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建设范文

时间:2024-04-10 11:2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卫生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卫生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97-01

自去年10月份,洪泽县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贯彻执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5%,让老百姓感受到医改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惠。但卫生院及村卫生服务站也面临的一些难题。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员分布不均。各乡镇乡村医生数量差距较大,有多有少,有的乡镇乡村医生高达平均每个村卫生室5.2人,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有的乡镇乡村医生又少到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只有不到2人,女村医更少,有的村卫生室就没有女村医,加之不断有到龄村医退休,人员会更少,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是执业后继无人。村卫生室执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没有年轻力量补充(医学院校毕业生没有人愿意到农村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执业后继无人问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显现。目前,我县共有在岗乡村医生391名,其中50岁以上的160名,占到41%;30岁以下52人,仅占13%。

三是历史负债较多。几年前因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各地乡镇卫生院通过“单位筹一点、村医借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办法,新建了许多12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其中“村医借一点”造成了一块不小的负债,医改之后各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乡村医生借资便成一个不小的预算外负担。以我县为例,乡村医生借资高达600多万元,目前仍有426万元没有偿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调配乡村医生。建议全面推行以“人事统一、财务统一、药品采购统一、处方统一、票据统一、制度统一”为核心内容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以县为单位,坚持“就近、合理”原则,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调度、合理配务,努力解决各乡镇乡村医生资源不平衡的矛盾。

篇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光荣任务。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谋福利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为了配合区政府、区卫生局完善我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促进我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我院就此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

××镇位于××市东北部,与××区、××县、××区相邻,辖区个自然村,目前有常驻人口万人。××镇内有卫生院一所——×××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共个。除××村卫生所人员比较集中外,其他卫生所的人员较分散,而且××村的卫生所已经停业多日,具体原因暂不清楚。各村对卫生所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不够,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觉得各村应把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当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卫生工作做好了,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民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应把散在的乡医集中起来,统一成立村卫生所,集中管理,为两级组织管理和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将部分农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服务站,由卫生院统一管理,社区服务站或卫生所在药品管理上还做到了二个坚持:一是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一律由卫生院供应或监督购进,基本杜绝了乡村医生私自进药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二是坚持规范管理,药品分类存放,定期检查,有效地避免了药品的霉烂变质,过期失效,使农民吃上安全放心药。同时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提高档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农村卫生所或社区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对乡村医生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对乡村医生一律实行聘任上岗。卫生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确保全年培训不少于天,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要在乡村医生中开展《刑法》及《执业医师法》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到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含义、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遵守医政规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的投入,为以后的卫生所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并且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真正让农村卫生所的乡医享受到保护措施,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在岗位上工作。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隔离消毒,规范处方书写,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各卫生室都要建立门出诊登记簿等台帐,积极配合卫生院搞好儿保、妇保、防保及防病治病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各类传染病比较复杂时期,禽流感还没有过去,农村卫生所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农村卫生所的优势,做好对村内居民的健康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在全区创建全国中医先进区的大潮中,我镇各村卫生所还应保持在中医药上的更新和利用。

农村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我院要与乡村医生搞好配合,加强对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把乡村一体化管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工作做好,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区域性卫生保健网络。我们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3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试验区乡(镇、区)、村两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试验区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和《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设施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试验区内的10个乡镇卫生院(总投资1108万元)和210个村卫生室(总投资280万元)。

整个项目拟于2010底前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一)卫生院建设计划:2008年已动工的曹市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及小港管理区卫生院新建项目2009年6月竣工。汊河镇中心卫生院改扩建、戴家场镇卫生院新建房屋、瞿家湾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及峰口镇中心卫生院扩建项目于2009年5月动工,2009年年底前竣工。沙口镇中心卫生院房屋改造项目、万全镇卫生院扩建项目、滨湖办事处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及新堤办事处卫生院房屋维修项目,2009年完成方案设计及招投标等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元月动工,2010年12月前完工。

(二)村卫生室建设计划:2008年底前已完成村卫生室新建33个、改造5个的任务,已投入国家补助资金111万元。2009年底前,计划完成其余37个村卫生室新建、135个村卫生室改造任务,拟投入国家补助资金169万元。

三、组织保证与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卫生、国土、城建、规划、审计、财政、档案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各建设单位要成立相应项目建设专班,安排专人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确保项目进度。

(二)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湖北省乡镇卫生院建设暂行标准》、《湖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制定方案,按统一标识、统一标志、统一标牌、统一模式、统一装饰、统一服饰、统一账表等要求组织实施。

(三)严格实行“四制”,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切实履行建筑工程报批手续,搞好项目招投标活动。项目工程实行全程跟踪审计。

(四)实行专款专用,严格项目管理。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按项目进度拨付专款,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

(五)实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并归档,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

篇4

关键词:农村社区 信息化 公共卫生 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信息化的背景

社区卫生信息化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信息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概括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业务,也是实现建立居民“电子健康记录”的起点。信息化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1、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了从儿童到老年保健的全程信息,与现有的其他健康信息相比具有内容完整、信息规范的特点,采用模块式组合,由核心部分和专项部分构成。核心档案部分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简单的物理学指标、主要危险因素和社会适应以及对现有卫生资源的利用。专项部分主要为适应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各种重点人群和疾病人群管理需要而设计。

从居民群众的视角看,它满足了“三个需求”,即满足了老百姓个人健康信息的全程记录的需求,满足了居民群众参与健康管理的需求,满足居民群众家门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建立健康信息数据中心,达到信息共享

建立健康信息数据中心,健康信息的浏览和查询不受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调用获取。社区医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社区有关人群的健康信息及与健康信息相关的信息调出来,能够把居民的疾病的历程进行串联,使他们能够快速了解病人过往史,做出准确快速的诊断。

3、实现主动式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居民健康信息可以通过居民定期的健康体检就诊更新,使数据得到动态更新。这打破了传统上孤立的、静态的健康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动态的电子健康信息仓库。

4、有效疾病监控网络

建立社区卫生平台为基础疾病监测网络,通过对重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主要诊断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为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及时提供疾病预警和疾病未来发展趋势的视图。

推动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社区卫生信息化方便居民看病报销,让居民得到了看病的实惠

社区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运用,患者可以直接联网在社区进行报销。跟以前相比,让居民看病变得更加方便。系统没有之前,居民需要把一段时间的看病的发票集中报销,一方面,居民报销时间相对固定,过期报销非常不便。另一方面,需要细心保管好发票,一旦丢失发票很难得到报销。社区卫生信息化,方便了居民看病报销。提高了医疗质量,增加满意度

社区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包括医生在内的书写电子化和质量控制。在软件的控制下,电子病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进行书写处方、医嘱和病历的质量明显提高。改变了以往手工状态下出现的格式不规范、内容少项缺项等现象。社区内病人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医生定期查看系统就可以了解社区内居民的健康质量。通过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对社区的病人可以实时监控,帮助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

2.有助于政府卫生部门对基层公共卫生等宏观控制

通过对各个社区平台上传的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总体了解各个地区的卫生状况,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这样,政府政策的制定变得合理化、科学化。

3.减轻了社区医务工作者负担

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促使是社区卫生管理简单化,科学化。只要通过平台就可以对社区卫生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信息化使社区卫生信息变得连续性,通过信息的监测,可以对社区卫生进行动态的管理,提高了社区管理效率。例如,传统的社区卫生管理,每次收集的卫生数据不能动态的前后比较,因而不能深层次挖掘信息。然而,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区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高了社区基层工作者的管理效率。

二、农村社区卫生信息化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被政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新医改方案和国务院的配套方案都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全民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四个核心内容的交汇点,如何进行科学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目前,信息化在城市社区卫生建设中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客观地说,在我国农村社区,其卫生信息化程度与城市社区相比仍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

农村卫生信息化多侧重与社区卫生基本医疗、药品采购的综合管理,且已发展的不错。例如,在浙江省所有参合农民人人实现计算机管理,使用统一规范的新农合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实行联网实时结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时结报率也达到70.4%。

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大。2009年底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计划中,计划要求当年年底城市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0%左右,乡镇试点居民健康建档率达到5%左右。两年后城市居民建档人数要达到全国总人数的一半,农村建档居民人数要达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我国老龄化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不断增加,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糖尿病为例,它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9.7%,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9200万,并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其中,农村慢性病患者比例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村加快农村居民建档,迫在眉睫。但是,在农村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建立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使得建档工作艰难推进。因此,解决建档工作存在的问题,促使建档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卫生服务的发展非常重要。

公共卫生信息化等功能正处在逐步建设或完善之中。在这过程中,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存在着分散设置、缺乏整合、软件开发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缺乏标准化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些地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困难重重

1)有些地区居民(老年人多数)健康意识淡薄,对社区的体检满不在乎,造成电子健康档案不能及时确定或更新。在这些地区,政府需要通过一些途径,例如让他们的子女做工作、物质奖励,引导老人们去体检。因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遇到了一些阻力。

2)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缺乏的原因,社区卫生信息化实施比较困难。一些社区由于医疗设备、医生资源的不允许,不能定期对社区内居民进行体检。

3)社区医疗和健康档案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区医疗和健康档案宣传力度不够,少数居民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持抵触态度,上门调查时吃闭门羹是很寻常,其中一些中年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认为建档没有什么必要,对于定期的体检,他们常常满不在乎。

4)没有标准化的信息采集工具健康档案是社区人群健康信息的采集工具。但是,各地区的农村社区的健康档案的内容,指标,结构极不统一和规范。

信息模型前期规划不够,社区卫生系统与外部系统兼容不好卫生信息标准化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耗时长的研究工作。由于社区信息化起步比较晚,模型建立没有可参照性,因而社区信息化模型整体规划与其他现有的模型不能统一。这使一些社区的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例如,社区的就诊的电子记录,与一些医院的医院系统难以兼容。因而,医院很难对病人的既往史进行有效的了解。

社区全科医生对信息化过程不适应在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部分全科医生从以前的赤脚医生转变过来,这部分人群习惯了传统的诊疗程序并且普遍对信息化技术不太了解,不能熟悉的进行电脑操作。另一方面,这些全科医生普遍年龄偏大,熟悉和掌握信息系统周期比较长。从而,他们对社区信息化不太适应,对社区信息化不太积极。

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投入不足,社区信息化进程较缓慢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处于常年缺少状态,同时设备的不足,造成社区信息化进度迟迟不能推进。

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建立社区信息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已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建立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标准,已成为现在迫切的任务。

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信息化规范是社区信息化进程中基础。信息化规范是一切平台建立的标准,包括数据的数量,采集,利用,反馈,分析等,各个系统在同意的标准下进行开发,才能达到信息之间的交互与共享。

通过建立统一规范,保证社区卫生信息的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传输流畅,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信息有效开发利用,把信息作为社区卫生质量控制和保证的载体。从而,这样整个卫生资源信息才能得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政府加强对一些欠发达的资金投入地区之间贫富差距,造成一些社区卫生资源贫乏,包括人力、物力,这常常使这些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处在滞后、信息化偏低状态。政府通过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补贴,鼓励当地政府对社区卫生进行信息化升级,缩小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结成信息化扶助对象,让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把自己发展过程中经验传授给他们,避免少走弯路,从而加深社区信息化进程。

对一些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政府对社区医生进行信息技术测试,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的全科医生,政府可以对他们进行短期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电脑操作,并实现信息化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加大科研研发力度,完善社区信息软件系统完善和升级现有系统版本完善和更新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版本,使社区卫生系统软件更切合实际,更人性化,操作更加简单。同时,在软件系统设计之初,应多征求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这样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更容易被基层社区所能接受。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标准化的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通过宣传教育,让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实际意义。最终达到居民能够自觉定期参加社区进行的健康体检,从而建立动态的电子档案。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卫生决策者提供以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卫生信息,有助于居民健康评价、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制定及时有效的社区预防和干预对策,并真实有效地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智宇,李苗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浅谈[J].实用心脑肺杂志,2009,(7):639-642

[2]李伟,张华伟,徐勇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7):521-523

[3]朱蔚.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10,(29):268

篇5

一、基本情况

从2001年开始,绍兴县以当时的华舍镇为试点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将原来的华舍镇卫生院演变为华舍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同时,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以产权为纽带,按照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9个服务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2002年,华舍模式被推广到柯岩、福全、杨汛桥等镇(街)。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全县19个镇(街)已建立服务中心14个,服务站109个,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19个镇(街)服务中心和135个村级服务站将全部建成,基本实现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全覆盖。从对已推行“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镇(街)的调查来看,应该说成效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软硬件设施大为改善。全县新成立的14个社区服务中心均进行了重新建设或改造,并添置了必要的设备、仪器。钱清、马鞍等不少中心还新添了彩色B超机、电子胃镜和全套自动生化检测仪。与县级大医院相比,这些中心只少了一台“CT”,具备了诊疗绝大多数常规疾病的能力。村级卫生服务站大部分也大都配有干净的病床以及彩电和空调,为病人就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在软件建设方面,近年来,通过自考,轮岗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社区医务人员的全科医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县社区医务人员中全科医生比例已占到60%。同时,为统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行为,县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出台了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初又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出了“社区联村医生责任制”,分村包干,责任到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结合本地实际,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诸如首问责任制、病人选医生等相应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⒉农民“看病难、花钱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从全县面上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无论是在布局还是在结构、功能定位上都较为合理,基本上平均每6000人拥有一个村级卫生服务站,一般普通的病或手术即可在社区内就诊治疗。各服务中心还都分别与不同的县市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服务中心上送的病人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基本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在药品收费和住院费用方面,由于县医药系统对药品实行统一的招标采购,然后配送到各乡村站点,因而药价比全省平均要低10-20%,住院的费用同县级以上大医院相比,服务中心也至少要便宜三分之一以上。像农家妇女在中心生个小孩的费用,一般不超过1000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群众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及时就医的自我保健意识。

⒊服务领域大为拓展。据统计,仅今年1-6月份,全县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为60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26855人,占到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总人数的50%,35周岁以上首症测血压75205人,出诊随访4165人次,义诊37人次,建立家庭病床212张,分发健康教育处方12776张,对130535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夏履镇还把免费体检的对象扩大到35周岁以上的所有居民。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以往医生坐在院内守株待兔等病人的被动服务方式,由过去单纯看病向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纷纷推倒“围墙”,走出院门,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以多种形式为群众排忧解,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⒋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经过近二年的尝试,,各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优质、方便的廉价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拍手称赞,很多人对“中心”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行为准则、指导就医、指导用药的满意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良好的社会效益带动了经济效益。自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以来,不少中心经济效益逐月上升,甚至有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中心开始扭亏为盈。如福全镇卫生院原来度日如年,连工资都发不出。通过改造,如今门诊病人多了两倍,住院病人更是从无到有,大幅度攀升,仅5月份中心迁址以来,已接纳住院病人160多人,业务收入较以往增长两倍。据中心负责人预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不出三年,中心就可以还清400多万元的债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县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未久,尚处于改革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⒈资金短缺亟待解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尽管中央已经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定额补助和税收优惠的有关政策,但是资金缺乏仍困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从调查中发现,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①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有限。据了解,2002年我县对卫生医疗事业方面的财政拨款仅为1765.7万元,2003年的预算则为1823万元,并且这一有限的资金还往往大部分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的必要投资。②社会资金投入不够。从我县农村社区服务的定位来看,主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的空间相较小。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又缺乏对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从而导致了社会资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面的投入相当之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又一重要原因。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短期化行为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利润分配上用于事业发展、更新设备的专用基金严重不足。

⒉人才素质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大部分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查显示:全县976名名社区医务工作者,从职称来看,高级仅占2.06%,中级占9.5%,初级则占88.44%;从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占27.4%,中专或高中占72.6%,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层次低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

⒊山区与平原之间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县虽位列全国十大财神县,年财政收入近30亿元,但由于镇街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了各中心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平衡,山区网点医疗设备欠缺,人才难招现象较为严重。以南部山区稽东镇和平原水乡齐贤镇为例(具体数据见下表):

稽东、齐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资源对照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稽东、齐贤两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尤以大型医疗仪器与医务人员素质构成方面最为悬殊。从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来看,经济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⒋对外来人口卫生服务工作存在一定难度。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来绍打工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据统计,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外来人口数量已达到14、34万人,几乎占全县人口数的20%。而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县“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主要对象是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员卫生服务仅限于治疗和儿童免费预防接种等少数几项,而对其进行健康登记,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的措施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口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再加上全县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化网络,也无疑中增添了对外来人口提供卫生服务的难度。

⒌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管理尚欠加强。虽然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对如何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和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定的政策措施或管理制度,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未久,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特别是在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对社区服务中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制定有关的临床治疗、处理规程或者指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结果质量和服务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明显存在漏洞,从而使社区医务人员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同时也难以及时地发现服务中的缺陷和问题,不能有效地督促和指导社区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⒈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县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县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薄弱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上要予以倾斜,最大限度优化全县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配置。在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也应放宽贷款政策,积极支持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升或改造。各中心要在已有筹资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和开发新的筹资来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纳社会资本,为己所用。同时,要在兼顾公平、效益的基础上,注重利润分配的长效性和合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一些非基本的卫生服务市场,可尝试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放开。

⒉引进、培训与资格认证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县一级政府的力量是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抓起。首先,国家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培养要有长远眼光。医学院校在学科设置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预防、健教类知识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招生时,对专门为农村乡镇卫生机构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或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等优惠政策。其次,县里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对志愿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实行提前定级,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大中型医院的骨干医师到社区工作,对一些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医务工作者要大胆提拔,让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再次是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制,加快全科医师培训与资格认证的步伐。这里还要指出的是,在做好吸引、培养人才工作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五月份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镇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1、在墟镇综合宣传栏中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在环镇路的灯杆上悬挂23幅彩色喷画的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标语;2、在镇广播站播出两个星期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口号或图片;3、在各村委会、社区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4、向广大农民群众派发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5、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发动学校学生清洗墟镇乱张贴的广告,营造爱国卫生的氛围;6、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7、组织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干部到市先进村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工作机构。

1、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麦文生同志兼任。

2、明确职责,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以及与市政局、爱卫办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镇新农村办要将全镇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今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去抓,积极协调、沟通有关单位、部门和各村委(社区)。驻队领导,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是落实环境卫生整治的责任人;驻队干部、村干部、自然村村长是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者。

(三)加大投入,以点带面,力促全镇环境卫生整治有大改观。

1、经过实地的考察,我镇确定本次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分别是靖村的羊眠山村;堂马的塔岗村;上沙的欧村;下沙的榄根村;漱云的塘湖村;泗云的云独村;荷村的荷南村;双龙的*村;选田的贵子村;白水带的红环村。其中双龙的*村是镇的示范村。

2、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整治墟镇的环境卫生,特别要对“一河两岸”区域进行大整治,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镇环卫所今年新增加环卫工人,对墟镇实行12小时保洁制。原有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50元。

3、镇政府今年将安排专项的启动资金,用于各村委会(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及卫生环境的整治(例如:建垃圾池、买垃圾桶、垃圾斗车、垃圾清扫工具、修建公厕、修理污水排放设施等等)。

具体要求如下:

(1)各示范村要求建垃圾池1个以上或设置垃圾桶若干个,对有条件的自然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清运;

(2)各示范村配保洁员一名,负责对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道路实行12小时保洁,并负责清理垃圾池(垃圾桶)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填埋本村的垃圾;

(3)经费来源:以各家各户和在本村所办企业收取清洁费为主,镇府作适当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个保洁员每月150元(补两年)。镇府补助的条件为:已建垃圾池、设置垃圾桶并已落实保洁员和垃圾处理的自然村。

4、进一步加大农村改水、改厕的力度,今年将大力开展建公厕、户厕活动,对农村新建卫生户厕和卫生公厕继续实施市、镇二级补贴的办法。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对农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协同有关部门对农村“人畜没有分离,家禽没有圈养”的情况进行整治,实施死亡禽畜无害化处理制度,坚持组织开展除“四害”活动。

5、各自然村要做好村庄整治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宅基地、电网、电视线路、供排水设施等要统一规划,对违反规划乱建乱搭的建筑物,镇政府将依法进行拆除。

6、检查验收。各示范村确定后,以环境整治、村容整洁为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年底镇政府进行检查验收。

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宅梧镇双龙*村环境卫生整治主要做法

宅梧镇双龙*村有180户600多人。近年以“洁净家园”为主题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着手对村容村貌进行新一轮的整治,创建美好家园。

一、强化领导班子,树立实干作风

*村借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之机,对村干部进行调整,选出了一批年青、有能力的村民当村干部。新当选的村干部以务实、实干的精神迅速投入村的各项工作中,主动配合镇委镇政府工作,积极带动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本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及规划及时向镇的新农村办、村建办汇报,听取镇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调整,力求尽善尽美。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一是对牌坊前1500多平方米的沼泽地进行填土工程,铺设石粉,并在村前公路旁建花圃,种上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环境。二是兴建文化室及篮球场。在村内的空地上填土800多平方米,建一幢占地160平方米文化室和篮球场。三是巷道、下水道全面水泥硬底化。以上几项建设共投入30多万元。

三、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篇7

Hou Liying;Yang Lin

(①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Lianshan District in Huludao City,Liaoning Province,Huludao 125001,China;

②Huludao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in Liaoning Province,Huludao 125000,China)

摘要: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使农村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

Abstract: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and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make the rural natural resources get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use as well as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environment, so as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develop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新农村 服务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ecological construction;new countryside;service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78-01

0引言

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关系到能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就越高,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但其能否得到发展,发展的潜力有多大,完全取决于良好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而良好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依靠一切具有实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来实现。坡改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水保土保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为经济活动奠定基础;荒山荒坡配制拦水工程,植树种草,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土资源和改变区域气候,为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奠定基础;合理确定农、林、牧、副、渔各业用地,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奠定基础等。如杨郊乡七家沟村,1997年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山上将500亩荒山荒坡修成果树池台田,发展爱宕、砀山酥、锦丰梨等3万株,密植栽培半白优质桃1000株。山下修高标准水平梯田,发展葡萄和农作物等。果园实施立体种植,果树行间种地瓜、土豆、花生、大豆等。山沟修谷坊55座拦截泥沙,沟口建2座塘坝储蓄水源养渔灌溉。修作业路4000m。修泵房2座,安装果树灌溉地下管路1万m。建可储水果350吨恒温库一座,建年生产能力为250万个包装箱厂一座。现果树年产量10万公斤,地瓜、土豆,花生、大豆等年产量15万公斤。为使产品得到深加工和再利用,建100头规模日光温室养猪厂一座,以本园生产的地瓜、土豆、豆饼为饲料。建设沼气池四座,以猪粪为主要原料。建设果计厂一座,以本园生产的果品为原料。养鱼2池塘,以果渣做鱼饲料。现果品生产加工、包装箱厂、恒温库储果菜、养猪养渔、果计厂等为当地解决剩余劳动力70多人,年创收纯利温50多万元。工程综合效益是一个穷山村变成现在山青水秀的富饶山村,人均收入由治理前的5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元,现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实践证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命线工程,它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作用,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2.1 以水土保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为理念,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五年计划完成430km2综合治理任务。根据连山区水土流失状况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将规划治理面积围绕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进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贴近民意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农、林、牧、副、渔、村庄、道路、景观等各业用地,科学配置工程、植物、农耕、法制等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连山区新农村建设打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2 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根据“十一五”期间确定的治理模式,对西部中低山强度侵蚀区150km2荒山荒坡治理任务重点实施植被覆盖工程,以水平槽、鱼鳞坑、果树盘为主,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和经果林,既调节地表径流又为植物生长储备水份,为减少各种自然灾害打基础。对中东部中度侵蚀区200km2工业生产基地治理任务重点实施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主,在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审工作,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同时,搞好恢复治理工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对东南沿海漫岗轻度侵蚀区80km2果品、粮油、蔬菜生产基地治理任务重点实施预防保护为主,要严格控制采伐、开矿等生产建设活动,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植被。

2.3 工程实施中要协调好一项工作和重点完成两项工程

2.3.1 解决目前水土保持工程补助标准低、工程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综合规划的职能优势。

2.3.2 使水土保持工程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东南沿海漫岗轻度侵蚀区根据小流域的自然特点,五年计划建设10条城市美化型、城效旅游观光型、生态休闲型、科技教育型三大效益显著的精品治理工程。

2.3.3 为清洁环境和拉长生态良性循环链,根据各地特点,五年计划建设500座养殖―粪便沼气―沉渣有机肥―有机农产品的生态循环工程。

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基本设施,拓展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努力提供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和康复“六位一体”的综合、连续、方便、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职能

1、开展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实施健康促进;开展居民健康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提供院前急救;负责对已经明确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2、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人登记管理、终末消毒和疫点处理工作;协助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等工作。

3、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提供个人与家庭的合同式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临终关怀服务。

4、协助做好社区内防盲治盲、精神病防治、监测和指导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优生优育指导、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和孕情监测。

5、负责社区内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等工作。

三、人员配备

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按每1000人服务人口配备1名卫技人员的标准配备,从具有乡村执业医生资格的人员中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统一调配。

卫技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册在岗并有乡村执业医生资格证书的人员。

(2)年龄: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的身体健康人员。

(3)个人需向所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递交书面申请。

(4)必须遵纪守法,平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热爱专业,服务优质,未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

(5)经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书面考试和考核且成绩合格。

凡录用的卫技人员必须与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

四、安置办法

1、已达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乡村医生,按实际从业工龄给予每年180元的经济补贴。

2、对女满50—55周岁(不含55周岁)的人员,由于不能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适当给予经济补贴。标准为:50周岁90元/年;51周岁108元/年;52周岁126元/年;53周岁144元/年;54周岁162元/年。

3、符合以上两款条件的人员,由所在辖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安置资金由镇、村承担。

五、加强管理

1、社区卫生服务站受所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并接受所辖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的监督。

2、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服务中心领导下的站长负责制,实行制度、人员、药品、建设标准、财务、业务“六统一”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需要每年聘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并签订聘用合同。

4、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送,由专人保管,并建好各类台账。

5、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严格执行物价规定,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篇9

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

(2006年8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个私协会和县工商局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办会宗旨,以会员为本,以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私营业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助手作用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按照建设“创新型、服务型、亲民型”协会的目标,不断改进服务手段,积极拓展服务思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层次。特别是今年以来,通过整合基层“两会”机构,找准服务“三农”工作的结合点与突破口,基层个私协会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7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日报头版报道了基层“两会”服务“三农”的有关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机构,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基层分会战斗堡垒作用

长期以来,基层个私协分会、消协分会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工作方法简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的分会人员长期不到岗,组织机构形同虚设,“两会”在基层的作用很难发挥出来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的因素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为此,今年,我们决定创新基层协会组织与工作模式,整合基层“两会”力量,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与工作机制。

首先,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两会合一、分工协作”的组织原则,将基层个私协分会、消协分会合署办公,选举一名会长负责。大的乡镇一般3-5人,小的乡镇2-3人。把原来那些文化素质低、工作能力差的协会人员进行清理,从工商所非公务员身份中选配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热爱协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分会中来。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改变了过去人员少、组织零散、工作单一、服务意识差的状况,形成了一处处战斗的堡垒。目前,县工商系统通过自愿报名、所长推荐、组织考察,已有80多名基层人员写出了申请,自愿到分会工作。全县合署办公的协会组织共24处。其次,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合署办公后的“两会”主要职责和任务就是把服务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不同的会员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主动承担起政府以及工商部门逐渐分离的一些职能与服务项目,取信于会员,不断发展壮大协会组织。其三,强化领导,分工协作。基层“两会”在县个私协、县消协的业务指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开展各项工作。工作人员体现出从事个私协和消协的工作人员体现出分工不分家,互通情况,团结协作,形成相互支持、紧密合作的工作氛围,为基层“两会”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相互依托,携手发展,创新基层“两会”服务方式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协会组织新的服务领域和面临的重大课题。基层“两会”和“三农”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两会”之间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我们通过架起个体私营会员与消费会员之间的绿色通道,把基层“两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了农业生产,壮大了会员组织,而且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让会员得到了实惠。主要办法和措施是:

1、搭建“绿色桥梁”,保护会员利益不受侵害。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县实行了“会员定点消费”制度,在各乡镇驻地、较大的农村集市等地的个体私营会员中,筛选一些信誉好、有实力、公信力强的超市、农资连锁店、医院等经营单位,经过群众推荐、行业评比、协会考察、工商部门验收等程序,授予“会员指定消费单位”称号,每年由基层“两会”进行一次评选活动。评选出的会员单位要向社会作出承诺,做到“两保”,即保质、保量。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绝不消费劣质商品和提供不合格服务;保证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绝不缺斤短两。如果出现质量数量的问题,先由当地“两会”负责先行赔偿。然后由工商局依法对其进行处罚,从罚款中解决赔偿资金。取消定点资格。同时,县个私协、县消协和县工商局还联合制定了《会员单位监督管理办法》,动员多方面力量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把上市商品进货关,把假冒劣质商品堵在门外。并通过建立会员档案,实行购物备案和信誉卡制度,让会员单位严格自律,让消费者会员和个私协会员在这里放心购物,大胆消费。目前全县已有80多个经营单位、近200多处经营网点经过实地勘察和验收合格,被授予了“会员指定消费单位”称号。这种限制在个体私营会员中评选“会员指定消费单位”的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其他企业和个体户的入会的积极性,个私会员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2、打折优惠,让会员得到实惠。县个体私营协会通过与“会员指定消费单位”签订协议书,让个私会员树立“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列出优惠项目一览表,上墙公示,体现出“两优”,即优先、优惠。“两会”会员凭会员证可优先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并在购买生产资料、生活用品或看病时,享受协议约定的打折优惠待遇,让会员得到实惠。目前,会员单位的农资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的打折优惠率一般为3%—5%;医疗费、药费达到了10%—30%,挂号费全免。据统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农村“两会”会员得到蓬勃发展,消费会员发展了30000多户,个私会员发展了2000多户,全县会员单位为“两会”会员购物、看病累计打折优惠了20多万元。农民群众生产成本高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3、送科技下乡,全力支持农业生产。凡是经营农资的个私协会员还要对农民实行“两免”,即不但要免费送大宗农资上门,还要满足农民群众的渴求,免费送农业技术下乡到田,对农民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基层“两会”还专门邀请了1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农业技术知识、科学施肥常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解决庄稼病虫害的对策。同时,组织下乡放映队,逐乡挨村地播放农业科技影片,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农技水平和农业科技含量。目前农科片已在农村已放映了100多场,受惠群众达50000余人。

另外,基层“两会”还把发展壮大农村个私协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作用,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积极为个私协会员提供法律、维权、信息咨询、产品展销、技能培训、人才招聘等服务。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绿色和生态农业,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林产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等。同时,开展爱企、护企、帮企活动,建立健全了会员联系点制度,为广大企业会员解决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等方面的困难,赢得了广大个体、私营会员的信任。

三、立足职能,强化措施,认真做好服务会员和协会发展工作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自”方针,凸现服务职能,开辟新的服务领域,积极创新,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不断加强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为弥补个私协无行业特性的不足,我们在全县指导建立了81个行业分会(小组),强化了行业自律,增强了个私协的组织力和亲和力。建立了专门为个私会员服务的曹县经济信息网站。自2003年建站以来,共各种经济信息6000余条,其中被会员采用的信息2000多条。最近8000人次会员登陆过网站,接受过服务。

二是每年组织会员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市参观考察。迄今已组织四年,150余人次。先后到过珠海、广州、义乌、景德镇、郑州、青岛、威海等地。通过考察,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经营理念。另外,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制培训班,提高广大会员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自觉性。近三年来,累计有5万多人接受过培训,普及法律法规30多部。

三是大力开展维权活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成立了“抵制三乱办公室”和“会员维权中心”派驻政治觉悟强、有法律知识的人员从事会员维权工作,先后成功抵制过县技术监督局、县烟草公司、县建设局、县卫生防疫站等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等行政行为,共为会员挽回各种损失800余万元,得到了广大个私会员的支持和欢迎,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四是开展协会帮扶活动。近年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先后帮助*****酒业、**农化有限公司推销过产品,帮助****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著名商标一件,帮助**工艺有限公司解决了经营场地不足的难题,帮助****厂积极跑贷款,解决资金周转不开的困扰,等等。得到了会员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

五是开展“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推进“信用曹县”建设。大力开展以“诚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每年都要和县电视合举办“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宣传,树立“以诚信为荣,以违法为耻”的良好风尚。

六是教育引导会员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献爱心回报社会”活动。在每年的学雷锋纪念日和光彩服务周期间,组织会员志愿者到敬老院、社区、街道走访慰问,为孤寡老人和一些贫困户送去钱物和生活用品。模范个体会员***每年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至今已坚持了15年,他持之以恒、热心助人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资困助残方面,广大会员更是踊跃参与。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县个私会员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不少于300万元。广大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自身价值,提高了社会地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篇10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省东、西两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从2016年开始,将全省15个贫困县和1500个贫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扶贫工作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贫困村新农村项目建设。从2016年开始,按照每2年开展一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到2019年开展2轮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工作计划的要求,每轮支持贫困村40个,2轮支持80个,约占支持15个贫困县重点村的40%,每个贫困村年支持额度40万元左右,2年累计支持80万元左右,总计支持资金6400万元左右,其中每年支持额度1600万元左右。

全省按照东、西两片划分,东片重点支持靖宇、长白、柳河、龙井、和龙、汪清、安图、图们8个县市,两轮支持36个贫困村,支持资金额度为2880万元左右;西片重点支持镇赉、通榆、大安、洮南、洮北、长岭、双辽7个县市,两轮支持44个贫困村,支持额度3520万元左右。支持项目主要有5类: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村部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建设和围墙大门改造项目,具体以当年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二)推进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培训。结合省里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对500名贫困村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农”政策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提高基层干部和职业农民创业、带富和致富能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每期培训10天,到2018年,按照每村培训1名的标准,全面完成1500个贫困村村干部和村级合作组织带头人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各美其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贫困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推进部分贫困地区整县美化、积极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到2019年,在15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名村50个。

三、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金投入。以新农村支持贫困村为平台,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户企业三帮一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帮扶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切实解决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滞后问题,全面整治好农村环境。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新农村支持贫困村建设纳入督点,重点督查贫困村规划制定情况、项目建设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美丽乡村创建情况,坚持标准,不打折扣,加强监管,保证项目建设平稳运行,发挥应有效益。

(四)创新机制模式。在推进新农村支持脱贫工作中,要积极创新能人治村、民主管理、整合投入、整村推进、产业兴村、商贸活村等新农村建设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新农村帮扶工作的力度和成效。

四、责任分工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工作由省农委负责,按照“省级规划引导、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的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一是省新农村办负责制定全省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主要措施等,抓好工作指导和工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