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统计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物流统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能实现经济高速运行的新的管理技术和组织形式,因其低物质消耗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被广泛认可,现代物流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缺乏相关的统计资料,因此,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1 物流业的现状
物流业在20世纪初期被引入我国,即刻受到了我国各部门的关注,物流从流通领域逐步扩展到生产、消费以及服务领域,尤其是近年来,物流作为我国十大产业之一,对第三产业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由于在定量研究中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资料,很难准确地分析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只能依据传统的指标进行估算和推论,缺乏有效的说服力,这些与我国目前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不匹配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不完善,调查对象范围小,物流统计核算资料缺乏客观依据,统计调查方式少,这些都是我国目前物流业面对的严峻的问题,因而,构建完备的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是我国物流产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物流业的特点
现代物流行业是在传统物流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运用系统的观念,以最经济的费用成本,将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搬运、装卸、配送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物流业是服务于社会经济产业中关联度最大的行业,现代物流不仅服务于社会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的全过程,而且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各种行业,因此,加大物流业的参与度,走近客户,服务客户。
其次,物流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即将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快捷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符合客户个性化的定制要求,成为引导消费的另外一种形式。
最后,物流业是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基础产业,现代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保障和企业运营的新的组织形式,具有独特的管理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不断发展,向节约型社会转变,也是最具公共保障的信息服务产业。
3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需求指标
物流需求规模指标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需求状况进行统计,包括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面的指标,从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物流从业总人数以及社会库存额、物流总成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几个方面来衡量。物流总成本是指物流各环节的费用总和,是实现物流周转所需的全部开支,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物流产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间段内社会物流活动总成果的货币收入。物流产业总产值是衡量产业活动结果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3.2 效益指标
物流作为一个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同其他产业一样都是要考虑效益问题的,主要指标包括物流费用率、固定资产产出率、资产周转速率、仓储承载能力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根据物流业本身的性质,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资金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涉及的指标也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资产产出效果等。同样,劳动生产率越高,效益越高,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定时期内,货物周转量越多,利用率也越高,效益相应也提高了。
3.3 基础设施指标
物流活动中的包装、运输、搬运、配送、仓储都是物流业的基础设施,这几个环节的基础设施指标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物流成本、物流运输效率、服务质量等,当前我国物流设施资金投入还不到位,信息技术还有待完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系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运输模式;仓储统计指标包括占地面积、人员人数、接受发放能力等指标;配送环节的统计指标包括配送中心个数、配送范围、配送里程等指标。
3.4 服务质量指标
物流本质上是服务,能否实现高效、准确、安全的服务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服务质量指标包括服务水平指标、交货水平指标、满足程度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等。服务水平指标是指用户满足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交货水平指标是指货物按要求、按期交货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满足程度指标是指货物精准率、品类完成率。在这个客户至上的时代,顾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3.5 物流信息化指标
物流活动是以信息为载体的进行物质实体的活动,信息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信息建设不仅是物流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物流统计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公司运用现代技术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输、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对于现代中小企业中出现的管理混乱情况,物流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4 体系构建的意义
现代物流包含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联动效果,例如物流业与批发零售业的联动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等,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今物流已经由简单的原始运输式逐步发展成绿色物流、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的物流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体制管理、体系构建方面更需要改善,因而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为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构建科学实用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变动情况,变化趋势和影响的因素等。对物流统计的分析不仅能改善物流行业的投资氛围,调整产业结构,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更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政策依据,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益处。
5 结束语
近年来物流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一套完整的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的物流指标体系不仅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物流产业的现状,影响物流供求规模的相关因素,物流产业的效益等诸多问题,还能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物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晓卓,苏德勤,韩增林,等.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商业研究,2006,(2):165-169.
篇2
物流系统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广义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已从以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到今天的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进入90年代末,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继续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产品定单更小、更频繁,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且更加用户化和服务价值升高等。经营者们必须使工厂的运行适应定单的混合、更短的定单周转时间和更高的生产能力。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不断提高要求的库存管理、运行的柔性以及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在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或消除,使得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要求下现代物流技术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 现代物流系统的广义内涵
从广义上讲,物流泛指物质实体及其载体的场所(或位置)的转移和时间占用,即指物质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它是在生产和消费从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并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为有机地衔接“供”和“需”,保证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流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合理化,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益。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ystem)、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Rail automated vehicle)、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发展至今,物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械电子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至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和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系统计算机的管理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
现代物流设备是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机械学科发展来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从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来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采用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仿真技术的应用使物流系统设计处于更高的水平。物流已经成为并行工程的基础和CIMS的组成部分。
2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重视、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物流系统技术与设备,并在1994年和1997年先后召开了两届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1999年10月将再次召开物流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
下面就分别从物流设备的规划布局、设计、仿真以及物料从到货、仓储、在线加工以及发运等过程阐述目前国际物流系统技术的现状及新的发展趋势。
2.1 多维仿真进入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布局规划
要实现对设备和物流工艺更加有效的布局规划,目前一个重要的工具是仿真。仿真软件将凭经验的猜测从物流系统设计中去除,对设计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特别有效。在屏幕上,操作者可以观察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生产能力对各种物流方案进行评价,并可以假设一些条件,比如一个子系统暂时停止工作后,观察可能发生的情况。
仿真软件的开发者们也继续在提高软件的水平,最新的软件通过四维(x、y、z、时间)设计,使得系统更加接近现实世界。更加复杂的软件倾向于软件不但在设计时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也成为一个操作控制工具。
惠普公司在俄勒冈的喷墨打印机工厂在进行自动化物流改造时也选择了AutoMod仿真软件包。他们力求实现从装配线接到一个电子定单开始,最多30 min内所有的装配组件都能送达装配工作站的JIT目标。为了解决组件输送的这个瓶颈,他们最后选择了两个AS/RS、零件箱传送线、AGV等自动化物流设备。他们将实际的定单数据用于仿真模型,逐步细化物流方案。他们将今天运行的流畅的物流很大程度归功于设计时的仿真。
2.2 接货
接货要达到的目标是使接收物料更快、更安全、高效和准确。码头充当接货和发货双重任务,所以码头的物流布局又分为结合型、分离型和直接转发型。和供应商和客户的及时的信息交流是流畅码头物流的关键。Crossdocking是个越加被广泛应用的操作,它就是将接货的物料直接发运,省去了仓储等其他内部操作。实现Crossdocking的条件有:
(1) 到货时这些货物的发货目的地就已经知道。
(2) 需要这些到货的客户已经做好了接受准备。
(3) 到货物品是被预先贴好标签或打好条码的。
(4) 你的仓库或配送中心的容量已接近饱和。
(5) 到货物料的价格是预先定好的。
应用自动数据收集(ADC)可以提高接货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存储
从接货码头下一步就到了存储区。现代制造业的一些新的概念,象JIT、连续物流和跨码头直接发运(Crossdocking)使得库存量和库存时间都大大减少。存储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物流的过程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储技术。通过应用缓冲站、积累区以及一些相关操作,仓储已不只是一个短暂的物料停留过程。
篇3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将地图的视觉表达、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与数据库功能结合在一■起,从而提供了一■种对空间数据的集管理、显示、分析、表达、查询为一体的综合的智能化手段[7]。空间数据包括了空间要素间的拓扑关系,使得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功能,以便于制定决策和规划。
物流对地理空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在物流中心选址、配送运输过程中的地理数据、位置坐标数据和交通网数据都属于空间数据,将GIS引人到物流系统中不仅可以依据真实的空间数据,运用相应的模型与算法,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得出相应的方案,直观地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给用户提供辅助决策;还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动态地查询所需的空间信息,借助于用户也将极大方便位置及路网信息的更新和处理。
1关键技术及难点
将GIS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相结合,构建基于GIS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其次是系统平台及分析功能的实现。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是数据集成、功能集成与求解算法的选择。
1.1 数据集成
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将GIS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基础,包括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其空间要素主要为点、线、面,包括物流运转区域、路网信息等;属性信息则是用来识别各空间要素。物流信息数据主要为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配送中心、车辆、货物等信息。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的建立有很多种方法,本文将结合现代物流的需求利用GIS软件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要素,利用DBMS软件管理物流信息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将空间数据中的点、线、面等映射到DBMS中,从而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的有效集成。
1.2 功能集成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功能集成是根据实际物流操作模式对其功能进行规划。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基于GIS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构建的关键是功能集成,即是GIS功能与物流管理功能的整合与统
一。将GIS技术融合到物流管理中,形成具有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决策,物流信息数据查询、管理等功能的系统平台,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模拟及可视化,达到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
将GIS功能与物流管理功能进行集成,主要通过耦合的方式,即GIS系统与物流管理系统相互独立操作,使用文件交换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再采用相应的COM组件按照对应的接口标准完全封装起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1.3路径求解算法
基于GIS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实质上就是利用GIS的数据管理、处理、分析、表达等功能来完善传统的物流模型,使之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其中,路径分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
应用最短路径问题将有效解决合理路径选择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GIS网络分析功能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其对于物流最小成本分析有着直接的应用价值。对于如何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目前,人们公认的最好的求解方法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标号法,后被命名为Dijkstra算法[11’12]。但是由于Dijkstra算法只适用于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求解,不适用于任意多点的路径求解问题。因此本系统决定在开发过程中,对于网络中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求解采用Dijk-stra算法实现,对于网络中任意多点的连接问题’根据著名的旅行商问题来进行计算。
2总体设计
2.1 开发环境
本系统采用C#.NET语言,辅以ArcGISEngine组件开发包、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作为开发工具进行集成开发。
C井是Microsoft公司于2000年6月对外的一种专门为.NET应用开发的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本语言几乎综合了目前所有语言的优点,同时也有它独特的特性:①语法自由、简洁;②安全性良好;③灵活性与兼容性强;④支持跨平台[13]。ArcGISEngine是ESRI公司推出的地图组件库,其是基于AcObjects构建的,几乎封装了ArcGIS的全部功能,是一套完备的、具有极大通用性的嵌人式GIS组件库和工具,并支持全部标准的开发环境。SQLServer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运行在Wmdows系列平台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其良好的兼容性、易用性、可伸缩性和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
2.2 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为三层架构,分别为数据层、功能层、用户层。底层为数据层,由各种基础数据、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组成;中间层为功能层,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核心层,包括ArcGISEngine组件开发包、C井.NET开发平台及业务功能模块;上层为用户层,用户通过系统的图形界面对系统进行操作,享受系统提供的功能、信息、数据等。系统的整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库设计
基于GIS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由物流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空间数据库两部分构成[14—16],数据库结构如图2所示。物流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客户信息、货物信息、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配送中心信息和路网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SQLServer依照一定的编码方式来建立数据表并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构成。空间数据主要包括河南省地图、河南省遥感影像图、河南省高速公路图,来源是地图数字化和遥感数据;属性数据则是对由河南省地图及高速公路图抽象而成的点要素、线要素和面要素进行赋值。空间数据反映出图形信息,并用空间坐标来对各种空间要素进行描述;属性信息存储属性数据,用来描写、声明要素的特征。此部分数据由ArcGIS平台下的相关模块处理完成,并由其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管理。
3.2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GIS的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将ArcGIS中与物流行业密切相关的GIS模块通过GIS组件式开发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物流管理平台中,即令此系统可以对采集到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进行显示、管理、运算、分析,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业务查询和管理服务;通过GIS的网络分析功能,完成配送线路的优化,提供货物配送的最佳方案,为用户提供决策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3.3系统实现
1) 主界面。系统界面按照人机交互友好、便利、简洁的要求设计,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界面上方为工具栏,通过ArcGISEngine的MapCon-trol控件添加,图标带有提示功能,便于用户使用;左侧为菜单栏,采用全中文菜单,分类清晰简练;中间为地图显示窗口;下方为数据表显示与查询窗口,在进行信息查询时,所要查询的信息数据表将直接显示在下方窗口,并通过右侧窗口进行查询操作。
2) 数据操作功能。数据操作包括数据管理和信息查询两个功能,如图5所示,可供用户管理、查看、修改、添加、删除物流信息。查询时米用条件选择对话框,并提供完全一致、前方一致、中间一致和后方一致4种条件查询方式供用户选择,同时系统还实现了图形与数据表的互动,即点击数据表,图形界面同步显示,反之亦可。简而言之就是实现了图-表、表-图的双向查询。
3)地图控制功能。地图控制包括图层控制和视图控制两个功能,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控制视图的范围,如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等,同时也可以控制图层的显示、隐藏以及叠加顺序,使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让要素进行全要素显示或分层显示,在右键菜单中,用户还可以对图层进行属性表查询及图层标注操作。4)网络分析功能。网络分析是该系统区别于传统物流系统的特色功能,其核心功能是最短路径求解。用户在路径设置界面对搜索容差、道路阻碍权值、转弯规则和配送站点选择等设置后,可以通过该系统生成最短路径配送方案。若配送站点发生变化或道路有突况发生,用户还可以添加/删除站点,并增加障碍点重新生成配送方案。如图7所示,在进行相关设置后,添加相应站点,分别生成两点最短路径和多点最短路径。
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 仓储智能系统 设计及应用
我国目前的仓储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很难识别产品、不能够随时的获得产品的信息、自动化效果不强、依赖人的工作等等。物流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之一就是速度,高效率的物流速度会使一个物流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个优势。仓储的智能化不仅仅可以使管理更加轻松,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物流的li的流通速度。
一、仓储智能系统的结构设计
(一)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工作原理
智能系统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机械、强电以及控制系统,还有电脑和打印机。下面来介绍一下仓储系统工作所应用到的详细原理,首先仓储系统中信息的保存与调取工作是依靠三个机构完成的,第一个机构是垂直升降,能够自动的将托盘按照系统设定送到任何一个保存的位置,第二个机构是托盘进出,能够自动的将托盘根据需要送到或者是拉出其所储存的地方,第三个机构是开门关门,功能是将根据具体的情况打开或者是关闭取物口。整个系统所用的三台电机都是依赖于同一个变频器来带动,借助控制系统实现彼此之间的切换。其中在升降机构的电机尾轴上安装了编码器,它的工作方式是闭环的,其他的电机工作方式是开环调试。
(二)智能仓储系统的总体结构
传统的人工仓储管理方式非常的落后,工作效率低,入出库货物经常不准确,通过仓储智能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物品上面都贴有电子仪器可以识别的标签,不经过人工的辨认以及记录,直接把信息传到相应的设备上,采用先进的手段,对仓库进行每时每刻的监控,减少人工的例行检查。
(三)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所做的工作分为很多环节,货物的入库,货物的出库,货物的移库,盘点货物的数量,挑选售出的货物,分发往各地。系统使用当前比较先进的RFID技术,每一个货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标志码,并且每一件货物的属性都记录在服务器中,这就能够使系统实现对每一个货物的准确识别,从而达到全程跟踪以及监控货物的目的。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还在仓库的各个方位,均安装摄像头,还有感应温度,湿度以及烟雾的无线传感器,这样就只需要值班人员远程监控就可以实时的观察仓库的情况,并作出准确的决策。下面介绍几个详细的工作流程。货物入库的流程,首先在获得产品的标志码,然后再根据标志码在后台的服务器上查询货物的信息,自动生成货物入库的单据,产品进入仓库,检查货物的数量是否超过了标准,如果超过了,就报警指示,拒绝货物的进入,如果数量没有超标,那么货物就入库。货物的盘点流程,首先选择出来将要进行盘点的货物所在的仓库以及具体的库位,自动生成货物盘点的清单,以及货物盘点表格,借助无线系统发送指令,对数据进行自动的阅读,将数据送到后台的计算机系统,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处理。
(四)仓储系统功能的设计
系统的功能有基本信息的管理,库存货物的管理,货物出库的管理,库存货物的盘点分析等。基本信息有客户信息,工作人员信息、机构信息、货物信息等,库存货物的管理有入库货物通知单、输送货物凭证,货物装卸单,货物出库的管理有出库货物通知单。
(五)构件的几点设计
首先是比较大型的钣金结构件,托盘组件的安放位置在储存区域,其以抽屉的方式放置,具体的位置是在两旁的导轨上面。导轨组件的作用很重要,不单单是托盘组件的安放区域,还要能够承受得住所存放货物的所有重量,并且其尺寸的精确程度将会直接关系到垂直升降是否能够准确地定位,以及自动的存取货物这一动作的完成。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需要将导轨做成钣金结构件,并且把导轨及其底板使用特殊模具压制成型,二者之间的连接应该使用点焊的方法。为了确保导轨的精准度,确定了各筋的误差是0.15毫米,累积起来的误差是2毫米,并且要求对角线的误差是0.5毫米。其次是系统的存取货物机构,这个机构的功能是由拨叉来完成的,在存取货物的时候,需要保证所有的拨叉是同步的,这就要求连接在拨叉上的滚子链必须全部一样,节距等长,而且与链轮组连接的距离相等,尺寸的大小相同,在组件上需要设置一个能够调节链条松紧状态的机构,以便于随时调节,满足要求。
二、智能仓储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的仓储系统有许多种功能,比如自动调取合适的资料,自动识别仓库内货物的信息,自动报警,以及智能化的管理仓储的资料等。其中自动调取资料这项功能的具体内容是对于那些被贴上可以使用特殊仪器自动识别标签的库存货物、库位,以及裤架等的详细信息进行自动的调取,包括库存货物的详细信息、库位的有无等,有了这一个功能就不需要人工对这些信息进行辨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自动识别仓库内货物的信息这个功能具体的内容是把后台的服务器作为基础,在自动调取库存信息的同时,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的判断,能够加快货物进出库的速度,既减少了人工可能出错的地方,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货物的正确放置。自动报警这项功能的具体内容是提前对系统的程序作出特殊的设定,如果库存的货物出现了问题,就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来检查,找出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地解决措施。智能化的管理仓储的资料这项功能的具体内容是每一次的货物进出库,会自动生成相应的单据,并且对保存的资料进行更改,能够帮助供应链作出恰当地决策,及时的提供信息,无信息滞后现象。
在货物流通的过程中,仓库只是一个暂存货物的地方,具有缓冲以及保护的作用,在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中,速度和安全保存是仓库所要加强的地方。智能仓储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仓储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篇5
一、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现在我国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做的都不是很好,融资渠道难,无法得到大多数企业的信服。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中,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与物流效率,让物流企业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使得物流管理系统朝着智能化、快速化、方便化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明显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得商家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商业机会;加强对于物流运输车辆的监控,也可以尽可能地保障货物的运输安全问题;客户通过电脑客户端来查询物流信息也有助于信息的透明化,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可以降低营业成本约15%~30%左右。
因此,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运用,建立起可供供应商与客户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有助于现代企业各项业务更加便捷的开展,从而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二、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商进行生产加工,最后借助于一定的运输形式而传输到客户手中的一个过程。在企业中,管理者对于企业中不同部门以及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就称为物流管理,这些管理具体包括对于整个物流运营状况的规划、具体的实施过程、程序控制及后期的状况处理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先前物流运输中不同体系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更加有效地配合,从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建立起现代化的物理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于货物的订购、生产加工、运输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控。这样也可以对于物流企业运行状况进行优化处理,达到物流企业资金、信息以及物流三者间的统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计算机发展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这就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物流信息越来越要求可以实现标准化与实时化发展,因此就需要对于物流信息进行智能存储,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之下,各种数据库、条形码、电子订单等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物流信息管理中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企业物流管理朝着网络集成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主流,各大商家对于网络营销也变得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网络集成化发展。在物流运输中,所谓的网络集成化就是指物流以及各大运输网店之间的网络化搭建,各大企业依据自身不同的业务往来特点以及销售目标,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网络形式,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加强物流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3.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管理,要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这样也有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物流体系中,从客户下单,到产品的生产加工,最后通过物流运输到达客户手中,在这中间,各个过程分工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提高物流体系的社会化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物流运输的整体管理。而从技术方面以及管理层面来讲,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运行标准,才可以保证整个环节的运行顺畅、完整,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协调性,最终实现物流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4.企业物流管理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物流企业中,自动化能够显著降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由于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失误,同时也能够使得客户对于物流信息的查询变得更加方便省事,有助于实现物流运输信息的透明化。
5.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当前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高端、智能,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模拟,可以更加真实地预测物流信息,从而为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同时随着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创新意识,转变陈旧的思维观念,适应由计算机发展所带来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化。
三、当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中对于物流管理这一块做的还不太好,需要继续加大重视力度。而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首先就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然而,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多数员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物流没有明确的概念意识,很多员工都不熟悉计算机知识,不具备最基础的电脑技能,这样在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仍然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物流经营中,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统统都会设置仓库、运输车队等一系列完整的物流设备,而在比较小的物流企业中,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设备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在物流管理上,思想比较落后,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对于企业运输成本的降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建设所起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上,企业领导层仍然愿意采取自营的物流管理方式,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
3.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不够合理
在目前的物流企业运营中,多数的企业都不重视对于信息资源的前期规划,同时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这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造成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便捷地传递给客户,使得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很难发挥出自身作用,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现在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漏洞,管理水平不高,缺少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甚至有些物流企业对于客户订单信息、物流追踪等都做得不是很到位,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以及服务水平。
4.物流企业相关设备配套比较落伍
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设备的陈旧落后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物流企业中对于网络设备的运用水平都比较低下,还没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对于计算机的引进与应用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上,对于计算机的运用仅限于日常办公方面,而在物流运输、信息资源传递、货物追踪等相关方面比较且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方面,信息化的运用非常有限。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也不够充足,严重影响到了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显得非常落伍,在无纸化与机电一体化方面尤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亟需物流企业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与自动化,让计算机技术真正在物流管理中起作用。
四、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法
1.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之下,要想使得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要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快速便捷的传递给客户;第二、准确性原则,这就要求物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始终一致,尽量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的错误情况,使得客户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物流信息;第三,灵活性原则,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高效灵活地传递给客户。此外还要保证整个物流管理系统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2.物流企业领导层要转变思维观念
尽管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现在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无法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也仅仅只是注重产品加工生产、财务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管理,而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做的很不到位。因此,物流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
3.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物流运输中,由于会涉及到很多的信息内容,如果单单凭借公司自身的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得不同的物流企业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共享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信息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都是借助于数据的形式来得以实现的,这些数据资料可以按照标准形式,或者是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传输。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传输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数据资料之间的通用,便于处理不同的数据,而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输送可以保证信息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论是采取哪种数据输送形式,都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
4.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
从产品销售过程来看,生产加工商、企业以及客户之间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于物流信息管理也应该做到协调一致,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应该实现产品供应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有机统一,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不同的企业都联系起来,实现计划制定与信息共享,从而共同抵御外来的各种风险。在实行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管理理念,对于可能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能够应对好。
篇6
1.1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知识密集特点显著增强,专业化分工成为产品生产的明显特征。企业的产品生产以快速满足市场为重要目标,制造资源全球配置,生产系统的计划管理的有机性要求明显增强。如图1所示,企业产品制造单位的地理分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布置,产成品制造基地更多分布在紧邻目标市场的区域,生产计划中心统一管理各个制造中心(工厂)的作业,并有机衔接工厂间的零部件运输与移交的物流作业。
1.2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
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材料需求多样化。科技的进步与日新月异,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极大增加,产品的结构日趋复杂,同一个产品,可能涉及电子、机械、化工、光学等多个领域的材料和零部件,是多个科技领域和多个制造行业与领域的共同产物。个产品的产出,需要很多种材料供应。
(2) 地域分布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产品研发的普遍特征,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则成为制造环节的重要竞争因素,制造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制造资源,制造工厂在全球范围配置分布,以寻求制造成本的降低。
(3) 计划管理的统一。为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加快库存周转,统一的生产计划管理至关重要,各个制造单位在统一的计划协调下,同步运行,以最佳的时机提品;同时,统一的计划管理容易形成专业工厂的规模生产。
(4) 产品输出全球化。同一种产品,可能在全球的各个地方同时制造,以快速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
1.3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物流的影响
生产物流发生在企业内部,并不延伸到企业外部;生产过程的实物流动发生在生产过程的工序之间,工序的空间分布可能在同一车间内、各个车间之间和专业工厂之间等不同情况,流动的物品可以是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图!描述了生产物流的各种可能状态。
图1生产物流的各种可能状态
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制造的终端产品的个性化逐渐增强。比如"ell在2004年向亚太地区销售了约200万台电脑,就有约'(0万个订单,平均每个订单不到1.5台电脑。全球化和个性化对制造系统的物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全球空间的生产物流。生产物流的空间跨度面向全球,要求物流过程的控管能力极大加强,才能很好地服务于物流系统,保障物流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较高的物流速度。个性化的需求也需要快速满足,要求物流系统有较高的运转效率,保障生产过程的快速执行,以加快对用户产品需求的满足;
(3) 极强的物流组织能力。与传统的备货生产不同,个性化订单生产的批量很小,物流的物品种类繁多,生产物流各个环节所要处理的业务数量急剧增加,要求物流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保障每一笔业务快速、准确、准时执行。
2.基于Internet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2.1Internet对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影响
早期的生产管理系统的信息流是单向流动的,从生产计划到产品交付,各个制造中心的数据交换通过中央数据库交互,分布在各个工作中心的节点不具有智能,需要中心服务器统一运算处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几乎可以为相距遥远的两台机床提供交互能力’对于制造业来说’任意两个工作中心可以基于internet进行交互并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重构工艺路线。
带有智能的工作中心重构工艺路线将对生产制造管理带来重大变化。生产物流管理信息随着工艺路线的延伸而延伸,也伴随工艺路线的转移而转移,产生更复杂的生产物流业务。原材料、半成品等物品伴随in-temet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流动;信息系统可以跟踪到物流的每一个环节及其物流状态;生产计划将面对大范围的专业制造工厂,空间跨度面向全球;生产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此种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紧密;生产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计划系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时间和空间安排有序进行;各个制造中心,通过租用专线与公司总部连接,或者通过专线相互连接;此类网络相对于封闭网络生产管理系统,仅仅是规模增大及地域空间跨度扩展,其通过专用线路互连,形成一个大的局域网,此网络与公共网络并不相通。
2.2基于internet开放式集成制造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internet开放式集成制造管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基于internet构建,从Internet的任何地方,均能访问到系统的任意节点;此类网络系统是开放的,应用系统也是相对开放的,用户节点通过一定的身份鉴别后,就可以访问网络系统中任意许可的资源。
基于internet的集成制造管理系统,为制造资源的全球分布提供了便捷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为构建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手段。
3基于internet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3.1无线网络的广泛采用
无线网络在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中快速发展并普遍应用,这取决于internet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扩展到更深入的制造资源管理,同时网络系统需要跨地域覆盖,无线网络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此需求。
(1)无线接入点。在有移动终端的场所,如近距离车间间的物料搬运,库房或其他不方便布线的工作中心等,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或中心服务器互连,基于WiFi的802.11a/67无线网络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基于蓝牙和射频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也较普遍。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无线接入点,为无线接入提供可靠连接。
(2)移动通信基站。移动基站一般为公用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在较远距离的制造中心间的物流,需要采用移动通信系统追踪物流的状态,包括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交接(如通关、转运等)状态等。
3.2网络层级的规划
生产物流网络信息系统,需要结合生产执行单位的层级划分构建与生产业务单元一致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网络通信设施,特别是交换机设备按照网络层级的对应布置,采取适当的交换网络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维护性能。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网络单元为:
(1) 工作中心网络。一个工作中心包含多个执行单元、工艺文件和操作者,加工业务在各个执行单元间传输,同时原材料与物品也在执行单元间流动。复杂的工作中心可能需要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将各个执行单元互连。
(2) 车间管理网络。分布于车间内,连接多个工作中心的局域网络,信息按照工艺路线方向经过车间管理网络在各个工作中心流动。
(3) 制造中心网络。分布于各个车间属于同一个制造中心的网络系统,其连接多个车间网络而构成一个大的制造中心局域网,为制造中心内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承载网络。
(4) 中央服务网络。在企业机构总部,服务于企业集团全体的中心网络,其主要由一系列服务器构成,包括应用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等,其存储企业的核心数据。
(5) 物流实时状态网络。分布于广域网上的信息记录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构成,可以实时反馈或查询物流状态,记录物流过程的交接状态等。
3.3管理模式
环境下的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由于空间跨度的增大,网络的复杂性,网络通信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更高要求,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通常的管理模式为:
(1) 集中管理模式。在公司的总部机构集中管理全部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便于数据的同步与共享,也便于管理策略的维护。
(2) 分布式管理模式。各个制造中心独立管理,并向中心提交相关数据。分布式管理对于网络扩展的灵活性较强,某一节点的故障对整体网络的影响较小,但不便于数据的集中分析与决策管理。
(3) 层级管理模式。层级管理很好地同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致性,各层次管理人员负责本层的管理内容,管理信息按照组织结构层级传达或汇聚。
(4) 功能区管理模式。将业务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块,如计划系统管理,运输系统管理,车间管理等。专门人员负责某一功能区快的管理,管理方式可能是集中的,也可能是分层进行。
3.4重点业务分析
(1) 计划管理与下达功能。生产计划是制造过程的直接起点,客户需求或销售预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汇集传送到制造部门,制造部门根据需求的地理位置和库存信息,将生产计划通过internet传送到对应的制造部门’完成计划下达。同时,对应产品生产计划的物料需求计划通过计划管理系统生成并下达到指定的制造中心或供应商,成为其零部件生产计划。
(2) 物品交接管理。原材料的出库是生产物流过程的开始,出库首先涉及物品与库房的交接,通常包括出库单或领料单制作,物品出库,出库单审核签字等程序;
原材料投入每一个工位,和每一个工位在完成本工位的工序后,将中间物品传递到下一工位的交接程序完成物品的正式转移;
准确详实的交接记录,包括经手单位的签字审核,直接影响生产物流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
物品交接包括了信息系统的交接和实物的交接;
生产物流系统的交接记录是产品生产的过程的状态反映信息,通过统计分析交接记录,可以反映产品的生产状态。通过交接数量的变化与统计,可以分析各个制造环节的成品率,反映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
(3) 物品转移过程管理。生产物流的物品在两个交接环节间的搬运、运输、暂存等组成物品的转移过程,所涉及的工具管理,作业程序管理,物品转移的过程跟踪,特别是在相距较远的制造中心间的物流过程的状态跟踪管理,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
(4) 物品转化管理。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转化管理直接与生产制造工艺和工序相关,输入环节的多件材料,经过某一工作中心的生产加工后,转化为特定的工序产品。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将依据转化过程,确定物流物品的重量、数量、形态、时间和场所等的变化规律。
(5) 状态查询与统计。物流信息系统对生产物流各个环节的状态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对于控制生产物流的整体状态和产品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6)全面质量管理。各个制造业务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数量与效率表示该环节的成品率,是该环节的质量的重要表征参数。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统计各个制造环节的物流信息,经过系统的汇总与分析,得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数据,为发现问题节点提供直接依据。
3.5系统性能保障分析
(1)高频数据交换节点。在产品生产的各个工序环节,各工作中心随着工序的进行、零件的投入和半成品的转移,需要较高频率与中央数据库交换数据;信息系统必须保障较高的性能,快速执行该类节点的数据交换请求。此类节点往往是输入多种原材料或产出多种工序产品,并且具有很高加工处理能力的工厂或工作中心,物品会频繁进出该节点,该节点的信息终端需要快速处理相应的物流信息以完成如用户鉴别、信息登记、程序流转等处理。
(2) 大数据量交换节点。在部分物流环节,需要向服务器系统在短时间内读取或传送大量的信息,如加工某一工序前,在确认上一物流环节交互的材料是否为满足本道工序要求的工序件,可能需要向中心服务器读取各类标准文件,这需要信息系统有较高的信息传输处理能力。
(3) 实时型数据处理。需要实时交换数据的节点,如运输途中的位置报告,两个高效的工作中心间的物品交接信息等,需要实时交换数据,此要求信息系统有较强的性能保障能力;
篇7
关键词:中小城市 现代物流业 发展思路
一、中小城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以及受国内外物流发展大环境的影响,物流业发展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各个城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领域。具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振兴工业战略的实施,各中小城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济实力增长显著。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在政策环境方面,首先基于国家对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非常重视,其次各市政府对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非常重视,力求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加快中小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进中小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物流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能够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整合传统经营业务,延伸服务范围。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有力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提升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水平。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运用现代物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同任何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一样,现代物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就业的扩张。而第三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出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
(四)有利于促进各中小城市的对外开放。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物流可以带动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有效地提高各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中小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问题
(一)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不快。目前各中小市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也不多,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基本没有。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少,大部分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为主,管理水平较低。
(二) 人才短缺。目前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现代物流专业人才不足,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有的城市物流教育还不发达,物流培训机构很少。
(三)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区域性的物流信息枢纽企业;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统一标准尚未建立;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尚未成形。
(四) 物流市场还未完全形成。按照国外的经验,当第三方物流占到整个物流行业的50%以上时,才认为形成了物流产业。然而各中小城市企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比例仍很低,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第三方物流。
(五)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壮大难度较大。国家将现代物流业列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地纷纷将物流产业列入本地区重点产业加以规划和支持,竞争日趋激烈。从各周边城市来看,各大城市凭借完善的基础条件、强大的政策支撑等,物流业迅速发展,对中小城市构成强力挤压态势。
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立足本市,打造特色。根据各市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高物流综合水平,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技术手段,搞好现代物流业。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支持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龙头企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将农资销售与物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农村商业网点配送率,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四)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人才培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组织化水平。进行行业调研与统计,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行业统计,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各类行业交流、研讨、宣传推介活动。
(五)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步伐。结合全市物流发展基本格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全市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将物流园区规划纳入城区整体规划,大力推进物流基地和产业链建设。根据物流网络、信息流向、产业布局的特点,因地制宜,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
参考文献:
[1]徐华.中国现代物流管理与发达国家差距分析,2007
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入现代物流业发展理念,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构建信息通达、物流畅通、快捷准时、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建设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物流业发展基地。
(二)目标任务。利用五年的时间,改善物流业经营结构,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到年,培育3-5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品牌;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商品物流园区、铁运物流园区、疏港物流园区、通关物流园区等物流骨干园区和重点企业集团为主体,初步建成若干个功能布局合理的物流集中发展区;运物流中心、交运物流中心、连锁配送物流中心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向市外、省外延伸,形成半岛地区物流快速通道。到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培育3户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实现物流业务外包和物流资产剥离;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以内;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逐渐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工作重点
(一)加快四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档次、高水平地加快四大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年基础设施完成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商品物流园区,依托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立足、辐射半岛,投资5亿元,着力打造由钢材物流区、纺织品物流区、小商品集散区、食品物流区、公共服务区组成的大规模物流配送基地。今明两年建成钢材物流及钢材市场。其它功能区年底之前建成。
铁运物流园区,以电气化铁路改造货运站东移为依托,建成辐射半岛、年交易额500亿元的物流中心枢纽。重点建设以铁路大宗运输、中转运输为主的铁路物流区、原棉仓储交易区,以公路快速运输为主的煤炭钢材等仓储物流区、散装粮食物流区、物流工业区、餐饮商贸公共服务区。
疏港物流园区,以海港、空港为依托,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重点,打造港口经济辐射内陆的核心节点。重点建设仓储物流区、物流公共服务区、蔬菜物流加工配送区、高效作物种植区、物流工业区、商贸文化区六大片区。力争年六大片区全部建成。
通关物流园区,重点发挥“海关通关预录处”的优势,启动保税仓库及大型集装箱中转站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物流服务范围,拉动我市及周边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打造集出口加工、进出口通关放行、国际物流分拨配送于一体的国际加工物流园区。年,园区年交易额达到50亿元。
(二)大力发展现有物流企业。按照规模化、系统化、
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以物流中心、交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邮政物流等为载体,整合市区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企业向规模化物流中心集聚。加强物流中心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物流中心与外部配套设施同步发展。
(三)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骨干物流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带动我市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公司、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鼓励工商企业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经营规模。
(四)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在大型物流企业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车辆卫星定位(GPS)技术、监控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标签(RFID)技术、智能仓库技术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等,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工与管理,使物流企业实现调度管理科学化、货物配载智能化、装卸搬运机械化、账目结算电子化,形成物流信息化新格局。
(五)加强物流管理工作。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贯彻实施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装备、物流管理流程、物流信息网络等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推广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鼓励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专用设备。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现代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运行分析制度。组建物流协会,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规范与自律。
三、政策和措施
1、加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从年起,由市财政在发展服务业专项资金中,设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对重点物流项目贷款贴息、重大物流项目的财政补贴、国家和省重点物流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开辟物流通道初期的亏损补贴、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
2、对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的物流企业,优先推荐列为国家、省、市扶持的重点项目。对列入省、市规划的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新技术工程等项目,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规划给予扶持。
3、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现代物流业。
4、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对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
5、重点现代物流企业以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原土地使用权属划拨用地的,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6、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物流项目,必须依法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经营性项目;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差额。
7、凡在我市设立的物流企业,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经批准可享受财政扶持政策。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从对地方财政贡献累计达200万元后的次年起,土地使用税3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50%补助。
8、新办的独立核算的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投入运营后,前两年对实际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100%补助;后三年给予50%补助。
9、市政府扶持的重点物流企业新建物流项目,投入运行3年内,按对当地财政实际贡献的50%给予奖励。
10、凡在市登记注册的核载吨位在20吨以上的单车、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享受运管费缴纳优惠政策。牵引汽车列车的半挂牵引车按其整备质量的50%核定运管费计征吨位。核载吨位超过20吨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整车形式)、承载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半挂车、其他载货汽车按20吨计征运管费,其超出部分免于计征。
11、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在缴纳公路运输管理费时,按企业营业车辆总吨位大小,可分别按75%和89%的比例包缴。重点现代物流企业新增的车辆,按企业当年享受的包缴比例缴纳公路运输管理费。
12、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城市配送业务,对城市物流车辆实行差别管理,城市配送车辆在专业市场、商场、百货店、超市等市内商业网点停靠,实施定点停靠管理,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统一发放禁行路通行证,并提供便利条件。
13、在市区重点发展轻、微型厢式货车运输。中型厢式货车进出市区实行禁行路通行证,限制市区通行路段和通行时间。允许重型厢式货车夜间进出市区,限制其白天进出市区。对急需大型厢式货车进出市区可办理临时市区禁行路通行证,在限定的通行时间和路线通行。
14、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需要租赁办公场地或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本市仓储运输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予以免交。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基础产业加以扶持和引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运行调控、督促检查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贸办。
篇9
关键词 现代信息系统 物流企业 全面财务管理
一、前言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现代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财务管理滞后于业务、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低下等问题,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为此,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在实践运营期间,应导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时,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对物流企业财务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由此达到全面性财务管理目的。以下就是对现代物流企业全面财务管理中信息系统应用问题的详细阐述。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现状
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背景下,为了完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设计了物流企业现代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以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为支撑条件,在平台操作过程中,通过对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的分析,反馈预测结果,而后,结合物流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体系,设定财务预算目标,并将财务预算目标分解为五个部分,即产能目标、销售目标、流通成本、投资收益、其他,就此达到高效性财务管理目的。同时,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现代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实现了数据平台的统一共享,且鼓励企业全员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达到准确性、效率高、标准化、体系化的财务管理形式。[1]但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为了满足财务预算需求,要求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抓住当前数据更新快的特点,收集、统计、整理企业日常财务数据,然后,将数据导入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数据的应用设计产出模型、因果预测模型、指标模型、回归预测模型等,精准、科学地反映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况。即现代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此,应将其应用于全面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
(一)物流财务预测
基于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顺风、中通等大型物流公司纷纷开辟了网络查询等通道。同时,注重在企业改革与创新期间,运用IT技术、JTS系统、网络技术等,实现企业间信息的共享,且由此提高企业物流生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亦应注重将现代信息系统应用于物流财务预测中。即首先,在物流业务收入预测时,收集、统计、整理物流业务收入数据,预测物流业务收入结果,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物流业务量函数关系,而后借助函数关系,预测企业资产总量。但在物流业务量函数分析时,需考虑企业流动负债情况,即预测负债的自发增长率。同时,分析由负债增长所造成的物流管理外部融资损失数额,由此精准预测企业资产数额。其次,在现代物流企业信息应用过程中,应针对物流业务收入、费用、留存收益等作出估计。同时,在估计作业中,分析物流业务量、物流收入、物流费用三者的函数关系。然后,依据函数关系确定物流企业净利润,而后由净利润判断留存收益所提供的资金数额。[2]再次,在物流财务预测信息平台运作时,亦需通过预计资产总量减去已有资金来源、负债增长、留存收益的方式,估计所需融资。
(二)物流企业财务预算
物流企业财务预算,可真实反映一定预算期内,物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物流企业全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运用现代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财务预算内容。同时,由各项财务预算表,反馈物流财务预测结果,然后,由此控制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在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期间,应通过现代信息系统完成预算编制工作。同时,将预算编制内容分为固定预算、弹性预算两个部分。其中,固定预算的编制,需预定一个物流业务量水平,然后由物流业务量目标估计某一个预算期内物流财务预算成本费用和利润。但若预计物流业务量与实际相差甚远,那么成本费用和利润的预算水平将与实际存在差异。因此,需将此方法应用于物流业务量相对稳定的企业。而在弹性预算工作中,需结合成本习性分析理念,编制多种情况的预算,即先确定具体的预算期,然后设定预算期内某一相关范围,估计相关范围内可预见的多种物流I务量水平下不同的预算额。而后,将实际指标与实际物流业务量响应的预算额进行对比,精准化预算执行效果,达到物流企业财务控制目的。
(三)物流财务控制
由于物流企业在实践运营过程中涉及大量上门收款业务,同时单件金额较低,因此在物流财务控制作业中,应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对物流财务活动进行调节,保证物流财务管理效果。而在物流财务实践控制过程中,可选择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分级控制三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应用集中控制的方法,要求管理人员在物流企业财务控制期间,应设置一个集中控制中心,然后由集中控制中心延伸出产能控制、流通成本控制、销售控制、投资收益控制等若干个子系统。而后,通过控制中心集中指令,调动各个子系统执行指令,达到高效性财务控制效果。[3]而分散控制强调由多个控制中心分别控制一定数目的子系统,因此此种系统控制方式更为灵活。为此,当代物流企业在财务控制工作实施期间,应强调应用分散控制方法,由此满足企业财务最优控制需求。
(四)物流财务核算管理
为了提升物流企业全面财务管理水平,注重将现代信息系统应用于物流财务核算管理中亦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在企业物流财务核算管理中,应注重运用信息系统采集有助于决策的相关资料,即分析、统计、整理与进行该项物流成本决策相关的成本资料和其他资料。然后,结合资料信息,拟定多个可行性财务核算管理方案,并从中择优,由此满足成本控制需求,且达到财务决策目的。
第二,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期间,亦需针对企业产出数据等进行核算。同时,由产出数据分析物流成本和预测结果,而后,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目标,且结合单人、单件等物流成本管理数据,达到成本核算目的,并实现对物流成本的高效控制。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可将物流成本核算管理精准到单人甚至单件。因此,在现代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挥现代信息系统价值。
四、结语
当前,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人工作业量大且财务管理信息缺乏真实性等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为了打造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空间,要求当代物流企业在实践运营过程中,应注重将现代信息系统应用于物流财务核算管理、物流财务控制、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物流财务预测等领域中,继而真实反映物流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济效益,最终高效管理企业财务资源。
(作者单位为长春一汽富晟物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赵静.基于现代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6,30(23):70-72.
篇10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18-03
1 引言
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正在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无锡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无锡将建成与上海国际物流中心相呼应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基本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因此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意义重大。
2 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跻身国际化大都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有助于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
“十一五”期间无锡围绕建设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这个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无锡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重点搞好现有的“两园一中心”,即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新的“两园一中心”,即藕塘物流园区、宜兴物流园区以及无锡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无锡物流业不仅是无锡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关系到无锡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链中的竞争能力,是无锡发展特大型城市功能的需要。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的“助推器”。
2.2 有助于无锡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是今后一个时期无锡要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带动无锡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业,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等设备的制造,还涉及货代、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等服务领域。专家分析认为,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6,即物流业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为6元,因此,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无锡“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2.3 有助于无锡“五个中心”地位的确立
无锡市委“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城市新坐标――“五个中心”,即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它的确定,是市委审时度势,充分衡量无锡自身基础优势后提出的,既彰显无锡富有特色的历史底蕴,又指明了无锡未来发展的方向。“五个中心”以商贸物流产业为纽带,积极拉动国际制造产业、创意设计产业、旅游服务产业、职业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此为着力点提升无锡区域性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功能,为此无锡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显得迫切又十分关键。
2.4 有助于无锡营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向型经济是无锡的第一性经济,如何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是我们使外向型经济的领先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恰恰可以在提供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配套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无锡必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 制约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但结合无锡的实际情况,无锡还面临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颇多障碍。
3.1 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体制安排下,物流的许多活动被割裂至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等,各自独立发展,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仅运输业就牵涉到铁道部、交通部等若干部门,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成为物流过程中的“陷阱”。这些与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相矛盾,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也较大。
3.2 物流业规模、服务、技术装备的制约
目前无锡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真实写照:“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旧”(设施设备陈旧,机械化水平低)。无锡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特别是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的企业。全市近70%的进口、近90%的出口物流业务被上海、苏州等地的物流企业承接。此外,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施,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自动监控设备,尤其是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3.3 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的制约
成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物流成功运作的重要保障。尽管第三方物流在无锡得到显著发展,但事实上无锡市接纳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尚不多,此行业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表明,无锡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所占份额仅约为20%左右。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当前,无锡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无锡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可见,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使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显得力不从心。
3.4 物流信息平台的制约
现代物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条件。现代物流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而目前无锡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作为无锡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初具规模,但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物流平台相比,在物流信息共享协议与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认证、辅助系统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一方面,作为物流企业现在大部分使用管理信息平台来管理企业事务,90%的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办公,有一半的物流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但拥有自身的物流信息平台,并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却非常少。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成为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个瓶颈。
3.5 物流成本的制约
从宏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10%左右,无锡现代物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很显然受到高额物流成本的制约;从微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中的比重平均在20%-40%之间,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平均在9.5%-10%之间,其原因在于目前无锡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自己建车队、船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员工下岗也不愿交出物流业务。故造成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一般的尴尬局面。
3.6 现代物流观念、教育、人才的制约
尽管当前无锡物流很热,但各层面对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发第三利润重要性的认识依然很浅。无锡物流从业人员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转行过来,真正掌握物流理论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屈指可数,其主要原因是无锡的物流教育还比较落后。据调查,预计今后3-5年无锡物流人才缺口将达8万多人,而高级管理层人才缺口达2万多,这是制约无锡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4 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无锡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发挥特有经济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则,提出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相应的对策,努力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2001年成立由市政府牵头无锡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无锡市物流工作,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策、协调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事宜;通过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物流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无锡物流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增强物流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大力推动无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2 加快培育规模物流
首先通过政府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通过兼并、重组、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加大物流项目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列入我市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中的物流企业收购、兼并本市国有、集体的传统物流企业。其次抓住不断增长的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无锡。最后物流企业要通过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海外物流营销渠道。最终把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
4.3 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改进提高为物流产业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无锡市登记注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总数达到800多家,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可以借依托制造业发达、外商投资企业众多、物流外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制定并实施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化物流平台,不断提高全市第三方物流的总体水平,彻底改变当前分布散、规模小、实力弱的局面,逐步实现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4.4 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无锡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完善,为无锡的物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无锡要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吸引国内外既具有大型物流平台运营管理经验,又具有相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无锡重点产业投资建设专业化第四方物流平台,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优化分工合作体系,为平台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享受到工商、税务、运管、银行、保险、通信、网络、商务、培训、咨询等体系化支持服务,大幅度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4.5 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
从宏观层面讲,无锡政府大力推进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功能水平,重点要通过资源配置,将相互分割的物流企业逐步纳入集中管理的综合物流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将物流业务分离出去交给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从微观层面讲,无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效率化配送、利用物流外包、借助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
4.6 加速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物流人才的竞争。无锡市与物流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人员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利用在锡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专门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奖励措施,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另外还应鼓励物流企业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
5 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系统化的工程。若想突破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物流理论、技术和装备,制订科学的区域物流发政策的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构筑与国际接轨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如此,才能扫清无锡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十五”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R].2002.
[3]袁尘因.关于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路[J].江苏交通,2001,(12):1-4.
[4]薛军.无锡市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思考[J].江苏交通,2001,(1):23-2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