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超市经营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行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改革,在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思路的同时,必须要在经营作风上进行一系列改善。要深入调查,做好相关研究,积极走访优秀单位,基于经营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新的经营方式进行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做好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1.以“标准化建设”带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高校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良好、和谐、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和机制作支撑,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校园零售超市已成为大部分高校的一项主要经营内容,校园超市购物已成为学生吃和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求,成为高校后勤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商贸实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商贸管理专业部一届三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自2009年之后的3年内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结合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推动高校商贸超市的规范化运营及标准化建设,以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超市购物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购物需求。建设“标准化超市”需要在员工形象、购物环境、布局陈列、规范服务等方面都将有所体现。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高校后勤的“三服务二育人”宗旨,不断提高为学校服务保障的能力。遵循市场规律,创建品牌形象,认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不断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创建“爱心超市”,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2.探讨新的决策理念,进行新的决策服务新时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不能只体现在经营过程中,要将经营、消费、分配一起抓,使经营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帮助后勤企业以及承包户确定经营目标,正确选择经营项目,规划经营规模。新的高校后勤经营服务不仅涉及娱乐、餐饮、休闲、文体等内容,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特定的服务方式,并逐步向社会后勤经营的方向发展,随时为广大教职工、学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已经设立了自己的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供师生休闲和社会实践。还有些学校利用自己校内现有的池、湖投养一些食用鱼与观赏鱼,既搞活了经济又美化了环境。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鱼塘等举措不仅环保也很经济,符合校区消费标准,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
二、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的探讨
在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形势下,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要在“目标指引,节能降耗,挖潜增收”的前提下不断探讨新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1.完善经营责任制要在明确的经营方针、经营方案指导下确立目标责任,提高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逐层确立经济目标。例如,经营资金来源是属于校方,还是后勤集团还是个人,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责任、经营义务。有严格的经营规章和管理制度,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后勤经营管理干部的经营管理积极性。将科学、合理、先进的经营发展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教育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业的不同以及项目的不同,充分考虑到经营内容,采取对应的承包手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严格签订相关承包合同,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正确经营管理指引的前提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正确引导经营部门使用资源,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设备设施完好无损,将管理责任与物资利益充分结合。经营管理的资源和成本来自于高校,也来自于社会,要把这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大价值,还报于高校与社会,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严格成本核算做好审计、调查、统计工作,最大限度保障高校后勤经营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要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细化到对经营额的品种、货物的品种、服务用品等的成本核算,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后勤经营的经济效益,保护好学校的设备设施。严控进货渠道,既保证经营效益最大化又要保证师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4.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管理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的“管理育人”功能,提升教育内涵,达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的作用。可以在后勤商贸管理中心开设经管专业的实习基地,给大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同时达到提升后勤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5.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气氛,开辟新的高端经营模式加强高档次文化经济实体建设,摆脱后勤经营只有餐饮、娱乐这种状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适当扶持咖啡厅、文化沙龙等文化产业,使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补充作用,以提升后勤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档次。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主体 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一、实施背景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从院校方来讲,人才培养的“客户”是行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从企业方面来讲,寻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储备和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所以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点或者切入点是“人才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首要目标。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国内外优秀零售连锁企业合作,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和使命展开合作,并在人才培养调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展开合作,实现校企融合,双主体一体化合作育人。
二、合作内容
(一)人才培养调研工作
近年来,专业依托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平台,开展区域人才需求调研工作,调研采取专题调研会、人才培养研讨会等形式展开,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区域零售连锁行业和校企合作伙伴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成《重庆市零售连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等专题调研报告4份,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招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岗位设置、人才能力鉴定模式等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下单”并参与“产品”生产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零距离对接”,2014年,又分别与华润万家、麦当劳、永辉超市等企业开展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招徒),企业“师傅”或导师与学校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企业从招生环节开始全程参与所需人才的培养,教师、师傅(导师)联合指导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稳定性、成长性和可持续,实现校企全过程一体化育人。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总纲领和实施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源头”。专业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共同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共同确定合作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共同确定教学计划与实施;共同考核和鉴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针对订单企业和现代学徒制等深度合作企业,校企双方通过制定补充方案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性化定制,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四)课程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制定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成长目标的工学结合、实岗育人课程体系。将企业文化类课程、企业岗位实操类课程、企业发展岗位素养类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实现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育人,实现人才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目标。
(五)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专业在学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一方面,学校在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实岗操作,实地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培训项目,培训了一大批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并将通过培训鉴定的兼职教师聘任为“兼职教授”、“兼职专业带头人”和“企业导师”,让这部分兼职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指导等方式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亲自“操刀”人才培养。
三、合作成效
经过几年努力,与我院连锁经营管控专业合作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国连锁百强企业5家,并分别与永辉超市、娇兰佳人合作组建冠名订单班5届、与人人乐联合组建4届订单班、与罗森便利合作组建冠名订单班2届、与麦当劳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储干班2届、与华润万家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储干班1届,受益学生500余人;连锁专业近3年订单率保持在90%以上;订单班学员到岗率保持在90%以上,现代学徒制储干班学员流失率不到5%,校企联合培养学生1年内平均晋升率达70%以上,目前已累计为娇兰佳人、罗森便利培养店长级管理干部40余人,为人人乐、永辉超市、华润万家培养门店经理、总经理级干部30余人,课级干部70余人,校企一体化合作育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校企合作育人案例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被评为一等奖,校企联合育人成果被重庆日报、重庆商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云,刘炼.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朱慧芹. 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篇3
关键词 连锁经营;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30-03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组织方式,在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中普遍应用,由于其强大的复制能力和规模效益,得以向汽车、医药、家居建材等多种行业快速渗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2011年立项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结合连锁经营在各行业中的发展态势及亳州中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学校按商业连锁和医药连锁两个方向同时发展的思路,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面向产业及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发展定位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专业建设围绕国家及安徽省、亳州市“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顺应现代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方向,对接生产性和生活连锁企业需求,主要为农村、城镇连锁经营发展及中小型连锁企业发展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培养规格为: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2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企业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就业部门为:连锁超市、便利店、连锁餐饮企业、连锁药店、连锁酒店等连锁企业及其总部。就业岗位有:连锁企业的中高级销售人员,中小型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技术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大型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等。岗位证书包括:连锁经营管理师、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资格证书。相关专业群包括: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药品经营与管理等。
二、基于校企“四对接”,重构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具体见图1。
经过长期实践,学校不仅形成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模块,而且逐步形成了“基本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互渗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把第一课堂的公共素质教育课和第二课堂技能素质教育课进行完美结合是本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基本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设计见表1。
三、实施项目导向教学,构建项目化课程机制及职业技能展示平台
在核心课程开发过程中,把课程分解为各项主题学习任务和作业项目。如对于《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课程,设计了门店店长作业化管理、门店理货员与营业员作业管理、门店收银作业管理、门店卖场的规划与管理、门店营业现场服务管理、门店促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门店商品管理、门店防损与安全管理等8大项目。
为巩固项目课程实施效果,学校每年均举办POP广告设计大赛、校园购物节活动、营销策划技能大赛、店长演讲比赛及商品陈列等竞赛活动。《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市场营销与策划》及《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等课程也据此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采取以赛代考模式。
四、拓展实习实训空间,构建专业课程实施资源支撑平台
为保障项目课程实施,规范课程教学,组织任课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同时整合全校优势资源,围绕连锁企业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和管理运营的主题,校企共同开发典型案例、模拟动画、视频讲解等为核心内容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学校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线下建设系列实践基地,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一是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连锁经营管理综合实训室、物流配送实训室、企业电子对抗实训室、连锁药房模拟实训室等,并配备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软件系统,使学生全过程模拟和仿真训练连锁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收银、防损等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学生营运管理能力。
二是建设校内实体店和网上商城。在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团队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我管理,在校内创建便利店与网上商城相结合的网络实训平台――亳职院商城(http://)。便利店的建设实现了“校中有店、店中上课”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为超市门店营运与管理、商品采购管理、POS系统的应用、仓储与配送管理、商品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顾客服务、特许经营综合实训等课程相关实训模块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
三是增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项目期内,学校与金华十足便利有限公司、亳州盖福祥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制定基地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办法等教学政策,制定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专业行为识别手册等规定,保障学生实习权益和实习效果。学校还建立了由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企业领导、业务负责人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组成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的审议、实施、监督和评价。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安排专任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4):22-23.
[2]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6-41.
[3]宋威.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00.
[4]张丽.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州航海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10(6):62-64.
[5]刘月荣.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8-13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ain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Ha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ANG Yan, JIANG Xiang-long
(Ha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ozhou Anhui 236800, China)
篇4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运作;运作机制;协调机制
作者简介:林红梅(1967-),女,辽宁大连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系副教授,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教学。
课题项目:2011年广东省高教学会项目立项课题“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研究与实践”(编号:11GJB125122),主持人:林红梅;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研究与实践”(编号:11B100),主持人:林红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86-04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在评估过程中要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要有保障以及行业、企业要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室使用率和实训设备投入、运行模式、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得到不断发展完善[1]。各地高职院校在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取得了可喜成效,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导致责权利不清,运作不畅,特别是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等方面失调,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及利益相关体参与的积极性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涌现了许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相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功典范,并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该模式之所以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一方面取决于选择合作的企业具有相对稳定的规模和用人需求与递补,能够通过企业自身的生产性活动来完成学生在工作过程的实训,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本地人口偏少确保了学生的就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配。加拿大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点培养技术能力、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适当综合化。美国社区学院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开放性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对象、目标、管理以及形式等各个环节,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着重技能的培训,重点提高整体素质,强调学生真实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英国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其整个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靠证书与考试制度来开展。澳大利亚TAFE是一种以国家资格证书为基础的、行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该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在TAFE的实践教学中,政府和行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的特点是将院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在校内。该模式依赖于全真化的工作过程,需要持续性的运营资金的支撑,而运营资金的来源在于与企业的充分合作。这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作用和理论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理论与实践方面积极探索。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校内实训中心,管理35个实训室、125个实训分室,设备总值4.7亿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组建了教学企业与社会服务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企业运作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有7242万篇论文(1994-2012年),其中有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论文有107篇。丁金昌、童卫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和黄斌《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S1期)等文章阐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及特征;傅永强、吴文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6期)和吴弋旻、张雪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10期)等文章对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熊建武在(《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6期)提出“区域共享型”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叶马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期)提出开放式园区建设模式,林红梅(《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1期)提出企业化运作,石华(《职教论坛》2010年26期)提出校企股份组合建设新模式,周海英、严中华(《物流技术》2011年13期)提出教学企业建设模式。由于国内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尚未完善,特别是在建设与运行上受到观念滞后、机制障碍、效率低下的制约,对如何建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二、构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运作管理体系
本文基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建设国家骨干校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院系二级管理的背景下,通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作为个案,探讨成立校内实体公司,采用企业模式管理,增强自身造血的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是探索出一个“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体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宏观与微观研究领域如图1所示。
(一)微观领域研究
微观领域研究主要是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基地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改革课程体系就是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就是探索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教学组织与顶岗实践相结合,从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及技术研发,并从实训基地中聘请一批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教学方法得当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基地的制度建设方面,将出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财务报销制度、实践教学计划、基地激励考核及奖励办法、基地教师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学生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制度,对校企合作中表现好的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二)宏观领域研究
构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及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学实训和经营管理双轨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首先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实现依法纳税,并以有限公司运作模式建立公司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等;其次,明确利益相关方权利与义务,实施经营与教学双重目标,即实体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学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健全企业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减少在真实市场运作中所面临着的许多不确定的经营风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机制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校企双方、师生的核心利益,也关系到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因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各经营部门涉及到经营成本、设备购置、员工(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实训学生)薪酬补贴等运营成本,实践教学场所涉及到财政投入、实训耗材、实训指导老师课时等办学费用,因此,构建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首先要制定生产性实训经费管理办法,根据学院政策,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经费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生产性实训经费预算,控制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本;其次要明确相关方利益分配关系,比如,学校专任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学生等人员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属性,还具有双重劳资关系,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涉及到相关方利益分配问题。
三、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
本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和经营管理机制是通过二级学院与实体公司互通、系教学主任与实体公司经理互通、带实习专业教师与企业专职员工互通、实训学生与一线员工互通实现的,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采用以大学生作为经营管理主体,以企业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把校内实训基地设计成真正的生产性教学场所。通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任务)与校内真实公司运作相对接,将学校教学与酒店、旅行社、培训楼、超市、文印店等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校内酒店、旅行社、培训楼、超市、文印店和电话调查实训场所进行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学时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通过实习专业教师与企业专职员工的对接,学生与一线员工的对接,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与服务标准,按照企业职业岗位和工作流程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融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将使学生得以在一个同企业完全一样的环境中学习,将所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依法纳税、成本控制、团队合作的意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相协调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四、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
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中,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3]。这极大地促进了校内实体公司的发展。在目前政府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校内实体公司就不能只是纯消耗性的实训基地,必须开展真实的生产性或商贸活动,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真实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维持实体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即校内实体公司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是学校增加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获得了有用人才,学生顺利就业;其经济价值是开展生产或商贸活动获得了经济利润[4]。由于校内实体公司属性是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糅合,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法律问题,特别是可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方面存在许多盲区。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等法律适用上有待于创新和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如图3所示。
由于我院校内实体公司教学设备和土地使用权均为国有资产,因此校内实体公司应该由学校授权管理,采用收支两条线,在财务处建立独立账户,也就是实体公司收入和支出要在学院财务处建立的独立账户中体现出来。按照我院财务管理文件,实体公司创收应包括递交学院管理费、实体公司发展基金、师生奖酬金3个部分。在校内实体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公司管理人员多是二级学院的专任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实训学生,他们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专任教师是二级学院的一员,兼职教师是合作企业的职工,实训学生要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他们一方面与所在学校和企业人事关系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又与基地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需要接受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考评。在校内实体公司激励政策方面,实体公司管理团队应该以教师下企业实习的方式有计划的安排到实体公司工作,享受学院给予到校外企业去实习的教师一样的待遇,即合格者学院按满工作量核算其工资,同时享受校内实体企业给予的适当奖励。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外,要享受校内实体公司规定的补贴。
总结
经营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实训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为了实现实训和经营目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必须要在经营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协调,实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探索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群祥,熊焰,黄文伟.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历程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1(05):118-121.
[2]林红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04):54-56.
篇5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has great demand for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It is the key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to accelerate cultivation of all levels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providing society lots of compound talents 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ain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and studies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talents.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Key words: chain management;talent;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30-02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而人才在连锁经营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连锁经营实务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成为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
1.1 我国连锁业的发展状况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最早兴起于商业发达的美国。这种先进的经营业态后来不断扩散。现在,连锁经营正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新兴业态的兴起,推动中国零售业格局在世纪之交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十年来以传统百货店为主的中国零售业,将逐渐进入以连锁经营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时代。
2001-2005年,是中国连锁业发展最快的几年。其中前四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51%,年销售增长率达38%。连锁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也是政府管理部门探索连锁行业管理、连锁企业深入思考和实践发展模式的几年。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连锁企业间并购活跃。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45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增长23.55%;平均净利润为5650万元,同比增长50.11%,为10年来最高水平。根据2007年最近四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商业连锁类上市公司的EPS分别是零售行业的1.25倍、1.6倍、1.69倍和1.38倍。
1.2 连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据《2008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连锁经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设计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察与判断很多高职院校通常是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很明显。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到2-3年的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可能市场已经饱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不是市场所需的。所以如果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课程标准,很容易造成就业困难。
2.2 专业定位模糊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而现有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一是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理论型和研发设计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比如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做对连锁业的研究或做以一些连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二是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比如做一个合格的超市理货员或促销员等,我认为认为操作型人才主要应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2.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4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目前本专业的教材太少。新设置的专业课程对应教材的教材很少,给授课带来了困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向本科教材,或者片面强调技能培训,偏向中职教材,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2.5 忽视对高职学生特性的分析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2.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1 指导原则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不仅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3.2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把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4开发研究的特色
4.1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了开发总思路和流程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定期走访联系,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建设的意见。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应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兼顾连锁经营区域性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可迁移能力为目的来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4.2 确定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3 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谁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本专业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胜任连锁经营企业分店店长或区域负责人)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精通现代商业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新型零售业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服装连锁企业及其他业(含百货、超市、特许经营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从事经营管理所具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4 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六大大模块组成。
4.5 加快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4.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的基本办学方针:紧扣“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和“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效益优先”原则,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突出实训条件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模拟实验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校内实训计划是,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4.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按照学院既定的方针: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原则,加快拓展与装备水平优良、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借此不断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结束语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连锁经营管理转专业建设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促进高职实践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解决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还比较明显;高职课程体系定位模糊等。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李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
[3]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6.
[4]曹静.关于店铺开发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4).
篇6
一、校企合作模式描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合作中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双赢,即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范、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又能使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优势实现互补,资源达到共享。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先后与江西恒通外贸进出口公司、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南昌市港航管理处等二十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初期,校企合作内容基本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定期请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校对学生开展有关知识讲座等等,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往往只是停留在见习层面,有的甚至变成了参观游览。再因为会计资料是单位的商业秘密,它涉及到单位以及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务必保证不能出错,这个特殊性使会计专业学生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谈不上参与到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去。因为接触不到真实的会计资料,更谈不上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处理,对整个会计工作流程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了解与认识,没有切身体验,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校企双方没有就会计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培养及管理机制,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让校企合作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合作发展理事会的指导下,组建了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财务科长、主办会计、出纳、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管理工程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校企合作运行中的重大事项,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针对具体问题及有关事项,明确落实责任部门、制定解决办法和措施。在管理工程系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推动下,学院与361度、帝牌男装等十几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了学生自主创业平台,建立了E通电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由学院提供经营场所,校企共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为学生量身订做了包括培训平台、O2O实体店体验销售平台、E通交院第一销售平台、电商平台、微店平台、快递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企业支持平台等平台。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时,可借助创业孵化基地搭建的电子商务营销、O2O经营实体店、微店销售等创业平台,直接从事产品营销活动。在从事产品营销活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资源,系统地体验如何下达产品订单、所订货物运输、到达货物验收、分拣、入库储存、库存盘点、出库发货、快递单据传递、建账、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收入费用的结算、利润核算等一系列业务。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双方根据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设置模式,围绕会计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组成教学模块,并在各教学模块中融入相应的素质养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相关证书考试,并形成一体化,构建基于工作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确定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与会计工作岗位相一致的、能突出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模块,将每一教学任务模块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的子任务,巧妙地将会计相关知识和技能蕴含于任务之中。教学过程以电商超市的经营管理活动、工作过程为切入点,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会计工作业务流程之中,学生在经营管理电商超市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会计知识,实现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会计技能的完美结合,掌握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校企双方将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根据会计工作实践过程,共同开发建设了《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五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了五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讲义,开发了相关课程资源库。表1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阐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三、校企共同打造具有三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校企双方研究制订师资培养方案,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企业专家工作站、教师工作站为平台,通过校企互聘、进修培训、国内外研修交流等措施,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 专业讲师、实训技师、职业导师三师素质教学团队。到目前为止,该教学团队有全国交通职业专业带头人2名,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专业带头人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兼职教师10名。在基地运行过程中,专业教师及企业行家担任课程讲授,并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电商超市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业务。
(一)注重学习,使教师成为会计知识传播的讲师
注重加强教师的后续学习和教育,促使教师不断更新与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随之会产生大量的新型经济业务,以及我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迅速与国际会计接轨、法制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出现了一系列财务会计的概念、原则及实务环节核算方法的改变。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及时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采用新的规定对会计实务中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为了达到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除了教师自身主动地不断进行学习外,学院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研讨学习班。近年来,共选派三名老师赴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学习先进职教理念,拓宽国际视野;选派十余名教师参加国内会计职教能力培训,让教师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举办专业讲座,把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文化带进校园,拓展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的视野。
(二)注重实践,使教师成为会计技能传授的技师
作为专业教师,不仅要熟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发展方向,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是教学实践的能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甚至为教师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兼职,定期去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有关社会实践活动,使专业教师了解企业,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例如专业带头人、系主任在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江西省交通会计学会兼职;多名骨干老师分别兼任江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财务总监、江西交苑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会计、院财务处会计等职务。另一方面学院聘请合作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如企业经理、财务总监、会计人员,走进教室、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进教学环节,进行现身说法和言传身教。其中,合作企业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来校为师生进行专业讲座,企业会计人员则担任指导每周一上午的会计技能专项实训教学任务,同时学院财务处长、会计、出纳为兼课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学院专业教师相比,企业工作人员,因为其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会计案例、教学教材素材可信手拈来,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真实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行有效激发,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让理论与实践实现巧妙过渡,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精髓,从实践中不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地适应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沟通,使教师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导师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离不开职业指导师的指引。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学院要求每位教师都应熟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专业,当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并将这需求不断地渗透到日常的每一项教学环节中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就业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要求每位专兼职教师,每人结对帮扶几名学生,通过谈心、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帮助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客观准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良好的择业心理,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又不能失去良好的就业信心。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立足现实,量体裁衣。教育学生必须要转变就业思想,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健康的择业心理。第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我,掌握自我推销技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性格。第三,帮助学生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告诉学生面试求职应注意的问题。可适当开展面试的有关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临场经验。指导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去了解会计职业的性质、地位、功能、作用,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一般要求与期望。
四、课程考核方法
在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下,设立由系部领导、各教研室主任、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质量监控工作组,负责对常规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工作进行督导。
1.考核方式。建立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会计技能实践操作。课程考核打破传统的闭卷标准化考试的考核方式,由演讲、讨论会、课堂中案例分析时的表现、上交的实践报告等形式综合而成。
篇7
【关键词】岗位能力;《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
1高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高[2006]14号文件明确指出:“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朗,即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最终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然而从目前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学习者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无法达到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章针对当前《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把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真实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能力本位理念
产生于二战时期,最初源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它的核心观念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其能力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理念又逐渐推广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该理念对这些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力本位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石伟平先生引进到了中国,随着高校对能力本位理论的进一步重视,能力本位理论几乎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
3连锁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
3.1素质要求
我们通过对多家连锁行业企业的调研得知,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员工是否能够吃苦耐劳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就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员工是否具备实干精神和服务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很多管理者还提及到了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都遭遇到过员工泄露商业机密的问题,因此是否具备职业操守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的基本标准。
3.2职业能力要求
首先学历方面,连锁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岗位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但由于在用人市场上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比较务实,企业的一些基层岗位管理岗位甚至包括一些中高级管理岗位都以能力作为参考指标而不是学历。其次,是通用能力方面,尽管每一个岗位工作性质不一,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相通的能力要求,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最后是职业能力方面,连锁企业内部各岗位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遵守连锁企业的运营规则,具有抵制商品流失和损耗的职业素质;能妥善处理好顾客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熟悉连锁企业业务和管理工作、并具有不断开拓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连锁门店管理、商品促销、商品配送、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运用
4.1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紧密围绕连锁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突出基础技能达标训练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知识体系。
(2)面向岗位群,更新教学内容。全面了解企业及社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结合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逐步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加强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增加《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来制定本课程的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此基础上,院系层面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4.2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训基地平台
建立模拟超市综合实训室,将其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认证和推广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设施齐备的连锁经营实训中心;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经营的卖场实训室;在原有基础上,应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搭建有效平台。4.3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课程学习网站,除了开发一系列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外,还应该配置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在线答疑解惑、从业信息等栏目,以适应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4.4成立校外专家评价小组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未来的入职奠定基础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应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包含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应该组成一个专门的评价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实施整体性评价。
5结语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教学体系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为提高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2]张卓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法初探[J].北方经贸,2010(11).
[3]张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
篇8
关键词 市场营销 校企合作 体会与思路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经常出现营销岗位众多,但许多营销专业毕业生却被拒之门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越来越重视其实际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营销环境,作为营销专业教育工作者,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培养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沟通能力强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实践与体会
(一)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是开展校企合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这个长效机制就不可能长久地实施校企合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而企业以追求效益为目的,由于目的的不同,导致很多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
为了改变这种学校积极性高,企业冷淡的局面,我们采取了人才共享、学生劳动成果共享等措施来建立双方共赢合作机制。我们选取的企业,有些与我们老师有着很深的人脉关系,可以保证联系更持久,校企沟通更加顺畅;还有些企业是我们主动联系的,具有市场前景好,发展迅速的特点,它们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能为我们提供出大量的见习岗位。
基于此,我们选择合作企业时,不在于企业实力有多强,关键是看能否与之建立起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双方之间能否取得互信。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那些市场前景好,正在快速发展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他们往往能够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就会更加重视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培养。
(二)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力求取得实效。
从人才培养角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这个平台上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我们加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聘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
近几年,市场营销专业聘请了多位企业营销管理高层或行业资深专家以兼职教师身份进入课堂,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也开展了多场讲座。企业专家进入课堂授课,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还吸引其他专业的学生旁听。
专家进课堂过程中,常会把所授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如广告公司的专业人士担任广告策划教学,他会拿出企业一个项目由企业员工、营销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做到项目化教学。
我们聘请的优秀企业专家帮助我们改进教学, 帮助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聘请他们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对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选派一些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成为企业兼职员工,共同学习成长。
我们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安排部分教师事先与企业进行沟通,深入营销一线进行调研实习, 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实践技能的目的。这些教师在课余时间以公司员工身份直接参与到公司各项业务中。熟悉公司业务运作流程,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我们这些教师同时也为公司进行员工培训,为企业实实在在带来效益,从而增加了我们与企业之间联系的紧密度。
3、校企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中一个很关键性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连锁经营管理实务》课程,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卖场,由企业管理人员讲解卖场的布局,商品的结构与陈列技巧。使同学们对连锁经营企业的门店管理、商品管理与销售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4、校企合作也可以结合企业自己的需要,为企业自身储备优秀营销人才。
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解决了就业问题,对企业而言,培养了后备军。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持久。如合作企业深圳某有限公司,派驻了培训师,到校发掘一些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培训,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进入企业“顶岗培训”,毕业后根据意愿进入公司成为企业一员。
5、采用科研合作、学术探讨等多种方式来深化校企合作。
在与公司合作过程中,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关注中国营销界及其学界前沿动态,进行学术讨论,还开展了教学改革探讨、科研合作等活动,共同完成教科研课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合作培养实施步骤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健全实施步骤:前期调研筹备——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计划拟定——培训计划实施——顶岗实习。
(二)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主动配合企业,保障企业利益。
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学校应主动配合企业的需求,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训时,要与企业合作,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尽量在时间与地点上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同时,要求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应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通过自身的劳动尽量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在校企合作中注重双方的情感需求。
一是构建校企信息的交流平台,随时校方动态、关注企业的需求;二是通过走访、慰问、联欢的方式让企业员工感受到校方的温暖;三是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应用头脑风暴法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尊重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成果,可申报教学成果奖,实践教学效果好的方式方法可在校方大力推广;五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要特别表彰行业专家、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员。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模式;实体店模式;股份制
网络模式第一大特色:大学生可通过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来实施网上订单,然后由公司相应员工从实体店取出相应货品,继而送至宿舍楼下。网络模式的第二大特色: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提供网上代购服务,如此一来,大学生则可通过生活吧网站以较低成本获取自己青睐的产品。
实体店模式的实施在整个项目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若无实体店作为项目中心,网络模式将很难体现出其特色,继而会对整个项目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的又一鲜明特色来源于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所具备的股份制模式。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的又一鲜明特色来源于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所具备的股份制模式。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会首先在上海电机学院内举办融资大会,融资方式为权益性融资,目的在于让更多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参与生活吧的经营及管理。
1.公司描述
公司的宗旨是以人为本,顾客至上。
公司的名称是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
公司的组织结构有以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经 理,销售经理,项目经理等)
公司的经营策略: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立志于打造上海范围内新一代高校、电子商务型、生活服务类平台。公司将紧紧围绕当代高校、大学生消费者、电子商务、实体店等关键词,推动上海市各高校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上海市各高校生活服务类产业的发展。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一在于如何管理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的网络模式-------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以及如何将网络模式与实体店模式更好的衔接起来,以让“生活吧”这一商业品牌在上海市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之路走的更持久。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特设立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除将负责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等工作外,还将负责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委员会内部人员由股东大会选出,原则上由持有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份的股东担任,若有能力强者,也可进入委员会工作。上海市生活吧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在大学生群体中招聘生活吧售货员,并支付其工资。2.在大学生群体中招聘生活吧速递员,并支付其工资。3.就生活吧网站代购这一项服务组建“生活吧代购管理团队”,此团队日常工资等事宜由委员会全权负责。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二在于如何让上海市各高校接纳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也即生活吧如何取得在各高校的经营场地使用权。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会首先以上海电机学院为基点,临港其余二校为衔接点,继而辐射到上海市各高校。以在上海电机学院创建生活吧实体店模式为例,具体方案如下:与上海电机学院内管理学校门面的相关部门沟通,租赁适宜大小的场地作为生活吧超市的经营场地。本公司除支付上海电机学院对外的场地租赁费(大约十万元每年)外,还将分配给上海电机学院百分之五的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的股份;此外,本公司所设的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在上海电机学院内设定“生活吧创业基金”以及“生活吧奖学金”(前者用于表彰上海电机学院内热衷创业并有所成就的学子,费用来源于生活吧实体店模式在上海电机学院一年内营业额的百分之五,后者用于表彰上海电机学院内成绩优异并在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上购物金额达五百元的学子。费用来源于生活吧网络与实体店模式在上海电机学院一年内营业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两种奖项的评定,本公司会与上海电机学院相关部门磋商,会与其一同在每年十一月十一日和十二月十一日评定并发放相关奖金,奖项等级和奖金数额会在与其磋商后确定。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三在于如何在公司成立之初以最好方式、最快速度进行融资(融资方式是权益性融资)。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会在愿意接纳生活吧的高校内面向大学生、教师这两个群体展开融资工作,按照其出资金额分配其相应的股份。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四在于如何走更长久更便捷的高校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之路。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会充分利用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这一对外交流平台。网站除进行网上交易外,还会公布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在上海市各高校的进展情况,其中包括“生活吧创业基金”以及“生活吧奖学金”。网站还会更新将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所作的相关决议和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的最新动态。上海市生活吧网站立志走长久且便捷的电子商务之路,为此,生活吧网站会开通办理生活吧会员以及购物积分等相关网上购物服务,以为广大大学生消费者提供切实便利的校园购物服务。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五在于如何打造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队,其中包括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监察会中全体成员;公司相关部门经理(财务经理,销售经理,项目经理等);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中全体成员;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高校售货员、速递员;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全体工作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司一方面会在每季度出资一定金额以对上述管理团队人员和执行团队人员进行一到两次相关培训。例如,公司会聘请在财务、销售、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财务经理,销售经理以及项目经理进行相关市场知识培训,为的是让生活吧管理团队能时刻了解并分析市场动向,在市场竞争这场持久战中愈跑愈远,愈战愈强;公司会聘请在购物类网站方面的专业市场人才对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网站经营、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培训等等。公司另一方面会录用新的员工以便支持在新的市场计划下可持续的发展,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公司遇到的困难之六在于如何拓宽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在各高校的相关业务。为拓宽实体店模式的相关业务,公司计划打造并增加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具体方案阐述如下:由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在上海电机学院内寻找有意向加盟生活吧成为零售点的在校大学生,每栋宿舍楼寻找一到两名加盟者。两名生活吧加盟者会得到生活吧提供的的货品,以此在宿舍楼内展开零售工作。在每月末,管理委员会会就商品销售情况给予加盟者相关的销售分红和奖金福利。
2.产品与服务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的产品包含超市货品以及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
超市货品来源于相关经销商,物价标准严格执行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在物价方面的相关规定。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由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负责,作为网络模式的主要平台。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加网络模式)的服务具体阐述如下。
服务一:网上下单,送货上门服务。此服务意指在愿接纳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的高校内,该校大学生可通过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进行网上订单,与此同时,选择网上支付或货到付款(生活吧速递员送至宿舍楼下后付款)两种付款方式。
服务二: 生活吧实体店模式拓宽的业务之一涵盖打造并增加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也即是,大学生消费者可在本宿舍楼中加盟生活吧的大学生负责的零售点处购买生活吧内一切产品。
服务三:生活吧网络模式也即是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会提供网上代购服务,大学生消费者可在生活吧网站上以相对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产品。
服务四:上海市生活吧网站会根据愿接纳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的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办理生活吧会员这一业务以及生活吧网上购物积分等相关网上购物服务。
服务五: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会定期举办促销活动;此外,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在每年十一月十一日和十二月十一日与加盟生活吧之高校评定并发放“生活吧创业基金”以及“生活吧奖学金”。
3.市场分析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处于生活服务型电子商务类行业,具备网站经营模式以及实体店模式。在市场中拥有在校大学生这一广阔且极具有市场价值的群体。本公司所处的市场特征一方面在于电子商务型的现有价值以及待发掘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在于当代高校生活服务类产业的可拓宽性。
本公司的分析与市场调查机构和投资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公司做了一些贴近电子商务型生活服务类校园产业的调查。本公司以“生活吧大调查”为题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电机学院内五百名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生活吧”大调查
1.您个人是比较喜欢男售货员还是女售货员?
A.男售货员 B.女售货员 C.只要服务好,男女不介意 D.校草级售货员或校花级售货员
2.如果由学生在学校成立一家股份制超市,该超市完全由学生管理经营,你愿意入股吗?
A.愿意 B.不愿意 C.有意向,我会考虑 D.入股的人多,我就入股
3.若一家超市具备实体店模式以及网站运行模式(类似淘宝),可送货至宿舍门口,在您看来,这有何不同,您是否支持?
A.行不通,不切实际 B.具备特色,支持 C.具备特色,但风险性高 D.我不知道
4.上题中网络加实体型超市,你更愿意哪种支付方式?
A.网上用支付宝或者其它软件支付 B.货到付款,当面结算
5.您认为学校各个超市的不足之处在哪?
A.价格 B.品种 C.环境 D.服务 E.其他
您最需要的超市特色是:
6.平时您去超市一般以买哪类商品为主?
A.生活用品类 B.食品类 C.学习用品类
7.如果有一家面向大学生的超市(实体店加网店)您能接受的配送时间?
A.半小时内 B.一个小时 C.三个小时 D.半天内 E.一天
8.如果超市的商品,服务条件相同,您会倾向于哪种消费?
A.大学校园超市 B.淘宝等网上商城 C.大学校园网上超市
9.如果您需要的产品超市没有,您希望超市帮您进货么?(不收订金)
A.希望 B.不希望
10.若我们超市拥有地方特产,化妆品,电子产品等,您会去购买么?
A.会 B.不会
基于此份调查问卷所反馈的相关信息,本公司基本能获悉当代大学生对待电子商务型校园产业的相关态度,也即是一种肯定、支持的态度。本公司预料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内,电子商务型校园产业必将经久不衰,激流勇进。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并稳固新生市场。本公司致力于开拓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这一新生市场,也即是大学生消费者可在该校宿舍楼中加盟生活吧的大学生负责的零售点处购买生活吧内一切产品,此新生市场业务范畴覆盖面极广,获取利润的空间也相对较大。
本公司同时致力于开拓高校范围内电子商务型便捷式送货上门这一新生市场。当代大学生追求便捷式生活,这正是此新生市场在未来得以持久发展的源泉与推动力。
3.1市场描述
我们计划在电子商务型高校生活服务类这一行业竞争。在上海市范围内,这个市场的价值大约有五百亿人民币,我们相信,整个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将向着价值导向型发展。
市场研究表明,到2030年整个市场将发展到很成熟的规模。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段内,预计我们力争的细分市场成长。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力量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当代高校生活服务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上海市范围内,这个行业最大的发展将达到一千亿人民币。我公司可独一无二的将相关校园电子商务型产业合并。
3.2目标市场
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义为上海市各高校实体店模式市场,上海市各高校网络模式市场以及上海市各高校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这三大市场。现在,这个市场由两个竞争者分享。一是上海市各高校内实体店模式超市,二是上海市各高校内以兼职形式招聘学生为其工作的校园送货上门型快餐店、夜宵店。
我们的服务具备以下优势:
(1)出色的表现,高品味,为上海市各高校大学生量体裁衣突出个性。
(2)本公司在上海市各高校内均会建立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已存在的实体店模式会与网络模式相融合,提供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等服务,这是高校其它相关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3)本公司所设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招聘对生活吧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感兴趣的大学生,让其负责生活吧相关零售点的工作。具体方案为:大学生消费者可在本宿舍楼中加盟生活吧的大学生负责的零售点处购买生活吧内一切产品。这一服务与其他高校产业相比,更能推动上海市加盟生活吧的高校范围内的创业进展,有利于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这股浪潮中去。
3.3目标消费群
我们的消费群是上海市各高校大学生,这一消费群具备以下特点:
(1)追求简单、清洁、便捷式服务。
(2)日或月消费范围、数额较其他群体大。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这一对外沟通交流平台;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与网络模式)在各高校实行的送货上门以及网上代购,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的创立等等因素均会促使上海市在校大学生购买我公司产品,选择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
3.4销售战略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会联合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计划动用不同的渠道销售我们的产品,让广大大学生消费者选择我们所提供的服务。
本公司计划动用以下销售渠道:
(1)在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上实行网上下单、送货上门,网上代购等服务,并通过开通办理生活吧会员及赢取生活吧购物基金等相关业务来拓宽网上销售渠道。
(2)在愿接纳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的沪各高校内开通实体店销售渠道,并定期举办相关促销活动。
(3)在愿接纳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的沪各高校宿舍楼内创建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渠道是因为:
(1)在校大学生网购现象蔚然成风,去实体店现象也呈现递增模式。
(2)资金的有效运用可以利用市场上现有产品的销售渠道。
针对销售渠道1,假设加盟生活吧的沪高校有十所,那么五年期的目标销售量用人民币来衡量约为一千五百万。针对销售渠道2,假设加盟生活吧的沪高校有十所且生活吧网站会员在五年内能达到五万名,则五年期目标销售量可定为两千万元人民币。针对销售渠道3,假设加盟生活吧的沪高校有十所且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在各高校内可分别创立二十个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那么五年期目标销售量可定为三千万元人民币。
4.竞争分析
根据产品、价格以及地区划分的重要竞争者为愿接纳上海市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的高校内的已存在的超市或小卖部。根据市场份额、管理手段、特征以及财务力量划分的重要竞争者为上海市高校内的生活服务类产业,包括涵盖快递性质的快餐店等等。
竞争战略市场进入障碍
进入上海市各高校实体店模式市场所遇到的障碍在于如何在处理好与高校内已存在超市之间关系的同时,还保持一种盈利模式。为解决此障碍,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已计划拓宽当代高校电子商务型产业之路。主要方案在于增加销售渠道,提高销售团队人员素质,巧妙的将生活吧电子商务模式与实体店模式融合。
进入上海市各高校网络模式市场所遇到的障碍在于如何将网站经营管理模式调控到与高校大学生购物休闲模式相接轨的状态,也即是如何为大学生量身打造出一个专属型网络购物平台。为解决此障碍,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打造一流的网站经营及管理、维护团队,拓展网站销售渠道、服务方式,如开通办理生活吧会员业务和生活吧购物积分业务。
进入上海市各高校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这一市场所遇到的障碍一方面在于如何寻找具备较强责任心以及能力的大学生,让其负责零售店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于如何加强各零售点之间的联系,将点汇聚成面,加强其与生活吧实体店模式以及网络模式之间的联系。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在加盟生活吧的高校内招聘相关大学生负责零售点工作,计划每栋宿舍楼选取一名,月底按照其营业额分红。为体现零售点与电子商务之间联系,所有生活吧零售点信息会在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得以呈现,大学生消费者可通过网站实行网上订购零售点产品一业务或浏览零售点产品相关信息,若在网上订购零售点产品,则上海市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组织零售点处工作人员进行送货上门服务(此服务仅限该零售点所处宿舍楼且费用有别于由生活吧实体店直接组织生活吧速递员进行送货上门服务)
5.营销略策及销售
5.1营销计划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所希望进行的业务列举如下:
(1)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实体店模式)面向大学生消费者进行日常服务,会定期举办促销活动。
(2)上海市生活吧网站开通网上订单,送货上门以及网上代购,办理生活吧会员,赢取购物积分等业务。
(3)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在加盟生活吧的高校内创立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会在每栋宿舍楼内招聘一到两名大学生负责零售点工作。此业务会与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相融合,打造零售实体店模式与网络模式相融合的高校电子商务平台。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所希望达到的市场份额为百分之四十。
5.2销售战略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一方面会通过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这一对外交流平台对相关产品进行介绍,继而达到促销的目的;另一方面,生活吧实体店模式会定期举办相关促销活动。
5.3分销渠道及合作伙伴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管理委员会会在加盟生活吧的高校内创立电子商务型分销渠道零售网点区域,会在每栋宿舍楼内招聘一到两名大学生负责零售点工作。此业务会与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相融合,打造零售实体店模式与网络模式相融合的高校电子商务平台。(同上文营销计划3中阐述内容)
5.4定价策略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会在严格遵守上海市物价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之上,合理定价,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5.5市场沟通
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的目的在于加强、促进并支持公司商品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热点。唯一的原则就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有利的途径进行沟通。
6.财务分析
以在上海电机学院内创建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连锁超市为例,相关财务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6.1生活吧实体店一年内需要支付给上海电机学院若干人民币作为租赁费用。此外还将分配其百分之五的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股份;早期大概价值五万元,后期具备极大价值。计划招聘五名实体店售货员,按每名月工资为八百元人民币计算,一年内约支付工资四万八千元。实体店模式第一年内大约需要支出十九万八千元用于租赁、支付工资。加上一年内公司进货大约计100万元,故实体店模式总计约120万元每年的支出费用。
6.2上海市高校生活吧网站的创建,运行及维护、管理(涵盖人员工资)在前期第一年大约需要三万元人民币。(含网上代购等业务)
6.3生活吧速递员第一年招聘20名,按所送物件的件数支付其工资,大约每人每月400元工资,一年内上海市高校生活吧股份制有限公司约支付九万六千元。
6.4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等月工资累计三万元。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模式;大学生就业
一、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意义
(1)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企业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除校外实训基地方式之外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校外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训技能最便捷的方法,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拥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训基地,但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这些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目前非常有必要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养成。(2)共建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是校、企、生三方共赢的合作。对学校而言,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学校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得到本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企业而言,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运营减少了店铺租金、广告费用、用工费用等成本支出。对学生而言,企业可以用适当的经济报酬激励调动学生工作(实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将来创业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我校的情况看,有的学生还参股投资合办企业或出资承办企业,实践的步子迈得更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赢”。(3)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就业能力特别是自主创业能力。据统计,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有25%走上创业的道路,日本有15%的大学生创业。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在校内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对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学生通过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锻炼,能够在企业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能更快捷地完成创业就业能力和职业化能力的孵化过程,成为富有创业精神和就业竞争力的朝阳群体。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也是为自身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模式
(1)校内共同经营性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例如我院即将与南宁市易乐多、星月(超市)经贸有限公司共建的易乐多广职院超市,超市的主体建筑由学院建设,内部装饰及设备均由企业出资装修和提供,企业提供商品货源,学生遵循企业管理制度负责超市的管理和经营,经营所得收入由企业、学院和参与实践的学生按一定比例分成。(2)校内优势互补型实训基地。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即将与南宁三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办公设备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学生负责日常管理和经营,除对本校师生营业外,该实训基地还同时面向社会营业。(3)校内任务驱动型实训基地。“企业+教师+学生”组建合资公司。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企业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策划和宣传,学生完成策划书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并实施商业化运作。如我院经贸系营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组建的三十六计工作室有多项策划方案已被一些企业购买采用,师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校内专业龙头实训基地。“企业+基地+农户+教师+学生”组建农产品产销一条龙网站服务合资公司。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一直是农业的老大难问题,光靠当地农业部门的网站和村委的半封闭推销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现代销售要求。企业利用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师资和学生,投资开办农产品销售服务网站公司,可以灵活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5)校内物流服务实训基地。“企业+物流+教师+学生”组建物流服务公司。与经营型物流企业合作,由教师指导学生运营,一旦有货单,可以发挥学校勤工俭学学生多的人力资源优势,进行物流快递业务的接单和派送,提供及时和到位的物流服务。例如我院师生已承担了圆通快递公司和韵达快递公司在吴圩区域的运营业务,物流快递业务全部由学生承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6)校内连锁代销实训基地。学校也是一个较为集中的消费群体,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供货源,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共同创建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或创业园实训基地,由学生团队自主经营,开办连锁性质的代销店,学生可从代销中获得销售利润,学校可象征性地收租,厂家的产品也得到较好的销售,实现多赢合作。(7)校内保险服务型实训基地。保险服务行业是国内经济全球化的朝阳企业,最缺的是具备一定学识素质的大学生员工,由于该行业挑战性较大,员工的流动性也较大,保险企业往往闹“用工荒”。保险服务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学生资源,由学校提供教室场地和学生,由企业提供设备,企业和学校负责培训学生上岗,委托教师对学生实行员工绩效考核,给予相应报酬。例如,在学校建立阳光保险服务分公司、蓝火翼集团服务分公司、生命人寿保险服务分公司等。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参与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政府方面的相关政策如资金、税收、用工等优惠政策的扶持还未形成有力支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成功达成的经营性实训基地案例里,大多是学校努力斡旋,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的结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2)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体系还有待完善。调查数据显示,资金缺乏和经验不足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难点。大学生参与经营性校内创业实训,除了本人参与经营实践外,在出资或合资、参与股份方面往往使大学生们显得无助。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功能强大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缺少统一的服务组织机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我国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政策还有待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风险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高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陈旧。由于校企合作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仍处在探索完善过程中,其与非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在管理上仍未理顺,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和实践课程体系设计,基地的有效利用和资源共享不能实现最大化。(4)高校创业教育有待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有效支持,高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此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足,或是盲目乐观;或是信心不足;或是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和经营管理的经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大学生参与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实践活动造成影响。
四、解决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参与高校校企合作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主要是制定校企合作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资金流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良好社会扶持氛围。对与校内合作的企业,对录用在校大学生实训的企业,在税收、融资、贷款、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加大高校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鼓励高校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合作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实训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促进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2)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发挥协调功能,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培训、税收、登记注册、银行信贷、创业咨询指导等服务。鼓励大学生在校内参加经营性实训或自主创业:在创业培训上,给予免费培训;在创业基金上,提供无息或低息资助,简化和优先创业贷款手续;在税收上,给予规定期限内实行减、免所得税等适度减免;在大学生劳动用工方面,给予相关法律扶持。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氛围,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大环境的质量和水平。(3)高校要探索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高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校方管理转变为校企共管,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建立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公司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设计,以工作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经营性实训要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4)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指导;营造创业氛围,支持创业实践。培养创业师资队伍、建立创业系统教育课程等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加强创业观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百折不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实训考核、创业成绩直接与课业成绩挂钩,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内经营性实训、创办企业,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使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孵化器。(5)大学生要转变观念,积极参加校内经营性企业实训实践。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建立艰苦创业、不怕失败的决心和信心,要善于团队合作争取成功,要虚心学习市场运作、企业运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一系列从业需要的知识,积累谈判和决策经验,通过积极实践增强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校,除了为大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外,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它必将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必将对大学生创业、就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
[2]乔慧敏,孟宝全,关磊.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探析[J].高职高教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