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4-04-10 11: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中小学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河北省乡镇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72-04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调查发现,河北省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这对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应尽快设法改观。

一、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音乐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是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是美育,是提高人对美的感受、感悟能力,引导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渴望和追求,虽然大大超出了具有美育功能的文化作品的范围,但对文化作品的美感能全方位地提升美育功效,提高人的认识品味和人格品位。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音乐是人类对外界的最神奇的反映,她仅仅使用七个音符创造了无数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中又演绎着无穷的奇妙变化。创新是音乐的特质,没有哪一种人类文化能像音乐这样,一旦离开了创新就会失去自身价值,即使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也远远达不到音乐表现人类认识的高深莫测的层次。

音乐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音乐素养能直接作用于非智力素质,提高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素质,继而迅速提高智力学习的效果,促进素质的提升。

音乐能提高人的交际能力。音乐是人类通用的交际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以说是地球生物的共同语。音乐没有国界,不分民族,是人类共享的精神食粮。她能突破语言障碍,以共同的乐感将崇尚、情趣、志向相投的心灵融汇到一起。

然而,按音乐的功能、价值而论,我省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状态令人堪忧。

二、我省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纵然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但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未彻底消散。音乐等非中考学科,不仅在县域中小学,即使在城市中小学也普遍不受重视。因此,不少县域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呈现如下状态,令人十分担忧。

(一)专业教师少,教师业务素质低

专业音乐师资队伍薄弱是我省县域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多由班主任或他科教师兼任,有的甚至由年岁偏大、其他课程任课能力较差的教师去补缺,总认为音乐课“就那么回事儿”,学生不会唱歌也不影响升学。

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我省农村中学80%-90%没有达标音乐教室,甚至没有音乐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但绝大多数不识谱,更不识五线谱,不懂乐理,不会任何一样乐器……只会唱一唱流行歌曲。

(二)课堂教学不规范

虽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要求:“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师资队伍的背景下,我省乡镇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很难实现规范教学。

1.不按教材施教。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资源。但大多教师各自为政,教学随意:既不按教材提供的适合学生接受的作品施教,也不遵循教材所设计的循序渐进的知识、技能进行训练,甚至自选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需求,而只为省事儿、轻便,一味按自己的兴趣或所知随意采用。

2.不教乐理,不教识谱。现在,不做音节训练、不教识谱、不教乐理的音乐课十分普遍,大多音乐课,从头到尾只有唱,充其量只能算唱歌课。不少音乐教师,从进了教室打开录放机,让学生跟着一直唱到下课,既不给学生做音阶训练,也不教识谱,更不教乐理。因此,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学了九年,极少能独立唱歌,大多数学生离了录音找不到调门、唱不了歌,而且五音不全。学校开展歌咏活动的时候,不少班级很难节目,因为全班一齐唱就乱成了“多部合唱”。

3.不范唱。现在的音乐课,即使教新歌的时候,也很少见教师的范唱,而绝大多数是使用光盘教唱歌。非专业教师离了光盘、录音带上不了音乐课似乎情有可原。但即使专业教师也大多不范唱,只给学生放光盘。好一点的,播放的是经选择、较适合学生学唱的,领着学生跟着光盘唱两遍;差一点的则把机子打开,音量放到最大,盘子一放到底,盘里的歌声、学生的说话声和吵闹声在教室里混响。

(三)课堂纪律涣散

这样的课堂环境,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学生各自为政,纪律性较差的学生闲聊、吵闹,平时较守纪律的学生则不影响他人,安静地写其他学科作业、看闲杂书籍。即使那些爱好唱歌的学生,也只能跟着音响乱唱一气,完全谈不上学习和训练。学校要求也低,认为学生能够在教室里坚持40(45)分钟就能交代过去;教师则应付差事,即使是专业教师上课,在教室守住学生不出教室,不影响他班上课就算完成任务,课当然就很难上好。

总之,这样的音乐课,连唱歌课都称不上,就更谈不上音乐审美教育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改善我省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一)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督导,规范办学

纵然,在国际人力竞争日益激烈的紧迫形势和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呼声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加速了进程,但是,基层教育行政和实施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彻底摒弃应试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思想,阻力仍然很大。而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育督导,规范办学,却是彻底改变我省县域中小学音乐课现状的根本措施。“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的确不无偏颇,但是,也的确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族及其所有个体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实在应该负责任地为孩子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音乐课程是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认为,艺术教育对社会及其公民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搞好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和公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要提高未来公民的艺术素质,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因此,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务必真正以民族、国家发展的战略眼光,以办好人民教育的良心和本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抓好、管好作为艺术教育主渠道的音乐课程的改革。

抓好、管好音乐课程改革,要有保底的具体措施。一要确保音乐课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课程地位,不得用中高考课程去挤占、挪用、替换音乐课;二要建设合格、稳定的音乐教师队伍,标配或培训专业音乐教师,彻底杜绝班主任或他学科教师随意兼任音乐课程教学的做法;三要配置并不断完善必要的硬件设施,诸如最底线的伴奏乐器、音响设备和教材课本;四要严格遵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各领域的各学段“课程内容”标准,按部就班地教好各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训练;五要建立正常的评价制度,按照或比照“音乐课程标准”和本校实际,酌情制定利于本区域或本校音乐课程和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办法或条件,以评价促教促学,督导教师教好、学生学好音乐课程。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除了要提升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水平,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实现自我完善。

1.自强,提高师德。当一个好教师不容易,当一个好音乐教师更不容易。因为在千军万马争走中高考独木桥的形势下,音乐教师是和其他非考科目教师同样的“多余人”。但君不见,素质教育就要领军,创新教育正在叫响,艺术教育已引起社会关注,音乐教育的需求在逐渐增长。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好教师,首先必须自信、自强,这是任何一个人追求梦想、创造业绩的主观前提。只有自强才能奋力,只有奋力才能前进,只有前进才能发展。无论从我们的社会责任看,还是就自己的人生追求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都应该在十足的自信心、强烈的自强心的自我鞭策下,甘于寂寞、不怕困难,踏实本分、隐忍自励,爱岗敬业、勇于进取,凭自己的才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开创自己的天地,创造教学新业绩。

2.达标培训。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务必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才能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知能基础,确保他们的未来发展。为此,省、市、县三级相关领导和职能机构都要切实抓好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对达标教师,要引导他们加强自我继续教育;对非标教师,则务必组建培训队伍,实施硬性的达标、岗前培训。

建议开办“中小学流动式音乐教师培训班”和“教师音乐学校”,专门进行针对我省农村音乐教师的课程达标培训。培训班可一季一期,一期中、小学各一班,两市或一市一期。教学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设置。这样,可望在几年之内对我省农村中小学非标音乐教师轮训一遍,有效提升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可吸收诸如已退休的音乐教师或该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培训工作,让他们为我省教育事业发余热、尽义务、立新功。

3.加强考核。国家即将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资格注册制和资格认定国家统考。我省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要抓住这个机会,落实好音乐教师的达标考核,不走过场,严格把关,切实优化我省农村音乐师资队伍的质量,促进所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上课。编写教案,要认真领会课标要求,理解教材的体系特点和编写意图,并结合学校的地域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精选、吸收、整合与实际相吻合的乡土歌唱教材,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斟酌教学内容,力求合理、清晰、简明、实用;课堂教学要彻底摆脱那种盲目追赶流行“金曲”时髦,课堂充斥流行歌曲的极其幼稚、庸俗、不负责任的做法,严格遵循课标、课本、教案,紧扣以唱歌为主的作品演唱、作品欣赏和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这三个教学底线,上好每一堂音乐课。从而促使学生一步步地达到课标提出的目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活跃课内外学习形式。音乐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无痕教育的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听听、唱唱中感受、体味音乐,在拍拍、蹦蹦的欢乐中受到浸染、熏陶,润物无声地受到教育。音乐课程自身先天就具备了充分的“活跃”基因。课程标准在“表现”这一教学内容领域的表述中,已经列出了十分丰富的音乐表现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结合校本特色活动,创造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例如,将学生带出校园,面对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家乡,抒发热爱歌唱大自然的情感;面对在田野中劳作的父母兄长,赞美劳动,表达珍惜粮食的情感。又如,在课堂中可开展各种竞赛,比歌唱的质量(音色、音量、情感),比参与的积极性;比赛又可分为个体和团体、清唱、演唱等,个体赛比演唱水平和争强好胜的精神,团体赛则比合唱、齐唱水平及其相互配合的协作态度;总之,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的兴趣和积极性,形式不拘一格,不厌其新。

不过,无论什么活动,教师首先不仅要使自己动起来,还务必让自己感动起来,这是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师就是说破嘴皮,也难有身教效应。教师富有激情的范唱,即使嗓音差一点,也胜过光盘、音带中的歌手百倍,学生能与他们的老师歌同曲、情相融,是他们最大的课堂享受,最容易得到情感陶冶,最容易触动心灵。

(四)组建音乐社团,组织激励性活动,调动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组建学科社团和组织激励性学科活动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社团是特长生之家,特长生能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同学们积极学习该门课程。音乐课程学习更是如此。凡是组建音乐社团并开展了常规活动、创造了成果的农村中小学,其音乐教育教学状态都较好:课堂纪律稳定,情绪盎然,学生积极,教师轻松,效果显著,学有所得。据统计,在一个班中,音乐社团成员的人数达到15%,就能影响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逐渐实现这样的状态。音乐社团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即可,不宜细分,必要时,当然可按个体特长分别开展学习活动。

篇2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普遍开展,不仅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出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利用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开出了过去没有条件开设的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普遍开设了英语课程,把大城市的教学方法与偏僻乡村的孩子紧紧地联系起来。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既真切而又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运行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1 部分学校农远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几“怕”:其一,一些学校管理者“怕”用坏设备,而学校的设备维护力量又不够,送到外面维修既费时又费力,给学校带来很多不便,于是宁可少用或者不用;其二,部分学校“怕”教师随便使用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采用“审批”的手段,教师们由此感到“设备的开放性不够”,使用程序比较“麻烦”而放弃尝试;其三,部分学校特别是村小,“怕”设备被盗或者由于教室里没有电而将设备放置他处;更有些学校的农远设备“掌控”在学校少数人手里,甚至将设备放在办公室或个人家里,教师不容易接触到这些农远设备。

1.2 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严重不配套”。据了解,目前通过卫星传输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依据两个版本:人教社出版的义务版和实验版。而我们在学校见到的教材除了以上两种版本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选用的教材“不配套”的是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个客观原因;二是多数农村学校的教师接触农远资源库的机会不多,对资源库的了解很有限,这是造成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

1.3 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管而不理的问题突出。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管理的具体业务部门是县电教中心,原有电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懂设备维护技术的人并不多;而农村中小学远程项目实施的时间短面积大,县电教馆在原有业务及工作不变的情况下,还要承担农远点多面广的管理及技术支持,却没有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两方面有所增加,造成电教馆对农远设备“管”而没有能力“理”的现象发生。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的思考

2.1 加强引导,创造氛围,转换教师角色

提高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重视是保障远程教育实施的前提。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的,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教学,那就谈不上远程教育了,所以要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角色必须从教材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作为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力度,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把远程教育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推行集体备课,能利用有效资源进行上课,能下载制作课件的;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只要能尽我所有,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习,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我国国务院总理曾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国家国民的素质在于教育的发展程度,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的素质来实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被置于重要地位,农村、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村教育也因此具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入学率、升学率低;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教育,由于多种因素所致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普九”工作困难重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这突出地表现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低。 在农村其原因主要是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足,“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其实农民认为读书无用,更多时候,并不是认为读书后的“期望收益较小”,而是现在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大家都认为连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2.基础教育的资源、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各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一大批薄弱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差”“两低”。所谓“三差”是指:校舍、设备比较差;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比较差;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比较差。“两低”是指:教育、教学质量比较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

首先,从硬件上来说,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缺口大,渠道不畅。

其次,从软件上看,生源不足。随着我国计生政策的深入贯彻,入学人口高峰期已过。从师资力量来说:①教师分布不合理。村小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②教师素质偏低。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③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老教师陆续退休,新教师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④教师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特别是农村小学中有些学校,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了,但师资力量不能保证,一个教师既是语文老师,又是数学老师,同时还兼职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等课程。

二、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对策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明确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体,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投入量。像抓“义务教育达标”一样,抓好薄弱中小学校的改造、提高工作。我们应当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制订改造、提高薄弱中小学的规划,并且积极付诸实践。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实行城乡统筹,把农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必须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包括校舍、设备、远程教育。所有学校的建筑,都要建成最安全的,也就是让群众最放心、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

二是要下决心解决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教师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待遇问题,一个是素质问题。 待遇问题,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我们现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在这次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当中,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具体做法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待遇,避免农村老师往乡镇跑,乡镇老师往县城跑,县城老师往城市跑,人人都想往外跑的局面,让农村老师能安心教书,安心工作。 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同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对在艰苦、贫困地区乡村长期任教并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县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观念也不断涌现。作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处在信息相对滞后的农村,知识的更新更加缓慢。因此,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十分重要。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减少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的发生。

农村基础教育步履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1.

[2]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篇4

关键词 莆田市 中小学生 生源流失

我国拥有8亿的农业人口,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虽然我国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然而,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已成为是普遍现象,不仅暴露出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也给农村教育带来毁灭性打击,农村学校因此就会失去生存之地,农村的学生家长所承受的教育负担会更重进而导致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失去上学的机会。在农村学校出现的这些问题,其根源于资源没有得到共享。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硬件条件的均衡外,师资的均衡更为重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就成了关键问题。

一、莆田市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学历偏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由于国家对民办教师采取“减、考、退”的政策,大量的民办教师被淘汰,而新的教师短时间内难以充实教师队伍,从而造成正规师资的短缺。而新引入的教师,很多因待遇编制问题,只是将教师当成暂时性的工作,造成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而且农村教师在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方面表现的极为不合理,中小学校的很多教师, 一个人同时要兼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而且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农村教育,但农村的中小学老师尤其是民办教师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劳动收入远远低于其创造的价值。

(二)缺乏资金的支持

财力匮乏、教学设施落后、教师待遇低下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同城不能同待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在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的拨付使用上有很大差别,农村学校老师的工资被拖欠的现象经常发生,农村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降低,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应付、敷衍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生源流失可想而知。

(三)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农村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有个别学校原来有好几百人,而今只有十几个人,甚至有些学校已经没有学生。在莆田市荔城区农村,一些原本承担着本村适龄教育的中小学,由于没有生源,被迫停办,就这两年的时间里,该农村的公办中小学数量从原有的307所下降到251所,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中小学自然消亡率超过50%。

二、莆田市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对先进教育的需求的日益增加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流动步伐和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快,促使农民对先进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成长,想让他们去城里学习和发展,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在更好的学校里接受教育。使自己的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市。

(二)学生随打工父母外出就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农村的家长都去外地打工。于是一些外出打工人员为了挣钱、培养孩子两不误,便纷纷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选择工厂附近的学校就读。这也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因素之一。

(三)学校管理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大多时候由于一个老师负责过多学生人数或其他原因,其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较少,很难在其它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合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导致学生对学校产生抵触的心理。另外,学校对老师的管理较为松懈,有些老师一直沿用之前的教案,没有每年进行更新,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完善莆田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措施

(一)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提供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农村学校之所以没有吸引力,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资源匮乏。为此,政府应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帮助,按照应有的标准建设学校,配备各种设施、设备。

(二)改革现有的教师任用、考评制度,适当引进心理辅导教师

教师职业具有别的职业没有的独特性,因此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十分有必要,首先,强化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从源头上抓教学质量;其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期末组织学生对每个科任老师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准。最后,由于家境、父母等因素的影响,难免有些学生会有心理上的问题,通过聘用心理辅导师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辅导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其他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整治中小学周边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影响,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反之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例如,如果学校周围有很多网吧,很容易导致学生沉溺于网络,整日不学习而是进入网吧。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周边环境的管理,对于不利于的学生成长的网吧、酒吧等应进行撤离。并且定期对学校周边的餐饮店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有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

(四)优化教学内容,切实搞好教学教育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教育的投入,丰富教学内容,开展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使得农村的孩子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使得学校持续、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对农村中小学生流失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6

[2]]陈道明.农村学生流失原因变化的调查分析[J],农业考古,2010.(3):230-232

篇5

“顶岗实习或称双向培训实习的做法是让师范院校的学生实习之前首先按照模拟实习的要求经过一阶段的岗位培训,然后下到农村中小学顶替校教师岗位,承担一个学期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被顶替的中学教师则到高师院校接受业务培训,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1]这是一种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尽管有不少人对此做了理论或实践的探索、研究,但对这种模式的流程研究涉及较少,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归纳为:选拔人才――集中培训――再选拔再培训――到实习岗位接受实践检验。它对培养实用型优秀师范毕业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选拔人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已经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长者和朋友,是基础扎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教育研究者。因此,必须建全选拔人才的规章制度,才能挑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去参加顶岗支教实习,以保证顶岗实习发挥最大效益,实现互利双赢。

(一)规范选拔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意识

国家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发的《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的通知》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选拔过程中,把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拔那些政治思想表现好、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学生,以确保党的教育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2.考取各种相关证书

师范专业的本学生在大学前三年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为了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质量,对有志成为顶岗实习生的师范生要求必须考取各种相关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级等证书等。这是选拔顶岗支教实习人才的必备条件。

3.具有良好的教师基本功

听说读写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选拔顶岗支教实习人才的必要条件。

(二)公示选拔结果

对于第一轮的筛选,首先把入选者名单公布于公务栏,为期一周。在此期间核实各师范专业实习生的相关材料、证书和在校期间的个人品德。如有被举报或投诉作假的即时取消其参加顶岗实习人才培养项目的资格。其次,对入选者做好相关工作安排,及时参加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流程的下一轮培训。最后,在名单公布一周内后,若无异议,就将第一轮选拔结果正式输入电脑存档。

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是选拔人才的一道重要关卡,培训内容主要是系统复习相关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巧,补充新的内容,引进新的教育理论。

(一)专业知识培训

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前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完成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考试。但尚缺乏对学的专业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整体的深入认知,甚至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感到比较模糊,不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重点掌握的。因此,“在通识系统地复习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前提下,再进行新课程基本理念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备知识的讲解。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新课改的基本理论。”[2]

(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所需各种技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因此,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集中培训的重点是:如何撰写教学计划、教案,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班主任等等 [3] 。此外,培训地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可以走出课堂到实习基地或基层中学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从亲身体验中总结乡镇中学教学现状,然后结合实情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技能技巧的完善。这一环节为第二次选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再选拔再培训

第一轮培训结束后从实情和个人素质出发,选拔素质高并掌握一定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学生参加再培训。自然而然,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被淘汰出局。

当然,在第一轮的培训中涌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顶岗实习生所编写的教案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庞杂或简单以及顶岗实习生对将要面临的艰苦落后的生活条件、调皮捣蛋的学生、顶岗后繁重的工作等种种压力而产生的害怕、消极、退缩甚至想退出了顶岗支教实习等种种心理。因此,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第一轮的培训出现的问题来确定,培训的重点除了结合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组织和驾驭课堂技能等教学技能技巧的强化培训外,还要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培训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开设心理辅导班,重点解决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坚定他们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这个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确保所输出的顶岗支教实习生能快速适应地方乡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把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派到实习学校接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把参加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放到实践中去,才能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检验整个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流程模式的效果。

(一)检验专业知识和从教技能

顶岗支教实习学生在为期三个月的顶岗支教实习中,由于他们置换了原岗的老师,让原岗的老师到高师院校接受业务培训,因此,他们与实习学校的教师有着同等的地位和作用,即往往要担任所对应专业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不仅锻炼了实习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应对农村艰苦生活条件的能力。

(二)检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篇6

一是强化学校全程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修订和完善了《*县中小学管理规程》、《*县中小学教育质量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校本教研基地46个,确定校本教研课题138项。认真开展教育质量研讨和高中考复课指导工作。今年高考在优质生源流失百余人的情况下,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基本保持去年水平达215人,三本以上554人,本科上线率53.22%,高出省录生比例(25.84%)27.38个百分点。600分以上考生达22名,处于全市中游水平。

二是认真落实项目带动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省高校后勤集团投资的陕西省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考察、论证工作,初步达成建设意向,目前正在为正式签订协议做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全省教科文卫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规划、“省级中小学试验教学普及县”项目规划和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县中迁建招商引资方面已与湖北三建司达成垫资修建意向,目前正在紧张洽谈之中,县中后勤社会化(融资)公司已经县政府批准成立,正处在紧张筹建之中,8月底将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县中建设国债项目资金200万元和邵逸夫援建资金60万元已争取到位。我县“二期义教”工程项目实施作为全省抽样县接受了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发改委专家组的检查和验收,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一致称赞。

三是严格工作程序,“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实施。制定下发了《*县“两免一补”实施办法》,按照领导包片、干部包乡镇的办法,实行层层包抓,逐级夯实责任,建立了长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查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坚持“四公开一监督”的原则,规范工作程序,基本堵绝了挤占、截留、暗箱操作、平均分配、优亲厚友等违规现象的发生,使10124名贫困生享受“两免”,1264名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

四是扎实实施学校内部“四制”改革试点,着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一是进驻乾佑镇中学认真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调研,在全面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乾中学校内部“四制”改革试点方案,目前正处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和启动实施阶段,预计8月15日前可基本到位;二是组织人力深入全县各乡镇、学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教师编制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了教师结构需求状况,目前处在汇总、整理和制订教职工调配方案阶段,预计8月底前可实施到位;三是组织全县各级各校广泛开展新一轮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各级各校配齐了法制副校长,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普法工作进程,组织人力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师德师风专项检查活动,对极个别学校在师德师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督其进行了整改;四是全面启动“师资水平提高工程”,组织25名初中教师参加“二期义教”离职进修,激励和引导全系统800余名教师参加了在职自学考试和函授等。上半年,分期组织300余名教师到省上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短期培训班,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五是围绕“三大产业”开发,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制定下发了农民进城务工“三学”培训实施方案,以县职专为龙头,组织基层乡镇村组农技校通过设立宣传点、散发宣传材料、培训讲座等方式,培训进城务工农民20000余人,半年实现农民有序转移2.6万人次;二是配合全县旅游产业开发,积极开展*渔鼓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培训工作,举办了一期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百余人参训的培训班,促进了旅游文化的辐射;三是深化职业中专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开放式联合办学模式,上半年县职业中专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检查验收,被确定为远程教育教学点,同时实行职业中专春季招生制度改革,招录初三毕业分流学生166名;与省内外十余所高职学院及中专学校建立了联合办学和就业安置等相关协作项目;四是红岩寺、凤凰、小岭三个乡镇的“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稳步实施,创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工作已进入资料上报和评估自查阶段,下半年将接受省、市检查验收。我县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得到省、市好评,在今年5月份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县中迁建工程因资金严重不足困扰,进展较为迟缓,与预期建设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二是受教师缺员现状和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政策不能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四制”改革试点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各级各校普遍受“普九”较大债务的影响,致使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四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今秋新课程改革在全县铺开显得准备不足;五是少数学校领导班子管理不善,教育质量与人民群众期望有一定差距,社会反响较为强烈。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1、关注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是下大气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切实搞好“两免一补”工作;二是妥善解决好县中迁建过渡期内校舍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确保今秋县中1000名招生计划的完成;三是组织开展为贫困大学生捐资活动,救助和扶持一批优秀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四是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五是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效;六是做好“一费制”各项准备工作,加大中小学乱收费整治力度,确保教育行风不断优化。

2、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推动县中迁建工程。在与湖北三建司积极洽谈的基础上,适时在省内外招商公告,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力争在短期内实现招商引资上的新突破。同时,要加快成立县中建设后勤社会化公司,规范公司运作,完成全年融资500万元的任务。加速县中实验综合楼、公寓楼的建设招投标工作,确保年底前启动建设。

3、加快全员业务培训,稳步启动新课程改革工作。今年暑期分期分批对全县教师开展一次新课程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学科交流,确保今秋在全县初中和小学起始年全面启动新课改。

4、搞好学校内部“四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的原则,把乾佑镇中学“四制”改革试点工作做实做好的基础上,按照调研分析结果,实施教师队伍合理调配,确保全县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农村中小学;问题;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投入及配置不足问题

1.投入不足

现今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已达到GDP的4%,我省也要求在短期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并相应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验收标准,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太多,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仍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在硬件方面投入明显不足,有限的经费仍然以“保吃饭、保运转”为主。

2.数量不足

虽然省市文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全部的中小学都要实行标准化建设,以实现国家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并具体要求实施“班班通”工程,但由于经费有限,各县配置的多媒体设备,也只能应付城区和城郊中小学,而广大农村只能在城镇所在地和相对集中的完小象征性地配置部分设备。

3.质量不高

一边是资金不足,一边是普及的需要,所以很多地方为实现所谓的达标,就只好先上数量,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价格都相对透明,有限经费想配多台设备只能是价低质中或质低。这些设备在使用一两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既会造成投资的重复浪费,又会在实际的使用中降低使用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不用与滥用问题

1.因技能缺乏而不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大,农民也开始大量进城务工,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源急剧下降,而年轻力盛的教师也随之往城区或城郊流动。就算是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农村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由于教师的年龄偏大,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极其有限,更何况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的农村偏远小学呢?这种师资现状造成了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成为摆设,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困难,不少教师虽然家里购置了电脑,学校也有电脑,但因其缺乏钻研精神,对于多媒体教育技术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有的教师仅仅会一点皮毛知识,打字尚且不够熟练,更别提采集、制作、编辑图片和音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了。况且,要备好一节课,需要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图片等资料,还要进行编辑处理,这样就消耗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加上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或在使用时遇到困难也会因无人指导而卡壳,久而久之,大部分教师就放弃了多媒体教学,所以在下乡检查设备使用时,我们会经常看到农村中小学校中为数不多的多媒体设备都是崭新的。

2.因认识的误区而滥用

(1)多媒体就是现代教育

网络上多媒体课件资源较为丰富,部分教师懒于备课,就直接到网络上下载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文科类的教师甚至为了贪图少写那几板的粉笔字而每节必用多媒体;更有教师错误地认为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是现代教育、高效课堂。所以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有限的多媒体教室课程排得很满,经常是这班学生还没下课,那班学生在门外等着要进来,有时甚至到了从第一节课到晚自习几乎不须关闭机器的地步。

(2)出现“机灌”模式

多媒体教学离不开课件的使用,而课件最大的缺点就是呆板,一切都是提前准备好的,缺乏灵活性。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仅制作几张幻灯片,上课时让学生当“观众”,但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整个课堂教学俨然成为了教师机械操作、学生目不转睛盯着银幕“洗耳恭听”的演播室,师生成为了机器的奴隶,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了现在的“机灌”模式。

(3)淡化教学效果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过于频繁地采用声和光的变幻,希望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声音却使学生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是重知识的讲解而是重如何使课件精美。在课堂上展示时,课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表面上看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际上教师未能运用多媒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相反却把教学的重、难点淡化了,学生是“课堂看热闹,课后不知道”。

(4)忽视教师的主导和讲授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不过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它的使用无法代替教师的讲授。然而,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课件的使用,一节课仅是在播放多媒体课件,反而忽视了板书、语言,更不用提与学生互动了,以至于造成了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效率低下的状况。

(三)使用过程管理不善问题

喜欢使用多媒体教室的人很多,而能够真正了解、爱护设备的却只有少数的管理员,教师不遵守管理制度或不配合管理,上完课后不正常关机、不切断电源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教师随意安装计算机软件或删除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毒或崩溃;更有甚者管理不到位,学生会趁教师不再时上网玩游戏,怕被发现就强行关机。这些问题极易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或损坏、系统功能失常,从而影响正常教学。

二、应对策略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部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缩小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多媒体技术装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科学使用与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多媒体技术设备

广大农村中小学要彻底改变多媒体设备质量和数量上不足的现状,需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模较大的农村中小学校,每班应当配备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设备,并应具备上网条件,课堂上可以随时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为真正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常态化使用奠定硬件基础。

(二)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教育的好坏在教师,而多媒体的使用正确与否及使用的效果如何同样也在教师。为此,提高农村广大教师的多媒体使用技术能力,是农村推行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1.立足校本,开展全员技术培训

从教育观念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教师不愿用和不会用的问题。要解决这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举办多媒体教学培训班。这可由本校的微机教师负责,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这方面的知识讲座,在讲课时,授课者一边讲解一边在微机上演示,并通过投影仪投影出来,从而让学习者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各种微机知识及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2.多方举措,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

从思想上与行为上积极引导教师爱用多媒体。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里,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予以一定的权重,积极引导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逐步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与此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合自己班情与学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刚开始时,学校可以鼓励骨干教师,带头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再总结方法,提炼经验,逐渐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教师朝这方面发展。

(三)科学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科学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既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也要使其表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挂图、小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必要的课堂讲解、板书书写、师生互动过程。同时,也要发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这一优势,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适时突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跑,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与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有时间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四)完善规章制度,使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为了使教师能够规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管理好多媒体教室,学校就必须完善已有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强调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师生必须按步骤进行规范操作,不能私自搬动设备和改动系统,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规范化、常态化,从而确保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另外,也要做好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的工作,以使他们能够应对日常的维修与管理工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步入农村中小学课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硬件配置;学校也要提高认识,把针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每个教师真正会用、爱用多媒体设备。同时,学校也要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只有这样,多媒体被科学地运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安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08(03).

篇8

关键词: 山区教育 发展困境 出路

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同一区域内的学生应该享受平等均衡的教育条件。那么,如何推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同一区域内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家长为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变着法子择校,学校为了追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口头上喊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然应试教育。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教育,因为资源的有限性,更容易因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导致应试教育盛行,本文以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遇神农架的房县化龙镇民族小学为例,分析山区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之道。

一、化龙民族小学的现实处境

湖北省房县是鄂西北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内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矿业缺失,工业落后,地方财政主要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化龙民族小学是房县西部化龙镇的一所中心小学,全校182名学生,8教职工,7名教师,1名后勤人员,7个教学班,最年轻的是46岁的校长。

民族小学所在的化龙镇从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两基达标到2010年的10多年基本没进过教师。近几年,陆续县政府招考了一些年轻教师,每年分配到该乡镇的有6至8人,但退休的却有20多人(不包括生病和意外死亡)。所以教师人数仍然在持续减少,新招聘来的教师都分配到了镇中学和一个班一个教师都不足的学校,而作为镇中心小学民族小学一个也没有分配到。

民族小学182人中,有120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半年拨办公经费30000元(生平250元)。这30000元中,学校为教职工交医疗保险集体部分就出了12800元,上面配电脑,学校出了10000元,也就是说,上级拨付的经费中可以用来办学的经费一学期只有7200元。学校62名学前教育学生,每生每学期收费600元,共计37200元,请两位临时代课教师,一个生活老师,每人每月1200元,半年三人一共21600元(未购买任何保险),这部分可用来维持学校运营,是15600元政府拨款加上可用于学校运营的7200元,一共是22800元。这22800元就是一个学校半年的全部运行费用,包括水费电费,办公用品,教师出差学习及不可避免的各种接待。说国家没有为民族学校投入,肯定不符合事实。这些年,国家在民族小学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盖了标准化食堂,建起了水冲式卫生厕所,修建了漂亮的大门,教室里配备了标准化课桌凳及现代化的班班通设施,体育器材,图书都做了适当配置,可这些多媒体一群年纪大的教师压根不会用,在一个老师包一个班教学的状态下,学校根本抽不出人手开放图书室,很多设施不得不成了摆设。

二、山区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1.山区教育投入不足,且投资不合理。由于山区农民的教育意识淡薄,求学在他们看来并不十分重要,加之地理因素(即居住分散,资源不足,求学难)限制了他们的长足发展。同时,地处边远山区农民由于收入偏低,扣除家庭生产和生活必需费用后,可用于支付教育费用的资金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教育消费水平。由于地处深山区,且居住分散,房县化龙镇一般的村小学只办到三年级,不办四、五、六年级,从四年级起就要到其他村或镇上去读书,路途稍远的学生就要住校。虽然说义务教育减免了学费,但生活费、交通费及其他杂费等开支,学生每学期的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按人均投入的,山区因为地广人稀,一个班往往只有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按全国生均投入的经费很难维持学校的正常经营。但是,政府又按城市标准修建食堂和运动场地,往往导致修了标准化食堂后会有因厨师缺乏而闲置的情况。

2.山区教师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低下,年龄老化。“素质低、年龄大、人数少、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差”这可以说是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比较准确的概括。山区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教师年龄老化必然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老化。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育水平低。

3.山区农村“留守学生”增多。随着外出打工农民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儿童越来越多,隔代教育和与父母的分离,对这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性格形成和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成绩低下、性格怪异、自我放纵,不仅给教育带来困难,而且给社会埋下隐患。

三、加快山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1.改善山区农村办学条件,整合山区教育资源。山区农村单纯依靠当地财政很难在较短时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条件的问题,应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结合调整教育布局,相对集中办学,尽快解决办学条件差的问题,优化美化办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认渠道、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建立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要明确对山区农村教育投入的责任,重视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育的投资;加大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覆盖面,力争达到全面覆盖;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支持,农村乡镇要切实把发展中小学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把教育放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对他们的工资、住房、医疗职称、孩子受教育等问题采取一定的倾斜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公开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实用型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逐步替换不合格教师;二是努力提升现有师资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等,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支教,吸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山区学校工作,带动山区学校教育水平提升。

4.创新机制,科学规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实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对于山区教育发展滞后状况,用足用活政策,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科学统筹规划,全力加快山区教育均衡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区通过出台一系列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优惠政策,引导县内外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慈善组织关心支持山区教育,特别在整合教育资源、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可是,办好一所学校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呢?是漂亮的大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以及一批大部分人都不会用的多媒体设施?我想都不是,应该是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团体。要想改善农村教育薄弱现状,首先要解决农村教师的编制问题,人先要够用,再提高素质。其次,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锦华,吴方卫.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2]尤炜.洞见:透视当前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

篇9

在浙江余姚市、绍兴县、桐庐县、淳安县四县市及其下辖的乡镇,记者亲身感受到浙江农村在利用互联网致富、改善社区医疗等方面的种种进步,同时也亲眼看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市场、乡镇电脑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纪实浙江农村信息化,管窥的是中国农村的美好未来。

樱桃大王的下一个梦想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伙子,却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大王,浙江余姚市梁弄镇附近的农村每个周末都会有两三万人来果园进行采摘活动。这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

坐在记者面前的小伙子叫黄文,他看起来不过30岁出头,身上的红色圆领衫洗得已经有些褪色,半长的头发显然没有经过精心打理,说话的时候还显得有些腼腆。但当记者和他聊起他的樱桃园,聊起他的网站的时候,他立刻两眼放光,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你不用记网址,去网上搜‘半山水果基地’,或者‘半山果园’,都能搜到我的网站。”黄文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算是梁弄镇最早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宣传的人。虽然他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自认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

以前,黄文一直做汽车装潢生意。后来,他发现城里人富裕了,非常喜欢来乡下采摘水果,吃农家菜,就决定承包山地建果园。他首先选择的品种是樱桃。

刚开始的时候,黄文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樱桃种好。“那时候,我们附近还很少有人种樱桃,出现问题后,我都要坐车去杭州请教专家,还好几次请专家过来帮我解决问题。后来,干的时间长了,我都成专家了,而且是实战型的专家。”黄文告诉记者,他不光要经常帮助附近的果农解决种植问题,还在QQ群(全国各地的果园老板的群)里面帮助同行。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呢?黄文选择了在互联网上推广。“虽然我不懂互联网,但我有同学懂呀。他们帮我建了网站,我就去和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旅行社联系,把我的网站放到他们的网站链接中,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半山果园了,一些旅行社甚至将我们果园设计成了它们旅游项目的一站。”现在,黄文的果园已经从起初的50亩(约3.3万平方米),扩展到1000多亩(约66.7万平方米),樱桃的品种也从开始的几种,扩展到几乎囊括了樱桃的全部品种,而且开始种植桑果等其他水果。而黄文的年收入,也早已超过了百万元。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张建培告诉记者,7、8月份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有两三万人涌入梁弄镇附近的果园,“公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有时候镇里的矿泉水都卖脱销了”。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百果园的负责人老梁也和黄文一样,属于利用梁弄镇互联网致富的第一批人,他还在自己的果园里盖了两间房,连上网线,镇里将农民科技图书室和远程教育基地设在那里,专门让周围的果农来这里学习栽培技术。

下一步,黄文计划把自己的水果推销到国外市场。前不久,有慕名而来的海外客户让黄文将杨梅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包装后发运到新加坡,后来也有德国客户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黄文从侧面了解到,这些客户将这些水果运到国外后,销售价格可以翻好几番。

梁弄镇信息化建设情况简介

固话入户率达86%,宽带入户率达35%,乡情网入网率达85%,村级彩铃普及率达80%,村务总机、村级网站、党员远教网及农民信箱全部开通。

整合原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中国灯具城网站。通过该网站介绍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现状,把主要灯具生产企业的产品、联系方式、地址等放到网上,方便客商查找,逐步把该网站打造成具有网上交易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网站信息平台和中国电信114号码百事通推介梁弄镇红色旅游。114可实现订餐、订房、查询旅游路线;在网站上放置全部旅游景点图片、联系方式、旅游路线等,方便游客安排路线。

村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在全镇重要道路、路口、企业、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等重点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替代人员的现场巡视,既提高了监控效果,又减少了人力物力,为打造平安梁弄提供保障。

(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张建培)

谁来填补乡镇市场的空白

到底要不要在自己的家电卖场中销售电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陈剑锋。

记者刚进入余姚市泗门镇,就能感受到这里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镇中心的主干道两旁满是各种风味的大小餐馆、桑拿、按摩、歌厅等娱乐休闲场所,以及各种品牌服装店,就连一些不足5米宽的小街道两旁也是如此。此外,记者在镇子里很意外地看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肯德基餐厅。

陈剑峰的家电超市位于万安商厦的一层,他自称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家电卖场。“当地只有几家做DIY生意的小经销商,如果有人想买品牌电脑,一般都要跑到余姚去。而在我这里买家电的有很多是新成家立业的人,他们同时也有购买电脑的需求。所以,我也一直想做品牌电脑生意。”

现在,陈剑峰已经在自己的家电超市中辟出了一小块地方销售品牌电脑。他选择的品牌是海尔,而且机型全部是电脑下乡的机型。

“为什么选择和海尔合作?因为他们主动来找我们了呀!”陈剑峰介绍说,电脑下乡的政策公布后,他越发想引进电脑产品。这时候,海尔的销售人员主动联系他,给他介绍了海尔的产品和服务,他觉得谈得还不错,就决定做海尔电脑了。但是,陈剑峰销售海尔电脑没多长时间,就感觉这个生意有问题了。

“主要是销售毛利太低,根本挣不到钱。”他指着海尔A600台式机举例说,“这台电脑的统一零售价是2980元,我们的进价是2800元,毛利只有180元,还不到售价的6%。我们每台光交税就将近90元(纳税人需要交3%的营业税),电脑运到这里,我们还要负担20元运费。电脑如果要装软件,还得请外面的人来装,每台要给人家50元的辛苦费。你看,这样算下来,哪里还有钱挣。”不过,幸亏陈剑峰本来也就是想捎带卖电脑,并没有想在这个产品上挣大钱。

据悉,以前陈剑峰曾经销售过联想电脑,但后来因为不挣钱,就不卖了。也正因为有过那次销售品牌电脑的经历,他对电脑销售的期望值降低了很多。

现在,陈剑峰每个月大概能销售20台电脑。在一个镇子上能有这样的业绩,应该算不错了。但他还是没敢聘请专门的销售人员。“我们有个卖家电的小伙子懂些电脑知识,就让他顺便负责一下。另外,我们还请一个学校里面的计算机老师帮忙,有时候装些软件,或者有问题的时候找他咨询。”陈剑峰无奈地表示,“现在电脑先这么销售着,听说国家可能会放开对家电下乡产品的限价,如果能销售高价产品,毛利肯定会好很多。”

陈剑峰向记者透露:“越是这些大牌子的家电,给渠道商的毛利越低,价高的产品还稍好些。反而是那些小品牌的产品,虽然销量小些,但销售毛利很高。”他指着一排索伊冰箱告诉记者:“别看这个牌子没有海尔响亮,但它的产品的毛利率能达到30%。”

泗门镇难觅品牌电脑的身影,一方面是由于毛利低,另一方面,租金的居高不下也让很多有意从事电脑销售的人望而却步。

因为泗门镇的经济较发达,店面租金一直很高。陈剑峰的店面一共有400平方米,每年光租金就要40万元。粗算下来,平均每平方米每天就要将近3元。虽然地处乡镇,但这一租金水平已经与很多发达地区的地市不相上下了。

有业内专家认为,电脑下乡市场中厂商的渠道布局与销售业绩基本呈线性关系。不管哪个厂商,只要有销售渠道铺到乡镇市场,那个地区的销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增长,只不过这个增长有个滞后效应。从泗门镇的情况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电脑市场经过长期的竞争,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毛利率水平都已经被压缩到几乎不能再压缩的地步。渠道环节只有五六个点的毛利已经成为常态。在销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渠道商尚可以用高销量、快流转来抵消低毛利率的影响,但在农村市场,五六个点的毛利显然无法让一个渠道商正常地生存,就更别提发展壮大了。如何发展乡镇渠道,用什么方式让乡镇渠道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每个电脑厂商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

• 观点 •

浙江很多地市和乡镇的商业非常发达,但卖电脑的店面并不多。最大的困难在于渠道无利可图,也就缺乏动力。如果一个独立店面每个月只卖一二十台电脑,肯定无法维持。

可以考虑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电脑可以与各地的电信部门合作,进行捆绑销售,利用家电卖场的一个角落来销售电脑,利用原有的家电业务来支持电脑的销售。

目前家电下乡中的电脑限价是3500元,如果从刺激内需的角度出发,国家应该考虑将这个价格适当提高,对浙江这样的发达地区会有明显的作用。

―― 英特尔农村信息发展经理 周力

电脑给孩子带来大乐趣

“假设你原来是只丑小鸭,后来变成了白天鹅,如果让你对新出生的丑小鸭说几句话,你应该怎么说呢?”

“我会说,你别担心,不要自卑,长大了,你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我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你也肯定能像我一样,成为漂亮的白天鹅。”

……

这是浙江淳安实验小学2年级4班的一堂语文课,这一课讲的是《丑小鸭》。因为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孩子们学习的兴致显得格外高,纷纷举手抢先发言。

唐爱娟老师随身带着教学扩音器,穿梭在学生的座位中,不停地指导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现在,你面前的电脑上出现了几幅图片,如果你想对谁说话,就用鼠标点一下这个图片。”

这时,电脑上出现了鸭妈妈、小鸭子、养鸭子的小姑娘、公鸡、小鸟、猎狗、农夫、白天鹅等几幅图片。

“我要和大狗说话。” 小学生王雅琦大声说。虽然记者就坐在她身旁旁听,但这个小姑娘却一点也不胆怯。她小心地移动鼠标,点了一下显示器上的小狗图片。马上,整个显示器上都是这只威风的小狗了。她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兴奋得小脸红扑扑的。

接下来,唐爱娟老师又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把要对小动物说的话综合到一起,最后看哪个小组总结的话最好。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都围着小组长出谋划策。

其实,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场景对于很多很早就有电脑教室的中小学校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那些从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孩子们来讲,这种教学手段对他们简直具有神奇的魔力。

“有了电脑辅助教学,老师上课的方法就多了很多,很容易就把课上得很生动。孩子们被老师讲的内容吸引了,学习兴趣浓了,课文不像以前那么难背了。”对此,唐爱娟深有感触,“孩子们在电脑上看到图片、动画就很兴奋,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就主动参与进来了。”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情况简介

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拥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有6099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2.10%。全省中小学共有82104个多媒体教室,有4810所中小学拥有校园网,占中小学总数的72.64%,其中96.7%的高中、82.7%的初中、64.8%的小学均有校园网。全省共有29个县的所有普通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23个县所有普通中小学拥有校园网。

浙江省中小学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普及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与电脑数量的比(简称生机比)为7.87∶1(全国平均水平约为15∶1),而日本2005年生机比就达到7.6∶1,美国更是达到4.7∶1。

另外,浙江省各个县的差异非常大,比如宁波的海水区生机比为4.27∶1,而浙江西部的个别县生机比仅为16.2∶1,甚至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今年浙江省政府决定,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每年由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率先实施第二轮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其内容包括为全省农村中小学装备9500套多媒体教室、1500间计算机教室,培训9500名教师和技术人员,免费配发和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4500个教案给2000多所农村中小学,120件素质教育光盘,建立省市县学校四位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浙江省教育基础中心副主任王会军)

看小病不必非去大医院

说实话,虽然启程前也知道浙江的农村医疗搞得不错,但当记者走进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称“人民医院”)的时候,还是感觉非常吃惊。

幽静的小院,整洁的四层小楼,楼内楼外格外干净。在这里,你根本闻不到医院特有的味道。医院院长胡明忠告诉记者,这个医院是2004年建成的,担负夏履镇54平方公里内18589位老百姓(5906户)的日常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目前,该院下辖6家卫生服务站,共有40名医护人员,而且医护人员都有大专以上学历。

更让记者惊奇的是,这个地处偏远的小镇医院,居然在医疗信息化方面也一点不落后。

在医院一楼的远程医疗办公室,何伯梁医生熟练地操作电脑,给记者演示了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功能。目前,这套系统已经顺利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医疗培训等功能。

“以前,农民得了病都爱往市里的大医院跑,不仅耽误时间,浪费钱财,往往还由于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反而在大医院得不到重视。现在我们社区医疗的水平逐步提高,完全能完成老百姓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我们这里解决不了的危重病人,我们就通过双向转诊系统,通知市里的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将病人在我们这里的治疗资料一并上传给他们。”何伯梁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这套系统转诊的病人,上级医院不仅会保证对他们的及时治疗并安排住院床位,而且往往比病人自己直接去这些大医院还会得到医生更多的关注。

据悉,该医院双向转诊实施3个多月来,已经成功转诊病人10多例。

另外,该医院的HIS(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建立家庭档案5000多条,个人档案18000多条。电子处方系统也于今年开始启用。

胡明忠手指着窗外医院小楼的另一个入口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医院专门为农民进行例行体检的地方。通过免费的体检服务还顺利地建立起整个夏履镇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有了这些数据做基础,医院就可以对一些慢性病、传染病等病人定期进行随访,降低大病的发生率。”

目前,很多浙江的社区医院及其卫生服务站都要定期去农户家中对一些病人进行随访。为了解决医生现场记录病情后回医院还要录入HIS系统的重复劳动问题,英特尔特别针对社区医疗推出了一款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医务通。

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就见到了这款医务通产品。虽然医生才试用了没几天,但院长邹建华已经对这款产品赞不绝口。“这款产品小巧轻便,液晶屏不仅是触摸屏,还可以多角度翻转,医生外出带着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另外,机器里面还内置了HIS系统,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记录病人信息。”

另外,农村合作医疗在浙江的普遍实现,也为广大农民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在夏履镇,农民每年只要交50元(政府再补贴220元),就可以由政府报销每次看病所花费用的30%。而信息化的应用,更让农民只要拿着一张医疗卡,就可以在医院的缴费窗口缴费时直接扣除报销的金额(即农民只需要交70%的费用),省去了农民多次往返报销的麻烦。下课前,唐爱娟还告诉孩子们她的博客地址,让有条件在家上网的孩子去她的博客上看更多内容,还欢迎孩子们给她留言。据悉,该学校有20%的孩子家里有电脑。

淳安实验小学校长王敏告诉记者,淳安实验小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当时是淳安县内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我们逐步引入了大屏幕背投电视和实物展台。但现在,这些设备已经落伍了,再加上破损、老化,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我们已经有些落后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捐助的51台台式电脑无疑解决了王校长的燃眉之急。

“按照英特尔的要求,我们将这51台海尔电脑全部用于课堂教学,建立了这个专门的电子教室。除了给3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信息学的课程外,我们还要将计算机教学引入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就像今天的语文课。”让王敏开心的是,有了这些电脑,他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很多想法都可以一一实现了。

其实,淳安县虽然地处富裕的浙江省,而且辖区内还有国内外知名的千岛湖旅游风景区,但它却远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富裕。淳安县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方文彬向记者介绍说:“淳安县地广人稀,虽然只有45万人,但面积却有其他地区的地级市那么大。2008年,淳安县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4亿元,根本算不上富裕。”

“但淳安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却非常巨大。2008年,县政府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是投入了237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投资。现在,全县已经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全县的农村小学都拥有了34英寸背投电视、DVD、实物展台、中控装置等信息化设备。”方文彬表示,校园网都通了,但因为电脑数量还严重不足,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就非常有限。“下一步,我们争取为每三位老师配一台电脑。不过现在看来,这个事情还要缓一缓。”方文彬说。

记者手记

浙江将成为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策源地?

虽然记者曾经有过多次在农村市场的采访经历,但像此次集中几天时间对浙江宁波、绍兴附近的乡镇市场的信息化应用进行系统采访还是头一次。虽然这些地区应用的信息技术并不高深,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却是记者始料未及的。

浙江电信的领导送给记者一本由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的《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在浙江电信总经理张新建写的序中,他说到一个共识――浙江将成为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策源地。起初,记者不过以为是方兴东等人在帮浙江电信进行策划包装。但细读下来,却觉得书中的观点颇有几分道理。

硅谷为什么能成为美国IT产业的创新基地?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气候、优秀的人才积淀、发达的资本市场形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创新氛围。而浙江的情况也有些类似。美丽的西湖和千岛湖、众多知名的高等学府、良好的经济环境、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尤其是阿里巴巴的崛起,使浙江在国内互联网界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全国3000多家行业网站中,有近二分之一都落户浙江。网易公司的CEO丁磊、浙江网盛的总裁孙德良也都非常支持张建新的观点。

篇10

一、丹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全市71所中小学校全部建成以光纤为主干的校园网,通过光纤与市教育信息中心连接,构成丹阳市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络均能覆盖主要教学场所。幼儿园也全部以光纤(或ADSL)接入教育城域网。

通过对比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06年试行标准),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网络中心较为简陋

根据标准学校校园网络中心使用面积应大于30平方米;安装温控设备;有良好的防静电、防盗、防雷、防火等装置。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络中心没有静电地板、没有防雷装置。

2.校园网主干交换机不足

现在学校使用的三层交换机大部分还是2004年由教育局统一配发的联想Ispirit3524F-L3准三层交换机,由于使用时间太长,且功能已远达不到目前学校网络的需求,有的坏了也找不到地方修理或者修理费特别高,因此学校需要更新一批三层交换机。

3.校园网中服务器数量少,使用年限长

根据标准,每所学校至少要有3台服务器。而目前学校拥有服务器情况为:

全市71所中小学共有131台服务器,其中有36台是2004年教育局统一配发的浪潮服务器,2009年后增加的服务器只有8台,因此大部分服务器处于超期服役之中。

4.学校网络接入带宽不足

在2002年建设教育城域网时,由于网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类型还不太多,加上互联网上的资源也不丰富,电信光纤用户数量不多,因此,10M的光纤带宽就足够学校使用了。但随着近几年网络应用类型的增加,城域网本身提供网络服务增多,特别是以城域网为基础的校园视频安防技术应用和教育网校的应用,目前学校10M的带宽已影响到学校网络的应用,因此学校端接入带宽的增加已刻不容缓。

5.设备老化,维护成本加大与资金投入不足形成矛盾

丹阳市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早,因此很多设备都是在2008年以前投入的,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许多设备都过了免费保修期,设备的维修、易耗品的增添,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如以投影机的灯泡为例:一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在1500~2000小时,一只灯泡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我们现有的投影机经过几年的使用,都基本接近其使用寿命。因而出现部分学校因为使用成本的问题而尽量少使用投影机的现象。

6.学校信息化队伍建设水平滞后

在教育城域网建设初期,丹阳市曾多次对全市的网络管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国家专业技能的考试。这在当时对学校的网络管理和网站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效果。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管理水平较高的网管人员,但最近几年学校间人员流动,使得部分学校网络管理员、网站管理员流失,导致部分学校的校园网没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和维护。

7.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较为缺乏

丹阳市目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较为落后。高中由于存在每年一度的信息技术省级会考,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得到保障,而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就没有保障了。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特别缺乏,原因有两方面:(1)每年入编的信息技术教师数量少;(2)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入编了,但到了乡镇学校却被安排担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在部分学校,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的教师。

8.信息化管理没有形成网络体系,缺少统一管理平台

近几年,丹阳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逐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日常办公和管理方面中去。但在应用过程中常碰到资源不能真正共享的现象。如,大部分学校都有学生的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少部分学校还有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但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还没有能真正意义上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如人事、财务、学籍、资产管理还是多条线管理。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1.总体思路

完善一个平台:在原教育信息网基础上,逐步构建能够满足全市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应用平台。突出两大重点:提升“校校通”工程实施水平;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网校。推进三类应用:推进教育管理应用、课堂教学应用、学习过程应用。培养四支队伍:具有较强的信息化领导能力的校长队伍;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能够胜任网络管理的网管员队伍。围绕五项服务: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服务;为提高教学绩效服务;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为改善“家庭-学校-社区”沟通服务;为促进社会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服务。

2.具体措施

(1)加大投入

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继续巩固和提高生机比和师机比;(2)启动学前教育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工程;(3)大力推进“班班通”工程。同时,要改善信息化投资结构,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切实转变“重硬件、轻软件”的投资观念,调整软硬件投入比例,加大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的投入。重视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和资源平台的建设,整体提高丹阳市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建议市局每年安排一定的信息化专项经费用于信息中心设备升级和公共应用软件及教学资源的购置(如集中更换三层交换机、集中添置服务器、分批更换电脑、集中采购应用软件等),以不断提高丹阳市信息化实施水平。另外,由于网络设备的专业性强且更新周期快,建议对学校购置信息化设备时拟增加论证、审定环节,以避免盲目购置现象。

(2)突出应用

以应用为导向,科学构建促进学校管理和师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网校应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挖掘学校网站功能,拓展教育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为教师构建动态、开放、互动的网络服务平台。

(3)强化培训

创新培训机制,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4)科学评估

建议市教育局适时增加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校长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中的权重,从机制上激励和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管理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建议实施“以奖代补的信息化投入机制”。

(5)完善保障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牢固树立校长是信息化建设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建立信息化项目经费保障制度,健全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实施、监理和评估制度。

(6)重视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