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粮食经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粮食经营方案

篇1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131)

摘要: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基本国策。粮食安全需要中央政府统筹规划,地方政府经济利益分配和粮农收入提高的三者共赢才能实现。通过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原因的分析,中外粮储目的和功能的对比研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应是中央把粮食生产、储备、销售、经营权利下放到各粮食主产、主销省负责制,不宜由央企肩负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必定要进行粮食主产省自主经营权和国家购买社会粮储能力的新改革。

关键词 :粮食安全;国家补贴;掠夺;保障体系;经济利益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125

0 引言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给粮食安全定义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粮食安全内涵被赋予新的内容是合理、有效和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到足额的、安全的基本食物。

1 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特点

(1)中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意愿低[1-3]。农业部门公布资料表明,全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面积1986 年总数为1.41 亿hm2,1996年总数为13003.93万hm2,2008年总数为12171.6万hm2。20年的时间里,耕地面积减少2000万hm2。

(2)中国人均粮食消耗量增加,已达世界水平,见图1。到2013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 万t,比2012 年增产1236 万t,增长2.1%。近10 年来人均粮食消耗量在320~400 kg,与世界粮食人均消耗量350~400 kg 相近。2012 年中国粮食进口超过7000 万t,其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净进口量分别为515.7 万t,368.9 万t 和206.5 万t。2013 年进口粮食数量估计超8000 万t,2014 年进口粮食数量预计过亿吨。

(3)国家粮食补贴金额巨大,但落在种粮农民手中的仅为14%[4-6]。2012 年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总金额达到1642 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比率1.31%。其中农资综合直补为1071 亿元,是粮食直补金额的7.09 倍。农民增收效应不明显,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从2004 年国家执行粮食直接补贴以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04 年的2936.4 元增加至2010 年5919 元。但农民农业收入为1723.49 元,仅占纯收入比重29.11%,造成农民种粮的意愿极低。现在有些可种两季稻的地方改种一季稻,甚至出现抛荒的现象。

(4)中国粮食储备以央企—中央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为垄断地位,粮食主生产区省、县二级粮储企业处于弱小地位[7-10]。中储粮享受国家高额粮食补贴中的大部分,同时在粮价上涨时在粮食销售中谋利,在粮价低迷时用“政策性亏损”由国家埋单,形成“旱涝保收”的“计划经济孤岛”。近年来对中储粮的负面报导不断,粮价高时与地方粮企争购抢粮,粮价低时与地方粮企争“保价托市”补贴款,利用“托市粮”空买空卖,利用“陈化粮”报损,将临时储备粮和托市粮转为中央储备粮对外销售等手段获得数百亿利润。尤其是保管不善造成粮食霉变、自燃直至火灾等,管理犯罪常现。

(5)中国粮食部分产区耕地污染,生产的粮食安全性受到质疑。中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镉、镍、砷、铅、汞含量超标)率达19.4%,土地总超标率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达3.1% ,重污染企业及周围土地超标36.3%。但国家仍要求“维护农民利益”,要求污染区内耕地照常种粮、卖粮,中央粮库照常收购。这样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显现。

2 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现状造成原因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最为凸显问题是,从事粮食生产过程的三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中的两方(地方政府和农民)对种粮、保护耕地处于消极的态度,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城市掠夺了农村的经济利益,经济发达地区掠夺了粮食生产地区的经济利益,中储粮掠夺了地方粮企利益。这种掠夺的方式,就是通过获取控制土地使用方式而产生巨大收益差额形成。

2.1 城市“掠夺”农村的经济利益

城市对农村进行“掠夺”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城乡土地价值的巨大差异,造成城镇土地边际收益超农村土地边际收益数万倍。城镇土地出让价达数百万/每亩,地方政府每成交一亩土地即可获得数十万的财政收入,而农村即使“宅基地可以买卖”,“土地可以流转”所获得收入,比起城镇,尤其是大城市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种粮的土地效益仅百、千元。所以这就是地方政府保护农田的消极性,发展房地产的积极性的原因所在。(2)政府对城市配套建设的投入巨大,水、电、气、交通、食品等明、暗补贴使得城市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如:电、液化气、食品、食物)比农村低廉,农民生活保障面远低于城市居民。(3)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定价由城市需求定价,而不是按农产品实际成本加利润定价。故当城市需求定价低于农产品成本时,农民只好让种植物烂在地里。城市任何产品和任何服务都可以按成本加利润的方式进行定价,如果不能得到利润,即转产,这是造成中国农业改革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2.2 经济发达地区“掠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利益

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地理优势、科技优势、政策优势在本区域土地上制造高利润、高价值的产品,同时从农业产区转入低价劳力和低价农产品。一亩粮按最高稻产量1000 kg 计算,加工成大米仅为700 kg,按每公斤3元(产地价)计算仅得2100 元收入,除种子、化肥、农药、劳力成本之外,种粮纯收入仅只百余元,远低于一台手机的纯利润。在没有其他有效方式调节经济利益不平衡的条件下,高价值产品就会吞噬低价值产品的经济利益,经济发达掠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利益,实现隐蔽化的软掠夺。从事耕种的农民宁愿土地落荒,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农民种田没有积极性,“粮食大县,财政穷县”是一个普遍现象[11-12]。

2.3 中央农企(中储粮、中储棉、中储肉)“掠夺”地方政府和农企的利益

中央农企即承担稳定物价,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负责全国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政策性任务,同时有担任牟取利润、保值增值的企业功能。这就要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农企争夺利益,又争国家补贴的优势和高收益可能性,中储粮在粮食收购占全国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比例约为30%,而国家粮食补贴占有比例超过50%。

3 政府建立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中央政府把除港澳台之外的其他32 个省、直辖市划分为13 个粮食主产区,9 个主销区和10 个产销平衡区。根据1995 年出台的粮食政策,粮食生产由各省省长负责,“米袋子”储粮也由省长负责。但粮食储备工作则有中央和地方两套储备系统并存的情况,存在一个逻辑矛盾,即粮食重复储备,权责划分不清,政府粮食补贴效率低下,主产区与主销区没有自主经营权。

3.1 储备目的为确保商品的市场经济功能

中央应改革“储备”的目的和方式,确保商品的市场经济功能。中国的商品储备大多为了“平抑物价”,“保障市场”。而发达国家大部分储备都是以战略储备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影响市场。发达国家的储备功能社会化,例如美国粮储3/5 由农场主储存,2/5 由民营商企储备。政府仅给储方一定的财政补贴,即可购买到高效的储备服务。中国储备功能则是央企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的方式[13-15]。

3.2 下放权利,集中精力指导监督

中央推进“行政瘦身改革”,把商品等市场经济相关的储备下放到省、县企业,民间共同储备。取消农业央企,把现有中储粮等企业归给省、县地方辖管,各省有农业种植和销售的自主经营权。粮食等农产品完全进行市场调控,用市场经济评、调整粮食价格和品种。产粮省(区)可自主定粮价和出省量,也可以从粮食经营中提高粮食产品增值,如畜牧业和食品生产业等,提高粮食生产区生产的积极性。主销省可由市场自主决定从何地收购粮食的种类和数量。如粮食产区东北三省,也可向俄、日、韩出口粮食,广东、海南由越南、泰国等东南亚粮食出口国购买粮食,减少粮食物流成本。中央政府粮食局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监督、备案功能。

3.3 中央粮食直接补贴政策

按粮食总产量和质量以一定比例下发各农业省,由地方政府按比例直补给种粮户,并以补贴促进农机发展,促进农田建设,保证地方粮企储粮和农副产品生产[16-17]。地方政府是接“地气”的机构,清楚知晓粮食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准确定粮食直补到种粮农户的数额。对于受污染的耕地,可改种经济作物等,减少全国粮食总产量,去粮食库存,不再实行托市粮等收购,2~3 年内,市场就会恢复粮食价格。根据不同粮食种类、产量、质量、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不是直补给土地承包者手中。同时补贴过程在中央监督下,一定可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农业经济有发展,粮食安全有保障[18-19]。

3.4 保证产粮大户,省、地县农企储粮

中国农村都有储粮的优良传统,对于当年不卖新粮,储粮以待行情的个人、企业,政府应以储粮成本补贴。储粮于农村社会可保证当地粮食供给安全,减少粮食产后的损耗[20]。

4 讨论

中国自古就有储备粮食的传统,由农户、县、府、省、中央都有粮库。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粮食国储”成本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块“特区”,除此外,“棉花”、“猪肉”、“食盐”、“食用油”,甚至“茶叶”等国储制度都以“中储粮”方式诞生。这种计划经济的怪胎是由中央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和央企为主推手,各行业协会为助推手而产生。这需要中央政府进行更深入,更有力的第二次政改,真正放权地方政府,扶助地方农企,直补粮食生产者,助力农业生产大户,粮食安全的真实体系才可保证。这是第二次改革。最终改革的目标应各级政府均放权于粮农和粮企,放权于社会,这个目标一定要实现。

参考文献

[1] 陈印军,易小燕,方琳娜,等.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4-10.

[2] 盛逖.中国粮食补贴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J].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5):136-14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解读粮食增产[EB/OL].stats.gov.cn/tjfx/sjjd/t20131129_402931553.htm,2013-11-29.

[4] 赵昕.粮食直补政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3(5):51-54.

[5] 赵云旗.中国粮食直补政策“效应递减"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3):3-17.

[6] 樊琦,贺伟.区域粮食直补方式与增产绩效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2):45-47.

[7] 武拉平,田甜.基于贸易视角的新形势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J].农业展望,2013(4):66-70.

[8] 康涌泉.基于粮食安全保障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4-76.

[9] 曾靖.中国多角度粮食区域划分及粮食安全形势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11):2397-2400.

[10] 罗光强.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责任实现的路径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84-87.

[11] 曾靖,姜学勤.农民收入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研究[J].调研世界,2012(3):42-45.

[12]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课题组.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02(38):55-59.

[13] 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15-24.

[14] 罗斌.国外粮食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借鉴[J].经济学家,2012(9):97-102.

[15] 张茂林,柳劲松.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及启示[J].重庆行政,2007(5):62-64.

[16] 马晓河,蓝海涛.加强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08(11):31-34.

[17] 万宝瑞.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4):4-8.

[18] 马文杰,冯中朝.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11):67-69.

篇2

关键词:短伐桉树林; 非短伐桉树林; 椰林; 土壤理化性状

中图分类号:S151.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0.014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n Eucalyptus Plantations and Cocos Plantation

CHEN Hao1, 4, ZHAO Cong-ju1, NIU Yong-qiang2, ZHUO Zhi-qing1, WU Zhe-ying3, XU Wen-xian1

(1.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58, China;2. Danzhou Forest Farm of Hainan Province, Danzhou, Hainan 571748, China;3. School of Life Scienc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58, China;4.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 210095, China)

Abstract: Two Eucalyptus plantations and one Cocos plantation were chosen as study sample plots in Danzhou Forest Farm, which lies in west Hainan Island. Through monitoring and sampling in the fixed sites, differences i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ntations managed in different way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il separates were obviously "coarsening" in 0~10 cm soil layer of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and Cocos plantation, and the change was little in the layer of non-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2) The soil bulk densities in 0~10 cm soil layer of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non-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and Cocos plantation were 1.65, 1.69 and 1.56 g・cm-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other woodlands;(3) Capillary porosity was almost equal of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non-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and Cocos plantation, about 33%. Non-capillary porosity was 8.66%, 4.95% and 5.99% and total porosity, 41.89%, 38.62%, 39.05%, respectively;(4) The compaction of non-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and Cocos plantation, and the values of which were very similar.

Key words: 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non-short-rotation Eucalyptus plantation; Cocos planta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y

用方式的不同,土壤质地、结构以及土壤肥力等性质也会有明显差异[5]。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性,对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桉树生长快,耗水耗肥大,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备受关注[6]。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林地土壤地力衰退等方面[7-9],而关于桉树人工林生产与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质地、结构影响的研究目前还较少。海南西部为我国热带半湿润、半干旱特殊生境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桉树浆纸林栽植区之一。为此,本研究选择海南西部儋州连片种植的桉树林为研究靶区,对短伐、非短伐两种经营方式下的桉树林与人工椰林样地定点采样,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地的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等土壤物理性状差异,旨在揭示桉树人工林不同生产与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环境

儋州林场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势较为和缓,土壤以砂质砖红壤为主,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年平均温度23.8 ℃,年均降水800~1 600 mm,蒸发量1 200~2 500 mm,属热带季风气候类型[10]。旱雨两季分明,季节性干旱严重,为一独特的热带疏林干草原植被类型区[11]。这里引种桉树已有90多年,植被以经营人工林为主,是我国重要的桉树浆纸林分布地区。

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 按照空间环境一致性要求,在儋州林场选取3块位置相近、自然条件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3 a短伐桉树林、20 a桉树林和12 a椰林作为研究样地。

1.2.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采用环刀法测定。每个样地取3组平行样,并将原状土带回实验室完成试验,并通过计算得出。

(2)土壤质地采用英国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用多点法取样,每个样地取3组平行样(即行间一个点,两侧株间各取一个点),采样深度0~150 cm,除表层0~10 cm外,其余均为20 cm取样间隔。各层样品均匀混合装入密封塑料袋带回实验室,经预处理,上机测试。

(3)土壤紧实度用SC-900数显式土壤紧实度仪现场测定。每个样地选取4个株间点和3个行间点共7个点进行测量,测量深度为0~45 cm,每2.5 cm读1次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3类林地的土壤质地

短伐连栽桉树林地、非短伐桉树林地、椰林地表层的0~10 cm土层各粒级百分数与0~150 cm土层各粒级百分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1)。与0~150 cm土层相比,短伐林、椰林0~10 cm土层的黏粒、粉粒减少,砂粒增多;而非短伐林黏粒、粉粒增加,砂粒减少。

短伐林、椰林土壤表层0~10 cm粒级组成“粗化”的原因不同。短伐林因机械松土,土壤松散,缺少植被保护,才导致表土细颗粒物质流失。椰林林下草本层盖度达95%以上,根系极其发达,根系和枯枝落叶层增加了土壤的疏松性、通气性及透水性,土壤黏粒(包括物理性粘粒)随土壤水分向下淋失,致使表层黏粒、粉粒减少,砂粒增多。非短伐林表层土壤紧实,并形成一层硬结皮,对土壤水分下渗以及黏粒向下淋失具有阻碍作用。这一点从土壤剖面黏粒分布观测实验得以证实。短伐林0~150 cm土层黏粒(

2.2 3类林地的土壤容重

短伐连栽桉树林地、非短伐桉树林地、椰林地表层的0~10 cm的土壤容重介于1.55~1.70 g・cm-3之间,较一般土壤容重要大(图1)。其容重由大到小依次为:非短伐林地(1.69 g・cm-3)、短伐林地(1.65 g・cm-3)、椰林地(1.56 g・cm-3)。土壤容重除与母质有关外,还与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椰林地草本层发育,根系发达,是其黏粒含量较高与土壤容重较小的重要原因。非短伐林土壤多年受扰动较少,加之雨水对地面的冲击等因素影响,表层土壤逐渐紧实,土壤容重增大;而短伐林的土壤因翻耕松土,土壤容重稍低。

土壤容重是土壤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是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参数。土壤容重小,则表明土壤疏松多孔,结构性良好;而土壤容重大,表明土壤紧实、板结,土壤退化趋势愈强。耕地因受农业耕作的影响,土壤容重多在1.30 g・cm-3以下,而林地土壤容重稍高;但过大的土壤容重不利于林木生长,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土壤容重[12]。

2.3 3类林地的土壤孔隙度

短伐连栽桉树林土壤表层0~10 cm的总孔隙度最大,为41.89%,非短伐桉树林和椰林的总孔隙度略小,前者为38.62%,后者为39.05%(图2)。

短伐林、非短伐林、椰林土壤表层0~10 cm的毛管孔隙度相差很小,平均为33.32%。土壤的毛管孔隙的当量孔径很小,基本上由土壤质地、土粒排列方式等内部因素决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3个样地距离较近,土壤质地较为接近,所以3块林地的毛管孔隙度也非常接近。

非毛管孔隙较毛管孔隙要少得多。短伐林、非短伐林、椰林土壤表层0~10 cm的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8.66%、4.95%和5.99%。短伐桉树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分别比非短伐桉树林和椰林多75%和45%。短伐桉树林土壤非毛管孔隙相对较多,与桉树超短轮伐以及土地翻耕次数相对较多密切相关。

土壤孔隙是土壤中容纳水分、空气的空间,也是土壤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场所。土壤孔隙数量、大小及比例适当,有利于水、肥、气、热的协调,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与根系活动。3块林地的毛管孔隙度与原始林与次生林基本相当,而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明显小于原始林与次生林[13-14]。人为耕作、根系切割以及落叶降解合成的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非毛管孔隙的重要因素[15]。因而,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增加非毛管孔隙,使总孔隙度接近或达到45%~50%,以促进植物生长与林业增产。

2.4 3类林地的土壤紧实度

短伐连栽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地土壤紧实度均随深度增加而波状上升,即表层土壤紧实度偏小,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紧实度增大(图3)。

短伐林在30 cm处土壤紧实度达到最大值1 803 kPa,非短伐林在37.5 cm处达到最大值2 405 kPa,椰林在30 cm处土壤土壤紧实度达到1 539 kPa。短伐桉树林土壤紧实度略高于椰林,而与非短伐桉树林差别较大;非短伐桉树林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短伐林和椰林。从总体上讲,椰林的土壤紧实度较小,而种植桉树以后会有不同程度地增大,非短伐桉树林土壤紧实度最大。

土壤紧实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指标,影响着植物根系穿透。土壤的紧实程度是土壤本身属性与耕作、管理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标志[16]。在不存在发生学差异的情况下,人为管理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无疑是土壤紧实度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深耕松土,增加土壤孔隙,改善土壤持水保肥性能,对林业增产与持续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3 结 论

(1)短伐桉树林、椰林土壤的表层0~10 cm粒级组成“粗化”明显,而非短伐桉树林的变化较小;短伐林、椰林土壤剖面黏粒淋失明显,尤其椰林黏粒峰值出现于70~80 cm深土层,而非短伐桉树林土壤剖面黏粒(

(2)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表层0~10 cm的土壤容重较大,分别为1.65,1.69,1.56 g・cm-3。

(3)短伐林地、非短伐林地、椰林地的土壤表层0~10 cm的毛管孔隙度非常接近,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8.66%,4.95%,5.99%;其土壤总孔隙度分别为41.89%,38.62%,39.05%,明显小于原始林与次生林。

(4)短伐林地、非短伐林地、椰林地表层的土壤紧实度较小,随着深度增加,土壤紧实度呈增加趋势。非短伐林的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短伐林和椰林,而0~25 cm土层短伐桉树林的土壤紧实度与椰林相近,25 cm以下土层短伐桉树林的土壤紧实度高于椰林。

综上所述,3类林地的土壤物理指标都较差,相对来讲,椰林稍好,短伐林又略好于非短伐林。在控制水土流失前提下,适当深耕松土,增加土壤孔隙,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持水保肥性能,对林业增产与林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婷婷, 王, 孙雪彤,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2): 123-126.

[2] 连纲, 郭旭东, 傅伯杰, 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J]. 生态学报, 2006, 26(3): 647-654.

[3] 陈强, 孙涛, 宋春雨.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影响[J]. 草业科学, 31(4): 650-658.

[4] 李民义, 张建军, 王春香, 等.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3): 125-130, 137.

[5] 尹刚强, 田大伦, 方晰,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湘中丘陵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08, 44(8): 9-15.

[6] 黄承标.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 桉树科技, 2012, 29(3): 44-47.

[7] Davidson J. Ecological aspect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C]//Proceedings of regional expert consultation on Eucalyptus. Bangkok, Thailand: RAPA/FAO, 1993.

[8] 陈秋波.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22(4) : 82-90.

[9] 徐大平, 张宁南.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35(4): 179-187.

[10] 海南省儋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儋县志[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6 :46-78.

[11] 侯宽昭, 徐祥浩. 海南岛的植物和植被与广东大陆植被概况[M]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4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5: 1-52.

[12] 孙纪杰, 李新举, 李海燕, 等. 不同复垦工艺土壤物理性状研究[J]. 土壤通报, 2013, 44(6): 1 332-1 336.

[13] 骆土寿, 李意德, 陈德祥, 等.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及恢复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8, 21(2): 227-234.

[14] 吴长文, 王礼先. 林地土壤孔隙的贮水性能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1995, 2(1): 7-9.

篇3

成立了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粮食流通服务中心主任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科干部担任,成员由中心有关股室、县粮食收储公司负责人、有关人员和县粮油加工厂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具体工作。为开展这次安全大检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制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粮食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和省局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精神,结合我县粮食行业工作实际,制定了《县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实施方案》,下发到全县粮食收储企业、粮食经营企业加工厂,明确了总体要求、检查范围及重点、检查内容、工作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同时要求各粮食经营企业,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务必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自查出的安全隐患务必采取措施,整改落实到位,并要求将自查情况及有关表格上报县中心,县中心对企业自查存在的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促跟踪督查,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普查

7月23-25日,中心抽调有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对照《方案》检查内容,分别对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加工厂(包括私营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普查,基本情况如下:1、粮食安全生产情况:粮食企业总数12个,检查企业数12个,占应检查企业数的100%,其中国有企业10个,民营企业2个,按企类型分仓储企业9个,加工企业3个,存在防火安全隐患2个。2、储粮安全情况:全县库点数5个,仓房数33个,容量2460万公斤,储粮数1102万公斤,其中:省储粮40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500万公斤,商品周转粮202万公斤。库存的粮食基本实现安全,没有发现高水份粮、虫粮、高温粮、不宜储存的情况,通过三天的检查:①各粮食经营企业都按照中心的统一部署,对照《方案》检查内容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不留死角。②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出租仓库、房屋的安全监管,与承租业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有效地提高了承租业主的安全意识。③加大投入,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确保了仓库、宿舍用电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1、在各粮食企业开展自查的基础上,县粮食中心对所有粮食企业进行了全面普查,发现二个安全隐患,检查组当场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提出了整改措施和要求,并对隐患提出限时在7月底前整改到位。

篇4

第二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以下简称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组织的,对各种所有制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的检查(以下简称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粮食经营企业包括纳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库存统计范围的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的企业,粮食储备企业,以及转化用粮企业。

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组织的与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有关的专项检查,地方粮食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按照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在本辖区内组织的对地方粮食库存的检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定期组织实施,检查工作分为自查、复查和抽查三个阶段。对中央储备粮库存的检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应积极配合。

第四条参与全国粮食库存复查和抽查的检查人员,应通过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承担粮食质量检验及原粮卫生检验任务的承检机构,应当通过省级(含)以上计量认证。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抽查的承检机构,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复查的承检机构,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

第二章粮食库存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五条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包括检查粮食库存的性质、品种、数量情况。

以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为一个被检查单位,采取测量计算法或称重法对其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以核实不同性质、不同品种粮食实际库存数量。

粮食库存实物检查的具体方法,依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规程》(见附件1)执行。

第六条粮食库存账务检查。包括检查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

分别核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与粮食库存实物的性质、品种、数量是否相符,并核对账账是否相符。不相符的,要查明原因。

粮食库存账务检查的具体方法,依照《粮食库存账务检查规程》(见附件2)执行。

第七条粮食库存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情况检查。

对库存粮食质量,重点检查粮食质量合格率、宜存率等情况。

对原粮卫生,重点检查原粮化学药剂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含量等情况。

对储粮安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等情况。

具体检查方法,依照《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规程》(见附件3)执行。

第八条粮食经营企业执行与粮食库存管理相关的各项政策、制度检查。重点检查与粮食库存管理相关的收购质量和价格情况,以及执行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等情况。对储备粮的检查,还要包括财政补贴情况。

第九条储备粮计划执行、代储资格等情况的检查。

(一)储备粮计划执行和管理情况的检查。包括检查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购销计划和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储备粮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情况,以及执行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

(二)储备粮承储资格检查。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重点检查是否具有代储资格,储备粮是否存储在取得资格的仓房内,代储粮食数量是否超过取得资格的仓容量,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有相应资质,以及代储资格条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对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重点检查是否符合地方储备粮的管理要求等情况。

第十条每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的具体内容,可根据粮食流通管理的需要,适当调整。

第三章粮食库存检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十一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内容,确定检查人员,合理分组分工。

(二)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查范围、内容、要求和检查时点。

(三)依照检查方案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开展检查工作。

(四)检查人员确认检查结果,并告知被检查企业。

(五)检查人员对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六)跟踪了解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理、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的自查、复查和抽查按以下方式组织实施。

(一)自查。由粮食经营企业按照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对本企业所有粮食库存情况进行自查。

(二)复查。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粮食经营企业库存自查情况进行复查。复查范围由参与复查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被检查企业的10%。复查方式选择以下两种之一。

方式一: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辖区内粮食经营企业库存自查情况进行联合复查。

方式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地方粮食经营企业(不包括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进行复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进行联合复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对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进行复查。

(三)抽查。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依据全国粮食库存检查方案确定的检查内容、区域,对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库存检查结果进行抽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派员配合检查组开展中央储备粮库存的抽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应协助联合检查组开展工作。

复查与抽查的区域和粮食经营企业,由组织复查、抽查的部门和单位随机确定。

第十三条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等,应建立健全粮食库存检查制度,适时开展粮食库存检查工作。

第四章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权责规定

第十四条粮食库存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被检查企业的经营场所检查粮食库存实物及粮食仓储和检化验设施、设备。

(二)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扦取粮食检验样品。

(三)查阅粮食库存的原始凭据、证账、报表等相关资料。

(四)了解询问被检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五)对检查中发现企业粮食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五条粮食库存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非法干预被检查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被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

(二)依法履行检查职责,正确填写检查数据,完整记录检查情况,作出检查结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对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四)法律、法规明确的其他规定。

第十六条被检查企业在接受库存检查时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配合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拒绝、阻挠、干涉检查人员的工作。

(二)及时、主动报告粮食库存的相关情况,如实回答询问,协助检查。如实提供粮食库存的原始凭据、证账、报表等相关材料。

(三)对检查结果签字确认,不同意签字确认的,出具书面意见,说明理由。

(四)服从并执行依法作出的处理决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七条粮食库存检查过程中,被检查企业可以行使下列权利:

(一)对粮食库存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等事项有了解、知情的权利。

(二)要求检查人员表明合法身份的权利。

(三)对检查人员认定的事实有异议,有陈述与申辩的权利。

(四)对于检查人员的违规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五章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处理

第十八条粮食经营企业的粮食库存自查结果,应分析说明账实差异,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在规定期限内按规定程序报上级单位逐级审核、汇总。不得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伪造、篡改粮食库存检查结果。

第十九条省级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的汇总报告,可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辖区内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核对,起草库存检查报告,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方式二: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地方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对地方粮食经营企业代储的中央储备粮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负责对中央储备粮直属企业粮食库存自查、复查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分支机构共同核对、合并后,起草库存检查报告,并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库存(含中央储备粮)检查结果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新疆分支机构一并汇总上报。

粮食库存检查结果汇总表式及填报要求,依照《粮食库存检查汇总表及其填报说明》(见附件4)执行。

第二十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结果,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并起草报告,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上报国务院。

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依照各自职责组织专项检查,应将结果通报粮食库存管理的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

第二十一条对粮食库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情况通报(报告)制度。

对属于部门和单位监管职责范围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对具有普遍性的管理问题,向行业、系统通报;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必要时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应纳入检查报告,上报国务院。

第二十二条粮食库存检查中发现的以下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规定予以处理。

(一)检查中发现地方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原粮卫生、地方储备粮管理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涉及粮食财政补贴管理方面的违规问题,由财政部门处理;涉及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信贷资金管理的问题,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处理。

(二)检查中发现中央储备粮数量、质量、原粮卫生,以及承储资格管理等方面的违规问题,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涉及中央储备粮财政补贴管理方面的违规问题,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处理;涉及农业发展银行粮食信贷资金管理的问题,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处理。

(三)检查中发现库存粮食发热、霉变、虫害等问题,检查组要责成被检查企业立即整改。

执行处理决定的企业和单位,其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和单位。

第二十三条对在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篇5

[关键词]农业合作;自负盈亏;实施方案

一、牡丹江对俄农业合作现状

牡丹江对俄农业合作,到今年5月,在俄罗斯各地承包经营的农田总面积达到220万亩,同比增长20万亩,在俄罗斯境内新增农业种植劳务点80个,总数达到230个左右。在俄罗斯务农人数新增1600人。在境外进行农业开发的主体数量不断增多。过去牡丹江市境外农业开发主体主要集中在绥芬河市和东宁县,今年穆棱和宁安两个县级城市的农民和民营企业也加入到境外农业开发的行列。

二、合作地区自然条件

牡丹江市境外农业发展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与牡丹江市相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的气候条件与牡丹江基本相似。正常情况下,每年该地区可种植一茬小麦、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作物。5到9月份可生产出大量蔬菜、马铃薯和瓜类供应当地市场。据分析,发展棚室蔬菜延长市场供应期是增加地产蔬菜供应量的主要措施。同时。俄远东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和农业劳动力短缺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本地区果菜等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而牡丹江市通过十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果菜生产技术水平较高,这些都是双方加强合作的基础。

三、经营方式

目前,牡丹江市在俄的多数劳务点的经营管理方式是采用租赁俄方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般情况,每个种植粮食的劳务团在50人左右,经营耕地3000公顷左右。种菜25人左右。经营耕地25公顷左右。

东宁县劳务人员吴岩,在俄十月区的西尼诺夫卡农场租赁俄方土地25公顷,其中种植塑料大棚蔬菜3.5公顷,其余是大田蔬菜,从中国雇佣了30名劳务人员管理这片蔬菜。农忙时还雇用俄罗斯人作日工。他今年的毛收入在130万元左右,扣除劳务工资等支出后,纯收入30多万元没问题。

赴俄劳务人员发展种植业还能带动起销售业,牡丹江市爱民区黄花办事处市民于百成,从中国驻俄罗斯的劳务点进菜,再批发给市场外的经营者,年收入达5万多元人民币。

当然吴岩和于百成不过是牡丹江市发展对俄农业合作中众多受益者之一,牡丹江,市外向型农业正是围绕着俄罗斯大市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最初是生产基地建设,其后是劳务输出,从绥芬河市和东宁县两地兴起,而后逐渐向内地延伸。现在无论是生产基地和劳务输出,都已延伸到全市内地,形成了国内外同步发展的局面。

中俄两国农业合作时间较长,具有良好的基础,特别在粮食和蔬菜种植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一)俄罗斯需要与中国进行农业合作;(二)在俄罗斯生产粮食,牡丹江优势明显;(三)俄政府对中俄农业合作给予优惠政策:一是为粮食生产提供扶持。二是对生产粮食统一收购,抵偿贷款;对粮食加工、蔬菜水果加工、养殖业、产品加工实行贷款扶持和贴息照顾。三是对土地租赁方式采取灵活态度。鼓励外来投资者进行农业合作。四是增加引进外国劳务人员。今后几年俄方将有计划扩大农业合作的领域,加快引进外国劳务人员以补充当地农民用工的不足。另外俄方还将逐步减少外国劳务的办证手续,降低各种收费标准,使生产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提升对俄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加大在俄农业开发力度

依托地处东北亚交通要道和全国对俄经贸大市的优势,瞄准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牡丹江市加大对俄农业合作度,制订并实施了首个《牡丹江市对俄农业合作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对俄农业合作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主要任务及对俄农业合作的具体措施。这是牡丹江市为实现“在俄再造一个牡丹江农业”战略构想制定的首个实施方案。

篇6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刻认识做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安全生产网络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升我县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县粮食系统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有步骤地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二)准确掌握我县各粮食企业基本情况。县粮食局对所属粮食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摸底,准确掌握粮食企业安全监管防控体系建设情况;网格化覆盖落实情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建立等基本情况。为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三)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粮食企业要明确责任,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岗位、具体人员,各企业要加快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管理,通过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等手段,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9日至2月12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通知到全县粮食经营企业。同时,要求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2月13日至2月28日)。各企业认真仔细开展自查,全面掌握本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并及时向粮食局有关部门汇报,以便粮食局全面掌握全县粮食经营企业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管理重点和形式特点等内容。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粮食局要成立专门监督检查组,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网络化平台建设、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粮食局对各阶段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督体系,理顺工作机制,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四、工作要求

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粮食局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考核指标为依据,以巩固“质量效益年”活动成果为基础,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粮食购销工作质量、粮食库存管理质量、粮食产业化经营质量、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军粮供应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二、总体目标

着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和全年粮价基本稳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完成全年粮食收购任务;粮食收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全面启动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梳理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实现储备粮管理规范化,确保不发生储粮安全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加快推进“双百双千”提升行动,实现全市粮油产业化企业年产值达130亿元以上;跟进省局“6332”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保证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军粮供应政策,保证军粮供应质量;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以上,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提升。

三、活动内容

(一)粮食购销

1.强化粮食宏观调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工作通知》精神,把保供稳价作放在首位,继续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和措施,确保全年粮价基本稳定,确保粮食市场安全。

2.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把好粮食收购质量关。抓好油菜仔临时收储工作。加强粮食收购管理,坚持依质论价,保证不出现卖粮难,完成粮食收购目标任务。各收购站点要积极推广“一站式”收购服务,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市局将组织检查组到各收购站点巡查,并将检查结果按百分制打分,作为粮食收购政策评分依据。

3.加强粮食销售出库管理。加强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管理,督促存储企业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规定,确保政策性粮食出库工作顺利。

4.提高粮食统计质量水平。按照“强基、扩面、提质”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粮食经营者的统计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粮食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开展粮食统计质量检查和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扩大社会粮食统计覆盖面,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确保粮食统计及时、准确、全面。

5.严格规范粮食从业行为。按照“谁发证、谁审核、谁管理”的原则,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依据新修订的《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规定,逐户核定企业最高库存量的具体数量并依法进行监管和定期核查。

(二)粮油仓储

1.全面启动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提升行动,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设施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完成辖区粮油仓储企业备案工作。扎实开展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活动,抓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加强粮油质量监管。大力宣传国家粮油质量标准,认真执行粮油质价政策,切实做好各类政策性粮食质量监管。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推进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完成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任务。

3.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增仓容万吨、机械设备台套、维修仓容万吨,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户新增5000-10000户。加快国家长江流域稻谷(小麦)流出通道节点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北粮南运”项目,加快推进粮食“四散”建设步伐,力争原粮“四散”比例达40%,提升粮食物流效率和效益。

4.提高粮油保管质量。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机械通风达到94%、环流熏蒸达到56%、“双低”储粮达到56%以上、微机测温达到41%(四项指标省级储备粮应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储粮安全责任事故。

(三)园区建设

1.着力提升园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粮食现代物流园功能,加强经营管理,发挥综合效益。积极做好园区内储备油罐竣工验收工作,加快进度建设军粮仓库建设,尽快开通铁路专运线,争取全省重点支持建设的30个现代化、多功能粮食园区。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推进全市粮食产业化承接产业转移23个招商项目招商工作。

3.加强园区和“861”项目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加强对中央和省补助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与项目督查,保证专款专用。加强对现代粮食物流园区的经营管理,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

(四)军粮供应

严格执行军粮供应政策,规范军供粮油供应渠道,加强质量检测,确保军粮质量合格率达100%。创新军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五)经济效益

1.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国有控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彻底解决老人、老帐等问题,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

2.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经营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不低于3%,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3%以上,资本积累率上升3%以上,实现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全面盈利,加快粮油现货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步伐,争取7月份正式营业,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

3.确保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积极协调农发行和有关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满足收购资金需求,确保不出现打白条现象。

4.落实地方储备粮油费用补贴。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储备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储备粮油费用和利息补贴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严格储备粮管理,确保各级储备粮安全。

上述活动内容由市局相关处室分别负责考核,办公室负责综合考评,具体考核指标见附表。粮食产业化工作由于单独考核,不列入质量效益年考核指标,对获得全省粮食产业化先进单位的县(区),在质量效益年考核总成绩上适当加分。

四、方法与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份,市局布置开展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印发活动方案。各县区要按照市局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于5月30日前将实施方案报市局办公室。

(二)活动实施阶段。全年各地组织实施粮食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2年年底,各县区要认真总结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形成书面材料,按考核细则自行打分,并于12月31日前将总结材料和打分情况报市局办公室。市局组织综合考评,对成效显著的县区报省局进行表彰奖励。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开展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是省粮食局2012年重点推进的工作,市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世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如民、施平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各县区要充分认识开展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此项活动顺利开展。

篇8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粮食调控管理工作方面

1、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做好粮油信息采集上报工作。为健全和完善全市粮油价格及市场监测系统,通过合理布局,在全市建立了10个价格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粮油价格及市场信息采集上报工作,每周将监测的价格及市场信息汇总整理后,实现了网上价格直报,对稻谷、大米、面粉条、食用油等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初步构建了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系统。

2、积极参与《市粮食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将《预案》修订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组织有关专业人员重新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现有粮食应急预案在操作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了认真修订,并及时提交市政府讨论通过。

3、制订了《市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应对冰冻灾害工作实施方案》。为更好地应对冰冻灾害工作,专门制订了《市粮食流通服务中心应对冰冻灾害工作实施方案》,对人员、机构作了适当调整,重新确定3家粮食应急加工厂,3家粮食应急供应点,10家粮油价格监测点,并签订了粮食应急加工、销售协议,确保全市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

4、积极做好省级储备粮、县级应急储备粮轮换工作。今年省粮食局下达我市省级储备粮轮换任务2360吨,市政府下达县级储备粮轮换任务107万公斤。我们及时督促收储公司做好轮换工作,积极组织粮源,圆满完成了省级储备粮县级储备粮轮换入库任务。新增县级储备粮1350吨,全市县市级应急储备粮库存达到6750吨原粮、成品粮300吨。300吨成品粮已委托3家加工企业代储,并签订了承储成品粮合同,明确了双方职责。

5、认真开展核查粮食经营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工作。为确保全市粮食收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粮食流通环节有序进行,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7家粮食加工厂,13家粮油经营超市和米店进行了专项核查,在核查中没有发现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断供、抢购现象,全市粮食流通环节都有序进行。

6、积极开展工业、养殖业转化用粮专项调查工作。并于2011年2月20-23日组织有关人员对粮油加工业、养殖业进行专项调查。专门制订了《工业、养殖业转化用粮专项调查实施方案》,本次调查共调查粮食加工业3家,啤酒厂1家、酱油厂1家、米粉加工厂3家,饲料批发部2家,大型养殖厂3家,基本摸清了全市工业、养殖业用粮基本情况。

7、切实提高军粮供应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方面督促军供点积极筹措军供粮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丰富供应品种,保质保量,确保部队吃上放心粮油;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走访驻市部队,虚心征求部队官兵对今年军供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拥军联谊慰问活动,受到部队官兵一致好评。

8、全面做好粮食统计工作。为及时、准确掌握全市粮食购、销、加、存等粮食流通统计数据和有关情况,我们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上报有关信息,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统计数字的协调和衔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粮食行业管理方面

1、狠抓了仓储保管工作,全市储粮实现了“一符四无”。为做好仓储保管工作,确保储粮安全,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订保粮责任状。年初市粮食流通服务中心与收储公司,收储公司与各粮管所及各仓保管员层层签订保粮责任状,把保粮责任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层层把关负责。二是对储粮库点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11月2-3日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5个承储库点进行了储粮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不留隐患”的原则,并参照收储公司制订的《粮食安全检查评分表》有关内容,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方法对各仓库各库点进行检查考核。此次专项检查共查5个储粮库点,14座仓库,仓容1000万公斤,储粮1225.5万公斤,其中:省储粮550万公斤,市储粮675.5万公斤。检查中发现一般虫粮2座,储粮66万公斤,占全市储粮总量5.4%,基本无虫粮3座,储粮106万公斤。全市储粮基本安全,粮情稳定,没有发现高温、高水粮,机构通风储粮达100%,三低储粮达成100%,“一符四无”储粮占94.6%。

2、组织开展了粮油加工业专项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粮食加工产能和原粮需求等情况,促进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我们于2011年10月28-29日对全市粮食加工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这次专项调查共调查5户粮油加工企业,其中重点粮食加工企业1户,非重点粮食加工企业4户。5户粮食加工企业日处理稻谷能力为328吨。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几乎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的企业甚至考虑转行另谋出路的情况。

3、认真做好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粮食安全根据《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市粮食工作实际,及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备案办法》,通过学习更清楚地理解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的目的、范围、程序,了解备案过程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全市共办理粮油备案登记发证11家,其中:中央企业1家、国有粮食企业8家,民营企业2家。

4、组织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工作。根据省、市粮食局统一布置,于2011年5月15日至21日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专门成立了粮食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制订了2011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活动时间,统一活动主题和宣传内容,明确各科、室、站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使整个活动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5、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推进我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退城进郊、集中建设”的基本思路,今年筹措资金210万元,在云石山粮管所新建高大平房仓一座,仓容为5000吨,另外安排20万元资金购置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等粮食机械设备。

6、切实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申报、受理、审核、发证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实行“一站式”办结制,设置了AB岗,严格执行准入条件,按照申办程序认真办理。同时加大对已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经营的监管,督促粮食经营户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及时建立经营台帐、按时上报经营报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储粮库点分散,仓库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2、粮食流通环节有关统计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个别经营者不愿意提供有关数据,有的甚至不配合有关工作,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部分已办粮食收购许可证的粮食经营户,不按时报送有关报表,不及时建立经营台帐,甚至有的长期不报送报表,影响有关数字上报。

4、粮食机械设备由于实行政府采购,采购来的设备不尽人意。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实施云石山粮管所的改扩建建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第三期工程建设,建仓库一座,仓容5000吨,现代化标准仓库。

2、力争将我市省级储备粮由现在的三个库点,集中轮入到云石山粮管所一个库点。

3、力争县级应急储备粮10000吨原粮(其中成品粮600吨)全部到。

4、组织开展一次粮食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以确保全市储粮安全。

篇9

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4〕17号,以下简称“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意见》提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我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切实加强粮食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规范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健全粮食市场体系

(一)放开全省粮食收购市场。从*4年新粮上市起,全面放开我省粮食收购市场,粮食收购主体实行多元化。

(二)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为保护农民利益和保障市场稳定,必要时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根据国务院决定,我省*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70元(中等标准品,下同),中籼稻、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7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75元。

(三)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收购中的主渠道作用。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点多、仓储能力强的条件,积极开展粮食收购,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今年,我省粮食市场收购价格高于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随行就市积极组织收购;当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要按最低收购价入市收购。

(四)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政策指导下,发展多种粮食收购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多种市场主体搞好粮食收购,促进粮食流通。

(五)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继续办好农村集市贸易,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提升市场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同时稳步发展粮食期货市场,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形成。取消粮食运输凭证制度和粮食准运证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粮食区域性封锁,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统一开放的粮食市场。

三、建立直接补贴机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一)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按照《意见》要求,*4年将全省粮食风险基金的40%用于补贴农民的粮食生产,以后逐步增加,经过三年,将现有粮食风险基金的一半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今年的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按已经公布的办法执行。

(二)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局、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粮食直接补贴要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手中,真正起到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的要求,认真总结*4年直补经验,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完善直补办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我省今后粮食直接补贴的办法。

(三)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直接补贴的组织和落实工作。要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计算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逐级落实到每个农户,并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监督。省财政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直扑资金的监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粮食直补资金,确保粮食直补资金真正发到种粮农民手中。

四、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企业重组和组织结构创新;全面推进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

(二)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企业重组。以现有粮油仓储设施为依托,改造和重组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组建江西省粮食集团公司。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实施。组建粮食集团公司要以产权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粮食集团公司组建方案由省国资委会同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提出,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承担中央、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和军粮供应任务的粮食企业,原则上实行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为主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全面进行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继续推进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4年要按照赣府发[*2]19号文件的要求,继续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工作。省属粮食企业和市、县(区)所属粮食企业还未完成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要加快改革步伐。企业职工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对下岗分流人员,要按照劳动保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安置。建立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

2.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以岗位为基础,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贡献相联系的激励工资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企业职工工资主要根据本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参考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决定;经营者的工资根据其履行经营管理责任和取得业绩情况确定。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四)努力转变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方式。

1.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建立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搞活搞好粮食经营。

2.努力扩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经营功能。要通过资产整合,改变收原粮、储原粮、销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实现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订单粮食、建立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深加工、创粮食优质品牌等积极有效方式,延长粮食产业经营链,将粮食经营从传统的购与销向粮食生产和市场两头延伸,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我省粮食经营和粮食经济的整体水平。

(五)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创造必要条件。

1.各级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切实解决好分流下岗失业人员在原企业工作期间社会养老保险欠缴等遗留问题,为分流下岗失业职工免除后顾之忧,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粮食企业依法出售自有房产、建筑物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应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减征或免征三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3.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年财务挂账,经审计认定后,政策性挂账全部与企业剥离,由县以上(含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管理。对企业已经剥离的政策性挂账相应占用的农发行贷款,已办理资产抵押的,要及时解除抵押关系。

4.对企业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所需资金,要多渠道筹集,以企业自筹为主。省政府从粮食风险基金中适当补助,各市、县(区)政府有条件的也要从资金上给予相应支持。

5.对企业*2年4月1日前收购的库存老粮,要进行清理。对其中尚未销售的保护价粮食,继续按现行政策给予必需的保管费用和利息。对按省下达计划销售产生的价差亏损,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

陈化粮处理的价差亏损仍按现行办法解决。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在出库前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凡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口粮市场。粮食、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严格加强市场管理。

五、妥善做好历年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工作

(一)对1992年3月31日以前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我省已经消化完毕,各地要做好账务清理。

(二)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所发生的,经清理认定的粮食财务挂账,本金的消化过渡期延长到*8年,期间新增的利息,按国务院规定处理。

(三)对1998年6月1日至*4年5月31日新发生的亏损,由省审计厅牵头,会同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发展银行提出清理审计方案,组织进行清理审计,今年10月底前完成。审计结果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经审计的各项政策性亏损,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账。企业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偿还。

六、改革和完善粮食信贷资金管理办法

(一)农业发展银行对省级储备粮油收购、轮换以及筹措军供粮油的资金,要按计划保证贷款供应。

(二)农业发展银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入市收购粮食所需收购资金和政府调控粮食市场所需资金,在落实有关费用利息和差价补贴的前提下,要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对在农业发展银行开户的国有粮食企业,以及改制后各种所有制企业,要按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发放收购资金贷款。

(三)各商业银行也要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和经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各类粮食企业和经营者,应给予贷款支持。

七、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粮食流通秩序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在粮食收购、稳定粮食市场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要积极做好收购和销售工作,尽可能多地掌握粮源,增加市场供应,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类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

1.对粮食收购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既要坚持多渠道经营,又要严格资质标准。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须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入市资格,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从事粮食收购经营活动。由省法制办会同省粮食局、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尽快起草我省粮食收购企业市场准入标准,报省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定期进行审核。对过去已发放的各种粮食收购资格证、交易资格证进行全面清理,按省政府公布的资格条件重新审核发证。鉴于早稻收购即将开始,为稳定市场,清理工作从今年10月份开始。

2.粮食加工、运输、储存企业的厂房、设备、仓库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

3.强化粮食批发、零售市场的管理。从事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必须具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成品粮仓储条件,按照规定的最高库存与最低库存数量保持合理库存并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最高与最低库存标准,由省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

(三)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经营者的经营监管。所有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批发、零售、运输、进出口的企业都必须建立经营合账,定期如实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粮食收购、销售和库存数量,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水平。要坚持依法行政,既要加强监督检查也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正常流通秩序。

(四)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粮食、工商、物价、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粮食政策,不按规定建立经营台账和报送经营情况、不履行义务的粮食收购经营企业,要依法取消其收购资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依法取缔违法经营,严格查处掺杂使假、合同欺诈、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价格主管部门在市场粮价出现不合理上涨时,要采取控制批发企业的进销差率和零售企业的批零差率等措施,稳定市场粮价。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卫生检验监督,保护粮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我省现有农田基本面积,严禁在基本农田种树、挖塘养鱼。要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保护和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省级储备粮(油)管理,完善省储粮管理办法。省级储备粮(油)要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同时,按照存储布局合理、适当集中储存、定期分批进行轮换的原则,调整好储存点的布局。要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今年要切实做好省级储备粮(油)的轮换工作,轮换采取新老粮划断的办法,库存老粮(油)销售后,归还省级储备粮(油)占用的农发行贷款,新粮(油)入库后,按照购进价重新核算成本和贷款规模。

(三)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根据中央对粮食风险基金的包干政策和使用管理规定,粮食风险基金除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省级储备粮油的利息、保管和轮换费用补贴、政策性挂账的利息补贴、按保护价收购的老库存粮食利息费用补贴、对国有粮食企业分流人员补助等项目和省政府规定的其它粮食方面用途外,不得用于其它开支。从*4年起,改变过去粮食风险基金市、县(区)包干使用办法,由省集中统一安排使用。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审计厅、省粮食局和省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各自职能负责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和监管。

(四)建立完善粮食供应应急机制和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各级政府要组织粮食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粮食供应应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要按粮源组织、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制订出完善方案,尤其要落实好稳定的粮源,确保在需要时能及时启动并发挥作用。

省发展改革委及省粮食局要会同省农业、内贸、统计、技术监督、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情况的监测分析,实行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价格、质量等信息的定期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粮食经营情况统计制度。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制订我省粮食预警调控指标,当市场价格出现异动时,要启动应对价格异动工作预案。应急预案的启动,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粮食局提出建议,报省政府决定。

九、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领导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在中央和省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对本地粮食生产、流通、安全全面负责,要进一步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按照中央对粮食省长负责制规定的粮食方面的责任,逐级落实到市、县(区)行政主要领导。各市、县(区)行政主要领导应当切实负起责任,由于工作不力,造成本地区粮食不平衡,引起市场和社会动荡,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稳定和加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和人员。各级政府要按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需要,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完善和调整,尤其是要加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市场监管职能,确保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机构和人员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行政职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整体方案的组织实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粮食政策,做好军粮、救灾粮食等政策性用粮的供应;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好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确保我省粮食市场的稳定。

(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中央制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本实施意见,落实好我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篇10

一、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粮食清仓查库的范围包括存储在区内的所有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地方储备粮(含省、市、区级)、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

查清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情况。对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的商品粮,要查清粮权归属。

(二)库存粮食帐务检查。

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帐、统计帐、会计帐、银行资金帐的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帐务处理合规情况;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帐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贷款收购的粮食,重点检查粮食库存与贷款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

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其中,地方储备成品粮只检查质量合格率。

(四)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情况检查。

重点检查20**年度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情况检查。

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情况检查。

重点检查20**年和20**年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保管费、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代储企业。

(七)非国有粮食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检查。

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所有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和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

二、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台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清仓查库的各项具体工作。

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

(一)制定我区粮食库存普查方案,领导并组织实施全区清仓查库工作。

(二)督促和指导我区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协助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

三、检查时点和方式

(一)检查时点。

以2009年3月25日24时为检查时点。

(二)检查方式。

本次清仓查库按区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的方式进行。

四、清仓查库工作要求

(一)4月5日前,区人民政府要督促和指导纳入检查范围的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粮食库存实际。各类企业要积极配合清仓查库工作,对已销售出库的库存粮食要及时进行帐务处理,核减当月库存统计帐,不得以货款未回笼等理由出现任何形式的虛增库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要认真进行整改和处理。

(三)加强监督,提高清仓查库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清仓查库期间可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清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