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填埋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垃圾填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垃圾填埋

篇1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建筑垃圾填埋场;综合性公园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shenzhen dasha park for case derelict industrial land landscape update relevant theory as the guide, reflect on the sit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derelict industrial land will update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landfill re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comprehensive park guiding ideology.

Keywords: derelict industrial land; Building landfill; Comprehensive park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特别是近几年来房价飞涨,城市发展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和有限土地资源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许多非常规用地,工业废弃地就是其中发掘潜力较大的一类。

据有关研究(殷柏慧,2008),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 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对工业废弃地比较典型的研究集中在3 个方面, 一是工业废弃地的景观化改造 ,二是工业废弃地的生态化改造,三是工业废弃地的艺术化改造。

根据工业废弃地的定义,建筑垃圾填埋场可划入工业废料倾倒场。本文以深圳市大沙河公园为案例,在借鉴工业废弃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修复、景观更新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今后同类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案例介绍

1.1案例简介

深圳市大沙河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部,占地312567,原址为深圳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90年代封场,2007年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改建成综合性公园。

1.2大沙河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简介

大沙河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目标是:整合整体城市环境,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突破现有市政公园的设计模式。结合大沙河公园濒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在满足市政区域性公园服务周边居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突出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主题,并适当引进科普教育,从而形成公园特色,拓展公园的服务对象。根据生态原则,充分结合现场地现有自然生态条件进行设计,同时引导人们了解自然,接触自然。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道对公园环境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提升开放空间对周边住区的景观价值。

规划总体布局:全园按自然式进行布局,基本划分为运动区、休闲区及文化区,与城市形成较大的反差,突出“野”的意境,在自然野趣的景观布局下,园建小品采用现代的环保材料进行建设,突显现代青少年新的思想与活力。

2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蜕变途径

2.1全园表面覆土,创造植物生长基础条件

大沙河公园原址为建筑垃圾填埋场,地表以下20m范围内都是砖块、砾石、混凝土、沙砾等各种建筑垃圾,并伴有淤泥、生活垃圾,不具备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植被以野生的茅草和人工种植的马占相思为主。为了创造植物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施工建设之初,全园均覆土1m以上。

2.2密林-草地种植模式,迅速达到绿化效果

公园建设初期,为防止水土流失和较快呈现绿化效果,除供游人活动的草坪外,在边坡和公园四周均采用密林-草地的种植模式,乔木胸径多在10左右,生长力旺盛,以在深圳地区生长良好的小叶榕、红花羊蹄甲、黄槐、南洋楹、凤凰木、盘架子、小叶榄仁等树种为主,短期内达到了绿化目的。

2.3全园遍布水电管网,基础设施到位

作为综合性公园,路灯、供水、排水、户外广播等基础设施按需设置,遍布全园,完善了公园的服务功能。

3 从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反思

3.1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原则(黄滢等,2008)

3.1.1尊重的设计原则

尊重的设计原则即充分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设计师应尊重理解场地,采取最小的干预,发挥创造性思维,改造再利用旧有景观,创造新景观,其目的是保护和发掘地段历史信息,寻找城市文脉,表现场所精神,从而使景观设计延续城市的集体记忆。

3.1.2 经济的设计原则

从短期目标看,工业废弃地上的旧景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利用原有景观元素进行改造,可减少资金消耗。从长远目标看,对工业废弃地景观的更新,可改造旧产业,建立新产业,复兴地区经济。许多成功实践表明在政府部门一定的

政策鼓励和引导下,那些既保留了地区历史特色,又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往往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1.3 生态的设计原则

生态的设计原则要在深入理解生态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最小的干预,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地段生态环境。同时还要维护及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保障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

3.1.4 综合效益的设计原则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要从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环境景观、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对原有资源的更新、恢复与再利用,使景观和生态获得重生,带动经济的发展,使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整体提升。

3.2大沙河公园项目分析

虽然大沙河公园基本完成了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转变,建设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开放几年后所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折射出建园初期存在的不足。根据工业废弃地有关研究,大沙河公园的建设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还有一定的距离。

3.2.1尊重的设计原则

自然景观:大沙河公园原址在90年代封场,之后在场地周边种植了马占相思作为简单的绿化,除此以外,植被都是以野生茅草为主,生长旺盛,达2m以上,地表满布砖瓦碎片、砾石,结构紧密,除茅草外,可以说是寸草不生。特别是在中间的台地,面积约100000,放眼望去皆是茅草,春夏时节,茅草郁郁葱葱,别有一番野趣;秋冬季则衰草连天,一片荒凉景象,尽显沧桑。一年四季季候变化明显,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在处于亚热带四季交替不明显的深圳地区并不多见。

历史内涵:当初填埋的均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深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占用了大片的土地,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封场后荒凉景象的背后,见证的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一段重要发展历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尊重的设计原则,原址在深圳地区所特有自然景观和历史内涵,与总

体规划中“突出青少年强身健体的主题,并适当引进科普教育”、“突出自然野趣”的设计目标有很好的结合点,应予以保留部分原始景观,并可作为该园一个核心景区加以改造建设,充分尊重原址原貌。但当时在实际操作中,只简单考虑了如何提供植物生长的必需的土壤条件,并没遵循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原则,对原貌作深入的景观评价,挖掘其内在价值,因此忽视了原址的景观价值,全园进行了全面的覆土,往日荒凉沧桑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在今天看来是一大遗憾。

3.2.2经济的设计原则

与工矿废弃地相比,建筑垃圾填埋场没有厂房等设施可以改造利用,而大沙河公园原址的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如重新利用作为道路垫层等用途,费用较高,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利用价值不高。

3.2.3生态的设计原则

原址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植被单一,动物稀少,经过全面覆土,提供了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种植乔灌木,经过5年的精心管养,基本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植物种类丰富,鸟类等动物均找到了安身之所,而且人为干预逐渐退出,系统自我维持能力逐步增强,并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了积极影响,总的来说,项目较好的遵循了生态的设计原则,并实现了当初的生态设计目标。

3.2.4综合效益的设计原则

经济效益。建筑垃圾填埋场改建成公园,一方面为该类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寻找了出路,另一方面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背后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生态效益。如今大沙河公园的生态系统已经趋于稳定,在水土保持、调节局地小气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城市绿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的发挥了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大沙河公园已经开放5年,早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4.小结

总的来说,大沙河公园成功实现了从建筑垃圾填埋场到综合性公园的蜕变,为同类项目的开发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具有示范意义。该项目的建设规划基本按照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模式,在某些方面与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原则不谋而合,但在尊重原有自然景观特征方面还有欠缺,未能充分发掘该类场地所特有的景观价值,建议以后同类项目开发过程中把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有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之一。

参考文献

殷柏慧、张洪刚、端木山. 从工业废弃地到城市游憩空间的转化与更新―以安徽省淮南大通矿生态区改造为案例.中国园林,2008,(3):43-49

篇2

关键词 建筑垃圾;减量化;英国

中图分类号 X7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172-02

1 简介

建筑业在现代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支柱产业,英国每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英镑,占GDP的8%。在英格兰地区每年建筑业要消耗约4亿吨材料。在施工、拆除、挖掘过程中,产生约9000万吨建筑垃圾,然而目前只有一半被回收。英国在最新的《废弃物战略》中提出了“零浪费”(Zero Waste)的口号,实现“零浪费”将是解决全世界环境危机的一个突破性的战略,对建筑行业来说也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建筑垃圾的产生,可发生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因此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机会和责任将涉及到项目供应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客户、设计师和供应商。若能强制所有参与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必须承诺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通过建筑材料和零部件的回收、循环和再利用、采用行之有效的废弃物管理策略,则有望实现建筑业“零浪费”的愿望。

2 建筑垃圾定义

目前全世界对废弃物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英国较常用是欧盟指令(91/156/EEC)中的定义,“人们丢弃、打算丢弃或需要丢弃的任何物质或物品”,这个定义适用于所有的废弃物,不论它是被直接处置,还是经过回收。Skoyles所著的《废弃物预防》一书中,将建筑垃圾作为一种材料被定义,“那些由于损坏、采购超量、未使用、未遵守工艺规范而无法使用的材料、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用于特殊目的和用途的材料除外),它们最终从建筑工地或被使用地运往其他地方”。本文中建筑垃圾减量化(Construction waste minimization)被采用的定义是“通过了解垃圾产生的根源,重新改进现有工序和做法,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 建筑垃圾减量管理措施

3.1 立法措施

英国政府一直采用规章、经济和自愿协议相结合的方法,来满足社会、民族和环境绩效的目标,推动废弃物管理日常工作的进行。2008年6月份,政府发表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创新为动力,采购、设计和所有建设资产的运作逐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该战略以改善建筑环境性能为目标,以减少新建筑物碳排放量和资源消耗为重点,鼓励建筑工业努力推进其自身的能源效率方案。战略提出了建筑垃圾减量的具体指标,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挑战。要充分的运用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措施,到2012年建筑施工、拆迁、挖掘产生的建筑垃圾直接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总量降至2008年的一半。到2020年,实现零填埋。

此外,现有废弃物相关法规,特别是《垃圾填埋税》,2011年56英镑/吨,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建筑垃圾直接填埋处置费用相当昂贵;《工地废弃物管理计划2008》(Site Waste Management Plans),强制规定所有超过30万英镑的建筑项目,应该将建筑垃圾从直接填埋转移出来,为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做出贡献。然而,目前废弃物总量减少的情况并不明显,因此,英国政府在未来可能会引入其他的法规和财政措施,以推动建筑业实现“无垃圾填埋”的闭合循环系统。

3.2 经济措施

英国每年,建筑业所交的填埋税超过2亿英镑。废弃物的花费占公司营业额的4%,如果实施全面的废弃物减量计划,节省的费用能达到营业额的1%。另外,《资源及废物行动计划》预测在建筑工地约有价值15亿英镑未使用过的材料直接成为垃圾。建筑企业可以利用政府资助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目标。英国政府在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间,从填埋税中拨出2.84亿英镑来支持《企业资源效率和废弃物计划》(Business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Waste(BREW) program),其中有超过65%的款项被用于废弃物管理措施。

3.3 业务方面措施

为了在目前这个竞争的时代提高建筑成果,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要采取和实施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加强项目性能的可持续性并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减少施工现场的垃圾,降低成本,使整个建设项目的供应、采购、施工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在寻求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

4 建筑垃圾的来源

篇3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海口市贯彻落实2015年度____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将我局贯彻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垃圾处理及收运体系建设

1、颜春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

2015年我市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5.8亿元的颜春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进展顺利,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亿元,该项目处理规模1200吨/日,计划2016年5月建成试运行。届时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日,实现全量焚烧。

2、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改扩建项目

投资4000多万元的颜春岭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改扩建项目经过一年时间的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完工,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年底完工并通过环保验收。该项目处理规模为500吨/日,建成后使我市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国家最新的排放标准。

3、江东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

该项目已立项,选址位于琼山区甲子镇国营东场内,占地571亩,投资估算为5亿元,处理规模为600吨/日的填埋场及配套设施,预留1200吨/日的焚烧厂。目前正在编制环评报告书阶段,计划2016年完成前期工作,2017年动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产。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同时满足“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消纳问题。

4、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2015年,我市焚烧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了长流中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一批小型生活垃圾收集站,采购一批垃圾收运设备,使我市垃圾收集、转运实施无缝对接,极大改善了我市生活垃圾收运水平。

(二)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我市自2014年3月1日起在四个区个选择一个住宅小区、一条道路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来扎实有效的工作,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载体深入开展宣传,编印制作了《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知识宣传彩页》并发放到试点单位居民手中,各区组织专业人员120多人次,共发放分类资料28000余份;在分类收集点张贴了图文并茂的海报宣传资料;海口电视台、人民网____视窗制作了垃圾分类指导短片并在电视台、网站滚动播放;海口晚报积极配合我市垃圾分类精心策划了宣传报道方案,利用各个专题、专栏深入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普及,使广大市民初步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方法以及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精心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对分类督导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海口市城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对四个区32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类别、如何入户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等,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方式方法等,以便指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三是集中物力、财力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分类工作健康开展。此次试点单位均选在2010年已经试点推行的住宅小区内实施,市环卫局专门为试点小区居民家庭、街道配置了家庭分类桶、分类袋等物品,共发放塑料袋250000只、居民家庭分类桶1004个、小区分类桶150个、改装桶车直运压缩车8辆。垃圾分类推动工作易于开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

四是找准分类工作的切入点,提高分类工作效率。区环卫部门采取了“量大及时收集,量小定时、定点收集”的方式在试点单位进行收集;居民将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直接卖给废品回收企业,由废品回收企业再进行二次分选。餐厨垃圾打包投放在餐厨垃圾回收桶内,在现阶段市餐厨垃圾处理场未建成投产之前,由有资质的企业回收利用,待建成后再纳入统一处理。由于新的分类方法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便于管理,分类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监督检查

(1)海口市垃圾填埋场。海口市垃圾处理场于1998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6892万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000吨,填埋总库容量为1109万立方米,服务年限10年,于200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场占地面积1203亩,建设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填埋作业区、污水处理区、生活区。拥有推土机、装载机、压实机、挖掘机和各类运输车共14辆,目前日垃圾处理量约500吨。

垃圾填埋作业区占地面积272亩,采用水平及垂直防渗,场底和侧面均铺设1.5毫米厚的HDPE防渗膜和土工布,实行雨污分流,并建有完善的渗沥液收集管网和沼气导排管。

填埋作业实行倒班制,人歇机械不歇,垃圾随到随处理的方式作业。工艺方法采用堆高式填埋作业,由东向西分单元分层填埋,平均每层6米,整体平均高度为约30米。每天对源源不断进场的垃圾进行推平、压实,喷药消杀虫蝇,并及时覆盖土,覆盖膜,植草绿化。投入使用至今,累计处理生活垃圾总量约为530万吨,目前仅余填埋库容约20万立方米。

因海口市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滤液送往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处理,造成污水处理厂负荷过大,无法处理,目前污水厂正在处理工艺技改期,预计7月可完工投入使用。

为防止二次污染发生,做好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垃圾处理场定期对地下水、大气、垃圾渗滤液进行检测。在填埋库区四周打了五口地下水监测井,在污水排放口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接受省、市环保部门的实时监测。垃圾场重视场区的绿化美化,场区建设基本达到园林化。

由于垃圾场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并规范运营管理,于2006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中国环卫协会评定为“国家一级无害化垃圾

卫生填埋场”。 为了减少填埋场的臭气污染以及对资源的再生利用,经海口市政府批准,引进了沼气发电厂项目,由东莞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2007年12月开始建设,2009年5月投产,已先后在垃圾堆体[:请记住我站域名/]植入136根沼气收集管,对沼气进行收集发电(CDM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因我市垃圾处理已由填埋为主变为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目前沼气发电厂的发电机组也由原安装的3台1兆瓦的发电机组缩减为1台1兆瓦的发电机组,运转状况良好,每月发电量约为45万度。采用的采气方式为泵吸方式,采集的垃圾堆体主要为近3年填埋的垃圾堆体。

(2)垃圾焚烧发电厂。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由中电国际新能源____公司于2008年通过BOT模式公开中标后承建,总投资额为4.8亿元人民币,采用“机械炉排焚烧炉”技术工艺,设计日处理垃圾量1200吨,年处理量40万吨,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该项目2009年底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5月份建成投入运行。目前海口的生活垃圾和澄迈县部分生活垃圾在这里进行处理,日处理垃圾近1500吨。年发电量1.6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32亿千瓦时,垃圾处理量达51.6多万吨,节能标煤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约16万吨。该厂日产飞灰40吨(约占垃圾量2.5%),由电厂进行螯合固化并进行浸出性毒理试验合格后,进行填埋处理。炉渣量300吨(约占垃圾量20%),进行金属分选后用于建筑或施工填料,下一步考虑制造环保砖等综合利用。为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监管工作,市环卫局成立了监管工作小组,严格按照《____省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监管标准》(DBJ22-2012),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监管,对焚烧炉炉膛状态、炉温情况、烟气指标情况、垃圾库存情况、渗沥液水位情况、安全生产情况、厂区卫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同时规范焚烧发电厂日、月、年报表,强化焚烧发电厂各项环保检验项目的监管。焚烧发电厂建厂以来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其中二噁英历年监测值低于欧盟标准(按国家标准每年监测一次)。目前焚烧发电厂烟气已实现在线监控及公示,地磅实现实时监控按量计费。近2年来实现了零投诉。该厂2012年被住建部评为AA级焚烧发电厂。

为做好焚烧发电厂监管工作,我局成立了监管小组,每日对焚烧发电厂实施24小时不定时监管,临管的内容主要为:进厂垃圾量的记量,垃圾渗沥液的记量及排放情况,飞灰产生量的记量及走向情况,烟气排放达标情况,各种烟气及飞灰治理物料采购情况及投放使用情况,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及保养情况,各项环保检测工作开展情况等。

(3)白水塘垃圾中转站。白水塘生活垃圾转运站位于海口市西南部白水塘地区,距离海口市秀英区3公里,占地面积70亩,其中生产区40亩,建设有转运车间、维修车间、转运广场;生活区30亩,总投资金额约7500万,内设10个泊位,其中8个正在使用,2个备用,转运站设计规模为日转运生活垃圾1000吨,现有干部职工97人,设站长1名,副站长2名,下辖2个部(业务综合部、后勤保障部)、副站长兼任各部部长。转运站作业流程主要由6个系统组成,分别为称重计量、垃圾卸料、压缩装箱、除尘脱臭、程控监视、运输系统。作业时间从早上6点半至晚上22点半,作业方式垃圾垂直压缩,通过两套压实器将垃圾压缩在容器桶内,待容器桶装满后(该容器桶具有容量大,密封性好等优点),由车辆运往颜春岭垃圾填埋场处理。2007年之前全市200多辆垃圾运输车直接运往垃圾场处理,从2007年1月起,垃圾经过我站垂直压缩处理后,只要20多辆车运输,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也大幅度减少了垃圾在运输途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4)江东垃圾中转站。海口市江东生活垃圾转运站位于海口市东部桂林洋经济开发区,距海口市中心20公里,占地9.4亩,总投资3500万,内设4个泊位,设计量为日转运垃圾300吨,采用多功能竖直压缩工艺,其主体设备配置为:称重计量系统,垃圾鞋料系统,压缩装通系统,运输系统,除尘脱臭系统及监控系统,按城市生活垃圾转运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口市规划原则等因素进行设计和建设。日平均转运垃圾约470吨,最高日转运量为707吨。

(5)建筑垃圾填埋场

1、渣土所建筑垃圾填埋场

渣土所建筑垃圾处置场占地面积约30亩,现场管理人员有9人。现有装载机、推土机、小型运输车各1台。该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置能力为每天700立方米(约1000吨)。处置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可随时接纳进场排放的建筑垃圾。但目前每天进场的建筑垃圾只有40吨左右。

2、秀英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1月1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破解垃圾围城:涌向大海的建筑垃圾》后,根据1月3日倪强市长讲话精神和市政府统一部署,区委书记亲自过问,区长亲自指挥,分管副区长亲自动员镇村选址,并根据各镇村提供的地点,于1月8日进行实地走访。经过排查,长流镇会南村委会美楠村有块地基本具备条件,该点位于椰海大道延长线南边,面积约80亩。1月9日,分管副区长吴腾越带领环卫、国土、规划、环保等区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现场察看,并从各自专业角度分析了土地使用性质、是否污染环境等问题进行论证。

3、龙华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做好存量建筑垃圾全面清理工作,先解决好眼前建筑垃圾处置的需求,让建筑垃圾有“出路”,龙华区原在龙昆南延长线迎宾木材厂设立临时性的建筑垃

圾消纳场,场地占地71亩,实现通水通电,租用铲车等建筑垃圾处置作业车辆。现存量建筑垃圾基本清理完毕,需重新选址建设,为了便于管理,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组领导讨论同意,将纳入龙华区每年部门预算项目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筑经费72万元转拨城西镇(三年经费共216.997万元),由城西镇负责租地建设及日常管理。而后龙华区与城西镇一同协商,拟定在城西镇沙坡村西北500米处选定一块占地面积近50亩、深约12米的低洼空地作为龙华区新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消纳容量近40万立方米,可解决龙华区现阶段建筑垃圾的消纳问题。该地块权属为沙坡村民集体所有,由城西镇沙坡村委会统一管理,位置较偏离村庄,不会影响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该块空地的条件基本符合龙华区开设建筑垃圾消纳场的需求。 4、琼山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琼山区现有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场,地点在椰海大道(海航城后面),面积约50亩,场内有一辆装载机和一辆挖机,管理员3名,该消纳场于2014年12月初投入使用,填埋过程中通过人工接自来水管进行洒水降尘,目前场地容量已接近饱和。

5、美兰区建筑垃圾填埋场

美兰区建筑垃圾消纳场位于灵山镇晋文村委会琼秀村南侧,占地面积58.13亩,距海榆东线18公里处约800米。该地权属为琼秀、文科、儒范、多善四个村民小组所有,由灵山镇与四个村民小组签订租地协议。目前正在进行道路平整维修、建工作用房、车辆冲洗槽等。

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将进一步规范并加强监管。垃圾处理的最终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大目标。除了要做好垃圾分类,实现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以外,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海口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工程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江东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项目顺利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2530万元,占地面积571.81亩,主要建设内容管理科教区、生活垃圾填埋场、粪便处理厂、基地渗漏液处理厂及基地室外配套等工程。本项目已列为2015年政府投资计划--预备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立项批复及初勘等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已编制完成,环评报告书正在编制中,市政府拟征用东昌农场土地的函已送达____省农垦总局,省农垦总局已批准同意我局征用该局下属的东昌农场571.81亩土地,相关征用手续市国土局正在办理中。三是加快推进海口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目前,我局和神州沼气厂正根据专家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抓紧编制项目PPP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四是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处置场项目建设工作。目前,该项目正在选址,采取PPP模式,预计明年6月前可完成建场投产工作。

(四)启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该项目已完成立项,项目初步选址位于秀英区,占地100亩,处理规模为50万吨/年,计划投资1.1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选址,待选址和建设用地后采用PPP投资方式推进。

2、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

篇4

关键词:城市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近20亿吨且逐年增长。有数据表明,每新建1万平方米建筑就会产生500吨-600吨,而每拆除1万平方米建筑则会产生7000吨~13000吨,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之大令人震惊。然而,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利用率仅为5%左右,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直接进行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

1.镇江市建筑垃圾现状

1.1占用大量土地

现有建筑垃圾除建筑工程自身回收利用外多采用简单的填埋处理,镇江每年填埋处理的建筑垃圾占地面积超过810亩。2013年镇江市区近五年累计拆迁量超1000万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超700万吨。仅2012年镇江市建筑垃圾年产量就接近900万吨。镇江市最大的生产、生活垃圾填埋场――城东垃圾填埋场年处理量不过38万吨,另外两个主要用来倾倒建筑垃圾的场所――秀山填埋场、金山创意产业园(通过回填增加园区面积)也早已饱和。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

1.2影响市容市貌

2013年市区岗子下旭辉时代城楼盘外建筑垃圾霸占人行道,致使行人出行不便。位于镇江市中心的苏宁广场也曾被报道其东墙外垃圾成堆,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2.镇江建筑垃圾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健全

镇江市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不够,政策法规不健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企业的成长环境非常艰难。且由于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容量有限、管理存在盲点、职能缺乏连贯性,大多数的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采用违规途径私下处理。

2.2回收利用主要型及方式单一

经走访多处工地不难发现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局限于钢筋和混凝土模板的低级回收。施工单位仅回收部分长短、大小适宜的钢筋和模板,并加工成所需的尺寸,其他剩余边角料仍作垃圾处理。

在建筑垃圾回收类型中,钢筋废金属材料和渣土、弃土、余泥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施工单位多分拣价值高的钢筋及废金属材料。其余大部分被当作垃圾处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3回收利用利润低

经实地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者了解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下,专业回收机构数量少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实现盈利,因此投资商对回收建筑垃圾不感兴趣。

2.4建筑垃圾回收产业运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与普通建材企业相比面临更高的成本。除建筑垃圾的分拣、破碎、搅拌、养护和特殊的产品检测方面的成本外。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还需考虑企业自行寻找、运输建筑垃圾的成本(如镇江25家新型墙材企业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但其中大多数企业仍为筹措原料从外地大规模购进砂石),以及这一过程中所采取的防尘、降噪措施的成本。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相较天然材料产品有先天劣势,销量有限,企业运营非常困难。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及主要再生产品

3.1生产环保型砖块

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可制成渣土砖;废砖石破碎处理后与普通水泥砂浆混合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弃水泥、砖、石、沙、玻璃等经配制处理,再加温加压,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等。目前镇江市区的有些人行道路铺设的砖块虽然采用了建筑废弃物等再生材料,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与传统材料制成的产品相比,抗冻性、抗压强度、保温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应用范围有一定限制。国内外已有的一些技术均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辅助材料,但这就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如何解决环保砖综合性能和性价比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生产再生骨料

建筑垃圾中的废旧混凝土块、砖石、砂浆等经过破碎筛分、粉磨等工序加工后即可作为再生骨料的材料来源。加工后所得的粗骨料可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细骨料可用于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

3.3生产再生混凝土

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块经加工处理后,将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经配置加工可生成再生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值高、坚固性差,导致其工作性差、强度低、干缩大、刚度低、碳化快、抗冻性能差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差。目前再生混凝土多只用于制备路基材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花格砖等低强度等级的低性能混凝土。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使用的普及率、拓宽应用领域,必须研发新型加工技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

4.对策及建议

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而大量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建筑废弃物的简单处理更进一步加剧了形势的严峻性。为了尽可能地做到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就必须利用建筑垃圾,开发再生产品,使其资源化。这是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行城市化建设中必然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样这也是一个城市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4.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要确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由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具有一定公益性质,因而不能要求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企业完全自负盈亏,国家应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一行业,并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与扶持,让相关企业发展起来,使其进入良性循环。

4.2加强管理力度和执行力度

首先政府要正视建筑垃圾的利用问题是事关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制定政策对私自处理填埋垃圾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运用市场化手段对私下违规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收取环境资源处理费;通过综合治理的办法,出台切实可行的配套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各级政府环保部门的组织领导,并明确分工,加强考核,避免职责模糊情况的出现。

4.3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镇江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分工协调,在政府公共建筑建设过程中,鼓励施工企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让建筑垃圾有产出就有销路,使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可以及时得到原材料的补充。

4.4引进先进技术

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上海ET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研究开发了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中的一些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达100万吨。镇江市政府可尝试与高校或科技企业合作实现技术产业化。

4.5寻找合理的运营模式

建筑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分筛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除部分金属、木制品等可通过变卖取得一定回报外,废砖、废混凝土的利用率很低。若先⒎献、混凝土块等加工成粗骨料再生产再生混凝土、环保绿色材料或新兴材料,其成本远高于使用新的天然原材料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低于各项处理所花费用之和。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运输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建筑垃圾处理因噪声大、污染环境等一般位置偏僻,且相对于数量巨大的垃圾而言,可回收利用的数量少之又少。这样便花费巨额的运输费用,所以建筑项目必须进一步论证方案或向其他发达国家借鉴学习先进经验。

4.6精选项目地址

建筑垃圾的处理成本高,而成本主要在于人工和运输费用。若想减少人工费则需选址在农村郊区而运输成本又会大大上升。镇江可在城市郊区建立固定的处理中心,在建筑垃圾较多的地区建立几个临时处理站,采取固定与临时相结合的方法。

篇5

素材观察

建筑垃圾何去何从

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随意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危害

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让已备受生活垃圾困扰的中国城镇难以承受其重.

占用大量土地. 随着建筑垃圾数量的增加,堆放场地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 按照国际统一的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为1亩,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填埋占地面积就超过10万亩. 未来20年,中国建筑垃圾的增长会进入高峰期,将直接加剧城市过程中的人地矛盾.

污染大气.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其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随风飘扬,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大多数垃圾以露天堆放形式为主,经长期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方式进入土壤中,使土壤被污染,进而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被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将影响其生长. 而且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垃圾中的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容易产生有害气体.

影响水质. 建筑垃圾在堆放场或填埋场地,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浸、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此外,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中不仅含有难以降解的高分子化工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加之其他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借鉴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是被摆错了位置”,这句话用来形容建筑垃圾再合适不过. 就拿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再生砖来说,与实心黏土砖相比,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可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节约土地340亩. 此外,在制砖过程中,还可消纳粉煤灰4万吨,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烧砖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吨.

同时,资源循环利用也是可以创造丰厚物质利润的产业. 美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供了110万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高达2360亿美元,为员工支付的薪水总额达370亿美元,与美国的汽车业相当.

对建筑垃圾回收加工利用,既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降低垃圾排放,正可谓“一举两得”. 有资料显示,美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接近100%,欧盟国家超过90%,韩国、日本已经达到97%以上,新加坡为63%. 我国仅在5%左右,可喜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目前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虽然资源化利用技术还十分薄弱,回收利用率还不高,但是毕竟让人们看到了“宝贝”的亮光.

原创试题

1. 因发生意外交通事故,一辆货车上的某种建筑用胶泄漏到一鱼塘中. 为了治污,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议,现决定在鱼塘中投放一种可与该胶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剂. 已知每投放a(1≤a≤4,且a∈R)个单位的药剂,它在水中释放的浓度y(克/升)随着时间x(天)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近似为y=a•f(x),其中f(x)=-1,0≤x≤4,5-x,4

(1)若一次投放4个单位的药剂,则有效治污时间可达几天?

(2)若第一次投放2个单位的药剂,6天后再投放a个单位的药剂,要使接下来的4天中能够持续有效治污,试求a的最小值(精确到0.1,参考数据:取1.4).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2.为建设需要,某建筑公司有圆钢2009根. 现将它们堆放在一起.

(1)若堆放成纵断面为正三角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并使剩余的圆钢尽可能地少,则剩余了多少根圆钢?

(2)若堆放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且不少于七层,

①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②已知每根圆钢的直径为10 cm,为考虑安全隐患,堆放高度不得高于4 m,则选择哪个方案,最能节省堆放场地?

试题创新度:

试题难易度:

高考命中率:

成都石室中学 王远彬(供题)

参考答案

1. (1)因为a=4,所以y=-4,0≤x≤4,20-2x,4

(2)当6≤x≤10时,y=2×5-x+a-1=10-x+-a=14-x+-a-4. 因为14-x∈[4,8],而1≤a≤4,所以4∈[4,8],故当且仅当14-x=4时,y有最小值为8-a-4. 令8-a-4≥4,解得24-16≤a≤4,所以a的最小值为24-16≈1.6.

2. (1)n=62,剩余了56根圆钢.

(2)①当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时,设共堆放n层,则从上到下每层圆钢根数是以x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从而nx+n(n-1)=2009,即n(2x+n-1)=2×2009=2×7×7×41.因n-1与n的奇偶性不同,所以2x+n-1与n的奇偶性也不同,且n

篇6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早已习惯了粗放模式的大拆大建,对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也是能熟视无睹。根据行业标准,拆除和建设都会产生不同数量的建筑垃圾。施工每一万平方米的房屋将产生500吨――600吨垃圾,如果拆除同样面积的旧建筑,垃圾产生量就将高达7000吨――1.2万吨。如果按照2009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4000万吨计算,北京每年都像是发生过一场大地震。1995年的日本神户大地震产生建筑垃圾1850万吨,1999年的台湾地区大地震产生建筑垃圾2000万吨,唯一“无法比拟”的是产生了1.7亿吨建筑垃圾的汶川特大地震。

而今的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十面围城”的困局;不是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而是建筑垃圾的泛滥成灾。

建筑垃圾与城市的暗战

北京城市不断地向外扩展,垃圾处理设施也不断地外扩,从最初的四环、五环外移到六环,甚至河北等地。而建筑垃圾问题的加重,一场城市与建筑垃圾争夺土地的“搏杀”正在城市近郊上演。

北京市每年拆除的建筑垃圾多达 400万吨,如果按5米的高度堆放,一万吨建筑垃圾会占地2亩,那么400万吨建筑垃圾每年要占地800亩。可知道,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也就387亩,而北京市一年拆除建筑垃圾占去的地,盖两个鸟巢都还有富余。

作为“一个站在脚手架上的城市”的北京,建筑垃圾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2009年北京日产生活垃圾大概年产669万吨,而建筑垃圾却已达到4000万吨。北京有90%的垃圾进了填埋场,垃圾填埋一年要用掉500亩土地。北京现在约有17个垃圾处理场,而今年有10座到期垃圾处理设施将被陆续关闭。届时,北京每天大约有10770吨垃圾将面临无处堆放的窘境。

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侵占用地之外,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在堆放场经雨水渗透浸淋后,对城市地下水资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危害。堆放场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这种渗滤水下渗,可污染饮用水源;强碱性水质会破坏人体PH值平衡,诱发结石症;而重金属与硫化氢则可能致癌。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会对土壤的污染包括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累积,致使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妨碍植物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有害物质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果实体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此外,建筑垃圾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等。

建筑垃圾,这潜伏在城市的猛兽,在严重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埋下隐忧。

“无约束”酿成“新城市公害”

“无人约束”,高世扬再三强调的这个词,也正是城市建筑垃圾问题的症结所在。据他调查,只有10%的建筑垃圾会被运往指定的消纳场所,其余的或被随意倾倒,或被运往非法运营的填埋地进行处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高世扬博士曾用1年的时间,深入北京市各区县,对北京市建筑垃圾的回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他得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北京每年产生4000万吨建筑垃圾中,回收利用的还不到40%,其余都以填埋的方式进行简单处理。

这一数字远高于北京每年近700万吨的生活垃圾产出量。换句话说,就在我们为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焦头烂额时,建筑垃圾正如一头无人约束的猛兽,悄悄地吞噬着我们的城市。

建筑垃圾处理中的“无人约束“,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是根本原因。2006年原建设部即已出台《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促进建筑垃圾管理、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总体显得力度不足。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第一个环节,而从分类到压缩、运输、堆肥、填埋要经历很多环节和复杂的工艺。但独具中国特色的是,这些都属于不同的分管部门,垃圾分类归城管委管,有害垃圾的处理却归环保局管,可回收垃圾归供销社管,过期药品属于药监局管……

政出多头的最后结果是遇着问题互踢皮球。自2000年开始,政府就在南京、广州等地进行垃圾分类试点,经历十余年的推广,我们的政府部门似乎仍然没有准备好。实际上,很多城市,除了在垃圾桶上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外,其他环节几乎一片空白。

突破困局

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方米,按照国际上建筑物使用周期100年计算,年均建筑拆除4亿平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5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合计6亿吨/年左右。

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却不足5%,而欧盟国家每年资源化率超过90%,甚至韩国、日本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7%以上。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如此之低,是技术跟不上吗?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当前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甚至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有的处理技术已可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启动。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主要症结在于政府政策的引导与落实上。由于缺乏政策的有效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无法根本性地开展起来,有再好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

而要突破目前城市建筑垃圾困局的关键,首先在于政府完善建筑垃圾的相关政策。

城市建筑垃圾问题,也曾一度困扰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的日本。但,日本政府早在1977年就制定出《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后,1988年东京都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就已达到56%。在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出《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以进一步完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

从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建筑垃圾处理不能光靠技术与市场,政府立法与政策支持起着重要作用。立法先行,职能部门才能有所作为。对建筑垃圾的治理需有专门的立法,对现有法律法规则需进一步地完善,涵盖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全程权责落实,才能彻底地摆脱如今建筑垃圾“无人约束”的尴尬局面。

建立一套严格的建筑垃圾处置审核制度,落实“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从建筑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治理。制造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首先需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的书面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然后凭此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拆迁许可证。如没有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有关部门将不予办理工程开工手续。监管部门明确责任,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建设,建筑垃圾的制造者加强环保意识的学习,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垃圾无遗漏地能够进入到建筑垃圾处置设施中,进行有效处理和再生利用。

篇7

关键词:建筑垃圾;废气混凝土粉;超细粉;混凝土;应用探究

建筑垃圾的组成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块、废砂浆、砖瓦碎块、碎玻璃、碎瓷砖、废旧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和废竹木等,其中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尤其是建筑物拆迁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分拣、剔除或粉碎之后是可以重新被资源化利用的。但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都没有被利用,而是将建筑垃圾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采用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长时间的堆放或填埋还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而且,建筑垃圾在清运过程中大多采用非封闭式的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垃圾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由此可见,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1 废弃混凝土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1.1 废弃混凝土粉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随着废弃混凝土粉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提高,流动性逐渐增大。用废弃混凝土粉作矿物掺和料取代部分水泥制备混凝土,废弃混凝土粉的加入使混凝土的坍落度略有降低,但不会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工作性能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对于混凝土中掺入废弃混凝土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废弃混凝土粉取代的成分和掺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坍落度、流动性)的影响。一般认为掺入废弃混凝土粉可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1.2 废弃混凝土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废弃混凝土粉掺入混凝土中取代部分水泥后,由于废弃混凝土粉具有显著的“微集料填充效应”、“微晶核效应”和“活性效应”,对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随着废弃混凝土粉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7d和28d抗压强度虽下降的趋势,当掺量不超过20%时,抗压强度仍高于对比组。

1.3 废弃混凝土粉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废弃混凝土粉掺入混凝土中取代部分水泥后,废弃混凝土粉的“微集料填充效应”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一定影响。试验表明,掺矿粉和废弃混凝土粉的混凝土28d干缩变形均低于基准混凝土,粒径越细小的废弃混凝土粉掺入混凝土后,混凝土的干缩变形越小。目前对于混凝土中掺入废弃混凝土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废弃凝土粉取代的成分和不同细度对混凝土耐久性能(干缩)的影响。一般认为掺入废弃混凝土粉可以降低混凝土的干缩变形,粒径越小,降低作用越大。废弃混凝土粉掺入混凝土中部分取代水泥的掺量不超过20%时,可有效改善其工作性能(坍落度、流动性)、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干缩变形)。

2 建筑垃圾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探究

建筑垃圾粉具有一定的活性,将其掺入混凝土中替代部分水泥或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消耗大量建筑垃圾,减少天然资源的耗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垃圾粉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收缩和膨胀等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 建筑垃圾粉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影响

建筑垃圾粉掺入混凝土中取代部分水泥后,由于建筑垃圾粉具有显著的“微集料填充效应”,且吸水性比水泥大,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当水胶比不变,建筑垃圾粉总掺量相同时,随着废砖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变大;当高效减水剂掺量不变时,建筑垃圾粉总掺量增加,会使混凝土的黏聚性变好。建筑垃圾粉的掺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使用建筑垃圾粉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目前对于混凝土中掺入建筑垃圾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垃圾粉的各成分含量、取代成分、水胶比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坍落度、黏聚性和流动性)的影响。一般认为建筑垃圾粉中废砖粉含量的增加会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且随着建筑垃圾粉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变好,流动性降低。

2.2 建筑垃圾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建筑垃圾粉掺入混凝土中取代部分水泥后,由于建筑垃圾粉吸水性比水泥大,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稍有降低。建筑垃圾粉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重要影响,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建筑垃圾粉中废砖粉的含量和水胶比,且随着砖粉含量和水胶比的增大而减小。在15%的掺量水平下,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均能维持在所对应的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80%~90%的范围内。目前对混凝土中掺入建筑垃圾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垃圾粉的各成分含量、取代的成分、掺量和水胶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一般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量不超过20%,建筑垃圾粉掺量不应超过15%。

2.3 建筑垃圾粉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建筑垃圾粉掺入混凝土中完全替代粉煤灰后,对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一定作用。建筑垃圾粉完全替代粉煤灰后,混凝土的综合耐久性能优异,建筑垃圾粉可以作为矿物掺合料用来制备C60以下各等级的大流动性能混凝土。目前对于混凝土中掺入建筑垃圾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垃圾粉取代的成分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抗冻融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一般认为建筑垃圾粉完全替代粉煤灰可以改善C60以下各等级的大流动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综上所述,建筑垃圾粉可以掺到混凝土中代替部分水泥或粉煤灰,但掺量应控制在15%内。

3 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日益庞大的建筑垃圾处理难题,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而将建筑垃圾经过粉碎之后变成超细粉掺加到混凝土中代替水泥或作为掺和料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广大科研人员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生产设备以及工艺,逐渐统一试验方法和标准,从而为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义林,张玉春.建筑垃圾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04):52-53.

[2] 杜,高树学,欧阳友和等.建筑垃圾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探索[J].居业,2014(06):58-61.

篇8

Civil Engineering Behavior of Miscellaneous Fill of the City Life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张友来 ZHANG You-lai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93)

(China Railway Airport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Beijing 100093,China)

摘要: 随着城市的建筑物建设面积的增大,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也占用了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建筑物不得不建设在了经过填埋后的垃圾场上。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对垃圾填土的研究,论述了相关填土工程的应用。希望可以对于提高垃圾填埋的水平,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the cit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hortag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me urban life rubbish and industrial waste also occup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this case, a lot of buildings have to be constructed on garbage landfill fiel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to expoun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of fill construction. It hopes can be useful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he landfill and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关键词 : 城市生活;杂填土土工特性;工程应用

Key words: city life;civil engineering behavior of miscellaneous fill;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19-03

0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杂填土的数量急剧增加。有的建筑工地的弃土场堆置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成分复杂,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数量高达几十万方,占用了很大的面积。若在这些地方施工,需要将杂填土层全部清除换上好土,然后对其进行处理。

整个施工过程,并不是很难,但是大部分城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弃土点和取土点,要想选择合适的填土,需要到比较远的郊区购买,除了需要支付填土的成本外,还需要支付较多的运输费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考虑利用城市垃圾杂填土为工程所用,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这类杂填土的土工特性。

本文根据城市杂填土的种类及组成成分,结合工程项目地基处理要求,提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一来促进杂填土废物利用,减少换填土方所增加的成本,二来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兼顾环保效益。

1城市杂填土的种类及成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固体废弃物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采集矿产资源后,留下的费石,品味很低的劣质矿产;金属冶炼厂也;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渣,电解铝厂排放的废泥渣;化工厂的塑料废渣、固体化学物;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燃烧大量的煤炭,形成的粉尘、煤灰、炉渣等;建筑工程的垃圾,城市建设、拆迁房屋的固体垃圾等。

②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并且这些垃圾十分复杂,现代很多城市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但是,从总体上看,相关的分类工作,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具体来说,如果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则城市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如下几类:金属类固体垃圾,这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拆迁过程中的金属器材等;玻璃垃圾;塑料纸张、织物、草木、厨余、灰渣、砖石等等。现代人们使用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一些有机化合物材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危险性废弃物:一些核工业发达的地区,会经常出现核废料、核污染的产品等。这些污染物的处理,需要经过专业的处理机构,并对其处理过程进行密切的控制和备案,防止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技术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

1.1 城市杂填土的种类

①城市生活垃圾杂填土。

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以固体垃圾占多数。很多固体垃圾,是孔状结构,在堆放过程中,容易吸收其他的物质成分。废弃物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最终实现垃圾的降解。但是,无机物很难分解,这就会导致大量无机物垃圾的积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填埋。

②工业及建筑垃圾杂填土。

工业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应当先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垃圾,在填埋时会有一定的差别。一些特殊的工业垃圾,在填埋时需要进行处理,例如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工业垃圾,如果不对其进行去毒处理,就会导致土壤的较大面积污染。

1.2 城市杂填土的成份

城市垃圾杂填土的成份,按生活垃圾杂填土和工业及建筑垃圾杂填土分,有着很大的区别。生活垃圾杂填土主要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其组成随着城市人口、居民生活水平、城市产业结构和基础生活设施等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家庭垃圾、商业垃圾、街道清扫垃圾、等。文〔城市生活垃圾土工参数的特性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土性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对我国多个城市的垃圾成份进行了调查,有机类物质占40%左右,其中一部分是可降解的如骨头、织物等,另一部分是不易降解的橡胶、塑料等,无机物类物质占15%左右。工业与建筑垃圾杂填土则主要是无机物。

2城市杂填土的土工特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杂填土的数量急剧增加,使我们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利用城市垃圾杂填土为工程所用,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这类杂填土的土工特性。

2.1 杂填土的物理性质

2.2 工程特性

城市杂填土与一般的土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是前介绍的物理性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的工程特性。这里主要对杂填土的压缩与沉降变形、抗剪强度和动力特性进行一些讨论。因为在工程中,这三个方面基本决定了对上部或其他工程的影响。

2.2.1 压缩与沉降变形

文献[2]对陈垃圾土进行了实验工作。发现陈垃圾土经压缩后,孔隙比也大于同等级荷载条件下其它土类的孔隙比,甚至大于其它土类的的初始孔隙比e0;在荷载为0~50kpa范围内,陈垃圾的αv(即e-p曲线的斜率)值较大,其余段基本与曲线②(淤泥)平行,αv变化趋于一致。如按前面的假设,令γh=50kpa,则h≈4.42m,即,当填埋深度大于4.42m时场内陈垃圾土的压缩变形性质与淤泥有类似之处。当外压p超过50kpa后,e-lgp关系接近直线,其斜率即为压缩指数cc,它是一个常量,不随p而变,由此再次证明了陈垃圾土的高压缩性。

文献[3]对垃圾土进行的压缩实验,发现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垃圾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垃圾土的压缩性随垃圾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垃圾土的e-lgp曲线是非线性的,沉降参数的取值主要取决于:①垃圾土的类型;②填埋时间;③垃圾土的变形特性。长期沉降是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垃圾土沉降的主要方面,生化降解是影响长期沉降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垃圾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垃圾土的生化降解规律。

2.2.2 抗剪强度

垃圾土的抗剪强度,是检验填埋工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抗剪强度的研究,不少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有的使用直接的方法,有的使用间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反应垃圾土强度的指标。

通过对其中一些实验的分析,发现一些基本的规律如下:

①直剪试验表明,垃圾土虽为多种材料的集合体,但类似C,ф值兼有的土类。其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加工硬化型,抗剪强度与正应力呈线性增加的关系,因而符合MohrCoulomb强度准则。

②在同一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土的摩擦角相对比较接近,其大小主要和垃圾土本身的材料有关,填埋土的的粘聚力会随着填埋深度的变深而增大,同时,粘聚力还受到材料本身条状纤维物质含量的影响。

③通过上述反复直剪试验可以知道,垃圾土的残余强度特性和粘性土有着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说,残余粘聚力在达到峰值之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不过其下降的幅度值并不是很大,同最高峰值相差较小;影响其峰值强度的,主要是垃圾土中的条状纤维物质的含量,一般来说,这种条状纤维物质含量越高,其峰值衰减的就会越慢。

④给出了利用旁压试验曲线推求垃圾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指标的方法,其结果与直剪试验较为吻合,为旁压试验用于测定垃圾土强度参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2.2.3 动力特性

垃圾杂填土的动力特性研究较少,文献[5]对于垃圾填土的动力特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使用循环三轴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垃圾土的动力特性。在其试验过程中,采取了式样控制策略,即对不同的式样,使用不同的荷载。具体来说,一种为循环压缩,另一种为循环压缩和伸长荷载,然后,对上述二者分别分别模拟交通荷载和地震荷载情况,循环荷载频率为1Hz。该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当振动周数少于50周时,动压缩模量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当振动周数大于50周时,动压缩模量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略有增大。不过从具体数据来看,振动周数的变化幅度情况,对动压缩模量降低或增大量影响不是很大。

3城市杂填土的处理及工程应用

城市垃圾杂填土的工程应用是今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但目前这一工作还处在一个刚刚开始认识的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下面笔者将根据杂填土类型,提出与之对应的地基处理办法(详见表2)。

4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柳沙半岛康城东侧道路是南宁市柳沙半岛连接英华路与滨江路的城市支路。工程为新建道路,北接现状的英华路,终点至现状的滨江路。路线设计全长583.684m。路线走向基本为南北向,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I级,计算行车速度为30km/h,道路红线宽度15m。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不良地质主要为杂填土。该土质类型的承载力仅为80kPa,重度γ为18.5kN/m3,压缩量为4MPa,粘聚力标准值为10kPa,内摩擦角标准值为8°,液限达到了29.8%,塑限为16.5%,塑性指数13.3,液性指数为0.1。

可见这类土质承载力低,学性质差,物质成分差异较大,厚度及分布不均匀,对路基稳定性不利。

4.2 杂填土施工方案

①K0+011.171~K0+280段杂填土厚度小于3.0m,采用全部换填符合要求的的方法进行路基处理。

②K0+011.171~K0+280段杂填土厚度小于3.0m,采用全部换填符合要求的方法进行路基处理。

③根据地质勘查资料揭示K0+300~K0+568.527段杂填土厚度在4~6m之间。依据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杂填土较深段不良地质处理采用夯实或者地基处理加固。

4.3 施工效果

柳沙半岛康城东侧道路K0+011.171~K0+568.527高杂填土段施工提出优化,土方路堤厚度小于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达到了10cm,而且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都超过了50cm,管径顶面填土厚度也超过了30cm,均已达到压路机辗压指标。该工程直接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作为填土,使得约30%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利用,大大减少了垃圾污染,同时也节省了一部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结论

本文所述杂填土施工方法,将较浅的杂填土路段全部换土,不但加快了工程进度,更能减少噪声对工程周边居民的影响;将原本较深的杂填土路段要大面积清除的属于“垃圾”范畴的杂填土进行强夯处理变废为宝,利用于路基填筑中,既节省了清运杂填土的大量费用,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施工过程中又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振营.城市生活垃圾土性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1).

[2]谢强,张永兴,张建华.陈垃圾土的压缩性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4).

[3]刘荣,施建勇,彭功勋.垃圾土沉降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2).

[4]张季如,陈超敏.城市主活垃圾抗剪强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

[5]周健,池梳蔚.垃圾土室内动力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1999,20(4).

篇9

关键词:北京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制度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5.31.097

一、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 自2008年至今,北京市的固废年产生量不减反增,2013年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园林废弃物五类固废产生总量近5500万吨。“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难题,也是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近年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园林废弃物五类固废产生量呈较快增长态势。近五年来,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了18%,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园林废弃物产生量均增长了80%以上。城六区仍然是各类固废产生最集中区域,城市发展拓展区固废产生增长也不容忽视,产生分布由中心城区向新城区域辐射发展。全市各类固废无害化处理能力具备一定基础,但不足以满足未来不断提高的处理需求。处理技术方式不尽合理,各类固废的资源化处理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泥、园林废弃物等固废的处理结构仍不合理,填埋处理比例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土地资源占用、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具体见图1)。

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来看,填埋、堆肥、焚烧的比例为70∶15∶15,即2013年产生的固废有近4000万吨进行填埋处理。其中,占比最大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运往消纳场所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餐厨垃圾只有约700吨/日能够得到专业处理,其余与生活垃圾一起做填埋处理。填埋比例过高不仅使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而且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在未来两三年内随着北神树等7座垃圾填埋场即将填满封场,同时新建垃圾处理设施用地压力巨大,垃圾与人争地现象更加严重,全市将出现万吨以上固废处理能力缺口。

北京目前的固废处理存在处理方式简单化、资源化利用率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准入门槛高、盈利方式不明确、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负担较重等多种问题。

图1 五类固废产生量及增长情况

(一)生活垃圾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以年均4.3%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由最初的537万吨,三年增长至673万吨,后又降至635万吨(见图2)。

图2 生活垃圾产生量变化情况

生活垃圾产生分布变化明显。随着居住人口的转移分布,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昌平、大兴等城区生活垃圾增速较快,其余区县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着建设及人口的流动发生了一定的变动(见图3)。

图3 区县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布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收运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区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迅速;二是农村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全面推进。

2.问题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未来垃圾处理能力仍不足,处理结构不合理

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和填埋处理的比例为15∶15∶70,仍以填埋为主,处理结构调整缓慢。新建焚烧和生化处理设施选址落地难,属地责任尚未落实,周边居民强烈反对,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

(2)设施运行管理仍不完善,设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

生化处理设施的臭味污染问题仍然较大,环境负面影响较大。部分填埋设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负荷运行现象,缩短了填埋设施的使用年限。如阿苏卫填埋场设施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但是目前该填埋厂的实际处理量超过2000吨/日,超负荷运行情况较为严重。

(3)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面临较大阻力

随着市民环保诉求的提高,使得以焚烧为代表的固废设施落地面临较大的公众阻力。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住宅用地等环境敏感区域扩张,对固废处理设施选址构成新的挑战。

(二)餐厨垃圾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现状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人口的较快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餐厨垃圾产生量也不断增长。2014年,全市餐厨垃圾产生量达到约2500吨/日,全年共产生餐厨垃圾91万吨。

全市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两个城市功能核心区及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城市功能拓展区,这五个区的产生量占全市产生量的76%以上。区域区县产生量均不足100吨/日。见图4。

北京市制定了“5+7+N”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方案。同时,以奥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南宫餐厨垃圾处理厂与全市122家饭店、31家奥运场馆及部分餐饮单位签订了处理协议,为餐厨垃圾的正规化清运模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2.问题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外出就餐比例明显增加等原因,全市餐厨垃圾产生总量不断增加,而现有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仅为770吨/日,仅为产生量的30%左右,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2)建成设施运行负荷较低

大部分处理设施未能达到设计运行负荷,部分处理设施甚至出现闲置不用现象。设计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加之处理设施低负荷运行,最终导致北京市餐厨垃圾实际处理能力不足产生量的10%,大量餐厨垃圾流入非法网点,造成潜在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图4 2011年各区县餐厨垃圾产生量

(3)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单一

北京市现有已运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绝大部分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其中大型处理设施多采用嘉博文BGB微生物资源循环技术。该工艺对餐厨垃圾成分要求较高,但如进场垃圾分选情况较差,则设备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余处理设施均以好氧堆肥工艺为主,资源化能力较低,且处理设施存在较大的臭味污染。

(三)建筑垃圾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现状

随着奥运场馆新建、危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城乡一体化、新城区建设、商业圈建设等重大城市建设工程的开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北京市建筑垃圾日渐增多。近几年北京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4000万吨,见图5。

图5 北京市历年建筑垃圾产生量

2.问题

第一,消纳总量受限,可持续性差。

北京市建筑垃圾产生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用于作为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资源却在逐年减少,两者之间难以协调发展。现有14个消纳场,如按全市建筑垃圾产量约1000万吨计算,仅可再使用3年。因此,现有消纳场能难以解决大量建筑垃圾的可持续处置,这一问题将越来越严峻。

第二,资源化利用尚在起步阶段。

本市绝大部分建筑垃圾仍然采用简易填埋处理。昌平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水平较高,但由于缺乏建筑垃圾收运及产业扶持政策,建筑垃圾收运成本高,原料来源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第三,收集运输市场发展无序。

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运输市场管理还不规范,存在大量无运输资质队伍非法运输的情况。

第四,简易堆填造成较大环境风险。

一是占用大量土地。二是污染环境。三是污染土壤,降低土壤生长能力。四是乱倒乱弃,堵塞道路,影响市容市貌。五是存在崩塌、阻塞道路等安全隐患。

第五,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问题。

由于规划选址困难、土地征用问题、区县责任落实不力和政策扶持缺位等因素。一是空间有限,建设阻力大。二是区县政府和企业的建设积极性不高。

第六,产品生产和销售缺乏规范和保障。

目前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质量标准、再生建材产品认证标准、政府采购政策等支持再生建材产品推广应用的标准和政策缺位,不利于再生建材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外,市场对建筑再生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加之缺乏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扶持,建筑再生产品大规模生产之后销售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企业缺乏投资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制度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以新制度安排为动力的产业

循环经济是人类认识进步及由此推动的经济制度变迁的产物。在人类工业经济大规模、长周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恰恰处于市场失灵的状态,因此要完成由工业经济向新经济的跃迁就必须采用一系列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新型的制度安排予以推动。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目标产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新的制度安排才能促进其发展,可以说新制度安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出发,通过制度创新来修正现行经济制度中与实现资源供需平衡和环境保护相矛盾的制度环节,以更有效的制度和执行机制彻底解决现实中已发生的各类资源环境问题,使人类社会实现从现行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的变迁。

(二)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制度特征

循环经济制度体系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前端源头减量环节的制度安排更多体现出政府强制性

在减量化环节中,必不可少地要求采用某些新技术、新生产手段和新流程,这都需要相应地增加成本投入。而这种成本的投入若无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则很难普遍实现。因此,在前端进行源头减量化实施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依靠政府强制性手段予以保障推行。

2.末端针对静脉产业发展的制度以激励机制为主

对原有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即静脉产业的发展既具有较强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能够产生市场经济效益,产业发展处于公共管理和市场机制相耦合的新领域。依据产业特征和发展规律,要设计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投入到静脉产业的制度安排,要让市场组织在政府引导和激励政策下,通过投入和发展静脉产业能够获利,实现依靠政府政策激励和市场力量投入达到发展静脉产业的目的。

3.对不同环节参与者身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

前端排放环节的参与主体为居民和企业等,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对居民采用激励其减量和合理分类的制度安排,对企业采用强制性的约束型制度安排;在中端运输环节及后端回收利用环节,对产业内民营企业给予以激励性为主,约束型为辅的制度安排,对产业内大型国企要结合其所承担的不同环节的功能,进行必要的企业改制或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变革。

三、循环经济制度创新促进北京生态环境发展的若干建议 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分析。

(一)北京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

北京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对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全面实践,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加强循环经济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针对北京“减量化实施成效差、产业市场化程度低、静脉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以静脉产业为主,以垃圾分类为辅”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向。针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类主体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热情,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循环经济的基础性制度体系包括公共品的供应与消耗、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静脉产业,以及制度体系自身的正反馈机制等。制度框架设计应兼顾公共服务和静脉产业两方面;以引导静脉产业发展的制度为主,以推动公共服务发展的制度为辅,依靠静脉产业力量来推动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二)北京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北京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循环经济制度体系要以限制型企业制度为主,以激励型的社会制度为辅。对企业限制措施要清楚、严格,针对实际情况,政府提出可执行的指标。对个人要提倡激励型措施,鼓励个人从事相关服务行业,遵从循环经济的新制度。

第二,注重正式制度的前期研究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构建符合北京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在新制度启动之前,遵循“前期研究―制度设计―起草初稿―专家讨论―修改定稿”的程序,针对正式制度提出一整套基本框架,包括立法、行政监管办法、促进政策、标准体系、操作指引等,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由政府作为新制度的提出方与供给方,以政府强制或激励诱导的形式保障新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三,从发展静脉产业的角度出发,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效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以处理处置市场化为驱动,推进固废处理处置市场化进程。在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企业主体的情况及特征,针对民营企业以激励性制度为主;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以限制性制度为主。制度安排应向民营企业倾斜,最大程度调动其参与热情,激发市场活力。除此之外,政府应在公共品和市场商品之间建立起监督、执行、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静脉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北京固废处理制度框架设计

固废处理制度体系可分为三层,涵盖“政府、公众、企业、产业”等方面的内容。见图6。

图6 北京市固废处理制度体系框架

其中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处于第一层,针对公共服务 “标准、基础建设、资质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其对静脉产业有支持和引导作用,针对减量化和资源化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公众、企业为制度执行者,处于第二层,公众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参与者,企业则是作为静脉产业的共同参与主体,其通过执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达到发展静脉产业的目的;第三层为制度的落实层,即公共服务产业和静脉产业。

(四)北京固废处理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结合国外经验,参考北京市循环经济现状,通过制度的创新引导可促进国家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和公众等各社会行为主体,科学、合理地界定与协调各自的责任与利益,探索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均衡模式,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以下四个方面部署相关工作。

1.建立以减量化为核心,以面向企业的限制型制度为主,面向公众的激励型制度为辅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严格限制,针对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标准体系,制定具体的惩罚措施,并结合执法条件提出明确可执行的监管措施。对个人要提倡激励型措施,鼓励个人从事相关服务行业,对倡导节约和履行循环经济义务的公民给予适当奖励。

2.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各个环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率

在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环节,政府应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公共品的供给上,政府可以采取服务外包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其中,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资源再生产环节,可以采用PPP模式(公私合作),加大对静脉产业的投入力度;在特许经营的静脉产业领域,要加大政府监督执法的力度,保证其有序发展。

3.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固废处理成为新的创业和投资领域

由政府主导构建静脉产业投融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制度引导性。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二是针对不同的静脉产业领域,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投融资措施,以实现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借由丰富的金融资本,吸引各类机构参与固废领域相关产业的创业投资。三是建立必要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降低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的风险,增强其投入积极性。

4.通过利用新经济时代社交化的开放态度,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促进首都循环经济发展

利用社交化平台公开首都循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以社会热情助推循环经济制度体系与执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例如,定期公布用能大户、用水大户、节能减排重点单位的相关信息动态及污染源排放情况,设立公众举报热线等。

参考文献:

[1]王志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问题与对策[N].文汇报,2006-07-31.

[2]何尧军,单胜道.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刘水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开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N].北京日报,2013-01-28.

[4]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篇10

关键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高速增长,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有关统计显示,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每年20亿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建设将持续10~15年,同时每年会产生约6亿吨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的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拣、粉碎和筛分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砖、瓦、混凝土等废料可作为再生骨料重新利用;废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则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其中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已有较成熟的再生利用方式,且在建筑垃圾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通常所指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即是指废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等的资源化。

一、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

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生产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占90%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建筑废弃物的组成

建筑废弃物的组成,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筑结构、拆除和回收方式不同而变化,通常含有水泥基材料、烧结材料、天然石料、金属及其他材料。在拆除混凝土结构时,建筑废弃物主要为废弃混凝土。

三、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四、建筑垃圾的处理过程及技术应用

4.1建筑垃圾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建筑垃圾在制成再生产品之前的一些列准备措施,一般包括以下阶段:

4.1.1建筑垃圾的粗分

由于装饰装修工程日益复杂,使得产生的建筑垃圾成分增多,增加了后续处理工作的难度。建筑垃圾混杂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续处理设备的投入,降低了效率。如果在源头上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可以大大提高主要成分的回收利用价值。

4.1.2建筑垃圾的破碎

建筑垃圾的破碎作业是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辅助作业之一。破碎作业的对象主要是混凝土材料和石料,目的是减小颗粒尺寸,增大其形状的均匀度,以便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例如,破碎作业能使建筑垃圾的粒度变小、变均匀,在垃圾物料间的空隙减小,容量增加,因而节省储存空间,运输时增加运量;对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选、风选、磁选等分离处理时,由于建筑垃圾的粒度均匀,流动性增加,因而能较大的提高分选效率和质量,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还有利于高密度的填埋处理,节省填埋场空间。

4.2建筑垃圾的分选

建筑垃圾分选是实现其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一环,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充分分离出来,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建筑垃圾分成不同的粒度级别,供不同的再生利用工艺使用。分选定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将其分选开。

4.3目前应用广泛的建筑垃圾处理站类型及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垃圾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大量重型机械制造公司把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纳入重点研发和制造领域。随之产生了一批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公司。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垃圾处理站形式主要有就地再生和厂拌再生两种方式。

五、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

建筑垃圾的用途广泛,可以被分离成单组分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5.1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从建筑物拆下来的废旧木材,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根据其尺寸大小直接利用,而不用降低其使用等级。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锯末和木屑可作为燃料堆肥料和侵蚀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

5.2旧砖、瓦的再利用

老式建筑拆下来的粘土砖和陶瓦材料,不能混在混凝土中,会降低强度。可在粗分后将其破碎,充当轻型砌块骨料。旧砖瓦还可制成地面砖材料、做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或者在粘土砖碎粒中加入石灰,在道路路基工程中使用。

5.3旧沥青的再利用

旧沥青路面经过破碎筛分,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

5.4旧混凝土的再利用

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总量的30%左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回收利用价值较大的组分,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后,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或作为路基材料,或与碎砖、石灰混合由于夯扩桩。

六、建议

6.1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来看,今天的建筑物就是明天的建筑垃圾,在建设过程中要少用建筑材料而保证质量,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延缓建筑垃圾产生的周期;将建筑垃圾资源化,达到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6.2探索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模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健全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科学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达到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6.3加强科学研究。建筑垃圾转化利用主要是以再生骨料为主要形式。应加强对再生混凝土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研究,以及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抗冻融性、抗侵蚀性、碳化性、变形性、收缩性的研究,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垃圾转化利用的步伐。

七、结束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城市建设,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唯有通过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对建筑垃圾采取资源化的管理,使这些废料得到循环利用,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达到和谐人居环境的最终目标。

八、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