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范文
时间:2023-03-28 18: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职学校的学生来源多样化,有的来自中职,英语基础较差,有的来自普高,英语基础比中职学生稍好。从整体上看,高职学生高考英语分数相差明显,高分学生比例低,大部分学生英语词汇量掌握无法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高职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师数量少,教室容量小,学生对上课方式、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不满意。许多学生沿用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也停留在中学阶段,即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学习英语不是真正为了获取知识,角色转化失败,造成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的模式。另一方面,高职学校教师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较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教学的高水平与学生的弱基础形成矛盾。大学英语学习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有一定要求。高职学生入学前的英语水平达不到大学英语教学所要求的水平,许多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造成教师的教学倦怠,教师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偏重科研,忽视教学。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的理论基础
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之一是情感因素[5],即外语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和个性特征。由于长期以来对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没有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效果,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国外学者对学习动机的分类主要有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motivation)和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内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国内学者文秋芳把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动机(surfacemotive)和深层动机(deepmotive)。其中,表层动机包括为了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表层物质刺激的动机,深层动机是指因为兴趣、为了增加知识等深层物质刺激的动机[9]。学习动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在驱使力量,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行为表现,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需要、目标、自信心、情绪情感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结构。
三、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学习动力系统的每一个方面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心等问题,也就是学习动力系统紊乱的问题。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现状,分析其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造成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呈现中等强度,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得好的总评成绩和未来就业做准备,而不是真正出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热爱、对增加知识的渴望,也就是说表层动机强与深层动机。表层动机激发的学习动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不能长期保持对英语的刻苦学习。表层动机不能使学习活动规律化和长期化,学生一旦达到短期的目标,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后不再不会继续准备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放弃英语的继续学习,学习不连贯,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者强度弱,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严重。比较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比本科生严重,总体倦怠水平高于本科生,在学习情绪低落方面尤为突出。甚至有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与自身专业和未来工作联系不大,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通过期末考试、拿学分和毕业证等。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知造成他们不能树立英语学习的长远目标,不愿在英语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更关注于专业课的学习。
2.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企业培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性工作的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下,高职院校在实验场地和实验室建设、购买实验设备、实验课的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投入大量财力,相对忽视了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英语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里,专业基础课和实操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手段。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客观上增加了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英语基本技能的割裂度。高职学生的就业目标定位是企业,工作内容为技术型工作。国家重视技术型人才培养,并不是培养缺乏理论知识的技术型人才,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缺乏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不能全面和精细。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要理论传授和技能提高两方面共同进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于英语技能型人才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才是真正的英语技能型人才,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技术型工作中对英语的应用有限。出于对未来理论研究、升学需要等方面考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英语技能的需要较高,而这一点也无法体现在技术应用型为主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身上。
3.高职教育的相对封闭性本科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有许多选择,如就业、考研、出国留学等。在就业过程中,许多企业,尤其是外企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在考研方面,英语也是必考科目之一,出国留学对英语的要求更高。英语在本科教育后的应用和需求很大。而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体系下,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出路是到企业就业,企业需要的是掌握某项具体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对英语的要求比起本科生来要低。国家对专科学历学生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严格要求,要求专科学历学生在报考研究生前要先取得本科学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考、专升本等方式进行本科教育学习,取得本科学历。现在,一些高职院校也开始与本科院校合作进行“3+2”学生培养,即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三年,达到毕业要求后可直接升入合作的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两年,取得本科学历。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也积极发展国际教育,与国外相关院校合作,学生在国内毕业后可以进入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然而,中外合作办学往往要求学生支付高额的学费,基本只面向少数有经济条件的学生。尽管高职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深造设置了许多途径,但是当前条件下,利用以上提到的这些途径进行继续教育的高职学生所占比例很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选择就业,高职教育有一定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得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对英语的需要较少,大学英语在升学、就业、出国留学方面的应用不明显。
4.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高职大学英语仅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来学习,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不能满足未来就业需求,应用性不强,教学和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缺乏紧密的联系,在整个课程体系里被边缘化。语言技能不应按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进行划分,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听说方面,不应按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来设置要达到的高度。高职大学英语的社会话评价标准较低,主要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比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技能的要求要低得多,而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要求主要看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评价体系和应用要求脱节。高职院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自愿参加考试,学校对考试成绩一般不作要求,在学生评优评先和毕业等方面不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成绩,客观上不能激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学习 焦虑 表现 原因 建议
一、引言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英语学习是一种容易对自尊或自信心构成威胁的活动,因此焦虑是语言学习者特有的现象。Horwitz将语言焦虑定义为: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产生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及行为,并将其分作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害怕焦虑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外语课焦虑量表》。刘学惠认为语言焦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焦虑,它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恐惧与忧虑,它与外语学习任务直接联系,是一种特定的情景焦虑,是一种影响语言学习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郝玫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生焦虑与其成就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表明学生英语成绩总体上受焦虑水平、焦虑与英语成绩关系的一些定量的指标。
Scovel根据焦虑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将其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关于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一般认为适度焦虑是有利的,它是一种有效活动所必需的激活状态,这时称为“促进性焦虑”;但是高度焦虑对学习产生抑制或者干扰作用,称为“退缩性焦虑”。他认为,促进性焦虑激励学生征服新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不自觉地向目标靠拢;退缩性焦虑则使学生逃避新的学习任务。
二、焦虑研究的数据采集分析
我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对我院非英语专业大二(1)班的学生进行研究,采用访谈和课堂观察采集数据。我首先在开学第一周进行了访谈,然后做了课堂观察。
1.谈话片段。学生1:“我本来就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话也不多,口语也不好,所以特别害怕上课说英语,除非老师点名了,要不然是不会说的。”
学生2:“上课一般坐后面,老师通常不会叫后面的同学。坐后面的安全,感觉前面人多,被叫到的几率小点,这样就不用讲英语了。”
学生3:“我特别害怕上课提问发言,特别是使用英语,会非常紧张,怕说不好,害怕发音和语法错误,老师和同学会笑话我。”
学生4:“现在上英语课挺紧张的,刚换了老师,上课经常要发言,一下子不适应。从小学到大学差不多都是老师讲为主,学生听,就养成这种习惯了。”
学生5:“最怕考试,我英语不好,考不及格就要补考,还影响评奖学金。”
学生6:“平时测验,听写单词,当然会紧张,害怕自己做不好,所以会认真复习。但是不能难度太大,太难的话,会失去信心。”
2.课堂观察。老师让学生演讲,开始点名时大多数学生都低下头。老师点名让学生1回答时,他显得很紧张,站在讲台上,有点脸红,目光一直盯着讲台,手还有些发抖。大概由于紧张,有两次语句不连贯,并且重复了两遍。
老师点名让学生4回答时,她不敢正视讲台下的同学,刚刚开始声音很小,说话也有点结结巴巴,语音变调,唯恐自己出现错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语言表达水平下降,有时还出现时态不一致的错误。
三、焦虑产生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类型,主要有:交际畏惧、负评价恐惧及考试焦虑。学生在表达能力有限或者在交际气氛比较紧张、压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会出现神情紧张、思路不清、记忆模糊、反应迟钝、表达混乱等现象,使懊丧、焦虑情绪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大多表现为害怕上英语课,害怕考试,对英语失去兴趣。在生理上表现为局促不安,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语音变调,牙齿颤抖,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语言表达水平下降。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中“走神”;不敢正视老师,害怕老师提问,一旦被点名回答问题,就不知所措,而且声音很小,唯恐自己出现错误,因而妨碍了表达的流利度;容易忘记或根本记不住单词;不积极甚至逃避参与英语课堂上的各种活动。
焦虑形成的原因:英语不够好,是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于消极也是原因之一。英语学习焦虑的产生也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有关。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不敢主动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发言时心理紧张等而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负评价恐惧也会导致学生焦虑心理。怕出错、在意他人的看法、担心负评价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考试焦虑在学生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有些学生总是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思想压力过大,超出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给他们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此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过多、过于苛刻的否定评价是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之一。如今语言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了以学生的参与为重点,学生常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口头表达,往往会使他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他们认为,如果表达不够流利或回答不够好会被同学耻笑,因而产生焦虑情绪。
四、结语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在语言学习中是一种非语言的因素,是一种情感因素,也涉及很多心理因素,与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试、教师等诸多因素有关。学生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消除焦虑情绪,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我就此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
2.更新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互动;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4.教师多提供积极、肯定的反馈;
5.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减少学生的焦虑感。
参考文献:
[1]Horwitz,E.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J].TESOL Quarterly,1986.
[2]Scovel,T.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J].Language Learning,1985.
[3]郝玫,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篇3
关键词:英语原版电影;大学英语学习;情境;作用;方法
著名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说过: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要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真正理解其深层基础文化。只有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比比皆是。而英语原版电影中,这些日常文化差异表现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表现出厌倦、不感兴趣等现象,而英语原版电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其语言、思维及文化,从而激发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升大学英语学习能力。
一、英语原版电影语言的特点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认知、美学以及教育的功能。因此,电影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便即兴的交际语,它是经过加工的。但是,大多经典的英文电影台词都是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如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幽默生动等。电影表演者通过这些电影语言向观众传递出特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英语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国内很少有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而任何的交际行为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发生的。因此,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成为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关键。英文原版电影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展示的是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情境。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对其英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英文原版电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枯燥单调的英语书本知识,很容易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欣赏英语原版电影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课本知识,电影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多姿多彩的画面以及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等都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影片情境当中,影片主题曲以及插曲等美妙的音乐都会让学生乐在其中,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从而内化吸收,进而产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
其次,英语原版电影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语境是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因素。语境与语言的特征密切相关,具体的语境中语言含有具体的意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英语原版电影提供的语境真实又丰富,这为提高外语教学奠定了基础;并且电影中演员活灵活现的演出,充分发挥了体态语的作用,体现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相辅相成。
最后,英语原版电影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影是生活的写照,电影语言是真实生活的语言,体现了文化现实。丰富多彩的电影素材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境,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然而这些用语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却不能用语言来分析透彻,还需要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只有通过对西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理解才能将真正理解语言,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观看英语原版电影,提升大学英语学习的方法
首先,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在观看影片之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这对更深刻地理解影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选择恰当的影片。鉴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在选择影片时,应关注一些内容易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语言丰富,发音纯真地道的影片。让学生欣赏一些积极向上的影片,这些影片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比如迪士尼、梦工厂等拍摄的动画片,《阿甘正传》《雨人》等。这些经典影片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
最后,让学生多听多说,学会模仿。英文原版电影作为英语学习的新工具存在了明显的优势,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影片中丰富的语言知识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窗口,刚接触原版电影时,学生都会觉得生疏。第一遍观看时,应该看全英文字幕。了解自己哪个情景、内容或语言不理解,不明白;第二遍观看时,看中英文字幕。针对不理解的内容,反复研究;接下来,再看全英字幕。在理解了整个电影的基础上,记住一些电影中有特征的典型句子或词汇,多听多说、学会模仿;最后观看时,应该不看字幕。在听一句模仿一句的同时,回忆这个句子或短语出现的情景并进行翻译。如果有时间或有精力,可以在两天后重新看一遍,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篇4
【关键词】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以上是教育部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而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根据课程要求和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合理降低艺术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要求,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要求具体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日常简单的英语对话,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解决问题。
2、口头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得体的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就实际涉外交际话题进行交谈。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简单英语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较简单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 能用简单的英语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用简单的英语写常见的应用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意贯通。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 翻译能力:能用简单英语对基本句子、段落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能在翻译时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2400个单词和4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800-1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
我们应该积极努力达到或接近这个目标,但这必定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本文将从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入手,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使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能更实用、更有效地提高。
二、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绝大多数艺术生在高中时期就属于文化课较差的群体,为了应付高考,他们在专业课上花费了绝大多数的时间精力,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尤其英语,投入甚少。因此,到了大学时期,英语变成了一门薄弱的科目。出现了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尴尬局面。艺术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困难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学生因为来源较广,地域各不相同。发达省市生源比偏远落后省市生源英语水平更高。个别学生甚至可以和外教自如对话。基础差的学生则词汇量少,语法薄弱,有的甚至无法完整表达一个句子。这样的差距在教学上往往使授课老师顾此失彼。
2、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艺术类学生普遍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因为专业课投入几乎全部时间精力,因此,虽然学习英语多年,但多半是蜻蜓点水,或消极被动学习。大多数学生经历了太多的消极和失败体验,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但又不得不学习英语。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仅仅是死记硬背一些有可能要考到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期末考试大多数人不及格竟成了正常现象。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对付考试,毫无乐趣可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想而知
3、老师和学生都缺乏应有的信心。大多数学生们在英语这门科目几乎没体验过成就感,相反,是一种痛苦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甚至有对抗或者放弃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体会到自己的教学价值,几乎得不到学生的配合。所以,大多数老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畏惧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4、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学生基础差,在课堂上无法积极和老师配合,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让教师苦不堪言,也让学生变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教学过程乏味、单一,多半集中在词汇的讲解,句子的分析和课文翻译,师生互动几乎为零。
5、学生纪律散漫,迟到、缺课、逃课屡见不鲜。艺术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思想更为活跃,但也更不愿意受到规章制度的束缚。学生迟到,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缺课、逃课等现象都比其他专业更严重。这种消极的心理的危害很大,它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其他本来愿意学的学生,也会影响到授课老师的上课积极性。对老师和学生都会造成心理上的隔阂,导致难以修补的挫败感。
6、教材不合理。有的院校艺术类学生使用的是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一样的教材。打开课本,满纸的生单词,晦涩的课文,枯燥的练习。再有能耐的教师也无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来上课几乎就是为了点名。想学的学生学不进去,想教好的老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英语课堂变成了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问题和困难不胜枚举。但是,大学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学好英语的作用不需赘言。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调整有效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去尝试、探索。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在教学中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取分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我校,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入学之初就进行了水平分级考试,按照分数高低将学生分为艺术类A班和B班。A班学生使用水平稍低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教材。B班则从语言最基础内容开始学习,用的是适合入门级学生等级的教材。分级教学的好处就是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基础相当,学习内容难易度适合,每节课都有收获,有助于学生建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2、转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理念。近年来,无论是教育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还是全国各院校的具体教学需要,无一例外,都提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只是单纯传授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创造有效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大学英语教学理论甚多,不管授课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理念,都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只有坚持和贯彻这样的想法,才能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切身需要出发,真正让学生和老师都学有所获,教有所成。
3、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首先,教师应该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细致地设计每节课的活动。例如,根据不同的班级的基础和现状,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基础差的班级,多讲解一些基础的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等)。以此弥补艺术生以往各阶段漏掉的知识点。经过耐心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积累,学生的英语基础必然会有进步,甚至会大幅度地提高。其次,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和时间的机会。从简单的读单词、读课文,到回答问题,还有角色表演,口头汇报等等,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对表现好的学生多表扬,有错误的学生多鼓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另外,课前、课后也应该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课文的背景知识,练习或编写对话、复述课文,设计英语海报等等。有些活动甚至和他们的专业密切相关。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兴趣,从而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4、尊重学生个性,增加感情投入,建立美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心理学,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师生和谐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动机以及持久性。艺术专业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新潮时髦。如果建立了两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在课堂上会很积极主动,虽然回答的问题,翻译的句子等等会五花八门,但教师应该热情、真诚、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理解学生的薄弱基础,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活中,也应该和学生积极交流,灵活运用教学的交感互动原则、尊重学生人格的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5、积极与学生探讨或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经常抱怨单词记不住,语法太复杂,阅读效率不高等等。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应该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记单词,鼓励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构词法、词缀等方法去记忆。阅读过程中详读略读相结合,学会找出关键词关键句等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及时进行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是正常现象。对于回答问题或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要及时做出表扬的反馈。回答问题出错或作业完成不太好的学生,也要及时指正或适当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经常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舞和帮助。点滴的进步,必定会逐渐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许多学生抱怨学习遇到困难时很难找到老师。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在网上建立QQ群,建立讨论组,或通过Email,微信,短信等方式,在课外时间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上课内容,学习资料等资源都可以上传到群共享等地方,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学习。这些措施大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也保证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学的困难,树立信心,排除万难,对学生的学习不放弃一线希望,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新方法,寻找新思路。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提高,成为真正的综合性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生本科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 现代英语, 2003, (1): 29-38.
[2] 肖肃,外语专业学生多元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 2003, (5): 23-25.
[3] 林存玲,激发兴趣协调情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黑河教育, 2004.
篇5
1 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学习是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础。只有在拥有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培养和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又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其实,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习词汇,为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单词,把单词、词组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巩固、发现单词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和理解,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从而提高英语词汇的活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大量的阅读增加了学生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阅读中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能推断出它的大意,或者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能查到它的发音和准确意思,从而对学生的已有词汇量形成了有机的补充。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丰富其词汇量。
2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高,
语感(language sense)是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高级阶段。在英语交际中,学习者并不需要经过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就可以接受说话者或所读文本传达的信息,对表达的形式是否规范和表达效果的微妙之处也不用运用某种语法规则来推敲就能领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是语感在发挥作用。“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而语感的获得,除了大量接触语言,别无他路”(黄源深,2006:64)。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渐渐产生了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才能克服英、汉语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学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此外,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感,就培养了一种隐形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跨越语法障碍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些情况下,虽然没有明确的根据,却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因为学生所培养的语感带来的帮助。
3 阅读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文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检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低,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用英语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拥有一定词汇、语法基础外,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Janopoulos(1986)所做的一个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一个语言学习者的阅读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学习者的写作水平。Krashen(1993)亦认为,一般来说,经常进行广泛阅读的语言学习者在写作方面要比根本不进行阅读和不经常阅读的学习者做得更加出色。
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以促进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过程中要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点,遣词造句,习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等,不但要细读、精读,而且还要摘录并背诵其中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段落。长期坚持这样的练习,信息经过大脑整合后便能有条理性地输出,而且,在日常写作中要做到有意识的模仿其篇章布局、段落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技能,从而提高英语写作的技巧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 阅读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成效;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可以说是中学阶段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大学英语学习要求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因此学习策略显得更加重要。运用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可以轻松地将课程学好,取得好成绩;如果学习策略不当,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事倍功半。所以,对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因素进行分析,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不足加以改善,为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外部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外部因素
1.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首要因素。比如,是否有积极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否有外教或留学生交流;是否经常播放英语原生节目或视频;学校和教师对英语学习是否重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用和使用。
2.教师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成效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英语学习,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灌输者,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依靠背诵和朗读;如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和学生处于较为对等的交流状态,学习氛围较为轻松,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会得到不断提升,教师也会不断随着学生的状态而加以改进、调整。
(二)教学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课堂要运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这样就会深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例如,把词汇放到句子里,再运用投影仪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动词以动作表现,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其他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以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辅助表现,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即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能全面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拓展、运用课堂所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进行英语交际,学生就能学得较好,学习兴趣也就能得以保持。
2.大学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不是权威和主宰,而是拥有英语知识并且对学生充满理解和鼓励的向导。当学生信赖你的时候,他会毫不胆怯地用英语和教师交谈或向老师提出他们不懂的概念,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语言知识运用和掌握的程度。例如,分组教学是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之一。将班级分成由五六个人一组的几个小组,每组每个学生完成不同的使命。这样他们就必须进行沟通以达成一致。在小组里,他们感到平等会很愿意说英语。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实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也可以介入任何一组的谈话,恰当地进行指导。当教师走动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共性的错误或问题,然后在做总结的时候提出来并予以更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是鼓舞、激励学生说英语的好方式,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内部因素及教学应对策略
(一)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内部因素
1.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或动机
大学英语学习如果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的,学生通常会以死记硬背等应考手段为学习策略。大学英语学习如果以找工作或出国深造为目的,学生通常会以交流、练习口语等为学习策略。
2.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
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某一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采取调控策略、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去探究学习,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大。
3.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
学习能力、英语程度、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性别差异都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学习能力较低、英语程度较低或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更倾向于使用背诵等学习策略,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背诵等学习策略。
(二)教学应对策略
1.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要对学生的学习目的予以指导,通过讲述一些大学英语学习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的还是以找工作或出国深造为目的都必须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最基本的语言技能,通过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与掌握英语语言能力之间并没有矛盾。
2.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显而易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受内外部学习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或是喜爱或是痛恨。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对大学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困难―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恶性循环。所以帮助大学英语学生排除英语学习困难,教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如,记忆单词,可教给学生构词方法,即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归类法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即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先要经过反复认真思考,自己仍弄不清楚的再问,这样既教会了学生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其自学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合作学习策略培训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开始兴起对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的探讨。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独立的任务,根据任务性质确定学习方法,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合作完成本组的任务,最后各小组向全班公开研究结果并提交研究报告,同时就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每人都要进行全面阐述。合作学习有助于增加参与意识、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培养文化意识和社交素养,同时提高应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并且将语言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以期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文献阅读、专题写作、口头表达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效果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比如,学习环境、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给学生创造积极宽松的英语学习环境,包括更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以及更多的练习和使用的机会。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并分析影响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内、外部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应对影响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会灵活恰当地运用策略,促进外语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育.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外语界,2008(4).
篇7
元认知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清楚计划,针对自身的学习实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及自我评价,其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学习策略培训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两个方面6stesachere@163.cmoTl:e727-5038381NGLISHEQUSREA的训练。一方面,培养学生英语习得的计划能力。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少计划性。所以,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大元认知策略的教育力度,比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计划,保证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安排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英语学习,并且还要帮助学生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目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当前成绩,将实事求是作为基本原则,目标又必须高于平时的成绩,才具有挑战性,也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调动起来。初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别制定一个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就能够得以实现,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正确认知自身的潜力,长期目标则应当是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来完成,目标的完成能够让学生提高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力,指导学生针对学习进行规划,并且要针对学习进行自我监督。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依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足,指导学生查漏补缺。此外,教师还应当综合参考学生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查找其在学习当中的特征,扬长避短,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1)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从动力因素的层面来看,学习动机主要包含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所谓外在动机,主要是指由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引发的动机,例如获得奖励、获得荣誉等,都是外部动机的范畴。所谓内在动机,主要指的是内在方面的需求,例如求知欲、兴趣等,都是内在动机的范畴。倘若说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成绩,动机的主要作用则在于推动学习目标的实现。倘若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全然无意,即便其本身具有极佳的先天条件,也难以学好英语。因此,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来说,犹如发动机一般,只要被调动起来,自然就具备了发展的动力。英语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兴趣,同时能够将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相关需求,以此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拓展,同时对教学风格进行调整。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锻炼的机会,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使其能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信。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不断增强,使其应用学习策略学习英语的能动性更为充分,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本身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本身的性格、特征等都具有特殊性。成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并非通用,并非每一个学生都适用,这就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使得学生能够选择符合自身要求与特点的学习策略,使其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提升学习效率。1)根据差异性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从性别层面上来看,学生在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自然也不例外。相较于男学生,女学生在英语习得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成绩更为突出,因此其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也要明显优于男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性别方面的差异,尽量给予不擅长语言学习的男学生更多的关注,并且应当鼓励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去帮助男学生。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女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优势,鼓励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男学生在英语习得方面存在的消极想法,课堂中多给予其一些回答问题与口语锻炼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2)根据年级差异性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大学生年级不同,其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认知与使用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当综合考虑高年级大学生与低年级大学生在英语需求方面的差异。学习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应当构建在不同年级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学习特征以及学习策略应用的区别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针对低年级的大学生,教师应当多安排组织一些有关英语的竞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并且还应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来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应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其对学生的策略训练。针对高年级的大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安排一些更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的学习策略讲座,使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并举,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学习的习惯。
(4)结语
篇8
关键词: 英语学习风格 个性化差异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在教育领域,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的研究者和学者逐渐意识到对学习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学习者,因此他们将研究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习主体,越加凸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研究或教学理念。由于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英语学习风格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效果有着直接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对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偏好和学习特点,指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1.学习风格的定义及其分类
学习风格自1954年由哈柏特・塞伦(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受到了广大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对其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按照研究者们各自的角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者固有的一种行为表现手法(Dunn & Dunn,1978)。(2)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生对某种学习方法的偏爱或选择(Knopke & Diekeiman,1981)。(3)将学习风格看做是学习者采取的某种特殊的学习策略(Pask,1976;谭顶良,1995)。(4)将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者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Kinsella,1995)。(5)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与课程、教材联系起来,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或多种对教学策略的偏好或喜爱(安会云等,2005)。
从上述界定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学习风格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受到社会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影响,有其鲜明的个性化。(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表现方式,不受学习环境或学习任务改变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3)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习特点,对英语学习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影响,直接参与学习者的学习,具有直接性的特征。
学习风格概念的提出,引起众多西方语言学者和英语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要素或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和划分,大体有以下几种:(1)Dunn夫妇于70年代早期提出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涵盖环境、情绪、社会和生理和心理方面。(2)Keefe(1979)认为学习风格包括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生理方面。(3)在认知风格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在1954年提出场独立(field-independence)和场依存(field-dependence)的概念。(4)Reid在80年代中期根据人的感官方式,将学习风格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5)Kagan(1966)从人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的角度,将学习风格区分为反思型和冲动型。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考虑到了学习者自身认知方式的差异,探讨了学习者与他们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了学习者如何通过感官偏爱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加工,研究从单一到全面,研究深度从浅到深,研究广度逐步扩大,同时兼顾学习者的情绪因素和心理因素,重视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
国外对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是对定义、构成因素、分类等形成理论性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重视实证研究,探索学习风格与教学的关联。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晚于西方,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近期重视实证研究,将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学习策略、英语成绩联系起来,探讨学习风格对他们的影响,如谭顶良(1995)、刘润清(1990)、余心乐(1997)。
2.英语学习风格与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风格是指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固有的稳定的一贯的信息加工处理的一种方式,对其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掌握自身学习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有效学习,同时尽力塑造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强化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之与学生的风格更适应,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对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具备一定的英语教育科研方法知识和一定的英语教学研究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研究能力,是对语言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完成大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对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必不可少。如何将英语学习风格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2.1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风格理论的相关知识。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性化差异的标志之一,不同的学习者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该渗透学习风格的相关知识,如了解学习风格的重要性,如何鉴别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何根据学习风格特点指引自身的英语学习,取长补短,因势利导,有效开展自身的大学学习。
2.2教导学生认识自身的英语学习风格,使之科学合理、切实适合学生学习。
学习风格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就如人的性格,只是有所差异而已。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学习风格特点,如运用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学习日记等了解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结合大学英语学习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找出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或学习风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材料、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激励学生向有利于自己学习的方向转换学习风格。比如可以鼓励场独立的学生多参与合作式学习,多与他人交谈,多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角等课外活动,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对场依存的学习者,多给他们布置一些独立性的学习任务,如写作、写学习日志等,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大学英语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综合性、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英语学习风格,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尽量兼顾所有的英语学习者。根据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原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感知方式或信息处理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地习得英语知识。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不同英语学习风格学生英语运用的技能,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或镶嵌一起有机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如针对视觉型的学习者,可采用刺激视觉的方式强化其处理语言知识的能力,提供图片、投影、视频等方式。而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或鼓励多参与游戏类学习任务,如分角色扮演、演讲等。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灵活多样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4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理念。
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强调学习者个人主观因素,尊重学习者个性差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入自主学习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各种教学手段,根据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制订符合学生自身学习规律和特点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选择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5采用分级授课的教学模式。
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属于对学习者的差异研究,重视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不同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风格可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分级教学的授课模式,即依据学生学习风格特点、学习成绩水平等,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不同水平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和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优势,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发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3.结语
在语言学习中,英语学习风格因人而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选择,还影响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特点与学生的需要有机联系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unn Rita.Capitalizing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Theory,Practice and Research[M].Greenwood Press,2000.
[2]Joy M.Reid.Learning Style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Ellis,R.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99.
[4]谭顶良.学习风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篇9
【关键词】 学习需求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14-01
1 导言
以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依托,了解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情况,可以提出一些举措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逐步实现教育观念从重结果经过程向注重实际需求与效用的转变。
2 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
2.1 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方面,大学英语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未来将在高校的所学所长运用于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应该围绕着这一点来展开。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激发学生动力为重点,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建设模型和“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系。其实,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感觉到应试教育的众多不足之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做题能力虽然强,然而实际运用能力十分薄弱,听、说、读、写的能力亟待解决。所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应该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注重实际学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
2.2 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是情感因素的调节者。大家生活当中常常会遇上困难,会有情感交流的需求,而学习也一样,也会遇上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可以成为沟通交流的对象,不但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以教师丰富的经验,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的困难,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者。不少学生都认为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得到老师的重视。比掌握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技巧,收获持续发展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得学生掌握学习学习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再次,是学习行为的监控者。人都是具有惰性,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以及监督,而进入大学之后,整体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父母教师的监督相对来说少了。面对如此大的变化,不少学生都未能够及时的角色,容易陷入生活盲目、学习松散的状态。这时候需要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短期的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并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交流,及时考核学生,对学生一定阶段的计划完成程度做评价,并将发现的问题提出,与学生一起商议计划的调整,做好下一步的学习准备。教师在这个角色并不是长期的,而通过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学习习惯后,逐步放手,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意识。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角色的转变,从以往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指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学习目标明确和合理制定目标的学习习惯。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3 改革课程设置
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听说能力是弱项,成为了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瓶颈,而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就在此。因此,高校当中的英语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都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围绕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另外,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来说,专业英语比普通英语更实用,学生需要的英语课程应结合专业内容进行教学。
2.4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率
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不仅喜欢师生互动的形式和多组织角色扮演、对话等小组活动,还希望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灵活新颖。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着眼于课堂互动,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课前的个人汇报、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有助于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讨论和交流当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5 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就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而言,大学课堂学时相对有限,考试压力不打,不少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未能够有效的利用课余的时间,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怠慢的态度,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少。为了让学生对英语耳濡目染,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俱乐部、英语沙龙、收听英文电台广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英语阅读活动,例如,建立英语口语小组、英语自主学习室、英文阅览室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创建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达到最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满足学生英语的需求。
3 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投身于英语学习当中,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助学生解决。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需求,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的教育方法,集中培育和个别指导结合。树立学生学习意识,培养一套学习策略,使得学生做到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估、自我协调,从而促进教学的和谐衔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水镜.多媒体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2(2):194.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学习策略;时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17-01
制约外语学习的因素很多,如学习环境、年龄、性别、学习动机、态度、语言学能、个性特点、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其中学习策略是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法和一系列行为。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作用于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制约大学外语学习策略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习者的策略取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外语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拓宽学习者的策略视野,扩大策略的选择范围,使其针对个体差异使用更有效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减少和避免教学和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该成为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语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败不仅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策略行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定或作用于学习策略使用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外语学习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因此,要提高大学外语的学习效果就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 创造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文化环境决定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取向,动机取向又反作用于策略行为,进而影响学习结果。制约大学外语学习效果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以知识为本、属于应试教育的静态评价体系,如过分强调四、六级统考的指挥棒作用,通过标准化、规范性的考试考核来评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师和学生。
同时,用人单位及有关部门将四、六级证书和过关率作为评判毕业生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等片面做法,对“分数崇拜”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凡此种种都“过分看重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指标,忽视了交际得体或有效与否无法简单量化的事实”,从而诱使满堂灌、死记硬背等工具性教、学动机,导致“高分低能”、“用法”取代“运用”等费时低效现象。总之,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策略,因为它必然促使学习者对所使用策略得失利弊、机会成本的权衡。因此,首先应从改革考试制度及其他评价体系人手,使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创造有利于外语运用能力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 转变传统的重文轻语、厚积薄发等学习观念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Widdowson认为,交际能力包含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并不能代表交际能力,语言技能的积累也并不可能自发地转化为交际能力。相反,过分强调语言技能会阻碍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保证。因此,要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就必须转变传统语文教育中知识本位、崇尚知识积累、“重文轻语”、“厚积薄发”等观念和做法,实现从“认知”到“实践”、从“学听、说、读、写”到“在听、说、读、写中学”、从“学交际”到“在交际中学”等的转变。
三 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开展学习策略介绍和培训
语言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语言本身教学,而应着重学习技能、策略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即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为“'学会'……是一时性的,带有一定的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受用,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据我们了解,多数学习者外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在于策略意识不强,策略选择范围狭窄,主要局限于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其原因主要在于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知识的贫乏,加之不少的外语课堂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很少触及学法方面的点拨。因此,正如Stern所言,学习策略训练应成为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习者能灵活选择学什么,特别是如何去学,才能培养其自我管理技能,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四 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使学习过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学习过程涉及一系列策略的运用。尽管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活动直接相关,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作用于语言的接触和使用机会,但元认知策略或管理策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其他策略的成效。Mally指出:“不懂得使用管理方法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就是没有方向或机会回顾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也没有机会思考未来的目标。” 因此,增强管理意识,确立合理的目标、制定适当的计划、灵活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到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是提高外语学习效果的保证。
五 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主要涉及人际互动及对情感因素的调控,积极的社会/情感策略可以增加语言的接触和运用机会,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既要对学习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尽量减少“情感过滤”,又要坚持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减少灌输式讲授,更多地使用互动式教学,同时要求学习者尽力克服焦虑、羞怯等消极情感因素,更多地开展合作式学习和功能性操练。
面对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全球化时代对外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在众多的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因素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学习策略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外语学习成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指导及训练应成为外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外语学习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吴了安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王奇民.制约外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动机因素[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