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教资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的教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思想引领者的姿态
《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具有阶段性。因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教文字、语言,以言语技能的训练来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神意蕴。到了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则必须把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把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统一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的过程,统一为将学生炼就成“大写的人”的过程。
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做一名思想者,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过程。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广泛阅读,涉猎经典。无论历史、地理、哲学、美学、科学,还是古典、现代;无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还是报刊、杂志、网络……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该是阅读的对象。高中阶段是学生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多方面的滋养。正如叶澜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教师的思想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缺失,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精神疲软,又怎能去满足学生在心智成长方面对我们的期待呢?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高中的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必须做一名思想的引领者。只有这样,我们在教语文的过程中,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有教学的热情,从而让学生始终充满活力,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
二、社会关注者的姿态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句不知被多少人奉为真理的名言一直引领着语文教学。语文确实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作为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否则你将被学生说成“OUT”了。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在资讯爆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追逐时尚。喜欢新鲜,思想前卫,追求另类。同时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长辈过度的呵护,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只关心自己,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外在世界有所漠然。他们被动地囿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作业堆积如山,学习压力很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很多学生想了解社会,但却没有多少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社会现实中那些令人鼓舞、令人兴奋,甚至令人感动、令人敬仰的人和事,并通过我们的“传播、评述”,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生风景,了解到真实丰富的世态人情。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我”之外的社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笔者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每天都从报刊网络上搜集社会热点的新闻或时评,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给学生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视野开阔了。如《千面邓亚萍:转身华丽,从不闪腰》让学生们明白了“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钱伟长》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也许很聪明,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会”;《日本大地震》让学生反思“灾难能否唤起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我们自己”;《智利矿难》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宣传名片”。学生了解到社会上除了那些杰出的人物之外,还有众多普普通通同样令我们敬仰的人和事,如“我缺钱不缺德”的重庆棒棒军老人;“做好事要留名”的耄耋老人孙老伯;刘磊和他的“老少之家”;义工阿福;都市指路人龚建伟;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周月华;“老师妈妈”李秀娟;广西巴马的车友义务送水队等。让学生了解到社会有冷漠的一面,如“见义勇为之前为何需先拍照自保”、“执法者怎能粗暴扇打76岁菜农耳光”;同时也有温情的时刻,如“铁血警察的爱心不仅温暖而且优雅”、“深圳两学生扶老人奖万元,社会扬善决心不容迟疑”。让学生了解炫耀是一种姿态的同时,低调更是一种人生的伟岸。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
三、情感熏陶者的姿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教学就要深挖其中的情感因素,视情感为灵魂,以情感为生命。因此,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多情”的教师。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顾问刘玉堂先生曾经回忆当年语文老师上的一堂《石壕吏》:“老师拉着长腔朗读‘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师)的这一呼、一啼、一怒、一苦,让小吏的凶恶叫嚣,老妇的悲凉哭泣,直击心灵深处,让人潸然泪下。”“若干年后,当我有幸看到处于两山狭峪中的石壕村时,语文老师那拖着长腔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想刘玉堂先生的语文老师无疑是一位“多情”的老师,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了感情的熏陶,而且在几十年后还能让学生回味。所以,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能够挖掘出文本的人文思想,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出于自然”,并能够把学生带八角色和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陶,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要成为“多情”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教师自己必须时刻满怀教学的热情。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当我们自己热爱语文时,才能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学生。只有自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影视资源;具体运用;实际意义
加强对高中语文教程资源的开发,是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影视欣赏不会受文化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影视资源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效果,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在娱乐中找到学习的的兴趣,因此将影视资源运用到高中的语文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将影视资源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1.影视和语文具有相同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而文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众多艺术学科中的一门,因此二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同性。从古至今,众多国内外的优秀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而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对高中的语文教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语文教材中的《香菱学诗》就节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文学作品之一。
2.和高中语文教育有关的影视资源繁多
语文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而另一个则是文学。语文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灵活运用这种能力。目前央视节目热播的《寻找新主播》,虽然只是一个电视节目,但其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可以被高中语文教育所借鉴。
3.多媒体教学为影视资源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条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被广泛的运用到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影视资源只需要用鼠标在多媒体设备上轻点一下,便能出现相对应的影视资源。通过这种形式,能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口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将影视资源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影视资源有着众多形象而具体的教学素材,因此为学生的日常交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听”与“说”中学习并灵活运用。同时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语文教育的原始目的。
2.名著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研读课本,让学生以积极的主观思维和情感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意图,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的启迪。为什么名著阅读中需要运用影视资源呢?原因有以下三点,那就是,1、目前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如课文《杨修之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老人与海》以及《高老头》等。这样就为开发影视资源,增强名著影响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观看影视作品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名著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丰富的网络资源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名著越来越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此外由于名著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阅读者有很好的语言基础,使得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但影视资源的出现,使得困难的名著阅读变得浅显易懂了,因此成为学生学习名著的主要手段。3、影视作品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和阅读作品之间的距离。由于一系列原因的存在,如名著阅读的枯燥和无味,使得高中学生和文学名著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影视资源运用到高中语文教育中,正好解决了这个缺点,拉近了学生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如名著《水浒传》中有108将,需要学生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特点,真所谓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因此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很吃力,但影视资源的出现正好克服了这一缺点,清晰的画面使各自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3.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写作离不开社会实践,因为写作大多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描述和反映,但现在的学生很多都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导致作文的选材困难。但影视资源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资源丰富,能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优秀题材。如央视每年都要播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焦点访谈》,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上真实的人物事迹和社会热点,丰富了学生的素材积累,充实了写作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借鉴影视的技巧,这能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素材描写,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影视资源运用到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意义
1.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育中需要学习的课文众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抽象的形象能够具体化。充分利用影视资源,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环境以及人物活动,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如在学习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由于是节选《水浒传》中的内容之一,因此使得内容出现断章,学生不能理解课文,但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2.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程中穿插影视资源,能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发展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快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在选修课,特别是名著欣赏或戏剧欣赏中,可以很好的借助影视资源来实施教学,这既可以轻松课堂氛围,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优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篇3
一、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追随知识行迹的动力,是挖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最好的老师,要实现汉字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为前提。这需要教师以一种活泼的传输方式将汉字作为具有张力及魅力的艺术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热情地投入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实现汉字文化活泼的传播呢?这需要教师挖掘汉字形态演变过程、文化内涵底蕴及功能中所渗透着的美感,并借助多媒体影音同步的效果将这种美感展现在学生面前,感染学生、教化学生,让学生轻松地在汉字欣赏中形成对汉字的理解、认识,这较之那种耳提面命似的知识教授收到的效果更好。
随着古代汉字简化变成简体字,那种因字形探字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学生缺乏对汉字原始形态的理解,汉字文化的瑰丽色彩被淡化,教师越来越多的是割裂汉字的古今形态差异,只是让学生从对简化来的汉字的死记硬背上下功夫,这不利于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学生即使掌握了意义,也无法形成对汉字文化的感性认识及深层次理解。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汉字原始形态的讲解,让学生在汉字影音的呈现中获得汉字文化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以便进行有效的学习。以荀子的《劝学》为例,“劝”与“学”这两个动词,存在原始字形与现代字形的差异。“劝”的繁体字形作“瘛保呈现给我们的视觉是:“草丛中鸟儿在歌唱,仿佛在给农民传达播种的信息”。甲骨文中“学”也具有形体意义,上边是两只手在摆弄算筹,意在说明手把手的教;下边则是婴儿的构造,仿佛在说要从婴儿起进行手把手的教才能学会。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影音动态化特点,将文字原始形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将汉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中细腻的艺术色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汉字中潜藏的文化内涵。
二、结合文本深入汉字文化学习
文本内容赋予汉字意境和意义,所以,汉字教学的展开要结合文本这一承载体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教材中最能表现汉字的功能、形态、内涵的是文言文部分。由于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的时代离学生生活年代尚远,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难免会因汉字的古今异义而存在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本,让文字涵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同类语境的阅读中举一反三,直取其意。在这里,教师可以围绕一个文言词汇,进行展开,将与该词此意和彼意有关的文言句子列举出来,让学生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理解。另外,给一段古文加标点,这也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的一块,学生由于对文言文的陌生,很难理解字义,这就为标点的划分增加了难度。所以,教师在对文字古今字义讲解的同时,还要对文言文字的性质进行讲解。
如李密的《陈情表》中:“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一句,教材注释中将“逋慢”解释为逃避,怠慢,显然,在这里是将逋慢两字分开解释了。其实,在《六臣注文选・陈情表》中,唐李周瀚注:“逋”有迟缓之意与“慢”所表达的怠慢延误词义相近相似,“逋慢”是由两个相近的语素组成的近义连文。但教材上漏掉这一点,这需要教师敏锐察觉并稍作补充说明。“逋慢”的这种用法并不鲜见,如《魏书・太宗纪》:“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后怠惰,数加督罚”等等。另外还有标点划分问题,教师也需结合文本进行文字性质教学。如《师说》中“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其”属指示代词,“矣”为语气词,所以应在这两处断句,进行标点划分。
三、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汉字运用
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总会让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意犹未尽。教师应带领学生融入课后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中,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知识细致入微的研究,获得更深刻的体悟和认知。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充分学习指引了方向。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作业布置的形式,给学生安排研究任务,让学生自行查找工具书或典籍,如《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文字学概论》等,继而整理出汉字运用规律,明白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汉字词义和性质。学生通过自行收集、整理资料,自然会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古汉字的学习。例如“考”字,甲骨文中,“考”字形态是一个老人,其含义取“老”之意思,但《礼记・曲礼下》中说:“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嫔”,“考”在这里意味死去的父亲。除了这两个意思之外,“考”还表示“敲”,如“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篇4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黑板板书内容与篇幅总是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采用PPT进行板书时,其操作又不是很灵活,在板书上作批注、擦除等比较麻烦。白板刚好克服了这些缺点,并扬其优点,因此,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既能使板书资料和内容尽可能详尽,又可在上面进行随意标注、书写和擦除。同时,还能将重点、难点通过遮屏、聚光灯等特殊功能进行强化和体现。最重要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利用网上的资源库进行教学,还能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专注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课时,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或是采用多媒体音频播放配乐朗读,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当中,领会作者在荷塘边散步时的感情。接着,教师便可让学生阅读文章,试着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利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将问题写在白板上,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便可对白板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口头作答,也可在白板上作答。最后,教师可利用白板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简单、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快速整合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黑板进行板书,书写内容不能进行保存,下课时就得擦掉,如果学生还没有来得及作笔记的话,课后便很难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采用PPT进行板书,又不能让学生与板书内容进行较大的互动。如对于教师出的题目,学生不能在屏幕上直接作答,教师也很难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当场的批注等。利用电子白板,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将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进行整合,还可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作答,教师在学生完成作答后及时进行修改和批注,最后将学生的答案一并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
以《归去来兮辞》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字、词写在白板上,并将课文中的解释同时写在白板上,接着让学生一起分析探讨,集思广益,对其释义与用法进行扩充,再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写在白板上。教师在此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所写的答案给予及时的点评,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将学生最终的答案与原来的资源一起保存和整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将学习内容进行保存之后,学生可在课后将课件调出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重新温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极大的参与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将课堂上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整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学习网,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交互式电子白板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将学生的观点反馈到白板上,达到一个互动的效果,提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添课堂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以作文教学为例,写作需要一定的灵感。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视频,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写出更为真实感人的文章。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能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当众朗读和口头点评,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没有直接的效果。有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便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一起欣赏和学习,还可对一些用得比较好的句子和词语进行标注,也可批注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还可让学生上讲台,将文章中自己认为有错误的地方圈出来并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充分体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性及其教学优势。
篇5
一、同音不同形的区别
这类型的字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引起错觉。出现容易写错的原因,不仅这些彼此的字读音相同,而且难以区分的关键是对错之间的字的意思有些相似,因为意思相近,很容易麻痹人们的思维,所以很容易写出错别字来,这不仅是学生常常出现的毛病,也是不少老师经常犯的错误,虽然对错字之间的形状差异很大,可是这些容易混淆的之间好像意思有些近似,正因为意思相近,才使得出错的时候比较多。人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时候,甚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写出这些错别字来的现象,出现错别字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比如人们稍不小心就出现诸如以下这类似的错误来:(容易错写成括号内的字)。
辞(词)藻非常华丽,诬(污)告他人是犯罪,他胃(味)口大开,意(毅)志坚强,贸(冒)然行事。这个秘(密)诀不要告诉他人,我很擅(善)长打篮球,大地孕(蕴)育着生命,部(布)署重大任务,弘(宏)扬爱国主义精神,河水清澈(彻)见底,技术工人深受企业青(亲)睐,这毕(必)竟不是小事;
在教材里需要学生掌握的容易错写的成语中的字中,有一些也是这类型的字,比如:克敌制(致)胜,甘拜(败)下风,按部(步)就班,推心置(至)腹,巧夺天工(功),以逸待(代)劳,委曲(屈)求全,冠(官)冕堂皇,和颜(言)悦色,入不敷(付)出,礼尚(上)往来,相辅相成(承),一筹(愁)莫展,弱不禁(经)风,貌合(和)神离,迫不及(急)待,原形毕(必)露,首(手)屈一指,文(闻)过饰非,谈笑风生(声),融会(汇)贯通,走投(头)无路,一刀两断(段),变本加厉(利),歪风邪(斜)气,源(渊)远流长,关怀备(倍)至,陈词滥(烂)调,人才辈(倍)出,宁缺毋滥(烂),别出心(新)裁,仓皇(慌)失措。
以上这类型的错别字,根本原因在于对原本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不够仔细和不够全面造成的,故而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格外重视。
二、同音又形状相近似的区别
这类型的字是错字当中经常出现,最容易混淆、最让人犯错误的字,人们稍不留心就写出这类型的错别字来。因为往往这一类的的字不仅读音相同或者大体相近,而且是形状相近,更难以让人们清楚的分辨的是他们彼此间意思也似乎也有点相近。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出现最多的错别字就是这类型的字。这是人们学习语文知识最头痛的问题,更是运用语文知识最麻烦的事,所以这一类的字出错的频率最高,是人们学习、运用文字最大的天敌。不少汉语知识比较丰富,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人,甚至语文知识比较丰富,语文教学水平比较高的老师,也偶尔会犯写错这类型字的错误,更不要说学生容易写错这些字。人们在运用一些词语时候,稍稍不小心就写成括号内的错别字来(括号内是错误的)。
比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萃),他是个有涵(函)养的人,写作文章先拟个提(题)纲,领导给我们学校题(提)词,一个星星陨(殒)落了,看他安详(祥)的样子,我们要讴(呕)歌革命先烈,今年粮食歉(欠)收,罪犯销(消)毁证据,学生严禁赌博(搏),这件事情是对方公司没有接洽(恰)好,一个不为人民利益的政府迟早要垮(跨)台的,老鼠经常糟蹋(塌)粮食。要好好掂(惦)量这件事情,针砭(贬)时政,一个字的引申(伸)意义,每个人要明辨(辩)是非,这件事情办得非常妥帖(贴),他被“报销(消)”了,他的肌肉松弛(驰),不要妨(防)碍公务,装订(钉)资料,这个句子非常简练(炼),切磋(蹉)技艺,歌声嘹(燎)亮,被这场面慑(摄)服等等。
教材中的成语经常出现的错别这种同音又形状相近似的字,比如:惩前毖(毙)后,怨天尤(忧)人,破釜(斧)沉舟,销(消)声匿迹,恰如其分(份),矫(娇)揉造作,风靡(糜)一时,滥竽(芋)充数,独辟蹊(溪)径,坚如磐(盘)石,涸泽而渔(鱼),轻歌曼(慢)舞,金榜题(提)名,目不暇(遐)接,淋漓尽致(至)。
三、字形相近但读音不同的区别
篇6
关键词: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字词积累。丰富的字词积累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从七年级起,笔者就让班里的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笔者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巩固,一册书结束时,让学生以练字的方式反复摘抄积累,作练习册上每课课前的字词练习,再把整册书的字词以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从这两种现象中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极为重视语文字词的认知方面而忽视综合运用。
二、研究策略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做法,笔者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 发展 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 教育 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在实施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 规律 。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此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
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6.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作到一举两得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积累这些字词,如笔者在讲课时出了以下题让学生做:填字组成词或短语。
( )然泪下 ( )然发动进攻 ( )然若揭
( )然悔悟 ( )然若失 ( )然无声
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 )( )精 神( )( )神 痛( )( )痛
贼( )( )贼 举( )( )举 防( )( )防
做了这些题,笔者就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形,是否真正掌握了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
7.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积累记忆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总结 ,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8.对字词的把握要放到具体语境中
听过很多课,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一上课就进行20分钟的字词大检查,学生能会吗?即使是会,那也是一种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9.以课本为依托,适当拓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
在学习“寒暄”一词时,笔者引导学生去联想与“暄”相似的字,如“宣泄、 喧哗、 渲染”等词,然后引导学生区分这些词。“寒暄”是问寒问暖的意思,所以偏旁是“日”等。这种方法不只用于课本,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可以做这种梳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自行梳理的习惯,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10.引导学生掌握造字法
篇7
多媒体资源也是数学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与其他资源相比较,多媒体资源的类型更丰富,它可以是一个与数学相关的实例,也可以是图片或视频,但从功能层面探析,多媒体资源比其他资源更具效用和价值.
二、利用教育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1.校内教学资源的采集与利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两个层面采集并利用校内资源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环境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在吵闹的环境下,任何人肯定都不可能专心学习,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专注于听讲,以及专注于吸收知识.同理,创设蕴涵着丰富知识的课堂环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活动的宣传栏,并制作与课题相关的漫画或小故事,在每堂课的开始前通过宣传栏展示出来,漫画或故事的内容随着课题的变化而变化.如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第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挑选四个学生,并给他们提供几个明星的名字,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最后根据他们的选择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画出对应关系.图略.利用好“学生”资源,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校外数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校外数学采集活动.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些特定的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存在着重要联系.由此,教师可结合数学教材中的课题内容,让学生在课前采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例如,在讲“抽样方法”前,让学生去超市采集与抽样方法相关的实例,如人们怎样挑选商品,超市怎样抽查供货商送来的货物,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现象,并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将学生所采集的数学现象在小组内整合、评比,其次在课堂上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资源,从而实现师生的“共赢”.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打造有效课堂
篇8
从博客和微博异军突起,再到微信风靡移动通信设备,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一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并同时借助相关的阅读学习教材、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载体,新媒体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便利和个性化选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甚至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迅捷程度,以及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以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而言,很多专业刊物的网站APP、专业的教育网站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比如,微信成为大家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微信上关于节日的诗歌就非常多,基本囊括了相关节日的诗歌名篇。语文老师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比如中秋节发动大家以微信上的诗歌为内容举行一个颂诗会,大家就在微信群里通过朗诵等形式参与。这样既能提升节日的文化气氛,更重要是,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诗歌,关键就在于要诵读,如果仅仅是把节日的诗歌转发给学生,他们可能会看一遍,但很可能不会把每一首诗歌都背下来,更谈不上赏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不仅仅是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消化材料。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运用互联网来准备材料、辅助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资讯。但新媒体的出现则将这种单纯的个人的资料收集推向到一种借助平台的资源共享。所以,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经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开发。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分类更加细致,利用起来更加便捷,但也正是如此,对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利用开始超越单纯的材料收集而走向集合型开发。比如,关于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现在手机上只要下载了高考作文类的相关网站,则有非常多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高中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议论文写作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经验总结的全面性。第二,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本身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关,因为媒体技术平台从以前的电脑,发展到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这无疑加快了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度,以及大众对资源平台的使用便利性。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现在已经呈现了多元发展态势,让教师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方面更加容易便捷;而在与学生互动共享资源平台方面,新媒体也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渠道。这是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从技术层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资源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策略
面对新的资源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对所需资源的开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在纸质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可能就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参考,相关阅读资料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设想发放给每一个学生。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个局面。信息化集约发展的当下,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重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提高大数据时代语言资源的筛选、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海量信息更加考验教师的整合能力。多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以几何级增长,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老师应该选择哪些阅读资料、选择哪些文本分析文章、选择哪些相关的经验分析和知识总结,然后和学生分享,这不仅考验老师如何能更全、更广地收集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真正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通过自己的细致和专业的甄别,更好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精练的、简要的、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比如,关于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复习的文章、经验分享可谓汗牛充栋,那么,老师如何选择那些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前作文复习,这是对老师整合资源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二,资源的共享考验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呈现多元化状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碎片化呈现,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专门性的语文知识进行针对性地整理,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及时、高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共享,这是对语文老师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比如,关于经常使用错误的成语,这在多媒体平台上面经常被大家所转载,语文老师如何将该资源信息及其与教学相关联,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辅导呢?这是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从资源的利用中看到老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比如,就这个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每天上课之前来一个词汇练练看,每天一个容易使用错误的成语与一个高考高频成语,让学生简要讲述这个成语的故事,并准确地造句。每天一个学生来完成这个项工作,把这个环节当成上课之前的热身活动,就像以前上课之前先唱一首歌一样。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是重要实践,也是持续改革的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好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关于小说艺术的讨论,以前可能主要依靠参考与老师的语文素养,但现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富集性资源,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推进和深化。在鲁迅的《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几篇典型的、有分量的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通过微信、QQ共享等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阅读,让后专门安排时间开一次小说艺术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确定了主题和材料,节约了他们时间,且也具有相对的指向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篇9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一)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
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三)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三、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四、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五、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60-01
1 引言
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特别是在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达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现状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评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而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
从高中语文学科角度看,高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该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运用学习语文的规律进行自主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受到语言环境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明确。教师受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往往束缚于教参上的固定答案。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也就难以实施。同时,现在农村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甚至有人认为语文学科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区别。因此,形成了学生读书少,感悟少;教师提问多,分析多。这种现状导致现在的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面狭窄,知识单一,自主学习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 进行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自主学习的措施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应把学生从传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角色中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要努力地转表角色,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还要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其实,学生随着知识的增多和自制力的加强,已经有了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意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农村高中语文的自主学习。
3.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阅读空间
若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被动地读、听和写,这就会严重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所以,教师要缩短讲析的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将将课文分为多个部分进行,只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知识精讲,其余的部分由学生自主地探究,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与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总之,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3.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丰富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自主学了课堂之外,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来实现。教师可将课堂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将课外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的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对课堂自主学习进行补充和完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空间以及课外资源。相对来说,高中语文学习的资源比较多。如课外书籍和经典电影等都可以成为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并做好阅读笔记,自觉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想。老师不必硬性规定书目,只要在大的方向上进行调整和控制。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那么,既然阅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们就会有极大的兴趣认真进行阅读,并会有很多的想法,教师要求他们将这些想法以书面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提高了自主阅读的效率,还提高了自主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以及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深度上提高一个层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必须借助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才能达到目标,仅靠课堂时间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必须拓展到课外进行,丰富自主学习的内容。
3.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基础
在高中语文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悟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知识产生应有的质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将问题更加深入地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固定的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由组内或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期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鼓励和评价。例如对文章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概括,传统的方法是教师自己讲解,然后让学生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大意,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慢慢养成。
4 结语
总之,学生的自主学习已经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自主学习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改变观念,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课堂和课外的阅读,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1).
- 上一篇:民法典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