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8 09:5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次为期六个月的毕业实习是我顺利完成大学所有课程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就业指导处老师帮助下我在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参加毕业实习。可以说我在这里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没学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为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烟台的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现有员工近8万人,工业总产值居于Foxconn在大陆工业园区的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园区,将建设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3c产品工业基地。目前园区内主要有CCPBG和PCEBG两大事业群。
我的实习岗位是CCPBG事业群CNP组装B04线完成品检查,在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各项生产、检测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二、 主体
2、1实习目的
2、11毕业实习是我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中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2、12可以使我们通过实习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毕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
2、13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十分必要的基础。
2、2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2、21实习单位简介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简介:
烟台富士康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在烟台的园区,位于烟台开发区,现有员工近8万人,工业总产值居于Foxconn在大陆工业园区的第三位,仅次于深圳上海园区,将建设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3c产品工业基地。目前园区内主要有CCPBG和PCEBG两大事业群。山东烟台科技园2004年开始进行投资设厂前置筹备工作,2005年7月正式投产运营。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实力创效益,以效益谋发展,以发展营造规模,以规模换取口碑,以口碑造声势,以强大声势进军市场,以实力赢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之称号。
企业的经营理念:爱心、信心、决心。
企业的从业精神:融合、责任、进步。
企业的成长定位: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
企业的文化特征:辛勤工作的文化;
负责任的文化;
团结合作且资源共享的文化;
有贡献就有所得的文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速度、品质、技术、弹性、成本。
2、22岗位介绍
2、3实习内容及过程
2、31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还好,就是人特别多,车间也非常大,有1000多平方。呈现在眼前的一
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6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线体的线长、多能工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跟着一名叫茌良志的老员工学习完成品检查,我按照师傅教我的方法,运用完成品检查治具开始慢慢学着检查该产品,在检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检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线体里的师傅、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生产组装产品、检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7:10至晚上7:10,晚上7:10至早上7:1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2、32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副线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工站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不良品票,手指套,防静电手套,静电环、产品标识单等)。在机台位置上根据SOP(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治具将流水线上的产品检测好,并将检测完毕的产品放回流水线,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在工作中,检测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彩屏、黑屏、不读卡、开机断电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不良品票,交给线外人员送修。
在工作期间有些产品的检测难度较大。第一次检查可能NG, 这是需要追加四次检测,在这四次当中出现一次NG,视为不良,不能像良品一样放回流水线,需要单独放置在规定的地点。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避免NG的发生,于是我便向同工站的员工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与技巧。运用他们介绍的操作方法技巧慢慢学着检测这有难度的产品,从中体会检测产品的效果。同时在加工中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检测产品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有时在摇杆按键测试工站,对怎样高效率的检测不太明白,此时,我便向员工同事学习,向他们请教正确的摇杆按键测试方式,另外也可以询问品管(品质管理员),按品管提供的要求进行生产、检测产品。
2、33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完成品检查、摇滚按键检查、LCD&KEY、TP校正及产品老化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检测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和代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检测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接受线长、副线长和多能工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线长、多能工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解决治具小故障的方法途径。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在所用的治具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2、4实习期工作总结和收获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企业的CNP组装SOK生产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创新能力是本科生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打造创新成才环境,为本科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在我校工学院农机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机系现有的实验、实践条件,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内外双向结合建立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它将通过理论层面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内涵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界定;实践层面通过双向运行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对我校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1 国内农机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行业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已成为社会需求较旺盛的专业。但是,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解决好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各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调查发现,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3]:
(1)理论课内容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同时由于大幅压缩课时,各校实践内容进一步减少。授课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
(2)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与有机联系,课程内容常有重复,导致部分重要内容没有教学课时。由于缺乏针对培养目标的统筹安排,各门课程往往只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因而淡化了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3)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陈旧与刻板,教学内容与最新技术缺乏有效的衔接。由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无法得到及时优化与更新,导致教师的讲解过于单薄,学生感觉缺乏新颖性与深度,而实践环节又与具体生产过程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实践环节的内容基本以验证性、认识性内容为主,缺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内容。未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必然会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而目前实践环节在这方面差距较大。
2 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如图1所示。
2.1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创新实践平台
2.1.1 实践平台资源的整合
按照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与特色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平台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与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原则,将现有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实验室平台进行科学整合、优化组合,从而搭建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公共创新实践平台,实现内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条件,丰富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
2.1.2 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
创新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必须对平台的条件进行改善。平台在完成本科实验、实践环节的基础上,主要起到培育学生课外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因此,需多渠道进行平台实践条件的建设。首先,利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经费购买必要的大型设备。其次,通过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共享部分设备。最后,创新实践平台的实施过程是丰富和补充实践条件的最好途径,平台进行的各项项目,其研究成果均可补充相关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这对本科教育实践环节的作用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1.3 实践平台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突出综合与创新的特色。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该平台建设充分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同时体现学科的高度综合、相互渗透以及交叉融合。在实践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按照学科特点,平台将实践项目分成不同的类型:科研项目型、实训任务型、探索问题型、工程训练型、生产体验型、典型案例型和综合型等[4,5]。在内容上,重点构建以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平台的正常运行,我们在项目执行中制作了20个实验平台及10余套专业实验室专有机具。
2.2 创新实践平台运行与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现状;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专业培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并且能够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利用。我国是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社会对于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的人才极其欠缺,因此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是与时展相契合的。但是目前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专业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展望是本文的主旨。
1.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以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为依托,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培养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因为我国正在发展为大型工业化国家,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长期处于较大的程度。虽然外界对于机械类工作的看法仍然存在偏差,认为机械类工作与工厂工人无异,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具有非常广的适应性,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现代机械工程中经常出现涉及多方面技术领域的复杂问题,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业产品越来越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正是以培养跨越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其特色,在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先进设计制造的理论与方法,实现现代化的机械工业生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的适用。现代机械工业,由于计算机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全国各个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也相应的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该专业的现状主要是面对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等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出既有基础机械设计制造知识,又能够掌握多项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变化所需的数控型人才。机械设计制造行业迫切需要大量数控型人才,并且需要建立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剪裁的专业计算机系统。
2.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专业招生方面的困难
人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有不少人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人文机械设计制造和工厂工人的工作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全国各大学校中的机械专业都被轻视的现象,不少人认为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就业的时候找到的工作不体面,因此不愿意报考这个专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他们不知道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所具有的广泛的适应性,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比如说工业设计,过程装备控制与控制工程等,因此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实际就业中可以广泛的寻找机会。因为该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架构、技能储备都较为广泛,容易获得就业的机会。但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这也是当前该专业改进的难点,因为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和跨学科技能的人才,又要使其富有创造力,这是在是一个重大课题。
2.2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对于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是那种整天与机器打交道,而是要掌握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实际上,高端机械专业人才必须掌握操作系统、语言编程技能,了解内核剪裁,精通驱动程序开发。具体来说,市场上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熟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多任务软件系统的能力,能独立完成项目系统的设计,精通计算机语言开发应用。另外在此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3.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前景展望
3.1数控方向
随着数控化产品的盛行,数控化产品给我过带来巨大经济收益,数控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加广泛,并且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工业向信息化的发展。数控化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体现为机电一体化,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数控化方向强调的实践操作,因此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该抓紧机会进行实习,最好能到基层车间去。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设计的方法和软件的应用开发。近年来数控化非常热门,就业前景较为光明,特别是像一些工业大省,都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比较理想的工作地点。
3.2模具加工方向
模具加工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工种,其中具有高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设计师更是价值千金。国内大中型零件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模具加工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模具加工生产组织,模具数控编程加工,模具三维设计等,设计模具应该掌能够熟练使用三维加工软件。
3.3机械设计师方向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机械行业逐渐呈现复苏的迹象,并且带动着市场对机械人员的需求量,并且这一趋势将会逐步提高机械人员的待遇。机械人员中的核心是机械设计师,这是机械岗位中的核心岗位,决定着机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该加大对机械设计师的方向投入,加强引进这方面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3.4整体展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例如U盘、可视电话、电视机顶盒等等,这些产品都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必将在更多、更广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也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社会整体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在许多自动化、数控化机械领域内的人才严重缺失,往往是上亿元的行业由区区万人在支撑,人才缺乏的现象极为严重。机械专业毕业生中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机械硬件调适人员、机械产品软件设计工程师、自动化设计与制作人员等岗位,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岗位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基础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高级技术应用能力。一般情况,刚毕业的学生需要经过三到五年的经验积累阶段,才能晋升为自动化开发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等较高的职位,这样的缓冲期有利于毕业生逐渐适应工作,并且经过累积经验后进入职业竞争阶段。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是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取代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诞生的,了解这个宏观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习数控、自动化、三维建模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竞争中非常有帮助,而且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升级,机械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在应聘的时候具有优势,而且在机械行业的设计、售后及外贸中的租用非常大。
4.结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越加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该专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接着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更清楚的了解了该专业对我国未来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雷,凌雪.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1).
[2]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湖南农机,2012(03).
篇4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各门控制类课程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部分内容在某些课程中甚至是重复进行,因此可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电力拖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控制类课程进行整合。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将课程归纳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活动。由于课程部分内容不成系统。因此,在工作任务中未涉及到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可通过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完成。
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结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在本专业的控制类课程设计时,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电力拖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分析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业趋势与职业技能,使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十个左右的能基本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为单元,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设计案例
1.典型工作任务选取原则
学习单元中的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或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通过归纳、提炼,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型的工作任务。同时,课程模块的设计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地设计学习单元。
2.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设计
(1)“控制门”案例包含的知识点
通过对“控制门”整个装置的研究,可发现“控制门”这个案例中包含有气动和电动元件知识,包含有能实施控制的继电器,同时应包含有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
细分各部分知识可知,整个“控制门”装置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传动器、阀、气缸、控制器、气动装置、气动管线、压力测量、电力元件、电压源、电路图、安全知识、PLC、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后整理出如下几类知识:控制方面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元件、阀、空气过滤器、气缸、气动装置、控制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气动液压参数,包括参数计算、编程;动力源,包括电压源、气动管线、空压机;电气气动控制图,包括电路图、气动图、编程;信号及压力值,包括压力测量、传感器;安全知识包括安全知识、门以及经济学及环保知识。
(2)课堂教学设计
①课堂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应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课堂理论教学设计时同时应分阶段、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订实施及巩固计划的能力以及检查、判断能力,同时还应学会将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内容也不能仅限于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所辐射的部分知识点,也应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进行学习。如“控制门”中虽仅涉及气动方面的知识,但与气动相关联的液压的基本知识、液压参数的计算也应进行相应学习。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②课堂教学设计举例
本文以安全知识为例说明通过阶段目标的完成来进行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3.考核方式设计
为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过程考核,同时将学生的工作与职业操守、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作为工作任务的公共考核评价纳入考核项目,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在工作任务的实施中,项目采用了专业知识占30%,专业技能占30%,职业素质占30%及总体评估占10%的评价权重。
三、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与传统的大专、本科教材是有所区别的。在教材建设的思路上,绝不能套用本科教材的思路。因此,从项目实施至今,笔者与同事们一直致力于校本教材的建设,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的行动和教师有效的组织、合理引导实施教学进程,以此来满足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总结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典型工作的任务的选取又保证了基本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的诸多模式许多吸取了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经验进行的创新与试验。只有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我国学生的真实文化水平、学习态度及学习现状,才能完成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改革,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新课程,2010,(8):152-153.
篇5
一、研究内容
1.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为基础,打造一个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将机械自动化专业课程按“一体化”课程组织模式为横向X坐标轴,以“任务式”学习情境为纵向Y坐标轴,安排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情境;以“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为Z向增长轴,通过课程与企业、行业结合,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服务。
(1)立体化教学观念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和教学关系立体化;
(2)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和教学对象层次化。
(3)立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自主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为落实教学目标全面化,设立培养目标,培养多能型的创新人才。
2)强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立体化,充分利用先进教学资源。
3)构建增强型的教学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4)设置课程内容要层次化,便于合理的组合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为主要目标,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2.搭建立体化教学平台
(1)开发“一体化”课程模式:先确定机械自动化专业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然后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整合成若干“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
(2)设计“任务式”学习情境:打破原有的教学内容,根据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任务和内容,依据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按照基于系统化的工作要求,学习难度逐步递增,教师讲授逐步递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将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建立“开放式”实训基地:将机械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融入课程,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机械实训基地直接承担企业产品的加工项目,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生产,既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社交能力,多渠道的信息获取和开发实训项目,为教学、教育和教研开发提供实训场地。
3.为学生就业获得职业技能的通行证
依靠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加强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监督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问题银行,建设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课程体系。
4.建设师资队伍以保障立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
树立立体化教学理念,对教师使用模式改革及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学教师使用机制整合,保证实训教学第一线有一批高职称、高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实训教学教师,使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提升。通过“双师在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为学生获得在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上双证取得了保证并获得了与之相适应的的能力。
5.建立立体化教学评价和反馈模式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经历了整个教学过程,最有权力评价教学质量。立体化教学评价和反馈模式提倡动态的多级评价模型,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员和学生参与互动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在本项目的研究初期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利用知名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平台。
2.调研法
通过社会企业调研、抽样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的企业及岗位,确定机械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机械自动化专业相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及结构的要求。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对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与改进。
3.行动研究法
根据职业能力需求,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参与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际行动建设立体化教学体系,对建设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进行实践和实施。
三、主要特色
篇6
论文关键词:行业人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农机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面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农机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队伍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为行业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在长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学团队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学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建设点建设为契机,系统地开展了“农业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研究。
教学团队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日本筑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同类高校。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会议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多种典型模式,树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观念。走访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达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强豫农业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洛阳卓格哈斯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对毕业生的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树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合作教育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确定了“一条主线、两个突出、一个强化、一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科基础,加强学科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凸显办学特色优势;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工学、农学、管理学齐备的多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开设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全程互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结合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全程互动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培养方案、理论实践教学、基地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等环节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具体实施方式有:(1)利用科研与生产提升办学条件。自2000年以来,本学科共计入校经费1000余万元,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研制成功各类实验样机如切割器实验台、风扇实验台、犁体外载测定装置等12台,价值60余万元。通过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发项目,内容涵盖专业课实验内容的50%以上。(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毕业设计等38周的实践环节,强化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建设了若干个满足专业教学要求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习训练。(3)生产实践发现的问题反馈于科研。针对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对玉米收获机械、玉米秸秆处理、玉米根茬处理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功耗,解决了双行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主机宽度较大,田间作业开道困难等问题,正是生产实践对科研的反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4)利用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将科研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穿插到本科生课堂教学中,以实际积累的工作经验和科研心得丰富本科生教学内容。(5)用科研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本科生到研究项目中来参加课题工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有所用。要求专业教师在进行校基金与校实验技术开发基金的研究中要有本科生参与,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新方案
针对农业机械行业的新发展、新需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计划,制订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低年级学生统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构建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完备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高年级学生主要强化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
建立了与生产实际、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二平台+专业方向+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二平台是基础课程教学平台和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基础课程教学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两个模块构成,开设课程主要包括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工程学基础和专业基础四大部分,占总学分的65%,实现厚基础教育。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由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专业实验室构成,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专业方向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2个模块,占总学分的8.5%。创新教育包括全校公选课、素质教育和综合创新3个模块,占总学分的9%。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和公益活动等各个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转贴于
四、强化能力,优化实践教学新体系
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四层次、八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由基本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术和综合训练组成。八模块由素质拓展、科技创新、科研训练、工程训练、专业技能等模块组成,构建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框架,占总学分的18%。
充分利用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以现代农业装备设计技术和先进农机制造技术为基础,以农机设计与制造信息化技术为纽带,整合、充实、提升原有实验室资源。同时,依托形成的行业合作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全方位构建集农机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式农业机械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五、专兼结合,形成教师队伍新结构
学校为企业举办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农业机械学习班,教师在行业协会兼职,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讲学或短期工作、实践进修,聘请企业院所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和学术讲座、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校企双方互动,相互渗透,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立足培养,重点引进,尽早规划,分步实施,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学术造诣较深、基础理论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逐步打造一个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采用具体情形具体分析的策略,鼓励硕士学位的教师读博的同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内条件好的重点实验室去进修学习、参加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支持教师出国进修。在学校人事部门统一筹划下,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对青年教师予以扶持,吸收青年教师进入科研梯队,锻炼其科研能力。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在培养期结束后,都有较大的提高,成为合格的学术、学科带头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通过近两年对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情况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中,优秀与良好占90%以上。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较高,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在对毕业生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优秀与良好占91%。毕业生对多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可以发现,除了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之外,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达到100%。这几方面肯定了本次教育教学改革路线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玉柱,姬江涛.工科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171-173.
[2]易国顺,许绮川.农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1,(7):59-62.
[3]林小峰,等.实行责任教授制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7(11):86-88.
篇7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其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加快专业特色化建设,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一、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内涵
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主要研究对象为程式工业机械设备以及机电产品,包括对这些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把控等整个流程,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各种知识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在学成后能够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和运行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
1、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临着各领域新型技术的冲击、渗透与融合,如来自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持与融合,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专业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往往就可能在十万以上,如通信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等。2015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人才为本,打造制造业强国。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对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对于专业性要求极强,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动手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创新实践。高校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都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械设计制造作业指导。当前,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正逐步转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该专业的实践性,使教学更加与时俱进。
3、专业教学特色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教学更为突出,以避免大而全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显著,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化系统的知识,虽然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为社会提供各种专而精的人才。因此,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中不断加大对专业特色的体现,在教学中设立侧重点,并为学生提供更有专业特色的选择,通过专业的师资力量,围绕社会需求建立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标准,以充分的实践机会相融合,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储备中做到去粗取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地位。新时期下,还需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教育,减少非关键性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1、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行业与专业技术也越来越广,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新型技术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各高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加快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换,并加快创新与推广,作为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色。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开发及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特色。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学科融合
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才的机械O计制造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开发、日常管理、技术维护以及市场营销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的高级技术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在专业教学中,需要不断对力学、计算机学科、网络技术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信息化学科以及自动化学科等有效融合,通过各技术学科之间的优劣互补,建设应用性更强、复合型更高的学科。
3、加快专业人才从专业型到应用型的转向
在教学中,加快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在技能运用的同时,培养开发与科研意识和能力。机械制造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的数字化、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以及精密检测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产教研协同发展与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专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要在课堂中强化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传授与应用,在各种技术的融合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加强学生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如,机械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知识、测控和自动化等知识,并且能够对软件、外语、计算机以及人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以充足的机械理论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理念、熟练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技术工作中。
四、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旨在向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渗透到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该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力,既成为该专业需求的机遇,也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学科的渗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正不断向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鹏. 浅析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J]. 科技展望, 2017, 27(2).
篇8
中图分类号:TP29-A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379-01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简介
自动化是指的机械设备或操作系统按照操作指令自行进行工作,通过自动检测、分析判断、信息处理、操纵控制等方式来达成预期目标的过程。机械自动化指的是机器设备通过预定的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业的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将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生产方式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减少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因此,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
2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发展并不均衡,工业发达的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就我国而言,因为正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在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看是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应当保持相关技术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求国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各相关院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来培养较高知识结构体系的专业人才。作为企业也可以适时提高现有员工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3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方面
可以说在我国的各大院校中都有机械专业的开设,尤其是农业院校更是偏向于机械自动化的研究,现在社会对农业产品越来越重视,这也给农业机械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其一,实现农业生产机械的部分自动化或自动操作控制。部分自动化的生产装置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使得操作环境更为舒适。自动操作主要涉及农业耕作、灌溉及收割等方面,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实现了自动运转,减少了重复作业现象的产生。其二,在农业生产中精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最具代表性的精准机械自动化包括精确地进行水果采摘、修剪羊毛及GPS定位、室温控制等方面,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2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工程施工方面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中,很多地区的建设工程都处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情况。而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的位置识别进行精确的路线移动,一旦出现偏离的情况,能够自动复位。机械设备能够自行接受信号操作,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使各种机械有效配合最终实现工程施工的快速有序的进行。
今后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的研究应当侧重于具有高精度感知功能的传感元件,能够自行确定最优工作路线的系统,深水作业无人施工技术研究等方面。
3.3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工业方面
3.3.1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食品包装方面
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包装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产环节,实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全面提升其劳动生产率,能够极大的提升食品包装业再生产过程中的高精度、高效率,从而实现产业的最大利益化。
3.3.2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方面
在煤矿生产行业中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进、开采、提升和运输等领域。在煤矿生产掘进工序中要保证其液压系统与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掘进工序的机械自动化、提升掘进的工作效率。在煤矿开采中大量的应用了电牵引采煤机,该种设备能够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指令实现井下自动采煤作业,同时该种设备又有着设计结构简单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用自动化技术的矿井提升机,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机器设备的煤炭提升效率,而且还可以使人身安全得以保障。自动化的煤炭输送,可以实现无人化的煤炭输送,不仅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而且还极大的提升了煤炭输送的效率。
3.3.3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方面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主要在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集成自动化、虚拟自动化等方面应用了机械自动化。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在柔性生产的前提得以保障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善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柔性自动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应变能力。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人工智能以及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机结合,两者的相互结合能够通过机械制造技术自动的完成较为复杂的生产活动,并且能够进行自我完成监测运行,对产生的不良情况能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反应。集成自动化包括信息统计、制造、计算机辅助计算、数控加工等多领域的技术自棕化。集成自动化能够促进企业技术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在现代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先进制造工艺(CAD)和计算机技术。这对传统的人工作图技术有了加大的改进,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作图的质量水平和效率。而CAD技术能够快速的进行技术创造,并且能对错误情况及时的进行修正。虚拟自动化是符合市场需要的,通过对机械制造活动的仿真,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促进了产品种类的增加。
4 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具有较大的技术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会被各个生产领域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也逐渐的渗透到各个生产领域,目前,我们应当根据实际国情,在借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探索出自己的高质量、高效益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
5 参考文献
[1]甘明天.浅析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2016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6
[2]黎宾.关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研究[A].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
[3]张弓剑.关于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探讨[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
[4]石俊.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A].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
[5]石俊.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A].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
篇9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智能化;绿色化;就业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在发展工程中逐步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现机械自动化改变了工业的产品结构、技能结构并且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及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新兴学科,那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研究,但同美欧日特别是日本相比,距离很大,我国起步晚、发展程度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社会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机械实际制造及其自动化应该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高效稳步发展。
1.1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级形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人类对机器的看法,机电一体化使得机器不在是冷冰冰的钢铁,是机器拥有了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机器的模式。
1.2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大,机械设计制造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乃至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以密集的人力劳动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工厂面临市场的洗礼,实时转型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增加企业抵抗市场洗牌的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1.3 在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
同计算机一样,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械的制造、组装、推广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机械成品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正在品尝环境污染的恶果,特别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的侵袭。从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来看,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身机械工业是一个污染比较强的工业类型,发展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好、投资不多、见效快,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走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总之,经济不应该以环境作为代价。
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要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创新能力结合,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本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去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很多专业,正如本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本专业需要的机电一体化、网络计算机乃至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因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学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去学习、锻炼,到基层到工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和欠缺,只有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化”。
现代社会,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机械类专业的就业,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还有生产总监、设备物流管理、开发机械产品、开发仪器乃至武器,甚至一些模具的设计制造,更有甚者CNC工程师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机械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强烈,机械方面人才就要迎来复苏的春天。
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行走,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拼搏,就业也是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的,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本保障,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是非常好的行业。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煤矿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产品质量与安全
引言
机械自动化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通过机械设备的先期设计、装置设定以及动力支持,机器装置能够按照固有的操作模式逐步完成工作,既提高了已有的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为相关装备的安全性、便捷性提供了应有的支持。在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的环境下,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品质,加强设备的安全性与环保性,继而在整个煤矿机械设备市场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相关人员一方面要注重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品质的把关,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与制造要求,制造出高品质的煤矿机械设备。还应积极探究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寻找切入点,逐步改进煤矿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实现机械自动化技术与煤矿机械制造的有效结合,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煤矿机械设备。
1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有效切入点
1.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融合
煤矿机械设备制造是一项工作复杂、涉及因素广的制造工作,往往要考虑到煤矿开采地区的实际条件、开采过程中地形的复杂性、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及经济成本等问题。因此在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前,需要经过大量繁琐的设计与修正工作,保障生产工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合入机械自动化技术,将设备的各个环节加以改造,调节设备的动力传输系统,让机械自动化技术融入煤矿机械制造的过程中。煤矿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了基本前提,设计工作再经过先期的论证、实地考究、修改与实验,才能够保障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充分发挥。
1.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对于煤矿机械制造的工作来说,设计工作的修改意味着制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又意味着制造工作将遇到新的改革与困难。一方面,改进新工艺需要工人重新考虑生产方式,调整惯有的作业模式,以实现新产品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工人制造水平,强化工人的制造工艺,最终实现生产技术的提升以及产品质量的强化。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即通过生产设备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支持来完成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继而提升工作效率,强化产品品质。二是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融合。通过新技术的融合,产品零部件的改进,以及制造工艺的重新安排,煤矿机械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便捷性得以提高。
1.3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磨合与考评
在机械自动化技术有效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对设备进行检测,并对新技术进行磨合考评,以考察制造工艺、设计的合理性、产品的质量以及制造的工艺。因此在设备制造完成后,机械设备的技术检测仍然是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最佳切入点。相关单位要改变传统的检测方法,实地进行测试,从煤矿开采效率、使用成本、折旧预估、安全性等角度多方面考察新设备的使用情况,保障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应用于煤矿机械制造中,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品质,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2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实现途径
现阶段煤矿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制造、检测等流程都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有效切入点。但是如何高效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保障煤矿机械制造品质的提升,又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2.1充分研究机械自动化技术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装置设备品质的提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为生产开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就现阶段煤矿机械制造而言,盲目地引入机械自动化技术并不一定能够提升煤矿设备的品质与便捷性。煤矿设备面对不同矿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多。因此在应用自动化技术前,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调研探究,从兄弟单位、机械自动化技术提供者等多方面了解煤矿机械设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继而确保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最为有效的利用。
2.2强化先期投入与试验
大型设备尤其是煤矿机械设备对于安全性、经济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设备制造前,相关部门要根据设计的内容积极开展先期实验与试生产。一方面通过技术测试,保障设计的合理性,继而为设备生产工作建立基本前提。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测试,实际考察机械自动化技术对煤矿机械设备的带动性。即检测新技术的应用是否能提升煤矿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提升煤矿开采安全性和设备的品质,真正为煤矿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支持。
2.3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
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涉及设计人员、制造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涉及到机械自动化的内容,因此传统单一的生产队伍或者设计队伍无法满足新产品更替的需求。为了能够运用好新技术,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品质,保持生产的长久发展与升级,相关单位要结合自身背景,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方面从已有人才中选择专业背景相似的人才进行进修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保持人才对技术的灵敏性。另一方面,招募专业背景人才,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建立基本前提,分别从新技术、设计考究、生产工艺、实验操作、经济财务等多方面考察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品质。
3结语
随着煤矿开采要求的提升、安全环保意识的加强,现阶段煤矿机械制造对先进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相关单位应积极采用机械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强化机械设备的开采效率与安全指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设备服务,保障产品在现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煤矿企业应积极考察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煤矿设备生产的实际需求稳步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同时加强先期投入与试验,保障技术使用效率,最后还应当积极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真正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支持,提升煤矿设备品质,为煤矿开采的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提供保障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孙锋.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电子制作,2014(23):247.
[2]张锦波,宋少军.煤矿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5.
[3]党飞飞,王飞.机械自动化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14):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制图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