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字成语范文
时间:2023-03-16 06:4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蛇字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蛇”字在第一位的四字成语有8个: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蛇蝎为心: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蛇食鲸吞: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蛇头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蛇蝎心肠: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蛇影杯弓: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二、“蛇”字在第二位的四字成语有20个: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险恶。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春蛇秋蚓: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龙蛇飞舞: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为蛇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三、“蛇”字在第三位的四字成语有17个: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牛鬼蛇神: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的坏人。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壁间蛇影: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打草蛇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鲸吞蛇噬: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龙鬼蛇神:比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头蛇尾: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四、“蛇”字在第四位的四字成语有15个: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虚与委蛇: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笔底龙蛇: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长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弓影杯蛇: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篇2
成语:
1、画蛇添足;2、杯弓蛇影;3、虚与委蛇;4、笔走龙蛇;5、虎头蛇尾;6、斗折蛇行;7、打草惊蛇;8、草蛇灰线;9、佛口蛇心;10、蛇蝎心肠;11、龙蛇混杂;12、龙头蛇尾;13、灵蛇之珠;14、封豕长蛇;15、春蚓秋蛇。
歇后语:1、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2、地头蛇请客,福祸难测;3、蛇进竹筒,走上绝路了;4、蛇入曲洞,退路难;5、蛇吞大象,好大的胃曰;
6、看到草绳就喊蛇,大惊小怪;7、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8、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9、蛇和蝎子交朋友,一个比一个毒;10、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11、蛇遭蝎子螫,一个更比一个毒;12、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动一下;13、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14、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15、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16、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企业; 评价指标
人力资本投资和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有一个共同的主体――创新型企业,所以,要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就必须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创新型企业。
1、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笔者认为在创新型企业内涵的界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强调技术创新在创新型企业中的核心地位;第二,强调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第三,把创新型企业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以上三种看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创新型企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深化了对创新型企业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本人在总结他们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创新型企业是指在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具有突出成效的企业,有持续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2、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目前国内较系统建立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圳市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评估体系》中提出的18个评价指标。本文根据创新型企业的定义,创建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2.1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2.1.1.科学性原则
所选择的评价指标首先应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指标具有清晰、明确的内涵与意义,能全面反映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
2.1.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指标的选择时,定量的指标当然最好,但有些指标无法做到定量,则采用定性指标。
2.1.3.独立性
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要减少指标在概念上的重叠性和统计上的相关性,更不能出现严重的包容关系或重复关系,以确保各评价指标的独立性和优化性。
2.1.4.实用性
建立指标体系时,考虑科学性的同时,注意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2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2.2.1.创新技术能力
a、发明专利比率,指发明专利总数与专利申请总数之比;b、Know―how数量,Know―how是研发和生产制造系统关键的专有技术;c、专利效率,指申请或授权专利总数与研发经费支出之比。
2.2.2.管理创新能力
a、企业创新理念,指企业人员的创新意识与素质;b、创新战略管理,指企业创新战略的完善程度;c、信息化水平,指企业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d、协调能力,指企业内部协调能力和企业与外部协调能力;e、知识产权管理,指企业对专利、品牌等保护程度;f、财务管理能力,指企业融资与风险的控制能力;
2.2.3.制度创新能力
a、企业产权制度,指产权制度清晰度;b、激励制度,指R&D人员对其投入与收益满意度和人员晋升机制完善度。
2.2.4.创新营销能力
a、市场研究能力,指市场研究人员数量和客户信息反馈;b、销售能力,分别指销售网络化程度、营销费用投入强度、品牌强度、顾客满意度。
3、怎样更好的发挥创新型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与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川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显粗放,即以支撑当前的生产经营为主要目标, 以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5页)行部分开发活动为主要形式, 还没有真正涉足到战略性前沿性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大规模系统集成等技术创新的高端, 统一开放的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支持体系尚未建成。所以,我认为四川的创新型企业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更好的发挥在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1.创新型企业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
人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3.2.创新型企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形成对技术创新的战略支持体系。
在战略选择上,首先,四川创新型企业应选择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就是要以自我为主导,充分利用全球资源, 大量引进国外和域外风险资本与人才,寻求与最优秀的国际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同时将外资企业纳入区域创新体系, 与在川跨国公司如INTEL、中芯国际等,结成技术创新联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主动投入研发,掌握关键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分享技术创新增值。
其次,应选择集成式的自主创新。四川创新型企业应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充分发掘大量的进口替代商机,充分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选择那些技术比较成熟、数量大、价格弹性高、长期需求稳定的产品,发展低成本设计开发、生产、供应,形成优秀的服务能力。
篇4
S=■×x1 y1 1x2 y2 1x3 y3 1的绝对值。 (1)
随着高考数学(如江苏卷、福建卷)和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涉及或出现了行列式考题,行列式理所当然地被作为中学数学拓展性模块中的重要内容,公式(1)便成为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美味佳肴”。数学新课标下的知识教学,十分注重“恰当预设,自然生成”的理念,我们运用这一教学理念,在高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组织学生对公式(1)的发生、形成、发展、应用作了一个系统的探讨,为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优化选题和实施“恰当预设,自然生成”的生态、高效课堂理念抛砖引玉。
一、分割思想作预设,三角面积妙生成
1.教师预设
教师展示图1,先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如何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又承上启下地指出初中研究面积问题的重要方法有面积分割转化化归法,要求学生结合上一阶段研究性学习课中所学过的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探求公式(1)的来龙去脉。
2.学生生成
教师通过面积分割思想、行列式概念和性质进行铺垫式预设。学生心领神会,纷纷画出图2,发现了梯形与三角形的组合生成关系,于是探究水到渠成,自然生成如下——
三角形ABC的有向面积=ABB′A′面积+BCC′B′面积-ACC′A′面积
=■(y1+y2)(x2-x1)+■(y2+y3)(x3-x2)-■(y1+y3)×(x3-x1)
=■[(y1+y2)(x2-x1)+(y2+y3)(x3-x2)-(y1+y3)(x3-x1)]
=-■[x1y2-x2y1+x2y3-x3y2-(x1y3-x3y1)]
=-■x1 y1x2 y2 + x2 y2x3 y3 - x1 y1x3 y3
= -■×x1 y1 1x2 y2 1x3 y3 1。
从而得到公式(1)。
二、结构审美作预设,新颖证法自生成
1.教师预设
教师对学生的上述探究过程进行点评后,引领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欣赏公式(1)的结构美,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公式(1)的结构与过两定点的行列式型直线方程式
x y 1x1 y1 1x2 y2 1=0
的结构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探讨公式(1)新证法的美妙念头。
2.学生生成
在教师的结构审美预设下,学生由两公式结构相似性进行类比联想,用三角形面积“原生态性”公式——“二分之一底乘高”,结合解析几何中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使其新的证法油然而生。
证明:S=■AB·hc,又AB=■,直线AB的方程为x y 1x1 y1 1x2 y2 1=0,
所以点C到AB的距离,即ABC中AB边上的高
■的绝对值
=■的绝对值。
又AB=■,把它们代入S=■AB·hc,得公式(1)。
三、相关联想作预设,联姻推论巧生成
1.教师预设
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即为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坐标,那么我们自然会联想已知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方程,怎样表示三角形面积?
2.学生生成
学生根据教师的预设“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即为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交点坐标”为思维起点,设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l1:a1x+b1y+c1=0,l2:a2x+b2y+c2=0,l3:a3x+b3y+c3=0,解方程组得其三交点坐标(为ai,bi,ci(i=1,2,3)的表达式),并借助行列式代数余子式概念对三交点坐标进行简化处理,然后代入公式(1)得到探究结果:
推论 设l1∶a1x+b1y+c1=0,l2∶a2x+b2y+c2=0,l3∶a3x+b3y+c3=0,则l1,l2,l3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S=■的绝对值 (2)
其中?驻=a1 b1 c1a2 b2 c2a3 b3 c3,而?驻1,?驻2,?驻3分别为c1,c2,c3的代数余子式。
学生的具体探究过程如下:联解l2,l3方程,得:x1=A1 /?驻1,y1=B1 /?驻1(A1,B1为a1,b1的代数余子式),即得l2,l3的交点(A1 /?驻1,B1 /?驻1),亦即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坐标,同理求得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坐标(A2 /?驻2,B2 /?驻2),(A3 /?驻3,B3 /?驻3),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S=■A1 /?驻1 B1 /?驻1 1A2 /?驻2 B2 /?驻2 1A3 /?驻3 B3 /?驻3 1绝对值
=■A1 B1 ?驻1A2 B2 ?驻2A3 B3 ?驻3绝对值。
事实上,A1 B1 ?驻1A2 B2 ?驻2A3 B3 ?驻3=?驻2,于是得S=■绝对值。
这里若三线共点时,?驻=0;若两线平行时,?驻1,?驻2,?驻3中一个为0,故三角形面积不存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用运动变换的观点,审视发现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副产品”:
结论1 三点(x1,y1),(x2,y2),(x3,y3)共线的条件是
x1 y1 1x2 y2 1x3 y3 1=0。 (3)
结论2 三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l3∶a3x+b3y+c3=0共点的条件是
a1 b1 c1a2 b2 c2a3 b3 c3=0。 (4)
四、类比拓展作预设,公式推广即生成
1.教师预设
公式(1)的形式显然难于向多边形推广,将它按第三列展开得
■■=■x1 y1x2 y2 + x2 y2x3 y3 + x3 y3x1 y1
=■x1 x2y1 y2 + x2 x3y2 y3 + x3 x1y3 y1。
注意到行列式中x1,x2,x3,x1与y1,y2,y3,y1的排列,上式中三个二阶行列式与图2中的 A1 A2 O, A2 A3 O, A3 A1 O的关系,从特殊到一般,循此向多边形推广。
2.学生生成
学生心领神会,运用类比联想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猜想得出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1 (x1 ,y1),A2 (x2 ,y2),…An (xn ,yn)为顶点的n边形面积公式为
■=■■x1 x2y1 y2 + x2 x3y2 y3 +…+ xn-1 xnyn-1 yn +xn x1yn y1■。 (5)
接着学生从考察任意O Ai Ai+1 (i=1,2,3,…,n)的面积入手,运用数学归纳法原理证明结论(5)。
证明:由■xi xi+1yi yi+1=■xi yixi+1 yi+1
=■0 0 1xi yi 1yi+1 yi+1 1=■ (i=1,2,3,…,n),
可知上列公式的每一项实际上是以O, Ai ,Ai +1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有向面积。于是用数学归纳法对公式(5)证明如下:
当n=3时,如图3,不论O在三角形内或三角形外都容易验证
■=■+■+■
=■x1 x2y1 y2 + x2 x3y2 y3 + x3 x1y3 y1,
公式(5)成立。
设当n=k(k≥3,k∈N*)时公式(5)成立,则
■=■+■(这里指有向面积)
=■x1 x2y1 y2+x2 x3y2 y3+…+xk-1 xkyk-1 yk+xk x1yk y1
+■xk xk+1yk yk+1+xk+1 x1yk+1 y1+x1 xky1 yk
=■x1 x2y1 y2+ …+xk-1 xkyk-1 yk+xk xk+1yk yk+1+xk+1 x1yk+1 y1
即n=k+1时公式(5)成立。因此公式(5)得证。
公式(5)不仅适用于凸多边形,也适用于凹多边形。
五、化归方法作预设,应用范围广生成
1.教师预设
教师对学生公式(5)的探究与证明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指出,公式(1)~(5)各是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它们可以解决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并且给出下列三个题组,请学生探讨求解。
题组Ⅰ:
(a)已知A、B、C是平面上的任意三个整点(坐标为整数),求证:ABC不是正三角形。
(b)如果M是椭圆■+■=1(a>b>0)上在第一象限的点,A(a,0)与B(b,0)为椭圆两顶点,O为坐标原点,试求四边形MAOB面积S的最大值。
题组Ⅱ:
(a)设三角形三边方程:3x-4y+4a=0,2x-3y+4a=0,5x-y+a=0,求三角形面积。
(b)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两渐近线交于A,B两点,双曲线中心为O,求证:OAB面积为定值。
题组Ⅲ:
(a)(2008年江西卷)已知抛物线y=x2和三个点M(x0,y0),P(0,y0),N(-x0,y0)(y0≠■,y0>0),过点M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直线AP,BP交抛物线于E,F,求证:E,N,F三点共线。
(b)已知三个圆两两相交,证明:所得到的三条公共弦所在直线或者相交于一点,或者两两平行。
2.学生生成
学生由公式(1)~(5)的生成探求与内涵揭示过程,自然发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与多边形面积、三点共线、三线共点有关的问题,于是运用模型化归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到三个题组中每个问题的解答如下:
题组Ⅰ-(a)证明:
(反证法)假定三点A(x1,y1),B(x2,y2),C(x3,y3)组成三角形。其中xi,yi(i=1,2,3)均为整数,则由公式(1)得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S=■x1 y1 1x2 y2 1x3 y3 1的绝对值,其运算的结果必为有理数。
另一方面,正三角形的面积又为S=■ AB2
=■[(x2-x1)2+(y2-y1)2],运算的结果必为无理数。
这一矛盾说明ABC不是正三角形。
题组Ⅰ-(b)解答:
设点M(acosθ,bsinθ),则由公式(5)得四边形MAOB的面积
S=■0 a0 0+a acosθ0 bsinθ+acosθ 0bsinθ b+0 0b 0
=■ab(sinθ+cosθ)=■sin(θ+■)。
当θ=■时,Smax=■ab。
题组Ⅱ-(a)解答:
由公式(2)得Δ=3 - 4 4 a2 - 3 4 a5 -1 a=-17a,
Δ1=2 - 35 -1=13,Δ2=-3 - 45 - 1=-17,Δ3=3 - 42 - 3
=-1,
因此,S=■×■=■a2。
题组Ⅱ-(b)证明:
设双曲线标准方程为■-■=1(a>0,b>0),其切点为(x0,y0),则其渐近线为■+■=0,■-■=0,切线方程为■x-■y=1。由公式(2)得
Δ=■ ■ 0■ -■ 0■ -■ -1=-■。
类似地,有Δ1=■,Δ2=■,Δ3=■,
因此S=■×■=ab,即OAB面积为定值。
题组Ⅲ-(a)证明:
设A(x1,■),B(x2,■),E(x3,■),F(x4,■)。
由A,M,B共线,得x1 ■ 1x2 ■ 1x0 y0 1=0。 ①
由A,P,E共线,得x1 ■ 1x3 ■ 10 y0 1=0。 ②
由B,P,F共线,得x1 ■ 1x4 ■ 10 y0 1=0。 ③
从以上的表达可以看出,在②中把x1用x3表示,在③中把x2用x4表示,然后代入①中即把x1,x2消去,得到x3,x4,x0,y0的关系式,便可以得证了。
由②得x3 ■-(■-y0)=x1-x3y0=0,即x1=-■。
同理,由③得x2=-■。
于是①为-■ ■ 1-■ ■ 1 x0 y0 1=0,
即■ ■ 1■ ■ 1-■ ■ 1=0, x3 1 ■ x4 1 ■-x0 1 y0=0,
亦即x3 ■ 1x4 ■ 1-x0 y0 1=0。
因此,由公式(3)得E,N,F三点共线。
这种证法比标准答案更简单易行。
题组Ⅲ-(b)证明:
设三个圆的方程是x2+y2+ai x+bi y+ci=0(i=1,2,3),两两相减得到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a1-a2)x+(b1-b2)y+(c1-c2)=0 ①
(a2-a3)x+(b2-b3)y+(c2-c3)=0 ②
(a3-a1)x+(b3-b1)y+(c3-c1)=0 ③
因为a1-a2 b1-b2 c1-c2a2-a3 b2-b3 c2-c3a3-a1 b3-b1 c3-c1■
a1-a2 b1-b2 c1-c2a2-a3 b2-b3 c2-c3 0 0 0=0。
所以,由公式(4)得其三线共点。
如果直线①和②平行,则有实数k使得a1-a2=
k(a2-a3),b1-b2=k(b2-b3),c1-c2=k(c2-c3)。
这样,a3-a1=-(a1-a2)-(a2-a3)=-(k+1)(a2-a3),
同理,b3-b1=-(k+1)(b2-b3),c3-c1=-(k+1)(c2-c3)。
所以直线②和③也平行,从而三直线两两平行。
师生角色的充分到位是生态课堂的本色,自由、开放的思维是高效课堂的基础。综观上述教学过程,教师以方法迁移、数学审美、异景同化、类比推广、模型化归等思维启迪方式恰到好处地预设,学生从方法论、美学、辩证法、建构主义、系统论等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心领神会地生成。师生各尽其职、物尽其用,使生态高效课堂的品位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
[2]沈文选.矩阵的初等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
[3]周华生.三线形面积公式及推广[J].数学通报,1996.9.
篇5
关键词:课程资源;网络程序设计;四维模型;Aiax;MVC
1 引言
网络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该课程组主要讲授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多线程、GUI、文件操作等内容,在Java EE平台架构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得多、练得少,注重语法知识、轻视编程思想;注重课堂学习、轻视课外自学;教材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等。为此,如何改进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关注。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Web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是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构建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利用Internet环境中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设计
2.1 课程资源的四维模型构建
根据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需求,以课程平台为载体,构成以信息、人员、过程、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循环往复的有机整体.建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四维模型,彼此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四维模型如图1所示。
(1)信息资源
以课程知识框架为基础,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与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导航信息、内容信息、参考信息等,如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录像、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参考文献、推荐站点等。
(2)人力资源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源泉,主要包括教师、同学、专家等,这三种角色在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答疑、交流、互动、合作。
(3)过程资源
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或机器进行交互时产生的一切再生资源,也是监控、记录、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样的重要依据。
(4)技术资源
既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资源,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教学系统等资源,同时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教学思想、理论等,如编码规范、常见问题、常用工具、安装演示视频等。
2.2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架构设计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可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助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良好的反馈机制和高校的互动功能,包括资源库、教材、互动交流以及后台管理四大模块,网站架构如图2所示。
①资源库
在多年的理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通过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指导,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资源库建设,其中包括根据教学标准制定的各种文件、针对初级阶段和实践教学的试题库、进行项目开发实践的工具库、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案例库、进行课后练习及自评自测的习题库等。所有资源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供学生阅读、理解和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案例库建设时,我们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学有所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材
课程组教师在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材纸质教材以及电子教材的开发。其中,自编教材已于2008年出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同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历经多次修改也已日臻完善,还精心制作了视频演示文件以及教学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③互动交流
主要分为两个模块:辅导答疑和心得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用过多时间进行交流讨论,网上的互动交流区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园地。教师和学生可以经常就一些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④后台管理
通过本网站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登录的次数、上交作业情况、提问次数以及在线考试的成绩,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从而有根据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调节。
3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实现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由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和为学生自学提供教学资源的教学服务与管理支撑体系构成。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相关需求,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采用MVC三层架构,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服务器,以Tomcat为web服务器,以Rational Rose为建模工具,进行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3.1 界面设计
进行界面设计时,在主功能窗口和首要导航位置突出了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导航,一级导航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源、课内练习、实战演练、教学视频、互动交流以及相关资源.具体如图3所示。
3.2 数据库设计
结合数据库概念模型、数据结构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本课程资源网站的数据库结构.具体包括以下6张表:
(1)用户信息表.表名users=(用户ID、密码、权限)
(2)上传文件信息表.表名uptask=(文件编号、文件名、存储路径、上传时间)
(3)帖子信息表,表名talk=(帖子编号、标题、内容、发帖时间、发帖人、所属模块)
(4)学生成绩信息表,表名score=(用户ID、考试名称、考试成绩)
(5)留言信息表,表名message=(留言编号、标题、内容、发表时间、发表人、回答)
3.3 关键技术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用了Ajax、MVC等关键技术,具体如下:
(1)Ajax技术
Ajax技术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可用于创建更好更快以及交互性更强的Web应用程序。本网站的设计大量的采用了Ajax技术,以此提高系统的性能,实现页面无刷新,增添了系统的智能化。
(2)基于MVC的三层架构
MVC包括Model、View、Controller三部分,其中,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通常用JavaBean实现;View层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通常用JSP来实现;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网站基于MVC三层架构进行设计,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灵活,伸缩性强,便于日后升级和修改。
4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应用实践
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利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同学通过了Sun公司的SCJP认证以及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各级ACM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明显提高,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较强,上手快、后劲足。
利用Internet环境中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不仅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化水平,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该网站有望在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淳,章强,武齐阳等.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U].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9-31
篇6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教案
作者简介:屈克庆(1970-),男,河南洛阳人,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77-02
“电力电子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本科生教育中为电力电子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必选课程。这门课程着重教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内容,要求理论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能为本科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期满足当今社会急剧增长的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知识和人才需求。
一、教学现状和分析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关于电能变换与利用的学科,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用电、传动等各个环节。随着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医疗、新能源发电等各个方面,这些都与实践内容密切相关。
电力电子技术是在时展要求下产生的节能与发电技术,是高校电气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都很强,是学生既感兴趣,又普遍感觉较难的一门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探讨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大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电力电子技术内容繁多,并且知识点分布广泛
根据应用的场合和要求不同,电力电子电路形式和内容纷繁多样。
从应用场合上划分主要有基本四种变换形式:直流-直流、直流-交流、交流-直流、交流-交流;每种变换形式从电源种类上看包括有单相、三相、多重化、多电平电路,从负载方面上看包括有电阻负载、阻感负载、阻容负载;从电力电子元件上看主要包括有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型场晶体管IGBT;采用不同的元件、电路和负载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从应用目的上包括有幅值的变化(如电压的升高与降低)、频率的改变(如变频调速)、相位的移动(如无功补偿)、相数的改变(如三相到多相)、功率或转矩的变化(如电机传动)、谐波的治理(如电力滤波)。
从不同形式的电力电子电路和不同的负载特性上,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工作波形,对于波形的把握与理解,也是电力电子技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这需要在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上掌握电路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建立电路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多种电路的对比总结,才能具备分析主电路功能的基本能力。
2.电力电子技术涵盖涉及学科众多,并且理论内容广泛
既涵盖到电气基础的课程有: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磁场,又涉及到电气专业的课程有:控制理论、微机原理、电力系统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等。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也是所谓将“粗电”变换为“精电”过程,学科跨度和综合性非常广。实际的电力电子装置既包括由电力电子器件等构成的主电路,又包括由DSP等微处理器构成的控制电路。
首先在主电路设计中,根据以电路、电机和电力系统为主的应用对象,进行原理分析和推证,实施具体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
其次在控制电路设计中,要根据装置要求和特点,不仅要实现各种功能要求,而且考虑谐波及电磁干扰问题,很多装置也需要DSP等微处理器来进行算法实现。最后还要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和测试EMI影响。
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了电路、电机的基础知识,讲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以主电路作为内容。由于在初步学习各专业课阶段,尚未形成多学科知识交叉汇总的全面思维模式。虽然能掌握主电路基本原理,对于涉及控制电路和应用对象,常感到困惑并难以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对电学各学科的整体意识,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这项教学课程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之一。
3.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内容发展迅速,并且实践应用范围广泛多样
电力电子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其中: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从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MOSFET、IGBT、IGCT等的发展,推动了主电路结构的本质变化;根据本质不同的器件形成纷繁多样的主电路拓扑形式,又因不同的实际要求而形成众多独立不同的控制方式,其中形成了具有突破性的控制理论,比如PWM技术、软开关技术、空间矢量等。
如何将电力电子器件、主电路结构、控制方法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来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懂得从发展历史上进行思考和总结,也是需要探讨的内容之一。
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性非常强,这种实践性体现在对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调试和操作等诸多方面。在实践中,需要对电路功能和各项指标进行综合验证,不仅要求懂得硬件设计和调试,涉及到主电路、元器件、印刷电路板、布线和布局;也要求懂得软件设计和配合,包括有汇编、C语言、DSP、FPGA等。电力电子器件对环境和用法要求较高,在使用之前需要对电路非常熟悉,即便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也还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导致器件和电路损坏。
对于大三学生而言,仅仅具备了有限的初步认识,实践能力欠缺,体现在实验教学当中,电力电子器件的损坏现象最为普遍。这当中自然有主观的因素,但是如何降低损耗,增强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是教学改革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的和特点
从本科教学计划上看,大学本科生在第三学年学习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内容丰富,但因2~3学分课时有限,主要是讲授以晶闸管为主的整流和逆变电路,让学生掌握传统的相控式电路及应用。此外,也着重讲授直流变换电路中的升压及降压基本工作原理,初步介绍MOSFET和IGBT为主的斩控式逆变和整流电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四种基本变换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和特点,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了基本认识,奠定了学生的基本电力电子知识体系。
结合前述情况的分析可知,现有的课程内容不完全适应我院新开辟的“电力电子与风力发电”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除此之外,近十多年间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传动、新能源、电力系统等行业迅猛发展,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这方面知识的比重,以及通过增设“电力电子分析与设计”专业选修课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门课程介绍由IGBT和MOSFET为主要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现代电力电子电路,重点要求掌握直流-直流斩波器、直流-交流逆变器这两种应用最普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内容包括主电路的选择、功率器件的选择、控制电路的设计、驱动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变压器设计及元件参数的技术、仿真实践等。该课程注重将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新型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围绕PWM技术展开的,其中DC/DC和DC/AC变换是基本的两种电源变换方式,也是实践生产中最为普遍的应用方式,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变换电路及参数,而且涵盖了基本的变换理论和技术。
课程内容结合了多年的实践和教学总结,是从电力电子装置的角度来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的系统知识,树立整体观念。教学形式以理论教学和仿真实践相结合,各占一半课时。这两部分内容交叉进行,如单周进行理论教学,双周进行实践教学。其中: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1所示。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进行以MATLAB的实践教学,仿真实践内容安排如下列表2所示。
四、教学效果总结
经过2学期的教学工作,笔者总结了一下教学效果。同学们普遍认为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后,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以DC/DC斩波变换,以及DC/AC逆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控制方法,学会了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分析方法,设计控制电路参数和调试控制参数。在后期的本科毕业设计中,学生能够轻松上手,对复杂的毕业设计如新能源发电,领悟和掌握较快,较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制于课时和实践条件有限,只是通过仿真实践来掌握学习。如果能进一步联系实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面临提高本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不断改进完善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钟炎平.电力电子电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篇7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如何针对“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自编实验教材自行研发了精品课程。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精品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概况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及信息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信息学科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组成数字计算机和其它数字系统的各种基本逻辑电路;能熟练地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对各类逻辑电路进行分析;能针对客观提出的各种设计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完成逻辑部件的设计与验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抽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对数字系统硬件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技能,为信息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
2精品课程创新点
引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应注意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诸多优点,比如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扬传统授课表达方式的优点,做好课堂讲解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工作,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内容,使得教和学同步进行。
多媒体教学会给学生带来课堂笔记不便、课后复习困难的缺点,为此我们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立了电子技术课程复习指导栏目,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习题集等上传。学生可以下载每一章节的预习和复习指导及作业题目,使他们能够把握住学习的重点。另外,还把电子技术的一些仿真软件放到网上,供学生下载自学使用。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基于提高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比重,开展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3具体实施办法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特点,提出“着重基础、开拓视野、加强实践”三条原则,并以教学改革的观点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
着重基础,就是在教学大纲中必须保证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的内容和授课学时。只有先培育出牢固的根基,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具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若再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和空间,最终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开拓视野,是指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在教学大纲中增加介绍现代电子技术的新知识等内容。电子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的器件、新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方式层出不穷,对一些已经成熟、比较关键的新技术和新器件要及时引进到教学计划中来,目的是使学生多掌握一些新的电子科技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加强实践,指的是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在教学大纲中提高实践环节的要求和比重。电子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对实践环节的要求很高,要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就要给予实践环节应有的地位,对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应合理安排,确保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4精品课程相关教材介绍
精品课程相关教材正在编写中,教材暂定名《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基础》。该教材是为电子类和非计算机高职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和逻辑设计编写的。教材本着使用性强、内容简练、通俗易懂原则,介绍数字电子技术原理、逻辑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如下:
第1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2章:逻辑代数基础
第3章:基本逻辑门电路概述
第4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第5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6章:集成触发器
第7章:时序逻辑电路
第8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9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10章:模数与数模转换电路
课程负责人:沈克永,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系主任、教授、江西省计算机协会理事、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过的本科课程有: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通信原理等;专科课程有: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主编的教材包括:《C/C++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宇航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指导》(中国宇航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绘;数字城市建设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都放在了数字城市的建设之上,一些城市已经完成了城市数字平台的建设,并认为这个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然而一般性的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和及时更新的投资比较大,而且使用周期也很长。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投资一般比较巨大,所以一般由政府部门介入,在其城市所属的地域之内应用3S技术、摄影测量和卫星影像等测绘出城市的地形形貌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形成相关的数据。然而,在很早之前部分城市就建立过相关的数据模型,但应后期的种种因素导致数据库不能进行有效的维护而失去作用。
2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的介绍
城市规划测绘目前被作为数字城市建设当中比较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同时伴有一定的预期行和福利性。其主要任务在于对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之后以辐射的形式扩散到四周,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城市网,同时也满足了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创新的原则。数字城市的最初的定义形成的灵感来自于将城市的职能部门的功能和信息进行不同的分割,同时将城市的发展和数字建设进行了相互的结合,目的在于能够符合城市治理规划以及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而且这也是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催生的事物,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创新驱动。但对于数字城市的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上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对城市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具体就是依靠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搭建以及GIS系统的使用,来对城市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已达到信息化城市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对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和信息家电等项目信息化,也可以搭建信息化政府和社区,以便为国家和社区的人民带来大的收益。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数字城市的建设比喻为一项工程,然后依靠GPS、RS以及GIS等技术,同时能够很好的结合数字城市的相关理论,再在空间信息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来建设一个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基础建设,最终做到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环境等做贡献。
3关于城市规划测绘以及数字城市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对于城市规划测绘来说,其属于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有利于指导数字城市框架的建立过程,对于这一进程的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城市规划测绘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而数字城市的建设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地理数据信息,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中涉及到的空间信息及时的应用和扩散,为城市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也加快了搜集城市地理信息的效率,开拓了更为便捷的实施途径。另外一点,结合当前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二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尤其是测绘过程中,随着勘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明显的革新,这样能够充分地融合与数字城市的建设进程,进而形成了一种合力作用,共同积极的促进城市的建设。此外,如何进一步完善空间信息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要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的发挥资源的互助优势,进而加快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
4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规划测绘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首先,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测绘同数字城市建设之间缺乏一些关键性的共享机制。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城市规划测绘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导致了一些关键性的共享以及共建机制并不能体现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所以说要合理的统筹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将两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合并,制定统一的规划原则以及标准,形成一种上下结合的规划管理体制,达到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目的,科学的合并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其次,从城市建设规划的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没有认清楚自身的部门的职能,不重视基础测绘,现在很多的管理部门对于自身的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战略都缺少有效的执行监督与控制。甚至在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时,经常忽视了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计划目标,即便意识到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时往往都忽视了其长远的计划。这也是当前城市规划测绘必须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另外,在测绘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在人才自身素质还存在综合队伍结构都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所以要大力吸引和培养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人才,更有效地发挥其规划能力,从而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来做好吸引和培养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人才。最后,在城市规划测绘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测绘范围亟需扩大。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技术也在持续进步,涉及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的规划水平必须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另外在进行政府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时,要及时调查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调研,增加城市规划与数字城市建设的项目对变化的环境的应变力。
5结语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来看,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尽管具备不同的概念,但是城市规划测绘离不开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也离不开城市规划测绘。城市规划测绘是基础工作,而数字城市建设是发展的方向,只有合理的统筹城市规划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这两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不断地提高社会建设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数字城市的建设属于是比较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基础测绘信息库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持,同时借助城市规划测绘来进一步的更新完善基础信息库,这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名 夏文文 马强 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海媛.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1(14).
[2]罗伍平,邓锋.浅谈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7).
[3]李丽,申华伟,朱卫东.数字城市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06).
[4]沙从术,潘柄玉,魏利敏.谈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6).
篇9
1.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反射现象。
(2)光能发生多次反射。
(3)了解“角”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2 观察、画角
(1)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坚持实验记录,能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出实验结论。
(2)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
1.3 认识
(1)认识到细心观察与多次测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意义。
(2)感知角的大小。
2 课题目标
2.1 学具开发
在学具的开发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会经常闪现。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学具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
成功的学具实验前需要进行多次改进,还要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使用效果再次进行多次改进,实验反思后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因而,学具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制作者的耐心与毅力。
2.2 学具应用
长期坚持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将同一学具用不同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状,使不同学科的学具能相互通用。数学与科W学科的通用学具有利于解决学科间的共性问题。这样,通过学具的制作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 实验目标
(1)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
(2)培养小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锻炼其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其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活动分析
重点: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并学会画角,坚持实验记录,能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难点:调整光的入射角度与观察者的观察角度,感知角的大小。
5 活动准备
(1)镜子底座、镭射灯等。
(2)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等。
6 活动过程
6.1 设计镜座
6.1.1 教师活动
问题:调整两面镜角度科学的做法有哪些?
6.1.2 学生活动
讨论问题:
①简单的自制学具,选择简易的材料并制作;②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方案;③选择效果好的自制学具。
6.1.3 活动目标
为学生使用学具打基础。
6.1.4 课题目标
开发实用的学具,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自制学具设想。
6.1.5 实验目标
自制学具,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6.2 设计旋转两面镜
6.2.1 教师活动
问题:如何使两面镜既能固定又能旋转起来?
6.2.2 学生活动
讨论:
①两面镜子的大小;
②它们能完全重合;
③制作简单,固定方法如何有效,旋转如何灵敏牢固。
6.2.3 活动目标
为学生使用学具打基础。
6.2.4 课题目标
开发实用的学具,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自制学具设想。
6.2.5 实验目标
自制学具,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6.3 讨论测量方法
6.3.1 教师活动
拿出自制学具,让学生观察后,问:“有什么想说的话?怎样测量?”
6.3.2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如何画角后量角。
(2)猜想镭射灯距离镜子的远近不同实验结果如何。
(3)镜子的夹角如何测量。
(4)提出改进意见。
6.3.3 活动目标
启发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进行学法分享。
6.3.4 课题目标
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发现,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活动,改进学具。
6.3.5 实验目标
规范实验操作,进行开放式实验活动。
6.4 教师演示使用镜座的方法
6.4.1 教师活动
(1)使两面镜的一边与镜座水平线重合,旋转另一边。
(2)使两面镜与镜座的一边与垂直线重合,旋转另一边。
6.4.2 学生活动
小组观察并提出问题。
6.4.3 活动目标
让学生科学地操作,减少测量的误差。
6.4.4 课题目标
进行学具操作的学法指导。
6.4.5 实验目标
实验的示范作用。
6.5 接光游戏
6.5.1 教师活动
教师手执镭射灯照射一面镜子。
6.5.2 学生活动
一个学生用一面镜子接住墙上的亮光,另一个学生用另一面镜子接住对面墙上的亮光,其他学生一直沿续下去。
6.5.3 活动目标
①设计合理;②分工合理;③讲究效率;④有活动补救预案。
6.5.4 课题目标
多角度观察;改变入射角度。
6.5.5 实验目标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6.6 测量角度与镜子中的像
6.6.1 教师活动
提出测量要求:两镜之间的夹角分别为20°、30°、45°、60°、90°时,镜子中像的变化。
6.6.2 学生活动
讨论测量条件及使用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6.6.3 活动目标
(1)学生有责任感,了解器材性能,掌握操作技能。
(2)数据记录清楚、分析科学。
6.6.4 课题目标
学生观察测量出现的问题,整理与分析记录符号信息。
6.6.5 实验目标
获取科学的实验数据,进行观察实验。
6.7 数据统计与分析
6.7.1 教师活动
改变两镜之间的夹角,镜子中的像如何变化。
6.7.2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设计、分工、汇报方案。
(2)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并测量。
6.7.3 活动目标
了解多次反射的现象。
6.7.4 课题目标
多角度观察;改变入射角度。
6.7.5 实验目标
①学会实验的变量控制;
②学会实验的特殊值法。
6.8 测量光在正方体内壁的反射情形
6.8.1 教师活动
研究光在正方体内的反射情况。
6.8.2 学生活动
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8.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8.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建设性意见。
6.8.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9 测量光源在正三棱柱内壁的反射情形
6.9.1 教师活动
研究光源在正三角形内的反射情况。
6.9.2 学生活动
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9.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
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9.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与建设性意见。数学与科学学具能相互通用。
6.9.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10 测量光源在正六棱柱内壁的反射情形
6.10.1 教师活动
研究光在六棱柱内的反射情况。
6.10.2 学生活动
用铅笔沿镜子内侧画角,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用科学描述方式进行汇报。
6.10.3 活动目标
①修正缺点;②掌握学法;
③分享成功经验;④产生新想法。
6.10.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合理化与建设性意见;数学与科学的教堂结合有利于解决问题。
6.10.5 实验目标
①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②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6.11 讨论测量方法
6.11.1 教师活动
“你能公开自己小组的课堂记录并解释说明吗?如能,怎样表述效果最好?”
6.11.2 学生活动
展示并解说。
6.11.3 活动目标
交流成果。
6.11.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学具进行反思和修改,数学与科学学具能相互通用。
6.11.5 实验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实验过程、现象与结论。
6.12 学生体会
6.12.1 教师活动
“通过各小组作品简介,总的来看,你有什么想法?”
6.12.2 学生活动
分析、补充与完善。
6.12.3 活动目标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得出实验结论。
6.12.4 课题目标
认真倾听发言,提出鼓励与建设性意见。
6.12.5 实验目标
(1)培B学生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7 “玩镜子”在科学课堂上的课程开发
教师在学具开发与应用中,发现了很多典型的优秀的学具,并利用学具开发教材,如教科版5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开发了“照镜子”单元:第1课照镜子,内容是通过照镜子体验人体的像与人的距离的关系、光源与照镜子的关系。第2课2面镜子,内容是首先调整2面镜子相对位置,然后,让一面镜子不动,转动另一面镜子,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体验理发时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头部后面的发型。第3课玩镜子需要2节课,第1种玩法是将2面镜子的一面镜子放置在有量角器度数的底座的零刻度上,转动另一面镜子,观察镜子里的像数目的变化;第2种玩法是把3面镜子围成1个三角形,改变三角形的角度,用激光灯照射镜子,观察镜子里像数的变化;第3种玩法是把多面镜子围成1个多边形,改变多边形的角度,用激光灯照射镜子,观察镜子里像数的变化。第4课镜子的秘密,内容一是刮掉镜子背面的水银,用激光灯照射,观察镜子里的像;二是分别涂上白、红、橙、黄、绿、蓝、靛、紫、黑九种漆,分别观察镜子里的光亮。第5课制作潜望镜,内容一是用2面镜子制作2节潜望镜;二是用3面镜子制做3节潜望镜。第6课小镜子大科学。内容是科学会。让学生介绍自已的发现,讨论现象背后的科学,查找信息,自己的信息。
8 “玩镜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课程开发
篇10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教学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鉴于此目的,课题组拟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项目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对该课程进行“微课”建设开发,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时效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 微课;教学模式改革;兴趣激发
基金项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JG201419)。
作者简介:黄睿(1977.11—),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通讯电路、智能控制。
0 概述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数字化资源集合。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也避免总是枯燥的听老师讲解或演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校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要求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将前面课程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故这门课对应用电子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微课对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教学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鉴于此目的,课题组拟对“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项目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故对该课程进行“微课”建设开发,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时效性和应用性。作为我院应用电子专业群的一门核心课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掌握电子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流程,具备电路设计和电子产品调试及维修能力。随着高职教学的改革,为实现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目前已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手段也做了一定调整。但就目前而言,在教学组织上大部分任课教师一般都是先介绍相关的电子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法,在临近期末课程即将结束时提出一个设计目标,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设计实物。但由于高职学生认知能力的缺陷,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理论知识欠缺,而且实践能力也未得到锻炼,最后导致项目制作的失败,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不适合高职生的学习行为特点,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劳感和厌学情绪。
2 微课建设的内容
课题组对历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校时虽然掌握了一些电子产品的设计流程和方法,但是由于平时的实践设计能力欠缺,初入企业的时候无法上手。且教材作为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源泉,使用的多为传统编排模式,知识点笼统烦躁,无实际工程案例, 缺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而无法完善产品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流程。因此,学生走向岗位后,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够,对常见的电子元件不了解,最后无法顺利地完成岗位的迁移,更无法胜任岗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需要进行以下几项改革。
2.1 实现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
分析电子行业企业对电子人才的需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分解,在分解课程内容知识点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载体,将项目任务分解,实现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
2.2 将重要的和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拍摄微课
调整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将重点和难点涉及到的知识点细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若干个模块,先组织安排每一个模块的内容,再分段进行微课开发建设。
2. 重要的实践操作点进行循环是教学
按照引导教学法,采用设计任务目标—任务呈现—教师演示—学生尝试模仿操作—教师指导技术操作—独立的技术操作循环进行的教学方式;
2.4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微课教学的重要性
对各个项目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微课”引入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型,在教学中体现微课的重要性和指导性。的推广价值。
3 微课建设的改革目标
微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通过微课建设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采用设定情景,提出问题等方式,把需要解决的目标摆到面前,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以“导”为主,以“引”为线,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数字化资源集合。
2)课程教学中,巧妙地提炼重点、难点,注意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3)以探索职业教育特点为中心,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请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论证方案,补充内容,制定与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
4)以“微课”建设开发为平台,在真实情境下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制作,通过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全程训练,掌握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5)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补充原有的教育资源平台,供师生参考、学习和交流。
4 总结
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细分,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也避免总是枯燥的听老师讲解或演示。“微课”作为现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以其“多、快、好、省”的特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意义。微课程的引入采用设定情景,提出问题等方式,把需要解决的目标摆到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再者课程的总结,巧妙地提炼重点、难点,注意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最后,微课程不仅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创造了便捷条件。
参考文献
[1]梁乐明,等.徽课设计模式研究—— 基于国内外微课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