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4-10 16:3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和高效就业指导工作的状况,从职业指导的理念、内容、方法、目标为切入点,阐述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职业就业的重要性和作用,论证职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职业指导;高质量就业;重要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179-02

收稿日期:2015-02-04

作者简介:卢凤仪(1983-),女,广东东莞人,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从1999年至今,我国大学的招生规模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30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2年680万人,2013年将达到699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在此形势下,“就业难”却突出表现为“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是高校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规划意识培养不到位。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低影响了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信心。切实落实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相结合,不仅是促进毕业生顺利成功就业的迫切需要,更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稳定就业和实现职业生涯发展,成为一名符合社会要求职业人的重要措施。但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反映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中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职业指导在推动就业中的现状

职业指导是国际通行的解决大中学生学业与就业问题的学说和方法体系,是对将要就业的学生和职业岗位不适应的已就业者的学力、智力、体力、个人性格、经历、志向以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各种条件全面进行分析与了解,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做出职业方面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工作的过程[1]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目前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工作尚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指导的成效与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实际的职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发挥,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重就业率,轻就业质量,未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应有的作用。

目前,毕业生就业率是影响学生和家长选择高校的因素之一,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声望与信誉,为此部分高校对职业指导理念和目标认知不正确,更看重就业率数值的提高,忽视了对就业质量的关注。在高校的实际就业工作中,尤其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成为就业指导的主导思想。相当一部分负责就业的老师会催促毕业生在规定的期限内找到工作,以应对上级主管单位的就业统计核查,实现高就业率。这样的指导思想错误引导毕业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跳板和积累社会经验的场所,使部分学生没能端正工作心态,跳槽现象频现,就业稳定性下降,不利于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定位。作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2013年聘请了麦可思对学院毕业生进行问卷调,从多方面调查毕业生的发展与就业质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在毕业半年后,毕业生的对就业现状满意度只有62%;职业吻合度50%;半年内的离职率58%;离职的原因主要是“发展空间不够、收入低、工作条件不好”[2]。从以上数据可以初步看出我校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培养不到位,学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绕了许多的弯路。频繁的离职并不利于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发挥职业指导对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职业指导的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未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应有作用。

职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经验、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职业指导人员多数采取课堂讲授、团体讲座和统一活动为主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欠缺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如自身素质条件、就业观念、职业追求等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失去对职业指导的兴趣和重视,甚至出现部分同学敷衍对待职业指导。笔者对所在院校2011届、2012届、2013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每届均发出问卷100份,有效收回100份。在调查中发现,三年的调查中均超过45%的学生认为指导形式单一,并且每届超过5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二、职业指导在推动大学生就业中的实践做法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时代性、政策性、操作性、实效性很强的工作[3]。只有深刻学习职业指导的理念、内容、功能及目标,切实围绕着职业指导的目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实践工作中把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构建完整、科学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连续而渐进的过程,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高校必须先扩大职业指导的对象范围,使职业指导服务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和毕业后的学生,切实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其次,要加强各教学部门的沟通,共同探讨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之间的种种关系,帮助他们加强对工作环境、职场交际、人才要求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强化他们在求职择业中的主体意识,从而在就业中实现合理的职业定位,最终达到人职匹配,实现工作向职业、向事业的顺利转变[4]。由此看出职业指导内容涉及学生思想道德和观念、专业知识、职业与行业背景和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故在课程设计时应做到科学、合理,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构建专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形成全员化指导服务体系。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内容涉及众多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求老师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外,还要求老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就业形势等方面有所了解。要达到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5]。以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指导人员为领军人物,负责制定学院职业指导的工作计划和教学内容,统筹毕业生就业咨询等相关就业工作,定时组织教研活动带领兼职职业指导老师进行案例分析,共同探讨完善指导的内容和改进指导的方法;对全体专任老师和负责就业辅导员等兼职职业指导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对特殊群体学生及时开展指导。而作为兼职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任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基于专业背景,在课堂中穿插本专业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企业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和合理的学习目标。另一职业指导兼职人员的辅导员,主要是承担《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

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职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改变当前职业指导内容陈旧,指导途径单一的缺点显得尤为紧迫。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包含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操作技能的培养、认知和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经验、操作实务为一体的综合课程[6]。因此通过单一的课堂讲授或讲座来达到职业指导的目的,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把课堂教学与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职业指导活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讲授、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是可以多样的,动静结合,其隐性渗透的优势加强了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不仅提高学生对职业指导的兴趣,也有效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专业特征,进行分层、分类职业指导。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专业对职业素质要求的不同,学生自身素质条件等因素,对职业指导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分层、分类地进行职业指导能使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推动作用。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例,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职业潜能、职业素质等,结合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探索自己的职业取向,并初步认识专业、学业、就业、职业的关系和制订大学生涯规划;对二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帮助学生思考、制订职业发展目标,及时修改大学生涯规划,加强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针对三年级的毕业生,则应侧重于帮助学生寻找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理想职业岗位,加强学生就业政策、相关法规、求职技巧等共性指导。

(三)注重毕业生的毕业后跟踪与服务,深化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对劳动者一方的工作目标有三点: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往往只重实现就业这第一个目标,容易忽视第二和第三个更深层次的目标[7]。目前,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毕业了,当届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学生离校后,仍会出现工作初期的就业不适应、就业心态不稳定、抗压能力弱的情况,跳槽现象频发,还有少数同学因多种原因仍未找到合适工作,这时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指导和服务。只有落实毕业生毕业后的跟踪与指导服务,才可更确切掌握毕业生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反映,才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真实反映学校职业指导的效果。而且,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可为学校补充新的企业信息,为之后的学生实习实践、毕业生就业做好资源储备。只有实现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就业稳定和职业稳定目标,才更能体现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维系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虽然它在我国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只有正确认识职业指导的理念、功能、目标和作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把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把推动更高质量就业作为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才能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毕业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继花.浅谈高校就业职业指导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2(2).

[2]麦可思.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2013

[3]胡华,余杰.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4]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刘跃成,张丽楠.浅析毕业生就业现状加强职业指导实效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108-110.

[6]檀钊,陈宇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9(2):174.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现状、高质量游戏、主动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其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普及实施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然意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幼儿园游戏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能掩盖日益凸显的弊端,那就是适合儿童的游戏并不多,很多游戏呆板守旧,甚至儿童游戏中的游戏精神正在衰落,观念上的重视没能很好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理想的游戏通常认为:游戏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1]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游戏的价值,努力寻找和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和空间,用教育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指引,有意识的开发儿童的游戏本能,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使用游戏策略,以便儿童能较为积极愉快地掌握经验和技能。然而大量实践却表明,虽然我们多年来大力倡导重视儿童游戏的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多数儿童游戏是被教师直接安排控制的,幼儿无法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更没有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人们在对于游戏基本价值理念的理解上尚有争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游戏无益论仍然存在。虽然“游戏无益论”早就被教育者们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销声匿迹,反之,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正在践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模式。教师们由于过分忧虑幼儿的所谓的前途,很多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就是对小学生活的预演。殊不知,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的成长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影响深远的多。幼儿的游戏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发现新知,进而丰富、改造与升华其原有的经验。“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卷入,儿童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2]

(二)早期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很多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理解为为小学做准备,即尽可能的开发儿童智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知识越早越好,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这样的观点在无形中加大了幼儿教师们的负担,他们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胃口,不得不改变教育方式,缩减幼儿的游戏时间,在课程中加大传统知识教学的比重,以达到家长们的要求。

(三)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维护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保证儿童选择的权利,但受传统儿童观的影响,教师大多没有很好地落实这种思想,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不自觉地代替儿童作出选择,并制定规则,所以才会有儿童唯师命是从这种情况出现。

(四)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从尊重和满足儿童需要出发,游戏被视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作为教育机构,教学又是幼儿园不能回避的任务。所以,教师们难以协调好幼儿园生活中,游戏和教学的比重。很多教师无形中已经将游戏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教育活动除了游戏便是教学。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而教学也正需要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二者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

(五)游戏内容没有结合儿童的实际需要。诚然,很多幼儿园的确将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游戏要么就是单调重复同一内容和形式,要么就是教师放手让幼儿随便玩。游戏内容的设置也只从教学需要出发,缺少随机性和愉悦性。在孩子们看来,有些做游戏反而更像是在上课。相当一部分人始终没有真正接受幼儿教学游戏化这一理念。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幼儿园的实践中,形成更全面和更适宜的儿童游戏观,以更有效的方式指导儿童的游戏。

虽然对于游戏的基本精神存在很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者们还是在不断努力探索教学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开发高质量游戏,并在不断拓宽幼教视角,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和民间游戏。高质量的游戏强调体验性和发展性,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开发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能促进幼儿新旧经验有效融合的游戏,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对幼儿来说,高质量游戏的价值及意义是很大的。要在幼儿园开展高质量游戏,需要适当的时空条件、高质量的环境创设和适度的指导。无论游戏怎样发展,最终走向的还是对于儿童和对于个性的追求与关注。这种殊途同归启示我们,幼教实践应始终坚持以游戏为主导,纵观历史并从自身文化特点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创新。

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的理念正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学前教育中践行游戏化教学也可以说成是人文主义价值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在学前教育方面,人文主义精神的实现就是以游戏为载体的。在整个教育领域,人文主义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标志。但是新旧教育模式的矛盾存在已久,两种观点仍处于激烈碰撞中,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缓解争论、改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利用有限资源来践行人文主义精神。当然,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应该是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的,毕竟学龄前儿童尚不能独立承担个性发展的任务,教师必须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儿童的游戏中提供帮助,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以便更好地增进孩子们的团结协作、互敬互爱。不过,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是人的本性,这与游戏精神中倡导的主动性、体验性是相符的,学前教育游戏化路途曲折,前景却是无比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鄢超云.学前教育研究,2008(09)

[2]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ICU;患者家属满意度

①基础护理质量体现了助理护士职业责任心,助理护士的职业责任是在护士长和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同时应本着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和四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道德水平的检验,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②监护室的患者,绝大多数无生活自理能力,助理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食、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四肢以及受压部位、协助病人排痰。做各项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雾化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保持床单位的清洁、保持病人的三短六洁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在ICU内家属无法亲自陪护,心中存在着诸多疑虑,当助理护士为患者做各项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家属永远都相信自己亲眼所看见的东西。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护士在家属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减少了责任护士大量的工作量。树立起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助理护士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③基础护理涵盖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观察、心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工作,基础护理完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率和死亡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论职称、能力、学历的高低,基础护理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④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及家属易出现紧张、焦虑、急躁、易怒、不知所措。高质量基础护理不仅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更有利于增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情感交流,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患者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医疗氛围。

⑤护理工作是治疗的根本,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根本的根本。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沟通能力,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3]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基础护理工作是不间断的,持续的,需要护理人员来帮助完成的。[2]

监护室护理工作沉重、繁忙,因此绝大多数的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工作都是助理护士来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又是由助理护士来完成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直接决定着护士与患者能否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只有持续的做好基础护理,建立起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才能最终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做到患者满意、家属满意、领导满意。

参考文献

[1]乔晖,王欣然.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弱势群体;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4-0022-04

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核,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内部都存在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对某城市幼儿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多维度分析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占有者的构成,以便为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我国华东某大城市的12个区随机抽样13所公办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示范幼儿园4所,一级幼儿园5所,二级幼儿园4所。每所幼儿园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90份,回收率为90.7%。其中公办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的回收率较高,分别为95.6%和92%。示范幼儿园的回收率明显偏低,仅为75%。在问卷中,幼儿园的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记为1分,2001~6000元记为2分,6001~10000元记为3分,10000元以上记为4分;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记为1分,初中记为2分,高中或中专记为3分,大专或本科记为4分,硕士及以上记为5分;当前户口为本地城镇户口记为1分,外地户口记为2分。

本文采用Microsoft SPSS 11.0英文版电脑统计程序进行资料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二、分析与讨论

1.从家庭月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3.248,一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2.252,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1.897,这意味着从示范幼儿园到一级幼儿园再到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呈递减趋势。

从下表可以看出,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占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总数的58.7%,其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35.3%;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占总数的87%,其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占27.2%;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在该城市中基本属于经济弱势群体。

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在社会上占有的可支配资源较多,除了物质资源外,还拥有人脉关系等软性资源,这为送幼儿进入高质量幼儿园就读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拥有的资源比较少,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示范幼儿园招生中获得优势。另外,经济原因也决定了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在选择高质量幼儿园时会受到限制,因为高质量幼儿园通常意味着高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示范幼儿园幼儿中,有6%的幼儿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这些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之所以愿意花高昂的费用让孩子就读收费不菲的示范幼儿园,是因为这些家长迫切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教育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些家长普遍认为,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就没有办法拥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们即使穷其所有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划分级别的同时也对招收幼儿的家庭作了区分,尽管这不是有意识的,却导致高质量幼儿园的幼儿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而低级别幼儿园的幼儿家庭收入也比较低。属于社会强势群体的家长能为孩子选择好的幼儿园,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弱势群体则只能选择比较差的幼儿园。不同教育水平带来的差别又将在下一代的人生发展中得到延续,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2.从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

从受教育程度看,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幼儿家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76、3.266和3.103。示范幼儿园幼儿家长得分最高,这意味着这类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受教育程度最高。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与示范幼儿园的差距比较明显。从标准差来看,在受教育程度上,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分别为0.57、0.864和0.844,这说明示范幼儿园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差别最小,而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中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月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为什么有6%的家长即使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质量、高价格的受教育机会。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般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会更加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相反,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易切实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客观的经济条件限制外,这些家长主观上也没有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并不重要,不必费心选择幼儿园。

3.从户口情况进行分析

在户口分值统计方面,示范幼儿园的平均得分是1.069,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分别是1.269和1.348,示范幼儿园的得分最低,这意味着在示范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较多,而在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中就读的外地户籍幼儿明显增多。从户口分值统计看,教育资源的地域垄断性依然较强。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措施帮助外地户籍幼儿享有入园权利,但现实情况是外地幼儿基本无法进入高层次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本次调查发现,学前教育公有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被社会强势群体占有,他们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而且户口大多在本地,享受着公有的高质量学前教育资源;而一些弱势群体的家庭收入低,受教育水平低,享有的社会资源有限,没有能力为孩子选择优质幼儿园,而且主观上也没有去为孩子争取优质教育服务。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会导致学前教育出现“马太效应”,即好者愈好,差者愈差,社会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会在下一代中延续。“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便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等。此种类型的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从而代代相传,贫困本身也就得以在此种文化的制约与保护下不断延续。”〔1〕

三、对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的建议

要消除学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最好的办法是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逐渐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建立弱势群体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改善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

1.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

“方方面面的差异使得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形成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集团,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示范性’的预想在两种文化的分野中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童话。” 〔2〕政府不应该再人为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投入差距,如果听任这种差距日益扩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以致丧失发展机会,导致社会成员发展潜能的整体开发处于较低水平。〔3〕“形式的正义,应是管理平等地(即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那些由他们规定的阶层的人们。”〔4〕政府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有利于消除“马太效应”。

2.借鉴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

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是指凡是符合条件的申办人都可以申办幼儿园,这种准入制度可以避免幼儿园之间的硬件攀比,有利于节约原本数量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准入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更多幼儿创造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机会。“对教育质量的追求绝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换来的教育质量是得不偿失的,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质量。” 〔5〕

3.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服务的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认为,教育具有“正邻近影响”,即“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儿童受到的教育由于能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福利的保障”。〔6〕为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如果社会不和谐,“穷人会用公开的暴力手段使富人的财产减少到与自己相当,会在需求和恶意的驱使下去侵犯他人的财产”。〔7〕就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来说,一部分儿童,特别是弱势人群的孩子,他们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得到保障,这将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滥用,将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家长,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如果能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会进行更为理性的教育投资,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服务市场还不成熟,市场上缺少相关服务机构。政府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法,吸引民间教育资源投资教育服务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指导,引导弱势群体进行理性教育投资。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86.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刚,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0,82,54.

〔3〕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356.

〔4〕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朱家雄,张婕.教育公平:一个不容回避的学前教育问题〔EB/OL〕. 〔2006-06-02〕.省略.

篇5

当下,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关注着教育质量。而提到教育质量,往往又离不开考试的分数,似乎分数就代表了教育质量,代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很少有人从学生自身发展来思考教育,衡量教育的质量。作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尤其重要,因为我们要思考的是,要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这样两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一句是“为了学生的一切”,还有一句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前一句是说学校要以学生为本,从为学生发展来研究教育工作,而后一句是说每个行业都有发展前途。

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要为学生发展奠基,为学生发展助力,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但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文化课上考100分是不大可能的。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老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学生们的成绩仍参差不齐,这免不了招来家长的热议和对教师的指责。好像高分就意味着成功,高分就代表着高质量。可在教育过程中有多少人在关注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多少人在思考着孩子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有谁关注孩子在学习中的内心体验是否快乐、幸福。都没有!除了关注分数,很少有人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思考。而恰恰是这些因素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今我们的社会,甚至有些老师都走入一个教育的误区,认为分数就代表质量,从而不遗余力去追求。不可否认,分数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如果学校让学生起早贪黑,甚至不上体音美课,才考取了高分,博得高质量的美名,这个高分是以牺牲学生健康、剥夺学生的快乐为代价的,那这个高质量是要大打折扣的。钱学森著名的“世纪之问”也警示我们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及能力的培养会遗害无穷。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由成长,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进行正确的培养及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应该体验到的一切,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这些都是他们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内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程度都应该是质量。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质量还要高于中考、高考的质量。

高分不代表高能,也不代表高质。同样,分数低也不代表无能,因为人的发展是多元的,社会也需要多元发展的人才。有这样一个例子:河南高考落榜生冯山峰,凭借打工学徒练就的面点手艺,受到美国国务卿赖斯的青睐,一碗拉面卖到1000美元的天价,并得到赖斯10000美元的个人小费。在人们的眼里做拉面能有多大出息,可是只要有心,小小手艺也能成大器,一碗拉面也能卖到1000美元,人生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因此说,分数只能证明学生试卷答得好,应试能力强,但不完全代表你具备走向社会独立生存的能力。

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据不完全统计,现今社会共有1838种行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试问从事这些行业有多少需要考100分?1838种行业构成我们纷杂的社会,也代表了1838种技能,这些技能又有多少人是因考100分才具备的呢?这些技能多是源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上后天的培养训练。不可否认,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但学校除了给学生应知应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应关注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强化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我在花园、龙小两个学校,分别成立了十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吸引很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我看到学生在社团里参加活动是那样的快乐,他们如痴如醉的学习器乐、绘画、武术等,不用老师太多的督促,乐在其中,甚至下课了还久久不愿离去。当他们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弹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是那样的骄傲和自豪,又有谁能说这不是质量呢?既然社会需要1838种行业,我们的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注重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塑造健全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如果能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融合在常规教学之中,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走向社会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只要他有存在价值,他对社会就是有用的,只要我们培养出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成绩,就是成功的教育,就是我们的教育质量。

篇6

但是,全市高中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薄弱学校亟待改造和加强;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为了促进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全市基础教育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高中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积极发展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普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后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办好普通高中,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普通高校的生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形成雄厚人才资源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教育板块,办好职业教育,能有效地加强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实现“三市目标”,建设小康*做贡献。

加快高中教育发展,不仅是基本“普九”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普九”后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更多层次、更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的愿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为发展高中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高中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紧迫性,将发展高中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

二、明确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努力将*建成盆周山区教育强市

(一)教育规模:到“十五”末,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8.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数达到5万人,公办职业高中学生数达到2万人,民办职业学校学生数达到1.5万人。“十五”期间,要按照普及高中的要求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规划。

(二)优质学校建设:五年时间内,在原有基础上再争创1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中,1所省级重点职中,所有公办普职高学校均应建成合格学校。

(三)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规范的高中教师招聘管用制度,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和业务进修,高中专任教师合格学历比例达到95%以上

(四)教育教学质量:普通高中毕业生重本上线率达到全省前十位,本科上线率有较大提高,继续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报考高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教育渗透职业教育工作,职业学校毕业生安置率达到100%,组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每年5万人次。

三、落实加强高中教育工作措施,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一)调整布局,制订规划,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区、县要制定发展高中教育的总体规划,千方百计利用现有闲置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合理设置高中校点,积极支持,正确引导,规范管理民办高中,致力扩大高中教育规模。

(二)花大力气办好农村高中。农村高中在担负本地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切实担负高中教育发展的任务。高中在校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农村高中,80万人以下县规划办好5所,80万至100万人口的县规划办好6所,100万以上的县规划办好8所。要加大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在招生方面给予农村高中一定的自,要保持农村高中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三)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为高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要有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必须奠定高质量初中教育基础。在校点设置、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统筹管理,努力管理初中的办学水平。

篇7

关键词:教师质量;学生成就;教学实践;专业发展

美国自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后,出现了大量研究教师质量与学生成就的关系的文献。许多学者调研了影响学生成就的各种因素,发现教师是决定学生成就的核心因素,学生测验分数的差距能够直接归因于教师质量。教师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哪些是最重要的呢?考察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教育者和决策者反思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还能够为教师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一、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模式考察

根据已有的大量研究,教师对于学生成就的作用主要由四个方面综合而成:教师培训、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经历。教师的作用模式如图1所示:

教师培训:学历――执照等级――教育学知识――内容知识

教学经验:教龄

教学实践:教学范式――教学动机――教学方法――评价方法

专业发展:内容――目的――类型――频率

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考察。

(一)教师培训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法》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要求,到2006年为止,每个教室中都要有一位高质量的教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对“高质量的教师”是这样界定的:在任一科目中取得学士学位、教师执照或者资格证书、成功地通过内容知识测验或者完成科目内容专业课的学习。这一界定存在着含混性,许多州将“高质量”与教师执照等同起来,认为获得教师执照的教师就是高质量的教师。这显然没有抓住“高质量教师”的本质。

教师培训不能只为了获得一个文凭或者教师资格证。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学知识和科目内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两种知识相辅相成,对于教师日后的专业发展非常重要,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教师对科目知识的掌握与学生的表现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教师培养计划,尤其是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师培养计划忽视了教师科目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师培训中,对科目内容知识的重视程度要逊色于教育学知识。许多教师在小学教育培训中主要接受教育学方面的学习,对于科目内容方面的知识,只接受了一般性的训练,因而他们的数学和科学知识较为欠缺。

教师培训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获得的执照的等级。研究指出,教师资格证书的等级与学生的数学成就存在正相关关系。依据执照的等级,教师执照可分为三类:第一级是教师完成四年的大学教育,并获得数学教育的初级执照。第二级是教师获得高级的(或者硕士)数学教育资格证书,并取得了硕士学位。第三类执照是教师获得额外的资格认证,这是国家根据学生的优秀表现颁发给他们的。

(二)教学经验

第二种影响学生成就的变量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对学生成就的影响趋于正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积极的影响,然而,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呈线性增长关系,随着教龄的增长,增长趋于稳定。这通常是教师在职业生涯结束时,不再继续学习,停止进步的结果。

在数学教育方面,教学经验尤其会影响学生成就,

但是影响的程度是不确定的。尽管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其成就也存在影响,但菲特(Felter )发现,教师的经验与学生的数学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教学实践

教师教学实践是影响学生成就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受其教学范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念体现在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在行为主义思想基础上,学习被看做是累积性的,表现为结构性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相反,皮亚杰主张的建构主义教育学,将学习视为学习者主动投身于真实世界,并在与以前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联系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推动着学生提问、质疑、并解决问题。

教师的教学实践分为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类。盖尔斯和燕(Gales and Yan )所做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教师只给出一种正确答案或者解题方法,并让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的行为主义教学法与学生成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反,当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相关,正确答案不唯一,学生在合作性的环境下学习数学时,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是积极的。

(四)专业发展

许多新教师没有做好准备应对课堂的现实、挑战和教学难题。通过学区和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新教师学习如何应对教学的复杂性。已有研究证明,学区采取措施支持新教师的发展是提高教师保持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学区不仅注重支持新教师发展,还不断推动老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老教师通过优质的、全面的专业发展来加强科目内容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学实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NCLB也认识到继续专业化对于提升教师质量的价值,将“高质量”界定为“持续、强化、以课堂为中心”。

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有力保证。然而,尽管各州意识到了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但是基于资金的问题,学校不断的减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同时,大多数教师都是依赖于教龄的增长,而不是专业发展来提供学生成就的。他们认为,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效果较差,因而,对花在专业培训上的时间抱有怨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是参考其课堂表现,而是考察他们是否参加了专业培训课,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并不能有效地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生成就。

二、 个案研究

2006年,“北卡罗来纳州提高学生数学和科学成就联合组”,在国家科学基础和教育部的资助下,做了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旨在通过教育政策、教师专业发展、家长计划提高学生数学和科学成就。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学和数学成绩上。研究数据取自北卡罗来纳州东部一个县,调查了46名小学的骨干教师与933名学生的年级末数学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下面分别阐述教师的四个方面对学生数学成就的影响。

(一)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包括五个变量:学历程度、执照类型、执照等级、教育学知识、科目内容知识。除了执照的类型,其他变量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没有重大差别。执照类型分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数学教育或者其他的知识领域的资格证。有43名小学骨干教师在该州获得资格认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获得的是小学教育的执照;有两名获得的是中学教育的认证;有四名在小学教学的教师获得的是高中教育执照,但不是数学方面的资格证;还有四名在小学工作的教师取得的是高中数学教育的资格证。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执照在科目内容知识储备上有很大差别。中学教师执照要求教师在科目内容培训更为严格。对科目内容知识准备的越充分,越能够对学生成就产生积极影响。该发现与以前的教师的知识与学生学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小学教师的数学知识要求主要教数学基础原理、计算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提高性的数学知识训练不很重要,重点在于提高小学教师对基础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学历层次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有教师都通过传统方案的认证,并且教师执照就是他们学历中的组成部分。硕士学历在提升教师作用方面没什么影响,这引起人们对高学历的质疑。这与以前的研究是一致的――已有研究表明硕士学历不是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是决定学生成就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研究显示,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教师的教学年限越长,他们越有机会增加知识内容储备、改进教学方法、重新界定他们对学生品质和认知能力。因而,教学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提高学生成就。这一发现与以前的研究成果是一致的。

(三)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非常复杂,它由许多变量综合而成。首先,教师的教学受其教学范式的影响。教学范式主要包括传统教育学和建构主义教育学两种。教师所持的教学理念大多介于二者之间。对教师的教学范式的考察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或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对学生成就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这表明,不存在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应综合应用这两种策略。在评价方面,传统的评价方法表现为客观测试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建构主义的评价方法倾向于拓展性的考察,如让学生做项目、课堂展示和示范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考核。两种评估策略没有显著差别,二者结合使用是最适当的。

教师的动机和教学目的影响到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它由五个要素构成:课程标准、标准化测试、教材、个性化课程以及教育学培训。教材和教育学培训在塑造教师教学决策方面不是重要的变量。对学生影响有重大的差异的因素是以下三项:课程标准、标准化测试以及个性化课程,这些因素左右了教师的动机和教学目的。外部的压力对课程具有决定性影响,比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或者州的责任系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育决策制定。教师在课程上所做的决策围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展开。由于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内容知识和技能为主,因此,课程和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这反映出美国近年来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责任感的影响,标准化的课程和测试成为教师教学的指挥棒。

教学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要评价教师对计算机、电脑以及其他教学工具的使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学测验分数的重大差别是由骨干教师对教学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较频繁和广泛的使用教学工具对学生成就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集中在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和采用教学工具的技能上。鉴于教学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学校需要支持教师发展适当的教学综合技术,这一发现为以前的内同研究提供了支持。

(四)专业发展

第四方面考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教师参加专业发展的目的以及参加的频率。教师有效性极大地受到他们在教育学和科目知识培训中的成长经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发展的内容和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动机对学生成就的影响甚微,最重要的是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频率。学生成就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增多而得到提高。这说明教师参加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孤立性和断裂性的教师专业培训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必须建立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三、启示与借鉴

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来评价教师质量,突显美国以学生成就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方针。教师作用模式便于我们从各个侧面理解教师对于学生所起的作用,从而指引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人们通常易于忽视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科目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提高教师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改进教学策略。至于硕士学历在我国是否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做更多的实证研究。

(二)教师教龄的增长确实为他们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留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学校而言意义重大。但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即这必须是建立在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积极进行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上。

(三)在教学实践中,建构主义教育学近年来冲击很大,我国各地积极提倡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教学也遇到传统教学理念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冲突。其实“教无定法”,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应因材施教。如果一味追求西方新的教学范式,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容易导致教师的倦怠感和失落感。此外,教师的责任感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驱动因素,因而培养并保护教师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四)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在改善专业发展时,不仅要注重教师参加专业发展的频率,还要兼顾专业发展的内容。

参考文献:

[1]Learning Point Associates. Critical issue: Us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student achievement[R].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2006.

[2]Terry Ackerman,Tina Heafner,Debra Bartz.An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Qualit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DB/OL].hub.省略/index.cfm/13389,2006.

[3]Cooney, S. A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 in every middle grades classroom: What states, districts and schools can do. 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 Atlanta, GA.[EB/OL] Available online:省略/programs/hstw/publications/pubs,2003.

[4]Blank, Rolf K.Using 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 to advance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in relation to standards[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77(4), 86-121,2002.

篇8

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在充分认识了这些不足之处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是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实行全方位教学

全方位教学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表现,是满足经济建设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技术型人才不仅要学习技能方面的知识,更得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面的学习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之前的必经阶段。教师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全面性人才为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多接触课外知识,全方位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这样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

1.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更新滞后是很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者的通病,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已近迫在眉睫。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及时地将市场需求反映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们要走出校园,利用国际化的视角来审时度势,及时、高效地填补自身认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会发展新动态的基础上,对学生们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以此来培养社会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们在学业完成之后能够迅速地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只有在教学方法改革不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教学事业的发展不断。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为整个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时,应以就业化为主体发展目标。同时,把市场的形势、学校自身的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方式多样性、灵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养。

1.4改革教学体制

教学体制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倡导高质量教学的背景下,教学体制改革就成为了中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是比较落后的,相比之下,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就比较好,所以,我国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2结语

篇9

关键词:舞蹈教学 审美教育 促进作用

1舞蹈的美学特征

1.1舞蹈的第一个美学特征:形态美

显而易见,形态美是舞蹈最为直接和最令人欣赏的美学特征之一。在舞蹈的动作、姿势、造型中,都直接展现出舞蹈的形态美。而配合音乐的节奏和声音大小而变化的舞动节奏,舞蹈动作的变化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将观赏者带入情境。无论观赏者的文化程度如何,都能直接感受到这种美的震撼。所以舞蹈教学中对动作、姿态的形态美教学是最基础的。

1.2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力量美

除了形态美之外,舞蹈的第二个美学特征就是力量美,舞蹈中表现出的力量是柔性的。在舞蹈动作中,有许多动作是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而这些动作在被完成的同时,也将展示出舞者心灵的力量。要完成这些舞蹈动作,往往需要长期的训练。现代舞蹈观赏中,往往认为缺乏力量的动作是空洞的;相反,当一个舞者的动作充满力量,哪怕是再柔美的姿态也能展示出力量之美。因此,一个舞蹈是否充满力量美,是衡量舞蹈是否美的重要标准。

1.3舞蹈的第三个美学特征:神韵美

将舞蹈的神韵充分表现出现,对舞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同样的,理解和欣赏神韵美对观众也有一定的要求。想要做到神韵美,需要舞者在熟练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并深刻的融入到舞蹈的角色中去,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需要观赏者摒弃外界的影响,集中精神在舞蹈中,去体会舞蹈展现的、舞者传递出的精神。欣赏舞蹈的神韵美不只需要眼睛,还需要头脑和精神去思考和理解。舞蹈的神韵美是整个舞蹈最核心、最深层的内涵,展现舞蹈的神韵,就是展现舞蹈的灵魂。只有理解了舞蹈的神韵,才能完全了解舞蹈想要表达的东西。

2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

考虑到舞蹈自身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为了强化舞蹈学习中的审美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着手:

首先,要对学习舞蹈的学生提出审美观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导者要在日常的基础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即哪些动作是美的,哪些是不美的,为了达到美的标准需要做到哪些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锻炼和生活中自行纠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帮助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事物的欣赏方向,也就是审美理念。之所以在舞蹈中注入审美教育的元素,是因为只有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美的,才能往美的方向发展。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引入舞蹈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某一支舞蹈的美感,进而引申到更多的舞蹈动作的美中。学生一定要充分明白审美的重要性,才能自觉的去训练如何正确的欣赏美。

再次,舞蹈的审美教育不能和艺术教育分离。舞蹈中的审美教育虽然重要,但舞蹈本身仍然是一项具有很强艺术性的运动。只有将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才能保证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够高效的落实。

最后,创新意识在舞蹈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创新是舞蹈的生命力源泉之一,再美的舞蹈跳一千次也会让人失去欣赏的兴趣。在舞蹈中对美的欣赏是离不开创新的。从舞蹈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人群所发展出的舞蹈,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外界环节中的新因素,达到了不断的创新。在舞蹈外的环境中,人们对美丽事物的欣赏方向和情趣在不断改变。舞蹈只有做到不断创新,才能跟上人们的欣赏方向。

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要发展舞蹈,就必然要发展审美,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舞蹈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所以最重要的是将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二者的主要关系归结为以下几点:

3.1做好审美教育,才能高效发展舞蹈

要发展舞蹈艺术,就必须要求舞者和欣赏者都能够充分的欣赏舞蹈的美学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保证跳舞和看舞的双方都接受过足够的审美教育。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舞蹈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在其中加入审美教育,用舞蹈的日常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联系对象,同时提升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质量和能力。

3.2高质量的审美教育将指引舞蹈教学的艺术发展方向

高质量的舞蹈教学中必然不能缺少审美教育。这是因为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保证舞者和观众能够正确了解舞蹈中想要表达的内涵,达到更高层次的欣赏。另外,审美教育还为舞蹈教学提供了艺术指导,使舞蹈教学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美的因素,从而保证了舞蹈中的美学因素。

3.3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舞蹈教学和审美教育之间是共同发展的,才能让二者彼此贯穿。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层次的欣赏舞蹈中的美的因素,从而更好的将舞蹈的内涵表达出来;而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就提高了对审美的需求,也就给审美教育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二者的提高是同时发生的。

4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效开展审美教育,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帮助:

4.1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美学的发展

实践证明,当舞者接受了审美教育、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观之后,能够在舞蹈中加入更多的美学元素。这对舞蹈的整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它使舞蹈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舞蹈的内涵,还能够有足够的素质去进行创新,让舞蹈不断跟进时代的脚步,去传播舞蹈的美学。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美学增长。

4.2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审美观的建立

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认知,学生能够领会到舞蹈要传递的健康思想,并自发的在舞蹈创新中发展健康的、正确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审美观会逐渐建立并完善,并延展到其他方面。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审美观的促进作用。

4.3审美教育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有人欣赏舞蹈,才能发展舞蹈。审美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角度和方法去欣赏舞蹈中的美学,这样才能充分领悟舞蹈传递的精神。这样才能保证舞蹈的不断发展,促进舞蹈教学的提升。如果审美教育不到位,就无法正确领会和发现舞蹈的美,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欣赏舞蹈,更不用提舞蹈教学。因此,审美教育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整体发展。

篇10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在大多数实行会计准则的国家,会计准则由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司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核算方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会计科目体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原因,我国目前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情况很难达到,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是由国家统一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但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推进。

(二)我国会计准则主要由政府制定,影响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代表性在我国,会计准则是由作为政府部门的财政部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概括来说有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组织或机构;二是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并由官方机构批准;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会计准则或制度。美国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的制定者是具有民间组织性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但我国,职业界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有限,这就影响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代表性。

二、关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议

(一)会计教育国际化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需要各个行业的会计人才的共同努力,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对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十分重要。而这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加强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导向,使会计教材、教育组织形式与国际接轨。

(二)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同时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了的强大动力,会计准则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美国是世界上会计准则建立最完善的国家,其公认会计准则就是为了适应证券市场发展需要才建立的,是为服务证券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用途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区分会计准则本身目标与政府的政策目标之间的区别,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即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资本市场服务,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一个证券市场的成功与否是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水平紧密联系的。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总会计师迈克尔·萨顿曾说过“美国资本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国上市公司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准则”。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由此可见会计准则对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加入WTO,加快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接轨,会计准则国际化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趋势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同时也对会计行业和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当积极走出去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与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水平。我国应当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府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双边和多边洽谈,加强国际贸易交往的力度,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吸取宝贵经验,争取各国政府或组织对我国新准则的认可。此外,我国应积极关注IASB和美国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等机构的最新动态,认真分析IASB的项目计划和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从而积极应对会计国际化趋势,并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

(四)从我国实际出发,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吸取各国有用的经验,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要全部照搬别国的会计准则,而对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全盘抛弃。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在充分认清国情之后,对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作出全面的认识与调整。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加快发展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支撑市场;

其次,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加快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再次,健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制定程序;

最后,以原则为导向,完善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并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

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这一命题并非否认我国的国家特色,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会计准则应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体现国家化特色:

其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应当能体现会计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协调的要求,特别是在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更要首先考虑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