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0 15:4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旅游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乡村旅游 市场需求 客源市场

一、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背景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的成都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成都近郊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经济总量增长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据统计,成都市所辖的19个区(市)县的“农家乐”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仅2005年,成都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实现接待收入7.3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收入16.3亿元。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7.8万人,带动相关就业39万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分类及特点

根据成都乡村旅游的实践,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类型:都市郊区型、景区周边型和独立资源型。其中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为代表的都市郊区型是目前发展最为普遍、最快、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类型。

1、都市郊区型资源特点

所谓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是指依托大城市的市场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类型。一般位于城市游憩带(城乡结合部),这是目前我国比较普遍、比较成熟、市场潜力较大、效益较好的一种类型,它主要是充分利用都市郊区相对城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地缘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1)区位条件优越(见图1)

此类乡村旅游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依托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发展起来。如AAA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郊,由二环路成龙路口出发沿成龙路仅有5公里。北湖风景区乡村旅游地处成都市北郊风景区,东接龙青环线、西至三环路、南临成渝铁路,北靠成绵高速,横跨龙青路。龙泉花果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距成都15公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都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环城乡村休闲旅游带,主要集中在距市中心仅十几公里主要交通干线和支线公路的两侧。

(2)交通便利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旅游目的地距旅游客源地的距离和时间成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在距离市中心1-2个小时车程的地带乡村旅游的成功概率最高。成都近郊乡村旅游一般交通方式灵活多样、方便便宜。游客一般可以通过乘车、驾车、骑车、步行等多种方式达到,游客一般可以当天往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私家车的增多,这种地处城市近郊的“地利”对于乡村游而言,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3)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成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良好,如成都市郫县农科村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地带,是成都市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农科村以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农家园林型乡村旅游。游人既可观竹林茅舍或林木葱绿的美景,又可从事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农事活动,尽领山乡绿野风情。又如龙泉驿乡村旅游区,位于成都东门外龙泉驿区,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以水蜜桃为主导农业产品,现已形成了以成片花园果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花果观赏型乡村旅游类型。

2、景区周边型资源特点

所谓景区周边型乡村旅游是指依托著名景区的辐射作用开始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通常作为景区景观的配角,依靠旅游者对自然风景观光之余,对周围村庄和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的观光游赏。

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此类产品开始渐渐成熟,成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成都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等自然风景区、彭州市的银厂沟、洛带乡村古镇、平乐乡村古镇等为代表。在景区附近的低档次农家旅舍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成都景区周边型乡村旅游资源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大型景区的辐射效应

根据依托的资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依托著名自然景观或者人文景观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依托景区周边村落或古镇形成的古镇乡村旅游资源。前者以青城后山等自然风景区、彭州市的银厂沟、鄱阳湖旅游景区、崇州九龙沟等为代表,后者以成都周边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平乐古镇等为代表。一般大型景区的服务都要辐射较大区域。景区周边的农民可以通过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发展。以2006年十一黄金周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为例:黄龙溪古镇接待游人4.2万人次,洛带古镇接待游人6万人次;平乐古镇接待游人4.04万人次,九龙沟接待游人0.7万人次;青城山乡村旅游接待游人1.7万人次,古堰景区接待游人2.55万人次。

(2)与景区形成资源、功能互补

在景区景点优势明显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一方面可以缓解了接待压力,减少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旅游消费的需求,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如都江堰市虹口乡位于四川省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都江堰西北部,是我国西部唯一紧靠特大城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虹口乡依托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出了漂流、速滑、登山等特色项目,与景区形成鲜明的资源、功能互补。游客既可在外山体验高尔夫,也可在虹口漂流、探险;既可在宝瓶口下听涛声、品夜啤;也可在后山、虹口等处的农家小院内尝豆花。2001年至2005年,虹口乡年接待游客均在40万人次以上,每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3)与景区资源联动开发,可逐步转化为独立资源型

景区周边型乡村旅游资源可依托景区景点的优势,借助“农家乐”这一载体,吸引外来游客,把农业产品和农业生态旅游“捆绑”推销。依托景区开发的同时,结合自身特色,最终成为相对独立型的乡村旅游地。如距成都约50公里的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每年夏天都会迎来了前来消夏避暑、度假休闲、疗养保健的近2000名成都老人,凭借独特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使这里形成了成都市内老人到近郊农村养老的独特风景――“养老部落”。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到成都周边居住的老人最多时,达到近4万人。

3、独立资源型资源特点

独立资源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可能位于都市郊区地带或著名景区周边地区,有的是可以成为专门的旅游产品,也有的位置与风景区不远而成为有关风景旅游线路的延伸与扩展。但与上述两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本身的内在旅游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通过假设证明来检验:即假设周边地区没有大、中城市或知名景区,该乡村旅游目的地是否可以继续存在和发展。我国很多的历史文化名村就是这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

成都独立资源型的乡村旅游类型的旅游吸引物普遍带有都市化的倾向,游客们在乡村中享受到的是都市现代化的高档、豪华服务。或者是由景区依托转变为相对独立的旅游资源。一般是在原有农家乐基础上,选择较高档次、富有个性特色的乡野庄园进行升级改版而成的乡村酒店、星级农家乐、度假中心。前者的代表为“百花园”乡村酒店、双流县新皇城休闲中心。后者的代表为青城后山龙溪苑乡村度假中心。成都独立资源型乡村旅游资源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资源特色鲜明,旅游吸引力强大

独立型的乡村旅游资源往往需要依靠自身较为突出的特色化主题才能吸引大众游客的青睐。如郫县推出的乡村酒店各具特色:“听江蒲”以接待作家艺术家为主,会所文化个性鲜明;“中化盆景园”着重展示的是川派盆景文化;“鹿野苑”则以别致的建筑风格和佛学文化见长,以展示南方丝绸之路内容的石刻为主题;“沈园”的园艺布局整体大气,大中套小,若干精致小景的组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园艺氛围;“梦桐泉”注重运动休闲,利用其现有水面,构筑其水上活动的特殊文化色彩;“和镜山庄”的建筑风格属日本庭园式,它精致的环境构置,折射出浓郁的东洋文化色彩。

(2)城市化倾向明显

独立资源型乡村旅游吸引物的吸引要素普遍带有都市化的倾向,拥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生活设施,游客们在乡村中即可享受到的是都市现代化的高档、豪华服务。如“百花园”乡村酒店包括住宿区、会议中心、接待大厅、员工休息区、食堂、停车场及娱乐设施,共占地133.8亩。生活设施、娱乐设施齐全:住宿区由19栋四合院组成,共有客房、套房147间。每栋约400平方米,6-7间客房、一间套房,配备独立的厨房、会客室和会议室等。会议中心包括600平方米的宴会厅,以及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和四个小型会议室。

三、成都乡村旅游市场客源市场分析

1、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点

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是都市里的居民和在都市中居住的境外人士,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而不是主要依托国际市场;依赖本地区市场多于依赖外地市场。开发主要针对各级各类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和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一般应在一小时内,最长不超过二小时左右)到达是其基本前提。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主要客源市场以双休日城市家庭为主要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相对稳定;重游率较高,易形成忠诚客户。抽样调查显示,仅以成都市区从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共计200万人以上),人均每年光顾“农家乐”4.09次计算,其客源多达900万人次/年,这是成都乡村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

2、景区周边型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点

此类乡村旅游市场成功的关键在于景区资源的品级及交通条件。资源品级越高,开发价值越大;交通条件越好,投资成本越低,进入性越强,越接近市场。根据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对景区的依赖程度,又呈现不同的客源市场特点。主要依托著名风景名胜区(或村寨)周围发展起来的,其客源市场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到景区的观光客,其特点是初游率高、重游率低,不易形成忠诚客户,是典型的观光旅游,游客的停留时间也较短。这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实质上是一种“搭便车”式的旅游开发模式,借助相邻著名景区的知名度,开发差异性的旅游产品。以昆明石林旅游风景区旁边的五棵树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村,西双版纳的曼景兰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村为代表。另一种景区周边型的乡村旅游市场主要带有独立资源型的特点。游客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如距离成都不远的峨眉山、青城山、天台山等景区凭借独特的风景、凉爽的气候、幽静的环境、宜人的景色成为成都市民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客源市场呈现出以中老年旅游者为主,停留时间长,以避暑休闲度假为主的特征。

3、独立资源型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特点

独立资源型产品要素主要是休闲。由于其主要特点在于资源吸引力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其客源市场也可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类型。其可能由景区或都市郊区演变而成的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地。如以虹口乡为代表的运动休闲型。都江堰虹口乡近年来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旅游转变。游客不仅可以领略美丽如画的峡谷风光,而且还可以参加攀岩、速降、溪降、速滑等户外运动项目。

综上所述,成都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导向。近几年,成都市根据客源市场的消费观念、方式与习惯结合城郊不同区位、乡村不同产业特色,提出了全市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随着旅游业的成熟和游客消费层次的提高,游客参与观光旅游的初级阶段已经逐渐被度假旅游、休闲旅游、体验型旅游等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所取代。

而且,就景观规模和可看性而言,观光旅游不是乡村旅游的优势,因此应该突出成都市近郊乡村旅游的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旅游,增加活动内容,在平原区、丘陵区、湖泊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赏花、农事体验、历史古迹欣赏、爬山、森林浴、露营、野炊、垂钓、划船、摄影、避暑等休闲度假活动,使各类型的乡村旅游协调发展,为成都市“休闲之都”的称号增添新的内涵。

(注:本文为2007年成都市文化事业建设项目,批准编号:07005)

【参考文献】

[1] 刘裕国、陈尚宣:旅游收入占农民年纯收入的三成,成都发展乡村旅游打好“特色”牌[N].人民日报,2006-11-26.

[2] 何景明: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6).

[3] 四川在线 黄金周尾声,成都周边文化乡村古镇旅游成热点[N].天府早报,2006-10-8.

[4] 都江堰江堰市虹口乡信息中心 虹口乡简介[EB/OL]..

篇2

关键词:小南村;乡村旅游;网络;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45 -03

2015年8月,在安徽黄山举行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着力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坚持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农家乐升级版,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一、小南村概况

位于旅顺水师营的小南村地处旅顺口区的正中心,与旅顺口区政府仅有不足一公里的距离。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和舒适宜人的气候特点为此处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旅顺这片土地从不缺少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水师营的历史可上溯到290年前即公元1715年。当时,清朝水师在此驻扎,所以称之为“水师营”。它亲历了、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外近代史上备受瞩目。

旅顺小南村蝶恋花蝴蝶园不仅是大连市首家蝴蝶园,更是目前东北地区蝴蝶种类最为丰富的蝴蝶产业园区。小南村从国外引进了数十种珍贵蝴蝶品种,力图将蝴蝶文化打造成小南村的一大旅游特色。除了蝴蝶园,太空植物王国是小南村近年来推出的另一特色旅游产品。小南村的太空植物王国是目前东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集航天知识与农业知识于一身的科普展馆。除此之外,小南村还投资建设了农家风味餐饮店、樱桃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形成了集生产、销售、游览、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区。另外,旅顺小南村七彩南山风景区的篝火晚会、烧烤及多项以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以其极强的互动性、文化性成为小南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小南村以小南村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引进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并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实现了小南村的华丽蜕变。

二、选题背景

(一)旅游资源分布平均,产品形式多样

近几年来,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受到游客们的热烈追捧。与那些久负盛名的名胜古迹相比,小小的乡村确实少了些令人震撼的景观,但乡村旅游带给游客的是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大连旅顺小南村,曾获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标兵,是集全国首家太空植物王国、全国最大的万福鼎、东北首家蝶恋花蝴蝶文化创意产业园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落,因此我们选取大连旅顺小南村作为研究对象。

(二)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发展潜力巨大

该村获得过很多殊荣,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旺季过旺、淡季过淡,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营销手段陈旧,宣传力度不够强等。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小南村,在安逸平和的乡村中找寻单纯的快乐,我们决定采用网络营销这一流行的营销模式,对小南村的各项旅游项目和农业产品进行宣传,从而为旅顺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开辟一条更为长远的道路。

(三)政府主导力度加大,相关政策放宽

大连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少不了政府在政策上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对于现在国内大热的乡村旅游,旅顺已经把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上了旅顺旅游产业发展的日程,乡村旅游已然成为大连旅游的新宠。在政府的主导下,旅顺对乡村旅游给予了资金、信息与政策支持,推进了旅顺经济的全面发展。小南村以樱桃等特色农业产品为依托,面向市场化,在资源和市场的双向指导下,秉承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规划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道德规范相符合的旅游项目,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供给的有效性和经济可行性。

(四)旅游网站发展迅速,上网人群激增

从途牛揽下林志颖和周杰伦两大明星代言到携程与去哪儿的世纪联姻,有关旅游网站的新闻最近霸占了各大网站,也赚足了人们的眼球。现在无疑是旅游网站的黄金时代,据调查目前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正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接受网上购票报团这种快捷的出游方式。小南村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旅游网站合作无疑是一个捷径。

三、市场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顺当地民众对旅顺小南村的认知程度,我们随机选取了5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在大连市内总共发放500份问卷,并收回了有效问卷478份,把人们对旅顺小南村了解程度等数据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并从这些反馈信息中对小南村未来发展前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儿童市场

通过调查得知,儿童对于小南村的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小南村有手工胶画制作、地震体验、放飞蝴蝶和小动物喂养等适合小朋友参加的特色科普活动,所以小南村在儿童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鉴于小朋友年纪较小还没有独自出行的能力,而如今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缺少陪孩子外出游玩的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同大连各小学进行协商合作,承接小学生集体室外科普活动,让小朋友从小就可以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小南村也可以给出一定的团体票价优惠。另外,集体出游时间不要定在旅游高峰期,能充分利用非假期或休息日的旅游淡季时间。

(二)青年人市场

对于青年团体选取了大连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到大学生对小南村的关注程度仅占20%,期望度占32%,大学生对小南村的兴趣度占28%。采访时很多同学表示对小南村很感兴趣,中青年往往是乡村游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是潮流时尚的追随者,喜欢求新求异,敢于积极尝试,而且具有自由支配的支付能力。

(三)老年人市场

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小南村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与儿童和青年人市场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他们大多是在观看景色的同时以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为目的。老年人对于小南村的了解甚少,我们还发现目前来小南村旅游观光的大多是外地的中老年人,对于小南村的了解少,但是他们对于小南村有极大地兴趣,带着好奇来小南村进行旅游观光。

四、服务产品项目网络营销对策及方案特点

“线上”主要是指利用大众媒体来向消费者进行宣传,如通过网站刊登图片及文章等,也包括赞助、大型活动的营销、公关等。BTL(below-the-line)主要指与消费者发生直接接触的媒介,如派送传单、举办活动和宣讲会等等。

(一)线上工作

服务产品组合表

(二)线下工作

为了配合线上活动,我们多次到小南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与小南村负责人建立很好合作关系,景区负责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信息,负责人为我们的调查研究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在大连市高校学生中做调查问卷。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连高校学生对于旅顺小南村的认知程度,我们小组成员在大连高校学生中随机选取2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了有效问卷165份。此次调查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分析景区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们还为景区设计了优惠卡片及宣传海报。优惠卡的主色为绿色,意在突出旅顺小南村乡村旅游的一大主题“回归自然,感悟生命” 。在宣传海报的设计上,我们则采用了蝴蝶剪影元素,以此来突出小南村的蝴蝶文化特色。

(三)网络营销活动设计

单纯的网络宣传难以对游客产成巨大的吸引力,为此我们还根据小南村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线上宣传活动。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得知还有一部分游客来小南村是为了拍摄照片。对于这些摄影爱好者们来说翩翩起舞的蝴蝶配以奇特的植物绝对是理想的拍摄题材。在微信和微博当中召集这群人的作品进行投票,利用他们的作品来吸引广大的群众。另外获(下转第100页)(上接第46页)奖者可以获得免费年卡一张,这些人可以在一年内到蝴蝶园拍照。我们还可以与摄影爱好者商谈后利用这些资源举办图片展或制作纪念明信片等。

(四)方案特点

随着近年来智能移动通讯仪器的普及,互联网以势不可挡之态势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互联网+模式早已影响了各行各业。本文也借助这股势头把旅游产品推广与网络营销相结合。特色如下:

1.独具一格的网络营销策略。采用品牌营销策略,树立旅顺 小南村旅游景区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小南村的知名度,增加其客流量;同时采用SNS营销的分享与口碑策略,通过游客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分享景区信息,以其传播效率高、传播人群广泛的优势宣传和推广小南村,而这基于好友信任关系链的传播势必会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和信服度。通过二者的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推动旅顺小南村乡村旅游的发展。

2.极具创新的发展模式。采用“环形联动”模式,通过对旅顺小南村的宣传和推广,带动旅顺乡村游的长远发展。

3.极强的方案辐射性。以旅顺小南村为切入点,进而引起整个社会对原始生态、休闲自然的重视,引导他们保护生态文明,保护自然景观,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4.独具特色的宣传和推广。制作精彩的视频和博客等宣传小南村,有利于大众增加对小南村的兴趣度和吸引力,形成自主点播和双向互动的结合,使得小南村能够扩大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5.广阔的普适度。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使其在人际传播上更具亲和性,兼具时效性、互动性,推广实现小南村发展目标,让更多的人宣传和推广它,走进和发展它,研究和保护它。

参考文献:

[1]李效筠.乡村旅游发展对小康社会建设的贡献性研究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3,(05).

[2]曹洪珍.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8).

[3]姜玉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D].广东海洋大学,2014,(06).

[4]卢小丽.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01).

作者简介:

篇3

绪论

房车又称汽车上的家,英语简称为RV(Recreation Vehicle)。追溯房车历史,房车起源于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航空动力学在房车技术上的运用,外部样式精美时尚以及内部结构便利实用的现代房车迅速发展起来了。“车子外面是世界,车子里面是自家”,旅游和生活完全结合起来,行在路上,乐在其中。

一、房车旅游国内市场分析

(一)中国消费市场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15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企稳回升,出境旅游市场增速放缓。国内旅游人数40亿人次,收入3.4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3.0%;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3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1%和7.8%;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近五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长13.1%。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仍将扩大约一半,达到30万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高端消费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

(二)房车旅游国内市场分析

在中国,房车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报告显示,2017年1月,途牛旅游网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规模稳步扩大,国民旅游需求不断释放,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国内自驾游、乡村游等是国内旅游的主要方式。报告显示,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乡村游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在5.93亿总旅游人次中占比21.7%,成为长假出行的主要消费选择。自驾游基于其便捷自由的特点,成为很多游客短途旅游的主要出行方式。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问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群关于对房车旅游的认知程度,消费意愿和消费趋势。调查结果显示:72%的人非常感兴趣,16%感兴趣,9%想试一试,各年龄阶段更加偏爱房车旅游。虽然体验过房车旅游的人不多,但是绝大部分人很愿意参与,房车旅游消费兴趣比例具体如图1所示。

二、房车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

1.更自由。房车旅游者可以摆脱空间上和旅游活动时间上的约束,避免了热点的游人如织,走马观花。他们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旅游路线。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那些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有点兴趣的被调查者都是受过导游“洗脑式”的蒙骗,比如:强制性的购物、强制性的吃喝等一些行为。

2.更经济。因为购买一辆房车需要花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所以对于一般普通家庭、小伙伴、公司等单位,节假日职员组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租赁房车几天至一星期,花费几千元相对来说是更经济的。租用房车旅游比驾驶轿车或乘飞机住酒店旅行更节省费用。

3.体验性强。房车上备有炊事设施,旅游者可以下厨大显身手,与家人朋友一起用餐。还可以打发途中的寂寞无聊。据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称道,他们随旅行社或者自行游玩没几天就已经是枯燥,甚至疲惫不堪。所以,本想给自己和家人放个假轻松解压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为此,房车旅游正好为其量身打造。

4.便捷。房车最大的优势是随行随停,想去哪里游玩可以自行决定,不用再为交通工具、衣食住行、天气气候等而延误游玩。甚至在途中可以拜访亲朋好友,四处浏览名胜古迹,房车族可以随时停靠在专业的房车营地或国家公园内补充供给。

(二)劣势

1.国家虽然每年加大房车露营地数目,但对于国内大市场来说,露营建设地依然紧张,难以解决供水供电排污等问题。

2.我国在交通,路况和气象信息的及时、明确的路标指示、加油站的合理布局与标志的指示,汽车维修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其次急救救援设施欠缺,缺乏安全保障。所以房车旅游者遇到异常天气,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时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求助。

(三)机遇

1.适合国情,节约土地资源。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报告,随着我国旅游性化需求的增长,房车旅居生活方式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房车露营地建设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房车出租或出售等经营活动适合各类群体,推动了我国旅游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消费,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四)挑战

众所周知,房车旅游在国外发展蒸蒸日上,但中国国情与欧美发达国家却大相径庭。在经营、宣传、管理等方面就会有不小的差距。按照我国国情在这几方面就要有创新,所以,对于刚兴起的产品来说,必然有不小的挑战。在我国还存在一些思想根深蒂固、不敢尝试新事物的人,对房车旅游认知度很低,这样一部分人也会对民众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发展策略

(一)加快房车露营地及旅游目的地规划。

发展房车旅游对露营地要求最高。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协调房车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政府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房车旅游露营地选址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其次要考虑房车营地的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停车场、供水供电排污等以及相应的娱乐设施;再次,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对生态影响问题和所带来交通压力等问题都是需要合理规划的。

(二)加强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

加强相关行业协会的建设,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组织,有利于提高房车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有利于建立和统一规范整个行业的标准、更好的推广和宣传房车旅游形式,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房车旅游需求。通过相关协会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可以促使国家尽快制定有利于房车开发、生产和使用的法规条例。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房车旅游已被证实作为一种国外前景广阔的旅游产品,已经成熟,但在我国的发展尚属于初期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房车旅游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根据国情拥有自己的文化管理理念、先进的娱乐设备、优质的后勤服务及保障等,这样建立起来的营地才会是一个集景区、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地。

四、建议

篇4

关键词: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旅游;研究

乡村旅游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美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悠闲的生活节奏,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由于乡村旅游的大力开发,在旅游市场上必然形成激烈竞争为此,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提高竞争力,提高旅游收益,实现乡村旅游地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1、昌吉州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昌吉州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最初的“农家乐”大部分是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生产资料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目前,围绕乌鲁木齐这个全疆最大的客源地,昌吉州乡村旅游全面展开,集中在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等地。为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昌吉州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和水平,2006年昌吉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自治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2、昌吉州乡村旅游产品结构

经过多年发展,杜氏、绿野、杜家庄等“农家乐”已成品牌,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玩农家乐”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独具特色,赏冰灯、看花灯、品小吃、观社火等文化内容又为这一特色锦上添花。为突出乡村旅游的地方特色打造旅游名牌产品,昌吉州推出乡村旅游十大线路并评选出乡村旅游十大景区,昌吉州乡村游目前已经占据了整个昌吉回族自治州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3、昌吉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昌吉州乡村旅游开发主要采取了以下典型模式:个体农庄模式;景区带动型模式;乡村组织型模式;公司+农户型模式通过这些开发模式可以看出,目前昌吉州已经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以旅促农”的发展模式。但就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而言还远远不够,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昌吉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笔者在查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昌吉州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昌吉州历年乡村旅游统计资料显示,到昌吉州农家乐旅游的游客绝大多数是以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本地及周边的都市居民为主。

三、昌吉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及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昌吉州乡村旅游在日趋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人们重视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1、 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文化内涵

昌吉州的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主要是休闲农庄和乡村度假村,开发项目多集中在观光、垂钓、农家乐等方面,民俗风情和参与互动性项目开发较少,产品特色雷同,资源吸引力不足,产品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

2、缺乏整体规划,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到目前为止,关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因此在开发上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3、管理体制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

我国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4、服务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

乡村旅游地绝大多数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近年来由于乡村旅游的带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旅游区的道路、停车场和交通标示系统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其次,卫生条件较差,生活污水和废物未经任何处理任意排放,缺乏必备的环保措施。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客房、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条件差,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

5、社区参与意识差,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农民应该是乡村旅游的真正主人,也是传递乡土文化,耕耘田园风光的主体。但目前,旅游开发商征用或租赁农民土地,使许多农民排除在乡村旅游的大门之外。此外,有些农民即使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浪潮中,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经营乏术等原因,濒临破产。

四、昌吉发展乡村旅游对策和措施:

1、加强客源市场调查,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昌吉州的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将目标市场确定在以下几个细分市场上:市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周末工薪阶层乡村旅游市场,这部分客源的出游,大多数是单位组织或以同学、朋友聚会的方式,数量通常较大,但消费不算很高。同时,那些虽出生并一直工作在城市里却喜好乡村宁静环境的离退休职工,都是乡村旅游不可忽视的潜在市场。

2、强化社区参与,确立适当的发展模式

以旅促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选择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旅促农,充分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笔者认为应采取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农户的多主体参与的开发模式。

3、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宣传促销,

乡村旅游品牌塑造的关键环节在于旅游品牌定位与设计。结合昌吉州独特的 “地脉”与“文脉”,以“天山脚下乡情、塞外田园风呢观光”为口号,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开展民俗、乡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旅游项目。

5、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改善民俗旅游村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昌吉州乡村旅游的规模,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重点进行旅游村和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使更多的旅游者在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W].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篇5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蜜月旅游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蜜月旅游市场具有消费水平高,旅游时间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婚庆与旅游的结合能够促进旅游公司与婚庆公司的双赢。为此,主要探讨了蜜月旅游线路的建设问题,提出了线路建设要体现特色、走专业化、高质量的道路。

关键词:

蜜月旅游;市场创新;婚庆旅游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79-02

0 研究背景

魏小安等预测到婚庆蜜月旅游以潜在市场广、消费额高、信誉有保证、顾客忠诚度高、口碑宣传好和竞争压力小等优点,具有重大开发及研究价值,并与美国相比较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国内蜜月旅游发展较好城市杭州、北京等城市被学者研究得较多。王莹对杭州开发蜜月旅游进行了优势分析,并提出杭州要塑造“新婚旅游天堂的”形象。基于北京、杭州的实证比较,赖斌、杨丽娟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这两个城市的蜜月旅游消费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再利用、再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了现阶段我国都市蜜月旅游市场的一般消费特性和个性差异特征,并从蜜月游产品供给方的层面探讨了开发对策。

在研究蜜月旅游市场的开发方面王力峰和范新宇提出开发蜜月旅游要运用名人效应与相关企业联手,提供一体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和细分市场。通过对杭州蜜月旅游市场的分析发现,颜澄和郑江宁分析出了杭州蜜月旅游者基本情况,分析了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蜜月旅游潜在消费者对蜜月旅游的需求差异和消费差异,其研究结果对于蜜月旅游市场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微观角度上张丽婷分析了客户忠诚对旅游企业的影响,引进了客户管理的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袁丽珍把蜜月旅游市场统一纳入到婚礼旅游市场,认为婚礼旅游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不仅有新婚旅游还有中老年人的怀旧旅游把该市场开发出来能够有力的扩大旅游的空间,加快与其他行业的合作。

国外对于婚庆旅游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社会学和市场研究两个领域,如印度旅游娱乐研究所的沙加·辛福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爱和旅游的哲学联系。我国台湾的邰恒堂等深入研究了台湾旅行社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了旅行社针对婚庆蜜月旅游消费者零散化的特征应当采用电子商务战略来赢得市场。

蜜月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得益于年轻一代追求个性,乐于享受生活,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较高。依据对杭州和北京所做的市场调查发现蜜月旅游市场消费者消费水平高,对旅游讲究品质和个性化。因此蜜月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创新必须有独具特色的蜜月旅游线路作保证。

1 蜜月旅游线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蜜月”的来源:

在英国多顿族中流行“抢婚”,即任何一个多顿青年男子都可以抢自己心仪的姑娘为妻,于是为了避免自己心仪的姑娘被别人抢走,他们纷纷连夜出行,一将自己的姑娘抢到手他们就逃到外面。很多人在外面过艰苦的生活,在荒野间流浪,饥饿难耐。过了很久,终于有外出逃跑的情侣发现了蜂蜜,于是他们就纷纷以吮食蜂蜜来充饥。后来政府发现抢婚习俗已经危及到了社会秩序,于是下令颁布,凡是在外出逃超过30天的情侣可以结为夫妻不再需要抢婚。于是他们在外面度过靠吸吮蜜汁为生的30天,就被人们称谓“度蜜月”,后来演变成了新婚度假的代称。

1.1 蜜月旅游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自2000年我国逐渐兴起蜜月旅游这一结婚新时尚,2003年出现蜜月旅游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蜜月旅游逐渐成为结婚的必备之选。据调查,有超过60%的新婚夫妇表示会选择蜜月旅游,纪念结婚,延续婚姻的浪漫过程。

1.2 蜜月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蜜月旅游市场在国外是一个相对成熟且不断增长的市场。最早旅游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市场可能带来的前景,但随着人们对蜜月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大、越来越个性化,大量旅游运营商开始深入地开发这个市场。对此甚至一些国家的旅游局也开始重视:例如巴哈马国家旅游局就专门制作了结婚指南;法国海岸附近的英属岛屿泽西岛为了便于非本国居民的结婚更是改变了国内立法。

目前我国的蜜月旅游市场发展主要呈现这样一些趋势:

(1)追求个性化服务的青年一代更加追求高品质线路。

80后、90后一代满怀理想,对生活质量和乐趣有着更高的追求,要求有不同的新奇的服务来满足他们。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喜欢冒险,喜欢生活中有乐趣。蜜月旅游追求的是“一生一次的非凡体验”,这难得的机会使得蜜月旅游的过程更加富有深刻的内涵。

(2)蜜月旅游线路与更加富有特色。

很多旅游运营商挖空心思来吸引旅游者。线路中除了度假享受等传统活动以外,还增加了探险、吃苦等项目内容。尤其是海滨旅游胜地,为新婚夫妇提供水下特殊婚礼、海底探险等项目,吸引了不少富有探索精神的新人的眼光。

2 蜜月旅游市场的特点

2.1 消费档次高

据调查统计,在消费水平和停留时间等方面区别于普通旅游者。结婚的纪念意义以及人们的享受心理使得在蜜月旅游上面花费毫不吝啬,为了留下人一生最美好的回忆蜜月旅游者往往在旅游住宿餐饮等方面消费水平较高。

2.2 消费时间比较集中并呈现季节性

由于我国目前带薪休假制度还不十分完善,这样婚庆旅游者出游时段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结婚的季节性和我国的休假制度决定了蜜月市场季节性明显的特点。美国和欧洲最好的季节是5~10月,国内则主要集中在9、10、11月份和春节,还有“五一”、“十一”假期。

2.3 消费群体趋小化

不少新婚夫妇认为蜜月旅游就应该是两个人的世界,如果和别的新婚夫妇加入到一个团队当中,那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浪漫。蜜月旅游私密性的特点决定了该产品必然走向小团队化及散客旅游的路线。于是独家定制和散客出游更加受到追求品质的新婚夫妇们的欢迎。

2.4 海岛、海滩蜜月线路强势不减

从众多的研究中和近几年全球蜜月旅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海滨、海岛型度假胜地依然是蜜月旅游的主力军,每年仍然有大部分的蜜月旅游者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浪漫体验。尤其是新闻中不断报到出来明星们去马尔代夫、大溪地、巴厘岛等这类蜜月旅游的地方举办婚礼。我国海南岛等海滨岛屿近年来逐渐受到新婚夫妇和情侣的追捧。

2.5 重游率高

新婚蜜月旅游是婚姻的见证,蜜月旅游带来的美好感受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新婚夫妇结婚周年纪念时更能唤起游客的重游欲望。随着夫妻收入的逐渐增加和结婚时间的增长,重游的会变得更有意义。

3 蜜月旅游线路创新建设的必要性

3.1 蜜月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婚庆游、蜜月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婚庆活动越来越别重视,与此相联系的蜜月旅游更加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蜜月旅游将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旅游参与意识的增强迅速兴起的旅游新内容,正在成为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媲美的颇具诱惑的专项旅游产品。

3.2 现有的旅游线路的缺陷

(1)蜜月旅游产品特色不显著。

目前很少有专门推出以婚庆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的旅行社。许多新人结婚,可供选择的都是传统的旅游线路,大多数都没有新意。受大多数新人欢迎的马尔代夫、巴厘岛、三亚等蜜月旅游线路与大众旅游叠加在一起,尤其是价格低的蜜月旅游产品几乎就是大众旅游的一部分,没有体现出特色。蜜月旅游重要的在于新奇舒适为婚姻留下美好的回忆,因此应该将原来的旅游线路加以整合或开发新的专门的蜜月旅游线路来满足婚庆旅游者的需求。

(2)蜜月旅游线路服务内容单一。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要分析每一种顾客的需求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蜜月旅游是一个重要部分,但同时他们以后的周年纪念、金婚、银婚等重要节日都将会增加重游蜜月旅游地的可能。作为旅游企业应该更加关注中老年人的金婚、银婚等婚庆旅游产品。针对这部分群体,可以专门设计一些旧地重游、金婚游、纪念游、夕阳游等纪念性旅游产品。

3.3 旅游者的需求更加体现个性化和高标准

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一生只有一次的蜜月旅游来说更加追求高端享受。能否给他们带来毕生难忘的浪漫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蜜月旅游者对蜜月旅游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远低于传统旅游产品,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该提供更多新奇、有文化内涵、享受型的项目,不宜像设计传统旅游产品时关注低成本低价格。

4 蜜月旅游产品创新建设对策

4.1 蜜月旅游线路建设原则

(1)内容丰富性原则。

蜜月旅游者进行的是一生一次的非凡体验,每对蜜月旅游的夫妻大都有3-7天的游玩时间,要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必须是整个行程安排合理,松弛有度,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体验性的观光度假旅游活动外,还应该增加探险性、趣味性旅游活动内容,这样能让旅游者加深对蜜月旅行的印象,增加对蜜月旅游地重游的可能性。

(2)产品的浪漫性原则。

蜜月旅游要有不同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特色,要体现蜜月的特性。服务的高标准和个性化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保证。在交通和酒店的选择上要尽量体现浪漫温馨的感觉,食宿要尽量满足旅游者DIY的要求,从细微之处为旅游者营造浪漫的氛围。

(3)慢节奏体验原则。

每一种旅游线路的推出都要满足当时当地的旅游需求,迎合旅游者的需要。蜜月旅游对新婚夫妇来说更多的是体验旅游的愉悦性,感受旅行的浪漫。大多数旅游线路都是3~7天,旅游者还是能够静下心来慢慢享受旅游地的美丽景色,感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所以在安排旅游活动时,不应贪多求全,应该关注旅游的整个感受。

4.2 蜜月旅游线路创新建设途径

(1)旅游线路产品设计注重中尺度。

从出游时间来分析,大都市的消费者大都倾向于选择3~7天,按照我国旅游线路产品设计的一般规律,较适合车程约400公里范围的中程旅游线路,或者飞行航程约2000公里范围内的跨城市远程旅游线路。因此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重劳逸结合,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张弛有度。

(2)旅游产品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特征。

基于婚庆旅游的高端享受性特征,婚庆蜜月旅游产品的核心是追求高端体验和浪漫体验,因此应该在产品的设计中应该在住宿、餐饮、娱乐中追求高端,增加体验性项目和互动性项目,为旅游者打造专属的高端产品。但是受实际消费者经济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差异,最终消费的旅游产品形式和消费方式差别仍然很大。很多时间短、消费不高的产品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这一部分群体的消费不应该忽略,同样应该作为蜜月旅游市场的一部分进行经营。

(3)打造专一蜜月旅游线路。

蜜月度假产品实际上是消费者追求高品质婚姻的结果。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旅游企业必须加强合作,提供旅游、婚庆、房产、珠宝等一条龙系列化服务,更好地为新婚夫妇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提供高品质婚礼和蜜月产品。旅游饭店要尽量为客人提供恰到好处的细致的高端服务。旅游景区更要深挖文化内涵,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弱势文化地区更要打造文化亮点吸引旅游者。例如目前在国际著名的蜜月旅游地,很多当地土著文化、特殊结婚仪式非常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4)寻找新的蜜月旅游地创新线路内容。

海边度假旅游是大多数蜜月旅游者的首选之地,海边的沙滩、阳光、海水,躺椅都是浪漫的元素。不同的旅游者还有不同的需求与爱好,美丽的乡村风景恬淡宜人也是众多旅游者的偏爱之地。因此创新旅游线路线路的内容就是在充分了解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推出不同风格的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充实旅游线路的内容。

(5)增加少数民族婚礼仪式内容。

蜜月旅游地举办少数民族特有的婚礼仪式,当地人会为游客摆上酒席,全村老少都赶来为游客祝福,重庆三家旅行社在2006年就联手推出了这一蜜月游新产品。其中逛山寨、抢亲等与婚仪风俗相关的互动活动收到了旅游者的欢迎。随着旅游的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尤其是结婚习俗越来越珍贵,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会越来越大。旅游企业应该适当在旅游线路中增加这样特殊的婚礼仪式内容。

参考文献

[1]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205-218.

[2]王莹.对杭州开发新婚旅游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5,(05).

[3]赖斌,杨丽娟.都市婚庆蜜月旅游市场消费特征及其开发对策研究——基于北京、杭州的实证比较[J].消费经济,2008,(06).

[4]王力峰,范新宇.桂林婚庆旅游产品开发的构想[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5]颜澄,郑江宁.杭州市蜜月旅游市场分析[J].消费导刊,2008,(14).

[6]张丽婷.客户忠诚在婚庆旅游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6).

[7]袁丽珍.我国婚礼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9).

[8]Sagar Singh.Love, Anthropology 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1):261-264.

[9]Hsien-Tang Tsa,i Leo Huang, Chung-Gee Lin.Emerging 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aiwanese travel agencies[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787-796.

[10]马珂.对厦门开发婚庆蜜月旅游产品的构想[J].经济大视野,2007,(2).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灌注;做减法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31-03

1 肥城乡村旅游的概况

肥城是桃文化胜地,境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桃花园――十万亩桃花园,是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肥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平原与丘陵相间的地形,使10万亩桃园极具游览价值。春季桃花遍野,争奇斗艳,秋季果实累累,香飘万里,宛若人间仙境。加之广大农村至今还保持了原始的乡村风貌,同时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桃民俗,为肥城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10万亩桃花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可以说,肥城的10万亩桃园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非常独特,是其它任何地区无法比拟的。另外,肥城还有“全国林网千佳村”、“千亩核桃园”、“千亩板栗园”、“汶河万亩大桑园”、“天然氧吧”翦云山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资源。同时,肥城还有牛山穆柯寨、中华商圣文化园、左丘明文化园等旅游区,可以与乡村旅游形成良性互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因此,肥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地域。

2 发展肥城乡村旅游的思路

一个地区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出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不可求全求大而投巨资,违背乡村旅游以“真”引人的本质,开发一些虚假的景观景点。因此,结合肥城资源优势、地域文化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分析,发展肥城乡村旅游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2.1 “文化灌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目前,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都市居民,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因此,肥城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特别注意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这是肥城也是国内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

(1)“天人合一”原则。桃园、田畴、农舍、篱笆、豆角秧,窗含新绿,努力增大“大自然”在游客心目中的份额,多在“绿色桃园”、“绿色户外”上做文章,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使乡村真正成为游客“回归自然”的绿色怀抱,使游客从楼房和汽车中暂得解脱。

(2)宁静舒缓生活节奏原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丢掉钟表,不闻号令,凭意愿行止起坐,如炊烟轻袅,如闲云舒卷。农事活动安排要“里紧外松”,营造宁静闲淡氛围。

(3)农家活动展示原则。采摘,灌园,牧牛羊,饲鸡兔,都可让游客短时参与并配以讲解示范。

(4)农耕场面展现原则。把农耕生活形态的一些典型景象提纯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现于乡野大地,让游客参与其中。

2.2 农旅结合复合性开发

乡村旅游资源不属稀有旅游资源,几乎所有具备地缘优势、交通便利的都市周边地区都可以搞乡村旅游,因此难以形成垄断竞争优势;乡村旅游也不是暴利项目,不能奢望高门票收入;加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难以对抗投资的高风险性。因此,为乡村旅游探索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非常必要。肥城走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是一种可行性较强的发展模式。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可试行以下做法。

2.2.1 种“色彩田”

美学素质较高的种植者可以考虑到农作物的色彩。肥城的十万亩桃花园最大的缺陷就是春天色彩比较单一,除了一望无际的粉红的桃花之外,就是黄呼呼的黄土地,容易使人视觉疲劳。因此,应该大胆尝试种“色彩田”。春之麦苗最先给大地带来绿色,桃花红时杨柳吐翠,秋季让桃园换上秋色的金黄。景色之“色”就是风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田”如同画在大地上美丽的图画,使农民在种田的同时为游客贡献色彩缤纷的田园风光。

2.2.2 种“迷宫田”

具有旅游知识的种植者都能种出“迷宫田”。无论是庄稼作物,还是桃树的栽种,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把田埂渠道设计成迷宫的线路,让游客在桃园、核桃园、板栗园或青纱帐内乘趣游走;也可以把桃园等各种果园搞成“迷宫园”,各路段设置不同品种的鲜桃为奖品以提高旅游者的兴趣。

2.2.3 设立“动物幼儿园”

把各户幼禽幼畜集中起来办“动物幼儿园”,能够吸引儿童游客;或在风景雅处设“牧场”,牛羊悠然食草,牧童手握横笛,于绿茵地上野餐或烧烤,别有情调。

2.2.4 增加游憩功能

在田园适宜处设石桌石凳遮阳伞,或利用树阴渠旁置躺椅秋千,把大自然建成游客的大“庄园”,让游客充分享受广阔的户外空间。

2.2.5 设立“戏水场所”

把用于桃园及农作物灌渠硬化并适当加宽,为游客提供戏水场所。也可修建“人工泉”(把出水口适当掩蔽),喷洒“人工雨”(把喷灌设施加高),这都能激发游客的兴趣。

2.3 “做减法”来营造乡村旅游环境

肥城发展乡村旅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能“轻环境营造,重设施建设”,以高资金投入去大兴土木,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低门槛”,“门槛”低了,广大农民就能踊跃参与,形成规模,进而创出品牌。同时,“门槛”低了,意味着投资少,效益相应的就高。降低“门槛”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减法”。第一是在现有的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减”,将已经建设或者准备建设的不符合农耕文化要求的项目或活动减掉;第二是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始设计时遵循“减”、“简”的思路进行建设;第三是减掉一些需要高额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以“俭”为原则进行投资建设。具体的办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2.3.1 减去污浊求“净化”

首先是“讲卫生”。卫生条件好了,游客才能放心吃住、安心游玩。所以,猪舍牛棚、粪坑柴堆等一系列不卫生的“辅助设施”,应该转入“地下”或迁出景区,只留果蔬“上阶绿”,花木“入帘青”的明窗净舍。

2.3.2 减去异质求“纯粹”

减却“异质”是去除或掩去工业化、现代化设施,使游客进入景区有进入“桃花源”的“隔世”之感,“只知有秦,不知有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暂时忘却现实烦恼,沉浸于田园乡梦。

2.3.3 减去繁杂求“自然”

减却“繁杂”是突出自然景观,弱化“人间烟火气”。“森林中的小屋”,“荒原上的落日”,景区只突出“天”与“人”,最容易唤起“天人合一”,心凝神释的高层审美感受。

2.3.4 减去“烦嚣”求宁静

“烦嚣”是都市生活的一大弊端,肥城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做“宁静”。不要机器轰鸣,喇叭高叫,人头攒动及人声鼎沸,也不要如电视剧《刘老根》中的俗艳色彩,“乡村集市游”除外。乡村旅游的客人多数有着高层次审美需求,他们追求“人间有味是清欢”,投入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舒缓宁静之感。“天籁”更能突出乡居之宁静,如鸡啼、犬吠、鸟唱、蛙鸣,可适当点缀。

对乡村旅游来说,“做减法”比“做加法”更经济,“做减法”后的乡村旅游环境更清简、更洁净,田园意趣更浓。“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出现在田野上的景观符号虽然数量少了,但蕴涵的乡村农耕意味更丰富、更典型、更纯粹。

2.4 要构建地方特色旅游接待系统

乡村旅游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要素,长期以来,虽然以“农家乐”为主,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但还应该在继承其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产业链。

2.4.1 住宿产品

肥城乡村旅游特色住宿产品的打造,最关键的就是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历史上,肥城农村的传统民居就是石头房子,非常有特色,给人质朴优雅的感觉。而且这些石头房子大多已经废弃不用。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加以修缮和保护,这些就是肥城乡村旅游接待系统中的特色住宿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要追求“外粗内细”的效果。虽然外表粗糙,但内部却应该力求满足游客的需求,干净卫生,向“星级”看齐。不可以“返朴归真”为由,忽略了内部设施的完善。

2.4.2 餐饮产品

特色餐饮产品是现代餐饮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法宝。作为乡村旅游中的餐饮产品更是如此,除了餐饮企业应具备的基本卫生条件之外,作为经营者应该在菜品上下功夫。不要以自己的消费观念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认真分析游客的消费心理。游客在都市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他们想吃到的美味应是“忆苦思甜”式的菜品。经营者应充分发挥乡村的资源,开发各种“田园农家菜”,例如肥城近年来开发的“桃花宴”、“肥桃宴”等特色餐饮产品,颇受广大游客的欢迎。但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打造餐饮名牌,吸引游客的同时要注意食品的安全。

2.4.3 购物与娱乐活动

“购”是旅游六大产业要素中的重要一个,关系到一个地区整体旅游经济效益。近些年来,国内的旅游购物消费在不断的增加。肥城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这一点。自2000年以来,在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肥城独特的地域文化――桃文化,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桃木旅游商品,如桃木剑、桃木拐杖、桃木梳、桃木如意等,已获得“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等20多个国际、国内奖项,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到肥城不买桃木旅游纪念品已成为游客的一种遗憾。另外,笔者认为今后肥城还应深入挖掘桃文化,发展创意与桃文化、桃民俗有关的娱乐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丰富旅游内涵,真正打出桃乡的特色来。

2.4.4 旅游交通条件

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不要因为道路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旅游者因看不到路标而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发生。道路的狭窄也会使驾车的旅游者在坑凹不平的乡村道路上行走艰难。现在人们驱车前往肥城的家庭旅游者越来越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桃花旅游节,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肥城观光旅游。随着近年来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道路设施的完善使肥城的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

2.5 找准目标市场

一个旅游产品在开发之前,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肥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有着天然的市场优势。肥城地处“山水圣人”旅游热线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而“山水圣人”旅游圈的资源构成中,人文景观过多,缺少满足休闲娱乐方面需求的自然景观。肥城发展以桃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恰好适应这一市场需求,与“山水圣人”旅游圈实现一个良性的互补,共同促进发展。

同时肥城方便快捷的交通,只要稍加宣传,就可吸引济南、济宁等周边市场及北京、天津、上海等远程市场的客源,具有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肥城乡村旅游的发展无论是对“山水圣人”旅游区还是对肥城本地的旅游,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乡村旅游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一方土地,亦农亦旅,同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游憩效益,是一项值得扶持及推广的优势产业。通过上述分析,只要开发恰当,桃乡肥城乡村旅游市场大有可为。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使更多的农民改变传统观念,参与旅游市场经营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农村致富的一条新路,把乡村旅游的“蛋糕”越做越大,让更多的农民尝到甜头。

参考文献:

[1]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2]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7.

[3]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

[4] 黄郁成.黄光文.论农业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旅游学刊,2003,19(10):79~81.

[5] 张延毅.董观志.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17(2):108~112.

篇7

[摘 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毗邻“长三角”,承接皖江开发地带,市场广阔。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千米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1.2 旅游资源分析

皖南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价值高,集群效应好,徽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不仅有天下第一黄山(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莲花佛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还有集太湖山水、漓江风情于一体的太平湖;新安江两岸风光旖旎,齐云山与黄山南北向望。山水自然风光无与伦比。

皖南文化底蕴同样博大精深。区域内的古徽州区以文风昌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刻篆、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形成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区域内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1.3 存在问题不足

但是皖南旅游开发存在不少问题。现状是综合开发水平不高,如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致使接待能力有限,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发展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皖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受到阻碍。

2 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做大做强黄山品牌,发展大黄山大旅游格局

(1)首先扩大黄山城市影响力,实现城市品牌营销。可以定期促进举办国际性旅游会议。如“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旅游创意研讨会”、“国际经济高峰论坛”等特种会议。邀请业内精英、国内外旅游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CEO来参加,力求扩大黄山旅游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宣传皖南旅游。

(2)每年举办“中国(黄山)慈善公益事业高峰论坛”。邀请著名的国际国内明星,慈善家,残疾人协会,红十字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来黄山讨论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难题。依靠他们的魅力宣传黄山,吸引各国媒体报道,也树立了黄山的公益形象。

(3)城市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全面更新升级。打造园林城市使游客来到黄山感到亲切、舒服、干净、整洁、绿化、古典、多元化但不乏国际视野。老的设施要在不改变原貌的情况下实现升级换代。这方面西安古城改造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2 区域内资源优化组合,品牌共铸,发展互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皖南旅游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和底蕴,并积极挖掘区域内佛、道、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多元化。如与江西婺源共同开发徽州古镇游、乡村游,连同婺源整合古镇游路线,共同开发徽州文化区,实现共赢。再如开展红色旅游方面可与芜湖安庆池州方面资源重组,打造并推广宣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实现沿江联动,共享发展。

2.3 品牌意识,以品牌经营为导向,注重大黄山旅游格局的整体形象维护

以“大美黄山,古徽新韵”制作大黄山大旅游宣传片,通过各种媒体播放宣传片。

首先,宣传片要开放富有情致,体现深厚徽文化。

其次,大黄山旅游走出去战略。根据各旅游市场国的情况来制作片子。亚洲欧美的政治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不同,宣传片也应考虑到。

最后,可向全球公选黄山旅游大使(形象代言人)。向全球发出公选的条件,最好是选拔性比赛,比赛的场地选在黄山或周边有潜力的自然风景区。

2.4 创新意识,发展创意旅游、特色旅游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1)如祁门县内牯牛降和安庆潜山县天柱山可依靠其“国家地质公园”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并积极打造夏令营训练基地。依靠该地山水发展精品夏令营训练基地,开展促销,向全国的中小学发出邀请。但是开展之前必须有精心的组织和策划(确保创新,科技,绿色,人文,安全,放心)。

(2)太平湖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北距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30千米,南距“国之瑰宝”黄山北大门30千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太平湖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得天独厚,湖水清澈碧透,青山起伏连绵,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世界明珠”、“东方日内瓦湖”的美称。可根据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会议旅游,滨水休闲游。

2.5 发展以“生态庄园”为主要模式的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幸福经济

生态庄园是以生态代替死态,以净化解毒代替污染中毒,以利他奉献来替代自私贪婪,以自然纯净美善的生态庄园代替人造污染的死态毒庄园。英国的罗森戴尔庄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芜湖马鞍山等城市根据城市人口众多,且马鞍山号称“南京后花园”,其地缘优势加上文化亲和力,可因地制宜发展这种生态庄园,发展低碳经济旅游,打造体验性乡村游基地,吸引长三角客源但打出的品牌依然是大黄山旅游品牌。

2.6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和高品质的服务无疑是最好的宣传广告。微笑服务,细心周到,对游客出现问题及时耐心的排查解决,让旅行成为心情之旅,自然之旅,和谐之旅。

2.7 打响打亮文化品牌,发展影视基地项目、名人故居游

(1)黟县影视拍摄基地项目,总投资达1亿多美元,将建设一个融影视拍摄与制作、游览观光、文化考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民俗展示、文化演艺及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基地。

(2)李鸿章、故居项目拟在原址处恢复仿造李家大祠堂、家庙、庭院、墓碑和故居等相关设施,总投资为4286万美元。

(3)紫蓬山动漫产业园项目占地总面积为200亩,总投资约2857万美元。由研发制作中心、展示交易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组成,集生产、经营和项目研发为一体,从事卡通动漫制作,电子音像制品制作等业务。

(4)赵朴初文化公园项目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总投资约2143万美元。目前一期工程朴公树葬地项目已经完成。

(5)张恨水文化园项目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占地16.67公顷,总投资2143万美元,文化园主要分为陈展区和服务区,陈展区包括张恨水全身主体塑像、纪念馆、故居群(仿)、小说精品主要人物蜡像馆、诗联碑林、恨水聪明泉与心远亭、张恨水墓园。

参考文献

篇8

一、基本情况

“十一”黄金周七天,全市共接待游客9.92万人次,同比下降12.34%;实现旅游总收入6943.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

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2.8%,五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40.1%,四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0.1%,三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4.3%,二星级及以下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52%,社会旅馆客房平均出租率为49.1%。

全市进出港人数达到2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0.53%,其中,进港旅客13万人次,出港旅客12.5万人次。航空方面累计进港508个航班和进港6万人次,出港506个航班和出港6.1万人次。港口方面(含粤海铁路)累计进港277个船班和进港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6%;出港258个船班和出港6.4万人次。

二、主要特点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市旅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质量提升,实现零投诉。

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据调查,游客对“十一”黄金周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服务质量普遍反映良好,全市无一例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案件数量为零。10月1—8日,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共接听电话11个,大多为咨询类电话,无投诉类电话。“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局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等主要游客集散地设立了旅游咨询点,为进出岛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提升我市旅游服务水平。

(二)游客停留天数延长,人均消费明显增长。

“十一”黄金周我市旅游收入达6943.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其中,人均停留天数达1.88天,比去年同期增长25.5%;旅游者人均消费699.93元,同比增长17.7%。人均停留天数和人均消费都有显著增长,这两方面的增长是由于自驾车、自由人等散客大幅增长,散客游比例达65%,游客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从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游客热衷于参加特色旅游和个性化旅游方式。

(三)特色旅游备受青睐。

高尔夫游魅力不减。我市“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大高尔夫俱乐部接待人数比往年有所增长,其中美视高尔夫球俱乐部平均每日接待近200人,有不少游客是专程从北京、上海等地赶来的,他们在尽情挥杆,感受××高尔夫的魅力同时,又能体验××热带海滨风光,品尝美味海鲜;乡村游掀。我市乡村生态游、“××一日游”吸引了众多岛内外游客,感受火山文化、品尝美味的农家饭、垂钓南渡江以及在东寨港红树林海边拖网捕鱼、夜捉螃蟹,体会渔家等活动已成为今年我市“十一”黄金周一大亮点。其中,美兰演丰镇生态村乡村主题公园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日接待散客量达3000多人次。

(四)中秋活动缤纷多彩。

今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国传统中秋佳节,许多岛内外游客选择举家海边赏月,为此,我市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中秋旅游产品和活动,万绿园举行文艺演出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带给观众一场场轻松、愉快的演出;假日海滩及西海岸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赏月;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孔祥东钢琴专场音乐会,中国民乐经典音乐会少儿民乐pk大赛等;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举行狮王争霸赛、市内各大酒店的中秋晚宴、祈福拜月盛会等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了××中秋夜晚的魅力。

(五)品牌景区凸显吸引力。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对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推介和品牌创建。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后,其创建4a景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借助品牌效应,今年“十一”黄金周石山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吸引了众多岛内外游客,接待人数大幅攀升,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同比增长3.4倍,成为今年我市黄金周旅游的一大亮点。10月1日至8日,石山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举办了由全省青少年及大中学校学生参加的“火山杯”海南民乐大赛,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八音演奏、民俗对歌、竹杆舞、树叶独奏和琼剧演出等,爬火山、逛火山口公园、尝石山羊肉、跳竹竿舞成为××旅游的最佳选择。

三、主要问题

本次黄金周存在着游客人数下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台风“象神”阻挡游客的到来。

台风“象神”的影响,港口停航,导致酒店客房、旅行社团队预定率普遍较低,游客减少。我市星级饭店客房平均预订率仅在50%左右,许多准备出游海南的游客或持观望之态,或改线其他地方。

(二)长线游下降,季节无优势。

据了解,“十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长线旅游降温,城市周边短途旅游成为热点。除、桂林、昆明等地形成局部热点外,其他地区国内旅游线路纷纷降价,受国内游大“跳水”影响,海南长线旅游出现阶梯式降价,旅游团队量呈下滑态势,周边短途旅游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10月3日,又恰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国人习惯在家过节,中秋节出现在国庆长假内,对海南长线游产生影响。此外,“十一”国内许多旅游目的地秋高气爽,非常适合旅游,在气候上海南“十一”黄金周并无太大优势。

四、主要措施

(一)认真制定“十一”黄金周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十一”黄金周各项工作。

节前,我市召开了2009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协调会,旅游、卫生、交通、公安、工商等主要职能部门制定了方案。9月25日,省政府××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工作动员协调会,省、市相关职能部门汇报了“十一”黄金周各项工作情况。

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制定的《“黄金周”旅游信息统计调查制度》,我市建立了“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和统计体系,对黄金周旅游信息进行预报和统计。同时,我局还开展旅游消费项目抽样调查活动。为迎接自驾游、自助游、探险游的散客,交警部门制作了100多个黄金周景区景点指示牌,我局完成了市区机场、码头等主要游客集散地路段的公益性旅游广告牌设置工作,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指示,加强我市旅游宣传。为营造热烈欢快的国庆节日气氛,我市要求各主要饭店和旅游景区(点)张灯结彩,升挂国旗,悬挂“学习阳光导游李静娜,时刻把游客放在心上”的横幅,加强我市文明旅游宣传,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二)加强客源市场分析,大力开展市场营销。

9月20日,我局组织海南航空、南方航空、粤海铁、旅行社和酒店等单位负责人召开了“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信息沟通会,分析“十一”黄金周客源市场,预测我市“十一”国庆黄金周将呈平稳态势。9月中旬,我局组织旅游企业开展一系列市场促销活动,邀请了41名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来××旅游圈考察,推介我市新的旅游线路和产品,组织旅行社协会、景区点协会举办景区景点推介启动仪式,并进一步筹划了推广方案,强力推介我市“乡村一日游”,吸引更多的岛外游客和海南人游览海南。节前,各新闻媒体都对各个推介活动作了积极正面的报道。我市还制作了旅游宣传片,在西安等主要城市进行宣传播放,加强黄金周期间的对外促销。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黄金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9月22日,××副省长率领相关部门对我市重点旅游企业进行视察,并在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召开了有40多家旅游企业参加的座谈会,要求我市做旅游服务“标准化”的试点城市,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9月18日起,我局对重点酒店和旅行社的黄金周接待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了解各企业黄金周前筹备情况和客源市场情况,强调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我局质检所也加强了节前旅游市场安全大检查,9月20日至28日,共派出2个小组,8名执法人员分别赴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安全检查,查找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共检查旅游企业53家,其中旅行社30家,宾馆酒店20家,景区景点3家。对宾馆酒店电梯、卫生间防滑设施、消防疏散通道、消防灭火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引导景区景点与旅行社联合促销、接待工作,检查各景区危险地段和区域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明显、醒目,要求景区内的各种娱乐设施、步行台阶等在运行前要严格检查,防止游客挤伤踩踏、凶猛野兽抓伤游客等事件发生,为黄金周旅游的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篇9

[关键词]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活动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并发挥枢纽作用的城市。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

乡村旅游开发是中心城市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行政区划的中心城市一般都存在城市与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许多中心城市都涵盖了大面积的城郊地区,不少中心城市的城郊面积甚至大大超过了中心城市主城区。从地域上看,中心城市的城市郊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假日经济的启动,旅游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专线旅游不断减少,短线旅游和城市周边旅游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以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一、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特征

(一)资源特征

1 圈层分布。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圈层状的特征。一般由近郊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中郊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和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带3个圈层组成。(1)近郊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近郊为紧邻城市市区的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市设施和城市景观的延伸,也有交错分布的农村田园,呈半乡村景观。这个区域的乡村农业生产资源大多是以时令果蔬、花卉、苗木和药材等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这些经济作物的物产以及形成这些物产的条件和生产过程所具有的景观环境,构成了以经济物产资源为主的、城乡气息交融的非典型乡村旅游资源。(2)中郊典型乡村旅游资源带。离城市稍远的“中郊”以乡村田园的农耕风貌为特色,以农民生产劳作和生活场景为主,形成优美的乡村田园农耕景观。田园风光结合乡村聚落、乡村民俗和人文风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中郊乡村所具有的农耕文化和生活方式,通常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开发利用最普遍的资源,也是最典型的乡村旅游资源。(3)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带。在这一区域中,乡村旅游资源与大面积的山林、河和湖等自然资源相结合,并与颇具特色的乡村社区生活方式构成乡村旅游资源。远郊生态型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乡村性和生态性互相交织。

2 同一圈层的乡村旅游资源差异不明显,呈现同质化的趋势。由于中心城市涵盖的城郊,在同一圈层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十分相似,乡村旅游资源的生成条件大体一致,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大致相同,本身没有太大的差异,呈现出外部相似的宏观特征和资源同质化的趋势。

(二)市场特征

中心城市既是旅游客源地又是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客源主要来自中心城市主城区的本地居民以及外地中心城市来的游客。

1 本地居民客源市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较好,通常与城郊地区有通达的公路和便捷的班车往来,游客乘车方便,旅途时间短,城市居民周末出游具有便利的条件。中心城市的本地居民客源覆盖面很广,既包含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一小部分高消费人群,也包含普通工薪阶层、离退休职工和学生等,尤以后者为众。旅游方式以散客和家庭式出游为主,团队旅游较少。旅游时间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客较少,其中假日客源最多,无明显淡旺季。由于距离近和交通方便,属大众化消费,重游率较高。

2 外地游客客源市场。外地游客是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潜在市场。中心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外地客源市场充足。同时,许多中心城市还是优秀旅游城市,每年有数以百千万计的外地客源。中心城市的光环效应会辐射到城郊的乡村旅游,中心城市巨大的客源优势也会影响城郊的乡村旅游,并由此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一般情况下,早期吸引外地游客的是少数典型的乡村旅游地,随着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不断开发,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愈渐明显,中心城市逐步成为城郊乡村旅游游客的中转站和疏散地。

(三)产品特征

与其它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其所具有的乡村性和复合性。从乡村性特征来看,当前一部分乡村旅游产生于城市近郊,展示的是现代农村、农业的风貌,如农业高科技园游览等,但乡村旅游的主流产品仍然是具有原生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实践证明,成功的乡村旅游产品总是充满着浓厚的乡村性。从复合性特征来看,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农业资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它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和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生态、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优势互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合社会效益三统一,是现代旅游业和农业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一般旅游产品开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乡村旅游走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示范点”示范相结合的道路。自2001年推荐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候选点以来,各地都很注意示范点的建设,许多地方性中心城市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也都设有乡村旅游“示范点”。

由于各种原因,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产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同质化倾向。由于乡村旅游是资源依托型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资源的同质化必然会影响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加上乡村旅游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和服务,乡村旅游同质化相对比较严重,表现为产品定位模糊,有雷同趋向;活动内容简单,项目互相模仿;主题形象不鲜明,缺少营销策划;缺乏创新性的经营理念等。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的原因除了资源同质化、产品初级化以外,还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道路有关。在资源同质、文化同源和地理位置邻近的背景下,首个开发成功的乡村旅游产品,在示范中树立起了榜样,但也有一些地方盲目仿效和跟风,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现象由此加剧。

2 质量参差不齐。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发展时间较短,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地一般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加上乡村一般缺乏发展旅游所需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乡村旅游点大多面临着开发和保护不力、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乡村旅游点,尤其是政府扶植的示范点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开发了成效显著的旅游产品。例如,2009年厦

门市市、区两级政府投入了1200万元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致力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培训及宣传促销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五峰村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启动,截至2010年2月,共接待游客9.2万人次,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民的直接收入达270多万元,同比增长480%,带动了五峰村周边劳动力107人就业,远远走在了同类旅游产品的前面。

3 空间分布以点状、轴带状不连续分布。许多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点,尤其是小规模的“农家乐”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它们在空间上以点状分布为特征,散落于各处。若有聚集,则大多与资源的自然禀赋有关,或者与交通线路相联系,在这种状况下,乡村旅游地就呈轴带状不连续分布,乡村旅游活动大多数以—地游或—线游(尤其是—地游)为主。

三、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策略

(一)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充分利用各圈层资源的不同特色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产品,而对同一圈层的同质化旅游资源则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错位开发,使各产品之间、各产品线之间存在横向或纵向的互补关系,而非同质关系。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首先要以科学的市场分析、资源调查以及合理的产品定位为基础,对开发地和开发项目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排除掉不适宜开发的项目。为了避免开发者盲目逐利或跟风开发某一种产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引导,如对有特色的产品提供优惠政策和专业支持渠道等。此外,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地域分布特点的不同,对乡村旅游的类型、结构和规模进行统一合理布局力避乡村旅游“一窝蜂”发展。在旅游产品和项目的设计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客源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分别向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忠诚度,总体上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转贴于

(二)构建环城游憩带

乡村旅游点主要分布在城郊,与其它景点一起环城形成不规则的游憩带,环城游憩带的形成与建设已经引起国内外许多中心城市的关注,但对大多数地方性中心城市而言,环城游憩带尚处于发展初期。

环城游憩带的建设可以将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置于整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背景上统筹考虑,使乡村旅游产品更好地与主城区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对接,在充分满足目标客源市场需求的同时,合理分工协作,打造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各个乡村旅游点充分发挥乡村旅游效用,分享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构建环城游憩带首先要将环城游憩带的规划纳入到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环城游憩带的规划和建设。通过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以项目和资金两个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确定开发重点,并在资金、土地、配套设施建设、宣传促销和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开发理论,优化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实行“以重点景点为依托的据点式开发和以点穿线的开发相结合”,即以具有一定发展条件的重点旅游点为基础,建设和开发形成中心城市环城游憩带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然后逐级扩散,开发次一级旅游区域,最终形成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优化的点轴系统。

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同时,对城乡旅游一体化和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通过环城游憩带的构建,不但可以满足中心城市居民及中心城市游客的旅游需求,而且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城市中心旅游热点的环境压力。二是环城游游憩带的构建可以与城市旅游相辅相成,提升中心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三是环城游憩带上的各个片区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定位,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的旅游产品体系。

(三)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

标准化的思想是对基础标准、硬件设施、功能布局、安全卫生、生态保护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既可以维护乡村旅游者的利益,也可以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行为,还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2004年,上海市率先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而后不少省市也相继出台有关规范,对经营“农家乐”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提出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在实践中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务部《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更是促使乡村旅游的管理深度得到有效拓展。但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标准的针对性、体系化还必须加强,而且标准的颁布多用于衡量,指导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要执行和参照执行各种乡村旅游的标准和规范,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制定新标准前应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且要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修订完善。

做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实施与推行。大力加强对乡村社区的标准化宣传教育,发挥乡村旅游标准化先发地区和优秀经营户的示范效应,对乡村旅游标准化实施动态管理,大力推动优秀旅游乡村的发展,注重乡村社区的参与,加强参与人员的培训与管理等。通过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实施,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

(四)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城乡统筹发展

地方性中心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地方性中心城市往往既是区域旅游目的地,又是区域旅游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它承担着区域旅游经济的组织和协调活动。因此,应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

1 城乡旅游产品互补。市场需求多样化是当前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旅游地为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城乡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导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旅游产品各具特色,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打造城乡互补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类旅游者的需求和同类旅游者的不同层次需求。

2 城乡客源市场的互补与共享。城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一级客源市场为中心城市居民,二级客源市场可以是来自中心城市旅游的分流客源。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农村居民利用农闲时节,到邻近的中心城市旅游,构成城市旅游客源。鉴于此,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促进城乡旅游市场的共同繁荣。另外,从大区域来看,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同属中心城市旅游,可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应进行整体营销,进行统一的形象定位,共同开发中心城市以外的客源市场。

3 共享中心城市的旅游业资源。在城乡统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理念,统筹区域规划,整合资源,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环境综合治理、人员培训及宣传促销等,以促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共享中心城市的旅游业资源,最终实现城乡旅游共同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水平。

注释:

①葛全胜、吴殿延《西部旅游开发战略的初步探讨》,载于《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81期第21至28页。

[参考文献]

[1]何景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

[2]孟明浩,顾晓艳,近年来国内关于城郊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2,(6):71-75

[3]王林,喻考鹏,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旅游研究U]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13-116

篇10

【论文摘要】旅游与文化的特殊关系产生了旅游文化。同时,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旅游文化有利于其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旅游业,是现代旅游业获胜的关键所在。 

 

一、韩中旅游文化产生后对两国旅游经济的影响 

 

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根据1995年中韩往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访问韩国人数为17.8万余人,韩国人访问中国人数为40.4万余人。2004年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客源国。但是到2005年韩国访问中国人数达到355万,但当年日本访问中国的人数是339万(两国访华人数相差16万)。这也就是说在2005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客源国。据统计,从2006年1月截止到10月韩国访问中国的人数已经达到326万,与此同时日本访问中国的人数是308万人,到2006年年末韩国访问中国的人数将达到400万之多。2005年中国访问韩国的人数达84万余人,2006年1月到10月中国访问韩国的人数已达92万人,韩国观光公社预计到2006年年末人数将达110万之多。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两国互访的人数已经达到500万人,两国客流量呈大幅度增加趋势。现在中韩两国的旅客都已经成为两国旅游产业中稳定的消费者,给两国都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旅游者的互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高速增长的旅游人数,很大一部分是受“韩流”和“汉风”文化影响的。很多中国人因为喜欢“韩流”文化中影视剧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而希望到韩旅游,韩国人也在学习汉语的热潮推动下,纷纷到中国留学,踏上寻访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遗迹之路。韩中旅游发展得如此迅速,文化功不可没。正是因为这种日益增多的文化交流,使韩中的旅游业保持了活力和发展机遇。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贯穿旅游的始终,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二、“韩流”对韩国旅游产业的影响 

 

韩国旅游观光公社的“韩流部”在促进“韩流”对旅游的影响方面,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韩流”文化的巨大魅力及其对韩国旅游业的贡献。下面是中国的“新京报”和新浪网合作的一项调查数据(“韩剧启示录”联合调查): 

性别:男8.59%,女91.41%;是否看过韩剧:是98.99%,否1.01%;是否会因为喜欢韩剧明星,而购买他的周边:会82.32%,不会17.68%;是否会因为热爱韩剧,前往韩国旅游:会76.77%,不会17.68%。 

数据显示,76.77%的中国人会因为对韩剧的喜欢而去韩国旅游,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因为在中国,喜欢看韩剧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比例,有46.97%的中国观众观看过10到50部韩剧。中国人越来越多的选择了韩剧,也使“韩流”得到发展。这样,在“韩流”的影响下,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韩国旅游,“韩流”文化为韩国旅游业带来了机遇,也为韩中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韩流”产业的广泛性对旅游业的影响 

“韩流”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最初韩国的歌曲、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足球,进一步扩展到韩国的游戏、服装、化妆品、餐饮、电子产品和汽车等各个领域。这些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本身就具有广告作用,以其自身对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好了铺垫和宣传。同时,在这些行业中又涌现出一批大腕歌星、影星、球星、音乐人、舞蹈家、模特等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的目光。这些明星的宣传作用和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韩流”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已极大地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决定着人们的旅游选择。电视剧《大长今》在中国的播放更使“韩流”的传播面越来越广,借助于现代媒体,“韩流”风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直吹到一些内地城镇和乡村。“韩流”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从“韩流”中了解韩国的文化,发现了韩国的产品,产生了好感,很多人选择了韩国作为旅游目的地。 

 

2、客流量 

到韩国旅游的入境游客中,中国人所占的比例日益升高。几年来持续增长的旅游人数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中国,年轻人一般比较喜欢韩剧,现今到韩国旅游的游客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受到“韩流”文化的吸引而喜欢韩国,希望利用假期时间去韩国亲身体会自己在银幕上看到的感觉。因而在去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中,年轻人高达70%以上。在对韩国的总体印象中,大多数人的反应都较好,其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最高。从韩国观光公社在2001年的外来游客调查中,对501个中国人分年龄段进行的调查分析,大部分中国人对韩国的印象很好,其中又以年轻人的比例居多。也就是说,受“韩流”文化影响的人数较多。“韩流”让中国人认识了韩国,也让中国人选择到韩国旅游。 

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来韩旅游出入境动向”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在“韩流”的带动作用下,来韩国旅行的外国旅游者达到582万人,创历史新高。2004年外国游客人数比2003年增加22.4%,比预期目标(559万人)多4.1%。从国家和地区情况看,中国台湾地区的旅游者比上年增加56.7%,增长率最高。日本游客占来韩游客的40%以上,比上年增加35.5%。亚洲地区是受“韩流”影响最多的地方,不难看出,“韩流”所蕴藏的巨大的旅游商机。 

“韩流”带动了旅游热。显然,这种持续增长的客流量,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于“韩流”文化来实现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旅游业一直不景气,连续5年旅游服务收入下降,借助韩流文化,2004年才止跌回升。据韩国观光公社委托韩国学者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影视剧的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美国的《纽约时报》将裴勇俊称为“创汇23亿美元的男人”。韩国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认为,“勇样经济效果”本身就超过29亿美元,其中为韩国旅游业创造10亿美元收入,相关产品出口到日本则赚取约19亿美元。拍摄裴勇俊出演的电视剧《冬季恋歌》外景地,一个私人拥有的小岛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要以千计,光门票收入都使小岛的产权所有者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大长今》的热播,韩国的“大长今主题公园”游客怕得日以数千计了。 

 

三、两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共同改进的方面 

 

1、韩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饮食。中国人喜欢吃炒菜、多油的食物,而韩餐以非常清淡的小咸菜、泡菜、汤为主。中国饮食讲究用油,而韩国料理讲究去油。现在中国团队在韩国用餐的餐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只接中国团的餐厅,一类是既接中国团又接待韩国本地人的餐厅。从实际情况看,同时接待中国人、外国人的餐厅客人意见不大,而专门接待中国团的餐厅由于旅行社的报价低导致餐费也很低,提供的饭菜质量较为低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游客的旅游心情。 

(2)饮水。韩国人饮水以凉水为主,大部分的宾馆饭店都不供应热开水,所以中国游客在韩国很难喝上热开水。 

(3)导游。现在90%以上的中文导游都是旅居韩国的华侨或是近几年由中国去韩国的留学生或打工者,他们的韩文中文都很流利,但是普遍缺乏对韩国历史及文化的深层次了解,致使对中国游客的导游介绍上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同时缺乏导游的专业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不高。 

(4)路线安排。由于价格原因,一些真正反映韩国自然文化精华的旅游景点往往不被安排到旅游行程中,使中国公民在韩国旅游后有时会觉得“不值得”。 

2、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中国经营韩国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大部分掌握在承包和挂靠的个体经营者手中,其经营成本低,价格灵活,不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经营范围混乱,搅乱了正常旅游市场,给韩中双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中国这些年接待了大量的韩国旅游者,但旅行社的经济收入普遍很少,拖欠款的问题十分普遍。同时,由于一些旅游团队接待质量低,引起了韩国旅游者强烈反感。 

(2)一些韩国旅行社的代表或私人,以挂靠、就职或承包等不同形式,进入中国旅行社从事旅华市场的销售。这些人不仅向韩国旅行社通报经营成本,还存在中国旅行社与各景点、购物点之间的协议,以至韩国旅行社要求报价时把各种回扣、“人头税”计入利润,将原本已经很低的报价再向下压,形成市场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3)推出的旅游线路过于大众化,热点集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深层开发,现有的市场面狭窄。现在向韩国旅华市场推出的是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率较高的大众线路。但实际上,由于文化、历史原因,韩国旅游者有着和其他传统客源市场不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统线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和特殊偏好。 

(4)缺少优秀的韩语导游。科班出身或经过正规培训的韩语导游不多,韩国旅游者来中国各城市,韩语导游大多数是来自延边的朝鲜族,其中相当部分未经培训、无证上岗,这些人也多是挂靠某家旅行社交纳“人头税”,过着半自由职业者的生涯,其导游业务素质、敬业精神令人担忧。 

3、两国共同改进的方面 

首先,韩中两国政府要共同加强对旅游的宏观调控。针对目前韩中旅游存在的弊端,两国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关管理政策,进一步规范韩中旅游市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中旅游市场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旅行社及导游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势必会给韩中旅游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韩中政府都应根据各自的市场特征,对目前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控制和调整。同时,通过出台政策加强管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其次,两国政府应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指导企业大力开发针对对方的特色旅游路线。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韩流”与“汉风”文化分别给中韩旅游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针对这种发展机遇,创造相关的特色旅游文化路线,将会吸引大批游客,繁荣旅游市场。因此,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指导和协助企业开发特色旅游路线,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发展跨国旅游产品,打造连接相关国家、面向全世界的旅游精品。 

再次,韩中两国应共同抓好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没有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旅游业就不可能兴旺发达。韩中两国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就必须针对相应的旅游产品,建立相关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在安全保障上做更多努力,以游客的满意为基本要求,尽量做到最好。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韩中两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经验交流,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高。虽然韩中两国的旅游业在经济、政治、资源特色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下各有发展特色,也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韩中旅游逆差也让韩国专家颇为担忧,但两国各取所长,通过交流和学习共同促进旅游的发展,则是毋庸置疑的。韩国旅游业利用近年来广泛流行的“韩流”文化,创造特色旅游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效仿和学习;中国旅游在近年来努力改造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完善旅游服务、开发特色线路等措施取得的成功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所以说,加强韩中两国在发展旅游业方面的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共同加快两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林:略论旅游文化内涵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3(1). 

[2]李学江:旅游文化论[j],东岳论丛,2004(11). 

[3]刘江: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j],专题论坛,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