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有效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大邑县以“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作为践行《指南》的突破口,珍视环境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价值,优化户外环境,促进教师发展,提升办园质量。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一、转变观念: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在《纲要》和《指南》理念的引领下,大邑县确立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并对“低成本高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尽量考虑到投入的物质资源本身的购置成本、时间成本、运行成本、改变成本等总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收到相对较高的教育价值。该课题有利于纠正目前幼儿园在户外游戏环境氛围、功能布局、材料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较为科学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理性认识。
二、扎实推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推进机制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推进,我们构建了行政、教研、师训“三位一体”课题实施小组,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专家引领导方向,教育研究为核心,行政推进作障,教师培训贯全程”的运作模式。拟定了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制定了《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小组及工作职责》《创新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创新项目课题培训制度》等制度。
(二)研培共进,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1.选择具有典型户外环境特点的2所幼儿园作为试点园。其中,晋原城区南街幼儿园(以下简称“南幼”)的特点是:幼儿园为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户外活动空间狭小,束缚了该园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所为乡镇园,即安仁幼儿园(以下简称“安幼”),其特点是乡土资源丰富,户外活动空间宽阔,但被闲置,未尽其用。
2.开展理论研讨与培训,提高教师对户外游戏环境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价值的充分认识,提升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觉悟和能力。具体历程如下:
2013年12月,大邑县教育局对8所幼儿园的户外环境进行空间、场地和材料的抽样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户外环境布局“功能单一,刺激不够”;户外环境材料“舍近求远,解渴不当”;户外环境成本投入两种极端“盲目节约,给力不足”与“高价设置,挑战不足”。所以说“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是改善大邑县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现状必然要求。
2014年2~3月,邀请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专家实地诊断、指导和修订研究方案。
2014年4~5月,开展此项目的讲座和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当地文化元素和乡土资源,并结合幼儿发展需求进行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改造。
2014年6月,开展试点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性评估,并对环境中材料提供进行调整。
2014年7月,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此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7月在南幼和安幼召开“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园长培训会。
2014年9~11月:试点园围绕“幼儿与户外游戏环境互动”的观察和支持策略进行研讨。本县其他9所公办园开展推广研究。
2014年12月,阶段性成果总结,撰写了《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
三、成效初显:实现师、幼、园共同成长
(一)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管理机制
建立了“摸底――诊断――研讨――评估――示范――推广――全覆盖”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出幼儿园低成本高质量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有效方式:①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创设“亲和宜人的环境氛围”;②结合环境地理特征,规划“丰富合理的环境布局”;③研究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投放“趣味持续的环境材料”等。
(二)促进了师幼成长,提高了家长参与度和满意度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创设并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游戏,教师们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也发生了转变,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防止和纠正。同时,儿童在获得体能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有参与体验冒险、合作、创新等机会,多维度促进了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家长作为重要的资源和支持者被更多地“卷入”幼儿园有意义的活动中,更能了解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的价值和儿童发展需求,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2014年6月19~20日,四川省陶研会幼儿园园长学术委员会在大邑县召开了以本项目为主题的省级现场会,共有2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幼教同行参加。2014年6~12月,安幼、南幼分别接待了来自乐山、宜宾、西安、沈阳等省内外300多所幼儿园共2000多人来园参观,南幼有限空间的巧妙利用,安幼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有机融合安仁古镇文化元素的户外环境创设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
四、且行且思:探求项目研究的新跨越
本课题的实施,对于县域城乡幼儿园如何切实为幼儿营造安全、童趣、平等、互动的教育环境,引导和支持幼儿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地表达,多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可以推广的成果;对于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园户外空间被闲置,城区幼儿园空间狭小、未充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推广模式。
篇2
关键词:提升素养;理性定位;有效评价;创新发展
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园长的素质也非常重要,园长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幼儿园的全局。做好一名园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园长要有事业心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园长才会主动研究幼儿园管理艺术,积极从事幼儿园管理,关注幼儿园的发展,着眼幼儿园的未来,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主动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开拓创新管理思路和方式,才能做到以园为家,爱园如家;才能做到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甘于吃苦,勤于奉献;才会深刻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事业,职业可以谈值论价,而事业却有深层的含义,并甘愿为此而奋斗终生。
二、园长要有魄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要具有扎实、过硬、科学管理幼儿园的方法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幼儿园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建设、幼儿园内部奖惩考核制度等手段,实现幼儿园管理育人的目标;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要全面有效地解决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就要通过引领、激励、沟通、协调等方法或手段,达到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从而促进幼儿园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最后,若要解决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就应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深入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做到教学计划全面统筹,教学内容正确适量,教学方法灵活恰当,尽量改变无效教学的局面。
园长要办好幼儿园,既要具有善于协调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的能力,又要有主动承担责任的胆识,要有不徇私情、赏罚分明的魄力。
三、园长要有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估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因此,作为幼儿园灵魂的幼儿园园长,其教育理念、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幼儿园的发展水平。面对新形势,幼儿园园长要有识别机遇的敏锐性和捕捉机遇的胆识,做一位有思想的行动者。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首要任务是人的教育。育人就要以德育为先,并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和阵地,让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育人还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思考,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生存能力。育人还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抗挫折的能力,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要成才,必先成人”,幼儿园始终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
园长要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办园理念统揽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先进的办园思想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就是要让幼儿全面发展,形成个性,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生存,真正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
人才。
四、园长要有爱心
作为幼儿园的园长,要关心体贴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工作、生
活和学习,要经常与之交流、沟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在教师有困难或工作量繁重之时及时给予教师意想不到的关怀或惊喜,让教师指导园长心中时常关注、爱护教师的内心需求,让教师感觉到园长真诚、亲和、友善的品性,感受到集体氛围的温暖和愉悦,就会轻松、自然地接受幼儿园管理的要求,主动、自觉完成园长安排的工作任务,幼儿园的教职工们就能够无怨无悔地为幼儿园发展全力以赴、真诚付出。
五、园长要有威信
园长的威信就是园长的威望、信誉。一位园长有了威信,很容易得到教师的理解、认可、信赖、尊重以及拥护。威信是园长多种素养和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是园长主持幼儿园工作,开展管理活动最宝贵的要素之一,对办好幼儿园有着重大意义。
园长有了威信,就会使园内各级人员之间有效配合,相互支持,扎实执行工作,并能营造园内尊重、和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的工作氛围,使各种内耗降到最低,使矛盾和意见分歧能及时得到协调和解决。如果园长缺少一定的威信,员工之间的繁琐之事会逐渐增多,而且会带来消极影响。
园长的威信一方面是因为其职位和资历;另一方面也建立在园长的德行、水平、学识和情商上。一个没有权利欲望、只有人格魅力、事业追求的园长,其威信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就会不怒自威。园长的威信不是某个领导给予的,不是自己给自己加封的,不是到处讨来的,不是靠歪门邪道获得的,而是脚踏实地、谦虚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出色勤政做出来的。
六、园长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作为幼儿园的领导者,园长要构建幼儿园学习型组织,要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园长首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园长自身首先要学习提高。这种学习提高应是来自于园长的内心觉醒,不是外在强制的,这种学习是要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重实践。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老师学、向家长学、向媒介学、向姐妹园所学,同时合理利用工作、交往、反思、观察、交流、实践等时机有效学习,不断开阔眼界,使学习真正成为园长发展的不竭动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责任,一种反思,一种环境,一种对话,一种生存能力。为适应园长专业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园长要学会学习,坚持在学习中做人,在学习中管理,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才能成为一个永不落伍的园长。
理想的园长是一个能够正视自身的使命与价值,具有无私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园长,是一个珍惜幼儿园的名誉胜过爱自己生命的园长,是一个始终坚持追求自己生命价值和办园理念、具有独特办园风格的园长,是一个具有容人悦人的宽广胸怀、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团结力的园长,是一个游刃有余协调同事、上下级关系,并能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出色的策划人员和亲力亲为的园长,是一个善于给教师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鼓励每一位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园长,是一个能将幼儿园建设成为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活泼的童话世界的园长。
总而言之,要治理好一所幼儿园,园长的工作思路要清晰。要以园风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着力点,以园所文化为支撑点,加强协调,降低损耗,充分发挥,高效利用。
篇3
第一,落实工资待遇。为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建议出台我省学前教育法。参照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依法制定我省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县、镇两级政府对当地农村公办幼儿园中的非公办教职工,按城镇职工标准交纳社会保险,并保障这部分教师平均工资逐年增长。彻底改变同工不同酬现象,最大限度地改善幼儿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从教,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第二,解决职称问题。建议我省建立专业的幼教职称评审机构,制定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制度、标准,选拔专业的评审人员,公平公正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称评审,以此为基础配发职级工资,切实保障公办、非公办教师工资标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三,核定队伍编制。我省应加快核定幼儿园机构和教师编制的步伐,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的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重在落实,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配齐配足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政府应考虑不仅要给全给足全额拨款事业性质幼儿园人员编制,还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协同编办、教育部门,合理分配少数素质高、能力强的公办教师到自收自支性质的公办园甚至民办园帮教,以点带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把好三个关口,提高队伍素质
(1)严把职业入口第一关。目前,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从源头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质量。我省应探索通过政策扶持、学费减免、设立专项奖助基金等方式,招收优秀人才,提高师源质量。(2)严把入职入编第二关。依据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执行国标、省考、县聘、园用的招考政策,招聘公办、民办园幼儿教师。招聘工作中,严格坚持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资格证、师德首位、大专以上学历、普通话二甲、身心健康等要求,不限地区,真正把优秀的幼教人才选拔到岗位上来。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教师的资格准入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停办。(3)严把培训质量第三关。首先,改革师资培养课程。我国现行的幼师培养课程模式存在着内容陈旧、学用不一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课程加以调整改革。新的课程模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改革职后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一是建议出台相关法规,建立教师进修制度。二是实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三是完善职后培训激励机制。四是强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幼儿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中的责任,确保幼儿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的落实和效果。第三,改革保育员任用制度。随着我省幼教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不断涌现,新招收的保育员的任用和培训总体说来还不够理想,以至大量初中(甚至小学)毕业生,在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便走上了保育岗位,严重影响了幼儿园保育水平。为此,我省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培养、培训机构,制定相应的培养、培训规划,将保育员培训与幼儿教师培训一起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中,提高保育员的学历层次,确保保育水平的高质量。
3.健全两种职能,优化队伍建设
篇4
【关键词】印第安纳州;北京市;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91-05
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幼儿、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劣,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休戚相关。美国较早开展了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QRIS)的建设,至2014年已有38个州加入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印第安纳州是推行该系统较成功的州之一。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要求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北京市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和学前教育督导体系构成。本研究基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和中国北京市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文本,围绕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问题,如“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等作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印第安纳州和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1.评价目的
印第安纳州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儿童早期保育质量,二是为家长选择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提供依据,三是支持和认定服务提供者的保教质量。〔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卫生局下发的《分级分类验收和年度考核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托幼园所的分级分类验收评估工作,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托幼园所依法办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北京市对托幼机构进行分级分类验收和年度考核,目的在于规范园所办园行为,促进园所不断提高质量。
印第安纳州和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托幼园所的保教质量,并通过对托幼机构分级分类的评估,规范园所管理。与北京市相比,印第安纳州强调,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还有一个作用是为家长选择高质量托幼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2.评价主体
印第安纳州政府在建立了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即聘请专业的质量评定机构或公司来做第三方评估者。第三方评估者是与托幼机构无利益相关的独立个体,且需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才能申请成为评估者。这一评价主体有利于保证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公正。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州政府还委托普渡大学对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本身进行评估,并且对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等进行再评估。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是按幼儿年龄设计的,面向所有托幼机构,只要加入该系统,就可接受评估。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框架见下图。
北京市托幼机构的分级分类验收主要由管、办、教部门负责。因为评估部门和管理部门均是利益相关者,均不属第三方,所以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的公正性。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教育、卫生两大部门统筹协调拟制,并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由各区(县)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承担具体的评估工作,评价主体较单一。分级分类验收对于不同办园体制(公办/民办)、不同区域(城/乡)的幼儿园采用的是不同的标准。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更容易获得更高等级的认定。〔3〕由此可见,北京市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其是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的公正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评价标准
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中的托幼机构等级评定是面向所有儿童保教中心、家托中心和注册的保教部门的。这个托幼机构等级评定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有若干条具体标准,主要包括常规工作、教师教育和专业培训、结构质量、过程质量、评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政策和程序、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和参与、通过全教协会(NAEYC)等组织的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详见下表)。托幼机构在达到某个等级的全部标准后,每年还必须接受一次再认证,并可以申请参加更高一个等级的认定。〔4〕
《北京市托幼园所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及细则》将分级验收标准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办园方向、物质条件、人员条件、管理工作四方面,其中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的权重高于办园方向和管理工作;分类验收标准也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保教工作、卫生保健、儿童身心发展三方面,其中保教工作和卫生保健的权重相同,均为儿童身心发展的两倍。一级指标下列有更细致、具体的二级和三级指标。
为保证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印第安纳州重视对评估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印第安纳州政府委托普渡大学,对这个系统的每个指标进行信效度检测,内容包括指标定义、指标的具体要求、指标与指标之间的联系、指标在这个系统中的权重、指标对儿童发展的意义等方面。〔5〕与印第安纳州相比,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尚没有经过比较科学的信效度检验,评价标准也失之抽象笼统,可操作性不够强。在北京市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中,结构性指标比较全面,但较重视物质条件及人员配备,忽视效能发挥。对托幼园所的分级分类验收主要着眼在有哪些设施设备、数量是否达标等方面,缺少对其使用情况如何、配备是否合理等问题的考量。在实际操作中,北京市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更多偏向于对托幼机构作出鉴定,相对忽视帮助园所提高教育质量,〔6〕评价过程中强调对文件、档案、规章制度等硬性材料的核查,较忽视对软性条件,如师幼关系、工作氛围、园长领导力等方面的考察。
4.评价程序
在印第安纳州,托幼机构加入了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后,就能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Indiana Paths to Quality,PTQ)的评定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初期结果、中期结果、长期结果和最终结果。每个阶段的评价结果均会及时反馈给托幼机构,并有相应的改进指标指向及培训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7〕质量评定3~5年进行一次,每年还会进行常规检查,平时还会不定期抽查。对日常活动、教师发展研究、儿童发展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有明确的时间规定,〔8〕以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北京市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的第一步是园所自查。随后,市、区(县)验收组分析园所的自查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听取园长汇报、实地观察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部门工作情况、查阅有关资料、与教职工或家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园所的办园情况。验收组在集中分析相关资料后形成书面评价意见,反馈给接受验收的园所及其主办部门,并上报市学前教育办公室。托幼机构每年均需接受年检,年检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具体规定,以便托幼机构提前准备,接受检查。
相比较而言,印第安纳州的评价程序更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特点。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运行质量较高,评估结果会被不断反馈给托幼机构。前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是后一阶段评估的基础。〔9〕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结果则是由管理部门一次性反馈给相关园所的,并不向家长和公众公开,故社会监督缺失。
5.评价工具
在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中,对不同类别的评估对象,即早期保教服务的提供者、早期保教服务参与者(家长)、早期保教服务受益者(儿童),有不同的评价工具,其评价指标均具体细化,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些评价工具都经过信效度检验。例如,对早期保教服务提供者的评价工具包括《早期儿童环境评定量表(修订版)》(ECERSR)、《婴幼儿环境评定量表(修订版)》(ITERS-R)、《家托中心环境评定量表》(FCCERS-R)、《保育者互动量表》(CIS)等。又如,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包括《马伦早期学习量表》《伍德考克约翰逊应用问题分测验》等。〔10〕
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的等级指标比较模糊,评价工具未作信效度检验,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细则主要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试行)》,要求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要符合《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和国家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事实上,这两个文件都是指导性、方向性的,可操作性不强。与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相比,北京市的评价工具还需进一步细化、科学化。
二、对我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启示
1.提高教育质量评估的透明度
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会定期向社会,家长可根据评估信息选择适宜的托幼机构,此举也起到了激励托幼机构不断提高质量的目的。目前在我国的托幼机构中,民办占比较大。可以借鉴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将托幼机构“在合理的限度内纳入市场化的思维模式,通过提高托幼机构质量信息的透明度,促进托幼服务提供者(民办幼儿园)与购买者(家长)之间的信息对称,从而强化幼教服务领域的市场选择功能。政府应更多地担负起调控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彭兵,2013)。
2.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机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然而,调查发现,我国各地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仍以管理者评价为主,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很小。建议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建立由家长、教师、托幼机构、政府、学前教育专家等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组织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评价。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从印第安纳州的经验看,科学的评价,既要保证评价体系专业,又要保证评价环节科学。第一,以过程评价为主,将文献调研与专家论证相结合,适当听取一线教师意见。评价体系要进行信效度检验。第二,评价方法要科学。建议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对早期教育质量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三,分类别和层次开展评价。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可以依据不同类别和层次以及不同维度和项目,开展真实、有效的评价。
4.建立问责和奖励机制
在建构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当建立问责制度。例如,鉴于我国的公办幼儿园基本是政府划拨办园经费的,各级政府不仅要做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者,更应当担负起监管职责。家长和社会也有监督权利。问责机制是美国早期教育质量评定和推进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我国亟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质量问责机制,并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以激励托幼机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PHILLIPSEN L C,BURCHINAL M R,HOWES C,et al.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 quality from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ild care〔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7,12(3):281-303.
〔2〕〔4〕〔5〕JAMES ELICKER,CAROLYN CLAWSON LANGILL,KAREN RUPRECHT,et al.Paths to quality:A child care quality rating system for Indiana〔D〕.Purdue:Purdue University,2007.
〔3〕PAN YUEJUAN.Evalu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quality rating system in Beijing〔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21(2):186-204.
〔6〕刘霞.对当前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实施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3,(27):8-10.
〔7〕CAROLYN LANGILL, JIM ELICKER,KAREN RUPRECHT.Paths to quality evaluation technical manual:Phase 2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D〕.Purdue:Purdue University,2013.
篇5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
(一)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必须指向幼儿,并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的意义在于尽可能地拓展幼儿的生命体验,拓展幼儿与周围世界的丰富而生动的精神联系。因而幼儿园的环境也应该是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并有利于幼儿生活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应该具有独特的儿童文化,使每一名幼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园所文化的创设中。包括教室的设计和布置以及活动区域的创设,都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应该是一个记录幼儿成长历程的环境,记载幼儿成长的故事。幼儿主动带到幼儿园的物品也应该成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化,例如:幼儿在大自然中捡到的松子,各种形状的鹅卵石,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旧盒子等。此外,儿童参与园所环境建设,还包括从幼儿的视角创设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创设环境,用幼儿的作品创设环境……但是,在幼儿园中却常常看到精美的环境创设的主体是教师,高高的墙面布置的对象是家长,幼儿的参与和幼儿的作品很难在环境中找到。与幼儿的视线平行的环境几乎是空白,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幼儿在环境中的探索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了。
(二)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应该有利于培养幼儿精神,陶冶幼儿情操
对幼儿而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美好心性的培育,是早期生命情感的展开。在高质量的幼儿园环境中,所用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有层次的。材料的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干燥,有的潮湿;有的四四方方,有的浑圆一体;有的明亮,有的灰暗;有的材料的性质会随时间而改变(如种子、树叶、橡皮泥),有的材料的性质却永远不会变(如石头、沙子)。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才是一个多感官刺激的环境。
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应该是美丽而和谐的,充满家的温馨与舒适。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其环境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颜色、光线、空间和气味,因为这些元素是符合幼儿认知特性的。因此,幼儿园的墙壁不应是平淡无物的,而应该是富有色彩的,或给人以宁静,或给人以温馨;幼儿园的教室不应是狭小灰暗的,而应该是宽敞明亮的,或给人以阳光,或给人以舒适;幼儿园的颜色不应是单调呆板的,而应该富有绿色的生机和金色的灿烂,或给人以生气,或给人以温暖。
幼儿天性是喜欢自然的,甚至可以说幼儿是大自然之子。因此,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方面应该注重对幼儿审美情趣的陶冶,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园内绿化面积,丰富幼儿园的自然景观,将大自然还给幼儿。健康的绿色植物应该成为幼儿园主要的装扮;柔软的沙池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应该留下幼儿大小不一的脚印;美丽的幼儿园应该充满幼儿的欢声笑语。
(三)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必须有利于幼儿探索和交往
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和交往的环境,才能使得幼儿的生命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神经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证明,每个人的发展不仅因为基因上的遗传,也源于对环境的体验。因此,儿童所处的环境不应仅仅视作学习或者被动进行活动的场所。对儿童而言,环境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并为活动进行身份定义。
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应该充分关注教育学和建筑学之间的关联,并将美学的力量视为两者连接的纽带。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应该具有各种引人入胜的空间结构和材料,成为促进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因素。幼儿园里的每一件物品,以及物品的摆放,都应该有利于幼儿与他人,幼儿与物品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带领幼儿一起组织、利用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带领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对幼儿而言,教师也应成为一种支持的环境。
应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在其中进行邂逅与汇聚的场所,让幼儿在其中能够自由穿梭行走或者随心所欲地徘徊迂回。在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中,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每个幼儿都有私人空间,每个幼儿的行动都可以按照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在这样的幼儿园空间环境中,幼儿与物体的操作互动将转化为幼儿与环境的交流。如果一个空间缺乏生活在其中的教育体验所赋予的哲学基础的话,这个空间将丧失应有的功能。
二、幼儿园精神环境质量
(一)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必须让幼儿感觉舒适自在,并能充分生活和生长
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应该是让幼儿感觉舒适自在,并能充分生活和生长的,具有充分发言权的环境。幼儿园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坏幼儿生活所固有的本质,教育方法的真谛——也包括教师的苦心——都在于此。”好的幼儿园教师一定会使幼儿感到他们不是到教师这里来受教育的,而是像到自己亲戚家去一样。幼儿园保育的真谛就是面向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如果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被束缚了,不能够充分的自由生活,那么这样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就是无益的。
雅斯贝尔斯在论及教育中的自由和权威时说道:“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教育诉诸自由,而不是人类学上的自然事实,教育以从自由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其内容。如果教育变成了权威,那它就失败了。”在教育中必须尊重幼儿的自由,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让幼儿由于服从于权威而学习。因此,幼儿园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即使幼儿偶尔调皮捣蛋了,与他人发生争执了,把事情搞砸了,教师都不会严加斥责,幼儿也不需用怯生生的眼光看着教师,胆战心惊。当幼儿有了新的观点和发现的时候,他们能够自主地发表言论,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索。
对幼儿而言,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部同样丰富,地位同等重要。教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充分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同时,尊重儿童,就是不要过分摆起教师的架子,不侵犯儿童独特的生活空间。保存儿童的天性,按照儿童天性的发展,用经验将儿童武装起来。
(二)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应该有利于师幼互动、同伴互动
良好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应该是幼儿能够和教师、同伴积极互动的环境。对幼儿而言,周围的环境应是一种积极的元素,使幼儿乐意参与并有意识地团结他人及周围的一切。在幼儿园里,幼儿通过共享活动、交流、合作,甚至冲突,共同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在共同的合作和交流中,幼儿之间彼此启发,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
然而,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对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形态呈现出非对称相倚型的特点。所谓非对称相倚型的互动是指在互动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互动行为主体中有一方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发出施动行为或是反馈行为,而另一方也是以对方的计划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据;根据自己计划实施行为的一方行为主体对互动行为过程事先有比较充分的准备,他能够引导和控制两人互动的发展方向及速度,而另一方主体似乎对互动本身没有明确的计划,在互动的过程中处于被支配、被引导的地位。互动行为本身只不过是主导互动的一方达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完成自己计划的一个过程。从发生的频率看,由教师作为施动者,幼儿作为受动者的互动行为事件都比幼儿作为施动者,教师作为受动者的数量要多。高控制、高约束、高服从和高依赖成为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的主导性行为。由此可见,创设有利于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精神环境,任重而道远。
三、幼儿园课程质量
(一)游戏应当是幼儿园课程的主导活动
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对幼儿的生活而言,游戏起着主导作用,是一种主导活动。主导活动是指“最适合”儿童发展水平,并最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推动儿童实现最佳发展的活动。因为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而且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生理机能。
仓桥物三提倡幼儿园一日的保教活动应该从自由游戏开始,他认为幼儿在自由游戏中才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奔跑、跳跃、攀爬、躲藏;在游戏中,幼儿书写、拼插、建构、捏造,并由此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地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这对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是以游戏为主导的课程,是各种游戏循环展开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现幼儿的游戏愿望,不断提供资源,让幼儿投入其中,用多种感官感受的过程。
(二)生活应当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立足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如流水般的连续起来潺潺流动。幼儿园不是那种基于上课单元来安排教学科目的学校,也不是规则至上的修炼生活的庙宇道场,幼儿园应该是那种让幼儿真正像幼儿一样生活的地方。对幼儿的生活,成人所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去装扮和改变它的形态,而是在考虑怎样基于原汁原味的幼儿生活去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成长。
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基于幼儿的生活并回归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是让幼儿园的教育变成幼儿生活的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其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园的课程生活化不是将幼儿园课程当作幼儿生活琐事的堆积,而是指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地成长。
(三)诱导应当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
福禄贝尔认为人的教育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因此,他强调成人不要总是直截了当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只要孩子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就要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从自己的认识范围出发解答自己的问题。
在幼儿园里,“教”和“学”不应是相互对立的,而应该和潺潺流动的河水一样流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主动、互惠的相互沟通,才能够使得幼儿学会“学习”。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的忽略,那么教育就会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是混杂的知识。”对于儿童的教育,卢梭的看法是:“你每向他们的头脑中过早地灌输一次教育,就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个罪恶的根。”洛克也强调儿童应学的事情,决不应该变成儿童的一种负担,也不应该当作一种任务去强加在他们身上。
正如仓桥物三所说:幼儿园本该是这样的,教师千方百计地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幼儿全然感觉不到自己在被诱导着,被指导着,其生活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如流水一般一天天地度过。唯有如此,幼儿园课程才不会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负担,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适宜而有效的发展,才能够还给幼儿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篇6
教育场所狭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生源,随着肃北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急剧增加,使的肃北县尤其县城学前生源几乎比5年前翻了一番,导致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有的班竟有50多人,孩子进出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组织游戏活动了,这种环境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不多,特色还不突出。公办学校模式单一,办学机制僵化。保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保教创新不够活跃,幼儿园人满为患,忙于应付,探索科学保教方法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科研能力低下,忽视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和快乐成长等培养重点,“小学化”现象普遍,整体保教水平不高。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已是当前老百姓最关注的一个教育阶段,首先是提高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经费上应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优秀专业人员走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中来。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策略,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解决民族地区一线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对于民族地区国家应拿出经费免费培养一部分幼儿教师(应包括蒙汉),但不应降低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加强学前教育软硬件经费投入。二是出台具有吸引力的针对性政策,加快幼教老师年轻化建设力度。全面实行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严把新招聘教师入口关。对在岗教师要通过强化培训等途径,限期取得资格证。三是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行家能手。同时,要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的权益保护机制,尤其是民族地区适当给予倾斜,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确保幼儿教师在身份待遇、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充分得到落实和保护,保持幼教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
从制度层面保证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落实,转变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中“小学化”教育倾向。建议应加大建立地(市)、县(镇)、乡(村)三级管理(评价)、培训和教研网络的建立,发挥县(乡)中心幼儿园的示范、骨干作用,提倡“以城市带动农村,应以点带面,以示范园带动薄弱园”,这是成功的捷径与规律,建议应加快改革试点。走“高质量,低成本”的民族地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办园之路。倡导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办园思想,从利用本地资源,环境创设入手,做到地方化、双语化;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探索出一条具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色的学前双语教育新路子。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学龄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重要的时期,学龄前期还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奠定终生的基础。
一、学前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教育子女成才的第一所学校。成功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即亲子教育,也就是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使其言行得到一定的规范。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具有领先性。孩子从出生起就融入在家庭氛围的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收于孩子的眼底,家长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2.具有长久性。家庭是孩子的终身教育环境,家庭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一世的健康成长。
3.具有渗透性。父母的言行举止及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社会性认识,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甚至也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和关系,因而他具有渗透性。
4.具有单独性。父母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人父母,先要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同时,要通过交流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再去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学前社会公共教育
学前社会公共教育就是学龄前儿童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所接受的教育。社会赋予幼儿园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的带好孩子了。对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快乐生活,充分吸收学前教育养分的大集体。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有些幼儿园却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改编幼儿受教育的内容,迎合家长们急切灌输知识的心情。
在幼儿园阶段,能力的培养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幼儿园更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当前一些幼儿园的超前教育虽然能使孩子学会不少课本知识,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和能力培养。
学前孩子主要应该学好以下这几点:
1.过好基础语言表达关,把本国、本土的语言学好(即:普通话与方言),使之能够与人交流、沟通与交往。
2.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生存的能力。我们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按阶段的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尽量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感性知识。比如,带孩子郊游,去基地摘草莓,摘橘子,逛公园等活动,培养他们拥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的性格。
4.培养生活上的好习惯和一些必要的礼节和道德。如懂礼貌,讲卫生,讲文明,团结友爱,敬老爱幼,遵纪守法等。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公共教育相结合
篇8
关键词:拓展办学空间;扩充办学类型;延伸优质资源;多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3-2
“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社会敏感话题,为什么会出现入园难、入园贵?一是因为家长信任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都希望享受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二是现有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布点不均衡,加剧了入园难现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鼓楼幼儿园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幼儿园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建教育集团的愿景。自2000年开始,我园通过具体实践,以探索及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多元办学模式为目标,以实现资源优化为宗旨,以专业引领和社会化为保障,补充和完善鼓楼幼儿园教育资源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一、积极拓展办学空间
陈鹤琴先生创办鼓楼幼儿园是想探索大众化、科学化的中国幼教道路,九十年来,一代代鼓幼人在陈老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积极探索,把鼓楼幼儿园从历史名园办成了现代名园。但是,由于鼓楼幼儿园所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制约,难以扩大空间发展,如何让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教育的资源,成为幼儿园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建公办优质分园。一方面是城市扩张对优质幼儿园的旺盛需求,一方面是鼓楼幼儿园的自我发展追求,我园积极拓展办园空间,凭借丰厚的底蕴与扎实的管理,在河西树立了教育的新品牌。鼓楼幼儿园聚福园分园成为河西地区的第一所优质幼儿园,也是我园教育集团内的第一个分园。2012年9月,瑞园幼儿园的开办为河西地区又增加了一个优质教育资源。
2.接管集体园,联办公办分园。当我们得知幼儿园附近的中山北路幼儿园因为生源匮乏即将租赁时,我们立即与之洽商,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并通过六届三次教工大会确定了联办合作方案。05年10月正式开园。亲子园的成立,为我们探寻亲子教育、社区教育提供了场所。
3.与名校联办民办分园。2008年,我园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合作,开办了民办性质的南外附属幼儿园。幼儿园将南京外国语学校“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和鼓楼幼儿园“做现代国际人”教育目标作为办园特色的理论支持,形成了一主三翼的课程模式,实现了既传承鼓楼幼儿园课程特色,又富有个性的新课程。
二、探索扩充办学类型
优质教育资源的放大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3-6岁的幼儿教育,还应体现在0-3岁阶段。在幼儿园教育发展规划讨论时,幼儿园的老师们一致期望增加办学类型,尝试举办托班、亲子班。亲子园的建立帮助我们实现托幼一体化的尝试梦想。
1.实现托幼一体化。为了办出亲子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我们在幼儿园最优秀的教师中选择了一位市优秀青年教师、一位区学科带头人担任亲子教师,全园教师先后参加育婴师培训和亲子教育培训,保证亲子教育在科学化的同时富有特色和教育性。我们还将单元教育课程主创人员集中编制托班一年课程,保证了托班课程的园本特色。
2.成立社区教育中心。为了更好地传播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与湖南路街道联系,将亲子园打造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基地―湖南路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干部一道做好散居儿童和驻区居民的教育辅导。教育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已成功为周围居民举办九次全免费的科学育儿培训班、五次亲子游戏节,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将亲子教育的理念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很好地进行了诠释。
三、延伸本部优质资源
我园提出“多元办学”的原则,“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道路,树立教育公平、资源共享的意识,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幼儿教育均衡、高位发展作为普惠政策落实的成果。”
1.储备培育师资。当幼儿园有了扩大规模需求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应是资金和场所,而是队伍。幼儿园在举办新的园所前2-3年,都要储备足够的教师与管理人员,同时储备相宜的教学与管理资料,保证新园建成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常运转。
2.高点定位发展。新的园所按照本部原有成功的管理方式走捷径,一开始就能站在高起点发展,减少了摸索探寻阶段,办学成效能很快显现。如08年举办的民办南外附属幼儿园,我们将富有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经验的副园长委派到分园任园长,特别园长有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荣誉和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为南外幼儿园增添了管理份量和社会的可信度。
3.延伸全纳管理。集团内公办园所之间实行教师流动教学,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益,也为新办园短期正常运作奠定了基础,更为协同性管理提供了保障。在管理民办分园中,我们采用分合相间的管理方式,如开班前的基建、环境布置,开办中的教工培训、课程设置、管理流程等,通过鼓楼幼儿园原有资源的支撑,民办园所教育质量迅速提高。
四、高标准多元化管理
鼓楼幼儿园教育集团目前四园一校,其中鼓楼幼儿园本部、聚福园分部、瑞园分部、亲子园分部为公办,南外附属幼儿园为民办。员工中有编制内人员,有联办留用人员,有自主聘用人员。因为办学多元,管理的范围广,管理的策略也需要多元。
1.教师一体化管理。我们在公办园所中尝试了“四个一”:一个法人,包括法人、注册登记证、收费标准、年审验收;一本帐,包括行政会、教工大会、规章制度、家长工作、课程模式、教学活动、班组长推荐、群团活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档案资料;一支队伍,包括采购、资产监管、保健、收费;一种管理方式,包括教师性质、教师流动制(出台《鼓楼幼儿园教师园所间流动管理办法及激励机制》,规定教师在一个园所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6年。每隔5年,教师填写《到分园工作时间意向表》,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未来的工作地点。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与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在所有园所中流动,民办园教师不流动)、双向选择(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所有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最希望合作的同伴、可以合作的同伴、不愿意合作的同伴,幼儿园根据教工的选择进行组合,再协调至相应的园所。单独进行)、教师培训(设三级园本培训机制,一级为专业化培训,参加人员为全体专业技术人员,时间为暑假第一周;二级为园教研组、课题组,全园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时间为每两周一次;三级为师带徒,公办园部分的教师根据能机制管理办法选择,民办园与公办园实行对班结对帮扶培训机制)、教育科研(设鹤琴教科室,实行统一申报、统一管理)、青蓝工程(设特级教师工作室,面向市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面向区以上优秀教师;建立师带徒机制,所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每年承担两位徒弟的培养任务)、课程研究(在全园教师中选择有课程研究背景、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成立了单元教育课程核心小组、工作坊核心小组,共同承担单元教育课程的引领及个性化课程的研究任务。据此,我们对幼儿园全体员工提出了教师轮换制的要求,让大家根据家庭、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和工作意向。到目前为止,80%的老师已经在本部以外其他园所工作过3-6年。我们始终把资源均衡作为教师配备的原则之一,每年教师的配备力求各个园所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的相对均等,有力保证了集团内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和教学理念的实现。
2.后勤社会化管理。自2002年聚福园幼儿园开办起,我们就尝试园所后勤的统一管理,如物品统一采购、配送,伙食统一食谱、带量,资产统一造册、登记,财务统一账册、汇总等。后勤社会化不仅保证了园所间的标准、项目统一,更节约了人力资源,避免了重复劳动,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效益。幼儿园的库房,不再是某一园所的库房,而是所有园所共有的资产所在地。目前,四个公办园所共用一位采购员、一个资产管理员、一个水电工、一个网管等,管理效益明显。
3.研训统一化管理。集团所有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由业务园长一人管理,统一安排。我园优秀教师众多,学习途径广、教育科研成果多。为了让大家有借鉴、学习的机会,我们在教育科研、领域研究、园本研修上打破区域、园所的限制,全部融合、交织在一起。如本学期我园成立了4个园领域研究组,由领衔人在各个园所中招募组员,每月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地点在各园所间轮换,研究的问题也是各个园所共性的问题,研究的实效显著。
4.活动一致化管理。家长选择鼓楼幼儿园各个园所,期盼的是享受鼓楼幼儿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求年级组长互通交流,以本部年级组长为主向其他园所同年级组长通报信息,如单元内容、生成单元改变等。大班的孩子,无论在哪个园所,单元课程预成部分的70%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对各个园所教师组织大型活动,提出“时间同一、内容同一、标准同一、效果同一”的要求。如幼儿园组织孩子春秋游,在同一天各个园所去的地点可以不一样,但是配备的人员、花费的经费、活动的标准是一致的。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及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公民并举”的方针,坚持“广覆盖、多形式、保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统筹资源、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不断扩大我区学前教育的办园规模,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高我区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重点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规模。从2011年秋季起,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到2013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区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96%以上,乡镇中心园标准化率达100%。
坚持完善政府投入和奖励机制。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镇、街办园,支持单位办园,鼓励规范民办园,形成以公办园为基础,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同时,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基本形成具有特色、办园形式多样、结构布局合理、管理体制完善、师资队伍优化、保教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合理规划布局
按照区人口发展预测,到2013年,区人口总量将达到40万人左右。依据幼儿园配置参照标准,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科学规划、设计、建设幼儿园。坚持政府投入,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示范性的公办幼儿园。到2013年,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3-4所。大力指导、扶持建设标准高、管理理念新、保教质量好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壮大。逐步淘汰、撤并办学设施简陋、生源明显不足的民办、企办幼儿园。
(二)提高准入标准
1.依据《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从开办经费、资金监管、人员配备、设备设施、房舍鉴定、园所面积、办学规模等方面,严把幼儿园准入关。明确审批程序和要求,做到依法审批。
2.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要全面排查,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三)规范办园行为
1.完善幼儿园核准登记工作,对已注册幼儿园的相关行为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规范。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年检项目中财务管理、保教水平、后勤服务、教师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必达条件,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
2.制订相关财务制度,从专用帐户的设立、财务人员的配备、独立帐簿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收费管理、资金监管等方面对幼儿园的财务进行规范。
3.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
4.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等名义收费,不得收取建园费、赞助费等费用及向幼儿和家长推销图书、玩具等商品。
(四)提高办园质量
1.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提高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篇10
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园本教研的开展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为此,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应该做到: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园本教研能力;营造合作性的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促进园本课程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园本教研;价值观;合作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主阵地,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对幼儿园中的保教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实践,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为了幼儿园、在幼儿园中和基于幼儿园”的研究,是一种将幼儿园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是切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研究,因此得到了幼儿园教师的高度关注。但是现实中,对园本教研的研究仍然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却忽视了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开展的影响。“‘做有文化的教育’,这对于当下价值被抽空的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诉求。”[1]同样,在开展园本教研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幼儿园文化的力量。
一、幼儿园文化: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
上世纪朱光烈先生在其《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中,提出了“文化就是力量”的时代性命题。的确,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但文化又是能够感觉到的,它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调整人的行为,指引着人发展的方向。“真正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的精髓和灵魂,是一种由各要素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形成的浓郁的育人氛围,是一种教育场。”[2]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组织机构,幼儿园文化具有理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具有引领和导向的功能,指引着保教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保教活动相互融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认同。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幼儿园文化是园本教研开展的土壤,幼儿园文化能够推动园本教研的开展,为园本教研的开展提供方向与规则。缺少幼儿园文化渗透的园本教研,将是空洞而苍白的。另一方面,园本教研的开展也会带有幼儿园文化的痕迹,园本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教研理念、组织形式、教研原则、教师主体地位的确定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当然,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也是建构、积淀幼儿园文化的过程,并体现了教师是创造文化主体的理念。
二、幼儿园文化建设: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为了彰显幼儿园文化的教育性,发挥幼儿园文化对园本教研的引领推动作用,在建设时应做到:
(一)立足幼儿园的自身特点,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
“任何成功的园本文化建设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2]幼儿园文化的核心是幼儿园的价值观。幼儿园的价值观是幼儿园全体成员对幼儿园客观事物与人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认识,是幼儿园精神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幼儿园一切行为的内在灵魂和逻辑起点。它反映了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做的,是一种无形的隐性力量。这一力量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能够使身处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与幼儿园的共同价值观统一起来。现实中,如果一所幼儿园的价值观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开展园本教研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就是说,无论开展什么园本教研,都不会偏离《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组织实施等,教研的内容上会涉及到幼儿的体、智、德、美诸方面,在做法上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经验化的特点,突出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让幼儿在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去感受和表现世界及自己的内心、获得新经验。“只有经由‘千锤百炼’的、经典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和应该出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因为这些教育内容才会给予幼儿以‘真、善、美’的体验,才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益,才是对社会、家庭和幼儿负责。”[3]在园本教研的关注点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本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还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价值;不仅关注幼儿“要做些什么”,还要关注“如何去做”,构建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师幼互动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目的是构建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反之,如果幼儿园文化的价值观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内容自然会围绕着开设哪些类型的所谓“特色”课程班来收取更高的费用,不会考虑添置新的多样化的教具、玩具材料、图书资料,让幼儿在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在行动中、操作中获得经验,从而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丰富性,影响幼儿创造性、社会性等全面发展。此外,如果一个幼儿园喜欢紧追教育潮流人云亦云,价值观念不明确的话,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会盲目模仿其他幼儿园的做法,而不考虑幼儿园自身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师群体,无疑将会迷失方向,最终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外出参观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展自主游戏的一些做法后,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他们这样做的背后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然后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思考应该借鉴什么,怎样做才能体现其中的价值,而不是全盘模仿。园本教研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切适性的特征,其建设的根基是幼儿园自身实际,这样的教研才是最具幼儿园特色、最能有效地促进本园教师和幼儿发展的。说到底,“以园为本”的前提实际上是以幼儿为本、以幼儿教师为本、以幼儿园为本,每个幼儿园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教师群体不同,幼儿园的文化自然也会不同,如果忽视本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这样的教研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构建学习型的文化,提升幼儿教师的教研能力
幼儿教师是最了解本园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和兴趣需要的,提出的建议是适宜的、可行的,因此,幼儿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主体。园本教研过程中,需要给予教师更多参与教研的权力,让教师有意识、全方位地参与到园本教研过程中,成为教研问题的提出者、教研目标的制定者、教研过程中的主体者,教研效果的评价者。当前,在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幼儿园将园本教研的形式定位在读杂志、读报告层面上,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做法,并简单照搬移植过来;有的幼儿园是园长的“一言堂”,教师被动地倾听与接受;有的幼儿园教研随意性强,没有制订教研制度;有的幼儿园仅仅局限在对教学活动的教研方面,却忽视了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教研等等;有的教研仅仅是个人经验的总结,却不能从高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教师发现不了研究的课题;有的教师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有的教师不能在思辨中进行提炼;有的教师不能科学地把握研究方法,加之理论水平偏低,导致研究结论不够科学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将会影响园本教研的质量。实际上,园本教研涉及到了许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教研目标的确定、教研内容的选择、主持人的素质、教研问题的确定、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教研效果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知识,需要幼儿教师培养并形成较强的教研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并建设学习型的文化氛围,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把握住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掌握科学的教研方法,学习并内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他们的教研意识,提高园本教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然,在这个学习文化场中,幼儿教师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从单个个体的学习扩展到群体的学习,在相互学习、借鉴、影响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专业上的自我超越和共同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学习型文化的建设中,需要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培训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主要是引导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研理论,了解开展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价值、规律及方法,学会如何选择、确定园本教研内容,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培训需要突出实用性、多样化、全面化、综合化的特点,以本园实际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开展高质量的保教活动为落脚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的具体需求提供合理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案例分析、专家引领、学术交流、亲身实践等灵活多样的研究方式,理性地诊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与措施,使不同的教师通过培训能够各得其所、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搞群众运动。教师素质提升不是简单练习的结果,而是不断思考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其中,注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的反思是对自我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调整,是实践同理论的对话,具有自省性、反观性、研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教研的确定、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应该经常反思教研目标是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反思教研内容是否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否切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教研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是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是否考虑到师幼互动;反思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本园、本班的实际等等。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园本教研中的各种典型事件,挖掘有价值的教育问题,经常与自我展开对话、与团队展开对话,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集体反思,使反思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日常的自觉行为,进而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三)营造合作型文化,丰富园本教研形式
进行园本教研,解决幼儿园或班级中带有全局性的、发展性的问题或热点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做到的。取而代之的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构建以本园人员为主体,有社会多方面人员支持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一是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研究的主体是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但由于其自身在观念、时间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限制,容易导致认识肤浅、理论引领高度不够的现象,研究缺乏较强的科学性。所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实践中最需要的是专家对他们的理论指导,也可以说,专业引领是园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作中,可以适时邀请高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深入幼儿园的生活,与幼儿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一方面通过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座谈等方式进行专业引领,另一方面与幼儿教师一起开展教研的过程中,使幼儿教师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二是幼儿教师与教研员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园本教研中,幼儿园是一个研究的实体、一个学习化的组织,教师是一个有批判意识的、自觉的行动者,它同样也离不开各区县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员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指导。幼儿教师与教研员通过展开平等对话,一起对感性认识进行探讨交流、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依靠集体智慧科学地解决个人遇到的困境,有利于新知识与新理念的不断产生与创造。由于这种研究共同体具有联系普遍、直接、灵活、广泛等特点,提出的一些观点做法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容易“接地气”,深受幼儿教师欢迎。三是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园本教研既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也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在共同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转变教师单纯的保教任务执行者的角色,而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有利于生成教育智慧,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园本研究的任务。园本教研的开展伴随于幼儿园工作的整个过程,园本教研的开展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文化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力量,因此需要我们在探讨开展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将幼儿园文化与园本教研紧密融合,实现园本教研开展的价值。
作者:张文娟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释元,谢翌,邱霞燕.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5,(6).
[2]白燕.文化特色是幼儿园品牌建设的基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
- 上一篇:网络直播营销的定义
- 下一篇:网络直播营销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