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解决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时,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以改变这种不协调状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想修养,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投入。“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学校成为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窗口”[2]。学校不但要整合自己的资源做好宣传工作,更要积极探索运用社会上的合理资源,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并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寓教于乐,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汇到其他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去。教育工作者还应定期参加政治培训或研讨会,实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总结归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状况。最后,学生应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从步入校门开始,就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了解更多国家政策和社会信息,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政治课程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所学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政治素养。

二、破除单一的教学思维方式

首先,改变以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作为主体,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授课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该把老师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把老师摆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中,且重点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起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充分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求老师教授知识,更需要他们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有重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校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对教育目标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文教育。有效的实施实践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修养。最后,积极运用网络教学方法。网络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既要看到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也要看到网络的便捷和实用。青少年普遍接受并喜爱这种动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不必单纯依赖课本对着学生上课,且网络的便捷也可以随时找到更新的数据和实际的范例。动静结合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更有助于进行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指导。

三、重视自我教育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篇2

一、中职生需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指导

中职教育以培养初级、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直接目的,但由于中职生的年龄较小、教育基础薄弱以及社会竞争残酷等因素,导致中职生本身在职业发展、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诸多问题[1]。这凸显了运用科学发展观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中职学校重知识忽略全面发展的单脚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进行指导

中职生在社会上面临着各种竞争,在知识结构上,他们处于先天劣势,因此单纯的知识教育难以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取竞争优势。科学发展观强调学生不仅能学习,还要会学习,爱学习,同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新时代学生的价值取决于个人的专业、学识、才能、文凭、证书,也取决于个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修养等。

2.中职生塑造健康的心灵需要科学发展观

中职生普遍来自于农村,家庭压力大,对前途较为悲观,同时又不太擅长约束自己,久而久之形成自暴自弃的态度,养成了懒惰、依赖、享乐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这种心理疾病一旦被带上社会,势必对社会和其本人产生不良影响。科学发展观强调自身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灵,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思想观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观念,即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和谐发展。

1.解决中职学生的实际困难

解决学生面临的最现实的困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支持,也才能让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否则一切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可以忽略的。

(1)注重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因此必须重视解决他们的思想教育问题。特别要鼓励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品格。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成长自己。当然学校也应积极通过各方筹资、设立奖金助学金、建立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学生。

(2)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学校要积极宣传,深入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就业想法和需要,然后提供相应的服务工作。学生是学校的“本”,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学生之需,不断根据学生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办学方针,同时有效地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可以说,帮助学生很好的实现就业,本身就是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结果。

2.坚持以社团为载体,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和各项能力的提高

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而社团则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有效载体。

(1)发展社团,有助于中职生工作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各种协会,如体育、艺术、音乐协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这些平台本身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提高才能的机会。

(2)发展社团,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人是社会中的人,因此人必须学会交往。社团是一个没有或很少有利益冲突的组织,这个组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如学会尊重他人、保持和睦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重视集体等,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如尊重社会规则、竞技规则,形成自己的法制观念。

3.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当前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高校,思想教育都过分突出“安全”“稳定”“团结”,过分注重党性教育。这本身就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味突出“安全”“稳定”“团结”,势必会束缚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如不能放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能力展现的舞台 [2]。另外,科学发展观本身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变化的加速,特别是网络化的时代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更多冲击,都要求学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首先,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靠老经验而必须有新创造,传统下的宣教作用甚微,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实际,抓住学生所想、所思、所需,对症下药。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情况,阐释新问题,做出新概括,同时注重求实,尊重科学;其次,中职生接受新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多样,老师也必须运用新的方法武装自己,采用新方式、新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广泛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知识性,避免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引起学生反感。

参考文献:

[1]唐业仁.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J].当代经理人.2008(12).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主任 思想政治教育

中职学校每年为社会输出成千上万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的复杂性、学生素质状况的差异性使得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则首当其冲,担负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的重任。

一、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深受社会变化的影响。总体来看,社会的发展使得中职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从主体来看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因素也在侵蚀着中职学生,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中职生主体积极向上

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纪,他们普遍有着一颗善良、单纯的心,有着对知识、对真善美、对未来的追求与渴求。作为“90后”的他们,从小生活富足、思维活跃、独立创新、富有个性。整体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都有着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决心。

2.中职生个别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大都是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落榜,或者是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继续上高中甚至大学而选择中职教育学校去学习一技之长的学生。这些同学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他们学习不认真,不遵从老师的管教,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逃课、打架、抽烟、酗酒等不良现象。

二、中职生出现思想政治素质偏差的原因

1.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由于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处于十七八岁,在心理上他们还未完全成熟,正是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情绪易变、叛逆,不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无法对自己形成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这均是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政治素质偏差的原因。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面的因素。

(1)家庭因素。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深受父母的宠爱,这使得他们好吃懒做、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少抗压抗挫的能力。有些中职学校的学生家长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并不是很关心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母爱,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心理问题,甚至会对一些道德规范产生怀疑。

(2)学校因素。虽然目前,我国大力倡导教育体制改革,但是,“用分数说话”一直都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学习好的学生深受老师的喜爱,学习差的学生只能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自生自灭”。由于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可想而知,在初中时期的他们大多是被老师忽视的一份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心灵上造成了伤害,导致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进心。

(3)社会因素。社会是一个花花世界,对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是极易受到影响的。

三、班主任该如何做好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力量,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做到严于律己,要“言必行,行必果”,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2.定位角色,加强学习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班主任是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贯彻者。要充分发挥总领全局的作用,积极带领学生完成学校布置和下达的各项任务。其次,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要明确职责,制定管理目标,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更能加深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师生情。

同时,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班主任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有助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学科,有了这些理论知识基础,班主任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找出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问题所在与兴趣点,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3.加强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针对学生年轻、富有活力与激情这一特点,可以多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或者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例如,在“九?一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母亲节、父亲节”进行传统的伦理孝道教育,等等。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即形象又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定位。

4.引导学生,规划未来

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爱好,确立未来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现在应该做什么,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以及未来步入社会点亮明灯。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直接步入工作岗位,所以说中职学校的教育是他们接受的最后一次完整的系统性学校教育,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未来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严于律己,加强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守恩,袁媛.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校园之声,2012,(05).

[2]侯灵华.关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科教文汇,2010,(08).

[3]范春红.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管理与评价,2014,(13).

[4]张劲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州教育,2005.

[5]娄振平.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6]张荣生.浅议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2009.

[7]何红.简论中职学校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科教文汇,2007,(06).

[8]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2012.

篇4

关键词:接受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8-01

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来阅读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理论。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这段关于作品文本和读者理解之间存在着差异和互相补充,阐发的精彩议论,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接受美学的主旨。接受理论继承了接受美学的主旨,核心论断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重视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性接受姿态。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对西方的接受理论进行了翻译和介绍,并从哲学的角度对接受问题进行了探讨,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对接受理论开始高度关注。2009年刘丽琼教授出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一书,全面阐述了接受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以接受理论为一般指导,围绕着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如何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问题。这一研究成果已被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指导教学的法宝。

中职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不成熟阶段,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学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中职生,使其健康发展。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育者往往感到事半功倍,甚至事与愿违的现象随处可见,原因何在,说到底,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与接受的契合问题。事实上,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主动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观点和技能的施教活动与受教育者能动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吸纳性接受活动的对立和统一。教育固然重要,而没有接受,一切教育活动又都会失去意义。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只能是引导受教育者思索和提高心智水平的手段,而教育目的与教学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来完成和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接受活动,掌握接受规律,对于改进教学,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根据现代接受理论,“接受”的定义是指接受主体在需要的驱动下对接受客体的反应、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活动过程,简单的说,也就是接受主体从需要驱动到产生行为之间的这一动态活动过程。它本质上反应了接受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认识和实践关系。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是如何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主要包括五个要素:传导者(相当于教育者)、接受主体(相当于受教育者)、接受客体(相当于教学内容)、接受中介(相当于教育手段)、接受环境(相当于教学环境)。接受理论的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角度,从中可以发现以前未发现的问题,找到以前未找到的教学方法,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思路,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树立正确教育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体育的改革,大批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社会的主要培养对象,对他们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系列中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和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高中、中专培养的中级实用型人才。对于实用型人才而言,其实现能力是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1)培养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多的现代科技知识。(2)培养较强的基础技能和岗位职业技能。(3)培养较好的智力素质和较好的社会素质。

由此可见,高职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都比中职生提高一个档次。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是依靠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科技含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更强的职业能力去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高职毕业生经高职教育和培训的深造,人格素质和职业素质大幅度提高,潜在能力更强,发展后劲更足,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本领更大。他们是跨世纪人才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

要做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有关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标准。同时及时给学生进行学习宣传教育。用来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学生开始入校就对自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让他们明白,21世纪的高职学生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全面优良的素质,即: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需要的、超越时代性的基本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诚实守信,善于自律,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不但能勇于接受挑战、参与竞争,而且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身心素质、能充分发展、和谐统一。

一个人只有具备优秀人格、社会责任感、诚信等优秀品质,才可能将其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为社会服务,实现其价值。要做好高职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先确立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而不是灌输学生死读书,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认为素质是人的深层次品质,这是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思想品德的教养以及环境的熏陶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力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是要在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外,还应注重良好的人格素质和一般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勇往直前,敢担风险、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竞争素质”;勤于思考、刻意创新、崇尚科技、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作为一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这些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土壤和规律,在诸多要素中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就显得及其重要。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了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所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其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人才,这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封闭的、单一的教育体制,牢固树立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思想的最终落脚点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高等应用型人才”等。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职业技能,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从事现代化大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

篇6

一、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的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的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并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德育教育应做好的工作

(一)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二)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是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四)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篇7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情感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

1.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1.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大学校园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让每一个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传递、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不断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改造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改革教育手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2够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在这种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2.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对学生宿舍管理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篇8

 

因而,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创造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了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师理论性讲授已经不被学生所认可。教师自我积极准备,认真讲解,却效果甚微。为了转变高中政治课堂的现状,我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研究,以期实现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结合政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究与实践,终于获得一些感悟。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升新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特点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提升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前段时间我去听课,我发觉一位老师的提问方式很有新意。平时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但那位老师在上课时,始终这样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回到学校后我想了很多。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却能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因为,“能”和“想”的评价标准不同。“能”的标准是,学生只具备了这种能力后才有资格回答。以“能”作为标准,教师眼中看到的是好学生,教师期望的是正确答案,是教师设计好了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想”的标准不再是会不会,而是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主动参与意识。

 

所以,以“想”为标准,老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期望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老师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和领会。特别是对自尊心特别强的高中生来说,能不能回答好问题可反映他们的能力问题,回答不好就觉得没有面子。因此,一个“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而“想”字则不会给他们心理带来负担,反而会鼓励学生多多发言。

 

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做了尝试,结果是一个“能”到“想”的简单变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连平时较沉默的学生也举手发言,课堂真正变成是学生的课堂。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参与的动力。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和源泉。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往往是由不爱学变为爱学,想学。

 

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学习也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

 

学生的兴趣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中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和文体偶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可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高一《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一上课就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流行歌曲,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当学生静静地听完这首歌后,学生猜出是韩红唱的《天亮了》。

 

接着,我就告诉学生这首动听的歌曲是根据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其中有个学生示意他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这个学生就向大家讲起了故事:那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去郊游。

 

当高山缆车运行到山谷时,缆车中途突然发生故障。眼看缆车就要坠落山谷,父母高高地将他们的孩子托起。随着一声巨响悲剧发生了,年轻的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由于力的缓冲作用他们的孩子得救了。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谈了感受。

 

有的学生说被年轻的父母无私的爱所感动,有的学生还感到气愤,因为在旅游过程中,作为消费者他们的生命未受到保护。此时,我就因势利导提问我们也是消费者,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群情激昂,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小。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是由于压力过重造成。而解决这些压力,往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创新能力。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会更加灵敏,记忆力会大大提高,联想也会丰富。因此,一个政治老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下主动学习。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师生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关系。

 

老师与学生和谐了,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我在课堂中组织了一场小型的现场拍卖会。现场的拍卖师、公证员分别有学生扮演,拍卖品为获得东方电视台“我型我秀”栏目“人气王子”之称的薛之谦亲笔签名海报。拍卖底价为1元。拍卖会开始了,学生情绪高涨,2远、3元、5元……拍卖声此起彼伏。

 

最后一位薛之谦女歌迷以60元的高价拍下了这张海报,并又公证员现场公证。拍卖会结束后,我马上提供问题探讨:“为什么一张小小的海报能卖得如此高的价钱呢?”学生通过刚才亲自参与拍卖,领悟到市场中价格、供求、竞争三者的关系,从而得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就这样,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状态下,通过自身参与,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牢固掌握。

 

综上所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思考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篇9

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顾学生的主观情感和理智,并且长期以来都是以教育者的教导、解惑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唱“独角戏”,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这一切都影响和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了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纵观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笔者发现,要想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最终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的,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理念

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观,其核心是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其对象是人,而非机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来开展,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成为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情感相通、心灵相融。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要改变那种以灌输某种观念为重心,以说教为特征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为造就独立人格、理想人格的教育。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采取灌输的形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选择,也不顾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情感。在方法上采取压服式、说教式,把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强加于学生。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其结果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智、情感和自主意识。

三、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要是向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方面要体现国家、社会对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育内容,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和积极引导,即要主动抓住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正面教育学生;要针对社会的消极现象,正面引导学生,寻找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如学生自身发展问题,耐心开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

四、变革教育教学技巧,提升教师基本素养

首先,要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灵活驾驭、运用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理与加工,合理增减与取舍,把握重点与难点,学会提炼和概括要点。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并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以生动形象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情感、合适恰当的肢体语言,运用多媒体技术准确、具体、生动地诠释教学内容。

最后,要积极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这是试验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和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讨论分为全班、小组、四人小组讨论和两人小组讨论,并对四种讨论形式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2)口头或书面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打破旧的学习方式方法,激发思维活动。教师应该把活跃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为此可以设计一系列激发学生思维力的活动,如课堂辩论、撰写小论文的活动。

五、转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具体做法是:(1)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讲人。(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从内容上看:一是总结上一周(节)的教学得失,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加强;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确定教学方式方法。

从要求上看:坚持“四个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经集体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讲人提前准备一周所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参与人员发表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每个教师再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增删,进而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重视教学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位学者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虽然获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怎样做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衔接,建立怎样的长效激励机制能让学生保持激情,怎样让每一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所得,怎样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等等。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争论的焦点。从“万能论”到“有限论”再到“无用论”,挑战和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合理性的话语一直不断。实践证明,以“人”为对象和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其价值诉求不以人性为逻辑起点和实现途径,就必然流于虚妄,而其科学追问如果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关注,也必然会迷失自身的价值方向。所以,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以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庄严承诺。

价值认同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同时主体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也决定了价值认同丰富的内涵。价值认同在本文中是从狭义来理解的,主要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价值认同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和生成性等特征。价值认同是个体认同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认同一般指由客观的同一性衍生出的相应的作为主观态度的认同,是多维和多层的有机系统。价值认同是认同的内核和基石,决定着个体认同体系中其他类型或层面认同的选择和内化。当然,价值认同与其他认同也不是单向的,相反,在个体的认同体系中它们是相互支持与互补的。

价值认同作为认同体系的核心问题,在当代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中更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首先,价值认同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本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通常是由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要素构成的。软实力与价值认同是密切相关的,是“源”与“流”的关系。软实力的要素是价值认同的外在表现,价值认同是软实力实现的本源。在后工业时代来临的今天,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世界主要大国在努力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其次,价值认同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社会核心价值是最基本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所以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形成的向心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最后,价值认同也是个体良好发展的前提。人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绝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历史。一个人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其发展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相反个人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

当前,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不再是当然的同一,个体也不必然认同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冲突已成为常态。面对时代的嬗变,再辅以价值主体先锋性的特点,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尤其明显,更为突出。

1.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历时性困境。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西方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有相当的市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从后现代角度而言,崇尚个性、主张民主、追求感觉等价值取向,也通过跨文化的交流渗透到大学生的主观世界。大学生身上的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历时性的价值观与现代核心价值观就突出地表现为保守与创新、民族与世界及世俗与崇高之间的矛盾。而且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历时性的价值观是交织在一起压缩于当代大学生当中的,所以在当下的时空中各种碎片化景观得到更加密集的呈现,从而加剧了这些矛盾,这使得价值认同必须得到建构。

2.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共时性困境。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消费社会过渡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这一基本走向,促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物质利益的重新调整、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和与市场经济相配的观念的更新。面对这三个问题,大学生必定不断反省、更新、丰富自己的价值观。共时性层面价值观的杂合,正如历时性的压缩一样,使大学生作出任何一种选择都变得不容易,这本身已经使大学生对现代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造成困惑。不仅如此,这种由信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自发形成的片面、肤浅、短视的价值观与先进性、导向性、建设性的现代核心价值观是存在离异一面的。

总之,大学生的先锋性等特点,使他们能以其独特的价值认知与判断引领着时代话语和时代意识,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也使他们的价值观相对于其他群体(如农民、工人等)更加复杂多样。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

综上分析,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是相伴相生的。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深刻的内在性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是带有普遍性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有阶级性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传统价值观的解体,物质消费的强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滋生,使人们日益疏远了理性、尊严、责任和义务,造成人性的异化与不和谐。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对人们思想的引导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责,通过引导、评价、激励等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的思想与主流社会的思想一致,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伦理规范,最终促进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不仅可能,而且是可以实现的。1.现代核心价值与大学生价值取向是相契合的。现代核心价值是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用传统文化来诠释,就是立志爱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明礼知耻。这表明现代核心价值与大学生价值取向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作为华夏儿女,他们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作为个体,他们都需要全面、自由的发展空间。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现代核心价值为导向满足大学生的自觉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从自发性的价值认同困境中摆脱出来,实现自觉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强调“教”的过程,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规范的遵从,强调形式上的整体一致性而忽视“学”的过程、意义的体味与发现,以及多元个性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少主动地学习、很少主动思考、很少主动分析事实,仅仅停留于“认识”状态,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其精神世界生成批判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也就不可能具有超越性,更不可能在其精神世界自觉生成理性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

[2]王军,李宝章.传统与后现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刍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