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原理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循环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碳循环原理

篇1

树立人人讲节俭、事事讲节约的风气,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公司党员志愿者,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发出开展“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活动的倡议。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办公室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办公室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一

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源节流、节能增效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树立人人讲节俭、事事讲节约的风气,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公司党员志愿者,向全公司干部职工发出开展“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活动的倡议:

1、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尽量不开照明灯;夜间减少开灯数量,做到“人走灯灭”,坚决杜绝长明灯。

2、尽量减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时间;有省电功能的,启用省电模式;长时间不用要关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提倡打印双面用纸和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充分利用OA办公自动化修改文稿、传递材料和收发文件,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

4、对可以再利用的办公耗材(如墨盒、硒鼓等),坚持修旧利废,实现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减少使用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的次数,节约办公耗材。

5、用办公电话联系工作业务尽量长话短说,言简意赅;不用办公电话聊天,拨打内部电话使用内线(后四位数)。

6、合理调控空调温度,尽量减少大功率运行的时间,下班时及时关闭空调。

倡议人: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办公室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二

各位亲爱的同事: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寻求节能、环保、高效的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改善环境,为此,特发出“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的倡议。

低碳办公广义上来说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如办公环境的清洁、办公产品是否安全、办公人员的健康、员工的身体健康等等都成为低碳办公的重要内容,不过从狭义上来说,低碳办公是指在办公活动中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它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件办公用品。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据好视通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有10万用户在每天工作结束时关闭电脑,就能节省高达2680千瓦时的电,减少3500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相当于每月减少2100多辆汽车上路。一项来自IBM的评估则表明,该公司全球范围仅因鼓励员工在不需要时关闭设备和照明,一年就将节省1780万美元,相当于减少了5万辆汽车行驶的排放量。

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吧:

一、节电

1、自然光照较好时,尽量少使用照明灯具,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2、空调

使用执行26C标准,减少能耗的同时有利于健康,下班前20分钟关闭空调,办公室内的温度将持续一段时间。将空调设置在除湿模式工作,此时即使室温稍高也能令人感觉凉爽,且比制冷模式省电。

3、电脑

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适当调低电脑屏幕亮度,节电又护眼;暂时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代替屏幕保护,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

4、人走机关

会议结束、午休、下班,及时关闭电灯、电脑及显示器、打印设备等电器。

二、节水

1、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随手关紧水龙头,不要长流水和滴漏。

三、节约每一份办公用品

1、节约用纸:

若文件需两份以上,可打印一份底稿再进行复印,可节省墨粉;尽量使用双面打印;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递文,如电子邮件,QQ等,倡导“无纸办公”、“无纸通信”。

2、减少一次性纸杯的使用。

低碳办公, 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请加入低碳族吧!

倡议人: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办公室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

公司____年__月__日乔迁入新办公楼。“新环境、新气象”,为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浪费,现在全体员工中提出如下倡议: 一、办公环境方面

1、禁止在办公区大声喧哗、吵闹。

2、关门要轻,不得用力关门。用力关门,会产生巨大声音,影响其他部门办公。

3、洗手盆内禁止倒入茶叶等杂物,容易造成堵塞,给使用带来不便。

二、节约方面

1、节约用电:

(1)节约办公照明用电。下班之后及时关闭灯具、空调及办公设备的电源。

(2)用完洗手间要及时关灯和排气扇。即使不是自己用的,也随手关闭。

(3)在计算机、复印机和打印机等设备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请尽可能关闭电。

(4)开空调要关门窗,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度,冬天空调不高于20度。

2、节约用纸:

(1)对于一些在公司内部流通的文件,提倡双面复印。

(2)回收单面打印废纸,无特殊要求或非重要文件,尽量用废纸打印。

(3)提倡无纸化办公。通知或工作交流等,都尽可能采取电子版的方式互相传阅。

3、节约办公用品:

(1)严格审批和控制办公用品发放数量,综合部做好发放领用登记。

(2)使用办公用具和设施时注意节俭,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耗品使用量。 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以爱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

各部门以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首先,在一周内组织大家学习,传达到位;其次,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好提醒、检查、监督。同时也要求每位员工从我做起,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和节约氛围。

对于故意破坏办公环境和造成浪费的员工,公司酌情给予50-200元罚款处分。

倡议人:__

____年__月__日

办公室低碳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四

全体员工们:

我们的目标是将企业做大做强。做大与做强是辨证的统一,做强是内容,做大是形式;做强是做大的基础。

我们的方法是坚持走降本节支之路。具体运作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的管理方向、管理手段要明确;管理方法、管理措施要可行。小的管理细节、管理漏洞要改进。

有了好的思路、好的方法也需要员工来配合,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我们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张,职工人数在不断增加,设备添置在不断增多,材料消耗在不断增长,从而各项成本相应增加。降本节支就成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兴衰连着每一位员工,企业的增效靠着节约每一样东西,员工们应该自加压力、保持危机感,始终将提高个人素质、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工作来对待,将杜绝浪费、勤俭节约作为美德来发扬。尽管我们易华过去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但如果我们放弃继续加强管理、降本节支、节能增效的努力,庞大的开支将使我们企业陷于瘫痪。

浪费是最可耻的行为,希望我们员工要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度电抓起,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来调动各个岗位的节约意识,发挥中层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将节约的意识深入化、节约的行为日常化、节约的成果扩大化。

倡议人:______

篇2

关键词:水资源,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pol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water recycle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pressure of the big water shortages, is also the most positive to pro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and probes into the way of water cycle and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 the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水资源必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利用的宝贵资源。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向世界发出“水不久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的警告,至今水资源危机仍然是困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大难题。

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 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年占有淡水资源量约为2500m3,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109位。并且,淡水资源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南方降水量2000mm,81%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量不足50mm,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5.3%,耕地占全国的64.1%,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水资源时空不均匀造成了可利用水资源更加紧缺,北方缺水更加严重。

一、水资源循环概论

水是循环性资源,亦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根据其客观规律和循环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

1.水的自然循环有多种, 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然循环。水从海洋蒸发, 蒸发的水气被气流输送到大陆, 然后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 一部分形成地面水, 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一部分又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最终流回海洋, 这就是淡水的自然循环。

2.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中,人类不断地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活动之需。循环系统主要由给水系统、用水系统、排水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好比是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动脉和静脉,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给水系统中若过度取水,河流生态需水量就不能满足,或者用后的污、废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都会影响自然水循环。

污、废水回用可以减少城市由天然水体的取水量, 缓解水资源危机。可行的污、废水回用有多方面, 工业企业内部水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是用最广的一种,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不少差距。城市污水回用于工业, 需要进行比排入天然水体更复杂的水处理, 但对水短缺的地区, 它在许多方案中仍是比较经济合理的一种, 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技术, 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今后潜力是很大的。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 浇洒道路等, 一般称为中水道技术, 也是很值得推广的。

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

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一是采取节水措施,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控制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积极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二是流域外调水和适度开采地下水:三是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污水经过处理中水回用资源化是国际公认的第二水源,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按中水回用的各级水质不同可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

1.城市污水经一、二级处理后的出水,即中水的初级,可用于水质要求较低的农灌、绿化和建筑施工用水等,经济技术简单可行。

2.中水的中级回用

中级回用是指二级处理后的出水,经除磷、脱氮(A/0或A2/0)法等再经过合理的调节、过滤和消毒,可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

3.中水的高级回用

中水的高级回用即水质达到国家杂用水水质标准,其出水可用于市政设施、蔬菜竹产基地、冲厕、路面冲洗等,可取代占自来水总用量达30―40%的市政用水。稳定地成为城市水源的重要部分。理论上如城镇的生活污水能得到回用,则生活用水总供水量可以削减45%―50%。

三、水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

1.节约用水模式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用大漫灌的灌溉方式,用水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可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相当可观,应大力研究和分析农业节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业节水。在城镇,要加强水的循环利用研究,控城镇生活的用水浪费,减少城市给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漏水损失,充分发挥节水的潜力。

2.清洁生产模式研究。近年来,世界上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广泛采用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取这一措施,20年来,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的数量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在每吨钢需要的280 t水中,只有14 t是注入的新水,其余用的都是循环水。至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90%~95%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根据我国目前的工业用水效率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的年用水量将由现在的1100亿m3增加到2000亿m3,增加用水量约1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工业用水过程的研究,多角度地选择清洁生产模式,改进工艺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多次重复循环用水,提高用水的效率。

3.污水资源化模式研究。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观念是对传统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的革命,是工业废水治理的努力方向;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考虑变集中处理为分散处理,分散处理的主要场所是居民住宅的屋顶。通过在城市建立中水系统,将生活、生产污水处理之后再次使用,从而节约大量的日常用水。经处理过的回用中水,主要可用于冲厕、体育场馆、高尔夫球场、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清洗车辆或基建施工、设备冷却、工业用水及其他可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遭到污染,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每年6.5%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市污水产生量将达到600亿t以上。因此,污水资源化应是我国21世纪城市水循环经济的着眼点,需要大力研究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和污水资源化应用的方向。

4.雨水资源化模式研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极度缺水。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当地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用量只有110 m3,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 m3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 m3的3.7%。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近1000万人的饮用水极度困难。数百年来,西部地区居民积累了丰富的雨水汇集和利用的经验,使他们得以在这里生存。面对发展的需要,这种传统的集水方式受到了资金短缺的制约。为此,今后需要大力开展对西北地区雨水利用方面的研究。

5.海水淡化模式研究。海水利用和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据测算,中国城市的用水中约8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约80%是工业冷却用水。如果能够用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冷却用淡水总用量的30%,就可以使沿海城市节约近20%的淡水资源,同时减少冷却水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的海水淡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今后,需要加强对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对工业设备的腐蚀、海水淡化成本与效益、海水淡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使海水淡化利用成为我国解决缺水问题的重要选择之一。

四、结语

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芳,杨玲娟.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论水污染治理的策略.天津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41

【2】刘 跃.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998,(5).

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集约化管理,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B03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集约化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经营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现代企业只有强化集约化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当代企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全面推行集约化资源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企业的共同繁荣和永续发展。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循环替代为方式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规律要求,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特征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通过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使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尖锐冲突,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与自然界协调发展。

2、集约化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当前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资源消耗与利用的管理。集约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式管理而言的。粗放式企业经营就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来推动企业发展,是外延扩大再生产,与之相对应的粗放型资源管理就是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高产出。然而,集约化企业经营与粗放式企业经营恰好相反,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来推动企业成长。因此,集约化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以及强化科学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集约化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集约化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的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2)集约化资源管理的效果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供应链上的企业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就是通过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等途径,给可再生资源提供再生的机会,同时为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开辟了新途径。所以,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管理方式。(3)集约化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上个世纪的中国,长期实施粗放式管理。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另一方面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不足以支撑企业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由此可知,集约化资源管理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技术问题,所以21世纪企业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

3、我国企业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就目前看来,我国的企业要想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可再生资源提供再生机会。这些优势对于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缩短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增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中国企业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资源利用率低下

中国自成立以来,经过近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国民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GDP居世界前6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些产量与产值是完全依靠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据有关部门对国内几种主要原材料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消耗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表明:中国原材料消耗程度比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高出5~10倍,最高达百倍,比印度也高出2~3倍。例如:钢材、木材、水泥的消耗程度分别为发达国家的6~8倍、6~10倍及10~30倍;分别为印度的315倍、318倍、413倍;橡胶、硫酸、烧碱等化工原材料的消耗程度为发达国家的6~12倍,为印度的215~315倍;中国塑料消耗量不大,但是消耗程度仍为发达国家的115~210倍;合成纤维和棉花等纺织原材料的消耗程度分别为发达国家的10~20倍, 40~80倍以上;分别为印度的414倍和215倍。从能耗指标来看,如钢铁工业综合成材率在2004年约为93%,而日本已达9818%。机械加工中的钢材料利用率比国际水平低30~40%。

3.2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中国市场的工业产品销售价格都比国外市场普遍要高,有的甚至高出几倍。显然,这些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究其原因就是资源利用效率低。当然,也有其它许多原因,例如: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但是,能源、材料消耗程度高是主要原因。所以,要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由此可知,资源利用效率低,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也加重了环境负荷,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因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3.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就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经营方式与资源管理落后是其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不重视资源管理,对资源的利用与能源的消耗缺乏系统管理。例如:在宏观上,有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定价较低等现象;在微观上,有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情况;这些问题要想得到彻底解决,就必须加强和改善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集约化资源管理体系。这不仅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

3.4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节能减排成了企业生产的主题之一,集约化资源管理主要目的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产出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所以企业的“三废”排放量才大大降低了;最终减轻了环境的负荷,节约了环境治理的费用,从而实现了企业、环境和社会的共同繁荣。这不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结语

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只是追求提高产量和产值,而忽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一般以粗放式的资源利用方式为特征。虽然产值与产量都很高,但是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浪费也很大。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就必然要求企业对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且要特别重视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对其进行循环利用。然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集约化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飞. 21世纪制造业的绿色变革与创新[J].机械工程学报,2000,(1)

[2]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2004,(10)

[3]马传栋.论生态工业[J].经济研究,1991,(3)

篇4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篇5

关键词:煤炭产业;循环经济;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煤炭工业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将长期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循环经济之路,是摆在国有煤炭企业面前的艰巨任务。本文结合鄂尔多斯地区煤炭经济发展的实践,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途径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全面导入资源循环化理念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循环化理念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这样一种资源循环往复的循环经济观。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特别是煤炭工业,由于长期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忽略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由于煤炭是我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作为资源类大宗矿产品,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推进和谐小康矿区的建设。

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战略居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明晰、科学的发展战略,是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大力推崇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经济模式中“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追求“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由于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来规定和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航向,使企业能够始终如一的沿着循环经济的思路去发展。

三、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煤炭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开发、简易加工、低效利用的数量速度型道路,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产业链的延伸和有效衔接,不仅导致了对资源的严重依赖,也导致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价格的高低,几乎已成了企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煤炭经济的大起大落时有发生。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推动企业沿着煤炭产业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把资源“吃干榨尽”,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现实说明,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再围着有限的资源打转,不能再不计后果的扩大产能,只有向结构调整要速度、要效益、要后劲、要环境、要和谐,才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四、构建新型产业链模式发展循环经济

1.实施煤―电―化产业链循环发展

基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成就了鄂尔多斯在电力方面的快速发展。充分把握这一优势,以现有的电力企业为基础,通过改建扩建的方式组建煤电集团,这些项目的建成使煤炭就地转化,改善了用电环境,有效的解决了电力供需矛盾的问题。电力的相对过剩使更多的化工企业逐渐兴起。另一方面,以煤―电―化工联合生产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之地方政府的支持,所以煤―电―化产业链条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2.促进煤―焦―化产业链循环发展

继煤―电―化的产业链条成为地方支柱性产业之后,煤―焦―化的联体化模式也逐步成为又一个支撑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洗煤、精煤炼焦,煤焦炼钢铁等多个由煤变焦的企业层出不穷。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了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严重恶化,所以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为此,如何消化煤焦的副产品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课题。借鉴国内外节能降耗的经验和方法,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地区产能分布的情况,合理的规划了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发展煤―焦―化是的新理念。变废为宝的将煤焦化剩下的水渣、干渣作为矿渣水泥,将洗煤过滤后的中煤、煤矸石发电,而发电的废弃物――粉煤灰则成为生产水泥的原料;炼焦产生的粗笨现在也成为抢手货,出售给下游企业,与氯合成氯苯向下延伸生产成氨基吡啶。煤焦产生的焦炉尾气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拉长,承接原有产业副产品的企业纷纷落户投产。

3.强化煤―电―高载能工业一体化发展

煤―电―高载能一体化的大力推进,集中体现了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随着飞机、火箭、船舶、大型电工、化工设备制造、和汽车、机器制造等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作为结构材料的各种金属提出新的要求,而硅、钙、铝、镁、钛及其合金材料就具备了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要求。可是,硅、钙、铝、镁、钛及其合金材料生产的特点就是耗电量巨大。据统计,高载能工业生产过程中,25%的生产成本来自于电能的消耗。因此,发展高载能工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廉价的电能供应,鄂尔多斯市煤―电―高载能工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及优惠的电价则为高载能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建筑装饰;施工管理

引言

PDCA便是计划循环法,是国外专家戴明所提出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根据要求预测方案和提出方案,二、根据所提方案进行执行、检验和总结,三、最后进行循环工作。本文主要将PDCA循环原理运用于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的实效性,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1.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1.1PDCA管理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整个装饰施工开始之前,根据PDCA的管理要求,需要明确所有的责任人,将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均得到合理的分配,以此来避免在今后出现事故或问题事出现“踢皮球”现象[1]。然后,在装饰施工的流程上进行全面、系统的计划,明确每天的任务和职责,拟定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描述相应对策,要让管理人员做到防范于未然。最后,所有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作为依据进行,在每项装饰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工作记录,并且由管理人员检查签字,以便于今后装饰出现任何事故和问题时能够追溯到责任人。

1.2利用PDCA实现“预防式”管理

安全管理普遍是以控制策划、危险源评价和识别作为管理核心,在开工之前就需要对每个项目实际情况[2],例如现场布置、施工条件和施工行为进行全面性的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根据危险系数高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管理目标。所以,装饰施工中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到提前控制安全管理重点,以免出现临时性的问题应对现象。对于装饰施工来说,以往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大量的管理阅历和管理经验,许多管理时间较长,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能够不同程度的预见问题的出现,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或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提醒等。对于入行时间段、经验尚浅的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并不具备预见问题的能力,许多时候在事故已发或者问题已经出现才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即使是在一个装饰企业中,每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有比较大的差异。

1.3提升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

因为实施系统是安全管理中的一种企业,项目和企业的管理文件都能够指明项目管理人员和责任人的义务和职责,从管理文件的这种形式上提升管理人员或责任人对项目的重视,直接的提升整个装饰施工的安全性。在进行装饰施工的时候,项目部会接受多方面的审核,包括企业外和企业内的,正常情况下审核的内容非常广泛,下至一般施工人员的操作,上至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其中涉及到许多的规定和标准,包括法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等等。所以,就必须要安全清楚并掌握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和文件,甚至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将重要的条款背下来,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装饰结果可能需要通过第三方的质量检测和认证,这就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这就间接的大程度的改善了项目负责人轻安全重效益的现象。

1.4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装饰质量

通过PDCA的循环原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这也间接的培养了一批生产管理核心人员和装饰激素和,这也间接的给予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整个施工项目通过PDCA系统性的管理,能够让企业的形象和施工安全得到较大的改善,有效的降低并控制安全事故的出现,减少企业因安全事故所造成的赔偿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还因为装饰质量的优良,让企业在市场当中更加具备竞争力,赢得用户的信任。

2.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的有着许多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建筑装饰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2.1DPCA循环原理的施工管理管理力度不够

因为GB/T28001标准的非强制性的特点,注定着该标准和普遍的法律法规不同[3]。PDCA循环施工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完全取决于项目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的自觉性,虽然有企业外部的审核,但是其影响力和决定性能力并不能和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尤其是我国许多偏远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并咩有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纳入到装饰施工的投标条件要求中,这也就直接企业推动这种安全管理模式的积极性。

2.2建筑企业安全文化贫乏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所有管理模式和所有制模式相比以往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现代化”,但是其基础的文化并没有深入行业之中。施工装备和施工技术能够通过资金解决,但是行业的文化出了资金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时间的累积。安全文化是建筑装饰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够根深于相关工作人员心中。对此,就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实践给予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给予一定的说服健康教育。

2.3建筑装饰企业的负担过大,导致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建筑装饰行业当中仍然。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性非常强,这就导致其在招标过程中需要将价格尽可能的压低,以供能够中标。降低招标价格,会直接降低建筑装饰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企业垫资,偶尔连常规的生产维护都难以支撑,造成在安全方面投入的经历和资金相对减少。除此之外,目前许多的建筑装饰行业中,业主付款不及时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就是造成企业资金难以回笼的原因之一。

2.4不规范的装饰市场导致安全管理难以实现或保持

和制造行业的封闭式生产管理不同,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具备非常大的开放性,尤其是业主肢解、分包的情况比较严重和普遍,总承包单位往往只背负装饰现场的安全施工总负责的名义,和业主所指定的分包单位并没有起到义务、权利和经济控制手段等。例如在装饰施工时,先后负责装修防水、门窗、装饰等都不是一个单位,则会造成现场比较混乱,如果出现任何经济损失或问题,总承办单位难以控制。

3.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办法建议

3.1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政策的拟定和实施,主动推进建筑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制度。目前,我国许多一线城市例如上海、广州等都已经将安全管理认证加入到工程投标的要求之中[4]。对此,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参考、借鉴这一现象,推动企业实行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反,企业如果监理了良好的自我管理制度,也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3.2加大随意肢解工程的不正规行为的整治力度

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的相关管理法规,但是在相关法规的执行当中缺少一定的可行性和监管力度。相关政府想要监督管理总承包单位相对比较简便并有效,但是在监管业主和分包单位时便很难实现有效的监管。建议相关的监管部门制定更加实效性的管理措施,将业主的安全责任加入到监管工作当中,使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

3.3标准化管理

实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目前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想要降低管理费用,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路径之一。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其应当强调生产价值和施工人员的价值,充分发挥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想到功能,让员工自主的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以此使用PDCA安全管理模式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企业需要长远计划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具体流程,从岗位设计、项目结构设计、外部展示、管理流程设计、薪酬分配、作业要求、劳务工要求、采购设计和施工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实行标准化管理。

4.总结

综上所述,能够看出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PDCA循环原理在建筑装饰施工中能够有效地将安全生产和建筑行业的特点将结合并改善。在实际的装饰工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的安全管理效果,帮助管理人员分析管理方法和管理重点,进而提升整个装饰施工的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荣,叶全胜,黄红万.建筑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研究[J].建筑经济,2014,10(5):10-12.

[2]陈璐.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1(4):1-2.

篇7

关键词:

旅游产品促销的含义是旅游企业以人员或非人员的方式传递信息,运用各种短期的诱因,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提高销售,加快旅游者接受新产品的过程。其实质是传播与沟通旅游产品及相关信息。旅游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旅游者在选购时对信息的依赖和高要求,因此旅游产品促销对于资源吸引力、影响力有限的旅游资源非优景区的旅游产品促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优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根据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结合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实际和市场需求特征,旅游资源非优景区通过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下述开发原则:

(一)资源与环境优先原则

旅游产品的内容以服务为主,其无形性的特征使它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像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那样显而易见。经营者为追求旅游经济收益,加之主管部门监管不力,政策法规缺失等因素导致对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忽视,旅游资源被破坏,旅游环境日益恶化,使旅游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于旅游资源非优景区而言,旅游资源与环境更加珍贵而脆弱,因此,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首要原则就是资源与环境优先,这也是旅游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所要求的。基于这一原则,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尽量减少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可持续更新原则

旅游循环经济要求在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以此为指导,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时,应明确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加强市场调研,设计开发可持续更新的旅游产品体系,尽可能减少设施的淘汰率,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设备、原材料和人员,一方面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可持续更新的旅游产品体系可以使景区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要实现可持续更新原则,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规划建设之初,以旅游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特征与定位为根据,明确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内容与目标,继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如仙鹤峪景区的茶叶庄子景区,目前是以自然观光产品为主,其旅游产品深化的方向为徒步、露营和青少年自然科考,在规划基础设施时,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可持续更新原则,如自然观光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中的路面设计,不应硬化为水泥或柏油路面,应保持原有的山石沙土路面,但要对不稳定或危险因素予以排除或加固处理,适当进行平整,对路面的宽度加以调整,一些可以用补植树木和灌木保证安全的路段,就不再安装护栏,必须使用护栏时,以天然木质或石质为上,尽量不使用水泥或金属护栏。这样,既能保证现在的自然观光旅游产品的生产,也为后续旅游产品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三)个性化与特色化原则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资源基础较差,吸引力有限,景区的容量较小,开发大众化旅游产品,吸引大众市场,不具备优势和竞争力,另外,大众化旅游产品主要是依赖规模经济获利,旅游资源非优景区有限的容量使得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如果勉强接待大量游客,就要付出更为高昂的旅游资源与环境代价,因此对旅游资源非优景区而言,以旅游循环经济为指导,选择适宜的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是其必然选择。

以仙鹤峪景区为例,根据对保定市客源市场的调查,可以看出,保定市居民对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认可接受程度较高,以旅游循环经济为特色对主要客源具有一定吸引力。另外,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可以进行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如针对青少年市场,可开发自然科考、红色岁月等体验类产品,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和特色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吸引力更要靠对细节的改进与把握来实现。因为目前生态、自然、绿色、体验等概念随处可见,旅游者对其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对旅游资源非优景区而言,开发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产品,其特色和个性化要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细节控制,真正赢得旅游者的肯定与认同才是关键所在。

(四)文化与美的原则

旅游者对异域风情和文化差异的新奇感和探索欲,是推动其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动力因素。随着旅游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旅游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也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内容。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生态文化内涵,既能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和美学价值,又能起到影响教育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作用。

二、非优景区产品的促销策略

(一)以旅游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促销活动的媒介选择与运作成本控制

由于旅游资源非优景区的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多是以特定细分市场为客源目标,有的旅游产品如攀岩等项目市场更为狭窄,因此,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为不同旅游产品选择广告媒介进行营销宣传时,一般不应选择投入高,周期长的大众化广告媒介。而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如针对青少年自然科考产品可以采取印制设计精美、利于保存的带有产品信息的课程表、名片卡等,选择一些学校对学生免费发放,既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又尽量减少了广告垃圾的产生,也有利于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景区和相关旅游产品的良好形象。

景区内的广告宣传媒介的选择、营业推广、人员推销过程中的辅助设施和材料应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制作,必须要用其他材质,也要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表现形式上要注意与周围景观性协调,同时对播放类广告要控制音量,减少噪音污染,尽量选用可重复利用的材质作为促销活动的媒介,既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还可节约成本。景区外的广告媒介的选取也应注意遵循旅游循环经济的几大原则,以塑造和保持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的整体形象,突出景区旅游产品的特色,另外要兼顾媒介在目标客源的展露频度、时间与效果,使有限的促销经费发挥更大作用。

(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要遵循旅游循环经济的原则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促销活动方式上一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利用一些展会宣传,如保定市已经连续几年于4、5月份在植物园举办车房产品展销会,其中很多参观者具备成为仙鹤峪景区旅游产品潜在客源的条件,因此,仙鹤峪景区可以通过与主办方商洽,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或展示体验活动,如自驾游的汽车保养、露营技能培训等以保证促销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 景区可以通过举办一定的活动来吸引游客,利用节日或活动宣传促销的方式往往成本低而效果好。其中节日促销的内容要强调以情动人,其实,无论古今中外,绝大部分节日都是因情而生,因爱而传,所以实行节日促销,从主推旅游产品的选择、促销内容主题的确定、具体促销形式的形成都要强调情感因素的核心作用。

(三)旅游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资源非优景区促销过程中应善于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

公共关系促销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的一系列活动。公共关系宣传强调的是企业与公众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这种促销活动的优势在于可信度高,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旅游者在购买过程中感知风险较高,旅游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可以大大增强旅游者的信任感,对旅游企业而言,是一种长效的促销方式。

旅游资源非优景区在实施公共关系促销策略时所涉及的公共对象很多,主要有:一是政府机构,包括政府旅游主管机构、相关管理机构(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林业局、文物局、城建局等)和社区主管政府等,公关目标是赢得信任、获取资金、政策、形象宣传、帮助协调其他关系等。

第二方面景区要保持与社区的良好关系,社区是景区生存发展的基石,是重要的旅游产品生产资料的来源,所以景区旅游企业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与社区的冲突,不断探索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新途径,保护和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收益,保护旅游环境资源、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充分体现旅游循环经济和谐共赢得主旨。

篇8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作用

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他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碳,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1.森林及地球各部分的碳储量

当前,对全球碳库及库与库之间的转移量以及转移速率等关键性数值的估计差异较大。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约为7.0×1017~7.5×1017g。由于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处加速上升阶段,因而其碳储量的估计值显然与估算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地壳碳储量最大,估计值相差也大,不过它们与其他库的交换很小,因此一般不会给碳流量的估算带来大的误差。海洋是仅次于地壳的大碳库,也是最大的一个汇。通常估计海洋中的碳储量时将其分为表层和深层2个亚库,前者与大气有较频繁和较稳定的碳交流。陆地生物群落包含的碳量约为5.5×1017~5.6×1017g。

在各个库中,陆地生物群落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也是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分库。海洋碳储量虽大,但与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碳交换状态,目前估计海洋与大气的交换是每年吸收约2.0×1015~3.0×1015g的碳。陆地生物群落在未受干扰状态,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为主,一旦受破坏,则要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森林是一种主要的植物群落类型,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3(4.1×109hm2)。森林生物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生产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的70%。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状态下,森林进行光合同化二氧化碳,固定于生物量中,同时以根生物量和枯落物碎屑形式补充土壤的碳量。在同化二氧化碳的同时,存在林木呼吸和枯落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这一逆过程,同时固定于木质部分的二氧化碳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后腐烂或被烧掉,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归还大气。因此,从很长的时间尺度(1000~10000a)考察森林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作用,其影响是很小的,只能是一个不很大的汇。但在短时间程度(<300a)来考察,由于单位森林面积中的碳储量很大,林下土壤中的碳储量更大,因此森林变化(人类干扰)就有可能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大的波动。

2.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碳源。如果森林固定的碳大于释放的碳就成为碳汇,反之成为碳源。在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森林是一个大的碳汇,但随着森林破坏、退化的加剧以及一些干扰因素(如火灾)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就可能成为碳源,这将更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温带和北部寒带森林是碳汇,如北方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4~0.6Pg碳,俄罗斯森林每年固碳0.36~0.45Pg碳。在温带,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17~0.35Pg碳,美国东南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碳0.07Gt碳。而热带森林地区由于过度砍伐森林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已成为碳源,在1980年向大气净释放了1.0×105~2.6×105g碳。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机质贮藏在体内(Gp),这是森林吸收碳素的过程。而后,通过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要释放出一部分碳素(Ra)。另外,植物还会以枯枝落叶、根屑等形式把碳贮藏在土壤中,而土壤中的碳有一部分会被微生物和其他的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和呼吸释放到大气中(Rh)。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是森林生长过程中固定的碳和干扰过程中释放碳之间的差值。森林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NEP)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NEP=Gp-Ra-Rh,如果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按上面这个公式计算,一般森林生态系统的NEP为正,是个碳汇。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尤其是对热带森林的乱伐或把其变成为农业用地等行为就会使森林生态系统的NEP为负,从而成为碳源,这应该引起人类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森林变成碳源,从而缓和和扭转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陆气系统碳循环中表现为碳汇,其NEP值为0.48Pg碳。

3.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从人类认识到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使全球气温变暖,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时,就展开了对碳素循环的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一个大碳汇,在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森林面积为41.61亿公顷,其中热带、温带、寒带分别占32.9%、24.9%和42.1%。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的碳为562Gt,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含碳量为483Gt,占了86%。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含碳量为1272Gt,而森林地下部含碳约927Gt,占整个世界土壤含碳量的73%。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素,如按植物生物量的含碳量为45%~50%计,那么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将近一半是碳素含量。森林的生物量与其成长阶段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森林据其年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碳的累积速度在中龄林生态系统中最大,而成熟林/过熟林,其中碳的累积速度在中龄林生态系统中最大,而成熟林/过熟林由于其生物量基本停止增长,其碳素的吸收与释放基本平衡。从森林的年龄结构来估算吸收碳素的潜力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目前,我国森林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居多,因此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很大。据王效科等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潜在的植物总碳贮量为8.41Pg,现有的实际碳贮存总量只是潜在的植物总碳贮量的44.3%。因此,如果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切实有效地保护,那么它将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碳汇。

(2)林产品。森林生态系统林产品的固碳量是个变化很大的因子。一般林产品根据其使用寿命可分为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像燃料用木、纸浆用木等属于短期产品,而胶合板、建筑用木则属于长期产品。林产品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可以延缓碳素释放,缓解全球大气碳浓度的增加,一般来说,耐用林产品的使用寿命可达100~200a,在这么长时间里,通过再造林完全可以实现碳素的良性循环。因此,应尽量加工耐用、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

(3)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这一部分含碳量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占的比例虽少,但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碳库,减缓它的沉淀和分解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4)森林土壤。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不同的森林其土壤含碳量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北部森林中森林土壤占有84%总碳量;温带森林土壤中的碳占到其总碳量的62.9%;在热带森林中,土壤中的含碳量占整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一半。全球森林土壤的含碳量为660~927Gt,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2~3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识到森林土壤碳库的重要作用,纷纷对其展开研究。目前,研究土壤碳库及其碳循环和全球变化已成为土壤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4.参考文献

[1]方精云,任梦华.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全球温暖化[J].环境科学学报,1998,18(2):113-118.

[2]张传清.俄罗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J].环境科学,1997,18(3):86-87.

[3]周玉荣,于振良.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J].植物生态学报,2000,24(5):518-522.

[4]王效科,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固定大气碳的潜力[J].生态学杂志,2000,19(4):72-74.

[5]陈庆强,彭少麟.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6):555-563.

篇9

/

1 原题再现

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其中A、B、C构成生物群落,a、b、c为碳元素的转移量。请据图回答:

(1) 从生物圈的角度分析,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有 、 。

(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3)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 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b+c(填“>”或“=”或“

参考答案:

(1) A到C的物质和能量流动 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燃烧 (2) A 分解者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 >

2 失分原因及技巧诠释

2.1 读题不清、审题不准

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题干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A、B、C构成生物群落”等是非常关键的信息。根据“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答题时要从物质和能量角度作答。由“A、B、C构成生物群落”,推导出C是分解者,而不是教材能量流动图解中的次级消费者。多数学生会被表象迷惑而落入陷阱。

技巧诠释:

审清题目是做题的关键。审题程序:找出关键词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与材料的关系与所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结合。

审题要细,审阅题干时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明示条件、隐含条件、限制条件、求解要求”等逐字看清楚,准确地领会题意。

信息不仅来自于题干,还来自小题,如A、B、C构成生物群落,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是分解者。因此在答题时要通读各个小题,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依据所考查的知识点、“题眼”、“关键词”作答。答案要有根有据,克服经验主义,如题中关于物质还是能量还是物质和能量。

在解答生物试题时,一定要注意答题的限制条件,如细胞器还是细胞结构,填序号还是名称,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个数还是种类,结果还是结论,原理还是现象,指出错误是否要修正等。

解答生物试题,要学会“现买现卖”,从文字、图、表、曲线、括号中的语句、图表的标题部分、小字的注解部分、题目上下文之间的提示等获取信息,挖掘信息,筛选加工信息,排除干扰。

2.2 基础知识不扎实

现在的考试虽然突出能力,但基础知识仍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理解不透彻、教材知识迁移和延伸能力缺乏等,致使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第3小题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有的学生不会写或写不全。第4小题,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应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所以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c。

技巧诠释:

小高考或高考虽然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重要了,相反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备考时要把教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要做到理解到位,记忆准确,防止出现知识的死角。在此基础上,以某些核心概念或知识点为中心,整理出知识结构图和主干知识网络。尤其在后期复习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新题、难题,而忽略了基础题,从而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3 能力欠缺

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欠缺,思维不严密,逻辑性不强,不善于综合分析、归纳、推断,导致在新情境下不知从何入手,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答题意图,答非所想,答非所问,或答不对题。

第1题中,图示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从生物圈的角度分析,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有A到C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化石燃料的形成和燃烧,答题时要理清思路,把答案写全。

技巧诠释:

思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运用比较和归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演绎和归纳的方法去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非选择题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迁移、创造和语言组织等高层次的能力。要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就要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归纳、提取和抽象相关信息,对有关生物科学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起点”、“连接点”、“终点”的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科学性、逻辑性、完整性、条理性、严密性和简捷性。缜密分析关键字词,提高文字叙述的完整性、条理性,教材中的很多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需要准确记忆,注意表达的完整准确,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有些答案隐藏在题干中,可以直接“抄写”下来,有些需要进行筛选和组织,按要求作答,问则答,不问则不答,要求答几点就答几点,不加无关语句,不要有多多益善的念头,别画蛇添足。

2.4 非智力因素失分

答题技巧不强、临场经验不足、情绪状态不佳等而失分。有些学生一进入考场,情绪过于紧张,思维活动受到严重抑制,若再加上题目稍难,则更加束手无策,在没有弄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就盲目答题,引起严重的失误,甚至出现笔误。如有些学生答题顺序混乱,第1空的答案不知道,知道第2空的答案却写在第1空的位置上。分解者写成分角者,单向写成单项等。

技巧诠释:

保持细心,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书写表达习惯,不犯低级错误,减少笔误,减少不必要的非智力性失分。

答题时除了尊重原题的题序外,还要注意题中小问的填空次序,如果遇到某空不会填写时,要标注在相应位置,再答后面空格中的答案。一定要注意在规定的答题位置答题,更不能在答题框外答题。

在保证题目会做的前提下,要尽量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对生物学专业术语书写不能有误,写后一定注意检查,防止笔误。比如:“光合作用”写成“光和作用”、“无氧呼吸”写成“无O呼吸”、“异养型”写成“异氧型”、“胰岛素”写成“胰导素”、“线粒体”写成“细粒体”、“小泡”写成“小跑”、“脱水缩合”写成“脱水缩和”等。

注意生物学科的一般规则。如写杂合子的基因型时,显性基因在前,隐性基因在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应写在X染色体或Y染色体的右上角,且X或Y要大写。数据后面要带单位。

篇10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84-02

布点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依据是我们的教学是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即按“知”与“不知”的互动来进行的教学。布点教学法的步骤是:(1)感知激图;(2)布点优图;(3)分层填图;(4)反思评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知”来布点。如何在化学复习课中很好地选择点并布点进行教学呢?下面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为例进行阐述。

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以后,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册的内容又有了新的感知。这些章节涉及的具体物质有氧气、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碳酸盐、有机物等。而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脑中仍然是凌乱的、无序的,能把这些物质串联起来的非二氧化碳莫属。所以,在专题复习时,笔者决定用《碳和碳的化合物》这节复习课来诱导布点,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深知”。

【感知激图】学生感知教师提供的材料,激活脑中原有的知识。课堂上,教师提供了如下的情景材料。

情景1:如图1,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集气瓶B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

(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A瓶中的气体是 ;

(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B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

①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瓶中,观察现象。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B瓶中的气体是 ;

②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B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 。

该情景激活了学生脑中有关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相关化学性质的知识,由于材料的提示比较多,学生信息提取得非常快。

紧接着,教师提供了第二组情景材料。

情景2: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

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2所示。

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3所示。

(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

(2)如图3a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方法Ⅰ主要是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方法Ⅱ主要 。

教师提供这则材料的目的是把二氧化碳和酸碱盐的知识联系起来。这则材料难度较大,教师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先大声朗读材料,给材料断句,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然后逐一突破。学生在阅读理解这则材料的同时,学习任务在学生头脑中也由“不知”向“知”转化。

以这则材料为生长点,教师继续提供了第三个情景。

情景3:“碳循环”和“水循环”一样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2)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 。

2.“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转化。其中,二氧化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4是这种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1)图4中的有机物A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与O2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一个无机盐与酸作用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13O2■8CO2+10H2O,R的化学式为 。

3.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5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按图5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

(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 ;

(4)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 CO又有CO2;

(5)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

这则材料使二氧化碳与氧化物、碳酸盐、单质、碱、酸、有机物等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物质都联系了起来。覆盖面非常广,学生在感知材料时,脑中的物质和概念不再是单项联系,而是双项、多项发生碰撞,形成了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