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台湾中小学教育;学生差异;全球竞争;教育民主;教育公平

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亚洲经济发展“四小龙”之一,大陆也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两岸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呈现出人本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终身化等共同趋势,也同样面临学生差异、全球化人力资本竞争、民主化进程、教育公平等挑战。由于两岸文化相通、血脉相连,其对上述挑战的回应,对大陆具有“试纸”意义(见表1)。观察台湾教育现状,对于准确把握大陆当下教育改革方向和进程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回应学生差异的“活化教学”

在实现有效教学方面,台湾面临学生群体差异加剧的挑战。由于小学生毕业后免试升入初中,且完全遵行就近入学政策,使得初中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见表2)。通常,处于弱势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不完成功课,甚至对抗教师和学校等。

这些挑战触发许多大学教授和一线教师共同推动“活化教学”改革,以促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减缓两极分化趋势。台北教育大学黄永和教授主持的分组合作学习项目开启了活化教学改革,其主要有四个特点。第一,设置两级学习目标。教师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其设置基础和精熟两级目标。只要学生的进步达到相应程度,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精熟水平”。第二,与目标设置相对应,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嵌入随堂测验,及时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状况。第三,学生借助“学习单”学习。学习小组按照“学习单”规划的内容和步骤开展合作学习。第四,基本形式与步骤是“小组围坐-发放学习单-按照学习单合作学习-随堂测验-小组内更正与反思提升”。

2012年以来,参与该项目的学校遍布台湾新竹、桃园、台中、南投、高雄、台南、花莲、台东等地,多达800多所。2013年,该项目曾就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参与、学习成效、师生关系、教学形态等多项指标进行中期评估,其中多项指标的得分变化显著。比如,学生上课专心程度指标的得分从2.74提升到3.06,经常动脑思考指标的得分从2.71提升到3.03,学习进步指标的得分从2.72提升到3.04。该项目研究团队认为,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带来新动力,提升其课堂参与、师生互动水平,还有助于培养高学业成就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以及提升低学业成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但是,也有部分重要指标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比如,学生整体学习成效提升和两极分化下降的变化程度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教师教学热忱指标的变化也不显著。

目前,台湾的活化教学呈现多元整合趋势,以“学习者中心”和“学习共同体”为基本理念,引入了差异化教学、问题引导学习、专题本位学习、翻转教学等多项策略,建设有效教学的课堂。

二、回应全球竞争的课程统整

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台湾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需要补充大量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人才;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需要全面提升民众的法制、民主、科学等素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分科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以上需求。1998年9月,台湾公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以下简称《总纲》),将传统学科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主轴统整为七大领域(见表3),旨在为学生构建面向生活的学习活动,以期培养其就业、参与社会、自我发展的实用能力和素养。

同时,《总纲》明确提出了10项基本能力,并与各领域的学习相互连接,以贯彻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以语文领域的“国语”为例,10项基本能力与该课程目标的关系如表4所示。

另外,《总纲》还规定了各年级学生每周的学节数、各领域学习节数、弹性学习节数,以及各领域学习节数的比例。其中,语文占20%~30%,其他领域各占10%~15%。各领域学习的具体节数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弹性学习节数也由学校自行规划。

下文以新北市D、J两所“国小”和台北市F中学为例,对学校具体实施的情况做简要说明(见表5)。

与以往相比,两校的课程设置均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学时明显减少,社会、综合、自然生活与科技的学时增加。第二,领域学习并不能完全实施。例如,艺术与人文领域的音乐和美术、健康与体育领域的体育和健康仍然分别开课,并由不同教师教学,主要还是因为缺乏能够胜任领域教学的教师。这一问题在中学阶段更加突出。以台北市F中学九年级为例,除理化由同一教师合科教学外,其余所有学习领域均被分解为传统学科,由不同教师分科教学(见表6)。

从课程实施效果来看,台湾课改所提出的“打倒升学主义,减轻升学压力”还没有实现,家长和学生的负担仍然较重。从表6可以看到,该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长,每天都安排有不同的学科考试。台湾儿童福利联盟2012年的调查显示,79.9%的三四年级学生在放学后会参加才艺学习或课外补习;57.7%的学生表示补习天数为5天及以上,近30%的学生表示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59.9%的学生表示补习班常常布置额外作业;49.7%的学生表示常有额外考试。

两岸在课程改革方面“理想脱离实际”的窘境极为相似,同样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的深层制约,教师素质、减轻学习负担和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之间关系紧张等问题。

三、回应民主浪潮的多元参与

在提高学校效能方面,台湾面临民主化浪潮的挑战。经济发展催生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民主意识,来自民间的改革团体和改革事件不断涌现,进而推动教育民主化和多元化进程。台湾于1994年成立教育审议委员会,开始学习美国的教育制度,提出咨议总报告书,厘定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国际化五大改革方向[2],促成家长会、教师会、学校行政鼎足三分的局面。被考察的上述学校呈现出学校行政系统、家长、教师、社会多元参与的学校管理形态。

各校设校长1人,下设主任若干,不设副校长。以J“国小”为例,全校学生1800余名,教师120余名,校长1人,下设教务、学务、辅导、研发、总务、人事、会计七处,每处各设1名主任。同时,为适应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还设立了7个学习领域课程小组,各设组长1名,参与学校课程教学事务。

各校也设有家长会。家长会参与学校管理和事务的权利及义务受台湾于2006年颁发的《“国民”教育阶段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事务办法》保护和约束。以D“国小”为例,设家长会会长1名,副会长1名,下设服务组、活动组、教育组、公关组、校园关怀组、咨询秘书组、财务组。家长会组织的义工多达300余名。该校校长善于沟通,家校合作紧密,家长会尤为活跃。据该校家长会会长介绍,她上任以来组织了粉刷办公室、彩绘校园围墙等支持学校发展的活动,也组织了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发展、两性教育、生涯辅导等支持教育教学的活动,还组织了亲子单车社、戏剧体验营、找回家长大学时的乐趣等支持家长发展的活动。该会长强调,近期的工作重点是督促提高午餐质量。

上述各校也成立了教师工会。据J“国小”的校长介绍,教师工会在台湾具有相当大的权力。聘用和辞退教师、开设课程等事务,常常需要校长与教师工会以“谈判”的方式形成共识方能实行。例如,新北市某“国小”教师工会与校长“谈判”教师维持学生路队安全事宜,双方达成协议:教师仍需要参与组织学生路队,但“不吹哨、不指挥、不协助”。同时,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设有校长遴选委员会,学校还设有教师评审委员会、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且都设立了教师代表席位,保障教师参与管理的渠道畅通、多样。

在这样的情势下,J“国小”的校长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实施“转化领导”,彰显了校长营造正向氛围、构建正向关系、开展正向沟通、树立正向意义的领导力,在学校推动校园翻转、完善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PDCA)循环管理流程,开展教学视导,建设教师专业社群,开发十二生肖校本课程等的建设与改革。

台湾校长的选任也体现多元参与的特点。台湾《“国民”教育法》规定,校长的遴选、任用等事宜由各县市自行办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任秘书介绍了新北市“国小(中)”校长的选用流程(见表7)。

教师若参加候用校长考试,须具备学历、行政经验(如担任主任)等资格,并达到规定积分方能报名考试。公开遴选时,需要组建遴选委员会,由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家长、专家等组成。派遣时既要考虑校长意愿,也要考虑学校空缺情况。校长每届任期4年,在同一学校只能任期8年,到期后可以选择重新参加其他学校校长的遴选,也可以回到教师岗位。如此选任的校长通常都具有较高素质。例如,J“国小”的现任校长,1968年出生,从“国小”教师、学生教育组长、教务主任一路走来,已担任两届校长,于2010年调任现职,任职期间不断进修硕士和博士专修班,已出版7部专著。

四、回应教育公平的适性教育

在实现以人为本方面,台湾面临教育机会公平均等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催生人本化浪潮,台湾的基础教育从强调政治意识逐渐走向强化经济社会主导、培养适用人才,再到强调以人为本、适性发展,更加注重为每一名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渠道和发展机会。

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发展卓越适性教育,推行多项政策和行动促进高中职(高中普通教育和高中职业教育的简称)优质化,包括推进“高中职旗舰计划”,打造标杆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逐年增加高中职的班级数,提供充足的学位;技职教育(即技术职业教育)联结产学研训资源,设置特色群科,缩小学用落差;结合推动“创客教育”,强调动手实做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前,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已经构建起向下扎根的普职融通教育体系(见图1),即“国小”职业认知、“国中”职业试探及高中职业准备三级职业生涯辅导机制。

目前,全台湾有科技大学59所,技术学院18所,每年毕业生为4万余人,毕业即入职学生比例达到84%。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推进,学生具有广阔的深造前景。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台湾经济遵循着由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到知识型经济的路径发展。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互动紧密,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为职业教育带来广阔前景。目前,台湾电子资讯业、生物科技、观光旅游、绿色能源、医疗照护、精致农业、文化创意、云端运算等新兴智能型产业强力推进,对高科技人才需求旺盛,以上领域毕业生就业前景和收入预期更优[3]。当前,大陆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可以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

参考文献:

[1]谭以敬,吴清山.台北市弱势学生教育政策的现况及其未来因应措施之研究[J].教育行政与评鉴学刊,2009(8),87-88.

篇2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现状;作用;预测

一、国外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现状

1.一些国家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做法。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机构(NAEP)成立,这是美国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评价机构。NAEP作为全国性的、持续性的评价学生学业的研究部门,定期公布四年级、11年级、12年级学生教育进展情况。重在呈现学校提供学生在各学科、各方面能力的描述性信息以及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趋势。NAEP由此成为“国家成绩报告单”,在美国教育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有深刻影响,成为其他国家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参考。英国的教育质量监测是由英格兰独立教育标准办公室负责。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学生学业评估标准,公布指导与监测的报告。英国的监测评估体系包括学校效能、教师评估和学生学业水平三个方面,核心是学生的学业成绩。5――7岁的儿童要接受阅读、写作、数学的评估,由学校教师组织实施;8――14岁的学生要参加这三个方面的国家考试。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还要接受由教师负责的历史、地理、外语、设计等方面的评估;14――16岁的学生则要参加国家考试。1998年,英国出台《教育改革法》,其中规定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政策和标准。这是至今英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仍在使用的标准。

2.有影响的基础教育监测与评价的国际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这个组织设于世纪经济合作组织的旗下,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影响面广,参与的国家多。2000年这个组织对32个国家的26.5万名15岁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评估,衡量各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方面的素养。其评估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编制整个评价方案。此后,PISA每三年组织一次国际性的学生评估,意在为各国的素质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信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这个组织于1967年成立,是教育评估与监测领域中知名的国际性机构(这个组织还管理着TIMSS)。IEA在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会议上介绍其组织的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果,在研究探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讨会。提到国际性的研讨会,自然要涉及到中国。从2010年到2012年的两次国际性会议均由中国和法国主导,是主办国。也就是说,在世界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研究和探索中,中国和法国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国际性会议由中国教育部督导办公室和法国教育部预测评估司主办;中国国家基教监测中心与北京师大承办。法、美、英、韩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50多名专家或代表到会,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参会。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到会并致辞,北师大常务副校长董奇(时任国家基教中心主任)作题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与体系》的报告。与会的国际组织代表与各国专家交流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经验,探讨了相关的问题,一致认为,各国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学习与借鉴,使监测过程与结果更趋于科学有效。

二、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诊断与服务的作用。诊断与服务的功能,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也即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对学生学业水平和身心发展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准确地报告教育质量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例如,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就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找出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方面的能力优势和不足,为各国的素质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信息。

2.影响与调整教育决策的功能。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国际性评价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到一些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质量的变化。TIMSS组织的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绩趋势测评,就是通过对各国教育状况的比较,指出了美国在数学和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督促美国在这两个学科上改进和加强。在参与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费用是韩国学生的两倍,可在考试中美国学生却远不及韩国学生。这说明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一些小国,如捷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投入也低于西方富国,但这些国家学生学习成绩都远远好于那些富国的孩子。这些比较推动了一些教育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和地区迅速调整和改变教育政策;也启发人们深刻思考究竟哪些因素能够深入改变学生的知识掌握状态,这些因素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应怎样选择适合本国的有效的模式。

三、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走向预测

1.国际性教育质量评价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日益增大。一是参与国将会日益增多。以国际数学与科学学习成就趋势测评(TIMSS)为例,1995年有41个国家参加测评,2003年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11年有63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万名学生参与。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日益增多,说明国际评价组织影响力日益增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二是监测与评价的国际化有可能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从而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进测评的开展。

2.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工具开发与使用范围将会日益增多和扩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尚无统一标准,监测、测量的手段和工具也处于初级阶段。监测的主要工具包括纸和笔、问卷、量表、测量模型等。纸笔测试和心理测量是在目前监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而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属于统计测量的工具,如马尔可夫分析法是可用于分析随机事件发展趋势的工具。如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软件(卓帆科技)已经问世,它是以软件与网络为载体的教育评价工具,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的自动化,具有诊断、调控、导向的功能。这是据我们所知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最先进的技术工具。

3.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密切。国际性的合作不仅体现于国际评价组织所开展的测评活动中,更重要的体现是各国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的共同探讨。过去,由中法两国组织的两次国际性会议的参与国并不多,但意义深刻,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学习与借鉴,使监测的结果更趋于科学有效。从这一愿景考量,在其参与国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民主化的程度将会日益提高,由中法两国主导召开国际性会议的局面势必被突破,也即由两级发展为多级。如同申办奥运会,会引起诸多国家争相申办“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讨会”,并且通过国际性会议促进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4.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范围将会由片面走向全面,由局部走向整体,从而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监测与评价体系。纵观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现状,其着眼点大多集中在几个关键年龄段的学生身上,没有顾及全体学生。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其发展必将促进各国、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增强各国的软实力,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施以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就是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所蕴含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纪明泽等.国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与评述[j].上海教育.2011(21)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思想德育;教育

在提出“应当从战略性的高度重点建设中国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育应当将思想德育工作放在战略性位置,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将“传道”放在首要环节,即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知识讲授之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思想德育工作,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工作,其在实践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现实性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教育制度和理念建设的不足,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提升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质量的新渠道。

一、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1.农村中小学“德”与“智”发展现状

当前,在我国农村中小学,重视“智”的发展,忽视“德”的发展是普遍现象,虽然强调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多年,但是由于考试机制的存在,应试教育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的舞台,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时有冲突,中小学通常都将知识教学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中“德”与“智”这两个本不冲突的因素,成为了两者必须选其一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德育情况考核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科目考试成绩为主,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通常比较僵化和走过场,对于其重视程度也很低,通常将对于德育的认知代替了行动,对于德育评价的模式僵化,科学性比较差,这就导致农村中小学对于德与智的平衡性把握有限。

2.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现状

我国当前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其实效性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针对性弱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很多农村中小学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都没有科学的机制体制,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变化,需要制定新的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制度、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良好标准来进行新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开展。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的考核成绩应当纳入在整体的考核当中,学校在整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制定中,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老办法,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分析方式,认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背景,同时尊重农村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进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保障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家庭与学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不仅仅教育机构,各个地方的社会行政部门也都认识到对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渠道,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对于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补充教育。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中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认识责任感不全面,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和社会只需要依赖于学校、问责于学校即可,这一思想就导致当前我国家庭与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协调程度十分有限,难以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同时,学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没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教不得法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当前的农村中小学当中。

二、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其存在的问题仍需要受到教育从业者广泛的重视。主要问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机制落后,另一方面家庭与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协调不够,很多学校对于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都不够全面。例如,在2016年5月,针对农村中小学思想教育问题,甘肃省就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对于甘肃省的中小学进行综合整治,对于网络暴力、肢体暴力等手段进行的校园欺凌进行集中整治。然而,就在2016年9月,微博上传播的一段《定西市工贸中专文峰校区校园暴力》视频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时常1分23秒左右的视频拍摄于学校围墙旁,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背对着围墙,另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狠狠的抽了她一耳光,随后打人的女学生脱下了校服,再次不停的扇对方耳光。同时,她还不断的用陇西方言责骂着被打女生。被欺凌女生反抗无力不断哭泣,经过媒体曝光后,目前,被打女学生已经回校正常上课,学校也对打人的女学生进行了相关处置。

不仅如此,也追究了打人女学生的监护人的责任,对于被打女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赔礼道歉,同时保证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工作。这一事件,深刻体现出我国当前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没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工作的意义。同时,教育从业者当中也存在着道德教育不够耐心、科学,奖罚机制不合理,对于学生的培养耐心和态度不同,没能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因而校园欺凌,体罚事件偶有发生,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也会对于思想道德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了不良循环。对于部分突发事件,例如校园欺凌事件,应当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在事件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结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应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进行教育策略的探讨,从农村中小学“德”与“智”发展、农村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和家庭与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协调三个角度进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为我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人才。

参考文献:

[1]浦明磊. 试论德育管理问题不足与解决策略[J]. 亚太教育,2016,22:193.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舞蹈开始频繁地出现于各个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会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也要舞蹈助兴。由此可见舞蹈在当今社会的盛行。但是众多的舞蹈大多由专业的演出团队表演,来自普通学校的屈指可数,即使有,也只是舞蹈队或舞蹈小组中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表演,广大喜欢舞蹈的学生却未能参与其中。

我国现在正推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发展,有些省市甚至在高考中进行专业加试,其成绩加入高考总分,或择优录取,这对广大爱好舞蹈的学生来说实在是件幸事。然而如何实施舞蹈教育则是个难题。在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开展舞蹈教育,只能满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对家庭条件有一定要求。而学校开展舞蹈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人才,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这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舞蹈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舞蹈教育自古就有。周王室设有“大乐司”对王室弟子进行舞蹈教育,规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朱载衷蛩担骸肮庞芯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学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

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发出了“舞蹈艺术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急需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广东省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对于现在的教育实践需要,有80%的学校在回答需要专业舞蹈毕业或音乐专业毕业具备舞蹈特长的教育人才做何用时,都说是为开设舞蹈课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否认,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时代在呼唤着舞蹈教育。

二、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自成体系的教育意义

1.意志力的锻炼

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培养其自制、自持的能力。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舞蹈课正好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而且在表演性舞蹈的学习中,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2.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在排练时都会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从排练到最终演出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这是集体的辛勤汗水结出的丰硕果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舞蹈的整个排练过程,都是集体向心力的不断凝聚、集体荣誉感的不断强化。按照学习的迁移规律,在舞蹈排练中逐渐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到一个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荣辱与共,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成员的脑子里开始生根发芽。

3.良好性格的发展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该有的特点。在舞蹈教育中,集体舞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学生学会平等互助,消除学生的个别化、特殊化心理。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其他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尽情欢乐,尽情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4.形态的塑造

少儿处在迅速成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虽然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很好的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锻炼的侧重点,即使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在舞蹈中,男女角色定位不同,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舞蹈的体形训练,能够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动作协调优美,从而使身体左右两侧能够发展均衡。

欣赏优秀民族舞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意识,使学生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开阔视野,团结各族人民,继承并发扬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与其他教育形式互相关联,亲密配合,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

舞蹈和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表现形式的,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二者对身体锻炼的不同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如今九年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中增加了舞蹈和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一是考虑了体育与艺术结合的趋势,二是考虑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学,三是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对舞蹈的需求。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朱载炙担骸坝欣侄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地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音乐课有韵律操及唱游、歌舞形式,但在中学只有音乐课,且以欣赏、唱歌、理论为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变声期,而在唱歌时都存在只张嘴不出声的现象。舞蹈因是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能使学生情绪振奋,投其所好,使其认真学习。

3.舞蹈与美术的关系

舞蹈与美术的结合便是舞台美术,其服饰、布景、灯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在这方面起着展示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舞蹈以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感情。无论如何,动感总比静感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投入其中。道具的运用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舞蹈与文学的关系

舞蹈所表现出的“诗情画意”,就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比如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目前开设舞蹈课存在的障碍

现今,我国施行的中小学教育大纲的美学教育体系中仅有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课程仅在一些大城市中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开设,而大部分规模较小的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在中小学普及舞蹈课,并不是空穴来风,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都提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各学校对舞蹈要求是如此强烈却不开设舞蹈课,而是仅仅开设舞蹈兴趣小组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各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舞蹈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学校只为参加比赛而排演舞蹈,平时把舞蹈教育视为小儿科,不闻不问。而以选拔淘汰为主的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仍在各学校内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改革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导致教改、考改出现滞后,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口号。因此,各级教育领导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资的缺乏

篇5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篇6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3-02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纲领文件,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已达十五年之久,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施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普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可有可无"的误区。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难彰其效;不做它,也无伤办学大体。二是"零打碎敲"的误区。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做秀"的工作,开展一两次讲座或召开一两次会议,造点声势就算万事大吉了。三是"以询代教"的误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开展师生心理咨询,开设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就认为完成其全部工作。四是"耽误教学"的误区。许多学校不愿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担心因此减少了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五是"非专业教师无以施教"的误区。认为学校无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无职业心理咨询师,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思考理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则

要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则:

2.1 是学生成长元素的系统性原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学生成长是一个多元、联系的系统。从成长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体力;知识与能力,行为、意志与品质;性格、思想与精神"等。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标。反之,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残缺,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遗憾甚至是悲剧。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学业不成、人生失败、甚至危害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2.2 培育先导,兼顾矫治的原则。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客观地说,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预防和减少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兼顾少数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和疾病的个体,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手段进行矫正和治疗。

2.3 实施教育的渐进性原则。中小学阶段,学生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长过程,学龄达12年之久。其间,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高,学业提升,学生身体、心理会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中小学只有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性的需求,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长。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是实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初中、小学要保证至少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每班安排8-9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各种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许多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精当,能够根据各学段学生学龄特点,系统安排了"自我意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辅导内容。中小学校选取合适的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好处有:一是系统性、普适性强,即有利于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强,既能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具有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非专业教师从教提供蓝本。中小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好这驾"马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活动期间,学校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心理健康。

3.3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上升态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据笔者调查,2014年某县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近3000名学生中,出现重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达10人之多,占0.3%;初中A段也先后出现几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更有个别学生因极度焦虑不能及时排解,出现跳楼自杀现象,给自身、家庭、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开辟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是为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化解心结,驱散心灵阴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导师制,即安排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学生结成对子,作为他们的德育(心育)导师,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随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坐班,接受师生来访,通过相对专业的咨询手段,矫正不良心理,矫治心理疾病,及时将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转移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治疗,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4.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学业成败,还将长期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婚姻家庭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重任,办一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理当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驾驶好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引领学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现状;调研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5.注重广大教师、家长心理知识的培训与普及。

篇8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城市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差距过大,从英语教学本身来看,过于注重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了英语文化。从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来看,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传统,同时小学英语教学具体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依然不明确。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从笔者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基本在全国覆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之初,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随着应试色彩的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个人讲授,对于学生的参与度照顾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

从大的方面来看,目前小学校里英语教学总体上来看是健全的,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严重缺乏,英语教学课程基本没有开设,因此在农村部分地区小学阶段根本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学生接触英语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

(二)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乡英语教学差距明显,农村地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英语教学方法单一,英语课程定位不清,英语课程评价过于死板等问题。这是从大的方面和小学英语教学本身两个维度总结出的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二、归因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总体上来看是比较好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和小学英语教学本身密切相关,也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一)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严重匮乏,这个问题不单单是英语学科,在其他学科同样存在,但是英语学科显得更加明显。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总体来看教育资源和各种经济资源和城市相差很大,大部分的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加上农村地区教师成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待遇比较低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匮乏。同时农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缺乏英语教学的一些教学工具,这也影响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来看,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英语教学方法单一,小学英语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地位不明确,目前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教师本身和学校教育本身。例如小学英语到底应该在小学整个课程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定论,有学者主张小学阶段英语应该作为选修课,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学者主张小学阶段应该将英语放在和语文、数学同等的位置,加强小学英语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和国际接轨。这些观点目前都有一定的支持者,具体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笔者在对策建议中将给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小学英语地位不明确,导致教师的教学定位不明确,这也就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较大的联系,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以联系的观点来看待。

三、对策建议

经过上述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成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的策略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开展。

(一)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平衡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的而各种资源分配的差异,在我国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分化,大部分人更愿意留在城市,这样的社会现实导致的问题是城乡教育不均衡进一步加剧,因为有能力的而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一直得不到补充,特别是对于英语而言,这部分英语教师更不愿意留在农村,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出于空置的状态,英语教师缺乏,虽然在课程设置中有英语课,但是英语教学并不存在。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关键的方法在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小城乡差距,特别是在各种资源上的差距。

(二)明确小学英语课程地位

小学英语课程到底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出于什么位置,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应该作为选修课程存在,特别反对把小学英语当做学生的考试分数来对待,小学英语对于学生二样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额热情,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兴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设置的目标的。

篇9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现状

1. 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质不高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数学教师,对美育知识可谓先天不足,后天欠缺。于是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养不良、审美品位不高。年纪大一些的教师,不知何为审美;年轻一些的教师则审美意向偏颇。因此对数学教材蕴含的美,自然难以驾驭。

2.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欠佳

虽说各校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致使许多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为低下。直接表现为对数学的美普遍缺乏认同感,认为数学中压根就没有什么美的存在。有些教师虽不否认数学的美,但对美的理解十分肤浅,更谈不上美育与数学的融合。

3.数学教材编排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材面孔日趋灵活多样。然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限于一种形式,其内容还显得呆板、趣味不足。具体表现为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材编排的例题多是一些经过人为处理的问题,失去了生活的原貌。

二、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美育渗透、融合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有效进行美育,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明确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全面实施美育的渗透、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提高人文素养,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美不是孤立的,学校美育是借助系列“美事美物”展开的。一切数学教育有关的“美好事物”都是美育的内容。首先,教师应注重“外在美”。数学教师雅致、秀美的形象、热情洋溢的教态、生动有趣的语言等都可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其次,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浸润于浓郁的审美环境氛围中。让美的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最后,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内涵的美育元素,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组成,乍看简直毫无美感。其实,只要慧眼独具,其中的美比比皆是。例如,最不起眼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无限数目;加、减、乘、除四个最简单运算符号,可以准确描述出客观世界四大基本数量关系……其效应与美术绘画三原色一样,可以描绘出无穷无尽的图画一样。其简洁美令人惊叹!几何图形中的正三角、正方形、等腰梯形、各种圆等,给人以圆满、协调的感觉,充满了对称与和谐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内在美的充分挖掘,让学生既感受到了数理逻辑的严谨,又体验到了其中数学教材的内在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数学视为一种美的享受。

2.深入浅出,为“抽象”数学插上“形象”翅膀

形象性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学科。它以数字、符号精确反映客观世界。然而,它对数的组合和分解、倍数、分数的阐释、加法、减法的意义等一些最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无一不是从形象入手的。即便是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也是从客观世界中一个个具体事物的个体抽象得来的。小学课本中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皆由此而习得。而作为一种形象性的教育,美育自始至终都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以此贯穿于教育全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渗透,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插上“形象”的翅膀,使小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篇10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武术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在师资、设施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二是合理搭配武术教材;三是改善教学方法;四是扩大交流,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又被称为国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注重内外兼修,练养并存的健身特点。坚持武术锻炼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有壮内强外、全面促进的健身效果。依托学校来普及推广武术,可以达到培养人们终生体育的意识和锻炼习惯,从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角度来说,学校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中介,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绝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阵地。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1、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所调查的东北三省32所省会城市大学、中学和小学时发现,有27.26%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72.74%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术专长教师,缺乏简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术教育缘于好的武术教师,解决目前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必须培养一定规模的武术专业教师。

2、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综合资料显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学生喜欢武术运动,农村学校比例更高一些。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学校武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交流,提高影响,形成武术学习热潮

武术运动是一项群众体育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各学校开展武术教学和课外锻炼颇有成效的学校树立典型,让各学校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各学校应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大课间时间,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习练武术,采取多样形式,每个班都能创编出不同特点的武术操、搏击操、器械操、各种套路组合、太极拳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武术运动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学生们自由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技术指导,全班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武术学习的热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学校是我国普及武术知识、传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我国在校的学生有两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方理勇.浅议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内容的结合.体育教学,20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