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填埋处理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垃圾填埋处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垃圾填埋处理

篇1

春夏之际,正是建筑工地开工复工加紧工期进度的时节,渣土撒漏扬尘、带泥上路、乱拉乱倒等现象悄然“回潮”。为有效解决城区车辆带泥上路问题,确保城市道路整洁、市容秩序良好,昌吉市环卫局积极谋划,做好带泥上路监管工作。

聚焦建筑垃圾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的昌吉市也未能躲过此“劫”。如何处理和排放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卫等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成分含量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

据有关资料介绍,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 吨。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吨。

为确保建筑工地规范、文明施工,昌吉市环保局建筑垃圾办公室与清运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单位及个人签订责任书,要求昌吉市所有开工或复工的工地,都必须到建筑垃圾办公室办理开工或复工手续,仅2012年,共办理开工和复工手续35个,全年共签订责任书1637份。

祁老板的“造地工程”

在另一个建筑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十来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一铲一铲往两辆双桥大翻斗车上装建筑垃圾。施工监理刘先生说:“建筑工地的垃圾如不及时清理,一刮风灰尘粉尘对周边环境空气污染太严重,建筑单位理应合理处理。”

古时有精卫填海的传说,今有昌吉市祁老板“垃圾造地”。

祁老板承包经营了昌吉市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建筑工业垃圾填埋场”。6月28日正午时分,高温35度,祁老板哼着歌儿带记者来看他的“造地工程”。

在昌吉市西外环农优种子交易市场斜对面的一个大土坡上,立了块牌子“昌吉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很多人打此经过可能都不会留意到,也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沿着土坡直上,途经100多米坎坷颠簸的土路,记者眼前一亮:大大小小几个50米深的大坑连成一片,站在占地约200余亩大坑边上,心中不禁一阵发憷,仿佛置身灾难片中的劫后余生。

放眼望去,视野开阔。五公里外,新落成的昌吉州公务员小区、传媒大厦、体育馆等建筑林立。这里曾经是一个砂石场,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扩容,砂石场退出了今日城市次中心原址,搬到更远的郊外。砂石场留下了一片280亩的“天坑”,为垃圾填埋提供了最佳的地理环境。

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私人填埋在过去司空见惯。一些砂石场利用自己挖过土后形成的大坑私自接收建筑垃圾填埋,暗中收费现象也时有发生。

2012年5月,昌吉市环卫局协调市水利局等部门,建立起了昌吉市第一个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

2013年4月1日,祁老板接手此地,成就了昌吉市第一个政府批准的建筑工业垃圾填埋场。4、5、6、7连续几个月来,进出垃圾填埋场的大车不断。尤其是5月份,一个月就有约2万车次进出。填埋场3个多月来,已经将40多亩大坑填满,临近地面2米处左右垫上黄土,又用机动车将“新地”压平整。

祁老板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建筑垃圾么,都是些石头瓦块、钢筋玻璃的,对人伤害很大,规范的填埋非常有必要!”

渣土整治,剑指扬尘污染

记者从昌吉市环卫局建筑垃圾办公室获悉,昌吉市就建筑工业垃圾整治,重拳出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理和处罚方案。

重视宣传引导与事前防范相结合。通过办理“红、绿、蓝”三色清运证,强化渣土、商砼砂石和建筑垃圾清运的管理,规范清运路线、时间和倾倒地点。及时查看运输车辆安全性能、携带篷布情况,并组织执法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广泛宣传文明施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施工企业签订《昌吉市建筑单位施工情况及清运车辆清运证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相关要求,明确施工围挡设置标准、工地出入口硬化情况和设置清洗装备等相关事宜,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了带泥上路现象的发生。

采取动态巡查与定点蹲守相结合。市环卫局建筑垃圾办公室实行白班夜班倒班制,对建筑工地实施动态跟踪监管,加大了巡查力度,增加了巡查频次。为落实好此项工作,昌吉市环卫局建筑垃圾办公室1辆车和市容监察大队6辆车,昼夜巡查在各条城市街道。

注重柔性执法与硬性惩处相结合。建立施工企业违章记录台账,对行车证、联系方式等进行备案,只要发现车辆带泥上路和道路遗撒现象,依法实施严管重罚。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治理建筑垃圾抛洒行为,4月份共处理违章35起,处罚金额7000余元。

通过一系列整治,建筑工地的偷、拉、乱倒现象明显减少,扬尘污染减轻,成效初见。

建筑垃圾不容忽视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垃圾是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今天城市发展忽视它,明天它将会以自己的方式报复发展中的城市。

垃圾填埋固然是目前较为适用的、普遍的处理方式,但是也并非最佳方式。资源是祖先留给后人们的一笔财富,面对资源,谁也不能为所欲为,为后世子孙留有余地,这才是我们面对资源的正确方式。资源再生与可持续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才是真正最科学的手段。

在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98%,上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指南,日本科技厅已经把再生利用技术定为未来30年十大最新兴技术之一。欧盟国家建筑垃圾平均综合利用率已经超过了70%,而在我国,这个数据却羞于面世。

篇2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建筑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大量的建筑垃圾也在不断产生。据统计,目前建筑垃圾占到了城镇垃圾总量的30%~40%,数量庞大。这些建筑垃圾,扔没地方扔,放没地方放,是很多城市正在遭遇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行探讨。

1何为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它具有数量大、组成成分种类多、性质复杂等特点。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垃圾的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建筑物拆除下来的砖;旧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废弃部分;建筑物建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未用完的材料、落地砂浆、混凝土、有色金属制品、钢筋头、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建造施工中,开挖基础的基坑土、边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料;道路翻修产生的废料。

2建筑垃圾的特性

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除少量有毒有害成分外,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可以转化为有用资源。从空间上看,某一种建筑垃圾不能作为建筑材料直接利用,但可以作为生产其他建筑材料的原料而被利用。从危害性看,建筑垃圾具有持久危害性。建筑垃圾如果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运往建筑垃圾堆放场,那么建筑垃圾一般需要数十年才可趋于稳定。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但仍然会占用大量土地,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

3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途径多、污染形式复杂,一旦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为现实,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完全复原。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侵占土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均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占用了大量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

3.2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

3.3污染大气。

建筑垃圾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可容除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这些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

3.4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所含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发生积累,使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

3.5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4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的原因

4.1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

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超过95%相比,我国目前建筑垃圾再利用率普遍不超过5%,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方面的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目前的问题不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上。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已经相继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实践,目前尤其是建筑垃圾再生砖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并得到实际应用。建筑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实际需要。有些处理利用技术,我国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可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是问题,瓶颈在于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生、运输、处理、再利用各层面,其中更是牵扯了建设、发改委、环保、工业与信息化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只有所有的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有效联动,才能形成一个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真正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这些环节间实际是孤立的,建筑废物的处理单凭企业行为和市场运作在初期很难实现。

政策和法律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就是建筑垃圾随意填埋,而真正需要建筑垃圾的企业没有足够的原料来源,导致建筑垃圾产业链无法形成。

4.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部门联动机制不足

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部门联动机制、政府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没能很好执行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这一原则。

按照原建设部于2005年6月1日实施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规定,建筑垃圾是谁产生谁负责,但由于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这一规定往往流于形式。

5走出建筑垃圾资源化率低的困境

走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的困境,需要采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来推动。

5.1政府要加大扶持的力度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那么高,和政府的扶持有很大关系。如一些国家的政府明确规定,送到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产生者要给企业付钱。因为按照政府的规定,建筑垃圾产生了,产生者可以有两种处置手段,或者填埋,或者送到资源化利用企业去。但填埋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而送到企业,可以根据建筑垃圾的质量来协商需要付多少费,但成本肯定比填埋低很多。

5.2专门立法,强制执行

针对建筑垃圾处理,我国没有专门的立法,都是一些规定和指导意见。并且强制力还不行。而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专门的立法,企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资源再利用企业的责任,都规定得很清楚。正是由于国外对建筑垃圾处置有着很严格的法律约束,不处置甚至会被判刑,所以真正做到了“谁产生谁负责”。

5.3使用经济杠杆

建筑垃圾资源化总的一个原则是你必须把垃圾给处置掉。可以送到填埋场,也可以送到再生利用厂,反正有了合法的出路了。它用了一个经济杠杆,使建筑垃圾生产者都会把建筑垃圾送到处置企业,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经济杠杆,使建筑垃圾处置率高的国家不会出现胡乱填埋的现象,并且有了充足的建筑垃圾来源,他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都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不但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随着各地对建筑垃圾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前建筑垃圾处理落后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

篇3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也在相应加快。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每个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尤其是建筑行业,尤为严重。据统计近些年每年我国产生约 15. 5 亿 t的建筑垃圾,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到 2020 年将达 50 亿 t 左右。建筑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传统处理方法大体停留在两种类型上,一是将钢筋等废旧有色金属剥离后的建筑垃圾外运到郊区进行直接填埋,约占建筑垃圾量的95%;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仅占5%左右。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垃圾占用填埋场的土地1亩,南环新村改造工程拆迁产生的30多万吨的建筑垃圾将占用填埋场地约30多亩。此外,我国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光是清运费昂贵、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建筑垃圾直接填埋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首先建筑垃圾中的所含建筑用胶、涂料、油漆、泡沫、防水卷材等高分子聚合物回填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滴漏遗撒和粉尘飞扬及运输过程中大型货运车辆排放尾气造成的道路、空气环境污染;再次建筑垃圾直接填埋和堆放会破坏填埋区域的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和下陷,即使垃圾填埋后上部再覆盖加埋土层,如果覆盖土层的厚度小于2m,土层之上也基本难以重长植被。

2、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途径

2.1 建筑垃圾可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把建筑垃圾应用于道路建设是一个比较常用而有效的办法。众所周知,道路工程建设不仅具有数量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所需要的建设材料多的特点。 因此,如果能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自然就成为了道路工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建筑垃圾恰恰具备了其他建筑材料所无法与之相媲美的优势,那就是其数量非常大,成本又非常低廉,而质量却是非常优良。 道路工程采用这种就地取材的办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道路建设的成本,而且也能有效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建筑垃圾投放到道路建设中,是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非常科学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2.2 建筑垃圾可应用于生产粗细骨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致使一些地区的天然骨料也随之日趋枯竭,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混凝土砂石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其供应也随之日益紧张。所有这些,无疑会造成建筑工程成本的不断提升,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有的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想方设法偷工减料,导致建筑质量下降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今,人们想到了一个既能节省天然砂石骨料的矿产资源,又能使废弃混凝土得到有效应用, 同时又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好办法。那就是把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通过加工,使其成为废混凝土骨料,以此来取代天然的砂石骨料,从而使废弃的混凝土成为再生的混凝土材料,变废弃混凝土这一废弃物为再生混凝土的宝物。

3、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每个城市在规划时都会预留出填埋垃圾的场地,这会占用大量的土地。 虽然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2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这并不能减少垃圾填埋对土地资料浪费的现状。 并且建筑垃圾中还含有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带有污染性的材料,不经处理在野外中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破坏。垃圾的运输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 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堤坝、房建等工程。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砂浆、渣土经破碎机械破碎, 用筛子区分粒径大小,得到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和飞机跑道的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细骨料磨细,可用其取代水泥,砂子作为混凝土添加料。也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部分材料与新鲜普通水泥混凝土再添加辅助材料生产轻质砌块、空心砖、实心砖、广场砖等产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垃圾的分类比较困难。难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一个很明确的分类,每一类的适用情况还需要继续探讨。对于部分分开回收的建筑垃圾,对于其的利用也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和经济困难。 分类回收再利用。一直以来,建筑工程中的金属垃圾因其相对容易的回收处理工艺和丰厚的市场回报,而处于较高的回收率水平, 一般可以达到 70%以上。回收后的金属经过高炉熔化后,既可以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也可以经过其他工艺处理成为其他产品。这是一个较好的情况,但它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是工程中非常常见的情况,若能将混凝土与钢筋分开回收则对钢筋的回收率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塑料产品在自然界中自然降解能力极为低下,并对环境往往造成能以恢复的“硬伤”。工程建筑垃圾中,塑料的回收率仅次于金属,达到 40%以上。回收的塑料垃圾,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现代拆迁工程建筑垃圾中木料垃圾的比重很小,施工工程中木料的使用量比较大,但产生的建筑垃圾比重较小,装潢工程中木料垃圾的比重最大。目前,对木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主要集中在优质和块形较好的木料上,块形不规则木料的再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只是建筑垃圾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建筑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和回收。

4、建筑垃圾重新利用的发展前景

往后走,任何行业都是向着环境友好型发展的,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垃圾再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技术、政策都还不完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自己也需要做到在资源的投入、消费、废弃各个环节都将材料的利用做到最大化,不浪费任何一点材料。投入时,应该想好我们的建造目的和使用量,有针对性的使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最好能多使用再生建筑材料。消费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少的材料。并且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施工材料,多利用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工具,施工成本也会随之减少。废弃阶段,要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不是单单将它们搁置、掩埋。 可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再生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强度、耐久性、耐火性等。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也应该有深入的研究。这些就要求我们有专门的研究人员、组织、机构,系统化的去研究和试验。相信各方面性能都提高并有了保障后, 大家都会认识到再生建筑材料的各方面优点,自然而然的就会接纳它,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也就扩宽了。

5、结束语

由于城乡建设速度的加快,建材资源的需求和建筑垃圾的产量都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因此无论从资源的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都要求我们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能再向前跨进一步,走循环经济之路,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得以持续发展。 加大对资源的循环使用,不但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利用了大量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在实行建筑垃圾处理有偿服务的同时还发展了环保产业,安置下岗人员促进了再就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党 玲 朱家瑜 曹 琴. 我国现行城市工程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探讨[J], 产经透视 2010

篇4

纪录片的导演是北京的一位自由摄影师,他的名字叫王久良。在圈子内,他以拍摄北京垃圾场而闻名。“我们可以从Google Earth(谷歌地球)的图片中看出这个地方的变化。2005年,这些大坑里还都是碧绿的清水。2009年,中间的大坑已经填满了污水厂的污泥,右边的大坑也变成了红色。2010年,这些大坑几乎全被垃圾填满。而不远处的高楼,也已拔地而起。”纪录片《垃圾围城》的一段解说词过后,王久良告诉记者,“我已经记不清楚向公众放过多少次这部纪录片了,每一个看过片子的人都会对北京垃圾现状感到担忧。”

在《垃圾围城》这部纪录片中,王久良在一张截屏的北京Google Earth地图上用黄色的标签把北京周边的垃圾场逐一标出,数百个密密麻麻的小圆点竟把北京团团包围起来。

“北京正在被垃圾包围,这里每一个黄色圆点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王久良说,在这些黄色标注中,建筑垃圾填埋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建筑垃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砖瓦、废混凝土、废土及其他工程废弃物。

这张地图上的每一个标注都是他从2008年开始,骑着摩托车,带着相机,尾随在垃圾清运车后,一个一个实地核实过的。为此,几乎走遍了北京五环和六环附近的几百座垃圾场,拍摄了5000多张照片。完整地记录了北京正在被垃圾围城的现状。

永定河引水渠两边建筑垃圾随意倾倒

就在王久良在北大放映他的《垃圾围城》的上午,记者来到石景山的一处拆迁工地――刘娘府村。这里处于城乡结合部,一年前这里还居住着上万的外来务工者。现在刘娘府村已经被整体拆迁。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不远的刘娘府村就夹在永定河引水渠和大山之间。满地的碎砖头、玻璃渣、烂画片、破电线以及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杂在一起。在垃圾的夹缝中,可以找到原来的马路残缘。在这些建筑垃圾上,不时出现一只流浪猫或者觅食的流浪狗。这是记者首先看到的景象。

沿着永定河引水渠,可以看到永定河引水渠马路两边大量被随意倾倒的建筑垃圾,几辆车沿还残留着泥土的大卡车随意地停靠在马路两边。几名外来务工者推着破烂的三轮收集树枝、木棒和废铁。

远处有一帮农民工正在干活,有的拿着大铁锤把断墙放到,有的整理满地的旧砖。完整的砖头已经被垒了起来,等待着买主。

在原刘娘府村子的中央,还住着一些没有搬走的人。他们在建筑垃圾上点燃了一个小炉子,锅里正煮着饭,现在他们专门从事拆除和收集破烂的工作。

“像刘娘府村这种正被拆除的村子北京有许多。村子拆除后,满地的建筑垃圾便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北京渣土资源化处置协会会长杨凯说。

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个景山

老旧建筑倒下,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人们对于这些每天都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但在城市日新月异的背后,却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

“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在15.5亿吨左右,其中,近3年全国平均拆迁建筑面积约6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7.8亿吨;按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我国尚需要建设300亿平米住宅,平均每年建设面积为20亿平米,约产生建筑垃圾10亿吨(含渣土),合计17.8亿吨,两组数据基本吻合。”长期关注建筑垃圾问题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陈家珑告诉记者,而这一数字,今后还将维持并继续升高。

此外,不可抗力的破坏(如地震)等,造成的一次性建筑垃圾产生量也相当可观,例如汶川地震就产生了1.15亿吨建筑垃圾,玉树地震产生了400万吨建筑垃圾。

几年前,陈家珑教授为了调查北京市建筑垃圾现状曾经跑遍了北京城。他几年前指导过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理系博士高世扬花了近1年时间,调查北京建筑垃圾的回收情况。得出了一组惊人的数据:在北京每年产生4000万吨建筑垃圾中,回收利用的还不到40%,其余都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

“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可以堆成一座景山。”杨凯告诉记者,每年,北京产生的建筑垃圾量极大,是生活垃圾的7倍。用垃圾围城形容目前的形势一点也不为过。

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王新刚刚将家里的老房装修,面对焕然一新的房子,一直以环保人士自居的他老弄不明白一个问题:虽然他交给小区物业一笔装修垃圾清运费,但是,装修工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瓷砖等建筑垃圾去哪里了?

“包括北京在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以填埋与堆放为主。”陈家珑说,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极低。

在王久良跑过的垃圾场里,就有很多是专门堆积、堆放建筑垃圾的。“前些年永定河沿岸盗挖河沙留下的大坑已经被填满,拾荒大军甚至用里面的建筑材料在垃圾填埋场里建起了屋子在里面居住。”王久良说。

北京市目前经过市政市容委批准的填埋大坑一共有21个,遍布北京周边地区,按照设计,这些大坑可简易填埋4337万吨建筑垃圾,每年用掉土地3000亩。

“即便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不再增加,三四年后,这21个大坑也将填满,之后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无处可埋。”陈家珑忧虑地说。

其实,北京遭遇垃圾围城已经不是第一次。1983年,北京曾进行过一次航空遥感观测,发现,当时规划区7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于16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堆共有4699堆,占地9300亩,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堆多,包括农业肥料堆、生活垃圾堆、混合垃圾堆和工业废渣等等。为此,北京市政府斥资23亿元,才逐渐攻陷这些“围城”的垃圾堆。但二十多年后,垃圾巨兽卷土重来,并且来势更加凶猛。目前,北京每天垃圾处理能力缺口就达8000吨,缺口率高达67%。

环境污染严重的建筑垃圾

“集中、成片拆迁是我国目前建筑垃圾产生的一大特点,拆迁量大,建筑垃圾集中,不及时处置,带来的危害更大。”陈家珑说,首要的是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占用的土地不仅不能进行耕种,以后如果要建楼房的话,成本会更高。而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更严重。

随意堆砌和填埋建筑垃圾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让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篇5

关键词:城市化 建筑垃圾 资源化处理

基于镇江市建

1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1.1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是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150万m3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l7.5万套住房。德国现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在处理建筑垃圾,年营业额20多亿马克。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据报道,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日本对于处理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因此,他们制订出相应的规范,建造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与再生骨料。据报道,日本全国建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利用率已超过五成,其中废弃混凝土利用率更高,有的处理废弃物工厂的规模达到100t/h。目前,日本已经掌握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欧洲共同体国家每年废混凝土的排放量,已从1980年的5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万吨,而废砖排放量将基本稳定在5200万吨左右。显然,废混凝土与砌筑废物的比例已经向废混凝土转移。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1】。

1.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据权威资料表明,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8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4亿至32亿吨。根据专业人士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万吨建筑垃圾。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方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年均建筑拆除5.7亿平方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4-6.8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事项,年均合计产生建筑垃圾5-7.8亿吨。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又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垃圾数量不断猛增,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到处粉尘飞扬,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2】。

2 镇江市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目前据2014年人口最新数据,镇江市人口为313.4万,以此预估镇江市建筑垃圾产量约为600万吨左右。由于镇江市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起步较晚,所以其中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所占数量相当的少,再生利用效果相对较差。

此外镇江市已在2009年时出台了有关建筑垃圾的相关处理情况的相应文件,主要目的是不影响城市的市容,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但,其中涉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的的内容很少。

据了解,近年来镇江市建筑垃圾的产生呈现出数量巨大、产生周期集中等新特点,要改变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还是采取回填、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的状况,急需寻找新的处理渠道,以科学、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并以资源化处理为主,工程弃土将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消方式。

概括起来,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

目前镇江市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0000t建筑垃圾约需占用0.067hm2的土地,镇江市近郊处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篇6

垃圾分类分别收费

据最新统计,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的垃圾回收转化率已接近50%的水平,旧金山目前年产废料179万多吨,其中62万吨送进了垃圾填埋场,这是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数字:其余约117万吨废被回收再利用,用于制造有机肥或其他用途,废料回收率已达67%。旧金山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75%的垃圾回收转化率,2020年,旧金山将基本做到“零垃圾”,而纽约仅为25%。

目前在旧金山,居民住家垃圾筒分为三类,蓝、绿、黑三个颜色。蓝色筒收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罐头盒、废纸等:绿色筒收有营养的废料如各类剩食物、饭菜、动物骨头等:黑色筒收其他无法再回收的生活垃圾。为了推广垃圾分类,旧金山在加强宣传之外,采取了垃圾费区别收取的方法。普通垃圾费是按丢弃量计算的,一户人家每月扔的垃圾多,垃圾费就高,反之则低。如果居民按照垃圾分类丢弃垃圾,收取垃圾费时就可以按比例打折。在旧金山环保界颇有名气的诺克尔废料系统回收公司,专门负责固体废料的回收,包括对各类不同城市废料的收集、分类与处理项目。

“泔脚肥料”三得益

对城市垃圾中19%的食品废料,旧金山做了开创性的尝试,即回收、处理剩食物、饭菜、餐馆下脚等为主的、有营养成分的废料,用于制造有机肥。从1996年开始推出的“食物废料回收项目”,吸引了旧金山的大约5000家餐饮企业中的2200家和15万户居民参加。垃圾公司将饭店和居民家中的泔脚作为“肥料类”垃圾收集,再加工成有机肥料卖给农场。公司每天加工300吨有机肥料,每天就能有约30万美元收入,以此填补垃圾处理成本。提供分类垃圾的市民和商家因为能享受垃圾费打折的优惠,所以对此很有积极性。特别是各家饭店,“本来每月垃圾费开支很大,而将泔脚等‘肥料类’垃圾分类清理出来能使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每月少缴数百美元,所以旧金山4000多家饭店中一半以上都加入了‘泔脚肥料’项目。”“‘泔脚肥料’项目使饭店、垃圾公司和农场主三方都得益,形成一条各方互益的‘循环链’。”显然这种物质利益和有关各方全都有着密切关系,这就促进了实施这一政策的自觉积极性。

垃圾还有“垃圾法”

旧金山今天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重视城市废料处理立法是分不开的。加州及其下属各市、县,较早意识到了要靠立法来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再利用。

在1989年,当许多美国大城市都还处在猛扔垃圾、很少回收的时期,加州就担心将面临垃圾填埋场不够用的问题。州立法机构于是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全州各市、县,在10年之内把送往垃圾填埋场的废料减少一半。具体期限要求是:在1995年,各地把垃圾量减少25%;至2000年时垃圾量减少50%:也就是说各市、县要对50%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违者将面临每天1万美元罚款的严厉处罚。

根据这一法律,加州成立了“城市废料统一管理委员会”,来具体指导、监督各项工作的实施,目的在于使民众充分意识到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填埋场地日益紧缺的现实。在这一立法之前,1987年加州就通过了《饮料瓶法》,各地对塑料饮料瓶都加收几美分的回收费,鼓励消费者把废饮料瓶送到回收站,拿回自己的回收费。现在在洛杉矶,每一个矿泉水瓶上都标明5美分回收费。

此外,城市建设规划和垃圾处理挂钩解决。据旧金山市环保局的官员介绍,“旧金山市很早以前制订法规,房产商在拆除和开建一座建筑时,不仅要有城建部门的批文,还要到环保部门签订垃圾处理责任书,同时缴纳一笔押金。房产商不仅要负责把建筑垃圾分类,还要运送到建筑垃圾处理场,并向垃圾处理场支付建筑垃圾处理费。只有房产商将所有建筑垃圾按此方式处理完毕后,才能领回押金。”“垃圾处理场则将建筑垃圾中的金属、玻璃、木材等重新利用,混凝土则被碾碎后用于铺路基。”

篇7

关键词:矿化垃圾;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利用

1 引言

截至2013年,全国658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72亿t/a,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65座,其中填埋场有580座,处理量为1.05亿t/a[1]。垃圾填埋场封场数年后,垃圾中易降解物质完全或接近完全降解,垃圾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状态即无害化状态,此时的垃圾称为矿化垃圾[2]。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垃圾堆场的搬迁和卫生填埋场的选址问题迫在眉睫。生活垃圾的填埋、开采资源化、再填埋既可有效解决原填埋场垃圾的出路问题,又可以实现现有填埋场的改造再利用。常熟南湖垃圾填埋场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启用,初期建设标准较低,存在环境风险;以目前常熟市的发展,飞灰的处置和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均需要垃圾填埋场,在目前土地资源紧缺,垃圾填埋场选址尤其困难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南湖垃圾填埋场进行复原改造是必要和紧迫需要的;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前期对南湖垃圾填埋场的实地试探,当地10年前的垃圾可以予以挖掘进行填埋外的处置和利用。

2 方案与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理化特性主要包括容重、物理成分、含水率、发热量、灰分和元素六个方面。以上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能源结构、季节和气候、废品回收、居民生活习惯影响。

方案首先根据填埋年代主要分为4个区间:2000年以前、2000~2005年、2006~2009年;2010至今。分析不同区间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密度、不同埋深的含水率以及各单成分的物理特性,进行各组分的热值、热灼减率试验。进一步研究垃圾腐殖质的可提取率。其次设计开采方案,包括临时道路、运输、堆放、临时处置方案。准备开采所需机械设备、材料、各种检测仪器及人员准备;然后开采组织施工,主要工艺为:填埋场垃圾开挖-临时处置-运输-资源化利用(包括焚烧、改良土)-渗滤液处理;开采过程中做好气体监测等环境保护工作。

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铺设临时道路;每个剖面分3层取样,即表层(0~80 cm)、中层(80~ 150 cm)和下层(150~1500 cm)。每层取垃圾样重约50 kg,对样品进行烘干,然后分为可燃及不可燃两大类,进一步试验再多次采用四分法得到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所取样品进行容重、含水率、细菌总数、有机质含量,总氮、总磷、热值等测定,同时对渗滤液取样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具体分析其处置方案及用途。

3 结果与讨论

对取样品进行分类,可燃部分主要是布条、塑料、橡胶、木块等(图1),这部分可以进焚烧厂焚烧发电处理;不可燃部分主要是砖头、玻璃、以及部分细颗料土类固体(图2);同时对渗滤液取样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具体分析其处置方案及用途。

3.1 用作填埋场覆盖材料

卫生填埋场需要采用土壤作为表面覆盖物,需要大量的土源。吴军等[3]认为将填埋龄超过10 年的矿化垃圾可用作日覆盖材料,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并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徐勤等在经过对国内外终场覆盖情况与标准的比较后,提出在终场覆盖系统中,可将矿化垃圾作为其中的营养层[4]。

3.2 土地及园林利用

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经过多年的生化反应,大部分有机物都得到了充分降解,经一定的筛分后可得到含有丰富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腐殖土。可广泛地应用于农田、园林绿化以及土壤的改良和修复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其中的有害重金属含量等,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l挥矿化垃圾的土地效用。

3.3 加工成建筑材料

经分类挑选的固体物质可用作一般性的建筑材料。如作为土工填料进行回填,加入胶结材料作为道路路基原料,加工制作成墙体材料。如代替泥土作制砖原料,用矿化垃圾中的煤灰、砖头、瓦石等经粉碎后与辅料混合,可压制成路面砖[5]。

4 结论与展望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矿化垃圾开采后经分选等预处理后,可得到合理的综合利用,如作为填埋场覆盖材料、土地利用、处理废水、处理废气以及作为建筑材料等,且其中一部分已经进入工程实践的阶段。我国目前许多填埋场快要到达使用年限,土地资源面临枯竭,开挖矿化垃圾,增加现有填埋场库容的方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未来需要研究出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用以提高开采和筛分矿化垃圾的效率。同时矿化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及再利用,也是实现垃圾填埋场再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4年发展综述[J]. 中国环保产业, 2015(11): 15~23.

[2]赵由才,朱青山.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吴 军,赵由才.上海市废弃物老港处置场4期工程方案的构想[J].环境卫生工程,2001,9(1):6~8.

[4]徐 勤,黄仁华.二次开发综合利用老港处置场的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2,10(1):21~24.

[5]毛 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工程绿化专业委员会. 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1: 47~48.

Project Design of Landfill and MSW Recycles

Xu Wang1,Yi Lixin1, Ruan Renyong2, Wu Cheng1

(1.Changshu College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2.Changshu Cha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Changshu, Jiangsu 215500,China)

篇8

关键词:建筑垃圾 环境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B72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发展时期,每年大量的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不可避免地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尤其是城中村和改造、拆迁,更是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不尽快加以处理和利用,必将给社会、环境和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1、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按此计算,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除的建筑废渣就达1亿吨以上。每万平方米拆迁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3000吨建筑垃圾。况且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我国每年施工建设和拆迁建设所产生和排除的建筑废渣就达15.6亿吨以上,建筑垃圾的堆积、占地,造成污染,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更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城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1500万吨;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提速,2015年,全国建筑垃圾的年产量将逼近4000万吨。到2020年,中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50亿吨。

2、建筑垃圾乱堆造成的危害

2.1侵占土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m2的土地。我国许多城市的近郊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居住条件的提高,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会越来越大,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

2.2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在堆放场所经雨水浸透浸淋后,由于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含有的大量金属离子溶出,同时废纸板和废木材自身发生厌氧降解产生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有机酸,堆放场所建筑垃圾产生的渗滤水一般为强碱性并且还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硫化氢以及一定量的有机物,如不加控制任其流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就会导致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2.3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少量可燃物在焚烧中可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包裹着细菌、粉尘随风飘散,对大气造成污染。

2.4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水所含有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会产生污染,其对土壤的污染包括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植物营养吸收和生长;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土壤内部的生态平衡;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发生积累,致使土壤中有害物质超标,妨碍植物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有害物质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果实体内,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和饲喂的动物;此外,建筑垃圾携带的病菌还会传播疾病,对环境形成生物污染等。

2.5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地区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并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且建筑垃圾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

3、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3.1利用现状

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

虽然有的城市也建设有垃圾消纳厂,但昂贵的运输费用和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得不使一些建筑商私拉乱倒,逮哪倒哪,有的倒在高速公路旁,河岸边等,有的甚至倾倒入海里,导致严重影响了航运。而建筑垃圾在国外却得到了很好和再生利用,欧盟国家建筑垃圾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平均超过70%,而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实验室主任陈家珑教授给出的数据:我国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不足1%,且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填埋与堆放,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

3.2国外的一些经验做法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都对废弃物的管理和废物再利用进行了立法,有了一套完整全面的措施、政策和法律,使废弃物再利用有了法律保障和支持,并且享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这就客观上起到了积极倡导的作用。 比如美国有一家建筑垃圾处理厂每天可分选近200卡车建筑垃圾。其中,钢铁等可以回炉、木材可以燃烧发电、塑料可以再生、混凝土粉碎后可以筑路,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高达70%,减少了填埋固体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实现零填埋。

而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还有一些国家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被分离出来,实现回收再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吨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到3公斤的有害重金属物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3.3目前国内的做法

国内建筑垃圾技术创新的方向主要是对大量砖和混凝土进行再加工。废弃砖经过粉碎后用于建筑板材的骨料。制造隔墙板材,不但质轻强度高而且隔音、膨胀系数小,因取材容易、廉价而大大降低了板材成本。

若能把建筑垃圾有效利用,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不是更好吗?这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目前全国有20家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基本上都是亏本或勉强维持,而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建筑垃圾处置上迟迟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导致企业没有发展动力,始终没能做大。

2013年,根据职能分工,由工信部负责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的标准和产业化这块工作。研究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开发的装备,通过行业管理,不同部门协调,处置、利用再生资源的研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陈家珑教授一直从事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的研究,建筑垃圾经过设备分类、破碎、筛分可以做为建筑材料的主骨料和细骨料,因此对再生处置企业,是最好的原料。利用再生材料可以制成隔墙砖,用于匡架楼隔段,还可以制成空心的植草砖,用于景区绿化;陈教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盖成的实验楼,如今已三年了,其安全性得到了印证。

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吐出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人们不得不思考在避免这些垃圾污染环境的同时,让这些资源尽快循环利用起来。河南许昌已出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意见,要求建筑、市政、水利等设计部门在图纸设计环节,重点考虑再生产品、再生骨料利用;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新建工程时应回用一定比例的再生产品。并且出台相应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本涉足其中。”

对于我们灵宝市,由于铅厂距离村庄较近,致使一些村庄不得不搬迁,造成建筑垃圾遍地都是,再说新村的建设还需要原材料,若能把建筑垃圾再生资源的设备拉到现场,经过处置的建筑垃圾的主骨料和细山骨料就地又做为建筑的原材料,既节省了资源又利用废弃的建筑垃圾,其不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绝大多数建筑垃圾通过大型移动式现场化处理设备处理后,被制成各种类型的骨料及砖,再用于新建工程。对于不能利用的废渣余土,则用于小区内土坑回填及堆山造景。

参考文献: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垃圾的危害

篇9

【关键词】建筑垃;再生资源;利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工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源。另据资料显示,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类型的施工材料统计分析,每一万平方米的建筑施工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按此推算,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就产生超过4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严重地浪费了建筑材料。由此可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成为社会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建筑垃圾的分类

按建筑垃圾的来源进行如下分类:

1.1土地开挖: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1.2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道路开挖和沥青道路开挖。

1.3旧的建筑物撤除: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金属的几类。

1.4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即工程中没有使用调而多余出来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即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木材、金属、纸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2.建筑垃圾的开发和利用

2.1再生建材重新利用

建筑垃圾中废混凝土块在处理工厂中,去除混入混凝土块中的砂等,采用破碎机械破碎,用筛子区分粒径大小,就能作为再生骨料或再生碎石使用;施工中散落的湿砂浆、混凝土,可通过冲洗将其还原为水泥浆、石子和砂进行回收,英国已经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在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金属、钢料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经在加工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2.2作为建材产品直接利用

用建筑垃圾加固软土地基。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起吊机械将短柱形的重夯提升到一定高度,使之自由落下夯击原地基,在夯击坑中填充建筑垃圾(使粒径为4―6cm)进行夯实,以使建筑垃圾能托住重夯,这样建筑垃圾即在地基内形成一个坚实的短柱,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了地基的压缩性。这种方法不仅使城区改造中拆除的大量建筑垃圾变废为宝,降低了工程造价,保护了环境,而且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能够满足房屋结构的设计要求。另据报道称可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代替部分水泥拌制混凝土,其和易性得到改善、收缩减少,强度略有降低(早期强度降低较多),适用于不需要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工程。

2.3用垃圾建造房屋、发电

美国爱达荷州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它用回收的废物建造了一幢330平方米能够利用太阳能的住宅: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为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旧报纸、纸板箱则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并作为墙面的绝缘体,使房屋能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这种新型住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而且被正式命名为“资源保护屋”。日本最近研究开发出了垃圾复合发电技术和块状垃圾发电技术。块状垃圾发电是将回收的建筑垃圾除去金属和砂土,加入熟石灰等,制成圆形的块状,供专用的垃圾发电炉使用。这种块状垃圾平均每公斤产生的热量为普通标准煤的一半。

3.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化水平不高,绝大部分依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3.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全国每年产生的4000多万吨建筑垃圾,需几万人去分拣,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人待遇低,专业分拣的人员又很少,所以大多数可以回收的资源白白浪费掉了。

3.3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设备落后。垃圾处理多采用简单填埋和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们健康。有些城市甚至不做任何处理,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3.4建筑垃圾处理投资低,法规不健全,建筑工人环境意识不高。

3.5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落后,大量的手工操作,是产生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

4.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国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二是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国内有一些城市和社区也曾经试行过建筑垃圾分类投放,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同时也因没有解决好分类收集后建筑垃圾的利用问题,因此,最终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4.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不少发达国家均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比如,欧共体的FAST规划,把资源的再生利用与信息、生物技术和就业并列为四大课题之一。前苏联也完成了“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利用再生资源”的立法。日本在垃圾资源回收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町田市成立了一个废物再利用文化中心,把废物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提高到民族新文化的高度等。中国目前相关的法律及对策还很不健全,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从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到分类、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优惠政策,来引导和约束公众行为。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管理上,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政府办公会可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如交通、财政、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制度,这样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否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4.4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会与建筑垃圾打交道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建筑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同时提高建筑工人的环保意识,并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方法介绍给大家。

4.5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监督执法工作。一旦颁布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法律,就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执法来使法律得到确实的遵守,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总之,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唯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庆 都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J] 2001(6),4-5

[2]陆凯安 利用建筑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北京节能[J] 1999(3),39-40

[3]黄宗益,李兴华 日本对建设工程副产物和建筑垃圾的处理[J]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2002(4),24-25

[4]李俊峰 时丽 我国城市垃圾管理基本思路 宏观经济研究[J] 2000(4),39-40

篇10

开展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实现对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纳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因此,为加快实现“三个北京”的战略目标,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首都环境建设,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标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标准简介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并综合利用”的策略,且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行业层面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因此,可以有效地管好建筑垃圾的“一生”甚至“轮回”。代表性国家有德国、美国和日本等。

(一)德国:政府积极参与,完善市场机制

德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有四个特点,一是政府积极参与;二是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整,法律监管体制完善;三是积极调动市场的调节作用,具备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企业介入建筑垃圾处理;四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先进,回收再利用率高。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已经制定了与垃圾处理有关的法规180多个,其中与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有关的重要法规有:

(1)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法及由其而来的规定:

《关于需要特殊监测的垃圾的规定》(1996年);

《关于需要监测的垃圾的规定》(1996年);

《关于欧洲垃圾目录介绍的规定》(2001年);

《关于资质规定》(1996年);

《运输许可规定》(1996年);

《关于垃圾经济草案和收支平衡的规定》(1996年);

《关于废物处理工厂的规定》(1996年);

《关于垃圾处理协会会员的方针》(1996年)。

(2)关于减少包装垃圾的规定。

(3)联邦污染保护法及由其而来的规定:

《关于垃圾处理的资质规定》;

《关于垃圾处理的许可办法规定》。

(4)建筑法。

(5)联邦土地保护法。

(6)危险物品和化学物品法。

(二)美国:实施分级利用,加强准入制度

美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25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其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针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化。具体实施分为三级利用: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为第一级利用;作为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为第二级利用;最后将建筑垃圾加工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为第三级利用。

美国政府先后制定通过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超级基金法》和《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同时还建立了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处理建筑垃圾行政许可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三)日本:建筑垃圾零排放,法规标准做保障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其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运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日本明确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在50年或者100年后拆除的回收效率,建造者在建造时采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并尽量做到建造零排放。垃圾回收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日本建筑垃圾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日本建筑垃圾的处理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体见表1、表2。

二、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研究

采用魏尔曼标准化三维结构将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五个专业门类和七个专业序列。

层次维: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基础标准分为四个门类:术语、图形标志、分类与方法以及基本原则标准。通用和专用标准主要包括综合,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建筑垃圾转运、处理,保洁作业服务四大类。

门类维:门类是按照标准化对象划分的大类,各门类间是并列关系。

序列维:按照标准的专业序列展开。分为综合技术、方法、工艺、工程、产品、信息、管理七大序列。序列间按照标准化内容分类,无顺序关系。除综合技术外,其他六个序列均下设子序列:

(1)综合技术序列。包括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序列、具有综合性或难以归入其他六个序列的技术标准。

(2)方法序列。包括监测与检验两个子序列。

(3)工艺序列。包括工艺技术和质量要求两个子序列。工艺技术主要指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工艺步骤、工艺指标、技术要求、工艺控制以及新工艺发展技术条件等;质量要求主要指对产品/服务需要的表述或将需要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

(4)工程序列。包括环卫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按照顺序关系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质量评价四个子序列。

(5)产品序列。包括设备、材料和车辆三个子序列。

(6)信息序列。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两个子序列。

(7)管理序列。包括技术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四个子序列。

标准体系编号表示标准在体系中的位置。对于列入标准体系表中的每一项标准,均有唯一的标准体系编号与之对应。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编码由行业号、层次号、专业门类号、专业序列号、子序列号及顺序号六位编码组成,并以符号“.”分隔,如图1所示。体系的第一位编码为标准行业号,环境卫生行业为“1”;第二位编码为层次号;第三位编码为专业门类号;第四位编码为专业序列号;第五位编码为子序列号;第六位编码为顺序号。其中,空置项编码为0,顺序号编码为两位数,其他编码均为一位数。其中,对于某类工程项目技术规范,其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以及质量评价全过程,则该项目工程序列子序列编号空置,即设为0。

三、结论与建议

北京市建筑垃圾标准仅11个,还不成体系,多为整体规范性标准,从各种门类的内容上看,已有标准主要集中在工艺整体规范(2条)、管理考核(1条)、运输车辆技术要求(3条)和再生产品(4条),而对于收集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收集站的运行和管理、建筑垃圾的填埋、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站的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还是完全空白。因此,按照实际需求和本研究的方法,现阶段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制定9项标准,见表3。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