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

篇1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现状调查;培训模式

一、前言

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承担各类康复,又能承担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人才。关于“双师型”师资的研究,纵观文献,只有孙韡郡和卢红云对特殊教育“双师型”进行论述[1],作者通过对“医教结合”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的实践总结,明确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着重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评价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江西省范围内的特殊学校50所,主要分布于全省11个地级市,分别为南昌、九江、赣州、吉安、萍乡、鹰潭、新余、宜春、上饶、景德镇、抚州,基本代表了江西省特殊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对5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人事主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2.研究工具。为全面了解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师资现状,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设计了《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共21道题,主要包括学校师资情况,“双师型”师资情况、培训情况等。3.研究过程。本研究主要通过邮寄、培训等方式向各特殊学校人事部门发放和回收问卷,同时,研究者进入特殊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深入了解特殊学校“双师型”师资情况。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

四、讨论

1.特殊教育学校“双师型”教师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特殊教育前几十年编制不多导致的,同时特殊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师范类毕业的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意愿不强烈。2.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存在学历层次不高现象,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的。历史原因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其他行业或者普小转业过来,他们本身存在学历不高,或者不是特教专业出身。现实原因特殊教育专业职后学历教育机构或者高校不多,老师们难于在学历层面得到提高。3.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学方面知识掌握较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省培或者国培的主题以特殊教育知识为主,涉及的康复知识不多导致的。五、建议综合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师资调查情况显示,要改善“双师型”的师资现状,主要在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特别是康复技能。1.鼓励老师通过网络形式学习特教及康复知识,随着互联网普及,很多相关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面共享,特别是康复云平台的建立,更是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提供了网络学习的好机会,2015年张玉红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中提出了康复云康复云及其在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康复云在课堂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虚拟实验教学和现场经验探究方面的应用前景[2]。2.积极参加学校和政府组织的培训,通过培训等再次学习,增加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作者所在单位为江西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连续3年承担江西省的特殊教育师资国培工作,在江西省教育厅部署下,由相关专家制定3年的系统培训计划,在这3年的培训计划中,作者参与制定了康复类培训计划并已经执行,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传统培训方式,由政府牵头,进行国培,在国培计划中,承担国培的学校设置康复类课程培训专题班,专题班的课程安排方式为一个系列的,递进,循序渐进的,包括基础班,提高班,强化班三部分,每部分的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整个专题班为三期,具体的见表1。(2)采用新型的互联网+模式进行。“互联网+”中的互联网是指一种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代表互联网对其他各样各业的催化作用[3]。“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4]。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培训,老师可以不用出校门,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课程内容包括言语语言康复、听觉康复、情绪行为康复等综合康复精品课件及实训设备,虚拟实践基地。课程形式是在线基础课程,在线实践示范课程,线下特色培训课程。在线教育康复基础课程:通过在线平台提供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运动、学习板块概述的课件,帮助学员掌握综合康复技术的基础知识,在此板块,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在线教育康复实践示范课程:通过提供一系列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录像,以“训练方法示范及模拟、课例模拟、真实课堂”为主线,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层层递进,帮助学员提升康复技能。线下教育康复特色培训课程:主要根绝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主要包括智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听障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自闭症康复培训特色课程,脑瘫康复培训特色课程,经过基础板块学习,实践示范课堂的学习和特殊课程的培训之后,通过互联网+康复模式通过远程指导学员进行评估,制定评估方案并实施个别化训练,从而在实践操作上提高其康复技能。

参考文献:

[1]孙韡郡,卢红云.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之初探[J].学术探索,2012,(5):121-123.

[2]张玉红,黄昭鸣,刘巧云.特殊教育专业康复实践教学的运行困境与突围路径—基于智慧康复云服务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49-55.

[3]刘芳,孙福万,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教育科学文摘,2015,(2):98-99.

篇2

关键词: 数学教育 环境创造 教学模式 操作材料

一、借助环境创造,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数学教育环境创造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中我们以幼儿为本,以“有趣的、美丽的、生活中的数学”为宗旨,以各阶段数学目标为中心,挖掘幼儿园所有活动空间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园的环境点点滴滴都蕴涵独特的数学文化内涵,使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1.螺旋式上升的走廊数学环境

我园的走廊环境呈现出数学知识螺旋上升的阶梯状态。小班段走廊环境创造以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美丽和有趣为目的,以平面几何图形为主要内容逐渐递进。如在美景图中隐藏着数学小秘密,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美丽和有趣;中班段以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探究的兴趣为目的,以多面几何图形为主要内容。如引导幼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数词描述几何图形能拼出什么图案,从而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图案的美,有效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数学的兴趣;大班段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以立体几何形体为主,并通过空间三维进行创设。如把幼儿一天中重要的作息时间融入环境中,不仅时刻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而且让幼儿知道生活离不开时钟等。

2.以目标为中心的班级数学环境

在班级环境创造中,我们要求教师心中有教学目标,让目标成为环境创造的导航灯;要体现幼儿为主、为前提创设活动,让幼儿成为环境创造的小主人;家园有效互动,让家长成为环境创造的支持者、合作者;突出特色,灵活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资源。如中班在环境创造中使用单种颜色的万通板进行镂空作画,将幼儿所学的各种图形组合成精美图案,再使用各种图形的有机玻璃板,有目的地将几个区域有效分割出来。孩子们经常会说,我看到了什么,它们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习,进行记录,同时幼儿还能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自己家中什么物品是什么图形组成的。他们不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且能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整合教学模式,巩固幼儿数学概念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是从学科本身的逻辑结构和起点出发的专项活动,而是围绕着幼儿的生活,在渗透的、整合的课程载体下融入数学教育的内容。它能够巩固、加深、补充和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使幼儿数学学习更生动和有效。

1.数学与其他教学活动有效融合

《指南》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为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科学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艺术欣赏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排列形式的秩序美与和谐美等。如老师在开展完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后,发现幼儿对比较高矮的兴趣很浓,时常比较:XX比较高,XX比较矮。在此基础上老师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歌曲《手指谣》,引导幼儿对手指进行观察比较,感知高矮的区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再现数学知识,并有效巩固高矮的数学概念。

2.数学与一日生活活动有效融合

《指南》指出:数学学习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应结合日常生活,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指导幼儿学习、理解、巩固数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如进餐时分发餐具涉及计数,收碗筷则涉及分类概念;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培养幼儿的时间感;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让幼儿数楼梯,学习顺数和倒数等。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巩固数的概念。

三、有效投放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幼儿活动,在活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构起来。材料是对数学教育目标的物化,承载着数学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帮助幼儿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诱发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的媒介,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把握。

1.提供具有层次递进的数学操作材料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层次递进。如《夹夹子》,我们先提供全范例板,塑料长条板上按规律画上线段,幼儿按照要求一一对应地把大夹子夹在塑料长条板的长线上,小夹子夹在塑料长条板的短线上,在操作过程中领悟排序的规则;第二批投放的材料是半范例板,提供没有画上线段的塑料长条板,幼儿根据教师在塑料长条板上已夹好的规律接下去排一排,积累物体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的经验;等到幼儿掌握了“模式”的概念之后,第三批投放的材料则要求幼儿独立排序,提供的塑料长条板只在起始位置标上箭头,幼儿按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规律根据箭头方向把夹子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夹在塑料长条板上;最后提供有序列空缺的排序板,幼儿自己从中发现排序规律,并填空。

2.提供具有隐蔽多元的数学操作材料

幼儿操作性学习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供具有隐蔽性的、多元化的数学操作材料,为操作服务,让幼儿养成认真观察、思考、操作的习惯。《我给汽车排排队》,投放各种汽车图片,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根据停车位上的圆点,插上汽车图片;能力中等的幼儿可以先分类,然后根据停车位上的圆点,插上汽车图片;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在“停车位”上插上已分类好的汽车,然后根据汽车的数量在停车位上贴上相应的圆点卡。有趣的情节,引发他们操作的愿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目标。

总之,我园把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环境、不同课程之中,合理利用、有效操作材料,培养了幼儿对数的兴趣,巩固了幼儿的数的概念,促进了幼儿的数的思维,彰显了我园的数学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著.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

一、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方面比其他同龄孩子要更困难,并且思维发展也较慢,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分享彼此的生活阅历、学习经验等,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得到及时的完善。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促进学生更有效的积累知识,并且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等限制,让学生能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形象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思考,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合作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促进语文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且能够很好的约束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形成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从而更好的学习其中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对知识有很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会观察生活,并将其与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如在学习《要下雨了》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分别观察几种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并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补充,并派出代表描述下雨前各种小动物的反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

三、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下的孩子由于本身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直观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并且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化为己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并且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运用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锻炼孩子们对语言的应用。并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为了向其他小组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更努力的琢磨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交际生活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文章中描写的父亲和“我”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文章中父亲的塑造的方法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文章进行更准确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在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偏差,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正好能够满足语文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更加有效的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合作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表演课本剧,并分角色朗读文章,同时让学生进行一些文章的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的补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并且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促进学生对文章更加细致的解读,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學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智障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智力缺陷,在智力发育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学生水平。同时还存在着思维迟缓、缺乏灵活性、记忆力差、理解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智力缺陷严重导致了他们难以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有效学习,无法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有些甚至连简单的运算都难以完成。因此,针对智障学生的这些生理发育特点,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传授与缺陷补偿相结合,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将游戏渗透于教学中,实现寓教于乐

游戏教学方法是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它可以减轻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游戏内容,使之更为直观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智障学生活泼好动、贪玩的天性,让他们在轻松自在的玩乐中享受知识的获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智障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将所学内容通过实物、图像、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初中“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可以以小组竞赛、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且奖励答对者一颗糖或者一块巧克力等。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一对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哥哥比弟弟大两岁,谁能猜出他们的年龄?”当学生回答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可以继续设问:“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有数个。同学们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出相关的等量关系公式吗?”这个游戏的目的就在于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玩乐”,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等。

二、实现生活化教学,增强智障学生的动手体验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将生活内容融入数学课堂中,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智障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数学生活化教学,也是培智新课程改革中极为重视的内容之一,它能够让智障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并且将所学内容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具体来说,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智障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身边的事物或实例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初中数学的“线段、直线、射线”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线。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开头导入课程:一天,小明要去外婆家玩,他走到外婆家附近时看见前面有两条路通向外婆家,一条路是直的,另一条路则是弯的。请问小明应该走哪条路才能快速地走到外婆家呢?为什么?这个故事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思考直线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例如“直线比曲线短”“直线是笔直的。”紧接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段“灯光照射”的动画小视频。视屏中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电筒对着一堵墙照射,手电筒的光照在墙上形成了一个点,从手电筒到墙的距离大约为5米。而与此相比较的是,屏幕下方开来一辆大卡车,大卡车的前灯打开射出了两束长长的光,但是这两束光是没有明确距离的,它们一直延伸到了屏幕的最右侧。由此,教师可以针对屏幕上这两种光线的长短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哪种光线最长,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2.回归现实生活,帮助智障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虽然,智障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本身缺乏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是,教师如果能够有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环境中,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数学的应用性真正发挥到实处。以初中数学的“平行线的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平行线的性质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看看身边都有哪些平行线的例子。比如,教室墙角的四条垂直线是否平行呢?与此相关的几个角又有何关系?还有校园中的小路是否具备平行的特征?学校花园的园丁们在栽种花草树木的时候,是不是会参照已经栽好的一排栽另一排小树苗呢?这些生活化的问题,看似普遍,实际上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回归现实,用自己的双眼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有利于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胥兴春.数学学习障碍干预研究的取向及发展走向[J].中国特殊教育,2005(10).

篇5

“双主”特色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所创设的一种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OBE的整体理念又吸取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长处。基于“双主”人才培养模式的土木类本科教学系列蓝皮书由河海大学师生共同编撰,在全国土木专业中首创并被20多家高校推广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此系列蓝皮书的研制,本科《教学全程引导》《专业课程教学示例》《竞赛攻略》《教学教务工作实用手册》及《专业课程攻略词典》5部书的具体情况,以期为实现高校科学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教务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土木类本科教学系列蓝皮书;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C961;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4905

为进一步深化传统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满足国家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河海大学土木类相关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寻求突破,积极转换视角,探索求变,正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这一模式,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的上层设计和实施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例如:如何强化培养学生自我的主体学习意识,从校内外的调研情况看,并不乐观,很多学生缺乏对教学基本环节的充分了解和理解,而对于提升创新能力活动的参与也比较盲目与功利。从根源上分析,教学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一些重点院校,很多情况下也多依靠生源的自身质量,即自身的觉悟来进行学习,而如果能有更好的引导,则会对本科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本硕联培的教育框架下,也能对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2013年以来,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积极倡导开展“双主”人才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经过反复探索、修正,使之不断完善,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由于培养方案的不断更新,使得其实现总处在磨合期,而很多教学

方法和课程指导理念尚在变革之中;另一方面,有许多优秀学生并不满足于基本的教学引导,他们对于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有迫切的了解与参与需求,亟需有针对性地编制更多其他类型的蓝皮书以满足其素质提升的要求;再者,从教学管理者角度而言,早期学院层面的工作多采用经验传承法,并未形成体制,在人员变动情况下很容易改变方法,降低效率,甚至出现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面向教学教务工作者的延续性指导也极有必要。因此从整个学院教学教务工作的顶层设计考虑,有必要编制一套完整的土木类本科教学系列蓝皮书,以为各类教学教务工作服务,为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

一、“双主”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整个过程。

“双主”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如何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且得到工程认证的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提出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6]。而 “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显然与之相距甚远。同时,“双主”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由于中西方国情不同,西方国家的学生从小在“OBE”理念下学习,所以很多学生在大学接受教师的引导较少,自我学习、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突出,而国内学生则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因此,若完全照搬西方培养模式学生难免不适应,学习效率很难有所提升,教师也未能很好地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双主模式”正是在“OBE”的基础上考虑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吸取了“以教师为中心”培养模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OBE”的整体理念,可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OBE”。这种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益于国内本科生的培养。

二、基于“双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土木类教学系列蓝皮书的研制

土木类教学系列蓝皮书是为各类教学教务工作服务,为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的全套土木类教学示范系列书籍(如图1)。

通过对“双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充分调研与分析,向全院四个年级,1 000余人发放问卷征求意见(如图2),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

构思和撰写(如图2),再对相关环节中的优势经验予以整理与凝练,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梳理、改进,最终得到可以编制入蓝皮书的内容。同时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也将学院不断采用的最先进的培养做法形成管理办法和文件,纳入到蓝皮书的编制体系中。更为重要的是,在研制过程中,邀请了全院甚至全校,乃至全国土木行业中近50位优秀教师,以及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从2009级到2013级近100位本科菁英共同参与了丛书的编撰或审定,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理念。

(一)《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教学全程导引》

大学生刚进大学难免会对大学学习生活迷茫,有时甚至摸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标,因而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浮躁,盲目跟风。《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全程导引》针对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作了引导,详细介绍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以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所在专业的教学基本情况。例如,书中对本科生重要教学活动事件与时间节点予以图表分列,如图3左,给学生提供了便捷、清晰、人性化的查询方式,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更有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导读图,如图3右。

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说明、实习活动运作说明、保研政策及执行信息等模块的撰写更是提升了该书的可操作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准确可靠。除此之外,书中更是加入了专业分流、质保体系、导师制等特色性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此书可谓包罗万象但又能做到越大越细,学分不足自查单、创训项目通过初审后的修改要求说明等落实到细节的模块更是为各类学生提供了便利,学生可各取所需。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做法上,形式还是本质上,该书都作出了创新。

OBE提出了教学目标(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管理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目标来开展,学生要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6],而该书中的质保体系保证了学生可以按照相关要求有目的、有效率地完成教学要求。这一点与OBE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

该书不仅是一本学习指导书,一本生活咨询书,更是一本创新引导书,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从入学到毕业,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好地解答了学生的困惑,理清了学生的思路,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二)《土木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高效有力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还在于对刚刚走上讲台的新入职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引导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中,能够兼顾学生培育和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

目前很多高校引进的博士人才往往一报道就承担教学任务,这种瞬间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给年轻教师以挑战。如何帮助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尽快适应并融入教学工作中,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因此,一本专业的示例书籍显得尤为重要。《土木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示例》由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撰写,这些教师曾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江苏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特等奖等荣誉。图4即为该书主编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时的教学设计片段。书中针对教学规范化的仿效、风格多样化的借鉴以及河海特色化的体现等,为授课教师提供借鉴参考,从而使其能够博百家之长,丰富提升自己的授课内容。书中,多门土木工程与交通工程的专业课程列入其中,是土木大类精华的呈现与教学获奖教师教风的展现。同时,该书还拥有土木名校名师精准的审定,使得其内容更加严谨、规范,体现了专业建设的校际交流与融合。

(三)《土木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攻略手册》

目前,国家和江苏省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土木类竞赛、基础类竞赛等各类竞赛可谓繁多,但这些竞赛都是什么样的形式,哪一类竞赛更适合学生参与,如何参加,这些问题往往困扰着各届学生。高年级学生无法将竞赛经验有序传承,低年级学生无法对竞赛要情有基本了解,该书作为一个有效载体,解决了上述问题,给学生以自主参赛与学习的机会。

书中基本囊括了土木类各类省级以上竞赛活动,并在每一章节中,对各类竞赛的时间、内容、流程、学科基础、准备工作、获奖经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可谓面面俱到。由一线选手主笔撰写,还原了比赛的各个细节,包括节点的制作,胶水的使用以及美工刀的使用等,图文并茂,给日后参赛学生以极大帮助。图5是获得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冠军的团队主力撰写的制作纸质、竹制、木制模型的分节篇章,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同时,该书由各竞赛指导教师负责审定,权威而又全面。除此之外,由学生参与编写,从学生的角度撰写经验,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体现。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提倡CDIO教学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产学合作和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7]。而该书正是给出引导,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借此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与CDIO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全国很多高校的土木专业负责人以及相关竞赛领域的专家们在评阅后也认为,该书积累和传授了土木类专业相关高水平学科竞赛的参赛经验和攻略,对于土木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学教务工作实用手册》

近年来河海大学土木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对教务工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革新。

为了将教务工作持续开展下去,形成良好的示范与传承,书别将学院开展的一些特色教学教务活动予以规范化,并汇集成册,以便各级教学教务工作人员遵循,更为高效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书别介绍的内容包括:学院特色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专有的考务工作说明,各类实习的运行模式和实习报告撰写方法,加强专业教育的运行机制与办法,创新创训工作评审流程,土木院特色评教体制以及学院相关资助教学活动的办法和说明等,图6展示的目录即是全书所列教学管理细致规划的缩影。该书的刊发,能够确保学院教学教务工作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稳定有序高效运作,为全面提升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助力。

(五)《土木交通类本科专业课程攻略词典》

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往往缺乏宏观了解,学习时找不到特点、重点和难点,而教师也缺少一个合理的反馈平台。为了帮助学生在吸取学长经验的基础上,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课程学习方法,巩固好专业基础知识,《土木交通类本科专业课程攻略词典》应运而生。

书中对每门课均分列了教学对象、学时和教材等基本信息,进行了基于教学大纲的课程简介撰写,特别是针对每门课的要点、学习难点,编写了学习重点与学习策略,如图7。

书中的编写规范而又细致,与宏观的本科教学全程导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由大纲框定体现了其科学性,由学生编写贴近学生,由教师审核更增添了本书的权威性。这种编写审核方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高度彰显了学生自身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这种编写模式也是对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的一种反映与促进。该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提升自主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能力和技巧方面均起到了有效的助力作用。

三、基于“双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土木类教学系列蓝皮书研制取得的成果

目前已编制的《本科教学全程导引蓝皮书》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质保体系建设的一线成果,直接惠及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10级以来的5级1 500多名本科生,同时也对学院近100名教师和教务工作者从事教学和管理,乃至教学竞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近三年来,学院本科生的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学生对于教学环节的自觉认知和理解程度显著提升,教师以及教务工作者从事相关工作的熟练与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这无疑与学院规范化的管理以及《本科教学全程导引》的发行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院本科生在学科竞赛,特别是专业类学科竞赛中成绩屡创新高。三年来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冠军,全国土木工程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交通设计大赛一等奖(专业组第一名),河海大学土木、交通专业创设以来的多项竞赛历史记录在三年中屡被打破或刷新。这是竞赛培育体制规范化,竞赛苗子得以迅速成长的结果,其中《学科竞赛攻略手册》也起到了作用。

此外,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成绩也不断得到提升。例如参与本书撰写的教师中,有多位教师是在编制本书后不久参加了各类讲课竞赛,其中一位获得全国微课竞赛三等奖,两位获得江苏省土木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一位获得河海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他们都成为编写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而后续广大新进教师从该书的学习中也得到启发,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备课和授课水平显著提升。

河海大学从2016年起在全校所有专业推行河海大学土木类本科教学系列蓝皮书的做法,同时丛书在校外也形成了明显的辐射影响。短短3年,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20多家高校土木或交通专业负责人、资深专家对系列蓝皮书的做法与内容给予了极高评价,并在相关专业推广实施。

四、结语

蓝皮书的研制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教务管理顶层设计的科学化、体系化,对于相关专业类本科生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也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蓝皮书的编制以及学习蓝皮书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了主体地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扬.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教学全程导引[M].1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4.

[2]沈扬.土木类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示例[M].1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3]沈扬.土木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攻略手册[M].1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4]沈扬.土木与交通学院教学教务工作实用手册[M].1版.南京:校内刊物,2014.

[5]沈扬.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攻略词典[M].2版.南京:校内刊物,2015.

[6]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篇6

 

一 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职业压力较大

 

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期望与特殊教育学校现实状况冲突的一种心理表现;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是其不能顺利应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时的一种特殊极端反应,是在长期紧张的特殊教育状态下产生的情绪。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有代表性的观念有以下两种:(1)特殊教育情感耗竭论,代表人物是派恩斯。

 

他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由成就感降低导致的。产生职业倦怠的个体对服务特殊对象丧失了部分或全部的情感,甚至以非人道、极端的教育方式对待受教育儿童。(2)特殊教育情感调适论,教师个体及学校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当会引起职业倦怠。当教师个体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格因素在职业倦怠中显得非常重要,特殊教育学校低自尊者更易产生倦怠。

 

而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也不能做出很好的应对,由此也影响到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及其职业教育极其不利。这些问题是由教师的教育地位所决定的,面对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学校更应积极研究应对,以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

 

2.职业教育质量偏低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实践的第一线,又得不到专业技术培训,使思想观念和水平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由此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

 

3.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办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特殊教育学校过于强调文化知识学习,忽略残疾人职业教育,这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要与学校的培养相脱节,特别是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较滞后。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较为落后,导致学校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降低,学校的发展定位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这就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的结果。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二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策略

 

1.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强化职业教育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特殊教育事业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特殊教育投资的多少,学校教学设备的配置直接影响特殊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势在必行。在教育中应把握政策,及强化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可行的培养措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有效发展。

 

2.加强教师职业研究,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促进特殊教育的科学发展

 

学校的发展靠的是教师,教师的发展靠的是职业能力。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师的职业培训,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积极创造特殊教育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通过马斯洛的层次需理论建立适宜的教育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特殊学校的教育质量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特别是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教育教学的质量存在差异,使培养的职业人才也就参差不齐,培养的质量不高。

 

为了适应时展需要,就必须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关注残疾人的职业发展,并通过强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生存能力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办学思路,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强化本校的职业教育研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培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策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7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生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 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 

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 

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 

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 

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 

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 

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 

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Rud 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现阶段,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对于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识水平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在课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加上中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金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等等,呈现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政策,残疾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因此,人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进行转变,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更好的生活。

二、现阶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一直是知识的积累阶段,不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特殊群体来说,在小学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须得到重视。残疾人群受到身体的影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较正常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样接受长时间的教育,因此课堂的有效性对他们来说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今后的就业提供方便,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观念。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人们对特殊教育人群不断关注,从而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发展状况,只有全社会的人群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大家要转变对教育发展的观念,重视小学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特殊人群的小学教育。现在中国各界曾人群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实业家,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有能力帮助其他人群的发展。因此,国家要大力倡导成功人士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于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上已经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如果在教育上没有有效的改进,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的伤害,即使身体上有缺陷,但应该受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小学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国家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条文,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国家政府部门的补贴,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验收,保证资金投入用在正确的特殊教育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帮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要相对的严格,要定期对在校和新来的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教学水平,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出雄厚的师资力量队伍。

四、从实际出发,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目标。特殊群体的小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与众不同,对于学习的意识,学习的目标认识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虽然带给了他们困难,但是他们能够靠自己积极的改变,通过学习找到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在课下可以为学生安排简单的实践学习,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验,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第三,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一样的,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上学本就有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所讲的内容通过图片、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特殊群体的小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较自卑,在学校里同样承受着压力。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学习生活。在学校要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不应该有歧视的眼光,为他们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五、结束语

对于特殊群体的小学生,他们更加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比较与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找到自我的价值。体改小学课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是中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聋哑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英.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邓猛,景时.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2(09).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指导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能力。但是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后表现出小学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明显欠缺的问题,需要盲校、聋校花费较长时间来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小教专业的毕业生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扎实,进入工作岗位马上能够适应教学工作,致使许多盲校、聋校在招聘时宁愿选择小教专业的毕业生。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应如何有效地设置特殊教育教学法?本文试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满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为其他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笔者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分别是98人和80人为教学对象,根据该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现有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的教材进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重新编排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实施教学,边教学边调整课题方案,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本课题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研究过程

本教学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

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信息,拟定课题方案,整合教材。笔者和其他课题组成员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根据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两类儿童的特点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和《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作为教材,选用《小学新课程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法和网络资源等为教学参考资料,通过对《听觉障碍儿童教学法》《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法》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知识。

(二)第二阶段――实施教学阶段,调整教学计划

1.理论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数与代数的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和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2.实践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课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构成,校内实训主要通过课内讨论、试讲、说课和评课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实训则是利用见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顶岗)实习等机会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教学,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专业指导。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学校为例。该校与广西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百色特殊教育学校、北海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见实习基地,为学生见实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场所。另外,这个阶段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选编及录制了部分学生教学录像,以配合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用。本课程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型教学法等。

4.考核手段的选用。在考核上,改变传统作业与考试方式,将每部分教学理论与特殊教育小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写教案、试讲、制作课件等作业形成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课程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计划设计、观摩课的评析、校内实训(试讲、说课和评课);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为随堂考查,为指定教学内容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教案,并选派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试讲。

在第二阶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一边实施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教学,一边调整教学计划,使现有特殊教育教学法的设置逐渐符合特殊教育学校需要。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这个阶段笔者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案例集和学生实践作品集汇编成教学资源包,这些既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讲授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法提供参考。

四、实践效果及反思

本课题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师资的需要,通过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法的教学获得学生基本认可,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也获得见实习单位的肯定,2012级学生现已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用人单位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非常认可。

篇10

第一,充分认识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儿童少年获得成长、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其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北京市历来重视和保障残疾人权利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例如:《北京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2012年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刘淇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特殊教育”。2000年以来,北京市教委接连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北京市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加大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力度。今年,北京市政府又出台了融合教育行动计划。

融合教育主张最大可能地在普通学校接受适合普通教育的残疾学生,它着意于平等、尊重、包容、和谐社会的建设,寄予着包括众多残疾儿童少年在内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是人们对残疾观不断演进的结果,也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以前人们对残疾的理解多集中在残疾人的机体缺损和生理功能障碍上,并从障碍的角度解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认为残疾是个体的悲剧,这是一种“医学一生物模式”的认识。经过残疾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残疾的认识也逐渐发生转变,从原来对“个人悲剧”的关注转向到对整个社会环境、制度以及文化的关注,更多从“社会一文化”模式来理解残疾和由此带来的障碍。这种转变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带来了新的视角,提供了理论推动力。伴随着残疾观的演进,特殊教育也逐渐打破隔离式特殊教育模式,“一体化教育”、“回归主流运动”、“融合教育”等新理念渐次出现。这些教育思潮和实践的核心是打破隔离式特殊教育的封闭状态,让残疾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尽可能在最少受限制的普通学校或者普通班级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入社会生活。

融合教育不仅昭显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为整个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与融合教育有着广泛内涵交集的“全纳教育”思想,与全民教育思想相得益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2008年,第48届世界教育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其主题就是“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我国原国务委员、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大会主旨发言中肯定了“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的基本理念,肯定了全纳教育对建设和谐世界产生的积极且重要的影响,表达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用知识完善自我,创造美好人生”的美好理想。刘延东同志还代表中国政府表达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推进全纳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承诺。

可以说,以融合教育为代表和集中体现的新型教育思想和实践,正以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惠及广大残疾儿童少年。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清晰的管理服务,优质的教育教学,为他们健康成长和融入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应对挑战。多年来,北京市一直重视开展随班就读教育,并将之确立为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市就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先后出台有《关于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各区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提供强力保障,在全国较早开始探索资源教室、特殊教育中心等专业支持模式,2002年起增设专项资金着力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北京市在随班就读的政策支持、物质保障、专业指导、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切实的实践,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北京市有近6000名残疾学生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就读,这些学生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66%;接收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小学占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近80%;随班就读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5500元。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补充的首都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已经形成。

在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市、区特殊教育中心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2009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更名为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功能拓展至科研、教研、师资培训和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今年,北京市启动“北京市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的筹建,又将实现新的功能转型。

在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发挥着骨干作用。随着首都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接收的中、重度残疾学生比例不断提高,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也逐步向区域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方向拓展,其服务对象、工作职能和相关要求也发生很多转变。多所学校还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后的职业教育,为残疾少年走向独立、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创造着条件。在今后较长时间的发展中,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必将持续存在,在中、重度残疾学生的管理和社会融合方面承担着更加艰巨的职责,也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随班就读学校发挥着首都特殊教育的主体作用。广大随班就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配置人员,探索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模式,营造平等、尊重、包容、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教师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教育教学能力。近几年来北京市资源教室建设得到很大推进,全市现有120所中小学建设了资源教室,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支持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根据融合教育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内市里还将重点支持100所随班就读工作突出的义务教育学校建立软、硬件完备的示范性资源教室,创建20所市级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引领我市融合教育质量提升。

符合首都特殊教育发展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加以应对。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北京市特殊教育发展还不均衡,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还有待加强,特殊教育硬件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整体发展水平距离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积极应对挑战,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创新工作方式。融合教育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多方位的,实践中会遇到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要为融合教育实践创设良好的政策空间和制度保障。

今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市教委、市残联、市教育督导室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将首都融合教育发展推进到新阶段,这是基于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而制订的重要发展导向和战略部署。《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双学籍制度”、“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以及“通过北京数字学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资源”等,都是这方面工作的探索。我市在推进融合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意义。十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并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大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专章对特殊教育发展加以阐述,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今年国务院法制办《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都说明融合教育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进一步加强建设,创建无障碍教育环境。融合教育主张根据社会模式来理解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困难,强调对这些困难的理解和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切实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对全市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三是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对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市、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建设,深化特殊教育科学研究,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相应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对融合教育的专业支持。四是进一步推进创新,完善融合教育制度建设。逐步探索和实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及医教结合、康教结合双学历职前培训制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双学籍制度,研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以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融合教育的推进和质量提供更多保障。五是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融合教育物质条件保障。根据融合教育新的需求,继续推进各类学校的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生均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的保障,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要。六是进一步扩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残疾儿童少年信息平台和资料库、社区无障碍改造、残疾儿童少年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增加信息交流渠道,扩大融合教育的宣传范围,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特殊教育的浓厚氛围,营造平等、尊重、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