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0 11:2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

篇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子、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具体来讲,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养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要大力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和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二、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现阶段,农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的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是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进程快慢、成果大小,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成效。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求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观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纵观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二是以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第二种模式。即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当前,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推广力度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质,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我国、本地区自主研究结合起来,进行技术组装集成,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乡村级农业技术队伍;要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力度,下大力气培置农村科技示范户,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根据我国国情,要高度重视土地、水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大力培训乡村农民技术人员,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成果是重要的农业资本。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广大的群众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基础。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根据本人几十年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提出如下思考:

1、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找准着眼点。

当前,发展高效农业,节水、节能农业,无公害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是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也应该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配合政府搞好生产结构调整,整体开发规划,并应把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及其他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双垅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膜下微滴灌技术,新品种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灾害性天气预防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先进技术,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

2、深入农业第一线,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鉴于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接受新事物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用农民群众的语言,采取声、形、图结合的办法,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浅显的道理,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来。

3、帮助乡村建立健全农技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民协会的作用。

面对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农民,光靠少数专家和市、县(区)技术人员的培训,科技成果很难进村入户。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技术网络,采取层层培训的办法,加快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

基层农民协会、专业协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他们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的示范最具有说服力、带动力,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因此,要帮助乡、村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协会及专业协会,并把他们作为基层培训的重点对象。

4、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

针对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科技素质不高,我市区域性经济差异大,种植作物种类、方式多样的现状,培训的形式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可采用农忙时一事一训,农闲时系统培训;室内课堂式讲授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召开现场会议与组织学习参观相结合;文字讲述与播放光碟相结合……达到群众听得懂,看得见,能掌握,用得上,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目的。

篇2

1农业科技产业化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产业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具备的流通生产功能决定的。因此,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实施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从产业化延伸的链条来着,农业科技园区是构成链条的重要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离不开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产业化经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

1.1农业高科技产业化融资困难

农业科研单位创收收入下降。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资源如研究开发人力和经费投入等仍然是以计划为主的行政性调控,农业科技活动的市场调控机制较为薄弱,从而严重影响了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农业科研单位的开发创收收入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这表明:一方面,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开发创收收入的潜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农业科研单位难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1)国家财政拨款近期内难以大幅度增长。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决定了近期内农业财政拨款难以大幅度增长。我国农业财政投资具有占农业总投资的比重小、使用方向明确等特点,为数不多的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教育、培训等支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2)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更加慎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基本原则,其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的立身之本。而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使银行贷款收益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加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又多为创建中甚至是构想中的企业,难以为银行贷款提供抵押品,从而使银行对农业高新技术风险企业贷款时非常谨慎。

1.2风险投资能引导产业发展

风险资本投资于任何产业领域的风险企业都会对相应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资本的趋利性和风险投资的运作偏好将把风险资本投向具有高额投资利润的企业。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高成长、高技术附加值的企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逐利的风险资本总会投向这些企业和行业,从而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成为风险投资重要的项目来源之一。农业科技园发展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发展对象、条件、服务内容和管理队伍上实行专业化,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点。在这样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园区对企业的条件有很多是与风险投资的投资考核条件相似的,这表明企业在质量上和发展潜力上更高一层,一旦实现风险投资与农业科技园的结合,就意味着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具有更为优先的选择性,相对的风险和成本都减少,而农业科技园及企业也获得了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1.3风险投资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有重要作用

篇3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战略;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003-02

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满足的条件

(1)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

(2)从事重点领域范围内的一种或多种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其重点领域是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村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技术、其他农业新工艺和新技术。

(3)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且管理规范、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信誉良好,资信评价等级A以上,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

(4)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精神。

(5)企业具有自主研发机构,或者具有相对固定的技术支撑单位。

(6)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从事研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以上。

(7)企业生产规模在年销售300万元以上,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装备,有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

(8)企业每年用于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本企业当年总销售额的2%以上。

(9)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新办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总投入50%以上。

(10)企业的各项环保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企业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已基本具备,涌现出了一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能够自觉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有意识地培育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机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既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竞争实力,又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因此,舍去对企业经营机制的研究,任何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机制具有企业经营上的高风险性、人力资本的决定性、经营策略的阶段性、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以及与农业、农户的密切相关性等特点。以此为基点,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农业高新技术运作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经营机制的理论透视,抽象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运作方式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性,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依据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种子期、初创期、扩展期和成熟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经营机制的机理和经营机制的构建两个视角,分别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机制、技术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第三,由于风险防范问题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行和持续经营。

3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研究

3.1成本控制管理

即节约成本,直接增加经济效益,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建立在科学的成本分析基础上的。结合企业实际找出成本控制的内容,比如产品成本、资金成本、人力成本、营销成本等;根据成本内容掌握可控的成本,分析各成本构成要素,着重对各成本进行分析,如直接生产费用(原料、辅料、直接劳动成本)分析,制造管理费用分析,劳动力成本分析,确定成本费用可压缩空间,找出控制关键环节点,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诸如通过降低差旅费用、招待费用标准降低管理费用支出,通过裁减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人力成本,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来降低营销成本等。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的途径。

3.2资金效率管理

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减少现金流出,增加可控现金,在采购环节尽可能实现间接融资即赊购的方式,注重采取多种融资渠道,企业须大力加强组织收入的工作力度,在尽力扩大销售的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应收账款实行动态跟踪,加大催收力度,合理谨慎估计坏账额度,加强存货管理,科学、 经济、合理采购,促进现金周转速率,通过这一系列管理措施,力求保持现金流量稳定,平衡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关系,来保证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支付能力,此举既是企业应付危机的良策,同时也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一剂良药。

3.3 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引入风险投资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

风险投资可以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很难通过债务性融资的方式实现融资,缺乏发展资金问题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重要制约因素。风险投资主体看中的是企业的成长潜力,而不是企业现有形资产情况。风险投资的进入,可以解决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风险投资可以分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运营风险,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的趋利性特点激励着它去发掘有赢利前景的项目,并对优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宣传推广,将更多的投资者吸引到对该企业的投资中,形成多个风险投资主体共同对一个风险企业进行投资的局面。可以分散风险企业创办者的投资风险,还可以降低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经营管理风险,由此实现投资者收益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可以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投资主体可以为风险企业提供人才、市场、企业战略制订等管理支持。风险投资主体一般拥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经 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在对风险企业投资后,风险投资主体将会为其提供包括人才招聘、财务咨询、市场推广、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等一系列增值服务,有利于农业高 新技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促进风险企业快速发展。

3.4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专项审计业务风险评估

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业务显得较为简单,但注册会计师不应因此而忽略了风险评估。申报企业管理层可能存在为获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以降低税负的主观动机,对这一可能导致管理层舞弊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充分关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存在舞弊风险,所以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申报企业的行业特征、产品(服务)的技术变化等情况,判断申报的研究项目或产品(服务)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相符;了解、识别关联方以分析是否可能产生研究开发项目在不同的单位开发,而开发费用集中在某一单位支出等各种异常情况;了解研究开发人员的组成,以分析研究开发费用中有关工资与委托开发费用的分类是否正确;了解投资活动,以分析有关测试仪器与设备、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否应当列入研究开发费用明细表,恰当评估申报明细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3.5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内部控制

当前有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研发费用与其他费用“混合账”的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将研究开发费用从企业全部的成本费用中分离出来,如何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从全部收入中区分出来,如何避免高估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的一个特点。在流程层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从立项和预算管理、人员管理、设备及材料管理、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管理、结项管理等流程分析中识别研究开发费用的关键控制点;从接受客户订单、将订单输入系统、核准信用状况及赊销条款、检查订单并准备发货、编制发运凭证或提货单)、递交发运凭证(或提货单)至客户、开具销售发票、复核销售发票的准确性并递交至客户、生成销售明细账、汇总销售明细账并过入至总账、维护客户档案等流程分析中识别高新 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关键控制点。

参考文献

[1] 张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现代农业,2007,(1).

[2] 李健,史俊通.我国农业投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9).

[3] 李建民,吴文庆.国外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与风险投资[J].世界农业,2001,(1).

[4] 隋玉明,王雪玲.我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 隋玉明.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6).

[6] 隋玉明,王雪玲.我国金融系统会计业务流程在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篇4

关键词:北京地区 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现状 发展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的品牌,增强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公司的认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为了把握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现状,鼓励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本文以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为样本,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现状做些分析。

一、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基本状况

1.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行业分布与性质结构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至2015年3月底,北京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404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76家,获得2014-201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1641家,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共244家,其中主板公司132家,中小板公司42家,创业板上市的公司70家。

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行业分布看,分布在生物医学、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电子信息等不同的领域。其中生物医学占23%、电子信息占21%、先进制造占16%、现代农业占15%、新材料占10%、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0%、环境与资源占5%。从以上分布数据可以看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先进制造和现代农业这四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多,而环境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少。

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性质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占86.3%,民营企业仅占14. 7%。一些有高新技术能力的民营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上市。

2.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发展概况

从北京地区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随机抽取不同领域的公司,根据其上市后的年度财务报表,对资产总额、每股净资产、主营业务利润、每股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上市后净资产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保持均匀的上升速度,实现稳步发展。部分企业的股东通过合法转让股权,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有利于对企业的治理,说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分析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发展状况,本文以2014年相关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将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总体上优于全国(见表1)。

表1 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比较

2014年 总股本(万股) 流通股(万股)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北京平均 142156.69 115541.04 0.23 3.19 7.39

全国平均 190877.25 132549.08 0.14 2.45 6.63

数据出处:巨潮资讯中心数据库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北京地区平均总股本较小,只有全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平均总股本的74.47%,流通股的平均值也低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水平,说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总体规模和数量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平均水平,但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看,北京地区的平均值都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平均值。从整体比较看,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较为稳定。

二、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北京地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北京地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少。很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都有很多的高新技术,但由于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上市。

第二,已上市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从目前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环境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高科技领域分布的企业数量较少,说明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中的能力略显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长扩张能力相对较弱。

第三,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产值持续着下滑态势。据北京统计局官网的数据,2015年1-9月,北京地区先进制造技术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9%,而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总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1%。

2.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成因

第一,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扶持的政策不尽完善。目前北京地区对上市企业的资金扶持各区县有较大差别。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对上市企业的扶持为140万元,其它区县为100万元。这些资金对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对大型国有企业资金扶持的标准,集中更多的资金扶持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第二,政府缺少对上市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战略规划。从上市企业看,政府只是推动了大型的国营企业,把现有的优秀企业包装上市。对利用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香港创业板和海外高科技板块几个市场来推动中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工作尚不够完善。

3.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对策建议

基于存在的以上问题,在推动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上市进程方面,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革机制、完善服务体制,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给予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奖励或税费减免,提升其发展速度。二是使企业的财富增值,因为企业及股东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这样使企业的财富增值,企业有能力研发更新的高新技术,发挥高新技术带动企业高收益、高成长与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提高对上市资源的利用和战略规划,认真研究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顺应形势的政策,保护现有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能力但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北京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威铭.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浅析[J].城市经济,2013(28)

[2]张正华,王宇.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现状与企业发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财报,2005(3)

篇5

指导思想:以科教兴区主战略推动三项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国际化工城建设;开展科技兴农,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能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新一轮“三年翻番”。

一、聚焦三大工作

(一)聚焦科技园区,加快产业集群

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只有产业集群才能进一步吸引集聚更多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

1、聚焦化工孵化器。共建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创新创业园,坚持研发创新、孵化加速、高端服务、辐射带动功能定位,加速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1)加快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创业园,按照国家火炬计划创新创业园要求,年内完成筹建工作并正式运行,走“高端、专业、集群、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2)加快引进研发团队与科技企业,年内引进4家以上著名化工研发机构,10家以上化工科技企业,入驻科技企业年专利申请总量不少于10件,形成化工产业集群雏形。

(3)完成公共实验室建设并对外开放。

2、聚焦张堰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放大政策效应,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形成产业优势。

(1)发挥功能性面料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形成深加工产业集群雏形。

(2)积极做好基地内企业的科技服务工作,帮助基地内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3项。

(3)开展好基地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年内扶持基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家。

3、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坚持科技兴农,建设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加快农业科技孵化区建设,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收入,努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

(1)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的申报步伐。

(2)强化农业科技孵化区建设,引进国家和市级农副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2个,区级农副业科技创新项目不少于6项;引进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等研发团队,形成农业产业集群雏形。

(3)建成农业科普馆分馆。成立建设小组,以保证各项任务完成。

(二)聚焦企业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以国家创新资金项目、高转化项目认定等科技项目申报为抓手,推动企业的创新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小巨人”工程,市、区联动,提升对经济的支撑力。

(1)进一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年内选择2-3家成熟的企业开展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试点。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围绕国际化工城建设目标,发展支柱产业,重点在精细化工和汽车产业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10.5%,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突破20项。

(3)积极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在上一年总产值超过5000万元、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内挖掘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争取有1-2家企业列入市科技小巨人计划项目。

(4)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市重点新产品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市火炬计划项目10项。

(三)聚焦知识产权,增强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是一个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知识产权开发利用的竞争,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和专利技术成为关键。因此重视专利、品牌、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增强区域的创新能力。重点抓化工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专利试点示范企业,重视现代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特别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提高我区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

(1)加强专利、品牌、商标工作,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年内完成专利申请量突破1050件,发明专利突破160件。新增国家级品牌1个、市级品牌3个,新增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5个。

(2)加强化工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专利工作。年内园区的化工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0件,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有所提升。

(3)启动青少年知识产权工作。组织枫泾中学申报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带动全区青少年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4)聚焦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在年形成战略框架草案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力争年内制定完成,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供路线指引和智力支撑。

二、改善三大环境

(一)政策环境

进一步落实市政府颁布的科技创新36条配套政策,最大程度的发挥政策引逼、杠杆作用,激活科技企业创新内在活力。通过扶持政策落地,逐步完善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

(二)创业创新环境

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是创新资源集聚的基础性工作,要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硬件条件,也要创设便捷、高效的创业优质服务,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使成为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热土。

(1)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运转,探索符合特色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2)完善科普服务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素质实施纲要》。按照《纲要》要求,组织六大主题活动;

*认真举办“科技节”,以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积极开展农村科普活动中心工作。年内新增5家(总数达到25家),争取每家活动中心月月有主题科普活动,成为各条线下乡宣传、咨询服务的阵地。

*发挥好农民土专家的作用,年内组织大型科技下乡、技术示范活动4次以上;组织特色农业适用技术培训8期以上,培训农民人数达到500人以上;加强各镇农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举办培训10000人次以上;科技帮困达到170户以上,技术指导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

(三)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要完善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人才等支撑体系,重视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下大力气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1、完善区域人才支撑体系。建成并开放《数控实训中心》;全面推进十、百、千领军人才工程。

2、加强科技中介组织的服务能力

(1)推动高转化中心和知识产权分中心的良性运作,逐步拓展、提升服务中心功能,使之架构起科技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2)引进科技评估、项目管理、技术产权交易等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平台。

三、创新三大发展

1、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化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有效的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优势,创造区域的创新热点。加快以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2、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能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步伐,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领军人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资源拉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战略转变。

篇6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高于GDP增长速度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和,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和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03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02—2003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万元,年均投入万元,较“九五”末增长;2002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02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较“九五”末上升%。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03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公里,长话业务电路路,较“九五”末增长和;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户,移动电话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和%。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若干个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创新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化信息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长极。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地位。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为核心,加速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在内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农业新产品覆盖面积达该种作物面积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60%;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我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区。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达到人,企业科研机构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财政对科技三项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1%,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发展重点上,要把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扦光缆、光通信设备及光通信器件、通信终端、电子元器件、各类应用软件等产品,形成光通信产业链;适应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消费类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汽车电子产品、GPS应用产品、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的开发生产;抓住国外电子信息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器、数字电视机及机顶盒、存储器、笔记本电脑、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品。

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重点发展包括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重点的生物药品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主的医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较强优势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产业化及新型制剂和诊断试剂;以动植物良种培育、经济作物脱毒组培和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兽药为主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以系列氨基酸产品、维生素产品、酶制剂、乳酸为重点的工业生物技术及产品。

3、新材料技术及产业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型功能材料、改性工程塑料、新型包装材料等产品。

4、光机电一体化

重点发展精密成型技术及产品,快速原型技术及产品,虚拟制造技术及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可编程控制系统(PLC)、以工业PC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PCC)等制造过程主控系统;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及优化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专用装置;高性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高性能发动机、新型车桥、转向器、气门、缸套、曲轴、电池等汽车关键零部件。

在发展布局上,突出市区为龙头,积极推进沿长江、沿铁路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产业结构上,重点发展以团风、黄州区为龙头,以软件及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发展以红安、麻城为龙头、以数字制造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以浠水、罗田为龙头的,以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为主体饿新材料产业;发展以武穴、蕲春为龙头的,以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中药材深加工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黄梅、英山为龙头的,以节能环保为主体的环保产业和农业高科技产业等六大产业格局。

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一)提高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的认识

应充分认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强化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建立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责任制,细化各级党委、政府抓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领导责任,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强其领导作用。成立由科技、计委、财税等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保证我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快改革进程,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国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饿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把支持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的导向功能,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所作为,为民营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参股投资科技企业,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拓宽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对于非政府投资和非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和不需要平衡生产建设条件外,有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完善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除法律法规禁止的领域外,所有投资领域均向社会开放,推动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资金投入上要予以倾斜。应加大对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可建立高新技术风险基金,不断完善投资机制。与此同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应不断强化自主投入意识,积极落是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等有关规定,企业投入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使用。

(四)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要适应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机制,创造更为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采取感情流人、事业流人的方式,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在事业上努力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激发其扎根创业的积极性。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要求,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各类人才进行各种培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培育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切实改善企业家的创业和经营环境,尊重企业家的劳动,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一是健全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各类产权有序流动;鼓励和促进企业利用土地转让或融资筹措发展资金;积极探索劳动、资产、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机制。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企业上市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获得了更充裕的资金,而且其管理机制和运营机制都已实现质的转变,为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体制平台。要继续抓住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完善的机遇,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上市、利用壳资源和吸引其他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大财团进行合作、合资;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嫁接、重组等方式,引进国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做好科技推介工作,引导企业和投资者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合作与农业现代化”为主题,按照“拓展思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效果”的要求,充分发挥农高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及项目展示交易、推广示范和洽谈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积极展示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加快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为目标,积极创新参展形式,突出技术交流与合作、农业招商引资、特色农业和实际展示效果,争创展示水平第一、质量第一、效果第一。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我区筹展参展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展团,展团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展团的筹展参展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和落实筹展参展工作。

三、参展方式、内容和组团责任

(一)参展方式

展团设立在国际展馆(C馆),由3个标准展位组成(每个标准展位3300元),以实物展示和展板宣传为主。主要宣传我区都市农业建设新亮点;展示、交易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洽谈,参加农业实用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和论坛等活动。

(二)组团责任

展团由区农林局牵头,主要负责文字资料、图片、展品收集;后稷奖申报;组织与客商进行农业重点项目洽谈、签约等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及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负责组织本辖区企业、院所、农业科技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示范户、农民专家等到会交流、参观学习以及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等工作。

(三)展品分配

本次展团展示的实物主要为果品、蔬菜、花卉及畜产品等,展品主要由各街办提供:新合街办提供恒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净菜20箱(每箱20公斤)、观赏菜8类、东方乳品厂生产的系列乳品各5箱;狄寨街办提供灞苑牌葡萄50箱;新筑街办提供花卉、盆景30盆。以上展品务必于中午12时前送至区筹展办公室。

(四)集中签约

区农林局和白鹿原管委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筛选和包装招商项目,组织集中签约招商项目单位参加市集中签约专场,借助农高会集中签约平台,积极宣传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招商成果。

四、几点要求

(一)大力开展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区都市农业的影响力

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尤其是白鹿原管委会要根据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定位和目标,从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农高会的宣传平台进行高密度的集中宣传。要大力宣传我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成果,努力提高我区都市农业及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使广大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农高会对项目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

(二)精心组织,切实鼓励和引导各类涉农企业做好项目参展、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和产品交易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要积极组织辖区内涉农企业和各专业合作组织等相关单位参加本届农高会,展示我区农业品牌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成果。白鹿原管委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为目标,精心筛选和包装招商项目参加市集中签约专场,并积极开展参展、引进新技术、扩大招商、促进合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发展水平。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筹展参展工作顺利进行

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尽快成立参会工作机构,尽快落实任务和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方案并加强与区筹展办公室联系,确保各项筹展参展工作顺利进行。

篇8

一、参与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方略:

根据“十一五”规划及“科教兴区”规划纲要要求,参与**市产业化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重点确定并攻克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导向,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技术,使我区输配电、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游艇产业、物流装备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科技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实施并转化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

行动目标:

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到**年,达到65%以上。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0项,到目标年累计实现产值10亿元,优化区域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研投入,壮大实力,拓展市场。创国家级、**市名牌和著名商标30项;专利申请达到3000件以上。规模企业每万元产值消耗能源折标煤为0.15吨,比“十五”末下降27.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主要措施:

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利于推进**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

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注重科技进步贡献比重大,对经济支撑力度大的项目的实施。

3、在科技项目层次上廓清来源、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

二、依托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基地,建设一批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方略:

根据我区的产业坐落格局,在各大开发区、制造业基地、产业园注重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程度的提升,抓紧引进和建设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等,特别是以**化工区**分区、**综合工业区(**园区)、闵行出口加工区内大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真正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心、产品和技术发展的决策咨询中心、产学研联合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和人才凝聚中心。依托海湾大学园区等知识创新区建设,推动“三区联动”合作体系建立,积极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

行动目标:

十一五”期间,通过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我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区级技术中心达到20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规模企业科技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主要措施:

1.要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机制,企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2.衡量和建立主营能力强、效益好的企业档案库,将其纳入创建技术研究中心的培育序列。进而确保新产品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30%以上,资产负债率60%以下。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保证逐年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及中心建设经费。

3.鼓励企业建立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能够承担企业研究开发和新产品试制任务,企业研发中心人数一般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不能低于企业研发中心总人数的5%。

4.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具备研发、中试、工程化研究所需的仪器、场地、设备、检测等科研设施,有为企业更新换代、引进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条件。

三、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活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扶持若干科技“小巨人”。

方略:

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

六、七”产业布局特征,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数字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挖掘、培育扶持科技型、实业型、有效益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壮大发展这支重要的经济和科技力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营销机制,促进科技企业在我区形成星罗棋布的覆盖,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行动目标:

到**年,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实现销售额200亿。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以上,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

主要措施:

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

四、

六、七”产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年以数家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

3、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将区内重点科技企业纳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10家以上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性规模企业。

四、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推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基地的建设。

方略:

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的建立发展,有利于其成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更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应沿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路线图,着力为之,上下联动,合力打造核心科技竞争力,为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行动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年争取基地高转项目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在基地内培育出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骨干企业。放大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的抚育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快启动实施“**市现代农业服务区”工程,使之成为集现代农业技术的科研开发、技术测试、成果孵化、产业聚集、配套服务多元一体的载体。

主要措施:

1.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市区联动,政策倾斜,创造和基地发展相配套的各种优越条件。吸引符合优质科技项目向基地集聚,顺利实施产业化。

2.利用各类高新产业向市郊转移的时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集聚一批重点成果注入产业化基地,促进产业集聚、资金集聚、知识集聚、人才集聚,突出特色,建设产业链。

3.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估机制,跟踪产业导向,注重项目成熟度、市场前景以及与优势产业相衔接的程度,追求产出的效益最大化。

篇9

关键词:现代科技;农村经济;发展

1 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

1.1 经营规模小 耕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配置比例失衡。

1.2 资金比较短缺 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过大,城乡的不平衡发展,使我国农业落后,农民不富裕。

1.3 剩余劳动力过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 由于小城镇建设滞后,城镇化速度慢。致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受阻,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滞留于农村、农业。

1.4 农村就业与创业具有一致性 农业本身工作环境条件差、经济效益低,人们本来就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就业时反而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后代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1.5 分工协作和组织化程度偏低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经营被普遍认为是发展市场农业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难以有效地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一体化组织,农民走向市场面临着许多困难。

1.6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一部分乡村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广播电视,尤其是偏远地区,项目安排少、资金投入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弱。尽管“十五”以来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1.7 农民增收的渠道太小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对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没有大的举措,群众缺乏市场意识,把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视为唯一的增收渠道。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对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不够得力,群众参与二、三产业的机会很少,就业渠道狭窄,工资性收入仍然很低。

2 现代化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科技力量不足 科技力量不足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科技服务滞后,这也是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农民缺乏及时有效的科技指导,直接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农村生产效益的提高;二是农业科研成果远离农民,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农业运行与服务机制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相当一部分农业项目转化存在着有计划无资金的情况,使成果转化工作较为被动。

2.3 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化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较差,阻碍了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减缓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同时,还普遍存在基层农技成果转化体系薄弱,转化人员非专化的问题。此外,地方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较差,出现专业农技人员外流的现象。

3 应用现代化科技全面改造传统农业

科技进步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共享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全面改善传统农业在时空条件上的弱势;二是现代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将空前拓展农业的劳动对象和生产领域。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创新时,需要注以下几点:

3.1 运用高新技术的利益来激励农民对科技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是否采用高新技术,取决于使用高新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否太于支付的费用。如果大于,他便具有采用高新技术的动力,反之,则缺乏动力。由于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型化,生产具有很强的自给、半自给性,加之无论是自主研究还足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所花的费用都较高,大多数农户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通常是不足的。因此在有效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上,推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单个家庭使用高新技术的动力不足问题。

3.2 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的市场转让机制 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商品化、产业化,最终归缩在市场。由于高新技术的技术属性不同,其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也存在高低差别。对于那些市场效能和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应通过明晰产权、对科研单位实行企业化改革和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办法,促其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研发、转让和推广。

3.3 建立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补贴扶持体系 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化水平低,农户及企业承载技术风险的能力弱,要求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及扩散给予有力的支持。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太多数国家政府都承担着对农业科研包括高新技术研究的财政支持责任,并成为农业科研的主要投资者。在我国,由于高新技术市场转让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有一个过程,政府应当更多地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3.4 抓好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农业科技园区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的载体,是与市场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与带动作用。因此,园区建设既是我市现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载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政府应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对园区急需人才的引进培养,吸收鼓励省外尤其是我市科研优秀人才不向外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提高同区的整体科技水平。

[1]邓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J].集团经济研究,2007(20).

严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

白生选.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

篇10

关键词:产业结构;路径选择;河南

作者简介:刘永焕(1980-),女,河南漯河人,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01-03

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对于河南而言,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关系到河南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明确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河南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入工业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至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2010年河南省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2%、57.7%和28.1%,河南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

二、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河南省产业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因此,河南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一)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巩固和提升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增强河南省的经济实力。从地形和气候条件看,河南具有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的条件。但河南农产品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应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按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有重点的扶植和加速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及其产业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时代的发展,一靠资源,二靠市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一靠高新技术及产业,二靠人才。我们一定要抓住高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当某个产业采用新技术时,必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它们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各要素提升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在具有比较优势和涉及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工程三个领域,但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偏重于新材料领域,而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以及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产品数量少、系列性差,整体上还缺乏能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群体。因此,要把推动若干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作为郑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要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施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三)加强政策引导,结合资源优势,用新的思路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第三产业将随着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最后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因此,河南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用新的思路突出重点,以增加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三、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促进新兴产业产生和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新领域,形成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生产部门。此外,一些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分离出某些生产阶段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在创立新的产业和部门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进行改造,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生产部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不平衡的,这就会使各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很大。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增长速度,而那些技术已经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传统企业部门,其生产效率的提高比较缓慢,其发展也就处于稳定状态,有的甚至出现衰落的情形。这种产业发展上的不平衡,就使得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各个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和地位的升降,有的比重迅速提高,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巨大产业,有的比重急剧下降,甚至在很多方面为其他产业所代替。技术进步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还应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今后,还应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可以获得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能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的作用

市场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必须一方面依靠市场来实现。市场是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基本力量。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与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需求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比例和组成关系,它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的人们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相应的要求社会生产结构与之相适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是通过市场需要表现出来的。当然,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资源配置的作用,又要由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创造宽松的引资环境,发展、完善中介服务结构,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通过积极培养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河南省目前出口商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低的状况,应加强改善投资环境,做好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实施工作,充分利用河南省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建立高新产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努力将其培养成为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优化产品出口结构的同时,促进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随着我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郑州服务业面临发达国家、港澳台以及沿海地区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势,为此,需继续开放和扩大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

(四)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应局限于自身条件,还应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商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形成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性城市体系。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实现节能减排,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要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其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第三,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要实行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举。

总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河南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增强河南与其他区域的协调化程度,就应该从多方面明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通过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范方志、杨超.企业、政府与产业结构升级[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