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路上范文

时间:2023-03-15 05: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求学路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一名到内地来求学的藏族学生,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汉族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他们身边,真的就像是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一样。

今年,我在内地求学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但是初次离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2003年9月,年仅12岁的我离开了家乡,满载着父母的希望和家乡人的嘱托,来到了东海之滨――上海。在这座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里,原本自信的我,自以为什么都见过的我,真的不知所措了,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适应这异地的生活。可当我到达学校――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的时候,慈祥的汉族老师语重心长的问候和帮助,把我的疑点全部打消了。对像我这样的雪域学子来说,普通话是第二语言,我们的母语是藏语,所以到内地来先要过语言关。汉族老师不辞辛苦,放弃节假日来陪伴我们,并且耐心地教我们知识,陪伴着我们走出了孤独。他们教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材。“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节假日,我们都会特别想家,想念父母。这时,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就会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到学校来陪我们。就算是春节,老师们也会来学校带我们包饺子,和我们一起过年。学校还特别为我们的藏历新年举行庆祝活动,礼堂里欢歌笑语,好不热闹,我们的孤独感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

有一次凌晨一点多钟,我突然发烧,室友扶着我来到了校值班室。值班老师看到我的模样,二话没说就抱着我去了大医院看急诊。医生给我打吊针,老师就一直照顾着我,在医院里足足呆了四个小时。她不时关切地问我:“好点了没有?”看到她那着急的样子,一股热流传遍我的全身。

2007年9月,我第二次踏上了求学之路,来到了渤海之滨――天津,来到了红光中学。学校里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给了我特别温馨的感觉。在这所学校里,汉族老师们特别辛苦,默默地为我们忙前忙后。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我担任了校学生会文艺部的部长。在学习之余我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动。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我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明白,是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我充分发挥潜能,让我锻炼提高。

感谢所有在我求学路上帮助过我的人们,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感谢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好政策和无私的援助,我相信我们藏族同胞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篇2

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漠然视之。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只会一味索取而不知回报,他的生活会因体验不到相互给予的快乐和为他人创造的*快乐而枯燥乏味。相反,一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会生活得轻松而满足,因为他能够从为他人创造的快乐中享受给予的乐趣。所以,我们说,感恩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一个人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宁感和提高幸福感必不可少的能力。 感恩,不仅是一种内心情感,更是一种外在行为,是以“寸草心”报“三春晖”的赤子之举。感恩有时只需要一句问候、一束鲜花、一次拥抱,甚至一个笑容。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只要我们心怀感恩,便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的美丽! 我们要感恩时代。同过去相比,我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要感恩时代的赐予,珍惜现在的拥有,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懂得回报社会。

我们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对我们生命的赐予,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对父母长辈多一份体贴、多一份关怀、多一句问候,尽孝心、重人伦、报亲情。我们要感恩学校。感恩学校中的每一个人给予自己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珍惜学校共有的每一份荣誉和成功。

我们要感恩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启迪和成长的帮助,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诲。

 

同学们, 如果你心存感恩,当你因没有履行学生的职责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时,就会虚心接受,因为你知道,老师是真心帮助你;如果你心存感恩,放学后就不会在外逗留,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回家。因为你知道,父母正着急地等你;如果你心存感恩,当同学间有了矛盾,哪怕你再委屈,也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而不是大打出手,因为你*知道,同学不是敌人,要珍惜这份友情;如果你心存感恩,当你想要抽烟、赌博、爬墙外出上网时,就会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你知道这样做不但浪费青春、影响健康还白化了父母的血汗钱;如果你心存感恩,当你上课睡觉、讲话、无心学习时,你就会提醒自己要克服,

因为你知道,你的身后是父母和老师殷切期待的目光。 同学们,我们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导之情,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意,感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感激创造这一切的伟大劳动者们!同学们,请用行动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吧!为父母留下一个真心的微笑,为老师留下一点休息的时间,为朋友留下一双支持的友谊之手,为我们自己留下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情感,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不管他的起点与终点相距多远,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珍惜它,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能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快乐、幸福的人!

篇3

 查看更多《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名家特稿

        (1)一类复蒙日-安培方程dirichlet问题数值解探讨(二) 殷慰萍

        (8)lagrange系统的lie对称性与动力学逆问题 梅凤翔 李彦敏

        数学研究

        (11)基于som网络的人口分类 王鑫

        (15)线性变换下的三维刚体运动 王塞楠

        (17)一种阈值化的小波图像去噪算法 薛明志 李天钧

        学术动态

        (20)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徐仁新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1)一类特殊双色有向图的指数界 罗美金

        (25)确定s_n的元素的阶的集合o_n的第一种方法 孙宗明

        学术动态

        (27)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建国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数学研究

        (28)r~n中具有非负laguerre截曲率的超曲面 姬秀 胡传峰

        物理学研究

        (33)双星系统轨道角动量的约化表示及应用 刘伟民 李嫒 司梦

        学术动态

        (36)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铁生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物理学研究

        (37)核素分布的三循环 王昱应 王星

        (40)空气中yag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羽的研究 乔红贞

        化学研究

        (43)烷基锌与醛的催化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赵文献 张朋飞 王瑾 刘冠军 赵瑞娟 张安安 陈东丽 刘念 雷晓明

        学术动态

        (56)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帆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无

        化学研究

        (57)苯酚红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李志成 王兴明 董明轩

        (61)h_4siw_(12)o_(40)/zro_2-al_2o_3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杨水金 段国滨 杜茗卉

        (65)阴离子掺杂型ag/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李国防 凌翠霞 丁秀云

        学术动态

        (68)河南省化学会常务理事会在我校举行 无

        生物学研究

        (69)几种农药对灰巴蜗牛毒杀效果研究 田素梅 王玉玲

        地理学研究

        (7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规划研究 史本林 张竟竟

        (78)加快河南乡村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战略对策研究 李学鑫 史本林

        体育学研究

       

; (83)影响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演进的制度因素分析 刘盼盼

        (87)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需求 高嵩 秦小平

        (91)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特征分析研究 钱振宇 刘一平

        (97)皖北地区城市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朱毅然

        (102)论均等化视角下高校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 姚彬彬 何青

        (105)论农民工体育——基于差异公民资格的视角 胡炼 秦小平

        (109)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干预的实验研究 张琳

        (113)午睡对运动员训练后身体机能的影响 闫林 周越

        (118)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传播媒介使用现状研究 马宁

        教育与教学研究

        (122)《地质学基础》图解化案例教学研究 王贵成 程黎

        (126)利用校园人工湖进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 刘绍堂 张慧锋

        (131)高校公共体育引入体育影视教学模式的探讨 张永龙

        (134)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陈伟

        (137)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篮球战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宣暄

        无

篇4

逆境中长大

殷建华教授的人生经历了曲折、艰苦和成功的喜悦。殷建华教授出身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白霓镇是鄂南因桥而兴的湖北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为方便百姓,捐资建桥于高堤河上,为铭善举,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白霓文化深厚,景观璀璨,是中国民间艺术――提琴戏之乡,广泛流传民间叙事诗《钟九闹漕》的产生之地。1977年在该镇大市出土的商代铜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成为崇阳古代文明象征。1979年,治内出土的兽面纹提梁卣是青铜艺术瑰宝,镇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黄庭坚读书的遗迹――金城墨沼,为“崇阳古八景”之一。建于后唐和宋代的崇阳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枧堰,远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将士与清军血战歇马山。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板街,全长317米,青石路、朱大门、马头墙、斗拱楣,雕栏画柱,檐牙高啄,古朴黄雅,巷道曲折,斩纫巳,是中华传统民居之宝贵遗产。

殷建华教授小时候,在石板街上古色古香的居屋长大。他在镇上就读于白霓小学,1968年底随母亲李凤仪和哥哥殷建国从白霓镇下放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务农,便在这里上金城中学,之后去白霓高中上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堰下乡第一生产队。他在农村种过田,在大市渡槽工地当农民工,之后到青山第三级水电站工地指挥部当文宣员,直到1977年冬季参加“”后的第一次高考,考上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

刻苦学习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实践

殷建华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水港系读航道与港口工程专业,以优秀的成绩于1981年底毕业,同年考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从师于中国著名的岩土力学袁建新先生、袁先生1948考入土木系――1952年获学士学位。1956年入美国路易维尔大学土木系,1957年获硕士学位并受聘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任副工程师。1958年底,袁建新先生通过印度驻华盛顿大使馆与中国国务院取得了联系,他冲破了重重阻挠,终于经香港于1959年元月抵达祖国。

殷建华在导师袁建新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他的硕士论文《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他指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用于土石坝和地基有限元分析的邓肯-张非线性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中的缺点:此模型不能描述土的剪胀性和剪缩性。由此,殷建华提出了新的土的非线性剪胀应力-应变模型,作了试验验证,并将新的模型用于土石坝和岩土工程限元分析计算分析。

硕士毕业后,殷建华留在武汉岩土力学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作为“”后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和年青研究人员,他参加了“”后的第一次全国土的剪切强度与本构关系会议。会议在湖北省武当山附近的老河口市召开。在会上,殷建华组织青年论台,积极发言,受到老一辈的欢迎与肯定。

1986年9月,殷建华通过考试与挑选,得到中国科学院的奖学金,被公派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曼尼托巴大学他所有学的总共6门课,取得3个A+和3个A的优秀成绩,是班上第一名。由此,他得到大曼尼托巴大学外国学生奖学金。他的博士学位研究是在著名的James Graham 教授指导下完成的。James Graham 教授曾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主席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刊物的主编。殷建华博士论文题目是《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于土的时间有关的应力应变特性的建模研究是一个活跃的有着长期历史的研究领域。早期的研究得追溯到十八世纪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和Kelvin的流变模型,许多中国学者在这个领域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先前的工作或模型都有一些局限性。殷建华基于前人的工作、科学原理和对土的蠕变行为的基本理解,建立了一个新的一维弹粘塑性本构模型,即非线性流变模型,是对线性的Maxwell的流变模型重大发展。该模型描述了土在一维任意荷载条件下与时间有关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被试验数据验证并用于固结分析中。殷建华教授归纳和阐述了一个重要的土的蠕变特性,即土单元的蠕变率仅与应力-应变状态有关,而与加载路径(或加载历史)无关。该模型在提出之后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他只用了3年7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与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在土木系,他是最短时间内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博士毕业后,殷建华博士在加拿大东海岸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两年多,后在一研究中心工作两年,于1994年来到香港一顾问设计公司工作,1995年9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2002年成为正教授。

殷建华教授现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专业人士、工程师。他的人生之路真实地写满了努力与奋斗!

人们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殷建华教授的人生恰如其分地演绎了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给我们一个有力地启发――做事情也好,做学问也罢,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坚持选择,并拿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的勇气!

而这,对于当下那些在生活面前彷徨无助,甚至开始困惑于自己专业选择的年轻学子们,尤其有值得思索的意义。

努力成材学贯中西

2004年7月19日。这一天,殷建华教授应邀回到他曾经读硕士和工作过的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为该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一场题目为“岩土工程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经验总结和个人体会”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殷建华教授从土力学的发展过程、个人的求学经历、生活家庭的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向该所在座的师生们作了生动具体的介绍,并号召学生们抓住现在的好机会,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作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知名的岩土工程师,殷建华教授经常应邀前往各高校作学术演讲或者学术报告,往往能够在高校引起强烈的反响,达到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学术交流目的。但是,在中科院岩土所的这一场学术报告,带给学生们的意义却全然不同。

在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学子们的心中,除了在学术的交流中增长见识外,他们的心中更受到一种精神的激励,情不自禁地升起对上进的强烈渴望,因为为他们作学术报告的那一位教授,曾经就是他们的校友――1984年的硕士研究生。殷建华教授于2002年被聘为武汉岩土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在殷建华教授的心中,对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是充满了感情,所以这样一场学术报告,他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结合在一起,浓缩了自己这一段学术生涯的风雨历程。那就是,从求学起,殷建华教授就一直用“努力”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同他自己所说:“人的一生,全靠自身努力,唯有努力不懈,才能成功。”

纵观殷建华教授的求学经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字面上一切一帆风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要付出许多努力和汗水。

殷建华教授在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就是岩土工程。而岩土工程是一门很博大、很深奥的学问,以大学有限的知识面,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显然是很艰难的。因为一个系统的科学,就好像源头活水,支流旁支驳杂,衍生出很多很细的专业,让人难以一一追根寻源。殷建华教授坦白说:“在进大学之前,对于这个专业,其实我不大懂。”

但是进了这个专业,真正了解了这个专业博大的系统之后,殷建华教授也依然是坦然面对,在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上,依然是选择岩土工程,只不过,这个时候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一般的了解,殷建华教授因此朝着专业细化地方向发展。对此,殷建华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像建房子,不是一家两家公司,也不是一个两个专业就可以做出来的。建房子,除了地基和结构,还涉及到建筑学、机械工程、通风等一系列的学问。”

有人说,学习是一颗辛苦、无味的种子,埋藏在你人生路上,你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结出美味可口的果实。的确,在一般人心中,岩土工程这样的专业,每天要与数据打交道,时间长了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殷建华教授在选择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之后,也是有过一阵子的迷惑,因为专业的细分远远不是大学时候所学可以比拟的。但是殷建华教授很快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不是很抽象,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他并没有觉得枯燥。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学习心态,加上自身刻苦的努力,殷建华教授取得了自己的进步,取得了让别人看得见的进步。因此在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得到中科院的选派和奖学金前往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

努力付出往往和收获成正比。在加拿大留学的日子,殷建华教授不负众望,拿到了加拿大 Manitoba 大学优秀外国学生奖学金,所有功课都是班上第一名。之后,殷建华教授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而对于许许多多正在求学的学子们来说,殷建华教授的这一段求学经历,却如同一盏明灯,驱散了那些学生心中的迷惘,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传道授业不懈求索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我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古到今,教师这个职业都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殷建华教授最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值得人尊敬。

选择在香港理工大学任教,殷建华教授并不自恃学问高就傲物,而是从低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负责,也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从助理教授很快升到了副教授,随后又在2002年升为正教授。

职称的飞快提升,是香港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名牌大学,对殷建华教授最大的肯定;而殷建华教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的专业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当初,获得博士学位后,殷建华教授并没有急于回到国家,而是在加拿大东部城市的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和一研究中心分别工作过两年。而移居香港后,也在一个顾问设计谘询公司工作接近一年。可以说,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使得殷建华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印证,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更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

据了解,殷建华教授所指导的两大学生毕业论文连续两年 (1999-2000年, 2000-2001年)被香港工程师学会评为第一名,并得到奖金和证书。殷建华教授介绍说:“我们对教学很重视,也重视跟学生沟通。我们学校教学有一整套系统,很完善,也很出色,所以本科生从我们这里毕业都很有收获,在社会上也很有改变。”

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本质上,殷建华教授也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他担任高校联工程师联合会主席,将香港高校的许多工程界的朋友,汇聚在一起,在专业的碰撞间,实现联会对香港、对国家更大的贡献。

可以说,殷建华教授是国际岩土力学界十分活跃的青年专家学者,目前不仅担任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与进展学会副主席、国际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地面岩石力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力学学会委员等职务,同时还担任《加拿大岩土工程》学报副主编、国际《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主编之一,美国《国际岩土力学》学报编委、国际《海洋地球资源与岩土工程》学报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工程界》编委、《结构工程进展》国际杂志编委。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的同时,殷建华教授也有自己的学术研究,在科研上取得丰富的成果:首创性地给出等效时间定义和土的一维、三维粘塑性模型,并应用于土体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首创性地将Timoshenko Beam Model用于土工布加筋土地基模拟;提出有排水板和用非线性土的本构方程(维弹粘塑性模型)完全耦合的固结分析的有效的有限元方法;首创性地将填海造地工程和土的固结理论及分析与互联网结合。

其中,殷建华教授取得4项专利,出版了2本专着和编辑了3本书籍,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 其中102篇学术论文在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科学期刊(Journals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上发表。

现在,殷建华教授硕果累累,荣誉满身,却依然在学术的海洋里远航。作为学者、专家、教授,他对年轻人寄语:成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奋斗,尤其在年轻的时候要做到最好。

篇5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22-02

“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战略,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而且也是国家利益、边疆安全的延伸。实施这一战略所产生的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必然带来迫切的人才需求。解决“一带一路”进程中的人才短缺,是未来教育界契合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法规标准、双边或多边贸易投资实施情况看,我们对他们的相关投资政策的解读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和翻译人才都比较缺乏,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课外实践特别是英语翻译与自身应具备的商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去甚远,这直接影响我国政策沟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不但需要“丝路基金”、“亚投行”这样重要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的是大批人才的基础。加大商务英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专业的设置、调整和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是形成“一带一路”智力支撑的重要前提。

二、制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短板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宽泛的人才布局,因此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具备综合学科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办公设备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而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恰恰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出现若干块短板,呈现出与国家人才需求的不对称趋势。

(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方式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新形势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都比较单一,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课程开设过少;真正的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也是凤毛麟角,至于涉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教学参考资料几乎为零。这些问题制约了商务英语多元文化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短板不适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人才培养。

(二)偏重语言基本训练,忽视语言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过分偏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受传统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影响,我们仍然过分强调词汇量的增加以及正确的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的词汇量再大,由于缺乏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找不到准确的表达方式与准确的词汇应用,往往会由于词不达意而影响翻译的质量,从而制约商务谈判的实质内容。

(三)注重英语本专业,淡化学生综合文化知识和能力训练

多年来高校商务英语紧紧围绕本专业的学习、实训,牢牢抓住词汇、语法、句式基础训练本无可厚非,但是由此而忽视学生对相关综合知识的学习掌握也是得不偿失。我们知道,英语本身只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是一切综合知识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若缺乏综合知识与具体业务的物质内涵,语言本身就是“空壳”。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突破种族、语言与文化的限制。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需要考虑甚至安排这类的文化课,毕业生恰恰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综合文化知识,他们虽然拥有语言的表达形式,却没有语言的表达内容。

(四)高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薄弱,不适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薄弱是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通病,它是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外语院校和英语师范类专业,所学专业多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他们的语言基本功扎实,但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却极其匮乏,大部分教师因欠缺商务背景知识,又缺少商务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外语知识,即“双师”素质差,因此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需要,以至有些高校竟然聘请外国留学生做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很多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方法几乎没什么区别,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虽然通晓英语,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而有悖于“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

三、“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呼唤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要顺应“一带一路”人才需求,肩负起为我国对外开放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和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责任。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加快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作为教学导向

“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与变化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要把以往侧重对商务基础知识的了解转向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翻译能力的培养。把市场需求,尤其是要把拓展“一带一路”的外向型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教学方向。在市场选人才而不再是人才选市场的今天,教学必须具有国际市场理念,培养的人才才有出路。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这样不应该受各种机构评估的束缚而违心地选择某种规划教材,这样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更限制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丰满。作为商务英语,高等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还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可以增加大量的诸如“一带一路”拓展中涉及的一般国际标准的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同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针对在“一带一路”实践调查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

(二)依据“一带一路”实践特点,改革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方式

遵循“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所凸显的特点,应该从“实用性”、“交际性”出发,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案例为教材,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挖掘其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善于合作、讲究效率的能力。在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加大实践、实训教学力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把语言学习融入信息处理中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能力。因此,商务英语模拟实验室的创建、虚拟公司的创立以及多家实习公司的签订都能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进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

(三)依据“一带一路”外向型需求,推行“产学合科”的培养模式

推行“产学合作”,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针对性,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最好安排在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或公司,这样,学生有了亲临实践第一线的机会,就能巩固所学。另外,高校还可与一些外资企业或公司联系,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这不仅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创新之路,不但能加强对学生商务技能的培训,而且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环境与土壤。

(四)保证“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首先,商务英语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其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选派教师定期到“一带一路”涉外企业中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从中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五)模拟“一带一路”真实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仿真,改善教学环境,培养综合素质的涉外人才

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空间和舞台。教师可以利用从“一带一路”获得的当地风土人情、语言风格、等第一手信息材料,制作课件,使学生可以获得与当地客观实际相吻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涉外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增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交流、宗教、艺术等学科基础知识的讲座,用以充实除本专业外的其他综合知识。教师要利用网络建立商贸英语学习网站,随时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尤其是“一带一路”拓展进程中前沿信息和最新知识,以便于学生使用和查找;也可针对随时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进行案例分析等,从中不但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弥补了教学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李红秋.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 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21(005).

篇6

男:在这金秋送爽的八月

女: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

男:你们收获了梦想

女:你们收获了希望

合:你们用十年苦读

将梦之歌唱响

你们用求学路上那一份执着

将希望的火炬再一次点亮

男:正如宝剑磨砺出的亮光

女:正如寒冬腊梅吐露的馨香

男:榜里

你们的名字

叫起来显得那么响亮

女:榜里

你们的成绩

听起来是那么的张扬

男:金榜题名的那一刻

浸染了你们

十年求学路途中勤奋努力的跋涉

女:金榜题名的那一刻

彰显了你们

十年寒窗遨游学海的坚强

男:那一刻

妈妈幸福地

泪落两行

女:那一刻

爸爸骄傲地

挺直了脊梁

合:他们忘却了青丝里增添的白发

他们忘却了生活里历经的沧桑

男:可知否

在你们的背后

还有好多亲戚朋友

滚烫而期许的目光

女:可知否

在你们成功的路上

还有老师和同学们

激情而热烈的鼓掌

合:你们的收获

已不再是一个人圆梦时的欢唱

你们的收获

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骄傲和赞扬

男:今天,大家在这里

为你们下一程求学途中艰难的跋涉

伸出一双援助的臂膀

女:今天,大家在这里

为你们下一阶段健康的成长

洒播了一片灿烂的阳光

男:希望你们再一次带着梦想起飞

立志做祖国的栋梁

女:祝愿你们再一次带着梦想起飞

不愧于大家对你们殷切的期望

合:我们也会向着你们挺进的目标航行

沐浴学海之上耀眼的阳光

我们也会朝着你们拼搏的方向前行

领略书山之巅那一处最美丽的景象

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让我们共同缔造最美的梦想

为了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我们必须立志高远

在不息的奋斗中

篇7

吹不落树上的叶字

我站在高山上,

任凭雨的吹打

只是有点失败

内心有点伤痛

自从我踏上求学路

就决定学不到本领决不返回

求呀求

求呀求

在这条路上受尽了

饥饿

歧视与打击

又有谁知

曾试着放弃求学

于社会中屡次碰壁

受尽磨难

走上社会才发现

知识是最重要

如今又返校园

当知识一点点增多时

我仍感到满足

尽管遭受失败

我心中仍快乐

要问为什么不放弃求学

因为我将高深的理论追求

为了求学

受尽孤独

在无人关怀中与病魔斗争

所付出的努力

只有自己知道

为什么不放弃求学

因为为了以后的路更好走

因为为了美好的未来

因为有伟大的理想

选择了这条路

我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

自己已走到路的尽头

是唯一成功的机会了

因为我们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求学乐在其中

愈知道的愈多

愈感到自己无知

因此要不断的求

求学已成为了终身的任务

求学永不停

篇8

有了我,

她不再是少女,

她成为了女人。

她的双手不再纤细、

青丝中沾染了白发、

容颜被岁月遗留了痕迹。

此生,她爱我甚于她的生命。

——写在文前

有一个女子,爱我甚于生命,恒古不变的真情永生铭记。

最初,当她得知有了我,身材变样也不在乎。四季交替,我在她体内安然生长,她的肚子一天天变大,渐渐地她的身体开始臃肿,行动不再自如,我成为她的负担。但对于她而言,我不是负担,即使是,也是甜蜜的负担,她甘愿承担。

那一日,她历经疼痛、甚至在生死边缘徘徊,为了我,她心中的宝贝,那些疼痛都能忍受,她知道她不能柔弱,必须坚强。当她看到我的脸孔、听到我的哭声,她忍受疼痛嘴角上扬,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襁褓中的我,不分昼夜,只要饿了就会哭诉自己的饥饿。她从不会抱怨,听到我饥饿的呼叫不管何时何地,她会喂饱我。那段时光,她总会被我的哭声吵醒,彻夜不能眠,黑眼圈爬上她的脸上也不在乎。

我开始牙牙学语,她十分耐心重复的教着那简单的名词,日复一日的。当我含糊不清吐出一句“妈妈”,她的眼泪情不自禁的落下,那是幸福的泪水。牙牙学语的我,是她让我明白了语言的奇特。

不愿再在襁褓中呆着的我,开始学走路,用双腿走向那未知的未来。她总是细心地教导我一步步前行,掺扶在侧,当我开始从她前面的几步奔入她怀中,她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那时的我也会摔倒,她会在一旁一边自责自己的疏忽,一边仔细检查我的伤口,其实摔在我身疼在她心。蹒跚学步的我,没有最初她搀扶的双手,就不会有远方。

我开始上学,她为我准备了新的书包、新的文具,一切都是新的,塞满了书包。我现在明白,书包填充的是她对我满满的爱与期盼。求学路上,她会为我成绩优异而满心欢喜,激励我再接再厉。为我成绩落伍而鼓励我,要我继续努力,帮我分析自己的不足,并从中吸取教训,她一直那么相信我。在这条漫漫求学路上,她一直寄予我很高的期望,期望我能弥补她那时没有条件求学的愿望,她的难过一直匿于言表,藏在心里。

当我生病了,她担忧得日夜不眠、陪在我身旁,照顾我;当我在人生旅途中受挫了,她会在我身边鼓励我;当我做错事了,她会毫不避讳的指出我的过错、让我纠正它;当我饿了,她会为我准备好饭菜;当我冷了,她会替我添加衣裳;当我累了,她会把握抱入怀中,让我安心休息;当天气转凉了,她的声音穿透电话,唠叨着让我注意保暖,别受凉了;当我远行,她会为我打点好一切;当我离开,她的目光追随到有我的地方。她为我做的远不止这些,因为她的爱是那么伟大的,大到我不能一一表达。

她对我的关爱毫不吝啬,总是溢于言表。为了我,她奔波劳累,再艰难也会挺住,因为我是她的希望,是她的一切。她爱我在最初时已甚于她的生命。

有一个女子爱我甚于生命。岁月无情的改变她许多,但唯一不变的是她爱我的言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我,开始穿上华丽的外衣,学到了许多,以至于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我们之间有过争执与矛盾,有时我也会不懂事的伤了她的心,她从来不忍心责骂我,只会独自难过。但在她眼中,无关年龄大小我始终她的孩子,会原谅我的过错。

不管时间的车轮如何转动,我会记住我最初的模样,裸露的来到这尘世间、一无所有。是她赐予我生命,养我、育我,那个爱我甚于她生命的女子,我才会拥有现在的一切。

篇9

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野葡萄丛油黑变绿,牵牛花由黑变紫,女孩的新褂由黑变红。远远近近,红日把他们拥抱。

天渐渐黑了,山沟囊着夜雾。

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梁,孩子们背着书包放学回家。山楂果由红变黑,路边草垛由黄变黑,男孩的褂由蓝变黑。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黑黑的,天边的云。

黑黑的,山沟的道。

远处,狼在嚎,羊烂边的黄狗汪汪叫。黑洞洞的天,忽然亮起一盏灯,哦,那是月亮哟,多像焦急的母亲提起这灯笼迎孩子回家睡觉。

传说,山沟里藏着一把能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山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漫长又遥远的求学路上,辛勤刻苦地寻找,打开知识的宝库,用知识的力量改变村庄,改变山沟的面貌。

篇1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