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机;配件;质量;措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农机化技术认识的进一步提高,购买农机具的农民不断增加。这不仅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然而,农机零配件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由于农机零配件品种多、数量大、企业杂、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因农机零配件质量安全引发的农机事故时有发生,给广大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作为农机战线的职工深感责任重大,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我国农机零配件质量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农机生产无标准
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目前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也是国际流行的做法。我国除国有、合资、规模角度的股份制企业的质量体系较健全,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制度和规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农机配件企业所站比例不足5%。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作坊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置国家法律、国家利用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铤而走险,大肆生产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
标准的确立不仅对生产者是一个约束,同时对购买者也是一个提醒,由于机械行业分等级标准的废止,目前我国农机零配件的标准(国际和行标)仅200个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内燃机配件标准,拖拉机和农机具配件标准数量微乎其微,多数产品的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同一类的产品,也因各企业的标准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等情况,质量指标差别也很大,这就导致农机产品质量水平不一,差别较大。实际生产中,有点企业视废止的行业标准为企业现行标准;有的企业咱产品图样中大大降低技术要求;有的企业任意减少生产工序;还有相当一部分合体作坊不仅没有企业标准,连产品图样都没有,“照葫芦画瓢”,随意生产各种配件。
二、产品设计不合理,生产人员没有责任心
目前出现质量事故的车辆及农机具中损坏的零部件,在设计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属于没有按设计理论进行优化设计和匹配,所以造成机器的各零部件之间的寿命不统一。使用中换件频繁,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在一些质量问题中,还有是由于生产、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没有检测出来而酿成大祸。另外,焊接件问题较多,虚焊,假焊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零件强度下降,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三、生产工艺环节减少,生产设备老化,随意使用替代材料,零件质量没保证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企业不惜在加工工艺上减少环节,降低工艺要求。如花键轴、气门、齿轮等,不按标准规定进行。
热处理设备老化,工艺不规范、严重影响零配件硬度和内部组织结构。在历次国家监督抽查及各种形式检查发现,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就是产品热处理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根本不处理,占不合格企业90%以上。在零配件生产专业厂家中老厂约占70%,80年代后件的新长约站30%,老长80%的冷热加工设备老化。许多厂家使用的设备期都超过15年,且年久失修、性能落后,其检测设备仪器的更新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
篇2
[关键词] 问题 农机安全 监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23-01
本文以峨山县北部甸中镇为例展开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与问题反思方面的论述。甸中镇位于山区,到2016底全已经拥有各型拖拉机总共699台,总动力达到9029.78千瓦;微耕机2150台,总动力2511.88千瓦;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8862.38千瓦,属于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生产镇,这为该镇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却存在着重要的拖拉机无证驾驶、超期服役、违章拉人等问题;并且微耕机挂拖斗上道路行驶现象也屡禁不止,导致该镇农机交通事故和田间作业事故频频发生,已经成为目前镇农机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1]。
1 目前在农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专项资金不足,监管技术装备落后
首先是在专项资金上存在着不足的状况,并且在监管的技术上也十分落后。甸中镇属于偏远的山区,因此对于农机安全管理必备的执法基础,如交通管制车辆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上都十分缺乏。加之地方经济的原因在专项资金上不足,因此目前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眼睛看、耳朵听以及手摸的阶段,安全监理工作质量存在着问题。
1.2 农机管理体制不顺
农机管理部门是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不断推进过程中诞生的,形成时间较短。所以目前农机管理部门属于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农业生产机械安全的重要责任,在国家法律层面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因此农机管理人员也是市级及以上划归为公务员,而县乡两级仍属于事业人员即技术员。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甸中镇的农机管理部分属于是全额拨款的一类事业单位,国家赋予了农机部门管理权,即落户上牌、安全知识培训、档案管理等;而没有赋予执法权,即上路权、处罚权,导致监管严重脱节。
1.3 农民农机操作人员素质不足
因为国家在农机操作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很少,导致农机使用十分随意,因此很多农机操作人员在操作素质以及安全意识上十分薄弱,认为只要买了农机回家就能直接使用。甚至存在昨天还在使用锄头,今天就在使用农机的现象。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守法意识、缺乏驾驶操作的必备技术,同时安全生产知识不足,主动接受学习、牌证管理的意识也不足。注重使用却轻视维护,导致使用安全问题频发[2]。
1.4 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上。其一为部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年龄较大,在安全监理知识上跟不上,同时在思想层面也过于守旧,难以适应时代的变更;另一方面是部分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属于理论性很强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安全监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 面对目前农机安全管理问题的反思对策
2.1 强化监理装备,改善监理手段
首先需要强化监理装备,进而保障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能够正常的实施。这需要镇政府向县政府申请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专项资金补助,改变目前监理工作没有设备开展的窘境。同时在监理的手段上要充分学习目前的先进技术,结合镇里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化、规范化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形成设备齐全、基地健全、执法规范、手段科学以及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模式[3]。
2.2 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在目前国家的相关法律基础上,结合镇里的实际情况,需要对目前的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体制给以进一步的改善和健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各项管理机制给以完善化,提升农机安全监理部分的职能权力;其次需在基层农机管理机构建设上加大力度;最后要在财政方面要加大对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支持,并且给以充分的保障,做好技术面的培养工作和硬件面的投入工作。
2.3 提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面对目前农机监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首先对一些年龄较大的监理人员需要强化在理论知识上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最新的农机安全管理的技术和知识;对于年轻但是实践能力不足的监理人员,需要强化对他们的实践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切实的安全监理技术。
2.4 从源头狠抓农机安全管理
从源头上狠抓农机安全管理是从农机使用者层面的强化管理措施。首先对于镇里的拖拉机需要严格实现上牌制,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拖拉机给予淘汰;对于农机的操作人员必须在操作技术上给以严格把关,可以建立农机使用的培养机制,将农机使用的必备技术和安全知识教于农机使用者,并且严格把握考试关,保障每一位操作农机人员都具备合格的技术以及安全上的意识。农机安全的源头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踏实的、长期的进行下去。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甸中镇的实际情况,目前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专项资金不足,监管技术装备落后、农机管理体制不顺、农民农机操作人员素质不足以及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导致该镇农机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面对问题和背后的原因强化监理装备,改善监理手段、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提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从源头狠抓农机安全管理等措施是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文章的简单论述可以给相关部门以启迪和参考,在利用农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戚狄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新时期镇级农机安全监管工作[J].现代农机,2013,56(4):24-25.
篇3
一、农机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机监理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纠正违章,杜绝事故,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2.农机监理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使机手有了一定的技术,成为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生活条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机监理人员在农机安全执法中,通过与机手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了他们相互了解和信任,并积极为机手提供各种致富信息,为他们排忧解难,加快了机手的致富步伐;农机监理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起到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不足,农机监理技术装备落后。装备建设是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基础,农机监理部门应配备必要的交通执法车辆、检验检测装备以及通讯、办公自动化设备。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曹县农机监理站执法缺少相应的配套设备、技术,制约着农机监理工作开展。在检验检测设备的配置上,检验人员大多是只能用“眼看、耳听、手模、锤子敲”的传统做法工作;事故勘察设备和牌证档案管理等设备还非常落后。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农机执法的规范化建设,和农机“三率”的提升。
2、农机监理业务装备不规范。一是农机监理车无统一标志。各地农机监理部门购买的农机监理车技术性能低,车型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颜色和明显的农机监理标志。二是农机监理服装制式不统一。前几年,有些地方的农机监理人员着公安部门的黑色制服,没有农机监理的专用着装;个别地方的农机监理人员在执法工作中着便衣,不戴大盖帽,不佩戴农机监理胸章、肩章、领花等专用标志。现在,一说农机监理不能着装,又说可以着装,究竟如何着装没有统一说法。
3、农机监理网络不全。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市都设有农机监理机构,其编制、装备、设施、人员较健全,而乡镇没有专设机构,监理人员很少甚至没有。农机监理网络不全,对分散在千家万户并行驶在乡村道路上的农机安全生产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多数地方对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牌证管理率在50%左右,个别地方的牌证管理率甚至只有20%-30%。
三、做好农机安全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湟源县的工作实际,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市及乡(镇),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2、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提高农机监理队伍素质的培训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并制定培训教育的考试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能和政治思想素养。二是有计划选送年青、能力强的农机监理人员到农机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农机监理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业务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机手意见大的监理员进行待岗学习,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的监理队伍。
3、强化服务,加大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力度
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但在农业机械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农机使用危险系数也在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农机安全隐患,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朝着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
1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1农机安全监管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的管理维护法律法规,许多农业机械包括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等的安全使用管理已纳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但仍欠缺具体加强对农机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和办法,最终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失控、漏管等情况频繁出现。
1.2农机安全性能较差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中平均抽样合格率仅达70%,农机产品安全质量不过关会严重影响农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农机的安全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危机农民的人身安全。而且,许多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理解较片面,若不定期对农机进行一定维修保养,将老化破旧机械设备继续投入作业生产,其技术性能得不到安全保障,必然会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1.3农机安全监管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积极倡导大学生村干部制度,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基层中,但这些大学生普遍并非机械制造与管理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农机管理经验,管理方法较落后,农机安全监管意识较薄弱。另外,农机安全管理在农村管理工作中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农民没有机会接受技能培训,对新型农机设备一窍不通,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性命安全,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大力建立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机安全监管理念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农村的发展需求。因此,作为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农机安全监管理念,注重提高自身的农机安全监管知识,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机安全监管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机安全监管对策,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检修维护,尽可能延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构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职责,加强各部门的合作联系,真正解决我国农机安全监管的存在问题,最后,积极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机安全监管队伍,加大对农机管理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技术水平,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2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保证农机得到有效管理的关键,而且还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培养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服务管理意识,使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其真正成为懂技术、擅管理的专业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唯有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帮助,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农机安全监管人员,优化安全监管队伍,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质量。
2.3积极宣传农机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农机安全监管部门除了要依法做好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必须要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农机安全使用意识,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农机安全监管人员要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具体可通过定期举办“农机使用培训”、“农机维修培训”等活动,加深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有效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检修水平,便于农民接受新型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和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安全作业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
3结语
农业机械在农业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农业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有效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农机安全监督管理观念,逐步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机制,积极培养更多懂技术、擅长管理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人才,全面推动我国机械化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瑗瑗.新形势下农机机械安全管理存在探析[J].北京农业,2012(21)
篇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不便
现阶段,安全饮水工程在我国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地形复杂,交通设施不足,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及施工车辆等无法及时送达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需利用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来代替大型设备进行施工,导致人工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资源利用率与施工进度不匹配,从而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延长了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周期。
1.2管理不规范
尽管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经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将相对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建设意识,且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使得工程建设不具有科学性,并且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降低了工程建设效率。此外,在工程建设期间,工作人员对水质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检测水源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1.3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
虽然农村地区越来越重视饮水安全,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或是仅以小型建筑的标准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同时,由于工程所在地相对偏远,缺少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施工队伍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无法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1]。
2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2.1完善安全建设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规范施工流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首先,要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发生意外情况时负责人要及时上报,尽可能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其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专业的建议,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再次,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从而提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
2.2完善工程建设方案
我国的土地面积大,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质地貌,不同地区的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含量进行分区管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集中供水模式,在地下水集中的地区以某个区域为中心进行供水,以确保邻近村庄的用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二是联村供水模式,通常应用于水质更好、水源更丰富的地区,需要利用自动化供水装置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工程管理工作相对集中、更具科学性。
2.3加强材料及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不管是施工效率还是施工安全都与施工设备息息相关,所以要对施工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化,并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布置施工设备时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选择最佳的安放位置(通风、便于清理和检修)[1]。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采购人员在选购材料时要对材料的质量及价格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2]。
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B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Middle School Campus Safety Issues
CHEN Jia-ting
(xueji middle school laohekou hubei 441808)
Abstract: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in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paper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safety problems of rural secondary schools used the case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Propose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high school level security Management.
Key word:Rural Middle School Campus;Safety Issues;securi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引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需要周围环境、秩序稳定良好,但是目前在农村中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学生数量较多,老师较少,管理难度较大,这是目前我国农村校园存在的普遍的状况。在我国农村中学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对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1-3]。因此,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师生的安全以及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的指导下,各个地方的学校安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改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4-7]。但是,相对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言,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文献以及研究报道较少,相关的介绍也只是集中在单一方面,从综合角度看待校园安全问题的报道极其少。基于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校园安全管理及其原则
由于从事于校园安全管理多年,本人认为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一般是指县级以下的初中或者高中学校为了维护学校中师生的财产及生命安全,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达到校园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学校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1.1校园安全管理原则
在日常的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教学实验都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做计划阶段,要提前考虑好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技术以及管理层面落实计划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校园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预防为主要,落实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重大损失的关键,预防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硬件设施,落实到学校的安全规范,落实到学校的领导、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
(2)结合实际情况,抓好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从实际出发,对违反校规的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安全出发,进行说教,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
(3)明确事故责任,进行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公安、消防、食品监督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参与,综合治理。在日常校园安全管理中,明确相关领导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将安全目标落实到每位教职工和班级。
2.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某地区的农村中学学校安全问题进行调研,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农村校园安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之间的相互伤害,多次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斗殴事件,说明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
(2)师生之间相互纠纷,其它地区曾报道中学存在师生之间由于矛盾产生严重事故,造成自杀事件,说明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德教育,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人生安全事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安全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溺水或者交通事故而造成死亡现象,因此,防止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和防止溺水教育是学校的重点,防溺水教育重点是男生。
(4)学校财产被盗窃事件,学校财产安全出现问题,说明要对学校的重点区域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校园安全。
2.2学校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主要原下。
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县、乡镇以及学校的领导没有真正的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看待学校安全教育问题,某些领导对校园的安全问题治理力度不大,如校园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等。某些地方的领导对待学校的安全问题,只是点点而已,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样学校的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教学楼等一些设施抗震级别低,维护管理也存在缺陷,使得安全隐患增加。汶川地震,建筑物坍塌,造成师生伤亡极大。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上级拨款较少,学校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使得学校的消防器材不足,专业安全保卫管理人员也有限,使得校园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同时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教育也存在不足。学校也未建立事故统计制度和安全工作奖惩制度不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将安全责任逐条化,细致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具体的每个工作环节。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中,升学率是学校考虑的较多的元素,对于安全问题却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学生也主要以学习升学为目标,对安全知识所知甚少。当前,严峻的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危险无处不在,增强适龄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其重要。
3.农村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农村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薛集镇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本人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学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探探自己的看法。
(1)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要增强忧患意识,对校园的安全给予足够的认识和支持,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切实发挥出校园安全组织的作用,转变领导职能作风,改进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力量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硬件要求
抓住中央对农村教育资金大力扶持机会,相关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资金的划拨,全面落实对农村中学教育硬件要求,按制度依法对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重点对农村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进行整改,提高防震级别,消除食堂安全卫生、消防安全隐患。合理的应用资金,加大高科技技术在学校安全维护方面的使用,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使用电子监控,以及自动报警等设备,并且设置专项安全管理资金。
(3)实现知识技能心智一体化的安全教育
编制相关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定期的邀请卫生、消防等部门的相关专家,开展防危害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建立农村中学生心理事件干预机制,通过心理教育来解决某些学生任性、脆弱、抗挫折差等性格弱点,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突发危机事件。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
4.结论
针对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管理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状况对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目前农村依然存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这些与领导重视不够、校园安全硬件不达标、以及安全教育有缺失等都有关系。对于此,作者从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发挥校园安全组织机构的作用,提高校园安全硬件要求、改进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惠进.要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3):119-122
[2]王利,郭.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应对办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2):131-133
[3]刘振华.校园安全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8,(5):9-10
[4]叶燎原,刘本玉,缪升,肖梅玲.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27):37-40
[5]陈锋.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浙江杭州市江心岛中学“基于教育生态的学校三维成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05,(9):51-54
篇7
关键词:农电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34-02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的大事,也是企业能否科学发展的基础。在近几年的工作中,通过对影响和制约襄阳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思考了一些解决农电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对策。
1 襄阳供电公司的安全重点分析
目前,襄阳电网以襄樊主网为依托,形成了110kv为骨干,35kv为主体的供电网络。110kv变电站全部具有两个电源点互为备用,并实现主变及线路各自投,35kv输电线路形成环网,城区配电网已实现“手拉手”供电,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概率较低。
尽管中低压配网于1999年进行了改造,但距今已运行10多年,其设备老化严重,隐患较多:部分35kv变电站10kv出线采用户外设置,安全距离小,断路器及隔离刀闸易锈蚀,故障率较高;10kv线路跨越铁路、铁路10kv自备线及高速公路较多,抢修时安全风险较大;低压电缆分支直接绑扎,无分支箱,检修时不能就近挂接地线等。
一线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及技能不够,同时由于人员数量及业务量等因素,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低压检修负荷侧不悬挂接地线;抄表时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无人扶梯,无人监护;低压带电作业时,不使用全绝缘工具等等。
管理方面也存在:一线员工数量不足:基层班组安全活动针对性不强,安全学习落实不到每个员工:受师资的影响,切合实际的技能培训较少;外包工程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或者无记录等等。
从以上分析,襄阳公司发生大面积停电的概率较小,而设备隐患普遍存在,行为性违章时有发生,管理性违章仍未杜绝,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是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2 确保农电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坚持发展的观念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
中低压配网设备隐患普遍存在,而且由于资金影响,不可能短期内整改到位;一线员工人员缺乏也不可能短期补齐:职工技能参差不齐,不可能短期内提高;安全意识薄弱,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也不可能立刻改变。所以,安全生产要用发展的观念来思考,既要着眼现在。也要放眼未来,做到权宜之计和长久之策相结合。立足现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权宜之计:放眼未来,通过发展,解决根本存在的问题,夯实安全基础,确保长治久安。
针对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因素,立足现在,分析现状,提炼出最直接最有效的十条防范措施,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职工:针对触电伤害,要把握做好“停电、验电、挂接地线、悬挂警示牌,不见地线不干活”这个底线;针对误操作要把握好“确保五防装置完好;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等底线。把这些底线综合一起制定出襄阳公司的“十条红线”,印发每个职工学习背诵,并抽查。由于分到每个岗位的“红线”不超过六七条,所以落实到每个职工也就相对容易。而长久之策就是全面加强学习,落实各项要求,不但做到不发生人身伤害。而且做到不发生人身未遂。
针对一线员工安全技能不高的状况,立足现在,强化领导上岗到位,以弥补一线员工的技能不足。基层站所及输电部、变电部稍微复杂的工作,站所长、安全员、班长必须有一人到位;较大型工作,公司领导、生技部、安保部主任必须到位。而长久之策就是加强培训,通过员工的安全技能的提高保证安全。
引对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的状况,立足现在,加强稽查,杜绝现场的习惯性违章。对站所的稽查,稽查队要做到计划工作100%稽查到位,对输电部、变电部的计划工作由公司领导、安保部、生技部100%稽查到位。长久之策就是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习惯性遵章。
针对中低压设备隐患普遍存在,立足现状就是:要把有限的资金放在整改影响人身安全的隐患、影响电网安全的紧急和重大缺陷上来;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整改那些资金投入不大,见效好的事情上来。长久之策就是加大资金投入,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入手,建设坚强电网,消灭装置性违章。
2.2 坚持以人为本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核心
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抓好安全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管理者、业务骨干、一线员工的安全能力和安全意识来保证安全。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基地现场举办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演习,对贴近实际的典型作业进行标准化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技能,从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建立完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技术能手评选和技术比武工作,激励员工提高学习兴趣;推进绩效管理,建立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安心一线工作:拓展员工成长渠道,完善“首席员工”评选办法,增加层次,实行动态考核,使之成为员工的第二成长渠道。
配备各类安全生产工器具。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安全工器具的配置、质量以及检查有密切的关系。建立标准安全工器具室,实现了安全工器具的规范管理。定时检查数量,确保配置齐备;及时更换不合格工器具,杜绝“带病”工作: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登记台帐,落实管理人员,按时进行试验。
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解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才能保证职工安心工作。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对于生产一线职工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以及一些存在困难,认真对待,妥善解决,使职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2.3 坚持系统全面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中,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全员抓安全。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生产人员的事,它需要全员参与,需要树立安全第一、一切为安全服务的理念。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贯穿到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之中,为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需要工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劳动保护监督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的利益,确保员工安心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建立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及时配发员工的安全生产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需要财务人员落实安全资金,保障隐患整治等。
全方位抓安全。要确保电网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应从企业全方位来抓安全。要把安全五要素(人员、环境、方法、时间、工器具)控制延伸至电力建设、运行维护、调度、营销、交通、消防、信息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全方位提高安全生产控制力。
全过程抓安全。要从大处着眼,抓住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建设施工、运行检修等全过程关键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安全风险;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在每项工作中时刻保持警醒,自始至终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常抓不懈。要坚持“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强化事故预案管理与演习、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作用,全过程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
2.4 营造安全氛围是抓好安全生产的保障
要抓安全就要做到打基础立长远,要通过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培育安全文化理念。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通过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向员工培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同时强化安全稽查,严格奖惩考核,将安全与员工的进步成长关联,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企业安全文化。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原因;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也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目前,农产品质量仍然存在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严重污染的现象,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过多的化肥和农药残留于蔬菜、水果和粮食中,引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可见,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迫切需求。
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农产品供应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农产品从生产者种植开始,途径加工者、销售者、管理者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有着诸多的人为因素;同时也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结构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管理、监督体制不全面等因素有关。接下来分布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
1.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农产品市场中,生产者清楚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具体情况,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消费者仅仅通过农产品的颜色、新鲜度等外观特征辨认农产品的好坏,无法真正识别农产品质量的好坏,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信心不对称的结果就造成了市场的失灵,使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等上游经销商发生“道德风险”,做出不利于消费者的行动。使终端消费者做出“逆向选择”,即因无法辨别质量好坏,只愿意以低价购买农产品。
1.2农产品供应链环节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种农产品从种植到食用,要经过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提高产量,超剂量的农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从而节约劳动力成本。加工过程中,防腐剂、保鲜剂的大量使用可以使农产品保持新鲜,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者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产生这种现象不只是生产者的问题。现存销售模式下,在整个市场中,农产品销售模式以低价为卖点,优质基本体现不出优价,这就迫使生产者也销售者尽一切办法去降低成本。由于消费者难以通过外观来辨别内在品质,零售商又在外观上诱导消费者做足文章,不追求真正的优质,生产者便顺势生产低价劣品,因此,必须提出针对各环节的解决方式。
1.3管理、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
现有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有小贩上门收购、农贸市场收购批发、“公司+农户”合作方式,农民自产自销这四种模式,各个模式涉及不同的生产方式,产业链组织与交易方式,并且农产品种类繁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故目前只针对送检的农产品的单一监测方式,并不能有效阻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加之制劣者的制劣手法层出不穷,不断更新,使监测监管管理成本高,效果却差强人意。
2对策
2.1对生产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意识,需着重对从事种植蔬菜、水果类养殖肉禽等农产品的农户进行培训,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对肥料、农药和添加剂的成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的并不清楚,而专业合作社配备专业人员。增强的途径包括对他们进行添加剂、农药、化肥等施用方法的指导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和科普教育,同时提高生产者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施这一培训任务的主体,可以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及各乡镇监管站的人员组成。
2.2设计新型销售模式
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优质优价、诚信的销售体系。单靠外部力量监管很难实现,所以要从销售模式上实现放心农业,给消费者以信心。在新体系下,需存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这个平台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从农产品的生产阶段即开始有竞争,选择合适的生产者,农业投入品需经过专业认可,生产全程做好记录,公开产品的品种、产地等,实行阳光销售。对产品的定价要采取浮动定价,并做好说明,根据消费者接受能力、认可度进行调整,同时有完善的消费者评价体系、售后维护体系。以期通过各方面协作使者一模式不断健全,提供出真正的优质产品。
2.3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主要有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环保局和畜牧食品局等,多部门交叉管理容易导致管理出现真空,甚至有部门之间的矛盾产生,削弱了执法管理的力度。应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对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形成监管合力。另一方面,也要对监测站及监测人员给予支持,比如优化各监测站点的专业设施与设备,同时也要提升质量监测人员的岗位意识。
3结语
篇9
关键词:农村饮水;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秉承的是“工程所在地行政村和所在地水厂管理”原则,初期建设主要是由水务部门承担,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具有数量多,供水点比较分散的特点,无疑增加了管道的维修费用和难度。但在人饮工程建设中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与可行的统一管理办法,只能在运行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再加上许多农民对于水资源的认识模糊,观念转变较慢,常常出现不交水费、欠缴水费等情况发生,这使得水利工程无法及时得到维护资金补足,导致饮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除此之外,我国大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都处于亏本运营当中。许多水厂制水成本较高,依靠电力来制水,使用人员数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然而水厂运行却无法减少人员,这就使得整体上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2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饮水源受到污染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较慢,人力物力水平较低,因此许多工业厂房都建在农村地区。这就使得部分不良工厂常常为了节省时间与成本,将未经过处理的废水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土地或是河流当中,这对于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而农村地区还以农业生产为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农药及化肥当中都含有有害物质,常年累积下来,农村地区的水源也就受到了污染。再加上农村地区的日常生活当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污水也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情况越发严重。
2.2资金投入不足
现今我国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每年都需要下拨款项专门用来进行饮水工程建设,还有少部分建设资金是来源于社会捐助或是群众自筹等方式,虽然能够解一时之急,但是整体来说主体还是较为单一。虽然国家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制定了专项政策予以支持,如拨付一定的专项补助资金,免费提供饮水基础设备等。但是,由于很多地区农村人员数量多、面积大,配套资金匮乏等问题,致使很多地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滞后,筹资困难。
2.3管理体系不完善
饮水安全保障的前提是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能够让饮水安全工程为农村带去更多的便利与福利。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对于饮水安全工程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饮水工程是当地管理者向外能够展现的“眼见为实”的业绩,是农民眼中建得越多受惠越多的福利,因此更加重视“数量”,而忽视了已建成的成品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工程在建设初期就存在着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先天性缺陷”,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进一步误导了农民大众。其次,供水工程缺乏健全完整的管理体系。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3.1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地方政府应当通过水情教育、节水宣传等多种方式来转变农民群众对水资源的认识,教育群众珍惜水资源,保护水源,按时缴纳水费,确保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同时地方管理部门还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措施,通过有奖活动、奖品发放等多种方式吸引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积极参与,实现全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3.2对管理权限进行明确
由于过去对于安全饮水工程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都是采用的“国家建设、集体管理、群众使用”的管理模式。为了真正的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便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完善现有的运行管理机制,根据当地的情况细化机制条款里面的内容,使得管理机制能够满足现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当地农民的需求。同时还应该建立起与管理机制相配套的保障机制,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能够正常稳定运行,长期持久的保障农村的用水安全和水源安全。
3.3对监管思路进行创新
水务部门是饮水安全工程的主要负责部门,应该充分履行自身的工作管理职责,由水务部门牵头,成立由水厂、乡镇府、所属行政村组建专门的管理工作小组,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巡查力度,全方位监督饮水工程质量和运营情况,保障工程设施不受到人为破坏,为工程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所在地水厂要对所属的行政村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提高饮水工程的服务水平,减少工程技术问题和与群众沟通不协调、不及时问题,真正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水平。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最大受益群体是村集体和用水农户,应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维护作用。
3.4解决财政扶持政策
篇10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所以饮用水的质量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饮用水的质量不达标,将会对人体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在农村的饮用水中,如果含氟量过高,将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果长期饮用高氟水,甚至会出现氟中毒的现象,威胁到人们的生命。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北,在华北、西北以及华东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这些地区因为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出现了氟斑牙和氟骨症,对骨质密度有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半身瘫痪,丧失自理能力,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影响到农村的发展。
1.2 在饮用水中,如果含砷量超标,会造成砷中毒,引起皮肤癌和内脏器官的衰竭癌变,含砷量高的饮用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以及宁夏等地。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和华东等部分地区,饮用水中还有苦咸水,长期的饮用苦咸水将会引起肠胃功能的紊乱,致使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
1.3 如果饮用水的水源被污染,会形成致病微生物,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水源被污染,会造成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污染,如果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的发生,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因为饮用水受到污染,致使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1.4 在近段时期,我国的南方部分地区因为血吸虫所引发的病疫有回转的迹象,因为在疫区的人们因为生产生活所需,会饮用含有血吸虫的饮用水,导致病情的反复感染,对人们的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2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人为污染导致的水质超标
饮用水中因人为污染导致的水质超标即为污染水。饮用污染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除了会导致常见疾病外,饮用重金属、皿硝酸盐、有机物污染的水会导致癌症。全国农村饮用污染水人口为9084万,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28%、占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的40%。其中,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为4403万。占13.6%;饮用污染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占14.5%。
2.2 水量缺乏
饮用水水量缺乏,给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国农村在水量、保证率、方便程度方面饮水不安全的人口有9558万,占饮水不安全总人口的30%。
2.3 污染成为影响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饮用水质超标的农村人口占到不安全总人口的70%。可见,水质超标为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饮用污染水的人口占不安全总人口的28%。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由发展带来的水污染压力将呈增长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污染仍是影响饮水安全的主导因素。
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供水设施
要想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就需要在源头上控制水源的质量,而供水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还比较落后,所以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供水设施。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引导个人和集体投资的方式,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强化供水设施的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
3.2 严格防治点、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的饮用水质量保障体系中,合理的控制水源的质量标准非常重要,只有在源头上控制水的质量,才能够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在水源地应该建立保护措施,严禁在水源地建立工矿企业,在保护区内禁止垃圾的堆放。另外,由于农村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的粪便等都会对水源造成污染,所以对于这些要进行合理的生态化处理,将其进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水源地进行点和面的保护后,会提高水源的质量,加强饮用水的安全标准。
3.3 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250mm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安全。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喀斯特山区、岛屿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如利用屋顶或庭院硬化进行集雨,以水窖或水池蓄水,同时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以满足饮用水标准。
3.4 采用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
鉴于我国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严重局面,应采取合理的水处理技术设施。在农村地区,应针对高氟、高砷和苦咸水,研究新的高效、简易的去除技术和材料。如利用太阳能等:我国太阳能蒸发棚技术,利用有机碳、膜技术等除氟、除砷技术等,以及滨海和岛屿地区的高效海水淡化技术。针对水质卫生指标不佳的情况,采取适合农村地区应用的简便水处理、消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水质测试设备。
3.5 制定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健全有效监测网络
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其具体措施包括:对水源地有威胁的工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风险设计,完善应急设施: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饮水水源匮乏事件,应把地下水作为后备水源和应急水源,切实保护地下水水质。限制对超采区和深层开采,保证饮用水的后备水源。
建立健全对供水全过程(水源地、引水系统、管道输送系统、用户终端)的系统监测网络,进行水源水质动态监测,为水源地保护管理提供实时信息。
4 结束语
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的人口的大部分比例,如果因为农村饮水用不安全,将会对我国的农村人口造成极大的威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饮用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饮用水的质量不达标,将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以及文化等原因,很多的饮用水设施不够完善,饮用水的质量得不到安全保障,致使部分地区的农民出现各种疾病,影响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当地的生产。为了保障我国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应该加强农村饮用水的质量标准。应该加强供水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机制,做好水源地的安全保护工作。强化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全方面开展安全饮用水宣传教育。只有保证农村饮用水的质量,才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健康的水源,从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晶,岳恒,王建平,王丽艳.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水利,200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