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消费发展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4-09 16: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消费发展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消费发展的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 途径 政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二产业发展尤其迅速。截至2006年我国汽车产量达720万辆。首次超过德国。比2005年增长26.3%;2006年的冰箱、彩电产量分别是2000年的9.2倍、2.8倍。但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加工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为主要特征。我国企业也主要是制造型企业为主,大多是充当世界加工厂中的一个车间的角色,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并不多。因此,比较分析制造型企业与创新企业的主要特征与转变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制造型企业的基本特征

所谓制造型企业不等同于一般的加工企业概念,加工企业是从属制造业的专业生产厂商,而制造型企业是指以依靠简单外延规模拓展、生产线引进、价格竞争为手段的生产加工企业。制造型企业的主要特征有:

(一)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一些家电制造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追随型产品生产为主要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边际利润递减。甚至处于亏损边缘。一些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的关键元件,如松下的压缩机,本田的发动机。英特尔的处理器和摩托罗拉的芯片,使我国成为欧美企业高附加值元件产品的最大市场。而我国企业仅仅获得了销量的高速增长,巨额利润被拥有高附加值元件的跨国公司赚取。我国制造型企业可以说是处在价值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低端。

(二) 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基础

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基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廉价的劳动力使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同时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从当前我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看,消费品制造业份额为3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29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份额的32.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百分点。资本品制造业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消费品制造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资本品制造业,且比重明显高于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则相反。例如,美国资本品制造业比重48%,消费品制造业为29%、日本相应比重为50.3%和24.1%。而我国则为32.5%和36%。可见我国制造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国外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企业以生产性投资为主,扩大再生产为目的

浙江省统计局在2007年1月到4月的统计显示,浙江省制造企业科技经费活动支出和购买技术成果经费只有46.64亿元。而同期的设备购置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经费投入271.22亿元。由此可见,我们的企业以生产性投资为主。创新资源投入不足。

(四)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动适应市场,仿造为手段

很多厂商从众心理强,没有产品特色,缺少产品文化,缺乏品牌经营的能力和意识,习惯于下游加工,仿造国内外的新产品,以挣“辛苦钱”为满足。例如,有的手机商,没有生产能力,跑外国、找样品,给国内手机厂商交“品牌管理费”,以贴牌加工方式经营。即使是一些本已知名的国内制造商也以“傍洋品牌”为荣,争相“换标”。跟踪、模仿、从属的心态压抑了创新的激情。

(五)OEM成为企业主要经营方式

制造型企业特征之一是发展来料加工业务。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品牌、营销网络、技术创新能力,OEM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以OEM形式进入我国,通过原材料、零部件和产成品两头在外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所以,我国企业主要是赚取人工费用,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获取微薄的利润。

二、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

1981年,关士续教授曾明确提出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企业从“生产型”转向“经营型”。进而转向“创新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关士续先生没有就此进一步展开,没有探究创新型企业的内涵、特点和机制。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认为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把创新作为根本战略,注重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等是创新型企业的基本内涵。

本文认为,创新型企业是相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它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依靠创新实现持续发展。这些企业把创新作为根本战略,注重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传新。并在创新中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创新型企业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它们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新型企业的产品附加值高

制造型企业是以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为特点,而创新型企业产品则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其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度、魅力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市场行情好、获利高。所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企业创造较高生产效率和较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

(二)创新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依托

创新型企业的普遍特征是知识相对密集,创新型企业将知识作为一种“资本品”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对其产出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而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企业拥有这种“资本品”的最主要源泉。建立激励机制,造就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使命。创新型企业还注重实施感情投资、教育投资、培训投资等,吸引住人才。

(三)创新型企业以研发(R&D)投资为主

创新型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强,研发投入较大且投入产出较高,技术储备能力较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较高。一般而言,R&D投入应占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基本技术储备,才能持续发展。而制造型企业R&D投入一般只占到1%左右,远远低于5%。翻开世界百强的经费预算。不难看出,它们的R&D投入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10%,它们做到了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和构思一代。

(四)创新型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强

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在于企业规模的拓展,也不是模仿能力强,而是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品牌强势度大,产品具有行业带动性或带动潜力。华立公司是一家代表性的创新型企业,一开始它也是仿造别人产品的小作坊,但是到后来华立集团注重科技开发和技术进

步,坚持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确立了华立在各产业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获取产品和服务最大增值,形成了“华立”仪表的著名品牌。华立还在设立研究所、技术中心,培养研发团队,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广泛的技术合作,在多边合作中把握对企业和市场的控制权,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五)创新型企业具有创新产品的营销渠道,不再做国外跨国公司的制造商,从OEM到ODM,最后开发自己的核心产品,以市场换技术

三、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的方式

(一)从生产性投入向科技投入转变

制造型企业往往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扩大生产线,引进设备用于扩大再生产方面,它们重视外延的简单扩大生产规模。而创新型企业更加注重内生的转变。重视企业的内生成长能力和创新资源的整合。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逐步将企业的经费预算从生产性投入向科技投入转变。

(二)从低成本劳动依托型向创新型人才依托型转变

我国的制造型企业基本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赚取微薄的利润。而创新型企业依靠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动,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申请产品专利。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市场上处于价值链的中高端。获取了较多的利润。所以,制造型企业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要逐步向创新型人才依托型转变。

(三)从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制造型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往往是依靠投入大量的资源。简单扩大生产规模,这种依靠外延拓展的发展方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我们更应注重企业内生成长能力的发展。创新型企业注重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整合,我国企业在引进消化技术时,应该把引进的技术嚼碎吃透,彻底完成一个技术学习过程,登上新的技术平台,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力量。

(四)从代工服务向品牌经营转变

我国的制造型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跨国公司的制造商,做代工服务,喜好贴牌生产,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发展受市场波动较大。而一个好的品牌往往包含了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准、技术含量、文化底蕴等,可以有效抵抗市场风险的波动。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自己的品牌,而且品牌强势度大。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给品牌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所以制造型企业要逐步从OEM到ODM,最后开发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创建自己的品牌,最终从代工向品牌经营转变,实现企业质的飞跃。

四、政策

第一,产业技术政策。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产业领域,政府要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快关键领域和技术的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率和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三高二低”产业转变。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企业创新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财力、人力、资源投入。所以我们要对企业的创新成果,专利产品切实保护,把专利保护逐渐从弱保护向强保护转变,营造一个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三。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改进对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对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替代进口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活动,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篇2

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让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旅游、养生旅游,而老年人这一群体正好在经济和时间上满足了外出养生休闲的客观条件,农家休闲养老模式的发展正迎合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农家休闲养老”是一种将旅游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一般是指城市中经济条件好、身体素质{且年纪较轻的老年人离开现居住地,而选择到生态优良、风景优美的农村长期定居养老的新型异地养老模式。

一、农家休闲养老的主要特征

农家休闲养老是老年人主要是城市里的老年人退休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到离所住城市较近的环境宜人的乡村调养身心,安享晚年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养生保健,体验休闲

现代人非常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体制完善的前提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步提升,自身知识和思想观念逐步改变。城市的喧嚣和环境的污染,让老年人想要寻找一处能休养生息的去处,近郊的乡村为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由于城乡发展的接轨,乡村已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远离城市的嘈杂,拥有良好的环境,将休闲和养老相结合,为老人带来身心享受。

(二)环境宜人,放松身心

由于竞争的激烈,城市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很少有空陪伴老年人;交通拥挤、噪音污染严重、空气质量糟糕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人退休后,完全可选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乡村养老休养,亲近大自然,享受蓝天白云下的惬意生活,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压力和交通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回归田园,追忆杯旧

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城市老人都有着一段特殊的经历,他们大多数都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一代,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基本是在农村度过,对这个曾经让他们成长的地方有特殊的感情寄托,他们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再去重温这田园般的生活,农家休闲养老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追忆往昔,享受当前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是老年人所渴望的,这也正好促成了农家新型养老模式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很多城市老年人年轻时,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原因,很少有机会去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感受大自然的亲近,回归田园的自然清新。农村休闲养老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找到一处修生养性的好去处,弥补年轻时留下的遗憾。

(四)整合资源,丰富多样

城市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挤,环境日益恶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已让多数老年人在为自己找寻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养生休闲场所。乡村发展迅速,农家乐这样的新型旅游产品得到推广,这样让更多的城市老年人有机会去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城市老年人有自己的退休金,有部分积蓄,加上子女给的赡养费,让他们有这种外出休闲养生的经济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使老年人愿意通过消费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弥补年轻时的劳累和艰难生活。农家休闲养老这种养老模式正好满足老年人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一种新方式,将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轻城市住房压力与交通压力。

二、农家休闲养老的积极作用

环境舒适宜人,民风纯补自然的乡村,为城市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养生保健的养老环境,缓解了城乡经济压力,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文化传播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农家休闲养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城市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有限,邻居间没有沟通,环境污染严重,使得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他们急需亲近大自然,回归田园,找一个环境优良、空气清新、生活舒适的地方养老,享受晚年生活。乡村生活节奏慢,空气质量好,空旷悠闲,民风淳朴自然,非常适合养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农家休闲养老有利于缓解城乡经济压力

城市老年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养老金、部分存款,但城市消费水平高,这也让很多城市老年人倍感生活的压力,如果再遇到身体不适,看病就医或请保姆照顾,就会出现经济紧张等问题,给自己和子女都会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而农村物价低、消费水平低,自己种菜、种水果、养鸡、养鸭等,既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锻炼身体,节约生活成本。同时,老年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为农村许多空置房屋的利用提供了机会,需要保姆照顾的老人,可以就近获取劳动力资源,这就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

(三)农家休闲养老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平台

城里老年人一般喜欢通过散步、打太极拳、舞剑、唱歌、跳舞等休闲方式锻炼身体,当地农村老年人的消遣方式则是做点农活、家务,聊聊家常。城里老年人希望也能像农村老年人一样,自己种点绿色蔬菜,亲近大地;农村老年人则希望能像城里老人一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渐渐的,老人之间就逐渐相互影响,一起聊天、锻炼、种菜、结伴游玩、主动融入,共享新的生活方式。

(四)农家休闲养老有利于文化传播

农家休闲养老,让退休的城市老人发挥余热。他们把城市里的文化带到农村,传播知识、文化。画画、唱歌、跳舞、下棋及书法等,这让城市老年人得到当地人的尊重,增加其成就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乡村的勤勤恳恳、率真热情同样赢得城里人的肯定。农家休闲养老,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发展农家休闲养老的进一步建议

农家休闲养老正处于发展的初期,还有部分老年人没有接触到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并且,农家休闲模式还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发展农家休闲养老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定位,打造品牌

不是所有乡村都能吸引老人的注意,养生保健、绿色无公害、生态环保,是老年人首选的度假场所。因此,要想让老年人能选择这样一个休闲养生、能安享晚年的好去处,必须明确定位,打造特色养老品牌。

(二)管理规范,加强引导

农家休闲养老正在得到广泛发展,盲目跟风必将不能长久。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管和引导,让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得到推广,既能解决当前老龄化的实际问题,又能促进这种与旅游相结合的养老模式稳固向前发展。农家养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政府不惜花重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这就有必要引进懂管理的人才加入,做到规范、有效。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职能作用。

(三)专业指导,给与关爱

农家休闲养老将养老与旅游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素质。管理人员能到农村,对农户愿意不惜拿出积蓄,甚至贷款盖楼,经营农家养老的给予指导。并能就地取材,培养一批懂得养生护理的当地人员,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既能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又能提供就业机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还需要在培训时,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关爱老人,用心服务,有效提高经营农户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四)扩大宣传,树立口碑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背景,主要特征,影响因素,诸城市

 

0.引言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我国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相对缺乏,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的概念,并要求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山东省诸城市充分考虑并利用自身发展条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范。

1.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1.1经济状况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36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4030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885美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7年的11.0:64.0:25.0调整为11.0:63.2:25.8。从三次产业结构和人均GDP来看,诸城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1.2人口状况

诸城市2007 年底总人口118.6 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人口46.7 万人,户籍农业人口59.6 万人,一年以上暂住人口12.3 万人。根据各县市区现状城镇人口计算,2007 年诸城市域的城镇化水平为45.3%,略低于山东省的城镇化水平46.75%,城镇化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1.3农业发展状况

诸城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把农村的主要产业纳入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市现有龙头企业1950 家,各类合作社480 家,带动23万农户(占全市的73%),无公害产品种植(粮食、烤烟、瓜菜)42.6 万亩,农业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现有黄烟、肉鸡、生猪、特种动物养殖等各类合作社。但是,生产经营仍以分户为主,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的解放。

1.4农民收入和消费状况

2008年,诸城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059.6元,增长21.2%,均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据统计,2008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1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77元,增长12.6%。诸城农村经济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促使农民对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更高需求。

2.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

2007年,诸城提出了农村社区化发展,首先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入手,打造了“两公里服务圈”,旨在让农村居民在不超过两公里的范围内公平的享用到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这一模式,基本具备以下特征:

2.1区域统筹、分类指导

诸城市确立了“城、镇、农村社区”一体化发展的新型村镇体系,推动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中心城区的发展,将城区周边几公里以内的农村纳入中心城区规划之中,推动“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模式的发展;镇(街道)驻地的发展,将驻地周边的农村居民点纳入镇区,统筹考虑;其余农村以“两公里服务圈”为标准,形成208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向社区中心村集中,形成社区服务中心。

2.2构建“多村一社区”的空间模式

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农村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的村庄,作为社区中心,将各类公共设施向中心村集中设置,形成社区服务中心。论文格式。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以内,出行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农村布局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耕作半径,又能让居民便捷的享用公共服务。论文格式。

2.3构建“两公里服务圈”的服务体系

针对农村居民需求,诸城市提供了“一揽子”服务,在社区中心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包含“一厅八站”,既一个办事服务大厅和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和志愿者等八个服务站。论文格式。另外,诸城市依照市场化的特点,引导企业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开餐店等;并以诸城市供销社农资综合配送服务中心和诸城市天益供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承担了全市农村社区的日常用品和农资超市的配送任务,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3.诸城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要素

3.1地理位置

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距离城市或者镇区较近的农村,受城市或者镇区的辐射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反之,则受到的辐射较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因此,诸城将农村分为三种类型:城市周边型、镇区周边型和纯农村型,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进行分类指导。

3.2土地要素

农民的作业方式、耕作规模的大小与耕作范围即村庄腹地,决定了农村社区的规模和社区化的集聚度。目前,诸城农村土地流转刚刚起步,耕地向大户集中、向企业集中的规模仍较小,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农村居民点向农村社区集中的障碍。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民对现代化生活条件日益渴求,农民建房规模日益增大,出现了建设用地与耕地争锋的局面。另外,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定居的规模逐渐增多,部分农村出现了“空心化”。

3.3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外部动力,其不仅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诸城城镇化发展迅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也阻碍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致使农业生产率较低,土地利用较为浪费,农村劳动力大多处于兼业状态。因此,滞后的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3.4经济要素

经济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诸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水平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政府财政资力雄厚,同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改善了农民的就业方式,农民就业逐步兼业化,使农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另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3.5公共服务设施要素

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改善城乡不平等的待遇,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另外,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决定了社区的空间范围和社区规模;公共设施的布局模式也影响着社区的空间布局。因此,诸城率先从农村公共服务入手,打造了“两公里服务圈”,在农村社区中心集中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公平待遇,并引导新型农村社区的集中化建设。

4.结语

诸城市以完善公共服务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条件不均等这一矛盾,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的进一步集聚化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一模式成为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范,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泉,王晖,陈浩东,陈小卉,陈闽齐.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2]胡继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典型案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

[3]方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角度思考.小城镇建设,2006(22)

[4]申翔.建设农村社区的规划学思考.和谐城市规划——200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篇4

一、创新营销观念

营销活动开展环境具有特定性,且营销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推动作用。先要对市场定位策略予以制定,基于市场定位战略引导下将产品与定价策略制定出来。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要想获取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对自身品牌形象予以构建,获取社会认同,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还要基于消费者角度行持续创新,开发出节约资源、便利且安全度高的产品。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先决因素为对营销方案予以制定,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在市场营销中企业一定要最大限度且有意识地对消费者潜在与显示需求予以满足,采用促销、产品以及定价等方式对供需双方予以协调,调节供求矛盾。企业需持续创新市场营销,对相应营销策略予以使用,确保营销效果优良性。在变革营销观念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消费者,企业获利基本保证为营销创新,对品牌形象予以树立,对科学营销组织框架予以使用,明确营销观念,确保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合作紧密。市场营销竞争战略要求企业一定要基于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对市场营销予以策划,再紧密布局。因此在调查市场、生产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中要将市场营销全程贯穿,对消费者需求予以激发,同时树立优良企业形象。

二、创新营销策略

首先创新产品策略。目前网络经济已经将产品外延与内涵改变,基于产品内涵层面可知,产品有更高的技术与知识含量;而基于外延角度则可知网络经济时代商品不仅包括服务、农产品以及工业品等,还将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等包含在内。因此,企业在创新产品策略时应对先进科学技术予以使用,对产品及其类型予以创新,促使消费者购买欲提升。与此同时,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出现较大改变,个性更强,企业一定要将此作为依据对网络技术予以充分使用,采用双向互动形式对消费者需求信息予以搜集,进而开发出个性化商品。而后创新价格策略。网络经济时代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传统媒体受限于容量、时效以及地域,网络时代将上述局限突破,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交易中买方与卖方信息非对称性问题,因此,可采用电子商务方式,使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一直将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并据此理智购物。基于网络平台难以实施类型多样的价格策略,消费者已经非常敏感于价格。再次为创新促销策略。网络具备实时化特征,使得企业及其客户有了新型沟通方式,网络上可实现所有传统促销方式。而后创新分销策略。当下网络经济时代十分注重交互性,企业可对网络予以充分使用以创新营销渠道,即采用电子货币、虚拟商店等进行交易。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当前对于网络交易这种形式面临挑战较大,网络直接联系于消费者,在客户面前直接展示商品,且能够实时解决患者疑虑,并下订单。这种跨越时空与直接互动的购物方式当之无愧为营销渠道的深刻变革。

三、创新营销手段

企业在不断创新营销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国际先进营销策略引进来,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此外企业还需将与企业实际相符与新型营销手段提出来并大胆实践。新型营销手段需将以下内容包含在内:其一为体验式营销,即基于消费者活动、相关性、思维以及感情等维度,重新整合与定义企业营销方式。上述营销手段将传统营销理念中消费者理性人这一假设打破,与现代消费观念更加相符。其二为柔性营销,即将企业管理过程灵活度充分发挥出来,与新时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相符。其三为关系营销,即将营销作为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活动,比如政府部门、供货商、开发商、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等。关系营销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上述友好关系予以构建与发展,而在关系营销中其核心为企业与消费者间长期友好关系。其四为网络营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成为新型营销模式,其主要依托为互联网技术,于网络上开展营销工作,主要于网络上传播企业产品信息,提升销售量,在此过程中重点为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四、创新营销管理

当前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营销管理创新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其局限性明显,不仅缺乏全面性也缺乏系统性,致使管理缺位,且除市场营销外的其他部门难以将市场营销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致使营销整体效果大幅度降低。由于企业市场营销方向取决于企业高管,若缺位会导致市场营销方向缺失与盲目。当前为信息社会,主要特征为自动化与网络化,因此营销组织一定要接受变革,才能与企业市场营销氛围真正适应。这就要求企业更迅速反应,进而顺利沟通,增加企业内外部互动与协调,可淘汰传统产品、公关、广告以及销售。企业传统层级组织体系一定要转化为网状组织体系,但是由于新时代消费者需求转变更快,且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更快,竞争对手也能够更快反应,导致企业构建市场营销组织模式也受到制约。因此,企业在创新营销管理时一定要注重精简化、互动性、网络化以及高度自动化。

篇5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第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住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第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第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第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篇6

关键词:创意产业;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创新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47-1

一、前言

创意产业是指技能、才华以及个人创新能力在经过知识产权的取用和产生,具备增加就业创造财富的产业。创意产业是商品生产与文化艺术创新合为一体的产业,覆盖了数字娱乐产业、新兴媒体产业、广告产业、电影电视产业等领域。艺术设计教育学是一门新型学科,综合性是艺术设计的主要特征,其审美标准与社会、市场、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息息相关。

二、改变单一的学习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艺术学在2011年初已获得教育部的批准正式成为一级新型学科,这一举动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对流性、综合性、交叉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一些科目综合性较强的院校,应大力支持艺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工科与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学习。分析大量企业具体实践情况得知,将艺术设计纳入市场营销和品牌形象,对建立品牌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凌继尧教授在服务我国创意产业领域运用美学、艺术学理论结合生动、鲜活的实践研究为我国艺术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凌继尧教授实践研究表明,科目的多元化的倾向势必会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学科体系等方面给艺术设计文化教育变革带来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随着创意产业文化发展趋势不断上升,文化艺术设计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建立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吸收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必须要强化新艺术文化教育。与此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国外创意产业文化新发展,引入国外创新性明显的教学内容与新的艺术技术,丰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世界日日趋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倾向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新模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创意产业的视野下,开展艺术设计的脚步相对缓慢。

四、构建创新型设计教育体系

实践是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实践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唯有实践,才能将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职业经验为自己所利用,才会更快、更准地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解决问题,以达到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尤其在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学校更要加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使学生因为技法训练导致情感训练、思维训练缺失的情况得到明显减少,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模式去认识去创造富有特色的艺术设计。同时学校也要侧重发展学校与地区之间有特色的专业知识,将教学体系与艺术设计形成一体化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方式上有更大突破,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结合,对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各个方面加以实践研究。在艺术设计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挥分数在成绩评定的调节作用,将各个方面的实践研究和成绩评定相结合,转变传统观念中只重设计不重实践研究的教育方式,也可以将一些新颖的艺术设计带到教学教育活动中,应大力支持教师和学生学习正常的条件下,把所学的知识用在社会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艺术设计和科目交叉的科目,多元化是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科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上,在教育课堂上,学校应开办与艺术设计相关的课程,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传统学习的旧观念,让学生理解各科目之间的交叉关系,做到善于运用各科目的优势。在这方面,单单只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学校比综合性学习的学校更有优势。

四、加强民族艺术文化传统教育

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艺术品质,是经过岁月的洗礼、锤炼而产生的一种文化资源。在世界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前,艺术设计是我国民族文化独特的设计,可以积极展现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面。事实证明,仅仅只是依赖现有的艺术文化设计根本不会长久,创意资源是有限的,创意资源扎根在传统文化上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每一个出色的艺术设计必须扎根在有个性民族艺术文化的设计,和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发展独有的艺术文化设计,在我国民族中站稳脚跟。走一条新型艺术设计的文化道路,才能在创意产业视阈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有它本身独特的文化设计精神和更强的生命力。

五、结论

随着创意产业文化发展趋势不断上升,亚洲创意产业市场主要以中国为主,艺术设计竞争力也随市场需求扩大而增加,具备明显的创新性的艺术设计发展前途将会一片光明,同时市场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显著提高。艺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有计划、有目的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这才是创意产业视阈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再思考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何辉.对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海,2011,(07).

[2]黄超,王艳婷.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

[3]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01).

[4]冯建永.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政策建议

目前,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为新型的金融业,朝着多元化方向飞速的发展,在生产消费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对所有的金融业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互联网金融是采取互联网和金融有效结合的特征,因此所产生的风险性也会不断的增加,同时也给预防工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要做好提前防范工作。对此,本篇文章主要对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分析,并且将其主要类型进行总结,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来预防金融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判断

目前,没有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有着明确的定义,然而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发生风险,相关单位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特征做好准确的判定。通常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简单的说属于金融机构,亦或以互联网作为渠道,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象,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金融活动。互联网金融作为以往金融和互联网之间一起结合的形式存在的新型业态,其主要特征包含很多方面,如很好的开放性、能够分享等特点,从而让金融产品以及服务质量逐渐的扩大、规模也在朝着大幅度的趋势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有着很多的种类,比如支付类、理财类等,并且这些产品逐渐朝着以前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向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和所有金融业的相关总量之间进行详细的比较,可以得知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当前,互联网金融还在刚起步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针对某些开始实行的金融业态的相关总量还小,例如通过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将余额宝作为网上理财等所产生的业务量和以往业务量之间进行比较,还是处于较小的状态。然而,相关单位应当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引起高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的发展,大量的扩大领域范围,业务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做好适当的规范,尤其是针对某些先咋市场中占有份额,然后在“亡羊补牢”的思想,从而没有对互联网金融所存在风险做好充分的考虑,形成“先发展后治理”的这种思想意识存在较多的隐患。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普惠性,所以逐渐形成了受众面广、传送速度很快的趋势,倘若处理不恰当就很容易出现连锁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对整个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和以往金融风险之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风险除了比以往金融风险的程度严重之外,还会面临一些特别的风险,因此让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加。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业务管理风险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目前互联网金融提供方通常都是非金融行业进入,这样就会让他们没有对风险做到正确的认知,对业务管理没有加以重视,尤其是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例如,某些网贷单位没有将风险准备金预留出来,并且网上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宣传高预期回报而没有做好风险提示工作,还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在办理新用户注册的时候没有复杂的程序,还存在某些P2P机构承担筹资的职能,而且资金也没有限制,存在风险隐患,从而致使公司跑路的情况出现;第二,在市场的不断变革下,因为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而发生的资金安全风险等,例如通过第三方支付所出现延迟的情况处于时滞的状态,倘若管理不恰当,就会加剧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还有某些信用业务里面还出现第三方垫款的情况,这样也会让面临信用隐患。(二)法律政策互联网金融业务作为一项全新定制的业务,并没有根据市场、资金、交易者、电子合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保护交易。现阶段,网络金融行业在进行交易支付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电子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还有由交易双方针对交易情况进行拟订的书面合同。

三、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即使互联网金融中存在较小的业务量,但是有着较强的参与面,大部分消费人员都没有对金融行业进行充分的认识,还有一部分没有建立自身的权益保护,因此相关单位应当将消费利益的保护做好合理的强化。相关单位应当依据恰当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理念等形式,对风险提示做好全面的掌握,让交易能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相关单位应当深入明确相应的权利以及责任意识,从而可以给消费人员提供合理的保障,加强消费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判断水平。(二)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政策金融行业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让金融行业又朝着新台阶迈进了一步,它的普及能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益处。相关单位在对互联网进行研究的时候,同样也应当对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做好适当的掌握,依据和该金融有关行业的管理形式,从相应行业做出合理的分析,并且依据相应的内容而实施合理的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相关单位对互联网交易中产生的风险性做好适当的提示,努力营造出一份和谐、安全的交易场所。相关单位将责任、义务等工作有效的落实工作中,对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行确定,不断的引导消费者能够准确的认识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的同时,还应当确保消费人员可以获得合法的权益。相关单位采取对风险、用户信息等方面做出适当的限制,从而能够使互联网金融所产生的风险得到相应的预防,最终达到互谅网金融业可以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我国当前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16)

[2]李国华.关于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6)

[3]曲丽丽,韩雪.“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风险识别及监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08)

篇8

[关键词]水产养殖 淡水养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2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担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渔业产品越来越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渔业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人们对它们的青睐度也越来越高。

一、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品种混乱

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养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口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多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滞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

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会更大。

二、促进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1、市场供需关系

淡水养殖市场地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情况,合理地对淡水养殖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学习新型养殖技术

在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展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3.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

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淡水养殖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开发新型的渔业产品,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经过相关研究得出,开发新型的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加强对于淡水养业相关药物的监管、控制,严厉打击假药;各地渔业部门加强对渔户的技术培训,强化渔户的无公害意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无公害绿色渔业产品的开发,促进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篇9

有关部门表示,襄阳路市场的关闭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治理整顿售假违法行为,营造诚实信用、合法经营的市场氛围。因此,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笔者认为,批发市场作为终端销售的一个主要渠道,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并且会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终将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因此正确认识批发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服装企业和批发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把中国的服装批发市场的变化过程做一个形象的描述,可概括为“地摊式”,“大棚式”和“商城式”三个阶段。服装批发市场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1990年前后,服装批发市场基本上已经走过“地摊”阶段,进入“大棚”经营。到了90年代中期,“商城式”批发市场纷纷出现,步入加速发展期。

目前,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不下于10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至2006中国共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因此,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了解国内服装市场渠道的现状,有利于企业营销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批发市场是消费者最为熟知,也是拥有最多消费群体的一个销售渠道!

一.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1.固定消费群

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

2.大棚式到商城式

从前简陋的“地摊式”、“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

3.专业化

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

4.低价位

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

二、根据批发市场的规模、类型、影响面,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其一,以服装文化、商贸、时尚为主要特征,成为以大产业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北京、上海 、大连、深圳等大城市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其二、以产业配套齐整为主要特征,市场信息反映敏锐,以生产中高档品牌服饰的企业为主体。温州、宁波,晋江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其三、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形成以大型出口服装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服装产业群。浙江平湖、江苏常州、广东潮洲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单一产品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色,形成以中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浙江嵊州(领带)、湖州织里(童装)、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因此根据批发市场的三大类型,从流通的范围来看还可以把批发市场分为: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从产品品类来看又可以分为综合性、混杂性、分类性。

三、服装批发市场呈现极强的地区性,按照地区进行归纳可分为以下六大板块:

华南地区:要分布在在广东、福建。地处华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依靠紧邻香港、台湾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服装加工企业大批承接服装加工定单,形成产业规模。

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是通向西南的第一站,重庆和成都的服装批发市场担负着向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甚至西藏等地几百个市县分销纺织服装商品的任务。

华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和株洲。上世纪80年代更凭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功能,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在2003年全国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商品交易市场前20名中,华东地区一下子入围12个。

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作为大城市的代表,其单体市场的交易额或许达不到全国统计排名前列,但整体商圈的交易总额足以让业内人士关注。

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沈阳、海城和哈尔滨。哈尔滨的红博世纪广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

众所周知批发市场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枢纽,,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武汉、沈阳、常熟、浙江等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在中国服装业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庞大的销售体系推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大商场,购买时候更多的考虑品牌,再加上批发市场经营的不规范,贴牌的猖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那么现阶段阻碍批发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1、低利润

批发已经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极低的利润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众多做批发的服装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铺货欠款,大量的服装通过赊销的方式铺到经销商的手里,造成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这些欠款又成了经销商和厂家谈判的筹码,导致厂家陷入被动。

2、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都不用担心没有衣穿。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3、没有自身品牌

批发市场是中转型的批发市场,自有品牌很少,大多是杂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品牌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但批发市场无法建立品牌形象。尽管国内很多大的批发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加强,但批发市场的鱼龙混杂现象制约了无法走品牌化的道路,只能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提升自身价值。

4、同行业竞争

批发的经营技能和素质都在逐步提高,也就是说批发商面临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方面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上。

5、贴牌仿冒严重

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是批发市场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任何一款品牌化的服装上市后,只要得到消费者认可,紧跟其后在批发市场就能随处所见其相同款式、相同牌子的服装,不同的是低廉的价格和服装质地问题,虽然现阶段有相关法规的实施,但无法从本质上根除,因为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6年上海襄阳路服装市场的关闭,因此贴牌现象不仅制约服装市场的发展还有可能代表一个批发时代的终结。

6、管理不规范

批发市场窜货严重,没有完善的服务体制,这是所有服装批发市场都客观存在的,当消费者或者商家的权益受侵害的时候,没有人或者相应的机制维护他们的利益,因此批发市场只有规范才可以走向繁荣,同时,要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来提升业态;尽快提升批发商户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只依靠经验,必须要对经验进行创新。

7.批发市场的规划设计水平低,市场设施比较落后

局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小城镇地区的批发市场,设计比较单一,还是传统的大棚式经营,配套设施差,并且没有试衣间,这在一定冲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8. 马路经济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在设立的时候都选择在市区比较繁华的路段,因此人流量比较大,特别是周末和一些假期,加上市场管理的不规范,造就了太多的“马路天使”,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9.物流配送不健全

批发市场因为款式花样更新速度快而吸引消费者,但往往因为物流配送的效率太低,影响了销售的黄金时期,这有也是造成库存的主要原因。

10.批发市场追求短期利益

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有专家学者分析批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不敢苟同, 因为随着竞争态势的逐渐增强,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新的发展时期里,应该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批发市场的发展应该把握其趋势和变化,随着竞争的延续,批发市场整体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

1、服装批发市场将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多元化、层级化发展。

2、服装批发市场将与网络有效地结合,延伸市场效应。在现实与虚拟的市场里提升盈利空间。

3、服装批发市场将从以价格为主导的批发经营,向零售超市综合批发业态转型。

4、服装批发市场将通过区域联盟创建全新的竞争优势,为商户提供更多的商机。

5、服装批发市场未来将集中于为商户提供更复合的解决方案,帮助商户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考虑,未来的批发市场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经营模式,以专业代替商业,主要有如下四种新型模式:其一、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其二、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其三、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其四、现代批发型

篇10

内容摘要:国内客源是北京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北京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增长乏力。本文从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角度,对北京市国内游客市场的现状、空间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北京市旅游市场发展的市场细分策略以及网络营销体系。

关键词: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市场细分 网络营销 北京市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客源市场的研究是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无论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都离不开客源市场的研究。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其中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按空间分布,一般可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境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一)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市旅游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相当于同期接待海外游客的39倍,是1996年(第一次进行国内旅游调查)接待国内游客的1.4倍,年增长速度为7.5%,国内旅游收入达887.7亿元,是同期国际旅游收入的3.6倍。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与入境游市场相比,北京的国内旅游市场在旅游总收入中的贡献更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一直在1.1亿人次左右徘徊,收入也不很乐观, 其中2002年在接待游客数较上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降了7%;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4.2%。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一)客源吸引半径分析

一个给定的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地市场受多种因素制约,吴必虎(199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被许多学者运用到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根据我国旅游地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可将吸引距离范围划分为四级:I级为小于500km;Ⅱ级为500~1000km;Ⅲ级为1000~1500km;Ⅳ级为大于l 500km。表2描述了北京市主要客源地市场距北京的公路里程。

(二)国内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概况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前来北京市旅游的平均出发地,以北京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直线距离为半径建立起北京市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距离(如表2),然后再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流量的省均市场份额,可以描绘出各客源地产生旅游流强度随着距北京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空间距离关系表(表3)。

在对图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即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客源地。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的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地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处出现的旅游流强度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也可以由此得出,距离在1500~2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自治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营销对策

(一)北京吸引范围大、客源市场比较分散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客源吸引半径可知:北京市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优势拥有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吸引范围很大,基本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通过对北京市地理集中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客源市场相对分散,不利于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同时给旅游宣传定位、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开拓北京国内客源市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二)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对表3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北京以外省市的游客客流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市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说明距离在1500~2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于目标市场细分的定位策略

国内旅游收入在北京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高,所以,如果对3/4以上的旅游市场没有合理的主题定位,就等于将最大份额的“市场蛋糕”让给了竞争者。由此可见,应该对北京旅游市场按目标群体做出细分,对目标市场客户进行定位,以“多功能旅游定位”为北京旅游业做出规划和竞争对策。

根据北京旅游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客源分为三类:

第一类目标群体是国外游客,主要特征是对(东方)古都文化兴趣浓厚,对北京的整体认识尚停留在表层,旅游诉求为探寻东方古老文化,旅游需求以参观游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皇家园林、民居胡同等成熟旅游产品为主。北京需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满意度。在后奥运时期,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领略北京风貌,应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包括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咨询服务功能,加强游客投诉管理等措施。

第二类目标群体是距北京较远的国内游客,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2/3,如按购买北京旅游产品的频度,这类群体又分为首次购买游客和重复购买游客。首次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诉求侧重于北京作为“首都”的主要特征,既对“古都文化”感兴趣,又对北京作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感兴趣,需求以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为主;重复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以往有过北京游的经历,对“古都文化”和“首都文化”都已经有较多了解,兴趣转移到更深层次,在旅游诉求方面,需要北京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风景名胜、主办主题活动,这类需求以风景、度假和商务旅游并存,要求旅游产品能体现“新、美、奇”的特点。

第三类群体是北京市民及近省市游客,主要特征为在京工作或完全熟悉北京,旅游诉求更多以工作日之外,调整生活节奏、放松心情为主,需求多是短期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对旅游产品更新有强烈要求。在这方面可赋予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容,通过文化活动延长其生命周期

(四)创新营销理念并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从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网站多数是由网络经营者创办,真正由旅游企业建立的极少,这就形成了旅游公司不了解网络,网络不熟悉旅游业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网站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此,旅游业网络销售的关键之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时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成为过时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时性,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平台,方便企业提供营销信息。

在旅游营销策略的持续性问题上。北京积极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宣传策略,在奥运准备期和奥运年阶段,制定了丰富细致的奥运营销策略,并且十分重视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但北京对后奥运阶段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营销方案,虽然有关方面表示要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发展契机,全面推进“‘走进北京,体验奥运’海外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开展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北京奥运遗产资源的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专项促销行动,促进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上述营销活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还需细致的研究。这对北京在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北京在奥运年并没有获得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因而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促销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北京旅游的宣传营销任重而道远。

旅游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作为一个旅游强市,应该高度重视营销策略,要把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起来,把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营销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使现有的营销体系更加完善,提高旅游营销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拓展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述评.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

2.李燕.上海旅游购物市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硕士论文,1995

3.戴斌.旅游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旅游科学,1998(3)

4.张安,万绪才.南京国内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决策行为探析.东南大学学报,2004(1)

5.宋亚非.网络营销的竞争优势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

6.冯琼兰.对网络时代旅游营销的思考.特区经济,2005(7)