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3.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篇2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实施要点
现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社会,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不可能脱离团队独立生活,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开始强调合作的作用,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必备素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很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合作主动性不强、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近几年来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大多数都是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很少有研究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得到大范围实施,但是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导致合作效果差,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1.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差
虽然现阶段合作学习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极为注重合作学习环节的设计,但是作为合作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合作学习意识较差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分组学习中通常只有部分学生积极投身于合作学习当中,针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聆听、分析他人的观点,最终获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但是也有很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参与到合作当中,在其他人讨论、合作过程中,这部分人若无其事,不发表观点,也不关心他人的观点。因此既浪费了合作学习的时间,也没获得任何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
2.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安排合作学习环节,但是迫于课程压力及课程进度安排,所安排的合作学习时间往往很短,学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有的时候很多成员还未获得参与机会时间就已结束。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直接导致这种学习方趋于形式化,学生无法通过合作学习切实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水平。
3.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评价环节
合作学习后,教师提问部分人员来查看合作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合作学习而言缺乏必要的评价环节,教师仅仅针对被提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或者批评,但是对于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其他未被提问到的学生而言则缺乏评价,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向收到打击,不利与学生合作学习的长期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作为高中语文课中的一种应用极为普遍的学习方法而言对语文学习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语文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也会直接促进其他学科学习能力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学习将一个合作小组作为一个学习整体,每个学习小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为了本小组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小组成员必然需要女里学习、探索,在学习和探索中学生会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求知欲也不断提升。
2.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合作学习模式得以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当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另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沟通提升了自己的理解沟通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得以提升。
3.养成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问题任务安排到各个小组中。要想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各小组必须明确分工,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投身于问题讨论和解决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是小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享受小组荣誉,也可能因为学习效果不好统一受到批评,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中语文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
要想保证合作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就必须严格把握高中语文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保证合作学习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1.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质量水平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将一个班集体中的所有学生按照一定规律将其划分为几个W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要想保证合作学习质量水平必须保证每个小组间的水平相当,相差不多,这就要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强的学生,也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各方面能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各组能力水平相当,而组内又能发挥良好的以优带差效果。
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良好保障。现阶段仍有很多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意识,对合作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阻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内容当中。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于文章情境当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对课文产生兴趣。
3.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决定合作学习实施效果的关键,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以灌输式的方式强硬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我学生创建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四、总结
合作学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水平。但是现阶段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娜.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5):104-104.
篇3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语课堂;班级活动
目前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理解能力不强、词汇量较小、阅读迟钝、缺乏交流技巧等等。针对他们所表现出的这些问题,笔者采用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案,就是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教学。这是因为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十分丰富的,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总之,英文电影教学可以在各个方面促进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英文电影教学的优势
电影是最形象的文学作品,也是在细节上最真实的、最口语化的文学作品,英文电影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听力口语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历史文化资料及语言材料,它能生动形象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特色。通过英文电影的观赏,学生不仅能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而且能很好地把握英语口语交际自发性,灵活性的特点。比如:由名著改编的影片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著的精髓,得到文学和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此外,英语电影引入课堂后,可以有效的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完全单向式的的导入,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往往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英文电影生动形象,有真实的语境和故事情节,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尽力去听,去揣摩,去理解。这样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甚于被动地去接受。所以说,英文电影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应当合理有效地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课堂。
二、英文电影教学的选择
在电影的选择上,教师要下一番功夫,要特别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电影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有些电影学生虽然喜欢,但是对教学没有太大的益处。合适的影片在语言和内容上既可以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内心感想,也可以使学生找到讨论的话题,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和动力。
此外,选择影片还必须注意影片所使用的语言。英文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更加生动和灵活。不仅能表现出语言的重音、连读、语调等语流现象,还呈现出英语中一些常用的习语、固定搭配等。当学生沉浸在影片的情节中时,影片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英语影片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好的资源,但是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就存在对语言的理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影片进行语言方面的选择。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配有英语或汉语字幕的影片来播放,然后逐渐从汉语字幕过渡到英语字幕,最后到没有字幕,让学生逐渐从依靠视觉学习过渡到依靠听觉的学习和理解。
总之,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根据班级特点和影片内容对影片进行精心挑选。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让他们逐渐完成从阅读理解向听力理解的过渡。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方法
让高中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学好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基础。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速度会加快,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增长。当前的语文教学效率还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是促进高中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经历。
一、优化教学目标,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指示性作用。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点。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大部分教师一直专注于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造成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师自身学习面不足以及跨学科意识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效率。
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建立起明确的跨学科意识,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有效扩展,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内容。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水平出发,建立层次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个别指导。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给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引,会让学生增加语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讲解《再别康桥》的时候,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明确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的语文学习目标。而对于那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框架特点进行仿写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学生不再将就着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二、关注时间规划,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是限制高中语文课堂活动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课堂的时间为45分钟,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45分钟的课堂时间,才能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得到更多有效的知识。对时间进行科学规划,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减少课堂中浪费时间问题产生的机率,关注课堂重点。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讲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会夸夸其谈,没完没了地说起来,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职责,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最大化地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利用五分钟进行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十分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到相关阅读问题的答案。利用十分钟与学生核对答案,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剩下的二十分钟,十五分钟细读与讲解,五分钟总结,布置作业。像这样,具有规划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三、创设教学环境,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学科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仅由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还受到学生自身情绪的影响。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条件。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会减小高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真正享受高中语文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个人风格给学生带去不同的学习感受,利用幽默的语言,打造快乐的课堂,利用师生交流来打造一个亲密的课堂情感氛围。
例如,在讲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时候,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趣事,在讲故事的同时,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投身于语文学习中。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一个故事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讲述一个自己与父母的趣事。课堂氛围会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活跃起来,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因此而减少,学习效率会得到快速提高。
四、丰富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的丰富,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主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模式的变换,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新鲜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苏武传》的时候,考虑到文言文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分成模块,比如找通假字、找同义字、翻译句子、研究写作手法等。让小组内每一位成员负责一块任务,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与分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自己的任务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做多种任务,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要阵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接触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思想,思维开放度会大大提高。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会尊重学生的学习追求,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与应用,会使高中语文学科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推动当代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小霞.高中语文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孟学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3]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感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05
语文教学是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审丑能力。在高中阶段,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比,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想在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元素,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情感教育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关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符合教育教学标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心灵感应为基本载体、以感情交流为重要手段的开发式教育模式。情感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交流,关注学的态度、情绪、信念等思想内容。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个人良好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语文教育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重点体现在情感教育方面,体现在学生的三观、道德素质和理想追求。语文人文性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情感教育,因此,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落实高中语文教育目标。
(二)能够满足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期,但是如果引导不当也会引起各种情感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在增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实现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
应用高中语文教材开展情感教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加强对高中语文教材的了解,根据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的选择语文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扩充、提炼,加强对各种语文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对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充分挖掘,在语文学习的时候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高中人教版语文诗歌《归园田居》的学习中,如果教师没有适当的挖掘情感因素,学生在学习之后只能对诗歌营造的表层安静简朴生活进行了解,而无法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即诗人落魄中饱含旷达、贫穷中饱含富有、污浊中饱含隐士之心等。而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将陶渊明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诗中作者的心境相对比,学生透过陶渊明的心境得到个人内心上的启迪和净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有效的情感渗透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和生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情感感受,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二)通过富有情感的诗词、散文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具体分为听、说、读、写四个层次,因而有效的情感教育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其中,朗读通过有力的语文能够刺激人们的听觉神经,进而引起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有效实现情感的传递。通过朗读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朗读中感受到诗人的爱国热情,并激发自己爱国热情和为国拼搏努力的斗志。
(三)通过意境的创设,激发想象力,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
将情感教育有效的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为学生构建适合的语文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全面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想象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比如在学生高中人教版如姜夔《扬州慢》的时候,教师可以猪猪全面侧面描写、意境营造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在战争之后看到萧条古都破败、衰弱的情感,并联想到到杜牧的重到须惊和难赋深情,将能够联想到的事物构造成一种立体化、悲凉化的画面,加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扬州慢》通过对多种感官的应用充分强化了主体的心理感受,加上丰富想象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中,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再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背影》的时候,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和感动。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充分爱和感动的氛围中,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和文章内容相似的感人细节,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更高的情感培养。
(四)营造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氛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是协调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主导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教与学的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培养和他生学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情感和知识有效融合的新型教育方式,情感教育以生动化的语文和有效的行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引起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自己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真挚、丰沛的情感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桂梅.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展望,2016,(29):220
[2]温少宁.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J].学周刊,2016,(06):223
[3]陈剑铃.将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7
篇6
一、核心概念界定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是小学、初中语文的延伸和拓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高中语文”这一范畴,体现本课题组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外学习活动”主要指除课堂学习之外,在校内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活动。“课外学习活动”与“课外活动”是子母关系,“课外学习活动”以“校内课外自主学习”为特征,意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从兴趣出发,扩展学生知识视野,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社会阅历。“有效性策略”是指师生针对前述研究对象及范围,着眼于过程和结果,科学有序地进行活动的策划、实施、调控、总结、推广、评估等。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要义是:立足于校园课外,把握语文学科特征,研究并开展序列化有效学习活动,形成科学化学习方案,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质的目的。
二、研究领域现状
“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研究”是建立在实践和经验基础之上、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素质教育要求而提出的预设性课题。就目前从“百度”“谷歌”“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论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搜索,没有相关专题研究。即便有零星阐述,也只是对课外学习活动做浅显剖析。因此,本课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开创意义。创新之处在于:从理论层面对高中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特别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以及素质发展状况的研究;通过实证,提供客观翔实的个案,对活动后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类处理,为同类型活动提供“样板”,现实指导意义很强;对多边关系,如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设计与运作等进行研究探讨,可以强化目标意识,提升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研究现实价值
一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实践和理论的结合。因此在“校内课外”的有限空间,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建立相对开放的语文学习结构和科学的实施机制,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选择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要求。
二是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交流、合作的快乐。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可以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提供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获得语言技能训练、人文素养提升的机会。本课题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快乐发展的过程。
三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应对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高校录取不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近几年国内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笔试、面试要求看,语文学科的活动性质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案例让学生来解读、分析、演说、辩论,可以融合课堂与社会,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从起始年级开始,开展个别的或群体的语文学习活动,符合高校人才选拔的变化方向。
四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增强师能的平台。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研究中,很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要改变教学方式,也想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但往往缺少理论指导、缺少科学方法。因此,选择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研究,通过现有理论的介绍、比较和总结,通过活动个案的实施,从不同角度审视活动的目标、方案、措施乃至不足,可为同行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借鉴和示范。
四、研究内容摭要
从学习主体出发,结合课堂学习活动和新课程模块内容,研究典型课外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索课外学习活动的特殊价值;预设活动可能生成的目标,拟定各种语文课外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案,研究方案形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问题;从控制论角度,组织实施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加强对活动进程的调控,研究活动高效开展的运作机制;基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语境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研究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机制,着力研究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之于学生的教育功能及文化影响;研究几个重要关系: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语文学习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学习活动的关系——探索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得以开展的支撑系统;从差异性和共性出发,研究并整合语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使各种活动的有效性策略互为补充,并建构系统的高中语文学习活动方案。
目前探究的子课题有:
1.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的教育学价值研究;
2.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
3.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与课程理念关系研究;
4.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
5.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冲突(矛盾)问题研究;
6.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三年一贯制”整体方案研究;
7.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师生角色定位研究;
8.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主体作用研究;
9.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学生心理发展机制研究;
10.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品质分析研究;
11.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学生发展差异性研究;
12.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学困”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
13.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特长生行为特征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14.高中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的教师组织差异性研究。
五、研究程序扫描
本课题研究分三年进行,涉及三个年级。三个年级分阶段开展序列语文课外学习活动。重点活动有:“琅琅书声”诵读活动、“青春颂”演讲活动、“静观”读书读报活动、“我的地盘”班报活动、“舌尖风暴”辩论活动、“面对面”访谈活动、“我主张”无领导小组活动、“玉韫文学社”社团活动……研究小组着眼前述设想,制订方案,推动落实,全程指导,反思总结,撰写出具有研究性质的高质量论文,形成课题研究子项报告;主持人发挥研究的示范、协调、整合作用,形成课题组总报告。其过程包括:2011年3~10月,理论材料搜集整理阶段、实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1月,实施与分析,总结与反思;2012年8月,出中期报告;2013年1月~2013年3月,整合与拓展,形成总报告。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 探索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从而专注的发展自己最爱好和擅长的技能,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爱好、专长等来培养和发展。高效课堂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重高中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高效课堂针对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学会创新,从而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的个性化教学。
(二)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高中教学方法注重的是课堂上教师有的言传身教,学生专心听讲,然后按照课本从头到尾的分析并做笔记。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注重的是学生课堂的开放性,不仅是课堂内容的开放,还有高中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的课堂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表演,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与教师形成互动;课后,高中学生可以走向社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教师要重视语文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开放性原则教学,提高了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课内课外综合实践原则
高中语文教学注重高中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上注重高中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熟练了课堂内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高中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取源于生活,回到现实中的循环。
实践可以鉴证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高中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不断自我提升,共同进步和创新,从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快速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要高度重视。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实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以便于教学质量能得到快速的提升。每位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上课方式来讲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风格,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便于教师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自我反思,结合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不断的创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学到知识,而且更加深入的对课文进行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的要求
高中在上课前要对课文进行课前预习,学会自主的学习。课前预习,高中生可以自己对课文有整体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遇到不懂得地方预先自己思考试着去寻求答案,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力。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高中生可以再次对课文结构、重点、中心和层次进行深度掌握,这样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记忆能力、增强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能力。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高中生可以自由的进行阅读,不仅是课本上的课文,还有课外的大量阅读。高中生要学会自我提升,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中,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增强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这一目的,偏离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在教学中没有督促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熟练的掌握,使得高中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教师过分重视高中生自己的探索学习和高中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高中语文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诵读可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师生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但一些生性比较腼腆和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缺乏自信的高中生,在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学习的误区。
篇8
1.教师的原因
当前,有些语文教师不够了解初中语文的教学情况,使得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不能契合,影响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部分教师掌握不了教学衔接技巧。有的教师尽管能意识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衔接。一些教师受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在教学上是考什么教什么。有些初中教师会根据中考考试内容来加强语文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中考不考但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理念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造成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裂痕的产生。
2.学生的原因
高中的语文知识相比初中的语文内容要难很多,这使得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不能适应学习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转变不了学习方式,仍然依靠死记硬背,但是这种学习方法明显不符合高中的学习要求,也不能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3.教材原因
当前我国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学习内容都比较简单,教师有时间进行充分的讲解,学生只要付出努力,增强记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并且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需要在固定的课时里讲完规定的课文和知识点,这使得学生学习任务也加重,单靠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提高语文成绩。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策
1.提高教W衔接意识,改善教学方法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语文教学的衔接,积极寻找教学衔接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领航人,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指挥员,教师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必须提高教学衔接意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2.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当前初中的语文课程内容结构比较简单,使得学生可以轻易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语文世界的奥妙,让学生自主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吸收。而在高中阶段,语文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复杂、深奥,如一些文言文的学习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也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高中生转变学习方法,能够深入到语文学习中。
3.实现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
首先应该优化教材结构,合理规划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避免初中教材内容过于简单,高中教材内容过于困难的情况。其次要重视语文知识点的罗列。初中的学习是为高中学习打基础,高中的学习要以初中的知识内容为基础,所以在制定教材时,需要结合语文内容体系的发展进行编制。
三、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网络平台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衔接。
1.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和意识,让学生通过对网络平台上的语文知识的摄取,充实自身,充分了解学习内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普遍乐于使用网络获得知识与信息,那么在教学衔接中就要抓住这一机遇,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提前与高中语文学习形成联系。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成语大会》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文化,提高人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成语的认识程度。成语属于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对于成语的学习主要还是来自于课文,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中考中对于成语知识的考察并不多。而在高中阶段,成语学习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介了解更多的成语,在积累中获得语文知识,也为日后高中的成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利用网络平台形成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与互联网是相互连接的,这就给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高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帮助高中学生回忆与复习初中的语文知识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和探究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语文基础,语文的基础在于字、词、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五个方面。而这五个方面重点的掌握和学习的时期是在初中阶段,所以高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复习和积累,让高中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复习资料和一些教学视频快速地回忆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探索语文世界的奥秘。
3.教育部门要重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桥梁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素养 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07
大多凳焙蚪淌Χ杂镂牡难习都是放任自流的,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报纸杂志的阅读、电视的收看、广播的收听、日常的交际等都和语文息息相关。正因为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都不差,体现在考试的时候就是语文的分差不是很大,不能有效的拉开成绩的差距,所以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度不够,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但是,这种做法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因为现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网络语言充斥其间,这对学生的语言运用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导致现在很多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词不准确,对一些基本词汇的意思不能正确理解,就更不要说娴熟的运用词汇写出华美的文章了,加上现在个人电脑、手机的高度普及,造成了学生提笔忘字书写困难的局面。这些其实就是不重视语文课的后果。所以在整个高中的学习阶段应当重视语文的学习,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语文的必要性。
同时,教师要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学习热情。现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普遍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其描绘的内容是与时代脱节的,无法通过阅读找到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失去了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穿插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多阅读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古典文学作品,如:《老子》《论语》《史记》《诗经》等典籍,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会忽略对语文的学习,究其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完全根除,教师和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语文教育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学科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学生在学习的压力下往往乐于放下语文的学习,因为语文的学习效果不能很好的从考试成绩上得到体现,所以学生大多把时间分配给了能够通过短时间内学习就提高其考试成绩的学科。教师应该纠正学生这种对语文学习的不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不学习就取得好成绩。放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其不良后果也会直观的体现在语文考试成绩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试题目的安排上要进行合理筛选,尽量选择可以拉开学生差距的题目来进行测试,让学生通过这种测试感受到一定的危机,促使其静下心来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过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的合理安排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了。
忽视语文学习的结果是很明显的,比如现在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的时候,认识某字也知道其含义,但是到书写使用的时候就不能顺利的书写出来。这就是忽视语文学习的最直观表现,高中阶段要解决这一问题是极其容易的,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安排几分钟对生词进行听写,多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即可。这样学生不仅熟悉了这些词汇的书写,通过写作还能对这些词汇加以运用加上记忆,还可以养成在日常浏览文章的时候对生词进行记忆的习惯,而且听生词也使学生能力得到体现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课文讲解的好坏也是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但这也正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部分,因为语文考试的题目和大多数课文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对语文的教学重点大多放在古诗词的背诵上,对课文的讲解却不那么重视。然而正是这个被忽略的环节,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巧。课本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课本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不能忽略对语文课本的必要讲解。另外,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端正其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持续性、必要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调整。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
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学习主要是靠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好的高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并教会学生一些学习中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需要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语文素养,为什么要在学习中强调语文素养,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培养起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技巧、方法,其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及具备的文化修养,都是属于语文素养的范畴,换句话说,语文素养体现在学生的举手投足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质量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反映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对所教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教材的熟悉和分析,教师要明确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需要明确和重点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科学地归纳,并向学生进行传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教师在对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要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更实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而且,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前后联系,反映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二、关心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必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多方面人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从而获得知识。通过交流合作,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拉近同学问的距离,培养更深的友谊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增添了责任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浓厚。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在平时的课堂活动教学中,不能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全面照顾每个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同,学习成绩有所差异。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各自的任务和角色,学生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学习,优势得到发挥,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热情高涨最后,合作学习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学习,一起解决问题,互相交流,相互帮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他们的交往沟通能力。
五、作业要量少而精,培养学生能力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之一,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但作业的质量不是只靠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实现的,教师可以控制作业的数量,尽量做到题目精、数量少,而且一些与课堂教学重点相关的作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外,在时间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的作业当堂完成,或者大部分在学校就可以做完,只留下少量的作业回家做,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作业题目的设置上,可以布置部分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但要灵活一点,并不是都是用书写就可以完成的,可以是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是让学生进行观察生活中的问题等。同时。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而不是课文中的原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六、善于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回答,答案有对的,有不对的,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表现进行表扬。即使回答问题不全面甚至不正确,教师也要对他进行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教师是关心自己的,肯定自己的,学生在心里就会感到很愉快,就会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产生了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非枝,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外教学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