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机械行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机械行业概述

篇1

关键词:工程机械后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技术营销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编号:ZJB2012004)的研究成果。

截止到2011年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超过500万台,而我国工程机械在平均使用6000小时后,就会进入第一个大修期,之后,设备维修频率加快,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催生并进一步促进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

2012年,在整机销量大幅缩水,市场低迷的态势下,工程机械后市场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各工程机械企业开始把战略重心向后市场转移,后市场成为企业寻求利润点的一大平台;另一方面,在市场大环境和区域工程量锐减的情况下,用户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设备、大设备的投资,二手工程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凭借着价格方面的优势,销量出现增长,加大了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中设备的流通和维修服务。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概述

(一)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含义

所谓工程机械后市场,是指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以后,围绕产品使用过程中客户所需要的一切服务的总称,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工程机械后市场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五大部分构成的。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构成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整机销售利润占整体利润的30%左右,余下的70%利润主要来自于后市场,国内正好相反。而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的持续增长,500多万台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带来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后市场,这个后市场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

1、设备维修及保养

工程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包括质量保证期内的免费维护保养和质量保证期外的有偿维修服务。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转向定期维护保养,维修与维护并重,最大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大大的拓展了工程机械后市场。

2、配件供应

包括制造商对服务商或者用户的零部件供应和专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对用户的零部件供应。目前零部件的销售、更换市场需求量非常可观,尤其是在中低端零部件和工程机械附属装置及其零部件销售上,还有巨大的市场潜量。

3、租赁服务

租赁市场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会:第一,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品种增多,工期缩短,租赁解决了单机工作量不足的问题;第二,以租代购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资金周转更灵活。

在我国,目前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基本都是由专业的设备租赁商提供专业服务,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如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开展租赁业务,必能在这块细分的后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效益。

4、二手机流通

二手设备市场是工程机械前市场的一个补充。二手市场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成本,提高回报率,而且可以帮助客户随时处置工程设备,实现设备与资金的迅速转换。

5、再制造

目前,工程机械再制造主要是针对零部件再制造,是以原产品为基础,但是质量和性能指标都能达到原产品标准,再制造要求有专业的分工,专门的修复设备和检测设备,同时还涉及技术、市场、法律、政策,是一个比新机制造更为复杂的产业链。

二、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困境

(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观念不清,认识上走入误区

目前,行业内还有一些企业,对后市场的概念和覆盖范围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观念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行业内的制造商和商,在过去的许多年基本上都把服务作为整机销售的辅助手段,主要开展的服务也是整机保修期内的服务,而对保修期外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维修与服务缺乏完整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导致质保期外的客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透支性的营销方式同时也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最初几年,为了适应时展的新形势,提升销售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一些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来换取自身阶段性的短暂发展。于是,融资租赁、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甚至零首付等透支性的市场营销方式应运而生。这种营销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缓解了工程机械企业的生存压力,但是企业也必将为长时间的透支性销售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说透支性的营销方式,造成商不堪重负:不断降低的首付条件透支了客户的还款能力,不断增加的销售,不断延长的维修时间和维修范围则透支了整个后市场的盈利能力。

(三)后市场发展速度滞后

在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的10年里,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增长速度非常快,与之相适应的,工程机械后市场的服务、维修、配件、二手设备等领域增长迅速,潜力巨大。可是500多万台的市场保有量却无法培育出具有一定实力的、规模化的技术服务企业,目前行业内的技术服务企业的通病表现在服务体系反应速度慢,导致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差;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薄弱,影响了故障排除及维修工作效率;服务的利润率高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整个后市场的发展速度滞后。

(四)后市场的某些领域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工程机械后市场的维修、服务、配件和二手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可是再制造领域却还存在很多的障碍,这表现在行业企业对再制造认识不清,将再制造与翻新、改装等混淆;在再制造的技术领域,核心技术缺乏,产品设计能力不足;针对再制造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操作细则还有待出台和进一步完善。

三、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后市场的拓展

过去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黄金十年”,受惠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500多万台工程机械的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租赁及二手设备孕育着一个广阔的后市场。

在国外成熟的工程机械市场中,后市场的利润与前市场相比是7:3,而我国是3:7。随着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波动和实体经济的整体下滑,国内市场需求不旺,整机销售利润大幅缩水,市场状态低迷,制造商和商开始转变观念,把战略眼光瞄向后市场,开发工程机械后市场成为了各工程机械企业应对行业危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进入后市场时代的标志是核心市场从产品转移到服务,因此企业要树立“服务也是产品”的观念,在后市场中,各个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积极拓展后市场领域,如在原来的服务、维修、配件和二手设备领域外,积极拓展再制造、设备管理、技术咨询和教育培训等领域,这些领域能够为后市场带来更多的收益。

(二)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

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工程机械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后市场这个具有丰厚利润的新领域,并及时抓住机会,注重经营管理的创新,对后市场进行精确细分,找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寻找与本企业优势相关的领域,合理规划本企业后市场的发展路径。

全球最老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凯斯,抵制住了多元化的诱惑,执着于矿山和园林等细分领域,在滑移装载机领域成为世界行业内领导者。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各样的需求满足后,机会会变小,于是细分市场成为企业更好的选择,在细分市场上,企业可以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能够集中全部的资源进行投放,因此对后市场进行细分,有利于企业找到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有利于企业在细分市场更专更精,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三)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后市场创新发展的关键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简单讲就是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企业为工程机械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全程的包括配件供应、维修以及其他的技术服务,这是一种国家、企业、用户、社会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模式。

工程机械技术服务外包,实际上是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企业,由专业企业来承担工程机械的保养、检测、配件供应和修理,使专业的更加专业。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可以为设备拥有者和使用者提供多产品类别、多品牌产品的综合服务,同时保障这些工程机械产品能够得到专业的高水平的维护;另一方面,技术服务外包延伸了技术服务商的服务领域,拓展了盈利空间;再次,技术服务外包使后市场中其他的利益主体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2012年,服务外包在市场困境中已经凸显优势。

(四)后市场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比如说要进一步的完善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各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可以实现跟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培养维修和再制造方面的人才,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逐步形成工程机械的诊断网络,配备专业的检测和实验设备;要建立专业的维修、装配、调试、检测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实现设备效能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经过行业迅猛发展的黄金1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终于实现了理性的回归,在市场低迷、销量萎缩、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各个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实行战略转型,纷纷向后市场开拓。面对利润巨大、前景广阔的后市场,如何透彻认识后市场,仔细分析后市场,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独特优势,找准进入后市场的切入点,进行准确定位,这是各工程机械企业步入后市场时代应当深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新乾.在后市场中找准角色定位[J],今日工程机械,2012(3):24

[2]谢获宝.在后市场中淘金――基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分析[J],今日工程机械,2007(12):70-74

[3]樊宇明.博弈工程机械后市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06):99-102

[4]王超.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2012(05):50-53

[5]俞琚.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形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8(01):73-77

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

前 言: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首先能够使施工操作变得简单,从而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质量与效率。但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各个专业的技术相互融合,因此要想完全掌握这项技术还有一定的难度,由此可知,相关工程机械企业还应该加大力度培养精英人才,以此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在工程机械中发挥出最佳的效能。

1机电一体化相关问题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工程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体系是将机械运行与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其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提高了机械运行的效率,也节约了工程的人力成本,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现代机械制造业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工程机械都逐渐进入到了自动化运行阶段,其施工制造效率大为提高。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我国科技发展最为典型的代表。机电一体化,大多数的人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电子学,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运行的效率以及质量,其研发的意义十分巨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简单的一项的技术,其涵盖了多项技术,涉及的专业非常广,也正是因为如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其先进性。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电子与机械有机融合,进而提高机械的运行效率。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方面,一是机械;二是电子技术;三是计算机。机电一体化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应用推动了工程机械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是以机械设备自身所带有的功能为基础,融合现代高新科技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工程机械企业的需求。机电一体化因其复杂性,因此在运行时需要依据规范,确保每个应用环节毫无差错。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优势

工程机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的技术所带来的弊端,而且来保证了机械运行的质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作用。机电一体化继承了传统技术的优势,保留机械自身所带有的所有的功能,并且对这些功能进行了改进,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此使得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进行到了繁荣阶段。其具体的应用优势如下:

首先,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有一项电子监控系统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当机械设备运行期间发生任何的异常情况时,电子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发出预警,并且针对故障情况自行展开诊断,这对降低故障损失有着积极的意义。维修人员接到报警之后,可以立刻展开维修,因为电子监控系统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诊断,因此只要维修人员直接维修即可,非常节省时间,能够使工程机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其次,节能技术。节能部分不仅是使用节能设备,而在设备安装中的节能技术同样重要。简单的说使用节能设备的情况下,线路的安排、器材的使用同样会影响到节能的效果。以电器安装为例,线路的铺设、变电箱的安排都可以进行节电设置,而且线路多余部分越多浪费的电量越大,所以电路的优化设置就是机电安装的节能技术之一。

再次,温控技术。温控技术一般来说只在空调系统中进行使用,通过一定的感应器设置,提高中央空调的智能性,在低于或者高于限定温度时才开始工作,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提高中央空调的节能能力,减轻设备的能源消耗,优化设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3.2微型化趋势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3 数字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数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其在工程机械方面同样可以使用。也就是说,数字化发展,也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这样的导向下,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可以动态化的实现平台操作,各个环节实现资源共享,这将成为促进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举措。

3.4 环保化趋势

机电一体化未来发展同样需要将环境保护考虑进去,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责任的具体表现。对于机械行业来讲,如何保证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同时,避免产生生态污染,增强其循环利用效率,是很值得我们去不断探析的问题,这也是决定机电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3.5 整体化趋势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与工程机械领域,还不是很充分,仅仅在部分环节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要想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方面的效能,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开展研究和探索,构建工程机械体系,使得工程操作质量和效益得以提高。由此,整体化发展,也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方面的发展趋势之一。

3.6网络化趋势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经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这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多,其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如果哪一个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技术,只会被工程机械市场淘汰,因此必须全面改革,打破传统,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完全是市场竞争以及工程机械行业自身发展需求的结果,另外因其优势突出,运行稳定,节约环保,因此受到了众多企业的欢迎,依据现实情况,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景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徐国山.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3]田永成,刘广昱.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现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篇3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应用

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是工程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传统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工程机械在发展中的需求,不能适应工程机械市场的变化,现代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应用于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水平与质量。

1.现代设计方法的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代设计方法这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而生,它是一个决策、寻优、综合的过程,以对产品进行设计为总的方向,主要的内容有:虚拟设计、相似性设计、三次设计、反求工程设计、价值工程、疲劳设计、人机工程、人工神经元计算方法、工业艺术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仿真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模块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应用现代设计方法的时候,通常都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设计中的计算、分析以及决策。

现代设计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设计方法在设计理论中进行了延伸,设计思维的出现了变化,设计的范畴也得到了有效的扩展。

2、现代设计方法中,综合了多元化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技术。

3、现代设计方法中,设计手段逐渐的虚拟化、并行化、计算机化、自动化、精确化、智能化。

2.现代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步骤

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必须经过几个的阶段,以下几个阶段是现代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步骤。

1、三维实体造型

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完成全部阶段的前期,必须要完成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原方案,这样能够有效的确定工程机械产品中所有零部件的结构与形状。在这一基础之上,利用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对工程机械产品中零件的三维模型进行构建,构建出来的零件三维模型能够有效的将设计人员的思想展现出来,还要对工程机械产品采取针对性的力学实验研究,对工程机械产品中每一个零件的所具备的力学特性进行确定。

2、有限元结构分析

工程机械产品的三维实体造型构建好之后,要对工程机械产品中每一个零部件的应变性能与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如果分析出来的结果无法满足相关规定中对于零部件的标准与要求,就必须修改零部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有限元结构分析这一阶段,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精确度,防止工程机械产量的设计出现问题。

3、优化设计

在对同一类型的工程机械产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很多种设计方案对工程机械产品进行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资源消耗的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必须对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节省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中所花费的时间与资金成本,同时确保优良的设计效果。

4、动态仿真设计

在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中,一直使用动态设计或者是静态设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实验的风险,这一形势下的设计成本也相对的比较高。动态仿真设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机械产品中的结构在各种情况下所能够承受的负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种情况进行模拟,还对工程机械产品中的位移、速度等一系列事项,采取幅域、时域的统计分析方式。所以,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动态仿真设计的应用非常重要。

5、零部件的详细设计

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在经过上述四个阶段之后,工程机械产品的三维实体模型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已经完成的三维实体模型,对其进行二维工程图设计,然后完成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整体设计图。工程机械产品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非常的重要,任何一个零部件在设计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工程机械产品出现相应的问题,所以在完成三维实体模型之后还要对工程机械产品中的零部件进行详细的设计,确保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质量,这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现代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强度进行设计时的应用

1、强度的计算

以某一个工程机械车架为例子,车架中的钢板材料为9Cr最佳,许用应力为180MPa,车架材料所能承受的负载极限是340MPa,安全系数则为1.9,在这一条件之下,计算截面如图1所示。

然后进行应力的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一中的信息数据,可以推断出工程机械车架中的架高应力区,处于I-I、II-II、III-III这三个位置的截面处,但是一些主要荷载力都作用于这三个位置的截面处,这就造成I-I、II-II、III-III截面处发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导致这三个位置的截面处存在的应力最高,三个截面处的强度却降低了。由此可知,选择的工程机械材料中的许用应力值要高于最高截面处的应力,所以应该加强工程机械车架中外侧的板铰,对于车架其他部位硬度的设计,应该适当的为较低。

结语:

现代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工程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保持精确性、安全性、稳定性,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林,邹慧君.机械产品方案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发展趋势[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19).

篇4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

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提升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突出经济性的关键举措。现阶段,随着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类问题逐渐显现。本次研究围绕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展开,以标准化为重点,结合塔式起重机等设备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实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概述

工程机械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机械设备。根据现有技术标准体系,我国在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方面,将工程机械行业分为了土方机械、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升降工作平台、工业车辆、凿岩机械气动工具五个专业领域。我国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已经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涉及数百项工程机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千项以上的内部标准。工程机械标准化在行业发展和产品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关键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的增多,工程机械标准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作用也更加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是确保机械质量和使用效率。工程机械设备质量取决于日常的保养和养护,而机械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进而确保设备能够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设备管理中,积极落实标准化,能够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护机械状态,使设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随着工程机械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应用、发展,更多管理行为得到创新和优化,管理的标准得以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实际价值也得以凸显。一些大型设备的管理只有落实标准化才能确保管理的实效,使设备能够保证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而确保各项投入更加合理,体现管理的经济性。第三是有助于落实项目管理标准化。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更好地控制管理成本,进而提升生产作业实效性。塔式起重机的购置价格高,日常管理成本高,因此更需要实现标准化。总体来看,设备标准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生产作业标准化水平。生产作业的标准化源于各个管理环节的标准化,通过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实现项目标准化管理,激发管理潜能,实现生产作业的长效化。

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尚存问题分析

2.1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维护脱节现象,工程机械设备保养维护标准得不到有效落实。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塔式起重机这类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单位都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设备维修维护制度。制度当中应包含塔式起重机维护保养重点、管理使用程序,同时要突出对重点受力结构件的检查和维护规范要求,进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现阶段,部分设备使用单位并没有及时有效落实塔式起重机等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标准,导致设备使用与维护脱节,影响到设备使用效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2.2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问题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的科学、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备实际管理人和操作人员素质能力。目前一部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尤其是在塔式起重机这类设备的管理上得过且过,在设备安装前缺乏必要规范性检查,进而使得机械设备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严谨性不强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严谨性难以得到保证,进而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效果不突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持续性工作,只有切实体现出标准化严谨性才能确保管理能够具备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实际的标准化落实过程中,不严格、不到位问题突出,导致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成为空谈。

3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策略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能够切实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突出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工程机械标准化需要从强化落实、增强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等几方面入手。

3.1强化管理标准化的落实

确保管理标准化的有效性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在制度和规范要求体系下,围绕落实做文章才能确保塔式起重机等各类机械设备的管理实效性。有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切实落实标准是目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必然之举。现阶段,在塔式起重机日常维护、维修、安装、使用等各方面都有详尽的管理标准作为参照,企业只需要落实标准即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因此强化落实是标准化的基础和必要先决条件。

3.2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化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与低。因此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企业需要强化日常培训教育,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良好的标准化意识,能够主动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取得标准化管理应有效果。

3.3建立动态标准化管理体系

围绕动态标准化实现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关键之举。动态标准化能够切实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对于塔式起重机这类常见设备的标准化管理而言,动态标准化使管理的要求随着设备自身发展和管理实际要求而变化。动态标准化能够使设备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能够促使最新的管理标准和规范要求得到及时有效落实,进而提升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确保设备使用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惠洪,李艳霞.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为公路建设做好后勤保障[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2]张以庆.浅谈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4).

[3]谭日雄.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3(04).

[4]马剑华.海外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中华建设,2012(01).

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机械CAD;结合

机械CAD制图是将计算机技术传统的机械制图进行结合,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机械制图的过程中,转变传统制图中使用铅笔、圆规等传统形式的弊端,将机械制图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提升了机械制图的精准性,并在制图的准确性方面进行全面的推广,将整体制图进行便捷化的处理,便于操作的方便性、修改的快捷性,为机械设计的整体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CAD技术与传统制图技术进行协调,全面的促进机械设计水平的提升。

1 机械制图与机械CAD概述

机械制图是指在进行是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将所要设计的机械设备通过铅笔、直尺、圆规等工具设计成为立体模型,其中包括工程机械中各个部件的特点,并在设计图中将图形结构、各种不同的符号等进行全面的标示,使得设计中的各项关系可以直观的展示出来,将图形进行更加全面的展示,为机械设备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对比图,为实际生产提供条件,机械设计的设计图纸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示意图、零件图、装配图等不同的种类,这些设计在没有引入计算机之前都是依靠人工制图,并在图中对不同的零件构造进行全面的管理,但是引入CAD绘图之后,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到构图中,通过计算机程序的使用,将相关的图形 进行购置,并且可以随时按照需要对图纸进行修改,减少了设计人员大量的构图工作,为整体设计技术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结合的意义

机械制图是机械行业的关键性语言,也是机械行业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的需要,将设计和生产全面的结合起来,提升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体水平。在传统的手工制图中,因为人力自身资源的限制,进行人工手绘制图立体性较差,需要在生产人员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这样才能将设计人员的设计宗旨进行全面的解读,但是实际生产中制造人员的素质水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全面的了解设计人员的内涵,造成机械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引入CAD计算机绘图软件之后,可以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在计算机中将各项口令进行设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自动的完成制图过程,使得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一定的简化,图形更加的立体,增加解读的精确性,保证机械生产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制图过程,提升制图的效果。CAD绘图软件在实际使用中功能较为丰富,工具实用性较强,可以将人工无法设计的图形全面的展示出来,并在实际绘图中将工作效率进行提升,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图形的绘制,精确度也较好,在实际使用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作为机械制图的辅助工具,展示出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整体机械设计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机械制图机械CAD技术有机结合的优势

1.提升设计人员的能力。机械CAD技术要求在进行制图的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投影和绘图技术,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了解机械设计的各项步骤,掌握全面的机械管理技术,并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清楚的知道如何使用算机技术将传统的图纸设计与手工绘图进行结合,如何将二维的设计进行三维效果图处理,对自身的设计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从而更加充实的对整体的设计进行管理,掌握更加全面的机械设计方式。

2.提升设计目的的准确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的目标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和客户进行沟通之后再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对设计进行管理,提升机械设计的质量,在统一标准的指导性设计出更加优质的图纸,满足客户的需要。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将原本人工设计中的各项不足进行完善,掌握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法,将设计中的误差降低,使得设计的目的性更强,更加满足机械制图的需要。

3.提升机械制图的效率。使用机械CAD与机械制图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满足更加细致的客户要求,不断的提升设计的质量,为整体设计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整体管理的优化。并且在设计过程将原有的绘图技巧、绘图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将计算机技术使用到绘图软件中,提升了绘图的空间,增加了绘图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的对绘图技巧进行提升,将设计者的想象力进行实践,便于设计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设计的规律,并将其使用到机械设计中,增加机械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计算机的演练可以更加全面的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管理,及时的调整思路,全面的促进机械制图技术的发展。

4.提升机械设计人员的素质。在进行机械CAD与机械制图相结合的设计中,需要对想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提升设计人员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增加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客服原有设计中设计人员效率低下的问题,善于创新,将自己的想象和实践全面的结合起来,提升设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更加实用、更加准确的对图纸进行设计,使得机械工程由过去的机械制图过渡到现在的机械制图与 CAD 制图有机结合的阶段,从而降低了机械制图成本,使产品的设计质量升级,有效促进了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文伟.浅析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J].才智,2013,34:271.

[2]尹红.论机械制图与机械CAD的有机结合[J].科技资讯,2013,19:158-159.

篇6

正文目录 第一章 道路工程机械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道路工程机械基础概述 1 一、道路工程机械特性 1 二、道路工程机械组成 3 三、安防告警系统应用 4

第二节 道路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7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7

二、安防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8 三、智能家居市场产业链分析 10

第三节 道路工程机械生产工艺技术进展及当前发展趋势 14 一、基于CPLD的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发射模块设计 14 二、基于GSM模块TC的智能门控安防系统设计 17 三、安防报警系统中通信模块的设计实现 19 第四节 安防报警技术发展分析 21 一、防盗报警系统技术发展过程 21 二、智能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23

三、北京奥运推动我国电子安防专利崛起 24 四、2013年3G技术引入安防监控设备 26 五、RFID技术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前景 29 第二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运行透析 3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运行总况 33 一、我国安防报警模块行业呈现快速发展 33 二、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生产规模 35 三、安防报警模块生产区域分布 36 第二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销售情况 39 一、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规模 39 二、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数量 40 三、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增长率 42 第三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的经销模式 46 一、国外产品经销商分析 46 二、国内品牌产品经销商 49 三、以项目为主的经销商 51 四、以批发为主的经销商 52 五、渠道创新策略 54 第*章 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一、竞争企业数量 59

二、亏损面情况 60

59 59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62 四、利润总额增长 65 五、投资资产增长性 67

六、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 68

第二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71 一、销售利润率 71

二、销售毛利率 72 三、资产利润率 74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盈利能力预测 77

第三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调查 80

一、工业总产值 80 二、工业销售产值 82 三、产销率调查 85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产品产销衔接预测 87

第四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出货值数据 89 一、出货值增长 89

二、出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91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下游应用市场透析 94

第一节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一、家庭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现状 二、门禁系统家庭防盗报警器分析 三、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潜力分析

94 94 97 99

四、民用安防市场现状及前景 100 五、家庭安防需求及前景分析 102 第二节 车辆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106 一、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应用 106 二、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发展特点 109 三、中国汽车防盗器市场的发展现状 111 四、中国汽车电子防盗系统市场预测 112 五、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发展方向 114 第三节 其他应用领域 118

一、监所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8 二、公共场所安防系统功能及监控平台应用 121 三、金融领域安防系统的发展及建设新特点 123

四、高铁领域安防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24 五、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安防报警系统的应用 126 六、企业领域安防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129 七、校园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31 八、农村领域安防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132 第五章 2013年中国主要生产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36 第一节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6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36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38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41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43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44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46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49

第二节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52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52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54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57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59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60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62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65 第三节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68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68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70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73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75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76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78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81

第四节 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84

一、公司基本概述 184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86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89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1

第五节 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 193 一、公司基本概述 193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95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96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8

第六章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20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总况 203 一、中国安防产业迅猛发展 203 二、安防技术的前沿和趋势分析 204 三、安防产业快速发展中的隐忧 206 四、对安防并购联盟的思考 209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新形势分析 212 一、中国安防行业进行数字化变革 212 二、中国安防行业的IT化发展进程 214

第三节 中国平安城市建设对安防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平安城市建设的背景 218

二、平安城市建设整体概览 221

218

三、平安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和设备需求分析 223 四、中国主要地区平安城市建设调查分析 224 五、平安城市安防建设面临的挑战 226 第四节 2013中国安防企业发展概况 230 一、中国安防企业生存状态分析 230 二、中国安防企业发展的思考 233

三、中国安防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 235 四、中国安防企业的经营方向 236

第七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发展分析 240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240

一、防盗报警系统市场亮点分析 240 二、国庆前后防盗报警市场动态 242 三、防盗报警系统供应商布局情况 245 四、防盗报警系统面临机遇和挑战 247

第二节 2013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分析 249 一、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业发展历程 249 二、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特点 251 三、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需求状况 252

四、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254 第八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前景预测 259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259 一、技术整合加速趋势 259

二、产业集中化与产品标准化趋势 260 三、商业模式变革预测 262 四、开放、合作呼声渐高 265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报警产品市场趋势预测 268 一、用户需求趋势 268 二、渠道发展趋势 270 三、服务发展趋势 273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产品发展趋势 276 一、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276 二、凸显人性化需求趋势 278 三、周界防范趋势 281 四、集成与应用趋势 283

五、多种报警联网方式并存趋势 284

第九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288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88 一、中国GDP分析 288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29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93 四、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295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6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政策环境 299

一、中国安防产业政策导向 299

二、中国安防行业工程商管理现状及其未来 300 三、零零年防盗报警新版CCC规则及影响 302 四、中国安防产业的标准与认证 305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308 一、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都日趋复杂 308

二、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 310 三、恐怖袭击事件影响 313 四、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分析 315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前景预测 318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告模块产业影响因素探析 318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安防行业的发展前景 318 二、3G技术与安防结合后安防前景分析 321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324 一、万亿投资带给防盗报警产业的机会 324

二、平安城市建设给防盗报警系统带来的商机 326 三、视频监控中的行为识别迎来发展机遇 329 四、世博会带给安防行业的机会 331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333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333 二、市场竞争风险 335

三、技术风险 336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338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342

-------------------------------------------------------------

【报告价格】 [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 cninfo360.com/yjbg/xjhy/gcjx/20130624/294845.html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安防行业垂直供应链 图表:安防行业横向协作链 图表:发射系统原理图 图表:发射系统硬件电路

图表:控制模块的顶层模块设计 图表:转换密勒码程序

图表:密勒码编码器的结构框图 图表:系统仿真波形图 图表:系统结构框图

图表:单片机与TC35模块、PC机连接图 352 图表: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 5 -

(点击看正文)

图表:AT指令功能

图表:GMS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图表:短消息接收中断程序流程图 图表:短消息发送程序流程图 图表:系统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图表:中央控制器电路图 图表:DTMF收发电路 图表:语音电路 图表:电话接口电路

图表:主程序流程 图表:电话报警流程

图表:远程控制子程序流程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集群分布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亏损面积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利润总额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从业人数分析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资产增长性分析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最快的省市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增长速度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图表:2013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数据均可更新至最新月份)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2011-2013年全球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企业结构 图表:中国安防电子产业链演进趋势

图表:2013-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和监控市场主要应用领域所占份额预测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竞争的突破策略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进入报警中心的门槛 图表:应用端选购防盗报警产品时的考虑因素

图表:当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入侵探测器类型 图表:红外入侵探测器工程中被考虑最多的功能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毛利率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销售额增长率前十名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新上榜者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产品类别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利润额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铁路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目标 图表:安全防范国家标准目录 图表:安全防范行业标准目录 图表: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结构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应用途径

如今机械控制系统逐渐融入了计算机技术,使得机械控制系统在运行的效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给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产生的效果较为显著。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改善了以往机械化工业生产的陈旧模式,提高了机械控制的精准度,从而提升了现阶段机械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整体效率[1]。因此,基于该发展现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概述

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机械运行过程进行系统性的控制,针对信息数据和传输的过程进行操作升级,从而提高机械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效率,促进现阶段我国机械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如今,计算机技术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该技术在机械控制领域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整个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辅助。要想进一步提高机械控制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便捷性,需要进一步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控制系统进行融合。从机械生产环节入手,首先,在机械生产线中改良自动控制技术,将操作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升级和优化,确保机械生产能够以自动化流水线的模式发展[2];其次,在机械生产中,对于高标准的生产环节需要通过精确的操作来完成,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出现数据方面的误差,确保机械生产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我国的机械控制在数据与信息等内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在机械控制中,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整个机械生产环节的内容进行精准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进行下一步生产步骤的变动,该方式不仅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还能够减少机械生产企业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3]。此外,机械控制系统所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是对计算机中的程序进行系统控制,促进程序管理规模的优化,同时扩大整个系统的管理范围,及时发现机械控制系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实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深入运用。

3计算机技术机械控制系统的实现

3.1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

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对整个机械控制环节进行优化。数字化控制技术有着较大的应用优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对工业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的环节,融入数字化控制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确保机械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4]。在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时,机械控制操作者需要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应用控制系统,由此将数字化控制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生产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3.2建立运行安全控制体系

安全控制体系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处理计算机方面的问题。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如果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将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机械控制工作过程中因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疏忽,也会导致机械生产存在问题[5]。对此,在解决计算机机械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时,首先,需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安全观念;其次,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展开检测和维修,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运行;最后,需要对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以规章制度对生产人员进行约束和管理。

4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4.1提高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控制的整体质量。然而,现阶段我国机械生产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6]。因此,需要企业在机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机械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从而确保我国机械生产总体水平的提升。

4.2提升机械控制生产的效率

目前我国机械生产程序主要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在整体的工作效率上有待提升,同时由人工控制的系统在精确度上也难以达到现阶段的工业要求。因此,将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此外,应用编程软件可以改善当前的工业生产环节,使后续的系统运行与程序控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5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途径

5.1设计流程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机械控制系统在服务于工业、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想发挥机械控制系统最大的效能,就必须在设计流程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要求,以此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7]。在这一进程中,软件基础功能可以作为辅助,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创新设计,从而完善机械控制系统设计过程的功能。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及特长,利用建模和三维形状和实体拼装图的形式,可展示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以满足开发相关产品的高质量需求。

5.2生产流程

在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对系统进行控制,有利于提升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及精密程度。与此同时,通过对该技术的更深层次运用能够结合市场具体需求以及生产效率等多方面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效避免各方面数据动态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成本、效率产出问题[8]。此外,计算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体系还有着推动性作用。工业生产体系变革的大方向是柔性化生产,传统工业生产设备将难以适应未来生产流程对设备的高标准需求,故应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误差小、数据传递效率高、错误率低的先进生产设备。

5.3使用流程

在日常生产中使用机械控制系统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参数显示的准确性,使操作人员能更方便快捷地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机械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指针表,能够更为精密准确地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有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排除机械运转进程中出现的故障。应用计算机技术可更精细合理地控制运用机械设备,减少各种因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对机器造成的伤害,同时提升产品质量[9]。计算机技术辅助设备运行在日常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很常见,能够有效规避机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4智能化发展

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在机械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融合潮流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朝着日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许多常见事例中都可以展现出其鲜明的优势,比如国家电力公司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凭借平台的数据流变化反映各地区电力设备实时状态。在对数据流的实时监控进程中,可以迅速有效地初步排查各地设备故障,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维护抢修,降低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生活秩序。在快递物流业,依托大数据平台,各种智能化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行业配送效率,降低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物流派件的准确率。

6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该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未来两者融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之5G、物联网等各种其他技术元素的不断融合,新型的工业体系必将更加精密化、智能化。近些年各种智能辅助设备的产出,已经向世界证明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控制的所发挥的巨大潜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各种技术元素将深层次融入机械控制,更多的重复单一的人力劳动将会被机器替代,从而减轻人类生产创新的负担。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机械控制系统变革,逐渐以模块化的形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同时使各种技术能够有更加便利的融合平台,增强各种技术的融合度。此外,随着国家生态战略相关要求的提出,工业生产需要在原料的使用上符合生态要求,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好资源消耗,在生产的过程中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未来发展进程中,机械生产必然和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形式提高机械生产制造的总体水平,降低工业能耗,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机械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

7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面对当前机械控制系统运行的需求,仍需要在质量与精准度两个方面进行改良,同时降低生产方案设计环节的依赖性。针对计算机技术在当前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生产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并对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优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机械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还需规范机械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方法,确保该技术能够在机械控制系统环节中得到全面高效的应用,从而使机械相关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刘馥,于文强.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24):42+50-51.

[2]杨荣彬.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33-34.

[3]姜苏.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0):14-16.

[4]仲雪伟,范运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6):186-187.

[5]沈宇.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及积极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66.

[6]董春晖,董钰.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6):156.

[7]周小浩,张莺莺.计算机技术在机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5):261-262.

[8]唐士杰.计算机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9):150.

篇8

关键词:液压系统;挖掘机;故障处理;泄漏;散热

中图分类号:TU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9-0183-02

挖掘机是土石方工程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机械,在各种建设领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a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多功能作业机械,适用范围广泛,如它可以完成吊装、抓取、清沟、修坡、破碎、拆卸和钻孔等多种工程作业,挖掘机已超过装载机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中产销量最大、增长率最高的产品之一。本文以液压挖掘机为例,在分析液压挖掘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概述其在施工中常会出现的故障,并依据故障发生的不同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1液压挖掘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基本结构

液压挖掘机由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组成。工作装置包括动臂、斗杆、铲斗、斗齿、侧齿、连杆和摇杆等组成,采用连杆机构原理,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实现各部分的运动,实现铲装、提升、卸土等动作。回转装置由回转平台、回转支承、回转机构等组成。回转平台主要由动力系统、驾驶室、转台、液压油箱、燃油箱、配重、液压组合阀及管路等组成。回转支承的外座圈用螺栓与回转平台连接,带齿的内座圈与底架用螺栓连接,内外座圈之间设有滚动体。行走装置是整个机器的支撑部分,承受机器的全部重量和工作装置的反力,它由整体式底架、组合式履带、驱动轮、引导轮、托链轮、支重轮、夹轨器、液压涨紧装置、液压马达和减速机等组成。涨紧装置由导向轮,涨紧弹簧和黄油缸组成。

1.2工作原理

液压挖掘机由一台柴油机驱动串联式主泵及先导油泵,产生高压油输送到多路换向阀及先导控制阀,通过操纵先导控制阀,使多路阀中的油液与各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等)的油路接通,驱动相应的机构动作,实现挖掘、破碎等作业,作业过程中可实现工作装置各部分的独立及复合动作以及动臂、斗杆、铲斗动作时的双泵合流,以提高工作效率。挖掘机上部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减速机及其小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内齿圈啮合运动而实现360°回转。整机行走由行走马达驱动减速机带动履带移动,克服地面的摩擦力前进、后退或转向,行走速度分为高低两档,低档为工作时的行走速度,高档为在场地间的快速移动。工作中可根据作业需要选择不同的作业模式,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减少能耗,提高作业效率。液压挖掘机的主要运动有整机行走,转台回转,动臂升降,斗杆收放,铲斗转动等。整车主要由液压执行元件完成各个动作,电气系统与液压系统配合实现整车的动作控制。

2常遇故障及处理方法

2.1液压系统泄漏

液压系统泄漏由内漏与外漏之分。造成液压系统内泄漏的原因有:液压泵内泄漏;液压缸及液压马达内泄漏;控制阀内泄。造成液压系统外泄漏的原因有:液压附件漏油;液压泵、密封损坏漏油;控制阀密封损坏漏油;液压缸、液压马达漏油;液压马达漏油。

概括地说,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是装配不良、油温过高、油液中有杂质和密封件损坏等。可采取如下治漏措施:

2.1.1密封面的防漏、治漏措施选用螺纹连接件中应考虑到工作压力、压力脉动、冲击和振动等方面的营销。管接头的加工、装配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法兰连接件密封部位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均应符合要求。多个阀块相连接时,应避免用过长的螺栓连接。为减少因冲击和振动造成管接头松动而引起的泄漏,可适当地采用减振支架来固定管路,设计中还需尽量减少管接头的数量。液压系统动结合面的泄漏多是因为密封件老化、破损或密封件的材料、形式与使用条件不符等。相应地采取如下治漏措施:消除活塞杆和驱动轴密封件上的侧向载荷,防止密封件非正常变形;用防尘圈和防护罩保护活塞杆,以防止磨料粉尘以及其他杂质侵入;在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活塞杆和转轴的运动速度;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完善的加工工艺,确保相对运动表面的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满足设计要求。

2.1.2正确选用密封件治理泄漏主要是要依靠密封件,在选用密封件中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高压时,要采用刚性大的密封材料,以减少密封件的永久变形。控制密封件的挤出量,必要时可以增设档圈。还可以增加缓冲密封件,以避免高压直接作用于密封件上;第二,密封件在高速运动时,容易发热,加剧密封件的磨损;低速运转时易出现爬行。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组合密封件,可以使密封件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第三,适当考虑密封件材料和接触物体的相容性。因为若油液或脂与密封件、材料不相容,将会引起密封件的膨胀和收缩造成密封件工作状态不良,并加速密封件的老化、失效;第四,不良或工作环境粉尘严重均可以加剧密封件的磨损,在此情况下应选用耐磨性好的密封材料,并使用防尘圈,以提高防尘能力;第五,密封件在振动的工况下可引起微小变形,如果振动的程度剧烈或密封件已磨损,不能补偿振动引起的位置偏移时,须考虑密封件偏心补偿问题,而提高密封件材料的弹性是改善偏心补偿的有效方法。

2.1.3控制油液温度,保持油液清洁为控制油温应选用黏度合适的液压油。黏度高的油液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会因摩擦了的增加而出现过热现象。另外还应将系统的软管加以可靠的紧固,且安装软管适应没有急弯;当液压泵、液压缸和其他液压元件磨损时,应及时更换;经常检查油箱油位,及时补油。一般来说,定期更换液压油是减少挖掘机液压系统防漏措施少油液有害成分和保持液压油清洁度的重要保证。另外,装液压油的容器要清洁,油桶应存储在规定的地方,并加盖以防雨水侵袭;油桶的盖子应密封良好,打开油桶之前应先仔细清洗油桶的顶盖;向油桶注油时应使用清洁的加油设备;拆下的软管和硬管要用干净的材料盖住。

2.1.4加强维护保养在日常维护中,要对设备加强检查。对液压油进行定期检验,选用符合标准的耐用密封装置,定期对密封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

2.2挖掘机无力

挖掘无力是挖掘机典型故障之一。挖掘无力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挖掘无力,发动机不憋车,感觉负荷很轻;第二种为挖掘无力,当动臂或斗杆伸到底时,发动机严重憋车,甚至熄火。对于第一种情况,挖掘力的大小由主泵输出压力决定,发动机是否憋车取决于油泵吸收转矩与发动机输出转矩间的关系。发动机不憋车说明油泵吸收转矩较小,发动机负荷轻。如果挖掘机的工作速度没有明显异常,则应重点检查主泵的最大输出压力即系统溢流压力。如果溢流压力测量值低于规定值,表明该机构液压回路的过载溢流阀设定值不正确,导致该机构过早溢流,工作无力。则可以通过转动调整螺丝来调整机器。对于第二种情况,发动机憋车表明油泵的吸收转矩大于发动机输出转矩,致使发动机超载。这种故障应首先检查发动机速度传感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方法与前面所述发动机检查方法类似。经过以上细致的检查与排除故障,发动机速度传感系统恢复正常功能,发动机憋车现象消失,挖掘力就会恢复正常。

2.3挖掘机液压系统发热故障

对于此类故障,一般应首先从液压系统分析着手。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液压系统发热故障的发生原因及治理方法:

2.3.1外部原因引起的液压系统发热以小松PC200-5型挖掘机为例,其液压泵的发动机是通过减震箱内的减震阻尼器来连接的。在处理一台挖掘机液压系统发热故障时,工作人员发现其减震箱内油位大大超过观察油平面螺丝处,而这些过多的油液在伴随减震阻尼器转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传递到液压泵,导致系统发热。此时,将减震箱油液泄放至标准油位后,故障便可消除。造成减震箱油位过高的原因有:操作人员盲目加油;液压泵轴端油封老化,使液压油由此泄漏,后者应拆除液压泵更换油封。

2.3.2散热器散热性能不良引起油温过高散热器散热性能不良的主要形式有:外部散热翅片变形或堵塞,冷却作用差;冷却风扇量不足;液压油散热器内部管道阻塞。前两者除可直观判断外,还可从散热器上下管温差变化不大得知,此时应清理散热片,紧固风扇皮带等。对液压油散热器内部管道阻塞的判断,可通过在散热器进出口油道安装压力表,检查二者之间的压差。以小松PC200-5型挖掘机为例,油温为45℃左右,压差在0.12MPa以下属于正常情况,如果高于0.12MPa,则表明油管阻塞严重,应拆卸散热器上下盖,疏通管道。

2.3.3液压回油滤芯单向阀失灵引起液压油过热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可知,液压系统回油滤芯单向阀与液压油散热器并联在回油滤芯的出口上,其功用是当回油散热器压差在0.185MPa 以上时自动开启,短接散热器构成回油通路。实际工作中,由于该阀安装在回油滤芯底部,难以检查保养,再加上个别操作者对液压油油质选用不当,长期不换油及年久失修等,使油液污染严重,导致该阀卡死在常开位置上。造成回油散热器不起散热作用,进而引起油温过高。

3结语

施工中,挖掘机遇到的故障还有很多,本文仅是介绍了较为常见的几类故障。为减少故障发生频率,加强对挖掘机的日常维护保养也十分重要。总之,正确分析挖掘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加强对挖掘机的维护保养,是保障挖掘机高效安全工作的前提,实际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钟陈添.挖掘机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J].科技资讯,2007,(22).

[2] 官忠范.液压传动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3] 杨国平.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实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能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能源管理;能源计量

前言

过去20年,我国实现了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节能目标,GDP翻二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1)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55.4%。

(2)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仍然较大,提高能源效率虽然还有较大潜力,据分析到2020年存在少用8亿吨标准煤的可能,但其艰巨性要远大于前20年。

(3)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如何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基于上述原因,在现阶段的工程设计中对于节约能源方面的要求日益精细,尤其是在项目的立项和方案审查阶段,所提交的文件中必需包含节能专篇,在某些地区还必需要求提供单独成册的《能源报告》。《能源报告》的编写方式及深度要求与“节能专篇”有很大的区别,笔者以“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产品技术升级及扩能技改项目”为例,简述《能源报告》的编写深度及应包含的内容,以共动力领域内的设计者共同探讨,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编制《能源报告》的先例。

1 设计概述

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各种有用能资源。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的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和报请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节能分析篇(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于审批、核准或者备案之前编制节能分析专章或能源报告。

本《能源报告》的编制目的在于指导和规范节能分析,为有效组织和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2 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3《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JBJ14-2004

2.4《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第7号令)

2.5《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2.6《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2.7《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2589-90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316-94

2.9 本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设计资料。

3 项目概况

本节就项目的所在地、项目的规模、产品及生产纲领、工厂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

3.1公司简介

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简称雷沃动力)是一家集发动机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型企业。公司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拥有从英、美、德、法等国家购入的7条现代化生产线,具有年生产6万台发动机的能力。雷沃动力是在原中英合资的珀金斯动力(天津)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为适应动力产品国际化发展趋势、建立自主品牌、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扩大资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升级产品技术后建立的现代化企业。

雷沃动力在消化和吸收原英国珀金斯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全球动力领域的需求,公司与世界顶级技术咨询公司及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合作,设计开发了具有欧洲血统和现代先进技术、排放标准达到了欧Ⅲ乃至欧Ⅴ的经典动力产品。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雷沃飞驰、雷沃1000两大系列,共计10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产品功率范围42kW~170kW,广泛适用与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发电设备、农业装备等领域。

雷沃动力致力于品质不断提升、技术不断创新、满足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产品范围将逐渐扩展至涵盖柴油、汽油、代用燃料等发动机,排量2L~12L,功率范围30kW~350kW,规划2015年产能达到30万台。

本次规划设计内容是雷沃动力在天津市北辰科技园区内新征土地,投资建设新发动机工厂,用于生产升级后的产品。

3.2项目产品

项目产品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开发的升级产品,可以满足国3、国4排放标准。有标准型和加强型两种,每种产品包括4缸、6缸两个系列。

3.3 生产纲领

项目分两期建设,纲领如下:

-期年产10万台发动机、二期增加10万台产能。

全年工作251天,每天2班,每班8小时;设备年时基数3810小时,工人年时基数1820小时。

3.4 工厂组成及任务

4能源供应设计状况

本节主要阐述拟建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能否满足拟建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需要。

本项目所使用的能源有:一次能源―天然气;二次能源―电、市政热水、柴油;耗能工质―自来水、压缩空气、循环水,按其所耗电能折标。

北辰科技园区已配套有市政给排水管网,生活、生产、消防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直接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待市政可提供回用水供水条件时,厂区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卫生器具冲洗用水等用水,采用市政回用水供水管网供给。生活、生产供水和消火栓供水分为两个系统。厂区内建生产和生活给水管网系统、复用水供水管网、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系统、自动喷水给水管网系统。

右表为水量设计数据,其中总用水量包含有消耗水量和循环水量。从市政自来水接入2个DN200给水进口。北辰科技园区管委会建设部在高新大道和七纬路市政管道建设将会满足本项目用水的要求。

本项目使用的柴油外购。

柴油耗量1450kg/h(一期:650kg/h,二期:800kg/h),柴油密度840kg/m3。柴油油罐设置2台,单台容积V=50m3,充装系数0.85,两班工作制,单班8小时生产。柴油储存量使用天数为3天。供油站建在厂区靠近负荷中心的地方。

选用额定产气量为31.1m3/min的两级压缩水冷螺杆式空压机5台,一期3台(2用1备),二期2台。能够满足工艺设备对压缩空气的需求。

本项目使用的循环水为自产。本次设计除空调循环水系统设备自带外,另设3个循环水系统,分别是装配车间试验用循环水系统、技术中心试验用循环水系统、空压站空压机干燥机冷却循环水系统。每个系统均采用开式循环系统,湿球温度按27℃计,设计循环水量一期为539.3m3/h, 二期新增718.9m3/h。站房土建一次完成,设备分期实施。

5能源消耗状况

本节主要阐述拟建项目所涉及到的能源消耗状况,主要依据是项目的规模及各个生产环节所需能源的数量。

能源消耗分类:

(1)直接消耗: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直接消耗的能源,或称主要生产消耗。是企业的生产设备直接使用这些能源或能源实物才能产出产品或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工艺程序。

(2)辅助能耗:为主要生产提供生产条件的能源消耗,而这些条件又必不可少。使用这些能源的绝大部分是企业的辅助生产设备。

(3)附属生产能耗:为直接生产提供辅助条件的部门的能源消耗,如机修车间、运输、化验等部门消耗的能源。

5.1 能耗计算方法依据

5.1.1 GB2589-90《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通则》规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企业综合能耗等于企业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与该种能源的等价值的乘积之总和。

5.1.2.国家统计局规定

企业购入能源实际消耗量即企业能耗,是指实际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综合能耗计算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当量或等价折标煤系数折算。本项目综合能耗按照等价折标煤系数计算。

5.2 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的品种及年需要量

为避免能耗计算和汇总过程中发生重复计算或遗漏,计算综合能耗时,视项目为一个体系,计算的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年需求量包括工艺和站房用能源,不包括本厂自产的能源和耗能工质(其后能耗指标计算相同),即下表(2)中用粗斜体下划线表示的数据。另外按规定油、液压油、变压器油、乳化液、稀有气体、化学品和木材等不计入能源消耗。

本次设计中所耗外购能源有电能、自来水、市政热水、天然气、柴油等,自产的耗能工质有压缩空气。天然气:用于设备热源;电能:电动机械动力、加热热源及照明等;水:用于生产、生活和消防;压缩空气:用于夹具、气动机械、气动泵等;市政热水:采暖;柴油:发动机加注。

能源、耗能工质的品种和年总实物能耗及折合标煤计算见表(1)、表(2)、表(3)。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本项目一期综合能耗约为2.69万吨标准煤,属重点用能单位。

5.3能源消耗指标分析

能耗技术经济指标,是工程项目(或方案)确立、分析和全面考察、评价的数据基础;是效益论证、择优的依据;也是工程项目(或方案)用能是否合理及节能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机械工厂节能设计中常用的能耗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有:总实物能耗和总综合能耗;单位产量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单位产值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等。本次设计通过外购能源费用估计,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平均费用及单产能耗。外购能源费用估算见表(4),单位产品的平均费用及单产能耗见表(5)。

现按照年生产规模为20万台发动机计算单位产品的平均费用及单产能耗,见表(5)。

本项目产品属于内燃机,工艺设计单位产品能耗为134.56kg标煤/台,上述表中数据列举的是产品中某一阶段或某一工种的能耗限额,其单位是kg标煤/吨或kg标煤/m2,因此与整体装配发动机能耗无法比较,若生产纲领中标示产品的计量单位为t(如某些铸造项目)可以进行比较。

从外购能源消耗比例可以看出该项目能源消耗最大的是电能占总能源消耗的50.95%。其次是柴油占总能源消耗的44.35%。从能源消耗比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设计中选用电节能产品、优化供配电系统及采用高效率的柴油使用方式对项目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6节能措施

本节是《能源报告》中的重点章节,详细阐述了设计中采取的节能方法,对一些项目有借鉴意义,当然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工厂组成,节能的措施也会不同。

6.1 设计原则

6.1.1 合理选择和利用能源原则

采用的能源种类、品位与质量、耗量,必须符合国家、地区、行业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规、通则、规范及标准。

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选择能源品种,有条件可利用时,则充分利用社会集中供能,尽可能减少自产能源的种类和数量。

6.1.2 能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6.1.3 坚持专业化协作的原则

6.1.4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用先进合理的原则,新增设备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严禁采用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

6.2 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的主要措施

6.2.1选用节能高效设备

能源的转换和终端利用,都是通过一定的设备或装置实现的,因此能量利用的有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流程中每个生产环节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和质量。在设计中选用节能设备是实现节约能源及合理利用能源的主要措施之一。

6.2.2 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实现节能

设计时对以上两点的考虑,实现节能。例如:

机加工车间(包括机修车间)节能措施:

(1)工艺上采用工序集中,可以减少零件的装卸和搬运次数,从而减少装卸和搬运的能耗。

(2)机修车间采用“成组技术”加工,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的采用数量及其相应的辅助设施,减少投资,使机床选型合理,有利于避免大机床加工小零件,减少搬运,因而减少搬运能耗;减少工装系数,从而减少工装制造能耗并节约钢材。

(3)采用精车或精铣代替磨削,节能效果显著。

(4)采用多刀多刃切削、强力切削、高速切削,可以提高工效,缩短加工时间,从而减少机床的固定损耗。

(5)专用刀具由刀具专业厂供应,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生产的程度,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和负荷率,减少单位产品能耗。

(6)采用先进高效的加工设备,既能减少工件的加工时间,从而减少加工设备的固定能耗,又可减少工件的装夹和搬运次数。因而减少装夹和搬运能耗。

(7)采用不重磨刀具、超硬质合金刀具等先进的切削刀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机床停车或者启动次数,从而减少停车和启动能耗。

(8)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少停车次数,因而减少机床启动和停车时的能耗以及机床空载能耗。

(9)提高设备负荷率,既可减少工艺投资,又可提高设备的更新率,有助于提前更换一代比一代更加先进、节能的新设备。

(10)大件加工的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可以缩短大件的搬运路线,因而能减少搬运能耗。

涂装车间节能措施:

(1)全部烘干炉两端设风幕及排烟罩,大大减少了热量外溢,节省了加热能耗。

(2)加热设备外设保温层,减少了热损失。

(3)所有电机和电气元件选用了节能型产品。

装配车间节能措施:

(1)新增设备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和技术先进产品。

(2)非标设备采用优化设计,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耗。

(3)柴油油通过管道从供油站送至各个加注工位,采用恒压、变量输送的方式,可节省10%的油量,供油站的油泵能对加油机开、停引起的管道压力变化自动调整工作状态,避免加注损失。

给排水节能措施:

(1)所有车间进口处均设水表计量。

(2)冷却循环水选用低噪声冷却塔,属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

(3)冲厕水、绿化浇洒采用处理后的工业、生活污水。

(4)提高自来水的重复利用,给水重复利用率为94%以上。

暖通节能措施:

本项目最大能耗主要是制冷机运行的能耗,水泵运行能耗,风机运行能耗等。主要采取的节能措施如下:

(1)根据空调车间较为分散的特点,本项目采用能效比及NPLV值都较高的一体化冷水机组, 机组就近布置于空调建筑附近,减小了冷媒输送能耗及冷量损失。根据机加工车间为净空高,面积大的高大空调厂房的特点,对其采取分层空调的方式,可比全面空调节能35%。同时空调车间在过渡季均可进行全新风运行,节约大量能耗。

(2)根据风机的所需动力消耗正比于全压、风量,反比于全压效率。故在设计中对焊装部位污染源尽可能的采取良好的密封,在不影响工艺设备运行的情况下优化排风罩,以减少风量,降低风机能耗。设计中采用能处理高浓度焊烟的新型高效筒式除尘器,系统仅用一级过滤就可达到排放标准,降低了系统阻力,减少了漏风量,降低风机能耗。发动机试验台架在冬季工作时,送风与排风混合,充分利用了排风的热量,节约能源。

(3)制冷系统冷冻水管道采用难燃的B1级橡塑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按照98R419《管道及设备保冷》确定。

(4)制冷系统可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运行,以降低能耗。通风空调设备均采用合理用能的先进设备。

动力节能措施:

(1)压缩空气系统

a全面分析用户对压缩空气的压力、质量等级的不同要求,还有用户的压缩空气需要的时间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