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范文

时间:2024-04-10 11:2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农村网络的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60-03

1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网络配送体系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为了加快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使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的新舞台,实现农民购物便捷。黔东南州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农村传统的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通过对黔东南州农村网络配送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研究,提出农村网络配送体系更好的建设对策。

丁雪峰、高攀、魏芳芳(2016)的研究对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提出的发展对策:1)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通过加入,租赁,合作,重建等措施,在农村乡镇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站,重点推进农村物流建设综合示范。最终形成了“物流园一物流配送中心一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节点服务体系。2)促进创新“最后一英里”物流业务模式:推进Z归“货运线+村客运”客货联盟模式,开通农村物流“乡村进城”双向快速通道,努力打造多元整合,覆盖县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3)根据“最后一公里”的公共模式探索物流业务模式。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分析黔东南州物流配送为例。黔东南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势高,经济落后,能够上网查.资料并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人极少。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外面工作,也将原来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即他们也渐渐学会通过互联网上网购物,再加上农村的交通设施也逐步完善,然而农村物流配送逐步走向各个乡镇,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配送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信息鸿沟问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黔东南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完善,应加快完善农村网络配送体系,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仓储储存和包装设施,开拓乡村快递物流业务,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加快网络覆盖到乡村,落实通信速提速降费政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成本。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现状

2.1信息基础设施未完善

我国学者杨国军,刘为敏等对农村高成本分布情况和问题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在农村基础上分布能力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向邦豪等对于高成本分配农业高档,困难和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农村配电网,配电,区域配电中心,技术人员和农户设计的物流配电系统,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文章“中国农村连锁市场趋势”中,文章强调了中国农村分销市场的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苏果超市如何在农村物流配送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案件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栾国T对农村物流配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中国各省市城乡分布的现状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各乡镇农村分配的各种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和社会福利。

目前,黔东南地区的网络信息基本流行,县级以上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和政府网络。政府,企业,商家,消费者,农民,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机构等各方面要素在一起,其中网站内容除了县的基本信息外,信息,市场预警,供求信息,价格报价,农业科技,最新品种,种子公司等栏目。有需求的互联网用户可以从上面得到一定数量的信息,这些网络信息是一个大型数据库,信息更新速度快,可以使农民了解很多信息。而黔东南各县已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但这些只能在乡镇实现。

据了解,网络只覆盖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使用的电脑家庭很小,大多数农民正在使用手机在线购物,然后到乡镇接收包裹。在农村地区,45岁以上的妇女没有接受小学教育,对于45岁以上的男子,大多只有几年的学校,一般不完成学业,可以在80年后使用电脑和90,他们没有电子商务的概念。

2.2农村物流配送还在起步阶段

农村网络配送对于黔东南州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黔东南州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5]28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15150号)以及《黔东南州电子商务发展“北斗计划”实施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15]23号)等精神,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其工作计划是:(1)2016年10月底前,建成16个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村中心村电业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截至2017年12月底,泉州农村电商业务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泉州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格局。(2)到2017年底,国家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10个以上,各州行政村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县创建电子商务园区,2017年达10家;努力培养和发展在我县和县电子商务公司注册的100多个;发展2000多家农村店铺;培训农村电子商务员工3万多人;创造我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成功,力争农村产品(包括农产品和农产品,民间工艺品,农村旅游产品等)在线销售增长超过30%,实现农产品销售,畅销,促进购买,促进农村发展,加快转型。(3)到2017年底,国家积极努力打造1-2家全国电子商务进入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争取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平台运营商驻扎在我国农村电力公司,实现我乡村的权力“百花开花,百家争鸣”气氛良好。

3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物流仓储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贵州省东南州农村信息化建设背后的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势高,村庄位于山坡上,即使电信网络相对薄弱,在一些地方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网络设施提供宽带更加薄弱;其次,政府的财政和物质资源有限,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热情,以及贵州东南部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也很少,同时,各级网站管理者忽视了农业信息源和出版物的有效管理,内容很少,特别是供求信息,农村经济和市场信息。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能与匹配物流系统分离。供应链不完善,这是国家电子商务的共同问题,目前,产品包装,处理,运输,仓储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企业和人员培训滞后,物流管理困难而昂贵。他们大多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它们靠近农业生产基地,但物流和分销网络一般只到达县,有些地区延伸到村镇,大多数村庄和城镇,村庄不到达物流公司。物流配送,货物储存设施滞后。

3.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无序

现阶段,我国农村分布还处于初级阶段,重复覆盖的基础设施和覆盖面有限,没有人能从分布式系统中学习。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系统的经济,合理科学的日用消费品和农村物料对流,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需求分布最小化和及时响应。

目前,东南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有着很高的热情,县级以上积极创建电商平台,政府还积极支持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电商平台开放本地特色博物馆。

4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加快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基于不完善的网络配电系统,要加快网络配电系统的完善: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专业的信息传播和中介平台。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影响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农村是否赶上各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能够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专业信息平台使业务和客户信息以最快的方式相互转移,提高业务和客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透明度,中间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确保资金转移的安全性,只有人们放心该交易为了提高潜在客户的交易潜力。2)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质量,更新网站内容,增加网上交易部分,而不仅仅是信息,也有利于农业流通。政府应重视和增加相关投资,使其能够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根据黔东南农民教育水平低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培训农民的电子商务知识,引导农民使用电子商务开始就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团体,带动农村居民从事电子商务创业和就业;指导农村市场,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引导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家庭农场,民间艺术家工匠,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在在线产品和服务营销的使用。支持“数千村庄和数千农村”农场店,供销合作社农业连锁店,农村邮局(站),农村信息基层信息服务站,农业信息服务站等电子商务组织保证使用农产品进入城市,货物进入农民。农村物流服务站作为一个节点,县,乡,村一体化的新型农村物流配送网,农村物流配送开放“的最后一公里。

4.2科学制定区域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规划

首先,由政府主导,商务相关部门协调黔东南州和县(市,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市,县设立电子商务协调服务组织,负责为区域标准化和品牌化建O,网络宣传,活动策划,促销等,共同推动电子商务农产品的发展。二是有序推进地方特色建设,大力扶持,避免电子商务平台不同部门同一地区的重复,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重复,浪费资源分散。第三,根据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区域分布的优势,市场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要传输信息的需求,并根据需求生产,协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通过品种的信息载体,生产信息及时传递给消费者,以提高信息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对称性。

篇2

【关键词】 农村连锁超市 物流配送策略 联盟配送

一、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配送已经成为保证连锁超市运营体系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构筑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多数采用以自建为主的物流系统发展战略,投巨资建设自己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地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的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

二、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连锁经营的发展。商务部从2008年开始,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着重点由目前以发展农家店数量为主,逐步转向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率和提高连锁化水平为主,重点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尽管目前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区位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特殊性,在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物流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农村公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远离城区的农村连锁店、超市,特别是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边远乡村、山区农村的店铺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高。

另外我国农村物流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还有较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仓库多,适应当前社会要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冷藏、调温等专用仓库少。

2、物流配送规模效益差

我国农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对大多数农村连锁超市而言,不论其规模大小,基本上都很少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根据国内外经验,当配送中心配送商品比例达到70%以上时,组建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才显现。这一比例对本土多数农村连锁超市而言显然是没有达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配送基础作保证,配送中心的规模跟不上,就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甚至制约了其规模效应,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配送速度慢

我国农村人口虽多,但流动人口较少,农民分散居住在各乡镇、村庄,市场交易集中程度较低,交通不便利,使得经常出现配货、供货不及时,商品短缺或积压等现象,影响了超市的正常经营,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配送中心从下订单到商品入库这期间平均约需要两天时间,因此基本上不能达到当日订货,次日送货的目标。所以,以村级店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农村连锁超市限于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其配送速度慢。

三、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选择――联盟配送

共同配送模式是目前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策略,但根据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单店规模普遍较小、连锁店数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的商品种类较少、范围较窄、融资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应选择走联盟配送的道路。

1、联盟配送的定义

联盟配送是指同地区相近规模的若干家农村连锁超市通过沟通、交流逐步达成共识,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和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同配送不同,联盟配送强调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密切合作的程度。

2、联盟配送的现实意义

(1)整合资源,降低配送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农村连锁超市通过实施联盟配送战略,不仅可以避免由于连锁规模较小而导致的收益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配送成本。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联盟配送中心)提供的联盟配送服务,加上与有效消费者响应(ECR)和连续补货方式(CF)相联系,更显现出其独特之处。

连锁超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品种类多,因此一个农村连锁超市要由很多的供货商向其供货,同时,一家供货商也往往有很多的农村连锁超市客户。这样不仅手续繁琐,而且运输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物流成本高。如果多家农村连锁超市采用联盟配送的方式,由联盟配送中心负责向这些农村连锁超市的分店供货,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农村连锁超市总部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与每家分店以及联盟配送中心联机,每周向联盟配送中心发出所需的货物订单。联盟配送中心则可以按照货物订单从仓库里挑选出不同供货商的库存商品,然后将这些不同供货商的零散商品整合成整车运输量进行运输。通过这种方法,产品供应商和农村连锁超市不需要保持大量商品库存,此外,产品制造商也避免了因为货运量不足整车却必须向运输公司支付最低费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还可以保持很高的服务效率。对于农村连锁超市来说,联盟配送由于可以将多家供应商的零散货物整合成整车一次性到货,从而减少了农村连锁超市和更多供货商进行联系订货、检验的手续。另外,当农村连锁超市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时,可以提高与供货商谈判的筹码,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2)提供专业物流服务,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农村连锁超市配送要求满足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适合第三方配送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性质。农村连锁超市借助第三方配送的力量,完善的配送体系,实现了对商品的验收工作进行统一把关和对库存的统一管理,便于压缩分店库存,减少了财务核对和结算单据的数量及逐家分店送货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残损或者滞销商品回收的工作效率。

(3)可以做到最小风险、最大柔性。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倾向于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签订长期合同,与之相比,农村连锁超市与共享服务对象所签订的合约往往是短期的,通常一月一签约。例如,客户上个月与第三方物流商签订的是1000平方米的库房租约,下个月可能就变成800平方米。如果客户更倾向于按单位产品的费率来收费,那么相应的第三方物流商就可以按照他们所处理的实际货运量的大小进行收费。因此联盟配送本身所具有的柔性可以降低风险,保证农村连锁超市的自身利益,从而深受农村连锁超市的青睐。

3、联盟配送策略的实施

我国农村连锁超市实施联盟配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同地区相近规模的若干家农村连锁超市,联而不合,形成战略联盟。联盟的建立有相对明确的战略目标,多方的合作应该是建立在各方共同的背景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眼前的短期或局部利益。联盟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但超越了一般的交易关系,同时也不存在控制和被控制的隶属关系。双方在密切合作的同时,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

第二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可以节约成本,享有专业物流服务,实现规模效益。战略联盟可以通过招标等手段,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各连锁店的集货、配货和送货等配送业务委托给专门从事此项业务的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这里所指的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应该既有连锁经营的背景,又有配送的经验。这些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网络设施及管理体系相当健全,在提供配送服务方面非常专业,配送能力很强。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连锁超市实行联盟配送可以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连锁超市的运营成本;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连锁超市的资源;连锁超市可以扩大市场范围,消除原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营造共建共存共荣的环境。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联盟配送减少了社会车流总量以及闹市区卸货阻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整体的社会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贾兴洪: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及其选择[J].商业时代,2007(9).

篇3

[论文关键词]配送业现代物流农业生产资料

[论文摘要]配送业在现代物流中处于关键地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战略思路。

1农资供应物流业面临新挑战

物流配送业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组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将供货方的货物,通过各种作业,按照需求,配送到需求的场所。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是在某一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物流缩影[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已经起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的流通形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物流。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但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配送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虽然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业来说,在运作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国内农村物流配送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配送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资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目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又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实际的要求。根据加人WTO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全面开放中国农资市场,我国的农资流通业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资供应物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问题。

2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本文讨论的农资供应物流是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本文着重讨论前四者。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的问题:

2.1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

2.2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3]。

2.3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2],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2.4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2.5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3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构思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农资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思路。

3.1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构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突出业务流程,把原有农资供应物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职能,统一由配送中心来完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下游与投递站衔接,通过投递站面对终端客户;上游与供货企业相连,形成简捷的供应链。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对农资需求的不同。如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农资需求迥然不同。以福建为例,闽南地区气温高,病虫害发生率高,农药需要量大些;农膜需要量相对少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短些;土壤较瘦,需要化肥多些。而闽北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需要量小些;农膜需要量多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复种指数低,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长些;土壤相对较肥,需要化肥相对少些。而且闽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闽北地区发展粮食作物为主,这又引发对农资需求更多的差异。凡此种种,都说明农资供应的时间、品种与数量区域性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突出区域性特征。根据农业区划原则,考虑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业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建立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它在组织形式上由垂直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功能上由漫散型向针对型转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3.2以需求拉动思想为动力,促进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

需求拉动思想是以顾客的最终需求为根本动力。农资的使用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像化肥、农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当前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报导[4],一些地区使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常常造成肥害。又报导[5],我国化肥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使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这些情况都缘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所以技术指导成为农资客户的急迫需求。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仅满足于数量,而是要求多品种搭配。例如化肥供应要按“配方施肥”的方案,多品种按比例搭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些操作过程都必须以技术指导为核心。陈勇认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共生性。在农业与物流业的“黏合效应”下,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6]。面对农资客户对技术指导的渴望,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可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应是重构传统农资流通业的最好选择。而且目前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不务正业”,没有真正在推广农业技术上下功夫[7],这又是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好作法,“一举两得”。据此,设计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农资配送的投递站,面对辖区客户,签订农资购销合同,这种合同必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订单,可以保证农资供应时间、品种、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出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样可以在相似的农业区内,把分散农户对农资的需求转化成一定范围内对农资的统一需求,形成大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这一配送新体系的构思是:供应商区域性配送中心投递站终端客户。

3.3树立快速反应思想,尽快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反应思想就是企业根据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要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配送中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物流管理成为现实。配送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厂家的联合合作,向供应商实现电子订单,开放业务数据,共享库存信息,更好地开展与上游企业信息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能动地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投递站将经营触角伸向终端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销售额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张高效的配送网,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如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致力于敏捷供应链的建设,强调“以要货订单驱动物流,随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使得上游的供货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配送中心所需货品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物流配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和资源调度分配计划,从而将客户的需求、物流资源、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中,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业务畅通的基础上,实现配送调度、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资流通总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8]。

篇4

电子商务泛指一切通过电子方式开展的贸易活动,B2C代指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迅速增长。农村居民已成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的重要潜在消费者。当前,物流配送是制约农村地区BtoC电子商务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城区物流配送,农村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客户分散,专业物流公司少,这均加大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难度,因此,研究探索农村地区开展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新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BtoC电子商务配送的主要的产品是农用生产资料与日用消费品,配送的模式多采用邮政物流的运作模式,借助中国邮政在农村地区网点,将农村居民在网上采购的产品配送至各乡镇网点,农户再上网点去取,或是由邮政网点送货到门。相比在城区开展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村地区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单位成本高、配送时间长,且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开展快递业务。

1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整体解决方案

1.1开展农村地区客运班车系统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基础条件

当前,随着我国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农村物流业发展必需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农村客运班车系统已逐步完善,大部分县区的已建立了线网覆盖全、站点设置丰富、运输能力强的客运班车系统,有的乡镇甚至建立了多条直达省会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客运班车线路。在农村地区开展BtoC物流配送工作,将电子商务的配送网络全面覆盖至广大农村地区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且开展此项工作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快农村商品与城市商品的双向流通,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村支线客运线路由于运力需求波动大而形成的亏损状况[1]。

1.2整体框架

如图1所示,整个配送体系涉及第三方物流企业、BtoC电子商务企业群以及农户。BtoC电子商务企业群为商品的卖方,负责商品的网上销售,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利用区域内城际、县际客运班车系统将货物送达到广大的农村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时收集来自BtoC电子商务企业的农村地区商品配送需求,同时周期性的收集区域内城际、县际客运班车的开行状况信息,按照配送时间最少、配送距离最短、周转次数最少的原则,利用区域班车系统将商品送达到农户所在乡镇或村的客运站,再由客运站将货物直接送达到农户手中,或通知农户到客运站提取。区域配送中心可设在区域内客运班车线路覆盖较全中心城市客运站场,如省会城市的中心长途汽车站;县域/乡镇配送点可设在各县级区域或乡镇的中心客运站,而中转站则为市级、县级以上的地区的客运站。

1.3作业流程

如图1所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作业流程可描述为:农户通过网络访问BtoC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站选购商品,并下达订单。BtoC电子商务企业将农户的订单发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处理系统,配送信息处理系统综合订单信息与客户班车信息,按照距离最短、时间最短、周转次数最少的原则制订出最优的配送方案。并将配送方案发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呼叫中心,呼叫中心依据配送方案,向相关区域配送中心下达到BtoC电子商务企业去取货的指令、以及向执行货物配送的各客运车站的汽车班次下达执行指令,同时呼叫中心还向农户发送货物送达的具体时间,通知其去取货,或呆在家里收货。货物送达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BtoC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双方的结算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资金结算。

2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整体实现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2.1配送车辆的载物仓设计

大部分的客运车辆均有较大行李箱设置在车辆的底部两侧,只要稍加改造就可成为装运配送商品的有效容器,可在车辆的行李箱位置隔出一定的空间作为专用的配装容器,并加装适当的货物保护装置,同时定制统一的配送箱,将货物在配送中心按配送车次统一装箱。这样即能有效的利用货物配送的容器,又方便的货物的装卸与搬运。

2.2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实现

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实现是影响整个配送体系运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客运班车线路不可能完全直达到每村每户,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具有较大的难度。实践中可通过合理设置基层配送点、电话约定取货的方式来有效解决。每个乡镇或较大村的中心客运站可设置成配送点,若乡镇或村没有客运站,则可依据实际情况,在客运线路途经便利店当中选取一些规模较大、周边人口较密集的便利店作为配送点。另外,对于一些未设置配送点的区域,可由客运司机在客运班车发车起运时与农户约点交货的具体时间与地点,等车辆到达时双方交接货物。

2.3配送路线安排

在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Bto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中,配送线路选择及客车班次安排是决定配送效率与配送成本的关键问题。由配送模式的特点可知,将一单商品从配送中心送给客户实际上就是在区域内寻找一条从配送中心到距客户最近的配送站点运输时间、路程最短、周转次数越少的客运线路。

(1)问题描述

其问题可描述为:设区域内一配送网络有n个配送点,配送中心为V0,配送点为V1…Vn-1,有m单商品需要从配送中心配送到各配送点,配送网络内各点的客运班车开行的线路与时间固定,每单商品的最迟允许到达时间为T,每单商品在任一配送点中转所需时间为L,成本费用为K元,每单商品配送成本为G元/km,每辆车的最大装载能力为h单,求满足以上条件各单商品成本最少的配送线路。问题假定配送任务均要在一天内完成。

(2)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

根据每一配送任务利用Dijkstra算法[3]求配送中心到配送任务点的最短路,并根据配送要求的最迟允许到达时间、各结点的客运班车开行情况判断最短路是否有客运班车通行。最后根据各配送任务的配送货物单数安排货物配送。

(3)算例求解

设有5个配送点V0,V1,V2,V3,V4,V0为配送中心,其他点为配送点,其路网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的数字表示两点间的距离,单位为公里。配送任务如表1所示,区域内客运班车的开行情况如表2所示,各条线路的班车为对开,运行时间与出发时间相同。设每量客车的最大装货量为2单,最迟允许到达时间为当天下午3点,周转费用为30元/单/次,周转时间为0.5小时,运输费用为1元/单/公里。

其求解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Dijkstra算法求配送中心到各配送任务点的最短路,在标注弧标号进要加上中转点所需的中转费用。如图3所示。

第二步:根据最迟允许到达时间的要求,由终点倒推起点的最迟发车班次。若不可行,则将此最短路从不可行配送点断开,转第一步。若可行,则输出最短路的配送客运车辆班次。根据第一步的结果,检查发现因从V0到达V3的客运班车时间晚于15点,所以不可行,将V0至V3的弧断开,返回第一步,重新标最短路,如图4所示,经检查,各线路客运班车班次均可行,线路客运班车的检测方法可借助表4加以检查。其检测方法为:先根据最短路的班车开行状况,将各点各班次发车与到达时间列于表中。再从终点向起点方向检查,若某点的发车时间加上中转时间0.5小时早于该点最早车次的到达时间,打‘×’,中止检查,若某点的发车时间加上中转时间0.5小时晚于该点最早车次的到达时间,则进一步向前检查,直到起点,并打‘√’,利用该检测方法,还可计算出V0至V3配送量为一趟,共2单,V0至V4的配送量为二趟,共4单;V0至V1的配送量为三趟,共6单。同理可检测V0至V2的最短路可行,配送量为6趟,共12单。

最后根据各配送任务的配送货物单数安排货物配送,全天班次的班次安排,可按配送可行性检查表进行,配送时间越远的地区越先按排发车。

篇5

(一)我国连锁企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连锁企业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从20世纪80~90年代,家电企业主要以传统的百货商场为主,到现在家电的销售渠道也逐渐的增多,家电批发市场,专卖店,网上商城等销售渠道逐渐成为家电销售的主要渠道。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东部沿海发展到西部内陆几乎到处都有连锁企业。连锁企业的发展对推动生产、拉动消费和完善市场流通秩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连锁企业正在迅速扩张的阶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根据2012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调查结果了2012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及相关榜单。调查显示,2012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9.4万个,同比增长8%。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1175亿元的销售业绩位居第三位,百强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33亿元,比2011年最后一名的25亿元提高了30%。然而与连锁企业高速发展的态势相违背的是,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仍有很多缺陷。如配送中心的的机械化程度低、配送模式不合理、专业型物流人才匮乏、信息技术落后等,这些不合理因素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

(二)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情况

2010年,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总量达到2220862万吨,仅11月份就达到214204万吨。是2009年同期的115.1%,同时货物周转量392190386万吨公里,也达到2009年同期的116.8%。而到2014年,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总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3036432万吨和554479460万吨公里,增长非常迅速。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中,家电和音像器材对市场销售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6%,相应物流配送量也已经达到非常大的规模。零售企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其物流配送也已经发展出几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1. 企业自营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物流配送模式是指连锁企业通过自己组建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实现本企业对原材料的供应和对外部产成品的供应、生产和销售以及管理企业的整个物流运作需要。这种模式既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避免泄露商业机密,又能保证对顾客服务的质量,这对于规模较大、资金雄厚、货物配送量较大的企业来说,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是企业先发制人的技术力量支撑。

2. 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以共同目的为基础,以签订劳务合同为保障。由物流劳务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双方把他们需要完成的物流配送业务借助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运作管理方式。将企业需要完成的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公司完成。第三方配送不具备商品的使用权、占有权,商品的流通都和它没有直接关联,只是单纯为供需双方提供专业性物流配送服务,第三方配送是连锁企业商品配送最专业的首选模式。

3. 共同物流配送模式

共同物流配送模式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多个客户为了自身需要进行企业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多个用户进行统一安排,由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配送服务,统筹管理来进行配送作业活动。共同物流配送模式的精髓在于是通过规模化、批量化的作业活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共同配送实质是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以互利共赢为根本目的,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以及效益共享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一)配送模式选择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连锁企业只是对许多传统的物流配送渠道进行了简单的改革和重组,已然不能适应连锁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些大型连锁企业通过自营配送模式,自己组建物流配送中心来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这样虽然可以使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结合更加紧密,但自建配送中其规模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连锁企业通常无法达到配送中心运营所需要的规模经济。可连锁企业仍很少使用专业的第三方配送,这样不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就会造成物流配送成本过高,企业利益难以达到最大化。

(二)信息技术落后缺乏统一性标准

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缺乏成型的信息送达系统,总公司与分公司及配送中心之间未得到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使得在进货、库存、调剂、销售过程中信息得不到及时处理,即使在信息更新后,也由于没有完善的配送管理系统,容易出现货物积压或货物不足的状况。同时各个物流部门之间自成体系,配送过程中的运营标准也会存在差异,影响了物流配送的整体效率。

(三)专业型物流配送人才匮乏

传统的运输业和仓储业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过来的前身,物流企业并没有完全改善传统物流企业的弊病。物流配送的体系还不健全,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足。高等院校对物流专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物流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低,理论知识欠缺,经验也不丰富。如今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但我国的物流人才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现代化物流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三、国美电器物流配送发展历程

(一)国美电器简介

国美电器是中国的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在1978年1月1日成立,是我国以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最大全国性连锁零售企业。国美电器集团在我国300多个城市具有营业门市1240多家,不乏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家电零售品牌, 年销售量1000亿元。2003~2006年国美电器利用这4年时间成功在香港、澳门开业,2007年1月,国美电器与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合并,9月《蒙代尔》杂志本年度“中国零售500强”榜单,国美荣登首位;2008年实现三联商社的控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连锁零售企业。2012年4月,国美网上商城与互联网提供商360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始全面入驻360平台。2013年,国美电器集团门店总数1063家,覆盖全国上百个城市。

(二)国美电器的物流配送

企业要想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存在两种选择,一种是企业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在行业中处于最低成本的地位;国美采取的则是低价格、低成本策略快速的抢占市场。在最开始的时候,国美物流配送系统采用的是前仓后店式,可它却很容易导致库存的不够集中、资源的过度消耗,仓储跟车队配套不合理。1998年,国美电器是第一个组建信息化物流系统的家电零售企业,逐步废除门店库房,进入自营配送的探索和实施阶段,改善了前仓后店式的短板,使物流系统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进而降低了成本。国美的自营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规模经济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国美电器在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是跟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关联的。国美集团借助专业性的物流业务外包公司,使国美电器于2004年香港上市后,有了非常强的融资能力和市场规模覆盖力。在自营物流无法满足企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巨大物流需求时,国美通过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和自身的物流体系相结合来满足企业的物流需求,将自身的物流需求进行模块分割,大小库共同组成了国美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在我国,国美不仅有49个分部物流中心,更有200 多个二、三级市场外设库,共同组建成国美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每天可为20多万消费者实施服务。总部物流中心是全国物流系统的指挥中心,全国各分部物流中心是操作中心,通过总部与分部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缜密、方便、快捷的电器物流体系。

四、国美电器物流配送对我国连锁企业的经验借鉴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送模式

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如企业的综合配送成本、阶段目标、经济基础与企业规模、配送货物特点等。国美电器根据企业自身阶段性目标采取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模式,国美成功的自营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每个连锁企业都适应的。当今,随着连锁企业的高速发展,自营配送模式俨然成为我国大多数连锁零售企业最渴望实现的货物配送途径,可有些连锁企业却无法处理好货物配送业务,配送高成本,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种情况下企业还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就只能选择委托专业物流配送方来完成;第三方配送是我国连锁企业未来发展所考虑的首选配送模式。这方面国美就做得很好,除了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厦门等多个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国美还在使用第三方承运商。在选择专业物流配送企业时会考虑选择多个承运商,通过他们之间的竞争性质来提高国美的运作效率。

(二)加强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配送能力高低依赖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好坏。加强自动装卸系统、商品条码分类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建设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货损率、节约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要使物流企业做到方便、快捷、高效,既要使运输工具标准化,又要使信息系统标准化。信息系统的支持是企业具有庞大物流网络的关键因素,国美的信息系统是在借鉴中自主开发,自成体系的信息系统。国美总公司与各个分公司、各分店、配送中心之间借助企业资源计划(ERP)衔接,使其在网上能快速查找商品进、销、存信息,做好门店与总店信息反馈工作,准时配送商品,从而改善企业物流配送效率和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为连锁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培养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人才

企业发展,要有高度系统化管理体制提供保障,要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而这一切的主导因素都是人。企业如果想持续健康的发展是离不开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国美积极实施校园招聘,对招聘合格的员工进行全面培训,让其快速熟练地掌握专业物流知识、具备专业操作能力。为了增加粘性,防止人才流失,国美建立了企业的人才库和培训体制。大量培养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以确保物流作业的高效运转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6

【摘要】本文就宁夏特色农业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综合物流系统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业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宁夏经济发展实际的特色农业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关键词】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宁夏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配送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1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吴忠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达20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060万元,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达34323平方米,经营果蔬品种达100余种,年客流量达912万人次,年成交额2.5亿元,年成交量为3亿公斤,是吴忠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宁夏第二农产品集散中心。宁夏中卫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县东南部的宣和镇,占地面积40余亩,市场面积10330平方米,市场年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交易量2万吨,其中禽蛋交易额2亿元以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地批发市场位于中宁县北环路,市场辐射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北、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区,日客流量达2000人,日交易量70吨以上,旺季日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年交易额1.4亿元。宁夏灵武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位于灵武市郭家桥乡,市场屠宰的牛羊肉产品远销除海南,等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高峰期可达1.5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该市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及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宁夏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2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宁夏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我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自2005年就已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截止2006年底,顺利解决了20乡镇不通光缆,91个乡镇不通宽带的问题。宁夏在187个乡镇已经全部通光缆、通宽带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解决所有行政村宽带接入问题,在2007年年底,通光缆的行政村将达600多个。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基本形成,在全区内形成了多条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村生产动态、供求、价格、科技、灾害、疫情、气象、农民收入等信息,形成了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信息采集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核心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尽管近几年宁夏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一是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宁夏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二是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是三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2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宁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四种物流配送模式。

2.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品种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配送中心;农业现代化

一、前言

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要构建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服务体系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流通体系的战略布局。政府不断提出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已成为物流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二、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状况

2009年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众彩物流)建成营业。中心位于城东立体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占地200公顷,分两期建设,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分设市场交易、仓储物流配送、综合配套三大功能区,内设蔬菜、果品、水产、副食品、肉食、粮油六大专业市场,配建10万吨高低温冷库。经过两年的发展,众彩物流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一)区位优势明显

依托多条高速公路,与南京长江四座大桥和13条高速公路连接,距亚洲最大的南京火车南站仅有6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距南京龙潭深水港和新生圩港不足20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框架网络,构建了南京都市圈以及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快速物流大通道,为物流的大出大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服务保障功能比较齐全

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以构筑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产销快速通过为基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销售、加工、储藏、配送链条紧密化,蔬菜、果品、水产、肉食、副食品、食油、花卉交易一体化,环境塑造公园化。中心成为以南京为中心服务长三角广大地区、影响全国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仓储加工配送中心、进出口贸易中心、供需信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新技术交流推荐中心、标准化推广中心、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中心。

(三)信息化的市场运营模式比较完善

在设计规划阶段,众彩物流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设施和人才,加快初级农产品对手交易(一买一卖)的经营方式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初期按照一级拍卖、二级加工配送、三级批发对手交易级模式并存的交易方式进行规划设计。

(四)产业龙头地位凸显

该中心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向生产基地延伸,有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组织优化、农民收入增加。目前,该中心已与南京都市圈123家大中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农业合作社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带动了4万人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农产品安全准入和产销快速通道,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了较好平台,有力推进了广大市民消费理念的提升。2010年,该中心深加工、精加工农产品交易额已达6亿人民币。

三、南京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辐射范围较小

影响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成本过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该配送中心刚组建,配套设施投入较大。(2)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3)人员工资成本过高。(4)财务支出过大。

(二)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

目前,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等初级水平,龙头企业、各种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的高级中介组织形式的发展还相对不足。面向未来流通模式的转型发展,这种相对初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还难以担起将分散生产与大规模流通有效对接的重任。

(三)社会认知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够

从全国范围内看,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问题及其相对的无序化问题相当突出,与农产品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称,与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趋势极不相称。

(四)物流专业人才匾乏,制约农产品物流行业发展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物流专业人才方面的匾乏。有资料统计截至2007 年,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农产品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五)农产品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四、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南京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设施建设力度

国外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则表明拥有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先进的物流技术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借鉴外国的经验启示,应继续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且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1)应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建设(2)应大力发展冷链物流(3)应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

(二)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壮大

要通过体制创新,积极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形成多渠道的物流营销体系,使其能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培植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多是半农半商的农民,与当地农民关系密切,容易取得农民的信任。(2)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并非为农户打开城市大门就可以了。农户直销由于受运输、储藏、包装等物流条件的限制,农产品流通范围非常有限,容易形成农产品在产地堆积如山、供过于求,在销地却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在现代物流中,伴随着货物流通过程的还有信息流通,而且信息流的管理与控制在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信息流管理主要指对反映农产品物流具体内容、物流要求、物流作用以及物流特点等信息所进行的搜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等一系列过程,应用现代的信息流管理,可以使生产、销售企业及时把握物流过程与动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水平。

(四)努力营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

农产品物流业是一个复合性产业,其发展和管理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

1、制定相关法规和总体规划。物流业要想规范化、快速发展,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政府政策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在改革现有不合理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鼓励并扶持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可以在以下方面给予政策优惠。3、创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监督检查企业不法经营行为,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通过观察分析市场供求、市场秩序、市场动态和企业经营活动。

五、结束语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访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了一项系统研究。在介绍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南京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进而提出推动南京农产品物流中心发展的具体对策,达到研究初衷。然而,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现阶段,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比较匾乏,还远远不足于指导农产品物流实践。本文选定以农产品物流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意在弥补目前学术研究的欠缺;另一方面也期待能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 考 文 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篇8

摘 要:随着合肥农产品交易量的迅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本文从合肥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环境入手,分析其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的优势,并提出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农产品;配送体系;构建环境

一、合肥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环境

1.合肥区位分析

(1)吸引外资,加快开放型农业的开展

合肥承接转移,不断创新发展。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框架下,良好的产业基础,使得合肥成为承接转移的战略要地。合肥引领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不断。鉴于合肥地处中部辐射东西的区位优势,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将为合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创造条件。通过引入的新技术,不断改造传统农业,进一步加快开放型农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出口提供动力。

(2)利用多方优势,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

合肥位于安徽中部,是安徽省省会,交通和区位优势也正在不断升级。合肥交通铁路公路都有,连接安徽各地市,四通八达,安徽省会,是安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多个物流节点都是以合肥为中转站,占据先天优势,加快发展物流交通运输,同时安徽省交通厅、建设厅,为物流专门成立物流产业园和物流大道,可以说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说重点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上自身资源和科研优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储备。基于此,合肥市大批农业示范园、农业生态园和高效农业园的建成,也为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提供出路。

(3)利用合肥经济圈的优势,加快市场对接

合肥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周谷堆、徽商城等颇具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合肥徽商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安徽省名优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项目的省级中心市场,是安徽省“861”计划和合肥市“1346”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合肥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市场对接,使得大量农产品不断涌入合肥市场,通过搭建合肥区域性物流中心,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

2.合肥现代物流业“4+10+4”的空间发展结构

合肥市地理位置重要,被国家发改委物流园区规划为一级布局城市,不断培育和吸引实力雄厚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逐步设计规划出“4+10+4”的现代物流业空间发展结构,即:4表示四大物流园区;10表示十大物流中心;4表示四大农产品物流园区。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 “4+10+4”的现代物流业空间发展结构一览表

通过打造“4+10+4”的现代物流业空间发展结构,在空间上,可以实现物质产品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消灭无效生产,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促进相关产业高效、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

二、合肥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的优势

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就是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合肥市以市场为导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1.外部优势

(1)政府重视对物流方面的投入力度,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前提

近年来,合肥政府加大对水、路、空、信息等方面的拨款力度,全力支持物流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运输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出台各项措施,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完善,努力提高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鉴于农产品自身属性,大力推进城乡物流设施建设步伐十分必要。

(2)安徽出台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是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原动力

在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安徽省也出台了物流发展规划。逐步打造合肥物流圈,建立全国性物流集散和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形成海陆空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区位、技术优势,发展重点以公铁联运和航空运输为主,规划建设规模空前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同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物流中心的联动机制逐步增强,促进共同发展,打造重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位置。同时,省规划对合肥的新定位,也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内在优势

(1)合肥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条件

合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省会城市、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等政策叠加优势,大力承接国内外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产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随着合肥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为合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2)合肥为适应时代物流配送体系的飞速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合肥政府加大物流方面资金投入的力度,农产品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以及网络通信基础基本成熟,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各地,公路能满足直达乡村的各家各户。其次,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也是必备的。合肥有近八成的农村网络通畅,这将为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再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成,将有效灌溉面积提升了七成;最后合肥加快农机装备设施建设,提高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提升农作物机械化水平。

三、合肥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中的不足

通过对合肥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环境的分析,总结发展的优势,可以发现合肥当前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1.配送规划不科学

配送路线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配送速度、车辆的合理利用和配送费用,因此配送线路的优化问题是提高配送工作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优化配送路线是配送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合肥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理念,就是对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代管县级巢湖市,城市配送体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设计。但是客观条件受限,交通线路难以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势必阻碍了整个配送体系的构建。

2.流通环节多,中介主体涉及面广,使配送体系优化受阻

合肥农产品市场交易量大,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介主体涉及面广,例如花生流通过程包括国家一农民一产地中间商一市场批发商一市场中间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要经过六个环节,流通时间长。因此,合理规划或调整面向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结构,积极推动农产品统一配送系统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场主体结构呈“多段众元式”畸形状态,流通环节增多,成本增加,效率低下。

3.物流设施不健全,需不断完善

发展现代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其量大性质特殊。在配送过程中对物流设施依赖大,因此,物流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到配送效率的发挥。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贯通华东地区与西部地区公路、铁路货运。现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合肥交汇,但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线路需整合。特别是水路运输应发挥其区域优势,但相关设施落后,经济效益尚未凸显。

参考文献:

[1]孙曦,杨为民.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实现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4(07).

[2]陈文婕,张公让.农产品物流配送策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4).

篇9

一、坚持开放升级拓展发展空间。

创新思路、抓实举措,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挖掘企业外资合作、增资扩股项目线索,力争2021年,增资到位外资4000万元人民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坚持畅通渠道助力产品扩销。

推动“造”特色商品扩大销路,全年组织本地特色产品外出参加各类市场拓展活动30户次,进一步提升“造”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坚持资源整合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整合邮政邮路,形成以“农村直达站点为主,站点辐射村庄、邮政投递到户为辅”的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基本实现快递“村村通”、“次日达”。2021年底前,完成全区建制村“快邮驿站”站点全覆盖,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篇10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把基于Internet技术的跨区贸易形式运用于传统的农产品跨区贸易、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农产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产品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更是跨区贸易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阵地。据了解,中国每年农产品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跨区贸易,将极大地改变整个农产品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我国跨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现状是。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跨区农产品物流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跨区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较快,但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二、如何完善我国农产品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

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业必须符合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条码技术,GIS和GPS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物报关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我国农产品跨区贸易中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四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建立一个成功实施的跨区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保障系统。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网络技术,还取决于跨区农产品的标准化运作、快速物流配送体系和安全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与传统批发市场最大的差别是,买方在交易前无法直观地获取跨区农产品详细的品质信息,因此有必要事先对跨区农产品进行标准化鉴定,主要包括农产品品名和类别、质量登记、重量标准、包装规格、保鲜标准等,通过标准化这些信息,明确同一级别的产品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特征,以利于买卖双方的沟通和接洽,保障双方的利益。实施跨区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必须有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使信息流、资金流在瞬间完成,而快速的物流服务决定了商流的最终实现。第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产品现代物流意识;加大对跨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在跨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跨区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跨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跨区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跨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跨区物流商务活动究竟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什么呢?总之,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农产品跨区贸易正在赋予农产品物流以新的内容和发展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农产品的跨区贸易活动中来,其发展将愈来愈从容和灿烂。

参考文献:

[1]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技术,2006,(11)

[2]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