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议范文

时间:2024-04-10 10:1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议

篇1

为深入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突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构建环境整洁、生态优良、民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逐步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逐步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保证20*年10月底前全镇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使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三、实施时间和步骤

专项活动从8月10日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硬件设施建设阶段(8月10日-9月15日)。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各村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垃圾收集房建设、露天粪坑的清理和垃圾桶设置工作。

1、村垃圾收集房建设应根据以下原则:

(1)每个行政村只能设置一个垃圾收集房,鼓励几个村合建垃圾收集房。

(2)垃圾收集房应建设在交通便利的公路边,以便于清运。

(3)垃圾收集房建设大小在不改变宽度(3.1米)、高度(2.5米)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人口多少适当变化。建造规模:4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应达到14㎡以上;400人口以下行政村可适当缩小规模。

(4)为便于清运,建议采用人工装车清运方式的村,垃圾收集房在遵循上述建设原则的前提下,应选址到有坡度的地方,并尽量建造成翻斗式垃圾收集房。

2、清理露天粪坑:

要求全镇各行政村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原则:

(1)经过清理后村庄内及周边不得有露天粪坑。

(2)粪坑外移至田畈时其上沿应与地面相平,并进行遮盖。

第二阶段:环境卫生大整治阶段(9月16日-10月10日)。主要任务是全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各村要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对村内道路、广场、绿地、房屋周围沟渠、池塘的水体水面进行彻底清除,使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第三阶段:督查落实,总结提高阶段(10月11日-10月底)。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各村要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建立村民卫生公约,建立卫生监督制度,在村两委班子中确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确定一名环境卫生监督员,根据需要确定若干名保洁人员,切实开展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工作。

四、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模式

我镇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

1、户集。即由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村垃圾收集房或投放到指定的垃圾容器内。提倡垃圾分类处理,农户应将秸杆、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就地分拣,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2、村收。即由各村的保洁员将职责范围内的村庄道路、绿地、池塘等公共场所及农户、企事业单位的垃圾收集到本村的垃圾收集房。

3、镇运。镇负责全镇各村垃圾收集房内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清运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铲车装车清运(下列村拟采用:*、*),二是采用人工装车清运(下列村拟采用:*)。*与里*村采用就地填埋处理方式。

4、县处理。由县环卫所负责将各中转站的垃圾清运至县垃圾填埋场作无害化集中处理。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是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一个有力抓手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针对当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务必抓出成效。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好村庄保洁员选聘;搞好卫生保洁情况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篇2

[关键词]衡水农村 环境卫生 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10-01

随着全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人们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问题与人们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且是环境整治中举足轻重的一大部分。

位于冀中平原的衡水,自古以来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壤肥沃,水系发达。进入新的时期,三农问题成为衡水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农民越来越向城镇集中,农村留守人员多是老弱妇儿,工厂和养殖场也越来越多,等等。因而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大挑战,我们必须踏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的保护,对于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

一、当前衡水农村环境卫生的典型问题

(一)垃圾的不合理丢弃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迅速增多,而农村垃圾的科学处理却不能紧跟新形势,垃圾大多不做任何有效处理,且随处丢弃,不能分类合理处置,有些地方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土壤和水源污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工厂、养殖场废弃物的排放

大多数乡村都建有养殖场和以手工为主的小型工厂。然而这些厂主和场主环保意识较弱,也不愿拨出专门的财力人力管理处理废弃物,加之场地位置设计的不合理,造成严重的水土、空气污染。一个很原始的小村庄,在村南建起了排排猪舍,夏风南来,整个村庄阵阵臭气笼罩。

(三)农舍厕所的乱建

大部分农舍并没有用推广的厕所建设技术,由于习惯和观念的原因,房前房后随便用围墙搭建简易厕所,有的不顾他人利益,还从院里引到墙外道边,粪便露天排放,蚊蝇乱飞,臭气熏天。

(四)水系的污染

在农村原来村前村后遍布的小池塘早已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随意丢弃的各种垃圾,幸存的一些河沟和池塘也满是垃圾,死水一潭,积水变味变色变质,很少见到芦苇,污染严重。

(五)村庄树木的大量减少

树木在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等保护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原来传统意义的绿树掩映的田园村庄随着树木的砍伐已不见了。风起时尘土飞扬,平时空气也得不到净化。田头阡陌,树木很少,见缝插针地种满庄稼。

所有这些现象成为农村环境卫生的大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引起各级环境和卫生部门的重视,转变传统落后观念,制定有力有效措施,彻底解决。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直接威胁和影响到村民的身心健康,对水土资源和空气形成污染,从而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一些水土的污染造成了饮用水的洁净状况令人堪忧,甚至土地上生产出的农副产品也遭受了污染,一些地区由于树木的减少而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环境卫生的恶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我们必须下大力度整治,且迫在眉睫。

三、造成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的原因

(一)村民传统环境卫生习惯和落后观念

一些人只顾自己眼前小利益,不能顾全大局,只要自己的院门之内干净就行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增多,一般的村子没有统一规划垃圾的处理方法和场所,造成垃圾遍地是,甚至有的就丢在道边;一些人传统观念作怪,本来就卫生意识薄弱,认为“不干不净不生病”,因此从卫生的关注和行动上均不甚积极。

(二)缺乏科学的指导

一些工厂和养殖场的布局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排污设施欠缺,一些农村生活方式缺少科学的指导,缺乏基本的环境卫生知识。

(三)不愿投入财物和人工

由于卫生意识的不到位和日常生活的节俭,人们不想利用资金和人力搞环境卫生建设。

(四)监管机制的缺失

很少有专门人员长期有效进行指导和监管。有些领导干部本身环境卫生意识就不强,既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不能起到督促管理作用。

五、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意义

让村民感受到其中的益处,自觉积极行动起来,养成建设和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农村领导干部更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二)积极推广普及科学卫生知识

利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和多种推广渠道,向村民普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模式。

篇3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责任。成立由了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梳理、整治环境卫生问题,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查漏补缺,限期整改。同时,以村为基本单元,将全镇环境卫生区域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片区,各包村领导为各责任片区第一责任人,各村支书为直接责任人,确保全镇各重点区域环境卫生责任明确。

(二)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氛围。自“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镇高度重视,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网格化管理办法》、《巡查制度》等文件,及时组织召开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全镇干部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辖区内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在各村人口密集处张贴《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30余份,印发宣传彩页5000余份。目前,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舆论氛围浓厚。

(三)坚持多措并举,确保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排查摸底,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目前,全镇固定垃圾堆放点XX个,村属铲车XX辆、垃圾收集车辆XX辆,由村对垃圾进行定期分类、收集,最后由镇政府组织专门清运车辆进行不定期统一转运。二是配齐各村垃圾桶及基本垃圾处理工具。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XX个垃圾桶和相关垃圾处理工具,有效破解了各村垃圾收集难、运输难的问题,助推全镇全域无垃圾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三是每月定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进村组、进院落、进田地、上街头,集中开展整治卫生死角义务劳动,激发全镇党员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扩大全民参与范围,使广大群众树牢文明意识,养成垃圾集中存放,定时定点清运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三层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我们地区来说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彻底革命,环境改变的前提是人的思想认识改变,我们注重引导催化,让全镇上下把环境整治变成自发自觉行动。一是做镇村干部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到示范乡镇实地观摩、召开动员会议、示范村实时带动,镇村干部形成环境整治共识,各村都积极行动。二是召开各村常驻人口环境整治座谈会,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首要是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座谈会,起到了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效应。三是分片召开群众大会。环境整治需要全民参与,村民自行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秸秆的清理,村级就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放到公共基础建设上,多办清理垃圾沟渠、建设公厕、文化氛围营造等惠及群众的大事。

(五)整合三类工程。农村环境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做到亮点突出、连点成面。一是整合脱贫攻坚工程,在整治过程中宣传县政府资金投入强度,算群众个人受益账,整治中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带贫,既增加了普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是整合三大革命工程。对垃圾沟渠进行清理,改变水质,整治后村内发包,专人管护;在人群集中、便于出行的地方选建公厕,彻底解决旱厕问题;建立镇环卫队管理规则,垃圾集中堆放,当天外运,目前正在申请垃圾填埋设施和相关工具。

(六)落实三项制度。一是包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包村干部多是驻村工作队长,在包保村级中起到引导督促、带动影响的作用。二是公益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县人居环境整治方案要求,做到公益岗位紧密结合贫困户,同时落实公益岗位动态管理制度和“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结合制度,既有奖励工资也有扣除工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做好公益岗位的管理。三是镇统筹协调制度。对涉及到林业、道路、供电、水利、美丽乡村建设等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的事项,由镇里统一协调,做到快事快报,快事快办。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整治经费投入不足问题。对我镇来说,村内垃圾沟渠众多,小垃圾队密布,陈年垃圾清理、塘泥清淤难度大、投入大,按照现有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各村清理费用,建议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整理其他项目资金对清理达标的专项拨付资金,以促进各村加快进度。

(二)环境整治项目没有安排下水道问题。农村环境整治要统筹考虑污水排放问题,道路硬化后居民污水无处排放,仍然是脏乱差,厕所修建也需要解决排水问题,鉴于我镇没有工业废水排放,建议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铺设下水管道,修简易三格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指示和总理重要批示为指导,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制定“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工作措施到位,通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二、工作任务

(一)提高清扫保洁标准,消除死角死面

全面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做好村屯、公路、河道、城镇、集贸市场、水源地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夯实环卫保洁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措施,彻底清除垃圾杂物、残冰污雪,杜绝死角死面。

(二)全面清除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

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有序有力推进6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治理农户庭院脏乱差。着力解决好庭院私搭乱建问题,及时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污物。清理乱堆乱放的各种物品,搞好室内外卫生。

2.清理越冬垃圾。要组织乡村开展春季大扫除,将冬季积存下来的垃圾污物清理出去,将随意丢弃的各种生产废弃物和积存的残冰残雪清理干净。

3.整治卫生死角。主要是整治好村头屯边、公铁路两侧、林带壕沟、建制镇、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不易发现的小堆垃圾和散落垃圾,推进农村整体清洁,全面清洁。

4.清理散养户畜禽粪污。要通过引导教育、强化监督等措施,规范和落实散养户清理畜禽粪污责任,做到随产随清、日产日清,杜绝随意堆放、粪水横流,防止污染农村环境。

5.做好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要科学调度,统筹管理,及时组织农村垃圾集中转运工作,做到转运及时,不散落,不产生二次污染。

6.继续强化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落实村组干部包保河道保洁、道路保洁、村庄清洁责任制,明确农户门前包卫生管理、包路面清扫等“三包”责任制,确保治理效果。

(三)强化环卫设施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高标准做好公厕、垃圾收集容器、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车辆的消杀工作,确保各类环卫设施整洁、安全运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设备要坚持日常消杀灭菌,做到不消杀灭菌不使用,使用后必消杀灭菌。

(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做好相关防护。

重点做好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公厕及露天市场管理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各类环卫作业人员正确掌握病毒防控知识,作业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口罩,确保安全作业。确保露天市场消毒频次及消毒效果,杜绝现场宰杀及售卖活禽行为,市场业户必须佩戴口罩,否则严禁进入市场经营。

(五)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对攻坚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限时整改,跟踪问效,并及时汇总上报有关情况,行动结束后,通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时间安排

自2020年1月31日开始,攻坚行动为期十天,此后转入长效管理阶段。

四、责任分工

(一)各行政村:负责本辖区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具体组织、落实工作,特别是要重点做好垃圾分类、归集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对垃圾存放点进行消毒处理。

(二)镇综合管理办公室:开展镇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时协调,及时转运中转点垃圾;检查各行政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情况;督促清运队伍及时清运各村垃圾;提出集中清运存量垃圾的建议。

(三)镇卫生院:负责强化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垃圾的收集与处置,杜绝医疗垃圾随意排放或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发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抗击疫情攻坚行动领导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调度工作。各行政村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带头参与攻坚行动,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确保攻坚行动见实效。

(二)提升工作合力。各行政村、相关站办所要互相配合,合力推进,形成单位履责、全员尽责、纵向联动、横向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篇5

____区历来非常重视农村环境创建工作,建区之初,通过三年多的集中整治,消灭了暴露垃圾、露天粪坑、河道漂浮物等农村环境顽症,使全区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之后又实施了河长制、路长制、生活污水接管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河容河貌、路容路貌、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我区根据省委在《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苏南地区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目标要求,结合全区村庄环境实际,再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七个镇(街道)的重要窗口地带自然村墙面出新工作已经完成,累计出新283.229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413.725万元。村庄环境整治镇、村两级累计投入整治资金9043.744万元,共清理乱搭乱建4.6299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4293处,新增生活垃圾箱1414个,清运垃圾12.7万吨,道路新筑和修补3.0668万平方米,35个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18.551万平方米,河道清淤5.92万立方米,建筑物出新153.9万平方米。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乱堆、乱放、乱搭建仍然较普遍。尤其是房前屋后鸡棚、鸭棚、丝瓜棚等乱搭建,树枝、木头乱堆放作为历年农村整治过程中的老问题,虽有缓解,远没有根除。二是垃圾处理不及时。部分村庄长效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造成村(社区)的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是建筑垃圾乱倒乱堆得不到及时清理。三是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为方便村民买菜购物,村(社区)大都建有农贸市场,但由于村(社区)自主管理不到位,致使村级农贸市场在这次村庄整治中成为问题的集中点。四是公用设施管理存在缺位。由于部分村对长效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前几年农村创建中的村级景点、绿化养护在后续管理过程中不到位,缺株、死株、花坛变“菜坛”、“草坛”现象较多,文体设施、公厕、化粪池、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破损得不到及时修缮。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程度不足。毕竟村庄整治是阶段性工作,而日常管理是天长日久长效性工作。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部分村(社区)领导对农村创建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轻管理,重突击、轻长效。二是发动群众不够。由于宣传发动不够,部分群众对搞好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淡薄,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很少主动参与,甚至出现反感、阻碍、刁难的情况。尤其是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给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复杂性。三是管理机制待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还是依赖于行政推动力,领导重视了、关注了,卫生秩序就好一些;忽视了,一段时间不抓了,卫生就回潮。管理靠整治、卫生靠突击的传统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有待于真正建立。四是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少,筹资途径较窄,从而导致正常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市政维护等经费难以足额有效保证。如目前我区垃圾箱的承包价格偏低,据初步统计,一个行政村平均有垃圾箱60只左右,每年每只垃圾箱年承包费全区平均800多元,低的仅300多元。据了解,目前滨湖区、新区已经实现村(社区)垃圾机械化收集全覆盖,锡山区也在全面推行中,其一个垃圾桶的年承包费用达到1600元左右,大大超出我区的承包价格。五是人员待遇偏低。我区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部分村级收入较低的村(社区),如开发区古庄村、堰桥街道新街社区、玉祁街道玉东村、洛社镇绿化村、阳山镇普照村等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仅20__元左右。由于我区村级保洁人员普遍存在人数少、年龄大、待遇低等问题,导致我区大部分村(社区)保洁是一天一清扫,少数二、三天一清扫,工作时间基本为2~4个小时,而遇到沿线有大量偷倒的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时,村(社区)往往要等上级领导检查、重大活动、检查考核时才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突击清理。

篇6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篇7

(一)2个省级整治村:*村—*、*村—*地的要求

1、村内道路硬化

根据村庄规划、农村住宅布局、村民经济社会活动需要以及乡村特点,因村、因路制宜开展村内道路(村主干道)硬化,宽度一般为3.5米,路面类型可以是水泥、沥青、块石等。厚度:水泥路面一般为16厘米以上,沥青路面一般为3厘米左右,每村至少建设1.5公里。

2、垃圾处理

全面清理陈年垃圾,村庄垃圾集中处理要覆盖到全村,按照村庄规划、自然村落布局和村庄人口分布,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分检设施和转运设施,普通建立村庄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增效保洁机制;建立“镇查村、村查组、组查户”的三级联查制度,要求各村按每10-15户配置1个垃圾箱;每村至少要建1座垃圾集中房,如自然村之间距离远要求每个自然村建一座垃圾集中房。每村配置三轮车、手推车等工具2-3辆;保洁员人数视村域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做到人员、制度、职责、经费四落实;每个自然村都要设立“环境卫生月查情况公示牌”。

3、户厕改造

按照户外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或三联式户用沼气池、户内改建卫生间(蹲坑)的方式进行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农户卫生厕所要覆盖全村80%以上的农户,其中*与*地自然村要求覆盖率达100。同时按农户居住特别是无卫生厕所农户和外来人口居住分布情况每个村至少建1个无害化卫生公厕,全面拆除村内的所有简易厕所和露天粪坑,用厕人数3人左右的化粪池总容积应不小于1.8立方米,每增加1人,化粪池容积应增加0.4立方米,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便为2:1:3

4、污水治理

按照纳管处理、集中处理、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等不同的模式,因村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村庄,采用纳管处理;经济发达、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实行集中收集处理;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的村庄,实行分户式、联户式的分散处理,实行分散式处理的,建议与户厕改造、村庄绿化相结合,采用“3+2”模式(三格式化粪池或三联式沼气池+污水净化池+绿化湿地)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污水净化池按0.5立方米/人的规模建设。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受益农户覆盖面要达到村总户数的50%以上,户数少于340户的村,受益户至少要在170户以上。其中:原*村*自然村、原*地村*地自然村要求达到100%。

5、村庄绿化

结合市“312绿化运动”,完成村内主干道两旁、池塘河边,房前屋后的绿化,村庄绿化要和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相结合,绿化树种以香抛、石榴等本土水果为主,同时栽植一些马褂、香樟等速生长寿树种。

(二)市级整治村(*村—*)达到的要求

按照省级整治村的要求,先行启动户厕改造和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要基本完成2个自然村的户厕改造和污水治理工作,为2010年通过省级整治村验收打下基础。

(三)环境提升村(一都江村)要达到的要求

在进一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和整治村庄环境基础上,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做到有村务活动室、卫生警务室、文化室和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广播室、体育健身场所和放心店等,为农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深入发掘、弘扬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极打造文化、产业、生态和集镇型中心村等四类特色村。

(四)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要达到的要求

涉及全镇21个行政村需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按照每15户左右1个的比例配置垃圾池(箱),每村至少建设1座垃圾集中房或垃圾临时堆放点。

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镇查村、村查组、组查户”的三级联查制度,所有村要建立环境卫生月查制度,镇每月将进行检查。各村负责将垃圾箱的垃圾清运到村垃圾集中房,镇负责从集中房运到中转站;不断完善农户“门前三包”。

(五)两线整治工作要达到的要求

两线整治我镇4个行政村(*村、*村、*村、*村)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线连片综合整治,按照市委办[20*]209号《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环境整线连片综合整治的通知》和《专项整治方案》要求,重点抓好沿线农户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整治及庭院整理、垃圾处理。通过2009年的努力,力争把“两线”建设成为村庄整治的示范线、参观旅游的黄金线。

二、具体目标任务

以十七大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治”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民整治建设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民环境,缩小城乡差距。2009年的村庄整治,我镇以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五大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按市委、市政府要求高标准完成二个省级整治村,一个市级整治村,一个环境提升村的整体项目建设水平;促进垃圾集中处理扩面提升;进一步推进“两线整治”,使我镇的整体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工作措施

(一)统筹规划,增强资源资金的使用效益

村庄整治的五大项目,都要优先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对周边农户集聚力强、拟长远发展的自然村中重点实施,要确保至少有2个自然村的项目实施覆盖农户率达90%以上。

(二)加大宣传,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镇、村要通过新闻媒体、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村庄整治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上,要从源头抓起,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三)加强督查,加快整治的建设力度

为切实提高村庄整治项目建设的质量,镇、村将按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招投标进行统一施工。镇及相关部门要随时对工程建设进度进行督查,确保工程进度和时间同步,所有项目建设要在9月30日前全部完成,各整治村要具体项目的进度时间表报镇,每月村将具体进度情况报镇。

篇8

1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正视现实、统一认识是前提

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一行8人来到平江县长寿镇大水村,这里80%的村民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所有的乡村公路均得到了硬化,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只绿色的垃圾桶放置,这是一种提醒,也是一道风景。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塑料袋、纸巾和食品包装袋等废弃物品没有投放到垃圾桶中,它们随风摇摆漂移,就像找不到亲人的孤儿在啜泣;总有一些废旧的农药瓶、化肥袋和生活污水等直接丢弃或排入河流,它们随波逐流,就像一个个肿瘤在慢慢侵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源。在调查中,调查小组发放并回收了100份“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基层走访;就当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环境治理的建议,进行了调查和问询,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信息,小组又对县环保局办公室和长寿镇创建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请教。调查小组统计了调查走访的结果:①关于环保对生活的影响方面,有33%的村民认为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最大,有22%的村民认为水污染对环境影响严重。②关于家畜粪便处理方式方面,目前只有3%的村民用作沼气,58%的村民用其作肥料,而39%的村民则放任自流、随意排放。③关于对环境的满意度方面,只有14%的村民对环境感到满意,52%的村民对环境基本满意,35%的村民对环境感到失望。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产发展与乡村文明不协调,特别是广大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有着强烈企盼。

2有管理软弱、村民生活习惯守旧等多方面原因,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

在农村物资极大丰富,人们物质享受优越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仍得不得彻底根治。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农村现阶段的管理软弱、部分村民陈旧的生活习惯、素质不高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村委会对环境治理不够重视

比如村委会对硬件环境改造比较积极,但对制度管理相当缺乏,村委会的环保宣传不够细致,在村委会的墙上只张贴了几幅环保的标语,并没有关于如何做好农村环保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清洁家庭评比的表册等。

2.2部分村民的素质不高是重要原因

从调查样本中调查小组可以发现,农村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村民为50%,环保意识的高低与学历层次成正比,学历越高,环保观念越强。

2.3乡规民约的约束力比较软弱

对环境保护、卫生管理诸方面,乡村均有规定,但在实行中大多打折扣,不能完全实施。比如垃圾的堆放处理、鞭炮的禁止燃放、污水排放等等。违规事例时有发生,且很少有人过问。从上面的调查情况分析、提高全民素质、制定村规民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相关投放,这是环境治理的关键所在。

3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全面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是根本任务

解决好农村的环境问题,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那么如何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政府部门可通过电视讲话,农村环保专题节目等,来宣传推介新农村建设中的魅力乡镇、卫生村镇等,并介绍居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治污除污方法,以此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增强村民的环保责任感和荣辱感。村委会可以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发放环保宣传资料,张贴环保宣传标语,开展环保节目巡演,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规范居民的环卫习惯。

3.2通过督导奖惩规范居民环保行为

政府部门要定期与不定期到乡村进行环卫督导,对环卫工作做得好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工作不力的乡(镇)、村要进行黄牌警告或通报批评。要督导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则要问责并诫勉谈话,甚至是一责到底,予以撤职等。乡(镇)、村要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开展文明家庭、卫生家庭评比等来促进村民卫生习惯养成,提高村民环保意识,逐步让村民改掉乱扔乱丢的习惯。

3.3规范整治和引导,落实除污治污办法

政府部门除了要进一步增加基层环保设施(在公路旁增设垃圾桶,在偏僻处多建垃圾处理站、政府补贴村民建立沼气池等)外,还要给居民灌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倡导遵循利用的原则,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家畜粪便作肥料,并给农村建立一些沼气池。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还可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4从娃娃抓起促进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学校要把环境保护、清洁卫生列为重要教育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专题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环境卫生宣传,促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社会风尚。

4结语

篇9

爱国卫生工作事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建生态宜居新嘉祥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升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水平,本人紧紧围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级卫生镇村单位创建、农村改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重点工作,对全县爱国卫生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利用半月时间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采用与城区、各镇、街道办相关人员座谈、现场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摸清了全县爱国卫生工作的现状,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存在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为新形势下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新局面,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开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县、乡(镇)两级爱卫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县爱卫办的组织协调,我县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政府不断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春冬灭鼠集中活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以及病媒生物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健康教育面向农村、面向社区、面向学校得到了深入推进,各个层面全面开展,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广播,讲课培训,板面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环卫意识明显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有了很大提高。

(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新突破。

根据鲁爱卫发[2015]4号今生,以卫生单位创建为抓手,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镇街道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分类收集试点,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各村镇加强了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的建设投入,每个乡镇(街道)建设了一处生活垃圾转动站,按照每15户配备1个垃圾桶,300人配备一名环卫工人,配齐生活垃圾容器和收运车辆。户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正式形成。同时车站、港口、景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加强,农贸集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市容顽症整治力度加大,解决了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强化了公路、河流沟渠沿线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城乡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观。

(二)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新进展。

农村改厕工作是一场破千年陋俗的行为革命。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是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农民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政府才真正关心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县委县政府更是把解决厕所问题作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实事来抓,提出了三年全部完成农村旱厕改造任务的目标,政策引导,组织发动,典型引路,全县农村轰轰烈烈搞改厕。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11月份,我县改厕率已达到60%。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央把农村改厕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给予补助,地方改厕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厕项目的实施正步入规范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成就。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健康素质,是爱国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目标。多年来,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广大群众投身爱国卫生运动、改变家乡卫生面貌、提高健康素质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全县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农村基层宣传阵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卫生知识,传递健康信息,使广大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卫生防病意识,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并逐步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

(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一步加强

根据《除四害管理办法》,我县及时加强对蚊、蝇、鼠、蟑螂等主要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实施了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针对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习性,落实季节性统一“除四害”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防止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我县每年组织两次集中灭鼠活动。每次掺拌毒饵12万斤,由各镇街发放到户。多年来爱卫办与县城区多家单位签订了统一消杀合同,组建专业消杀队伍,备齐消杀设备,从每年的4月16日开始到十月底结束开展半年多的集中消杀服务,使全县城区蚊蝇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密度。

五、卫生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不断巩固扩大卫生创建成果,鼓励和动员各镇街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卫生单位、村和乡镇。近年来在全县掀起了卫生创建活动。目前全县拥有省级卫生单位165个,市级卫生单位57个,省级卫生村260个,省级卫生示范乡镇10个。今年新申报省级卫生单位5个,市级卫生单位29个,省级卫生村60个,4月底完成了材料申报,十月中旬通过了暗访检查,十月底基本通过了技术评估工作。同时推进了长效机制建设,深化巩固创建成果,建立起卫生单位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卫生创建的典型示范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1、部分单位认识不到位,对爱国卫生工作重视不够。

个别部门、镇(街)领导只注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对爱国卫生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此项工作微不足道,任务完成完不成都无所谓,影响不到主要目标,没能从关注民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对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仅仅满足于基本上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甚至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主动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

2、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部分镇(街)爱国卫生工作队伍不健全,管理和环卫人员不足,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任务量,长效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大部分行政村负责人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在农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脏、乱、差,垃圾随意堆放现象很正常,认识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

3、财政投入不够,专项资金不足。

我县大部分部门、镇(街道)在爱国卫生工作上不能保障足够资金,尤其是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不到位,同时乡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资金配备各种垃圾收集容器、基础设施的维护及管理。

4、农村改厕中公厕布局不合理,标准不高。

近几年,我县根据上级安排,在农村大搞环境卫生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是其中最艰巨、投资最大的工作,通过全县各镇(街)、村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改厕面不广,特别是农村公厕设置不合理,无害化改造率较低。仍然有旱厕存在,严重影响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

5、镇(街)健康教育宣传仍然是短板。

虽然城区社区和单位都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但镇街健康教育阵地却是我县的短板,有的只有4平方米的面积,也不能做到定期更换,村卫生所、村委会、学校等公共场所尽管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但也有内容更换不及时,老旧破烂现象突出,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基本对策及建议

1、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

县里每年组织召开爱国卫生专项会议,并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任务,与各部门、镇(街道)领导签订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定期、不定期召开举办现场会,督促报各部门、镇(街道)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并公开表扬先进,惩处落后,从而调动各部门、各镇(街)工作积极性。

2、进一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组织机构,理顺工作关系,完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

各部门、镇(街)都应设立足够的专兼职工作人员,通过参观学习观摩先进经验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骨干,培养人才,打造队伍,强化为群众服务意识,按标准配备足够的环卫人员,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环卫人员做好本职任务的责任心。

3、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普遍存在突击应付短期行为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改变“突击迎接检查,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将爱卫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和年终考核目标,年终全面、客观公正的做出考核评比,对工作做的扎实的、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在日常检查评比成绩好的单位给予重奖,对被动应付、任务完不成的,建议给予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通过强化措施,保证爱卫工作得到落实。

4、以基层创建工作为载体,大力扶植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县目前申报的省级卫生乡镇无论是在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组织机构方面都好于其它镇街,通过多年来的扎实工作,资金投入,强力推进,无论是卫生管理管理,群众生活环境和群众卫生意识都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生活,生产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其它各镇(街道)就相对较差,今后要经常召开农村爱国卫生及创建工作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以点带面,在全县普遍推广,从而缩短各镇(街道)之间的差距。促进全县整体水平的提升。

5、继续强力推进改厕工作,实现三年目标。

针对农村改厕工作应该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力争三年全部完成户厕改造任务。同时要把农村公厕、校厕纳入改造之列,特别是农村学校厕所,涉及中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要求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教育局全面督导。

6、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县爱卫办组织宣传、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利用版面、媒体、讲座、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卫生防病意识,大力推广健康文化,引导教育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倡导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学校,医院等相关部门,以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为载体,以每年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卫生意识,降低有害健康因素,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7、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力度。

不断总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对爱国卫生及创建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应大力宣传和奖励,相反对爱国卫生工作开展不力、存在问题较多而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及时进行新闻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追究问责。

篇10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为加快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我县部分乡村进行了调研视察,并赴吉林省图们市凉水镇、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延吉市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和我省桓仁、宽甸两个满族自治县部分乡村进行了学习考察。五市县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思考,充分论证,精心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提出几点建议。

一、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作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五市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明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富有特色,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思路,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要求,五市县用科学的规划设计提升实践水平,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让规划引领建设、改造和升级,致力于推进环境、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四平市铁东区明确了“抓点、连线、促面”的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整治和建设并举,做到组织领导、示范引领、资金投入、帮扶措施、督查指导“五个强化”。桓仁、宽甸两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桓仁县制定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桓仁镇和北甸子乡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南沟村成为国家级生态村。宽甸县确定了“四美十有”标准,河口村被国家六部委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二)整合资金,注重突出实效

五市县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宽甸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申报创建活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全力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集中优势,重点帮扶。如2013年,帮助青山沟镇整合省市县各类资金770多万元,对散居于山上的45户进行整体搬迁,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依托青山沟景区,悉数办起了农家乐,每户每年住宿和餐饮净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桓仁县“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对全县103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新建。四平市铁东区强化资金投入,坚持多渠道筹资,即区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难题。

(三)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四平市铁东区全面开展了以“治山、治水、治脏、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净化工程、高标准村屯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工程、退耕还林整治工程,成效显著。桓仁县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整合各方资金1.9亿元,建成生物质垃圾气化站8处、垃圾堆肥池165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套,新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2处、户用沼气池5132个……达到了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解决卫生问题;既解决燃料问题,又解决肥料问题;既解决生产问题,又解决生活问题。宽甸县着力开展了“四场五化六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推进“万盏路灯进村屯”、“万座水厕进农户”等工程,使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五市县各乡村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作为中国朝鲜族第一村,延吉市万宝镇红旗村依托毗邻长白山的区位优势,精心打造民俗特色品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民族风情。在这里,一幢幢具有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白墙青瓦房整齐地排列在溪水两旁,统一的木栅栏围起一座座农家小院,86户家家院里都是“蔬果飘香绿满园”。该村逐步形成了以朝鲜族特色餐饮、民俗表演、民俗风情体验、家庭度假和农业观光为主的民俗旅游产业体系。2014年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旅游收入1900万元。桓仁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形成了以葡萄、山参、优质米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基地,培育和发展了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其中老黑山村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共发展大榛子种植基地3600多亩,年产大榛子35万公斤,人均收入达2万元。大榛子产业成为老黑山村农户致富的摇钱树,让曾经的全县经济最落后村变成如今的最富村。宽甸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在景区与沿线周边建设了有机蔬菜、山野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示范基地,农旅结合效益明显。如今宽甸农家乐已多达2000家,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百姓致富,也将宽甸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五)创设载体,培育乡村文明

五市县积极引导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培养农民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风。万宝镇红旗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和乡风文明培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该村认真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和“美德在农家”、“不让黄赌毒邪进我家”等活动,形成了“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家庭和睦、邻里互助、遵规守法”的良好风尚。桓仁县湾湾川村,以“爱家邦、美家园、传家风、睦家邻”为村训,建设了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2处,村民在闲暇时间唱村歌 、跳健身操、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文明和谐的文化生活在村里蔚然成风。宽甸县河口村,在村“十星文明户”的基础上,按照“美丽农家”的标准,评选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环境整洁、产业致富的美丽农家80多户。用典型的力量感召和激励村民人人讲文明、家家有产业、户户讲和谐、共奔幸福路。

二、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屯环境美化、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新建和改造了村部、村路、巷道、边沟、院墙、卫生室、农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更多的农民走上了柏油路、水泥路,住进了漂亮新房,喝上了清洁自来水……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各村设置了垃圾箱,配备了保洁员,村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加强,卫生改厕力度加大,农村环卫保洁水平得到提升,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三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结合乡村实际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四是道德文明素质得到提升。认真开展了“四德”主题教育进乡村活动和“道德文明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等评选活动,提升了农民道德文明素质,净化了民风、村风。

几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涌现出了一些生态优良、环境秀美、乡风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如:南口前镇王家堡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获得省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先进村、省环境优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南山城镇大北岔村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大孤家镇王小堡村也曾获此称号)、全国法制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红透山镇成为全省宜居示范乡镇。大苏河乡沙河子村成为我省少数民俗村和全市乡村旅游的典范。

成效有目共睹,差距不容忽视,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与五市县等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认识高度、工作力度和推进程度的不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各乡、村之间发展得不平衡,有的差距还比较大。全县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卫生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所占比例还不高。二是缺乏科学规划。一些村规划意识淡薄,缺乏通盘考虑,村庄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村虽有规划也不按规划实施,随意性强,导致规划和建设“两张皮”;有的村规划粗线条,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总之,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三是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习惯尚未形成。有些村户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形,在一些村户中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有的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群众参与度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进展不快。

三、关于扎实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县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无论是从地域面积、人口规模来看,还是从生态资源、发展现状来看,广大农村都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短板。美丽乡村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需要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要像宽甸等县市那样,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更实的实施方案、管理体系、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并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予倾斜,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和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要建立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村屯为实施主体、县相关部门为考核主体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有序推进,认真考评,形成县、乡、村三级共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美丽乡村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村两级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职责。要大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切实抓好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为核心的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村两级班子考核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工作导向和激励机制。实践证明,美丽乡村建设亟需一大批有责任意识、创业激情、开拓精神、务实作风的乡村干部来带领。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发展的关键所在,群众的强烈企盼。

三是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要建立多方筹资的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特别是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城建、交通、农林水、环保、移民、扶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省市县帮扶部门、帮扶单位的作用,做到资金项目集中投放、高效使用,力求打造更多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倾力守护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是我县最厚重的家底。作为生态资源的承载主体,各乡村要始终不渝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要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坚持生态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使自然生态与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绝不能因为短视行为而牺牲乡村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努力将我县乡村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态走廊和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

(二)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要坚持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统一,把乡村科学规划与环境卫生整治、农民素质提升结合起来,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乡村特色和品牌。

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施工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各乡村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编制本乡本村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做到同全县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同产业布局规划相协调,同精神文明建设相呼应,让规划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典型村的示范引领

作用,优先抓好城郊村、 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驻地村、重点景区村建设工作,做到突出重点、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促面、有序推进,努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民风淳厚的示范村、特色村,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民风正的有机统一。

三要坚持因地制宜方针。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群众满意”的原则,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合理化布局,实施差异化指导,突出个性化塑造。坚决摒弃“一个模子”、“ 千村一面”的现象,始终保持乡土特色和田园本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独特魅力,彰显自然、恬静、绿色、清新的乡村之美。让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田园农家、鸟语蛙鸣、院墙屋瓦、淳朴民风、满乡文化……这些具有鲜明的生态元素和乡土气息的生活印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努力打造我县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三)加强环境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在“美”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突破。

一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涵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无害化处理等众多领域,需要多部门协调作战。要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工作。通过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环境整治,达到道路硬化、村屯绿化、卫生净化、街路亮化、环境美化,远离脏、乱、差。让干净整洁的村落、蔬果飘香的庭院、绿意盎然的花木、平坦通畅的道路、清澈见底的河流……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二是健全机制,确保实效。要健全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要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村屯美化、河沟清理、卫生改厕等方面入手进行环境整治。制定环境卫生管理长效保洁责任制,做到卫生环境有人管,管得了、管得好,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可持久。

(四)立足生态优势,壮大特色产业

没有特色产业作支撑,农民就难以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应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以特色产业支撑为重点,形成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并进的良好态势。

一要围绕资源优势狠抓生产基地培育。各乡村要结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紧紧围绕特色农业狠抓生产基地培育。特别是要以大伙房水源保护治理规划实施为契机,搞好水源保护区产地认证、产品标识和区域保护工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依照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运作打造品牌。鼓励和支持农户积极发展中药材、食用菌、优质米、山野菜、花卉等有机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让好的多起来,形成规模;多的好起来,形成特色;特色火起来,形成效益。使我们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特色产品走向城市、走进商场、走上餐桌,不断提升清原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

二要围绕生产基地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占领一方市场,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地百姓。要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下大气力重点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对外联大靠强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牵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组织农户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与农民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发展链条,促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就地增值,大力提高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以租赁、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合理流转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土地能够向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促进土地增值和农民增收。

三要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镇(乡)村发展乡村游、生态游,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农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融合。积极打造融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生态景观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使自然之美与发展之美相得益彰,田园之美与生态之美相映成辉,努力打造更多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旅游示范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就业增收。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县旅游的亮点,使之既有看点,又有卖点。

(五)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

件”建设。只有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才能实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深度融合,使美丽乡村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一是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育广大农民增强环境保护和卫生保洁意识。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以往乱扔乱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持村屯庭院干净整洁,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具文明内涵、更有文化底蕴。让农村既有美景,又有美德。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引导大家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形成风醇物厚、健康向上的民风、村风。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要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