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

篇1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语文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去,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渗透,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减缓社会现代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当代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出现,可以将其中良性的理念传输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制约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因素

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克服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传统文化社会氛围不理想,全民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难以为高中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2.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程的融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也难以有效的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

3.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改善,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如果上述提到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融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予高中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如下的角度入手:

1.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针对于目前高中教师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现状,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便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去:(1)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和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出符合高中语文教育精神的传统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2)合理安排不同传统文化的比重,将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精华展现出来,使得学生从古文化的层次去理解现阶段的核心价值观。(3)积极健全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为教师开展更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打下基础,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环境。

2.积极开展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实现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形式:(1)举办某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邀请语文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以朗诵古诗词的方式开展,使得更多的高中生参与进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2)在校园内部开展大型的传统文化为话题的写作比赛,邀请学生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可以在参与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强化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3)积极利用高中校园网,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在网络环境上构建虚拟的传统文化讲坛,以便发挥传统文化在营造健康校园网方面的作用。

3.注重营造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只有这样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才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1)高中可以借助家长会,传统文化活动实践的方式,向家长宣传高中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其意识到家庭成员应该如何去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形成合力。

(2)强化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的培训,使得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这也是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的环境因素之一。

(3)高度重视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内容中去,使得高中学生处于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中。

篇2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为迎合高考,教师大多将文学常识、字词句理解等语文基础知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难度较大、内容宽泛的古典文化内容却受到了忽视,通常介绍写作背景、作者资料、文字解释后就要求学生机械记忆。为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属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文化渗透教育。教材中最为典型的传统文化内容就是古诗词,其起源于我国的诗词文化,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古代文学的文字美,还能使我们了解古代的道德观与核心价值观。即使在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备课环节,正式授课前通过查阅图书、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诗词的作者。绝大部分诗词体现了一个人的经历,所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生平事迹有助于理解诗词作品,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例如,讲解李清照的作品时,为了更好地解读她的词,应当结合其人生经历的变化分将词归属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李清照与招抚恩爱甜蜜,生活美满,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第二个阶段,国家命运改变了其个人生活,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作品的感情也比较惆怅、消极。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后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诗词内涵。

2.适当引入网络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除了能将更多的教学内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刺激其听觉、视觉感官,为其构建学习语文的广阔平台及资源库。因为高中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在各种考试及高考的影响下反复学习和记忆知识,而这种方式却并未起到理想效果。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将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指导其选择有用的学习资源,特别是有文化底蕴的网络资源,与学习内容相联系,将网络资源作为延伸性教学内容,巩固学习效果,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比如,教授《鸿门宴》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王立群老师在《百家讲坛》中讲的有关《鸿门宴》的精彩片段,使学生全面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过程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的礼节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渗透传统文化信息的流行娱乐作品,如郭德纲的相声、侯宝林的相声《改行》、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等。在选择网络资源时,教师必须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特别要仔细甄选经过改编的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以免带给学生错误的信息。

3.巧妙渗透知识中的传统文化情怀

语文知识是开展文化渗透教学的基础。语文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所以教师要充分提炼课本中的文学知识,选出各种类别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地理、政治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人文知识的内容,促使其全面了解、自主探究、深入挖掘和充分思考,并且能够正确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另外还要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提升,依托语文教材,刺激学生思维发散,领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承担起弘扬文化的任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思想、奋发的自主意识、奉献精神等内容。比如,教授《兰亭集序》时,要求学生与文中的描绘相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力,融入山水之中,体会作者超然洒脱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对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在该过程中,还要注意文中描写古代文人活动习俗的部分,包括即兴赋诗、流觞曲水、修禊之事等;学生还要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教师要重视其中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语文素质得到提升。

篇3

一、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的联系

1.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和语文书目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母语水平以及语言实际表达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这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方式,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背景下,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可以使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指引,从而加快文化强国的建设之路。

2.高中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文化与文学是紧密联系与融合在一起的,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章往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了中华文明的部分思想。高中语文教学中选取了比较多的古代文学成分,这些作品往往都代表了古代文学中的最高成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精髓。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思想是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的内部关系。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上的文化涵盖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财富,但是狭义的文化是专指这些所有财富中在文学及艺术领域方面的精神层次的财富。传统文化表现了古代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同时通过一定的故事也展现出了当时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内心世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价值想法和艺术观念等过程中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生活。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高中生语文课程就是把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连接起来的重要渠道。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的价值体现

1.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的精髓是指充分尊重以及肯定人作为生产生活主体的价值和作用,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神体现。教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讲解中,可以把儒家的这一思想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立,孔子在人与人关系的理论中对现代的人际相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孔子和而不同的理论,主张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充分尊重和理解别人,有容人之心和容人之度或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去思考问题。

2.中庸和谐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讲究人与周围宇宙之间的和谐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为我所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指导,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大一统和天下一家的理论是古人在政治思想上追求统一的愿望的表达。这些理论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对个人修养的规范。传统文化对个人的修养和做事准则做出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当今的高中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文化认为只有把个人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因此θ说母鞲龇矫娴男形进行了指导。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面,提倡和平相处,对不同的人有包容和理解之心;在自身的性格方面,注重个人的反醒和慎独,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个人的道德品质层面,主张讲信用知礼节孝敬父母做事清廉等;在价值观方面,主张积极做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爱国主义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大一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历史时期都对国家的统一抱有极高的期许,认为国家的安危与每一个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人对国家与民族有着相应的责任。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思想感染下的知识分子,在内心深处一直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高于自身和家族的安危,爱国主义理论是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在它的鼓励下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抛头颅洒热血,乃至牺牲自我和家族的幸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应当尤其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养作用,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应当高度重视对高中生群体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对现实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自觉承担起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篇4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本民族发展过程当中的众多优秀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记录着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体味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 

2.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文化底蕴较为深厚。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的中华文化,能够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3.有助于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所接受的信息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一些不良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高中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的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价值念的形成。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一些语言语法的学习以及课文的学习有时晦涩乏味,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高中语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语句优美生动的诗词,亦或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课书当中,所引入的传统文化大多是古诗词和一些古代的文言文名篇,教师通常情况下就是对课本上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进行讲解,不会过多的去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的教师对课文上的诗词所进行的讲解以也只是诗词表面意思的讲述,常常忽视带领学生去体味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使学生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观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的渗透并不是仅仅的局限于高中学生对相关的名句名篇的掌握上面,以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代诗文为案例。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的古诗文学习,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诗文的讲解,进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进而对其产生思想共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高中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面,主要对古诗文的结构特征以及语言翻译进行重点的讲解,或者是教师将自己对故事文的理解直接告知学生,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和表现方法等相关方面进行学生自己的思考,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观念。 

3.忽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究 

一些教师,通常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中教学当中存在的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直接传输教师自己的观点,以应付相关的考试。常常忽视学生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和理解。有的教师甚至武断的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较少且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只是在高中课文当中插入一些古诗或者是古代文言文,教师通常是通过对这些诗词以及文言文的讲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但是这种单一的方法也只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初步的接触,并不能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2.教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考试技巧的训练,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基本教学之后,常常忽视学生的深入性发展。通常就是对学生进行针对高考的模拟练习,通过对大量试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根本不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教师的传承方法缺乏创新 

高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常常采用教师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边听,对文化传承的形式较为固定并且呆板,缺乏创新能力。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渐渐地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严重的阻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传承主要措施 

1.增加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当中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指的是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通过对不同范围以及不同题材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加,如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当中待人接物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增加一些人物传奇故事等内容,进而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的內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2.采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 

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例如,在对《兰亭集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任务下达,让学生自主预习《兰亭集序》,之后以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作者写作时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对古诗词的讲解当中例如《琵琶行》,教师通过对其中一些描写书手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写首小诗,从而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对教师相关观念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以及传承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进而促进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当中的传承。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通过组织相关的内容学习以及培训,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传承。 

五、结语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相关的传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等。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在增加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进行相关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传承传统文化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11. 

篇5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近几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学热一浪高于一浪。十以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越来越浓。总书记就“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并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呢?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遴选了若干诗、词、文、赋、曲、小说等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骚》《登高》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兼济天下积极用世的价值取向;《山居秋暝》《归园田居》蕴涵着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代表了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精神追求;《劝学》《师说》阐释了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陈情表》《项脊轩志》则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亲情爱情的珍视……我们应充分利用古诗文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在诵读中拓展文化视野,积累文化知识,吮吸优秀传统文化的甘霖,吸纳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为其精神奠基。

二、充分利用古代名著阅读

《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是高中生必定会接触到的古代名著,我们应充分利用带领学生阅读古代名著的契机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面以读《史记》为例,谈谈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包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出自《史记》的成语就有七百多个。《史记》中还蕴涵着作者独特的“历史观”“英雄观”“荣辱观”“生死观”等。就“生死观”而言,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作主题阅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一也。”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死观:“士为知己者死”,荆轲为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敢刺杀秦王,为“义”捐躯;项羽是个本色英雄,他兵败垓下后,本有逃生机会,但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知“耻”自刎乌江;屈原,举世皆浊而其独清,众人皆醉而其独醒,在苦心经营希望君明国强而不得的情况下,自沉汨罗,以死明志;司马迁本人,一个正直的史官,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宫刑,本应自裁,但他“恨私心有所不尽”,隐忍苟活,发愤著书,用皇皇巨著洗刷前耻,以生践志。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生死观”的内涵,启发学生关注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取向。

三、充分利用读与写

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读写结合。作家韩少功说:“语文是一种慢功。”要写好文章首先需要大量积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其写作作准备。除了司马迁、苏轼、屈原,教材中还有大量的人与事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积累。如《劝学》可作为“借助外物,实现理想”的论据,亦可作为“成功在于持之以恒”的例证;《师说》可作为“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的论据;《烛之武退秦师》可作为“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的论据;《谏太宗十思疏》可作为“民安方能国泰”的论据;《逍遥游》可作为“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由”的论据等等。这样以读备写,以写促读。无论是读是写,都可以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作以下尝试。

1.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比赛,如优秀古诗文诵读比赛,国画、毛笔字比赛,讲传统故事比赛等。

2.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学生挖掘和整理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自觉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实践,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加强与家庭内成员和家庭外成员的沟通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家庭团结和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3.组织学生观看央视品牌栏目《文明之旅》,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字、礼仪、服饰、功夫等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观看《百家讲坛》,听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听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等,用大家和电视媒体激发学生对国学产生兴趣,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心向往之。

4.通过报纸电视了解时事新闻,让学生品评社会丑恶现象,赞颂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孝心少年,让学生懂得节约是美德,浪费是可耻;汇聚公益广告的力量,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对于高中生来说,对生物学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中生物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接触生物学学科的时候,认为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问题,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真正将生物学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全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学科知识和学习技巧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教师应该仔细分析生物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接触生物学学习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修养,而且学生也能够真正地把握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全面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思想意识的引导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大科学创新的力度,运用科学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压力大

新课标一直要求相关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转变,要求教师应该真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但是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实际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时候,依旧遇到一些问题,其中较明显的问题是当前高中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在实际开展渗透教学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成长和过程。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高考,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增加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多门学科,整体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教师和家长也会给学生施加一些无形的压力,在这些无形的压力下,学生的思想负担是非常重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学生加大学习力度,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而且对学生整体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教学与传统文化不融合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除了学生存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之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整体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也有一定的隔阂,没有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没有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导致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不够理想。仔细观察当前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情况,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和融入。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生物学教学和传统文化是可以融合的,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和高中生物学教学之间的联系,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也应该将优秀的美德和时代精神进行结合,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生物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首先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巧妙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思想,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之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例如,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物质循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意境的诗句来跟学生描绘某一种情境,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活和经验进行思考。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更能够深入诗句中的意境进行思考和研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素材的时候,能够对生物学学习以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深化思想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化思想,重视学生的思想培养和思想引导。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质量的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良好心态的发展。另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够按照目标的内容开展学习。例如,在带领学生一起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作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作息和较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实际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一些礼仪、修身、爱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全面提高生物学教学的科学性。

(三)传承文化

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生物学教学中,全面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一直以来人和自然都是统一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只有严格遵守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实早在之前,我国古代的文学思想家就针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也涉及相关的内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观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部分观点与古代的文学思想进行全面的结合,结合在一起之后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学科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优秀思想家的名言,让学生在课上针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教师通过合理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产生兴趣,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之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生物学学科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文化渗透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学《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汪蓉、刘伶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苏轼的文化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和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篇8

交际是英语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标,这已被现今广大中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而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这决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学习英语语言的特征与内容、语法与表达,更应培养英语文化习得意识。但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绝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地位的转变,从不同侧面刺激英语教学工作者反思现行的语言教学,如何改进当前单一片面的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丰富的英语文化的同时,提升自己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

近年来,重视对英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广大教师及学者对此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纾解了“文化冲突”的问题,也推动了文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过多地强调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输入而忽视我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忽略母语及传统文化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也导致在英语教育中文化“逆差”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人文素养薄弱

近年来,面对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扩招,其结果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复杂,知识水平整体偏低,且在人文素养、语用能力、素质等方面个体差异很大。

(二)传统文化素养较低

把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以英语为媒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思想,不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但大多高职英语教师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普遍较为片面,他们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也缺乏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吸收。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未能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学生难以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难以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准确表达和有效传递。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缺失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读物为素材,语言纯正地道,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学习地道的英语。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据调查,占教材内容的比率不到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文化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加之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比较贫乏。很多学生在谈起外国的节日及习俗时,侃侃而谈,但若要用英语来描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往往言之无物,甚至不知道“Confucius”就是中国圣贤孔子的英文表达,导致西方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十分盛行。“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得到学生的青睐,而“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等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在大学生群体中则日渐式微,这与高职英语教学对传统文化渗透的匮乏不无关联。

(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的错位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仍过度强调应试教育,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过级万岁”的发展趋势。很多院校仍把学生的英语过级率放到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首要位置。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学中过度强调词汇、语法、阅读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文化素养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学知识也难以在跨文化交流中得到应用。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必须服从于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它强调的是应用性、突出的是技能性。具体而言,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及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要想实现成功、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者必须同时掌握英语、英语文化以及母语及其传统文化,只有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能谈得上跨文化交流。

曾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从不缺乏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诺贝尔文学奖长久缺失,是缺少学贯中西的大家所致。”由此可见,加强对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表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我们既要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也要增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意识。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教材内容的合理选编和文化渗透

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材料,教材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媒介及载体作用,既能指导教师教学,也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应加强教材内容的合理选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在编写英语教材时,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师生在教与学中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师备课的辅助材料中,可以选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从听、读、说等方面感受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达,丰富知识储备,以便他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再对传统文化“哑口无言”。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以成为学生文化之旅的引路人。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化,输出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体验、感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升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三)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新模式

高职英语教师在改变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关注度。其次,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总结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的同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内在原因,使学生看到两者差异的本质,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角色演练、辩论、演讲和观后感等形式,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音像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对比学习的信息资源,强化中西文化对比、讨论,达到有效学习、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目的。

(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

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欲实现英语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举的英语文化教学,其评价体系也必须得到有效调整和完善。例如,可以以高职英语过级考试为导向,在测试内容及形式上适当增加对文化部分的考查。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中,翻译试题就做了这样的尝试,但因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很多考生不能从容应对,这也促使他们在后续准备中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此外,在阅读题和写作题中,都可适度增加传统文化及英语文化的比例。而在口语测试中,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考查学生中西文化的了解情况,检测学生对英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当测试与教学的基本理念和重点一致时,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情况,有效指导教学工作,成为引导教学的有效手段。

篇9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的终极目标都离不开交流二字。然而大量学生在经历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英语学习后,依旧对口语感到畏惧,犯难,或是开不了口。其中不乏部分学子对英语的语法掌握不算生疏,甚至少数人对英语语法比较拿手,但一谈到口语,就无计可施。当然,这其中有语言环境的影响,学子本人对口语的练习程度也会大大影响口头表达。然而,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即是学生本人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不熟悉,导致他们交流受阻。

就如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兴趣,西方友人同样对瑰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兴致。然而双方对本国文化信息的不对等,很难使交流持续。例如学生普遍重视圣诞节,西方的情人节,对中国本土七夕的来历就模糊不清;熟悉情人节的英文翻译方式,对本土传统的端午节等节日就不大了解,甚至连春节的英文翻译方式都不熟悉。大部分学生对本土各个节日的认知,仅限于中文名称以及天数不等的假期。同时,学生们会为与外国友人交流而熟悉西方传统节日的名称、来历以及庆祝方式,特意为交流而准备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学生却不在多数。因此,就出现了当谈及圣诞节、万圣节等学生口若悬河的情况,而在问及七夕、中秋的来历时,大部分学生就目瞪口呆。

不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造成了中国元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学生掌握了主谓宾等语法知识,会背诵课文的单词表,而与英语为母语的本土人士交流仍感困难,因为学生对本国的文化并不了解,在交流中不能提供与其对等的文化信息。于是,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极容易停留在”Howareyoudoing?””Fine.Thanks,andyou?”等寒暄层面,再往下深入就无话可谈。

高校英语教学中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点,普遍做得不够。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英语教材本身就不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尤其在非专业英语教学中体现颇深。当英语仅是一门基础课程时,其课时、教授内容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普遍思考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非融入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多不能在英语考试试卷中体现出来。

第二,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当前高校,注重对英语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培训很少。由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欠缺,也缺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上自然无法很好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第三,学生本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感兴趣就缺乏学习动机。而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不强,意识不到了解传统文化的必要性。这种循环往复的情形,使得学生除非具有考试压力,并不愿意了解本国传统文化。

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充斥着浮躁与空虚,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学习成了一种追逐利益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本身。有的人就惰于了解传统文化。于是就多有学士熬夜浏览快餐小说,却少有学生静心阅读传统类文化类书籍。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当然是为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实际上仅仅是从一种文化的学习转到了另一种文化的了解,并非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也就造就了与他人交流时内容的贫乏。

学习英语时,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英语本身,只注重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最终的结果就是文化的遗失,自身语言的贫瘠,且不利于民族自尊心的养成,不利于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的培养。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容易导致对西方价值观的盲目崇拜,所以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之说法。

学习英语的人更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利用语言这一媒介传播至国外,弘扬中国文化精神。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传道者与受业者均重视传统文化。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自己对文化精髓尚一知半解,要如何教授。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负责,亦是对教师的考验。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高校英语教学,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学贯中西”的人才,是英?Z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该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编撰大学英语教材时应考虑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编入相关内容时不应只局限于传统节日。

谈到用英语表达本国传统文化一事,现今高校生多是反应传统节日的英文翻译名称。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除节日外,还包括了民俗习惯,传统风俗服饰、传统食物,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等。关于此项,英语专业学生多有开设中国文化(ChineseCulture)一科;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课时原因,极少有机会渗透本国传统文化知识,而教材内容多是体现传统文化。因此,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考虑将中国元素渗透进去,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尤其针对非英语专业高校生。

第二,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氛围是有必要的。

笔者认为,只有教育决策者的观念变动并落实到制度上,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效果的改进。关于次点,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改革,就比较恰当。自2013年12考次起,翻译题型就从原先的单句翻译变为了段落翻译,内容均与中国元素相关,具体辐射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方面等。四级考试历来在中国高校各类考试名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将对中国元素的翻译纳入重要考试中,是促进学生对本国文化有所了解的有效手段之一。除此以外,通过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化的宣扬,也能为学生渲染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当然,学校也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

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渗透  平等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一门交流工具的霸主地位越来越明显。在中国,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都设置了英语课程并聘请了英语教师;形形的各种考试中,英语几乎成为必考科目。在过去,中国的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现在强调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英美文化的导人,即现在很流行的说法:实现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祖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成为现今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文化却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遗忘。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为此我深感担忧。

    1.商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中国的学生由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和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英美文化,使得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化产生了一种盲目崇拜的倾向。走进大学校园,你能看见有些学生染起了黄头发,若和他们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古训,他们大都嗤之以鼻;有些学生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并以此为荣,若问他们中国的百家姓大概有多少个,前十名的姓氏主要有哪些,他们没有几个能完整答上来。

    另外,近些年来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欧美影视作品涌人中国,使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越来越肯定地认为人是自私的,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为人处事态度,从而导致了与同学、老师关系淡漠,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考试作弊、骗取奖学金等不良现象也时有耳闻;一些学生把金钱看得越来越重,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有更多的钱,为了享受,结果有些学生把家长给的报名费拿去买,或在校外做不正当的生意,或自己挥霍一空,这种现象发生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2.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原因

    高职教育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处于摸索阶段。高职英语教材在编写上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些教材过分强调对英美文化基本知识的介绍,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和渗透。再加上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发展的要求,促使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得不在课堂和课外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这样,英语课就变成了学生纯粹的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英语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自己上英语课就是传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而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是汉语专业老师的事。结果,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让其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他们却感觉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开口。另外,英语教师自身的中文素养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英语教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以此来感染影响学生。

    3.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

    在我国的高校校园,特别是在英语专业的学生当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正经历着国际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更有学者呼吁:“我国的大学生正在经历深刻的文化殖民过程”。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曾一度丢失的本土传统文化,它是我国的民族之魂、民族之根。只有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才能有效抵御国际强势文化的人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复兴。

    3.2有利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与英美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弘扬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组织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积极的一面,才能更好地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种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就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知识,熟悉两种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交际能力。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对英语文化国家也很有吸引力的一面。作为一名高职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若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本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不但是一种爱国意识的体现,更能增强自己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信心。

    4.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4.1加大高职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

    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原版的英文读物为素材,语言纯正地道,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学到地道的英语,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据调查占教材内容的比率不到5%。关于高职英语教材的改革,可以增加一些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词汇,像中国的春节、中秋、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可以适当地编写一些小短文,用英语介绍一下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和道德观念等;还可以在教材中附录一些我国传统经典的英译文学艺术作品,象《桃花源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