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机安全生产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09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农机安全生产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农机安全生产要点

篇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为了增强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推广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进程,吉林省政府成立了“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该中心挂靠在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并由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组成中心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1月12日,“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吉林大学举行。同时,省农委与吉林大学签订了成立吉林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

吉林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

提前谋划,安排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为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吉林省农机监理总站提前谋划、部署2010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印发了《全省农机安全监理2010年工作要点》;按照全省工作要点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省农委陈巳副主任与9个市(州)分管农机工作的农委主任签订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大安市畜牧局扎实开展阳光工程工作

大安市畜牧局职工教育学校按照上级阳光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在全市15个乡镇组织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5个乡镇开展养殖大户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集安市开展人参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集安市开展人参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检查经营户42户、加工企业17家,取缔1户非法鉴定单位,停业整顿2户鉴定单位,没收假鉴定证书96张,规范了人参生产经营行为。

桦甸市举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篇2

省农业农村厅农机监理处:

2020年,我市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老旧农业机械淘汰力度,积极引导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进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全市共报废农机×台,其中:拖拉机××台,各类收获机械××台。落实报废补贴资金××万元,受益农户(农机合作社)××户。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年初,省厅工作安排后,我市迅速行动,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培训会议的形式,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监理所、市县(区)业务主办、回收企业负责人学习《××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报废农业机械回收拆解技术规范》,掌握政策要点,研判重点难点,熟悉工作流程,分析研究工作措施,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的实施范围、补贴对象、补贴种类、报废条件、补贴标准、操作程序和工作责任。并及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单位汇报,确保2020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圆满完成。

(二)政企多方联动,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区)与农机经销企业、报废回收企业、农机合作社多方联动,充分利用春耕、三夏、三秋时机进村入户,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公布业务电话,结合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检审验、农机驾驶人培训工作,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发动村级组织的宣传作用,村干部在村民微信群,朋友圈推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信息,扩大政策宣传面,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三)优选回收企业,推行便民服务。省农业农村厅在我市确定了××家具有机动车拆解回收资质的企业,市农机化服务中心及时与其对接座谈,××家企业在××县(区)均设立了业务网点。由于农业机械与机动车报废的行业差异及企业报废回收残值原因,农民报废旧机的积极性不够高。按照市厅方案要求,各县(区)在辖区内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准,经营范围内有农机报废更新业务的农机经销企业、维修企业、再生物资回收企业、农机合作社内筛选了××家资质好、回收残值高、提供上门回收等便民服务的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废旧农机回收业务。

(四)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报废程序。我市自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开展之时,就将其纳入农机购置补贴延伸绩效考核内容,从工作部署、实施范围、进度报送和工作规范性等方面加强考核评估,并在对各县(区)单项业务和综合考评中充分运用考核结果。

1.准确掌握报废机具信息。市、县农机监理部门充分运用农机监理系统对已纳入牌证管理、使用年限较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行筛查,对未纳入牌证管理、实行备案管理的机动脱粒机饲料(草)铡草机饲料(草)粉碎机,按照台账登记信息,通过电话、上门入户进行摸排统计。进一步掌握拟报废机具信息、所处位置、使用年限、车况现状等,为企业上门回收做好基础工作,便于集中调度。

2.严把农机报废申请关。各县农机监理人员对申请报废的农业机械,根据报废条件、标准等规定和要求严格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机具确认机具信息,对不符合要求的,认真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3.推行上门回收和集中报废。为方便报废用户和报废的监管,根据全市回收企业资质和服务能力,我县确定了××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按照统一的时间进行回收,拆解报废机具时,农机监理人员全程现场监督拆解报废,留存照片资料,确保报废机具的真实性。

3、认真做好注销登记。对原注册登记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主携带机具牌证向农机监理站提出注销申请,监理站对其进行审核注销;对无牌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主乡农机监理站提出注销登记,由监理站进行备案登记。

4、认真做好报废更新补贴的申请、公示等工作。机主携带已签字盖章的《××市报废农业机械回收确认表》到县政务大厅农机补贴窗口申请机具报废补贴,窗口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后在××省农机报废补贴辅助管理系统中录入机具报废补贴信息,待回售企业在系统里完善信息后进行公示。

(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农机回收企业对回收的报废农业机械建立专门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保存,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五年;农机监理站对报废农机要统一建档,做到一机一档,并把拆解时的照片存入档案备查。

三、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成效

一是农机报废更新优化了装备结构,促进了节能减排。有利于及时报废老旧机械,更新符合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具,对于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农机报废更新保障了农机机械安全生产的需要。由于农业机械超期服役,磨擦、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严重,导致技术状态恶化,给农机作业安全埋下隐患。三是农机报废更新有效解决了报废机械长期闲置的问题。在农村,很多报废机械长期闲置在家,不但不能为农机手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但为农民解决了机械闲置问题,而且消除了农机安全隐患。并且废旧农机的报废补贴及报废机具的残值,能为农机户购置新机械添加资金,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购买新机具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四、报废更新补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报废机具都无法移动,办理报废补贴时要将机具拉运到报废拆解场地,增加了报废成本,再加上机具残值价格较低,有些离报废农机回收点远的农民就不愿去办理机具报废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宣传力度还不够,还有一些群众不知道此项惠农政策,没有及时办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

篇3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机培训;作用研究;现状分析;强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的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渐转变为机械自动化的生产。农业机械也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农机装备不断升级更新的形势下,如果专业技能人才跟不上,即使再好的机械,其作业效能也不能充分发挥,特别在粮食收获环节还容易造成损失。因此,有必要举办农业机械理论、驾驶操作和安全知识培训,通过普及机械理论、技术操作要点和安全作业知识,来提高驾驶员的机械操作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1农机培训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农机的推广使用

近年来,国家为扶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大量引进和应用新农机和新技术。新农机在日常操作、使用和维修上,与传统农机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由于发展观念的限制,农民接受新技术、新农机的时间也比较长,这就会对新技术、新农机的普及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农机培训,则是对农民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农机使用教育,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农机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新农机[1-2]。科学合理的农机培训也可以引导农民使用适合自己的技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农机。一种新的技术和农机的出现,可能会为农民带来利益,但许多农民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因为不懂而不敢去尝试,这时,开展农机培训,可以让农民对新技术和新农机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加强农机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农机的认知,促使广大农民接受新技术、购置新农机。同时,加强农机培训,也能提高农民使用和维护新农机的能力,使新技术和新农机的使用更加有效。

1.2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农村开始大量使用各类机械进行农业生产。然而,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农机使用者都没有接受过机械、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教育。这就导致许多农机使用者的使用技术、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较差,从而引发了各种安全事故,给自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农机培训,可以提高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驾驶意识,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降低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时的安全风险,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3-4]。

1.3有利于提升农户的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主要是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当前,农村的劳动力正在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很多农民都希望可以利用先进的农机进行农业生产,让自己能够从传统人力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近年来,在国家与各地方政府的研究和扶持下,农民对购买农机进行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情正处于上升期,农机使用效果成为最好的宣传推广材料。加强农机培训,有助于农民更全面认识和理解新农机、新技术,提高农民专业机械技术和操作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产业实现机械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1.4有利于稳定农业市场,保障农民权益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农机市场迅速发展,服务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对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繁荣现状的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的农机市场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健全等。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农机被大量应用,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这个机会,将大量低价、劣质、有安全隐患的农机引入市场,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我国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容易引起农户和农机企业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机培训,能提高农民对不合格农机的辨别能力,降低购买劣质农机的概率,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合格农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大量的农机维修机构,但许多机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只有极少数的机修人员通过了正规的训练,获得了上岗资格。这不仅会影响到农机的操作效果,还会危及到农户的利益和人身安全。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培训,能够提高机修人员的技术素质,让他们通过正规的技术培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为稳定农业机械市场和保障农民利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渐提升该行业的人才水平。

1.5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专业水平

当前,有些乡镇逐步将基层农机管理站和其他站所合并,组建农机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方式让农机工作成为工作人员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有很多管理人员对农机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也没有掌握足够的农机专业知识,这种情况对基层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5]。加强农机培训,可以使初级农机管理人员在专业素质和经营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职位带来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农民认识到先进农机需要有效应用与良好推广。为了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应重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农艺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技艺,农机是帮助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将农机与农艺进行良好融合,可以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在进行农机培训和推广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农艺的传授,就会导致机械化技术无法与现代化农艺进行结合,单纯地进行农机推广工作并不能让农民切实地认识到农机的优势,无法高效发挥农机使用的价值。

2强化农机培训的策略

2.1强化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

基层农机站工作人员是农机培训的主体,其技术水平、服务意识、专业素质是影响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有两个对策:一是注重引进优秀的技术人员。受工资、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多优秀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通过提高工资待遇、优化工作条件、实行轮岗等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到基层农机站工作。二是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速,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可以对新农机的使用技术有更多的了解,为农业技术培训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还要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实践的灵活性,使农户能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实际应用。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方法在加强农业机械训练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借助实物、模型示教盘、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可以激发农户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效。同时,利用农忙时间,还可以安排技术人员和农机培训教师深入农村、农户、田地中,主动为农民创建农机使用维护档案,手把手地教给农民科学、规范和安全的农机操作方法,解决农户在农机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6-7]。

2.2开设专业的技术培训学校

很多基层农机站工作人员短缺,仅依靠农机部门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力量非常薄弱。农机培训既是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技兴农工作的根本。因此,有关部门对这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扶持,为农机培训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农机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农机培训机构要积极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方法,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健全农机培训激励机制,并聘请技术过硬、热爱农机事业、职业道德良好的农机培训教师组成农机技术培训队伍。此外,在农机培训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培训教材,以推动我国农机化程度的提高。农机培训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而教师又是农机培训的灵魂。没有好的师资,就像没有好的农机具,也就无法使办学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基石。要加强农机专业师资的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农机培训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定期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系统的学习,着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邀请权威专家授课,以达到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的目的。只有如此,农机培训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培养一批懂管理、懂理论、会操作、会维修的农机培训人才,以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要改善教师的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以人为本,留住和稳定师资,并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具有较高规范化办学水平、先进的教学仪器、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一所农机培训机构的靓丽名片,这样的机构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农机培训机构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教育范围。本着“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原则,达到“共赢”的目的,促进农机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8]。

2.3加大农机宣传推广力度

要想切实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工作效果,就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了解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设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机推广工作,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订科学可靠的推广方案,提升宣传工作的工作效果,使农民可以清晰地明白使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的优势,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加强对于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中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不仅因为其拥有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更是因为其高技术农业生产人员充沛,农民对于各类机械化技术的掌握水平较高,农机培训体系完备。要对农机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将农机推广工作作为日常重要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工作小组,对农机推广工作和农机市场进行监管和指导,保障推广工作的相关内容可以落地。此外,还要对农机市场进行科学化管理,对于不规范和不达标的农机站进行处理,保障农机设备的质量,维护农民的权益,进而激发农民使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9-10]。农机推广工作者可以先从农机大户入手,利用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户使用更加先进的农机设备,使大户可以产生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调动其他农户使用农机设备进行农业生产。农机推广部门还应丰富宣传推广方式,现在的农民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逐渐具备新观念和新思想,这就让农机推广工作拥有创新改进宣传推广方式的空间。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信息渠道开展农机推广工作,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宣传,利用多种渠道使农民正确认识农机,将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观念深植现代农民的心中,让农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地方政府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农机推广工作的落实,真正发挥出农民的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机培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机装备的使用寿命缩短、机械故障频繁发生,这些都对农机手及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的重要性,并结合现有的工作环境,制订相应的培训方案,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优质的农机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农机操作技能,使其能够高质量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方伟,郭忠明.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及对农机推广的积极作用[J].现代农机,2021(6):48-49.

[2]魏粉霞.搞好农机培训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探讨[J].当代农机,2021(4):51-52.

[3]路坦.如何提高农机培训的质量和效率的分析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1):18-19.

[4]金香凤,王辉,傅杰,等.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助推乡村振兴[J].南方农机,2021,52(23):41-42+46.

[5]朱俊林.新型职业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的强化方式与价值讨论[J].吉林农业,2018(18):90-91.

[6]王兴波.农机管理工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农家科技,2015(9):260.

[7]郭朝强.新形势下加强农机培训工作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8):105-106.

[8]叶叔元,董杏云,江秀珍.试论农机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17(12):31+92.

[9]遇荣.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及对农机推广的积极作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1(1):59-60.

篇4

关键词:农机;培训;教育;五位一体;创新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部、省“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为主线,结合实际,着重农机驾驶操作与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重点。根据《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00余人次,农民教育培训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青岛市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训。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实际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上分析,还是职业技能与农机服务组织上分析,这都需要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法律常识。同时,应当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另外,还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训农机技术骨干、科技带头人、农机经纪人、农机合作社领办人和基层农技推广等人员。

二、存在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工作,青岛市农机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综合条件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培训形势需要。

1.农机师资队伍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由于农机人员机构改革、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纳新少的特点,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同时,现有教师学习机会少,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际需求。

2.农机培训未形成规模,教学设备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步实施,青岛市大型复式农机作业设备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型、大型农机具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不断应用,农民对大型新式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全市各培训基地现有的小型、陈旧、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机教学设备和简陋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以莱西市为例,所以教学设备大部分已经达到报废更新年限,所用教学没施已经严重滞后,这种现有教学条件与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机具需求不相符的已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突出矛盾。

(二)农民学习热情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培训需要强制性

部分地区农民对长时间集中学习的常规教学积极性不高,参训的主动性差。

1.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

2.部分农机工作人员法制意识不强,心存侥幸缺乏安全意识,不想参加专培训。

根据2013年农机化司《关于2013年农机事故情况的通报》农办机[2014]7号,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无证驾驶,农机事故原因排第一。全国因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466起、死亡222人、受伤25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6.9%、51.4%和40.6%。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事故中,26.8%的肇事者没有驾驶证。目前,青岛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0.6万台,截止2013年青岛市注册拖拉机驾驶员11.9万,由此可见肯岛市现在无证驾驶农机工作人员达到8.6569万人。从农机安全生产角度上分析,目前青岛市最迫切需要农机驾驶员培训,然而青岛市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培训内容单一空泛,满足不了广大农机从业者对农机技术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机械技术教材老化,特别是新型大型机具,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缺少新编教材,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教材理论性较多,实践性知识和案例较少。从农业机械(不包含大中型拖托机)保有量上分析,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需求是多样的,现有的传统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加大新型农机实用技术教材的更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解决方案

青岛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面临农机实际培训需求数量大、实用技术需求多样、帅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现有的培训模式的创新,有效的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平台、发挥培训职能,建立“三类协同、三级贯通、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体系。

(一)要着重培养“生产经营型(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企业等)、专业技能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技术骨干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机经纪人、农机作业专业户、农机推广员等)”“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立市级农机校为培训主体、县级农校为依托,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贯通”的农机化教育培圳制度。

(三)立足自身条件,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平台,创建“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政府+专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合作社+农机大户”,为职业农民培育服务,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l.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农机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建设培训。以农机培训队伍自身建设为依托,重点组织对基层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农机化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层次的农机管理、推广、技术人才,推进青岛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

2. 发挥专业培训机构的推动作用,开展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以县级农机校等专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机农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培训,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拖拉机驾驶以及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作业规范、技术要点等,打造一批安全、可靠、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发挥实训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性培训。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对重点扶持的现代化农机示范基地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的农机手进行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机手能够及时掌握玉米联合的收割、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花生收获、设施栽培等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广泛应用,逐步培训成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人才。全市目前建设农机实用技术实训基地20余家,辐射全市2区、4县18个涉农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引导社会投入600余万元,新建培训教室20间,全年新增公益性培训2000人次,可有效缓解部分农民对农机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

4.发挥合作社的联动作用,开展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机合作社员培训为依托,积极做好农机培训进社区,把有实力、有条件的合作社作为农机培训的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参与性较强的公众性教育培训。深入镇、村开展“现场政策和技术咨询”、“农机化知识问答”、“三夏三秋作业现场会”、“农机培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互动性。

5.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作用,开展一对一培训帮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示范作用,通过农机大户综合优势,就近解决本村域及周边农机手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帮扶。并利用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和维修人员深入农机大户中,帮助农机大户为本村机手到田间地头开展边检修边培训现场咨询活动,提供面对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思路,巩固阵地

针对目前状况,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思想,通过政府财政、农机系统自身投入和民间投资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机培训阵地,强化培训职能,巩同和发展农机教育培训基地。

(二)广开生源,适应形势

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圳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改进培训形式,压缩培训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收获实用、有效操作技术与技能。

(三)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应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问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传授先进适用技术。

篇5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努力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工作。2020年全县夏收小麦142万亩,亩产在410公斤以上,其品质、单产比上年显著提升。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88万亩,杂粮面积25万亩。受旱情影响,计划水稻改种面积44万亩。我县上半年累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累计产量达到30万吨,累计产值达到8亿元。都市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项目全县新建供肥蔬菜基地947.5亩,明确10家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完成企业申请、村乡核实并与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实施方案。

2、努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省下达我县治理面积13万亩,2019年10月份陆续开工建设,截止到6月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当前正抓晴好天气组织乡镇、施工单位逐标段验收,市农业农村局已组织专家对我县验收,等待批复。2019年农田建设“最后一公里”项目省厅安排计划19万亩,现已全面施工,竣工时间计划在11月底。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12万亩安排在9个乡镇18个村,投资18040万元,目前已经完成初步设计、市级批复,等9月份水稻收割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2020年“最后一公里”省农业农村厅安排我县17.49万亩任务,涉及16乡镇21个项目。目前项目初步设计已经经过专家评审,完成县级批复,7-8月份完成招标工作,计划9月开工建设,11月底竣工验收。

3、努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2020年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复审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9家,新认定的市级龙头企业18家,新认定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31家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94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0家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2个品种获“无公害食品认证”;5家企业12个品种获“有机食品”认证;“虾田米”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产品;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复,期限5年。

4、努力抓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摸排,精准界定确定具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把是否具备产业扶贫条件,具备哪类产业扶贫条件作为脱贫大数据平台中贫困户的基础信息之一。目前共摸排4.2万户对象户,已完成在省办系统内标注,全县第一批产业到户奖补共打卡发放了5755.9万元,涉及20449户。

5、努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开展了“干净整洁迎新春”行动,全县出动清理车辆2.3万台次、出动人工8万人次、清理垃圾4.3万吨、清理沟塘河渠2.9万米、清理草堆杂物2.7万处、清理乱搭乱建1883处、清理废弃广告牌4045处、清理无功能建筑1177处。积极开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霍农工组〔2020〕6号)文件,对全县厕所进行摸排登记整改,目前对59403户厕所进行了排查,排查出42285个问题,已经基本整改完成。

6、努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谋划、统筹部署,转变工作思路方法,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坚持扶优扶强,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内强素质、外强能力,抓好规范提升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抓好试点示范。开展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1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5家。下半年力争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深入推进联合与合作。在继续培育壮大一批单体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引导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依托选定的县级产业发展带头人、乡镇级产业带头人,充分利用我县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开展多元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利益共同体,培育一批产业竞争力强、区域知名度高的品牌联合社。

7、努力做好农村改革试点工作。结合“两项改革”集中整治行动,切实落实好市级抽查反馈的问题。全面完成2018、2019年度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完善“三资”平台管理。结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三资”管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继续严查“三资”引发的腐败问题。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内容、范围、方式、责任等方面进行细化和规范,建立健全简单明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三资”管理权力运行流程,做到让基层干部会操作,让农民群众看得懂。加大农村财务审计监督力度,特别要对“三资”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村进行专项审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健全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革,推进建立依法取得、节约利用、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8、努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2020年我县起草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推进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主体名录、服务事项清单、服务主体信用等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服务价格指导,鼓励充分竞争,形成合理价格,保障农户利益。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大范围的服务供给与需求线上对接,推动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信息建设,全县60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实现注册登记。

9、努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农产品快速检测已完成8695个,完成率57.6%;农产品追溯体检建设已完成4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入驻国家或省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已有47家企业入驻国家平台,92家企业入驻省追溯平台.

10、努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20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训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50人),专业生产型培训50人,技能服务型培训15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县通过公开招标,遴选了县水产站等五家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目前全部开班,9月底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11、努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组织全县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技人员,一边战斗在抗疫一线,一边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截止到2020年6月24日,全县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各类技术指导意见630次,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开展宣传360余次;全县共遴选261名农技指导员,他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微信、QQ、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媒介,开展线上技术指导服12560人次,接受电话、微信等各类技术咨询14280人次;通过开展包村联户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线下实地指导服务23650人次,印发明白纸、科技政策等资料8.9万份。全县共遴选1305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他们带动2600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农技指导员帮扶指导522户贫困户,帮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12、努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县2019年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建设整县推进实施方案(霍农工组办[2019]14号)要求,上半年已完成第二批289个益农信息社及信息员的摸底统计工作下步准备,联系四创公司对289名信息员进行益农信息平台操作培训。届时,全县共建益农信息社32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做好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系统填报工作,力争7月初完成数字填报并通过上级部门审核。配合百食轩有限公司申报“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程申报。

13、努力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制定2020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工作,落实秸秆产业化利用项目,拟定奖补范围和资金标准。及时兑付秸秆收储场(中心)建设奖补和运费补贴,协调秸秆收储主体与外地生物质电厂签订购销合同,签订数量达8万吨。督促各收储实体做好小麦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午季秸秆收储量达6万吨。着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率。及时启动中央财政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600多万元;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五化”利用奖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全县已发展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9家、原料化3家、肥料化3家。大力推进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加强农机作业管理,全县统一要求小麦收割机械必须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留茬不得高于15cm。

14、努力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以创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为切入点,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县级仲裁庭、乡镇调解庭和农村调解小组的作用,依法、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上半年共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案件达58余件,结案33件。(受疫情影响,很多案件刚刚送达,还没有开庭)有力的保障了我县农业农村和谐稳定。

15、努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努力抓好党建工作,认真统筹谋划,研究制定局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党建工作。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常态化,认真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完成县委巡察整改工作任务,推动工作高质量完成。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各党总支,支部党建工作业务指导,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制定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应用四种形态,共提醒谈话8人。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拔使用股级干部7名。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细化工作责任,突出教育管理。做好文明创建和双拥工作。二是努力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闻庆东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加强对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积极做好局机关工作人员及全体站、所、场、公司人员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全局未发现一例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强化小区包保和办公室值班,包保城关镇阳光名苑小区,每班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在岗在位,确保疫情期间信息畅通,安排部署落实到位。加大对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疫情防控,特别是对畜禽养殖企业,印发明白纸和一封信,确保经营人员和养殖畜禽的生产安全。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全县菜篮子和米袋子安全。粮油、蔬菜、肉蛋等食品市场供应充足,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稳定。保障防控物质供应,局党组积极筹措资金,及时购买口罩、消毒液、消毒酒精等必需防控物质和用品,及时购买生活必须品确保阳光名苑小区包保人员值班值守。积极做好绿色通行证发放工作,主动配合交通、经信部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资物质储备、蔬菜、粮油运输配送,春季农业生产物质储备充足,市场供应畅通。加强疫情期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对象摸排统计工作,积极帮助带贫主体复工复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精心组织安排为贫困户购买鸡苗工作,迅速开展产业发展指导服务。三是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贯彻传达国务院、省、市县会议精神,研究制定2020年局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渔业船舶水上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环境污染、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农业地震、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水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种子突发事件、非洲猪瘟疫情、农机事故应急等12个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对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合作社生产管理、农田建设现场安全管理;重点行业安全管理,农药、化肥使用安全等上半年督查检查20余次,上半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四是做好维稳工作,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明确包保人员,确保“两节”期间和“两会”期间无越级上访事件,主动接触矛盾,真心真情化解。五是做好扫黑除恶工作,针对原茧丝绸公司王永明强占集体公房,局已按程序进行,案件在推进中。六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做好局宗教联系马店镇马店教堂工作,配合乡镇做好非法传教点普查工作。七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18年引进的方硕食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2020年投资一条小龙虾冷冻包装生产线3000万元已完成。2019年引进鑫淼橡胶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投资1.145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2020年引进北京西拓联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沼气工程和固化有机肥1.3亿元项目和深圳中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8940万元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八是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对潘集农场、十里井棉种场、户胡农场、冯井农场、茧丝绸公司、种子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改制,目前已完成资产登记,征求意见、职工签字等工作。加强推进统筹解决县属困难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认真落实霍政办秘[2020]62号通知精神。

县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不高,虽然是产粮大县,但一产比重低,农产品加工产值负增长;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虽然每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最后一里公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面小,加上乡镇缺乏有效的设施监管,前修后毁,象今年前期的干旱和目前的雨水重大水灾渍害等,造成一定的农田损毁,影响农作物收成。三是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困难多,特别是农村改厕工作,由于前期所建厕所标准不高,质量不高等,造成现在整改困难特别大,加之农户使用保养不到位,省市督查多次发现问题,前面刚改好,后面就出现问题。四是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过去的业务在自然资源局,没能很好的沟通与对接,责、权、利不明确,造成农户分户、办宅基证等困难问题。五是机构改革后,业务量增加巨大,而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面断层等,造成部分工作应付多,顾此失彼,重点工作不突出,常规工作亮点少。六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数量多质量低,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科技水平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慢,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传统农作物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并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技术指导,防控重大病虫害发生,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确保全年粮食收获面积稳定在465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

2、年底完成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任务80%以上,11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度和2020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并完成县级验收。认真谋划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计划和实施地点。

3、按时完成今年“三品一标”任务17个。下半年继续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努力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继续培育壮大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培育5亿元以上行业领军骨干企业3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家。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精做亮小龙虾产业,优化提升皖西白鹅产业和朗德鹅产业,加强“三品一标”认证。

4、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业产业扶贫任务,完成2020年贫困户产业奖补打卡发放工作。

5、继续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6、进一步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动力。

7、切实巩固好农村“两项改革”成果,深化村级“三资”管理平台升级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微权利E监督系统及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系统。

8、加快农产品检测速度,力争超额完成50%以上。继续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再完成5到10家。继续推动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入驻国家和省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完成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单位名录信息化数据库建设,继续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

9、督查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加强对各培训机构工作指导和监督,确保9月底全部完成教学计划,10月底全部完成验收、总结、财务审计工作。

10、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五化”利用项目建设,确保序时进度加快中央财政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进度。

篇6

一、20*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3.27亿元,同比增长34.3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26万元,同比增长33.49%。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790610万元,比上年增长33.81%,其中市直完成568094万元,同比增长33.56%,新区完成222516万元,同比增长34.45%;市本级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480万元,同比增长34.02%,其中,市直完成168268万元,同比增长32.63%,新区完成88212万元,同比增长36.75%。

20*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38.80亿元,同口径增长47.1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0.95亿元,同口径增长29.04%。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支出717550万元,同口径增长47.85%,其中:市直完成618826万元,增长66.65%;新区完成98724万元,增长33.41%;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21179万元,同口径增长27.91%,其中:市直完成260364万元,增长29.72%,新区完成6*15万元,同比增长20.69%。

二、2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以党的*胜利召开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好更快”发展为基调,务实创新,克难奋进,紧紧围绕“六个坚持”的总体思路,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圆满实现“两率先、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做大财政蛋糕“同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更加稳固。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投入结构,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导向作用。财政经济政策进一步完善,20*年全市安排扶持经济发展支出7.5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消耗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促进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专项资金效益进一步提高,围绕全市加快规模企业、品牌经济、中小企业、开发园区发展等战略举措,实施财政专项资金配套、奖励、贴息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市直筹措各类财政专项资金7000万元,有效引导和吸纳积聚社会资金投入。自主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突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市直科技三项费用和挖潜改造支出分别增长33.33%和14.13%,并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9500万元。财税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项目库,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关政策,筹措企业改革专项资金2.2亿元,确保金河纸业关浆转产工作平稳进行。

(二)坚持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力度不断增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财政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支农惠农投入力度,20*年全市安排涉农支出总量达4.85亿元,较上年增长31.2%,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增加到8743万元,补贴水稻面积144万亩、水稻良种86万亩、新型农机1290台、良种茶园4990亩,财政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突出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全市安排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高效农业规模化、科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村劳动力培训等专项资金5100万元;新增农民创业担保基金1000万元,支持612户农户贷款3936万元;落实专项补贴资金1400万元,积极推动农业保险试点,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事业,全市安排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1.44亿元,安排农村水利、桥梁、道路建设资金2.15亿元,改造农村危桥198座、农村道路75公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坚持财政支出保障性和公共性特点“兼顾”,支持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取得显著成效。把民生作为财政保障重点,切实改进与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加牢固。推进扩面征缴,出台支持抓扩面、促征缴的一系列奖励政策,市级当年筹措养老保险金10.5亿元,基金规模和收支平衡实现历史突破;支持充分就业,全市安排免费培训、职业介绍、劳动力市场建设、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类就业再就业资金1.1亿元;保障困难群体,全市安排低保支出3471万元,支持低保提标和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确保病有所治,全市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6991万元,市级安排1735万元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和实施医疗救助。教育优先战略得到充分落实。全市安排教育支出15.42亿元,增长27.19%。积极支持对所有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额免收学杂费,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贴资金6500万元;积极支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落实配套奖励资金5100万元;积极支持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补助,市级安排助学资金486万元。文体事业发展迈出较大步伐。全市安排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76亿元。市级财政当年安排3521万元,保障市图书馆扩容、文化馆改造、国画院搬迁等重点文化项目,以及全民健身、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等资金需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初见成效。全市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54亿元,重点支持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市级安排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专项整治资金1000万元,累计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45台。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市级安排各类城建资金2.95亿元,增长23.23%,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31.5亿元,在确保“南山北水”等城建重点工程投入的同时,安排1.4亿元支持街巷改造、城市道路、危桥改造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年整治老小区面积42万平方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级安排公共安全项目支出4972万元,支持社区矫正、政法办案、公安“四所”运转及科技强警;市级安排城市公交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促进公交优先发展;市级安排廉租房补贴2780万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10.6亿元,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此外,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防震减灾、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投入。

(四)坚持财政制度创新与规范财政运行“协调”,财政运转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积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市县两级财税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在扩大城区共享收入范围、完善属地征管财政体制的同时,积极配合实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地方既得利益,扩大县级财政管理权限和增收积极性。另一方面,财政支出领域各项改革统筹推进。部门预算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新的政府收支科目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效率不断提高,市级15家单位开展公务卡结算试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开并向乡镇延伸;以强化采购预算编制为契机,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市实际采购金额达10.39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2.22%;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城区建立“一体化”的非税收入收缴系统,首次将土地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预算管理;“金财工程”建设方案正式出台并着手启动。

(五)坚持建设法治财政和绩效财政“并重”,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坚持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全面提升公共财政理财能力。财政“大监督”格局初步形成。对外,主动接受人大、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落实整改意见,加大财政信息披露力度;对内,建立健全以部门预算为主线,涵盖专项资金、非税收入、会计管理等财政管理各个领域的综合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支出的监管。财政绩效评价领域不断拓展。在继续开展再就业资金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产学研”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并注重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评价成果对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财政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积极清理、核对和梳理政府债务,加大国外贷款清欠力度,当年清理回收国外贷款1000万元,初步建立城市建设债务偿债机制。财政基础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行财政项目资金专家评审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各项管理举措,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方案,开展行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采购工作,杜绝随意开支、铺张浪费;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建立资产基础信息库,严格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审批,切实提高资产配置效益。

(六)坚持加强干部思想建设和改进工作作风“互动”,“和谐成事”的财政核心价值观牢固确立。把建设和谐财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人和事成的良好氛围。以学习*精神为契机,激发奋进作为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精神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符合财政实际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财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使“比服务、争贡献,比效能、争一流,比素质、争作为”成为财政干部的自觉追求。以打造廉政文化为抓手,夯实廉洁理财的思想基础。在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以“守纪律、讲道德、重修养、尚清廉”为内涵的财政廉政文化,努力提升财政社会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努力创造让群众满意的环境和业绩。以增强团队合力为目标,塑造各尽其能的良好环境。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高和资源优化工程,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干部奖惩和任用办法,健全财政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打造服务型、责任型、高效型、法治型财政机关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组织保障。下午召开的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全市财政、财务系统将有13个单位、35名个人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财税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20*财政收入指标安排和工作要点

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13.6%,依据上年实绩完成情况,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安排16%的增幅,总量分别为235.8亿元和93.1亿元。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90.32亿元,其中:市直安排62.5亿元,新区安排27.82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8.7亿元,其中:市直安排17.67亿元,新区安排11.03亿元。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开启“优化发展、加速提升”新征程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开创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局面的开局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再创新,科学理财促和谐,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小康*”做出更大贡献。

(一)以促进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为要求,进一步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经济互动新平台。积极探索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举措,20*年全市安排支持经济发展支出8.14亿元,突出支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及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首次设立服务业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制度,继续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扩大贷款规模和额度。健全自主创新体系。市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鼓励企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工艺、技术和设备的财税政策,对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行财政补助。

(二)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宽领域、广覆盖的财政惠民富民新机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意见,确保新增财力优先向民生支出倾斜。市直20*年安排的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5%、25.5%、21.8%、14.3%、12.6%、11.1%、22%。

更加注重向三农领域倾斜。20*年全市预算安排涉农支出5*34万元。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安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00万元,安排农业科技示范、科技入户资金600万元,争取农民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筹措农业保险补助资金2700万元;支持落实惠农政策,安排各项涉农补贴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支持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3200万元支持城乡防洪保安、农桥改造和清洁能源利用;加大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全市安排农村新五件实事专项资金1.6亿元。

更加注重向教育领域倾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市直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标准,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费提供课本,使全市近24万学生受益4800万元;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倾斜,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全市安排扶困助学资金1100万元;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助学资金制度,使全市1万多名学生受益;进一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化债任务。

更加注重向社会保障倾斜。加大扩面征缴力度,20*年计划筹措养老保险金12.5亿元,全力落实养老金提标资金,扩大养老保险市区统筹范围;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市直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4800万元,完善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奖励措施,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统筹城乡社保事业,安排10112万元,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开展市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扩大农村低保补差标准;完善卫生投入机制,市直落实专项资金3000万元,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补助标准。

更加注重向文体事业倾斜。重点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启动市美术馆和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广电中心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财税激励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投入力度,保障市十三届运动会和迎奥运系列宣传活动等资金需求。

更加注重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年市直安排各类城市建设资金3.15亿元。重点加大城建领域民生投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构建建设、监管、使用“三分离”管理体系;加强城建投资主体资源整合,控制建设成本、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城建投融资平台有序运转。

更加注重向生态文明倾斜。重点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投入,积极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支持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资源环境补偿办法。

更加注重向社会公平倾斜。合理调整职工工资标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临时价格补贴、分类施保、临时救助等扶困助贫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支持建立未参保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设立政府尊老金;保障改制企业分流人员合法权益,积极筹措落实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强化住房公积金制度惠民功能,加强危旧房改造资金管理,确保廉租房保障资金落实到位。

(三)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统筹兼顾的政府财力分配新格局。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保障能力。建立激励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辖市区财政体制建设的分类指导,强化城区“属地征管、增量分成”利益共享机制,扩大收入共享范围,规范财力共享比例;完善“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确保地方既得利益,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合理界定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力、以责任定财力、财力补助向基层倾斜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保证各级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着力解决城乡统筹薄弱环节。统筹安排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促进县乡财政良性循环。进一步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镇债务,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篇7

一、领导重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市委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了主要工作任务,市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市场经济秩序整治、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着力解决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用药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资环境不够宽松的问题”作为“整建活动”实施“三大行动”的重点内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长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庆分别在国务院、省政府印发的全国、全省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上批示要求:市整规办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副市长刘国庆、戴绍泉分别在4月12日和2月8日电视电话会议上对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市整规办及时将两位领导的讲话印发给了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别召开了区县和市级部门整规工作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201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以及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的工作任务。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总体规划的通知》(自府办发[2005]102号)要求,在2010年底,市整规办印发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自整规办[2010]15号),对2011年全市整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全市整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规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基础建设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一)组织开展节日市场综合整治行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重大节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规办分别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市场全市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节日市场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7000多人次,取缔各种非法生产经营户600多户,查获各类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处334件)。通过节日市场整治,使全市节日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市场经济秩序事件,净化了市场,为广大人民群众节日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将食品安全整治作为全年整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台后,集中4个月的时间开展了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万人次,依法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处662件,捣毁窝点49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和小食品摊点2366户。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

1、加大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市场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大环节的执法行动。农资市场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立案查处案件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共抽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1009个批次/样,合格率为96.33%,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明显提高。畜牧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产品无公害基地建设,加强兽药饲料企业监管,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及监督工作力度。抽检饲料产品和畜产品各50批次,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继续保持为零,畜产品药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基地和品种各6个;禽畜产地检疫率和定点屠宰厂(场)内检疫率均达到100%;查处各类违法案件45件,取缔无证照企业16家;没收、销毁不规范兽药23件(瓶、盒、支),违规产品7.9吨、不安全肉品3.1吨。水务部门组织开展了水产投入品经营市场、化肥养鱼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监督管理,开展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完成3个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和10个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工作;实施成鱼检疫303批次,苗种检疫260批次;对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万余亩进行了鱼病测报。

2、继续深化食品加工环节整治。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并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开展了对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原辅材料、添加剂及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安全类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3C认证违规行为的查处,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和市场整治。工商部门继续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12315申诉举报网络建设;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专项抽查力度,深入推进“四制两查两书一承诺”的监管模式;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清理无照经营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023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4件,捣毁非法食品窝点10个,监测抽查食品166个批次,配备食品快速检测仪41套,加大了对农贸市场、超市场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检测力度。商务(经济商务)部门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屠宰和酒类市场管理,加强肉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了屠宰市场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市取缔非法屠宰点5个,整合关闭16个,查处酒类违法案件11件。我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2月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

4、深化食品消费环节整治。卫生部门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工商、旅游等部门建立了餐饮业联合整治机制,对食品消费环节组织开展了18次专项检查,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查处无证经营户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195家,取缔87家,查处违法行为32起。城管执法部门以整治和规范无证饮食摊点、夜宵摊点、游动摊贩和校园周边小食品摊点的无证经营和占道经营的行为为重点,建立了错时上班制度,落实了“划片包干,定人定责”责任制。规范饮食摊点789个(次),取缔占道经营饮食摊点314个。盐政稽查部门继续实施盐政执法驻厂监控制度,健全了盐政举报制度,组织开展了盐业市场专项整治。捣毁私盐窝点1个,立案15件,结案12件,查获违章盐12.3吨,查获无主私盐3吨多。

5、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食品药监部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监管,组织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17件;监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32次,移交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广告28个,收缴违法印刷品5623张,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1092个;快检药品1002批,筛查出可疑品种56个,检验出25批不合格药品;GSP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集中焚毁20余吨、货值80余万元的假劣药品。

(三)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10—2011年)的通知》和省、市《2011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实施意见》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1、开展专利保护及专利执法检查。市知识产权局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企业对创新技术加以知识产权保护,其中久大集团公司一次性申请专利6项。坚持以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专利执法行动,抽查了各大商场的6000余种商品,查获49种专利权已失效和66种无法确定其法律状态的商品,及时进行了通报,并对相关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2、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工商部门组织开展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专项行动。指导企业新办理商标注册63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件;“长城”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著名商标”,有3户企业材料上报认定;10户企业申报“四川省著名商标”,有7户企业已经初审处于等待认定中;复审认定“知名商标”65件,38户企业参加“市知名商标”新认定;打造“城市名片”,办理“南国灯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盐帮莱”四件商标注册,已办理39件商标注册;查处商标违法案件200件。

3、开展打击盗版侵权专项行动。文化部门深入开展了反盗版天天行动,完成了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区县联网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场义务监督体系,开展行业自律建设,加强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整治。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18家,取缔无证经营电子游戏室30家,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464台(块)、收缴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张,立案查处违规网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2号”行动,与烟草部门协作配合,查处制售假冒烟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烟草部门行政处罚11件),打掉假烟生产窝点3个,查获各类假烟11000多条和大量制假设备及假烟标识材料,涉案金额130余万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烟草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非法运输为重点,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节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协作机制,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烟草制品违法犯罪活动。查获违规卷烟1119.74件,查处案件911件,查获制假窝点5个,贩藏假烟窝点10个,移送司法机关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继续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

1、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合同欺诈行为。工商部门会同宣传、监察、纠风、卫生、食品药监、公安等部门制定了《市2011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联合会审制度(暂行)》,进一步加强了广告的日常监测工作,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查处。继续深入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共查处各类违法广告76件,查处合同欺诈案件6件,调解合同纠纷案件10件,帮助157户企业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发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3户。

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批捕合同诈骗案件11件12人。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检查医疗机构523家,取缔无证行医机构32个,立案查处案件10件,出具监督意见书344份,并对部分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黑诊所、假医生执业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对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团医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医行为,给予罚款1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80余万元和设备一台。

3、开展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市商务局、市物价局、成都海关办事处等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职责组织开展了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专项行动。

(五)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

工商部门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交权交易、政府采购、医药购销、教育等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结案7件,罚款36万元。扎实开展反垄断专项执法工作,特别是对涉及民生问题的供水、供电、供气、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垄断企业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全年共立案查处68件,案值87.89万元,罚款56.89万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区某供水企业限制竞争(强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气企业强制收取检验费的限制竞争案;富顺县某电力公司强制用户更换电表和滥收费用案;市沿滩区某燃气公司滥收费用案。

各级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业贿赂和反垄断案件20件26人。

(六)继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按照7月10日全国、全省打击传销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各级工商、公安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市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联合开展了打击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捣毁窝点48件,驱散传销人员1810人。开展了创建“无传销社区”、“无传销校园”活动;通过《日报》、《今日晚报报》宣传5次,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通过“打、挖、防”工作体系,努力将传销消灭在萌芽状态。

(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农业、质监、工商、物价、供销等部门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农业部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检查,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治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以上,查处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处43件,挽回经济损失78万元。收缴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农药甲基对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个。质监部门认真开展了农资送法下乡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对化肥、农药、农机重点区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获农资违法案件49件,立案查处41件。发放农资鉴别系列资料8800份,接受群众咨询620余次。工商部门继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维护农资市场秩序。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48件,取缔无照经营89户,受理农资投诉案件117件。没收不合格肥料25.9吨,农药70公斤,种子130公斤,农膜1500公斤。物价部门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检查。检查民政、计生、畜牧、建设等涉农收费单位和种子化肥经销点共244个。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查出违法所得金额30万元。供销部门结合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所属农资经营户采取了分级负责制,监督进货渠道,采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配合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八)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

工商部门为规范房地产主体资格、房地产广告、展销、经纪、合同等行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该系统共检查经营主体435户,检查合同82份,核准登记房地产广告29个,立案查处房地产违法案件29件,结案20件。房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预售专项整治,细化了《商品房销(预)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严格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开通了“房产168”网站,建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公示制度;强化了权属登记网络化管理;开展了房地产中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为规范房地产企业一房多买、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市办理房屋权属登记22024件(其中:注销登记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门查封冻结363件,受理委托查询350件,受理房产测绘备案139件,共受理投拆举报42件,已办结投诉35件。

(九)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整治

市经委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和加油站专项整治;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煤炭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吊销6个加油站经营许可证;关闭煤矿15个;分别换发新版煤炭生产和经营许可证49个和61个;查处安全隐患400多起。

税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了税收专项整治。国税部门组织开展了对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销售、药品制造、电力、建材等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查处偷税案件75件,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计122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税案件3件。地税部门开展了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娱乐业税收专项整治,对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查结案件155件,查补税金及附加、罚款共计2737万元。

物价部门组织开展了化肥价格和涉农收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节日市场、全市猪肉市场、食品价格、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获案件81件,挽回经济损失159万元,发送种子经营户价格告戒书300份。

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建材市场、计量监督、絮用纤维制品、鞭炮生产企业、饮料冷饮、特种设备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案件56件,立案查处40件,货值金额121.73万元,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建设项目报建率、施工图审查率、招标工程招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100%;已清理偿付工程款42769万元,民工工资9494万元,分别占网上拖欠总额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责令整改工程55个;报建工程监督、监理、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整改安全隐患940处/件。

国土资源局部门组织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60件,立案查处28件,面积7.67公顷。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查处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1件。

旅游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打击利用“零负团费”欺客宰客、低价竞争、非法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强制或变相强迫游客消费以及“黑车”、“黑导”等专项整治行动。对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星级农家乐监督覆盖面达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诉25起,立案查处3起、调解处理22起、投诉办理的结案率达到100%,查处安全隐患7起。

成都海关驻办事处组织开展了减免税设备和加工贸易专项整治活动。查获违规案件2起,案值1190万元人民币,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剩余料件、副产物、边角料等补税340万元人民币。

交通部门组织开展了机动车维修市场、危化品运输市场、乡镇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质量船舶等专项整治,共查出安全隐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经区县政府审批,19艘单机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质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监部门重点组织开展了煤矿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现场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等专项整治。查处安全隐患780起,共发出了隐患整改指令书96份,行政处理决定书47份,停产整改通知书45份,查获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处15件。

审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和惠民资金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全市完成审计项目116个,审计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5,382万元,移送有关部门经济案件线索1个,涉案人员3人。

市政府法制办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牵头组织开展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市司法局开展了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活动;市发改委在项目审批环节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项目;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开展了反洗钱专项行动。

(十)各区县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各区县整规办结合本地特点,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规工作,积极组织本地区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了各种专项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荣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25个,立案查处案件531件,查获案件货值13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万元,查补税款480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富顺县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727件,查获案件货值268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18万元,查补税款303万元。自流井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196件,查获案件货值58万元查补税款484万元。贡井区共捣毁窝点12个,立案查处案件104件,案值35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检查机关批捕3人。大安区共捣毁各种非法窝点4个,立案查处案件126件,查获案件金额26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0万元,查补税款197万元,已移送司法机关2人。沿滩区共捣毁非法窝点10个,立案查处案件66件,查获案件货值14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6万元。高新区共捣毁非法窝点5个,查获各类案件141件。

三、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并从对象、地域、内容、所有制性质四个方面进行了延伸;市经委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开展信贷市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拓展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工商系统继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动;食品药监、质监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用体系及网上公示平台;国税局、地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活动;司法局开展了法律服务队伍诚信体系建设;成都海关办事处开展了报关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报关市场活动;农业局完善和细化了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资领域诚信档案与诚信评价制度;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卫生局规范了10余条卫生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制度,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公开制度,提高了卫生部门在社会的诚信度;供销社开展了农资公司以及各基层供销社网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市整规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卫生局、成都海关办事处、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广电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物价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外汇管理局)、市企业管理协会、市企业家协会、市中小企业联合会、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开展了2011年“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推动整规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协作机制,联系会议制度,公安经侦信息联络员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深入到工商、烟草、盐业、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深挖立案监督线索。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单位移送案件线索6件,均已立案侦查。

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各项工作的推进,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33人;各级公安机关共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审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级检察机关已批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诈骗11件12人,假冒注册商标2件4人,虚开增值税专业发票1件1人,生产销售假药1件2人,非法经营2件3人);各级法院已宣判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规办、市检察院联合组织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到宜宾汉王监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良好氛围

工商等部门开展了“3.15”宣传咨询活动;市整规办、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并于今年5月正式开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网;质监部门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日的宣传活动。

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我市各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月至11月底,《日报》刊发稿件70篇,图片10幅,开辟专栏1个——《消费和谐3.15特别报道》;《今日晚报》刊发稿件38篇,图片15幅;以电台《新闻时空》、《1009早新闻》和电视台《新时空》、《盐都播报》、《都市全接触》、《走进生活》等栏目为龙头,播发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报道:广播消息95条,广播专稿7篇,广播专访4个,电视消息130条,电视专题14期,电视专访5个。

六、开展调研,沟通信息

市整规办组织开展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调研。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思路。在调研基础上,分别形成了《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和《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整规办[2011]8号),上报了省整规办、市委、市政府,并印发给了各区县和市整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坚持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制度。每季度坚持分别召开了市级部门、区县整规办联席会议,及时分阶段总结工作经验,安排部署整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完成。

坚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各区县、各部门及时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报送市整规办和通报相关部门,市整规办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有针对性、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做法、案例等编发了31期《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情况简报》。

七、2008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着力关注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及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促进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突出重点,深化各项专项整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国务院2008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尚未出台前,仍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2011年部署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打击传销、治理商业贿赂和反垄断、农村市场、房地产市场秩序等专项整治为重点,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节日市场监管。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服务体系,使一批诚信经营、质量可靠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继续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大打击力度,违法犯罪的大、要案件得到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