫等其它必要的配合人员。(2)应急装备的设置:应急装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报警系统:主要有火灾、气体和粉尘爆炸、毒气泄漏报警仪等。②救护人员的装备:主要有头盔、防护服、防护靴、呼吸保护器具及安全带、绳等主要装备。③消防器材:主要指灭火剂、灭火器、专用消防车及简易灭火工具等。④救生器材:主要指自动苏生器、自救器等。⑤救灾通信联络设备:原有通信系统破坏时,采用的应急通信联络工具。(3)事故或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预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编制若干套应急处置方案,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从最坏处设想。(4)事故或灾害的事后处理与恢复生产:有如下几项: ①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②认真查明事故、灾害的原因;③分析存在隐患,采取整改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④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或灾害的伤亡、损失报告;⑤设备维修,安全装置、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等。

篇8

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下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各企业加强安全改造投入,强化安全监督力度。各石油企业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有效推动了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但是随着油田进一步的开发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和储运强度不断变大,各项活动的风险也相应升高。油田企业生产活动中从危险源的监控识别到安全方案的制定实行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1危险源的监控、识别不到位

油田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对显性的或是隐藏的危险源均没有精确地监控措施。在油气田井、危险品储存站等无人值守的地点缺乏安全监督设置。对频发的危险事故虽然制定了应对措施,但是在预警、处理调度方面仍然没有程序化,缺乏对危险事故发生的整体分析,应急联动机制。

1.2安全方案的制定缺乏实践意义

现有安全预警、应急方案的制定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现阶段的方案制定是在已有事故发生的经验基础上,根据经验概率等进行等级划分制定方案。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制定也不够及时,一般是在经过繁琐的信息传递后由专家分析制定处理措施,容易延误最佳救援时机,降低救援效果。

1.3安全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

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监督网络的建设情况,各岗位安全监督的职责落实情况,安全事故的处理情况,相关设备、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车队运输和危险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管理情况。安全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HSE管理体系的推行等方面也属于安全管理工作。油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繁琐细致,在具体操作上易有所偏差。

1.4安全管理工作反馈效率低

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找出企业运营的安全隐患,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安全检查中信息要及时的进行技术分析,反馈。使各管理部门相互联系,具有有效地联动机制。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

2.1建立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为有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采用信息网络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在虚拟地图上对照危险源的危险等级进行分类标注,附带危险源的性质、总体概况和应急预案的信息等。针对油田企业自身的性质,在无人值守的易燃易爆品、其他危险品储藏库和高危平台、电站等地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监控系统,以快捷、方便、形象地展示重大危险源的地理分布概况、应急预案具体信息等,并对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危险源数据进行自动辨别和对危险源评估进行分级。

2.2基于客观数据制定安全方案

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安全生产活动监控点的视听联系,掌握监控点的生产现状,应用信息技术调度或指导现场生产。完成数据收集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模拟出各类安全事故的现场情况,输入掌握到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科学的安全防范方案。该方案在重点需要注意的现场环节具有配套应对措施。计算机设计安全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克服人工计算的误差。数据不准确等缺点。另一方面,相关安全专家通过计算机视听系统可以及时做出处理指示,方便有效地处理事故。

2.3借助信息技术执行安全管理方案

建立覆盖面广泛的基层业务网上安全检察信息采集系统并将安全方案及时共享使用。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可以借助摄像对生产现场的厂房、车间以及重要设备或生产线进行监控,有利于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生产事故。在化学用品、放射性物品和爆炸危险品的监管方面可以给予计算机网络进行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和流程管理,实现异地办公。假如事故发生,应运用网络系统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比如运用报警系统及时发出报警通知,及时联系启动安全应急预案,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事故发生后,可以借助网络系统调集各项应急物资以及指挥救援人员合理施救。事故后总结时可以根据现场的录像设备收集信息分析原因。

2.4建立安全信息反馈机制

危险源识别、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方案的执行等工作完成后,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获得的实用信息分析进而应用。比如危险源识别成功后可以自动启动应急措施进行处理。油田企业可以建立安全工作的联动机制功能,该系统与多种前端预警、监控以及实用设备相连,并可事先确定布防、撤防策略。危险发生时可以最短时间内发出警报并自动切断电源、燃料源、水源等,设置类似的减灾手段。开发安全检查信息查询分析统计子系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状况,便于领导决策,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应用效果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对电力供应的依赖也日益增强,城市生产能源、生活保障、通讯等都离不开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供电是城市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城市电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联络广泛,电力突发事件具有危险源多、次生灾害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一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电网极易受到影响,造成供电中断,给城市功能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研究提升供电企业的应急处置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3年前,我国对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灾害管理方面。2003年的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应急处置能力还较弱。“非典”之后,国家下决心全面加强和推进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国务院《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国家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给出框架和依据。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也分别对电力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2008年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14个专项应急预案,框定了南网公司系统的应急管理模式。

严格依从于南网公司的应急管理模式,玉溪供电局经过两年多建设,基本建立了以应急预案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运转机制为主体的应急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影响及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应急指挥系统运转效率、应急培训及演练的广度与深度。

2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探索和思考

2.1改善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系统的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类。不同种类的应急预案,其编制目的和作用也不相同。提高三类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可从系统层、操作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分别提升供电局应急处置能力。

2.1.1 综合预案的编制应系统、全面。

综合应急预案是针对供电局整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共性方式、方法、原则的说明,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纲领文件。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应充分理解国家、行业、上级单位对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充分分析本单位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及应急资源情况,对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的通用流程等作详细说明,从源头对本单位应急管理体系构筑总体框架。所谓“纲举目张”,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对全局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牵引和奠基作用。

2.1.2 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具体、明确。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较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如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身事故、自然灾害等),明确其应急程序和具体的应急行动方案,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骨干文件。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应突出“专项”,即专业性。在依从于综合预案的前提下,专项应急预案应从本专业出发,深度分析对应的突发事件风险及内部可调用资源、外部可联动资源,拟定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措施。专项应急预案按专业对综合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专项应急预案应可直接作为应急指挥机构的行动指南和操作脚本。

2.1.3 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应简洁、明了。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是供电局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突发事件现场作为应急处置的“第一地点”,是最直接的信息源和处理终端。综合预案的框架构思、专项预案的骨干支撑,都需要在现场处置方案得到落实。同时突发事件现场又是最需要快速反应的场所,及时、正确的第一时间处理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意义十分重大——以触电人身事故为例,伤员触电后实施急救的黄金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只有现场迅速正确处置,才可能挽救生命。因此,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必须突出简洁、明了的特点,依从于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以最少的文字描述最重要的流程和信息——如详细行动步骤及顺序、信息报送方式及渠道、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图表形式具体体现并张贴,以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2.2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应急处置的作用,就如同大脑和神经系统对于人体的作用,是根本因素。笔者认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流运转、判断与决策、资源调配、指令执行与反馈,其中信息流运转联络其他三个要素(见图1)。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效率,关键在于信息的高速、准确流转。

图1 应急指挥系统运转过程

2.2.1 应急指挥机构应明确、唯一。

应急指挥机构是大脑。多个应急指挥机构并存,必将导致多头指挥,指令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将互相排斥或交叉,造成信息混乱,直接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的开展。

实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供电局应明确突发事件所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并对应于每一个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唯一的组织机构履行指挥职责。响应级别及指挥机构的确定和对应,应在管理标准或应急预案中具体给出,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统一,确保规范性和一致性。如: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和区别、各自的职责和指挥权限等,应给予明确描述。

2.2.2 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应明确、唯一。

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报送、指令传达的要求是快和准。从国家到行业,再到南网公司,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都对下级报送信息的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信息流转快速准确,必须明确各信息接口和信息通道,在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中应明确信息报送对象联系方式、时限、内容要求等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事发现场和下级单位信息报送工作量,信息通道宜唯一,或尽量避免辐射式报送。如,在信息报送要求未整合的情况下,若变电站现场发生一起设备事故,当值负责人在组织现场处置的同时,还需分别向调度、生技、安监、变电管理所等部门报送信息,短时间内信息报送量过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2.3 应组建强大的信息处理组,避免信息堵塞。

应急工作组是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部分。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过程中,工作组的数量和种类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信息流“处理泵”的信息处理组,应是必不可少且应强化组建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处理组承担信息接收、统计、分析、汇总、及上报等工作,是信息流运转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信息工作组配给资源不足或运行不畅,势必造成应急处置过程中大量信息无序流转或堵塞,甚至出现错误支持信息提供给决策层,导致错误决策。

考虑到上述因素,信息处理组不应临时组建。应在专项预案中明确信息处理组的固定人员(包括B角)、职责、工作流程,并实现表单化。通过日常演练磨合,充分准备,应急处置时才能做到高效快捷。

2.2.4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为指挥系统运转增效提供强力支持。

网络和视频系统的广泛运用,可极大提升信息流转频率和实效。主动运用南方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对下级单位信息索取,亦可大大减少信息流量,增加流转效率。在日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除注重信息化硬件平台建设外,还应加强运用能力培训,使信息化手段能够真正为系统运转增效服务。

2.3普遍、深入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可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基础环境。

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的概念,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针对应急预案、应急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大型工机具使用方法、生命自救互救的学习,可称为应急培训,示范性、检验性应急演练,也可作为应急培训。两者目的都是促进应急相关人员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对应急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2.3.1 宜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

我们企业的应急队伍和应急专家组都是基于生产技术和管理骨干建立起来的,成员并非专业应急抢险人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一支“24小时待命”等待抢险任务的应急队伍。鉴于日常生产工作地点的离散性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不可预知,要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快速度派遣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就必须做到各专业部门随时能够派遣熟悉应急管理的技术人员到位。因此,针对“固定名单”的应急培训和演练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应采用“普遍培训、重点培养”方式,对几乎所有员工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其中的骨干组织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此种方式对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较大支持。

2.3.2 培训和演练应关注深度,务求实效。

员工的应急意识、知识、技能,以及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员工应急意识、知识、技能,培训和演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盲目和浅尝辄止的培训和演练,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未必有效,反而可能有害。因此,培训和演练的实效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提高培训和演练的实效,关键有二:一是要有的放矢。要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分解制定培训、演练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逐步实现目标;二是要闭环管理、持续改进。针对每次培训和演练认真总结分析,查找问题,逐一落实解决,拟定下阶段改进方向。

3 结束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电力企业推进实施时间并不长,国家对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正处在在发展中。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于提升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的研究和探索也才刚刚开始,借此文对现有的一些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今后将更加注重应急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6

篇10

一、电力形势分析

根据省供电部门测算,今年夏季用电高峰时段我省电网电力缺口约1170万千瓦,为此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要早谋划、早联络、早行动,强化对电力迎峰度夏和度冬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作配合,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工业用电比例不断提高的同时,全市有名的“饭峰”使全区峰谷用电负荷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据区经信委和市供电公司营业部调研预测,今年冬、夏季我区用电最高负荷约31万千瓦,如果遇到汛期排涝,最高负荷将达32万千瓦。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电力供应应急预案,才能保证全区供用电的正常有序运行。

二、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保证全省电网平稳运行为指导,按照省市“早谋划、早联络、早行动”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通过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全区城乡居民和各行各业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合理调整和优化用电结构,错峰避峰用电、多用低谷电。

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企业和不必要的公益性设施以及临时线路,实行避峰用电。

要求非连续性生产企业利用低谷电生产或实行峰期制约。积极发挥用电大户在错峰中的支撑作用,尽力做到保限合理。

充分调动各发电企业的积极性,力争峰期多发电、多上网,减少区网调峰的压力,做到调峰任务共担,确保我区电网在上级指令的负荷范围内安全运行。

三、方案编制的原则

(一)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原则

按照上级分配我区的电力和电量,做到分配多少供应多少,缺额多少限制多少,无论何种情况下,把维护电网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保、限合理的原则

优先保证用电的次序是:重要用电户的电力供应、防灾抗灾用电、居民生活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供水、交通运输、通讯等用电,特殊工程用电,党政机关办公用电,连续性工业生产用电,非连续性工业生产用电,非工业生产用电,临时用电等。

错峰限电的次序依次是临时用电(除重点工程)、高耗能行业、非工业生产用电、非连续性工业生产用电、连续性工业生产用电等。特殊情况下,启用《区2013年超供电能力序位表》。

(三)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坚决执行省、市调度指令,区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外地驻各机构必须服从全区电力调度,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四、实施方案的措施

(一)全民、全社会参与

通过舆论宣传和党政机关带头,积极引导全区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界执行有序用电指令,在10:00-12:00和19:00-22:00三个高峰时段,主动错峰、避峰用电,多用低谷电,形成科学合理的用电氛围。

(二)企业实施措施

1.电力生产企业实施措施。省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厂、国信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国信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各水力发电企业都要加强机组维护和检修,消除运行缺陷。省井神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分厂、国信燃气发电有限公司要努力备足可周转15天的发电用煤(气)。国信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要抓紧秸秆收购工作,充分发挥各个秸秆收购点的作用,备足和保管好发电秸秆。各电力生产企业都要开足马力,满负荷发电,积极参加调峰,缓解峰期的电网压力,提前在4月中旬做好电力供应应急准备。

2.非生产性企业实施措施。(1)加强对商业用空调的监管。要求网吧、茶座、休闲中心、歌舞厅、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所有商业用空调,温控≥260C。当电网出现超供电能力或其它紧急情况时,10:00-12:00时段要关闭空调,19:00-22:00时段在关闭所有空调的同时关闭亮化工程,违者将以影响电网安全进行严肃查处。(2)除重大节日以及政府有特殊指令外,翔宇大道、华西路及城区等各干道路灯以维持最低照明为原则,关闭所有公共亮化工程,以减轻电网晚峰压力。

3.生产性企业实施措施。所有企业都要积极参与错峰,对100千伏安及以上的工业用户(不分行业)一律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已明文定性为高耗能的企业坚决执行差别电价,发挥电价在错峰中的杠杆作用。非三班制工业企业要主动调整生产时间,避峰或多用低谷电组织生产,所有粮食加工企业、机械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除染整工段)避免在10:00-12:00和19:00-22:00时段运行,连续性化工生产企业和管道化工业生产要根据指令减负荷运行,所有的临时用电都必须避开早晚两个高峰时段。所有工业企业设备大修理要尽可能安排在用电旺季进行,降低旺季的用电负荷。

4.市供电公司营业部实施措施。供电公司营业部要进一步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设施的缺陷消除工作,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清理线路障碍,加快在建电网工程建设速度,为迎峰度夏做好充分准备。

5.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所有用电户都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用电结构和用电时间,缩小全区用电峰谷差,利用节电技术和节电设备,采用节能灯照明,减少电能损耗,降低单位产品或工作量的电力消耗,节约用电成本,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三)农田排灌实施措施

除抗旱、排涝的特殊时期,农田排灌一律避免在10:00-12:00和19:00-22:00时段用电。

(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实施措施

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电力错峰工作,自觉将空调温度设置在夏季≥260C、冬季≤260C,并避免在10:00-12:00和19:00-22:00时段使用空调,在全区错峰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五、有序用电工作的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稽查大队。办公室设在市供电公司营业部,宣传组设在广播电视台,稽查大队设在经信委。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经济主管部门和所有用电企业都要成立各自的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有序用电方案。

各化学危险品生产企业和蒸汽锅炉使用单位要制定电力中断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企业在错峰、限电、电力中断时的安全。

六、有序用电工作责任分解

(一)区经信委负责全区电力错峰的协调、管理与稽查工作。

(二)市供电公司营业部负责全区电力错峰方案的具体实施;负责全区电网的安全运行;按指令和程序负责全区电力的统一调度。

(三)区住建局负责全区建筑工程行业和华光路灯管理有限公司的错峰工作。

(四)区旅游局负责各星级宾馆、饭店的错峰工作。

(五)区文广新局负责各文化、娱乐场所的错峰用电工作。

(六)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经济开发区企业的错峰用电工作。

(七)区水利局负责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峰期水力发电指标;负责农田排灌避峰用电执行情况督查。

(八)区农委负责电力设施保护区范围内违法植树的依法清理

(九)区广播电视台负责全区错峰用电工作的宣传报道。

(十)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错峰期间的用电治安秩序,配合区经信委和市供电公司营业部整顿电力市场秩序。

七、有序用电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区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处理全区有序用电的日常工作,报告日常的供用电情况,负责信息沟通与相关协调工作,负责对全区有序用电情况进行督查。其成员由区经信委和市供电公司营业部派员组成。

(二)技术保障

1.电力调度中心负责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通过调整运行方式可以安排负荷的,不动用其它方式限制负荷。

2.如遇突发事件,引起设备过载,需要负荷管理系统控制负荷的,由调度员直接下令给负荷管理值班员执行。

3.遇到检修方式下可能引起相关设备过载,需要负荷管理系统协助的,由调度中心提前一天通知负荷管理中心。

4.当10kV线路负荷达额定负荷80%且有可能引起设备过载时,调度中心向负荷管理中心告警。负荷管理值班员立即制定临时方案,并下达到负荷管理用户,做好随时控制的准备。

5.当市电力调度中心要求我区限负荷时,能用负荷管理系统控制负荷的,由调度员直接下令给负荷管理值班员执行,尽量避免拉路限电。

6.加快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对原有的负荷管理装置终端进行检修,确保在有序用电方案实施时能及时投入工作。严格要求对新装用电容量在50千伏安及以上的非农业生产客户安装负荷管理装置,扩大监测覆盖面与控制覆盖面,充分发挥技术手段在有序用电工作中的作用。

(三)通信保障

电力调度中心要与参与错峰的客户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确保限电信息及时得到传达。当电网供电能力宽裕时,由调度部门下达通知到客户服务中心和负荷管理中心及时通知客户安排恢复生产。电力调度所要加强通信装置、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信息公司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公司有关应急人员用于工作联系的手机应保持每天24小时开机状态。

(四)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市供电公司营业部各部门应根据预案的类型,掌握现场可调用的应急装备资源,建立信息数据库,明确现场应急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要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应急调用等制度。市供电公司营业部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公室有权调度公司内任何单位向事故现场支援所需的应急装备。

(五)交通运输保障

市供电公司营业部汽车运输公司,要建立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动态数据库,明确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保证随时可应急调用。应急响应期间,公司和相关单位应急指挥部可分别设交通运输组,保障应急人员和物资的交通运输。

八、有序用电技术培训和演练

(一)负荷管理系统技术培训

加强负控单位的值班培训,指导用电单位如何根据电网的情况快上快下负荷。各用电单位的配电房在用电紧张时期要加强值班,要对配电值班人员加强培训,让配电值班人员能熟练掌握控制负荷和开放的方法。

(二)负荷管理系统演练

为保证电网安全以及全社会的供用电秩序稳定,贯彻用电紧张时期让电于民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区人民生活、重要设施、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对负荷管理系统进行演练以保证用电紧张时期限电方案能得到顺畅执行。

1.负荷管理运行人员接到调度命令后,根据命令做好值班运行记录。根据调度命令要求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案。

2.根据控制方案的用户名单通过负荷管理系统下发短信息,同时电话联系用户,要求用户在5-10分钟内调整自己负荷到规定的范围内。

3.巡测用户实时功率,一般在跳闸命令下发的同时,预留15分钟的告警时间让用户做好跳闸准备工作,跳闸命令下发后无法取消,直至跳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