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篇1

北京宝得瑞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得瑞)成立于2004年,公司秉承“科技、天然、健康”的创业宗旨,是家以生产制造植物提取物、果蔬粉、超临界萃取系列产品为主的综合性食品配料公司。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宝得瑞天然健康的食品配料,我们采访了北京宝得瑞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张冬先生。

记者:宝得瑞是一家综合性的食品配料公司,其产品包括很多种,请您具体谈谈宝得瑞的植物提取物、果蔬粉、超临界萃取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哪些?

张冬:我们的植物提取物包括速溶茶粉、中草药粉,葛根提取物,余甘子提取物,乌梅浓缩汁等,果蔬粉包括南瓜粉、胡萝卜粉、柠檬粉、橙粉、杏仁粉等,超临界萃取系列产品包括沙棘籽油,南瓜籽油、胡麻籽油、紫苏籽油、灵芝孢子油等。

记者:宝得瑞的产品能够为人体带来哪些健康营养的功能?

张冬:比如说我们的南瓜粉,南瓜籽油产品其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可溶性纤维、叶黄素和磷、钾、钙、镁、锌、硅等微量元素。近代营养学和医学也表明,多食南瓜可有效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脏病变,通便美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记者:宝得瑞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食品配料基地之一,请问在经营管理方面,宝得瑞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可供大家借鉴?

张冬:宝得瑞公司厂区占地50余亩,含括4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问及研发中心等,年产能4000余吨。其中,4000平方全封闭果蔬粉生产线是一条全封闭管道式果蔬粉生产线,该工艺尽可能地利用和保持果蔬原有的营养成分,是目前亚洲较大的喷雾干燥果蔬粉生产线之一,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该生产线年产能达2000多吨。植物提取车间利用低温提取香气回收系统,RO过滤系统,RO膜浓缩系统,低温喷雾干燥塔等尖端设备,使速溶茶粉年产能达到2000多余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车间拥有德国伍德(UHDE)公司的1500L型成套设备,该设备采用全电脑控制,具有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应用广泛等优点,年产能达200吨。公司建立的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全面保证了优良的品质和现代化的生产能力。

我们的经营团队除拥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更结合国外的管理专家,以宏观的经营思维,先进的管理技术,针对企业自身成长的特点,建立准确、务实、缜密的管理机制。2005年公司通过IS09001:2000及HACCP双认证。为客户提供放心的产品及服务,是我们全体宝得瑞人的终极目的。

记者:宝得瑞创立之初,“科技、天然、健康”就是公司的创业宗旨,经过多年的发展,宝得瑞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请您谈谈宝得瑞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张冬:宝得瑞公司是以健康产品配料为基础的生产型企业,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有好的产品,首先是人才,有了好的人才,就有了好的管理:然后是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好的思路、想法要通过好的加工设备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宝得瑞首先是发现和培养人才,其次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通过自营、合作、监管等多种模式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建设基地、管理源头,比如建立自己的南瓜基地、沙棘基地等。

真正好的食品配料应当是安全的、营养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食品营养与安全是我们宝得瑞的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食品的其他属性。公司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HACCP小组,推行质量月活动,对全体员工进行提高质量认识培训,广泛收集对提高质量的好建议。宝得瑞产品追求原汁原味,比如南瓜粉不加香精、色素等添加剂,保留了其原汁原味,不会刻意去调整颜色和香气。我们认为,这样才是健康的。

记者:您提到了宝得瑞还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请您介绍一下宝得瑞的原料基地的情况?它是如何为公司提供健康无污染的原料?

张冬:宝得瑞南瓜生产基地分别设在南方和北方两个绿色科技园区。沽源县绿色科技园,占地1000亩,年产南瓜3000吨,位于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区东北部,北与接壤。地处内蒙古高原之南缘的“坝上地区”。这里地势较高,平均海拔1400~1800米,南部多丘陵,北部较平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年日照2936小时,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沽源县生产的南瓜形状整齐好看、适口性好、品质优级、营养丰富、耐贮运、抗病虫害。

宝得瑞益阳南瓜基地面积达3万多亩,主要品种为密本南瓜,肉色金黄,肉质致密,口感细腻,品质上佳,亩产3000公斤。益阳地处湖南省中北部,洞庭湖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质肥沃,无污染。

这两个南瓜生产基地都是国家农业部定点绿色产品基地。不仅农业气候资源条件优越,保证了一年四季的南瓜原料供应,其绿色无污染、无公害也保证了产品卓尔不群的品质。

记者: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未来,您有什么看法?宝得瑞为了应对将来的发展趋势会有哪些举措?

篇2

今后五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三方面:一是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二是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竞争力;三是提升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方面,一是完善标准体系;二是完善生产体系;三是完善认证体系;四是完善监管体系;五是完善市场体系;六是完善队伍体系。

新闻链接

什么是有机健康食品?

“原生态有机健康食品”,就是自然赋予动植物的最本原的一种生活状态,远离技术性和远离操纵性,其特征保留了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例如:“喝”的水,自然是天上、地下的天然水;农作物“施”的肥,自然是有机肥(农家肥);防治病虫害主要靠轮作、稀植和放养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而不是农药。

其次,在充分保持自然环境或尽量使用自然原料情况下生产的食品:一是用土壤这种基质生产粮食、蔬菜、果品时,应在露天自然状态下,不施化学农药和化肥,只施用有机肥,以防食品被污染和品质不良。二是生产畜产品时,不使用增肥剂、瘦肉精、速肥激素,不使用抗生素做防病药物,多采用混合饲养,并配以自然放牧。三是用农牧产品做原料加工食品时,不添加大量的糖精、甜味素、香精、防腐剂、色素、膨化剂等添加剂。

总之,原生态有机健康食品是没有经过任何破坏和人为的改变,遵循它的自然生长规律,按季节、地区、水土、气候等自然条件,自主生长的健康有机作物、生物。

什么是非原生态无机食品?

例1:原来一年才可以养大的猪,使用催肥素后,提前到四个月出栏;原来一年才可以长到一斤左右的鸡,使用催肥素后,提前到28天出栏,就能长到10多斤重;原来每月平均产蛋25―28颗的蛋鸡,通过夜间照明的非原始手段,鸡不睡觉,确实提高了产蛋量,但鸡蛋的营养价值势必大打折扣。

例2:为了提前上市,使用催红素的蕃茄、葡萄,红得发紫;使用了孕激素的黄瓜,花使劲摇都摇不掉;反季节的大棚蔬菜等,都是非原生态无机食品。男人吃多了孕激素食品,导致不长胡子,甚至出现“娘娘腔”;女人吃多了孕激素食品,促生乳腺肿瘤、子宫肿瘤的可能性非常大。

篇3

近日,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复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是该公司长期坚持以产业发展促协同共享结出的又一硕果。

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特别是以产业化为链条,将农业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崛起实现链接,对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具有十分直接的意义。

保龄宝公司是以生物工程为主导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企业,中国功能糖A股首指。其以玉米(玉米淀粉)为原料,国内首家实现功能糖工业化生产,为农产品高技术精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路。自2002年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来,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线,探索形成了“五步联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作用,链接市场和企业,并及时为基地和农户传递市场需求,提供配套服务与支持,以多种方式给予利益回报。二是市场拉动:顺应时代趋势和消费趋势,把握市场需求和健康需求,为企业家和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及服务,让市场带动规模,以规模拉动基地效益,使基地农户拥有稳定增长的收益。三是创新驱动:公司依托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强化价值设计与科技创新,积极发展绿色、有机的高质量产品,引领基地农户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四是利益互动:基地农户为公司提供高质量、可靠稳定的原料来源,使公司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而基地和农户依靠企业在产品链上获取价值,打造形成利益共同体。五是发展联动:企业站在产业化发展的最前端,带动农业转调升级和持续发展,使农民直接融入国际供应链,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农场到市场的完整衔接。

融合共生促进农民增收

增加收入,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答题。公司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安全链下功夫做文章,带一产,促三产,通过“农业+大健康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由于玉米原料来自千家万户,不利于质量和安全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保龄宝公司开始探索发展原料基地化。目前,企业年消化玉米40余万吨,玉米原料基地通过了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实现了以绿色有机引领农产品提质增效。并以订单方式扩大蜡质玉米等特种农产品种植,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方面稳定了原料来源,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

为降低种植风险,保龄宝公司立足现货业务,开发金融属性,被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期货交割厂库,利用期货期权杠杆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建设10万吨竞争性仓储设施,以“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代储代售服务,解决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的现实难题。保龄宝公司充分发挥产业联动效应,和农户共同分享产业化成果。特别是正在推行的“期货+保险”的试点,为农户有效应对价格风险提供了新的选择和保障。

养殖业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另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但因为抗生素滥用的影响,导致产品品质差、价格低。为更好地帮助农民改变养殖方式,增加养殖收益,保龄宝立足自身技术、产业优势开展动物营养研究,成功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从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入手,实现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带动了养殖业的整体升级。

构建“顶天立地”的产业格局

顶天立地,是保龄宝对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天,就是政策科技民生;地,就是农业农村农民。

保龄宝立足产业,以“老人的命、孩子的嘴”为健康靶点,推进“功能食品大众化、大众食品功能化”,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主导的低聚糖、高果糖、糖醇、膳食纤维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功能饮料、美容日化及医药、无抗饲料等领域。依托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领域生物技术,多次承担国家重点攻关课题、“863”计划,3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40余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标准20余项。

篇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保健食品的消费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增加,保健食品行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各国政府及企业愈加重视此行业的发展,管理法规更完善,产品特点也更突出,不乏著名品牌的保健食品已经在开拓或发展国际市场。在此环境下,通过了解各国在保健食品管理法规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及上市审批的规定,既有利于扫清开展保健食品国际贸易的障碍,也能为寻找新的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点提供线索。目前,各国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并未统一,我国所称的“保健食品”名称,在国外或其它经济区域则以其它名称表示,但所涵盖范围近似;而各国对于保健食品的上市审批要求也不同,以下将分别加以论述。

1、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1.1在我国,据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另据同年5月27日的关于实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保健食品功能范围”所述:在我局【作者注:“我局”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同】未重新公布保健食品功能范围之前,仍按照卫生部【作者注:“卫生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以下同】公布的27种保健功能进行受理和审批。如拟申报二十七种保健功能以外的新功能,申请人在研发之前,一定要充分论证,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再据2000年1月4日的“卫生部调整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 二十七种保健功能指: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调节血糖;延缓衰老;改善记忆;改善视力;促进排铅;清咽润喉;调节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抗突变;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减肥;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份和油份);改善胃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润肠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作用) 。

我国保健食品上市审批主管机构的变革,从法规颁布时序来看,以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6号)为标志,主要主管机构为“卫生部”;以05年4月30日药监局公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为标志,主要主管机构变更为“药监局”,之后,药监局下发了系列关于保健食品生产、检验等法规文件,尤其是09年后更加快了保健食品法规建设步伐,相信不久,我国保健食品完备的法规监管体系将最终形成,此体系将对于国内及进口保健食品的注册、生产、检验及经营的管理更严格,一方面保障了消费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际市场上质量及功效不合格的保健品流通至国内市场。

1.2在台湾,“保健食品”被称为健康食品,上市审批主管机构为“卫生署”。1999年颁布的《健康食品管理法》确立了健康食品的法律地位,并给出定义“本法所称健康食品,指具有保健功效,并标示或广告其具该功效之食品。本法所称之保健功效,系指增进民众健康、减少疾病危害风险,且具有实质科学证据之功效,非属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之医疗效能,并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者”。功效声称,截止2006年12月“卫生署”认可的有11项,包括调节血脂功能、牙齿保健功能、改善骨质疏松功能、免疫调节功能、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血糖功能、护肝功能、延缓衰老、抗疲劳、促进铁吸收和辅助调节血压。有关健康食品的其他法规也陆续在1999年出台,如审批主要依据《健康食品申请许可办法》,生产应符合《健康食品工厂良好作业规范》。

1.3在香港,还没有监管保健食品的特定法律,香港保健食品协会对其定义为:保健食品是用来维持或促进健康的一类非惯常食品。保健食品可以包括下列的成份或下列成份的任何组合:维生素、矿物质、药草、草本植物、氨基酸、食物补充物、浓缩物或提取物及代物。 保健食品的外型可以是片剂、胶囊、软胶囊、液体、粉末等的口服品。保健食品不能当作日常一份单独完整的食物。香港保健协会于2010年6月推出保健食品“自由销售证”的服务,证明产品在其出口地可以自由销售,以方便境外进口商办理进口通关等程序。

1.4 澳门也没有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及明确定义,在《广告活动法中》,保健食品以“对健康有好处的物品”的形式出现,而对保健食品有声称对健康有好处的产品广告须事先由卫生局批准,卫生局在该类产品管理上明显处在一个技术支持位置上。根据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法律,保健食品进口与一般食品一样。

由上所述,香港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还停留在以含药和不含药为准,将保健食品分别划分至药品类及食品类,并分别按药品法和食品法管理的阶段,也即进出口保健食品,可按进出口药品及食品程序处理,澳门同香港类似。

而大陆和台湾的保健食品虽在定义及范畴上有稍许差异,但都从上世纪末以法律形式将保健食品从药品及食品中划分出来并单独成立一类,分别称为“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在进出口程序中要求境外凡符合“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定义的产品,需先按法律规定取得产品进出口许可后,才能安排进出口。

2、日本

在日本,“保健食品”被称为“保健功能食品”,上市审批主管机构为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保健功能食品制度”,提出并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概念,保健功能食品是指介于医药品和一般食品之间的具有某种保健作用的食品,可调节人体机能,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

2.1营养功能食品是指有助于补充因高龄化、饮食习惯混乱等导致摄取不足的营养成分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可直接上市销售,无须申请许可。但政府可进行市场监督,抽样检查。

2.2 特定保健用食品是指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保健功能成分,有助于增进健康并可用于特定保健用途的食品。其目的主要是改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使用对象主要是那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此类食品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生物活性的功能成分;(2)如果用于日常饮食,可期待有特定的健康效益;(3)必须由政府组织评审和批准;(4)可采取常规食品的形式,也可采用胶囊和片剂的形式。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分为三部分:一是厂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营业申请;二是提交审查申请;三是试验样品检查。全部审批过程至少要6个月。

由此可见,各国对日本的营养功能食品的国际贸易比较容易开展,类似食品的国际贸易;而特定保健用食品就需要经历申报审核合格,获取许可后才能开始国际贸易。

3、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保健食品”被称为补充药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芳香疗法和顺势疗法用品,上市审批主管机构是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管理局。2004年8月澳大利亚了《管理补充药品的指导原则》,内容包括补充药品的注册、登记及评审,一般指导方针和政策文件以及指南五部分。

在“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注册登记数据库”中被列为补充药品的产品,在上市前应向主管机构提供支持其功能和适应症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科学依据或传统使用的证据,但主管机构不对这些产品的功能和适应症进行评估。数据库中未被登记的新的补充药品,必须向主管机构提交申请登记资料,通过评估被作为补充药品登记入数据库。

所以,已在“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注册登记数据库”中被列为补充药品的产品,比较容易开展国际贸易;对于新的补充药品,就需要一些申请并获得作为“补充药品“可上市的许可后,方能开始发展国际贸易。

4、美国

在美国,“保健食品”被称为膳食补充剂,上市审批主管机构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1994年美国通过的《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首先确定了膳食补充剂和膳食成分的范畴:膳食补充剂是一种旨在补充膳食的产品(而非烟草),它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膳食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草本(草药)或其它植物、氨基酸、一种用于增加每日总摄入量来补充膳食的食物成分或以上成分的浓缩品、代谢物、成分、提取物或组合产品等。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膳食补充剂的上市管理很宽松,只要生产商提出上市要求并保证安全就可以了。所以,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的国际贸易相对容易开始。

5、欧盟

欧洲的法律没有将“保健食品”视为特殊种类的食品,但对这类食品有一系列的食品类相关法规,包括食品补充剂指示文件,特殊营养用食品法规框架指示文件及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等,上市审批主管机构是欧洲食品安全局。根据这些食品类法规,可以将“保健食品”分为食品补充剂及特定营养用食品来理解。

5.1食品补充剂是指一类用来补充正常膳食的食品或营养浓缩物或具有营养及生理作用的单一组分或混合物,并以胶囊、锭剂、片剂、丸剂、香囊、粉剂、混悬液等形式上市,以便按准确小剂量服用。

5.2 特定营养用食品是指特定组成或生产工艺,能满足具有代谢、消化或生理障碍的目标人群的专门营养需求的一类食品。

在欧洲,食品补充剂须通过主管机构的风险分析评估并获得批准后方能上市,特殊营养用食品采用通告程序,生产商上市前必须通知各成员国有关部门。因此,保健食品在欧盟开始国际贸易前所经历审批获批程序相对繁琐,但也是有径可循。

综上所述,取得保健食品国际贸易许可的过程即是审核保健食品的生产厂设施、产品的质量及效果等是否符合贸易双方国家或经济区域相关法律的过程,有时是一个相对长时间的申请及审核过程,有时程序很简单或根本没有特别程序,获得此许可,是实现保健食品国际贸易的第一步,也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提及基础,而随着国际保健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及繁荣,获得此许可的程序会愈来愈严格。

因此,为实现保健食品的国际贸易并保证贸易的持续顺畅,保健食品的主要生产国,应及时追踪、了解并熟悉各主要保健食品消费国对保健食品的的法律、法规及上市审批程序等方面的制定及改善,因为与传统国际贸易品相比,保健食品的国际贸易格局仍在形成当中,各国对保健食品的贸易限制也是刚刚起步,国际保健食品行业的继续发展壮大及国际保健食品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早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要想在保健食品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不能先在起跑线上落后。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实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

【3】 卫生部.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

【4】 卫生部. 卫生部调整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2000

【5】 翁志辉,海峡两岸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比较与启示. 福建农业学报,2010

【6】 贾宁,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保健食品监管情况考察. 首都医药,2009

【7】 兰洁,国际保健品管理的比较研究(上). 亚太传统医药,2008

【8】 兰洁,国际保健品管理的比较研究(下). 亚太传统医药,2008

篇5

关键词:油橄榄产业;问题;对策;丽江市

中图分类号:S5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8502

1 引言

油橄榄原产地是小亚细亚,并且在世界木本油料树种当中十分著名,其栽培的历史长达3000年。其中,将油橄榄果实榨油可以得到橄榄油,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保健的功能也相当全面,所以被人们称为液体黄金。

2 油橄榄产业项目区概况

丽江市油橄榄的产业发展适生区为金沙江的沿岸,该区是亚热带干热河谷和亚高山切割地区,海拔1720 m,年降雨量600~900 mm,年日照2600~2700 h,年均气温13~21 ℃,最冷月1月均温6.2 ℃,极端最低气温-4 ℃,最高气温33.7 ℃,10 ℃的活动积温5900~7500 ℃。

该区域的光热条件相当好,土壤肥沃,出产丰富,比较适合种植油橄榄、石榴、葡萄、桃等经济林木。

因为该项目区处于雪山冰川和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区,所以,其积温较高,昼夜的温差相对较大,更加适合油橄榄的生长,是油橄榄一级适生区[1]。

3 丽江油橄榄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分析

3.1 自然条件优越

经过油橄榄专家与相关学者对其栽培试验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进行分析过后,通过观察在上述条件下油橄榄的栽培效果,并同油橄榄的生产国产量标准进行对比,比较我国的油橄榄引种区,可以把种植油橄榄的适宜区划分成两级[2]。而丽江市处于金沙江的干暖河谷凉冬区域,可以作为油橄榄种植的一级适生区,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

3.2 土地与水利资源丰富

丽江市的土地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具备大量森林资源,所以,在发展林业方面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其实际的林业用地在丽江市国土面积中已经占据将近80%,而适宜油橄榄种植的一级适生区的面积已经超过了80万亩。此外,丽江市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油橄榄在丽江市的种植就有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3.3 市场优势明显

在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其自身的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绿色食品所含有的营养价值与保健的功效亦更加重视。油橄榄是绿色保健食品中的一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其实际的消费量也快速上升,成为了目前最畅销的健康食品[3]。丽江属于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很多,进而为油橄榄的消费与销售市场提供了便利。因此,丽江市可以充分利用上述优势积极地开发油橄榄的产品,进而走进国际市场。

3.4 种植与管理经验相对科学

丽江市在种植油橄榄期间,将国内外的油橄榄栽培技术当作重要基础,并且积极地开展良种收集、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优良的油橄榄区域性良种,研发了适应其种植和管理的先进技术。丽江市油橄榄种植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积极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制约丽江市油橄榄产业发展因素

丽江市在种植并发展油橄榄产业的过程中,虽然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也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最明显的就是油橄榄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种植的成本极高,见效益的时间较长。此外,因为油橄榄产业属于新兴的产业,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即便是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仅凭基础性的条件来推动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够的[4]。目前丽江市在发展油橄榄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形成完整产业格局,导致产业的效益很难实现。鉴于此,油橄榄产业在丽江市的发展中,一定要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当作重要载体,并形成完整产业体系才能够有效地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5 丽江市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对策

5.1 强化组织领导

要想积极地推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就一定要积极地贯彻并落实林业发展的思路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将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当作带动丽江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地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并制定出优惠的政策,为产业的发展营造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提供全面的服务,进而积极地推动油橄榄产业的长久发展[5]。此外,需要构建专门的机构,并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严格监督并管理专业技术、经费,产业体系等,积极完善监督管理的手段与方法,进而保证该产业的发展。

5.2 增强扶持力度

要想积极地推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创建专项资金。同时,优惠政策的出台还能够更好地增强适生区种植农户的决心,更好地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保证该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需要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营造相应的区域环境,并强化对于该产业扶持的力度,积极培养龙头企业,不断贯彻并落实产业的奖励制度,形成品牌产品,推动产业发展。

5.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地完善并创新资金投入机制,进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针对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对重要的建设项目、关键性的技术开发以及具有发展前景的研发项目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5.4 技术创新与推广

应积极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兴林战略的实施,重视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丽江市政府需要对油橄榄的专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地安排,并保证产业规划的科学性,重视研发产业发展相关技术,进而积极地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6]。

5.5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出油橄榄的苗木供应管理方法,对苗木进行严格管理,进而在种源方面提高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积极地制定出详细的油橄榄生产、加工以及流通标准,保证油橄榄的生产更加标准与规范。此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与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尽可能地减少对油橄榄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油橄榄产业的发展还需要积极地创建自己的知名品牌。

6 结语

丽江市发展油橄榄产业,不仅在自然条件以及诸多因素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同时,在科技以及市场资源等方面也同样具备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同时,也同样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针对丽江市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积极地推动该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油橄榄本身所具备的极大价值,使得油橄榄产业在丽江市的发展中受到了政府及各领域的重视,进而为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东升,黄 易,夏自谦,等.论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J].林产工业,2010,37(2):50~55.

[2]宁德鲁,陆 斌,杜春花,等.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林研究,2010,28(3):146~149.

[3]李俊霞,黄 易,徐骁巍,等.我国及世界油橄榄产业分析[J].消费导刊,2010(1):43~44.

[4]李庆华,丁德品,子桂才,等.丽江市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5(4):153~155.

篇6

[关键词]鲁菜;创新;建议

特色鲁菜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成了以孔府菜为代表的官府菜、以胶东海鲜为主的胶东海鲜菜、以济南为代表的宫廷菜三大流派。鲁菜从一般原料的菜肴到高档原料开发和创新的整个历程,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新的形势下,对不同的就餐人群而设计的既美味,又能满足人体营养需求,既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心理和精神上需求的鲁菜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餐饮的科学化不是天天吃鲍鱼、鱼翅,就有营养了;更不是隔三差五吃顿滋补火锅,就强身健体了。当消费者把一日三餐托付给饭店时,餐饮业有义务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白热化的竞争时代,餐饮业如果还在靠不断发明“药膳”、“滋补火锅”等新名词,已经“忽悠”不住消费者了,必须要苦练内功,为菜品打造出真正科学的营养与保健的附加值,消费者才能心甘情愿地给餐饮业“送钱”。

餐饮营养科学是研究餐饮产品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将营养配膳、养生保健元素的加入,是当前提高餐饮产品层次与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传统鲁菜讲究营养配膳、养生保健的元素在鲁式宴会的创新发展及宣传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鲁菜资源当前之所以缺乏影响力,产业化程度不高,宣传不够、缺乏包装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同其它产业一样,富有山东特色的鲁菜资源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宣传和包装,有关政府部门、媒体、行业协会机构要担负起相应的组织协调职责,行业协会、媒体等在鲁菜养生保健的宣传、规划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

孔子的饮食理论是鲁式宴会的养生保健理论的代表,主要包括:

(1)中和思想:赋予了山东饮食“和”的最高境界;

(2)选料精细、割烹得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失饪不食”等强调了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3)合理搭配,谨和五味:“不撤姜食”、“不得其酱不食”体现了对食物搭配与调味的认识;

(4)饮食有节,平衡膳食:“不时不食”、“不多食”、“食无求饱”、“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体现了对进食规律性、有节制性的要求;

(5)讲究饮食卫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涤杯而食,洗爵而饮”等强调了饮食须讲卫生的前提;

(6)注重饮食礼仪:“食不语”、“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席不正,不坐”等表现出对饮食过程的重视。

以上饮食思想无一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其中有礼有节有度、清洁卫生的饮食习惯是维护健康的基本要求,结构合理、烹制得当、五味调和的食物是养生保健的最佳选择,与鲁菜崇尚纯正,不走偏锋,重视营养,精于刀工,注意卫生等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鲁菜在原料、技法、调味、搭配等方面所体现的养生保健理论应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深入发掘与广泛宣传。

二、在鲁菜的创新发展中,鲁菜产品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评价宣传

1.营养与保健问题的说明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看到诸如“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营养价值高”、“很有营养”等字眼,但是,膳食营养的本质是平衡。平衡膳食(balanOe diet)又称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或健康膳食(health diet),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不仅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且配比适宜,既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又可避免因膳食构成的营养素比例不当,甚至某种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引起的营养失调。

人类对食品的需求,首先要吃饱、吃好(味道),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讲求食物的营养、卫生。在这两个要求都得到满足后,就希望能有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和延年益寿的食品,俗称功能食品。为了说明食品的功能,我们用第一功能代表食品的营养功能;用第二功能代表食品的食感功能,即食品的色、香、味、形、气等给予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所引起的效应;用第三功能代表食品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即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协助恢复健康、调节身体节律、延缓衰老等。第一和第二功能是食品的基本属性,第三功能是食品的特殊属性。健康食品资源中所含的一些具有生理活的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对人体有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或延缓衰老等生理功能。如母亲的初乳含有免疫球蛋白,这是母体为婴儿提供的抗体,可增加婴儿的免疫力。健康食品资源对人体有预防疾病、调节机体、康复病体的功能,健康人食之无害,患者食之有益。

所谓食品资源的保健功能价值,主要是从现代营养科学的角度,即传统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份)以外的功能性成分角度来评价食物资源的价值。功能性成分是健康食品资源中的特殊物质,含量甚少但功能突出明显。“吃鱼的孩子更聪明,吃鱼的女士更漂亮,吃鱼的男士更健壮,吃鱼的民族更兴旺。”乍一听,似乎觉得太夸张了,其实,这种说话还是有科学依据的。鱼类中含有大量的DHA,而大脑的发育不可缺少DHA,经常吃鱼的儿童童智商高,孕妇多吃鱼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好处――这也就是在鲁式宴会的创新发展中,鲁菜产品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评价的宣传方面,让消费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在鲁式宴会的创新发展中,鲁菜产品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评价的宣传方面,要做到简捷、明了,虚话套话不要出现(如营养丰富、营养价值高、滋补等字眼)。做到特色鲜明,如腊肉芦笋,重点突出芦笋的抗癌特点、腊肉的风味特点。

2.在鲁菜的创新发展中,鲁菜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评价中关于饮食禁忌问题

当前在图书市场上,各种健康类书籍一直是畅销品,旨在指导人们怎样吃饭,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介绍食物相克、饮食禁忌的。其实以食物的相生相克作为主题来宣传,在营养学上可以说毫无道理,虽然人们对自身及家人的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食物的所谓相生相克,可以说99%都是人们以讹传讹,从民间或是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流传开来,到如今就变成了一个说法。实际上,在营养学中,没有什么食物在一起吃就一定不好的,因为只要是列入食物资源,它的禁忌肯定就不会有药物那么明显。

例如,经常会有人讲:猪肉菱角同时吃会肝疼,鸡肉芹菜相忌会伤元气,洋葱蜂蜜坏眼睛,黑鱼茄子吃了肚子疼,牛肉栗子吃了会吐,萝卜木耳能生皮炎,豆腐蜂蜜会引发耳聋,兔肉芹菜吃了就掉头发,猪肉田螺脱眉毛,鹅肉鸡蛋损脾,花生黄瓜伤肾,鲶鱼菠菜攻心等;狗肉绿豆、甲鱼苋菜、鲤鱼甘草、红糖皮蛋、狗肉黄鳝、虾子西瓜、猪肉莲子、田螺木耳、狗肉人参等,一起吃了马上会中毒而死。

但是实际情况是,狗肉、人参同为热性食物,又都补得厉害,一起吃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但是,说这两样 东西一起吃会马上中毒而死,这显然太夸张了。首先,人不可能天天吃这些食物,再有,即使某次同吃了这两样东西,由于人体本身的代谢能力很强,这两样食物到了体内后,大部分也都随着代谢迅速排泄了。说到伤肾食物,只有蛋白质过高的食品才有可能做到,肾不好的人如果吃了过多的蛋白质,有可能会发生代谢困难,造成伤肾的情况,而花生、黄瓜显然都不属于此类食品。

水果和虾相克,实际上说的就是维生素C和海产品相克,这是流传最广、也最“厉害”的食物相克理论。两者相加形成砒霜。砒霜是民间的叫法,它的学名叫三氧化二砷,砷分为高价砷和低价砷,越是高价砷,毒性就越小,相反的,低价砷的毒性较强。三氧化二砷属于低价砷,因此毒性强。鱼虾等海产品生活在海洋中,海底的矿物质溶解,及海水被污染等原因,会让海产品中含一定量的砷,但这种砷是高价砷,本身毒性很小。维生素C是强还原剂,可以把海产品中的高价砷变成低价砷,从而让毒性变强,就形成了所谓的砒霜。如果把这两样物质放到试管中进行试验,确实能生成毒性很强的类似砒霜的物质,但在人体是不可能的,因为想形成有毒物质,砷的含量必须足够多,但海产品的含砷量很有限,达不到与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的数量,因此发生中毒几乎不可能。

综上,我们在鲁菜产品自身的营养、保健功能评价宣传中尽量不要拿饮食禁忌问题大做文章。

三、适合现代消费者的食品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与开发创新

中国烹饪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食医同源,食药同功,食疗重于药疗。现在中国疾病的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病,而能够防止和治疗这些疾病的食品原料开发不够。如谷类中的玉米、荞麦、燕麦、小米,薯类中的白薯、红薯、山药、土豆,瓜果类中的蕃茄、南瓜、苦瓜以及还有其它一些如大蒜、黑木耳、花粉等。这些原料看上去非常普通,“貌不出众”,但它们的食疗作用非同小可,当“刮目相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鲁菜的宴席中现在能经常看到玉米、南瓜的菜点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卫生部正式公布的药食两用资源外,许多食物资源或新资源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如冬虫夏草、鹿茸、海马、哈蚧、全蝎、蜂王浆、蜂蛹、蚕蛹等传统中药滋补资源;螺旋藻、绞股兰、花粉、红景天、月见草油、鲨鱼软骨、蚂蚁、蚯蚓、昆虫等新资源;南瓜、豆粕、麸皮、海参、茶叶、食用菌等日常食用的食品资源;富含DHA、EPA、角鲨烯、褪黑素、甲壳素、多肽、多聚糖、磷脂、花青素等有效成分的生物资源;以及富含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发酵乳制品。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香菇多糖、金针菇多糖、银耳多糖、木耳多糖、冬虫夏草多糖、灵芝多糖等食用菌多糖物质能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抗癌的作用。食用菌类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在食疗方面的功效很突出,据美国科学院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一年吃10公斤的食用菌类,具有很强的抗癌防癌作用。目前我国野生和种植的食用菌约有600多种,其中20多个品种已人工培养成功。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诸如白灵菇、鸡纵菌、茶树菇、鸡腿菇等原料制作受消费者欢迎的菜肴。

四、适时、适地的进行营养配膳、养生保健元素与餐饮产品结合的科普宣传

北京顺峰餐饮营养研究所针对餐厅菜品普遍存在的“口味偏重、油量偏大、味精偏多”的弊端,发明了人性化的《点菜卡》,特别对常用辅料进行“用量提示”。顾客在这里落座后,经过正规营养配餐师培训的点菜员会主动上前询问顾客对“油、盐、糖、味精”等辅料有无特殊要求。当顾客某一类菜(比如高蛋白、高脂肪菜肴)点得太多时,点菜员还会从营养搭配的角度,给予善意提醒。研究所同时在《选菜牌》上做文章,除向顾客介绍菜品的营养成分外,还对菜品的适用人群加以说明。例如,“木瓜炖雪蛤”的菜名旁边附有提示“高血糖者适量”,“皇帝蟹三食”提示“高胆固醇者嗅食”……

针对鲁菜的发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宣传:

1.在餐饮大厅、包间等空间适时增加一点营养科普宣传,使客人在就餐的同时还得到适量的营养食粮,增加饭桌的谈资。

2.厨师要懂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厨房悬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随时随地能够看得见,随时随地提醒厨师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配餐与加工。

3.前厅服务员对特色菜品的营养、保健评价熟练掌握,适时、适地的给予消费者介绍。

4.山东省旅游局与山东省烹饪协会联手打造“鲁菜营养健康型餐饮示范单位”。

五、结束语

篇7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现状;对策;山东新泰

中图分类号 S646;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26-02

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公害、食药兼用等优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食品,已受到世界各国广大消费者普遍青睐,市场消费量逐年扩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1-2]。我国发展食用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食用菌产业化的形成,可以充分发挥我国独有的丰富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土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等优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项目,食用菌商品出口量达到世界的70%左右。在国内,食用菌产品也已经成为国内消费者主要食品之一,食用菌生产形势一片大好,行情不断看涨。纵观2013年食用菌市场状况可以看出,整个市场处于需求旺盛、价位不断攀升的态势,也就是说,食用菌市场处于上升境况,菇农效益较好,经营者信心十足。广大菇农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营养健康食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3]。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贸易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新泰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新泰市农业物产资源丰富,各种农作物秸秆、枝条等农业生产下脚料富余,生产食用菌资源充足;食用菌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裕,农村中有大量剩余劳力可利用,对主导品种平菇的种植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基础;生产品种也由单一的平菇发展到鸡腿菇、双孢菇、金针菇等十几种菇类,产量逐年增加,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

1.1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新泰市食用菌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楼德镇、禹村镇、谷里镇、岳家庄乡为中心的平菇生产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曾一度发展到12个乡镇、84个专业村、2 412户,从业人员逾2万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新泰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2010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480 hm2以上,比2009年增加40 hm2,比2008年增加66.67 hm2,总产达3.8万t以上,总产值达1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12%,种植户户均纯收入近1.3万元,人均增收超1 000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新泰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1.2 栽培技术明显提高

新泰市食用菌产业传统栽培方式一直沿用旧房、废旧棚等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模式存在着食用菌栽培环境差、土地利用率低、投入产出率较低等众多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2003年起,新泰市在楼德镇、谷里镇推广示范棚室高架食用菌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有标准栽培棚(占地面积300 m2,栽培面积5 000 m2)1 475个,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产业优势日趋显现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以楼德镇、禹村镇等为中心的食用菌栽培大户不断涌现,全市栽培规模在3 hm2以上的大户逾30户。菌种制作、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并有一大批经纪人活跃在新泰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之间,为食用菌销售牵线搭桥,全国建立信息网点20余个。

1.4 品种发展日益多样化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泰市食用菌除平菇外,还发展种植了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菇、鸡腿菇、草菇等10余个品种,形成了一品为主、多品种系列开发的格局。

1.5 行业协会不断壮大

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市、镇二级相继成立了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2003年成立了新泰市食用菌协会,2004年成立了楼德镇、禹村镇、谷里镇等食用菌协会,协会会员众多,制度完备,对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扶持力度不足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政府把“压粮扩菜”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蔬菜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而对食用菌生产有些忽视,出现了发展滞后的情况。另外大棚栽培食用菌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财力,虽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较种菜一次性投资大,大部分农户资金投入较为困难,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严重制约食用菌产业大规模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食用菌产业发展出现了严重下滑的势头。

2.2 菌种生产混乱

没有建立科学统一的供种体系,由于个体制种不能保证菌种的质量,种植户对购种这个最基本环节没有引起重视,容易购买到受污染的菌种,导致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食用菌减产,甚至绝产,给食用菌生产户带来很大损失,影响农民种植栽培的积极性。

2.3 规模化水平低

新泰市的食用菌产业虽然在楼德镇、禹村镇、谷里镇形成一定种植规模,但相比其他食用菌主产地区规模较小,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在生产上基本处于分散生产、小农经济状态,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相差甚远,且产销单位内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大部分食用菌生产户仍处在小、散、低状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新泰市虽然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四季有菇,但是仍以价位较低的普通平菇为主,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89%。而金针菇、鸡腿菇等一些高价位的食用菌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1%左右,区域主导品种缺失,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4 技术力量不足

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食用菌产业仅局限于单一的栽培方式,在菌菜、菌林、菌粮等同步生产技术方面推广面小,严重影响了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从而束缚了菇农生产的比较效益。同时在产品保鲜、加工等方面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深加工目前尚未起步,很难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泰市食用菌产品抢占市场先机[4]。

3 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健康发展

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来看,食用菌产业已经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劳动密集型,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大对食用菌生产的投入,政府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生产。比如,菌种可以同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一样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自然灾害及难以避免的生产风险实行种植保险,以保障农民发展、种植食用菌产业积极性。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食用菌产业投入,降低成本,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是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关键。各级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标准食用菌棚室建设补助标准,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

3.2 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各类特色产品

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正逐步成为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鸡腿菇、草菇,具有鲜嫩脆爽的适口性,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肿瘤的保健功能;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及时清理体内产生的垃圾;金针菇又称“益智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价值等,各种菇类市场价格好,已经成为蔬菜消费新热点。有关职能部门要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引进工作力度,提高生产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

3.3 扩大生产基地,形成规模效益

一是扩大楼德、禹村、谷里等乡镇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宫里镇、天宝镇、羊流镇等。培植壮大食用菌生产专业镇村,以规模促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区域经济优势,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保障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信息网络建设、菌种场建设和产前、产中的资金、技术服务,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提高菌业整体效益。三是改造传统陈旧模式,积极推广秸秆栽培,创建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出口菌类产品,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益。加快引进新品种和优良菌株,做好试种示范,创办菌种生产基地,积极推广示范新品种;大力推广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着重抓好棚室高架栽培模式,努力降低污染率、烂筒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菇农生产效益;积极示范推广秸秆代料栽培新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提高菌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着力搞好科研开发、培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菌业产业化水平

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就必须培大培强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搞好食用菌产品深加工,提高食用菌品质档次。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要面向市场,大力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引进资本、技术、设备及管理等生产要素,创办食用菌保鲜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终极产品,并使产品尽快转化为高档商品绿色食品。对此,全市应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等办法,尽快建成2~3个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经销能力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菌业发展。

3.5 研究开发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

一是合理确定培养料配方。品种不同,培养料配方不同;同一品种不同的菌株,其配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养成分和酸碱度上,因此一定要做好适应性试验。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开发新的栽培原料,本着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宗旨,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秸秆、枝条等资源优势,变废为宝,积极示范推广秸秆代料栽培新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菌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二是选择优良菌株,加快引进新品种和优良菌株,做好试种示范,创办菌种生产基地,积极推广示范新品种。菇农要根据当地资源、气候等条件,做好适应性试验示范,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种,特别是要注意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三是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大力推广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结合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阔叶林与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各种菌林间作技术;推广示范小麦/玉米―菌类(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套作技术;示范推广保护地蔬菜与食用菌间作技术,实现菌林、菌粮、菌菜同步生产和效益共赢。着重抓好棚室高架栽培模式,努力降低污染率、烂筒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菇农生产效益。各地政府要成立专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小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围绕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方面开展研究推广新技术,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尽快提高食用菌种植户的科技素质,抓好规范化栽培和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建设。

3.6 强化竞争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从生产食用菌培养料开始,到播种、发菌、出菇管理、采菇,以及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的全过程,都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生产的原则进行操作,建立全程可追溯系统,一定要生产出有竞争优势的高质量产品,实现食用菌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目标。发挥“科技+品牌+市场”的优势,加大创品牌、创名牌的力度,从产品包装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创特色,创建食用菌名牌产品,真正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效益。发展壮大农民营销队伍,组建食用菌专业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扩大食用菌的销售量,把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新泰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4 参考文献

[1] 汪国莲,谢忠谊,陈明,等.淮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65-167.

[2] 戚远斌,许贤超,张斌贝.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5213-5215.

[3] 王军,赵学坤,田婧,等.山东食用菌产业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8(1):79-81.

篇8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生态林业;思茅区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237-03

1 引言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意义上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农复合式经营方式,在保护林业资源、增加林农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综合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包括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采脂、生态庄园等内容,当前思茅区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已取得一定成果。该区已经形成了以林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综合效益,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互兴互赢。

2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利条件

2.1 资源条件

(1)思茅区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总面积87.65%,加上思茅区在地形地貌、森林类型、土壤种类复杂多样的特点,并以其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林下资源。

(2)思茅区林下资源主要分为森林食用植物和森林药材等。森林食用药材有食用菌类,天然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的食用菌还有治疗癌症和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森林果蔬,包括可食用的野果和野菜,营养丰富,无污染,易栽培;淀粉用植物,其是轻工、食品和医药工业上能制造淀粉的植物;野生调味用植物,其叶、花、果可以提取食用的调味品;饮料植物,果实、根、茎、花、叶等植物器官中有一种或多种可作为原料加工成饮料的植物,比如普洱茶;观赏植物,具有庭园或风景区绿化美化和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等。森林药材包括传统中医药用植物和民族民间药用植物两类,其主要栽培种植的有滇重楼、石斛、白芨等。因此,思茅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极有利于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2.2 技术条件

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在保护扩繁、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有所突破,并获得了一批专利、技术和成果,并且一定规模化加工企业也由此形成,进而拥有带有该区域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

2.3 深厚经验积累

这么多年来,思茅区的广大林农群众和林业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对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好林下经济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成功案例,并且在林下采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庄园方面成功经验的积累非常丰富,由此为推动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2.4 广泛群众基础

在思茅区林下经济还未进行林改之前,广大林农就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识与传统,并且还有一定基础。而林改之后,产权明确,责任到户,家庭承包观念突出,进而充分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靠山致富的积极性。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已成为提高该区域人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

3.1 林下药材

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人民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各国已将天然药物作为其新药开发主要方向。在世界中药市场上,中国的中药产品重点以中成药、植物提取物、中药材为主,而中药材独占70%。一般而言,80%中药材都是来自于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资源。随着制药企业和加工技术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大,已经存在许多种类的药材仅仅依靠野生资源是难以满足需求,从而产生极大的供需矛盾。并且其中一些药用植物,其生长量远远跟不上消耗量的步伐,因而导致珍贵森林药材资源面临巨大的枯竭危机。而思茅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森林药材资源,若是在林下药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思茅区便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新医改、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社区医疗以及新农合等,此举措将极大促进中国药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且全球对纯天然的理念促使传统药物和植物药的市场份额大增。因此,思茅区应当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抓住此次市场扩大的机遇,将林下药材发展与“云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林下药材发展潜力。

3.2 林下香料

一方面,随着近2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香精香料贸易销售量在不断增长。纵观全球,最近几年香精香料工业的增速均比其他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要高。根相关统计,香料在全球的需求量以每年5.4%的速度在增长。而中国的天然香料大多还止步于工业香料的提炼和提供原料上,并未有深层度开发,因而目前市场处于亟待提高的时期。另一方面,云南拥有全国香料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中能够开发利用的大约百余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利用的有40多种,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世界顶级化妆品的原材料来自云南省的大部分香料,并且还用于奶制品、日化、点心、护肤品、软饮料等中低端产品中,并且伴随着人们对异国芳香疗法和天然芳香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从而带动了精油和香料需求量的增长。因此,当前香料香精市场不但发展健康,而且有着巨大潜力,思茅区应当看到这一市场机遇,利用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发展香料工业。

3.3 森林蔬菜

随着人们对森林蔬菜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森林蔬菜已进入市场并逐步成为人民“菜篮子”中新的内容。森林蔬菜作为一种“药食用源植物”,被美称为“健康食品”、“天然野味”,畅销于国际市场,香港、东南亚、西欧、韩国以及日本等国为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都在中国进口大量野菜制品,森林蔬菜成为当前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外市场日渐活跃起来,日本及欧洲各国等都在大力进行商品化生产,开发森林蔬菜市场;而国内一些省区也相继成立了一批森林蔬菜加工企业,并且其产品在市场上也保持了持续旺销的势头,其系列产品不仅成为酒楼、宾馆以及饭店中的珍品,同时也逐渐上了百姓的餐桌,成为节日宴席、招待宾朋的美味佳肴。近年来,云南各地市场上相继上市了一批人工栽培或是野生的森林蔬菜,并且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数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多,极为受到大众欢迎。因此,森林蔬菜的市场潜力巨大,思茅区应当凭借其丰富的森林食用植物,比如野生食用菌、森林果蔬等,加快这方面的发展步伐。

3.4 林下养殖

野生动物一般是比较稀有的,经营优势很大。通常说来,物以稀为贵,就野鸡与家鸡来说,野鸡能够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到80元/kg,而生态土鸡则只有45元/kg。另外,林下养殖成本不高,林下饲养不仅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而且其野外自由觅食、运动,同样也促进了其抵抗能力增加,降低了动物疫病的发病率。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包括鹿茸胶囊、鹿茸酒以及鹿血酒等的人工梅花鹿系列产品,包括加工野猪、鸵鸟、大雁、销售野鸡等的肉食产品,包括猕猴、孔雀等观赏性的观赏型野生动物,越发受到社会的喜爱和重视。尤其是在那些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大中型城市,人们对人工养殖野生动物方面的的消费不断提高。根据相关机构的市场调查表明,全国年需求野兔2000万只,但实际供应量仅为200万只;全国年需求人工养殖的孔雀500万只,实际供应量仅为35万只;全国生猪销量达6.8亿头,其中野猪供应量仅占50万头;山鸡市场需求量高达5000万只,而实际供应仅800万只,出现巨大的供需缺口。而思茅区处在具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生物资源种类相当丰富,考虑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林下养殖的兴盛,思茅区要加大林下养殖的开拓力度。

3.5 生态农庄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的以及有机的农产品需求量,并且其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数倍的价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与此同时,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也为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商机。当前,城乡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占据了全年总支出的1/5~1/4。城市人对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已然成为一股潮流。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大量城市人争相涌向山庄、农村玩农家乐,体味亲自采摘蔬菜、水果的乐趣,并吃山珍野味、尝农家菜、休闲度假等。因此,建设生态休闲农庄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潜力巨大。而思茅区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能够满足生态农庄所需的各种条件,加上当前生态农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因而思茅区可将此列入发展规划。

4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效益评价

4.1 民生林业效益

4.1.1 解决充分就业问题

(1)一方面,由于发展林下采脂、养殖、种植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和传统农林业具有技能相通的特点,并且在相关的信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以及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的要求不高,因而就业门槛较低,从而可以直接增加林农的就业机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2)另一方面,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综合管理型经济,关系到农业、林业、工商、科技、畜牧业以及科技等各个相关部门,所需专业技术多达几十种,需要众多农民的支持与参与,进而间接性拓宽就业渠道,有利于该区域充分就业的实现。

4.1.2 增加林农收入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可将林下采集、养殖、种植和森林旅游等产业所具备见效快、投资周期短的特点充分利用,进而更深层次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而且,林农不但能够从“示范基地”建设产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获得直接收益,而且还可以借助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中获取更为有效的经济收入。因而发展林业经济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

4.1.3 拓宽扶贫渠道

扶持帮困贫困人口,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影响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稳定。山区林地资源极为丰富,而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前的林地、林木资源,从而实现农、林、牧各产业资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共享以及循环相生的新模式,进而拓宽林农持续增收新渠道以及探索出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4.1.4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通过不断探索和推广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模式,有助于培养更多培育经验、科技知识相对丰富的林农,从而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安全可靠的无公害产品,进而满足市场的需要。

4.1.5 带动综合产业发展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不但可以更大程度释放出林业经济产业的潜力,并且能够改善传统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带动相关信息服务、物流、交通运输以及产品加工等多种综合产业的发展。

4.2 生态林业效益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在通过充分利用林业资源进而创造经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循环系统,做到以工富林、以农哺林、以林济工以及以林养农。与此同时,林业资源是可循环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因而其生态林业效益和民生林业效益也将达到高度统一。

4.3 综合评价

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建设模式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也是典型的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复合型经营模式。该种“不砍树也致富”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林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还能够给广大林农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由此不但解决了林农和林区职工经济收入问题,而且有效提升了林业的综合效益,进而解决林地经济效益缓慢、林木生长周期长以及种植结构单一问题,可以有效降低林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并且其还是促进林农增收、促进生态和谐以及发展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思茅区初步形成了以林业为支撑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好林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最大程度发挥林地综合效益,从而推动林下经济在促进林农增收,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广大林r开辟了一条致富道路。通过发展集体林区经济和国有林区经济,有效增加了林农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就业率,进一步解决区域扶贫和“三农”问题,对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安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思茅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有力条件非常多,并且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良好,因此其可以综合借助当地的林下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经验优势、群众基础优势等来发展自身产业经济,并且可以将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当前思茅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在思茅区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精细化研究,而且要加强林下经济和地域差异的研究,并且在推广应用中,更应当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综合效益评价,选择最优模式。

参考文献:

[1]潘忠虎.林下经济发展分析与评价初探:以福建省长汀县和邵武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7).

[2]夏泰英.黄河三角洲地区林下经济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广饶县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2013(4).

[3]廖远宁.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绿色科技,2015(11).

[4]王 猛.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4(11).

[5]张瑾瑾.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下产业的经济支撑作用评价与对策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5(11).

[6]陈满玉.福建省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林药产业的实证[J].福建农林大学,2013(9).

[7]钱宇航.生态经济学视域下的林下经济研究[J].绿色科技,2015(8):313~314.

篇9

【关键词】产业结构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一、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正反两个方面:

一方面,产业的建立在生态的可持续发发展上时,产业结构能够生态环境的平衡。首先,人类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环境的发展规律,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产业进行改造,将环境改造成理想的生态环境,以及创造出人工生态系统。其次,产业的发展能够给人类进行环境的改造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这样,产业和环境之间就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共同促成产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当产业的发展破坏了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时,产业的不合理会导致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资源面临枯竭,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产业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又会反过来阻碍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发展能力削弱又会导致保护和改善环境能力减弱,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形成区域产业结构和生态环境非良性循环。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二、三大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第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一产业也绿色植物为主,绿色植物有利于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第一产业的不合理开垦和放牧会引发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农药化肥污染等问题,对水体和土壤都造成严重的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第二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产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能耗、物耗水平以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水平要远大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是以大量消耗矿产、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的, 工业污染物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 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胁迫效应, 这种胁迫压力在绝对数量上日积月累,必将导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重工业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程度都高于轻工业。四川省重工业产值仍占67.82%。从四川省各工业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来看, 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造纸、医药等属于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行业的资源消耗及污染处于中等水平;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金属制品等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 环境污染也较小。但目前, 四川省其中石化、有色、电力、冶金的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40% , 这无疑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胁迫。

(三)第三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比较小的。第三产业对环境资源的依赖很小, 但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对环境质量有直接影响。若管理不当会产生废水污染、噪声扰民、汽车尾气污染等有害影响, 甚者会导致一些自然景观的消失。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机动车数量也直线上升, 2005 年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47万辆, 2010 年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357.9万辆,增长了144.9%。公路里程由2005的11.5万公里到2010年的26.6万公里,增长131.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占用了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 使道路路面有害物质通过道路排水系统流入地表、河流, 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而且机动车运行中鸣笛发出的噪声可高达95~ 100dB, 形成噪声污染, 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形成大气污染, 排放的无机化合物的细小微粒进入土壤形成土壤污染。

三、环境保护有利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第一,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投入,会增加产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增强环境意识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一个倡导绿色革命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增加对绿色资源的开发,就增加企业的国际形象,也会让产业在竞争中占领有力的先导地位。而且环保产业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绿色产业。而那些技术和管理落后,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将越来越不具备生存条件。

第二,重视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变产品供求结构,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例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对于日常食品需求发生变化,开始注重农产品健康问题。同时,人们开始重视生态农业的休闲,观光作用,从提供一般性食物到供给健康食品,,从生产农产品到提供旅游资源,这将给古老的第一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各产业随环保需求变化而相应地改变供给结构,将会为经济腾飞提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文新,张平宇,马延吉.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环境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

[2]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篇10

作为世界第二大茶叶消费国的日本,以茶作为原材料加工的茶产品种类繁多,也是茶深加工文化、理念、技术以及产品的领跑者。 在日本,把茶叶加在各种食品,制成糖果,糕点和其他食品的产品很多,市场上大约有150多种。在食品中添加茶叶,一方面可以利用茶叶中的多酚类具有的抗氧化作用,保持食品的新鲜;另一方面可以使这些食品更加健康。茶叶除了在食品,饮料上广泛应用外,还用茶叶的有效成分开发成药品,保健品;用茶叶的除臭,抗氧化功能制成布,做成衣服,袜子和拖鞋等。茶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给茶叶深加工带来广阔市场。

记得1990年在日本留学时,看到超市和自动贩卖机销售听装乌龙茶饮料,当时觉得很好奇,茶还能凉着喝?茶还能做成饮料随时随地很方便地喝?2010年5月再次去日本观察茶产品,无论是电车站还是超市茶深加工产品占据很重要的摊位。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茶深加工最大的企业SUNTORY公司,继近期推出抑制脂肪吸收的“黑乌龙茶”后又推出了预防血压升高的“胡麻麦茶”;日本花王公司推出了促进脂肪消耗富含茶多酚的绿茶,大正制药推出了预防血压升高的“GABA绿茶”等。

茶叶深加工是指用茶鲜叶、成品茶,或是茶叶和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含茶制品的加工过程。茶制品可能以茶为主体,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制成复合体。茶叶深加工技术可分为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加工及综合技术加工。

近些年来,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均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欧美国家袋泡茶占茶叶总消费量的比例从70年代的2%上升到60%-90% ,日本茶饮料等新产品的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40%。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于八十年代初将速溶茶制备技术投入产业化,目前己成为速溶茶生产的大国。日本、台湾的茶饮料消费已超过碳酸饮料,居饮料市场的第一位。

近二十年来,国内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国内茶叶深加工产品只占中国茶叶总产量5%,但产值达300亿元,占到了茶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目前,国内茶深加工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第一类是速溶茶系列固体饮料,也是市场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茶深加工产品。速溶茶是在传统茶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一种具有原茶风味的粉末或粒状的茶产品。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速溶茶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欢迎的茶叶制品之一。
以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为代表的速溶茶已成为茶深加工产品的重要代表,热水和凉水都可溶成为其引人注意的特点和卖点。速溶茶的特点是冲水即溶,容易调节浓淡,还可根据各自的喜好加奶、白糖、香料、果汁、冰块等,既可热饮又可冷饮,原料来源广泛,不受产地限制,即可直接取材于中低档成品茶,亦可用鲜叶或半制品为原料生产,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
目前速溶茶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纯味速溶茶、调味速溶茶及茶与功能植物混合速溶茶等。纯味速溶茶又包括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花茶等几种。调味速溶茶又称“冰茶”,它是在速溶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配制茶,起初多用来做夏季清凉饮料,加冰冲饮,故称冰茶。


第二类是液态罐(瓶)装茶饮料。即饮型罐(瓶)装茶饮料是一种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茶饮料。这种饮料既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又兼具营养、保健和医药等功效,是一种多功能饮料,目前有40多种。这类饮料主要包括纯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含气茶饮料以及保健型茶饮料。


第三类是茶酒。茶与酒在人类生活文化中的地位并驾齐驱,使人类生活丰富多彩。茶是温和饮料,酒是刺激性饮料,两者各有不同属性,故以茶叶为主料酿制或配制的饮用酒独具风味。
茶酒为我国首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产生研制生产的茶酒约为10多种,大多酒精含量在20%以下,属低度酒。
茶酒按加工工艺,可分为发酵性、配制型(模拟果酒的营养、风味加工配制而成)和汽酒等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